當前位置:首頁 » 古詩詞句 » 詩詞介紹

詩詞介紹

發布時間: 2020-12-27 13:42:32

『壹』 中國詩詞的內容簡介

《中國詩詞(修訂版)》會幫助你輕松自如地遊走在格律的變化之中,從而使你能驚喜地以內行朋友的身份去訪問詩詞文學的殿堂,分享辛棄疾「恨古人不見吾狂耳」的快樂,然後,帶你去熟悉、探索、繼承或揚棄。有朝一日,當你驚訝自己對傳統詩詞多了幾分銘心的理解、甚至創造出了嶄新人生的新詩詞時,你將會深味陳寅恪、龍榆生、錢鍾書、王力等前輩對傳統的愛的執著。
《中國詩詞(修訂版)》由上海人民美術出版社出版。
中國高等院校《藝術素養》叢書修訂版為什麼畢加索憧憬用中國的書法來寫他的畫?為什麼線條的組 合會形成令人神迷心痴的輝煌藝術7古老而又現代的書法藝術光彩將時空隧道照得透亮?讓我們與前人在此交會。你會在思考、瀏覽、欣賞的平靜和激情中閱讀《中 國詩詞》梳理歷史的衍變,發掘書家的內心隱秘,解讀書作個體的風采.進而拿起紙筆為它再添一份插曲。《中國詩詞》參考二十年來學術界最新研究成 果。以流暢、雋雅的文筆簡要敘述自原始社會歷經先秦兩漢、六朝隋唐至宋元明清的繪畫發展及演變的動態過程?資料翔實,思路清晰,體系嚴整,評價適當,既重 點突出。又兼顧全局-將數千年中國繪畫史生動地展現在讀者面前。讀之既能獲得感性的審美享受,簡明扼要,可以作為藝術專業本、專科學生教材,也適合愛好藝 術的青年朋友閱讀。《中國詩詞》力圖用簡潔明晰的敘述,帶著您快速領略從原始、古希臘、古羅馬、中世紀、文藝復興、巴羅克、現實主義藝術,到現代主義和當代藝術的整個歷程.幫助您讀懂西方繪畫各時期的經典名作。

