當前位置:首頁 » 古詩詞句 » 辛棄疾詩詞賞析

辛棄疾詩詞賞析

發布時間: 2020-12-23 15:33:46

『壹』 辛棄疾經典詩句

辛棄疾的經典詩句有很多,比如:《破陣子·為陳同甫賦壯詞以寄之》、《西江月·夜行黃沙道中》、《永遇樂·京口北固亭懷古》。

『貳』 辛棄疾最經典的詩詞

辛棄疾是中國文壇抄豪放派的代表,平生以氣節自負,以功業自許,人稱詞中之龍。他的作品題材廣闊又善化用典故,既能抒寫愛國熱情,傾訴壯志難酬,也有不少吟詠祖國河山的作品。

一、了卻君王天下事,贏得生前身後名。可憐白發生!

「天下事」,指收復失地,統一祖國的大業。「生前身後名」,意謂生前死後都留下為祖國、民族建立不朽功勛國的美名,字里行間洋溢著愛國激情。「可憐白發生」,使感情從最高點一跌千丈,吐盡壯志難酬的無限感慨,揭示了理想與現實的尖銳對立,抒發了報國有心,請纓無路的悲憤。

二、千古興亡多少事?悠悠,不盡長江滾滾流。

出自宋朝詩人辛棄疾的古詩作品《南鄉子·登京口北固亭有懷》,意思是:從古到今,有多少國家興亡大事呢?不知道。往事連綿不斷,如同沒有盡頭的長江水滾滾地奔流不息。表達作者借古喻今,委婉地暗示了對當時朝廷的不滿,體現了他的愛國主義精神

三、把吳鉤看了,欄桿拍遍,無人會、登臨意。

出自宋代辛棄疾的《水龍吟·登建康賞心亭》,這句話是直抒胸臆,此時作者思潮澎湃心情激動。但作者不是直接用語言來渲染,而是選用具有典型意義的動作,淋漓盡致地抒發自己報國無路、壯志難酬的悲憤

『叄』 求辛棄疾詩詞 青玉案.元夕詩詞解析……

一、《青玉案·元夕》解析

1、這首詞的上半闋寫元宵之夜的盛況。

(1)「東風夜放花千樹,更吹落,星如雨」:一簇簇的禮花飛向天空,然後像星雨一樣散落下來。一開始就把人帶進「火樹銀花」的節日狂歡之中。

(2)「寶馬雕車香滿路」:達官顯貴也攜帶家眷出門觀燈。跟下句的「魚龍舞」構成萬民同歡的景象。

(3)「鳳簫聲動,玉壺光轉,一夜魚龍舞」:「鳳簫」是排簫一類的吹奏樂器,這里泛指音樂;「玉壺」指明月;「魚龍」是燈籠的形狀。這句是說,在月華下,燈火輝煌,沉浸在節日里的人通宵達旦載歌載舞。

2、下闋仍然在寫「元夕」的歡樂,只不過上闋寫的是整個場面,下闋寫一個具體的人,通過他一波三折的感情起伏,把個人的歡樂自然地溶進了節日的歡樂之中。

(1)「蛾兒雪柳黃金縷,笑語盈盈暗香去」:這一句寫的是元宵觀燈的女人,她們穿著美麗的衣服,戴著漂亮的手飾,歡天喜地朝前奔去,所過之處,陣陣暗香隨風飄來。「雪柳」是玉簪之類的頭飾。

(2)「眾里尋她千網路」:(這人)對著眾多走過的女人一一辨認(但沒有一個是他所等待的意中人)。

(3)「驀然回首,那人卻在燈火闌珊處」:偶一回頭,卻發現自己的心上人站立在昏黑的幽暗之處。「燈火闌珊」勿作「良夜將逝」解,「燈火闌珊」雖然是燈火漸漸散盡的意思,此處是天空飄灑下來的禮花,快接近地面時早已熄滅散盡,所以即使頭上有流光溢彩,站立的地方卻是昏暗的。

