當前位置:首頁 » 古詩詞句 » 詩歌特點

詩歌特點

發布時間: 2020-12-18 03:44:48

詩歌的特點有哪些

這個問題涉及到詩歌的基本特徵,有關詳解如下:
詩除了表達作者的思想和情感,亦反映社會文化,富於想像,語言具有節奏韻律,傳統的詩歌亦常常對結構格式有一定要求。詩的特點在於除了可以閱讀,亦宜於吟誦,又或者和其它藝術形式結合表演。詩常透過特定的形象和技巧,讓字詞除了表面意義之外,蘊含另一層意義,或喚起情感共鳴。
1、詩的節奏
傳統的詩被稱作韻文(verse),和散文(prose)不同之處在於有獨特的結構、節奏和韻律。歐洲語言的字詞本身有重輕音節的區別,因此西方的詩也特別著重字詞的節奏(rhythm)。從希臘時代開始,不少的詩由輕重格(抑揚格,iamb)或重輕格(揚抑格,trochee)等的節拍(meter)組成。而在中國,由於中文的詞語本身可以由兩字或三字等組合而成,例如一句七字句的詩詞常常可以分作「四、三」或「二、二、三」的片語。由於這種特性,每個片語之間念起來自然形成短的停頓,形成中國詩詞獨特的節奏感。
2、詩的韻律
無論西方或中國的詩都著重字詞的聲韻,常常利用押韻將句子的結尾關聯起來。漢語本身有平仄聲調的分別,因此不少詩詞對字句的聲調有一定的格式要求,稱為格律。
3、詩的結構
傳統詩對每一句的位元組的數目,以及句子的數目都有一定的格式要求,利用整齊的句子或不規則的長短句來達致節奏上的美感,如西方的十四行詩,和中國的近體詩有五言絕句、七言律詩等格式。
4、詩的技巧
詩常常會利用字詞、句子和段落的組合來賦予涵義的層次性和關聯,亦會透過對仗、排比、疊字、疊句等技巧來表現美感。押韻和節奏除了營造音樂般的效果,亦可以達到聯想和共鳴的功用。
在內容上詩歌常常運用隱喻、譬喻與借喻等等手法來暗示一些文字以外的意義,透過對景物的描寫來加強想像,甚至可以創造兩個回然相異的意象互相輝映,如運用歧義、象徵、反諷等「詩的語言」的文體手法,使詩作遺留多樣、自由的解釋空間。

② 詩歌有什麼特點

詩歌作為文學基本抄樣式之一。它最集襲中、精煉、概括地反映社會生活,充滿作者強烈的感情和豐富的想像。語言比散文更凝煉、和諧,具有強烈的音樂性,鮮明的節奏和韻律,除散文詩外,一般分行排列。詩歌是原始的文學樣式,產生於勞動,在中國有著悠久的歷史,並分化出其他文學體裁:從抒情詩的發展中產生散文,從敘事詩的發展中產生小說,從敘事詩和抒情詩的綜合中,產生詩劇,從詩劇的發展中產生話劇。在中國古代,詩和歌有別,詩供朗誦,歌是歌唱的;現在詩和歌都統稱為詩歌。詩歌從性質上可分為抒情詩、敘事詩、哲理詩,從形式上可分為格律詩、自由詩、散文詩、歌謠等;從押韻上又分為有韻詩和無韻詩。中國的詩歌又可分為舊詩和新詩,舊詩包括古體詩和今體詩。

我國是詩歌之邦,有著極為豐富的詩歌遺產,最早出現的詩歌總集《詩經》,以及楚辭、漢樂府、魏晉南北朝民歌、唐詩、宋詞、元曲等等,構成了我國詩歌悠久而光輝的歷史。

③ 詩歌有什麼特點

詩歌是形象的,但是多數抒情,詩歌多數都是以象徵的手法來寄託某種特定的情感,不可能直觀的去描述客觀事物的本來形象,這是由詩歌本身的特徵決定的。但是作為最古老的藝術樣式,我們古代需要,現在需要,將來仍然需要,因為詩歌能給我們其他藝術樣式所不能達到的藝術審美,這與書法線條審美價值是相通的。

詩歌中體現的情感和意境,與書法線條折射出的審美意境,都是藝術家追求內在形象的具體表現,更是藝術家真實的寫照。

如果說詩歌或多或少的拋開的了現實的直觀現象,即書法則可以說完全的跑開了人事物的直觀形貌。書法家把自己對現實的審美理想以及對自然的看法概括的熔鑄在富有提、按、頓、挫、疾、徐、粗、細、濃、淡和方圓等特點的線條變化結構的筆墨中,使欣賞者從這些表現形式的神采感情意境中追索創作的深意,並加以創造性的聯想從而悟出「形象」。

