當前位置:首頁 » 古詩詞句 » 運用賦的詩歌

運用賦的詩歌

發布時間: 2020-12-28 10:44:40

❶ 詩,詞,賦的區別和聯系及代表作

1、具體區別

1)從時間上

詞,是我國古代詩歌的一種。它始於梁代,形成於唐代而極盛於宋代。

詩就可以從《詩經》追溯起。

賦,萌生於戰國,興盛於漢唐,衰於宋元明清。

2)從文學體裁方面

詩,是一種用高度凝練的語言,集中反映社會生活並具有一定節奏和韻律的文學體裁。

詞也是一種詩的別體。

賦,兼具詩歌和散文性質。

3)從和音樂的關系方面

詩,將浪漫、神秘的心與靈外化為文字,閱讀者少;

詞,是配合宴樂樂曲而填寫的歌詩,詞牌是詞的調子的名稱,不同的詞牌在總句數、句數,每句的字數、聲調上都有規定。

2、代表作

1)詩

《詩經》

2)詞

《回波樂》、《好時光》、《漁歌》、《轉應曲》、《調笑》

3)賦

《子虛賦》、《甘泉》、《兩都賦》

擴展材料:

1、詩、詞、賦的概念:

1)詩

一種文學體裁,其按照一定的音節、聲調和韻律的要求,用凝練的語言、充沛的情感以及豐富的現象來高度集中的表現社會生活和人的精神世界。

在中國古代,不合樂的稱為詩,合樂的稱為歌。

2)詞

是由詩衍化而來的。詞的用韻、平仄、字數、句數與近體詩一樣,都有嚴格的規定,並且詞是歌唱的文學,因而詞有詞調,詞牌就是詞調的名稱,信人作詞,要以詞牌來寫,所以又叫填詞。

3)賦

賦是我國古代的一種有韻文體,介於詩和散文之間,類似於後世的散文詩。它講求文采、韻律,兼具詩歌和散文的性質。

其特點是「鋪采摛文,體物寫志」,側重於寫景,借景抒情。最早出現於諸子散文中,叫「短賦」;以屈原為代表的「騷體」是詩向賦的過渡,叫「騷賦」;