3、這首詞大家耳熟能詳,特別是最後一句「驀然回首,那人卻在燈火闌珊處」已是久吟不衰的名句。整首詞在最精彩的地方戛然而止,卻給讀者留下無比寬闊的想像空間。經過等待、尋找、焦灼、失望之後再突然發現自己的意中人原來就在身後,那種從天而降的驚喜誰也想像得出來。

詞中在「燈火闌珊」的「那人」,不用說是一個青春妙齡的少女,她在詞的最後才於模糊的昏暗之處露了一下臉。等她的人在明處,她在暗處,也許她早就發現他了,但她卻不急著與他相見,先考驗一下他的耐心,然後悄然無聲地跟在他後頭,等到他快要崩潰的時候才給他一份意外的驚喜。

那個青年男子呢,元宵節熱鬧的盛況他視若未見,他只關心那從他面前飄然而過的少女,急切地想從中尋出那張可愛的熟悉的面孔。只有與他望眼欲穿的「那人」相見,整個歡樂的場面才會被激活,才會真正享受節日帶來的雙倍的欣狂。

還有一種說法認為:站在燈火闌珊處的那個人,是對他自己的一種寫照。根據歷史背景可知,當時的他不受重用,文韜武略施展不出,心中懷著一種無比惆悵之感,所以只能在一旁孤芳自賞。像站在熱鬧氛圍之外的那個人一樣,給人一種清高的感覺,體現了受冷落後不肯同流合污的高士之風。

4、作為一首婉約詞,這首《青玉案》與北宋婉約派大家晏殊和柳永相比,在藝術成就上毫不遜色。詞從開頭起「東風夜放花千樹」,就極力渲染元宵佳節的熱鬧景象:滿城燈火,滿街遊人,火樹銀花,通宵歌舞。然而作者的意圖不在寫景,而是為了反襯「燈火闌珊處」的那個人的與眾不同。

此詞描繪出元宵佳節通宵燈火的熱鬧場景,梁啟超謂「自憐幽獨,傷心人別有懷抱。」認為此詞有寄託,可謂知音。上片寫元夕之夜燈火輝煌,遊人如雲的熱鬧場面,下片寫不慕榮華,甘守寂寞的一位美人形象。美人形象便是寄託著作者理想人格的化身。

「眾里尋她千網路,驀然回首,那人卻在,燈火闌珊處。」王國維把這種境界稱之為成大事業者,大學問者的第三種境界,確是大學問者的真知灼見。

二、(3)辛棄疾詩詞賞析擴展閱讀

辛棄疾(1140-1207),南宋詞人。原字坦夫,改字幼安,別號稼軒,漢族,歷城(今山東濟南)人。出生時,中原已為金兵所佔。21歲參加抗金義軍,不久歸南宋。歷任湖北、江西、湖南、福建、浙東安撫使等職,一生力主抗金。曾上《美芹十論》與《九議》,條陳戰守之策。

其詞抒寫力圖恢復國家統一的愛國熱情,傾訴壯志難酬的悲憤,對當時執政者的屈辱求和頗多譴責;也有不少吟詠祖國河山的作品。題材廣闊又善化用前人典故入詞,風格沉雄豪邁又不乏細膩柔媚之處。由於辛棄疾的抗金主張與當政的主和派政見不合,後被彈劾落職,退隱江西帶湖。

『肆』 辛棄疾詩詞賞析

破陣子

醉里挑燈看劍,
夢回吹角連營。
八百里分麾下炙,
五十弦翻塞外聲。
沙場秋專點兵。屬
馬作的盧飛快,
弓如霹靂弦驚。
了卻君王天下事,
贏得生前身後名。
可憐白發生。

詞中,作者以激動而又自豪的心情,追懷少年時馳騁沙場,抗擊金兵的英雄氣概和戰斗經歷,回憶了當時為國立功的抱負。這些都寫得激昂慷慨,不愧「壯詞」之稱。但是,南宋朝廷腐敗懦弱,主和派得勢,愛國志士被排斥的現實,又使作者感到深切哀痛。「可憐白發生」一句,極為沉痛,使「壯詞」成了悲壯激憤之詞。

『伍』 600字左右的辛棄疾詩詞鑒賞`

網上的那些摘抄一部分精華就OK額
這兩個相對比較短吧

●鵲橋仙·己酉山行書所見

辛棄疾

松岡避暑,茅檐避雨,閑去閑來幾度?

