當前位置:首頁 » 古詩詞句 » 明清詩歌精選

明清詩歌精選

發布時間: 2020-12-25 23:12:57

❶ 明清詩歌有哪些

清代詩人龔自珍的詩歌比較有名,代表作《己亥雜詩》組詩;明代詩歌如專於謙《詠石灰》。屬
《己亥雜詩》
龔自珍
浩盪離愁白日斜,吟鞭東指即天涯。
落紅不是無情物,化做春泥更護花。
詠石灰
(明)於謙
千錘萬鑿出深山,烈火焚燒若等閑。
粉骨碎身全不怕,要留青白在人間。

❷ 明清詩歌哪些比較著名

明代劉基(1311-1375)《水龍吟》
於謙(1398——1457年)《詠石灰》
文徵明(1470-1559)《滿江紅》
千錘萬擊出深山,烈火焚燒若等閑。
粉身碎骨全不顧,要留清白在人間。
陳子龍(1608-1647)《訴衷情·春遊》
王夫之(1619-1692)《摸魚兒》
朱彝尊 (1629-1709)《高陽台》
王士禎(1634-1711)《浣溪沙 紅橋》
納蘭性德 (1654-1685)《蝶戀花》
誰念西風獨自涼?蕭蕭黃葉閉疏窗。沉思往事立殘陽。

被酒莫驚春睡重,賭書消得潑茶香。當時只道是尋常。
《長相思》
山一程,水一程,身向榆關那畔行。夜深千帳燈。
風一更,雪一更,聒碎鄉心夢不成。故園無此聲。
《木蘭詞 擬古決絕詞柬友》
人生若只如初見,何事秋風悲畫扇。等閑變卻故人心,卻道故人心易變。
驪山語罷清宵半,淚雨零鈴終不怨。何如薄倖錦衣郎,比翼連枝當日願。
《臨江仙 寒柳》
飛絮飛花何處是,層冰積雪摧殘。疏疏一樹五更寒。愛他明月好,憔悴也相關。
最是繁絲搖落後,轉教人憶春山。湔裙夢斷續應難。西風多少恨,吹不散眉彎。
《鷓鴣天》
背立盈盈故作羞,手挪梅蕊打肩頭。欲將離恨尋郎說,待得郎歸恨卻休。
雲澹澹,水悠悠,一聲橫笛鎖空樓。何時共泛春溪月,斷岸垂楊一葉舟。
《浪淘沙》
夜雨做成秋,恰上心頭。教他珍重護風流。端的為誰添病也,更為誰羞。
密意未曾休,密願難酬。珠簾四卷月當樓。暗憶歡期真似夢,夢也須留。
《南鄉子 為亡婦題照》
淚咽更無聲,只向從前悔薄情。憑仗丹青重省識,盈盈,一片傷心畫不成。
別語忒分明,午夜鶼鶼夢早醒。卿自早醒儂自夢,更更,泣盡風前夜雨鈴。
龔自珍(1792年8月22日—1841年9月26日)《己亥雜詩》
浩盪離愁白日斜,吟鞭東指即天涯。落紅不是無情物,化作春泥更護花。

九州生氣恃風雷,萬馬齊喑究可哀。我勸天公重抖擻,不拘一格降人才。
............

❸ 元明清時期的詩詞

一、花鳥月雨聲聲嘆
人之感情,分喜怒哀樂。哀,自古就是詩詞詠嘆中一個恆久的基調,但同是一個「愁」字,不同的人卻借不同的事物抒發出來。柳永有「夢覺透窗風一線,寒燈吹息,」孤燈冷衾,寫出長夜漫漫的凄清寂寞;而歐陽修卻有「河畔青蕪堤上柳,為問新愁,何事年年有?」青青河邊草,道盡滾滾紅塵的哀傷嘆息。
不同的景物在悲傷的舞台上擔當著不同的角色,也演繹著不一樣的意蘊。

1.花亦悲
「感時花濺淚」,花開花落,幾許哀愁不盡,河邊院中的奼紫嫣紅都在輕輕訴說著人世、愛情、生命的感懷。《揚州慢》中,「念橋邊紅葯,年年知為誰生?」衰敗之景在眼前,悲涼之嘆卻埋心中。觸目而傷懷,盛世不再的憂傷豈獨幾枝芍葯能夠說盡?悲泣紅葯,自品悲苦也。
元曲有「春風再到人何在?桃花又不見開。」這與崔護的「人面不知何處去,桃花依舊笑春風」有異曲同工之妙。人物全非,連聊以追思的桃花都不復存在,悲夫?哀夫?深深哀嘆,舊愛不返,只能自蓄辛酸。無怪乎《十二月過堯民歌》中唱到:見楊柳飛綿滾滾,對桃花醉臉醺醺。飛絮楊柳,卻留不住郎君;桃花拂面,帶來憂雨愁雲。獨守空閨的愁悶恰恰寄寓於春天的桃紅綠柳中,樂景與哀情相交映,更顯其哀。同樣地,另一邊廂,芙蓉已盡,卻依舊不見君歸來。「望君歸,芙蓉開盡無消息。」夏日亭亭而立的芙蓉儼然成為一種等待與期盼的象徵,詮釋著蘭芳枉待的悲凄。「風不定,人初靜,明月落紅應滿徑。」張先在《天仙子》里借小院落花表現傷春之心態,而晏殊亦借「無可奈何花落去,似曾相識燕歸來,小園香徑獨徘徊」之句講訴憂愁的無法排遣。其實,落紅紛紛,逝去的豈止是鮮花的嬌艷明媚,還有人生的青春歲月。院門深鎖著的不僅是落紅,還有一顆遲暮之心,心在門內,即悶,悶極無聊,才臨老傷春。
五彩繽紛的背後,原來都有著不同的淚水與寂寞。

2.鳥同愁
花既婉約,鳥更多情,泣血的杜鵑,纏綿的鴛鴦,紛紛傳遞著陰郁時候的心語。
「杜鵑啼血猿哀鳴。」樂天以一杜鵑鳥,寫出被貶的悲哀與無奈。劉長卿寫道「三年謫宦此棲遲,萬古惟留楚客悲,」「此棲遲」就是指像鳥兒那樣的斂翅歇息,飛不起來,那般惶恐不安的生活,暗喻了賈誼的侘傺失意,作者遷謫的痛苦也因此展現。
如果說被謫是一種悲哀,那麼寄人籬下則更多是無奈。「主人愛客,尋常迎送,鸚鵡在金籠。」鸚鵡學舌於金籠,顯然是寄人籬下,其辛酸自不待言。
「鷓鴣啼處,東風草綠,殘照花開。」還有「宮女如花滿春殿,如今只有鷓鴣飛。」鷓鴣在古詩詞中一直充當著衰敗之景的象徵,它的悲啼,往往預示著傷感和沒落。前朝舊事縱然風光,如今卻已成明日黃花,只能透過鷓鴣聲聲抒發那份感傷與凄涼。
燕語鶯歌,不盡是歡愉,或許還隱藏著深深的失落與嘆息。

3.月共哀
《紅樓夢》里有一經典的名句:「寒塘渡鶴影,冷月葬詩魂。」詩魂冷月,可見月亮在國人,尤其在詩人心目中的比重,月與人事,有著無以開解的情結。
《琵琶行》中幾次以月亮顯憂愁。「別時茫茫江浸月,」「東船西舫悄無聲,唯見江心秋月白。」皎潔的秋月與瑟瑟西風,恰恰透出一種難言的凄涼。愈是明朗的月亮, 愈會勾起無法團圓的哀思。
對月長嘆的又豈止樂天居士一人?柳永的兩首詞——堪稱別離詞之雙璧——《雨霖
鈴》和《采蓮令》均以月亮為景。「楊柳岸,曉風殘月」以及「月華收,雲淡霜天曙。」月影臨江,照盡離人淚。慘淡的月色,使心情更為黯然。夜空的明月宛然是凄清的代表,徒使野客添愁。
星有萬千相輝映,月卻無伴自飄零。孤單的月亮往往會引起寂寞人的愁緒。「月沉時一般孤零。」輕輕一句,就寫出那一份孤單與顧影自憐的怨恨。「梅梢月斜人影孤,恨薄情四時辜負,」月也孤單,人也孤單,幾句吟唱,一番對比,女主人公的辛酸便躍然紙上。真是梓澤余哀,默默訴憑冷月。