漢代正式確立了賦的體例,稱為「辭賦」;魏晉以後,日益向駢對方向發展,叫做「駢賦」;唐代又由駢體轉入律體叫「律賦」;宋代以散文形式寫賦,稱為「文賦」。

2、詩、詞、賦的特點及聯系

1)在句法及修辭上,

詩:四句或八句(排律10句以上,古風多雙數句),每句字數相同,措辭嚴謹

詞:各詩句長短不一,語言較典雅

賦:語句上以四、六字句為主,句式錯落有致並追求駢偶。

2)在藝術手法中,賦是詩最基本的運用手法。

著名的賦有:杜牧的《阿房宮賦》、曹植的《洛神賦》、歐陽修的《秋聲賦》、蘇軾的《前赤壁賦》等。

參考資料來源:網路-詩

網路-詞

網路-賦

❷ 詩、詞、歌、賦有什麼區別

賦,中國古典文學的一種重要文體,雖然對於現代人來說,其遠不及詩詞、散文、小說那樣膾炙人口。但在古代,特別在漢唐時詩與賦往往並舉連稱,從曹丕的「詩賦欲麗」和陸機的「詩緣情而綺靡,賦體物而瀏亮」可窺端倪。
那麼,何為賦呢?賦萌生於戰國,興盛於漢唐,衰於宋元明清。在漢唐時期,有隻作賦而不寫詩的文人,卻幾乎沒有隻作詩而不寫賦的才子。建安以後乃至整個六朝時期,對賦的推崇甚至於詩。《史記》中稱屈原的作品為賦,《漢書》也稱屈原等人的作品為賦。後人因推尊《史》、《漢》,所以便把屈原等人作品稱為之賦。
「賦」字用為文體的第一人應推司馬遷。在漢文帝時「詩」已設立博士,成為經學。在這種背景下,稱屈原的作品為詩是極不合適的。但屈原的作品又往往只可誦讀而不能歌唱,若用「歌」稱也名不正言不順。於是,司馬遷就選擇「辭」與「賦」這兩個名稱。不過,他還是傾向於把屈原的作品以「辭」來命名,這是由於屈原的作品富於文采之故。而把宋玉、唐勒、景差等人作品稱為「賦」。真 正把自己作品稱為賦的作家第一人是司馬相如。而後,到西漢末年,文人們就常以「賦」名篇自己的作品了。
賦是介於詩、文之間的邊緣文體。在兩者之間,賦又更近於詩體。從漢至唐初這段時期,賦近於詩而遠於文,從主題上看,楚辭體作品主題較為單一,多為「悲士不遇」。而其形式也比較固定,都是仿效屈原作品體式,象屈原那樣書寫自己的不幸與愁思。 屈原的《招魂》全篇的鋪張誇飾,對漢大賦的影響不言而喻。賦自誕生之日便 帶有濃厚的文人氣息,這就是受楚辭影響極深的原因。騷體賦,多採用楚辭的「香草美人」的比興手法,也常繼用了楚辭的「引類譬喻」 手法。
賦與詩的盤根錯節,互相影響從「賦」字的形成就已開始。到了魏晉南北朝時,更出現了詩、賦合流的現象。但詩與賦必竟是兩種文體,一般來說,詩大多為情而造文,而賦卻常常為文而造情。詩以抒發情感為重,賦則以敘事狀物為主。清人劉熙載說:「賦別於詩者,詩辭情少而聲情多,賦聲情少而辭情多。」
漢賦的體式上大致有三種,即騷體賦、四言詩體賦和散體賦(或稱大賦)。。從賦的結構、語言方面看,散體、七體、設論體、及唐代文體賦又都比較接近於散文,有的完全可歸於散文的范疇。賦的似詩似文的特徵,與現代文學中的散文詩有些相像。 它主要有三個特點:一、語句上以四、六字句為主,並追求駢偶;二、語音上要求聲律諧協;三、文辭上講究藻飾和用典。 排偶和藻飾是漢賦的一大特徵。
駢文受賦的影響很大,駢比起於東漢,成熟於南北朝。在文章中廣泛用賦的駢比形式,是漢代文人的常習。以至於有些以賦名篇的文章都被人視作駢文。象南朝劉宋的鮑照的《蕪城賦》、謝惠連的《雪賦》及謝庄的《月賦》等。

「詩、詞、歌、賦」一般泛指可以吟誦的文學樣式,但細分起來,它們卻各具自己的特點。

詩 古代以不合樂為「詩」,合樂的為「歌」。詩有古體詩、近體詩、現代詩(新體詩)之分。古體詩指漢魏六朝以前的詩作,它句式較自由,不講求對仗、押韻;近體詩指唐代開始形成的律詩和絕句,也包括排律,它們在字數、句式、格律、押韻上都有嚴格的要求;現代詩指以現代漢語寫成的較自由的詩,它可根據需要,盡情地抒發感情,謳歌生活。

詞 是從詩發展而來的,有「詞乃詩之餘」的說法,是按照某個詞牌所規定的平仄、字數、句數填寫的,所以寫詞又叫「填詞」。它要求嚴格,講究格律,五十八字以內的叫「小令」;五十九字至九十個字的叫「中調」,九十一字以上的叫「長調」。

歌 古代把合樂供演唱的詩稱為「歌」,後來又常同詩一起稱「詩歌」。此外,還專指某一類型的詩作,如「兒歌」、「民歌」、「山歌」、「情歌」等。它們既可像詩一樣可供閱讀欣賞,譜上曲調還可演唱。

賦 是兼具詩歌與散文特點的一種文體。它的特點在於鋪陳事物,講求文彩,文詞華麗。「賦」的稱謂,漢代稱「古賦」,篇幅較長,篇中多用問答式表現內容;六朝的稱「排賦」、「駢賦」,講求駢偶;唐宋的稱「律賦」,是科舉應試的一種試體,講究格式,對仗工整。

【初夏】
筍生遮狹徑,溪漲入疏籬。漸及分秧候,還當煮繭時。雨昏雞共嬾,米盡鼠同飢。村巷無來客,清羸只自知。

❸ 「賦」與「詩歌」,有什麼不同

賦,是由楚辭衍化出來的,也繼承了《詩經》諷刺的傳統.關於詩和賦的區別,晉代文學家回陸機在《文賦》里曾說答:詩緣情而綺靡,賦體物而瀏亮.也就是說,詩是用來抒發主觀感情的,要寫得華麗而細膩;賦是用來描繪客觀事物的,要寫得爽朗而通暢.陸機是晉代人,他的話說出了晉代以前的詩和賦的主要特點,但不能作機械的理解,詩也要描寫事物,賦也有抒發感情的成分,特別是到南北朝時代抒情小賦發達起來,賦從內容到形式都起了變化.

