當前位置:首頁 » 古詩詞句 » 陳毅詩詞

陳毅詩詞

發布時間: 2020-12-28 01:08:55

⑴ 陳毅的有關故事和著名詩句

這個可好玩了.

贛南遊擊詞·一九三六年夏
天將曉,隊員醒來早。露侵衣被夏猶寒,樹間唧唧鳴知了。滿身沾野草。
天將午,飢腸響如鼓。糧食封鎖已三月,囊中存米清可數。野菜和水煮。
日落西,集會議兵機。交通晨出無消息,屈指歸來已誤期。立即就遷居。
夜難行,淫雨苦兼旬。野營已自無篷帳,大樹遮身待曉明。幾番夢不成。
天放晴,對月設野營。拂拂清風催睡意,森森萬樹若雲屯。夢中念敵情。
休玩笑,耳語聲放低。林外難免無敵探,前回咳嗽泄軍機。糾偏要心虛。
嘆缺糧,三月肉不嘗。夏吃楊梅冬剝筍,獵取野豬遍山忙。捉蛇二更長。
滿山抄,草木變枯焦。敵人屠殺空前古,人民反抗氣更高。再請把兵交。
講戰術,穩坐釣魚台。敵人找我偏不打,他不防備我偏來。乖乖聽安排。
靠人民,支援永不忘。他是重生親父母,我是斗爭好兒郎。革命強中強。
勤學習,落伍實堪悲。此日准備好身手,他年戰場獲錦歸。前進心不灰。
莫怨嗟,穩腳度年華。賊子引狼輸禹鼎,大軍抗日渡金沙。鐵樹要開花

⑵ 陳毅詩詞紅梅

隆冬到來時,百花跡已絕,紅梅不屈服,樹樹立風雪

冬天到來的時候,其他的花都耐不住寒冷而凋謝了看不到蹤跡,只有紅梅不畏嚴寒,迎霜傲雪地綻放。

一般拿紅梅喻人,贊嘆不畏困難險阻的品行。

⑶ 老一輩革命家(如毛澤東,陳毅等)詩詞一首

清平樂·會昌
毛澤東
一九三四年夏
東方欲曉,
莫道君行早。
踏遍青山人未老,
風景這邊獨回好。
會昌城外答高峰,
顛連直接東溟。
戰士指看南粵,
更加鬱郁蔥蔥。
這首詞最早發表在《詩刊》一九五七年一月號。
注釋
〔會昌〕縣名,在江西省東南部,東連福建省,南經尋烏縣通廣東省。早在一九二九年,毛澤東為開辟贛南根據地,就率領紅軍到過會昌,以後又常途經和居住在這里。這首詞是一九三四年夏天作者在中共粵贛省委所在地會昌進行調查研究和指導工作時所作。
〔莫道君行早〕舊諺:「莫道君行早,更有早行人。」
〔踏遍青山人未老〕作者自註:「一九三四年,形勢危急,准備長征,心情又是郁悶的。這一首《清平樂》,如前面那首《菩薩蠻》一樣,表露了同一的心境。」本句的「人」和上句的「君」,都指作者自己。
〔這邊〕指中央革命根據地南線。
〔會昌城外高峰〕指會昌城西北的會昌山,又名嵐山嶺。作者在六十年代曾回憶說:會昌有高山,天不亮我就去爬山。
〔顛連〕起伏不斷。
〔東溟(míng明)〕指東海。
〔南粵〕古代地名,也叫南越,在今廣東、廣西一帶。這里指廣東。

⑷ 陳毅的詩詞

憶 亡

陳毅

1930年陳毅任紅22軍軍長時,在江西信豐,娶了當地一位才貌出眾的19歲女專學生蕭菊英屬(朱德的第一位妻子叫蕭菊芳),次年陳毅去開肅反會,歸途遇白匪襲擊,馬死了,人活著,步行繞路回去,不料蕭菊英認為陳毅已死,跳井殉情了。(另有一說是,蕭菊英遇敵突襲,負傷後跳井)陳毅親自化裝去岳父家報信,解放後還請蕭菊英的母親兄弟到上海見面。可見陳毅待蕭菊英之情深。

泉 山 渺 渺 汝 何 之 ?