4.雨俱怨
紛紛點點的雨水也許很像女子面上的眼淚。《長恨歌》就用「一枝梨花春帶雨」來描述楊玉環的面帶淚痕。或許正因為如此,敲窗的細雨,才凝結著無數人怨緒愁腸。
李清照有「梧桐更兼細雨,到黃昏,點點滴滴」之句。細雨梧桐的凄涼,夾雜著身世飄零的傷感催斷人腸。「風飄飄,雨瀟瀟,便做陳摶也睡不著。」「風」「雨」渲染了愁悶,寒冷的不僅是身,還有寂寞的靈魂。輾轉難眠之際,也許愁思一如百年夜雨,無休無止,綿綿不絕。才有《春喜來》「獨自寢,夜雨百年心」之句。
「豈知聚散難期,翻成雨恨之愁。」柳永把憂愁寫成像雲雨一樣翻江倒海,足以見怨之深,恨之切。
臨風灑淚,點滴細雨共淚水齊飛。風雨夾雜的嘆息或許還會繼續下去……

花鳥魚蟲,風雨雪月,自然之景何止千千萬萬,也許還有更多的東西寄託著人們的聲聲嘆息……

生命有了不能言說的痛,光靠嘆息有豈能盡抒心意?只能重重訴說,讓飄零的命運鑄就那些刻骨銘心的文字。

二、人生命運重重訴
在中國古典文化中,向來蘊涵著多姿多彩的主題,有的是纏綿悱惻的艷情之作,有的是壯烈激懷的愛國之作,有的是鬱郁寡歡的嘆世之作,有的是看破世情的感傷之作,還有,還有……我感於文人墨客中的詠嘆人生、命運無常的作品,只因它們具有雋永的味道,讓人慾罷不能。

1.人生苦短
自古以來,人生的短暫為無數人所嘆息,對此的吟詠當然也就不同凡響了。詩經中有雲:「蜉蝣之羽,衣裳楚楚。心之憂矣,於我歸處?」《曹風•蜉蝣》,早在先秦,咱們的祖先就已經懂得用「蜉蝣」這種朝生暮死的小蟲,來象徵時間的短暫。「燕鴻過後鶯歸去,細算浮生千萬緒。」晏殊《木蘭花》,到了唐宋,古人又用「燕鴻」「鶯歸」等景象來比喻歲月蹉跎,時光易逝,進而感嘆人生的易逝和短暫。另外的還有「長於春夢幾多時,散似秋雲無覓處。」晏殊《木蘭花》中的「春夢」秋雲「,《琵琶行》中「今年歡笑復明年,秋月春風等閑度。」的「秋月」「春風」,指的都是人生的苦短和大好年華的飛逝。這類作品還有很多很多,我不再詳舉,它們都告誡著後人,人生雖短,但只要學會珍惜利用,再有限的人生也會得到無限的延伸。

2.命運的興衰
文人墨客們多為不得志者,或懷才不遇,或仕途坎坷,或退隱山林,或恣情名山大川。他們所留下的作品有血有淚,堪稱中國古代文學之瑰寶。其中,屈原大夫便是其中的佼佼者之一。「接輿髡首兮,桑扈臝行。」《楚辭•涉江》,作者用「接輿」「桑臝」的典故來表達自己對朝廷、對社會的不滿,和對自己不被重用的感嘆。「憑誰問:廉頗老矣,尚能飯否?」辛棄疾《永遇樂•京口北固亭懷古》,作者以廉頗的典故抒發了自己雖胸懷壯志,但不被重用,請纓無路的憤懣之情。雖然有人為懷才不遇而嘆,但仍有人對將來充滿豪情。王維的《隴頭吟》「長安少年游俠客,夜上戍樓看太白。」「太白」表現了他渴望建功立業、躍躍欲試的壯志。「長河浪頭連天黑,津口停舟渡不得。」多少古人為得功名大業,如飛蛾撲火般投進黑暗的官場,奉獻他們的青春,但命運的興衰又有誰能預料呢?

3.緣起緣滅
人生、命運的無常是難以避免的,在人們的心中,家人朋友的團圓則是這無常的一點贈禮。天下無不散之筵席,緣起緣滅非人力所能控制。因此,古人對團圓的嚮往、贊頌總不缺少。「真珠簾卷丕樓空,天淡銀河垂地。年年今夜,月華如練,長是人千里。」范仲淹在詞中用「明月」象徵團圓,秋月皎潔,美景當前,親人卻在千里之外,年年如是,渴盼團圓之心願滿溢心懷。「但願人長久,千里共嬋娟。」表達了作者美好的、與家人團圓的心願。「舉頭望明月,低頭思故鄉。」也表達了詩人思念故鄉的愁緒。人總是在思念與嚮往間流浪,而皓月則是他們寄託鄉愁的明鏡。
「今年花勝去年紅,可惜明年花更好」,人生的變換無窮造就了人生的豐富絢爛;「干荷葉、色蒼蒼,老柄風搖盪」,命運的興衰變化突顯了命運的神秘豐盈。認識古人的思想精華,更讓我們感覺到生命的脈搏,讓我們懂得珍惜身邊的景色,珍惜身邊的小事,珍惜身邊的家人和朋友,珍惜現在所擁有的一切。

如果說人生苦短讓人倍感傷懷,那麼愛情將會是人生的一方港灣,在風雨以後讓人有一點依靠,有一點溫暖。花前月下,常常譜寫出比翼連理的歡愉。

三、 比翼連枝痴痴情
從古到今,為人傳誦的愛情故事多不勝數,無論是國內還是國外,隨便也能舉出幾個大家耳熟能詳的凄美愛情故事:焦仲卿與劉蘭芝的「孔雀東南飛」、梁山伯與祝英台的「化蝶」、羅密歐與朱麗葉的陽台對白等等,都莫不成為一時傳誦的佳話。那麼,我們就總結了幾種類別來表達的愛情。

1.雙鳥寓愛
在研究過程中,我們見到最多的是用鳥來表現的愛情,因為鳥所表現的愛大都是體現了堅貞、牢固、恩愛、相思的。其中用的鳥是鴛鴦、燕子,而喜鵲、雎鳩也有出現。
剛才提及的《孔雀東南飛》中出現的詩句「中有雙飛鳥,自名為鴛鴦,仰頭相向鳴,夜夜達五更。」而《一叢花》中的「雙鴛池沼水溶溶,南北小橈通。」中鴛鴦都是象徵夫妻的恩愛及矢志不渝。而大家所熟悉的《關雎》中「關關雎鳩,在河之州」中「雎鳩」則是一種貞鳥,表示堅貞的愛。而燕子出現的詩句,則大都是用做對比反襯,寫出了相思的痛苦與寂寞,而作者晏殊則是一個代表人物,在《蝶戀花》與《清平樂》中都出現了這類型的詩句。
不單是鳥才能表現愛情,其他動物也是可以的:如《詩經•衛風•有狐》的詩句「有狐綏綏,在彼其梁。心之憂矣,之子無裳。」就寫到狐狸獨行求偶,象徵丈夫在外流離,也寫出妻子對丈夫的思念之情。

2.花木傳情
有用鳥表達愛情,當然也有用花草表達愛情,可謂多姿多彩。
而他們所表達的也各不相同:在《孔雀東南飛》中「東西植松柏,左右種梧桐。枝枝相覆蓋,葉葉相交通。」就用「松柏」與「梧桐」所象徵的東西比喻愛情的常青和永久。
說到草,可能詩人認為草的地位比較低一些,表示的都帶有一些怨恨:在《孔雀東南飛》中「蒲葦一時韌,便作旦夕間。」「蒲葦」比喻愛情的忠貞沒能長久保持。而《詩經•邶風•谷風》中「采葑采菲,無以下體。」就用采擷葑菲取葉不取根比喻丈夫只取姿容,不取品德。而花的比喻大多是相思之情與感慨之情,這里就不多說了。

