當前位置:首頁 » 古詩詞句 » 詩歌評論大全

詩歌評論大全

發布時間: 2020-12-22 23:06:27

⑴ 著名詩歌大全

泰戈爾《飛鳥集》
葉芝《葦間風》
林徽因《人間四月天》
戴望舒《雨巷》
魯迅《野草》
北島《陌生的海灘》
顧城《黑眼睛》
海子詩集
冰心《繁星·春水》
席慕蓉《雨後》
徐志摩《再別康橋》
……

⑵ 求一篇現代詩歌鑒賞範文

你好,以來下是以戴望舒的《源雨巷》為例的鑒賞。
《雨巷》這首詩是戴望舒現代派詩歌創作的代表作。
具體表現為: (1)運用象徵進行抒情。《雨巷》中的許多意象諸如「雨巷」「姑娘」「頹牆」等都被賦予象徵意味。就是其中的情節——在雨天里遇到一個姑娘,並和她失之交臂的過程,也都具有象徵意蘊。詩的意象既具有古典情調又具有現代性。
(2)這首詩具有音樂美。作品音節優美,韻腳鏗鏘,每節壓韻兩到三次,運用復沓和重復的手法來強化全詩的音樂性。這首詩是戴望舒早期代表作,體現了戴望舒早期的藝術追求和所受到的新月派詩歌理論的影響。葉聖陶曾說:「這首詩替新詩的音節開了一個新的紀元。」
(3)詩作意象具有中國古典的美又具有西方現代派的情韻。詩作中姑娘的形象和「哀而不傷」的詩風是純粹中國傳統美學具有神韻上的血緣關系;而其中的情感和意象的頹廢,又具有西方現代派的特性。在這首詩中,戴望舒受法國象徵派和中國古代詩詞的影響很深,從而刻意追求詩歌意象的朦朧。
希望能幫助到你。滿意請採納~謝謝!!!

⑶ 摘抄30首古代詩歌並作適當點評賞析20字

獨酌
親.
.
月既不解飲,影徒隨我身.
暫伴月將影,行樂須及春.
我歌月徘徊,我舞影零亂.
醒時同
,醉後各分散.
永結無情游,相期邈雲漢.
賞析:
李白懷才見棄,政治理想不能實現,心情是孤寂苦悶的.但他面對黑暗現實,沒有沉淪,沒有
,而是追求自由,嚮往光明,所以在他的詩篇中多歌頌太陽和詠月之作.太陽是自然界中光明絢麗的形象,明月是清澈純潔的象徵.尤其是明月,清新、明麗、寧靜、溫柔,因而詩人和它
相近.在這首詩中,詩人還進一步把
為知己,對月抒懷.詩篇突然而起,直抒胸臆,表達一種孤獨寂寥的思想感情.這種孤寂之情無法驅遣,於是詩人以奇特的想像,生動的描寫,把明月作為知音,相邀對飲.同時還異想天地把自己的身影,也看作有情有知的同類,邀其共酌.表面上有明
伴,身影相隨,好象並不是獨酌,但月不解飲,影徒隨身,這就更加突出了詩人的孤獨感,正如孫洙所說:「題本獨酌,詩偏幻出三人.
伴說,反復推勘,愈形其獨.」(《
》卷一)因為世少相知,詩人不得不以明月、身影為伴,向月而高歌,對影而起舞以排遣自己深沉的郁悶.結聯進而要和明月、身影永遠結成忘情好友,將來在邈遠的碧空中相見遨遊.這表現了詩人對污濁現實的強烈不滿,在孤獨中嚮往自由和光明. 這首
,構思新穎,想像奇妙,情致深婉,是李白
中別具
的佳作.
,萬戶搗衣聲.
秋風吹不盡,總是玉關情.
何日平胡虜,
罷遠征.
賞析:
傑出的浪漫主義詩人李白,在他的創作實踐中,十分注意向漢魏
的民歌學習,從中獲得豐富的養料,充實和發展自己的創作,這首《
》就是詩人向民歌學習而又有所創造的例證. 《
》是
時南方著名的情歌,多寫少女熱烈深摯地憶念情人的思想感情,表現非常真誠纏綿,李
是掌握住了這種表達感情的特點,在本詩中成功地描寫了閨中思婦那種難以驅遣的愁思.「長安」兩句寫景,為抒情創造環境氣氛.皎潔的月光照射著
,出現一片銀白色的世界,這時隨著颯颯秋風,傳來此伏彼起的搗衣聲.搗衣含蘊著思婦對徵人的誠摯情意.「秋風」兩句承上而正面抒情.思婦的深沉無盡的情思,陣陣秋風不僅吹拂不掉,反而勾起她對遠
夫的憶念,更增加她的愁懷.「不盡」既是秋風陣陣,也是情思的悠長不斷.這不斷的情思又總是飛向遠方,是那樣執著,
.最後兩句思婦直接傾訴自己的願望,希望丈夫早日安定邊疆,返回家園和親人團聚,過和平安定的生活,表現了詩人對勞動婦女的同情.這首民歌氣味很濃的
,樸素自然,流麗婉轉,真切感人.
風吹柳花滿店香,吳姬壓酒勸客嘗.
金陵子弟來相送,欲行不行各盡觴.
請君
,別意與之誰短長?
賞析:
李白《
》中,曾說自己早年東游揚州,不到一年
,「散金三十餘萬,有
公子,悉皆濟之」,可見李白是一位輕財重義,交遊極廣的詩人.這次,當他即將離開金陵,前往揚州時,朋友相送,在
的酒度上,李白寫了這首詩,作為臨別紀念.這些來相送的「金陵子弟」,不過是些
,彼此雖
,但在政治理想上未必一致,因此這首詩就很不好寫.說多了
,沒有實際內容,只能流於淺薄、空泛.然而朋友相處,一旦分離,總是令人留戀的.現在如此寫來,恰到好處,它真誠地表達了詩人對友情的珍重.詩的開頭兩句,就寫得很歡暢、豪爽,形象生動,意境豐美.暮
,
飛舞,金陵
,吳姬勸嘗.
,此情此景,無論是「欲行」還是「不行」的人,都是興奮的、愉快的.所以接下去的兩句,用敘述的語言,簡潔、明了地總寫一筆惜別的熱烈場面.這符合青年人的性格特點,也表明了朋友之間的美好情意.於是最後兩句,以設問方式,用眼前景物,十分貼切而自然地抒發了這離情別意的深切: 請朋友們不妨問一問啊, 向東奔流而去的滔滔江水, 我們惜別的情意和它相比, 究竟是誰短啊又誰長? 如此作結,不僅形象生動,巧思巧妙,而且情真意切,
悠然.全詩語言清新流利,具有質朴的民歌風味,是李白詩中的名篇.
說:「太白《金陵留別》詩:『請君
,別意與之誰短長,妙在結語.」(《四溟詩話》)
斗十千,玉盤珍羞值萬錢.
停杯投箸不能食,拔劍四顧心茫然.
欲渡黃河冰塞川,將登太行雪滿山.
閑來垂釣碧溪上,忽復乘舟夢日邊.
!
!多歧路,今安在?
長風破浪會有時,
.
賞析:
《行路難》共三首,是李白天寶三年(744)因遭讒毀而離開長安時作的.這是其中的第一首.李白在這首詩中,以滿腔的悲憤,深深的感嘆著世路的艱難,從而抒發了他久久郁積於心的痛苦和憂傷.一向嗜酒成癖的詩人,面對這「
」,竟然喝不進了,「玉盤珍羞」,也咽不下了,拔劍四顧,心意茫然.雖然壯志猶在,但是啊,欲渡黃河,冰已塞川;將登太行,雪又滿山.人生世路,竟是這樣難以逾越的艱難險阻.道路縱然如此崎嶇,詩人也並沒有就此意冷心灰,還是希望將來能有一天,象



