當前位置:首頁 » 古詩詞句 » 明月幾時有的詩詞

明月幾時有的詩詞

發布時間: 2020-12-27 01:52:04

① 明月幾時有全部詩詞

水調歌頭·丙辰中秋
【作者】蘇軾
【朝代】宋代
明月幾時有?
把酒問青天。
不知天上宮闕,
今夕是專何年。
我欲乘風歸去,
又恐瓊樓玉宇,
高處不勝寒。
起舞弄清影,
何似在人間?
轉朱閣,低綺戶,
照無眠。不屬應有恨,
何事長向別時圓?
人有悲歡離合,
月有陰晴圓缺,
此事古難全。
但願人長久,
千里共嬋娟。

② 明月幾時有詩詞

水調歌頭 蘇軾來 (宋)
明月幾時有,把酒問源青天。不知天上宮闕,今夕是何年。我欲乘風歸去,又恐瓊樓玉宇,高處不勝寒。起舞弄清影,何似在人間?(何似 一作:何時;又恐 一作:惟 / 唯恐)

轉朱閣,低綺戶,照無眠。不應有恨,何事長向別時圓?人有悲歡離合,月有陰晴圓缺,此事古難全。但願人長久,千里共嬋娟。

③ 水調歌頭明月幾時有的詩詞

一,《水調歌頭·明月幾時有》全詩的白話文解釋是:丙辰年的中秋節,高內興地喝酒直到容第二天早晨,喝到大醉,寫了這首詞,同時思念弟弟蘇轍。
明月從什麼時候才開始出現的?我端起酒杯遙問蒼天。不知道在天上的宮殿,何年何月。我想要乘御清風回到天上,又恐怕在美玉砌成的樓宇,受不住高聳九天的寒冷。翩翩起舞玩賞著月下清影,哪像是在人間。
月兒轉過朱紅色的樓閣,低低地掛在雕花的窗戶上,照著沒有睡意的自己。明月不該對人們有什麼怨恨吧,為什麼偏在人們離別時才圓呢?人有悲歡離合的變遷,月有陰晴圓缺的轉換,這種事自古來難以周全。只希望這世上所有人的親人能平安健康,即便相隔千里,也能共享這美好的月光。
二,《水調歌頭·明月幾時有》為宋代蘇軾所作,全詩原文如下:丙辰中秋,歡飲達旦,大醉,作此篇,兼懷子由。
明月幾時有?把酒問青天。不知天上宮闕,今夕是何年。我欲乘風歸去,又恐瓊樓玉宇,高處不勝寒。起舞弄清影,何似在人間?轉朱閣,低綺戶,照無眠。不應有恨,何事長向別時圓?人有悲歡離合,月有陰晴圓缺,此事古難全。但願人長久,千里共嬋娟。

④ 水調歌頭明月幾時有的詩詞

水調歌頭
蘇軾
明月幾時有,
把酒問青天。
不知天上宮闕,
今夕是何年。
我欲乘風歸去,
又恐瓊樓內玉宇,
高處不勝寒,容
起舞弄清影,
何似在人間。
轉朱閣,
低綺戶,
照無眠。
不應有恨,
何事長向別時圓。
人有悲歡離合,
月有陰晴圓缺,
此事古難全。
但願人長久,
千里共嬋娟。

