當前位置:首頁 » 古詩詞句 » 與古詩

與古詩

發布時間: 2020-12-24 16:07:16

❶ 有關農村的古詩和古詩詞

題目:
《庄》
(抱歉,這首詩的作者和朝代忘記了)

庄,庄。
臨堤,傍崗。
青瓦屋,白泥牆。
桑麻映日,榆柳成行。
山雞鳴竹塢,野犬吠村坊。
淡盪煙籠草舍,輕盈霧罩田桑。
家有餘糧雞犬飽,戶無徭役子孫康。

詩歌和詩詞的區別

詩歌和詩詞都是文字作品。區別在於詩詞是詩歌和詞的統稱,而所謂詩詞,就是回指唐詩與宋詞。答

(2)與古詩擴展閱讀:

一、詩歌:

詩詞,是指以古體詩、近體詩和格律詞為代表的中國古代傳統詩歌。亦是漢字文化圈的特色之一。通常認為,詩較為適合「言志」,而詞則更為適合「抒情」。

詩詞是闡述心靈的文學藝術,而詩人、詞人則需要掌握成熟的藝術技巧,並按照嚴格韻律要求,用凝練的語言、綿密的章法、充沛的情感以及豐富的意象來高度集中地表現社會生活和人類精神世界。

中國詩起源於先秦,鼎盛於唐代。中國詞起源於隋唐,流行於宋代。中華詩詞源自民間,其實是一種草根文學。在21世紀的中國,詩詞仍然深受普通大眾青睞。

❸ 古詩和古詩詞的區別

您好。
古詩指的是古代的詩,詩是一種文學載體,古詩一般是五言絕句回七言絕句。
而古詩詞其實說的答是兩種文學載體,一種是古詩,一種是詞,詞也是一種文學載體。
詞是曲子詞的簡稱,即有歌譜的歌詞。清宋翔鳳《樂府余論》雲:「 以文寫之則為詞,.
以聲度之則為曲。」說明詞是一-種密切配合音樂用以歌唱的新興抒情詩體。其別稱很多:如樂
府、長短句、詩余等等。在眾多名稱中,詞是正名、通名,是曲子詞、曲子的簡稱。其它均為
別稱。什麼是詞?王力先生定義為:詞「是一種律化的、長短句的、固定字數的詩。」但必須
加上一句:它與音樂緊密聯系在一起。
希望能夠幫到您,謝謝,望採納。

❹ 古詩詞和古詩有什麼不同

詞乃詩余,詩言志,詞在古代並非是很嚴肅的文學體裁,當然,現在不同了。古詩詞包含古詩和詞,詞,一般有固定的詞牌,填詞多是用來傳唱,青樓里就愛唱柳三變的、、、就這樣吧

❺ 詞與古詩的區別是什麼

1、起源不同

詩的起源是原始人類對許許多多的自然現象,如風、電、雷、雨等無法理解,於是統統把這一切歸於神明。出於敬畏,原始人類唱歌跳舞地對神明唱出頌歌,表達了人們的期望——風調雨順,獲得豐收等等。

詞始於南梁,形成於唐代,五代十國後開始興盛,至宋代達到頂峰。詞在形式上的特點是「調有定格,句有闋。

2、本質不同

詩的本質的特徵是抒情美。無論是小說、散文、戲劇,最優美之處,無不閃現出詩的光環來。因而詩是文學中的文學。在藝術領域中,詩無所不在。詩美是藝術美的普遍因素的最高體現。

詞的本質是一種抒情詩體,是配合音樂可以歌唱的樂府詩,是唐宋時代主要的文學形式之一。唐宋詞是中國文學發展的新階段,是唐宋文學的一個光輝成就。

3、結構不同

常見的古詩一般是律詩(一般有8句),絕句(一般有4句)。

「詞」又稱為「長短句」,最初是和吟唱的曲調共同出現的,詞多為在詞牌名下所作,同樣的旋律,只是詞的內容不同。

4、時間不同

詞,是我國古代詩歌的一種。它始於梁代,形成於唐代而極盛於宋代。

詩可以從《詩經》追溯起。

5、語言特色不同:

詞的語言偏於精工華美。

詩是一種典型的語言藝術,而詞卻是一種典型的精美語言藝術。詞因為題材多關乎女性,故而詞的語言也帶有女性化的色彩纖柔香艷。

❻ 古詩和古詩詞的區別

1、定義不同:

古詩,是中國古代詩歌的一種體裁,又稱古體詩或古風,指的是產生於唐代以前並和唐代新出現的近體詩(又名今體詩)相對的一種詩歌體裁。

古詩詞是中文獨有的一種文體,有特殊的格式及韻律。詩按音律分,可分為古體詩和近體詩兩類。

2、體裁范圍不同:

古詩,作為一種詩歌體裁,指的是與近體詩相對的古體詩,又稱古風、往體詩。它包括唐律形成以前所有體式的詩,也包括唐朝及唐以後仍按古式創作的詩。

古詩詞,古體詩一般又叫古風,這是依照古詩的作法寫的,形式比較自由,不受格律的束縛。 從詩句的字數看,有所謂四言詩、五言詩和七言詩。

四言是四個字一句,五言是五個字一句,七言是七個字一句。唐代以後,四言詩很少見了,所以通常只分五言、七言兩類。五言古體詩簡稱五古;七言古體詩簡稱七古;三五七言兼用者,一般也算七古。

3、表現手法不同:

古詩按照表現手法的角度分,有內容表現手法和結構表現手法。內容表現手法按作用范圍從大到小的順序,表現手法有抒情手法,描寫手法,修辭手法。

古詩詞的表現手法很多,中國最早流行,且至今常使用的傳統表現手法有「賦、比、興」。《毛詩序》說:「故詩有六義焉:一曰風,二曰賦,三曰比,四曰興,五曰雅,六曰頌。」

❼ 現代詩和古詩

憫農二首
李紳

春種一粒粟, 秋收萬顆子。
四海無閑田, 農夫猶餓死。

鋤禾日當午, 汗滴禾下土。
誰知盤中餐, 粒粒皆辛苦。

李紳,字公垂。他不僅是中唐時期新樂府運動的倡導者之一,而且是寫新樂府詩的最早實踐者。元稹曾說過:「予友李公垂,貺予樂府新題二十首。雅有所謂,不虛為文。予取其病時之尤急者,列而和之,蓋十二而已。」元稹和了十二首,白居易又寫了五十首,並改名《新樂府》。可見李紳創作的《新題樂府》對他們的影響。所謂「不虛為文」,不也就含有「文章合為時而著,歌詩合為事而作」的意思嗎?可惜的是李紳寫的《新樂府》二十首今已不傳,不過,他早年所寫的《憫農二首》(一稱《古風二首》),亦足以體現「不虛為文」的精神。

詩的第一首一開頭,就以「一粒粟」化為「萬顆子」具體而形象地描繪了豐收,用「種」和「收」贊美了農民的勞動。第三句再推而廣之,展現出四海之內,荒地變良田,這和前兩句聯起來,便構成了到處碩果累累,遍地「黃金」的生動景象。「引滿」是為了更有力的「發」,這三句詩人用層層遞進的筆法,表現出勞動人民的巨大貢獻和無窮的創造力,這就使下文的反結變得更為凝重,更為沉痛。「盡道豐年瑞,豐年事若何?」(羅隱《雪》)是的,豐收了又怎樣呢?「農夫猶餓死」,它不僅使前後的內容連貫起來了,也把問題突出出來了。勤勞的農民以他們的雙手獲得了豐收,而他們自己呢,還是兩手空空,慘遭餓死。詩迫使人們不得不帶著沉重的心情去思索:是誰製造了這人間的悲劇?答案是很清楚的。詩人把這一切放在幕後,讓讀者去尋找,去思索。要把這兩方綜合起來,那就正如馬克思所說的:「勞動替富者生產了驚人作品(奇跡),然而,勞動替勞動者生產了赤貧。勞動生產了宮殿,但是替勞動者生產了洞窟。勞動生產了美,但是給勞動者生產了畸形。」

