當前位置:首頁 » 古詩詞句 » 鬧花燈詩句

鬧花燈詩句

發布時間: 2020-12-23 14:05:33

A. 玉漏銀壺且莫催,鐵管金鎖徹明開,誰家見月能閑坐,何處聞燈不看來的詩句解釋

意思是:滴漏箭壺,你不要這樣一聲比一聲緊地催促呀,也不要過得那麼快,今夜的城門要一直開到天亮呢!無論誰家看到了這美好的月色,都不能按耐住高興的心情而坐在家裡,無論哪裡聽到了放燈的吵鬧聲,都會好奇的過來看。

出自初唐詩人崔液的《上元夜》
玉漏銀壺且莫催,鐵關金鎖徹明開。
誰家見月能閑坐?何處聞燈不看來?

賞析
「玉漏銀壺且莫催,鐵關金鎖徹明開。」「玉漏銀壺」,計時的器具,古代以漏刻之法計時,具體方法是用銅壺盛水,壺底打通一小孔,壺中立刻度箭,壺中的水逐漸減少,箭上的度數就依次顯露,就可按度計時,擊鼓報更。元宵夜盡管解除了宵禁,但長安城的鍾鼓樓上,仍舊按時報更;人們聽了,都嫌時間過得太快,怕不能玩得盡興,於是說:滴漏箭壺,你不要這樣一聲比一聲緊地催促呀,也不要過得那麼快,今夜的城門要一直開到天亮呢!上句寫出了人們「歡娛苦日短」的感慨,下句是說在此太平盛世,應該通宵盡興。吃過晚飯,打扮一新的人們,按捺不住心中的喜悅,迫不及待地早早走出家門,三五成群相邀著、呼喚著、嬉笑著,湧出巷口,融入大街,匯進似潮喧鬧歡騰的人流。人們興高采烈地燃放煙花爆竹,揮舞獅子龍燈,觀賞絢麗多彩的燈火,評論著、嬉戲著、贊嘆著。越看越高興,越玩越興奮,「莫相催」襯托出氣氛之熱烈,景色之迷人、「徹明開」既寫出了元宵節通宵達旦鬧花燈時間和程度,又寫出了人們高漲而持續的勃勃興致。

B. 元宵節_元宵節_元宵節的習俗_元宵節祝福語_元宵節的詩句_元宵節是幾月幾日如題 謝謝了

元宵節來歷:元宵節的起源很古老,源於遠古人類在過節時以火把驅邪。這個節要祭祀天神,由於是夜裡進行,自然要打著火把,後來就逐漸演變成元宵節了。


元宵節習俗:吃元宵、觀燈、猜燈謎、耍龍燈、舞獅子、送孩兒燈、偷菜節、迎紫姑、走百病、逐鼠、踩高蹺等。

元宵節祝福語

1、元宵節,放煙花:有玫瑰,成雙成對;有玉蘭,萬事不難;有茉莉,好運隨你;有秋菊,年年有餘;有杜鵑,紅紅火火;有牡丹,一生富貴。元宵快樂!

2、用荷葉、竹葉包裹的是端午的祥瑞,用麵皮,手工融匯的是元宵的團圓,用新年的麵粉滾出來的是十五的元宵。點點滴滴都是祝福!恭祝:元宵佳節心情愉悅!

3、明月高懸,彩燈高掛,鞭炮長鳴,音樂悠揚。元宵佳節,歡樂共享,美酒佳餚,湯圓品嘗。男女老少,合家團聚,幸福聲聲,幸福綿長。祝你元宵節快樂!


元宵節的詩句

《正月十五夜》

【唐】蘇味道

火樹銀花合,星橋鐵鎖開。暗塵隨馬去,明月逐人來。

游伎皆穠李,行歌盡落梅。金吾不禁夜,玉漏莫相催。



《木蘭花令·元宵似是歡游好》

【宋】蘇軾

元宵似是歡游好。何況公庭民訟少。萬家游賞上春台,十里神仙迷海島。

平原不似高陽傲。促席雍容陪語笑。坐中有客最多情,不惜玉山拚醉倒。



元宵節日期是:正月十五。

C. 求有關《元宵節的起源》《元宵節鬧花燈的來歷及燈謎》《元宵節與古代詩詞》的文章,需有一定的深度,謝謝!

有關元宵節的詩句:

1、李商隱的《正月十五聞京有燈恨不得觀》

月色燈山滿帝都,香車寶蓋隘通衢。

身閑不睹中興盛,羞逐鄉人賽紫姑。

2、蘇味道的《正月十五夜》

火樹銀花合,星橋鐵鎖開。

暗塵隨馬去,明月逐人來。

游伎皆穠李,行歌徑落梅。

金吾夜不禁,玉漏莫相催。

3、周邦彥的《解語花·風銷絳蠟》

風銷絳蠟,露浥紅蓮,燈市光相射。

桂華流瓦,纖雲散、耿耿素娥欲下。

衣裳淡雅,看楚女纖腰一把。

簫鼓喧,人影參差,滿路飄香麝。

因念都城放夜,望千門如畫,嬉笑遊冶。

鈿車羅帕,相逢處、自有暗塵遂馬。

年光是也,唯只見舊情衰謝。

清漏移,飛蓋歸來,從舞休歌罷。

元宵節,又稱上元節、小正月、元夕或燈節,為每年農歷正月十五日,是中國的傳統節日之一。正月是農歷的元月,古人稱「夜」為「宵」,正月十五日是一年中第一個月圓之夜,所以稱正月十五為「元宵節」。根據道教「三元」的說法,正月十五日又稱為「上元節」。元宵節習俗自古以來就以熱烈喜慶的觀燈習俗為主。

元宵節是中國的傳統節日,元宵節俗的形成有一個較長的過程,據一般的資料與民俗傳說,正月十五在西漢已經受到重視,漢武帝正月「上辛夜」在甘泉宮祭祀「太一」的活動,被後人視作正月十五祭祀天神的先聲(《史記·樂書》:「漢家常以正月上辛祠太一甘泉,以昏時夜祠,到明而終」)。東漢佛教文化的傳入,對於形成元宵節俗有著重要的推動意義。

漢明帝永平年間,漢明帝為了弘揚佛法,下令正月十五夜在宮中和寺院「燃燈表佛」。因此正月十五夜燃燈的習俗隨著佛教文化影響的擴大及後來道教文化的加入逐漸在中國擴展開來。南北朝時,元宵張燈漸成風氣。梁武帝篤信佛教,其宮中正月十五日大張燈火。

唐朝時,中外文化交流更為密切,佛教大興,仕官百姓普遍在正月十五這一天「燃燈供佛」,佛家燈火於是遍布民間。從唐代起,元宵張燈即成為法定之事,並逐漸成為民間習俗。

詩詞,是指以古體詩、近體詩和格律詞為代表的中國古代傳統詩歌。亦是漢字文化圈的特色之一。通常認為,詩較為適合「言志」,而詞則更為適合「抒情」。

詩詞是闡述心靈的文學藝術,而詩人、詞人則需要掌握成熟的藝術技巧,並按照嚴格的韻律要求,用凝練的語言、綿密的章法、充沛的情感以及豐富的意象來高度集中地表現社會生活和人類精神世界。

詩歌起源於上古的社會生活,詩鼎盛於唐代,詞流行於宋代。中華詩詞源自民間,其實是一種草根文學。在21世紀的中國,詩詞仍然深受普通大眾青睞。

D. 乞巧。 讀了這首古詩,我的腦海里浮現出這樣的畫面

教材簡析:
《乞巧》是人教版第六冊第八組的一首詩。這首詩圍繞民間故事這一主題來編排的。《乞巧》是唐代詩人林傑描寫民間七夕乞巧盛況的。農歷七月初七夜晚,俗稱「七夕」,又稱「女兒節」「少女節」。是傳說中隔著「天河」的牛郎和織女在鵲橋上相會的日子。過去,七夕的民間活動主要是乞巧,所謂乞巧,就是向織女乞求一雙巧手的意思。乞巧最普遍的方式是對月穿針,如果線從針孔穿過,就叫得巧。這一習俗唐宋最盛。
設計理念:
藉助詩歌教學素材,通過「讀、議、想、說」等靈活多變的教學方法,實現師生互動,生生互動,並恰當地運用多媒體課件激發情趣,拓展思維,從而突現學生地主體作用,使學生主動探求知識,培養他們的創新思想。在教學中把學生帶入境界,有滋有味地朗讀是教學的重點和難點。教師創設情境,激發興趣,尊重學生的獨特感悟,提升學生的整體素養。
學習目標:
1、學會「乞、巧、霄、渡」四個生字。
2、能朗讀背誦古詩,體會詩中豐富的想像。
3、能用自己的話講民間牛郎織女的故事,了解有關乞巧節的風俗習慣。
教學重、難點:
1、正確、流利、有情感地朗讀、背誦詩歌。
2、感受古時候人們對美好生活的追求;了解詩中蘊含著的民間傳說。
教學准備 :多媒體課件

