當前位置:首頁 » 古詩詞句 » 杜甫詩歌的詩史性質

杜甫詩歌的詩史性質

發布時間: 2020-12-22 01:10:31

『壹』 簡答題 簡述杜甫詩歌的詩體性質

杜甫的詩被稱為「詩史」。可是作為「詩史」的杜詩並不是客觀的敘事,用詩體去寫歷史版,而是在深刻反權映現實的同時,還通過獨特的風格表達出作者的心情,杜甫是我國文學史上最偉大的現實主義詩人,他對於國家、時代和人民的深 情,對於現實的深切關注和深厚的憂患意識,感染了一一代代讀書人,對後世影響 最為深遠。其詩歌的突出特點就是「詩史」性質和沉鬱頓挫的風格。 杜甫詩全面深入地反映了那個動盪戰亂的時代。詩歌多記錄現實生活中的各種不公平的現象,同情勞動人民的悲慘遭遇,貼近現實生活,用詩的語言為我們展現出一副現實生活的場景,具有歷史的那種紀實性特點

『貳』 杜甫詩歌中最具有史詩性質的兩首長篇代表作是

杜甫的詩歌最具有史詩性質的應該是詩史,主要是記敘他所在的時代的史事,比如安史之亂前的《兵車行》,《麗人行》,安史之亂後的《三吏》,《三別》。出名的應該是《三吏》和《三別》了。

『叄』 杜甫詩歌的時代特徵及「詩史」性質

時代特徵:杜甫的詩歌形象真實地反映了安史之亂前後的時代動亂,是時代的回一面鏡子。如《憶昔》則描述答了開元盛世的繁榮景象:「憶昔開元全盛日,小邑猶藏萬家室。稻米流脂粟米白,公私倉廩俱豐實。九州道路無豺虎,遠游不勞吉日出。齊紈魯縞車班班,男耕女桑不相失。」這是常被史學家用來說明開元盛世社會風貌的一首詩,寫時事,不始於杜甫,但是到了杜甫,才從如此廣闊的視野並如此頻繁地寫時事。

「詩史」性質:常被人提到的重要的歷史事件,在他的詩中都有反映。至德元年(756)唐軍陳陶斜大敗,繼又敗於青坂。杜甫有《悲陳陶》、《悲青坂》;收復兩京,杜甫有《收京三首》、《喜聞官軍已臨賊境二十韻》;九節度兵圍鄴城,看來勝利在即,杜甫寫了《洗兵馬》,其中提到勝利的消息接踵而至,提到回紇軍助戰、在長安受到優待的事,提到平叛諸將的功業,反映了此一事件在當時造成的普遍心理。後來九節度兵敗鄴城,為補充兵員而沿途徵兵,杜甫有「三吏」、「三別」。宦官市舶使呂太一反於廣州,杜甫後來寫了《自平》。杜甫的有些詩,還可補史之失載,如《三絕句》中寫到的渝州、開州殺刺史的事,未見史書記載。從杜詩可見安史之亂後蜀中的混亂情形。

『肆』 杜甫一生的四個時期

一、讀書與壯游

(公元 712年至745 年,0至34 歲), 歲漫遊吳越,5 年之後歸洛陽,應舉不中。再漫遊齊趙。在洛陽遇李白。壯志凌雲豪情萬丈,俯瞰天下仗劍遠游,對未來生活充滿希望,初定理想,積極進取。代表作《望岳》。

望岳

岱宗夫如何?齊魯青未了。

造化鍾神秀,陰陽割昏曉。

盪胸生曾雲,決眥入歸鳥。

會當凌絕頂,一覽眾山小。

二、困守長安十年

(公元746年至755 年,35 歲至44 歲),他經歷十年長安困苦生活後對朝廷政治、社會現實的認識達到了新的高度:忠君、渴望為官、建功立業,卻又對求官之路深感失望,壯志難酬,無奈、孤獨、無助;對於百姓生活的關注與同情,讓杜甫開始關注民生。代表作《兵車行》。