檢 點 遺 篇 幾 首 詩 。

芳 影 如 生 隨 處 在 ,

依 稀 門 角 見 冰 姿 。

偷渡梅關

敵壘穿空雁陣開,

連天衰草月遲來。

攀藤附葛君須記,

萬載梅關著劫灰。

⑸ 求陳毅的一首詩

《青松》為陳來毅詩作,是《冬源夜雜詠》中的首篇。《冬夜雜詠》(共12題19首)這一組詩最初發表於《詩刊》1962年第一期上。該詩贊頌了共產黨人和中國人民的堅韌不拔、寧折不彎的剛直與豪邁和那個特定時代的不畏艱難、雄氣勃發、愈挫彌堅、堅強的精神。

全詩如下:

大雪壓青松,青松挺且直。

要知松高潔,待到雪化時。

譯文:厚厚的一層雪壓在松枝上,這青松又高又直。要想知道這青松又多麼純潔多麼高大,那就要等到樹上那層厚厚的雪化了之後才能看到。

(5)陳毅詩詞擴展閱讀

作者通過對抗暴寒的「松」的歌頌,贊美了共產黨人和中國人民不畏強暴、不怕困難、敢於斗爭、爭取勝利的革命英雄主義精神。這不但是陳毅人格力量的體現,同時也是我們黨和人民不畏艱難、雄氣勃發、愈挫彌堅的精神的形象再現。

詩中把松放在一個嚴酷的環境中,一種近乎劍拔弩張的氣氛中,從中我們看到了雪的暴虐,也感受到了松的抗爭,一壓一挺兩個擲地有聲的動詞,把青松那種堅忍不拔、寧折不彎的剛直與豪邁寫得驚心動魄。但是作者相信,在經歷了風雪的滌盪和洗禮之後,青松將更顯其高潔的本性。

⑹ 幽蘭古詩全意作者陳毅

陳毅《幽蘭》賞析
竇鳳才

【原作】
幽蘭——[當代]陳毅
幽蘭在山谷,本自無人識。只為馨香重,求者遍山隅。

【注視】
幽蘭:即蘭花。幽,深遠,安靜。
馨(xīn)香重:香氣很濃。
山隅(yú):角落。

【古詩今譯】
蘭花原本生長在偏遠幽深的山谷之中,沒有人知道它。只是由於它芳香濃郁,才使得循香而來的求花之人遍布山野。

【賞析】
陳毅(1901-1972),名世俊,字仲弘,四川樂至人。他是一名中國共產黨的優秀黨員,久經考驗的忠誠的共產主義戰士,偉大的無產階級革命家、政治家、軍事家、外交家,中國人民解放軍的創建者和領導者之一,中華人民共和國十大元帥之一,黨和國家的卓越領導人,新中國第一任上海市長,同時更是聞名中外的詩人。他從少年時到參加革命之後,一直沒有放棄對於文學的愛好,在上個世紀二十年代就曾經是一名文學研究會的早期會員。後來,他在幾十年的戎馬生涯中仍然筆耕不輟,寫下了很多戰斗詩篇。建國後,在日理萬機的工作之餘,依然揮毫吟詩作賦不已。現存詩章三百五十餘首,包括了他早年、紅軍時期、抗戰時期、解放戰爭時期及社會主義革命和建設等時期的一系列作品,大多收錄於其夫人張茜臨終前編輯的《陳毅詩詞選集》。
本作從蘭香送遠,引人探勝,使得本來寂靜荒涼的山谷,引來了四面八方覓花的人這一事實中道出了蘭花的雅潔神韻,這是一首飽含哲理意味的詩,是一首贊頌蘭花幽香的絕唱!
「幽蘭在山谷,本自無人識。」蘭花是我們中國人喜愛的十大名花之一,她生於幽谷叢林,不與百花爭妍,風姿素雅,花容端莊,幽香清遠,具有淡雅宜人的東方神韻。古往今來,詩人為之作賦,畫家為之揮毫,詠蘭之作,歷代不絕。宋代蘇轍曾有「蘭生山谷無人識」的名句,若說「幽蘭在山谷,本自無人識」當是本句的擴展與延伸應該不為過。「幽蘭在山谷」說的是蘭花固有的生長習性,是蘭花原本就喜歡生長在幽深的深山空谷之中,不與世俗相爭,不與百花爭艷,自甘寂寞,生生不息的本性。正因為這一本性,才使得蘭花不為眾人知曉。因此,詩人接下來說「本自無人識」。「本自無人識」不僅說明了蘭花原本沒人認識這一意思,同時也為下文埋下了一個伏筆,做了一個鋪墊。
「只為馨香重,求者遍山隅。」「只為」,即只是因為,「馨香重」,即芳香濃郁,散發得很遠很遠,令人飄然陶醉。「求者」,尋找散發這種濃郁芳香的蘭花的人們。就是說,蘭花是因其芳香濃郁,引起了人們的注意與好奇,因而才引來了漫山遍野尋花的人。人們喜愛蘭花,最初應該如此,但後來人們喜愛蘭花則不僅僅是因其芳香濃郁這一個方面了,人們更多的是喜歡她的「生無桃李春風面,名在深山楚世家」之君子隱士之風度,還有她的風姿素雅、花容端莊和淡雅宜人的外在美感和內在神韻。
這首小詩在寫法上不追求詞句的精深典雅,而是在平淡中呈現一種意境,詮釋一種哲理。讀來令人深思,給人以某種人生的啟迪。