『貳』 古詩的介紹

宣城見杜鵑花
唐.李白
蜀國曾聞子規鳥,
宣城還見杜鵑花。
一叫一回腸一斷,
三春三月憶三巴。
[編輯本段]作者生平
李白 (701—762年),生日701年2月8日,漢族,身高六尺六,字太白,號青蓮居士,四川綿陽人,唐代偉大的浪漫主義詩人,在我國歷史上,被稱為詩仙。其詩風豪放飄逸,想像豐富,語言流轉自然,音律和諧多變。他善於從民歌、神話中汲取營養素材,構成其特有的瑰麗絢爛的色彩,是屈原以來積極浪漫主義詩歌的新高峰,與杜甫並稱「李杜」,是華夏史上最偉大的詩人,又稱為「詩仙」。
李白祖籍隴西成紀(今甘肅省靜寧縣),隋朝末年,遷徙到中亞碎葉城(今吉爾吉斯斯坦北部托克馬克附近),李白即誕生於此。五歲時,其家遷入綿州彰明縣(今四川 江油)。二十歲時隻身出川,開始了廣泛漫遊,南到洞庭湘江,東至吳、越,寓居在安陸(今湖北省安陸市)。他到處游歷,希望結交朋友,干謁社會名流,從而得到引薦,一舉登上高位,去實現政治理想和抱負。可是,十年漫遊,卻一事無成。他又繼續北上太原、長安,東到齊、魯各地,並寓居山東任城(今山東濟寧)。這時他已結交了不少名流,創作了大量優秀詩篇,詩名滿天下。
[編輯本段]譯文
曾經在蜀國見到過杜鵑鳥,在宣城又觀到了杜鵑花。杜鵑叫一回,我的淚流一次,傷心欲絕,明媚的三月春光啊,我時時念叨著家鄉三巴。
[編輯本段]賞析
夜郎,遇赦歸來後,此時正流落江南,寄人籬下。不久又染了病,晚景凄慘。老來思鄉,本是人之常情,何況詩人老邁患病,於是,濃重的鄉思就襲上了詩人心頭。
詩是感物而起興的 。「蜀國曾聞子規鳥,宣城還見杜鵑花 。」暮春三月,寄寓在宣城的李白,覺得昏花的老眼中忽然映入一片紅色,仔細瞧,原來是杜鵑花開了。這杜鵑不是故鄉的花嗎?詩人的鄉思因此被觸動了。
在蜀中,每逢杜鵑花開的時候,子規鳥就開始啼鳴了。子規鳥,又名杜鵑,花與鳥的名字相同,也是勾起詩人聯想的一個原因。這鳥,相傳是古蜀帝杜宇的精魂化成。杜宇號稱望帝,他自以為德薄,於是禪讓了帝位而出亡,死後化為杜鵑鳥。暮春時節,它就悲鳴起來,鳴聲彷彿是呼叫著:「不如歸去!不如歸去 !」晝夜不止 ,一直啼叫得嘴邊淌出血來。此刻,詩人耳邊似乎響起了子規鳥的蹄叫聲,一聲聲地呼喚他歸去。
詩的一、二句,形成自然的對仗,從地理和時間兩個方面的對比和聯結中,真實地再現了觸動鄉思的過程。這兩句的語序倒置:本來是先看見宣城的杜鵑花,才聯想到蜀國的子規鳥,詩人卻將它倒了過來,先寫回憶中的虛景,後寫眼前的實景。這樣,就把故國之思放在了突出的位置上,表明這故國之思原本就郁積於心,今日一旦勾起,大為凄苦強烈。然而,被鄉思苦苦折磨著的詩人,眼下怎能回到故鄉去呢?青年時代 ,他「仗劍去國,辭親遠游」,要到故鄉之外的廣闊天地中去實現宏偉抱負。本想功成名退再榮歸故里。誰料功業無成,老來竟落到這步田地,他有何面目見蜀中父老呢?何況,李白眼下困居宣城,拖著老邁的病體,也無法踏上旅途。飄泊終生的詩人,到頭來不但政治與事業上沒有歸宿,就連此身也無所寄託,遙望著千里之外的故鄉,他心中的悲戚可想而知。
三、四句,分別承接一、二句,進一步渲染濃重的鄉思。首句說「曾聞」,第三句則強調了真切如聞:子規鳥的俗名,就叫斷腸鳥,「一叫一回腸一斷」,它啼叫起來,沒完沒了,詩人的愁腸也斷成一寸寸了。末句點明時令 ,用「三春三月」四字,補敘第二句;「憶三巴」三字,則突現了思鄉的主題,把杜鵑花開、子規悲啼和詩人的斷腸之痛融於一體,以一片蒼茫無涯的愁思將全詩籠罩了起來。詩的三、四句看似對仗,其實對得又不甚工。詩句把「一 」「三」兩個字各自串連起來,紆結縈回,使人感到鄉思襲來時無比的悲切傷痛。
【山中留客】 唐 · 張旭
山光物態弄春暉,
莫為輕陰便擬歸。
縱使晴明無雨色,
入雲深處亦沾衣。
[編輯本段]注釋:
1、山中:作「山行」。
2、山光:山的容光。
3、物態:景物的景色。
4、暉:陽光。
5、輕陰:微陰。
6、便擬歸:就打算回去。
7、雲:實際指霧氣、煙靄,從上句看,並非指真正的雲。
8、縱使:縱然,即使。
[編輯本段]作者簡介
張旭,字伯高,蘇州人曾任常熟縣尉。唐代大書法家。以草書而聞名。唐朝文宗皇帝曾向全國發出了一道罕見的詔書:李白的詩歌、張旭的草書、斐旻的劍舞可成為天下的「三絕」。
[編輯本段]譯文
春光明媚,山嵐萬物都在各自呈現著自己的佳妙之處,是多麼的美好,所以請不要因為天色微陰便要打算回歸。要知道,即便是晴明的天氣里毫無雨意,走進雲霧深處,那水氣也依然會沾濕你身上之衣。
[編輯本段]賞析
