當前位置:首頁 » 古詩詞句 » 贊美廬山雲霧的詩句

贊美廬山雲霧的詩句

發布時間: 2020-12-23 08:48:26

⑴ 古代詩人學者是怎樣贊美廬山雲霧,展開想像,至少兩種

《望廬山瀑布》
[唐]李白
日照香爐生紫煙,
遙看瀑布掛前川。
飛流直下三千尺,
疑是銀河落九天。

《大林寺桃花》
[唐]白居易
人間四月芳菲盡,
山寺桃花始盛開。
常恨春歸無覓處,
不知轉入此中來。

《題西林壁》
[宋]蘇軾
橫看成嶺側成峰,
遠近高低各不同。 匡廬仙境
眼觀霧如海,耳聞瀑布聲.
不虛眾人贊,此處必仙匡.
匡廬冬最美,最美當霧雪.
好似雪中景,又似霧中雪.
夕陽西下,夜幕籠罩了大地,牯嶺上的雲霧依依不捨地飄離,牯嶺清楚地站立在眼前,星星點點的燈光點綴著這個如仙境般美麗神奇的城市,如同天上繁星,又如地上燈火,忽聚忽散。

不識廬山真面目,
只緣生在此山中。橫看成嶺側成峰,
遠近高低各不同;
不識廬山真面目,
只緣身在此山中

簡析]
蘇軾由黃州貶赴汝州任團練副使時經過九江,游覽廬山。瑰麗的山水觸發逸興壯思,於是寫下了若干首廬山記游詩。《題西林壁》是游觀廬山後的總結,它描寫廬山變化多姿的面貌,並借景說理,指出觀察問題應客觀全面,如果主觀片面,就得不出正確的結論。
開頭兩句「橫看成嶺側成峰,遠近高低各不同」,實寫游山所見。廬山是座丘壑縱橫、峰巒起伏的大山,遊人所處的位置不同,看到的景物也各不相同。這兩句概括而形象地寫出了移步換形、千姿萬態的廬山風景。
後兩句「不識廬山真面目,只緣身在此山中」,是即景說理,談游山的體會。為什麼不能辨認廬山的真實面目呢?因為身在廬山之中,視野為廬山的峰巒所局限,看到的只是廬山的一峰一嶺一丘一壑,局部而已,這必然帶有片面性。游山所見如此,觀察世上事物也常如此。這兩句詩有著豐富的內涵,它啟迪我們認識為人處事的一個哲理——由於人們所處的地位不同,看問題的出發點不同,對客觀事物的認識難免有一定的片面性;要認識事物的真相與全貌,必須超越狹小的范圍,擺脫主觀成見。
這是一首哲理詩,但詩人不是抽象地發議論,而是緊緊扣住游山談出自己獨特的感受,藉助廬山的形象,用通俗的語言深入淺出地表達哲理,故而親切自然,耐人尋味。
廬山面目:廬山真面目

【出處】語見(宋•蘇軾《題西林壁》):「橫看成嶺側成峰,遠近高低各不同。不識『廬山真面目』,只緣身在此山中。」
【用例】(清•夏敬渠《野叟曝言•第四十七回》):「李老先生說,善作詩兮只一家,真屬夫子自道;待野拙細細解出,方見『廬山真面目』也!首二句點題,猶人所能。」
【解說】自正面而觀廬山,山嶺綿延起伏,由側面而望之,則峰巒巍然聳立;復自遠而視或趨近而看,處高而俯瞰或處低而仰望,千姿百態,所見不同。何為難辨廬山真面目哉?只緣置身於此山中之故也。
亦作【廬山面目】(明•徐弘祖《徐霞客游記•卷十下•附編•舊序•奚序》):「痛遺文缺殘,訪得於義興之故家,塗抹刪改,非復『廬山面目』。」
亦作【廬山真面】(蔡東藩《後漢演義•第八一回》):「劉氏乃推起少婦,囑令道謝。不留心注視,已哭得花容狼藉,脂粉模糊,但一種嬌羞情態,已是欲蓋彌彰,動人伶惜;當下攬袖近前,替她拂拭,一經去垢,露出『廬山真面』,端的是桃腮杏臉,妖艷絕倫。」
【釋義】① 嶺:相連之山。② 峰:高而尖之山巔。③ 廬山:位於江西省九江市南。三面臨水,西臨陸地,萬壑千岩,煙雲彌漫。中有白鹿洞、墨池、玉淵等名勝;西北有牯嶺,為避暑勝地。據傳周武王時,有匡俗兄弟七人結廬此山,後登仙而去,徒留空廬而得名;一說以廬江得名。④緣:緣故。
【廬山真面目】原指廬山三面臨水,煙雲彌漫,千岩萬壑,氣象萬千,人在山中,難窺其全貌。後喻不易窺知事物之真相或原貌,常用此語。

