蛙聲的古詩詞
❶ 解釋詩句的意思 稻花香里說豐年,聽取蛙聲一片。
「稻花飄香的香」,是描繪稻花盛開,也是表達詞人心頭的甜蜜之感。
「蛙聲一片」在詞人的感覺里,儼然聽到群蛙在稻田中齊聲喧嚷,爭說豐年。
這兩句合起來,作者描繪的是洋溢著豐收年景這首詞,有一個生動具體的氣氛(通常叫做景),表達出一種親切感受到的情趣(通常簡稱情)。這種情景交融的整體就是一個藝術的形象。藝術的形象的有力無力,並不在採用的情節多寡,而在那些情節是否有典型性,是否能作為觸類旁通的據點,四面伸張,伸入現實生活的最深微的地方。如果能做到這一點,它就會是言有盡而意無窮了。我們說中國的詩詞運用語言精練,指的就是這種廣博的代表性和豐富的暗示性。的夏夜。抒發了此人的喜悅心情。
稻花香里說豐年,聽取蛙聲一片。
[譯文] 稻花飄香,一片蛙鳴,那蛙聲也像在訴說豐收的年景。
[出典] 南宋 辛棄疾 《西江月》夜行黃沙道中
註:
1、《西江月》夜行黃沙道中辛棄疾
明月別枝驚鵲,清風半夜鳴蟬。
稻花香里說豐年,聽取蛙聲一片。
七八個星天外,兩三點雨山前。
舊時茅店社林邊,路轉溪橋忽見。
2、注釋:
黃沙:江西省上饒縣黃沙嶺鄉黃沙村。黃沙道:指的就是從該村的茅店到大屋村的黃沙嶺之間約20公里的鄉村道路,南宋時是一條直通上饒古城的比較繁華的官道,東到上饒,西通江西省鉛(音:鹽)山縣。作者閑居帶湖時,常常往來經過此嶺。
這首詞寫的是作者在山鄉夜行中所見所聞。明月清風,驚鵲鳴蟬,稻香蛙聲,溪流小橋,構成了江南山鄉夏夜一幅優美動人的畫面。而貫徹全篇的卻是對大自然的熱愛和豐收的喜悅。作者善於抓住夏夜山鄉的特點,又理解農民對豐收的熱望,加上筆調輕快,語言優美,音節和諧,使人讀了這首詞彷彿臨其境,餘味無窮。
《西江月》:唐玄宗時教坊曲名,後用為詞調。
「明月」句:蘇軾《次韻蔣穎叔》詩:「明月驚鵲未安枝。」
別枝:旁枝。別枝驚鵲:驚動喜鵲飛離樹枝。
社林:土地廟附近的樹林。社,土地神廟。古時,村有社樹,為祀神處,故曰社林。
舊時茆店:過去很熟悉的那一所茅草店。見:同「現」。
3、譯文1:
明亮的月光驚動了樹枝上的熟睡的鵲兒,輕輕吹拂的夜風中不時送來陣陣蟬鳴。在稻花香里,聽到連著一片的蛙聲,好像他們在談論豐收的年景。天邊掛著七八個星星,山前飄落著兩三點小雨。往日在社林邊的鄉村小客店,在山路轉過溪橋的地方忽然出現。
譯文2:
明亮的月光驚動了正在揀枝的鳥鵲,半夜的風吹醒了蟬兒。稻花飄香,一片蛙聲,在訴說豐收。
烏雲出來了,天邊只剩七八個星星,山前已有兩三點雨了。急忙轉個彎,過了一座橋,在一片樹林旁邊,忽然出現了一間熟識的、可以躲雨的茅屋。
譯文3:
明亮的月光驚起了正在棲息的鳥鵲,它們離開枝頭飛走了。在清風吹拂的深夜,蟬兒叫個不停。稻花香里,一片蛙聲,好像是在訴說好年成。不一會,烏雲遮住了月亮。只有遠方的天邊還有七八顆星星在閃爍,山前竟然落下幾點雨。行人著慌了:那土地廟樹叢旁邊過去明明有個茅店可以避雨,現在怎麼不見了?他急急從小橋過溪,拐了個彎,茅店就出現在他的眼前。
譯文4:
明月照射斜枝上的喜鵲,
使它驚飛不安,
一陣陣的蟬叫,被半夜的清風傳來耳畔。
稻花的香氣,送來豐收的信息,
高唱豐年之歌,蛙聲連成一片。
七八個星星,閃爍在遠處天邊,
兩三點雨滴,灑向山峰的前沿。
往日,社林旁邊的茅屋小店哪裡去了?