❹ 運用了賦的詩句

【解答】復
如《七月》
七月流制火,九月授衣。一之日觱發,二之日栗烈。無衣無褐,何以卒歲。三之日於耜,四之日舉趾。同我婦子,饁彼南畝,田畯至喜。
等等

【拓展】
賦就是鋪陳直敘,即是人把思想感情及其有關的事物平鋪直敘地表達出來。在篇幅較長的詩作中,鋪陳與排比往往是結合在一起用的。
鋪排系將一連串內容緊密關聯的景觀物象、事態現象、人物形象和性格行為,按照一定的順序組成一組結構基本相同、語氣基本一致的句群。

歡迎追問~滿意的話請採納吧……o((≧▽≦o)

順祝健康快樂*★,°*:.☆\( ̄▽ ̄)/$:*.°★* 。

❺ 詩歌,賦的區別

篇幅長短不同,賦比較長,詩歌比較短
寫作方式不同,賦不押韻,不對仗,詩歌必須押韻,近體詩還要有格律對仗
表達內容不同,賦,本意就是平鋪直敘,所以通常修飾很多,或者直接點可以說它廢話很多;而詩歌是言志的,非常簡約

❻ 賦是什麼詩詞歌賦的賦有那些特點和要求

賦,是我國古代的一種文體,它講究文采,韻律,兼具詩歌和散文性質。是以「鋪采摛文,體物寫志」為手段,側重於寫景,借景抒情。以「頌美」和「諷喻」為目的的一種有韻文體。它多用鋪陳敘事的手法,賦必須押韻,這是賦區別於其他文體的一個主要特徵。 起於戰國,盛於兩漢。賦最早出現於諸子散文中,叫」短賦「;以屈原為代表的」騷體「是詩向賦的過渡,叫」騷賦「;漢代正式確立了賦的體例,稱為「辭賦」;魏晉以後,賦日益向駢文方向發展,叫做「駢賦」;唐代又由駢體轉為律體,叫「律賦」;宋代用散文的形式寫賦,稱「文賦」。著名的賦體文章有司馬相如的《子虛賦》,杜牧的《阿房宮賦》,歐陽修的《秋聲賦》,蘇軾的《赤壁賦》等
賦的特點
一、語句上以四、六字句為主,句式錯落有致並追求駢偶;二、語音上要求聲律諧協;三、文辭上講究藻飾和用典。 四:內容上側重於寫景,借景抒情。排偶和藻飾是漢賦的一大特徵。經歷長期的演變過程,發展到中唐,在古文運動的影響下,又出現了散文化的趨勢,不講駢偶、音律,句式參差,押韻也比較自由形成散文式的清新流暢的氣勢,叫做「文賦」。
駢文受賦的影響很大,駢比起於東漢,成熟於南北朝。在文章中廣泛用賦的駢比形式,是漢代文人的常習。以至於有些以賦名篇的文章都被人視作駢文。像南朝劉宋的鮑照的《蕪城賦》、謝惠連的《雪賦》及謝庄的《月賦》等。
賦,除了它的源頭楚辭階段外,經歷了騷賦、漢賦、駢賦、律賦、文賦幾個階段,其中漢賦最具影響。

❼ 什麼是詩歌的「賦,比,興」寫作手法

用我們今天的話來講,賦就是正面描寫某一事物,修辭上可以用渲染、誇張的手法.比是引用一個事物回來答比擬另外一個事物.興是先講一個事物,引起主題思想中要用到的事物.這三種創作方法,賦最單純,比和興則似同實異,在某些作品中,不易區別.劉勰也說:「比顯而興隱」.(《文心雕龍·比興》)朱熹對某些詩的注釋,曾用「賦而興也」,或「比而興也」,可知他也感到不容易劃定.由此,我們應當注意,這三個字並不代表絕然不同的三種創作方法,特別是比和興.我們可以說,比是直接的比喻,興是間接的比喻.從比喻這一作用來看,它們原是相同的.所以在文學批評的術語中,「比興」總是結合成為一個名詞,和「賦」對立.而做詩為什麼要用比興手法,為什麼不能像散文一樣的直說,而偏要用一個事物來比喻或興起另一個事物?這是為了要用具體的事物形象來說明一個抽象的思想概念,即所謂形象思維.

