當前位置:首頁 » 古詩詞句 » 屈原最有代表性的詩歌是

屈原最有代表性的詩歌是

發布時間: 2020-12-26 01:05:46

⑴ 屈原最有代表性的詩句有哪些

《離騷》

原文:

帝高陽之苗裔兮,朕皇考曰伯庸。攝提貞於孟陬兮,惟庚寅吾以降。

皇覽揆余初度兮,肇錫余以嘉名。名余曰正則兮,字余曰靈均。

紛吾既有此內美兮,又重之以修能。扈江離與辟芷兮,紉秋蘭以為佩。

汩余若將不及兮,恐年歲之不吾與。朝搴阰之木蘭兮,夕攬洲之宿莽。

日月忽其不淹兮,春與秋其代序。惟草木之零落兮,恐美人之遲暮。

不撫壯而棄穢兮,何不改乎此度?乘騏驥以馳騁兮,來吾道夫先路!

昔三後之純粹兮,固眾芳之所在。雜申椒與菌桂兮,豈維紉夫蕙茝!

白話譯文:

我是古帝高陽氏的子孫,我已去世的父親字伯庸。歲星在寅那年的孟春月,正當庚寅日那天我降生。父親仔細揣測我的生辰,於是賜給我相應的美名。父親把我的名取為正則,同時把我的字叫作靈均。天賦給我很多良好素質,我不斷加強自己的修養。我把江離芷草披在肩上,把秋蘭結成索佩掛身旁。光陰似箭我好像跟不上,歲月不等待人令我心慌。

早晨我在大坡採集木蘭,傍晚在小洲中摘取宿莽。時光迅速逝去不能久留,四季更相代謝變化有常。我想到草木已由盛到衰,恐怕自己身體逐漸衰老。何不利用盛時揚棄穢政,為何還不改變這些法度?乘上千里馬縱橫馳騁吧,來呀,我在前引導開路!從前三後公正德行完美,所以群賢都在那裡聚會。雜聚申椒菌桂似的人物,豈止聯系優秀的茝和蕙!

此文出自戰國時期·《離騷》

(1)屈原最有代表性的詩歌是擴展閱讀


寫作背景:

《離騷》是中國戰國時期詩人屈原創作的詩篇,是中國古代最長的抒情詩。此詩以詩人自述身世、遭遇、心志為中心。前半篇反復傾訴詩人對楚國命運和人民生活的關心,表達要求革新政治的願望,和堅持理想、雖逢災厄也絕不與邪惡勢力妥協的意志;後半篇通過神遊天界、追求實現理想和失敗後欲以身殉的陳述,反映出詩人熱愛國家和人民的思想感情。

關於《離騷》的創作緣由,司馬遷在《史記·屈原列傳》中引劉安《離騷傳》說:「屈平疾王聽之不聰也,讒諂之蔽明也,邪曲之害公也,方正之不容也,故憂愁幽思而作《離騷》。」又說:「屈原正道直行,竭忠盡智以事其君,讒人間之,可謂窮矣。

信而見疑,忠而被謗,能無怨乎?屈平之作《離騷》,蓋自怨生也。」屈原的「憂愁幽思」和怨憤,是和楚國的政治現實緊密聯系在一起的。《離騷》就是他根據楚國的政治現實和自己的不平遭遇,「發憤以抒情」而創作的一首政治抒情詩。

⑵ 屈原最著名的一首詩完整版!

九歌·國殤
朝代來:先秦
作者源:屈原
原文:
操吳戈兮被犀甲,車錯轂兮短兵接。
旌蔽日兮敵若雲,矢交墜兮士爭先。
凌余陣兮躐余行,左驂殪兮右刃傷。
霾兩輪兮縶四馬,援玉枹兮擊鳴鼓。
天時懟兮威靈怒,嚴殺盡兮棄原野。
出不入兮往不反,平原忽兮路超遠。
帶長劍兮挾秦弓,首身離兮心不懲。
誠既勇兮又以武,終剛強兮不可凌。
身既死兮神以靈,魂魄毅兮為鬼雄。