④ 詩歌的特點是什麼

詩歌飽含著作者的思想感情與豐富的想像,語言凝練而形象性強,具有鮮明的節奏,和諧的音韻,富於音樂美,語句一般分行排列,注重結構形式的美。

1、詩歌的內容是社會生活的最集中的反映。

2、詩歌有豐富的感情與想像。

3、詩歌的語言具有精練、形象、音調和諧、節奏鮮明等特點。

4、詩歌在形式上,不是以句子為單位,而是以行為單位,且分行主要根據節奏,而不是以意思為主。

(4)詩歌特點擴展閱讀

詩歌的美學特徵:

1、凝練、含蓄的語言美

詩歌追求的就是用最少的詞表達最豐富的意義。無論中外詩歌,都講究用詞的反復推敲,做到舍此無二的地步。詩歌既是最精練的語言,自然要含蓄;以有限的字句,表達不盡的情意,正是詩的本份。

從這一點來說,任何一首詩,都不能求百分之百的了解,一定有一部分似解非解,那就是朦朧的美,含蓄的美。正因為其含蓄朦朧,其意蘊便格外豐富,為讀者的鑒賞提供了多樣的可能,古人雲:詩無達詁,也正是從這個角度說的。

2、形象的繪畫美

詩歌是用意象來表達意義的。古希臘詩人西蒙奈底斯說:「畫為不語詩,詩是能言畫。」古人張舜民在《畫埋集》中提出:「詩是無形畫,畫是有形詩」都強調詩歌的意象鮮明突出的特點。

詩歌中的景色描寫、情景交融都構成繪畫美。這種繪畫美的獲得靠的是意象的營造,詩歌呈現給讀者視覺看得見的具體形象,並由此在讀者腦海里形成一個視覺形象,滿足人們的視覺感受。

同時意象能引起聯想,而聯想具有誘發情感的巨大力量。一般來說,最受人欣賞的詩就是那些大多數人都能在腦海里看到其意象的詩。

3、充沛的情感美

情感美是詩的重要特徵,離開情感美的詩不能稱之詩或好詩,最偉大的詩歌一定是富於強烈的情感的詩歌。詩人處在特定的生活環境中,用心裡滾燙的激情熔鑄成錚錚的語言,表現出特定的思想感情。

詩,可以直抒胸臆,壯懷激烈地高歌,也可以柔曼地低吟;詩歌的情感可激躍,可平淡;可明顯,可暗含。無論喜怒哀樂,只要真摯、純粹,均可構成詩的情感美,而引起讀者感情上的應和、共鳴,得到美的享受。

4、悅耳的音樂美

優美的韻律和節奏是詩歌美的一個重要結構因素。可以細分為兩個方面。第一是音響節奏,包括聲律(平仄、輕重、長短句)和韻律(押韻和韻式等)。

第二是語義節奏,指詩行的分節、斷句、頓開和字詞的連續等。歷來好詩均可以歌,布爾頓說,詩的本質在於歌,強調的就是詩的音樂美。音樂美滿足了人們的聽覺感受。

5、微妙的滋味美

這種滋味美,也有人把它叫做「詩味,」就是那種使我們感覺到一首詩之成為詩的那種素質。滋味美是用華美的語言形式所表現的情與景相合的詩的藝術境界,是詩歌給我們的一種獨特感受,好比品茶之清香韻味、食佳餚之可口甘甜。詩歌的風格、氣脈、文采、文質美均是構成詩味的要素。

然而詩歌的微妙意味,常常是在字里行間之外,需要敏銳的感受性方能感知,所以布爾頓說「大多數聰明而多識的頭腦足以產生大量的聯想。而智能非常低下的人無論如何也不欣賞詩。」當詩從一種語言翻譯成另一種語言的時候,會有所損失,甚至完全消失。

⑤ 古代詩歌的特點

中國古代詩歌,一般稱作舊詩,是指用文言文和傳統格律創作的詩。其基本特點有:

1、中國古代詩歌最基本的特點是抒情;

2、中國古代詩歌主要是通過創造意象和意境來傳達思想感情的;

3、中國古代詩歌是精練的和含蓄的;

4、中國古代詩歌富於音樂美。

一、中國古代詩歌最基本的特點是抒情

任何一種文學形式的作品,無一例外都是主體(作家主觀的思想感情)和客體(客觀的自然界或社會生活)相統一或相融合的產物,但詩歌卻是主體性最強、主體特徵表現得最為鮮明的一種文學形式。

任何作品,包括敘事文體的小說、戲劇在內,都不可能不表現作者的感情,可以說沒有感情或者沒有激情就不可能產生藝術,但詩歌卻是各種文學形式中最富於激情和最具感情色彩的文體。即使是敘事詩也帶有抒情的特色。

也就是說,詩人對客觀世界、對社會生活的把握和表現是情感式的。雖說詩人的感情也常常凝聚和蘊藏於藝術形象之中,而不是直接說出來的,但離開感情,我們就很難捕捉住詩的形象。因此,我們鑒賞詩歌時,對詩歌的把握方式也應該是情感式的。

