當前位置:首頁 » 古詩詞句 » 喧囂時代詩歌何為閱讀答案

喧囂時代詩歌何為閱讀答案

發布時間: 2020-12-21 15:00:17

① 現代詩歌的時代頌歌

1949年10月中國革命取得全國性勝利,詩人們歌頌勝利了的國家和人民。何其芳的《我們最偉大的節日》﹑公木的《中華人民共和國頌歌》﹑胡風的《時間開始了》等作品,在對歷史性場景的描繪中宣洩了與新時代序曲相呼應的喜悅。
隨著時代生活和思想感情的轉移,新詩的頌歌題材勃興,成為50年代中國詩歌的主流。在革命和建設的熱潮中,大批詩人從各條戰線傳來了描摹現實生活﹑格調激昂爽朗的歌聲。新詩和時代﹑現實保持緊密聯系的傳統,在這時期得到發展。張志民﹑阮章競﹑徐遲等都有關於農村﹑邊疆﹑工廠﹑礦山建設新貌的頌歌。善於表現建設者豪情的邵燕祥,他的《到遠方去》﹑《中國的道路呼喚著汽車》剛健而清新。公劉的《黎明的城》和《在北方》,現實的思想內容和清新的表達方式有完好的結合。李瑛作為一名中國士兵歌唱,他的《寄自海防前線的詩》等作品,從炮火的紅光獲得色澤,傅仇的《告別林場》,胸襟開闊,神情俱美。嚴陣的《老張的手》,從歷史進展的角度為翻身覺醒的中國農民造像。未央引人注目,是他自由體的反映朝鮮戰場的詩篇,《槍給我吧》﹑《馳過燃燒的村莊》都是英雄主義和國際主義的戰歌。石方禹的《和平的最強音》,則從恢宏而廣闊的世界歷史的背景上,塑造了熱愛和平生活的新中國巨人形像。這些頌歌大多真摯樂觀,但有時也有把生活看得過於單純的時代局限。
1955年錯誤地批判所謂「胡風集團」,1957年擴大化了的反右派斗爭,先後使魯藜﹑曾卓﹑綠原﹑牛漢和艾青﹑呂劍﹑公劉﹑白樺﹑邵燕祥等一批有才華的詩人受到沖擊,中斷了歌唱。
1958年掀起的「大躍進」民歌創作,最初還有一些反映改變「一窮二白」面貌的英雄主義情緒的作品。但不久釀成「運動」,出現了廉價的頌辭和浮誇的贊歌,以對民歌的狂熱推崇與簡單模仿代替了詩的創造,盡管如此,作為以表現新的世界﹑新的生活為特徵的新中國社會主義詩歌,在50年代還是獲得了較大發展。除了大批真誠的頌歌和有才華的新人涌現外,尚有少數民族詩歌的興旺和詩歌廣泛的群眾性。納?賽音朝克圖﹑巴?布林貝赫﹑饒階巴桑﹑克里木?霍加﹑鐵依甫江?艾里耶夫﹑韋其麟﹑包玉堂﹑曉雪﹑金哲﹑汪承棟﹑康朗甩﹑康朗英﹑吳琪拉達等人的作品,豐富了中國多民族的新詩創作。《阿詩瑪》﹑《格薩爾王傳》﹑《嘎達梅林》﹑《百鳥衣》等民間敘事史詩,得到了發掘和整理。新詩通過大量發行和朗誦活動走向基層,走向群眾。一批來自工人農民的業餘詩人如黃聲孝﹑王老九等,他們堅持一邊勞動一邊歌唱。