這首詩題為《山中留客》,它的重點當然是留客。但是,因為這不是家中留客,而是「山中留客」,留的目的無疑是欣賞山中景色,所以又不能不寫到春山的美景,不過寫多了又會沖淡「留客」的主題。詩人怎麼解決這個問題呢?他正面描寫山景只用了一句詩:「山光物態弄春暉」。因為只有一句,所以詩人就不去描繪一泉一石,一花一木,而是從整體入手,著力表現春山的整個面貌,從萬象更新的氣象中,渲染出滿目生機、引人入勝的意境。嚴冬過盡,春風給蕭瑟的山林換上新裝,萬物沐浴在和煦的陽光中,生氣勃勃,光彩煥發,爭奇斗妍。這一「弄」字,便賦予萬物以和諧的、活躍的情態和意趣。「山光物態弄春暉」,寫得極為概括,但並不抽象,山光物態任你想像。你想的是那青翠欲滴的新枝綠葉嗎?是迎風招展的山花送來陣陣的芬芳嗎?是花葉叢中百鳥的歡唱嗎?是奔流不息的淙淙溪水嗎?……它們全部囊括在這一句詩里了。這是一個極富啟發性和鼓動性的詩句。詩人把它放在詩的開頭也是頗具匠心的。
因為只有把這一句寫得很濃,而且先聲奪人,形成一種壓倒的優勢,「留」才有意義,客人所擔心的問題才顯得無足輕重。所以這開頭的一句在表現上、在結構上都是值得細味的。由於第一句蘊含豐富,很有分量,第二句「莫為輕陰便擬歸」,雖然是否定了客人的想法,但卻顯得順流而下,毫不費力。是的,面對著這美不勝收的景緻,怎能因為天邊一片陰雲就打算回去呢?
光勸說客人「莫為輕陰便擬歸」還不夠,還必須使客人真正安下心來,游興濃起來才行。怎樣才能達到這一步呢?說今日無雨,可天有不測風雲,何況「輕陰」已見,這種包票恐怕不一定保險,未必能解決客人心中的疑慮。詩人琢磨著客人的心理,他不是不想欣賞這春山美景,只是擔心天雨淋濕了衣服。既然如此,詩人就來一個以退為進。你是怕天雨濕衣嗎,天晴又怎樣呢?「縱使晴明無雨色,入雲深處亦沾衣。」「沾衣」雖是難免,可那空山幽谷,雲煙縹緲,水汽蒙蒙,露濃花葉,……卻也是另一番極富詩意的境界啊!然而,這可不是遠在一旁所能見到的。它必須登高山、探幽谷,身臨其境,才能領略。而且細咀那「入雲深處」四字,還會激起人們無窮的想像和追求,因為「入」之愈「深」,其所見也就愈多,但是,此「非有志者不能至也」。可見詩的三四兩句,就不只是消極地解除客人的疑慮,而是巧妙地以委婉的方式,用那令人神往的意境,積極地去誘導、去點燃客人心中要欣賞春山美景的火種。
客人想走,主人挽留,這是生活中常見的現象。不過要在四句短詩中把這一矛盾解決得完滿、生動、有趣,倒也並不是一件容易的事。詩人沒有迴避客人提出的問題,也不是用一般的客套話去挽留,而是針對客人的心理,用山中的美景和詩人自己的感受,一步一步地引導客人開闊視野,馳騁想像,改變他的想法,從而使客人留下來。事雖尋常,詩亦短小,卻寫得有景、有情、有理,而且三者水乳交融,渾然一體。其中虛實相間,跌宕自如,委婉蘊含,顯示出絕句的那種詞顯意深、語近情遙、耐人尋味的藝術魅力,很有想法。(趙其鈞 評)
山中留客這首詩通過對春山美景的整體描繪和對客人慾離去想法的否定及勸說,表達了作者對自然美好景色的喜愛之情與希望同友人共賞美景的願望。
山中留客
山光物態弄春暉,莫為輕陰便擬歸
縱使晴明無雨色,入雲深處亦沾衣。
〖點評〗
此詩圍繞著挽留到山中來訪的客人,贊美了春天的美麗景色,語言質朴,意味深長。
盛唐詩人張旭的這首《山中留客》清新而富有啟示,是用哲學的眼光在觀察日常事物。
山光物態弄春暉
客人到山中來時,正是春和景明的時候,自然之景美不勝收,草木發榮,飛鳥歡唳,雲霧舒捲,溪澗迸濺,都在春光的籠罩之下斗妍爭奇,是一種粗略的山關美景。一個「弄」字,又把山中之景細致精確的表達了出來,這是因為「弄」的本意是賣弄,而在此卻加以引申了,有「起舞弄清影」中的「弄」之意。
莫為輕陰便擬歸
客人看到天邊陰雲漸涌,怕逢天雨。「擬歸」就是打算回去。此時景色還未看盡,可陰雨卻又將至,主人該怎樣來挽留賓客呢?他說:「不要因為有點陰雨就打算回去。」接著又說:「縱使晴明無雨色,入雲深處亦沾衣!」瞬間意境打開!
首先,春天雨水多,山中雲霧繚繞,空氣濕潤,山中的遊客從「雲」中出來時衣服就已經變的濕潤潤的了。其次,是在對客人進行挽留。你怕下雨嗎?下雨不過是把你的衣服打濕而已,在這山中,即使是晴天也不會讓你的衣服干著,那麼你又何必害怕下雨了?留下來吧!何不欣賞欣賞這雨中美景呢,可是別有一番風味啊!
其實這首試只是從「雨」道來,而發散開去的卻又富含哲理。人們看事物不能只看到一面(如只看到下雨),卻沒看到其另一面(晴天也有「雨」)。那麼,這么一發散,著兩句就給人以更深的哲理,其意義早以超出山中之景了!