醉扶怪石看飛泉,又卻是、前回醒處。

東家娶婦,西家歸女,燈火門前笑語。

釀成千頃稻花香,夜夜費、一天風露。

辛棄疾詞作鑒賞

與上首《西江月》一樣,這首詞也是辛棄疾罷官後居於江西上饒時所作:以農村生活為背景的一首抒情小詞。這首詞作於淳熙十六年己酉(1189),當時他已五十歲了。

辛棄疾的上饒新居,築於城西北一里許的帶湖之濱,登樓可以遠眺靈山一帶的山岡,所以他把自己的樓屋起名為集山樓(後改名雪樓)。這首詞的開頭三句:「松岡避暑,茅檐避雨,閑去閑來幾度?」寫的是他平時在帶湖附近山岡上游覽、棲息的生活。詞中的松岡、茅檐、避暑、避雨,簡練地概括了他在這里生活的種種生活場景。在這里,這樣的日子他不知已經經歷過多少次了,所以要問問「幾度」句中特別點出一個「閑」字,實際上,不是作者閑情逸致的「閑」,對作者來說,是很可傷的。我們知道,辛棄疾決不是貪「閑」而是怕「閑」的人,「閑」是被迫的。他總希望有早一日能回到疆場,為國效力,可現實生活又是他不能有所作為。正如陸游《病起》詩所說的:「志士凄涼閑處老」,他自己的《臨江仙》詞說的:「老去渾身無著處,天教只住山林。」接下來,作者寫道:「醉扶怪石看飛泉,又卻是、前回醒處。」具體寫了當天發生的事情。作者抱負難以施展,心情抑鬱,只好以酒澆愁。他酒醉未醒,走路時身體搖晃不支,只好扶著一塊怪石,停在那裡看飛泉,朦朧中以為這是新停留的地方,可酒醒後,發現還是前回酒醒之處,也還是經常止息的地方。這兩句特寫,從怪石、飛泉表現作者的熱愛自然,更主要的是表現他的醉酒。所以要寫他的「閑」和「醉」,著力點正在於表達他那無奈之情,他對朝政的失望。

不過,作者寓居鄉下,鴻圖難展,心情沉重,這只是事情的一個方面。從他在上饒所作的一些詞看,他謫居鄉下的生活中,也有亮麗的一面,而這兩者都是真誠的,都是來自他的高尚性格的。由於後者,使得他在農村中,不但有熱愛自然的感情,而且也有熱愛農村生活、熱愛勞動農民的感情。這首詞的下片,正是表現了這種感情。「東家娶婦,西家歸女,燈火門前笑語。」寫農民婚娶的歡樂、熱鬧情況。這和作者孤獨地停留在山石旁的寂寞情況,形成了強烈的對比,足以令他格外感到寂寞的。但作者的心情並非如此,他分享了農民的歡樂,沖淡了自己的感慨,使詞出現了和農民感情打成一片的熱鬧氣氛。「釀成千頃稻花香,夜夜費、一天風露。」作者以這兩句結尾,寫出了為農民的稻穀豐收在望而喜慰,代農民感謝夜裡風露對於稻穀的滋潤。這樣,他就把自己的整個心情投入到對農民的愛和關心。

總之,這首詞在描寫閑散生活時透露身世之痛,在描寫農民的純朴生活中,反映了作者的超脫、美好的感情;情境交融,相互襯托,使詞的意境顯得十分的清新、曠逸。

●漢宮春·立春日

辛棄疾

春已歸來,看美人頭上,裊裊春幡。

無端風雨,未肯收盡余寒。

年時燕子,料今宵、夢到西園。

渾未辦、黃柑薦酒,更傳青韭堆盤?

卻笑東風從此,便薰梅染柳,更沒些閑。

閑時又來鏡里,轉變朱顏。

清愁不斷,問何人、會解連環?

