當前位置:首頁 » 古詩詞句 » 詩歌中的意象和意境

詩歌中的意象和意境

發布時間: 2020-12-26 13:03:05

古詩詞中意象與意境有什麼聯系和區別

意象就是客觀物象經過創作主體獨特的情感活動而創造出來的一種藝術形象。簡專單地說,意象就是寓屬「意」之「象」,就是用來寄託主觀情思的客觀物象。
意境指文藝作品或自然景象中所表現出來的情調和境界。
意境和意象的區別在於:
1.它們所達到的層次和深度不同:意象指的是審美的廣度,而意境指的是審美的深度;
2.意境是意象的升華;
3.在中國文化中,意象屬於藝術范疇,而意境指的是心靈時空的存在與運動,其范圍廣闊無涯,與中國人的整個哲學意識相聯系。
詩歌的意境簡單的說,就是創作詩歌的環境。可以是寫作時的場景,也可以是回憶,也可以是心中所想,實際卻達不到的場景。詩歌的意境是作者的心境和感受,「感時花濺淚,
恨別鳥驚心」就是這個道理。
意境是詩人的主觀情思與客觀景物相交融而創造出來的渾然一體的藝術境界。詩歌創作離不開意象,意象的選擇只是第一步,是詩的基礎;組合意象創造出「意與境諧」的詩的藝術境界才是目的。
意境與意象在本質上有一定的聯系,它們都是主觀與客觀統一的產物,都是情與物的結合體。但它們又有區別:從形式上看,意象與詞句相關,意境則與全篇對應。