東坡這首詩最早見於他的游記《記游廬山》,在這篇三百來字的游記很有特色,它沒有記述詩人在廬山十多天里所見所聞,山川景觀,卻重點記述了他初游廬山所寫的五首詩(在漱玉亭,三峽橋所作詩只是提起沒有記入)。古人寫詩當時大多沒有題目,以後整理詩縞時再補上,東坡的這首詩也不例外,在當時也無題,後來給它加的題是《廬山》(見廬山歷代詩存)。當然,此詩寫的不是某一景點而是對廬山總的印象,以《廬山》為題到也恰當,只是中規中矩,毫無詩意,其中詩的第二句原為「到處看山了不同」,到此處已改為「遠近看山各不同」了。此詩以《題西林壁》為題並最終將第二句改為「遠近高低各不同」,最早見於明人程宗始編的《東坡七集》中。廬山位於江西省九江市,緊臨鄱陽湖和長江,「一山飛峙大江邊,躍上蔥蘢四百旋」,廬山海拔1474米,山體面積280平方公里,以雄、奇、險、秀聞名。1982年國務院批准廬山為國家重點風景名勝區,1996年冬聯合國批准廬山為「世界文化景觀」,列入《世界遺產名錄》。

那輕盈的薄霧,從澗底婀娜多姿、繚繚繞繞地升騰著,彌漫著,像是仙女飄舞的紗巾,紗巾飄過之處,景物便漸次迷濛起來。霧越來越厚,不消片刻,便如雪浪排空,填滿了深谷幽壑,把天地連成了一片。就是近在幾米之外的樹木,此時也像是嬌羞的少女,用紗縵遮住了俊美的面顏和窈窕的身姿,只是偶爾意識流地現出一點俏麗的倩影,以萬般的媚態來挑逗你的遐思。忽然,有一處濃霧倏地變薄,瞬息之間便消散殆盡,露出一座紅柱綠瓦、斗拱飛檐的亭子來,而亭子四周,卻依然是茫茫的霧海,亭台也就越發顯示出天堂般的神秘,儼然是人間仙境,又彷彿是海市蜃樓。須臾,雲霧開始流動起來,並且逐漸加快,剎那間便演示出亂雲飛渡之勢。我不禁想起京劇《杜鵑山》中柯湘那段"亂雲飛"唱詞,心境陡然間凝重起來。在風風火火的年代為民疾呼的彭德懷,60年代面對社會主義陣營"萬花紛謝一時稀"的毛澤東和80年代末在突變的國際風雲里力挽狂瀾的鄧小平,他們當時的境的也是這樣的么?好在這個節目只演了兩分鍾時間,雲霧便玩開了新的花樣--縹緲中幻化出千奇百怪的形狀:有的像朵朵瓊花展苞怒放,有的似道道瀑布凌空高懸,有的如縷縷炊煙裊娜飄忽……

嬌姿千種,媚態萬端,廬山雲霧是一本情趣盎然的書;

神奇縹緲,詭譎多變,廬山雲霧是一支活潑跳盪的流行曲;

色彩斑斕,濃淡有致,廬山雲霧是一幅美麗生動的水彩畫;

迷離恍惚,若隱若現,廬山雲霧是一首韻味無窮的朦朧詩!