生怕見、花開花落,朝來塞雁先還。

辛棄疾詞作鑒賞

我們知道,辛棄疾的青少年時代是在北方度過的。當時的中國北方,已為金人所統治,辛棄疾的家鄉山東也不例外。他是在宋高宗紹興三十二年(1162)從金國歸於南宋的。據鄧廣銘先生考證,這首詞是他南歸之初、寓居京口(鎮江)時所作的一首詞。

此詞上片通過立春時節景物的描繪,隱喻當時南宋不安定的政局。開頭「春已歸來」三句,點明立春節候。按當時風俗,立春日,婦女們多剪綵為燕形小幡,戴之頭鬢。故歐陽修《春日帖子》中有「共喜釵頭燕已來」之句。「無端風雨」兩句,既指自然界的氣候多變,也暗指南宋最高統治集團驚魄不定、碌碌無為之態,宛如為余寒所籠罩。「年時燕子」三句,作者由春幡聯想到這時正在北飛的燕子,可能已經把他的山東家園作為歸宿了。「年時」即去年,這說明作者作此詞時,離別他的家鄉才只一年光景。接下去「渾未辦」三句,是說作者新來異鄉,生活尚未安定,春節到了,連旨酒也備辦不起,更談不到餚饌了。

詞的下片進一步抒發作者自己的憂國懷鄉之情。「卻笑東風從此」三句,作者想到立春之後,東風就會忙於吹送出柳綠花江的一派春光。「閑時又來鏡里,轉變朱顏」,語雖虛擬,實際表達了作者初歸南宋急欲報國、收復失土的決心,深恐自己磋砣歲月,年華虛度。這里說的「清愁」,實際是作者的憂國憂民的情懷。「解連環」,是用《戰國策》秦昭王送玉連環給齊國王後,讓她解開的故事。當時的齊王後果斷機智地把玉連環椎破,使秦的詭計流於破產。但環顧當前,南宋最高統治集團中人,誰是能作出抗金的正確決策的智勇人物呢?「生怕」,即「甚怕」。「生怕見、花開花落,朝來塞雁先還。」表示作者對於恢復事業的擔憂,深恐這一年的花由盛開又復敗落,而失地卻未能收復,有家仍難歸去,言語、句流露出一絲的惆悵。

從這首詞的思想內容看,雖不能確斷其為辛棄疾南歸後所寫的第一首詞,但必為初期之作。在這首詞中,他對於恢復大業的深切關注,他的激昂奮發的情懷,都已真切地表達出來。

『陸』 辛棄疾月亮的詩詞及賞析

一剪梅,中秋元月,辛棄疾。憶對中秋丹桂叢,花在杯中,月在杯中。今宵樓上一尊同,雲濕紗窗,雨濕紗窗。渾欲乘風問化工,路也難通,信也難通。滿堂唯有燭花紅,杯且從容,歌且從容。

『柒』 辛棄疾詩詞鑒賞題

辛棄疾詞作鑒賞

我們知道,辛棄疾的青少年時代是在北方度過的。當時的中國北方,已為金人所統治,辛棄疾的家鄉山東也不例外。他是在宋高宗紹興三十二年(1162)從金國歸於南宋的。據鄧廣銘先生考證,這首詞是他南歸之初、寓居京口(鎮江)時所作的一首詞。

此詞上片通過立春時節景物的描繪,隱喻當時南宋不安定的政局。開頭「春已歸來」三句,點明立春節候。按當時風俗,立春日,婦女們多剪綵為燕形小幡,戴之頭鬢。故歐陽修《春日帖子》中有「共喜釵頭燕已來」之句。「無端風雨」兩句,既指自然界的氣候多變,也暗指南宋最高統治集團驚魄不定、碌碌無為之態,宛如為余寒所籠罩。「年時燕子」三句,作者由春幡聯想到這時正在北飛的燕子,可能已經把他的山東家園作為歸宿了。「年時」即去年,這說明作者作此詞時,離別他的家鄉才只一年光景。接下去「渾未辦」三句,是說作者新來異鄉,生活尚未安定,春節到了,連旨酒也備辦不起,更談不到餚饌了。