⑺ 陳毅青松古詩

  1. 《青松》為陳毅詩作,是《冬夜雜詠》中的首篇。原文:

    《青松版》權

    大雪壓青松,青松挺且直。

    要知松高潔,待到雪化時。

  2. 譯文:

    厚厚的一層雪壓在松枝上,仔細看一看,這青松又高又直,要想知道這青松又多麼純潔多麼高大,那就要等到樹上那層厚厚的雪化了之後才能看到。

  3. 陳毅(1901~1972年) 久經考驗的無產階級革命家、軍事家、外交家、中國人民解放軍的創建者和領導者之一,中華人民共和國元帥,黨和國家的卓越領導人。字仲弘。四川省樂至縣人。1919年赴法國勤工儉學。1921年回國。1922年加入中國社會主義青年團。1923年加入中國共產黨。1927年在武漢中央軍校負責政治工作。同年在南昌起義部隊任第十一軍二十五師七十三團政治指導員。1928年參加領導了湘南起義。1955年被授予中華人民共和國元帥軍銜。1972年於北京逝世。遺著編為《陳毅詩稿》《陳毅詩詞選》《陳毅軍事文選》。

⑻ 陳毅寫了那幾首古詩。

《哭阮嘯仙賀昌》《三十五歲寄懷》《梅嶺三章》《十年》《孟良崮戰役》《青版松》《紅梅》《權幽蘭》《含羞草》《題西山紅葉》等詩詞。

⑼ 陳毅同志抗日時期的詩歌

陳毅同志抗日時期寫的詩歌,最著名的就是《梅嶺三章》。這是1936年冬天陳版毅同志在梅嶺被國民黨權四十六師圍困時寫下的三首詩。在當時雖然處在危難之際,隨時有被捕及生命的危險,但是其獻身革命的決心和對革命必勝的信心卻矢志不移。《梅嶺三章》非常完美的表達了陳毅同志的革命樂觀主義精神。原文及解釋如下:



⑽ 評價一下陳毅的詩詞

一九三六年冬,梅山被圍。余傷病伏叢莽間二十餘日,慮不得脫,得詩三首留衣底,旋圍解。
斷頭今日意如何?創業艱難百戰多。此去泉台招舊部,旌旗十萬斬閻羅。
南國烽煙正十年,此頭須向國門懸。後死諸君多努力,捷報飛來當紙錢。
投身革命即為家,血雨腥風應有涯。取義成仁今日事,人間遍種自由花。