⑶ 屈原最有名的詩歌是什麼

離騷

⑷ 屈原的詩,最出名的是

屈原 http://ke..com/view/1646.htm 楚辭 http://ke..com/view/14449.htm 、《楚辭》是我國第一部浪漫主義詩歌總集。由於詩歌的形式是在楚國民歌的基礎上加工形成,篇中又大量引用楚地的風土物產和方言詞彙,所以叫「楚辭」。《楚辭》主要是屈原的作品,其代表作是《離騷》,後人因此又稱「楚辭」為「騷體」。西漢末年,,劉向搜集屈原、宋玉等人的作品,輯錄成集。《楚辭》對後世文學影響深遠,不僅開啟了後來的賦體,而且影響歷代散文創作,是我國積極浪漫主義詩歌創作的源頭。 楚辭的主要作者是屈原。他創作了《離騷》《九歌》《九章》《天問》等不朽作品。在屈原的影響下,楚國又產生了宋玉、唐勒,景差等楚辭作者。現存的《楚辭》總集中,主要是屈原及宋玉的作品;唐勒、景差的作品大都未能流傳下來。 楚辭的特徵,宋代黃伯思在《校定楚辭序》中概括說:「蓋屈宋諸騷,皆書楚語,作楚聲,記楚地,名楚物,顧可謂之『楚辭』。」這一說法是正確的。除此而外,《楚辭》中屈、宋作品所涉及的歷史傳說、神話故事、風俗習尚以及所使用的藝術手段、濃郁的抒情風格,無不帶有鮮明楚文化色彩。這是楚辭的基本特徵,它們是與中原文化交相輝映的楚文化的重要組成部分。

⑸ 屈原有名詩歌

《屈原》創作於1942年1月。太平洋戰爭爆發後,日寇加緊對中國的侵略,集中主力對抗日根據地進行大規模「掃盪」。蔣介石則加緊反共,大搞分裂,與1941年1月製造了震驚中外的「皖南事變」。同時,在國統區大肆捕殺共產黨人和抗日進步人士。整個國統區成了令人窒息的鐵罐頭。

面對黑暗如漆的現實,全中國進步的人們都感受著憤怒。郭沫若便以歷史劇為投槍,借古喻今,創作了歷史劇《屈原》,有意識地「把時代的憤怒復活在屈原時代里」。並說:「我是有意借屈原的時代來象徵我們的時代。」

2、《屈原》的矛盾沖突和主題。

《屈原》的矛盾沖突,集中表現為以屈原為代表的聯齊抗秦為愛國政治路線與以南後靳尚為代表的降秦賣國的反動路線之間的尖銳矛盾和斗爭。這是全劇的思想沖突和沖突的性質。以此為基礎形成了迫害和反迫害的斗爭,構成了貫穿全劇的動作線。

主題劇作展開這場光明與黑暗,正義與邪惡的拚死決戰,突現了古代愛國詩人、政治家屈原的高貴品質,使全劇充滿了崇高的悲劇精神與磅礴的正氣。它憤怒地揭露和鞭苔了賣國求榮、昏庸無道、陷害忠良的魑魅魍魎,喊出了「我們只有雷霆,只有閃電,只有風暴」,「把一切沉睡在黑暗懷里的東西,毀滅,毀滅,毀滅呀!」的時代最強音。

3、屈原形象的性格特點及其意義。

屈原是戰國時代偉大的詩人和政治家。崇高的愛國主義思想和忘我的斗爭精神是他的性格特點。他熱愛祖國和人民,衷心地希望楚國能強盛起來,實現統一中國的大業。

意義屈原的形象,是偉大的愛國主義形象。他是人民的理想,是光明和正義的化身,是中華民族的靈魂。他的高尚的政治情操和理想,不屈不撓的斗爭意志,壯懷激烈的氣節和風骨,融注著我們民族偉大而悠久的歷史精神,顯示了民族的無窮力量,也展示了作者強烈的愛憎和戰斗的革命風格。

4、簡析嬋娟形象。

嬋娟是屈原的侍女,是一個純潔可愛、天真稚氣的少女。她謙恭好學,深明大義。她熱愛屈原,景仰屈原的品德,遵照屈原的教導做人,「生得光明,死得磊落」,具有不畏權貴的骨氣和敢於斗爭的精神。

嬋娟是作者虛構的理想人物。作者創造她是把她當作「詩的魂」、「光明的使者」、「道義美的象徵」來寫的。她是「屈原辭賦的象徵」。她的威武不能屈、富貴不能淫的品質和雷電般的斗爭精神,以及愛國情懷,像屈原一樣。她的思想品德,是屈原精神的繼承,屈原精神的活化。劇的結尾,象徵著嬋娟的精神在火的洗禮中獲得永生。