那樣,做出一番宏偉的事業.可是啊,「行路難,行路難,多歧路,今安在?」這是怎樣
心的一
喊.它深刻地揭示了一個有抱負的詩人,在那政治黑暗的
,是怎樣的
而又前路茫茫啊.最後兩句,雖然是以豪邁的氣概,寫出了對美好理想的憧憬,但這畢竟只是一種渺茫的希望.現實與理想的深刻矛盾,構成了這首詩的基調,它支配著詩人在難以平靜的感情的激流里,急劇地起伏跳盪,發出了巨大的轟鳴,形成了一種
的雄偉氣勢,
. 這首詩語言
,但又自然明暢,音節高亢,但又抑揚宛轉.在短短的篇幅里,用了許多色彩濃重的字眼,化成了一個個鮮明突出的形象,如「
」、「玉盤」、「冰川」、「雪山」「碧溪」、「
」、「雲帆」「滄海」,把詩人的感情映襯得更加熾熱而強烈.
,於抑鬱中沖出了奔放不羈的豪情,這正是李白詩歌浪漫主義藝術的特點和感人力量.
玉階生
,夜久侵羅襪.
卻下水精簾,玲瓏望秋月.
賞析:
這是一首抒寫
的詩.在
里,皇帝「
三千」,該有多少無辜的少女,長年被
在深宮之中,度著那凄涼的歲月,遭受那難以忍受的折磨和摧殘啊.李白在這首詩中,從一個側面反映了她們的不幸生活,寄予了深切的同情.詩的開頭兩句,寫這位
久久佇立階前,以致夜露浸濕了她的羅襪,冰涼冰涼的,這才把她驚醒.一個「侵」字,把
凝思忘情的痴呆形象,生動地烘託了出來.在這寂靜的深夜裡,這位宮女在凝思什麼?一個孤獨的少女,她該凝思什麼,又能凝思什麼啊.無限憂傷、抑鬱和苦悶的心情,通過這十個字所描繪的形象,鮮明地表現了出來.當她意識到夜露侵肌,轉身返回室內的時候,室內也同樣是冰涼冰涼的.「卻下水精簾,玲瓏望秋月.」放下簾子,是為了擋住
的侵襲,可是透過疏簾,那
的秋月又正照射著,又該增添多少愁緒啊.她在那裡獃獃地望著和她相伴的孤月,通宵不眠.這里沒有正面著一怨字,而是通過形象本身的
,抒發了宮女的深深
,正是這首詩的藝術特色.
三首
,春風拂檻
.
若非群
頭見,會向
月下逢.
一枝紅艷露
,
任斷腸.
借問漢宮誰得似?可憐飛燕倚新妝.
,常得君王帶笑看.
解釋春風無限恨,
北倚
.
賞析:

》三首,是李白
初年入長安供奉
時所作.李白到長安後,受到玄宗非常的
.玄宗曾親自「降輦步迎,如見綺皓,以
床賜食,御手
以飯之」(
《草堂集序》).把李白置於
,賜以天馬駒,宮中宴會,玄宗巡遊,都讓李白陪侍左右,真是直上青雲.李白對

,以及當時的生活也是感到滿意的,所以寫了一些思想內容貧乏,歌詠宮廷生活的詩篇.這三首《
辭》,就是玄宗和


,李白奉命而作. 第一首是贊頌
的美麗.起句連用兩個比喻,一比
的服飾,一比她的容貌姣美.通過兩個貼切的比喻就把
妃的形象勾畫出來.次句進一步用牡丹花帶露顏色更鮮艷,來形容
的艷麗和光彩照人.第三句
一轉贊頌象
妃那樣的麗質和姿容,只能在神仙所居的「
」見到.結句更一層說明楊貴妃有如「
」仙女,只應在皎潔的月光下於「
」中相遇.全詩以妥貼的比喻,奇妙的想像竭力描繪、歌頌楊貴妃之美. 第二首寫楊貴妃因貌美而得寵.首句以帶露香艷的牡丹花來比楊貴妃,但又含有牡丹花承露,也好象楊貴妃受玄宗寵幸一樣.次句用

相會的夢境,來襯托楊貴妃被玄宗寵愛之深.

只是夢中歡會,而現實中的楊貴妃則是「
」.最後兩句又用
受寵於
和楊貴妃相比,贊美楊貴妃遠勝
.這樣層層遞進,步步深入,既頌揚了楊貴妃,又突出了她備受恩寵. 第三首正面寫玄宗對楊貴妃的無比寵愛.首句寫玄宗和楊貴妃共
,但詩人突出玄宗對名花和有「傾國」之美的楊貴妃的歡愛,同時還包含著只有「名花」才能和楊貴妃相配,只有「傾國」之色的楊貴妃才配得到玄宗寵幸之意.次句明確點出
面對「名花」和「傾國」
的歡悅愜意.第三句具體敘寫只有名花與美人,能消除
的春愁春恨.結句寫
的地點和唐玄宗倚著
欣賞的神態. 這三首詩反復歌詠楊貴妃的美麗和唐玄宗的宮廷生活,雖寫得
,但實際上表現了李白這一時期作為宮廷侍臣的庸俗方面.
海客談
,煙濤微茫信難求.
越人語天姥,
明滅或可睹.
天姥連天向天橫,勢拔

.
天台四萬八千丈,對此欲倒東南傾.
我欲因之夢吳越,一夜
月.
湖月照我影,送我至剡溪.
謝公宿處今尚在,綠水盪漾清猿啼,腳著
,身登
.
半壁見海日,空中聞天雞.
千岩萬轉路不定,迷花倚石忽已暝.
熊咆
殷岩泉,深林兮驚層巔.
雲青青兮欲雨,水
兮生煙.
列缺霹靂,丘巒崩摧.
洞天石扇,
.
浩盪不見底,日月照耀金銀台.
霓為衣兮風為馬,雲之君兮紛紛而來下.
虎鼓瑟兮鸞回車,仙之人兮列如麻.
忽魂悸以魄動,恍驚起而長嗟.
惟覺時之枕席,失向來之煙霞.
世間行樂亦如此,古來萬事東流水.
別君去兮何時還?且放
青崖間,須行即騎訪名山.
安能
事權貴,使我不得開心顏!
賞析
這是一首記夢詩,也是一首
.意境雄偉,變化惝恍莫測,繽紛多採的藝術形象,新奇的
,向來為人傳誦,被視為李白的代表作之一.
這首詩的題目一作《
別東魯諸公》,作於出
之後.天寶三載,李白被唐玄宗賜
還,這是李白政治上的一次大失敗.離長安後,曾與杜甫、
游梁、宋、齊、魯,又在東魯家中居住過一個時期.這時東魯的家已頗具規模,盡可在家中怡情養性,以度時光.可是李白沒有這么作,他有一個不安定的靈魂,他有更
遠的追求,於是離別東魯家園,又一次踏上漫遊的旅途.這首詩就是他告別東魯諸公時所作.雖然出
已有年月了,而政治上遭受挫折的憤怨仍然郁結於懷,所以在詩的最後發出那樣激越的呼聲.
李白一生徜徉山水之間,熱愛山水,達到
的境地.此詩所描寫的
,也許並非完全虛托,但無論是否虛托,
就更適於超脫現實,更便於發揮他的想像和誇張的才能了.
「海客談
,煙濤微茫信難求;越人語天姥,
明滅或可睹.」詩一開始先說古代傳說中的海外仙境——
,
,不可尋求;而現實中的
在浮雲彩霓中時隱時現,真是勝似仙境.以虛襯實,突出了天姥勝景,暗蘊著詩人對
的嚮往,寫得富有神奇色彩,
.
天姥山臨近剡溪,傳說登山的人聽到過仙人天姥的歌唱,因此得名.天姥山與
相對,峰巒峭峙,仰望如在天表,冥茫如墮仙境,容易引起游者