初入廬山/蘇軾
青山若無素,偃蹇不相親。
要識廬山面,他年是故人。
自昔懷清賞,神遊杳靄間。
如今不是夢,真個是廬山。
芒鞋青竹杖,自掛百錢游。
可怪深山裡,無人識故侯。

⑵ 描寫廬山雲霧的古詩

1、不識廬山真面目,只緣身在此山中。 —— 蘇軾《題西林壁》

2、五嶽尋仙內不辭遠,一生好入名山游容。 —— 李白《廬山謠寄盧侍御虛舟》

3、廬山東南五老峰,青天削出金芙蓉。 —— 李白《望廬山五老峰》

4、廬山竹影幾千秋,雲鎖高峰水自流 —— 朱元璋《廬山詩》

5、廬山秀出南斗傍,屏風九疊雲錦張。 —— 李白《廬山謠寄盧侍御虛舟》

⑶ 寫廬山雲霧的詩句

日照香爐生紫煙 遙看瀑布掛前川

⑷ 描寫廬山雲霧的古詩有哪些

  1. 《晚泊潯陽望香爐峰》
    唐 孟浩然
    掛席幾千里,名山都未逢。
    泊舟潯陽回郭,始見香爐峰答。
    嘗讀遠公傳,永懷塵外蹤。
    東林精舍近,日暮空聞鍾。

  2. 《題西林壁》

    宋 蘇軾

    橫看成嶺側成峰,遠近高低各不同。
    不識廬山真面目,只緣身在此山中。

  3. 《彭蠡湖中望廬山》

    唐 孟浩然

    太虛生月暈,舟子知天風。
    掛席候明發,渺漫平湖中。
    中流見匡阜,勢壓九江雄。
    黯黮凝黛色,崢嶸當曙空。
    香爐初上日,瀑水噴成虹。
    久欲追尚子,況茲懷遠公。
    我來限於役,未暇息微躬。
    淮海途將半,星霜歲欲窮。
    寄言岩棲者,畢趣當來同。