二、中國古代詩歌主要是通過創造意象和意境來傳達思想感情的

這一點同敘事文體的小說、戲劇有顯著的區別。詩歌的意象和意境可以簡單地這么說:意象就是詩人的思想情感與客觀物象的融合,而意境則是詩人通過種種意象的創造和聯綴所構成的一種充滿詩意的藝術境界。意象是局部的、具體的,而意境則是整體的、空靈的。

情景交融是意象和意境的共同特徵,這是詩人在創造意象和意境時所努力追求的。「思」和「情」都是指詩人主觀的思想感情,「境」和「景」都是指客觀世界、客觀物象,這兩方面在詩中是融合在一起的,達到了「偕」和「妙合無垠」的境地。

意象和意境的創造都離不開客觀的物和景,但這物和景又跟我們平常生活中看到的面貌不完全相同,它是經過詩人主觀思想感情的篩選、提煉、浸潤而成的,是經過詩的升華的。

但意境的特徵又不止於情景交融,它突破和超越了具體的意象,從有限達到無限,從具體升華到空靈,它啟發讀者產生想像和聯想,進入到詩人所創造的那個無限豐富和廣闊的藝術空間,去思考和領悟詩人寄寓詩中的對社會歷史乃至宇宙人生的思考和感悟。

意象可以從詩人的具體描寫中去捕捉,而意境則須於筆墨之處得之。

詩的意象和意境,不僅浸潤進了詩人獨特的感受和思想感情,而且還常常體現出詩人不同的氣質與個性。跟王維詩中的意象與意境那種深微、細膩、含蓄的特點不同,李白詩中的意象和意境就顯得開闊、宏大、奔放,這跟他狂放不羈的個性和飛動的藝術想像力是分不開的。

不同的意象,不僅表現了詩人不同的生活感受,而且體現了不同的個性和氣質。

三、中國古代詩歌是精練的和含蓄的

中國古代詩歌,五言絕句只有二十個字,七言絕句只有二十八個字,詞中的小令也是二三十個字的居多;古體詩和排律比較長,但上百句的也很少。中國古典詩歌語言形式的精練和意蘊的深厚,在世界詩歌史上都是極為罕見的。

這里將精練和含蓄並列在一起算作一個特點,因為這兩方面是不能分開的。只有用最少的語言表現出最豐富的意思才能稱為精練,光是話說得少是不能算精練的。所以精練總是同含蓄相關。

但精練並不等於就是含蓄,有一些率直的詩,直抒胸臆的詩,表現手法上並不含蓄,但表現的意思比較豐富,也應該算是寫得精練的。

四、中國古代詩歌富於音樂美

中國古代詩歌的音樂美有兩層含義。

第一是,中國古典詩歌有一部分本來是配樂歌唱的,如漢代的樂府詩和魏晉至唐代的一部分樂府詩都是入樂的,唐宋以後的詞和散曲也是配樂歌唱的。詞本來稱為曲子詞,也有稱樂府的,如蘇軾的詞集就題為《東坡樂府》。

這些詩歌作品本來都有與之相配的曲譜,但絕大多數曲譜都沒有流傳下來。盡管如此,它們的音樂美仍然可以從句式、平仄、押韻等方面體現出來。

第二層意思是,古典詩歌的語言是講究音樂美的。特別是近體詩(律詩和絕句)和詞曲,講究句式的整齊或參差變化,講究節奏和對偶,講究平仄和押韻,總之從各方面造成一種節奏和韻律的音樂美感。

一般來說,一首詩的聲情(由音樂傳達出來的感情)和文情(由文詞的意義所傳達出來的感情)總是和諧一致的。所以古人讀詩很講究吟誦,就是從音樂的角度去體會詩歌的內容和詩人的思想感情。我們今天欣賞古典詩歌,懂得一點古典詩詞格律方面的常識是很有必要的。


(5)詩歌特點擴展閱讀:

詩歌重回人們的日常生活,有著特定的時代和社會背景,也有著歷史的和文化的原因。在中國文化中,詩歌有特殊的地位。中國歷史上是「詩國」,孔子說「不學詩,無以言」(釋義:不學《詩經》,在社會交往中就不會說話),中國古代是以「詩」來教化文明的。

故「詩教」是教育的基本手段,也因此,詩歌成為中國文化的基礎之一。有人甚至稱:西方有《聖經》,中國有《詩經》。

詩歌在中國從來關乎心靈。學者胡曉明就說過:「中國詩是中國文化最具有心靈價值的創造。」錢穆則認為詩歌在中國傳統文化中具有類似宗教的作用,既可傳遞個人心靈微妙感受、抒發性靈,還可規范倫理、教化人性、慰藉人心。