轉過溪邊石橋,突然出現面前。
4、辛棄疾生平見平岡細草鳴黃犢,斜日寒林點暮鴉。
5、《西江月》原題是《夜行黃沙道中》,記作者深夜在鄉村中行路所見到的景物和所感到的情緒。讀前半片,須體會到寂靜中的熱鬧。「明月別枝驚鵲」句的「別」字是動詞,就是說月亮落了,離別了樹枝,把枝上的烏鵲驚動起來。這句話是一種很細致的寫實,只有在深夜裡見過這種景象的人才懂得這句詩的妙處。烏鵲對光線的感覺是極靈敏的,日蝕時它們就驚動起來,亂飛亂啼,月落時也是這樣。這句話實際上就是「月落烏啼」(唐張繼《楓橋夜泊》)的意思,但是比「月落烏啼」說得更生動,關鍵全在「別」字,它暗示鵲和枝對明月有依依不捨的意味。鵲驚時常啼,這里不說啼而啼自見,在字面上也可以避免與「鳴蟬」造成堆砌呆板的結果。「稻花」二句說明季節是在夏天。在全首中這兩句產生的印象最為鮮明深刻,它把農村夏夜裡熱鬧氣氛和歡樂心情都寫活了。這可以說就是典型環境。這四句里每句都有聲音(鵲聲、蟬聲、人聲、蛙聲),卻也每句都有深更半夜的悄靜。這兩種風味都反映在夜行人的感覺里,他的心情是很愉快的。下半片的局面有些變動了。天外稀星表示時間已有進展,分明是下半夜,快到天亮了。山前疏雨對夜行人卻是一個威脅,這是一個平地波瀾,可想見夜行人的焦急。有這一波瀾,便把收尾兩句襯托得更有力。「舊時茅店社林邊,路轉溪橋忽見」是個倒裝句,倒裝便把「忽見」的驚喜表現出來。正在愁雨,走過溪橋,路轉了方向,就忽然見到社林邊從前歇過的那所茅店。這時的快樂可以比得上「山重水復疑無路,柳暗花明又一村」(陸游《游山西村》)那兩句詩所說的。詞題原為《夜行黃沙道中》,通首八句中前六句都在寫景物,只有最後兩句才見出有人在夜行。這兩句對全首便起了返照的作用,因此每句都是在寫夜行了。先藏鋒不露,到最後才一針見血,收尾便有畫龍點睛之妙。這種技巧是值得學習的。
這首詞,有一個生動具體的氣氛(通常叫做景),表達出一種親切感受到的情趣(通常簡稱情)。這種情景交融的整體就是一個藝術的形象。藝術的形象的有力無力,並不在採用的情節多寡,而在那些情節是否有典型性,是否能作為觸類旁通的據點,四面伸張,伸入現實生活的最深微的地方。如果能做到這一點,它就會是言有盡而意無窮了。我們說中國的詩詞運用語言精煉,指的就是這種廣博的代表性和豐富的暗示性。(朱光潛)
6、此詞為辛棄疾罷官閑居帶湖時所作。黃沙,指黃沙嶺,位於上饒城西四十里處,閑居的辛棄疾常來此遊玩,很欣賞這里的溪山之美。這首詞寫的便是某個夏夜,他行於黃沙嶺田間小路上的所見所聞。
明月別枝驚鵲,清風半夜鳴蟬
詞的前兩句,由六個名詞片語組成,描繪出了一幅清新的鄉村夏日夜景:夜空晴朗,月亮悄悄升起,投下如水的月光,驚起了枝頭的烏鵲;夜半時分,清風徐徐吹來,把蟬的鳴叫聲也送了過來。
烏鵲對光線的變化極其敏感,月上時分,它們常會被月光驚起,亂飛亂啼。曹操《短歌行》有「月明星稀,烏鵲南飛。繞樹三匝,無枝可依」,蘇軾《杭州牡丹》有「月明驚鵲未安枝」。
首句中「別枝」之意,一直眾說紛紜。有解作「遠枝」;有解作「斜伸的樹枝」;有解為「烏鵲要離開樹枝飛走」;有解為「烏鵲揀選樹枝」;還有人解為「月亮離別了樹枝」。雖然難有定論,但從一二兩句對偶考慮,「別枝」對應「半夜」,「別」字當是形容、修飾「枝」的,故解釋為「遠枝」或「斜伸的樹枝」似乎更為恰當。
詞人雖是夜行,卻似乎一點也不著急。我們彷彿看見他不緊不慢地行走在山路上,一會兒看看明月走到哪裡了,一會兒聽聽烏啼蟬鳴,悠閑自得。此時的他,沒有需要快馬加鞭的緊急公務要處理,也不用為他人的指責、誹謗而徹夜難眠。雖然遭彈劾免職,胸中還有諸多憤懣愁苦,但美麗的自然和恬淡的鄉村生活替他化解了部分的憤激之情。所以,在這美好的夏日夜晚,走在寧靜的山間小路上,他已經完全沉浸於清風明月之中。