3.明月喻貞
除了以上兩大類表達方式的愛情,其他表達愛情的方式也是很多的。如有月亮表達的愛情,歐陽修的《生查子》中提及「月上柳梢頭,人約黃昏後。今年元夜時,月與燈依舊。」中月亮就象徵了愛情的幸福和永久。而《賦得自君之出矣》中的月又別有一番景象「自君之出矣,不復理殘機。思君如滿月,夜夜減清輝。」中皎皎的明月又象徵了思婦情操的純潔無邪與忠貞專一。
另外,出自典故的愛情的典故也不少,如李商隱的《錦瑟》,《馬崽》和晏殊的《木蘭花》都用典故表達作者對愛情的憧憬和對昔日愛情的懷念。

既然有了相遇相識相知的甜蜜,就不能不夾帶離別的痛苦。因為每一次相逢,恰恰就是下一次離別的開端…………

四、遠山依柳悠悠恨
俗語有「天下無不散之筵席」之說,又有「分久必合,合久必分」之理。因而,生活中,常常有許多許多離別之事發生在我們身邊。從古到今,毫無例外。那麼,古人是如何通過詩詞來表達他們內心的那股離愁別緒呢?

1.楊柳送別
柳,是古人抒發離愁別緒的常用之物。
王維的《送元二使安西》中;
「渭城朝雨邑輕塵,客舍青青柳色新。勸君更盡一杯酒,西出陽關無故人。」這首送別的名曲中,詩人運用柳色來象徵離別。
柳永《雨霖鈴》中「楊柳岸曉風殘月」的「楊柳」;晏殊《蝶戀花》中「楊柳風輕,展盡黃金縷」的「楊柳」都象徵著離別。

2.花月寄情
「月華收,雲淡霜天曙」。——柳永《采蓮令》以月亮的華輝為背景,渲染出別離的痛苦。
「日斜江上孤帆影,草綠湖南萬里情。」——劉長卿《送嚴士元》既寫出日落去帆的景色;又暗帶出了兩個盤桓到薄暮時分而又戀戀不舍的情景。
「飛鳥沒何處,青山空向人」。——劉長卿《餞別王十一南遊》。「飛鳥」隱喻友人的南遊,寫出了友人的遠行難以預料,傾注了自己的關注和憂慮。
「河橋風雨夜推篷」——《贈周歧風》。「風雨」和「夜」的場景,給人以無限陰冷和重壓的感覺,對依依惜別的凄切心境起到了有力的烘托作用。
「亂煙籠碧砌」。——王勃《江亭夜月送別二首》,「煙」形容夜煙彌漫,表達了詩人離別心情的迷亂。
3.山水留痕
「離愁漸遠漸無窮,迢迢不斷如春水」。——歐陽修《踏莎行》,迢迢不斷向前去的「春水」比喻作者的離愁,離家漸遠,思念漸深。
「綉幃人念遠,暗垂珠露,泣送征輪」。——韓縝《鳳蕭吟•芳草》,以「芳草」、「露珠」比喻淚水,哭泣相送遠去的征輪。
歐陽修的《訴衷情•畫眉》「都緣自有離恨,故畫作遠山中長」的「山水」;《詩經•邶風雄雉》的「雄雉於飛,泄泄其羽》。中的「雉」;《一剪梅》中的「紅藕香殘玉簟秋」,都象徵著離別的人事或離別的感受。
還有杜牧的《贈別》中有兩句是這樣的:
「蠟燭有心還惜別,替人垂淚到天明。」作者借蠟燭的垂淚,來表現自己內心沉痛的離愁別緒。只因為情深無邊,臨別不禁依依難舍。這里是以蠟燭象徵離別之情。
……
到這里,我想你們應該對詩詞中的離愁別緒有了一些了解了吧!
正所謂「多情自古傷離別」,到那時便「執手相看淚眼,竟無語凝噎。」當分別之時,到痛苦之時,在流淚之時,不妨學學古人那樣,作首詩,寫首曲,來表達你的感情吧!

正因為有了那催斷人腸的離別,才會有一份恆久的思念。臨風灑淚,吟出心底相思。

五、秋風江水綿綿思
在紛繁復雜的大千世界中,在人頭腦中總是有所反應的,而其中就屬思念的「魅力」最大。它的產生與爆發帶給人力量:回味過去;珍惜現在;展望未來。古往今來,許多偉人、平凡的人都深深地體味到思念的甜酸苦辣。而這種感覺,在我們小組進行調查研究、查閱資料的過程中更是身同感受,詩中的意象更是突出了這一感情的精髓所在。

1.江風飛鳥思鄉情
思念的「魅力」使漂泊在外的旅人不畏艱辛,奮發前進。《長江萬里圖》中的「江水東流萬里長,人今漂泊尚他鄉」,詩人由江水東流而聯想起自身的飄零,江水奔流萬里,人亦飄泊萬里,故鄉的夢從反面襯出遊子的悲哀,東去的江水,又從正面映出遊子的無奈,充分把詩人對於自己故鄉的思念之情發揮得淋漓盡致。而王勃《山中》的「況屬高風晚,山山黃葉飛」描寫了秋風蕭瑟、黃葉飄零的景象,映襯旅思鄉愁,比擬詩人的蕭瑟心境、飄零旅況。《鷓鴣圖》中的「煙雨蕭蕭苦竹秋,感人常自叫鉤輈」,借「鷓鴣」與「苦竹」表現遊子鄉思之愁和羈旅之苦,著意渲染出一種凄清寂寥的色調氛圍與哀怨凄切的情韻。而《小桃紅》中的「采菱人語隔秋煙,波靜如橫練」通過描寫秋江煙波如畫的秀美景色,引出濃郁的思鄉情愁。在《秋望》、《上太行》……中也體現了思鄉的哀怨、無奈與痛苦之情。

2.青山湧泉思國情
思念的「魅力」使離國多年的友人創造出生命的奇跡。《人月圓》中的「悵然孤嘯,青山故園,喬木蒼苔」,一系列的景物勾起了作者對故國的沉痛的思念之情,這縷縷思國之情的哀令人心酸不已。而《詩經•邶風•泉水》中的「毖彼泉水,亦流於湛。有懷於衛,靡日不思」中以「泉水」的涌流不止表達詩人對於自己祖國的懷念。

3.遙山遠水思愛情
思念的「魅力」使在家等待的女子無怨無悔地持家生活。《十二月過堯民歌》中的「自別後遙山隱隱,更那堪遠水粼粼」寫了女子對離別的心上人的深沉的思念,這其中女子的思念也表達了她心中的愛意,讓人既同情又同時替她感到無奈。這一切的一切,正因為有了思念,有了牽掛,在冥冥之中給人以力量。
遙山遠水、江風黃葉、飛鳥圓月……這些意象在思念的范疇中,詩人的妙筆,詩人的寄懷,更讓我們體會到古詩的博大精深和深遠的韻味。

❹ 明清詩歌有什麼

1、明代:於謙

《除夜太原寒甚》

寄語天涯客,輕寒底用愁。

春風來不遠,只在屋東頭。

釋義:

請捎個信去告訴居住在遠方的友人,眼前盡管天氣寒冷,這點寒冷算不了什麼,不必為它發愁。

春風已經吹來,離我們不遠了,就在我們房屋的東頭

2、明代:夏完淳

《別雲間》

三年羈旅客,今日又南冠。

無限山河淚,誰言天地寬!(山河 一作:河山)

已知泉路近,欲別故鄉難。

毅魄歸來日,靈旗空際看。

釋義:

三年為抗清兵東走西飄盪,今天兵敗被俘作囚入牢房。

無限美好河山失陷傷痛淚,誰還敢說天庭寬闊地又廣。

已經知道黃泉之路相逼近,想到永別故鄉實在心犯難。

鬼雄魂魄等到歸來那一日,靈旗下面要將故鄉河山看。

3、明代:唐寅

《一剪梅·雨打梨花深閉門》

雨打梨花深閉門,孤負青春,虛負青春。

賞心樂事共誰論?花下銷魂,月下銷魂。

愁聚眉峰盡日顰,千點啼痕,萬點啼痕。

曉看天色暮看雲,行也思君,坐也思君。

釋義:

深閉房門聽窗外雨打梨花的聲音,就這樣辜負了青春年華,虛度了青春年華。縱然有美好愉快的心情能跟誰共享?花下也黯然神傷,月下也黯然神傷。

整日里都是眉頭緊皺如黛峰聳起,臉上留下千點淚痕,萬點淚痕。從早晨到晚上一直在看著天色雲霞,行走時想念您啊,坐著時也是想念您!