〔注釋〕

梅嶺:即大庾嶺。五嶺之一在江西省大庾縣和廣東省南雄縣交界處。詩前小詩中所謂梅山系嶺主要山系之一。
泉台:同泉下、泉壤、泉路。迷信傳說中的陰曹地府、地獄。明代黃宗羲《萬充宗哀辭》:豈知此別,便隔泉台!
閻羅:梵語譯音。佛教稱管地獄的神,也叫閻羅王、閻王、閻王爺。這里比喻國民黨、蔣介石。
南國烽煙正十年:是說在南方堅持武裝斗爭正好十年(1926年北伐戰爭時到四川作策動兵運的工作至1936年游擊戰爭)。南國:祖國的南方。
烽煙:烽火之煙。古時邊防設烽火台,外敵入侵時,舉烽火報警。這里指戰爭。姚合《送李廓侍御赴西川行營》詩:從今嵩州路,無復有烽煙。
此頭須向國門懸:陳毅表示自己即使犧牲,也要頭懸國門,眼看國民黨反動派的最後滅亡。據《史記·伍子胥列傳》記載,春秋時吳王夫差打敗了越國,越王勾踐買通吳國太宰,讒言子胥,夫差賜子胥劍自殺.伍子胥臨死前說:抉吾眼吳東門之上,以觀越寇之入滅吳也。後九年,越國滅吳。《史記·吳太伯世家》亦有記載.
國門:即城門.
取義成仁:南宋末年丞相文天祥抗擊南下元軍,兵敗被俘,不屈不撓。死前,寫《自贊》詩世藏在衣帶中,說:孔曰成仁,孟曰取義而今而後,庶幾無愧。陳毅詩中藉以表現對黨和人民的赤膽忠心,和為革命獻身的偉大精神。

[史事]

贛粵邊區游擊隊在陳毅的正確領導下,不斷發展壯大,像一把利劍 插進敵人的心臟。國民黨反動派為了消滅游擊隊,在實行殘酷的軍事 清剿和經濟封鎖的同時,還到處追捕陳毅和項英,並張貼布告,聲稱捉到陳毅 賞洋三萬元。1936年,兩廣事變結束後,蔣介石又於八、九月份起調遣其嫡系部隊46師對贛粵邊游擊區發起新的清剿。該師師長戴嗣夏被蔣介石稱為碉堡專家。他在進攻游擊根據地時使出拿手好戲,讓碉堡上山口、進山坑,進逼游擊根據地。贛粵邊區軍民在粉碎國民黨軍的清剿中取得了勝利,保住了革命根據地,但也付出大量血的代價,許多軍民包括游擊隊和邊區的一些主要領導人在戰斗中由於叛徒告密而英勇獻身。陳毅自己也多次遭遇不測。1936年冬天,敵軍對陳毅的駐地梅山,大舉清剿一個多月。白天放警犬 追蹤,晚上用探明燈搜索。陳毅因腿部負傷又加罹病行動不便,在梅嶺被敵人圍困於叢莽間達到20天之久,在苦慮不得脫身的生死關頭,他慷慨陳辭,寫下了《梅嶺三章》藏於衣底,作為自已的絕命 詩。詩前的小序是陳毅以後補寫的,這段小序簡要交代了作詩時的處境。小序中的旋圍解是指:在他留下絕筆詩的當天,敵人未進山搜剿,第二天山裡也很平靜。派人下山打探消息,原來發生了西安事變。國民黨46師急急忙忙從游擊區周圍撤走了,一些地方武裝也龜縮在碉堡里不敢出來,梅山由是而得解圍。

[鑒賞]

人生之兩大端在於生和死。在生死存亡關頭的抉擇,最能顯出一個人的精神和氣節。有人畏死遠難,求生害仁,苟且偷生,遺臭萬年;有人視死如歸,殺身成仁,盡道取義,流芳百世。後一種選擇,是我國自古以來志士仁人遵行不移的道理。孔子曰:志士仁人,無求生以害仁,有殺身以成仁 。(《論語·衛靈公》又說:朝聞道,夕死可矣。(《論語·里仁》)孟子曰: 生亦我所欲也,義亦我所欲也,二者不可兼,捨生而取義者也 。(《孟子·告子上》)又說:盡其道而死者,正命也。(《孟子·盡心上》)。正是這種殺身成仁、捨生取義、盡到死命的道德理想鼓舞著無數民族英雄為國家、為人民捨生就死,赴湯蹈火,留下了無數驚天動地泣鬼神的英雄業績。蘇武渴飲雪,飢吞氈的堅貞氣節,諸葛亮鞠躬盡瘁,死而後已的勤勉精神,文天祥人生自古誰無死,留取丹心照汗青的浩然正氣,夏明瀚砍頭不要緊,只要主義真的錚錚鐵骨,這一切構成了中華民族浩盪不息的歷史河中最為崇高壯美的景觀,民族之魂就在這洋洋大觀中閃爍出永遠燦爛的光輝。

