當前位置:首頁 » 古詩詞句 » 教古詩

教古詩

發布時間: 2020-12-18 00:16:07

⑴ 如何教好古詩詞的方法

一、學習古詩文要讓學生展開聯想和想像
在小學語文課本中,收入了多首膾炙人口的古詩,要想讓學生領會其中的含義,在教學這些古詩時就要引導學生展開聯想和想像,才能更好地理解詩情蘊意.例如教學《詠柳》一詩,可以讓學生閉上眼睛想像:當春天到來之際,你行走在路上,一定會感受到嚴冬過後,大自然正在悄悄地發生變化.你看那河堤上,道路旁,原本光禿禿的柳樹,這時是不是有了變化?它變得怎樣了?在學生想像之後,老師就可以提問他們想像的情景,然後就導入詩文,指導他們朗讀碧玉妝成一樹高,萬條垂下綠絲絛.不知細葉誰裁出,二月春風似剪刀.將詩文與他們想像的情景聯系起來,讓學生明白這首詩看似對柳樹輕描淡寫,實則蘊含著作者很巧妙的筆法.全詩對樹乾和樹枝樹葉的贊頌,即對柳樹的贊頌,雖然沒有一個柳字,但是人們可以通過他描寫的萬條垂下綠絲絛和細葉這些柳的特徵的描寫.推測出作者寫的就是柳.原本光禿禿的柳樹現在發生了這樣的變化是因為什麼呢?當然是春風了,春天來了,春風吹綠了大地,作者贊詠春風中的柳樹,其實就是贊詠了春風.這棵樹是這樣,其他的樹不是也一樣抽枝發芽、綠葉成蔭嗎?所以,這首詩的主旨是贊頌春風吹得樹兒綠,給大地帶來了無限生機.
二、音樂畫畫配合,創設意境
古詩文富有韻律、節奏,誦讀起來朗朗上口,很受孩子們的喜愛.配樂朗誦詩是一種創設意境,讓學生進入到詩的境遇中去的一種很好的教學方法.它可以啟發學生思維,發揮學生想像,加深學生對詩意、詩境的理解.如教學岳飛寫的《滿江紅》,通過反復的配樂誦讀、歌唱,能讓學生體會詩句的豪邁風格,闊大境界,語言的粗獷有力,氣氛的雄偉悲壯.教學張志和的《漁歌子》,反復的配樂誦讀,能讓學生體會詩句清新自然的風格,語言的明白如話,感受到漁人於斜風細雨中那種愛自由、愛自然的情懷.教師在進行配樂朗誦時,要適時地指導學生體會聲音的抑揚頓挫,高低起伏,高亢與低沉所表達的情緒與效果.在古詩文中,詩與畫又是密不可分的.因此,古詩文的教學,還應注重把詩畫樂融為一體,讓學生感受古詩的意境美.
三、趣味訓練,培養詩興
學習古詩文,還要注重富有情趣的訓練,這樣,才能使學生學起來興趣盎然.
1、巧設情境問題讓學生填寫詩句.如,問學生當我們浪費糧食時,媽媽常用( )這句詩來教導我們,你能寫出男一首《憫農》嗎?當我們在外地過年時,常常引用唐代詩人王維在《 》中的( )來表達對家鄉親人的思念.當我們回憶起母愛,要報答母親的深恩時,我們會很自然地吟誦起唐代詩人孟郊的《 》中的詩句( ).有時候,我們對自己所處的環境,正在做的事反而不及旁人清楚,這就是當局者迷,旁觀者清.宋代詩人蘇軾的《 》中的詩句()說明了這個問題.
2、按要求寫詩句.一是要求學生分別寫出描寫春、夏、秋、冬的詩各一句.如描寫春天的草長鶯飛二月天,拂堤楊柳醉春煙.描寫夏天的鋤禾日當午,汗滴禾下土.描寫秋天的可憐九月初三夜,露似珍珠月似弓.描寫冬天的孤舟蓑笠翁,獨釣寒江雪.二是要求學生寫出帶有紅、橙、黃、綠、青、藍、紫字的詩各一句.三是寫出帶有一、二、三、四、五、六、七、八、九、十、百、千、萬等數字的詩句.四是要求學生在詩句中填入花名.如忽如一夜春風來,千樹萬樹( )開,接天蓮葉無窮碧,映日( )別樣紅,竹外( )三兩枝,春江水暖鴨先知,等等.
3、設計一些文學史常識的回答,如唐代詩人李白和杜甫,被中國文壇合稱為( ),其中,李白被稱為( ),杜甫被稱為( ),杜甫生平第一快詩是《 》,抒發了( ).
4、讓學生學寫對聯,感受成功的快樂.如我出上聯鳥語花香添美景,學生就饒有興味地對出下聯風和日麗慶新春或風和日麗迎新年.其他的訓練還有很多,如:讀一讀山海關外孟姜女廟的這副對聯,海水朝朝朝朝朝朝朝落,浮雲長長長長長長長消.這個訓練讓學生明白漢字的一字多音,漢語的停頓以及語序等都能使我們的表達更豐富更靈活.
四、運用故事,點燃詩心
小學生很喜歡聽故事,教學古詩文時,可以插入一些有趣的故事,以此來點燃學生的詩心.
特別是講一些與此有關的奇聞軼事,學生就會更感興趣.如賈島推敲的故事,是用僧推月下門好呢,還是僧敲月下門好呢?體現了古人對提字煉句的注重.王安石寫《泊船瓜洲》的春風又綠江南岸中的綠字的提煉.還有曹植七步成詩的故事,駱賓王詠鵝的故事,王冕喜畫墨梅,寫詩詠墨梅的故事等等.這些故事使學生增強對古詩文的興趣,有了興趣,學生就更能學好古詩文了.
五、課外拓展,積累詩文
古詩文是思想的精華,智慧的源泉,是古人用心靈中流淌出的動聽的樂章、描繪的迷人的畫卷.除了學完課本中的詩文,還應向學生推薦相關的詩書讓他們課外誦讀.學生通過課外誦讀,展開聯想和想像,品味詩文的語言,步入詩文的境界,就會得到很多課外的積累.學生一旦有了大量的課外的誦讀與積累,反過來,就會大大地促進我們語文的教學.
中國歷史,源遠流長,中華文化,絢麗多姿.特別是我國的古詩,更是我國語言中的珍寶,藝海的奇葩,是民族文化精華的積淀和展示,也是世界文化寶藏的重要組成部分.作為炎黃子孫,龍的傳人,傳承和弘揚偉大的民族文化是我們共同的職責.在教學小學古詩文,我體會到,要讓學生喜歡和學好古詩文,以上就是我個人總結的經驗.