⑤ 明月幾時有的詩句是什麼

「明月幾時有」出自蘇軾《水調歌頭·丙辰中秋》。
【原詞】:水調歌頭·丙辰中秋
作者:蘇軾
丙辰中秋後,歡飲達旦,大醉,作此篇,兼懷子由。
明月幾時有?把酒問青天。不知天上宮闕,今夕是何年。我欲乘風歸去,又恐瓊樓玉宇,高處不勝寒。起舞弄清影,何似在人間?
轉朱閣,低綺戶,照無眠。不應有恨,何事長向別時圓?人有悲歡離合,月有陰晴圓缺,此事古難全。但願人長久,千里共嬋娟。
【寫作背景】:這首詞是公元1076年(宋神宗熙寧九年)中秋作者在密州時所作。詞前的小序交待了寫詞的過程:「丙辰中秋,歡飲達旦,大醉。作此篇,兼懷子由。」蘇軾因為與當權的變法者王安石等人政見不同,自求外放,輾轉在各地為官。他曾經要求調任到離蘇轍較近的地方為官,以求兄弟多多聚會。公元1074年(熙寧七年)蘇軾差知密州。到密州後,這一願望仍無法實現。公元1076年的中秋,皓月當空,銀輝遍地,詞人與胞弟蘇轍分別之後,已七年未得團聚。詞人面對一輪明月,心潮起伏,於是乘酒興正酣,揮筆寫下了這首名篇。
賞析】:《水調歌頭·丙辰中秋》是蘇軾在1076年中秋望月懷人之作,表達了對胞弟蘇轍的無限懷念。詞人運用形象描繪手法,勾勒出一種皓月當空、親人千里、孤高曠遠的境界氛圍,反襯自己遣世獨立的意緒和往昔的神話傳說融合一處,在月的陰晴圓缺當中,滲進濃厚的哲學意味,可以說是一首將自然和社會高度契合的感喟作品。這首詞以月起興,與弟蘇轍七年未見之情為基礎,圍繞中秋明月展開想像和思考,把人世間的悲歡離合之情納入對宇宙人生的哲理性追尋之中,反映了作者復雜而又矛盾的思想感情,又表現出作者熱愛生活與積極向上的樂觀精神。詞作上片反映執著人生,下片表現善處人生。落筆瀟灑,舒捲自如,情與景融,境與思偕,思想深刻而境界高逸,充滿哲理,是蘇軾之詞的典範之作。
【作者簡介】:蘇軾(1037年1月8日-1101年8月24日)字子瞻,又字和仲,自號「東坡居士」,世稱「蘇東坡」。漢族,眉州眉山(今四川眉山,北宋時為眉山城)人,祖籍欒城。北宋著名散文家、書畫家、文學家、詞人、詩人,是豪放派詞人的主要代表。

⑥ 水調歌頭明月幾時有詩詞

水調歌頭-蘇軾(北宋)

明月幾時有?把酒問青天。不知天上宮闕(què),今夕是何年。我欲乘風歸去,又恐瓊樓玉宇,高處不勝寒。起舞弄清影,何似在人間。
轉朱閣,低綺戶,照無眠。不應有恨,何事長(cháng)向別時圓?人有悲歡離合,月有陰晴圓缺,此事古難全。但願人長久,千里共嬋娟。

詩意:

明月什麼時候出現的?(我)端著酒杯問青天。不知道天上的神仙宮闕里,今夜是哪一年哪一日。
我想乘御著清風回到天上(好像自己本來就是從天上下到人間來的,所以說「歸去」)
我又恐怕來到玉石砌成的美麗月宮,自己在高空中經受不住寒冷(傳說月中宮殿叫廣寒宮)。
在浮想聯翩中,對月起舞,清影隨人,彷彿乘雲御風,置身天上,哪裡比得上在人間!
月兒轉過朱紅色的閣樓,低低地掛在雕花的窗戶上,照著沒有睡意的人。
明月不該對人有什麼怨恨,卻為何偏偏要在親人離別之時又圓又亮?
人有悲歡離合的變遷,月也有陰晴圓缺的轉換,這種事自古來難以周全。
只希望自己思念的人健康長壽,雖然相隔千里,也能共享這美好的月亮。
賞析:
《水調歌頭·明月幾時有》是蘇軾的代表作之一,倍受後人的贊譽和喜歡。是獨具特色,膾炙人口的傳世詞篇。一零七六年蘇軾貶官密州,時年四十一歲的他政治上很不得志,時值中秋佳節,非常想念自己的弟弟子由內心頗感憂郁,情緒低沉,有感而發寫了這首詞。其立意,構思,奇逸飄渺,以超現實的遙想,以虛無飄渺的幻想世界,表現非常現實而具體的人之常情。在這里,詞人通過對月宮仙境的想像,在一種極富神秘色彩的探索和思考中,表現自己的思想矛盾與波折,人生體驗與認識。這種表現不僅超凡脫俗,也構成了本篇的浪漫主義色調和超曠飄逸的風格。詩詞賞析
上片一開始「明月幾時有?把酒問青天。」這兩句是從李白的《把酒問月》中「青天有月來幾時?我今停杯一問之。」脫化而來的。「舉著酒杯詢問青天,天上的月亮是何時有的」?此句充分顯露出作者率真的性情,也隱藏著內心對人生的痛惜和傷悲。接下來兩句:「不知天上宮闕,今夕是何年」是問的內容,把對於明月的贊美與嚮往之情更推進了一層。從明月誕生的時候起到現在已經過去許多年了,不知道在月宮里今晚是一個什麼日子。詩人想像那一定是一個好日子,所以月才這樣圓、這樣亮。他很想去看一看,所以接著說:「我欲乘風歸去,又恐瓊樓玉宇,高處不勝寒。」他想乘風回到月宮,又怕那裡的凄涼,受不住那兒的寒冷,這是何等奇特的想像,這里表達了詞人「出世」與「入世」的矛盾心情。「乘風歸去」說明詞人對世間不滿,「歸」字有神仙自喻的味道,好像他本來住在月宮里只是暫住人間罷了。一「欲」一「恐」顯露了詞人千思萬慮的思想矛盾。真可謂「奇逸之筆」。「起舞弄清影,何似在人間?」與上緊密相接,寫詞人在月光下翩翩起舞,影子也在隨人舞動,天上雖有瓊樓玉宇也難比人間的幸福美好。這里由脫塵入聖一下子轉為喜歡人間生活,起伏跌宕,寫的出神入化。
詞人最初幻想仙境,要到月宮里去,脫離曾讓他無限煩惱的人間,但是詞人終究是現實的,對人生是熱愛的,因此,親手抹去了這種虛無的畫景。
下片由中秋的圓月聯想到人間的離別。「轉朱閣,低綺戶,照無眠。」轉和低都是指月亮的移動,暗示夜已深沉。月光轉過朱紅的樓閣,低低地穿過雕花的門窗,照著屋裡失眠的人。「無眠」是泛指那些和自己相同的因為不能和親人團圓而感到憂傷,以致不能入睡的人。月圓而人不能圓,這是多麼遺憾的事啊!於是詩人埋怨明月說:「不應有恨,何事長向別時圓?」明月您總不該有什麼怨恨吧,為什麼老是在人們離別的時候才圓呢?這是埋怨明月故意與人為難,給人增添憂愁,卻又含蓄地表達了對於不幸分離的人們的同情。詞人思想是豁達的,他需要自我解脫,所以他一質問的語氣發泄佳節思親的情感。接著,詩人把筆鋒一轉,說出了一番寬慰的話來為明月開脫:「人有悲歡離合,月有陰晴圓缺,此事古難全。」人世間總有悲、歡、離、合,象天上的月亮有陰、晴、圓、缺一樣,這些自古以來都是難以周全圓滿的。此句流露出了詞人悟透人生的灑脫和曠達的性格,也是對人生無奈的一種感嘆,這里以大開大合之筆從人生寫到自然,將各種生活加以提煉和概括,包含了無數的痛苦、歡樂的人生經驗。結束句「但願人長久,千里共嬋娟。」只希望人們能夠永遠健康平安,即使相隔千里也能在中秋之夜共同欣賞天上的明月。這里是對遠方親人的懷念,也是一種祝福。
全詞情感放縱奔騰,跌宕有致,結構嚴謹,脈絡分明,情景交融,緊緊圍繞「月」字展開,忽上忽小,一會離塵,一會入世,語句精練自然,顯示了詞人高超的語言能力及浪漫灑脫超逸的詞風。
這首《水調歌頭》歷來都受到人們的推崇。胡仔在《苕溪漁隱叢話》說:「中秋詞,自東坡《水調歌頭》一出,余詞盡廢。」認為這是寫中秋最好的一首詞,此說是一點也不過分的。這首詞彷彿是與明月的對話,在對話中探討著人生的意義。既有理性,又有情趣,很是耐人尋味。它的意境光闊,胸懷樂觀而曠達,對明月的嚮往之情,對人間的眷戀之意,以及那浪漫的色彩,瀟灑的風格和行雲流水一般的語言,至今還能給我們一種美好的享受。

⑦ 類似於明月幾時有的詩詞

明月幾時有,把酒問青天。

⑧ 明月幾時有古詩詞全文

水調歌頭·明月幾時有
作者:蘇軾
丙辰中秋,歡飲達旦,大醉,作此篇,兼懷子由專。
明月幾屬時有?把酒問青天。不知天上宮闕,今夕是何年。我欲乘風歸去,又恐瓊樓玉宇,高處不勝寒。起舞弄清影,何似在人間。
轉朱閣,低綺戶,照無眠。不應有恨,何事長向別時圓?人有悲歡離合,月有陰晴圓缺,此事古難全。但願人長久,千里共嬋娟。