兵車行

車轔轔,馬蕭蕭,行人弓箭各在腰。耶娘妻子走相送,塵埃不見咸陽橋。

牽衣頓足闌道哭,哭聲直上干雲霄。道傍過者問行人,行人但雲點行頻。

或從十五北防河,便至四十西營田。去時里正與裹頭,歸來頭白還戍邊。

邊亭流血成海水,武皇開邊意未已。君不聞漢家山東二百州,千村萬落生荊杞。

縱有健婦把鋤犁,禾生隴畝無東西。況復秦兵耐苦戰,被驅不異犬與雞。

長者雖有問,役夫敢申恨。且如今年冬,未休關西卒。縣官急索租,租稅從何出。

信知生男惡,反是生女好。生女猶是嫁比鄰,生男埋沒隨百草。

君不見青海頭,古來白骨無人收。新鬼煩冤舊鬼哭,天陰雨濕聲啾啾。

三、陷賊時期

(從「安史之亂」爆發的第二年,杜甫虛歲45歲,在投奔新皇帝唐肅宗的途中為安史叛軍俘獲,押到長安,被迫做了偽官。半年後,他潛逃至鳳翔,找到了唐肅宗,這一經歷,被稱為杜甫的「陷賊時期」)和為官(公元 756年至759 年,45 歲至48 歲)對戰亂的厭煩,對百姓疾苦的同情,對親人的思念,對國家命運的深切悲嘆。代表作《月夜》、《月夜憶舍弟》。

月夜

今夜鄜州月,閨中只獨看。

遙憐小兒女,未解憶長安。

香霧雲鬟濕,清輝玉臂寒。

何時倚虛幌,雙照淚痕干。

四、漂泊西南

(公元 760年至770 年,49 歲至59 歲),詩歌帶有豐富的政治內容和濃郁的時代氣息:憂國憂民,對以諸葛亮為代表的忠臣、名臣的崇敬;對自身命運的感慨和對世事的感懷;隱居心境的恬淡;對親人的思念。代表作《蜀相》、《江漢》、《登高》。

蜀相

丞相祠堂何處尋?錦官城外柏森森。

映階碧草自春色,隔葉黃鸝空好音。

三顧頻煩天下計,兩朝開濟老臣心。

出師未捷身先死,長使英雄淚滿襟。

(4)杜甫詩歌的詩史性質擴展閱讀

杜甫所寫之詩很大程度上不只是在客觀的敘述事件,而是在用詩去寫歷史,他的詩體大部分反映了那個時代的歷史事件,真實的將歷史重現在讀者的眼前,也將那個時代受到戰亂和腐敗統治毒害的現狀披露,具有很強的政治性。

杜甫能有「詩聖」這一雅號,不止因為其涉獵題材之寬,還在於他能夠很好的將律詩運用的如此自如,將這樣的詩體運用於無形,甚是有才能。

杜甫甚能駕馭各種形式的詩歌,他能將社會萬象及人民的生活描繪的十分生動,他的詩歌中所隱含的不僅是批判和同情,也有很多他被壓抑的情懷和抑鬱的情感,但這依舊不影響他憂國憂民的愛國之心。

『伍』 杜甫詩歌詩史性質是什麼

記錄重大歷史事件,將重大歷史事件以詩歌的形式流傳下來。

杜甫詩歌的內容大多是反映當時的社會面貌,題材廣泛,寄意深遠,尤其描述民間疾苦,多抒發他悲天憫人的仁民愛物、憂國憂民情懷,杜詩有詩史之稱,這種說法最早見於晚唐,到宋時成定論。

但詩史之義各有各說。人有以史事注杜詩,認為杜詩為紀實的詩,可以補史證史,所以稱為詩史。這種說法只重史事之虛實真假,而輕視詩的情感特性。

有人認為杜甫具史識史見,其筆法之森嚴,可媲美漢朝歷史學家司馬遷。而詩有評人評事者,皆可「不虛美,不隱惡」,故號詩史。此說可取。

另一說是,杜甫之詩之所以號詩史,因其悲天憫人,感時傷事,這種說法在一定程度上也是可取的。

(5)杜甫詩歌的詩史性質擴展閱讀:

常被人提到的重要歷史事件,在杜甫的詩中都有反映。至德元年(756)唐軍陳陶斜大敗,繼而敗於青坂,杜甫有《悲陳陶》、《悲青坂》;收復兩京,杜甫有《收京三首》、《喜聞官軍已臨賊境二十韻》。

九節度兵圍鄴城,看來勝利在即,杜甫寫了《洗兵馬》,其中提到勝利消息接踵而至,提到回紇軍助戰、在長安受到優待的事,提到平叛諸將的功業。「三吏」、「三別」則是在九節度兵敗鄴城,為補充兵源而沿途徵兵時所作。

