當前位置:首頁 » 古詩詞句 » 井詩歌鑒賞

井詩歌鑒賞

發布時間: 2020-12-23 12:22:53

詩歌《井》的賞析

深沉父愛
-----《井》賞析文

《井》旨在歌頌父親,但不是「父親啊!你是那麼的偉大」引亢高歌式的頌唱,而是將父親的眼睛比作老井,隱寓父愛的深沉。選擇這一表達方式既保持了詩歌的凝練性,又以詩意的人格詮釋父愛的崇高,用深切的語詞傳達對父親的摯愛。我們的誕生給父親帶來了喜悅,也增添了生活的責任。我們在父親慈祥、嚴肅的眼光中,無憂無慮地過日子,卻總是在抱怨父親牛犟。如果說母親給給我們細心的照顧,給我們家的溫馨,那麼父親就要為我們承受許多外來的壓力,阻擋外面的寒冷。生活的沉重會把父親變黑,變瘦,往他的臉上多刻上幾條皺紋,使他的瞳孔變得「渾」,變「濁」,然而父親的目光總是堅定,包含著對我們真切的憐愛。此詩用語干白,描述的形象不是很豐滿,可是其表現還是具有很大的張力,著意內在的情思,於平淡之中見幽深,詩外留給讀者更多的聯想和思考的空間。全詩兩節,承接緊密,後一節是前一節的進一步闡析,為讀者提供一個回憶父親的契機.父親不是地面顯露的嘩嘩水溪,而是深沉的古井,有長久不息的暗涌,有源源不盡的愛。滴水之恩,湧泉相報,但是父愛是湧泉,是無限時,我們就既無法完全體驗父親的感受,又是「寸草難報三春暉」。或許當我們「當身邊的桶/都盛滿時」,我們才意識到父愛的無私;或許當我們做父親時,才體會到父親的偉大。無論如何,我們現在所體會的只是父親渾厚的一部分,只有父親才能完全知道父親的苦與甜。不過,就這些已經足以讓我們迸發一句:爸爸,我愛你!

參考處處:http://www.blogms.com/StBlogPageMain/Efp_BlogLogSee.aspx?cBlogLog=1000831083