⑵ 丁慈礦:怎樣教古詩

我怎樣教古詩
丁慈礦

1998年登上講台,我開始教學生讀古詩。

為什麼教古詩,原因有二:一、閱讀經歷告訴我,古典詩詞是好東西,可以幫孩子構建一個美好的精神家園。二、當時團中央發起的「中華古詩文誦讀」工程正在開展,我很想參與進去,獲得個人的成長。

從那時起,我先後換了兩所學校,但這件事一直堅持了下來。起初,我還帶有一點功利心,想申報一個「詩文誦讀」的區級科研課題,但是我申報了兩次都失敗了。我的功利心也就消失了,全憑興趣教詩,越教越有興趣,越有興趣越想教得好一些,於是收羅了一大堆的詩詞書籍資料,這些年一直在讀,怎麼也讀不完。

我每一屆學生都是從三年級開始接班,然後教到五年級畢業。孩子們有三年的時間是和我一起度過的。這三年中,我平均每周教他們讀一首詩,到五年級時還增加一些宋詞和古文閱讀。剛開始是我教,後來便組織孩子們自學,自己選擇自己喜歡的詩詞來教大家。起初是每周一首,後來是每周兩首甚至三首。三年下來,一般孩子背誦量都在二百首左右。

我具體的做法是:

一、從好玩出發,從趣味詩入手,從淺的詩開始

我教詩沒有固定教材,起初是從有趣的、淺顯的詩開始教的,如數字詩:

一去三五里,煙村四五家。

亭台六七座,八九十枝花。

這是宋朝學者邵雍的一首小詩。

鄭板橋的詠雪詩:

一片一片叉一片,兩片三片四五片,

七片八片九十片,飛入蘆花總不見。

這首詩曾被選人民國年問的小學教材,汪曾祺先生小學時讀到這首詩,從中感受到中國文字的美,他說自己的寫作方法是從「飛入蘆花總不見」悟出的。

再如紀曉嵐的《秋江晚釣》:

一帆一槳一漁舟,一個漁翁一釣鉤。

一俯一仰一場笑,一江明月一江秋。

這首詩被台灣的小學國語教材選人了,我們的孩子也很喜歡它。

中國文字富有游戲精神,有一種詩叫「神智詩」,充分利用漢字象形的特點,畫出來的,如下面這首:日圓山高路口長,雲橫雨細倒斜陽。

扁舟橫渡無人過,風卷殘花半日香。

太好玩了,小孩子一看就喜歡上了。這些詩我是不作講

解的,只是和學生一起讀,讀完了讓孩子描述詩中的畫面,然

後說:「這詩好玩嗎?哪裡好玩?好玩就應該記住,後面還有

更好玩的呢!」

為什麼要從最簡單、有趣的詩人手呢?現代教育家夏丐

尊先生說:「從什麼讀起不成問題,最初但從有興味的著手就

可以。其實,除了有興味的著手也沒有別的辦法。」

明代大思想家王陽明也曾說:「今教童子,必使其趨向鼓

舞,中心喜悅,則其進自不能已。」

由此可見,要使所學的詩歌在學生的心目中顯得可愛,起碼是在教師的啟發、指點後學生覺得可愛,因此「每周一詩」最初的選擇不可不慎。

二、沿中國地圖教起

我常常想:李白、杜甫等偉大的詩人從來就不曾離去,當我們涉足他們的游蹤,高聲誦讀他們的詩的時候,他們就在我們的生命中復活了。和詩人同行,我們不再孤單、不再膽怯,我們便在凡庸和瑣碎之中獲得了詩意的人生。

我在教室里貼了張中國地圖,告訴孩子們詩人最愛遊山玩水,凡詩人涉足之地,都有詩的存在。然後對照地圖,先教大陰山下的《敕勒川》,再教南朝民歌《江南可采蓮》,這是為了強調塞北江南的時空差異。接著教《楓橋夜泊》,再教《錢塘湖春行》,這也是我們學生經常去旅遊的地方。

然後沿著長江溯流而上,《題金陵渡》《芙蓉樓送辛漸》《黃鶴樓》《送孟浩然之廣陵》《題岳陽樓》《早發白帝城》等,接連教了下來,孩子學得很有興趣。我告訴他們這些詩都是詩人所見所感,如果有機會去這些地方,一定要大聲背誦古人的詩,周圍的遊客會刮目相看的。一個孩子在暑期去黃鶴樓旅遊時,就在那兒背誦崔顥的《黃鶴樓》,回來得意洋洋告訴我,有人對他翹起了大拇指。這種自得是多麼好啊!地圖可以讓孩子們找到詩歌的時空坐標,可以激活它們的生命,可以讓孩子們穿越悠長的時空和詩人相會。

⑶ 推薦一些關於教育的古詩

1、令來公桃李滿天下,何自用堂前更種花。——唐朝白居易《奉和令公綠野堂種花》

譯文:令公的學生遍布天下,何須在房前再種花呢。

2、自聞穎師彈,起坐在一旁。——唐朝韓愈《聽穎師彈琴》

譯文:聽了你這琴聲忽柔忽剛,振人起強人坐令人低昂。

3、春蠶到死絲方盡,蠟炬成灰淚始干。 —— 唐代李商隱《無題·相見時難別亦難》

譯文:春蠶結繭到死時絲才吐完,蠟燭要燃盡成灰時像淚一樣的蠟油才能滴干。

4、東宮白庶子,南寺遠禪師。——唐朝白居易《遠師》

譯文:在朝中做官的我和在南寺的自遠禪師,什麼時候能再相見呢?

