當前位置:首頁 » 古詩詞句 » 明月千里寄相思詩詞

明月千里寄相思詩詞

發布時間: 2020-12-24 09:28:52

㈠ 請問有哪些詩詞是借月亮寄託思念,向友人傳遞祝福的謝謝!

1.但願人長久,千里共嬋娟。
2.海上生明月,天涯共此時。
3.露從今夜白,月是故鄉明。
4.舉杯邀明月,對影成三人。

㈡ 有關秋天景色的詩句

季節交替,歲月輪回。酷暑漸漸遠去,清秋緩緩歸來。

秋天有多美?飄落的紅葉,盛開的菊花,賞心悅目。

秋天的和風與落葉,訴說著草木的枯榮;秋天的明月與夜晚,訴說著亘古不變的思念佳話,明月千里寄相思,仲秋之夜,月色如洗分外明亮,繁星點點,這樣的良辰美景好不讓人眷戀。

今天,隱娘要分享20句秋日詩詞,讀了這些,你才知道秋天有多美。

不讀這20句絕美詩詞,你就不知道秋天有多美
1.

秋風生渭水,落葉滿長安。

——賈島《憶江上吳處士》

深秋時節,強勁的秋風從渭水那邊吹來,長安落葉遍地。

2.

停車坐愛楓林晚,霜葉紅於二月花。

——杜牧《山行》

停下馬車是因為喜愛深秋楓林的晚景,楓葉秋霜染過,艷比二月春花。

不讀這20句絕美詩詞,你就不知道秋天有多美
3.

孤村落日殘霞,輕煙老樹寒鴉,一點飛鴻影下。青山綠水,白草紅葉黃花。

——白樸《天凈沙·秋》

太陽漸漸西下,天邊的晚霞也逐漸開始消散,只殘留了幾分黯淡的色彩,映照著遠處安靜孤寂的村莊,拖出那長長的影子。輕煙淡淡飄向空中,幾只烏鴉棲息在佝僂的老樹上,遠處的一隻大雁飛掠而下,劃過天際。山清水秀;霜白的小草、火紅的楓葉、金黃的花朵,在風中一齊搖曳著,顏色十分鮮艷。

4.

空山新雨後,天氣晚來秋。

——王維《山居秋暝》

新雨過後山谷里空曠清新,初秋傍晚的天氣特別涼爽。

不讀這20句絕美詩詞,你就不知道秋天有多美
5.

樹樹皆秋色,山山唯落暉。

——王績《野望》

每棵樹都染上秋天的色彩,重重山嶺都披覆著落日的餘光。

古詩詞,明月千里寄相思出之那首詩

出自:

露從今夜白,月是故鄉明
明月千里寄相思
今夜鄜州月,閨中只獨看。遙憐小兒女,未解憶長安。
香霧雲鬢濕,清輝玉臂寒。何時倚虛幌,雙照淚痕干。
——(杜甫《月夜》)

㈣ 求一句相思的詩句

從古到今,親人在中秋團聚已成一種期望。雖不如春節回家團聚那版么重要,而在權古詩文中,中秋思親乃至於月圓相思似乎比春節更甚一籌。文人墨客借中秋月圓寄託思親的情愫,推而廣之,便有了「明月千里寄相思」的喟嘆。月夜思親的詩詞作品很多,但好像沒有出現具體的「明月千里寄相思」的原句。徐小鳳倒有首歌叫《明月千里寄相思》。
有一首王之道寫的詞《水調歌頭》里有一句「明月千里滿西樓」,也是描述了中秋的相思。
明月千里寄相思
夜色茫茫罩四周
天邊新月如鉤
回憶往事恍如夢
重尋夢境何處求
人隔千里路悠悠
未曾遙問心已愁
請明月代問候
思念的人兒淚常流
月色朦朦夜未盡
四周遭寂寞寧靜
桌上寒燈光不明
伴我獨坐苦孤零
人隔千里無音訊
欲待遙問終無憑
請明月代傳信
寄我片紙兒為離情
還有一首
露從今夜白,月是故鄉明
明月千里寄相思
今夜鄜州月,閨中只獨看。遙憐小兒女,未解憶長安。
香霧雲鬢濕,清輝玉臂寒。何時倚虛幌,雙照淚痕干。
——(杜甫《月夜》)
還有一首
我寄愁心與明月,隨風直到夜郎西

㈤ 關於月亮的古詩10首

1、唐·李白《靜夜思》

床前明月光,疑是地上霜。舉頭望明月,低頭思故鄉。

譯文:明亮的月光灑在床前的窗戶紙上,好像地上泛起了一層霜。我禁不住抬起頭來,看那天窗外空中的一輪明月,不由得低頭沉思,想起遠方的家鄉。

2、唐·劉方平《月夜》

更深月色半人家,北斗闌干南斗斜。今夜偏知春氣暖,蟲聲新透綠窗紗。

譯文:夜靜更深,月光只照亮了人家房屋的一半,另一半隱藏在黑夜裡。北斗星傾斜了,南斗星也傾斜了。今夜才知春天的來臨,因為你聽那被樹葉映綠的窗紗外,唧唧的蟲鳴,頭一遭兒傳到了屋子裡來了。

3、唐·王維《竹里館》

獨坐幽篁里,彈琴復長嘯。深林人不知,明月來相照。

譯文:獨自閑坐幽靜竹林,時而彈琴時而長嘯。密林之中何人知曉我在這里?只有一輪明月靜靜與我相伴。

4、唐·孟浩然《宿建德江》

移舟泊煙渚,日暮客愁新。野曠天低樹,江清月近人。

譯文:把小船停靠在煙霧迷濛的小洲,日暮時分新愁又湧上客子心頭。曠野無邊無際遠天比樹還低沉,江水清清明月來和人相親相近。

5、唐·李商隱《霜月》

初聞征雁已無蟬,百尺樓高水接天。青女素娥俱耐冷,月中霜里斗嬋娟。

譯文:剛開始聽到遠行去南方的大雁的鳴叫聲,蟬鳴就已經銷聲匿跡了,我登上百尺高樓,極目遠眺,水天連成一片。霜神青女和月中嫦娥不怕寒冷,在寒月冷霜中爭艷斗俏,比一比冰清玉潔的美好姿容。