㈡ 詩歌的意象和意境有什麼區別

所謂「意境」,就是作者在詩歌與散文中,通過形象描寫表現出來的境界和情調,是抒情作品中呈現的情景交融、虛實相生的形象。同時也包括作者誘發和開拓的審美想像空間。意境,是中國獨有的一個詩學和美學術語,也是中國對世界的貢獻。西方國家文學理論中沒有「意境」之說。但是西方國家的小說散文中有意境的創造。比如《簡愛》中對桑菲爾德庄園的環境氛圍的營造,就是一種意境。在中國,意境理論的淵源可以追溯到先秦哲學,如老子的「大象無形」說實際上就是指意境。「境」或「境界」原指修行者領悟佛法所能達到的境地,語出佛經,為南朝詩學借用。如劉勰《文心雕龍·隱秀》評詩,有「境玄思澹」之語,可見意境說初見端倪。王昌齡的《詩格》首創了「意境」一詞。到了唐代,皎然在《詩式》中提出「取境說」,即由境而來,由思而來。權德輿提出「思與境諧」的理論。司空圖《詩品》提出「境生於象外」之說。劉禹錫發展了「境生於象外」之說。宋人嚴羽《滄浪詩話》中提出「言有盡而意無窮」之說,對意境理論的形成多有探討。到了清末,王國維的《人間詞話》集其大成。王國維說:「境,非獨謂景物也,喜怒哀樂,亦人心中之一境界。故能寫真景物,真感情者,謂之有境界;否則謂之無境界。」「文章之妙,亦一言以蔽之,曰:有意境而已矣。何以謂之有意境?曰:寫情則沁人心脾,寫景則在人耳目,述事則如其口出。」當代文藝理論家宗白華說: 「意境是情與景(意象)的結晶品。」概括起來,意境就是「情由境生、情景交融」的那種藝術境界。
意境與意象的關系,根據童慶炳的界定,我們可以看到:首先,意象是一個個表意的典型物象,是主觀之象,是可以感知的,實在的,具體的;意境是一種境界和情調,它通過形象表達或誘發,是要體悟的、抽象的,是一種氛圍。其次,意象或意象的組合構成意境,意象是構成意境的手段或途徑。正確的把握二者都需要想像,即形象思維。這就是說,在文學創作中,總是意象在先,意境在後。是先有一個個意象在作者的腦子里,然後組合融合化為一種意境。
"意象"與"意境"是兩個容易混淆的概念。它們有其相通、相似的一面,但又屬於兩個不同的美學范疇,有著各自獨特的內涵和審美特徵。同時,意境和意象有著包容和被包容的關系,意象無窮的張力形成了意境整體上無窮的魅力,意境的形成包含了許多客觀存在的物象。它們是相輔相成、相得益彰、相互依賴的關系。就是說,沒有意象,難以組合融合成一種意境;而如果沒有意境,那些物象只是一盤散沙,沒有靈魂。它們的區別在於:
第一,意象是以象寓意的藝術形象,意境是由那寓意之象生發出來的藝術氛圍。可以舉例說明:如白樸的《秋思》:「孤村落日殘霞,輕煙老樹寒鴉,一點飛鷗影下。青山綠水,白草綠葉黃花。」共並列了十二個意象,雖也鮮明生動地呈現出絢麗的秋色圖,但並無飽滿深摯的情感,缺乏「情與景」「情與理趣」的自然融合,就無法構成「誘發」人想像的「審美空間」,缺乏意境,當然就難以感人了。再看馬致遠的《天凈沙·秋思》就是一首通過一組意象有機組合而成為優美意境的傑作:枯藤老樹昏鴉/小橋流水人家/古道西風瘦馬/夕陽西下/斷腸人在天涯。此散曲營造了一個遊子思歸而不得、觸景生情的凄涼悲清的意境;為了完成此意境的營造,作者構築了「枯藤、老樹、昏鴉、古道、西風、瘦馬、夕陽、斷腸人、天涯」等意象,把這些名詞意象直接連綴,產生的悲涼氣氛就是意境。通過這兩首詩我們可以感受到意象與意境的鮮明區別。
第二,意象是實有的存在,意境是虛化了的韻致和意味。比如海子的《日記》,這是他死前在青海德令哈寫的一首詩。如果單個地挑出來那些意象,就是:德令哈(地名)、戈壁、草原、姐姐、淚滴、荒涼的城等。然而,作者通過這些意象,一一組合起來,表達了對「姐姐」的思念。請看原詩:「姐姐,今夜我在德令哈,夜色籠罩。姐姐,我今夜只有戈壁。草原盡頭,我兩手空空。悲痛時握不住一顆淚滴。姐姐,今夜我在德令哈,這是雨水中一座荒涼的城。除了那些路過的和居住的。德令哈......今夜,這是唯一的,最後的抒情;這是唯一的,最後的,草原。我把石頭還給石頭,讓勝利的勝利。今夜清稞只屬於她自己。一切都在生長。今夜我只有美麗的戈壁空空。姐姐,今夜我不關心人類,我只想你。」從海子的這首詩,我們可以看出,意象的實在性;同時也可看出,意境的韻味,那是一個被虛化了的世界。
第三,意境是作家所追求的藝術創造的終極目標,意象則只是營造意境的手段和材料。脫離意境的意象建構是不成功的蒼白無力的意象;沒有意象的意境是平淡無味的,難以給人美感的失敗之作。一個作家,終生追求的目標,就是創造藝術形象,也就是營造不朽的意境。但是,任何意境的創造,都不是憑空捏造,而是在意象的基礎上營造意境。請看瘂弦的詩《秋歌》:「落葉完成了最後的顫抖,荻花在湖沼的藍睛里消失。七月的砧聲遠了,暖暖。雁子們也不在遼瞏的秋空,寫它們美麗的十四行了,暖暖。馬蹄留下踏殘的落花,在南國小小的山徑。歌人留下破碎的情韻。在北方幽幽的寺院,秋天,秋天什麼也沒有留下。只留下一個暖暖,只留下一個暖暖。一切便都留下了。」這首詩的成功之處,就在於營造了一個秋天的意境。這里有秋的白描,有對人物暖暖的深情。由「落葉、荻花、湖沼、砧聲、雁子、秋空、馬蹄、山徑、寺院、」這一系列意象,組合融合成一種秋的意境。在這里,意象是材料,意境是最終目的和最高追求。
總之,意象與意境既有密切聯系,又有細微區別。所謂區別,概括起來就是:在創作時,總是先有意象,後有意境;意象是手段和材料,意境是虛化了的藝術氛圍,是作家追求的終極目標。二者互相支持、相得益彰、相輔相成。

㈢ 淺談詩歌的意象和意境

意象和意境是詩家寫詩、評論家評詩經常用到的兩個術語,也是我們欣賞古詩內詞時必須容要掌握的兩個的重點,更是要分辨的兩個難點。
意境是沒有滲透作者思想感情的客觀物象,而意象則是詩人表達情感的載體。
意境是文學作品中描繪的生活圖畫所形成的藝術境界。
意境的概念比意象大,它由意象構成,意象包含在意境之中,但意象又不等於意境。