❽ 表現手法有多少種,賦比興指的是詩歌的三種表現手法

表現手法:

托物言志、側面描寫、正面描寫、借景抒情、敘事抒情、借物喻人、直抒胸臆、欲揚先抑、順敘、倒敘、插敘、襯托、卒章顯志、象徵、照應、 寓情於景、 反襯、烘托、 托物起興、 渲染、虛筆。

還有虛實結合、 直接抒情、間接抒情 、動靜結合、 動靜相襯、大手筆、 層遞、 深化主旨、以小見大、 點面結合、 主次、遠近、通感、白描、 繪聲繪色、對比、設置懸念、聯想、想像等。

賦比興是《詩經》的三種主要表現手法。是中國古代對於詩歌表現方法的歸納。它是根據《詩經》的創作經驗總結出來的。

(8)運用賦的詩歌擴展閱讀:

賦就是鋪陳直敘,即是人把思想感情及其有關的事物平鋪直敘地表達出來。在篇幅較長的詩作中,鋪陳與排比往往是結合在一起用的。鋪排系將一連串內容緊密關聯的景觀物象、事態現象、人物形象和性格行為,按照一定的順序組成一組結構基本相同、語氣基本一致的句群。

比就是類比(賦比興中比的意思是類比,不同於網路上流傳的比喻,其中類比與比喻的詳細差別請另行查詢,這里不作贅述)是其中最基本的手法,用得最為普遍。

興,先言他物以引起所詠之詞。從特徵上講,有直接起興、興中含比兩種情況;從使用上講,有篇頭起興和興起興結兩種形式。激發讀者的聯想,增強了意蘊,產生了形象鮮明、詩意盎然的藝術效果。

❾ 用了「賦比手法」的現代詩歌有哪一首

冬天的池沼

給W。I。

冬天的池沼,
寂寞得像老人的心——
飽歷了人世的辛酸的心;
冬天的池沼,
枯幹得像老人的眼——
被勞苦磨失了光輝的眼;
冬天的池沼,
荒蕪得像老人的發——
像霜草般稀疏而又灰白的發
冬天的池沼,
陰郁得像一個悲哀的老人——
佝僂在陰郁的天幕下的老人。

手推車

在黃河流過的地域
在無數的枯幹了的河底
手推車
以唯一的輪子
發出使陰暗的天穹痙攣的尖音
芽過寒冷與靜寂
從這一個山腳
到那一個山腳
徹響著
北國人民的悲哀

在冰雪凝凍的日子
在貧窮的小村與小村之間
手推車
以單獨的輪子
刻畫在灰黃土層上的深深的轍跡
穿過廣闊與荒漠
從這一條路
到那一條路
交織著
北國人民的悲哀

我愛這土地

假如我是一隻鳥,
我也應該用嘶啞的喉嚨歌唱:
這被暴風雨所打擊的土地,
這永遠洶涌著我們的悲憤的河流,
這無止息地吹刮著的激怒的風,
和那來自林間的無比溫柔的黎明……
——然後我死了,
連羽毛也腐爛在土地裡面。