5、《屈原》人物塑造的特點。

《屈原》人物塑造的特點,是《屈原》浪漫主義詩劇的特點之一。作為歷史劇的人物塑造,主要寫人物的精神品格,用郭沫若的話來說,就是「失事求似」。作者不拘泥人物的歷史真實,舍棄了人物瑣細的生活細節,把人物理想化。不著意追求人物的多面性、復雜性,而是放大人物性格的某一側面,使其十分強烈地突現出來。塑造屈原的形象時,大膽地強調了他剛正不阿、嫉惡如仇、勇於和黑暗勢力斗爭的歷史精神。賦予了他雷電的性格。嬋娟的形象是屈原形象的補充和烘托,是高度理想化的形象。

在把要歌頌的理想人物推向高峰的同時,作者也把他要貶斥的反面人物貶入深淵。南後鄭袖的形象幾乎集古往今來一切此類壞女人的大成,像毒蛇一般兇殘惡毒。可見,《屈原》的人物描寫都具有一種極端的強烈的色彩,作者為突現人物的主要精神特徵,敢於大刀闊斧砍削一切枝蔓,不像現實主義注意細節的真實。

6、《屈原》情節結構的特點。

《屈原》情節結構的特點,是《屈原》浪漫主義詩劇的特點之二。此劇故事情節單純,結構安排集中。作者撇開屈原一生多種復雜經歷,抓住以南後為首的投降派對屈原的迫害和屈原反迫害斗爭的事件,集中在一天的時間內,完成了對屈原一生的高風亮節的品質刻畫,懸念多、起伏大、集中強烈。在一定的時間內,情節簡單,可以給作者留出更多的「間隙」刻畫人物、展示人物內心,抒發感情。這是詩劇在情節處理上的特點。

7、《屈原》戲劇語言的特點。

《屈原》戲劇語言的特點,是《屈原》浪漫主義詩劇的特點之三。根據詩劇的要求,《屈原》的語言有詩的意境、詩的節奏和詩的韻味。劇中不時穿插抒情詩與民歌,以渲染氣氛、烘託人物。劇本引進了屈原的不少詩歌,如《橘頌》、《九歌》等,並以《橘頌》貫穿全劇。《雷電頌》是一篇優秀的散文詩,氣勢磅礴,更是詩的精華所在。劇中的抒情語言,注意到與舞台環境的結合。在橘園中歌頌橘樹;在東皇太乙廟呼喚風雨雷電,斥罵土偶木梗,使全劇形成一種情景交融的詩的氛圍和意境。劇中大多語言是詩化了的口語,是有節奏的散文。《屈原》是接近詩劇的劇作。

郭沫若(1892 – 1978)四川樂山人,在現代文學史上足以代表一個時代的詩人與歷史劇作家。他是魯迅在20世紀初熱切呼喚、終於出現的摩羅詩人,又是新中國的預言詩人。1921年出版詩集《女神》,體現與時候的需要與詩人創作個性的統一。另有作品集《星空》、《前茅》、《恢復》;不說三部曲《歧路》、《煉獄》、《十字架》;劇本《卓文君》、《聶 》、《王昭君》、《虎符》、《高漸離》、《南冠草》、《孔雀膽》、《蔡文姬》、《屈原》等。

鑒賞劇本《屈原》的節選部分,可以從兩方面去著重理解:一是郭沫若創作部歷史劇的動機;二從「雷電頌」的藝術手法看郭沫若要表現的「物我同化。」

郭沫若創作歷史劇《屈原》時正值1942年1月,抗日戰爭處於相持階段。作者說:「全中國進步的人們都感受著憤怒,因而我把時代的憤怒復活到屈原的時代里去了,換句話說,我是借了屈原的時代來象徵我們當前的朝代。」作者要達到的目的是,鞭撻國民黨反映派黑暗統治,表達人民心中的憤怒,借屈原的悲劇,展開光明與黑暗、正義與邪惡、賣國與愛國之間尖銳激烈的斗爭,借古諷今。

「雷電頌」的藝術特徵主要表現在於以下三點:

一是在歷史劇中,「雷電頌」這篇獨白結構渾然一體,內容十分豐富。其中包括兩個層次:從「風!你咆哮吧」到「把這包含一切罪惡的黑暗毀了吧」這一層鎰是屈原對風、雷、電的呼響和歌頌,以光明的禮贊和嚮往。比「比鐵還沉重」、「比鐵還堅固」的黑暗、陰慘的宇宙前,他不能不為祖國的前途、命運擔憂。於是他熱切地呼喚和祈求那些咆哮的風、閃耀的電、爆炸的雷這些宇宙中偉大的「藝人們」,以變革現實的力量,黑暗的世界「爆炸」、「劈開」,從而創造一個「沒有陰謀、沒有法穢、沒有自私自利」的世界,迎來沒有限制的「自由」和「燦爛眩目」的光明。他把「電」這一宇宙間的長劍化做自己「心中的劍」。第二層從「把你這東皇太一燒毀了吧」到篇末。這一層中指屈原借指斥神鬼偶像來憤怒地詛咒昏庸腐朽的當權者。屈原之所以高呼要把所有的「土偶木梗」連同一切罪惡的黑暗都「燒毀、燒毀、燒毀」是因為它們只是「產生黑暗的父親和母親」,「它們完全是一片假」,「只曉得播弄人」。一句話,它們是象徵暴戾、奸詐、怯懦的怪力亂神。屈原由前面對自然力的祈求發展到人的力量的確信,表現了他無比高漲的戰斗熱情。

「雷電頌」中的內容完全是郭沫若式的傾訴,在一定意義上說,屈原便是郭沫若自己。郭沫若是借屈原之口,表達自己心中對人民的愛和對人民力量的確信;表達自己心中要摧毀惡勢力火一般的激情;表達對光明未來的追求。

二是郭沫若用浪漫主義手法,進行大膽虛構誇張和想像,試圖借自然的偉大力量來催毀一切黑暗、腐朽,具有「雷霆萬鈞」之勢。

三是郭沫若在「雷電頌」中多用擬人兼呼告的修辭方法:「風!你咆哮吧!咆哮吧!」「你們風,你們雷,你們電」「電!你這宇宙中最犀利的劍!」等語句,表現詩人對偉大自然力量的企盼。而「你東君,你是什麼東君」,則表達了對惡神的憤怒的斥責,愛憎於強死的語氣中得到充分的表現。

由上藝術特徵我們可以清晰地看到,郭沫若於歷史人物屈原身上所表現的強烈的作者自己的主觀願望,無論是政治上的,還是思想上的,屈原就是詩人郭沫若的化身,是他的代言人。這種「物我同化」的特點,是郭沫若在創作該劇時體現的「以治國平天下為已任」的人格和人性。

郭沫若是中國現代史上一位卓越超群的文化偉人,在文學、歷史學、古文字學等廣闊的學術領域里留下豐厚遺產,影響深遠。與其篤實的學養一脈相通,郭沫若在書法藝術方面同樣成就璀璨,在現代書法史上佔有重要地位。
郭沫若在書法藝術上的探索與實踐歷時70餘年。青年郭沫若的書法得到社會承認,始於辛亥年間。10年以後,他的著名詩集《女神》等作品集問世,使其書體在更廣泛的讀者面前顯露風采。20年代末,郭沫若旅居日本,由金文甲骨入手,以字辯史,借史鑒今,諳熟了祖國文字、書體的演進軌跡,創立了古文字研究的科學模式。1937年歸國抗戰,在民族危難之中,其詩詞創作常與書法相結合,翰墨間包含了深厚的文化底蘊和自強不息的民族精神。新中國成立以後,郭沫若在繁重的國事之餘從事了更為豐富的書法創作。他慷慨為人,博識廣聞,為全國各地名勝古跡、工礦學校、以及社會各界、海內外友人留下難計其數的辭章墨寶。其書法作品數量之多,影響之廣,少有出其右者。
郭沫若以「回鋒轉向,逆入平出」為學書執筆八字要訣。其書體既重師承,又多創新,展現了大膽的創造精神和鮮活的時代特色,被世人譽為「郭體」。郭沫若以行草見長,筆力爽勁灑脫,運轉變通,韻味無窮;其楷書作品雖然留存不多,卻尤見功力,氣貫筆端,形神兼備。
郭沫若作為蘇軾以後四川又一大文人,其書法成就直堪與東坡媲美,為世所重。東坡書法向來受到書法界重視,為宋代尚意書風代表。郭沫若書法從宋四家出來,無論用筆、結體都有宋四家意味,但又個性突出。蘇東坡書法曾被黃山谷戲為"石壓蛤蟆",但其橫向取勢的結體,實際從隸書而來的書法史上就已有歷史,與黃山谷書法取縱勢截然不同。正如秦效侃先生所指出的那樣:"字之結體漢唐即有橫縱二種。黃縱蘇橫,不必是病。"沙孟海先生以"斜劃緊結"與"橫劃寬結"概括之。郭沫若書法與東坡書法同屬於橫畫寬結一類。郭沫若抗戰期間在重慶時,書寫了大量書法作品,同時,與馬衡、常任俠等人進行了江北漢墓的試掘,發現"富貴"等字磚,為保護文物做出了貢獻。由於他當時任國民黨政治部第三廳廳長和文化工作委員會主任,團結了一大批文學美術書法界人士,為繁榮文藝事業作出了貢獻。郭沫若的書法研究,可以從他對甲骨、金文研究開始計算,成果豐碩。到六十年代,郭沫若與高二適等人展開《蘭亭》真偽大討論,無論從何種意義上說,都極大地推動了書法研究的深入,帶來了書法事業在"文化革命"時期的發展。這些成就,尤其是後期蘭亭論辯中的數篇論文,無疑都充分地反映了他深厚的學養。一生大風大浪中過來的郭沫若,在其書法里頭,充分表現出其大學者、大文豪風范:每幅作品,無論長篇巨制,抑或短箋小札,用筆都十分肯定、果斷,沒有猶豫與遲疑;書寫內容多自作詩詞,無論舊體新體,都富有時代氣息;對古典書法有過廣泛深入的學習與探究,深得蘇東坡、顏真卿神韻。郭沫若學習書法,不象一般人兀兀窮年專於一家而難有自家面目,而是從一開始便有著強烈的個性色彩,非以自身作為先人奴隸,而是化他人為己用,獨具風骨。