⑨ 明月幾時有這首詩全文

這句詩出自宋代蘇軾所作的《水調歌頭·明月幾時有》,全詩原文如下:丙辰中秋,歡飲達旦,大醉,作此篇,兼懷子由。

明月幾時有?把酒問青天。不知天上宮闕,今夕是何年。我欲乘風歸去,又恐瓊樓玉宇,高處不勝寒。起舞弄清影,何似在人間?轉朱閣,低綺戶,照無眠。不應有恨,何事長向別時圓?人有悲歡離合,月有陰晴圓缺,此事古難全。但願人長久,千里共嬋娟。

白話文釋義:丙辰年的中秋節,高興地喝酒直到第二天早晨,喝到大醉,寫了這首詞,同時思念弟弟蘇轍。

明月從什麼時候才開始出現的?我端起酒杯遙問蒼天。不知道在天上的宮殿,何年何月。我想要乘御清風回到天上,又恐怕在美玉砌成的樓宇,受不住高聳九天的寒冷。翩翩起舞玩賞著月下清影,哪像是在人間。

月兒轉過朱紅色的樓閣,低低地掛在雕花的窗戶上,照著沒有睡意的自己。明月不該對人們有什麼怨恨吧,為什麼偏在人們離別時才圓呢?人有悲歡離合的變遷,月有陰晴圓缺的轉換,這種事自古來難以周全。只希望這世上所有人的親人能平安健康,即便相隔千里,也能共享這美好的月光。

(9)明月幾時有的詩詞擴展閱讀

創作背景:這首詞是公元1076年(宋神宗熙寧九年)中秋作者在密州時所作。蘇軾曾經要求調任到離蘇轍較近的地方為官,公元1074年(熙寧七年)蘇軾差知密州。到密州後,這一願望仍無法實現。公元1076年的中秋,詞人面對一輪明月,心潮起伏,於是乘酒興正酣,揮筆寫下了這首名篇。

此詞是中秋望月懷人之作,表達了對胞弟蘇轍的無限懷念。詞人運用形象描繪手法,勾勒出一種皓月當空、親人千里、孤高曠遠的境界氛圍,反襯自己遺世獨立的意緒和往昔的大醉,作此篇,兼懷子由。

此詞上片望月,既懷逸興壯思,高接混茫,而又腳踏實地,自具雅量高致。開頭四句借幻想中的月宮境界,發出問月問年的疑問,反映了詞人對天上宮闕的嚮往。冷漠的現實使他得不到安慰和滿足,因此萌生了乘風歸去、飄然高舉的奇想。

下闋寫對月懷人,由感傷離別轉而為對離人的祝福。但願人長久,千里共嬋娟。詞人以理遣情,希望從共賞明月中互致慰藉,離別之憾可以從兄弟友愛中獲得補償,全詞以美好的境界結束。結句與上闋「起舞弄清影,何似在人間」一樣,是積極樂觀的。

這首詞反映了作者仕途失意,幻想超然物外,但積極的處世態度終於戰勝了消極「遁世」的念頭,表現了曠達的胸懷和樂觀的情致。全詞深沉婉曲,流轉自如,以美麗的想像,明睿的哲理,創造出幽深高遠的境界,具有強烈的藝術感染力。

⑩ 《水調歌頭》「明月幾時有」詩詞

水調歌頭·明月幾時有 宋代 蘇軾

丙辰中秋,歡飲達旦,大醉,作此篇,兼懷子由。

明月幾時有?把酒問青天。不知天上宮闕,今夕是何年。我欲乘風歸去,又恐瓊樓玉宇,高處不勝寒。起舞弄清影,何似在人間?

轉朱閣,低綺戶,照無眠。不應有恨,何事長向別時圓?人有悲歡離合,月有陰晴圓缺,此事古難全。但願人長久,千里共嬋娟。

熱點內容
古代勵志的名言 發布:2021-03-16 21:50:46 瀏覽:209
形容兒孫繞膝的詩句 發布:2021-03-16 21:49:35 瀏覽:878
席慕蓉賞析印記 發布:2021-03-16 21:48:26 瀏覽:311
權力很大含有手的成語 發布:2021-03-16 21:48:22 瀏覽:584
能聽的兒童故事 發布:2021-03-16 21:48:15 瀏覽:285
關於足球的詩歌詞句 發布:2021-03-16 21:47:40 瀏覽:870
拖拉機的古詩 發布:2021-03-16 21:42:53 瀏覽:571
亮甜的詩句 發布:2021-03-16 21:42:00 瀏覽:831
廣東話生日快樂祝福語 發布:2021-03-16 21:38:55 瀏覽:409
噓的短句 發布:2021-03-16 21:38:07 瀏覽:816