『叄』 詩詞的簡介和起源

《詩》三百,始終於周,《詩》,上通於道德,下止於禮義。中國古代把不合樂的叫「詩」,合樂的叫「歌」。統稱為詩歌。按故事情節又分為抒情詩和敘事詩;按語言韻律,分為格律詩和自由詩。

詞屬於詩的一種韻文形式,由五言詩、七言詩或是民間歌謠發展而成,起於唐代,盛於宋代。句子長短不一。註:「詞」與「辭」在「言詞」這個上是同代,一般只說「辭」,不說「詞」。漢代以後逐漸以「詞」代「辭」。

「詞」後來又逐漸按一定的曲調來填寫,即詞牌;如「滿江紅」「蝶戀花」「江城子」「西江月」「浪淘沙」等,它由曲名發展而成,例如「西江月」原本是唐朝教坊展櫃唱的曲名,後來以這種形式填詞,便逐漸成為一種詞牌。

宋代。原是配樂歌唱的一種詩體,句的長短隨歌調而改變,因此又叫長短句。詞分為小令,中調,大調亦稱長調。詞一般分上下兩闋也稱之為「片」。

詩後人奉為經典;楚辭以其忠君意志的一再表達、比興手法的完整運用,影響後代詩歌創作,形成創作傳統。《詩經》與《楚辭》因此也時常被認作古代詩歌將源頭追溯到《詩經》與《楚辭》。

(3)詩詞介紹擴展閱讀

詩詞,是指以古體詩、近體詩和格律詞為代表的中國古代傳統詩歌。亦是漢字文化圈的特色之一。通常認為,詩較為適合「言志」,而詞則更為適合「抒情」。

詩詞是闡述心靈的文學藝術,而詩人、詞人則需要掌握成熟的藝術技巧,並按照嚴格韻律要求,用凝練的語言、綿密的章法、充沛的情感以及豐富的意象來高度集中地表現社會生活和人類精神世界。

『肆』 詩的簡介

林徽因簡介
生辰:1904年6月10日
民族:漢
祭日:1955年4月1日
籍貫:福建福州
職業:建築師、教授、詩人、作家
林徽因1916年入北京培華女子中學,1920年4-9月隨父林長民赴歐洲游歷倫敦、巴黎、日內瓦、羅馬、法蘭克福、柏林、布魯塞爾等地,同年人倫敦聖瑪利女校學習。1921年回國復人培華女中讀書。1923年參加新月社活動。1924年留學美國,入賓夕法尼亞大學美術學院,選修建築系課程,1927年畢業,獲美術學士學位。同年入耶魯大學戲劇學院,在G.P.帕克教授工作室學習舞台美術設計。1928年3月與梁思成在加拿大渥太華結婚,婚後去歐洲考察建築,同年8月回國,並回福州探親。在福州期間,曾為烏石山第一中學演講《建築與文學》,為倉前山英華中學演講《園林建築藝術》,1929年出任東北大學建築系副教授,講授《雕塑史》和專業英語。是年,張學良出獎金徵集東北大學校徽圖案,林徽因設計的「白山黑水」圖案中獎。1930年因患肺病到北京香山雙清別墅療養。1931年應聘到北京中國營造學社任參校。
她發表的有關建築的論文主要有《論中國建築之幾個特徵》、《平郊建築雜錄》(與梁思成合著)、《清式營造則例》第一章緒論、《晉汾古建築預查紀略》(署名林徽因、梁思成)、《由天寧寺談到建築年代的鑒別問題》(署名林徽因、梁思成)、《中國建築史》(遼、宋部分)、《中國建築發展的歷史階段》(與梁思成、莫宗江合著)。
她的文學作品主要有《誰愛這不息的變幻》、《笑》、《清原》、《一天》、《激昂》、《晝夢》、《瞑想》等詩篇幾十首;話劇《梅真同他們》;短篇小說《窘》。《九十九度中》等;散文《窗子以外》、《一片陽光》等。人民文學出版社出版了《林徽因詩集》(1985年);人民文學出版社與香港三聯書店聯合編輯出版了《林徽因》(中國現代作家選集叢書之一)。
林徽因是20世紀中國建築界\文學界的才女。