.浙東山水是李白青年時代就嚮往的地方,初出川時曾說「此行不為
鱠,自愛名山入剡中」.入翰林前曾不止一次往游,他對這里的山水不但非常熱愛,也是非常熟悉的.
天姥山號稱奇絕,是越東靈秀之地.但比之其他
如我國的五大名山——
,在人們心目中的地位仍有
之別.可是李白卻在詩中誇說它「勢拔

」,比五嶽還更挺拔.有名的
則傾斜著如拜倒在天姥的足下一樣.這個天姥山,被寫得聳立天外,直插雲霄,巍巍然非同凡比.這座夢中的天姥山,應該說是李白平生所經歷的奇山峻嶺的幻影,它是現實中的天姥山在李白筆下誇大了的影子.
接著展現出的是一幅一幅瑰麗變幻的奇景:天姥山隱於
明滅之中,引起了詩人探求的想望.詩人進入了夢幻之中,彷彿在月夜清光的照射下,他飛渡過
一樣的
.明月把他的影子映照在
之上,又送他降落在
當年曾經歇宿過的地方.他穿上
當年特製的
,登上謝公當年曾經攀登過的石徑——青去梯.只見:「半壁見海日,空中聞天雞.千岩萬轉路不定,迷花倚石忽已暝.熊咆
殷岩泉,栗深林兮驚層巔.雲青青兮欲雨,水
兮生煙.」繼飛渡而寫山中所見,石徑盤旋,深山中光線幽暗,看到海日升空,天雞高唱,這本是一片曙色;卻又於
迷人、倚石暫憩之中,忽覺暮
臨,旦暮之變何其倏忽.暮色中熊咆
,震響於山谷之間,深林為之戰栗,層巔為之驚動.不止有生命的熊與龍以吟、咆表示情感,就連層巔、深林也能戰栗、驚動,煙、水、青雲都滿含陰郁,與詩人的情感,協成一體,形成統一的氛圍.前面是浪漫主義地描寫天姥山,既高且奇;這里又是浪漫主義地抒情,既深且遠.這奇異的境界,已經使人夠驚駭的了,但詩人並未到此止步,而詩境卻由奇異而轉入荒唐,全詩也更進入高潮.在令人驚悚不已的幽深暮色之中,霎時間「丘巒崩摧」,一個