4、清代:龔自珍

《己亥雜詩·其五》

浩盪離愁白日斜,吟鞭東指即天涯。

落紅不是無情物,化作春泥更護花。

釋義:

浩浩盪盪的離別愁緒向著日落西斜的遠處延伸, 離開北京,馬鞭向東一揮,感覺就是人在天涯一般。

我辭官歸鄉,有如從枝頭上掉下來的落花,但它卻不是無情之物,化成了春天的泥土,還能起著培育下一代的作用。

5、清代:納蘭性德

《長相思·山一程》

山一程,水一程,身向榆關那畔行,夜深千帳燈。

風一更,雪一更,聒碎鄉心夢不成,故園無此聲。

釋義:

我扈駕赴遼東巡視,隨行的千軍萬馬一路跋山涉水,浩浩盪盪,向山海關進發。入夜,營帳中燈火輝煌,宏偉壯麗。

夜已深,帳篷外風雪交加,陣陣風雪聲攪得人無法入睡。作者思鄉心切,孤單落寞,不由得生出怨惱之意:家鄉怎麼沒有這么煩亂的聲音呢?

6、清代:鄭燮

《竹石》

咬定青山不放鬆,立根原在破岩中。

千磨萬擊還堅勁,任爾東西南北風。(堅勁 一作:韌)

釋義:

竹子抓住青山一點也不放鬆,它的根牢牢地扎在岩石縫中。

經歷成千上萬次的折磨和打擊,它依然那麼堅強,不管是酷暑的東南風,還是嚴冬的西北風,它都能經受得住,還會依然堅韌挺拔。

❺ 明清詩歌主要代表人物是誰

明代詩歌是在擬古與反擬古的反反復復中前行的,沒有傑出的作品和詩人出現。

清代詩詞流派眾版多,但大多數作家均未擺脫擬古主義和形式主義的套子,難有超出前人之處。清權末龔自珍(1792--1841)以其先進的思想,打破了清中葉以來詩壇的沉寂,領近代文學史風氣之先。他的詩常著眼於社會、歷史和政治的觀點來揭露現實,使詩成為現實社會的批判工具。後來的黃遵憲(1848--1905)、康有為(1858--1927)、梁啟超(1873--1929)等新詩派更是將詩歌直接用做資產階級改良運動的宣傳載體。

❻ 明清詩歌的代表作

【年代】:明
【作者】:於謙
【作品】:詠石灰
【內容】:

千錘萬擊出專深山,烈火屬焚燒若等閑.
粉身碎骨全不顧,要留清白在人間.

詞的話就是納蘭的了

【木蘭花令】 擬古決絕詞

人生若只如初見,何事秋風悲畫扇?等閑變卻故人心,卻道故人心易變。

驪山語罷清宵半,淚雨零鈴終不怨。何如薄倖錦衣郎,比翼連枝當日願。

❼ 明清詩歌有哪些

「明清八大家」依次為明代劉基(明代開國文臣,道德文章第一)、歸有光(內唐宋派之旗幟,韓、歐容陽之後繼)、王世貞(後七子派巨子,飽學兼擅詩文),清代顧炎武(清代學術開山,古文雄厚無敵)、姚鼐(桐城文派代表,義理、考據、文章)、張惠言(陽湖文派領袖,經術辭賦俱工)、龔自珍(不立文派大家,震撼晚清文壇)、曾國藩(開創湘鄉文派,拓寬桐城堂廡)。
此八大家的散文創作代表了明清不同時期、不同文派的最高水平,亦反映了明清兩代散文創作的主要成就。叢書匯集了明清文派的各體佳作,也展現了明清散文的多元風格,足以開闊讀者的眼界。

你的問題實在是太過寬泛了,為你提供人名,希望可以幫助你自行選擇所需要的詩歌作品。

❽ 求明清古詩

石灰吟
於謙

千錘萬擊出深山,烈火焚燒若等閑;

粉骨碎身全不惜,要留清白在人間。

詩人以石灰自喻,表示寧為玉碎,不斷瓦全的志氣。

別雲間1
夏完淳

三年羈旅客2,今日又南冠3。無限河山淚,誰言天地寬!

已知泉路近,欲別故鄉難。毅魄歸來日4,靈旗空際看5。

1.「雲間」,即今上海松江,是作者家鄉。順治四年(1647),他在這里被逮捕。在對故鄉的依戀外,詩著重地寫他抗清失敗的悲憤與至死不變的決心。2.「三年」句:作者自順治二年(1645)起,參加抗清斗爭,出入於太湖及其周圍地區,至順治四年(1647),共三年。

3.「南冠」,用春秋鍾儀的故事。

4.「毅魄」二句:是說死後,仍將抗清。

5.「靈旗」,漢武帝為伐南越,禱告太一,作靈旗。這里指抗清的旗幟。

牧牛詞1
高啟

爾牛角彎環2,我牛尾禿速3,共拈短笛與長鞭,南隴東岡去相逐。

日斜草遠牛行遲,牛勞牛飢唯我知;牛上唱歌牛下坐,夜歸還向牛邊卧。

長年牧牛百不憂4,但恐輸租賣我牛。

1.詩寫牧童的天真活潑、共同牧放生活中的喜悅,與對牛的深厚感情,更從怕賣牛輸租上,反映出剝削的殘酷。

2.「爾」、「我」,牧童間彼此相稱。「彎環」,彎曲。

3.「禿速」,毛短而稀。

4.「長年」,如言整年。

精衛1
顧炎武

萬事有不平2,爾何空自苦3;長將一寸身,銜木到終古4?

我願平東海5,身沉心不改;大海無平期,我心無絕時。

嗚呼6!君不見,西山銜木眾鳥多,鵲來燕去自成窠7。

1.山海經北山經:發鳩山有鳥名精衛,是炎帝女女娃所變。女娃游東海,溺死;後化為精衛,衛西山的木、石,往填東海。明亡後,顧炎武立志復國;詩以精衛為喻,寫他的抗清復明的決心。作於清世祖順治四年(1647)。2.「萬事」四句:問精衛。

3.「爾」,指精衛。

4.「終古」,永遠。

5.「我願」四句:精衛答。

6.「嗚呼」三句:諷刺當時託名遺民,而實為自己利祿打算的人。7.「鵲」、「燕」,比喻無遠見、大志,只關心個人利害的人。「窠」,巢。

秋日登滕王閣〔一〕
彭孫■

客路逢秋思易傷,江天煙景正蒼涼。

依然極浦生秋水,終古寒潮送夕陽〔二〕。

高士幾回亭草綠?梅仙一去嶺雲荒〔三〕。

臨風不見南來雁,書札何由達豫章〔四〕?