50﹑60年代之交,以郭小川﹑賀敬之﹑聞捷﹑李季為代表,把詩歌創作推向到一個新的水平。郭小川被譽為「戰士──詩人」,他的詩以思想敏銳﹑善於思索﹑富有號召力與鼓動性著稱。他最初引起強烈反響的詩集《致青年公民》,充滿了政治激情,啟示青年對生活和理想進行嚴肅的思考。他的詩語言清新﹑豪放自由,講究音韻。他還在藝術形式上不斷進行試驗並實現新的突破,寫過《向困難進軍》那種參差排列而氣勢雄偉的長句,《春暖花開》那樣節奏輕松的短句,格律整齊的敘事詩如《白雪的贊歌》﹑《深深的山谷》,兼散曲和民歌之長的抒情詩如《林區三唱》,還有《甘蔗林──青紗帳》那樣借鑒賦體而有所創新的新詩體式。70年代中期於逆境中所作《團泊窪的秋天》,表現了詩人的堅貞。
與郭小川奔放豪邁的風格相近的賀敬之也是擅長於抒發革命激情與理想的詩人,他是歌劇《白毛女》的作者之一。開國後寫有《回延安》﹑《放聲歌唱》等詩篇。60年代初的長詩《雷鋒之歌》是他的代表作,洋溢著時代昂揚進取的精神。賀敬之創作態度嚴謹持重,關注生活中的重大事件,以飽滿的政治熱情為新的世界﹑新的英雄歌唱。從詩集《放歌集》中,可以看到他在學習民歌﹑古典詩詞方面的創造性努力。他能把一切有用的營養溶進自己革命浪漫主義傾向的作品中。
聞捷和李季對新詩的現實主義傳統作了新的開拓。他們的詩中留有現實生活演進的具體性和豐富性。聞捷作為一名優美的抒情歌手,50年代初就以詩集《天山牧歌》中健康活潑﹑富有情趣的情歌,從一個特定的側面反映了新生活的理想與追求。他對敘事長詩的繁榮發展也做了貢獻。《復仇的火焰》以廣闊的歷史背景﹑復雜的現實斗爭﹑富有色彩的風情民俗的描繪,以及濃重的抒情手法,成為中國新詩史上少有的一個民族翻身覺醒的史詩。李季是一位熱愛群眾生活﹑並善於從民歌中吸取養料的詩人。他把自己建國以後創作的詩稱為「石油詩」,對中國石油工業的成長發展作了寫實性的記錄。有《玉門詩抄》﹑《致以石油工人的敬禮》等多部詩作結集。集中了他的努力的是敘事長詩《生活之歌》和長篇敘事詩《楊高傳》。他致力於以群眾化的語言和新的格局來表現新的生活和人物,詩風明朗而朴實。
80後的詩歌,已開始走向成熟和大氣,以走在現代詩歌的前沿,著名創作型詩人葛冬冬 (咫尺天涯愛不老)、台灣著名詩詞創作人方文山為代表的新型創作流派,此類作品以其自然、靈動、大氣和賦有音樂節奏而契合著時代的精神風貌,該類作品作為文學新嘗試,80後正以其獨特的思維和風格,將新詩的概念和潮流大膽而勇敢地推向人們的視野。創作型詩歌作為現代詩歌的領銜之作,詩作著力注重創新並逾越於現代普通詩體之上,追求詩與歌共通性的一種音樂之美。在此基礎上,80後詩歌更傾向於表達真摯情懷與朦朧婉約之戀,更深刻地捕捉人性的靈魂深淵和愛與被愛的情感巔峰,以其更為深沉和老道的筆耕深切提煉,力掙使筆下詩作以更精更準的力度表達情與物的靈性。
上述詩人給予新中國詩壇的貢獻在於作為真誠的詩人,首先是以歷史的主人公的身份走在生活的前面,以飽滿的政治熱情謳歌新的生活,作品具有鮮明的時代感。他們又常常通過自己的抒情個性達到為人民﹑為社會主義歌唱的目的。在郭小川和賀敬之的影響下,政治抒情詩的創作成為風氣,但有些作者只學其皮相,熱衷於慷慨陳辭,遂使某些詩篇淪為政治概念的圖解。