『伍』 關於古詩的介紹

古詩在時間上說指1840年鴉片戰爭前中國的詩歌作品,從格律上看,古詩可分為古體詩內和近體詩。以唐朝為界限容,以前詩歌均為古體詩,其後,古體詩漸漸式微,逐漸消亡。古體詩又稱古詩或古風;近體詩又稱今體詩。從《詩經》到南北朝的庾信,都算是古體詩,但唐代之後的詩歌不一定都算近體詩,具體在於格律聲韻之分。
代表人物: 李白、杜甫、白居易
時間劃分: 鴉片戰爭前中國的詩歌作品
類別: 古體詩、近體詩

建議參考http://ke..com/view/195266.html?wtp=tt

『陸』 詩詞介紹

這是現代名家柳亞子的作品:
《聞萍醴義師失敗有作》
嗚咽笳聲怨,南朝王氣消。
赤烏吳正朔,黃犢漢歌謠。
胡運百年永,楚風三戶凋。
招魂何處是?江漢水迢迢。

『柒』 詩歌的介紹

[編輯本段]起源
詩歌起源於上古的社會生活,因勞動生產、兩性相戀、原始宗教等而產生的一種有韻律、富有感情色彩的語言形式。《尚書·虞書》:「詩言志,歌詠言,聲依永,律和聲。」《禮記·樂記》:「詩,言其志也;歌,詠其聲也;舞,動其容也;三者本於心,然後樂器從之。」早期,詩、歌與樂、舞是合為一體的。詩即歌詞,在實際表演中總是配合音樂、舞蹈而歌唱,後來詩、歌、樂、舞各自發展,獨立成體,詩與歌統稱詩歌。 詩是最古老也是最具有文學特質的文學樣式。來源於古代人們的勞動號子和民歌,原是詩與歌的總稱。開始詩和歌不分,詩和音樂、舞蹈結合在一起,統稱為詩歌。中國詩歌有悠久的歷史和豐富的遺產,如,《詩經》《楚辭》和《漢樂府》以及無數詩人的作品。西歐的詩歌,由古希臘的荷馬、薩福和古羅馬的維爾吉、賀拉斯等詩人開啟創作之源。 詩是怎麼樣產生的呢?原來在文學還沒形成之前,我們的祖先為把生產斗爭中的經驗傳授給別人或下一代,以便記憶、傳播,就將其編成了順口溜式的韻文。據聞一多先生考證.[詩]與[志]原是同一個字,[志]上從[士],下從 [心],表示停止在心上,實際就是記憶。文字產生以後,有了文學的幫助,不必再死記了,這時把一切文字的記載叫[志]。志就是詩。在心為志,發言為詩。 歌的稱謂又是怎樣來的呢?詩和歌原不是一個東西,歌是人類的勞動同時產生的,它的產生遠在文學形成之前,比詩早得多。考察歌的產生,最初只在用感嘆來表示情緒,如啊、兮、哦、唉等,這些字當時都讀同一個音:"啊"。歌

『捌』 介紹中國古詩詞

古詩來詞是中華文化自之瑰寶,三千年來我國詩人輩出,佳作如林。在現在的中學課本中選錄了許多古代詩詞,或寫景或敘事,或豪放或委婉,無不是作者的精闢之作。這些優美的名人佳句,往往以簡潔明了的詞語表現豐富多彩、深邃的意境,讓讀者產生無限空間的遐想,給人以美的享受。