林語堂也認為詩教導中國人以一種仁愛悲憫、具有同情心的人生觀,理解和看待宇宙、世界、自然、生活與同類。

所以,自古以來,中國有著廣大的詩歌需求,甚至有一種詩歌崇拜的氛圍,在其背後,是因為中國有著廣大的心靈市場。而詩歌就其本質而言,就是一種心靈的學習或者說學問。

詩歌的起源是感於心動於情,其過程是從心出發,用心寫作,也可以說是一個修心的過程,而其目的是為了不斷提升境界也就是心靈層次,從而不斷自我超越,最終達到安心。

好的詩歌作品能讓他人讀了以後感到動心,體驗詩中情感,領悟詩中意境,同樣達到安心的效果。而這一點,也許正是當代人最需要和最渴求的。

⑥ 中國詩詞或者詩文的特點

1、詩的特點:集中地反映社會生活、抒情言志的思想感情、豐富的想像、語言的音樂美

詩歌語言特別要求富有音樂性,音樂美可以增強作品的表現力和藝術感染力。詩歌語言的音樂性因素,包括節奏、音調、韻律等。詩句要求節奏鮮明、音調和諧,符合一定韻律,吟誦動聽感人,具有音樂美。

2、詞的特點:詞是合樂的歌詞,所配合的音樂是隋唐以來新興的燕樂。由於這種文體對音樂的依附性,決定了詞在體制風格上一系列的特點。 首先,詞必須有詞調,詞調是填詞時所依據的樂譜,詞調的名稱叫詞牌。有的詞牌原來和詞的內容有關。

(6)詩歌特點擴展閱讀:

詩詞的相關書籍:

1、《全唐詩》是清康熙四十四年(1705年),彭定求、沈三曾、楊中訥、汪士鋐、汪繹、俞梅、徐樹本、車鼎晉、潘從律、查嗣瑮10人奉敕編校,「得詩四萬八千九百餘首,凡二千二百餘人」, 共計900卷,目錄12卷。

2、《全宋詞》是中國近百年來最重要的古籍整理成果之一。宋詞和唐詩均為中國古典詩的藝術高峰。清代所編《全唐詩》是家喻戶曉籍,現又新編出《全宋詞》,堪稱中國文學的雙璧。全書共五冊,薈萃宋代三百年間的詞作。

3、《樂府詩集》的文學體裁為樂府歌辭,是繼《詩經·風》之後,一部總括中國古代樂府歌辭總集,由北宋郭茂倩所編。

在《樂府詩集》中,則首先著錄古辭,使讀者了解曹操等人的作品不過是依古辭的曲調而擬作的新辭。此書還把後人各種擬《陌上桑》而作的詩,都附在後面,如《採桑》、《艷歌行》、《羅敷行》、《日出東南隅行》、《日出行》等等,由此可見,《陌上桑》對後來文人的種種影響。

