當前位置:首頁 » 古詩詞句 » 古詩解釋

古詩解釋

發布時間: 2020-12-24 05:52:13

Ⅰ 解釋古詩的意思

《冬夜讀書示子聿》 http://ke..com/view/465307.htm
在這首詩里,詩人一方面強調了做學問要堅持不懈,早下功夫,免得「少壯不努力,老大徒傷悲」,將來一事無成,後悔莫及。另一方面,特別強調了做學問的功夫要下在「哪裡」,這也是做學問的訣竅,那就是不能滿足於字面上的明白,而要躬行實踐,在實踐中加深理解。只有這樣才能把書本上的知識變成自己的實際本領。
———————————————————————————————————

《觀書有感》http://ke..com/view/94914.htm#7
詩的寓意很深,以源頭活水比喻要不斷學習,吸取新知識,才能有進步。俗話說的好「活到老,學到老」

Ⅱ 古詩解釋:

「觀書」的生動感受。其中第一首尤為膾炙人口。
目錄[隱藏]
作品信息
作品原文
注釋譯文
作品鑒賞
作者簡介
[編輯本段]作品信息
【名稱】觀書有感
【年代】南宋
【作者】朱熹
【體裁】七言絕句
[編輯本段]作品原文
觀書有感
(其一)
半畝方塘一鑒開①,
天光雲影共徘徊②。
問渠那得清如許③?
為有源頭活水來。
(其二)
昨夜江邊春水生,
艨艟巨艦一毛輕④。
向來枉費推移力,
此日中流自在行。[1]
[編輯本段]注釋譯文
【注釋】
①方塘:又稱半畝塘,在福建尤溪城南鄭義齋館舍(後為南溪書院)內。朱熹父松與鄭交好,故嘗有《蝶戀花·醉宿鄭氏別墅》詞雲:「清曉方塘開一境。 落絮如飛,肯向春風定。」鑒:鏡。古人以銅為境,包以鏡袱,用時打開。
②這句是說天的光和雲的影反映在塘水之中,不停地變動,猶如人在徘徊。
③渠:他,指方塘。那(nǎ)得:怎麼會。清如許:這樣清澈。如許:這樣。
④蒙沖:也作「艨艟」,是古代的一種戰船。一毛輕: 輕如一根羽毛。
【譯文】
(其一)
半畝大的方形池塘像一面鏡子被打開,
天空的光彩和浮雲的影子一齊映入水塘,不停地晃動。
問那方塘的水怎麼會這樣清澈?
因為有永不幹枯的水從源頭不斷流出來,從而成了活水!
(其二)
昨天夜裡江邊漲起了陣陣春潮,
巨艦大船輕盈得如同一片羽毛。
向來行駛要白費很多推拉氣力,
今天卻能在江水中央自在順漂。
[編輯本段]作品鑒賞
(其一)
這是一首借景喻理的名詩。全詩以方塘作比,形象地表達了一種微妙難言的讀書感受。池塘並不是一泓死水,而是常有活水注入,因此像明鏡一樣,清澈見底,映照著天光雲影。這種情景,同一個人在讀書中搞通問題、獲得新知而大有收益、提高認識時的情形頗為相似。這首詩所表現的讀書有悟、有得時的那種靈氣流動、思路明暢、精神清新活潑而自得自在的境界,正是作者作為一位大學問家的切身的讀書感受。詩中所表達的這種感受雖然僅就讀書而言,卻寓意深刻,內涵豐富,可以做廣泛的理解。特別是「問渠那得清如許,為有源頭活水來」兩句,借水之清澈,是因為有源頭活水不斷注入,暗喻人要心靈澄明,就得認真讀書,時時補充新知識。因此人們常常用來比喻不斷學習新知識,才能達到新境界。人們也用這兩句詩來贊美一個人的學問或藝術的成就,自有其深厚的淵源。讀者也可以從這首詩中得到啟發,只有思想永遠活躍,以開明寬闊的胸襟,接受種種不同的思想、鮮活的知識,廣泛包容,方能才思不斷,新水長流。這兩句詩已凝縮為常用成語「源頭活水」,用以比喻事物發展的源泉和動力。