5、明年再有新生者,十丈龍孫繞鳳池。——清朝鄭燮《新竹》

譯文:下年又有新長出來的,會長得更高。

⑷ 教學古詩詞意境的幾種方法

江西省樂平市界首中學 倪曉平 中國傳統藝術精神的最集中的表現就是意境。一般認為,所謂意境就是詩人要表達的思想感情與詩中描繪的生活圖景有機融合形成的一種耐人尋味的藝術境界。理解古詩詞的意境美,歷來是教學古詩詞的重難點。下面就我個人的教學實踐談幾種理解古詩詞意境的方法。誦讀法 古人雲「書讀百遍,其意自見」,這就道出了「讀」在語文學習中的重要作用。同樣,在學習古詩詞中也不能忽視「讀」的作用,「讀」是理解古詩詞的基礎,在教學中如何去讀呢?一要讀准學音;二要讀准節奏;三要讀出感情。讀出了感情,就讀出了詩的意境,學生就可以發揮豐富的想像,感受詩的美。「讀出感情」不是一次能完成的,讀不只是純粹的讀,而應在理解的過程中穿插朗讀,在理解的過程中逐步提高對朗讀的要求。知人論詩法 理解詩的意境,不能僅限於詩的內容,還應該對作者的人生基調有所了解,這對理解作品的思想感情是極有幫助的,如從陶洲明的生平簡介上可知,陶洲明是一個談泊名利、安分樂道,鄙視官場,不願與統治者流合污和熱愛大自然的人。他的詩也表現了這一點。如其詩《飲酒》其五中就抒發了詩人歸隱之後與大自然相契合的歡快心情,也反映了詩人對爭名逐利的官場生活的鄙視。又如柳宗元《江雪》一詩,是他被貶官永州時寫的,當時政治革新失敗後,豪族地主集團加緊迫害革新派人士,在這種險惡的環境中作者依然敢於斗爭,讓我們感覺到漁翁其實就是柳宗元的化身。教師如能通過介紹背景材料來教學生,我想詩的意境就不難理解了。抓詩眼引導法 文有文眼,詩有詩眼,在教學古詩詞時,如能抓住詩眼,也就抓住了關鍵,具有牽一發而動全身之妙。如在教學柳宗元的《江雪》時,抓住「孤」和「獨」這兩個字展開教學,學生把握詩的意境就不會太難,如在教學李賀的《雁門太守行》時,抓住「報君黃金台上意,提攜玉龍為君死」兩句詩來展開教學,就不難理解詩人渴望建功立業的愛國思想。挖掘詩中「空白」,發揮想像法 創造意境的手法多種多樣,在古代詩歌中表現意境的虛實結合,虛實相生的最常見最典型的手段是空白的運用和處理。傳統中國水墨畫總是要在筆墨外留下大量的空白,許多詩歌則不把話說盡,注意處處留下空白,使詩歌顯出虛實結合的特點,如李賀的《雁門太守行》詩句,「黑雲壓城城欲摧,甲光向月金鱗開」,表面寫「黑雲」和「甲光」,實際上它留給了我們想像的空間,既渲染了沉重的戰爭氣氛,又畫出了兩軍對峙的態勢。又如李白的《送孟浩然之廣陵》中的詩句:「帆遠影碧空盡,唯見長江無際流」。其實也給讀者留下了許多想像的空間:故人今辭我而去,何時再能相聚?他乘坐一葉孤舟,旅途中是否寂寞?但願他一帆風順,路上平安!兩句十四個字里飽含著詩人對好友多麼深厚而真摯的情誼啊!游戲法 初中學生抽像思維不夠成熟,重感情而輕理性的特點明顯。學習古詩,教師在教學古詩詞時,不妨抓住這一特點,在教學古詩詞時採取演小品、編故事、搞沙龍等手段,再次掀起教學小高潮,讓學生在輕松愉快的氛圍中結束學習,並求得向課外延伸的教學效果。如教《七步詩》時,引導學生根據詩的背景布置場景,請兩位學生分別扮演曹丕和曹植,像演小品一樣演《七步詩》。這樣一演,既活躍了課堂氣氛,也加深了對該詩的理解