稻花香里說豐年,聽取蛙聲一片
路旁的稻田裡,稻花飄香,預告著又一個豐年的到來。田裡的青蛙也不甘寂寞,陣陣叫聲此起彼伏,連成一片。
七八個星天外,兩三點雨山前
月光下,嗅著稻花的香味,聽著蟬鳴蛙叫,輕松愉快的詞人繼續信步前行。抬頭望空,「七八個星」掛在天邊,稀稀落落,原來星星們都叫烏雲給遮擋住了。突然,山前下起小雨來,「兩三點雨」滴落到了詞人身上。
這一來,剛才還閑情逸致的詞人不禁有些著急了。夏日的天,說變就變,也許一場傾盆大雨就會繼之而來呢?他加快了腳步,趕著尋找避雨之所。
舊時茅店社林邊,路轉溪橋忽見
從山嶺小路轉過彎,過了一座溪橋,就在土地廟旁的樹林外,一座茅屋突然出現在詞人眼前。高興的他細細一看,竟然就是從前落過腳的那家小店!「社」,土地廟。
評解
這首詞以輕快靈活的筆調,描繪了寧靜而又生機勃勃的鄉村夏夜景象。詞人將眼中所見、耳中所聞信手拈來,略加點染,置入畫面,看似粗枝大葉,實則別具風流。詞中美景與閑情融為一體,沒有高深的典故和華麗的詞藻,卻清新可人,生動有趣。
7、這首詞寫的是在一個月色皎潔的夜晚,作者行走在江西上饒黃沙嶺途中所見到的鄉村景物及其感受。
上闕寫夏夜景物,通過明月、驚鵲、清風、鳴蟬、稻花、蛙聲等景物,組成一幅農村仲夏月夜圖,十分優美動人。讀這幾句我們會深深感到作者觀察是那麼細致入微:月光其所以能驚動烏鵲,不僅因烏鵲對光線敏感,側面說明枝頭的明暗發生了變化,原先是暗的地方變得亮了起來,而且暗示出月亮在移動,靜中現動。而蟬的叫聲除受鵲驚的影響外,又是與清風徐來相關聯,輕風搖動了樹枝,使一直靜靜地爬在上面的蟬也受驚了,它拽著長聲飛到遠處去了(也可能沒有飛)。寧靜的夜晚,突然間驚鵲離枝飛啼,蟬兒應聲而鳴,真是一支奇妙的小夜曲。可是作者似乎還不滿足,他又把另一個聲部引入這個二重唱,那是稻花香里的連成一片的蛙聲。以上鵲驚、蟬鳴、蛙聲,都是對聲響的描繪,是由人的聽覺感知的;稻花香則是嗅來的,是清風吹送到鼻孔的。這樣寫,完全符合夜間觀察事物的特點,盡管是朗月當空的仲夏夜,但還是聽覺、嗅覺更管用。這樣就讓讀者彷彿感受了四野朦朧的奇妙景象。清涼的南風送來了一陣陣的「稻花香」和一片熱鬧的蛙聲,像是在訴說豐收的年景一樣,作者把蛙擬人化了,寫蛙懂得「說豐年」,既生動地渲染了連蛙也為之歡唱的豐收年景,也映托出人逢豐年的喜悅。蘇軾《南國》詩寫道:「春疇雨過羅紈膩,夏隴風來餅餌香。」也是寫豐年的喜悅的,很有特色。相比之下,似乎這首《西江月》的表現手法更覺委婉、自然,因而給讀者的印象更加鮮明深刻。
下闋側重於夜行人感情的抒發。用天邊稀星和山前疏雨,預示夏夜陣雨將至的情景。南方每到夏天,常有所謂「過雨雲」,並不需要整個天空布滿烏雲,只要頭頂上有幾片雲就可以下起雨來。「七八個星」和「兩三點雨」,構成了一種淡遠奇特的境界。但陣雨將臨,對行路人來說總有威脅,所以盡管只有「兩三點」,詩中人也會有焦急之感,從而加快腳步。詞面上沒有寫到「加快腳步」,這里我們依常情推測,但結尾兩句又告訴我們,這推測是正確的,「路轉溪橋」,那座舊時的茅店「忽現」眼前,使主人公變得坦然了。「忽見」二字很傳神,它把夜行人急尋不著而突然見到的驚喜神態全部表現出來了。下闋,作者沒有著意描繪行人的心理活動,是在寫景和敘事中暗示出來的,讓讀者品味出來的,這就是「含不盡之意,見於言外」。
這首詞,上闋寫農村的夏夜,月白風清,送來陣陣稻花香味,處處蛙聲相應,一片豐年景象,它給夜行人帶來無限的喜悅。下闋寫天外疏星,山前飄雨,溪迴路轉,茅店忽現。筆調靈活,輕快,構思渾朴、自然,反映出作者的愉快心情。