這是一首極其有藝術哲理性的小詩。人們在品味書法作品時,時常有一種神采飛揚的藝術感覺,詩中就是以象徵的手法,將這種內心感覺化作可以感觸的具體形象加以描繪,讓讀者自己去領略其中的奧妙。所謂「源頭活水」,當指書寫者內心的不竭藝術靈感。
詩的寓意很深,以源頭活水形象地比喻豐富的書法藝術靈感才是書法藝術作品真正的不竭源泉,闡明了作者獨特的讀書感受,很符合書法藝術創作的特色,也反映了一般藝術創作的本質。
(其二)
這也是一首藉助形象說理的詩。它以泛舟為例,讓讀者去體會與學習有關的道理。詩中說往日舟大水淺,眾人使勁推船,也是白費力氣,而當春水猛漲,即使艨艟巨艦也如羽毛般輕,自由自在地飄行在水流中。詩中突出春水的重要,意在強調藝術靈感的勃發,足以使得藝術創作流暢自如。也可以理解為創作藝術要基本功夫到家,則熟能生巧,駕馭自如。這首詩很可能是作者苦思某個問題,經過學習忽然有了心得後寫下來的。
從以『巨艦大船』作比喻,可能是朱熹所品評的是榜書大字的創作。此詩的寓意也很深,以水漲船高則能夠行駛自在,形象地比喻書法藝術創作一旦靈感勃發,則能夠使書寫一下子變得流暢自如,這不僅僅是書法藝術的一個本質過程,也是一般藝術創作的重要本質。當然,該詩也可以從另外一個角度理解,即朱熹看見書法作品的技藝精煉且生動流暢,品味出熟能生巧的藝術道理。
有人以為詩是形象思維的產物,所以只宜於寫景抒情而不宜於說理。這有幾分道理,但不能絕對化。因為理可以用形象化的手段表現出來,從而使得它 與景和情同樣富於吸引力。同時,理本身所具有的思辨性往往就是非常引人入勝的。(枚乘《七發》正證明了這一點。)因此,古今詩作中並不缺乏成功的哲理詩。朱熹是劉子翚學生,他父親朱松文才也很好。也許由於父、師的影響,他 在道學中對文學的評價是比較公正的,也寫出過一些富於生活氣息的好詩。如 這兩首當然是說理之作,前一首以池塘要不斷地有活水注入才能清澈,比喻思 想要不斷有所發展提高才能活躍,免得停滯和僵化。後一首寫人的修養往往有 一個由量變到質變的階段。一旦水到渠成,自然表裡澄澈,無句無束,自由自 在。這兩首詩以鮮明的形象表達自己在學習中悟出的道理,即具有啟發性,也 並不缺乏詩味,所以陳衍評為「寓物說理而不腐」。
《觀書有感》二詩所蘊含的道理屬於美學原理范疇,其一首的說理角度是欣賞美,其二首的說理角度是創作美,這種美學原理是帶有一定普適性的。例如:如果讀者拋開詩歌本身的描述對象,完全可以把這種道理引申開來。比如,如果將「書」理解為「書本」,而且書本的內容不是泛泛的包括諸如醫書、哲學書、史書、科技書等等,而是僅僅就文學內容諸如詩詞曲賦散文等等體現文學藝術美的方面,那麼,也可以認為「源頭活水」表達了「不竭的文思」,而「一夜春潮」則表達了「文思勃發」等等。[2]
[編輯本段]作者簡介
朱熹像朱熹
(1130~1200)南宋著名思想家、哲學家和教育家,閩學派的代表人物,世稱朱子。字元晦。祖籍婺源,生於尤溪,長於建州,從師五夫,講學武夷,結廬雲谷,授徒孝亭,葬於唐石。他廣注典籍,對經學、史學、文學、樂律乃至自然科學等都有不同程度的貢獻,給後人留下浩如煙海的著述。他繼承和發揚中國傳統文化,融匯儒、釋、道諸家而建構博大精深的思想體系,對中國文化和人類文明產生了深遠的影響。他的學術成果,「致廣大,盡精微,綜羅百代」,深得歷代文人推崇和歷朝皇帝褒獎封號。後人尊他為「朱文公」,評價他為「理學正宗」,是繼孔孟之後的第三聖人。他一生致力倡興教育,先後創辦了考亭、嶽麓、武夷、紫陽等多所著名書院,培養了數以千計的門生,對創建中國古代文明作出了不可磨滅的貢獻。