⑸ 古詩詞到底應該怎麼教

本文主要探討如何才能進行有效的古詩詞教學.古詩詞教學在中學語文教育中一直佔有一席之地,古詩詞試題也是中考和高考中必然會出現的內容.那麼我們知道,古詩詞,語言凝練,意境悠遠,或詠物寄情,或抒情啟思,首首境意高遠,蘊涵哲理,膾炙人口、令人叫絕的文字背後,都隱含著詩人彼時彼刻的心情故事.在浩瀚如煙的文學長河中,古詩就如璀璨的明珠傳承著華夏兒女的血脈精髓.上完六年級古詩詞復習,我對新課標要求必背的古詩進行了一次測試評估,有以下幾種評估題式: (1)把詩句填寫完整;
(2)把詩句、作者、詩題用線連起來;
(3)根據下列節日寫出對應的詩句;
(4)根據景物寫出相對應的詩句;
(5)根據意思寫出相應的詩句;
(6)按要求默寫古詩. 題目並不難,但范圍比較廣.評價結果,令我大吃一驚,一些以前學過的詩句大部分學生毫無印象,就連去年每人背出並都會默寫、在我心目中已經過關了的詩句寫對的同學也寥寥無幾.為什麼會這樣?真是「山重水復疑無路」啊!帶著一頭的霧水,我冷靜地反思了自己的教學,到底是哪個環節出了問題? 1.從我的教學方法看 (1)教學形式套路化:古詩教學中,我往往採用這樣的套路「釋題目,知詩人;解難字,譯全篇;悟情感,齊背誦.」認為這樣的套路是古詩教學的萬能鑰匙,教學設計也往往把解詞釋義作為教學的重點和難點,花大力氣解決.先是逐字逐詞地解釋,再是理解每個句子,最後串講整首詩的意思,到此便認為達成了目標.習慣於古詩教學模式化的我在備課時自覺輕松、不假思索地套用這三步曲,嫻熟用之.本來意蘊悠遠、營養豐富的古詩大餐被我翻譯成一碟索然無味的小菜. (2)教學任務簡單化:很多時候,在古詩教學中,我急功近利既介紹作者生平,又介紹生活環境;既講政治思想,又說寫作特點和主要成就,卻置古詩詞文學營養和民族情結於不顧,把學生當作接受的容器提壺灌之.將自己所認為的重點一股腦兒塞給了學生,以達到速成的效果.古詩教學最終被簡化成會背誦似乎就算完成了教學任務. (3)理解過程輕感悟:古詩的語言與現代語言有著較大距離,學生自主理解難度大.於是我不厭其煩地告訴學生此詞何意,彼句怎解,寫作特點如何,表達了詩人怎樣的情感等等.學生朗讀的機會很少.常常是課始學了生字讀一遍,然後理解詩意後再讀一遍,一首詩「學完」,總共讀了兩三遍.學生自讀感悟,從詩中讀出自己的獨特體會,讀出自己的想像力和鮮明的個性的時間和空間都很少,多的則是被動的聽取和記錄,所以,在學生的課本上看到的是乾巴巴又千篇一律的譯文筆記.課後,我雖也注重古詩詞的拓展、延伸,但缺乏對詩人、詩情的激情共鳴,缺乏對古詩詞語言文字的拍案叫絕,學生們似乎只是機械地「翻譯」,苦苦地背誦. 2.從學生積累效果看 課外積累重數量,只完成老師布置的作業.我片面理解「熟讀唐詩三百首,不會寫詩也會吟」,再加上應試的需要,我一有空就讓學生背誦積累古詩、宋詞,一星期兩三首,首首過關.結果學生越背越厭,憑借最短的有效記憶,糊弄老師.其實,這些所背的內容沒過幾天甚至幾小時,早就遺忘了.真可謂是讀得越多,忘得越快.此外,我指導學生背誦的古詩沒有進行恰當的歸類,全憑我的想當然,使學生的記憶產生誤區,出現「問君能有幾多愁」對上「借酒消愁愁更愁」的大笑話. 平時的古詩教學誤區重重,因此,教材中雖編入了許多令人叫絕、千古傳誦的經典詩詞,然而在學生眼中卻如過眼雲煙.因為他們沒有從古詩教學中體悟到語言文字的魅力,沒有從教師那裡感受到民族文字的摯愛,沒有情感,古詩詞學習怎會事半功倍? 如何使古詩教學有實效性?這也是我們廣大語文教師所要迫切解決的問題. 我認為應該從以下幾個方面著手. 一、找准基點激情感.教師要用對古詩詞的喜愛,感染學生,激發學生帶著祖國語言文字的熱愛之情,帶著對古詩詞的崇敬之情,去學習、品議、賞析,從中汲取文學營養.