賞析詩詞中,意境 和意象是什麼意思

賞析:通過鑒賞與分析得出理性的認識,既受到藝術作品的形象、內容的制約,又根據自己的思想感情、生活經驗、藝術觀點和藝術興趣對形象加以補充和完善。

意境:是指文藝作品中描繪的生活圖景與所表現的思想情感融為一體而形成的藝術境界。特點是景中有情,情中有景,情景交融。凡能感動欣賞者(讀者或觀眾)的藝術,總是在反映對象「境」 的同時,相應表現作者的「意」,即作者能借形象表現心境,寓心境於形象之中。

意象:客觀物象經過創作主體獨特的情感活動而創造出來的一種藝術形象,多用於藝術通象。根據說文解字來說,意象是意思的形象。「出於更好的理解可以說是在大腦里的意思圖象」。意象通過抽象、通象等來產生更有深度的意象。意象是人類大腦意識活動的產物。

(4)詩歌中的意象和意境擴展閱讀


意象的起源

意象理論在中國起源很早,《周易·系辭》已有「觀物取象」「立象以盡意」之說。不過,《周易》之象是卦象,表現為陽爻和陰爻兩種組合符號,這兩種符號組合成六十四卦,原本是用來記錄天地萬物及其變化規律的,後來發展到歷史、哲學范疇。

詩學借用並引申之,「立象以盡意」的原則未變,但詩中之「象」已不是卦象,不是抽象的符號,而是具體可感的物象。「這種創造意象的能力,永遠是詩人的標志。

比喻是詩歌(文學)的重要手段,明喻在荷馬的詩中比比皆是。亞里士多德最早指出隱喻是詩歌之本。」所謂明喻或隱喻,也就是比喻性的意象,稱之喻象(由比喻產生的形象)。黑格爾關於美與藝術的定義,與詩的意象理論也是相通的:「美是理念的感性顯現。」「藝術的內容就是理念,

藝術的形式就是訴諸感官的形象,藝術要把這兩個方面調和成為一種自由的統一的整體。」

㈤ 詩歌意象與意境的關系(詳細)

意境是作者把自己的思想情感,通過生動的畫面表現出來的達到「內情」與「外物」相統一而具有藝術感染力的境界。意象是意境構成的「細胞」,若干個和諧統一的意象構成一個完整的意境。要創造詩歌的意境就必須處理好意、象之間的辨證關系。這一關系,從內容上說,表現在物與志、景與情、事與理、人與意的辨證關系;從形式上說,表現在藏與露、虛與實、跳與聯的辨證關系。只有從內容、形式上處理好意象之間的辨證關系才能創造出詩歌思想意義與藝術形象高度合一的藝術境界——意境。

意境是作者把自己的思想情感,通過生動的畫面表現出來的達到「內情」與「外物」相統一而具有藝術感染力的境界。意境是情與景的水乳交融,是形神情理和諧的溶合。換句話說,意境是文藝作品思想意義與藝術形象的高度統一的藝術環境,是作者滲透了美學思想和情感而創造出來的藝術形象。

意境是一切文藝作品,特別是詩歌所追求的審美目標,是我國傳統的文藝鑒賞中所極為重視的一個審美課題。詩歌論壇上有句話,叫「詩歌好不好看構思,美不美看意境」,事實也是如此。就拿僅二十字的柳宗元《江雪》為例(干山鳥飛絕/萬徑人蹤滅/孤舟蓑笠翁/獨釣寒江雪),作者把天寒地凍(意象)、人鳥絕跡(意象)的雪景垂釣(合稱「境」)與自己遭到貶斥以後孤獨無援的心情(意)融為一體,創造了一種凄清孤寂的境界,這便是意境。

這種能引發讀者想像並使讀者在思想感情上受到感染的藝術境界是歷代詩人所追求的,也是詩歌創作的最高美學境地,詩有沒有詩味就表現在這點上。怎樣創造這種神秘美妙而又有無窮魅力的意境呢?我認為,最重要的是處理好意象之間辯證關系,或者說意境源於意象之辯證之中。

意象不是意境,但與意境有密切的關系。意境是整篇作品主觀思想與藝術形式溶於一體的環境,是整首詩歌的整體畫面、完整形象的表現。意象只不過是構成藝術境界的「細胞」,是意境的「零部件」,是意境創造的基礎。綜而言之,兩者應是全部與局部、整體與部分的關系。一般地說,若干個和諧統一的意象構成一個美麗的意境。