Ⅲ 古詩釋義

楓葉滿山紅,黃花耐晚風。
老蟬吟漸懶,愁蟋思無窮。
荷破青絝扇,橙香金版彈叢。
可憐權數行雁,點點遠排空。
這是《西遊記》【第二十三回:三藏不忘本 四聖試禪心】 中寫秋景的一首詩。

「楓葉滿山紅」道出時在金秋,菊花在晚風中搖曳,遠行路上,蟬聲「嗤嗤」「吟漸懶」,其中似乎有點點愁緒,思家?戀國?唐三藏或許正想起唐王的話「寧要家鄉一捻土,莫愛他鄉萬兩金」,果然「思無窮」。「荷破青絝扇,橙香金彈叢」兩句最好,十個字,便把秋之「殺」與「喜」皆道出來,一面是「荷破」,便是殘敗之象。古時,秋天是邢官行刑的時候,從四時看,秋為陰;秋又是戰爭的象徵,從五行看,秋季屬金。歐陽修道「天地之義氣,常以蕭殺而為心」。另一面是「橙香」,道出秋的另一面特徵。所謂「春花秋實」,秋天正是收獲的季節,故詩人用一「金」字,盡述其中喜意。尾聯二句「可憐數行雁,點點遠排空」表述全詩的感情基調:無論秋天的果實帶給人們多麼大的喜悅,畢竟西行路上,前途茫茫,不知何時返故鄉。唐和尚看到雁歸,正中思鄉之情懷。

Ⅳ 古詩解釋!!!

1`佛是語重心長,再三反復的告示我們,學佛不要著相,修道要想成道,版無相無形。可是我們權人呢?很可憐,
2`這就是人生,我們經常在文學上也看到,人生如夢,你說講這個話的人,他清醒沒有?沒有清醒!不錯啊,人生如夢,他講這句話的時候,又在說夢話了。因為人在夢醒的時候,感覺自己很傻,嗯,剛才做了一場夢,但是他清醒了嗎?張開眼睛照樣在做夢。更有趣的是,有些人昨天夜裡做的好夢,今天他還在那裡想,捨不得離開那個夢境。

3`他覺得眾生太笨太可憐了,害得他盡哭。
4`心頭這個智慧之門永遠打不開。是自己打不開,而且永遠是緊閉著的,鎖起來的。

Ⅳ 古詩解釋

唐 - 岑參 - 送崔子還京

匹馬西從天外歸,揚鞭只共鳥爭飛。
送君九月交河北,版雪裡題詩淚滿衣。

俺來權釋一把,作者簡介參看上面就好。

釋意:
獨自騎著馬從西方遠在天邊的地方歸來,揚起馬鞭急切地趕路好像是和鳥兒在爭先一樣。九月時節在交河北岸給你送別,風雪中題完詩不覺淚水已經沾滿了衣服。

註解:
天外 指塞外離家鄉遠得好像在天外一樣
揚鞭只共鳥爭飛 一句說明崔子想還京的欣喜急切的心情,揚起馬鞭拚命趕路像和鳥兒爭先一樣。
雪裡題詩淚滿衣 這句有兩層意思,一是對好友還京離去的不舍,另一更重要的是反映出作者自身仍得滯留異域的苦悶,久戍塞外對家鄉的思念之情

Ⅵ 古詩的解釋

山氣:山間雲氣。

道狹草木長,夕露沾我衣
「長」讀cháng;這句話的意思是:路太窄,路兩邊的草又很長,(所以)露水沾濕了我的衣裳。

《送杜少府之任蜀州》
輔:護衛。這句話的意思是「古代三秦之地,拱護著長安城垣宮闕。」
望:就是看。這句話的意思是「風煙滾滾,望不到蜀州岷江的五津。」
意:心意、情意。整句話的意思:「我之所以有依依惜別的情意,因為彼此都是離家在外做官之人。
無為:不要的意思。