教學過程
一、激趣導入,揭示課題。【解詩題】【知詩人】
1、師:同學們,我們祖國的文化源遠流長,而古詩更是文化寶庫里一顆璀璨的明珠。一首好詩,蘊含著一幅畫面,一首好詩,包含著一個故事,讓人回味無窮。誰能背誦一首有關我國傳統節日的古詩?《元日 》《清明》等
2 很好,這節課,我們再學習一首寫我國傳統節日乞巧節盛況的詩——《乞巧》。板書課題
3、解詩題,知作者
(1)師:請同學們拿起右手跟我一起寫課題。齊讀課題。(生齊讀(指導「乞」、「巧」的變調,都讀三聲)
看到這個「乞」字,很容易讓你想到什麼字?(生:氣球的「氣」)在書寫時有什麼不同?(生:「氣」中間有一橫,而「乞」中間沒有一橫。)師提示:「氣」的最後一筆橫斜鉤,而「乞」的最後一筆是橫折彎鉤。誰能說說「乞」是什麼意思?(生:乞求。)再來看看「巧」字,教師教學「巧」字,書寫、明確第五筆「豎折折鉤」,組詞。師:很好。「巧」字什麼意思?(指名說,生:巧手)
誰能完整地說說詩題是什麼意思?(指名說,生:乞求一雙巧手)再齊讀課題。
2、師:這首詩是唐代詩人林傑寫的。(板書林傑)師介紹:林傑是一位很了不起的詩人,他小時候非常聰明,六歲時就能寫詩。一下筆就能寫成一篇好文章。他還精通書法棋藝,只可惜他英年早逝,17歲就離開了人世。今天我們要學習的,就是他的代表作之一。
二、學習新課
(一)初讀古詩:讀准字音 讀通詩句【讀詩句】
1、請同學們打開書,自由讀古詩,注意讀准字音 讀通詩句
2、指名讀,生生評價
3、出示古詩節奏,教師范讀,再指名讀。
4、師:這次我們的朗讀要求提高了,同學們不僅要讀准字音,還要讀得字正腔圓,連貫,通順。注意讀出節奏,讀出自己的味道。(學生自由讀)
4、指名讀,師生共同評價。
(二)研讀古詩:結合注釋,理解詩句 【明詩意】
1、師:要理解《乞巧》的意思,得先了解我國四大民間傳說之一的牛郎織女的故事,(課件播放牛郎織女的動畫。)
2、師:織女不僅有美麗的容貌,而且手巧。
課件出示織女資料
3、師:織女的手巧讓無數的人間少女佩服。古時候的少女們在牛郎織女每年七月初七相聚的這一天,都會向織女乞巧。所以七夕節也叫——乞巧節,女兒節。
乞巧節是古時候人們非常喜歡的一個節日。我們再來藉助課後資料袋裡的介紹來了解一下乞巧節,看看都有哪些乞巧方式?
指名說:對月穿針、蜘蛛結網、賀牛生日
當然乞巧節的風俗還有很多,那我們今天學的寫的是哪一種呢?
4、師:請同學們自由讀詩的第一、二行。(出示課件)
(1)師:剛才同學們在讀的時候,我聽見詩的第一行有兩個字的讀音是一樣的?是哪兩個字?
那這兩個字的字形一樣嗎?(「宵」字是寶蓋頭,「霄」字是雨字頭)它是什麼意思呢?藉助組詞理解(元宵的宵指:夜晚,雲霄的霄指:天空)理解了字的意思,(出示宵和霄區別課件)
相信我們再齊讀,准能讀得更好。(學生齊讀)
(2)誰能描述一下這兩句詩描繪的是一種怎樣的畫面?
(3)體會、朗讀、感悟前兩句
師:在七月初七日這天晚上,人們望著深藍浩瀚的星空,想到了牛郎織女鵲橋相會的故事,你覺得牛郎織女當時的心情是怎樣的呢?你能讀好這兩行詩嗎?(指名讀)
那些青年男女攜手來到了戶外,抬頭仰望星空,想到了牛郎織女鵲橋相會的情景,此時人們是一種怎樣的心情?(生體會,再讀)
假如是你也是人群中的一個,你是一種怎樣的心情?(生體會,多種形式讀)
5、師:七月初七的夜晚,天上的牛郎和織女喜相逢,那人間的姑娘少女們又在做什麼呢?(課件出示三四行)