為什麼我的眼裡常含淚水?
因為我對這土地愛得深沉……



一棵樹,一棵樹
彼此孤離地兀立著
風與空氣
告訴著它們的距離

但是在泥土的覆蓋下
它們的根生長著
在看不見的深處 大堰河,我的保姆
作者: 艾青
大堰河,是我的保姆。
她的名字就是生她的村莊的名字,
她是童養媳。
大堰河,是我的保姆。
我是地主的兒子;
也是吃了大堰河的奶而長大了的,
大堰河的兒子。
大堰河以養育我而養育她的家,
而我,是吃了你的奶而被養育了的。
大堰河啊,我的保姆。
大堰河,今天我看到雪使我想起了你:
你的被雪壓著的草蓋的墳墓,
你的關閉了的故居檐頭的枯死的瓦菲,
你的被典押了的一丈平方的園地,
你的門前的長了青苔的石椅,
大堰河,今天我看到雪使我想起了你。
你用你厚大的手掌把我抱在懷里,撫摸我;
在你搭好了灶火之後,
在你拍去了圍裙上的炭灰之後,
在你嘗到飯已煮熟了之後,
在你把烏黑的醬碗放到烏黑的桌子上之後,
在你補好了兒子們的為山腰的荊棘扯破的衣服之後,
在你把小兒被柴刀砍傷了的手包好之後,
在你把夫兒們的襯衣上的虱子一顆顆的掐死之後,
在你拿起了今天的第一顆雞蛋之後,
你用你厚大的手掌把我抱在懷里,撫摸我。
我是地主的兒子,
在我吃光了你大堰河的奶之後,
我被生我的父母領回到自己的家裡。
啊,大堰河,你為什麼要哭?
我做了生我的父母家裡的新客了!
我摸著紅漆雕花的傢具,
我摸著父母的睡床上金色的花紋,
我獃獃地看著檐頭的我不認得的「天倫敘樂」的匾,
我摸著新換上的衣服的絲的和貝殼的鈕扣,
我看著母親懷里的不熟識的妹妹,
我坐著油漆過的安了火缽的炕凳,
我吃著碾了三番的白米的飯,
但,我是這般忸怩不安!因為我,
我做了生我的父母家裡的新客了。
大堰河,為了生活,
在她流盡了她的乳液之後,
她就開始用抱過我的兩臂勞動了;
她含著笑,洗著我們的衣服,
她含著笑,提著菜籃到村邊的結冰的池塘去,
她含著笑,切著冰屑悉索的蘿卜,
她含著笑,用手掏著豬吃的麥糟,
她含著笑,扇著燉肉的爐子的火,
她含著笑,背了團箕到廣場上去,
曬好那些大豆和小麥,
大堰河,為了生活,
在她流盡了她的乳液之後,
她就用抱過我的兩臂,勞動了。
大堰河,深愛著她的乳兒;
在年節里,為了他,忙著切那冬米的糖,
為了她,常悄悄地走到村邊的她的家裡去,
為了她,走到她的身邊叫一聲「媽」,
大堰河,把他畫的大紅大綠的關雲長,
貼在灶邊的牆上,
大堰河,會對她的鄰居誇口贊美她的乳兒;
大堰河曾做了一個不能對人說的夢:
在夢里,她吃著她的乳兒的婚酒,
坐在輝煌的結綵的堂上,
而她的嬌美的媳婦親切的叫她「婆婆」......
大堰河,深愛她的乳兒!
大堰河,在她的夢沒有做醒的時候已死了。
她死時,乳兒不在她的旁側,
她死時,平時打罵她的丈夫也為她流淚,
五個兒子,個個哭得很悲,
她死時,輕輕地呼著她的乳兒的名字,
大堰河,已死了,
她死時,乳兒不在她的旁側。
大堰河,含淚的去了!
同著四十幾年的人世生活的凌侮,
同著數不盡的奴隸的凄苦,
同著四塊錢的棺材和幾束稻草,
同著幾尺長方的埋棺材的土地,
同著一手把的紙錢的灰,
大堰河,她含淚的去了。
這是大堰河所不知道的:
她的醉酒的丈夫已死去,
大兒做了土匪,
第二個死在炮火的煙里,
第三,第四,第五
在地主和師傅的叱罵聲里過著日子。
而我,我是在寫著給予這不公道的世界的咒語。
當我經了長長的飄泊回到故土時,
在山腰裡,田野上,
兄弟們碰見時,是比六七年前更要親密!
這,這是為你,靜靜的睡著的大堰河,
所不知道的啊!