  4. 《望廬山瀑布》

    唐 李白

    日照香爐生紫煙,遙看瀑布掛前川。
    飛流直下三千尺,疑是銀河落九天。

  5. 《江行無題·咫尺愁風雨》

    唐 錢珝

    咫尺愁風雨,匡廬不可登。

    只疑雲霧窟,猶有六朝僧。

⑸ 描寫廬山雲霧飄渺的詩句有哪些

《夜泉》
評:暗夜泉水流,滋潤我心房;最後一線光,我緊抓不放。——這就是夜泉的魅力
極經典的耽美校園文,也是大家永不放棄的萬年坑。

⑹ 描寫廬山雲霧的詩句

900多年前,宋代大文學家蘇東坡遍游廬山之後,和他的友人黃山谷來到西林寺,觀看了寺
內所有的題詩,卻找不到佳作。他感慨之餘,遙望寺外青翠的群山,苦思冥想。然後索筆題詩於壁
上:「橫看成嶺側成峰,遠近高低各不同,不識廬山真面目,只緣身在此山中。」初寫前兩句時,為
他托硯的黃山谷尚自覺平平,但當他寫到後兩句時,便驚嘆不巳,激動得幾乎掉下手中的硯台。
這詩富有哲理,倒也概括了廬山神奇的意境。然而,我以為,廬山最神奇的莫過於廬山雲霧。
郭沫若有詩雲:「湖山雲里鎖,天籟霧中鳴。」廬山的雲霧之美在於它瞬息萬變,雲遮霧障,使詩意
的廬山具有更為神秘莫測的境界。
我第一次上廬山是春夏之交隻身一人徒步上去的。在未上廬山之前,有人對我說,你從三峽
來,那才叫名山大川,再看廬山,那廬山不過爾爾;你又到過驪山,那廬山傳說就是秦始皇用黎山
老母的紅線編織成一條威力無比的神鞭,將驪山的一半驅趕到那裡去的,如今廬山九十九峰與谷,
是九十九鞭抽打的痕跡。廬山的俊偉詭特,我決定慢慢地體味、欣賞。
汽車將我們送到了海拔1167米的牯嶺街,下車後我便按圖索驥,去游覽名勝古跡。行行復
行行,匍匐復匍匐,聽悅耳之流泉,賞欲墜之危崖,比乘車當然更有樂趣。
晴朗的日子裡,廬山是奔放的。順著花徑、錦綉谷、仙人洞、大天池、龍首崖一路過來,千山
萬壑,層層疊疊的瀑布、溪水從高高的山頂逶迤而下,頗有千萬匹脫韁的馬群直奔 鄱陽平野之
勢。山顯得突兀崢嶸,令人激越。而在雲霧迷漫之際,廬山卻又是另一番情調。一山飛峙,影落鄱
湖,氣吞長江,廬山變得柔和而幽深。看山,那山若隱若現沒有際涯;看林,那林恍惚迷茫沒有盡
頭。雲生霧起之時,牯嶺街更加俊麗多姿,它時而為雲海托起,時而被雲絮重裹,或隱現於重雲薄
霧之中,或為浮雲掠洗,其面目變化多端,令人莫識。難怪牯嶺街有「雲中山城」之稱。
山間踽行,那恬淡之情是濃郁的。林梢薄霧螟晦,流雲繞山浮度,淡靄縈谷游移,輕柔的風散
發著野花的香味,山澗的泉水是這天地間唯一美妙的音響,頗顯出「山靜似太古」的意味。
翻山過懸索橋,問三寶樹方向,由於懸索橋至電站大壩走近路要繼續翻山,畢竟是初游廬山,
且是一人單行,雲霧作崇,使我迷路。只見雲霧似飄紗,從眼前輕盈舞去;有時如團絮,自身後滾
滾裹來;雲海起時,無邊無際,恍若置身大海中的孤島;若風急雲瀉,勢如瀑布,令人迷茫,令人
膽寒。前不靠村,後不靠店,問道無人,只能憑著自己的感覺走。這時想起人生道路,像我這號
人,在官場上沒有後台,沒有靠山,況是從經驗中成熟,刻苦耐勞佔了百分之九十五。然而,到如
今人生道路上,官司蒙冤,小人進饞。正像這廬山的雲霧,我的面目被一層很厚的霧紗遮住,世人
有所不知。其實廬山是政治的山,一個廬山會議有多少高級人物在此蒙冤,我這個小人物這點小事
又算得了什麼。
烏龍潭、黃龍潭、三寶樹、蘆林湖,名勝一個個過去了。此時,路遇兩對青年男女,有了同路
人,相問後知道。一對是武漢的應屆畢業生,因學校給人借用考試,放幾天假,他倆興致很濃,一
路又說又笑,談情說愛,熱情總是多餘的;一對是鄭州來的工廠工人,新婚夫婦,也許是旅途勞
累,新娘總是要向新郎撤點嬌:「走不動了,坐下來歇歇嘛!」相比較而言,我單身一人走起來的速
度總是要比他們快,我不一會就走到了他們的前面去了。
到蘆林大橋,雲霧濃郁,開始化作雨了,適遇載客的小麵包車過來,熱情的主人,問我們到哪
里去,我說去廬山會議舊址,她說:「我帶你去,不收錢;只是下廬山回九江只收10元錢」。我
說,我不想乘車,想多看看,好客的車主婦下了車,就差一點沒有拉你上車,說什麼也要帶你去。
她說現在當好人、學雷鋒,也不被人理解,這是什麼雲霧攪的。
車行在廬山,我們飽覽廬山雲霧奇景。只見雲團伴隨著霧氣在山峽之上飛騰,追逐著,推擠
著,彌合著,「靜如練,動如煙,輕如絮,闊如海,白如棉。」盪漾著,使峰壑潛形,令樓台飄渺,
似實而虛,似近而遠。縱覽雲飛,彷彿飛渡的亂雲濃霧要將那松枝揉斷,亭閣吞噬似的。我們坐在
車上,那濃重的雲霧竟從外邊流入車廂之內。使人覺得高車如輕帆,漂泊於雲海霧濤之中。廬山雲
霧,使人間變得更加神奇無比了。
廬山歸來,我從不寫詩的人也寫了一首《登廬山,步蘇東坡《題西林壁》韻》:
煙波縹緲隱險峰,
上下左右各不同。
不識廬山真面目,
只緣雲霧漫山中。