杜甫的有些詩,還可補史之失載,如《三絕句》中寫道渝州、開州殺刺史的事,未見史書記載。從杜詩中可見安史亂後蜀中的混亂情形。

而《憶昔》則描述了開元盛世的繁榮景象。他的詩,提供了史的事實,可以證史,刻可以補史之不足。

杜詩提供了比事件更為廣闊、更為具體也更為生動的生活畫面。如《自京赴奉先縣詠懷五百字》。他的有些詩,雖不是直接寫時事,只寫一己的感慨。

但由於他是在顛沛戰亂之中,與這場災難息息相關,心之所向,情之所系,未離時局,因此從他的感愴里,我們可以感受到其時社會的某些心理狀態。從認識歷史的真實面貌說,這一類詩,也具有詩史的意義。

參考資料來源:網路——杜甫

『陸』 杜甫詩歌的"詩史"性質

杜甫的詩被稱為「詩史」。可是作為「詩史」的杜詩並不是客觀的敘事,用詩體去寫歷史,而是在深刻反映現實的同時,還通過獨特的風格表達出作者的心情。清人浦起龍說:「少陵之詩,一人之性情,而三朝之事會寄焉者也。」(《讀杜心解·少陵編年詩目譜附記》)杜甫的詩大部分涉及玄宗、肅宗、代宗三朝有關政治、經濟、軍事以及人民生活的重大問題,可是無處不浸透了詩人的真情實感。例如杜甫中年時期的兩篇傑作,《自京赴奉先縣詠懷五百字》和《北征》,里邊有抒情,有敘事,有紀行,有說理,有對於自然的觀察,有對社會矛盾的揭露,有內心的沖突,有政治的抱負和主張,有個人的遭遇和家庭的不幸,有國家與人民的災難和對於將來的希望。這兩首長詩包括這么多豐富的內容,作者的心情波瀾起伏,語言縱橫馳騁,證明他在這不幸的時代面對自然和社會的種種現象都敏銳地發生強烈的感應。這樣的詩是詩人生活和內心的自述,也是時代和社會的寫真,個人的命運和國家人民的命運息息相關,二者在藝術上也達到高度的融合。又如《同諸公登慈恩寺塔》、《哀江頭》等詩,篇幅較短,卻也同樣具有這種特點。 天寶後期以來,杜甫寫了大量的時事政治詩,不管是陳述政見,如《洗兵馬》,在梓州寫的《有感》;或是揭發統治者的荒淫殘暴,如《麗人行》、《憶昔二首》之一、在雲安寫的《三絕句》;或是寓言諷興,如《鳳 凰台》、《病桔》、《枯棕》、《客從》;或是對窮苦人民的同情關懷,如《茅屋為秋風所破歌》、《又呈吳郎》;都是個人的情感與事實相結合的。還有不少長篇,有的記載國家十幾年來的大事,如《夔府書懷》、《往在》;有的敘述地方變亂,如《草堂》、《入衡州》;有的回憶往事,如《壯游》、《遣懷》;更是象浦起龍所說的「慨世還是慨身」(《讀杜心解·讀杜提綱》),都含有濃厚的抒情成分。 戰爭題材在杜詩中佔有相當大的數量。杜甫對不同性質的戰爭持不同的態度。他對於朝廷窮兵黷武,消耗人力物力,是反對的,如《兵車行》、在夔州寫的《遣懷》、《又上後園山腳》;對於平息叛亂,抵禦外侮,是支持的,如安史之亂前期寫的《觀安西兵過赴關中待命二首》、《觀兵》,以及吐蕃入侵時寫的《歲暮》。這些詩譴責什麼,歌頌什麼,都很鮮明。也有些關於戰爭的詩,既有歌頌,也有譴責。著名的《前出塞》、《後出塞》兩組組詩,曲折反復地敘述戰士在從軍過程中的心情變化,實際上是反映詩人從不同的角度對於戰爭的不同看法。這兩組詩都歌頌了戰場上的壯烈場面,戰士如何善於戰斗,勇於犧牲,取得勝利;又譴責了君王無止境的開拓邊疆,主將驕橫奢侈,使戰績失去積極的意義。這兩組詩都是通過一個戰士的自白,概括了無數英勇士兵的不幸命運。又如「三吏」、「三別」則更為具體地表達了作者的內心沖突。杜甫在洛陽路上,看見橫暴的差吏把未成丁的男孩、孤苦的老人都強征入伍。他替這些人提出控訴,對差吏給以譴責,但是一想到壯丁缺乏,而又大敵當前,便轉變了口氣,盡可能對被征調的人說幾句慰解或鼓勵的話。元代鮮於樞書杜甫《兵車行》 杜甫寫過許多歌詠自然的詩。他歌詠的對象,往往是既聯系自己,也聯系時事。歷代的詩話、詩評對於杜詩里高度的「情景交融」作過許多論述。但是杜甫的詩不只有高度的情景交融,而且有情、景與時事的交融,作者在寫景和抒情時,很少離開現實,隨時隨地都想到他所處的干戈擾攘、國困民疲的時代。如困居淪陷的長安時寫的《春望》、入蜀時寫的《劍門》,是最有代表性的。這類詩,杜甫越到晚年成就越大,象五律《客亭》、《江上》、《江漢》,七律《登樓》、《宿府》、《閣夜》、《秋興八首》等,都是情景與時事交融的膾炙人口的名篇。