詞的下片進一步抒發作者自己的憂國懷鄉之情。「卻笑東風從此」三句,作者想到立春之後,東風就會忙於吹送出柳綠花江的一派春光。「閑時又來鏡里,轉變朱顏」,語雖虛擬,實際表達了作者初歸南宋急欲報國、收復失土的決心,深恐自己磋砣歲月,年華虛度。這里說的「清愁」,實際是作者的憂國憂民的情懷。「解連環」,是用《戰國策》秦昭王送玉連環給齊國王後,讓她解開的故事。當時的齊王後果斷機智地把玉連環椎破,使秦的詭計流於破產。但環顧當前,南宋最高統治集團中人,誰是能作出抗金的正確決策的智勇人物呢?「生怕」,即「甚怕」。「生怕見、花開花落,朝來塞雁先還。」表示作者對於恢復事業的擔憂,深恐這一年的花由盛開又復敗落,而失地卻未能收復,有家仍難歸去,言語、句流露出一絲的惆悵。

從這首詞的思想內容看,雖不能確斷其為辛棄疾南歸後所寫的第一首詞,但必為初期之作。在這首詞中,他對於恢復大業的深切關注,他的激昂奮發的情懷,都已真切地表達出來

『捌』 辛棄疾最出名十首詩詞

《青玉案·元夕》、《丑奴兒·書博山道中壁》、《菩薩蠻·書江西造口壁》、《清平樂·村居》、《永遇樂·京口北固亭懷古》、《西江月·夜行黃沙道中》、《鷓鴣天·送人》、《摸魚兒·更能消幾番風雨》、《水龍吟·登建康賞心亭》、《生查子·游雨岩》。辛棄疾現存詞600多首,有詞集《稼軒長短句》等傳世。--引自網路
八千里路雲和月,五十玄翻塞外聲,沙場秋點兵,想必很多人都讀過辛棄疾的這座詩句,辛棄疾是豪放派的代表人物,他一生當中所作的詩詞多是表明自己想要恢復河山。的志向,他生活在南宋時期,他想要打回北方,想要恢復北宋時期的繁榮和昌盛,他是南宋時代的主戰派。他不僅僅是執筆寫天下的文人,更是一個提槍上馬的武將。
他一生創作了1000多首詩作,然而現在流傳於後世的僅僅600多首,唐詩宋詞元曲都是各自時代最典型的文學風格,辛棄疾能夠在宋代文化大發展時期脫穎而出,也是有自己獨特的風格和特點。他的大部分詩詞都在表達自己國家國破山河碎的悲痛之情,表達自己想要恢復大好河山的豪情壯志,然而現實和理想之間永遠有一道不可逾越的鴻溝。
他也曾經提槍上馬,在戰場上和敵人拚命廝殺,然而他只不過是這個時代的小人物,他個人的努力並不能扭轉大局,在悲憤郁悶之中只能寫寫詞作作詩。

『玖』 辛棄疾詩詞鑒賞

【年代】:宋
【作者】:辛棄疾——《虞美人》
【內容】

陳同父自東陽來過余,留十日。與之同游鵝湖,且會朱晦庵於紫溪,不至,飄然東歸。既別之明日,余意中殊戀戀,復欲追路。至鷺鷥林,則雪深泥滑,不得前矣。獨飲方村,悵然久之,頗恨挽留之正是遂也。夜半投宿吳氏泉湖四望樓,聞鄰笛悲甚,為賦《虞美人》以見意。又五日,同父書來索詞,心所同然者如此,可發千里一笑。

把酒長亭說。

看淵明、風流酷似,卧龍諸葛。

何處飛來林間鵲,蹙踏松梢微雪。

要破帽多添華發。

剩水殘山無態度,被疏梅料理成風月。

兩三雁,也蕭瑟。

佳人重約還輕別。

悵清江、天寒不渡,水深冰合。

路斷車輪生四角,此地行人銷骨。

問誰使、君來愁絕?