⑺ 描寫廬山雲霧飄渺的詩句有哪些

題西林壁
蘇軾

橫看成嶺側成峰,
遠近高低各不同。
不識廬山真面目,
只緣身在此山中。

[注釋]
1. 西林:西林寺,在現在江西省的廬山上。這首詩是題在寺里牆壁上的。
2. 緣:因為。
3. 此山:指的是廬山。

[簡析]
蘇軾由黃州貶赴汝州任團練副使時經過九江,游覽廬山。瑰麗的山水觸發逸興壯思,於是寫下了若干首廬山記游詩。《題西林壁》是游觀廬山後的總結,它描寫廬山變化多姿的面貌,並借景說理,指出觀察問題應客觀全面,如果主觀片面,就得不出正確的結論。
開頭兩句「橫看成嶺側成峰,遠近高低各不同」,實寫游山所見。廬山是座丘壑縱橫、峰巒起伏的大山,遊人所處的位置不同,看到的景物也各不相同。這兩句概括而形象地寫出了移步換形、千姿萬態的廬山風景。
後兩句「不識廬山真面目,只緣身在此山中」,是即景說理,談游山的體會。為什麼不能辨認廬山的真實面目呢?因為身在廬山之中,視野為廬山的峰巒所局限,看到的只是廬山的一峰一嶺一丘一壑,局部而已,這必然帶有片面性。游山所見如此,觀察世上事物也常如此。這兩句詩有著豐富的內涵,它啟迪我們認識為人處事的一個哲理——由於人們所處的地位不同,看問題的出發點不同,對客觀事物的認識難免有一定的片面性;要認識事物的真相與全貌,必須超越狹小的范圍,擺脫主觀成見。
這是一首哲理詩,但詩人不是抽象地發議論,而是緊緊扣住游山談出自己獨特的感受,藉助廬山的形象,用通俗的語言深入淺出地表達哲理,故而親切自然,耐人尋味。