『柒』 闡述杜甫詩歌的詩史性質

  1. 杜甫詩全面深入地反映了那個動盪戰亂的時代。所謂「詩史」不是僅專僅用詩歌的形屬式記錄歷史事件,而是展現一幅比史書更為詳悉生動的社會畫卷。杜甫以鮮活生動的敘事和描寫,以栩栩如生的各色形象,讓我們以感性的、直接的方式感受當時的社會狀況,尤其是下層民眾的生活狀況。其敘事的第一特點是善於捕捉細節,通過一個個細節,把讀者引入逼真的氛圍和意境。敘事的第二個特點是融合著鮮明強烈的感情,在敘事中表達強烈的感情。

  2. 詩史,指能反映某一時期重大社會事件有歷史意義的詩歌。泛指能反映社會現實的其他樣式的文學作品。

  3. 杜甫(公元712年-公元770年),字子美,漢族,祖籍襄陽,生於河南鞏縣。自號少陵野老,唐代偉大的現實主義詩人,與李白合稱「李杜」。為了與另兩位詩人李商隱與杜牧即「小李杜」區別,杜甫與李白又合稱「大李杜」,杜甫也常被稱為「老杜」。杜甫在中國古典詩歌中的影響非常深遠,被後人稱為「詩聖」,他的詩被稱為「詩史」。後世稱其杜拾遺、杜工部,也稱他杜少陵、杜草堂。

『捌』 杜甫詩歌中最具有詩史性質的兩首長篇代表作分別是

自京赴奉先縣詠懷五百字》是唐代偉大詩人杜甫的代表作之一。這首詩是杜甫被授右版衛率府胄曹權參軍不久,由長安往奉先縣(今陝西蒲城)探望妻兒時所作。詩人憂國憂民、忠君、念家、懷才不遇等思想情感,錯綜復雜地交織在一起,構成了這一博大浩瀚、沉鬱頓挫的宏篇巨制。此詩深刻地反映了當時尖銳的社會矛盾,「朱門酒肉臭,路有凍死骨」這一千古名句,形象地揭示出貧富懸殊的社會現實。詩歌反映了人民的苦難,揭露了執政集團的荒淫腐敗,是杜甫「史詩」中的第一首長篇作品。

《北征》是唐代詩人杜甫創作的長篇敘事詩。此詩是安史之亂爆發的第二年,即至德二年(757)八月,詩人從鳳翔到鄜州探家途中所作,敘述一路見聞及到家後的感受。當時宰相房琯被賀蘭進明等人誣謗受賄而論罪,作為左拾遺的杜甫上書為房琯辯罪,觸怒唐肅宗,下三司問罪,得張鎬營救釋放。八月,肅宗命他離鳳翔探家,實為遣歸。全詩以歸途中和回家後的親身見聞作題材,敘述了安史之亂中民生凋敝、國家混亂的情景,陳述了自己對時事的見解。詩人採用以賦為主、有比有興的方法,表現了宏大的歷史內容,顯示出詩人在詩歌藝術上的高度才能和渾熟技巧。