又如,把陸機的求仙詩《東武吟行》和鮑照的《代東武吟》編排在一起,可見同一曲調,可以譜寫成內容完全不同的各種詩歌。

⑦ 詩歌的特點有哪些

唐代(公元-907年)是我國古典詩歌發展的全盛時期。唐詩是我國優秀的文學遺產之一, 也是全世界文學寶庫中的一顆燦爛的明珠。盡管離現在已有一千多年了,但許多詩篇還是為我們所廣為流傳。
唐代的詩人特別多。李白、杜甫、白居易固然是世界聞名的偉大詩人,除他們之外,還有其他的無數詩人,象滿天的星斗一般。這些詩人,今天知名的就還有二千三百多人。他們的作品,保存在《全唐詩》中的也還有四萬八千九百多首。唐詩的題材非常廣泛。有的從側面反映當時社會的階級狀況和階級矛盾,揭露了封建社會的黑暗;有的歌頌正義戰爭,抒發愛國思想;有的描繪祖國河山的秀麗多嬌;此外,還有抒寫個人抱負和遭遇的,有表達兒女愛慕之情的,有訴說朋友交情、人生悲歡的等等。總之從自然現象、政治動態、勞動生活、社會風習,直到個人感受,都逃不過詩人敏銳的目光,成為他們寫作的題材。在創作方法上,既有現實主義的流派,也有浪漫主義的流派,而許多偉大的作品,則又是這兩種創作方法相結合的典範,形成了我國古典詩歌的優秀傳統。
唐詩的形式是多種多樣的。唐代的古體詩,基本上有五言和七言兩種。近體詩也有兩種,一種叫做絕句,一種叫做律詩。絕句和律詩又各有五言和七言之不同。所以唐詩的基本形式基本上有這樣六種:五言古體詩,七言古體詩,五言絕句,七言絕句,五言律詩,七言律詩。古體詩對音韻格律的要求比較寬:一首之中,句數可多可少,篇章可長可短,韻腳可以轉換。近體詩對音韻格律的要求比較嚴:一首詩的句數有限定,即絕句四句,律詩八句,每句詩中用字的平仄聲,有一定的規律,韻腳不能轉換;律詩還要求中間四句成為對仗。古體詩的風格是前代流傳下來的,所以又叫古風。近體詩有嚴整的格律,所以有人又稱它為格律詩。
唐詩的形式和風格是豐富多彩、推陳出新的。它不僅繼承了漢魏民歌、樂府傳統,並且大大發展了歌行體的樣式;不僅繼承了前代的五、七言古詩,並且發展為敘事言情的長篇巨制;不僅擴展了五言、七言形式的運用,還創造了風格特別優美整齊的近體詩。近體詩是當時的新體詩,它的創造和成熟,是唐代詩歌發展史上的一件大事。它把我國古曲詩歌的音節和諧、文字精煉的藝術特色,推到前所未有的高度,為古代抒情詩找到一個最典型的形式,至今還特別為人民所喜聞樂見。但是近體詩中的律詩,由於它有嚴格的格律的限制,容易使詩的內容受到束縛,不能自由創造和發揮,這是它的長處帶來的一個很大的缺陷。
[編輯本段]元曲定義
一般來說,雜劇和散曲合稱為元曲,是元代文學主體。不過,元雜劇的成就和影響遠遠超過散曲,因此也有人以「元曲」單指雜劇,元曲也即「元代戲曲」。
元曲
[編輯本段]曲源
在中國的文學史上,於元朝產生大變化,把詩詞之美融入樂聲中而風行之,據考證,論曲起源可上溯至遠古生民之始「鈞天九奏」、「葛天八闋」,孔子亦詩三百篇作弦歌;安徽及湖南則以《楚辭九歌》為祀歌,降至漢樂府《延年協律》、唐詩《旗亭畫壁》、宋詞酒宴歌席,均以譜入管弦而歌之。曲為何能獨得樂曲之名?也因其與音樂關系比樂府、詩詞更加的密切。是韻文學發展極致,故能占魁。就中國的韻文文學,與音樂關系密不可分。以詞來說,其源於唐曲子,唐曲子則出於隋唐燕樂,宋詞是倚聲而作,就是先有調,再按其所奏樂曲配詞吟唱。又《宋元戲曲考》載:就元曲三百三十五調其淵源,出於宋代大麴十一、唐宋詞七十五、諸宮調二十八。當時,文人便作另一種文學發展而擬之。宋末,民間出現更多新樂曲;如元人楊朝英編集之《太平樂府》與《陽春白雪》中之令、散套、加上少數民族樂曲。宋詞漸無法滿足當時需要,以致「詞」在聲樂上的地位就逐漸被「曲」取代之。散曲之文學形式,約產生於宋金。在元明時期發展,乃是集少數民族之樂曲,南北各地小調。因是元朝盛行,故稱為元曲。《南詞敘錄》載:永嘉雜劇興,則又即村坊小曲而為之,本無宮調,亦罕節奏,徒取畸農,市女順口可歌而已,諺所謂《隨心令》者,與入樂律宋詞之大成如《秦月樓》《點絳唇》《太常引》《念奴嬌》又如曲調之《柳外樓》即詞調之《憶王孫》,及唐宋的《大麴》、《鼓子詞》《傳踏》《諸宮調》《賺詞》等見於《樂府詩集》,北宋宣和年間,汴京風行《蕃曲》即是少數民族之音樂,宋人曾敏行曾曰:宣和末至京,街市鄙人,多歌蕃曲名曰:《國》《四國朝》《六國朝》《蠻牌序》《蓬蓬花》等,其言至俚,一時士大夫亦皆歌之,金朝女真樂曲亦傳入,如北曲《雙調》中《風流體》等,《太和正音譜曲論》:元人周德清亦雲:女真《風流體》等樂章,皆以女真音聲歌之,雖字有差誤,不傷於音律者,不為害也,在《中原音韻》北曲黃鍾宮之《者刺古》雙調之《阿納忽》《古都白》《唐兀歹》《阿忽令》,越調之《拙魯速》,商調之《浪來里》皆非北方漢族的曲調,應屬於女真或蒙古樂曲。在明人王世貞《曲藻序》:曲者,詞之變,自金,元入主中國,所用胡樂,嘈雜凄緊,緩急之間,詞不能按,乃更為新聲以媚之。