〔作者簡介〕
蘇軾(1037-1101),北宋文學家。字子瞻,號東坡居士,與其父蘇洵、弟蘇轍合稱「三蘇」,眉州(今四川眉山縣)人。有《東坡七集》《東坡樂府》等。

⑻ 關於廬山的雲霧的詩句

登廬山絕頂望諸嶠
謝靈運
山行非有期,彌遠不能輟。
但欲淹昏旦,遂復經圓缺。
積峽忽復啟,平途俄已絕。
巒壠有合沓,往來無蹤轍。
晝夜蔽日月,冬夏共霜雪。

題廬山瀑布
李白
日照香爐生紫煙,遙看瀑布掛前川。
飛流直下三千尺,疑是銀河落九天。

瀑布
江 為
廬山正南面,瀑布古來聞。
萬里朝滄海,千尋出白雲。
寒聲終自遠,靈派孰為分。
除鄧天台後,平流莫可群。

題西林壁
蘇 軾
橫看成嶺側成峰,遠近高低各不同。
不識廬山真面目,只緣身在此山中。

廬山瀑布
徐凝
瀑布瀑布千丈直,
雷奔入海不蹔息。
今古長如白練飛,
一條界破青山色。

江上送客游廬山
張 繼
楚客自相送,
沾裳春水邊。
晚來風信好,
並發上江船。
花映新林岸,
雲開瀑布泉。
愜心應在此,
佳句向誰傳。

晚泊潯陽望香爐峰
孟浩然
掛席幾千里,
名山都未逢。
泊舟潯陽郭,
始見香爐峰。
嘗讀遠公傳,
永懷塵外蹤。
東林精舍近,
日暮空聞鍾。

廬山獨夜
元稹
寒空五老雪,
斜月九江雲。
鍾聲知何處?
蒼蒼樹里聞。

廬山謠寄盧侍御虛舟
李白
我本楚狂人,狂歌笑孔丘。手持綠玉杖,朝別黃鶴樓。五嶽尋仙不辭遠,一生好入名山游。廬山秀出南斗傍,屏風九疊雲錦張,影落明湖青黛光。金闕前開二峰長,銀河倒掛三石樑。香爐瀑布遙相望,回崖沓嶂凌蒼蒼。翠影紅霞映朝日,鳥飛不到吳天長。登高壯觀天地間,大江茫茫去不還。黃雲萬里動風色,白波九道流雪山。好為廬山謠,興因廬山發。閑窺石鏡清我心,謝公行處蒼苔沒。早服還丹無世情,琴心三疊道初成。遙見仙人彩雲里,手把芙蓉朝玉京。先期汗漫九垓上,願接盧敖游太清。

望廬山五老峰
李 白
廬山東南五老峰,
青天削出金芙蓉。
九江秀色可攬結,
吾將此地巢雲松。登廬山絕頂望諸嶠
謝靈運
山行非有期,彌遠不能輟。
但欲淹昏旦,遂復經圓缺。
積峽忽復啟,平途俄已絕。
巒壠有合沓,往來無蹤轍。
晝夜蔽日月,冬夏共霜雪。

題廬山瀑布
李白
日照香爐生紫煙,遙看瀑布掛前川。
飛流直下三千尺,疑是銀河落九天。

瀑布
江 為
廬山正南面,瀑布古來聞。
萬里朝滄海,千尋出白雲。
寒聲終自遠,靈派孰為分。
除鄧天台後,平流莫可群。

題西林壁
蘇 軾
橫看成嶺側成峰,遠近高低各不同。
不識廬山真面目,只緣身在此山中。

廬山瀑布
徐凝
瀑布瀑布千丈直,
雷奔入海不蹔息。
今古長如白練飛,
一條界破青山色。

江上送客游廬山
張 繼
楚客自相送,
沾裳春水邊。
晚來風信好,
並發上江船。
花映新林岸,
雲開瀑布泉。
愜心應在此,
佳句向誰傳。

晚泊潯陽望香爐峰
孟浩然
掛席幾千里,
名山都未逢。
泊舟潯陽郭,
始見香爐峰。
嘗讀遠公傳,
永懷塵外蹤。
東林精舍近,
日暮空聞鍾。

廬山獨夜
元稹
寒空五老雪,
斜月九江雲。
鍾聲知何處?
蒼蒼樹里聞。

廬山謠寄盧侍御虛舟
李白
我本楚狂人,狂歌笑孔丘。手持綠玉杖,朝別黃鶴樓。五嶽尋仙不辭遠,一生好入名山游。廬山秀出南斗傍,屏風九疊雲錦張,影落明湖青黛光。金闕前開二峰長,銀河倒掛三石樑。香爐瀑布遙相望,回崖沓嶂凌蒼蒼。翠影紅霞映朝日,鳥飛不到吳天長。登高壯觀天地間,大江茫茫去不還。黃雲萬里動風色,白波九道流雪山。好為廬山謠,興因廬山發。閑窺石鏡清我心,謝公行處蒼苔沒。早服還丹無世情,琴心三疊道初成。遙見仙人彩雲里,手把芙蓉朝玉京。先期汗漫九垓上,願接盧敖游太清。