因此要想使學生具有激情,教師首先要做到有熱情,教師理應克服教育生涯中的慣性,使教學方法呈現多樣化,力戒刻板,張揚創新,在進行古詩教學的每一課,都應找准激情點,以此為契機.如《九月九日憶山東兄弟》是思鄉的主題曲;《贈汪倫》是摯友篇;《登鸛雀樓》則既抒發志向又蘊涵哲理,這一首首詩作飽含詩人的深情,教師只有以情激情、找准情感基點,才能使學生在情感的驅使中學習語言,才能使學生從中獲取情感與人文精神的養料,起到豐富他們的感情世界,開啟藝術想像力,培養他們具有良好的性格、氣質和語文品質. 二、誦讀書寫促積累.背誦古詩促進積累,增強記憶,首先要狠下功夫.早讀課上成背詩課,學校一天的生活在古詩的誦讀中拉開序幕,學生不只是會背即止,要溫故知新,背得熟,記得牢.長期訓練必將形成積累,增強記億,養成習慣.其次書寫古詩勤識字.用規范的文本,標準的章法指導學生在寫字課上抄寫、默寫會背誦的古詩.這樣,既強化了古詩的記憶,又能幫助學生鞏固識字,就不會出現「春眼不絕曉,處處吻啼鳥」的錯誤了. 三、以讀為主悟詩意.《語文課程標准》中指出:「閱讀是學生的個性化行為,不應由教師的分析來代替學生的閱讀實踐.應讓學生在主動積極的思維和情感活動中,加深理解和體驗,有所感悟和思考,受到情感熏陶,獲得思想啟迪,享受審美樂趣.」古詩的教學當然也應體現這一點.詩情詩意是讀出來的,教師不能再越俎代庖,而應讓學生直面經典,與詩詞文「真心接觸」,自己讀解,自己感悟,自己體會.教師則重點指導學生掌握一定的學習方法,即使是疑難焦點,教師也不急於揭曉,而應巧設台階,引導學生逐步領悟.一遍又一遍地誦讀,在誦讀中將古詩文變抽象為具體,變平面為立體,變靜止為靈動,從而感受其中有聲有色、有血有肉、有情有理的豐富內涵,以達到讀懂詩意,感悟詩情的目標.如學習《江雪》與《題秋江獨釣圖》,讓學生讀讀這兩首詩,說說眼前分別出現了怎樣的畫面,然後再進行朗讀賞析,學生就能找到同樣都在「獨釣」,而兩位詩人心情、境遇是不同的. 四、拓展比較助升華.小學階段學生學習的古詩量並不是很多,每個學期只學2~4首詩,整個小學階段加起來也只不過是二、三十首.這對於有著古詩積淀豐厚的我國,對於培養學生的語文素養來說都是一種遺憾.所以我們教師在教學古詩的時候要有意識地加大學習古詩的量,以詩帶詩.如在學習了《送孟浩然之廣陵》之後,可以讓學生自學四首關於送別的古詩:《別董大》、《送別》、《贈汪淪》、《送元二使安西》等.在學習了陸游的《秋夜將曉出籬門迎涼有感》後,可讓學生自學《春望》、《十一月四日風雨大作》等幾首關於愛國的古詩,這樣就達到了以詩帶詩、拓展詩量的效果,還有利於學生發揮自己的特長,展示自己的才能.如果長期這樣教學的話,學生在整個小學階段就能學到一百多首詩,學生古詩的閱讀量大大增加,學生的語文底蘊也就變得深厚了. 另外學習方法上也可以拓展.教學貴在引導學生發現規律,掌握方法,使學生學有所得,能「舉一而反三,聞一而知十.」古詩文的教學,除了指導學生掌握一般的學習步驟、學習方法外,還要重視引導學生進行知識、方法橫向的遷移運用.引導學生聯系地理、歷史、自然等知識讀懂詩意,用繪畫表達理解,用音樂配合誦吟,用表演再現情景等.如六年級《泊船瓜洲》一詩的教學,可以通過讀地圖了解京口、瓜洲及鍾山的地理位置,從而理解「京口瓜洲一水間,鍾山只隔數重山.」的意思.還可啟發學生聯系常識課上學到的有關王安石變法的歷史知識,感受詩人奉召回京的喜悅與離別家鄉的依戀交織於胸的復雜情感.而學習成果的展示形式也可多樣,有的朗誦,有的吟唱,有的繪畫,有的表演小品,有的將詩寫成書法作品…… 古詩詞教學要達到事半功倍的效果,一定要有一個有活力的古詩課堂,啟示學生自己進行研究性學習,有享受美感,體驗和揮灑才思的愉悅與幸福,這是最令人歡欣鼓舞的成功的古詩教學.