6、唐·李白《子夜吳歌·秋歌》

長安一片月,萬戶搗衣聲。秋風吹不盡,總是玉關情。何日平胡虜,良人罷遠征。

譯文:長安城內一片月光,千戶萬戶都在搗衣。秋風吹送搗衣聲聲,家家懷念戍邊之人。何時才能平息邊境戰爭,讓我丈夫結束遠征。

7、宋·蘇軾《陽關曲·中秋月》

中秋作本名小秦王,入腔即陽關曲。暮雲收盡溢清寒,銀漢無聲轉玉盤。此生此夜不長好,明月明年何處看。

譯文:夜幕降臨,雲氣收盡,天地間充滿了寒氣,銀河流瀉無聲,皎潔的月兒轉到了天空,就像玉盤那樣潔白晶瑩。我這一生中每逢中秋之夜,月光多為風雲所掩,很少碰到像今天這樣的美景,真是難得啊!可明年的中秋,我又會到何處觀賞月亮呢?

8、唐·王建《十五夜望月寄杜郎中》

中庭地白樹棲鴉,冷露無聲濕桂花。今夜月明人盡望,不知秋思落誰家。

譯文:中秋的月光照射在庭院中,地上好像鋪上了一層霜雪那樣白,樹上的鴉雀停止了聒噪,進入了夢鄉。夜深了,清冷的秋露悄悄地打濕庭中的桂花。今夜,明月當空,人們都在賞月,不知那茫茫的秋思落在誰家?

9、唐·李益《夜上受降城聞笛》

回樂峰前沙似雪,受降城外月如霜。不知何處吹蘆管,一夜徵人盡望鄉。

譯文:回樂峰前的沙地白得像雪,受降城外的月色有如秋霜。不知何處吹起凄涼的蘆管,一夜間徵人個個眺望故鄉。

10、唐·張泌《寄人》

別夢依依到謝家,小廊回合曲闌斜。多情只有春庭月,猶為離人照落花。

譯文:別夢中隱約來到了謝家,徘徊在小迴廊欄桿底下。只有天上春月最是多情,還為離人照著庭院落花。

(5)明月千里寄相思詩詞擴展閱讀:

展開浩如煙海的詩卷,詠月詩詞俯拾皆是,更不乏名篇佳作:或描繪其綽約嫵媚的姿影,或抒發相思和離別之情,或感傷身世和流離之苦,或傾訴曠達瀟灑之胸襟,或寄託濟世報國之壯志,或是藉以抒發對宇宙、社會人生的思考。

㈥ 同伴采雲歸去詩句出自何人

從古到今,親抄人在中秋團聚襲已成一種期望。雖不如春節回家團聚那麼重要,而在古詩文中,中秋思親乃至於月圓相思似乎比春節更甚一籌。文人墨客借中秋月圓寄託思親的情愫,推而廣之,便有了「明月千里寄相思」的喟嘆。月夜思親的詩詞作品很多,但好像沒有出現具體的「明月千里寄相思」的原句。徐小鳳倒有首歌叫《明月千里寄相思》。

㈦ 明月寄相思的詩句下一句是

從古到今,親人在中秋團聚已成一種期望。雖不如春節回家團聚那麼重要,而在古版詩文中,中秋權思親乃至於月圓相思似乎比春節更甚一籌。文人墨客借中秋月圓寄託思親的情愫,推而廣之,便有了「明月千里寄相思」的喟嘆。月夜思親的詩詞作品很多,但好像沒有出現具體的「明月千里寄相思」的原句。徐小鳳倒有首歌叫《明月千里寄相思》。

有一首王之道寫的詞《水調歌頭》里有一句「明月千里滿西樓」,也是描述了中秋的相思。
明月千里寄相思
夜色茫茫罩四周
天邊新月如鉤
回憶往事恍如夢
重尋夢境何處求
人隔千里路悠悠
未曾遙問心已愁
請明月代問候
思念的人兒淚常流

月色朦朦夜未盡
四周遭寂寞寧靜
桌上寒燈光不明
伴我獨坐苦孤零
人隔千里無音訊
欲待遙問終無憑
請明月代傳信
寄我片紙兒為離情

還有一首
露從今夜白,月是故鄉明
明月千里寄相思
今夜鄜州月,閨中只獨看。遙憐小兒女,未解憶長安。
香霧雲鬢濕,清輝玉臂寒。何時倚虛幌,雙照淚痕干。
——(杜甫《月夜》)

還有一首
我寄愁心與明月,隨風直到夜郎西

㈧ 有關描寫月亮的詩句

唐·王抄維: 不見鄉書傳襲雁足,惟見新月吐蛾眉。
唐·張若虛: 春江潮水連海平,海上明月共潮生
晉·陶淵明: 春秋滿四澤,夏雲多奇峰,秋月揚明輝,冬嶺秀孤松。
唐·李賀: 大漠沙如雪,燕山月似鉤。
宋·晏幾道: 當時明月在,曾照彩雲歸。
唐·劉禹錫: 洞庭秋月生湖心,層波萬傾如熔金。
唐·白居易: 共看明月應垂淚,一夜鄉心五處同。
唐·張若虛: 江畔何人初見月?江月何年初照人?人生代代無窮已,江月年年只相似。
清·蕭詩: 遼海吞邊月,長城鎖亂山。
唐·杜甫: 露從今夜白,月是故鄉明。
清·張惠言: 梅花雪,梨花月,總相思。自是春來不覺去偏知。
唐·杜甫: 片雲天共遠,永夜月同孤
清·梁章鉅: 清風明月本無價,近山遙水皆有情。
宋·蘇軾: 新月如佳人,出海初弄色。
宋·歐陽修: 月上柳梢頭,人約黃昏後。