鑄就而今相思錯,料當初、費盡人間鐵。

長夜笛,莫吹裂。

【鑒賞】:

作者與陳亮(字同父)是志同道合的好友。他們始終主張抗金,恢復中原,並為此進行了不懈的努力。他們和朱熹(字元晦,又號晦庵)在哲學觀點上雖然不同,但彼此間的友誼卻很深厚。淳熙十五年(1188)冬,陳亮自浙江東陽來江西上饒訪問作者與他共商恢復大計;並寄信約朱熹到紫溪(江西鉛山南)會面朱熹因事未能前去。作者與陳亮同游鵝湖寺(在鉛山東北);後到紫溪等候朱熹,由於朱熹沒有來,陳亮遂東歸。作者於別後次日欲追趕陳亮回來,挽留他多住幾天。到鷺鷥林(在上饒東)因雪深泥滑不能再進,只好悵然返回。那天夜裡,作者在投宿處寫了這首詞。

「把酒長亭說。看淵明、風流酷似,卧龍諸葛。」上闋開頭回敘在驛亭飲酒話別的場面。顯然,當時雙方都說了許多相互推許的話。作者在這里只舉了自己對陳亮的稱贊,說陳亮的才能和文采既像陶潛,又象諸葛亮。因為陳亮長期住在家鄉,沒有作官,故以陶淵明、諸葛亮作此。這個評價自然很高,但倒也部分符合陳亮一生言談、行事和學問的實際,並非誇大溢美。作者不僅理解自己的好友陳亮,而且把歷史上兩位著名的人物陶潛和諸葛亮(表面看,他們是多麼不同!)聯系在一起,一並談論,這是極有見解的。寫朱熹對陶潛的看法也是一致的。朱熹《清邃閣論詩》說:「陶淵明詩、人皆說是平淡;據某看,他自豪放,但豪放來得不覺耳。」後來,清代詩人龔自珍在《已亥雜詩》中寫道:「陶潛酷似卧龍豪,萬古潯陽松菊高。莫信詩人竟平淡,二分《梁甫》一分《騷》」,就融合了作者和朱熹兩人的見解。

「何處飛來林間鵲,蹙踏松梢微雪。要破帽多添華發。這三句驟看起來像橫空飛來,與上文毫不相干;細思便能理解:此乃詞人挪開話題,把主題轉到寫個人和國家的命運。鵲踏松梢,雪落破帽(自東晉孟嘉龍山落帽傳為美談後,文人往往喜以破帽自詡),引發了對滿頭白發的聯想。這時,這時與陳亮都近五十歲了。歲月蹉跎,報國無門怎能不觸起他們無盡的感喟呢?

「剩水殘山無態度,被疏梅料理成風月。兩三雁,也蕭瑟。」這幾句表面寫冬天的景色:水瘠山枯,四野凄涼;僅憑幾枝稀疏的梅花妝點風光。暗裡寫南宋朝廷苟且偷安,不肯銳意恢復中原,因此只能落水剩山殘。「疏梅」,暗指力主抗金的志士。但他們猶如掠過長空的兩三隻雁兒,不成陣隊,力量過於單薄,只能使人感到「蕭瑟」。詞中語意雙關,景中藏情,以比興見意,抒發出無窮感慨,蘊涵著深遠的憂國情意。

下闋又回敘別情。「佳人重約還輕別」;佳人,指陳亮作者既推許他「重約」來晤,又微怨他急於告歸(「輕別」)。這是全詞主題,但點到即止。接下去便竭力地鋪陳和渲染。「悵清江、天寒不渡,水深冰合。

路斷車輪生四角,此地行人銷骨。問誰使、群來愁絕?清江,泛指今江西信江上游;時因天寒,水深冰合,行人已無法渡江。雪深泥滑,道路艱阻,車輪象長了角似地轉動不了,語本於陸龜蒙《古意》「願得雙車輪,一夜生四角」的詩句。唐圭璋等《唐宋詞選注》指出:「這是寫別後的景況,又是對眼前局勢的影射。」「此地行人」,即詞人目謂。「銷骨」,用孟郊《答韓愈李觀因獻張徐州》「富別愁在顏,貧別愁銷骨」詩意,極言離愁的銷魂蝕骨。接著又以「問誰使」的設問句式,含而不露地道出友人陳亮(兼指自己)的極度愁怨。他們的愁怨,當然不僅是因朋友離別引起,而且更主要是由國家的危亡形勢和他們在南宋朝廷里的不幸遭遇所促成。這樣,最後幾句「鑄就而今相思錯,料當初、費盡人間鐵。長夜笛,莫吹裂」,就不致使讀者覺得詞人在小題大做了。