『玖』 關於詩歌的介紹有哪些

這是一種最早出現的文學體裁,當然,也不排除一種情況,那就是詩歌在文字誕生之前,就已經產生了,或者說同步產生。畢竟詩歌是勞動的產物。也許這些詩歌稱為勞動歌謠更合適一些,奴隸們在傳唱之中,除了消解身體的疲乏之外,也在抒發胸中的郁結。這和中國的情況比較一致,《詩經》中最早收錄的也正是這樣一些勞動歌謠。從兩者的比較中就可以看出一些相同的東西:「我們整天搬運大麥和小麥,倉庫已經裝滿,麥子溢到了外面。船上也已經裝滿,麥子溢到了外面,但我們還得搬運,好像我們的心是用青銅做的。」

這種不滿和《詩經》中的「坎坎伐檀」有著同樣強烈而辛酸的無奈。除了勞動歌謠之外,古埃及文獻中還有大量的情歌,愛情是文學永恆的主題看來從古到今都是一樣的:「我的妹妹在水那邊,河流從身邊淌過,阻擋了我的妹妹。河流中常有鱷魚出沒,我踏著激流過去,激起陣陣浪花。我的心堅硬如石頭,愛情讓我得到了水中的咒語,把鱷魚視為田鼠,我邊走邊喚她的名字,直到她的身邊拉住她的手。」

《詩經》中也有被水阻隔的句子:「南有喬木,不可休思。漢有游女,不可求思。漢之廣矣,不可泳思。江水永矣,不可方思。」同是被水阻隔人家連鱷魚都不怕,我們的祖先就沒有那麼勇敢了。這種勇敢還表現在對愛的直白的表達上:「門啊,你是我的生命,為了你我殺掉了公牛。門啊,不要履行你的職責,我把最長的牛角給門栓,短的給了門鎖。我把野雁給了門鎖,油脂給了鑰匙,最好的肉給了木工的兒子,讓他用蘆葦做門栓,用青草做門。讓她的哥哥隨時都能進去,走進她的卧室,她的床上鋪著亞麻布,上面躺著我的情人。」

好一個「關關雎鳩,在河之洲。窈窕淑女,君子好逑」,但在表達上古代的埃及人更直白大膽,也更火熱得讓人臉紅。當然不管是古埃及也好,古中國也好,痴心女子負心漢的故事都不鮮見:「我在門前眺望,希望我的哥哥來看我,我看著他來的那條小路仔細聽著他的腳步聲,卻什麼也等不到。為了他的愛我已經拋棄了一切,沒有哪兒還能安頓我的心。信使卻來告訴我:他欺騙了你,他已經找了另外一個女人。那個女人遂了他的心願,並把你的心扯成了河邊的柳絮。」這樣的句子一聽就是一個「氓之蚩蚩,抱布貿絲」的埃及版。看來見異思遷是不分國度的。

除了勞動歌謠和愛情詩,古埃及留存下來的還有宗教詩和贊美詩。贊美詩一般獻給法老,宗教詩其實也是一種贊美詩,略微不同的是它獻給了神靈。從這些詩歌中我們可以看出古埃及人奉承人的本領還是比較高超的,有一些甚至到了讓人肉麻的程度。

『拾』 古詩詞的介紹

詩是中文獨有的一種文體,有特殊的格式及韻律。詩按音律分,可分為古體詩回和近體詩兩類。古體答詩和近體詩是唐代形成的概念,是從詩的音律角度來劃分的。 按內容可分為敘事詩、抒情詩、送別詩、邊塞詩、山水田園詩、懷古詩(詠史詩)、悼亡詩,詠物詩,軍旅詩等。古體詩有《詩經》1《楚辭》《樂府》《漢賦》《南北朝民歌》等。近體詩一般是絕句,律詩,排律(長律)。

熱點內容
古代勵志的名言 發布:2021-03-16 21:50:46 瀏覽:209
形容兒孫繞膝的詩句 發布:2021-03-16 21:49:35 瀏覽:878
席慕蓉賞析印記 發布:2021-03-16 21:48:26 瀏覽:311
權力很大含有手的成語 發布:2021-03-16 21:48:22 瀏覽:584
能聽的兒童故事 發布:2021-03-16 21:48:15 瀏覽:285
關於足球的詩歌詞句 發布:2021-03-16 21:47:40 瀏覽:870
拖拉機的古詩 發布:2021-03-16 21:42:53 瀏覽:571
亮甜的詩句 發布:2021-03-16 21:42:00 瀏覽:831
廣東話生日快樂祝福語 發布:2021-03-16 21:38:55 瀏覽:409
噓的短句 發布:2021-03-16 21:38:07 瀏覽:816