海上生明月,天涯共此時。——張九齡

明月出天山,蒼茫雲海間。——李白

我歌月徘徊,我舞影零亂。——李白

秋空明月懸,光彩露沾濕。——孟浩然

小時不識月,呼作白玉盤。——李白

㈨ 描寫月亮的詩句 寓言故事

一 詩詞
1、床前明月光,疑是地上霜。 李白
2、舉頭望明月,低頭思故鄉。 李白
3、月下飛天鏡,雲生結海樓。 李白
4、舉杯邀明月,對影成三人。 李白
5、長安一片月,萬戶搗衣聲。 李白
6、明月出天山,蒼茫雲海間。 李白
7、醉月頻中聖,迷花不事君。 李白
8、卻下水晶簾,玲瓏望秋月。 李白
9、我寄愁心與明月,隨君直到夜郎西。 李白
10、俱懷逸興壯思飛,欲上青天覽明月。 李白
11、峨嵋山月半輪秋,影入平羌江水流。 李白
12、松風吹解帶,山月照彈琴。 王維
13、深林人不知,明月來相照。 王維
14、明月松間照,清泉石上流。 王維
15、廣澤生明月,蒼山夾亂流。 馬戴
16、月黑雁飛高,單於夜遁逃。 盧綸
17、露從今夜白,月是故鄉明。 杜甫
18、星臨萬戶動,月傍九霄多。 杜甫、
19、晨興理荒穢,帶月荷鋤歸。 陶淵明
20、無言獨上西樓,月如鉤。 李煜
21、明月別枝驚鵲,清風半夜鳴蟬。 辛棄疾
22、可憐九月初三夜,露似珍珠月似弓。 白居易
23、一彈流水一彈月,半入江風半入雲。 對聯
24、更深月色半人家,北斗闌干南斗斜。 劉方平
25、曉鏡但愁雲鬢改,夜吟應覺月光寒。 李商隱
26、會挽雕弓如滿月,西北望射天狼。 蘇軾
27、庭下如積水空明,水中藻荇交橫,蓋竹柏影也。 蘇軾

二 傳說
有一個古老的神話傳說,是關於一個吉普賽女郎,整夜哀求月亮直到天明。她哭著祈求讓他在第二天嫁給一個吉普賽男人。

『你將會得到你的男人-褐色皮膚的女人』圓月在天上開口說話了。

『但你要用我想要得來交換,那就是你和他所生下的第一個孩子。』那些可以犧牲孩子只求不要單身的人,一定不會對自己的孩子付出太多的愛。

月亮渴望當一個母親,但卻無法找到一份可以讓它變成女人的愛情,銀色的月亮她會怎樣對待一個皮膚醒目的小孩她的月亮之子?

褐色皮膚的父親發現自己的女人生下一個白的像貂背的孩子,有著灰色的眼睛而不是橄欖色的雙眸。

『這該死的容貌,是那個鄉巴佬的容貌,我決不會就此罷休。』這個吉普賽男人感到羞憤難當,抓著到走向他的女人,『這是誰的兒子?我敢說你欺騙了我!』他殺了她,然後抱著孩子來到森林,在那裡他將小孩拋棄。

此後在那些夜晚里,如果月亮圓了,便表示小孩心情好;而孩子若是哭了,月亮便會缺角,好像變成一張可愛的搖籃。

古時候,一個婦女去江邊挑水,抬頭望著天上的月亮,覺得明亮的月亮特別可愛,不由得想到自己的身世和在婆家受到的種種虐待、萬念俱灰。她突然萌生了一個念頭,何不請月亮神仙幫個忙,使自己脫離這個苦難的世界呢!當她剛開始祈求月神時,令她十二萬分驚訝的是,從遠處江面上晃晃悠悠飄來了一塊毯子不像毯子、船又不像是船的東西,很快來到了她面前,停住了。她試著用腳尖往上一踩,說來也奇怪,整個身體不知不覺就上去了。它立即像變魔術那樣,把那位婦女凌空託了起來,慌得她趕緊抓住身邊的樹。也不知道她從哪裡來的那麼大力氣,那棵樹竟然被她連根拔了起來。這時,「飛毯」越飛越快,她也越飛越高。就這樣,那位婦女很快就飛到了月亮上。

這個傳說是想要告訴大家,月亮上的那些黑影,就是那位婦女和她帶到月亮上去的水桶呀、扁擔呀、樹呀。當然,這只是個民間故事,月亮上並沒有這些東西,也沒有所謂的月亮神。

高山族的另一則神話,說太陽和月亮是一對青年男女變的:為了替大地和人們尋找光明,他們兩人走遍了天涯海角,最後飛上了天空,男青年變成了光芒萬丈的太陽,女青年變成了溫柔可愛的月亮。

少年朋友們,當你們抬頭看月亮的時候,立刻就會發現,明亮的月亮上還有些不那麼明亮的地方,它們比周圍稍微暗一些,暗的程度也不一樣。下面一則瑤族神話就是想來解釋月亮上明暗交錯的情景的。

天上的月亮原來是方不方、圓不圓的,亮得使人睜不開眼,熱得使人透不過氣。一對青年男女立志興利除弊,為人民做好事。力大無比的男青年將一支支利箭射向月亮,硬是把月亮一點點修理得圓圓的。可是,月亮光還是太亮,而且白白的月亮也不好看呀!女青年是位織錦能手,她潛心為月亮編織了一幅美麗的絲錦,讓男青年掛在箭上射到月亮上去把它蓋起來。這樣,月亮光就不那麼刺眼了,原先織在絲錦上的圖案、房子、牛羊、桂花樹等就成了我們看到的月面圖案了。後來,男女青年也來到了月亮上,男放牧,女織錦,過著美滿幸福的日子。

至於嫦娥奔月的傳說故事,在我國更是人人皆知、家喻戶曉的。據說嫦娥吃了西王母給的不死葯,輕飄飄地飛到了月亮上,住在那兒的廣寒宮里,至今還過著寂寞的生活。陪伴著嫦娥的只有那隻一年到頭都在為嫦娥搗葯的玉兔。後來,也不太清楚從什麼時候開始,月亮上又來了一個叫吳剛的人,只知道他修仙時犯了戒律,被罰到這里來砍桂花樹的。可是,桂花樹是棵仙樹,吳剛怎麼砍得了呢!當他把斧子剛提起來,樹上的裂口又立即合攏起來了。就這樣,他就只能永遠在月亮上做著根本不可能完成的事。