」,「
浩盪不見底,日月照耀金銀台.霓為衣兮風為馬,雲之君兮紛紛而來下.」
,於此出現.「雲之君」披彩虹為衣,驅長風為馬,虎為之鼓瑟,鸞為之駕車,皆受命於詩人之筆,奔赴
的盛會來了.這是多麼盛大而熱烈的場面.「仙之人兮列如麻」!群仙好像列隊迎接詩人的到來.
、銀台與日月
,景色壯麗,異彩繽紛,何等的驚心眩目,光耀奪人!
的盛會正是人世間生活的反映.這里除了有他長期漫遊經歷過的萬壑千山的印象、古代傳說、屈原詩歌的啟發與影響,也有長安三年宮廷生活的跡印,這一切通過浪漫主義的非凡想像凝聚在一起,才有這般輝煌燦爛、氣象萬千的描繪.
值得注意的是,這首詩寫夢游奇境,不同於一般
,它感慨深沉,抗議激烈,並非真正依託於虛幻之中,而是在
虛無飄渺的描述中,依然著眼於現實.神遊天上仙境,而心覺「世間行樂亦如此」.
仙境倏忽消失,夢境旋亦破滅,詩人終於在驚悸中返回現實.夢境破滅後,人,不是隨心所欲地
地在夢幻中翱翔了,而是
地躺在枕席之上.「古來萬事東流水」,其中包含著詩人對人生的幾多失意和深沉的感慨.
詩人感到最能撫慰心靈的是「且放
青崖間,須行即騎訪名山」.徜徉山水的樂趣,才是最快意的,也就是在《
》中所說:「古人
,
.」本來詩意到此似乎已盡,可是最後卻憤憤然加添了兩句「安能
事權貴,使我不得開心顏!」一吐長安三年的郁悶之氣.天外飛來之筆,點亮了全詩的主題:對於名山仙境的嚮往,是出之於對權貴的抗爭,它唱出
中多少
的人的心聲.在等級森嚴的
中,多少人屈身權貴,多少人埋沒無聞!唐朝比之其他朝代是比較開明的,較為重視人才,但也只是比較而言.人才在當時仍然擺脫不了「
氣態間」的屈辱地位.「折腰」一詞出之於東晉的陶淵明,他由於不願忍辱而賦「
」.李白雖然受帝王優寵,也不過是個詞臣,在宮廷中所受到的屈辱,大約可以從這兩句詩中得到一些消息.封建君主把自己稱「天子」,
,把自己升高到
的地位,卻抹煞了一切人的尊嚴.李白在這里所表示的決絕態度,是向封建統治者所投過去的一瞥蔑視.在封建社會,敢於這樣想、敢於這樣說的人並不多.李白說了,也做了,這是他異乎常人的偉大之處.
這首詩的內容豐富、曲折、奇譎、多變,它的形象輝煌流麗,繽紛多彩,構成了全詩的浪漫主義華贍情調.它的主觀意圖本來在於宣揚「古來萬事東流水」這樣頗有消極意味的思想,可是它的格調卻是昂揚振奮的,瀟灑出塵的,有一種不卑不屈的氣概流貫其間,並無消沉之感.
因為韻法與思想程序有參差,這首詩不宜按韻法來分段.現在我們按思想程序把它 分成三段:第一段是開頭四韻十句,這是全詩的
.第二段從「湖月照我影」到「失 向來之煙霞」共五韻二十八句.這是全詩的主體,描寫整個夢境,直到夢醒.以下是第 三段,二韻七句,敘述夢游之後的感想,總結了這個夢,作為向東魯朋友告別的話. 李白在好幾首詩中,嚮往於蓬萊
,希望煉成
,吞服之後,飄然
,跨鶴 騎鹿,遠離人世,遨遊於
府.但在這首詩中,一開頭就否定了瀛洲仙島的存在. 他說:航海客人談到瀛洲仙島,都說是在渺茫的
之中,實在是難以找得到的地方. 可是,越人談起天姥山,盡管它是隱現於雲霓明滅之中,卻是有可能看見的.這四句是 全詩的
,說明作此詩的最初動機.「瀛洲」只是用來作為陪襯,但卻無意中說出了 作者對煉
仙的真正認識.「信難求」這個「信」字用得十分堅決,根本否定了海外
的存在,也從而否定了求仙的可能性.然則,李白的一切
,可知都不是出於 他的
.連同其他一切歌詠酒和女人的詩,都是他的浪漫主義的外衣.杜甫懷念李白 的詩說:「不見李生久,佯狂真可哀.世人皆欲殺,吾意獨憐才.」(《不見》)已把 李白當時的情況告訴我們了.他是「佯狂」,假裝
.他這種偽裝行為,在杜甫 看來,是很可哀憐的.因為杜甫知道他有不得不如此的理由,下面更明白說出「世人皆 欲殺」,這也不是一般的誇張寫法.可以想見,當時一定有許多人憎惡或妒忌李白,或 者是李白得罪了不少人,而杜甫呢,他是李白的朋友,他對李白的行為即使不很贊同, 但對李白的天才卻是佩服的,所以他說「吾意獨憐才」. 第三韻四句是概括越人所說天姥山的高峻.它高過五嶽,掩蔽
.赤城是
的別名.天台山已經很高了,對著天姥山,卻好像向東南傾倒的樣子.四萬八千丈,當 然是藝術誇張,
也只有
十多公尺高,因為聽了越人的宣傳,我就 想去看看.誰知當夜就在夢中飛渡鏡湖(在今紹興),再東南行,到達了天姥山.「吳 越」在此句中,用的是復詞偏義,主要是「夢越」,為了湊成一句
,加了一個 「吳」字.
第二段,全詩的主體,描寫夢游天姥山的所見所遇.文辭光怪離奇,顯然是繼承了
的藝術傳統.作者告訴我們:他飛過鏡湖,到了剡溪(今嵊縣),看到了南朝大詩 人
游宿過的地方.湖泊里有淥波盪漾,山林中有猿啼清哀.他也仿效謝靈運,腳 下趿著為游山而特製的
,登上了高山①,迷.從此一路過去,到了天姥山.走在半 峰上,就看到海中日出,又聽到天雞的啼聲.經過了許多崎嶇曲折的山路之後,正在迷 途之間,天色忽已暝暮.這時聽到的是像熊咆龍吟的瀑布之聲,看到的是雨雲和煙水. 這種深山幽谷中的夜景,別說旅客為之驚心動魄,就是林木和峰巒,也要覺得戰栗.這 時候,忽然又遇到了奇跡,崖壁上的石門開了.其中別有一個天地,別有一群人物.他 看到許多
風馬的「雲之君」和
駕車、虎豹奏樂的「仙之人」,不覺嚇了一跳, 驀然醒來,只看到自己的枕席;而剛才所見的一切雲山景物都消失了.
「雲之君」是神,「仙之人」是仙人,合起來就是神仙.李白愛好修道求仙,為什 么遇到這許多神仙,非但並不高興,反而驚慌起來呢?這一驚慌,使他的游興大受打擊, 在驚醒之後,便勾引起深深的感慨,甚至長嘆起來.於是接下去產生了第三段.
就全篇詩意來看,第三段才是真正的主體,因為作者把主題思想放在這一段里.但 是在這第三段的七句中,我們可以找到兩個概念.一個是「世間行樂亦如此,古來萬事 東流水」.意思是說:人世間一切快樂的事都像做了一個美夢,一下子像水一般流失了. 這是一種消極的世界觀,對人生的態度是
的.另一個概念是「安能
事 權貴,使我不得開心顏」.這是一個不為權貴所屈的詩人,從
的社會中脫逃出 來以後的誓言,它反映一種積極的世界觀,一種反抗精神.這兩種思想顯然是不同路, 甚至是相反的,然而作者卻把它們寫在一起.這就引出了一個問題:到底哪一個是作者 的主題呢? 當然,從來沒有一個讀者只看見作者這一個思想而無視於另一個思想.但在二者的 輕重之間,或說因果之間,看法稍有不同,就可能從這首詩得到不同的體會.作《唐詩 解》的唐汝詢是偏重於前一種思想的.他說: 將之天姥,託言夢游以見世事皆虛幻也.……於是
動而驚起,乃嘆曰:「此枕 席間豈復有向來之煙霞哉?」乃知世間行樂,亦如此夢耳.古來萬事,亦豈有在者乎? 皆如流水之不返矣.我今別君而去,未知何時可還.且放
於山間,歸而乘之以遍訪 名山,安能屈身權貴,使不得豁我之襟懷乎? 這樣講法,就意味著作者基於他的消極的世界觀而不屑阿附權貴,因為這也是一種虛幻的事情.詩中所謂「世間行樂亦如此」,這個「此」字,就應當體會為上面二句所 表現的夢境空虛.
李白——《