詩人屈原簡介
戰國末期楚國人,傑出的政治家和愛國詩人.名平,字原.楚武王熊通之子屈瑕的後代.丹陽(今湖北秭歸)人.
屈原一生經歷了楚威王,楚懷王,頃襄王三個時期,而主要活動於楚懷王時期.這個時期正是中國即將實現大一統的前夕,"橫則秦帝,縱則楚王."屈原因出身貴族,又明於治亂,嫻於辭令,故而早年深受楚懷王的寵信,位為左徒,三閭大夫.屈原為實現楚國的統一大業,對內積極輔佐懷王變法圖強,對外堅決主張聯齊抗秦,使楚國一度出現了一個國富兵強,威震諸侯的局面.但是由於在內政外交上屈原與楚國腐朽貴族集團發生了尖銳的矛盾,由於上官大夫等人的嫉妒,屈原後來遭到群小的誣陷和楚懷王的疏遠.
懷王十五年(前304),張儀由秦至楚,以重金收買靳尚,子蘭,鄭袖等人充當內奸,同時以"獻商於之地六百里"誘騙懷王,致使齊楚斷交.懷王受騙後惱羞成怒,兩度向秦出兵,均遭慘敗.於是屈原奉命出使齊國重修齊楚舊好.此間張儀又一次由秦至楚,進行瓦解齊楚聯盟的活動,使齊楚聯盟未能成功.懷王二十四年,秦楚黃棘之盟,楚國徹底投入了秦的懷抱.屈原亦被逐出郢都,到了漢北.
懷王三十年,屈原回到郢都.同年,秦約懷王武關相會,懷王遂被秦扣留,最終客死秦國,頃襄王即位後繼續實施投降政策,屈原再次被逐出郢都,流放江南,輾轉流離於沅,湘二水之間.頃襄王二十一年(公元前278),秦將白起攻破郢都,屈原悲憤難捱,遂自沈汨羅江,以身殉了自己的政治理想.
屈原的作品有《離騷》,《天問》,《九歌》(11篇),《九章》(9篇),《招魂》,凡23篇.此外,《卜居》,《漁父》等篇是否為屈原所作,學術界尚有爭議.其中,《離騷》是屈原的代表作,也是中國古代文學史上最長的一首浪漫主義的政治抒情詩.《天問》是古今罕見的奇特詩篇,它以問語一連向蒼天提出了172個問題,涉及了天文,地理,文學,哲學等許多領域,表現了詩人對傳統觀念的大膽懷疑和追求真理的科學精神.《九歌》是在民間祭歌的基礎上加工而成的一組祭神樂歌,詩中創造了大量神的形象,大多是人神戀歌.
屈原的作品是他堅持"美政"理想,與腐朽的楚國貴族集團進行斗爭的實錄.他的"美政"理想表現在作品中,就是"舉賢而授能兮,循繩墨而不頗"(《離騷》).所謂"舉賢授能",就是不分貴賤,把真正有才能的人選拔上來治理國家,反對世卿世祿,限制舊貴族對權位的壟斷.他還以奴隸傅說,屠夫呂望,商販寧戚的歷史事跡為例,說明了不拘身份選拔人才的合理性.所謂"循繩墨而不頗",就是修明法度,即法不阿貴,限制舊貴族的種種特權.屈原的"美政"理想反映了他與楚國腐朽貴族集團的尖銳對立,表達了他革除弊政的進步要求,而其最終目的就是要挽救祖國危亡,使楚國走上富強的道路.與此相關,屈原的作品還深刻揭露了楚國政治的黑暗,楚國貴族集團的腐朽和楚王的昏庸,表現了他堅持"美政"理想,堅持節操,"雖九死而猶未悔"的斗爭精神;同時表現了他憂國憂民,愛國愛民,矢志獻身祖國的決心.屈原雖遭讒被疏,甚至被流放,但他始終以祖國的興亡,人民的疾苦為念,希望楚王幡然悔悟,奮發圖強,做個中興之主.他明知忠貞耿直會招致禍患,但卻始終"忍而不能舍也";他明知自己面臨著許許多多的危險,在"楚材晉用"的時代完全可以去別國尋求出路,但他卻始終不肯離開楚國一步.表現了他對祖國的無限忠誠及其"可與日月爭光"的人格與意志.
屈原是中國文學史上第一位偉大的愛國詩人.是浪漫主義詩人的傑出代表.作為一位傑出的政治家和愛國志士,屈原愛祖國愛人民,堅持真理,寧死不屈的精神和他"可與日月爭光"的巍巍人格,千百年來感召和哺育著無數中華兒女,尤其是當國家民族處於危難之際,這種精神的感召作用就更加明顯.作為一個偉大的詩人,屈原的出現,不僅標志著中國詩歌進入了一個由集體歌唱到個人獨創的新時代,而且他所開創的新詩體——楚辭,突破了《詩經》的表現形式,極大地豐富了詩歌的表現力,為中國古代的詩歌創作開辟了一片新天地.後人也因此將《楚辭》與《詩經》並稱為"風,騷"."風,騷"是中國詩歌史上現實主義和浪漫主義兩大優良傳統的源頭.同時,以屈原為代表的楚辭還影響到漢賦的形成.
在中國歷史上,屈原是一位最受人民景仰和熱愛的詩人.據《續齊諧記》和《隋書·地理志》載,屈原於農歷五月五投江自盡.中國民間五月五端午節包粽子,賽龍舟的習俗就源於人們對屈原的紀念.1953年,屈原還被列為世界"四大文化名人"之一,受到世界和平理事會和全世界人民的隆重紀念.