『玖』 杜甫的詩史性質

杜甫的詩歌形象真實地反映了安史之亂前後的時代動亂。是時代的一面鏡子,素有「詩史」的美譽。
這首先在於杜詩具有史的認識價值。常被人提到的重要的歷史事件,在他的詩中都有反映。至德元年(756)唐軍陳陶斜大敗,繼又敗於青坂。杜甫有《悲陳陶》、《悲青坂》;收復兩京,杜甫有《收京三首》、《喜聞官軍已臨賊境二十韻》;九節度兵圍鄴城,看來勝利在即,杜甫寫了《洗兵馬》,其中提到勝利的消息接踵而至,提到回紇軍助戰、在長安受到優待的事,提到平叛諸將的功業,反映了此一事件在當時造成的普遍心理。後來九節度兵敗鄴城,為補充兵員而沿途徵兵,杜甫有「三吏」、「三別」。宦官市舶使呂太一反於廣州,杜甫後來寫了《自平》。杜甫的有些詩,還可補史之失載,如《三絕句》中寫到的渝州、開州殺刺史的事,未見史書記載。從杜詩可見安史之亂後蜀中的混亂情形。而《憶昔》則描述了開元盛世的繁榮景象:「憶昔開元全盛日,小邑猶藏萬家室。稻米流脂粟米白,公私倉廩俱豐實。九州道路無豺虎,遠游不勞吉日出。齊紈魯縞車班班,男耕女桑不相失。」這是常被史學家用來說明開元盛世社會風貌的一首詩,寫時事,不始於杜甫,但是到了杜甫,才從如此廣闊的視野並如此頻繁地寫時事。他的詩,提供了史的事實,可以證史,可以補史之不足。

杜詩的「詩史」性質,主要的還不在於它提供了史的事實。史實只提供事件,而杜詩則提供比事件更為廣闊、更為具體也更為生動的生活畫面。史稱玄宗後期沉湎聲色,記載了不少事實,而在杜甫《自京赴奉先縣詠懷五百字》中,我們才真切地感受到這沉湎聲色的情景:「凌晨過驪山,御榻在嵽嵲。蚩尤塞寒空,蹴踏崖谷滑。瑤池氣鬱律,羽林相摩戛。君臣留歡娛,樂動殷膠葛。賜浴皆長纓,與宴非短褐。彤庭所分帛,本自寒女出。鞭撻其夫家,聚斂貢城闕。……況聞內金盤,盡在衛霍室。中堂有神仙,煙霧蒙玉質。爰客貂鼠裘,悲管逐清瑟。勸客駝蹄羹,霜橙壓香橘。朱門酒肉臭,路有凍死骨。」這里描寫的是具體的情景,連面臨這情景時感覺到的氛圍和情思都有了。

即使是從一個人、一個家庭寫起的戰爭帶給百姓的苦難,寫他們的遭遇,寫他們的內心的悲酸,仍然可以感受到其時社會的某些心理狀態。從認識歷史的起初面貌說,這一類詩,也具有詩史的意義。如《無家別》:

寂寞天寶後,園廬但蒿藜。我里百餘家,世亂各東西。存者無消息,死者為塵泥。賤子因陣敗,歸來尋舊蹊。久行見空巷,日瘦氣慘凄。但對狐與狸,豎毛怒我啼。四鄰何所有,一二老寡妻。宿鳥戀本枝,安辭且窮棲。方春獨荷鋤,日暮還灌畦。縣吏知我至,召令習鼓鞞.雖從本州島役,內顧無所攜。近行止一身,遠去終轉迷。家鄉既盪盡,遠近理亦齊。永痛長病母,五年委溝溪。生我不得力,終身兩酸嘶。人生無家別,何以為蒸黎。

寫到故鄉荒涼,老母病死,歸來無家,不得不再次從軍,反映出當時戰區人民的共同遭遇,令人不忍卒讀。他把戰火中的人的內心世界,一一展開,令人千載之下,為之動情。《羌村三首》、《哀王孫》、《哀江頭》、《北征》等詩,都是這種寫法。