破吳歸,戰士還家盡錦衣.
宮女如花滿春殿,只今惟有
.
【賞析】:
這是一首懷古之作,亦即詩人游覽越中(唐越州,
在今浙江紹興),有感於其地在古代歷史上所發生過的著名事件而寫下的.在春秋時代,吳越兩國爭霸南方,成為世仇.
於公元前四九四年,被
打敗,回到國內,
,誓報此仇.公元前四七三年,他果然把吳國滅了.詩寫的就是這件事.
詩歌不是
,絕句又不同於長篇古詩,所以詩人只能選取這一歷史事件中他感受得最深的某一部分來寫.他選取的不是這場斗爭的漫長過程中的某一片斷,而是在吳敗越勝,
班師回國以後的兩個鏡頭.首句點明題意,說明所懷古跡的具體內容.二、三兩句分寫戰士還家、
還宮的情況.消滅了敵人,雪了恥,戰士都凱旋了;由於戰事已經結束,大家都受到了賞賜,所以不穿鐵甲,而穿錦衣.只「盡錦衣」三字,就將越王及其戰士得意歸來,充滿了
的喜悅和驕傲的神情烘託了出來.越王回國以後,
,不但
,而且荒淫逸樂起來,於是,花朵兒一般的美人,就占滿了宮殿,擁簇著他,侍候著他.「春殿」的「春」字,應上「如花」,並描摹美好的時光和景象,不一定是指春天.只寫這一點,就把越王將過去的
的往事丟得乾乾凈凈表達得非常充分了.都城中到處是錦衣戰士,宮殿上站滿了如花宮女.這是多麼繁盛、美好、熱鬧、歡樂,然而結句突然一轉,將上面所寫的一切一筆勾消.過去曾經存在過的勝利、威武、富貴、榮華,現在還有什麼呢?人們所能看到的,只是幾只
在王城故址上飛來飛去罷了.這一句寫人事的變化,盛衰的無常,以慨嘆出之.過去的統治者莫不希望他們的
是子孫萬世之業,而詩篇卻如實地指出了這種希望的破滅,這就是它的積極意義.
詩篇將昔時的繁盛和今日的凄涼,通過具體的景物,作了鮮明的對比,使讀者感受特別深切.一般地說,直接描寫某種環境,是比較難於突出的,而通過對比,則獲致的效果往往能夠大大地加強.所以,通過熱鬧的場面來描寫凄涼,就更覺凄涼之可嘆.如此詩前面所寫過去的繁華與後面所寫現在的冷落,對照極為強烈,前面寫得愈著力,後面轉得也就愈有力.為了充分地表達主題思想,詩人對這篇詩的藝術結構也作出了不同於一般
的安排.一般的
,轉折點都安排在第三句里,而它的前三句卻一氣直下,直到第四句才突然轉到反面,就顯得格外有力量,有神采.這種寫法,不是筆力雄健的詩人,是難以
的.他讓我們懂得了"有志者,事竟成".

⑷ 現代詩歌及點評

雪的頌歌》

從九天之外,你輕盈地走來。
惜別了西子湖畔的秋色,
滿載著揚花紛飛回的喜悅,
本是答六齣佛心的清凈體,
何曾染過一絲塵埃。

月宮佳麗,瑤池仙姝,
都解作漫天蓮池舞步,
你吻著草陂,來年的春天會奉送新綠,
你擁抱山脈,欲飛的蒼龍顯得如此溫順,
你撥動溪水,汩汩細流彈奏著伯牙琴韻,
銀裝素裹的大地無處不是你描抹的詩情畫意。

變幻中,又捱過了多少歲月,
雖曾有過霧的迷茫,雲的無奈,
雨的步履,是你走出沼澤的歡快,
而當最終修成洛神的豐姿,
那平靜的大海,早已敞開無私的胸懷,
無怨無悔,
你慢慢地飄落了下來……