相傳古代齊國醜女無鹽,幼年時曾虔誠拜月,長大後,以超群品德入宮,但未被寵幸。某年八月十五賞月,天子在月光下見到她,覺得她美麗出眾,後立她為皇後,中秋拜月由此而來。月中嫦娥,以美貌著稱,故少女拜月,願「貌似嫦娥,面如皓月」。

三 寓言
白兔和月亮的故事
在眾多的兔姐妹中,有一隻白兔獨具審美的慧心。她愛大自然的美,尤愛皎潔的月色。每天夜晚,她來到林中草地,一邊無憂無慮地嬉戲,一邊心曠神怡地賞月。她不愧是賞月的行家,在她眼裡,月的陰晴圓缺無不各具風韻。
於是,諸神之王召見這只白兔,向她宣布了一個慷慨的決定:「萬物均有所歸屬。從今以後,月亮歸屬於你,因為你的賞月之才舉世無雙。」
白兔仍然夜夜到林中草地賞月。可是,說也奇怪,從前的閑適心情一掃而光了,腦中只綳著 一個念頭:「這是我的月亮!」她牢牢盯著月亮,就像財主盯著自己的金窖。烏雲蔽月,她便緊張不安,惟恐寶藏丟失。滿月缺損,她便心痛如割,彷彿遭了搶劫。在她眼裡,月的陰晴圓缺不再各具風韻,反倒險象迭生,勾起了無窮的得失之患。
和人類不同的是,我們的主人公畢竟慧心未滅,她終於去拜見諸神之王,請求他撤消了那個 慷慨的決定。

四 歌曲
花好月圓
明月千里寄相思
回家
月亮代表我的心
十五的月亮
月亮代表誰的心
回家真好 城裡的月光
彩雲追月 春江花月夜
黃色月亮 你看你看月亮的臉
月亮可以代表我的心 水月
月亮女兒 半個月亮爬上來
千千闕歌 大團圓 彎彎的月亮 月亮之上
二泉映月 花好月圓夜
聽媽媽講那過去的事情 爺爺為我打月餅
故鄉的雲 在他鄉 當你孤單你會想起誰
家鄉的月亮
孤單北半球 你在他鄉還好嗎
月亮惹的禍 當時的月亮
白月光 床前明月光 月亮森林
月亮河
月亮走我也走 上弦月
月亮和兵 月光小夜曲
月空下的思念 獨上西樓
一封家書 涼山的月亮
寂寞的季節 月光下的鳳尾竹
你不是我的月亮 我不是你的雲
又一年又三年
但願人長久 一生有你
透過開滿鮮花的月亮 一樣的月光
一路上有你 月半彎 月光愛人 原鄉人
舞月光 帶我去月球 藍色月光
月朦朧鳥朦朧
2005 月光閃耀 月亮升起來
今宵多珍重 愛河月光
藍月亮 滿月 一起看月亮 月亮公園
月亮粑粑 聽見月光 月亮偷著哭
紙月亮

㈩ 求一篇題目為"古詩中的月亮"的議論文阿!!!議論文阿!!!

論中國古詩中的月亮
摘 要: 月亮在中國文化中象徵意義十分豐富。它是美麗的象徵,創造了優美的審美意境。同時,月亮也是人類相思情感的載體,它寄託了戀人間的相思,表達了人們對故鄉和親人朋友的懷念。在失意者的筆下,月亮又有了失意的象徵。而月亮本身安寧與靜謐的情韻,創造出靜與美的審美意境,引發了許多失意文人的空靈情懷。高懸於天際的月亮,也引發了人們的哲理思考,月亮成為永恆的象徵。

關鍵詞: 月亮、象徵、思念、失意

當我們遙望夜空,看見朗朗明月之時,心中總是引起無限遐想。有人馬上會想到與月亮相關的詩詞:「月出皎兮,佼人僚兮」(《詩經·陳風·月出》),「海上生明月,天涯共此時。情人怨遙夜,竟夕起相思」(張九齡《望月懷遠》),「床前明月光,疑是地上霜,舉頭望明月,低頭思故鄉」(李白《靜夜思》),「人生代代無窮已,江月年年望相似」(張若虛《春江花月夜》),「兔寒蟾冷桂花白,此夜姮娥應斷腸」(李商隱《月夕》)……關於寫月的詩,不勝枚舉。這些詩詞雖然寫的是同一個物象——月亮,但是月亮在不同的詩詞中其象徵意義是各不相同的。月亮這一意象在中國文化中象徵意義是非常豐富的,關於它的諸多象徵意義,已有許多人從文化原型、詩詞鑒賞等角度作過許多分析,且成果斐然。拙文則想以中國的古典詩詞為基礎,粗略談談中國古詩詞中月亮意象的象徵意義。