⑹ 本人急需關於教育的古詩

1.如切如磋,如琢如磨------<<詩經.衛風.淇奧>>
2.學非探其花,要自撥其根------唐.杜牧<<留誨曹師等詩>>
3.十年磨一劍------唐.賈島<<劍客>>
4.不是虛心豈得賢------宋.王安石<<諸葛武侯>>
5.少年辛苦終身事,莫向光陰惰寸功------唐.杜荀鶴
6.古人學問無遺力,少壯工夫老始成------宋.陸游<<冬夜讀書示子聿>>
7.故書不厭百回讀,熟讀深思子自知------宋.蘇軾<<送安驚落第詩>>
8.問渠那得清如許,為有源頭活水來------宋.朱熹<<觀書有感>>
9.百川東到海,何時復西歸?少壯不努力,老大徒傷悲------漢樂府民歌<<長歌行>>
10.志士惜日短,愁人知夜長------晉.傅玄<<雜詩>>
11.盛年不重來,一日難再晨.及時當勉勵,歲月不待人------晉.陶淵明<<雜詩>>
12.青春須早為,豈能長少年------唐.孟郊<<勸學>>
13.莫等閑,白了少年頭,空悲切------宋.岳飛<<滿江紅>>
14.逢事獨為貴,歷代非無才------唐.陳子昂<<郭槐>>
15.黃金無足色,白璧有微瑕.求人不求備,妾原老君家------宋.戴復古<<寄興二首>>
16.南山棟梁益稀少,愛材養育誰復議------唐.柳宗元<<行路難>>
17.試玉要燒三日滿,辨材須待七年期------唐.白居易<<放言>>
18.世上豈無千里馬,人中難得九方皋------宋.黃庭堅<<過平輿懷李子先時在並州>>

⑺ 教學古詩詞的方法和步驟

您好。
首先、培養學生的誦讀古詩的興趣,興趣是最好的老師,是人們從事任何活動的動力。同樣的,學生有了誦讀的興趣,才能從內心深處對經典誦讀產生主動需要。因此,教師要努力激發學生經典誦讀的興趣,讓他們愉悅地進行經典誦讀,快樂地接受自己想要學習的語文知識。因此,教師在指導學生誦讀時,要善於聆聽,善於發現每一個學生的不同優點,哪怕是一個字、一句詩,只要讀好了都應該給予適當的表揚。這樣學生在教師的鼓勵中就會樹立起信心,感受到成功的喜悅,學生誦讀的興趣就會越來越高。

其次、可以嘗試進行古詩詞吟唱,化難為易,激發興趣。以往在教學古詩詞時,總是強化理解詩意,背誦詩句,抄詩默詩,學生對此索然不感興趣,因此,漸漸地產生了厭煩的情緒。可以讓學生在誦讀的基礎上,把古詩詞配上旋律,變成了歌曲,學生十分樂於接受。
再次、培養良好的誦讀古詩的習慣,葉聖陶先生說過:「教育是什麼?簡而言之,就是養成良好的習慣。」誦讀古詩也不例外,因此教師要特別注意培養學生正確的誦讀習慣。首先要指導學生正確、流利地讀。要用普通話,發音清楚響亮,不讀錯字,不丟字,不添字,不唱讀,不重復字句,不讀破句子。在正確的基礎上,做到流利、有感情地讀,形成良好的讀書習慣。其次朗讀時要做到眼到、心到、口到。要做到「七不」:不丟字,不添字,不錯字,不顛倒,不重復,不唱讀(拖尾韻),不讀破句子,形成良好的讀書習慣。再次,「一天不練口生」,要讓學生養成良好的誦讀習慣,練就扎實的誦讀本領,一定要保證多讀多練。誦讀是對語言的直接感受,讀得多了,詩句的語言、節奏、句式、格調等自然而然地浸潤到學生的內心深處,不知不覺中就提高了學生對詩句的感受力。「熟讀唐詩三百首,不會作詩也會吟」講的就是這個道理。

最後一點、可以從導入環節入手,激趣學生的學習興趣。生動有趣的導入,可以活躍學生的思維,激發學生的好奇心。好的開端相當於成功一半,所以在學習古詩的時候,特別要注意導入的運用。了解詩人的相關故事,給古詩的學習增添色彩。可他們關於古代詩人的故事知道的很少,非常感興趣。
希望能夠幫到您,謝謝,望採納。