Ⅱ 詩歌賞析

月夜憶舍弟
杜甫
戍鼓斷人行, 邊秋一雁聲。
露從今夜白, 月是故鄉明。
有弟皆分散, 無家問死生。
寄書長不達, 況乃未休兵。
這首詩是乾元二年(759)秋杜甫在秦州所作。這年九月,史思明從范陽引兵南下,攻陷汴州,西進洛陽,山東、河南都處於戰亂之中。當時,杜甫的幾個弟弟正分散在這一帶,由於戰事阻隔,音信不通,引起他強烈的憂慮和思念。《月夜憶舍弟》即是他當時思想感情的真實記錄。在古典詩歌中,思親懷友是常見的題材,這類作品要力避平庸,不落俗套,單憑作者生活體驗是不夠的,還必須在表現手法上匠心獨運。杜甫正是在對這類常見題材的處理中,顯出了他的大家本色。
詩一起即突兀不平。題目是「月夜」,作者卻不從月夜寫起,而是首先描繪了一幅邊塞秋天的圖景:「戍鼓斷人行,邊秋一雁聲。」路斷行人,寫出所見;戍鼓雁聲,寫出所聞。耳目所及皆是一片凄涼景象。沉重單調的更鼓和天邊孤雁的叫聲不僅沒有帶來一絲活氣,反而使本來就荒涼不堪的邊塞顯得更加冷落沉寂。「斷人行」點明社會環境,說明戰事頻仍、激烈,道路為之阻隔。兩句詩渲染了濃重悲涼的氣氛,這就是「月夜」的背景。
頷聯點題。「露從今夜白」,既寫景,也點明時令。那是在白露節的夜晚,清露盈盈,令人頓生寒意。「月是故鄉明」,也是寫景,卻與上句略有不同。作者所寫的不完全是客觀實景,而是融入了自己的主觀感情。明明是普天之下共一輪明月,本無差別,偏要說故鄉的月亮最明;明明是自己的心理幻覺,偏要說得那麼肯定,不容置疑。然而,這種以幻作真的手法卻並不使人覺得於情理不合,這是因為它極深刻地表現了作者微妙的心理,突出了對故鄉的感懷。這兩句在煉句上也很見工力,它要說的不過是「今夜露白」,「故鄉月明」,只是將詞序這么一換,語氣便分外矯健有力。所以王得臣說:「子美善於用事及常語,多離析或倒句,則語健而體峻,意亦深穩。」(《麈史》)從這里也可以看出杜甫化平板為神奇的本領。
以上四句信手揮寫,若不經意,看似與憶弟無關,其實不然。不僅望月懷鄉寫出「憶」,就是聞戍鼓,聽雁聲,見寒露,也無不使作者感物傷懷,引起思念之情。實乃字字憶弟,句句有情。
詩由望月轉入抒情,過渡十分自然。月光常會引人遐想,更容易勾起思鄉之念。詩人今遭逢離亂,又在這清冷的月夜,自然更是別有一番滋味在心頭。在他的綿綿愁思中夾雜著生離死別的焦慮不安,語氣也分外沉痛。「有弟皆分散,無家問死生」,上句說弟兄離散,天各一方;下句說家已不存,生死難卜,寫得傷心折腸,令人不忍卒讀。這兩句詩也概括了安史之亂中人民飽經憂患喪亂的普遍遭遇。
「寄書長不達,況乃未休兵」,緊承五、六兩句進一步抒發內心的憂慮之情。親人們四處流散,平時寄書尚且常常不達,更何況戰事頻仍,生死茫茫當更難逆料。含蓄蘊藉,一結無限深情。讀了這首詩,我們便不難明白杜甫為什麼能夠寫出「烽火連三月,家書抵萬金」(《春望》)那樣凝煉警策的詩句來。深刻的生活體驗是藝術創作最深厚的源泉。
全詩層次井然,首尾照應,承轉圓熟,結構嚴謹。「未休兵」則「斷人行」,望月則「憶舍弟」,「無家」則「寄書不達」,人「分散」則「死生」不明,一句一轉,一氣呵成。
在安史之亂中,杜甫顛沛流離,備嘗艱辛,既懷家愁,又憂國難,真是感慨萬端。稍一觸動,千頭萬緒便一齊從筆底流出,所以把常見的懷鄉思親的題材寫得如此凄楚哀感,沉鬱頓挫。
【賞析一】
這首詩是乾元二年(759)秋杜甫在秦州所作。這年九月,史思明從范陽引兵南下,攻陷汴州,西進洛陽,山東、河南都處於戰亂之中。當時,杜甫的幾個弟弟正分散在這一帶,由於戰事阻隔,音信不通,引起他強烈的憂慮和思念。《月夜憶舍弟》即是他當時思想感情的真實記錄。在古典詩歌中,思親懷友是常見的題材,這類作品要力避平庸,不落俗套,單憑作者生活體驗是不夠的,還必須在表現手法上匠心獨運。杜甫正是在對這類常見題材的處理中,顯出了他的大家本色。
詩一起即突兀不平。題目是「月夜」,作者卻不從月夜寫起,而是首先描繪了一幅邊塞秋天的圖景:「戍鼓斷人行,邊秋一雁聲。」路斷行人,寫出所見;戍鼓雁聲,寫出所聞。耳目所及皆是一片凄涼景象。沉重單調的更鼓和天邊孤雁的叫聲不僅沒有帶來一絲活氣,反而使本來就荒涼不堪的邊塞顯得更加冷落沉寂。「斷人行」點明社會環境,說明戰事頻仍、激烈,道路為之阻隔。兩句詩渲染了濃重悲涼的氣氛,這就是「月夜」的背景。