一、月亮是美的象徵

中華民族歷來對月亮有著特殊的感情,月亮成為文學中典型意象和永恆的主題。《詩經·陳風·月出》有:「月出皎兮,佼人僚兮」,即以月光映襯人物美,可見先秦時期人們已注意到了月之美。到漢魏六朝,月更成為詩文歌賦的直接描寫對象。南朝周祗《月賦》形象地描述了月的美感:「氣融潔而照遠,質明潤而貞虛,弱不廢照,清不激污。」月被賦予高遠、潤潔、柔和、清幽的審美內涵。而當月與世間山水相結合,便會構成更加清美的景緻。謝庄《月賦》寫道:「氣霽地表,雲斂天末,洞庭始波,木葉微脫。菊散芳於山椒,雁流哀於江瀨。升秋質之悠悠,降澄輝之藹藹。」秋月的純凈之美在山水的背景襯托下得到表現的;月亮朦朧柔和的清輝還有一種化景作用,能賦予山水景物以獨特的神韻,陶淵明《閑情賦》雲:「月媚景於雲端。」一方面說明月本身是美的,另一方面說高掛雲端的明月可以為世間景物增添美感。寫月的詩,總能給人以美的享受。唐人張若虛在《春江花月夜》中寫道:「春江潮水連海平,海上明月共潮生。灧灧隨波千萬里,何處春江無月明。江流宛轉繞芳甸,月照花林皆似霰,空里流霜不覺飛,汀上白沙看不見。」詩人對月光的觀察極其精微:月光盪滌了世間萬物的五光十色,將大千世界浸染成夢幻一樣的銀色,因而「流霜不覺飛」,「白沙看不見」,渾然只有皎潔的月光存在。北宋詞人張先在《青門引》中寫道:「那堪更被明月,隔牆送過鞦韆影」,描繪的是溶溶月光居然把隔牆的鞦韆影子送過來,令人想像盪鞦韆的麗人那輕盈翩躚的身影,微妙地表現出詞人懷念情人的心緒。張先《木蘭花》中也有:「中庭月色下清明,無數楊花過無影」,表現清明月色中飄過無數淡若無痕的楊花,將自己內心中浮漾的前塵舊夢融入這「無影」畫面中。這些詩,皆因月如夢似煙般的清澄和恬淡,而被罩上一層模糊不清的「朦朧色」,也給人們一種朦朧的美感。「新月如眉,讓人想起玉階佇立楚楚動人的月下佳人,構成一種恬淡婉約的寧靜之美;煙月迷濛,彌漫著難以名狀的輕憂淡愁,構成一種朦朧戚楚之美;花月披離,余香裊裊,象徵典雅艷麗之美;皓月當空,通脫瀟灑,象徵著雄渾高古之美,不盡的象徵創造著不盡的月亮審美世界,無數的心靈創造著無數的月亮審美形象。」

月亮給人的美感,是高遠、潤潔、柔和、清幽、純凈的。寫月之詩中,月亮意象的出現,使得全詩的意境立刻變得優美起來。如《春江花月夜》一詩中,春、江、花、月、夜是全詩的背景,而月亮又是主體。「月」是詩中情景兼融之物,它在全詩中猶如一條紐帶,貫穿上下,觸處生神。在月的照耀下,江水、沙灘、天空、原野、楓樹、花林、飛霜、白雲、扁舟、高樓、鏡台、砧石、長飛的鴻雁、潛躍的魚龍,不眠的思婦以及漂泊的遊子,組成了完整的詩歌形象,構成一幅充滿人生哲理與生活情趣的畫卷。這幅畫卷在色調上是以淡寓濃,雖用水墨勾勒點染,但從黑白相輔、虛實相生中顯出絢爛多彩的藝術效果,宛如一幅淡雅的中國水墨畫,體現出春江花月夜清幽的意境美。全詩的意境是如此優美寧靜,可以說,《春江花月夜》一詩創造的優美意境是空前絕後的。而作為沖淡派大師的王維,其詩作的風格是閑、靜、淡、遠,其詩作的意境也是十分優美的。如《竹里館》:「獨坐幽篁里,彈琴復長嘯。深林人不知,明月來相照。」此詩意境,不僅如施朴華評價,給人以「清幽絕俗」(《峴佣說詩》)的感受,而且使人感到,這一月夜幽林之景是如此空明澄凈,在其間彈琴長嘯之人是如此安閑自得,外景與內情融為一體。詩人在描寫周圍景色,選擇了竹林和明月,是取其與所要顯示的那一清幽澄凈的環境相一致。明月來相照在詩中不僅與「人不知」有對照之妙,也起了點破暗夜的作用。整首詩的意境之優美,讓人有「餘音繞梁」之感。

月亮不僅本身給人以美感,而且也象徵了女子的美貌。翻閱《詩經》,我們會發現,月亮在詩中象徵了女子的美貌,這從《東方之日》、《月出》中均可以得到印證。其中《東方之日》中以「東方之日」、「東方之月」象徵女子的容貌,是富有創造性的。馬瑞辰說:「古者喻人顏色之美,多取譬於日月。」(《毛詩傳箋通釋》)這對以後的作家和民歌創作都有很大影響。如宋玉《神女賦》寫美女:「其始來也,耀乎白日初照屋樑;其少進也,皎若明月舒光」,韋庄有「壚邊人似月,皓腕凝霜雪」(《菩薩蠻·人人盡說江南好》)的名句。尤其值得一提的是《詩經·陳風·月出》這首詩。它對我國以月喻美人、以月來表達相思之情的詩歌傳統具有開創意義。「月出皎兮,佼人僚兮,舒窈糾兮,勞心悄兮!月出皓兮,佼人懰兮,舒憂受兮。勞心慅兮!月出照兮,佼人燎兮,舒大紹兮。勞心慘兮!」這是一首月下懷人的情詩。詩中的「皎」、「皓」、「照」都是形容月光皎潔明亮,「僚」、「懰」、「燎」均是形容女性的美貌。「月出皎兮,佼人僚兮」《毛傳》注曰:「婦人有美白皙也」。皎潔的月光使人聯想到美人的白皙明艷,高懸的明月暗示美人的可望而不可及。朱熹在《詩集傳第七·陳風之十二》中評此詩曰:「此亦男女相悅而思念之辭,言月出則皎然矣,佼人則僚然矣,安得見之而舒窈糾之情乎?是以為之勞心而悄然也。」傅紹良曾指出:「《月出》中的明月,便是詩人抒發其相思不得、愁悶難遣幽怨之情的自然背景。」我認為,此時月亮已不僅僅作為背景渲染了,在《詩經》時代,我們的先人已將許多情感寄託在明月中,月亮象徵美、寄託相思,應該說是月亮的傳統象徵意義。