作者:月亮婉兒

這首寫雪的詩通篇沒用一個「雪」字,卻寫盡雪的神韻。
用詞很雅,意境也很出彩,而且很大氣。
江河山川都含進去了,而且含的很自然。
最後一段也暗含了人生的深意。

不足之處:就是
開篇的兩句有些突然,讓人有些看不出來是寫雪的。
「是你走出沼澤的歡快」
這句雖有深意,但好像跟上文接的不太順 1回答者

⑸ 詩歌大全

《天凈沙·秋思》(馬致遠)
枯藤老樹昏鴉,
小橋流水人家,
古道西風瘦馬。
夕陽西下,
斷腸人在天涯。

《破陣子》(辛棄疾)
醉里挑燈看劍,夢回吹角連營。八百里分麾下炙,五十弦翻塞外聲,
沙場秋點兵。 馬作的盧飛快,弓如霹靂弦驚。了卻君王天下事,
贏得生前身後名。可憐白發生!

《如夢令》(李清照)
常記溪亭日暮,
沈醉不知歸路。
興盡晚回舟,誤入藉花深處。
爭渡,爭渡,
驚起一灘鷗鷺。

《春望》(杜甫)
國破山河在,城春草木深。
感時花濺淚,恨別鳥驚心。
烽火連三月,家書抵萬金。
白頭搔更短,渾欲不勝簪。

《江城子·密州出獵》蘇軾
老夫聊發少年狂。左牽黃,右擎蒼,錦帽貂裘,千騎卷平岡。為報傾城隨太守,親射虎,看孫郎。
酒酣胸膽尚開張。鬢微霜,又何妨!持節雲中,何日遣馮唐?會挽雕弓如滿月,西北望,射天狼。

《過零丁洋》文天祥(南宋)
辛苦遭逢起一經,干戈寥落四周星。
山河破碎風飄絮,身世浮沉雨打萍。
惶恐灘頭說惶恐,零丁洋里嘆零丁。
人生自古誰無死?留取丹心照汗青。

《夜雨寄北》李商隱
君問歸期未有期,巴山夜雨漲秋池。
何當共剪西窗燭,卻話巴山夜雨時。

《峨眉山月歌》 唐·李白
峨眉山月半輪秋,影入平羌江水流。
夜發清溪向三峽,思君不見下渝州。

《念奴嬌 赤壁懷古》蘇軾
大江東去,浪淘盡,千古風流人物。
故壘西邊,人道是,三國周郎赤壁。
亂石穿空,驚濤拍岸,捲起千堆雪。
江山如畫,一時多少豪傑!
遙想公瑾當年,小喬初嫁了,雄姿英發。
羽扇綸巾,談笑間,檣櫓灰飛煙滅。
故國神遊,多情應笑我,早生華發。
人生如夢,一尊還酹江月。