(1)讀讀三、四行。(學生讀)
(2)(朗讀視頻)下面我們先來聽一聽老師的朗讀。
(3)師:在這七夕之夜,人間的人們正家家(學生接念——乞巧望秋月)從「家家乞巧望秋月,穿盡紅絲幾萬條」中你的腦海浮現出怎樣的畫面?
(4)師:你怎麼知道人很多?是從哪句話讀出來的。(家家乞巧望秋月)哪個詞最能說明人多?(家家)是啊,每家的少女們都在望著月亮,乞取智巧,有的在小院里,有的在家門口,在田野,在山坡,在河邊,在花園…在所有能夠看到月亮的地方,少女們都在穿紅絲線,哪怕夜深了,她們還在不停地穿,為什麼啊?(他們想像織女一樣心靈手巧)
(5)師:她們穿了多少條呢?(幾萬條)真的數出有幾萬條嗎?(沒有)那是多少條?(很多很多)什麼多?(紅絲多)在第四行里,還有哪個字可以看出少女們穿的紅絲很多呢?(穿盡)
你能想像千家萬戶都在乞巧是一個什麼樣的場面嗎?」(熱鬧的場面)因此詩人林傑發出感慨:家家乞巧望秋月,穿盡紅絲幾萬條。
過節了,牛郎織女一家團聚了,你們的心情怎樣?(高興……)(指名讀,齊讀)
(6)後來,乞巧的范圍更寬泛了,一首《乞巧歌》表達了她們的心聲:
(出示《乞巧歌》)乞手巧,乞容貌;乞心通,乞顏容;乞我爹娘千百歲,乞我姊妹千萬年。
自己讀讀,人們除了祈求一雙巧手之外,還可能在乞求著什麼?(指名說)
(出示課件)
是啊,月光下,我們彷彿看到了這樣一幅幅畫面,你們能不能說一說呢?
盼望已久的乞巧節之夜終於到了.....
月光下,兩個姐妹穿著紅絲,在乞求父母( ) 。
庭院里,一位農村的少女穿著紅絲,在乞求 ( )。
( ),一位年輕的母親穿著紅絲,在乞求( ) 。
( ),( ) ,在乞求 。
相應板書:人間乞巧忙
6、師:你們想向織女為哪些人乞求呢?乞求什麼?
生:親人 朋友 災區人民
教師小結:雖然年代在變,但是我們對美滿生活的追求依然未變。我們要在用心乞巧的同時,還要學會用雙手去創造,去努力爭取明天的成功!
(三)配樂品讀古詩,升華情感,試背古詩。【誦詩句】【悟詩情】
1、數不清的紅絲都穿完了,可見人間企盼、追求幸福的願望是多麼強烈而美好啊!你能帶著這種強烈的感情朗讀嗎?
2、【出示課本圖文】讓我們一起來讀出強烈的感情朗讀,讀出這首詩的韻味吧!
配樂朗讀。(生讀:指名讀、齊讀、合作讀)
3、、古人雲:不積跬步,無以至千里,不積小流,無以成江海。光會讀還是不夠的,我們還要背下來,誰能背下來?試一試吧!
4、【出示課件圖片】指名試背、學生齊背
三、拓展練習,日積月累。
1、考考你(出示兩個練習題)
(1)試一試,連一連
端午節 農歷九月初九 鬧花燈,吃元宵
重陽節 農歷正月十五 乞巧,對月穿針
中秋節 農歷八月十五 包粽子,賽龍舟
元宵節 農歷七月初七 插茱萸,登高
乞巧節 農歷五月初五 祭月,吃月餅
(2)填一填
林傑根據 (七夕節 )(節日)流傳的民間傳說 (《牛郎織女》)創作了古詩(《乞巧》)。這首詩表現了人們過節時( 喜悅 )的心情和
(乞取智巧、追求幸福) 的心願。
2、有時間的話,抄寫這首詩。
3、今天我們學習的是一首和中國傳統節日—乞巧節,即七夕節有關的古詩,其實古時候很多文人墨客在七夕這天,都留下了許多詩篇。老師這里還收集了一些和七夕有關的古詩,讀讀看。(指名讀)有興趣的同學在課後把它記在你的積累本中吧!
總結:古詩是中國幾千年文化的精髓,我們要充分地感受祖國語言文字的魅力。其實不光在課內,在課外我們還應該自發地去了解、去學習、去積累,去發自內心地熱愛古詩。