其實,以月來象徵人的美貌,不僅在中國的文學作品中出現,在其他國家和民族的文學作品中也有出現,而且,以月喻人還不局限於女性,漂亮的男子也可以用月亮來形容其美麗。阿拉伯的著名民間神話集《一千零一夜》中就經常出現以月亮來比喻人的美貌。例如《戛梅祿太子和白都倫公主的故事》中就有:「後來王後懷孕,妊娠期滿,生下太子,如同十四晚上的月兒那樣美麗可愛,就取名戛梅祿·審曼。……他那柔和和嫵媚的臉蛋,顯得格外漂亮,象十四晚上的月亮那樣美麗可愛。……人很漂亮,像月兒一樣美麗。」

二、月亮是人類相思情感的載體

1.月亮寄託了戀人間的相思。

本文前面已說過,在《月出》這首詩中,月亮就已經用來寄託了戀人間的相思之情了,可見這一象徵意義的淵源之久遠。傅紹良在《論李白詩中的月亮意象與哲人風范》一文中這樣說過:「在情感寄託階段,月亮已由獨立的客觀景物內化為人類情感的組成部分,創作主體以象徵、移情等手法,將自我感情傾注到月亮意象上,主客體通過某種特定的感情活動和諧地融合在一起。」的確,縱觀古代與月相關的詩,借月抒情的作品不勝枚舉。題材有閨情、鄉思、送別等等,這些都成為月亮詩的基本主題。而這些主題中,尤以愛情詩數量居多,成就居高。這也許同月亮的原型象徵意義——以月喻人美麗相關吧。《古詩十九首·明月何皎皎》:「明月何皎皎,照我羅床緯。憂愁不能寐,攬衣起徘徊。」這是一首思婦懷念遠游丈夫的閨情詩。開頭寫景,把主人公放在一個特定的環境中。夜深人靜,明月皎潔,流光透過羅帳灑在床上。她一人獨守空幃,寂寞凄涼。因此這明月的流光便成了誘發物,引出她積郁內心的不盡愁思。潘岳的《悼亡詩三首》(其二)中也有:「皎皎窗中月,照我室南端……歲寒無與問,朗月何朧朧」的借月抒情之句。作者通過抒發秋夜月上窗欞時心中產生的孤獨無偶的悲涼之感,表現了詩人思念亡妻的無限傷痛之情。月亮的清暉照在詩人空盪盪的床上,詩人在床上輾轉反側,心中思念亡妻的情感不斷加深。「玉戶簾中卷不去,搗衣砧上拂還來」則把思婦的相思舉動生動地表現出來了。思婦看到了月亮便勾起了心中的思念,因而無比煩躁,想把月亮拒之眼外,以免又勾起相思。可是把簾子捲起來,月影還是趕不走,不停地拂走搗衣砧上的月影,但怎麼拂它都在。相思之情,無法排遣。「海上生明月,天涯共此時。情人怨遙夜,竟夕起相思」(張九齡《望月懷遠》)則將相戀中的男女心態逼真地描寫出來了。二人相隔很遠,心中愛的語言不能直接地向對方表達,只能望著月亮排遣相思之情。杜甫在他的《月夜》中也曾寫到:「今夜鄜州月,閨中只獨看。」詩的一開始是既突兀又形象。詩人身在長安,不寫長安的月夜,卻突然寫起鄜州的月色,不寫自己懷念妻子,反而寫妻子想念自己。這種寫法超越常規,但仔細品味,卻很有一番深意。正是因為詩人在長安望月,在思念妻子,才想到妻子正在想念自己,所謂「月圓人不圓」,這是夫妻離別後的共同感嘆!詩人通過望月把自己真摯而凝重的相思之情流露無疑。借月抒發相思之情的作品中,最有特色的莫過於南宋呂本中的那首《採桑子》了:「恨君不似江樓月,南北東西,南北東西,只有相隨無別離。 恨君卻似江樓月,暫滿還虧,暫滿還虧,待到團圓是幾時?」作者寫一位思婦,夜不能寐,獨立江邊樓頭,對著一輪明月,產生無盡的離愁。同是一輪明月,它有著皎潔明亮,南北東西,處處隨人的特徵。它多麼像一位忠實而多情的伴侶,如影隨形,依依不捨。可恨我的夫君,他卻不能像這輪明月,總是離家別婦,遠走他鄉。讓我獨守閨房,孤單寂寞。在此詞中,月亮在上片是正面形象,它溫情脈脈,反襯出丈夫的浪跡天涯和自己的無窮別恨。而詞的下片,作者又從月亮的暫滿還虧特徵設喻,月亮此時又成了反面形象。這位思婦從分離的經久,又想到歡會的短暫,夫妻恩愛,相對廝守的時間總是稍縱即逝,恰恰相反如月亮的陰晴圓缺,一月之中,團團當空,能有幾時?虧缺的月亮又正面襯托丈夫離家時長日久和離愁別恨的痛苦。總之,女主人公思夫不得,便寄情明月,正比反比,俱是相思離愁。L·克蘭默在《燈宴》(1916)的序言中談到了月亮這個在中國詩壇上無所不在的象徵:「月亮懸掛在中國舊詩壇的上空。……(她)是人間戲劇美麗而蒼白的觀眾,而她所知道的一切隱秘、激情和歡樂,迅速地崩潰或是慢慢地腐爛,……她把遠隔千山萬水的情侶思念聯結起來。」