⑹ 屈原最著名的十句詩

屈原名句

其實他的名句基本上不用分類

只有兩個特點:

1 悲己 悲國
2 豪邁 大氣

屈原的名句(解釋典型)

01、鳥飛返故鄉兮,狐死必首丘。語出屈原《九章 哀郢》公元前278年秦將白起攻破楚國都城郢,詩人作詩哀悼。這兩句詩便於哀惋中流露了對故國的眷戀,詩中向故鄉尋覓棲息之所的飛鳥和即使死去也要把頭顱朝向自己洞穴的狐狸,就是詩人自己的化身。

02、朝飲木蘭之墜露兮,夕餐秋菊之落英. 語出屈原《離騷》。「墜露」與「落英」都是高潔芬芳之物,詩人說以之為食,是就精神素養而言,與字面意義無涉.此句意象玲瓏,境界虛空,讀之如醍醐灌頂,使人心地一片澄明。

03、悲莫悲兮生別離,樂莫樂兮新相知. 語出屈原《九歌 司命》。此寫戀人離別後的惆悵.前句寫現實的悲哀,後句更寫回味中流露了無限的眷戀.雖然直抒胸臆,不假物象,但卻有一唱三嘆之妙。

04、舉世皆濁我獨清,眾人皆醉我獨醒。語出屈原《漁父》。這兩句詩既體現了詩人異乎尋常的人格,同時也揭示了他因此而遭受摧殘的原因。在詩人看來,他身處的世界充其量只是藏污納垢的淵藪和充滿醉漢的場所。詩人與激憤和蒼涼中流露了無限的孤獨。
屈原詩歌創作特點:
05、眾女嫉余之蛾眉兮,謠諑謂余以善淫。
這句直譯 「眾女嫉妒我的美貌,造謠說我好與人行淫」與寓意「眾奸臣對屈原進行陷害」的情景很難在一句詩表達出來,譯成
他們是妒忌美女兮,在造謠說她荒淫。就再好不過。