《乞巧》說課稿
金鳳三小 任燕霞
我說課的題目是小學語文第六冊第29課《古詩兩首》中的《乞巧》這首古詩。我准備從教材、教法和學法,教學設計和板書設計四大塊來說。
【說教材】
《乞巧》所在的單元,這組教材圍繞民間故事和神話傳說這一主題來編排的。再一次把學生帶回兒時傾聽大人們講故事的快樂中去,感受古人的想像是多麼豐富。《乞巧》是唐代詩人林傑描寫民間七夕乞巧盛況,也是一首想像豐富,流傳很廣的古詩。詩句淺顯易懂,並涉及到家喻戶曉的神話傳說故事,表達了少女們乞取智巧、追求幸福的美好心願。
基於對教材的理解,結合本組課文的訓練意圖和學生實際,我把這首詩的教學目標定為:
1、學會「乞、巧、霄、渡」四個生字。
2、能朗讀背誦古詩,體會詩中豐富的想像。
3、了解有關乞巧節的風俗習慣。
根據教學目標和教材的內容、特點,我把本課的教學重難點定為
1、正確、流利、有情感地朗讀、背誦詩歌。
2、感受古時候人們對美好生活的追求;了解詩中蘊含著的民間傳說。
教學重難點的確定,我的教學思路也就比較清晰了,教法和學法的選擇也就水到渠成了。
【說教法】
語文教學要求突出學生的主體作用,培養他們的創新思。針對本課的教學目標和古詩的特點,本課將採用的教學方法為:
1、設境想像法:
運用《牛郎織女的傳說》的動畫畫面再現情境,藉助視頻朗讀示範資料充實對乞巧節的了解和對吟詩的深層次要求,同時,配上主題相符的音樂渲染情境,語言描述情境。學生在心境愉悅的環境中學習,受到了美的熏陶。形象思維和抽象思維都得到了發展,讓學生談自己的感受,從而深刻體會到了詩人所表達了情感。
2、重點字詞剖析法:
抓住「宵和霄」的形的區別來進而理解字意的不同,以及在詩句中的意思,這樣設計,意在突出語文學科的特點,進行扎扎實實的語言文字訓練,讓學生在詩中體會到祖國語言文字的美。同進,抓住重點詞句進行挖掘,加大了「學詩」的密度,使學生真正學有所獲,學有所得。
3、精心設計教法,提高學生閱讀能力,
抓住語文本色,體現人文性和工具性的統一。引導學生學習語言,發展語言,是閱讀教學責無旁貸的任務。本詩內容淺顯,但意義深遠。 在教學中,我力求在品析語言中讓學生感悟到少女們追求幸福的心願,在感悟少女們追求幸福心願中習得語言,提高語文素養。
遵循閱讀教學規律,重視體驗和感悟,因為閱讀是學生個性化的行為,不能以老師的分析代替學生閱讀實踐,所以我的教法力求讓學生在主動思維活動中加深理解和體驗,有所感悟和思考。
【說學法】
1、補充資料法:學習《乞巧》這首詩,學生需要了解、補充一系列資料,如了解七夕節的來歷、及它為什麼又叫乞巧節、女兒節的原因,因此學生通過《牛郎織女的傳說》的動畫再現情境,充實對乞巧節的了解。藉助視頻朗讀示範資料感受什麼樣的朗讀才叫吟詩。
2、朗讀體會法:
運用「解詩題、知詩人、讀詩句、明詩意、誦詩句」這四個步驟來學習。自讀自悟,讀悟結合,以讀促悟,以悟生情。 抓重點詞句,品讀賞析,指導學生反復誦,在誦讀中積極感悟。同時達到豐富和積累語言,運用語言的目的。
3、音樂渲染法:
朗讀時,配上主題相符的音樂渲染情境,語言描述情境。在這樣的情境中,展示多種形式的配樂吟誦,如自由讀、指名讀、范讀、賽讀、集體讀等多種形式,學生在心境愉悅的環境中學習,受到了美的熏陶。形象思維和抽象思維都得到了發展,從而深刻體會到了詩人所表達了情感,使學生在反復吟誦中充實閱讀的情感和提高閱讀的效果。
在以上教學理念的指導下,我力求通過教學環節的精心設計,達成三維目標。於是,我設計了以下教學過程。
【說教學過程】
一、激趣導入,揭示課題。【解詩題】【知詩人】
1、師:同學們,我們祖國的文化源遠流長,而古詩更是文化寶庫里一顆璀璨的明珠。一首好詩,蘊含著一幅畫面,一首好詩,包含著一個故事,讓人回味無窮。誰能背誦一首有關我國傳統節日的古詩?《元日 》《清明》等
2 很好,這節課,我們再學習一首寫我國傳統節日乞巧節盛況的詩——《乞巧》。板書課題
3、解詩題,知作者