《西江月》這一詞牌,上下兩闋句式相同。第一句無韻,第二、三句押平聲韻,第四句押原韻的仄聲韻。這種平仄通押的調子,在詞調中是很少見的。但是,《西江月》卻是最流行的曲調。前後闋頭兩句要用對仗,在變化中顯出穩定。
8、稻花香里說豐年,聽取蛙聲一片。 兩句說在稻花飄香的時候,只聽見蛙聲陣陣,好像在說今年是一個豐收的年景。意思是一片蛙聲伴著陣陣稻花香,預示豐收在望。聽取:聽到。一片:連成一體,到處都是。○蛙聲本無意,卻認為彷彿有心在預報豐年,寓情於景,洋溢著作者的喜悅之情。
「稻花香里說豐年,聽取蛙聲一片。」把人們的關注點從長空轉移到田野,表現了詞人不僅為夜間黃沙道上的柔和情趣所浸潤,更關心撲面而來的漫村遍野的稻花香,又由稻花香而聯想到即將到來的豐年景象。此時此地,詞人與人民同呼吸的歡樂,盡在言表。稻花飄香的「香」,固然是描繪稻花盛開,也是表達詞人心頭的甜蜜之感。而說豐年的主體,不是我們常用的鵲聲,而是那一片蛙聲,這正是詞人匠心獨到之處,令人稱奇。在詞人的感覺里,儼然聽到群蛙在稻田中齊聲喧嚷,爭說豐年。先出「說」的內容,再補「聲」的來源。以蛙聲說豐年,是詞人的創造。
9、「稻花香里說豐年,聽取蛙聲一片。」
小時候,晉江的夏夜,總喜歡與鄉里的孩子們頭枕涼席,在路上仰望神秘的星空,一邊聽奶奶講銀河中牛郎織女鵲橋相會的故事,一邊聆聽稻田裡的蛙聲大合奏……
「兩個黃鸝鳴翠柳,一行白鷺上青天」;「兩岸猿聲啼不住,輕舟已過萬重山」;「稻花香里說豐年,聽取蛙聲一片」……這些古詩詞描寫的娟美畫卷現在並不多見了。
如今想來,這一切都恍如一篇遙遠的童話。
曾幾何時,參與合奏的青蛙越來越少,動聽的田野交響曲正悄悄地離我們遠去。四、五月間的鄉間田野上,由於缺少了田野音樂家的演奏,已經沒有了過去鄉村初夏的韻致。
面對已經寥寥無幾,甚至寂靜無聲的蛙鳴,我們或許應該追問一句:青蛙為什麼不再鳴唱?
10、夜晚,我站在自家的陽台上,憂傷在我的心中沉靜下來,宛如降臨在寂靜田野中的夜色。夏天的飛鳥,來到我的窗前,帶著歌聲飛走了,再也沒有飛回來,宛如昔日的歲月。我多麼希望再一次聽一下「稻花香里說豐年,聽取蛙聲一片」的鄉音,也希望能感受一下「月光如水水如天」的詩意。只是那些美好像一幅幅泛黃的照片沉澱在我記憶的深處。卡車轟隆隆的聲音早已取代了夏日的蟲鳴,房間的空調已經取代了母親手中的那把熟悉的蒲扇,電視機里躁動的流行音樂也已經取代了稻田裡的蛙聲。晚餐過後,萬家燈火齊明,那一個個窗戶里透露出銀灰色的燈光,大人們早已不到小路旁訴說著家裡長短,只是坐在電視機面前木然地傾聽著外面的世界。小路旁邊的水渠早已廢棄,堆著各色的生活垃圾。蟋蟀的啁啾,夜雨的啪嗒,穿越黑暗傳至我的耳邊,令我感到欣慰與不安。
11、漫步在單位的林蔭路上,兩旁樹木上泛黃的葉子被陣陣秋風吹落,蝶舞一陣後紛紛落在人的身上、地上、車上----看到此景心頭不禁一震:原來自然離我們這樣近,就隱藏在這座鋼筋水泥、魚龍混雜的城市裡,小到一片葉、一滴水、一掬陽光、一捻塵土——都帶著她的氣息。在城裡被復印的日子過久了,麻木的心讓許多人只欣賞旭日東升的庄嚴,卻忘記體會夕陽夕下時那寸寸光陰寸寸金的感受;只看見當空的皓月卻忽略了陣陣清風的嫵媚;人們為過上高朋滿座觥幬交措的生活忙碌著,難得再去坐擁書城獨處一室體驗那種陶然自得的悠閑----不管我們的心是否被城市裡的陰霾所蒙塵,不管你是否記得上次稻花香里聽蛙鳴是在何時,也不管他此刻是否正為瑣事煩憂著----窗外,那大朵大朵的菊花都已然靜靜地開放著,自然界中的萬物與我們同呼吸,每時每刻,不離不棄。