2.月亮也寄託了人們對故鄉和親月的思念

古典詩詞中望月思鄉也是很多詩人都涉及的傳統主題。舊夢重溫的情思,月亮成為詩人鄉愁最無言的見證,詩人懷念家園、親人的情思,常寄託與明月,真可謂「明月千里寄相思」。如李白:「床前明月光,疑是地上霜。舉頭望明月,低頭思故鄉。」(《靜夜思》)「思故鄉」是由「明月」而「故鄉」的聯想,是人們共通的心理體驗。無行思家是一種典型情緒。作客他鄉的人,思鄉心切,總想望見家鄉,於是登高遠眺。盡管瞻望不到,但只要距離不是太遠,總還是可以給自己的心情一種安慰。但如果相隔千山萬水,那縱使是「望盡天涯路」,也依然是「悲故鄉之壅隔兮,涕橫墜而弗禁」(王粲《登樓賦》)「舉頭望明月」倒能使千里外的他鄉遊子產生一點「望鄉之情」。因為此時的月亮正成為遊子故鄉親人之間的中介,大家的視線都在月亮上相交,月亮在人們的心理上縮短了地理上的距離,猶如來自故鄉的鄉人給遊子以特別親切之感一樣。「君從故鄉來」(王維《雜詩》),他不但帶來了親人的信息,而且由於他剛從親人身邊來,他身上彷彿還散發著親人的體溫。這樣,故鄉來客成為故鄉和他鄉的中介,在遊子的心中,「客從故鄉來」的親切感與望鄉思鄉之感同出一轍。月夜思鄉是美麗的。類似的詩還有:杜甫:「戍鼓斷人行,秋邊一雁聲。露從今夜白,月是故鄉明。」 (《月夜憶舍弟》)盧綸:「三湘愁鬢逢秋色,萬里歸心對月明。」(《晚次鄂州》)徐楨卿:「故園今夜月,迢遞向人明。」(《月》)陳後山:「不應明白發,似欲勸人歸。」(《十五月夜》)

遠隔千山萬水的親人朋友,彼此都心存美好的願望,都希望「但願人長久,千里共嬋娟」。一個普普通通的月亮,經過人們的一番加工,成了最能表達人們的離愁別恨之物了。

3.月下相思,還有一種特殊的類型,便是邊塞詩里的月下相思。

戍邊的將士在寥廓凄清的邊關,他們更加想念自己的家鄉和親人。可「春風不度玉門關」,這一片思念之情無法讓親人知曉,於是他們只能把這段情愫寄託於明月和胡笳簫管。邊關本是寂寞苦寒之地,這種月下相思的詩往往更是充滿悲涼凄苦之情。例如李益的《夜上受降城聞笛》:「回樂烽前沙似雪,受降城外月如霜。不知何處吹蘆管,一夜徵人盡望鄉。」詩的開頭兩句,寫登城所見的月下景色。回樂烽前的一片沙地,在月光的映照下,沙子像積雪一樣潔白而帶有寒意。高城之外,天上地下滿是皎潔、凄冷的月色,猶如秋霜那樣令人望而生寒。這如霜的月光和月下雪一樣的沙漠,正是觸發徵人鄉思的典型環境。而一種置身邊地之感、懷念故鄉之情,隱隱地襲上詩人的心頭。在這萬籟俱寂的靜夜裡,夜風送來了凄涼幽怨的蘆笛聲,更加喚起了徵人望鄉之情。月夜下的邊地寥廓凄情,聞笛而引起的普遍的望鄉之情,感慨至深;這真是「意態絕健,音節高亮,情思悱惻,百讀不厭」的千古絕唱啊!這類邊塞詩還有許多,如李益的《從軍北征》:「天山雪後海風寒,橫笛遍吹《行路難》。磧里徵人三十萬,一時回首月中看。」李益的《聽曉角》:「邊霜昨夜隨關榆,吹角當城漢月孤。無限塞鴻飛不度,秋風捲入《小單於》。」李益作為寫邊塞詩的高手,從明月、樂聲入手,將徵人的邊愁鄉思彌漫於詩句的字里行間之中,徵人的月下相思,的確另有一番風味。

4.月下相思,不僅僅表達了我們的傳統情感,在有的詩人筆下,它也有著特殊的用意。

如曹操在其《短歌行》中有這樣的詩句:「明明如月,何時可掇?憂從中來,不可斷絕。」詩人把「明月」比擬成他所思念和嚮往的賢才。他感到思念和嚮往的賢才,不能為自己所招納,正象天上的明月,可望而不可及,可愛而不可掇,因而使他心中的憂慮之情如永不止息的流水。這更表現了詩人招賢納士、思慕人才的迫切心情。曹植在《七哀》中也有這樣的詩句:「明月照高樓,流光正徘徊。上有愁思婦,悲嘆有餘哀。」這首詩是在曹植後期不幸的境下寫的。表面上是寫一個思婦對丈夫的思念與哀怨之情,實際上是詩人在政治上被遺棄後產生哀怨心情的曲折吐露。詩人從明月著筆,即景生情,敘寫夜深人靜的晚上,一輪皎潔的明月懸照高樓,明徹如水的月光在徘徊徜徉,照見高樓上這位哀愁的思婦,正思念丈夫而悲嘆不已,她心底埋的縷縷哀思,就象晃動著的明媚的月光,在輕輕地叩動她的心房,此時此景和思婦之情完全融匯在靜謐優美的月景之中了。而實際上,詩人要表達他對政治的態度也正像這位思婦一樣。以思婦在月下哀嘆來表達自己的身世之感,可謂形象之至。

三、月亮是失意文人的寄託

《淮南子·覽冥訓》中有這一樣一段記載:「羿請不死葯於西王母,姮娥竊以奔月。」經過歷代詩人的反復吟詠,這一神話原形逐漸成為失意的情感象徵:人們在現實社會中懷才不遇,仕途潦倒、孤獨無依、屢遭苦難之時,也常常把這種情感寄託於月,月亮在失意者筆下成為了孤月、冷月、寒月。杜甫的《月》詩中有「斟酌姮娥寡,天寒奈九秋」的詩句。詩人借寫嫦娥,來寫自己孤寂悲涼的人生晚境。寡居月宮的嫦娥,無法忍受月宮的孤寂苦寒,她只得獨自一人,自斟自酌,以灑打發死一般寂寞的日子。詩人孤身年老,漂泊西南,有家難歸,這和嫦娥的處境多麼相似!李商隱也寫道:「兔寒蟾冷桂花白,此夜姮娥應斷腸」。表面看去,詩人是在訴說月中嫦娥的孤寂冷清,實則包含了詩人的顧影自憐。作者借嫦娥曾偷食仙葯飛升月宮的傳說,來比喻和象徵自己也曾想「蟾宮折桂」,後因不幸被牽入牛李黨爭,不但無法施展政治抱負,而且落魄終身,因此清冷與後悔之情,溢於言外。詩人置身於月光下,遙想月宮中失意的嫦娥,自然與詩人宦海沉浮、仕途坎坷、人生失意相契合。