頷聯點題。「露從今夜白」,既寫景,也點明時令。那是在白露節的夜晚,清露盈盈,令人頓生寒意。「月是故鄉明」,也是寫景,卻與上句略有不同。作者所寫的不完全是客觀實景,而是融入了自己的主觀感情。明明是普天之下共一輪明月,本無差別,偏要說故鄉的月亮最明;明明是自己的心理幻覺,偏要說得那麼肯定,不容置疑。然而,這種以幻作真的手法卻並不使人覺得於情理不合,這是因為它極深刻地表現了作者微妙的心理,突出了對故鄉的感懷。這兩句在煉句上也很見工力,它要說的不過是「今夜露白」,「故鄉月明」,只是將詞序這么一換,語氣便分外矯健有力。所以王得臣說:「子美善於用事及常語,多離析或倒句,則語健而體峻,意亦深穩。」(《麈史》)從這里也可以看出杜甫化平板為神奇的本領。
以上四句信手揮寫,若不經意,看似與憶弟無關,其實不然。不僅望月懷鄉寫出「憶」,就是聞戍鼓,聽雁聲,見寒露,也無不使作者感物傷懷,引起思念之情。實乃字字憶弟,句句有情。
詩由望月轉入抒情,過渡十分自然。月光常會引人遐想,更容易勾起思鄉之念。詩人今遭逢離亂,又在這清冷的月夜,自然更是別有一番滋味在心頭。在他的綿綿愁思中夾雜著生離死別的焦慮不安,語氣也分外沉痛。「有弟皆分散,無家問死生」,上句說弟兄離散,天各一方;下句說家已不存,生死難卜,寫得傷心折腸,令人不忍卒讀。這兩句詩也概括了安史之亂中人民飽經憂患喪亂的普遍遭遇。
「寄書長不達,況乃未休兵」,緊承五、六兩句進一步抒發內心的憂慮之情。親人們四處流散,平時寄書尚且常常不達,更何況戰事頻仍,生死茫茫當更難逆料。含蓄蘊藉,一結無限深情。讀了這首詩,我們便不難明白杜甫為什麼能夠寫出「烽火連三月,家書抵萬金」(《春望》)那樣凝煉警策的詩句來。深刻的生活體驗是藝術創作最深厚的源泉。
全詩層次井然,首尾照應,承轉圓熟,結構嚴謹。「未休兵」則「斷人行」,望月則「憶舍弟」,「無家」則「寄書不達」,人「分散」則「死生」不明,一句一轉,一氣呵成。
在安史之亂中,杜甫顛沛流離,備嘗艱辛,既懷家愁,又憂國難,真是感慨萬端。稍一觸動,千頭萬緒便一齊從筆底流出,所以把常見的懷鄉思親的題材寫得如此凄楚哀感,沉鬱頓挫。 (張明非)
【賞析二】
杜甫共有四個弟弟。公元759年他西來秦州時只有最小的杜占同行,另外三個弟弟杜穎、杜觀、杜豐分別在河南山東客居。這首詩就是抒發對不在身邊的三個弟弟的思念。
全詩可分兩段。前四句是第一段,內容緊扣「月夜」,表面上寫景,實際上字里行間流露出「憶舍弟」的感情。「戍鼓斷人行」, 真實描繪了面臨戰爭威脅的邊城景象,這一句所烘托出的戰爭氣氛,也是詩人當時為什麼那樣深切懷念諸弟的原因之一。在章法上,這一句與後面的「有弟皆分散」、「況乃未休兵」相互照應,也使全詩脈絡連貫,條理清楚。
「邊秋一雁聲」從前句的地上寫到天空。邊地、秋日、雁聲都是引起人「倍思親」的原因。「一雁聲」三個字,還讓人想到古人稱兄弟為「雁行」的典故。這兩句從聽覺方面來寫,後兩句從視覺方面來寫,可謂有聲有色。「露從今夜白」,意思是露從今晚上開始才分外慘白。在苦苦思念胞弟的詩人眼中,本來夜夜一樣潔白的霜露,也偏偏在今天晚上顯得格外蒼白,本來到處一樣的月亮,也只有故鄉的月亮最明亮。這兩句詩以「移情」的修辭手法,在自然景物描寫中融注了濃厚的主觀感受成分,借景生情,景隨情變,是詩人深切思念家鄉和親人的真情實感的自然流露,為千古傳頌的名句
最後四句為第二段,直接抒寫對舍弟們的懷念。 「有弟皆分散」,以致老家無人,又因為「無家」,所以想寫封信打聽一下分散各地的弟弟們的「死生」,也是沒有辦法的。「寄書長不達」正承「無家問死生」, 「況乃未休兵」又進一步申說:平時尚且如此,何況又值戰亂不已的時候呢!這四句層層緊逼,一環扣一環,真可以說是一氣呵成。
【賞析三】
這首詩的第一句「戍鼓斷人行」,在一開始就點出了「深夜」和「戰時」那種戒備森嚴、冷清的樣子。第二句的「邊秋」和「雁聲」則更加說明了他在懷念他的手足時候的季節和地點。當時的季節正好是秋天,花草樹木都開始凋謝,而自己又是身處在邊境,再加上孤雁凄慘的哀叫聲,就更令人覺得空虛寂寞了。