(1)師:請同學們拿起右手跟我一起寫課題。齊讀課題。(生齊讀(指導「乞」、「巧」的變調,都讀三聲)教學「乞」「巧」兩字
誰能完整地說說詩題是什麼意思?(指名說,生:乞求一雙巧手)再齊讀課題。
2、師:這首詩是唐代詩人林傑寫的。(板書林傑)師介紹:林傑是一位很了不起的詩人,他小時候非常聰明,六歲時就能寫詩。一下筆就能寫成一篇好文章。他還精通書法棋藝,只可惜他英年早逝,17歲就離開了人世。
二、學習新課
【讀詩句】讀准字音 讀通詩句
1、請同學們打開書,自由讀古詩,注意讀准字音 讀通詩句
2、指名讀,生生評價
3、出示古詩節奏,教師范讀,再指名讀。
4、師:同學們不僅要讀准字音,還要讀得字正腔圓,連貫,通順。注意讀出節奏,讀出自己的味道。(學生自由讀)
5、指名讀,師生共同評價。
【明詩意】結合注釋,理解詩句
1、師:要理解《乞巧》的意思,得先了解我國四大民間傳說之一的牛郎織女的故事,(課件播放牛郎織女的動畫。)
2、師:織女不僅有美麗的容貌,而且手巧。
課件出示織女資料
3、師:織女的手巧讓無數的人間少女佩服。古時候的少女們在牛郎織女每年七月初七相聚的這一天,都會向織女乞巧。所以七夕節也叫——乞巧節,女兒節。乞巧節是古時候人們非常喜歡的一個節日。我們再來藉助課後資料袋裡的介紹來了解一下乞巧節,看看都有哪些乞巧方式? 指名說:對月穿針、蜘蛛結網、賀牛生日 當然乞巧節的風俗還有很多,那我們今天學的寫的是哪一種呢?
4、師:請同學們自由讀詩的第一、二行。(出示課件)
(1)師:剛才同學們在讀的時候,我聽見詩的第一行有兩個字的讀音是一樣的?是哪兩個字?
那這兩個字的字形一樣嗎?(「宵」字是寶蓋頭,「霄」字是雨字頭)它是什麼意思呢?藉助組詞理解(元宵的宵指:夜晚,雲霄的霄指:天空)理解了字的意思,(出示宵和霄區別課件)
相信我們再齊讀,准能讀得更好。(學生齊讀)
(2)誰能描述一下這兩句詩描繪的是一種怎樣的畫面?
(3)體會、朗讀、感悟前兩句
師:在七月初七日這天晚上,人們望著深藍浩瀚的星空,想到了牛郎織女鵲橋相會的故事,你覺得牛郎織女當時的心情是怎樣的呢?你能讀好這兩行詩嗎?(指名讀)
那些青年男女攜手來到了戶外,抬頭仰望星空,想到了牛郎織女鵲橋相會的情景,此時人們是一種怎樣的心情?(生體會,再讀)
假如是你也是人群中的一個,你是一種怎樣的心情?(生體會,多種形式讀)
5、師:七月初七的夜晚,天上的牛郎和織女喜相逢,那人間的姑娘少女們又在做什麼呢?(課件出示三四行)
(1)讀讀三、四行。(學生讀)
(2)(朗讀視頻)下面我們先來聽一聽老師的朗讀。
(3)師:在這七夕之夜,人間的人們正家家(學生接念——乞巧望秋月)從「家家乞巧望秋月,穿盡紅絲幾萬條」中你的腦海浮現出怎樣的畫面?
(4)師:你怎麼知道人很多?是從哪句話讀出來的。(家家乞巧望秋月)哪個詞最能說明人多?(家家)在所有能夠看到月亮的地方,少女們都在穿紅絲線,哪怕夜深了,她們還在不停地穿,為什麼啊?(他們想像織女一樣心靈手巧)
(5)師:她們穿了多少條呢?(幾萬條)真的數出有幾萬條嗎?(沒有)那是多少條?(很多很多)什麼多?(紅絲多)在第四行里,還有哪個字可以看出少女們穿的紅絲很多呢?(穿盡)
你能想像千家萬戶都在乞巧是一個什麼樣的場面嗎?」(熱鬧的場面)因此詩人林傑發出感慨:家家乞巧望秋月,穿盡紅絲幾萬條。
牛郎織女一家團聚了,你們的心情怎樣?(高興……)(指名讀,齊讀)
(6)後來,乞巧的范圍更寬泛了,一首《乞巧歌》表達了她們的心聲:
(出示《乞巧歌》)
自己讀讀,人們除了祈求一雙巧手之外,還可能在乞求著什麼?(指名說)
(出示課件)
是啊,月光下,我們彷彿看到了這樣一幅幅畫面,你們能不能說一說呢?盼望已久的乞巧節之夜終於到了.....
月光下,兩個姐妹穿著紅絲,在乞求父母( ) 。
庭院里,一位農村的少女穿著紅絲,在乞求( ) 。
( ),一位年輕的母親穿著紅絲,在乞求( ) 。
( ),( ) ,在乞求( ) 。