屈原的作品,以縱恣的文筆,表達了強烈而激盪的情感。漢儒曾說,《離騷》與《詩經》中《小雅》同為「忽而不傷」之作,明代詩人袁宏道於《敘小修詩》中駁斥道:《離騷》「忿懟之極」,對「黨人」和楚王都「明示唾罵」,「安在所謂怨而不傷者乎?」並指出:「勁質而多懟,峭急而多露」,正是「楚風」的特點。他的意見顯然是正確的。不僅如此,屈原贊美自我的人格,是率性任情,真實袒露;詠唱神靈的戀愛,是熱情洋溢、淋漓盡致;頌揚烈士的犧牲,是激昂慷慨、悲涼豪壯……。總之,較之《詩經》總體上比較克制、顯得溫和蘊藉的情感表達,屈原的創作在相當程度上顯示了情感的解放,從而造成了全新的、富於生氣和強大感染力的詩歌風格。由於這種情感表達的需要,屈原不能滿足於平實的寫作手法,而大量借用楚地的神話材料,用奇麗的幻想,使詩歌的境界大為擴展,顯示恢宏瑰麗的特徵。這為中國古典詩歌的創作,開辟出一條新的道路。後代個性和情感強烈的詩人如李白、李賀等,都從中受到極大的啟發。
屈原是一位愛美的詩人。他對各種藝術的美,都不以狹隘的功利觀加以否定。《九歌》、《招魂》中,處處渲染音樂歌舞的熱烈場面和引發的感動。「羌聲色之娛人,觀者憺兮忘歸」,在屈原筆下,是美好的景象。同樣,他的詩篇,也喜歡大量鋪陳華美的、色澤艷麗的辭藻。他還發展了《詩經》的比興手法,賦予草木、魚蟲、鳥獸、雲霓等種種自然界的事物以人的意志和生命,以寄託自身的思想感情,又增加了詩歌的美質。大體上可以說,中國古代文學中講究文采,注意華美的流派,最終都可以溯源於屈原。
在詩歌形式上,屈原打破了《詩經》那種以整齊的四言句為主、簡短樸素的體制,創造出句式可長可短、篇幅宏大、內涵豐富復雜的「騷體詩」,這也具有極重要的意義。
總之,由屈原開創的楚辭,同《詩經》共同構成中國詩歌乃至整個中國文學的兩大源頭,對後世文學形成無窮的影響。而由於時代的發展,以及南北文化的區別,楚辭較之《詩經》,已有顯著的進步。因之,它對後來文學的影響,更在《詩經》之上。

⑺ 屈原的代表作是什麼最有影響力的詩詞是

代表作:《離騷》,《天問》,《九歌》可以作為屈原作品三種類型的代表.

最有影專響力的:《離騷》屬吧,畢竟是高中必須學習的課文啊。

⑻ 屈原代表詩作有哪些

《離騷》是屈原最宏偉的詩篇,是他自全敘平生的長篇抒情詩,在我國古典文學中再沒有比這更長詩篇了。全詩共373句,2477個字。詩中尖銳地抨擊了昏庸王室的黑暗和腐敗 ,表達了對祖國對人民的無限忠貞,同 時也表現了自己政治理想不能實現的憂愁苦悶。

《九歌》是屈原流放在江南時在楚民間祭歌的基礎上 加工整理的一組祭歌。《九歌》共有11篇詩歌,分別祭 記11種神靈。其中:
《東皇太一》祭祝最尊貴的大神。
《雲中君》祭的是雲神。
《湘君》、《湘夫人》祭湘水神。
《大司命》祭祀主宰人類生命的男神。
《少司令》祭祀主宰幼兒生命的女神。
《東君》祭祀日神。
《河伯》祭祀黃河之神。
《山鬼》祭的是山中女神。
《國殤》悼念和頌贊為楚國而戰死的將士
《禮魂》是《九歌》的送神曲,即祭祀完成。

《九章》是屈原寫的一組抒情詩,一共9篇。即《惜誦》、《涉江》、《哀郢》、《抽思》、《懷沙》、《思美人》、《惜往日》、《橘頌》、《悲回風》。《九章》組詩中數《哀郢》最深刻地表達了屈原的愛國主義思想。《九章》和《離騷》 是一類型的作品,區別在於《離騷》是屈原平生綜合性的自我敘述,而《九章》則是具體的片斷生活的記錄和心情的顯現。《九章》是研究屈原生平和思想最有價值的材 料。