「露從今夜白」這一句,則是寫出了當時的節氣,而白露又可以和下一句的明月相互呼應,如此一來,我們就可以由「白色」這個顏色來感受出當時那種冷清的樣子。最後四句,杜甫則是在描寫他思念兄弟的情懷。因為戰爭的關系,他和自己的弟弟們都分散在不同的地方;而第六句的「無家」則讓人更覺得悲哀,因為他不僅和親人分離,連老家也都因為戰爭的關系而破壞了。最後兩句,他則描寫出因為戰爭的關系,又收不到家書,因此對大家的安危感到十分憂心的心情;特別是第八句的「未休兵」三個字,又可以和第一句互相呼應,整首詩在情感的表達上非常的完整。
唐詩手札:
梁啟超在「情聖杜甫」一文里曾這么寫道:「我以為工部最少可以當得起情聖的徽號,因為他的情感的內容,是極豐富的,極真實的,極深刻的。他的表情方法又極熟練,能鞭辟到深處,能將他全部反映不走樣子,能像電氣一般一振一盪的打到別人的心弦上。中國文學界寫情聖手,沒有人比得上,他所以我叫他做情聖」。從這樣的角度來看杜甫,其實也沒什麼錯,他是多情,但他的多情卻是極寬廣、極深厚的那種,是「人民愛物」的人道精神,所以,他的詩篇能寫的好,能像電氣一樣的振盪人心不無道理。而這首《月夜憶舍弟》所給人的感動和沖擊,正是如上所說的那樣
江 漢
江漢思歸客,乾坤一腐儒。
片雲天共遠,永夜月同孤。
落日心猶壯,秋風病欲疏。
古來存老馬,不必取長途。
題解
有人認為此詩作於夔州,有人認為作於江陵,當以後者為是。大歷三年(768)正月,杜甫自夔州出峽,秋天,流寓湖北江陵、公安等地,詩即作於此間。詩題作《江漢》,近乎無題,大概漂泊流徙中,已無心擬題。杜甫這時已五十六歲,長期飄零,歷盡艱辛,北歸無望,生計日困,至老仍如浮雲行止無定,心中自然頗多感慨。盡管如此,詩人忠魂仍存,壯心猶在,並未因處境困頓和年老多病而悲觀消沉,此詩就集中地表現了這種「烈士暮年,壯心不已」的精神。
句解
江漢思歸客,乾坤一腐儒。
漂泊江漢,我這思歸故鄉的天涯遊子,在茫茫天地之間,只是一個迂腐的老儒。「江漢」,長江、漢水之間。首聯表達出詩人客滯江漢的窘境,有自嘲意。「思歸客」是杜甫自謂,因為身在江漢,時刻思歸故鄉,但思歸而不得,飽含天涯淪落的無限辛酸。「乾坤」,即天地。「腐儒」,迂腐的讀書人,這里實際是詩人自指不會迎合世俗。如果說前一句還只是強調詩人飄泊在外的思鄉之心,後一句則將自己在天地間的渺小孤獨感吐露無遺。詩人原來的抱負是要經天緯地的,然而越到人生的最後階段,他越是痛感自己的渺小無力。其中的痛楚和無奈該有多深!
片雲天共遠,永夜月同孤。
像飄盪在遠天的片雲一樣遠客異鄉;與明月一起,孤獨地面對漫漫長夜。頷聯為工對。「天共遠」,承江漢客;「月同孤」,承一腐儒。詩人表面上是在寫片雲孤月,實際是在寫自己。他把自己的感情和身外的景物融為一片,慨嘆自己飄泊無依。不過,在明月的皎潔和孤清中,我們又體會到了詩人的孤高自許,他的心,仍然是光明的。「永夜」,長夜。
落日心猶壯,秋風病欲疏。
我雖已到暮年,就像日將落西山,但一展抱負的雄心壯志依然存在;面對颯颯秋風,我不僅沒有悲秋之感,反而覺得病逐漸好轉。頸聯為借對,「落日」比喻暮年,而非寫實。「秋風」句是寫實。詩的意境闊大而深沉,形象地表達出詩人積極用世、身處逆境而壯心不已的精神,「疏」,復甦。
古來存老馬,不必取長途。
自古以來存養老馬是因為其智可用,而不必取其體力,跋涉長途。尾聯用老馬識途的典故,比喻自己身雖年老多病,但智慧猶可用,還能有所作為。《韓非子·說林上》里講,春秋時管仲隨齊桓公伐孤竹,春往冬返,迷失道路。管仲提議用老馬領路,於是找到了歸途。「老馬」是詩人自比。
評解
詩人身滯江漢,心有感而作此詩。他用凝煉的筆觸,抒發了懷才見棄的不平之氣和報國思用的慷慨情懷。前兩聯寫所處之窮,後兩聯寫才猶可用。元代方回《瀛奎律髓》評論這首詩說:「味之久矣,愈老而愈見其工。中四句用『雲天』、『夜月』、『落日』、『秋風』,皆景也,以情貫之。『共遠』、『同孤』、『猶壯』、『欲蘇』,八字絕妙,世之能詩者,不復有出其右矣。」確實,詩的中間兩聯,情景相融,妙合無垠,有著強烈的藝術感染力,故歷來為所稱道,明代胡應麟《詩藪·內篇》就說,這兩聯「含闊大於沉深,高(適)、岑(參)瞠乎其後」。