〔一〕這首詩是登滕王閣的寫景和詠古之作,點化貼切自然,滕王閣,在江西南昌市西,唐高祖李淵之子滕王元嬰所建。

〔二〕「依然」二句:化用唐元勃《滕王閣序》:「落霞與孤鶩齊飛,秋水共長天一色」,「雁陣驚寒,聲斷衡陽之浦」等句,說明古今景物不變。極浦,遠處水濱。終古,永久。

〔三〕「高士」二句:詠當地史跡。高士,指東漢時南昌人徐雅,子孺子,為太守陳蕃所敬重。高士亭,指孺子亭,在南旱的東湖,幾回庭草綠,言歷時已久。梅仙,漢代梅福,為南昌尉。王莽專政,他棄官變姓名,為吳門卒,不知所終,人傳其為仙。《後漢書》有傳。嶺雲荒,言遺跡荒杳。

〔四〕「臨風」二句:寫盼望得到北方親友的書信。豫章,漢高祖置豫章郡,郡治在南昌。

竹枝詞(二首)〔一〕
方文



儂家住在大江東〔二〕,妾似船桅郎似逢。船桅一心在篷里,篷無定向只隨風。



春水新添幾尺波,泛舟小婦解吳歌〔三〕。笑指儂如江上月,團圓時少缺時多多。

〔一〕竹枝詞:本為川東民歌,唐劉禹錫曾模仿它作新詞,盛行於世。後代詩人仿寫竹枝詞詠當地風光與男女戀情的很多。竹枝詞語言通俗自然,形式都是七言絕句,但不一定嚴格遵守仄黏對規則。

〔二〕儂:我。江東:長江自安徽蕪湖以下的南岸地區。妾:詞中女子自稱。〔三〕解:能。吳歌,江蘇東南部的民歌。

明月有情還約我,夜來相見杏花梢。 清 袁枚 《春日雜詩》
一夜夢游千里月,五更霜落萬家鍾。 清 濮淙 《聞梁蘧玉已寓京口》

清·梁章鉅: 清風明月本無價,近山遙水皆有情。

城西日暮泊行船,起向長橋見月圓。漸上遠煙浮草際,忽依高閣墮檐前。--徐渭《十五夜抵建寧》

淡盪秋光客路長,蘭橈桂棹泛天香。月明圓嶠人千里,風急輕帆燕一行。--張煌言《舟次中秋》

[念奴嬌]中秋對月 明 文徵明

桂花浮玉,正月滿天街,夜涼如洗。風泛須眉並骨寒,人在水晶宮里。蛟龍偃蹇,觀闕嵯峨,縹緲笙歌沸。霜華滿地,欲跨彩雲飛起。

記得去年今夕,釃酒溪亭,淡月雲來去。千里江山昨夢非,轉眼秋光如許。青雀西來,嫦娥報我,道佳期近矣。寄言儔侶,莫負廣寒沈醉。

龔自珍 (1792-1841)

點絳唇 十月二日馬上作

一帽紅塵,行來韋杜人家北。滿城風色,漠漠樓台隔。

目送飛鴻,景入長天滅。關山絕,亂雲千疊,江北江南雪。

湘月

壬申夏,泛舟西湖,述懷有賦,時予別杭州蓋十年

矣。

天風吹我,墮湖山一角,果然清麗。曾是東華生小客,回首蒼茫無際。

屠狗功名,雕龍文卷,豈是平生意?!鄉親蘇小,定應笑我非計。

才見一抹斜陽,半堤香草,頓惹清愁起。羅襪音塵何處覓,渺渺予懷孤寄。

怨去吹簫,狂來說劍,兩樣銷魂味。兩般春夢,櫓聲盪入雲水。

納蘭性德(1655-1685):清詞人。原名成德,字容若,號
楞伽山人,滿洲正黃旗人。大學士明珠之子。康熙進士,官一等侍衛。
善騎射,好讀書。詞以小令見長,多感傷情調,間有雄渾之作。也能
詩。有《通志堂集》。詞集名《納蘭詞》,有單行本。又與徐乾學編
刻唐以來說經諸書為《通志堂經解》。

蝶戀花

辛苦最憐天上月
一夕如環
夕夕都成決(換玉旁)
若似月輪終皎潔
不辭冰雪為卿熱

無那塵緣容易絕
燕子依然
軟踏簾鉤說
唱罷秋墳愁未歇
春叢認取雙棲蝶

長相思

山一程
水一程
身向榆關那畔行
夜深千帳燈

風一更
雪一更
聒碎鄉心夢不成
故園無此聲

如夢令

萬帳穹廬人醉
星影搖搖欲墜
歸夢隔狼河
又被河聲攪碎
還睡
還睡
解道醒來無味

浣溪沙

誰念西風獨自涼
蕭蕭黃葉閉疏窗
沉思往事立殘陽

被酒莫驚春睡重
賭書消得潑茶香
當時只道是尋常

木蘭詞

擬古決絕詞柬友

人生若只如初見
何事秋風悲畫扇
等閑變卻故人心
卻道故人心易變

驪山語罷清宵半
淚雨零鈴終不怨
何如薄倖錦衣郎
比翼連枝當日願

菩薩蠻

朔風吹散三更雪
倩魂猶戀桃花月
夢好莫催醒
由他好處行

無端聽畫角
枕畔紅冰薄
塞馬一聲嘶
殘星拂大旗

王國維(1877-1927)

蝶戀花
百尺朱樓臨大道。樓外輕雷,不問昏和曉。獨倚闌於人窈窕,閑中數盡行人小。 一霎車塵生樹杪。陌上樓頭,都向塵中老。薄晚西風吹雨到,明朝又是傷流潦。

點絳唇
屏卻相思,近來知道都無益。不成拋擲,夢里終相覓。 醒後樓台,與夢俱明滅。西窗白,紛紛涼月,一院丁香雪。

點絳唇
厚地高天,側身頗覺平生左,小齋如舸,自許迴旋可。 聊復浮塵,得此須臾我。乾坤大,霜林獨坐,紅葉紛紛墮。

蝶戀花
窗外綠陰添幾許?剩有朱櫻,尚系殘春住。老盡鶯雛無一語,飛來銜得櫻桃去。 坐看面梁雙燕乳。燕語呢喃,似惜人遲暮。自是思量渠不與,人間總被思量誤。

虞美人
碧苔深鎖長門路,總為蛾眉誤。自來積毀骨能銷,何況真紅、一點臂砂嬌。 妾身但使分明在,肯把朱顏悔?從今不復夢承恩,且自簪花,坐賞鏡中人。

鄭燮(1693-1765)

滿江紅 思家
我夢揚州,便想到揚州夢我。第一是隋堤綠柳,不堪煙鎖。潮打三更瓜步月,雨荒十里紅橋火。更紅鮮冷淡不成圓,櫻桃顆。 何日向,江村躲;何日上,江樓卧。有詩人某某,酒人個個。花徑不無新點綴,沙鷗頗有閑功課。將白頭供作折腰人,將毋左。

吳錫麒

長相思 以書寄西泠諸友,即題其後
說相思,問相思,楓落吳江雁去遲。天寒二九時。怨誰知?夢誰知?可有梅花寄一枝?雪來翠羽飛。

臨江仙 夜泊瓜洲
月黑星移燈屢閃,依稀打過初更。清游如此太多情。豆花涼帖地,知雨咽蟲聲。 漸逼疏蓬風淅淅,幾家茅屋都扃。茨茹荷葉認零星。不知潮欲落,漁夢悄然生。

少年游
江南三月聽鶯天,買酒莫論錢。晚筍余花,綠陰青子,春老夕陽前。 欲尋舊夢前溪去,過了柳三眠。桑徑人稀,吳蠶才動,寒倚一梯煙。

菩薩蠻
春波軟盪紅樓水,多時不放鶯兒起。一樣夕陽天,留寒待禁煙。 已是人消瘦,只此情依舊。可奈別離何,明朝楊柳多。

❾ 宋元明清詩歌發展概述

中國的詩歌產生於文字發明之前,它是在人們的勞動、歌舞中漸漸形成和發展起來的。

《詩經》是公元前11世紀至公元前6世紀的詩歌總集,也是中國第一部詩歌總集,共305篇,按音樂的不同,分為「風」、「雅」、「頌」三類。「頌」 詩是統治者祭祀的樂歌,有祭祖先的,有祭天地山川的,也有祭農神的。「雅」分大雅和小雅,都是用於宴會的典禮,內容主要是對從前英雄的歌頌和對現時政治的諷刺。「風」是《詩經》中的精華,內容包括15個地方的民歌。

公元前4世紀,戰國時期的楚國以其自身獨特的文化基礎,加上北方文化的影響,孕育出了偉大的詩人屈原。屈原以及深受他影響的宋玉等人創造了一種新的詩體棗楚辭。屈原的《離騷》是楚辭傑出的代表作。