但中國的詩人是善於逃避現實的,當他們政治上受打擊,生活上遇到困頓時,有的人頹唐厭世,極其消沉,而有的人則泰然處之,以達觀的胸懷尋求精神上的解脫。蘇東坡就總結出一條出路——到大自然中去尋求精神上的寄託:「惟江上之清風,與山間之明月,耳得之而為聲,目遇之而成色,取之無禁,用之不竭。是造物者之無盡藏也。而吾與子之所共適。」大自然成為士大夫們逃避現實的好去處,此時的月亮已不是一種純客觀的物象,它成為詩人自身飄逸風采、瀟灑氣度的象徵了。王維《竹里館》詩雲:「獨坐幽篁里,彈琴復長嘯。深林人不知,明月來相照。」在這首詩里,沒有外界的紛擾,只有大自然的寧靜,詩人盡情地享受著這片寧靜,甚至投入到大自然的懷抱中,成為大自然的有機體了。詩人筆下的大自然,實際上是詩人自己,大自然已被人格化了。月光襯托著詩人寧靜自適的精神境界,月亮在詩中表現出來的虛靜,主要的目的是在於表現心的虛靜。正如傅紹良所說:「在哲理升發階段,月亮不僅是主體情感的組成部分,而且還是一個蘊含著獨立和永恆意志的復合物象。創作主體在將月亮內化為自我情感的同時,還有意識地將自我外化為一種自然的存在物,以感受和體驗那一種超然物外的情趣。」

四、月亮成為永恆的象徵

月亮孤懸天際,它喚起了人們蒼茫浩渺的宇宙意識和歷史意識,讓人們產生一種尋求生命真諦的哲人式的感悟,它啟示著人們對宇宙永恆的思考。在這種心態中,明月意象常作為永恆的象徵。詩人站在月光下便有一種掩飾不住的思古幽情,月亮此時也成了閱盡滄桑的見證。張若虛在《春江花月夜》中曾寫道:「江天一色無纖塵,皎皎空中孤月輪。江畔何人初見月,江月何年初照人。人生代代無窮已,江月年年望相似。不知江月待何人,但見長江送流水」。詩人在月下神思飛躍,他將月亮與人生緊緊聯系,探索著人生的哲理與宇宙的奧秘。個人的生命是短暫即逝的,而人類的存在是綿延久長的,因之「代代無窮已」的人生就和「年年只相似」的明月得以共存。李白的《把酒問月》更是將月亮的哲理升發上升到一個高度:「白兔搗葯秋復春,嫦娥孤棲與誰鄰?今人不見古時月,今月曾經照古人。古人今人若流水,共看明月皆如此。唯願當歌對酒時,月光長照金樽里。」作者描述了月亮的不可知性,他剖析月亮運行的空間軌跡,表現月亮由升到沒、從秋復春、幽靜孤寂的變化規則,提示月亮所蘊含的生命啟迪。他通過對人與月在時間上的差距,突出人生的悲劇性,同時也提示了人生真趣和價值:人生是短暫的,其間有不盡的坎坷、曲折、孤獨、寂寞。但沉浮交替,幽寂虛靜又正是宇宙萬物的真諦,何須讓有限的人生去承擔那些無益的憂慮呢?人類雖然不可能永遠享有生命,但其精神和理性卻可以永遠享有宇宙。只要明月常相伴,忘卻塵世的一切,人生就會像明月一樣自由自在。在這些詩句中,皎月橫陳,朗照乾坤,引發了人事歷歷、歲月悠悠、宇宙無窮、人生有限的喟然長嘆,月亮則成為寧靜而永恆的存在。

月亮在中國人眼中是永恆的。有意思的是,莎士比亞的《羅密歐與朱麗葉》中有一段著名的對白:

「羅密歐:姑娘,憑著這一輪皎潔的月亮,它的銀光塗染著這些果樹的梢端,我發誓——

朱麗葉:啊!不要指著月亮起誓,它的變化是無常的,每個月都有盈虧圓缺;你要是指著它起誓,也許你的愛情也會像它一樣無常。"

我不知道西方人是否認為月亮可以作為永恆的代表,但從這段對白中,我們可以看出西方人並不認為月亮是永恆的,恰恰相反它是運動的。這同中國人的普遍心態背道而馳。也許,這就是東西方文化的差距。所以,只有中國人才最能理解月亮所象徵的永恆。永恆是「中國的月亮」所具有的特點。

結語

月亮在中國文化中佔有顯著地位,即使在今天,中國人對月亮仍是情有獨鍾的,月亮所具有的象徵意義仍影響著我們的文學創作。本文依據前人的一些研究成果,選擇了一些關於月亮的詩詞,根據月亮意象不同的象徵意義,將它們進行分類、整理,總結出以上幾點月亮所具有的象徵意義。我衷心希望通過本文能讓大家對「中國的月亮」的象徵意義有一個系統的了解,並讓大家對我們的傳統文化有一些更深入的認識。

熱點內容
古代勵志的名言 發布:2021-03-16 21:50:46 瀏覽:209
形容兒孫繞膝的詩句 發布:2021-03-16 21:49:35 瀏覽:878
席慕蓉賞析印記 發布:2021-03-16 21:48:26 瀏覽:311
權力很大含有手的成語 發布:2021-03-16 21:48:22 瀏覽:584
能聽的兒童故事 發布:2021-03-16 21:48:15 瀏覽:285
關於足球的詩歌詞句 發布:2021-03-16 21:47:40 瀏覽:870
拖拉機的古詩 發布:2021-03-16 21:42:53 瀏覽:571
亮甜的詩句 發布:2021-03-16 21:42:00 瀏覽:831
廣東話生日快樂祝福語 發布:2021-03-16 21:38:55 瀏覽:409
噓的短句 發布:2021-03-16 21:38:07 瀏覽:816