望廬山五老峰
李 白
廬山東南五老峰,
青天削出金芙蓉。
九江秀色可攬結,
吾將此地巢雲松。

飛流直下三千尺
疑似銀河落九天

日照香爐生紫煙,遙看瀑布掛前川。飛流直下三千尺,疑是銀河落九天。 李白《望廬山瀑布》

不識廬山真面目,只緣身在此山中

不識廬山真面目,只緣身在此山中日 照香爐生紫煙,遙看瀑布掛前川。飛流直下三千尺,疑是銀河落九天

不識廬山真面目,只緣身在此山中。

暮色蒼茫看勁松,亂雲飛渡仍從容。天生一個仙人洞,無限風光在險峰。
一山飛峙大江邊,躍上蔥蘢四百旋。冷眼向洋看世界,熱風吹雨灑江天。雲橫九派浮黃鶴,浪下三吳起白煙。陶令不知何處去,桃花園里可耕田?
橫看成嶺側成峰,遠近高低各不同,不識廬山真面目,只緣身在此山中。
日照香爐生紫煙,遙看瀑布掛前川。飛流直下三千尺,疑是銀河落九天。
人間四月芳菲盡,山寺桃花始盛開。長恨春歸無覓處,不知轉入此中來。
還家一笑即芳晨,好與名山作主人。邂逅五湖乘興往,相邀錦綉谷中春。
萬丈紅泉落,迢迢半紫氛。奔流下雜樹,灑落出重雲。日照虹霓似,天清風雨聞。靈山多秀色,空水共氤氳。
飛簾如玉簾,直下數千尺,新月如簾鉤,遙遙掛碧空。
似晴欲雨費疑猜,誰把天公巧妙開。峰影都沉潭影底,廬山之水日邊來。

⑼ 描寫廬山雲霧的古詩

題西臨壁
橫看成嶺側成峰,
遠近高低各不同。
不識廬山真面目,
只緣身在此山中。

⑽ 小學生描寫廬山雲霧的詩詞

宋代著名詩人蘇東坡在《題西林壁》一詩中寄語:

橫看成嶺側成峰,遠近高低各不同回。
不識廬山真面目,答只緣身在此山中。

不識廬山真面目,在很大程度上與雲霧有關。廬山的霧在山下看是雲,遠遠望去像是扣在山頂的雪白氈帽或是纏繞腰間的輕衣薄紗。當人們在山上看霧,四顧茫茫,不但遠處的峰石草木於霧中亦隱亦現,連自己都是常常處於濃霧之中。廬山的雲海更是變幻多姿,深受人們稱贊。如清代作家張維屏寫道,廬山的雲「瞬息之間,彌漫四合,其白如雪,其軟如綿,其光如銀,其闊如海,薄或如絮、厚或如氈、動或如煙,靜或如波。」由此可見山上的美景,真是令人賞心悅目。鮑照的「氛霧承星辰,潭壑洞江汜」讓我們了解到廬山起霧之早,范圍之廣。錢羽甚至「只疑雲霧窟」,認為廬山之中就像有雲霧的源泉一般,令人不得不問「廬山的雲霧果真如此之盛」?依據現在的紀錄,廬山全年平均霧日191天。5-6月多霧,有霧日20天,7月少霧也有13天。詩人豐富的想像也是有一定的客觀依據的。

熱點內容
古代勵志的名言 發布:2021-03-16 21:50:46 瀏覽:209
形容兒孫繞膝的詩句 發布:2021-03-16 21:49:35 瀏覽:878
席慕蓉賞析印記 發布:2021-03-16 21:48:26 瀏覽:311
權力很大含有手的成語 發布:2021-03-16 21:48:22 瀏覽:584
能聽的兒童故事 發布:2021-03-16 21:48:15 瀏覽:285
關於足球的詩歌詞句 發布:2021-03-16 21:47:40 瀏覽:870
拖拉機的古詩 發布:2021-03-16 21:42:53 瀏覽:571
亮甜的詩句 發布:2021-03-16 21:42:00 瀏覽:831
廣東話生日快樂祝福語 發布:2021-03-16 21:38:55 瀏覽:409
噓的短句 發布:2021-03-16 21:38:07 瀏覽:816