楚辭發展了詩歌的形式。它打破了《詩經》的四言形式,從三、四言發展到五、七言。在創作方法上,楚辭吸收了神話的浪漫主義精神,開辟了中國文學浪漫主義的創作道路。

詩經、楚辭之後,詩歌在漢代又出現了一種新的形式,即漢樂府民歌。漢樂府民歌流傳到現在的共有100多首,其中很多是用五言形式寫成,後來經文人的有意模仿,在魏、晉時代成為主要的詩歌形式。

漢樂府中著名的篇章有揭露戰爭災難的《十五從軍征》,有表現女性不慕富貴的《陌上桑》、《羽林郎》,當然最為著名的還是長篇敘事詩《孔雀東南飛》。這首詩講述了一個凄婉的愛情故事。焦仲卿與劉蘭芝相愛至深,因為焦母與劉家的逼迫而分手,以致釀成生離死別的人間慘劇。漢樂府民歌最重要的藝術特色是它的敘事性,《孔雀東南飛》是漢樂府敘事詩的最高峰。漢樂府民歌多採用口語化的樸素語言表現人物的性格,故人物形象生動,感情真摯。漢樂府民歌中雖然多數為現實主義的描繪,但許多地方都有著程度不一的浪漫主義色彩,如《孔雀東南飛》的最後一段文字,即表現出浪漫主義與現實主義的巧妙結合。

五言詩是中國古典詩歌的主要形式,它從民間歌謠到文人寫作,經過了很長的時間,到東漢末年,文人五言詩日趨成熟。五言詩達到成熟階段的標志是《古詩十九首》的出現。《古詩十九首》不是一時一人的作品,詩的內容多敘離別、相思以及對人生短促的感觸。長於抒情,善用比、興手法是《古詩十九首》最大的藝術特色。

漢末建安時期,「三曹」(曹操、曹丕、曹植)、「七子」(孔融、陳琳、王粲、徐幹、阮籍、應暘、劉楨)繼承漢樂府民歌的現實主義傳統,並普遍採用五言形式,第一次掀起了文人詩歌的高潮。他們的詩作表現了時代精神,具有慷慨悲涼的陽剛氣派,形成為後世稱作「建安風骨」的獨特風格。七子中成就最高的是王粲,其代表作《七哀詩》三首是漢末戰亂現實的寫照。曹氏父子是建安文壇的風雲人物,其中曹植所取得的藝術成就最高。曹植(19--232)的詩歌內容富於氣勢和力量,描寫細致、詞藻華麗、善用比喻,因而具有「骨氣奇高、詞采華茂」的藝術風格,代表詩作為《贈白馬王彪》。建安時代的詩,是從漢樂府發展到五言詩的轉變關鍵,曹植是當時的代表詩人。他的詩受漢樂府的影響,但卻比漢樂府有更多的抒情成份。

建安時代之後的阮籍(210--263)是正始時代的代表詩人,他的《詠懷詩》進一步為抒情的五言詩打下基礎,他常用曲折的詩句表達憂國、懼禍、避世之意。與阮籍同期的還有嵇康(224--263),他的詩憤世嫉俗,鋒芒直指黑暗的現實。他們倆人的詩風基本繼承了「建安風骨」的傳統。

兩晉時期的詩歌創作逐漸走上形式主義道路,詩歌內容空泛。繼承和發揚「建安風骨」傳統,作品內容充實的詩人是左思(250左右--305左右)。他的《詠史詩》八首,借古事諷喻時事,思想性很強,但這類詩作畢竟不是主流,而且越來越少,直到東晉末年的陶淵明才給詩壇帶來接近現實的作品。

隱居不仕的陶淵明把田園生活作為重要的創作題材,因此歷來人們將他稱作「田園詩人」。在當時崇尚駢驪、重形式而輕內容的時代氣氛中,陶淵明繼承樂府的現實主義傳統,形成了他單純自然的田園一體,為古典詩歌開創了一個新的境界,而且五言詩在他的手中得到高度的發展。

與陶淵明差不多同時的謝靈運(385--433)是開創山水詩派的第一人。他的山水詩特點是,能把自己的感情貫注其中,但有些詩字句過於雕琢,描寫冗長,用典、排偶不夠自然。

南北朝時期是中國詩歌史上的又一發展時期,這表現在又一批樂府民歌集中地涌現出來。它們不僅反映了新的社會現實,而且創造了新的藝術形式和風格。這一時期民歌總的特點是篇幅短小,抒情多於敘事。南朝樂府保存下來的有480多首,一般為五言四句小詩,幾乎都是情歌。北朝樂府數量遠不及南朝樂府,但內容之豐富、語言之質朴、風格之剛健則是南朝樂府遠不能及的。如果說南朝樂府是談情說愛的「艷曲」,那麼,北朝樂府則是名符其實的「軍樂」、「戰歌」。在體裁上,北朝樂府除以五言四句為主外,還創造了七言四句的七絕體,並發展了七言古詩和雜言體。北朝樂府最有名的是長篇敘事詩《木蘭詩》,它與《孔雀東南飛》並稱為中國詩歌史上的「雙璧」。

南北朝時最傑出的詩人是鮑照(410左右--466)。鮑照繼承和發揚了漢魏樂府的傳統,創作了大量優秀的五言和七言樂府詩。《擬行路難》18首是他傑出的代表作。他成熟地運用七言句法,表現了個人的不幸和對社會不平的抗議。

南齊永明年間,「聲律說」盛行,詩歌創作都注意音調和諧。這樣,「永明體」的新詩體逐漸形成。這種新詩體是格律詩產生的開端。這時期比較著名的詩人是謝眺(464左右--499)。謝眺以山水詩著名,詩風清新流麗。他的新體詩對唐代律詩、絕句的形成有一定影響。

詩歌發展到唐代,迎來了高度成熟的黃金時代。在唐代近三百年的時間里,留下了近五萬首詩,獨具風格的著名詩人約五、六十個。

初唐四傑是唐詩開創時期的主要詩人。這四傑分別是王勃(649--676)、楊炯(650--693)、盧照鄰(637--689)、駱賓王(646--684)。他們的詩雖然因襲了齊、梁風氣,但詩歌題材在他們手中得以擴大,五言八句的律詩形式也由他們開始初步定型。

「四傑」之後,陳子昂(661--702)明確提出反對齊梁詩風,提倡「漢魏風骨」。《感遇詩》38首,即是他具有鮮明革新精神的代表之作。

盛唐時期是詩歌繁榮的頂峰。這個時期除出現了李白、杜甫兩個偉大詩人外,還有很多成就顯著的詩人。他們大致可分為兩類:一類是以孟浩然和王維為代表的山水田園詩人;另一類是邊塞詩人,他們中的高適和岑參取得成就最高,王昌齡、李頎、王之煥也是邊塞詩人中的佼佼者。王昌齡的邊塞詩大部分用樂府舊題抒寫戰士思念家鄉、立功求勝的心情,他的《從軍行》、《出塞》歷來被推為邊塞詩的名作。李頎的邊塞詩數量不多,成就卻很突出,《古意》一首、《古從軍行》是他的代表作。王之煥是年輩較老的邊塞詩人,一首《涼州詞》寫盡了遠徵人思家的哀怨,另一首《登鶴雀樓》詩意高遠,富於啟示性。

中唐詩歌是盛唐詩歌的延續。這時期的作品以表現社會動盪、人民痛苦為主流。白居易是中唐時期最傑出的現實主義詩人。他繼承並發展了《詩經》和漢樂府的現實主義傳統,從文學理論上和創作上掀起了一個現實主義詩歌的高潮,即新樂府運動。元稹、張籍、王建都是這一運動中的重要詩人。元稹(779--831)的主要作品是樂府古題19首和新樂府12首。無論從內容還是從形式來說,元詩都非常接近白居易的詩,語言通俗易懂是他們共同的特色,這是源於他們文學觀點的一致。張籍和王建雖無明確的文學主張,但他們以豐富的創作成為新樂府運動的中堅。同情農民疾苦是張籍樂府詩的主題,以《野老歌》最為著名。風格與上述幾人十分相近的李紳詩作雖不多,但《憫農》詩二首卻為他贏得了廣泛的讀者。