12、青蛙受了多少氣,才有
這么大的肚子。鼓噪和抗議
青蛙見到人,就跳入水中
逃生的路,一條河的痛苦哭出來
我要怎樣告訴你,青蛙
你才放心
坐下。我不是來,抓你吃的
13、「稻花香里說豐年,聽取蛙聲一片」句子可以說是快炙人口,讓人產生美好聯想。然而在欣賞這首詞所描述的江南初夏美妙夜景的同時,人們似乎忽略了詞中自然規律的錯亂。也許辛棄疾雖然曾寓居江西上饒、鉛山達十餘年,但是生長在山東濟南的北方地區,對江南的自然環境了解得不是很透徹,因而才會出現這樣的錯誤。
居住在江南地區的人們都知道,青蛙是南方生長的一種兩棲爬行動物,喜濕喜陰,雨天和晚上活躍,具冬眠功能,春天氣溫回升後出洞,春夏之交為繁殖季節,哇聲即是青蛙繁殖求偶時所發出的叫喚聲音。因此,每逢這個季節,江南農村(包括城市的郊區或市中的濕地)夜晚真的到處都可以聽得到「蛙聲一片」的景象,其他時間青蛙極少鳴叫。由於江南地區春夏之交時正值南方的梅雨季節,也就是現在公歷的3-4月份,所以青蛙活動的最主要季節就在3-4月份的梅雨季節也就是黃梅時節。宋代的詩人趙師秀《約客》一詩「黃梅時節家家雨,青草池塘處處蛙。有約不來過夜半,閑敲棋子落燈花。」其中「青草池塘處處蛙」即反映了這一特點。
江南地區的農作物以水稻種植為主。3-4月份即是江南早稻的播種季節,而古代江南水稻種植一般一年栽種一季,與現在的江南普遍種植二季稻相比,一季稻播種季節還要晚於二季中的早稻一個月左右,一般在公歷的4月中下旬5月上旬播種,5月下旬到6月上旬移栽。也就是說在青蛙鳴叫產卵的季節是古代江南地區水稻播種甚至還沒有播種的時節。水稻全生育期一般100-150天,其中古代的單季稻一般都在140-150天左右。
從事農業生產和農村工作的人員都清楚,水稻生育期一般包括幼苗期、分櫱期、幼穗發育期、開花結實期四個階段,開花期是水稻生長的最後一個時期,古代的江南地區的單季稻開花期應該是在公歷8-9月份,即使現在的二季稻中的早稻,其抽穗揚花期也在盛夏時節的6月份。
搞清了青蛙鳴叫的季節和江南農村的水稻生長季節這些概念後,人們就不難發現,稻花和蛙聲一般是聯系不到一塊的,因而不可能出現「稻花香里說豐年,聽取蛙聲一片」這樣的景象。
14、博客,顧名思義是「博來客人」之意。古人沒有博客,卻在牆壁上(現在不行了,會有城管來問候你的)、紙片上讓一首首優美的詩歌流傳千古,在歲月的長河裡,風吹不去,雨打不盡。他們在「稻花香里說豐年,聽取蛙聲一片」,領略詩情和畫意。而我們今天面臨的現實卻是「博客圈裡分高低,聽取罵聲一片」。口水之爭,主張之爭,幫派之爭,氣勢洶洶,波濤滾滾,不把你淹死罵死氣死才怪。嗚呼,「博德」愈下,前不見善者,後不見良民。
誠然,沒有爭論,何來進步?但鼓勵辯論並發表自己的見解,並不需要通過罵街才能表達的的觀點,論壇需要環保,博客需要環保,回貼者也需要環保。只要我們把論壇當成自己的家,並且記住家和萬事興這個道理,這個「家」將是一個樂園。我們有評論的權力,但沒有刻薄攻擊的權力。刻而不薄,說而不酸,賞而不瀆,看而不毀,這才不失為一種良好網民的美德。
15、傳聞在台灣,在兩周前奧運會盛大開幕之日,台灣的台視和中視均現場直播。當書卷在鳥巢中央徐徐展開時,台視主播「哇」了一聲,驚艷不已。這只是開始,其後龐大的表演陣容和強烈的光電刺激,讓台視主播連連「哇哇」叫。第二天打開報紙,台灣民眾對北京奧運的開幕好評如潮,為張藝謀完美運用了西方人熟悉的光電藝術,向全世界展示了中國燦爛文化和世界和平主題,感到相當震撼。但台視主播因為過於興奮,第二天也被媒體批評說話語過多,「哇」聲一片干擾了大家的欣賞。