Ⅲ 、詩歌鑒賞(14分)閱讀毛澤東的《水調歌頭· 重上井岡山》,回答以下問題。水調歌頭 ·重上井岡山一九六

13、山、顏、抄端、看、寰、間、還、攀
14、①到處鶯歌燕舞,更有潺潺流水,高路入雲端。
②生氣蓬勃,充滿活力。

詩詞鑒賞高手請入:溫庭筠《新添聲楊柳枝詞二首》, 井底點燈深燭伊,共郎長行莫圍棋。

這是溫庭筠的樂府詞新添聲楊柳枝詞二首
你問的是其中第二首的回第一聯。
這里不是通假答、引申,作者全詞都是用比興手法。樂府有共同特點,就是比、興。比如《孔雀東南飛》,其中的「孔雀東南飛,五里一徘徊」,就是托物起興,沒有實際意義。而「比」,是以甲物比乙事,借物以托情。再看劉禹錫的《竹枝詞二首·其一》「楊柳青青江水平,聞郎江上唱歌聲。東邊日出西邊雨,道是無晴卻有晴。」其中就是用比,將「晴」比作「情」。那麼,溫庭筠所用的也是這種「比」,在井底點燈,深(處)燭(照著)伊(你)(深深囑咐你),共郎做長行(游戲)莫做圍棋(游戲),用兩種游戲比「長久」和「違期」。後一聯也是如此:玲瓏骰子安紅豆,入骨相思知不知。骰子中的紅點比作紅豆(此物最相思),骰子是骨頭做的,紅點刻進了骨頭,這種相思有多深你知道嗎?
樂府及其以前的古詩,甚至包括詩經,比興手法常見。但到近體詩和宋詞,比興變得深沉了。比如陸游的「詠梅」,也是用梅花比人,但並不直接用諧音字。而是借用「風和雨」比社會環境,用「香如故」比自己的高潔。