要創造詩歌的意境,必須處理好意象之間的辯證關系。何為意象辯證關系呢?通俗地說,意象即意之象,包括意和象兩個方面及由兩者結合而產生具有新涵義的情境。象即詩歌所描繪的形象、表象、外物,是客觀的、可見的、具體的、生動的。好詩必有「象」,故蘇軾贊王維的詩是「詩中有畫」。象是客觀世界在人腦中反映到作品的東西,是「意」所得以寄託的外物,包括視覺表象、聽覺表象、味覺表象、嗅覺表象和觸覺表象,這是詩人對客觀世界選擇取捨的結果。「意」即詩歌通過「象」所要表達的內情、主旨,是主觀的、不可見的、抽象的、概括的,是象所蘊藉的情意。古人所雲為「言(象)外有無窮之意」。通常我們可以把象理解為詩中的人、事、物、景等外物,把意解釋為志、理、情、義等內旨,只不過側重點不同而已。比如,詩句「從星星的彈孔中,會流出血紅的黎明」,這詩句不能說有意境,但卻有意象。星星、彈孔、血、黎明……可稱「象」,意為這些外物組合、疊加而形成的與通常不一樣的新的意思(似乎可以理解為經過黑夜的戰斗,黎明因此來臨)。這兩者的和諧統一,合稱為「意象」。

意與象關系應該是辯證的,從哲學角度講,它們的關系為形式與內容的關系。象即形式,意為內容。它們辯證的對立統一在一起。一定的內容要一定的形式表現,一定的形式服務於一定的內容。所以說,象為意存,意從象出,無意之象似乎魂無以附托。因此,意於象猶如象於意,兩者難分不解,合而為一,象為意之形式,意為象之內容。

怎樣處理好意象之間的辯證關系而創造出優美的意境呢?首先從意象內容上談起。具體地說,由於詩之寫作內容,側重不同、角度不同,意象之辯證關系可以理解為物與志、景與情、事與理、人與意的辯證關系。

㈥ 詩詞中的意象和意境是什麼要標准概念

給你我自己的理解
詩中用來表達感情的景或者物(人)是意象
而所有的意象合起來表達的則是意境
也可以理解為把整首詩變成一幅畫
這幅畫就是意境

㈦ 詩歌是什麼它的特點詩歌中的意象和意境有什麼區別

詩歌是一種主情的文學體裁,它以抒情的方式,高度凝練,集中地反映社會生活,用豐富的想像、富有節奏感、韻律美的語言和分行排列的形式來抒發思想情感。詩歌是有節奏、有韻律並富有感情色彩的一種語言藝術形式,也是世界上最古老、最基本的文學形式。詩歌起源於上古的社會生活,因勞動生產、兩性相戀、原始宗教等而產生的一種有韻律、富有感情色彩的語言形式。《尚書.虞書》:「詩言志,歌詠言,聲依永,律和聲。」《禮記.樂記》:「詩,言其志也;歌,詠其聲也;舞,動其容也;三者本於心,然後樂器從之。」早期,詩、歌與樂、舞是合為一體的。詩即歌詞,在實際表演中總是配合音樂、舞蹈而歌唱,後來詩、歌、樂、舞各自發展,獨立成體,詩與歌統稱詩歌。
編輯本段詩體概說
詩體的分類,是一個復雜的問題。現在,只就一般的看法,簡單地談談漢魏六朝和唐宋的詩體。
漢魏六朝詩,一般稱為古詩,其中包括漢魏樂府古辭、南北朝樂府民歌,以及這個時期的文人詩。樂府本是官署的名稱。樂府歌辭是由樂府機關採集,並為它配上樂譜,以便歌唱的。《文心雕龍·樂府》篇說:"凡樂辭曰詩,詩聲曰歌。"由此可以看出詩、歌、樂府這三個概念之間的關系:詩指的是詩人所作的歌辭,歌指的是和詩相配合的樂曲,樂府則兼指二者而言。後來襲用樂府舊題或摹仿樂府體裁寫的作品,雖然沒有配樂,也稱為樂府。中唐時白居易等掀起一個新樂府運動,創新題,寫時事,因而叫作新樂府。
唐以後的詩體,從格律上看,大致可分為近體詩和古體詩兩類。近體詩又叫今體詩,它有一定的格律。古體詩一般又叫古風,這是依照古詩的作法寫的,形式比較自由,不受格律的束縛。
從詩句的字數看,有所謂四言詩、五言詩和七言詩。四言是四個字一句,五言是五個字一句,七言是七個字一句。唐代以後,四言詩很少見了,所以通常只分五言、七言兩類。五言古體詩簡稱五古;七言古體詩簡稱七古;三五七言兼用者,一般也算七古。五言律詩簡稱五律,限定八句四十字;七言律詩簡稱七律,限定八句五十六字。超過八句的叫長律,又叫排律。長律一般都是五言詩。只有四句的叫絕句;五絕共二十個字,七絕共二十八個字。絕句可分為律絕和古絕兩種。律絕要受平仄格律的限制,古絕不受平仄格律的限制。古絕一般只限於五絕。
「現代詩」名稱,開始使用於1953年—紀弦創立「現代詩社」時確立。現代詩的含義:
1.形式是自由的
2.內涵是開放的
3.意象經營重於修辭。
「古典詩」與「現代詩」的比較:「詩」者皆為感於物而作,是心靈的映現。「古典詩」以「思無邪」的詩觀,表達溫柔敦厚、哀而不怨,強調在「可解與不可解之間」。「現代詩」強調自由開放的精神,以直率的情境陳述,進行「可感與不可感之間」的溝通。