《天問》是我國文學史上罕見的一篇奇文。它以一個 「日」字領起,作者一口氣對天、地、神、人等各方面提出 了170多個問題,鮮明地表現了作者探索事物根源和不屈 不撓的戰斗精神。全詩共374句,1553個字,是屈原作品中的第二首長詩。

《招魂》是我國古代的一種迷信活動。在戰國時代的楚國,這種巫術宗教活動極為盛行。楚懷王客死秦國後,屈原運用民間的風俗和藝術形式,寫成了這篇頗有藝術特色的詩篇。他在詩中把天上地下、四面八方都作了驚心動魄、凄慘恐怖的描寫,叫魂魄哪兒上不要去,趕快回到自 己的祖國。屈原招的是懷王的魂,實際是也在招楚國的魂,因為屈原是把懷王扣楚國的命運連結在一起的。《招魂》無論其思想內容還是藝術手法,在我國文學史上佔有重要地位。

⑼ 屈原有名的詩句

與天地兮比壽,與日月兮齊光------戰國.楚.屈原〈〈涉江〉〉
路漫漫其修遠兮版,吾將上下而求索------戰國.屈原.〈〈離權騷〉〉
舉世皆濁我獨清,眾人皆醉我獨醒------戰國.屈原〈〈漁夫〉〉
亦余心之所善兮,雖九死其猶未悔------屈原〈〈離騷〉〉
長太息以掩涕兮,哀民生之多艱。(屈原(離騷》)
1、與天地兮比壽,與日月兮齊光。
作者:屈原
出處:《涉江》
釋義: 我要與天地啊同壽,我要和日月啊同樣光明
2、路漫漫其修遠兮,吾將上下而求索。
作者:屈原
出處:《離騷》
釋義: 前面的道路啊又遠又長,我將(
不遺餘力地)上上下下追求探索。
3、舉世皆濁我獨清,眾人皆醉我獨醒。
作者:屈原
出處:《漁夫》
釋義: 世界上的人都是污濁的,惟獨我干凈、清白;眾人都已醉倒,唯獨我一人清醒。
4、亦余心之所善兮,雖九死其猶未悔。
作者:屈原
出處:《離騷》
釋義: 只要合乎我心中美好的理想,縱然死掉九回我也不會後悔。
5、長太息以掩涕兮,哀民生之多艱。
作者:屈原
出處:《離騷》
釋義: 我長嘆一聲啊,止不住那眼淚流了下來,我是在哀嘆那人民的生活是多麼的艱難!

⑽ 有關於屈原的詩歌,是贊美屈原的,最好是長詩

《端午》唐代:文秀

節分端午自誰言,萬古傳聞為屈原。

堪笑楚江空渺渺,不能洗專得直臣冤。

譯文:

端午節日從何而屬來?前人傳說是為了楚國大夫屈原。可笑汩羅空自浩浩盪盪,竟不能洗去忠直之士的冤屈。

(10)屈原最有代表性的詩歌是擴展閱讀:

端午,相傳此日為我國第一位偉大人屈原投江自盡日,後人傷其冤死,特以粽投江祭祀並劃船撈救,遂相沿而成端午節日食粽和龍舟競渡的風俗。

作者這首絕句更提出了一個令人深思的問題:盡管後人百般歌頌、祭祀,像屈原沉江這樣的悲劇畢竟發生了,如此冤屈是不能簡單地洗刷干凈的。這首詩言近意遠,言簡意深,很有力量。

熱點內容
古代勵志的名言 發布:2021-03-16 21:50:46 瀏覽:209
形容兒孫繞膝的詩句 發布:2021-03-16 21:49:35 瀏覽:878
席慕蓉賞析印記 發布:2021-03-16 21:48:26 瀏覽:311
權力很大含有手的成語 發布:2021-03-16 21:48:22 瀏覽:584
能聽的兒童故事 發布:2021-03-16 21:48:15 瀏覽:285
關於足球的詩歌詞句 發布:2021-03-16 21:47:40 瀏覽:870
拖拉機的古詩 發布:2021-03-16 21:42:53 瀏覽:571
亮甜的詩句 發布:2021-03-16 21:42:00 瀏覽:831
廣東話生日快樂祝福語 發布:2021-03-16 21:38:55 瀏覽:409
噓的短句 發布:2021-03-16 21:38:07 瀏覽:816