2008年北京奧運會在狂歡派對中圓滿落幕。當璀璨的煙花在鳥巢上空展現出視覺盛宴,世界上不知多少電視轉播評論員、電視觀眾都不由得發出了「哇」的贊嘆。
這是另一種「稻花香里說豐年,聽取蛙聲一片。」
*推薦閱讀(點擊標題即可,謝謝!):
- ·宋詞名句
- 醉里挑燈看劍,夢回吹角連營。 辛棄疾 《破陣子》
- 了卻君王天下事,贏得生前身後名。可憐白發生!辛棄疾 《破陣子》
- 追往事,嘆今吾,春風不染白髭須。 辛棄疾 《鷓鴣天》
- 倩何人喚取紅巾翠袖,搵英雄淚! 辛棄疾 《水龍吟》
- 把吳鉤看了,欄干拍遍,無人會,登臨意。辛棄疾 《水龍吟》
- 眾里尋他千網路,驀然回首,那人卻在,燈火闌珊處。辛棄疾 《青玉案》
- 青山遮不住,畢竟東流去。 辛棄疾 《菩薩蠻》
- 更能消,幾番風雨,匆匆春又歸去。 辛棄疾 《摸魚兒》
- 平岡細草鳴黃犢,斜日寒林點暮鴉。 辛棄疾 《鷓鴣滅》
- 憑誰問,廉頗老矣,尚能飯否? 辛棄疾 《永遇樂》
❷ 稻花香里說豐年聽取蛙聲一片這句詩的理解詩詞
這句詩的意思是在稻穀的香氣里,人們談論著豐收的年景,耳邊傳來一陣陣青蛙的叫聲,好像在說著豐收年。
西江月·夜行黃沙道中
(宋)辛棄疾
明月別枝驚鵲,清風半夜鳴蟬。稻花香里說豐年,聽取蛙聲一片。
七八個星天外,兩三點雨山前。舊時茅店社林邊,路轉溪橋忽見。
譯文
天邊的明月升上了樹梢,驚飛了棲息在枝頭的喜鵲。清涼的晚風彷彿吹來了遠處的蟬叫聲。在稻穀的香氣里,人們談論著豐收的年景,耳邊傳來一陣陣青蛙的叫聲,好像在說著豐收年。
天空中輕雲漂浮,閃爍的星星時隱時現,山前下起了淅淅瀝瀝的小雨,我急急地從小橋過溪想要躲雨。往日,土地廟附近樹林旁的茅屋小店哪裡去了?拐了個彎,茅店忽然出現在眼前。
(2)蛙聲的古詩詞擴展閱讀:
創作背景
這是辛棄疾中年時代經過江西上饒黃沙嶺道時寫的一首詞。辛棄疾在南宋做到封疆大吏,但他英偉磊落的議論和果斷干練的作風,特別是力主抗戰恢復的政治主張,卻遭到同僚的嫉恨和最高統治階層的打擊。
宋孝宗淳熙八年(1181年),辛棄疾因受奸臣排擠,被免罷官,回到上饒帶湖家居,並在此生活了近十五年,過著投閑置散的退隱生活。在此期間,他雖也有過短暫的出仕經歷,但以在上饒居住為多,在此留下了不少詞作。這首詞即為其中之一。
作者簡介
辛棄疾(1140-1207),南宋詞人。字幼安,號稼軒,歷城(今山東濟南)人。人稱「詞中之龍」,與蘇軾合稱「蘇辛」,與李清照並稱「濟南二安」。二十一歲參加抗金義軍,曾任耿京軍的掌書記,不久投歸南宋。歷任江陰簽判,建康通判,江西提點刑獄,湖南、湖北轉運使,湖南、江西安撫使等職。
四十二歲遭讒落職,退居江西信州,長達二十年之久,其間一度起為福建提點刑獄、福建安撫使。六十四歲再起為浙東安撫使、鎮江知府,不久罷歸。一生力主抗金北伐,並提出有關方略《美芹十論》等,均未被採納。其詞熱情洋溢、慷慨激昂,富有愛國感情。有《稼軒長短句》以及今人輯本《辛稼軒詩文鈔存》。
❸ 與有關蛙聲的古詩
1、宋·趙師秀《約客》:「黃梅時節家家雨,青草池塘處處蛙。有約不來過版夜半,閑敲棋子落權燈花。」
2、唐代賈弇的五絕《孟夏》:「江南孟夏天,慈竹筍如編。蜃氣為樓閣,蛙聲作管弦」
3、吳融《閿鄉寓居十首·蛙聲》:「稚圭倫鑒未精通,只把蛙聲鼓吹同。君聽月明人靜夜,肯饒天籟與松風。」
4、唐·張籍《過賈島野居》有詩句:蛙聲籬落下,草色戶庭間。
5、「何處最添詩興客,黃昏煙雨亂蛙聲」。
6、「蛙聲經雨壯,熒點避風稀。」陸游
7、范成大《四時田園雜興》:「薄暮蛙聲連曉鬧,今年田稻十分秋。
8、 宋·辛棄疾《西江月》:「稻花香里說豐年,聽取蛙聲一片。」
❹ 描寫蛙聲的詩詞