《羨慕》
鳥羨慕樹
羨慕樹有那麼多雙翅膀
樹卻羨慕鳥
羨慕鳥只有一雙翅膀就能在天空翱翔

⑹ 詩歌帶評語大全

1.月下獨酌 李白 花間一壺酒, 獨酌無相親; 舉杯邀明月, 對影成三人. 月既不解飲, 影徒隨我身; 暫伴月將影, 行樂須及春. 我歌 月 徘徊, 我舞影零亂; 醒時同交歡, 醉後各分散. 永結無情游, 相期邈雲漢. 賞析 篇描寫月下獨酌情景.月下獨酌,本是寂寞的,但詩人卻運用豐富的想像,把月 亮和自己的身影湊合成了所謂的「三人」.又從「花」字想到「春」字,從 「酌」到「歌」、「舞」,把寂寞的環境渲染得十分熱鬧,不僅筆墨傳神,更重 要的是表達了詩人善自排遣寂寞的曠達不羈的個性和情感. 2.我寄愁心與明月,隨君直到夜郎西 詩人李白通過豐富的想像,用男女情愛的方式以抒寫志同道合的友情,給予抽象的「愁心」以物的屬性,它竟會隨風逐月到夜郎西.這種將自己的感情賦予客觀事物,使之同樣具有感情,也就是使之人格化,乃是形象思維所形成的巨大的特點之一和優點之一. 說簡單點就是依依不捨的心情 3.關山月 作者:李白 明月出天山,蒼茫雲海間. 長風幾萬里,吹度玉門關. 漢下白登道,胡窺青海灣. 由來征戰地,不見有人還. 戍客望邊邑,思歸多苦顏. 高樓當此夜,嘆息未應閑. 【作品鑒賞】 這首詩描繪了邊塞的風光,戍卒的遭遇,更深一層轉入戍卒與思婦兩地相思的痛苦.開頭的描繪都是為後面作渲染和鋪墊,而側重寫望月引起的情思. 「關山月」是樂府舊題.《樂府古題要解》:「『關山月』,傷離別也.」李白的這首詩,在內容上繼承了古樂府,但又有極大的提高. 開頭四句,可以說是一幅包含著關、山、月三種因素在內的遼闊的邊塞圖景.我們在一般文學作品裡,常常看到「月出東海」或「月出東山」一類描寫,而天山在我國西部,似乎應該是月落的地方,何以說「明月出天山」呢?原來這是就徵人角度說的.徵人戍守在天山之西,回首東望,所看到的是明月從天山升起的景象.天山雖然不靠海,但橫亘在山上的雲海則是有的.詩人把似乎是在人們印象中只有大海上空才更常見的雲月蒼茫的景象,與雄渾磅礴的天山組合到一起,顯得新鮮而壯觀.這樣的境界,在一般才力薄弱的詩人面前,也許難乎為繼,但李白有的是筆力.接下去「長風幾萬里,吹度玉門關」,范圍比前兩句更為廣闊.宋代的楊齊賢,好象唯恐「幾萬里」出問題,說是:「天山至玉門關不為太遠,而曰幾萬里者,以月如出於天山耳,非以天山為度也.」用想像中的明月與玉門關的距離來解釋「幾萬里」,看起來似乎穩妥了,但李白是講「長風」之長,並未說到明月與地球的距離.其實,這兩句仍然是從征戍者角度而言的,士卒們身在西北邊疆,月光下佇立遙望故園時,但覺長風浩浩,似掠過幾萬里中原國土,橫度玉門關而來.如果聯系李白《子夜吳歌》中「秋風吹不盡,總是玉關情」來進行理解,詩的意蘊就更清楚了.這樣,連同上面的描寫,便以長風、明月、天山、玉門關為特徵,構成一幅萬里邊塞圖.這里表面上似乎只是寫了自然景象,但只要設身處地體會這是徵人東望所見,那種懷念鄉土的情緒就很容易感覺到了. 「漢下白登道,胡窺青海灣.由來征戰地,不見有人還.」這是在前四句廣闊的邊塞自然圖景上,迭印出征戰的景象.下,指出兵.漢高祖劉邦領兵征匈奴,曾被匈奴在白登山(今山西大同市西)圍困了七天.而青海灣一帶,則是唐軍與吐蕃連年征戰之地.這種歷代無休止的戰爭,使得從來出征的戰士,幾乎見不到有人生還故鄉.這四句在結構上起著承上啟下的作用,描寫的對象由邊塞過渡到戰爭,由戰爭過渡到征戍者. 「戍客望邊色,思歸多苦顏.高樓當此夜,嘆息未應閑.」戰士們望著邊地的景象,思念家鄉,臉上多現出愁苦的顏色,他們推想自家高樓上的妻子,在此蒼茫月夜,嘆息之聲當是不會停止的.「望邊色」三個字在李白筆下似乎只是漫不經心地寫出,但卻把以上那幅萬里邊塞圖和征戰的景象,跟「戍客」緊緊連系起來了.所見的景象如此,所思亦自是廣闊而渺遠.戰士們想像中的高樓思婦的情思和他們的嘆息,在那樣一個廣闊背景的襯托下,也就顯得格外深沉了. 詩人放眼於古來邊塞上的漫無休止的民族沖突,揭示了戰爭所造成的巨大犧牲和給無數徵人及其家屬所帶來的痛苦,但對戰爭並沒有作單純的譴責或歌頌,詩人象是沉思著一代代人為它所支付的沉重的代價!在這樣的矛盾面前,詩人,徵人,乃至讀者,很容易激起一種渴望.這種渴望,詩中沒有直接說出,但類似「乃知兵者是凶器,聖人不得已而用之」(《戰城南》)的想法,是讀者在讀這篇作品時很容易產生的. 離人思婦之情,在一般詩人筆下,往往寫得纖弱和過於愁苦,與之相應,境界也往往狹窄.但李白卻用「明月出天山,蒼茫雲海間.長風幾萬里,吹度玉門關」的萬里邊塞圖景來引發這種感情.這只有胸襟如李白這樣浩渺的人,才會如此下筆.明代胡應麟評論說: 「渾雄之中,多少閑雅.」如果把「閑雅」理解為不局促於一時一事,是帶著一種更為廣遠、沉靜的思索,那麼,他的評語是很恰當的.用廣闊的空間和時間做背景,並在這樣的思索中,把眼前的思鄉離別之情融合進去,從而展開更深遠的意境,這是其他一些詩人所難以企及的。

熱點內容
古代勵志的名言 發布:2021-03-16 21:50:46 瀏覽:209
形容兒孫繞膝的詩句 發布:2021-03-16 21:49:35 瀏覽:878
席慕蓉賞析印記 發布:2021-03-16 21:48:26 瀏覽:311
權力很大含有手的成語 發布:2021-03-16 21:48:22 瀏覽:584
能聽的兒童故事 發布:2021-03-16 21:48:15 瀏覽:285
關於足球的詩歌詞句 發布:2021-03-16 21:47:40 瀏覽:870
拖拉機的古詩 發布:2021-03-16 21:42:53 瀏覽:571
亮甜的詩句 發布:2021-03-16 21:42:00 瀏覽:831
廣東話生日快樂祝福語 發布:2021-03-16 21:38:55 瀏覽:409
噓的短句 發布:2021-03-16 21:38:07 瀏覽:816