② 喧囂時代,詩歌何為 中心論點是什麼

本題考查的是提取中心論點的能力。通讀全文就會明白:抓住文末句子,意近即可。詩人們要在這個喧囂時代的生活中去發現詩意,尋覓詩情,寫一首自己生命的大詩,保持應有的尊嚴、復活詩歌曾經的榮光。

③ 喧器時代,詩歌何為「面臨邊緣化的境遇」指的是什麼

指詩歌精神的終極與喧囂的世俗誘惑,回歸古典的儒雅情懷、物我兩忘的傳統氣度專與寫詩屬者多於讀詩者的殘酷現實這種兩難境地,可能導致詩歌在視野中漸行漸遠的發展趨勢。(抓住:「兩難境地」「漸行漸遠」等詞語,意近即可)

④ 宣器時代,詩歌何為第一段中詩歌面臨的邊沿化境遇是指什麼簡要回答

戰爭

⑤ 最早運用四聲來寫作詩歌的是在哪個時代A,南

最早運用四聲來寫作詩歌的是沈約

沈約(441~513年),字休文,漢族,吳興武康(今浙江湖州德回清)人,南朝(宋、齊、梁答朝時期)文學家、史學家。出身於門閥士族家庭。

沈約是齊、 梁文壇的領袖,學問淵博,精通音律,與周顒等創四聲八病之說,要求以平、上、去、入四聲相互調節的方法應用於詩文,避免八病,這為當時韻文的創作開辟了新境界。其詩與王融諸人的詩皆注重聲律、對仗,時號"永明體",是從比較自由的古體詩走向格律嚴整的近體詩的一個重要過渡階段。著作有《宋書》、《沈隱侯集》輯本二卷。又曾著《四聲譜》、《齊紀》等,已佚。


⑥ 各時代的詩歌代表有哪些呢

伴隨著《經典詠流傳》節目的播放,更多經典的詩歌用新的方式展現在我們眼前,今天給大家分享古代詩歌的發展歷程:

1.春秋時期:《詩經》是我國第一部詩歌總集,收集了西周至春秋中葉的詩歌。分為風、雅、頌三個部分。我們學過《關雎》《蒹葭》等名篇便出於此。

2.戰國時期:屈原用楚國方言,創造出一種新的詩歌體裁,楚辭體。代表作是《離騷》。

3.兩漢時期:漢代詩歌以「樂府」為代表,形式朴實自然,內容豐富多彩,語言通俗深刻。代表作品《十五從軍征》《陌上桑》《孔雀東南飛》等。

4.魏晉南北朝時期:

(1)建安文學:以曹操父子和建安七子為代表。建安七子包括孔融、陳琳、王粲、徐幹、阮?、應?、劉楨。代表作曹操的《觀滄海》《短歌行》,王粲《七哀詩》,蔡文姬《悲憤詩》

(2)田園詩:東晉陶淵明,代表作《歸園田居》《桃花源記》,內容清新自然,風格朴實恬淡。

5.唐朝時期:中國的古典詩歌在唐朝進入黃金時代。

(1)初唐:初唐四傑:王勃、駱賓王、楊炯、盧照鄰。

(2)盛唐:詩歌成就最大,詩人輩出。山水田園詩代表人物有王維、孟浩然,二人合成「王孟」;邊塞詩代表人物有高適、岑參以及「七絕聖手」王昌齡。但眾多詩人中當屬「詩仙」李白,「詩聖」杜甫成就最高。李白的代表作有《望廬山瀑布》《蜀道難》《將進酒》《早發白帝城》。杜甫的代表作有三吏三別。三吏:《新安吏》《石壕吏》《潼關吏》;三別:《新婚別》《垂老別》《無家別》。

(3)中唐:詩壇倡導詩歌要反映生活,代表人物白居易、劉禹錫。

(4)晚唐:杜牧、李商隱,別創新格,詠史詩感人至深,兩人號稱「小李杜」。

6.兩宋時期:文學的主要成就是「詞」。

(1)豪放派:蘇軾是豪放派的創始者,主要代表《念奴嬌赤壁懷古》《水調歌頭明月幾時有》等。辛棄疾繼承和發展了蘇軾的豪放詞風,在思想上和藝術上都達到很高水平,作品經常流露出對祖國山河分裂的悲痛,散發著濃厚的時代氣息。代表作《菩薩蠻書江西造口壁》、《破陣子醉里挑燈看劍》等。陸游,其詞不乏感慨國事的豪放之作,充滿了國恥未雪、壯志難酬的悲憤激情。代表作《示兒》《游山西村》等。