第二首詩,一開頭就描繪在烈日當空的正午,農民依然在田裡勞作,那一滴滴的汗珠,灑在灼熱的土地上。這就補敘出由「一粒粟」到「萬顆子」,到「四海無閑田」,乃是千千萬萬個農民用血汗澆灌起來的;這也為下面「粒粒皆辛苦」擷取了最富有典型意義的形象,可謂一以當十。它概括地表現了農民不避嚴寒酷暑、雨雪風霜,終年辛勤勞動的生活。本來粒粒糧食滴滴汗,除了不懂事的孩子,誰都應該知道的。但是,現實又是怎樣呢?詩人沒有明說,然而,讀者只要稍加思索,就會發現現實的另一面:那「水陸羅八珍」的「人肉的筵宴」,那無數的糧食「輸入官倉化為土」的罪惡和那「船中養犬長食肉」的驕奢。可見,「誰知盤中餐,粒粒皆辛苦」,不是空洞的說教,不是無病的呻吟;它近似蘊意深遠的格言,但又不僅以它的說服力取勝,而且還由於在這一深沉的慨嘆之中,凝聚了詩人無限的憤懣和真摯的同情。

李紳當然不懂得階級壓迫和階級剝削的道理,但是,我們從幾十年之後唐末農民起義的「天補平均」的口號中,便不難看出這兩首詩在客觀上是觸及到了封建社會的主要矛盾的。

《憫農二首》不是通過對個別的人物、事件的描寫體現它的主題,而是把整個的農民生活、命運,以及那些不合理的現實作為抒寫的對象。這對於兩首小詩來說,是很容易走向概念化、一般化的,然而詩篇卻沒有給人這種感覺,這是因為作者選擇了比較典型的生活細節和人們熟知的事實,集中地刻畫了那個畸形社會的矛盾,說出了人們想要說的話。所以,它親切感人,概括而不抽象。

詩人還用虛實結合、相互對比、前後映襯的手法,增強了詩的表現力。因此它雖然是那麼通俗明白,卻無單調淺薄之弊,能使人常讀常新。在聲韻方面詩人也很講究,他採用不拘平仄的古絕形式,這一方面便於自由地抒寫;另一方面也使詩具有一種和內容相稱的簡樸厚重的風格。兩首詩都選用短促的仄聲韻,讀來給人一種急切悲憤而又郁結難伸的感覺,更增強了詩的藝術感染力。

❽ 古風和古詩有什麼區別

沒有區別,古風和古詩即是古體詩,是詩歌體裁。

從詩句的字數看,有所謂四言詩、五言詩和七言詩等。

四言是四個字一句,五言是五個字一句,七言是七個字一句。

唐代以後,稱為近體詩,所以通常只分五言、七言兩類。五言古體詩簡稱五古;七言古體詩簡稱七古,而三五七言兼用者,一般也算七古。


(8)與古詩擴展閱讀:

古體詩的特點:

古體詩是與近體詩相對而言的詩體。近體詩形成前,各種詩歌體裁。

也稱古詩、古風,有「歌」、「行」、「吟」三種載體。

四言詩,在近體詩中已經不存在了,雖不加「古」字,但不言而喻,就知道是古體詩。《詩經》中收集的上古詩歌以四言詩為主。兩漢、魏、晉仍有人寫四言詩,曹操的《觀滄海》、陶淵明的《停雲》都是四言詩的典型例子。

五言和七言古體詩作較多,簡稱五古、七古。

五古最早產生於漢代。《古詩十九首》都是五言古詩。漢代以後,寫五言古詩的人很多。南北朝時的詩大都是五言的,唐代及其以後的古體詩中五言的也較多。

而七古的產生可能早於五古。但在唐代以前不如五古多見。到了唐代,七古大量地出現,唐人又稱七古為長句。

雜言詩也是古體詩所獨有的。詩句長短不齊,有一字至十字以上,一般為三、四、五、七言相雜,而以七言為主,故習慣上歸入七古一類。《詩經》和漢樂府民歌中雜言詩較多。

漢魏以來樂府詩配合音樂,有歌、行、曲、辭等。唐人樂府詩多不合樂。

唐宋時代的雜言詩形式多種多樣:

有七言中雜五言的,如李白的《行路難》;

有七言中雜三言的,如張耒的《牧牛兒》;

有七言中雜三、五言的,如李白的《將進酒》;

有七言中雜二、三、四五言至十言以上的,如杜甫的《茅屋為秋風所破歌》;

有以四、六、八言為主雜以五、七言的,如李白的《蜀道難》。

此外,古絕句在唐時也有作者;都屬古體詩范圍。古體詩在發展過程中與近體詩有交互關系,南北朝後期出現了講求聲律、對偶,但尚未形成完整的格律,介乎古體、近體之間的新體詩。