相應板書:人間乞巧忙
6、師:你們想向織女為哪些人乞求呢?乞求什麼?
生:親人 朋友 災區人民
三、【誦詩句】【悟詩情】配樂品讀古詩,升華情感,試背古詩,。
1、數不清的紅絲都穿完了,可見人間企盼、追求幸福的願望是多麼強烈而美好啊!你能帶著這種強烈的感情朗讀嗎?
2、【出示課本圖文】讓我們一起來讀出強烈的感情朗讀,讀出這首詩的韻味吧!
配樂朗讀。(生讀:指名讀、齊讀、合作讀)
3、、古人雲:不積跬步,無以至千里,不積小流,無以成江海。光會讀還是不夠的,我們還要背下來,誰能背下來?試一試吧!
4、【出示課件圖片】指名試背、學生齊背
四、拓展練習,日積月累。
1、考考你(出示兩個練習題)
(1)試一試,連一連
端午節 農歷九月初九 鬧花燈,吃元宵
重陽節 農歷正月十五 乞巧,對月穿針
中秋節 農歷八月十五 包粽子,賽龍舟
元宵節 農歷七月初七 插茱萸,登高
乞巧節 農歷五月初五 祭月,吃月餅
(2)填一填
林傑根據( 七夕節) 【節日】流傳的民間傳說 (《牛郎織女》)創作了古詩(《乞巧》)。這首詩表現了人們過節時( 喜悅 )的心情和 (乞取智巧、追求幸福 )的心願。
2、有時間的話,抄寫這首詩。
3、今天我們學習的是一首和中國傳統節日—乞巧節,即七夕節有關的古詩,其實古時候很多文人墨客在七夕這天,都留下了許多詩篇。老師這里還收集了一些和七夕有關的古詩,讀讀看。(指名讀)有興趣的同學在課後把它記在你的積累本中吧!
總結:古詩是中國幾千年文化的精髓,我們要充分地感受祖國語言文字的魅力。你們對今後學習誦讀古詩有什麼打算嗎?
其實不光在課內,在課外我們還應該自發地去了解、去學習、去積累,去發自內心地熱愛古詩。