大堰河,今天你的乳兒是在獄里,
寫著一首呈給你的贊美詩,
呈給你黃土下紫色的靈魂,
呈給你擁抱過我的直伸著的手,
呈給你吻過我的唇,
呈給你泥黑的溫柔的臉顏,
呈給你養育了我的乳房,
呈給你的兒子們,我的兄弟們,
呈給大地上一切的,
我的大堰河般的保姆和她們的兒子,
呈給愛我如愛她自己的兒子般的大堰河。
大堰河,我是吃了你的奶而長大了的,
你的兒子。
我敬你!
愛你! 1933年1月14日雪朝
這首詩寫於1932年的冬日。當時的詩人因參加「左翼美術家聯盟」被國民黨逮捕,被關押在看守所中。據詩人自述,寫這首詩時是在一個早晨,一個狹小的看守所窗口、一片茫茫的雪景觸發了詩人對保姆的懷念,詩人激情澎湃地寫下了這首詩。詩幾經輾轉,於1934年發表。詩人第一次使用了「艾青」這個筆名,並且一躍成為中國詩壇上的明星。
詩中的大堰河確有其人,其故事也都是真實的。也就是說,詩人完全按照事實,寫出了詩人心中對保姆的真切感情。然而,這首詩又不是在寫大堰河:她成了一個象徵,大地的象徵,一個中國土地上辛勤勞動者的象徵,一個偉大母親的象徵。大堰河並沒有名字,大堰河只是一個地名,是生她的地方。大堰河是普通的。她的生活中都是些平常普通的小事,那是她苦難生活的剪影。她的生活空間是有「枯死的瓦扉」的故居,是「被典押了的一丈平方的園地」,死後也只是「草蓋的墳墓」。她的生活是「烏黑的醬碗」,是「為兒子縫補被荊棘扯破了的衣服」,是在冰冷的河裡洗菜、切菜。她的兒子、丈夫都在她的照料下過著相對安穩的生活。在她死後,他們就失去了這些,他們在炮火中,在地主的臭罵聲中活著。她的形象,同時也是那些和土地連在一起的勞動人民的形象。他們都植根在大地上,都有著勞動者的偉大品質。
大堰河並不是沒有快樂,那快樂是偉大母親的慈愛和對乳兒深深的愛。在勞累了一天之後,她從沒有忘記來抱「我」,撫摸「我」,在「我」離開她時,她還在誇贊「我」,還想著「我」的結婚……大堰河同樣愛著她的兒子和丈夫。她死時,他們都哭得很悲傷。大堰河,一個偉大的母親形象。
全詩不押韻,各段的句數也不盡相同,但每段首尾呼應,各段之間有著強烈的內在聯系;詩歌不追求詩的韻腳和行數,但排比的恰當運用,使諸多意象繁而不亂,統一和諧。這些使得詩歌流暢淺易,並且蘊蓄著豐富的內容。詩人善於從平凡的生活中提煉出典型的意象,以散文似的詩句譜寫出強烈的節奏。詩歌具有一種奔放的氣勢,優美流暢的節奏,表達了詩人來不可遏、去不可止的感情,完美體現了艾青的自由詩體風格
我愛這土地
艾青
假如我是一隻鳥,
我也應該用嘶啞的喉嚨歌唱:
這被暴風雨所打擊著的土地,
這永遠洶涌著我們的悲憤的河流,
這無止息地吹刮著的激怒的風,
和那來自林間的無比溫柔的黎明……
———然後我死了,
連羽毛也腐爛在土地裡面。
為什麼我的眼裡常含淚水?
因為我對這土地愛得深沉……
一九三八年十一月十七日
艾青是土地的歌者,「土地」是他詩中出現最多的兩個意象之一(另一個是「太陽」)。「土地」象徵著生他養他而又多災多難的祖國。對「土地」的熱愛,是艾青作品詠唱不盡的旋律。
「假如我是一隻鳥」,全詩以這樣一個出人意料的假設開頭,使讀者不禁發出疑問,「鳥」的形象和作者所要歌頌的「土地」有著什麼樣的聯系呢?
作者對此作出了闡釋。
「我也應該用嘶啞的喉嚨歌唱」。在炮火連天、國運危急的時刻,一隻看似微不足道的小鳥也要奮力抗爭,用自己的歌喉發出不屈的聲音。這使人聯想到「國家興亡,匹夫有責」。「嘶啞的喉嚨」,讓我們看到這是一隻飽受磨難的鳥,它的歌聲,是用整個生命發出的。