[編輯本段]曲律
曲因是配合音樂的長短調,不論散曲或戲曲,其曲子前一般都標明宮調和曲牌名,且每種曲牌都屬於一定的宮調,但亦有(借宮)。
宮調
古代的音樂把調稱為宮調,只要是樂曲,均是由若干音所組成,五音或七音,歸納其音列就叫調式,在古代樂律總共有十二律呂,樂音有五音二變,律呂的名稱於周朝就有了,而十二律呂均為半音階,六個單數半音稱為律,六個雙數半音稱為呂,合稱六律、六呂,統稱律呂,亦稱十二律。而這十二律呂是古時候定音律時所用吹管的名稱,也因為其短不一,故產生的音也就高低不同了,依唐〔杜佑通典〕第一百四十三卷樂部三載,比例是以黃鍾的長九寸為准,用〔三分損一,三分益一〕和〔隔八相生〕計算。十二律呂以〔黃鍾〕聲最低,黃鍾以上遞高半音階。至應鍾止這相當於西洋音樂的十二調。對照如下:
黃鍾=C
大呂=#C或降C
太簇=D
夾鍾=#D或降E
姑洗(顯音)=E
中呂=F
蕤賓=#F或D
林鍾=G
夷則=#G或降A
南呂=A
無射=#A或降B
應鍾=B
以上十二律管再配合七音階:
宮=(簡譜1)(古名.上)
商=2(尺)
角=3(工)
變徵=#4(凡)
徵=5(六)
羽=6(五)
變(閏)宮=7(乙)
互相〔旋宮〕亦是以某一律管為宮聲依次而推,共可得八十四調。但這已超出人類耳朵的極限。故到了唐代只剩蘇歧婆的二十八調。又到至今的南北曲其通行的只剩下六宮十二調如下:
六宮:仙呂、南呂、黃鍾、中呂、正宮、道宮。
十二調:羽調、大石、小石、般涉、商角、高平、揭指、商調、
角調、越調、雙調、宮調。
在六宮十二調中揭指、宮調、角調皆有目無詞。道宮、羽調、小石、般涉、商角、高平則曲牌甚少。常用的宮調僅仙呂、南呂、黃鍾、中呂、正宮、大石、商調、越調、雙調。即是所謂的「九宮」。這九宮亦是宋時的俗名,經過旋宮後名字又不一樣了。俗名跟古名還有現代樂調及笛色如下:
正宮(黃鍾宮)=A
小工調或尺調、大石調(黃鍾商)=B
小工調或尺調 、中呂宮(夾鍾宮)=C
小工調或尺調、雙調(夾鍾商)=D
乙調或正工調、南呂宮(林鍾宮)=E
凡調、仙呂宮(夷則宮)=F
小工調或尺調、商調(夷則商)=G
六調或凡調或小工調、黃鍾宮(無射調)G六調或凡調、越調(無射商)=A 。
宋詞是繼唐詩之後的又一種文學體裁,基本分為:婉約派、豪放派兩大類。
婉約派的代表人物:南唐後主李煜、宋代詞人:李清照、柳永、秦觀、等。
豪放派的代表人物:辛棄疾、蘇軾、岳飛、陳亮等。
宋詞是中國古代文學皇冠上光輝奪目的一顆巨鑽,在古代文學的閬苑裡,她是一塊芬芳絢麗的園圃。她以奼紫嫣紅、千姿百態的豐神,與唐詩爭奇,與元曲斗妍,歷來與唐詩並稱雙絕,都代表一代文學之勝。遠從《詩經》、《楚辭》及《漢魏六朝詩歌》里汲取營養,又為後來的明清對劇小說輸送了有機成分。直到今天,她仍在陶冶著人們的情操,給我們帶來很高的藝術享受。
詞的初期極盡艷麗浮華,流行於市井酒肆之間,是一種通俗的藝術形式,五代時期的《花間集》就很明顯地展露了詞美麗絢爛的文采,但是這期間的詞題材還僅限於描寫閨情花柳、笙歌飲宴等方面,可以說還顯得很「小氣」。雖然藝術成就上已經達到了相當的水準,但是在思想內涵上層次還不夠。宋代初期的詞一開始也是沿襲這種詞風,追求華麗詞藻和對細膩情感的描寫。像曾因寫過「忍把浮名,換了淺斟低唱」而得罪了仁宗皇帝的柳永,鬱郁不得志,一生就流連於歌坊青樓之間,給歌妓們寫寫詞。所謂「凡有井水飲處,即能歌柳詞」。當時的詞被認為是一種粗俗的民間藝術,不登大雅之堂,以至於宋朝的晏殊在當上宰相之後,對於他以前所做的詞都不承認是自己寫的。宋朝的艷妓之多,水平之高為其他朝代所罕有,她們和宋朝的才子們一起共同推動了詞這一新興藝術形式在民間的廣泛流傳。
但是,隨著詞在宋代的文學中占據越來越重要的地位,詞的內涵也在不斷地充實和提高。「人不寐,將軍白發征夫淚。」奠定了邊塞詞在宋詞中的地位,使只聞歌筵酒席、宮廷豪門、都市風情、脂粉相思之類的世人一新耳目。到蘇詞首開豪放詞風,宋詞已經不僅限於文人士大夫寄情娛樂和表達兒女之情的玩物,更寄託了當時的士大夫對時代、對人生乃至對社會政治等各方面的感悟和思考。宋詞徹底跳出了歌舞艷情的巢窠,升華為一種代表了時代精神的文化形式。
詞還可以分為小令(58字以下)、中調(59~90)、長調(90以上)。