板書設計:
天上喜相逢
乞巧 乞取智巧 追求幸福
人間乞巧忙

【說板書 】
本課的板書形象直觀,概括了本課的主要內容,便於學生學習。
總之,這節課我力求以培養學生能力為目的,把時間盡量放給學生,培養學生自主學習的能力,使學生由樂學到學會,最終達到會學會用。 贊同0| 評論 2012-5-25 09:49 米花小弘帽 | 一級
= =。。是題目么?

讀了 乞巧後 我彷彿看見家家戶戶的人走出家門 一起望著浩瀚的夜空,臉上有著節日的喜悅和淡淡的憂傷。天空明星閃爍,銀河漸漸西移垂地,晨星就要消失了。。我彷彿看見 銀河的那邊的廣寒宮殿,寂寞無伴的嫦娥,嫦娥啊,寂寞了千年,你是否後悔了當年的舉動,是否懷念自己不顧一切拋棄了的簡單的小幸福?

E. 關於餃子的優美句子具體一點。

餃子就像漆黑夜空的一輪彎月,照著思鄉的人,幻想著家的溫暖,團圓的幸福。
2. 餃子靜靜地躺在盤子里,宛如嬌羞的少女。
她有著晶瑩剔透的身體,較好的面容。
彷彿迫不及待想要人吃了一般。
3. 煮熟的餃子就像打南邊來了一群鵝,劈了啪啦地滾下了河,先沉底後漂著,變成彎彎的月亮。
4. 煮餃子時,餃子就像晶瑩剔透白色的船。
5. 素衣台案前,巧手賽天工。
雪花紛飛舞,皎月平空現。
清水飄芙蓉,元寶落玉盤。
餐餐世間味,最是此物鮮。
6. 地不分南北,人不分貧富。
廚下磁爐,煮沸月牙片片;盤中銀角,吃出喜氣洋洋。
滴滴調料,淡淡清湯。
幾盤水餃,飽滿熱腸。
7. 餡有不同,各具滋味之妙哉;形有別樣,南北各有承傳焉。
嘗一口齒頰留香,品一隻思念無限。
8. 莫道離別愁幾許、一餃此中攬。
來年早歸喜幾多、吃餃話團圓。
9. 上至賢達,櫥沸月牙片片;下至黎庶,盤中銀角洋洋。
10. 香菜餃﹑蓮藕餃,翡翠一般;黃瓜餃、青魚餃,碧玉如璉。
或有藏金於中,號之曰財源滾滾;或與舉家同食,謂之曰團團圓圓。
有關「吃餃子」的詩句有哪些?
1、清清白白成一統包包容容納萬般2、白面白嫩白水煮可蒸可炸可生煎3、饒他禽獸花與葉攘括其中嘗人間4、 天上飛的地上跑的水裡游的無所不包凡間有之人間存之仙界尋之盡情攘括5、 有才何須多開口, 萬般滋味肚中藏。
有緣伴君三杯酒, 相逢一笑齒留香。
6、 俗客常笑撐船肚, 知己方知腹中珍。
牢騷太盛難容物, 我輩豈是蓬蒿人。
7、 相隔千里終團圓、共坐檀桌前。
舉筷入口皆思念、同襯此時意。
8、 莫道離別愁幾許、一餃此中攬。
來年早歸喜幾多、吃餃話團圓。
9 春日當頭微風吹,閑時想起水餃味 。
獨自一人獨自包,韭餡香味滿屋繞。
耳邊音樂何其妙,邊包邊聽樂悠悠。
吃餃子的傳說:東漢時候,南陽有個張仲景,是個名醫。

熱點內容
古代勵志的名言 發布:2021-03-16 21:50:46 瀏覽:209
形容兒孫繞膝的詩句 發布:2021-03-16 21:49:35 瀏覽:878
席慕蓉賞析印記 發布:2021-03-16 21:48:26 瀏覽:311
權力很大含有手的成語 發布:2021-03-16 21:48:22 瀏覽:584
能聽的兒童故事 發布:2021-03-16 21:48:15 瀏覽:285
關於足球的詩歌詞句 發布:2021-03-16 21:47:40 瀏覽:870
拖拉機的古詩 發布:2021-03-16 21:42:53 瀏覽:571
亮甜的詩句 發布:2021-03-16 21:42:00 瀏覽:831
廣東話生日快樂祝福語 發布:2021-03-16 21:38:55 瀏覽:409
噓的短句 發布:2021-03-16 21:38:07 瀏覽:816