唐代一部分古詩有律化傾向,乃至古體作品中常融入近體句式。但也有些古詩作者有意識與近體相區別,多用拗句,間或散文來避律。

❾ 與古詩詞有關的歌曲

大家都熟悉的——張學友的《明月幾時有》,那可是整首都是原詞
還有小剛(周傳雄)的《寂寞沙洲冷》,來自蘇軾的「撿盡寒枝不肯棲,寂寞沙洲冷」

❿ 現代詩和古詩的區別

1、格律上

古詩字數的整齊,讀起來相對壓韻和平仄。從楚辭到唐詩、宋詞、元曲,古詩有著較為固定的語言形式和比較嚴格的韻律要求。

至於現代詩,它的妙處主要體現在意象的新奇上,並且更符合大部分現代讀者的閱讀水平,更容易創造一種氣氛。另現代詩打破格律限制之後的自由形式始終是它創作的基礎。

2、技巧上

古詩詞講究「推敲」,現代詩只需要「敲」。「推敲」一詞的來源,我們很熟悉。唐代苦吟派詩人賈島騎驢時闖了官道,他正琢磨著一句詩:「鳥宿池邊樹,僧推月下門。」是「推」好還是「敲」好,他一路做著手勢,正難以定奪。恰好遇到的官員是韓愈,他建議用「敲」更為形象。

「推敲」一詞就此而來。可見古人創作詩歌時在一字一句上斟酌得認真,惟有不斷推敲,才有一流的詩作。

而現代詩創作的技巧就是「敲」。習慣了電腦寫作的現代人,只要善於分行,猛敲回車鍵,一篇篇長短句就新鮮出爐了。這就是現代詩作者如此之多,產量如此之豐厚,而質量卻長期低下的原因。雖有一些奪人眼球、激發口水的當下名作,卻難保長遠流傳。

3、形式不同

現代詩形式自由,意涵豐富,意象經營重於修辭運用,與古詩相比,雖都為感於物而作,都是心靈的映現,但其完全突破了古詩「溫柔敦厚,哀而不怨」的特點,更加強調自由開放和直率陳述與進行「可感與不可感之間」的溝通。

古詩(古體詩)有固定的詩行,也會有固定的體式。相對於近體詩,古詩的格律限制較少。篇幅可長可短,押韻比較自由靈活,不必拘守對仗、聲律,有四言、五言、七言、雜言等多種形式。漢魏以後的古詩一般以五七言為基調,押韻、轉韻有一定法式。

4、寫法、思想表達不同

現代詩寫法自由,更適合抒發現代人的情感。強調自由開放的精神,以直率的情境陳述,進行「可感與不可感之間」的溝通。現代詩的主流是自由體新詩。自由體新詩是「五四」新文化運動的產物,形式上採用白話,打破了舊體詩的格律束縛,內容上主要是反映新生活,表現新思想。

古詩語言凝練,內涵豐富。「詩」者皆為感於物而作,是心靈的映現。「古典詩」以「思無邪」的詩觀,表達溫柔敦厚、哀而不怨,強調在「可解與不可解之間」。

5、表現手法不同:

古詩按照表現手法的角度分,有內容表現手法和結構表現手法。內容表現手法按作用范圍從大到小的順序,表現手法有抒情手法,描寫手法,修辭手法。

古詩詞的表現手法很多,中國最早流行,且至今常使用的傳統表現手法有「賦、比、興」。《毛詩序》說:「故詩有六義焉:一曰風,二曰賦,三曰比,四曰興,五曰雅,六曰頌。」

熱點內容
古代勵志的名言 發布:2021-03-16 21:50:46 瀏覽:209
形容兒孫繞膝的詩句 發布:2021-03-16 21:49:35 瀏覽:878
席慕蓉賞析印記 發布:2021-03-16 21:48:26 瀏覽:311
權力很大含有手的成語 發布:2021-03-16 21:48:22 瀏覽:584
能聽的兒童故事 發布:2021-03-16 21:48:15 瀏覽:285
關於足球的詩歌詞句 發布:2021-03-16 21:47:40 瀏覽:870
拖拉機的古詩 發布:2021-03-16 21:42:53 瀏覽:571
亮甜的詩句 發布:2021-03-16 21:42:00 瀏覽:831
廣東話生日快樂祝福語 發布:2021-03-16 21:38:55 瀏覽:409
噓的短句 發布:2021-03-16 21:38:07 瀏覽:816