Ⅳ 詩歌鑒賞

聲明下,這是我根據網上抄的筆記和老師課堂上講過的知識總結的,不完全是原創。

詩歌鑒賞鑒賞大致分為八種題型,
為了方便大家分析我就直接說題目是怎樣的吧。

一、全詩/某句營造了怎樣的意境?……的畫面表達了詩人……的思想感情
答此類題目要注意三要點,
即景、情、境。
1.抓住詩中主要的景物,再現詩句描寫的景色【也就是翻譯一遍】,要求翻譯時終於原詩,情感符合原詩。要求很高的聯想力和語言力。【如果語言功底不太好的同學不要片面追求語言的華麗,把重點字詞翻譯出來就好。】
2.具體分析詩句,答題格式:通過對……的描繪,體現了……的意境。
3.盡量使用雙音節賜予概括全是氣氛。【例:孤寂冷清、恬靜優美、雄渾壯闊、蕭瑟凄涼等,這些也可以用在部分現代文閱讀的答題中,是很擁有的詞】

二、詩人運用了怎樣的表現手法抒發了怎樣的感情?
1.首先准確指出運用了什麼手法。【如果覺得這樣不保險,可以先翻譯一邊,再翻譯時要突出這種表現手法。比如原句是擬人,翻譯的時候也要將物擬人化。】
2.結合具體詩句分析。
3.格式:表達了怎樣的意境。

三、語言特色、語言風格、語言藝術
回答此類題型要從整首詩的角度品味詩的意境
1.用一兩個詞准確點明語言特色。【例:清新自然、普華無實、華美絢麗、明白曉暢、多用口語、委婉含蓄、雄渾豪放、簡練生動等】
2.運用詩中語句具體分析這種特色。
3.指出表達了詩人怎樣的感情。

四、……字好在哪裡?×和×哪個字好?【煉字型】
結合全句、全詩的意境情感來分析
1.解釋該字的含義。【比如蘇小妹的「輕風扶細柳」的「扶」,寫出了風的柔弱以細柳的嬌弱。】
2.展開聯想把該字放入原句中描述。
3.加上一句「烘託了……的意境,表達了……的感情」。

五、詩眼?【一詞領全詩型】
也就是表達詩歌主旨的一個詞,抓住這個詞往往可以以小見大。
1.指示該詞對突出主旨所起的作用。
2.在結構上的作用。

六、情感主旨型
1.描繪詩歌各句(相關句子)分別寫了什麼內容。
2.指出用了何種表達技巧。
3.抒發了……的感情。

七、有一段評價……請問你對該評價的看法是?
在題目沒有提出具體問題的時候,需要同學們自己分析問題問的是內容、主旨,還是表達技巧,要結合問題和詩歌進行恰當的表述。
1.認真審題,抓住重點。【如果題目理解錯了,答得再完美都是白費。】
2.深入閱讀理解詩歌。
3.結合詩歌的內容,還有評論答題。
【進口詩文內容,點面結合地分析,闡明理由時要緊扣評論關鍵字】

八、比較評價
給出兩首或幾首詩詞,要求你比較閱讀後,對其一同進行分析評價。
1.把握詩詞的思想內容和主要寫法,包括詩人的作詩的背景。【背景很重要,有些註解里標明了此詩是在詩人什麼什麼時候寫的,其作品往往與背景有關】
2.結合提干中的比較角色【思想內容、思想感情、藝術手法、修辭方法等】,來尋找詩詞的差異性。【比較評價主要抓住詩詞的異同】
3.注意點面結合,既有總體分析,又有具體分析。表述時條理清晰,層次分明。

【外加:如何讀懂、翻譯好古詩】
高三的基友們可以看你們發的那張屎綠色的學案。
1.注意特殊的詞義,尤其是詞類活用。
如「感時花濺淚,很別鳥驚心」中的「濺」和「驚」字,是使動用法。「使落淚」「使驚心」,不是將花鳥擬人化。

2.了解古代有關政治、歷史、地理、民俗等文化常識。
如:

徵人怨 柳中庸
歲歲金河復玉關,找找馬策與刀環。
三春白雪歸青冢,萬里黃河繞黑山。
此句中有金河、玉關、青冢、黃河、黑山地名,表明此詩是一首邊塞詩。

3.注意古詩的特殊修辭手法。
(1)互文。如「將軍百戰死,壯士十年歸。」典型的互文。
(2)借代。如「萬里憶歸元亮井,三年從事亞夫營。」【高三黨見語文即時訓練(二)】
(3)引用。如「商女不知亡國恨,隔江猶唱**花。」

4.古詩的語序錯位性。【也就是倒裝,很常見】
如「星河秋一雁」應為「一秋雁星河」,意為一隻秋雁飛過星空。

Ⅵ 什麼是詩歌鑒賞

詩歌鑒賞就是從以下角度鑒定詩歌,分別是:

一、看類型

從詩歌內容的角度來看,古典詩歌的考查基本類型有以下幾類。①送別類。②懷古類。③思鄉懷人類。表達對家鄉或親人思念為主。④戰爭或邊塞類。⑤閑適類。⑥借景抒情類。⑦托物言志類。⑧愛情類。⑨民生類。

以上九種類弄,只要學生掌握住基本的閱讀水平,在認真閱讀原詩二至三遍後,基本可以定住類型。

二、定感情

意象找到之後,全詩感情自然顯現。能夠表現詩歌感情-色彩的詞語有:愉悅、歡快、激憤、沉痛、悲憤、哀傷、悲涼、贊美、仰慕、惜別、依戀、豪邁、閑適、恬淡、迷戀、熱愛、憂愁、寂寞、傷感、孤獨、煩悶、堅守節操、憂國憂民等。

三、定主旨

即確定詩歌所表現的思想內容,這是詩歌創作的核心,同時也是詩歌鑒賞的核心。

詩歌的思想內容不外乎以下幾個方面:熱愛祖國大好河山、憂國憂民、懷古傷今、反對戰爭、追求和平、蔑視權貴、憤世嫉俗、懷才不遇、寄情山水、歸隱田園、登高覽勝、惜春悲秋、憶友懷舊、思鄉念親、相知相親、別恨離愁等。

(6)井詩歌鑒賞擴展閱讀

特點

詩歌飽含著作者的思想感情與豐富的想像,語言凝練而形象性強,具有鮮明的節奏,和諧的音韻,富於音樂美,語句一般分行排列,注重結構形式的美。

我國現代詩人、文學評論家何其芳曾說:「詩是一種最集中地反映社會生活的文學樣式,它飽含著豐富的想像和感情,常常以直接抒情的方式來表現,而且在精煉與和諧的程度上,特別是在節奏的鮮明上,它的語言有別於散文的語言。」

這個定義性的說明,概括了詩歌的幾個基本特點:第一,高度集中、概括地反映生活;第二,抒情言志,飽含豐富的思想感情;第三,豐富的想像、聯想和幻想;第四,語言具有音樂美。

它具有以下四個特點:

(1)詩歌的內容是社會生活的最集中的反映。

(2)詩歌有豐富的感情與想像。

(3)詩歌的語言具有精練、形象、音調和諧、節奏鮮明等特點。

(4)詩歌在形式上,不是以句子為單位,而是以行為單位,且分行主要根據節奏,而不是以意思為主。

Ⅶ 鑒賞詩歌《雨同我》

那個時代造就了那個時代的詩人,多數的詩都帶著晦澀和憂愁 「想在天井裏盛一隻玻璃杯,
明朝看天下雨今夜落幾寸」 體現對時局的無奈和關心

Ⅷ 閱讀現代詩,按要求答題。井杜遠燮①我是靜默。 &...