稻花香里說豐年,聽取蛙聲一片
黃梅時節家家雨,青草池塘處處蛙.有約不來過夜半,閑敲棋子落燈花
蛙聲籬落下,草色戶庭間
薄暮蛙聲連曉鬧,今年田稻十分秋
❺ 當我們聽到稻田裡蛙聲陣陣會想到詩句什麼
稻花香里說豐年,聽取蛙聲一片。
❻ 「聽取蛙聲一片」是誰的詩句﹖
辛棄疾的詞
西江月·夜行黃沙道中
朝代:宋代
作者:辛棄疾
原文:
明月別枝驚鵲,清風半夜鳴蟬。稻花香里說豐年。聽取蛙聲一片。
七八個星天外,兩三點雨山前。舊時茅店社林邊。路轉溪頭忽見。(溪頭 一作:溪橋)
譯文及注釋
作者:佚名
譯文
天邊的明月升上了樹梢,驚飛了棲息在枝頭的喜鵲。清涼的晚風彷彿吹來了遠處的蟬叫聲。在稻穀的香氣里,人們談
論著豐收的年景,耳邊傳來一陣陣青蛙的叫聲。天空中輕雲漂浮,閃爍的星星時隱時現,山前下起了淅淅瀝瀝的小雨,人急急從小橋過溪想要躲雨。往日,土地廟附
近樹林旁的茅屋小店哪裡去了?拐了彎,茅店忽然出現在我的眼前。
注釋
西江月:詞牌名
夜行黃沙道中:詞名
黃沙:黃沙嶺,在江西信州上饒之西,作者閑居帶湖時,常常往來經過此嶺。[2]
別枝驚鵲:驚動喜鵲飛離樹枝。
社林:土地廟附近的樹林。
見:通假字「見」通「現」,發現,出現,顯現。
辛棄疾(1140-1207),南宋詞人。原字坦夫,改字幼安,別號稼軒,漢族,歷城(今山東濟南)人。出生時,中原已為金兵所佔。21歲參加抗金義軍,
不久歸南宋。歷任湖北、江西、湖南、福建、浙東安撫使等職。一生力主抗金。曾上《美芹十論》與《九議》,條陳戰守之策。其詞抒寫力圖恢復國家統一的愛國熱
情,傾訴壯志難酬的悲憤,對當時執政者的屈辱求和頗多譴責;也有不少吟詠祖國河山的作品。題材廣闊又善化用前人典故入詞,風格沉雄豪邁又不乏細膩柔媚之
處。由於辛棄疾的抗金主張與當政的主和派政見不合,後被彈劾落職,退隱江西帶湖。
❼ 稻花香里說豐年聽取蛙聲一片詩句的意思是什麼
出自南宋辛棄疾的《西江月·夜行黃沙道中》
明月別枝驚鵲,清風半夜鳴蟬。稻花香里說豐年,聽取蛙聲一片。
七八個星天外,兩三點雨山前。舊時茅店社林邊,路轉溪橋忽見。
賞析
單從表面上看,這首詞的題材內容不過是一些看來極其平凡的景物,語言沒有任何雕飾,沒有用一個典故,層次安排也完全是聽其自然,平平淡淡。然而,正是在看似平淡之中,卻有著詞人潛心的構思,淳厚的感情。在這里,讀者也可以領略到稼軒詞於雄渾豪邁之外的另一種境界。作者筆下這一個個畫面,流露出詩人對豐收之年的喜悅和對農村生活的熱愛。這正是作者忘懷於大自然所得到的快樂。這是一首描寫田園風光的詞,讀後讓我們感受到一種恬靜的生活美。詞的上片寫月明風清的夏夜,以蟬鳴、蛙噪這些山村特有的聲音,展現了山村鄉野特有的情趣。詞的下片以輕雲小雨,天氣時陰時晴和舊游之地的突然出現,表現夜行鄉間的樂趣。全詩散發著濃郁的生活氣息,表現了詞人豐收之年的喜悅和對鄉村生活的熱愛之情。
這是宋代詞人辛棄疾的一首吟詠田園風光的詞。閱讀這首詞,要注意時間和地點。時間是夏天的傍晚,地點是有山有水的農村田野。這首詞描寫的是人們熟悉的月、鳥、蟬、蛙、星、雨、店、橋,然而詩人卻把這形象巧妙的組織起來,讓我們感受到一種恬靜的美。辛棄疾的這首《西江月》前兩句「明月別枝驚鵲,清風半夜鳴蟬」表面看來,寫的是風、月、蟬、鵲這些極其平常的景物,然而經過作者巧妙的組合,結果平常中就顯得不平常了。鵲兒的驚飛不定,不是盤旋在一般樹頭,而是飛繞在橫斜突兀的枝幹之上。因為月光明亮,所以鵲兒被驚醒了;而鵲兒驚飛,自然也就會引起「別枝」搖曳。同時,知了的鳴叫聲也是有其一定時間的。夜間的鳴叫聲不同於烈日炎炎下的嘶鳴,而當涼風徐徐吹拂時,往往特別感到清幽。總之,「驚鵲」和「鳴蟬」兩句動中寓靜,把半夜「清風」、「明月」下的景色描繪得令人悠然神往。