⑻ 小學一年級教古詩,該怎麼教

詩情相融 聲聲相扣 學生探索「三美」的過程,同時也幫助了學生醞釀了情感,為朗讀做好回情感的鋪墊。答
①曲項向天歌(為什麼歌唱?歌唱什麼?)——學生在想像中說句——在想像中感受到快樂——有感而發的朗讀。
②白毛浮綠水\紅掌撥清波(試著讓學生描述想像中白鵝在水中嬉戲的情景——想像說句——指導朗讀)可提供的句式訓練,例如:
句式一:你瞧!它的羽毛多 呀,就像 !
(例:你瞧!它的羽毛多白呀,就像白色的雲朵飄浮在藍天上。……)
句式二:你看!它的腳掌多 呀,就像 !
(例:你看!它的腳掌多紅呀,就像火紅的楓葉在風中舞動。……)
句式三:快看哪!它真像 。
(例:快看哪!它多像一隻潔白的小船浮在碧綠的水面上,兩把紅色的小船槳輕輕地劃動著清清的河水,多美啊!)
在引導中注意把握《詠鵝》中隱藏著的三個「美」。
①「形體美」——曲項
②「音樂美」——向天歌
③「色彩美」——白毛、紅掌(綠水清波)
(水「綠」,水「清」都是對白鵝美的一種襯托,也可以借機誘發學生們對小動物的喜愛,對大自然的熱愛。)

⑼ 如何教學古詩詞

古詩詞教學是語文教學的重要組成部分,貫穿語文教學始終。可以從以下三個方面入手:

一、以「讀」貫學,逐層深入。朗讀是感受文學特別是感受古詩詞的一個重要方式,是古詩詞教學的第一法。通過逐層深入的誦讀,讀准字音、讀出節奏、讀出音律、確定基調,可以感受到古詩詞悅耳順暢的聲韻美和節奏美。因此,在古詩詞教學中應該以「讀」為主線。通過讓學生反復誦讀,仔細品味,由淺入深,才能感受到古詩詞的聲韻之美。

二、以「法」助學,有的放矢。

1、描繪畫面,整體把握意境。古詩詞是藉助形象來表情達意的,它是形象思維的產物。古詩詞教學的最高境界就是引導學生進入意境,而意境的建構並不是零碎的意象的堆積,而是讓學生建構起古詩詞意象的具體畫面。

2、知人論世,走進作者內心。古詩詞的思想內容往往和詩人或詞人的人生經歷、學識修養、思想歷程有著密切相關。所以要想真正理解古詩詞,就必須走近作者,深入作者內心世界,去品讀去感悟。

3、尋象觀意,感受語言張力。古代詩人或詞人大都喜歡藉助特定的意象來營造詩詞的意境,表達自己的情感。因此,在古詩詞教學中應該以「象」為中心,尋「言」尋「象」以觀「意」是古詩詞教學的訣竅所在。抓住它,就可以牽一發而動全身,就可以領會古詩詞的意蘊並能正確地評價它的價值。

三、以「積」拓學,以詩解詩。「以詩解詩」是一種行之有效的教學方法,通過引用已學過的人們熟知的意思相近的意義相通的題材相同的句子來解讀一首新詩或新詞的意蘊,可以使師生溫故知新,融會貫通,更自由地嘗到更多的「詩味」,理解新學古詩詞的內容,拓展學生的學習空間,感受古詩詞的藝術魅力,領會詩人的思想感情,體會古詩詞的意境。

熱點內容
古代勵志的名言 發布:2021-03-16 21:50:46 瀏覽:209
形容兒孫繞膝的詩句 發布:2021-03-16 21:49:35 瀏覽:878
席慕蓉賞析印記 發布:2021-03-16 21:48:26 瀏覽:311
權力很大含有手的成語 發布:2021-03-16 21:48:22 瀏覽:584
能聽的兒童故事 發布:2021-03-16 21:48:15 瀏覽:285
關於足球的詩歌詞句 發布:2021-03-16 21:47:40 瀏覽:870
拖拉機的古詩 發布:2021-03-16 21:42:53 瀏覽:571
亮甜的詩句 發布:2021-03-16 21:42:00 瀏覽:831
廣東話生日快樂祝福語 發布:2021-03-16 21:38:55 瀏覽:409
噓的短句 發布:2021-03-16 21:38:07 瀏覽:816