㈧ 意象和意境分別是什麼意思

1、意象 [ yì xiàng ]:抄

亦作襲「 意像 」。謂寓意深刻的形象;經過運思而構成的形象;神態;風度;想像;印象;意境;心境。

2、意境 [ yì jìng ]

中國古典文論中的用語。指文藝作品中客觀景物和主觀情思融合一致而形成的藝術境界。具有情景相生和虛實相成以及激發想像的特點,使人身臨其境,得到審美愉悅。

意境,是指一種能令人感受領悟、意味無窮卻又難以明確言傳、具體把握的境界。它是形神情理的統一、虛實有無的協調,既生於意外,又蘊於象內。

中國的山水潑墨最講究意境的營造:

(8)詩歌中的意象和意境擴展閱讀

意境和意象的區別在於:

1、它們所達到的層次和深度不同:意象指的是審美的廣度,而意境指的是審美的深度;

2、意境是意象的升華;

3、在中國文化中,意象屬於藝術范疇,而意境指的是心靈時空的存在與運動,其范圍廣闊無涯,與中國人的整個哲學意識相聯系。

㈨ 詩歌中的意象是什麼

意象抄就是(物)象與(情)襲意的組合.即詩中的形象,它不僅包含人物形象,也包括詩中所寫的景和物,還包含了作者的情思。詩歌意象因物象的不同,有的是景,有的是物;有的是事,有的是人;有的是單一的,有的是多個的。
如蘇軾的《卜運算元·黃州定慧院寓居作》「缺月掛疏桐,漏斷人初靜.誰見幽人獨往來?縹緲孤鴻影.驚起卻回頭,有恨無人省.揀盡寒枝不肯棲,寂寞沙洲冷.」詞人的悵惘心境正是由「缺月」、「疏桐」、「幽人」、「孤鴻」、「寒枝」等意象來表達的.
王維《竹里館》「獨坐幽篁里,彈琴復長嘯.深林人不知,明月來相照.」由「竹林」、「孤琴」、「長嘯」、「明月」等構成了清幽絕俗的意境.
白居易《憶江南》「日出江花紅勝火,春來江水綠如藍」.「江花」、「江水」兩個意象就足以說明白居易的快樂生活.
柳永的《雨霖鈴·寒蟬凄切》「今宵酒醒何處,楊柳岸,曉風殘月」中,通過「楊柳」、「曉風」、「殘月」等意象,就能知道所傳達出來的是傷別情懷.

熱點內容
古代勵志的名言 發布:2021-03-16 21:50:46 瀏覽:209
形容兒孫繞膝的詩句 發布:2021-03-16 21:49:35 瀏覽:878
席慕蓉賞析印記 發布:2021-03-16 21:48:26 瀏覽:311
權力很大含有手的成語 發布:2021-03-16 21:48:22 瀏覽:584
能聽的兒童故事 發布:2021-03-16 21:48:15 瀏覽:285
關於足球的詩歌詞句 發布:2021-03-16 21:47:40 瀏覽:870
拖拉機的古詩 發布:2021-03-16 21:42:53 瀏覽:571
亮甜的詩句 發布:2021-03-16 21:42:00 瀏覽:831
廣東話生日快樂祝福語 發布:2021-03-16 21:38:55 瀏覽:409
噓的短句 發布:2021-03-16 21:38:07 瀏覽:816