《梅嶺三章》也是陳毅在生死存亡之關頭所寫下的一曲氣壯山河的無產階級正氣歌。這是由三首七言絕句構成的一組詩。三首詩雖在內容上各有側重,可單獨成篇示人,但在基本題旨上又具有內在統一性,它們從不同側面表現了作者堅定革命的信念及甘願為人類美好事業獻身的革命生死觀。二首詩都以小序中慮不得脫四字自然生發出來,以斷頭為基本意象,但顯示出的卻無一絲一毫悲切傷感的情調,而是一派 生當作人傑,死亦為鬼雄 的慷慨豪壯之氣。吟詠之際,不覺使人熱血沸騰,鬥志倍增。第一章著重表現作者對革命事業生死不渝的堅貞氣節。斷頭今日意如何?詩一開篇就徑直將死亡問題提了出來,以如何面對斷頭之危自問,這充分顯示出陳毅勇於面對死亡的英雄無畏氣概。生命對於人生只有一次,面臨 斷頭 的時刻,任是誰也會有一些想法即 意 湧入頭腦之中的。此時此刻,陳毅想到了什麼呢?他首先想到的是創業艱難百戰多。要奮斗就會有犧牲,為了開創革命大業,我已經經歷了無數艱難困苦的戰斗生活,早就將生死置之度外了,今日斷頭也是死得其所,實在沒什麼可顧慮的。這一問一答,問得率直明快,答得慷慨豪壯,一下子就將陳毅視死如歸,甘於為革命赴湯蹈火的英雄形象矗立在我們的面前,令人怦然為之心動。面對死亡的危險,詩人想到了革命大業尚未完成,理想未遂,今日斷頭實在是死不瞑目。於是他馳騁想像,以富於革命浪漫主義的手法,續寫了豪情四溢、氣貫長虹的壯言:此去泉台招舊部,旌旗十萬斬閻羅。泉台,猶言泉下、地下、泉路、泉壤等。在古詩文中,泉台一詞一般是與悼念、哀輓相聯的,如潘岳《寡婦賦》中有句曰:上瞻兮遺像,下臨兮泉壤。駱賓王《樂大夫輓詞》之五有詩為:忽見泉台路,猶疑水鏡懸。岑參《河南尹岐國公贈工部尚書蘇公輓歌》中有夜色何時曉,泉台不是春的詩句,孟郊《悼亡》詩中也有泉下雙龍無再期,金蠶玉燕空銷化 的詩句。陳毅以泉台比喻蔣介石政府統治下的人間地獄,以閻羅喻指禍國殃民的罪魁蔣介石,表示自已一旦犧牲,就要到黃泉之下去招集先前死難的戰友,組織起十萬浩浩盪盪的大軍,直搗陰間地府,去斬下閻羅的首級。這兩句詩壯懷激烈,筆墨酣暢,驚天地,泣鬼神,淋漓盡致地表現了詩人堅定的革命鬥志,豪邁的英雄氣概。真如著名詩人臧克家所說的,堪稱意氣沖天,拍案叫絕!胸中有萬丈正氣,筆下有萬鈞之力!