接下來「稻花香里說豐年,聽取蛙聲一片。」把人們的關注點從長空轉移到田野,表現了詞人不僅為而說豐年的主體,不是人們常用的鵲聲,而是那一片蛙聲,這正是詞人匠心獨到之處,令人稱奇。在詞人的感覺里,儼然聽到群蛙在稻田中齊聲喧嚷,爭說豐年。先出「說」的內容,再補「聲」的創造。
以上四句純然是抒寫當時當地的夏夜山道的景物和詞人的感受,然而其核心卻是洋溢著豐收年景的夏夜。因此,與其說這是夏景,還不如說是眼前夏景將給人們帶來的幸福。
因此下闋開頭,詞人就樹立了一座峭拔挺峻的奇峰,運加強穩定的音勢。「七八個星天外,兩三的路徑盡管很忘卻了越過「天外」,邁過「山前」,連早已臨近的那個社廟旁樹林邊的茅店,也都沒有察覺。前文「路轉」,後文「忽見」,既襯出了詞人驟然間看出了分明臨近舊屋的歡欣,又表達於沉浸在稻花香中以至忘了道途遠近的怡然自得的入迷程度,相得益彰,體現了作者深厚的藝術功底,人玩味無窮。
《西江月》原題是《夜行黃沙道中》,記作者深夜在鄉村中行路所見到的景物和所感到的情緒。讀前半片,須體會到寂靜中的熱鬧。「明月別枝驚鵲」句句話是一種很細致的寫實,。烏鵲對光線的感覺是極靈敏的,日蝕時它們就驚動起來,亂飛亂啼,月落時也是這樣。這句話實際上就是「月落烏啼」(唐張繼《楓橋夜泊》)的意思,但是比「月落烏啼」說得更生動,關鍵的意味。鵲驚時常啼,這里不說啼而啼自見,在字面上也可以避免與「鳴蟬」造成堆砌呆板的結果。「稻花鮮明深刻,它把農村夏夜裡熱鬧氣氛和歡樂。這可以說就是典型環境。這四句話里每句都有聲音:鵲聲、蟬聲、人聲、蛙聲,卻也每句都有深更半夜的悄靜。這兩種風味都反映在夜行人的感覺里,他的心情是很愉快的。下半片的局面有些變動了。天外稀星表示時間已有進展,分明是下半夜,快到天亮了。山前疏雨對夜行人卻是一個威脅,這是一個平地波瀾,可想見夜行人的焦急。有這一波瀾,便把收尾兩句襯托得更有力。「舊時茅店社林邊,路轉溪頭忽見」是個倒裝句,倒裝便把「忽見」的驚喜表現出來。正在愁雨,走過溪頭,路轉了方向,就忽然見到社林邊從前歇過的那所茅店。這時的快樂可以比得上「山重水復疑無路,柳暗花明又一村」(陸游《游山西村》)那兩句詩所說的。詞題原為《夜行黃沙道中》,通首八句中前六句都在寫景物,只有最後兩句才見出有人在夜行。這兩句對全首便起了返照的作用,因此每句都是在寫夜行了。先藏鋒不露,到最後才一針見血,收尾便有畫龍點睛之妙。這種技巧是值得學習的。
這首詞,有一個生動具體的氣氛(通常叫做景),表達出一種親切感受到的情趣(通常簡稱情)。這種情景交融的整體就是一個藝術的形象。藝術的形象的有力無力,並不在採用的情節多寡,而在那些情節是否有典型性,是否能作為觸類旁通的據點,四面伸張,伸入現實生活的最深微的地方。如果能做到這一點,它就會是言有盡而意無窮了。我們說中國的詩詞運用語言精練,指的就是這種廣博的代表性和豐富的暗示性。
❽ 與"稻花香里說豐年,聽取蛙聲一片描寫內容相同的古詩詞有"
西江月·夜行黃沙道中
作者:辛棄疾 (宋代)
明月別枝驚鵲,清風半夜鳴蟬。稻花香里說豐年,聽取蛙聲一片。
七八個星天外,兩三點雨山前。舊時茅店社林邊,路轉溪頭忽見。
❾ 求關於 蛙聲的詩詞
辛棄疾的聽取蛙聲一片
❿ 「稻花香里說豐年,聽取蛙聲一片」這句古詩對青蛙與其農業生產的關系做了生動的描述,為什麼現在許多到稻
食物鏈中斷,大量的農葯將青蛙的食物殺死,人類對青蛙也會進行捕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