除新樂府運動之外,這一時期還另有一派詩人,這就是韓愈、孟郊、李賀等人。他們的詩歌藝術比之白居易另有創造,自成一家。韓愈(768--824)是著名的散文家,他善以文入詩,把新的語言風格、章法技巧帶入了詩壇,擴大了詩的表現領域,但同時也帶來以文為詩,講才學,追求險怪的風氣。孟郊(751--814)與賈島(779--843)都以「苦吟」而著名,追求奇險,苦思錘煉是他們的共同特點。劉禹錫(772--842)是一位有意創作民歌的詩人,他的許多《竹枝詞》描寫真實,很受人們喜愛。此外,他的律詩和絕句也很有名。柳宗元(773--819)的詩如他的散文一樣,多抒發個人的悲憤和抑鬱。他的山水詩情致婉轉,描繪簡潔,處處顯示出他清峻高潔的個性,如《江雪》就歷來為人們所傳誦。李賀(790--816)在詩歌的形象、意境、比喻上不走前人之路,擁有中唐獨樹一幟之風格,開辟了奇崛幽峭、濃麗凄清的浪漫主義新天地。《蘇小小墓》、《夢天》等都是充分體現他的獨特風格之作。

晚唐時期的詩歌感傷氣氛濃厚,代表詩人是杜牧、李商隱。杜牧(803--852)的詩以七言絕句見長,《江南春》、《山行》、《泊秦淮》、《過華清宮》等是他的代表作。這些詩於清麗的辭采、鮮明的畫面中見俊朗的才思。李商隱(813--858)以愛情詩見長。他的七律學杜甫,用典精巧,對偶工整,如《馬嵬》就很有代表性;他的七言絕句也十分有功力,《夜雨寄北》、《嫦娥》等是其中的名作。

晚唐後期,出現了一批繼承中唐新樂府精神的現實主義詩人,代表人物是皮日休、聶夷中、杜荀鶴。他們的詩鋒芒畢露,直指時弊。

詩發展到宋代已不似唐代那般輝煌燦爛,但卻自有它獨特的風格,即抒情成份減少,敘述、議論的成份增多,重視描摹刻畫,大量採用散文句法,使詩同音樂關系疏遠。

最能體現宋詩特色的是蘇軾和黃庭堅(1045--1105)的詩。黃庭堅詩風奇特拗崛,在當時影響廣於蘇軾,他與陳師道一起開創了宋代影響最大的「江西詩派」。宋初的梅堯臣(1002--1060)、蘇舜欽(1008--1048)並稱「蘇梅」,為奠定宋詩基礎之人。歐陽修、王安石(1021--1086)的詩對掃盪西昆體的浮艷之風起過很大作用。國難深重的南宋時期,詩作常充滿憂郁、激憤之情。陸游是這個時代的代表人物。與他同時的還有以「田園雜興」詩而出名的范成大(1126--1193)和以寫景說理而自具面目的楊萬里(1124--1206)。文天祥(1236--1282)是南宋最後一個大詩人,高揚著寧死不屈的民族精神的《過零丁洋》是他的代表作。

源於唐代的詞,鼎盛於宋代。唐末的溫庭筠(812--870)第一個專力作詞。他的詞詞藻華麗,多寫婦女的離別相思之情,被後人稱為「花間派」。南唐後主李煜(937--978)在詞的發展史上佔有較高的歷史地位。他後期的詞藝術成就很高,《虞美人》、《浪淘沙》等用貼切的比喻將感情形象化,語言接近口語,卻運用得珠圓玉潤。

宋初的詞人象晏殊(991--1055)、歐陽修都有出色的作品,但依然沒有脫離花間派的影響。到了柳永,開始創作長調的慢詞,自此,詞的規模發生了顯著變化。到了蘇軾,詞的題材又得以進一步發展,懷古傷今的內容進入了他的詞作之中。與蘇軾同時代的秦觀(1049--1100)和周邦彥(1056--1121)也是非常出色的詞人。秦觀善作小令,通過抒情寫景傳達傷感情緒的《浣溪沙》、《踏莎行》、《鵲橋仙》等是他的代表作。周邦彥不僅寫詞且善作曲,他創造了不少新調,對詞的發展貢獻很大。他的詞深受柳永影響,聲律嚴整、適於歌唱、字句精巧、刻畫細致,代表作有《過秦樓》、《滿庭芳》、《蘭陵王》、《六丑》等。在兩宋詞壇上,女詞人李清照以其獨樹一幟的風格,佔有相當重要的一席之地。

南宋初年,面臨國破家亡的危局,詩詞作品多表現作家們的愛國之情,辛棄疾被譽為愛國詞人,他是這一時期的代表人物。受辛詞影響,陳亮、劉過、劉克庄、劉辰翁等人形成了南宋中葉以後聲勢最大的愛國詞派。

南宋後期的詞人姜夔(約1155--1235)最為著名。姜詞絕大多數是紀游詠物之作。在他的詞作中,更多的是慨嘆身世的漂零和情場的失意,較有代表性的作品是《長亭怨慢》。他的詞沿襲了周邦彥的道路,注意修辭琢句和聲律,但內容欠充實。

詞在南宋已達高峰,元代散曲流行,詩詞乃退居其後。

明代詩歌是在擬古與反擬古的反反復復中前行的,沒有傑出的作品和詩人出現。

清代詩詞流派眾多,但大多數作家均未擺脫擬古主義和形式主義的套子,難有超出前人之處。清末龔自珍(1792--1841)以其先進的思想,打破了清中葉以來詩壇的沉寂,領近代文學史風氣之先。他的詩常著眼於社會、歷史和政治的觀點來揭露現實,使詩成為現實社會的批判工具。後來的黃遵憲(1848--1905)、康有為(1858--1927)、梁啟超(1873--1929)等新詩派更是將詩歌直接用做資產階級改良運動的宣傳載體。

「五四」文學革命中,中國的現代文學誕生了。1917年胡適(1879--1942)首先在《新青年》上發表了白話詩8首,並提出「詩體大解放」的主張,倡導不拘格律、不拘平仄、不拘長短的「胡適之體」詩。在新詩誕生過程中,劉半農、劉大白、康白情、俞平伯是創作主力。經過他們的努力,新詩形成了沒有一定格律,不拘泥於音韻,不講雕琢,不尚典雅,只求質朴,以白話入行的基本共性。最早出版的新詩集有:胡適的《嘗試集》、俞平伯的《冬夜》、康白情的《草兒》和郭沫若的《女神》。

郭沫若的《女神》帶著狂飆突進的「五四」時代精神,帶著不同於其他白話詩的鮮明藝術性,為新詩奠定了浪漫主義的基礎。《女神》也是新詩真正取代舊詩的標志。它成功地創造、運用了自由體形式,將新詩推向新的水平。

經過開辟階段,新詩形成了以自由體為主,同時兼有新格律詩、象徵派詩的較為完善的形態。

文學研究會的作家們創作了大量的自由體詩,他們的詩多以抒情為主,表現了覺醒後的小資產階級知識分子的追求與苦悶。其中朱自清的成就較為突出。他的詩突出地表現了積極進取的精神,如《光明》一詩表達了作者不靠施捨、踏實求索的願望。還有《匆匆》、《自從》、《毀滅》等詩都表現了歷經坎坷與幻滅,追求理想之心不渝的堅韌。文學研究會中自成一家的冰心,受泰戈爾《飛鳥集》的影響,創作出版了《繁星》、《春水》兩部詩集。她的這些詩都被稱作「繁星體」。她的「繁星體」詩多表現母愛、童真和自然之情,滿蘊溫柔、憂愁之風。

怒吼的詩指的是瞿秋白和蔣光赤等共產黨員作家的政治抒情詩,其中蔣光赤(1901?/FONT 1931)的詩最多。他的詩中具有鮮明的社會主義色彩,如《太平洋中的惡象》、《中國勞動歌》、《哭列寧》等詩一掃當時許多新詩中的纏綿悱惻之調,充滿了陽剛之音,但他的政治抒情詩存在內容較空泛的弊病。