渡荊門送別
渡遠:「遠渡」的倒裝,意為:乘船到遠方去。
隨:跟隨。詩人坐在船上,看岸上的風景好像跟船一起移動一樣,所以用「隨」
盡:(從視野中)消失。船行遠了,後面的山就漸漸看不見了,故為「盡」
結海樓:結出海市蜃樓。
「仍憐故鄉水,萬里送行舟。」這句是本詩的主旨,也體現出詩人的思想:這首詩的背景是李白離開家鄉四川乘船由長江到荊州去。詩人很愛家鄉四川,故而此次離別,心中充滿不舍與依戀。但作者並未直接寫自己不忍離開,而是換個角度,用擬人的手法,寫故鄉的水對「我」也含有深情,捨不得(憐)「我」,故而不辭勞苦地從四川一直送他到荊門外,(因為作者從長江而來,長江連四川和荊州)即「萬里送行舟」。這樣換位來寫顯得曲折而含蓄,比直接寫顯得更有情趣。
最後一個問題也很清楚了,詩人抒發的是對家鄉的依依不捨的依戀之情。

登金陵鳳凰台
問題太多,乾脆你直接看翻譯了。

《登金陵鳳凰台》翻譯:
鳳凰台上曾經有鳳凰鳥來這里遊憩,而今鳳凰鳥已經飛走了,
只留下這座空台,伴著江水,仍徑自東流不停。
當年華麗的吳王宮殿,及宮中的千花百草,如今都已埋沒在荒涼幽僻的小徑中,
晉代的達官顯貴們,就算曾經有過輝煌的功業,如今也長眠於古墳中,化為一抔黃土。
我站在台上,看著遠處的三山,依然聳立在青天之外,白鷺洲把秦淮河隔成兩條水道。
天上的浮雲隨風飄盪,有時把太陽遮住,使我看不見長安城,而不禁感到非常憂愁。

三山:山名,在南京市西南長江邊,因三峰並列、南北相連而得名。
「長安不見使人愁。」句:長安是唐代國都,皇帝之所。「長安不見」意為作者不能讓皇帝了解自己,因此不能被重用,故而「使人愁」。

要了解表達的情感,必須聯系此詩的寫作背景:本詩為作者流放夜郎遇赦返回後所作,一說是作者天寶年間,被排擠離開長安,南遊金陵時所作。此時的李白心情十分沉痛低落:有心報國卻因小人的讒言而被排擠,不能被皇帝重用。「總為浮雲能蔽日,長安不見使人愁。」暗示皇帝被姦邪包圍,而自己報國無門。「日」暗指皇帝,「浮雲」指皇帝身邊的小人。「浮雲能蔽日」:小人讒言使皇帝受到蒙蔽。
總結,表達的情感歸結為詩歌最後一個字::作者因不被皇帝重用極度的沉痛憂愁。

Ⅶ 古詩解釋

老朋友向我頻頻揮手,告別了黃鶴樓,在這柳絮如煙、繁花似錦的陽春三月去揚州遠游。友人的孤船帆影漸漸地遠去,消失在碧空的盡頭,只看見一線長江,向邈遠的天際奔流。

Ⅷ 古詩惜陰的解釋

惜陰之士,咸有望於再中,既無虞於薄蝕;愛惜時間:「遂使皆仰之人。
【出處】唐·楊發《太陽合朔不虧賦》【釋義】珍惜光陰

熱點內容
古代勵志的名言 發布:2021-03-16 21:50:46 瀏覽:209
形容兒孫繞膝的詩句 發布:2021-03-16 21:49:35 瀏覽:878
席慕蓉賞析印記 發布:2021-03-16 21:48:26 瀏覽:311
權力很大含有手的成語 發布:2021-03-16 21:48:22 瀏覽:584
能聽的兒童故事 發布:2021-03-16 21:48:15 瀏覽:285
關於足球的詩歌詞句 發布:2021-03-16 21:47:40 瀏覽:870
拖拉機的古詩 發布:2021-03-16 21:42:53 瀏覽:571
亮甜的詩句 發布:2021-03-16 21:42:00 瀏覽:831
廣東話生日快樂祝福語 發布:2021-03-16 21:38:55 瀏覽:409
噓的短句 發布:2021-03-16 21:38:07 瀏覽:816