下面四行詩,分別描述了鳥兒歌唱的四個對象:土地、河流、風、黎明,它們的核心是「土地」。值得注意的是,作者在這四個對象前面都加了長長的修飾語。
「這被暴風雨所打擊著的土地」,是正在遭受日寇欺凌的國土的寫照。
「永遠洶涌著我們的悲憤的河流」,土地上的河流,象徵著長期郁結在人民心中的悲憤一般洶涌奔流。
「無止息地吹刮著的激怒的風」,土地上空吹刮著的風,象徵人民心中對侵略者暴行的憤怒。
「來自林間的無比溫柔的黎明」,預示著人民為之奮斗獻身的獨立自由的曙光,必將降臨於這片土地。
「然後我死了/連羽毛也腐爛在土地裡面」,小鳥活著時,傾盡全力為土地而歌唱,死後,又將自己的全身投入土地的懷抱,連羽毛都與土地融為一體。
在詩的第二節,作者筆鋒一轉,由上文對歌唱者動態的描述,轉而對「我」進行了一個近鏡頭的特寫。這是以設問的方式進行的。「為什麼我的眼裡常含淚水」,「眼裡常含淚水」這樣一個靜態的特寫,表現了悲憤痛苦的情感恆久縈繞於「我」的心中。「因為我對這土地愛得深沉」,目睹山河破碎、人民塗炭的現實,對祖國愛得愈深,心中的痛苦也愈強烈。
最後兩句是全詩的精華,它是那個苦難的年代,一切愛國知識分子對祖國的最真摯的愛的表白。這種愛刻骨銘心,至死不渝,不僅來自詩人內心深處,更是全民族普遍的愛國情緒的濃縮。艾青以這兩句詩,抒發了那個時代華夏兒女共同的心聲。
它們把根須糾纏在一起贊同
「這被暴風雨所打擊著的土地」,是正在遭受日寇欺凌的國土的寫照。
「永遠洶涌著我們的悲憤的河流」,土地上的河流,象徵著長期郁結在人民心中的悲憤一般洶涌奔流。
「無止息地吹刮著的激怒的風」,土地上空吹刮著的風,象徵人民心中對侵略者暴行的憤怒。
「來自林間的無比溫柔的黎明」,預示著人民為之奮斗獻身的獨立自由的曙光,必將降臨於這片土地。
「然後我死了/連羽毛也腐爛在土地裡面」,小鳥活著時,傾盡全力為土地而歌唱,死後,又將自己的全身投入土地的懷抱,連羽毛都與土地融為一體。
在詩的第二節,作者筆鋒一轉,由上文對歌唱者動態的描述,轉而對「我」進行了一個近鏡頭的特寫。這是以設問的方式進行的。「為什麼我的眼裡常含淚水」,「眼裡常含淚水」這樣一個靜態的特寫,表現了悲憤痛苦的情感恆久縈繞於「我」的心中。「因為我對這土地愛得深沉」,目睹山河破碎、人民塗炭的現實,對祖國愛得愈深,心中的痛苦也愈強烈。
最後兩句是全詩的精華,它是那個苦難的年代,一切愛國知識分子對祖國的最真摯的愛的表白。這種愛刻骨銘心,至死不渝,不僅來自詩人內心深處,更是全民族普遍的愛國情緒的濃縮。艾青以這兩句詩,抒發了那個時代華夏兒女共同的心聲。
它們把根須糾纏在一起贊同

熱點內容
古代勵志的名言 發布:2021-03-16 21:50:46 瀏覽:209
形容兒孫繞膝的詩句 發布:2021-03-16 21:49:35 瀏覽:878
席慕蓉賞析印記 發布:2021-03-16 21:48:26 瀏覽:311
權力很大含有手的成語 發布:2021-03-16 21:48:22 瀏覽:584
能聽的兒童故事 發布:2021-03-16 21:48:15 瀏覽:285
關於足球的詩歌詞句 發布:2021-03-16 21:47:40 瀏覽:870
拖拉機的古詩 發布:2021-03-16 21:42:53 瀏覽:571
亮甜的詩句 發布:2021-03-16 21:42:00 瀏覽:831
廣東話生日快樂祝福語 發布:2021-03-16 21:38:55 瀏覽:409
噓的短句 發布:2021-03-16 21:38:07 瀏覽:816