最後幾句,暗用了好幾個典故。前兩句用《資治通鑒》卷二六五載羅紹威的故事。羅紹威聯合朱溫擊敗田承嗣後,為供應朱溫的需求,把積蓄都花光了。他後悔說:「合六州四十三縣鐵,不能為此錯也。」後兩句用《太平廣記》卷二○四所記獨孤生的故事。唐代獨孤生善吹笛,「聲發入雲,……及入破,笛遂敗裂」。又承接小序「聞鄰笛悲甚」,用向秀《思舊賦》的典故。錯,本指錯刀,這里借指錯誤。料,作豈料解。詩人感嘆說:哪裡料到當初費盡九牛二虎的力量,竟鑄成而今的「相思錯」呢?這「相思錯」,當然不僅限於指朋友間的思念;實際上也暗寓著為國家統一奮斗的想法。「長夜」一詞顯然是針對時局而發,非泛指冬夜之長而言。在那樣一個「長夜難明」的年代裡,如龍似虎的英雄人物如辛棄疾,陳亮等,哪能不「聲噴霜竹」似地發出撕裂天地的叫喊呢?

全詞感情濃郁,憂憤深廣。典故雖略嫌過多且僻,此辛詞之病。但大都能就景敘情,或即事寫景,因此形象鮮明。王國維在談到辛棄疾詞的妙處時說:「有性情,有境界。即以氣象論,亦有『橫素波,干青雲』之概」(《人間詞話》卷上),這首詞就是這樣。詞前小序。記述辛、陳二人相會、同游和別後的情思。非常感人。

由此詞倡始,詞人和陳亮一連唱和了五首。這在中國文學史上,稱得上是一樁盛事。

『拾』 詩詞鑒賞辛棄疾的《青玉案·元夕》

這是一首別有寄託的詞作。詞人假借對一位厭惡熱鬧、自甘寂寞的女子的回尋求,含蓄地表答達了自己的高潔志向和情懷。

這首詞先用大量筆墨渲染了元夕的熱鬧景象,最後突然把筆鋒一轉,以冷清作結,形成了鮮明強烈的對比。這種對比,不僅造成了境界上的強烈反差,深化了全詞的意境,而且很好地起到了加強突出人物形象的作用。

燈火寫得愈熱鬧,則愈顯「那人」的孤高,人寫得愈忘情,愈見「那人」的不同流俗。 全詞就是通過這種強烈的對比手法,反襯出了一個自甘寂寞、獨立不移、性格孤介的女性形象。

作者寫這樣—個不肯隨波逐流、自甘淡泊的女性形象,是有所寄託的。辛棄疾力主抗戰,屢受排擠,但他矢志不移,寧可過寂寞的閑居生活,也不肯與投降派同流合污,這首詞是他這種思想的藝術反映。

熱點內容
古代勵志的名言 發布:2021-03-16 21:50:46 瀏覽:209
形容兒孫繞膝的詩句 發布:2021-03-16 21:49:35 瀏覽:878
席慕蓉賞析印記 發布:2021-03-16 21:48:26 瀏覽:311
權力很大含有手的成語 發布:2021-03-16 21:48:22 瀏覽:584
能聽的兒童故事 發布:2021-03-16 21:48:15 瀏覽:285
關於足球的詩歌詞句 發布:2021-03-16 21:47:40 瀏覽:870
拖拉機的古詩 發布:2021-03-16 21:42:53 瀏覽:571
亮甜的詩句 發布:2021-03-16 21:42:00 瀏覽:831
廣東話生日快樂祝福語 發布:2021-03-16 21:38:55 瀏覽:409
噓的短句 發布:2021-03-16 21:38:07 瀏覽:816