在新詩創作中,愛情詩這一領域當屬湖畔詩社的詩最為引人注目,汪靜之(1902-- )、應修人(1900--1933)、潘漠華(1902--1934)和馮雪峰(1903--1976)是其中的主力。他們的詩中所描寫的愛情大膽而袒露,其間所顯現出的質朴、單純的美是最打動人的地方。

寫自由體詩的馮至(1905--1994)也是比較有成就的詩人。他的詩既寫愛情,也寫親情和友情,出版有《昨日之歌》、《北游及其他》等詩集。

提倡格律詩的是新月派。聞一多(1899--1946)為格律詩理論做出了很大貢獻。為建設新格律詩,聞一多提出建設詩歌的音樂美、繪畫美、建築美,並為此進行了艱苦的創作實踐。聞一多有兩部詩集《紅燭》和《死水》。在他的作品中,愛國主義情感貫穿始終。此外,他的詩還表現了「五四」時期積極向上,進取追求的精神風貌。他的藝術表現方法是浪漫主義的。他常選擇某一形象來托物寄情。他善用貼切的比喻以增強詩的形象性和藝術感染力。他的詩具有他所提出的音樂美、繪畫美、建築美,這一特點對整個格律派產生過重大影響。徐志摩(1896--1931)是新月社的另一重要詩人。他的詩主要表達對光明的追求、對理想的希冀、對現實的不滿。表現個性解放、追求愛情的詩在徐志摩的創作中佔有重要地位。他的詩風婉約,文字清爽、明凈,感情渲染濃烈、真摯,氣氛柔婉、輕盈,表現手法講究而多變。他的詩多收於《志摩的詩》、《翡冷翠的一夜》、《猛虎集》、《雲游》等詩集中。

幾乎在新月派活躍的同時,象徵派的詩也出現在中國的詩壇上。象徵派的詩既不真實描寫,也不直抒胸臆,而是常採用不同於常態的聯想、隱喻、幻覺、暗示等手段製造朦朧、神秘的色彩。李金發(1900--1976)是象徵派的代表人物,著有《微雨》、《為幸福而歌》等詩集。他的詩反映了「五四」之後一些知識分子面臨茫然的前途時而產生的悲觀情緒。李金發被人稱為「詩怪」,是因其詩怪誕,可讀性較差,但他的詩也有許多成功之處,如詩中大量形象鮮明的比喻、形象化的語言、表現強烈的感覺等皆為許多人所不及。其他成績較為突出的象徵派詩人還有王獨清、穆木天和馮乃超。

30年代的左翼詩派以高昂的戰斗激情領詩壇一派風騷。殷夫(1909--1931)是重要的政治抒情詩人。他的詩熱情頌揚無產階級革命,生動描繪工人運動的戰斗場面。因為有實際斗爭經驗,所以他的詩感情充沛而真摯又不流於空泛,藝術風格朴實、粗獷,代表作品有《血字》、《1929年的5月1日》、《我們的詩》等。左翼詩派的重要代表團體是中國詩歌會。他們的藝術主張是詩歌大眾化,倡導詩歌面向下層人民,歌唱抗日救亡運動,代表詩人是浦風(1911--1942)。

新月派之後,描寫現代人在現代生活中的現代情緒的現代詩派興起,戴望舒(1905--1950)是現代詩派的主要詩人。他因1928年發表的《雨巷》一詩而獲「雨巷詩人」的美名,曾出版過《我的記憶》、《望舒草》等詩集。這些詩作集中表現了知識分子在大革命失敗後的幻滅感和孤獨感。他的詩大量採用象徵意象,但因貼近主觀情緒,詩意雖曲折、朦朧但並不過於晦澀。他常用的譬喻也新鮮而貼切。富於節奏感是他的詩的另一特色。

抗戰後詩壇上最重要的詩派是七月派。七月派的重要詩人是胡風、艾青、田間、亦門、魯藜、鄒荻帆等。在他們的創作中,政治抒情詩佔有很大比重,內容多充滿愛國主義激情,呼喚人們的抗敵鬥志。七月派在藝術上注重以熾烈的激情去撞擊人們的心靈,而不講究文學的雕琢、修辭。質朴、粗獷、奔放是七月詩人共有的藝術特色。

40年代後半期,被後來稱為民歌體的新詩在解放區農村成熟了。民歌體新詩的突出成就表現在李季與阮章競的敘事詩中。

馬凡陀是袁水拍(1907--1983)40年代中期發表諷刺詩的筆名。他在這一時期的詩結集為《馬凡陀的山歌》,這是當時國統區最有影響的政治諷刺詩集。它多以市民熟悉的民謠、小調寫成,輕松、詼諧而又銳利、潑辣,鋒利的筆鋒掃盪了末日社會的各個角落。

1949年新中國成立後,詩歌進入新的發展階段,新題材、新主題伴隨著新生活應運而生。詩人們滿懷激情抒寫了一首首新時代的頌歌。同時,新的社會也造就出一批詩壇新人和嶄新的作品。他們是:邵燕祥和他的《歌唱北京城》、《到遠方去》,森林詩人傅仇和他的《伐木者》,嚴陣的《老張的手》,未央的《祖國,我回來了》,李瑛的《軍帽下的眼睛》,公劉的《邊城短歌》和《黎明的城》,顧工的《喜馬拉雅山下》等。此外,詩歌形式有所創新,吸取民歌營養的信天游、接受外來影響的階梯式、新格律詩等形式相繼出現。

50年代未60年代初,詩歌興起了新民歌運動,發展了傳統民歌。政治抒情詩以獨立的藝術形式在60年代出現,郭小川、賀敬之是當時兩位優秀的政治抒情詩人。這一時期詩歌創作的另一突出成就是長篇敘事詩的豐收。郭小川的《深深的山谷》、《將軍三部曲》以新穎的形式和深遂的思想享譽詩壇,李季的《楊高傳》、聞捷的《復仇的火焰》、韓起祥的《翻身記》、王致遠的《胡桃坡》、臧克家的《李大釗》、田間的《趕車傳》等也都別具特色。

但取得成績的同時,這一時期的詩歌創作也存在著題材、主題、形式、風格不夠豐富的缺點。

新時期以來,沉寂十載的詩壇呈現出百花齊放的新景象。詩歌在表現手法上,得以古今中外廣泛借鑒,形式則更趨於鬆散的自由體,風格千姿百態。新時期初期,歡呼勝利、反思歷史的詩歌繼承了現實主義的傳統,並使之繼續發展。與此同時,一批青年詩人,如舒婷、顧城、江河等在70年代末、80年代初快速成長起來。他們的詩通常表現出一種晦澀的、不同於尋常的復雜情緒,人們謂之「朦朧詩」。

❿ 明清有哪些著名的詩歌流派

明代:詩歌流派有公安派、竟陵派、台閣體等,代表人物不清楚。
繪畫流派版:浙派(吳偉、戴進)、吳權派(沈周、文徵明)
清代:詩歌流派有此期的詩歌流派:河朔詩派、嶺南詩派、虞山詩派、婁東詩派等。
繪畫流派:四王畫派(王時敏、王原祁),四僧畫派(八大山人、石濤),揚州畫派(鄭板橋),海派(任伯年、吳昌碩)等等

熱點內容
古代勵志的名言 發布:2021-03-16 21:50:46 瀏覽:209
形容兒孫繞膝的詩句 發布:2021-03-16 21:49:35 瀏覽:878
席慕蓉賞析印記 發布:2021-03-16 21:48:26 瀏覽:311
權力很大含有手的成語 發布:2021-03-16 21:48:22 瀏覽:584
能聽的兒童故事 發布:2021-03-16 21:48:15 瀏覽:285
關於足球的詩歌詞句 發布:2021-03-16 21:47:40 瀏覽:870
拖拉機的古詩 發布:2021-03-16 21:42:53 瀏覽:571
亮甜的詩句 發布:2021-03-16 21:42:00 瀏覽:831
廣東話生日快樂祝福語 發布:2021-03-16 21:38:55 瀏覽:409
噓的短句 發布:2021-03-16 21:38:07 瀏覽:816