小題1:象徵著一種堅來韌、高潔的品格自,無私的給予者,不事喧嘩,甘於寂寞。默默承受的人。
小題2:在靜默中充實自我,學會在孤獨中沉澱,和孤獨相處的人,則以誠摯的心和孤獨做無聲地對話,在寂靜中將自己的內在一點一滴地開掘。

Ⅸ 詩詞鑒賞

李白離開長安後心系朝廷,始終希望能真正見用於世,但其時玄宗已日漸昏聵版,在姦邪小人的包權圍之中.李白登上金陵鳳凰台,弔古傷時,由六代繁華一去不復而想到大唐國運即將中衰,自己空懷壯志報國無門,於是悲不可遏,發出深長的感嘆.
「眼前有景吟不得,崔顥有詩在上頭」。
此詩雖系仿作,但因寓意深遠,思想意義勝過崔詩,藝術上各有千秋,同為神品.「三山半落」一聯氣勢雄偉,造語奇峻,是不可多得的佳句。

Ⅹ 古詩鑒賞

飲酒 陶淵明

結廬在人境,而無車馬喧。
問君何能爾?心遠地自偏。
採菊東籬下, 悠然見南山。
山氣日夕佳,飛鳥相與還。
此中有真意,欲辨已忘言。

[注]南山,即廬山,當時是佛教、道教雲集的勝地。

(1)這首詩記敘、描寫、議論、抒情有機地結合在一起,一、二句記敘,概括寫出詩人生活環境,第二句揭示的情境對於第一句是極少的例外,所以用一「而」字作堅決地轉折。三、四兩句議論,以自設賓主的設問方式揭示出心志淡遠是在「人境」中獨享安閑的緣由。五---八句細致的描寫採菊的過程,並以所見寫心境,「山氣日夕佳,飛鳥相與還」中自有「悠然」的心境。收尾兩句抒發感情:「忘言」中滲透出詩人對隱居生活的由衷喜愛。

(2)歷來論者對這首詩的第六句持不同見解:有認為「悠然見南山」好的,也有認為「悠然望南山 」好的。「見」字好,「見」更能顯示出詩人採菊時,未留心、不經意間與廬山美景猝然相遇的「悠然」情態,從而標志出詩人悠然、淡泊,超脫於塵雜之外的情愫,自然真切。「望」字好--「望」表示有意識地凝目眺望,更能寄託詩人對僧道雲集的廬山勝地一往情深的嚮往,是詩人隱逸思想的真實外化,體現著藝術形式服從於思想內容的創作原則。

九月九日憶山東兄弟 王維

獨在異鄉為異客,每逢佳節倍思親。
遙知兄弟登高處,遍插茱萸少一人。

1、 詩語言樸素無華而又高度概括,首句用了一個「獨」字,兩個「異」字,渲染在異鄉作客的生疏不適的孤獨感。

2、有人評價「遙知兄弟登高處,遍插茱萸少一人」兩句詩在全詩中「曲折有致,出乎常情」,這三四句挑選出重陽登高和茱萸插頭兩個意象,抒情一反一二句詩的直抒胸臆 ,顯得深沉含蓄。 本為詩人思念兄弟,卻以「遙知」二句翻轉一面,化出幻覺,寫家鄉的兄弟為失落詩人而遺憾不已。詩人把「我思人」的情緒,折射為「人思我」的幻覺,似乎自己「獨在異鄉為異客」的處境並不值得訴說,反倒是兄弟們「少一人」的缺憾更須體貼。這正是這兩句的出乎常情之處,它使情感更加深沉而餘味無窮。

希望可以幫到你!

熱點內容
古代勵志的名言 發布:2021-03-16 21:50:46 瀏覽:209
形容兒孫繞膝的詩句 發布:2021-03-16 21:49:35 瀏覽:878
席慕蓉賞析印記 發布:2021-03-16 21:48:26 瀏覽:311
權力很大含有手的成語 發布:2021-03-16 21:48:22 瀏覽:584
能聽的兒童故事 發布:2021-03-16 21:48:15 瀏覽:285
關於足球的詩歌詞句 發布:2021-03-16 21:47:40 瀏覽:870
拖拉機的古詩 發布:2021-03-16 21:42:53 瀏覽:571
亮甜的詩句 發布:2021-03-16 21:42:00 瀏覽:831
廣東話生日快樂祝福語 發布:2021-03-16 21:38:55 瀏覽:409
噓的短句 發布:2021-03-16 21:38:07 瀏覽:816