⑧ 現代詩歌的特點

現代詩形式自復由,意制涵豐富,意象經營重於修辭運用,與古詩相比,雖都為感於物而作,都是心靈的映現,但其完全突破了古詩「溫柔敦厚,哀而不怨」的特點,更加強調自由開放和直率陳述與進行「可感與不可感之間」的溝通。

現代詩的主流是自由體新詩。自由體新詩是「五四」新文化運動的產物,形式上採用白話,打破了舊體詩的格律束縛,內容上主要是反映新生活,表現新思想。

(8)詩歌特點擴展閱讀:

現代詩歌的代表人物:

1、徐志摩

現代詩人、散文家。原名章垿[xù],字槱[yǒu]森,留學英國時改名志摩。曾經用過的筆名有南湖、詩哲、海谷、谷、大兵、雲中鶴、仙鶴、刪我、心手、黃狗、諤諤等。新月派代表詩人,新月詩社成員。代表作品有《再別康橋》《翡冷翠的一夜》。

2、聞一多

本名聞家驊,字友三,生於湖北省黃岡市浠水縣,中國現代偉大的愛國主義者,堅定的民主戰士,中國民主同盟早期領導人,中國共產黨的摯友,新月派代表詩人和學者。1925年3月在美國留學期間創作《七子之歌》。1928年1月出版第二部詩集《死水》。

⑨ 詩歌特點是什麼

詩歌的特點
1.分行排列
分行排列是詩歌區別於其它文體樣式的最基本的外在形式上的特點。
2.飽含真情
嚴羽說:「詩者,吟詠性情也。」葉燮說:「詩是心聲,不可違心而出。」白居易說:「詩者,根情,苗言,華聲,實義。」李季說:「詩,是詩人對社會生活在他頭腦中引起的激情的自然流露,每一行詩,都是心靈激動的記錄。」艾青說:「詩的情感的真摯是詩人對於讀者的尊敬與信任。」「詩與偽善是絕緣的,詩人一接觸到偽善,他的詩就失敗了。」沒有情,無以談詩,不抒真情,就算不得詩人。
3.立意新穎
王夫之說過:「無論詩歌與長行文字,俱以意為主。意猶帥也,無帥之兵,謂之烏合。」蘇軾也說:「詩者,不可以言語求而得,必將深觀其意焉。」這是強調意的重要性,實際上意不光重要,還應該新穎,應該寫出「人人心中有,人人筆下無」的新意來,應該有獨特新奇的發現和感受。
4.聯想自然
聯想自然即從眼前的事物觸發靈感,聯想到彼事物,把彼此自然聯結起來,沒有牽強附會之感。
5.跳躍自如
詩歌不能像小說那樣,細微末節,娓娓到來,也不能像散文那樣,抓住某個片斷,盡情揮灑,大肆渲染,它要在極短的篇章里包蘊極其復雜的思想內容,有時時空跨度很大,因此需要自然過渡,跳躍自如。
6.凝練集中
凝練,指語言,集中,指主題,即能夠用極其精練、准確、生動的語言,高度概括、集中地反映生活,言簡意深,在有限的詩句之內,容納豐富的思想內容。
7.節奏和諧
《禮樂記》解釋:「節奏,謂或作或止,作則奏之,止則節之。」節奏作為音樂術語是指音響運動中,有規律地交替出現的長短、強弱現象。反映在詩歌中的節奏,則指詩句中詞和詞中間的音節停頓,或感情的抑揚頓挫、輕重緩急。前者為外在節奏,後者為內在節奏,只有外在和內在協調一致了,才會朗朗上口,具有音樂美。
8.形象生動
形象,本義是指人物或事物的形體外貌,具有可視可聞可觸可感的性質。古人對形與象是分別論述的,認為:形,指形體,是客觀存在的實體;象,是映象,是主觀對客觀的反映,是人通過視覺對物體的直觀映象。現在人們把「形」與「象」組合成一個復合詞,作為藝術概念,指作者根據現實生活中各種現象加以選擇、綜合所創造出來的具有一定的思想內容和審美意義的具體可感、鮮明生動的圖畫,包括人物、環境、景物等。
9.意境優美
意,指意脈,即思想感情的脈絡;境,指境象,即意脈貫注的對象。意境合稱,指作者的思想感情和外界事物相結合產生的一種境界。也就是說,詩人把自己的主觀感受和客觀景象融為一體,通過藝術手段描繪出來,構成一種情景交融、形神兼備的藝術境界,含有言外之意、弦外之音、景外之景、象外之象,使讀者可以從有限感知無限,得到一種韻味無窮的美感。
10.虛實相生
戲曲講究「不像不成戲,太像不成藝」;作畫「妙在似與不似之間」(齊白石語);寫詩「當在切與不切之間」(查為仁語),「太切題則粘皮帶骨,不切題則捕風捉影。須在不即不離之間」(錢詠語)。像與不像、似與不似、切與不切、不即不離等說法不同,意思一樣,都可以歸結為虛實處理問題。清方薰論畫時說:「古人用筆,妙有虛實,所謂畫法,即在虛實之間,虛實使筆生動有機,機趣所之,生發不窮。」詩歌也一樣,有實有虛,虛實結合,才能把讀者帶到一個既不脫離現實、又能超越現實、亦真亦幻、迷離朦朧的藝術境界中去。