『拾』 杜甫詩歌的"詩史"性質

杜甫的詩被稱為「詩史」。可是作為「詩史」的杜詩並不是客觀的敘事,用詩體去寫歷史,而是在深刻反映現實的同時,還通過獨特的風格表達出作者的心情。清人浦起龍說:「少陵之詩,一人之性情,而三朝之事會寄焉者也。」(《讀杜心解·少陵編年詩目譜附記》)杜甫的詩大部分涉及玄宗、肅宗、代宗三朝有關政治、經濟、軍事以及人民生活的重大問題,可是無處不浸透了詩人的真情實感。例如杜甫中年時期的兩篇傑作,《自京赴奉先縣詠懷五百字》和《北征》,里邊有抒情,有敘事,有紀行,有說理,有對於自然的觀察,有對社會矛盾的揭露,有內心的沖突,有政治的抱負和主張,有個人的遭遇和家庭的不幸,有國家與人民的災難和對於將來的希望。這兩首長詩包括這么多豐富的內容,作者的心情波瀾起伏,語言縱橫馳騁,證明他在這不幸的時代面對自然和社會的種種現象都敏銳地發生強烈的感應。這樣的詩是詩人生活和內心的自述,也是時代和社會的寫真,個人的命運和國家人民的命運息息相關,二者在藝術上也達到高度的融合。又如《同諸公登慈恩寺塔》、《哀江頭》等詩,篇幅較短,卻也同樣具有這種特點。
天寶後期以來,杜甫寫了大量的時事政治詩,不管是陳述政見,如《洗兵馬》,在梓州寫的《有感》;或是揭發統治者的荒淫殘暴,如《麗人行》、《憶昔二首》之一、在雲安寫的《三絕句》;或是寓言諷興,如《鳳
凰台》、《病桔》、《枯棕》、《客從》;或是對窮苦人民的同情關懷,如《茅屋為秋風所破歌》、《又呈吳郎》;都是個人的情感與事實相結合的。還有不少長篇,有的記載國家十幾年來的大事,如《夔府書懷》、《往在》;有的敘述地方變亂,如《草堂》、《入衡州》;有的回憶往事,如《壯游》、《遣懷》;更是象浦起龍所說的「慨世還是慨身」(《讀杜心解·讀杜提綱》),都含有濃厚的抒情成分。
戰爭題材在杜詩中佔有相當大的數量。杜甫對不同性質的戰爭持不同的態度。他對於朝廷窮兵黷武,消耗人力物力,是反對的,如《兵車行》、在夔州寫的《遣懷》、《又上後園山腳》;對於平息叛亂,抵禦外侮,是支持的,如安史之亂前期寫的《觀安西兵過赴關中待命二首》、《觀兵》,以及吐蕃入侵時寫的《歲暮》。這些詩譴責什麼,歌頌什麼,都很鮮明。也有些關於戰爭的詩,既有歌頌,也有譴責。著名的《前出塞》、《後出塞》兩組組詩,曲折反復地敘述戰士在從軍過程中的心情變化,實際上是反映詩人從不同的角度對於戰爭的不同看法。這兩組詩都歌頌了戰場上的壯烈場面,戰士如何善於戰斗,勇於犧牲,取得勝利;又譴責了君王無止境的開拓邊疆,主將驕橫奢侈,使戰績失去積極的意義。這兩組詩都是通過一個戰士的自白,概括了無數英勇士兵的不幸命運。又如「三吏」、「三別」則更為具體地表達了作者的內心沖突。杜甫在洛陽路上,看見橫暴的差吏把未成丁的男孩、孤苦的老人都強征入伍。他替這些人提出控訴,對差吏給以譴責,但是一想到壯丁缺乏,而又大敵當前,便轉變了口氣,盡可能對被征調的人說幾句慰解或鼓勵的話。元代鮮於樞書杜甫《兵車行》 杜甫寫過許多歌詠自然的詩。他歌詠的對象,往往是既聯系自己,也聯系時事。歷代的詩話、詩評對於杜詩里高度的「情景交融」作過許多論述。但是杜甫的詩不只有高度的情景交融,而且有情、景與時事的交融,作者在寫景和抒情時,很少離開現實,隨時隨地都想到他所處的干戈擾攘、國困民疲的時代。如困居淪陷的長安時寫的《春望》、入蜀時寫的《劍門》,是最有代表性的。這類詩,杜甫越到晚年成就越大,象五律《客亭》、《江上》、《江漢》,七律《登樓》、《宿府》、《閣夜》、《秋興八首》等,都是情景與時事交融的膾炙人口的名篇。

熱點內容
古代勵志的名言 發布:2021-03-16 21:50:46 瀏覽:209
形容兒孫繞膝的詩句 發布:2021-03-16 21:49:35 瀏覽:878
席慕蓉賞析印記 發布:2021-03-16 21:48:26 瀏覽:311
權力很大含有手的成語 發布:2021-03-16 21:48:22 瀏覽:584
能聽的兒童故事 發布:2021-03-16 21:48:15 瀏覽:285
關於足球的詩歌詞句 發布:2021-03-16 21:47:40 瀏覽:870
拖拉機的古詩 發布:2021-03-16 21:42:53 瀏覽:571
亮甜的詩句 發布:2021-03-16 21:42:00 瀏覽:831
廣東話生日快樂祝福語 發布:2021-03-16 21:38:55 瀏覽:409
噓的短句 發布:2021-03-16 21:38:07 瀏覽:816