第二章著重寫對 後死諸君的期待,勉勵生者為人民解放的未競事業繼續奮斗下去。南國烽煙正十年,是詩人參加革命武裝斗爭歷程的概括。從1926年8月離北京回四川做北伐兵運工作到1936年冬,十年中陳毅一直戰斗在烽火連天的南國。為工農紅軍的創立、蘇區根據地的建立和贛粵邊游擊區的創立與發展立下了不朽的功勛。此句可與第一章中創業艱難百戰多 結合起來讀解。創業句著重寫斗爭的艱難,南國句著重點出斗爭的時間地點。而今,在中央蘇區已失,南國大地處於反動派更加兇殘統治、蹂躪之下的時候,自己卻有可能告別這片十幾年為之浴血奮戰的南國大地,這不能不使詩人感慨萬端,深以為憾。於是,詩人將滿腔激情噴涌筆端,寫下了此頭須向國門懸 的絕生之語。《史記·伍子胥列傳》里記載有春秋時期吳國功臣伍子胥受人慘害被吳王夫差賜劍自殺,臨死時要求把自已的頭顱懸掛在吳國都城(今蘇州)閶門上,以便看到越國軍隊來把吳國滅掉的故事。中國歷代的反動統治階級在鎮壓人民反抗運動時,也往往把他們殺害的反抗者的頭顱懸掛於城門樓上 示眾 以儆效尤。國民黨反動派在圍剿紅色根據地和游擊區時,也常常採用類似的凶暴手段。但這種恐慌手段嚇不倒真正革命者,對他們來說砍頭當風吹帽。作者借用伍子胥頭懸國門的典故,表現了不親眼看到敵人徹底滅亡而死不瞑目的精神。一個 須字,使詩人視死如歸的英雄氣節和為革命殉難的光榮感躍然紙上,撞人心扉。後死諸君多努力,捷報飛來當紙錢,是前一句詩的自然引申。詩人暗用了陸放翁《示兒》詩中王師北定中原日,家祭勿亡告乃翁的名句,勉勵活著的戰友努力奮斗,多打勝仗,用頻頻飛來的捷報當作奠自已的紙錢,以使頭懸國門、魂歸泉台的自已得到慰藉。這一期望,同樣表現了詩人對革命事業必定勝利的堅定信念。戰爭是流血的政治。詩人將活著的戰友稱為後死諸君,意在提醒戰友們要做好犧牲的准備,希望他們能夠像先行赴難的十萬舊部及行將斷頭的自己一樣,不怕犧牲,前赴後繼地戰斗下去。

第三章進一步正面抒發自己對革命事業的必勝信念和甘願為之獻身的人生理想。投身革命即為家,血雨腥風應有涯。這是說自己從參加革命之日起就把革命事業當作自己的家,並決心為之奮斗終身;雖然一直處於艱難創業之中,眼前祖國大地還處於反動派的血腥殘暴之中,但黑夜即將過去,黎明必會到來。中國古代積極的人生觀素有 修身齊家治國平天下之說,而國家和家國恨等詞也說明家與國都是不能截然分開的。覆巢之下安有完卵?無家不能有國,國破亦難有幸福完美的家。將革命事業當作自己的家,這是一個年輕時代即懷憂國憂民之情的共產主義戰士革命人生觀的生動寫照,顯示出詩人高尚廣闊的胸襟。而血雨腥風總有涯 則傳達出詩人對國家命運和革命前任的辨證認識,這與他同年稍早所作之《三十五歲生日寄懷》中的物到極時終必變,天翻地覆五洲紅,及與《梅嶺三章》作於同期的《無題》中的莽莽神州嘆沉陸。魂兮歸來大地紅,表達的是同樣的信念。正因為對未來抱著這樣的信念,所以詩人不僅處變不驚、臨危不懼,而且從容泰然、義無反顧地詠歌道:取義成仁今日事,人間遍種自由花。為了人類解放的美好未來早一天到來,詩人甘願將自己和無數烈士的鮮血流入一道,在祖國的大地上澆灌開自由之花。在這里,詩人將一個共產黨人的崇高共產主義理想注入中華民族取義成仁的傳統美德之中,對全詩起句中所提出的 斷頭今日意如何?的問題,作了最具體也最完美的回答。在這雄沉重泰岱,絢爛比彩霞的回答中,凸現出一個革命家崇高博大的胸懷和精神境界,這樣的境界是那些蠅營狗苟之徒、苟且偷生之輩永遠連想也想不到的。革命為生不為死,但勇於向死而在,正是生命光輝的另一種閃耀。人間遍種自由花,這是作者對革命之勝利未來的美好暢想,也是作者甘願取義成仁、頭懸國門的生命追求的真正意義之所在。《梅嶺三章》是陳毅臨危之際不假雕飾、一氣呵成的一組足以流芳千古的黃鍾大呂之作。詩作雄渾豪放,格調高昂,句句璀璨,字字珠璣,情文並茂,錚錚有聲是詩人崇高情懷的抒發,也是詩人偉大人格的寫照。將洶涌的激情、崇高的理想注入出人意料的想像之中,是此詩藝術運思上的一個突出特點、那泉台招舊部,旌旗十萬斬閻羅 的想像何其雄壯;那頭向國門懸、 捷報飛來當紙錢的意象何等奇特;那灑血死道義、澆灌人間自由花的心願又是多麼魅力!而這些雄奇魅力的想像意象又總是與對敵人的深恨和對人民的大愛,與個人的志向和革命的理想水乳交融在一起的。劉勰《文心雕龍》論藝術神思有登山則情滿於山,觀海則意溢於海之說,此其謂也!不僅如此,在短短的84個字里,詩人的思緒舒捲自如流轉無礙,由人間的斷頭之危到泉台的招、斬壯舉,由往昔的百戰艱難到死後的捷報紛飛,由古代忠良的頭懸國門到今日自己的取義成仁,由個人的十年征程到未來的自由花開,真可謂古往今來任馳騁,地上陰間縱逍遙,有虛有實,虛實相生,虛中有實,實中有虛,稱得上是精鶩八極,心游萬仞、恢萬里而無閡,通憶載而為津(陸機《文賦》)了。這體現出了作者非同一般的藝術想像能力和高超的結構技巧。正如魯迅先生所說的,從噴泉里出來的都是水,從血管里出來的都是血。偉大的作品總是與作家的偉大思想、偉大人格和偉大的人生經歷分不開的。陳毅詩作豐富大膽、出人意料的想像來源於他年年戎馬、萬死千傷的戰斗經歷、革命激情和取義成仁的革命決心。這84個字,是他生命追求的凝聚。