⑩ 穆旦詩歌特點

「現當代文學」穆旦的詩歌創作特徵

一往文學考研
2019年07月23日 · 教育領域創作者
知識點概論

1. 穆旦作為九葉詩派的重要詩人,其創作的詩歌作品多集中於抗日戰爭時期,對現實、生命以及玄學都進行過了深切的思考。

2. 穆旦的詩歌從主體、藝術特色以及意象方面都具有較為獨特的個性。

3. 穆旦的詩歌創作,體現著九葉詩派的總體特徵。

結合作品分析

1. 穆旦詩歌創作的主體:

a、 表現一個民族已經起來:在《合唱》中表達了對民族贊揚與憂慮

b、 表現豐富與豐富的痛苦:《五月》《從空虛到充實》既表現了現實與歷史的統一,同時也表現了現代知識分子敏感多思的矛盾心理。

c、 殘缺的自我:在《我》中,表現了一個封閉的自我,渴望由分離走向整體,表現了現代人尋求自我存在以及自我價值的普遍的精神困惑。

2. 從藝術特色來看,主要表現在以下幾個各方面:

a、 在謬誤、悖論中尋求一種「張力之美」,在《五月》中開篇以仿古歌謠進行創作,而後急轉詩風,形成了兩種詩風,兩個精神世界,以及兩個時代「猝然的相悖」。

b、 感覺與知覺相結合,如在《城市的舞》《詩八首》中都將沉鬱與激烈的內在情感以一種冷靜的理性思維特徵表現出來。

c、 以非詩意的方式表現對傳統詩歌的反叛,詩中多口語化的語言,不做過多的「詩意」的設計,卻以「理」取勝,以較強的邏輯性融入詩中,耐人尋味,具有智性化特徵。

3. 從詩歌選取的意象來看,選取多種意象表達深切的含義,其含義主要圍繞現實、生命、神魔展開:

a、 現實:選入了古牆、曠野等意象,如在《在曠野上》表現了詩人對於血與火的民族復興的期盼,《古牆》中及回憶了昔日的榮光,同時也表現了現實的苦難,是中華民族精神與靈魂的深層次寫照。同時也選取了太陽、電燈、蠟燭等意象,《停電以後》表現了中華民族在現實中經歷磨難的現實對政治烏托邦和世界物化沉淪的深切的反思。

b、 生命:通過一組詩的方式,將春夏秋冬的世界呈現出來,表現詩人對於生命與人生的哲理性反思。

c、 神魔:想像的神性的表現,如在詩歌《神魔之手》中以神魔作為主要意象,具有詩劇形式和玄學的意味。

加深印象

從宏觀的角度而言,九葉詩派的總體特徵也是穆旦的創作特徵,(以大替小),因此,九葉詩派的總體特徵可以視作穆旦創作的宏觀特徵。

九葉詩派的創作特徵如下:

1、 從寫作角視角方面,深入挖掘社會現實與人的內心狀態,既繼承了郭沫若昂揚的情緒,也繼承了中國詩歌會中群眾性、大眾性詩歌傳統,具有歷史性,現實性與斗爭性;著力表現人的內心世界,並試圖通過人的內心世界表現社會現實;將思想直覺化表現出來,學習借鑒了艾略特的詩歌理論,運用「陌生化」的手法將詩歌內在情感化為外在理性,在抽象的基礎上實現感知覺的內在統一;新詩戲劇化,繼承並發展了新月派所提倡的新詩戲劇化,實現形式上的創新。

2、 從創作方式上,突破了格律詩、轉而創作跨行詩,注重韻律與節奏,表現詩歌內在的美,並以通感的方式將感覺知覺化。

熱點內容
古代勵志的名言 發布:2021-03-16 21:50:46 瀏覽:209
形容兒孫繞膝的詩句 發布:2021-03-16 21:49:35 瀏覽:878
席慕蓉賞析印記 發布:2021-03-16 21:48:26 瀏覽:311
權力很大含有手的成語 發布:2021-03-16 21:48:22 瀏覽:584
能聽的兒童故事 發布:2021-03-16 21:48:15 瀏覽:285
關於足球的詩歌詞句 發布:2021-03-16 21:47:40 瀏覽:870
拖拉機的古詩 發布:2021-03-16 21:42:53 瀏覽:571
亮甜的詩句 發布:2021-03-16 21:42:00 瀏覽:831
廣東話生日快樂祝福語 發布:2021-03-16 21:38:55 瀏覽:409
噓的短句 發布:2021-03-16 21:38:07 瀏覽:816