古典的創造性轉化是這組詩章的又一引人注目的特點。詩中寫到的泉台、閻羅、燒紙錢等,本都是封建迷信中的傳說和行為。而詩人將閻羅和陰間地府比作禍國殃民的蔣介石和蔣介石反動政府統治下的人間地獄,用紙錢 來代指革命軍隊的勝利捷報,賦予並傳達出一種全新的含義。伍子胥受讒被害時的臨終遺言,表現了他對吳王夫差不聽忠言、自取滅亡的譴責和自己盡忠而忠不被納的憤懣。而陳毅借用這個頭懸國門的典故則不僅表現了他不親眼目睹國民黨反動派的徹底滅亡死不瞑目的精神,更表現了他堅信革命必勝,希望在勝利之日能夠親眼看到捷報分享勝利喜悅的心願。此外,取義成仁是中華民族的傳統美德之一。南宋政治家文天祥在抗擊元兵入侵,被捕就義前書藏衣帶中的《自贊》詩里,寫有 孔曰成仁,孟曰取義,惟其義盡,所以仁至。而今而後,庶幾無愧 的詩句。陳毅在詩中熔鑄了《論語》、《孟子》中有關仁、義的論述,並直接借用了文天祥就義詩中 取義成仁 的說法,這表明了他對中華民族的這種傳統美德是予以首肯的。不過,陳毅的取義成仁又是注入了陳毅的革命理想的。為革命而死,就是死得其所。這當然與封建時代志士仁人的取義成仁有著時代性的本質區別。上述這一些都表明,陳毅善於運用古典,但不拘於古典,更善於改造古典,給古典注入新的意蘊,使之獲得新的藝術表現力,這是值得我們認真學習的。

熱點內容
古代勵志的名言 發布:2021-03-16 21:50:46 瀏覽:209
形容兒孫繞膝的詩句 發布:2021-03-16 21:49:35 瀏覽:878
席慕蓉賞析印記 發布:2021-03-16 21:48:26 瀏覽:311
權力很大含有手的成語 發布:2021-03-16 21:48:22 瀏覽:584
能聽的兒童故事 發布:2021-03-16 21:48:15 瀏覽:285
關於足球的詩歌詞句 發布:2021-03-16 21:47:40 瀏覽:870
拖拉機的古詩 發布:2021-03-16 21:42:53 瀏覽:571
亮甜的詩句 發布:2021-03-16 21:42:00 瀏覽:831
廣東話生日快樂祝福語 發布:2021-03-16 21:38:55 瀏覽:409
噓的短句 發布:2021-03-16 21:38:07 瀏覽:816