(2)婉約派:柳永是北宋詞壇婉約派的主要代表。他的詞主要反映市民的生活面貌,具有濃厚的市民氣息。代表作《雨霖鈴》《望海潮》等。李清照亦是婉約派的集大成者,有「千古第一才女」之美譽。代表作有《一剪梅》、《聲聲慢》《如夢令》《醉花陰》等。

7.元朝時期:元朝文學的主要成就是「元曲」,在文學史上與唐詩宋詞並稱。

元曲四大家為關漢卿、白樸、鄭光祖、馬致遠四位元代雜劇作家。四者代表了元代不同時期不同流派雜劇創作的成就,因此被稱為「元曲四大家」。其中,關漢卿的《竇娥冤》,白樸的《梧桐雨》、鄭光祖的《倩女離魂》,馬致遠的《漢宮秋》為名篇代表。

以上就是為大家所總結的古代各時期的詩歌代表,希望對大家的常識作答可以起到一定的幫助。

⑦ 論語中道出詩歌創作應求新求變,每個時代都有屬於自己的詩人的詩句是什麼

呵呵,是《論詩》,不是《詩經》

《論詩》中道出詩歌創作應求新求變,每個時代都有屬於自己的詩人的是:江山代有才人出,各領風騷數百年。

⑧ 閻肅,時代的歌者閱讀答案

因未提供題目,網上也沒有相關題目,故提供相關內容參考:
中國是詩歌的國度。《毛詩大序》說:「詩者,志之所之也。在心為志,發言為詩,情動於中而形於言。」詩歌作為文學皇冠上的明珠,自古以來追隨者眾。在改革開放前沿的廣東,從上世紀90年代中期開始聚集了龐大的詩人隊伍,各類詩歌刊物和網站如春筍般涌現,活躍的思想碰撞催生出多種詩學理論,南粵熱土形成異彩紛呈、活力十足的詩歌生態,逐步贏得「詩歌大省」的美譽。丘樹宏就是在此階段成長起來的優秀詩人,其詩集《以生命的名義》榮獲2007年度中國最佳詩集獎,頒獎詞稱該作品「具有突出的社會責任意識和使命感,具有明顯的批判精神和時代特色,是生活和藝術結合圓融的典範之作。」這是恰如其分的評價。

回顧丘樹宏的詩歌創作歷程,他始終在經濟和社會的急遽轉型中,堅守著可貴的詩歌價值觀,謳歌禮贊又不憚於批判剖析,回溯歷史又善於展望未來,具有時代共性又獨顯鮮明個性。作品視野開闊,主題深邃,題材寬廣,往往將思想性、藝術性、知識性熔冶一爐。詩歌語言率真質朴,平字見奇,暗藏鋒芒。詩句間傳承著中國詩人的精神命脈和文化源流,閃爍著傳統知識分子的哲學思辨和憂郁氣質。「玉蘊石而山木茂,珠居淵而岸草榮」(宋·司馬光),他的一大批優秀作品正是得益於其豐厚的學養內涵和藝術良知。

其一,始終葆有青春的詩心。丘樹宏出生於粵北九連貧苦農民家庭,從山區走出成為詩人,無論身處何地,從事哪種職業,其寫作熱情都矢志不渝。與成長、變遷的過程同步,其作品涉及鄉情、親情、愛情,筆觸遊走於古今中外、社會歷史、山水游蹤,眼界從小我、中我到大我不斷審視,始終執著於生命的體驗,貼近人的本真與本源,呼喚自然與真實。對人性、人情、人格的積極探究,對故鄉、家庭、事業的無限熱愛,都是一以貫之的。他並不為追趕潮流而扭曲自己,總是從內心出發去看待這個世界,在文化、情感、生命形態的表現上流露出坦盪的人文關懷,
在記錄心靈、探尋自我中反映出東方哲學的深層浸潤。他在藝術探索上不斷取得進步,創作理念也逐步成熟,卻始終保持著返璞歸真的淳樸之美。

其二,善於提煉生活的詩意。海德格爾認為,人,應該詩意地棲居。丘樹宏總是能夠用藝術的眼光尋找生活的意義。關於節日,他吟唱《端午2004》《端午2007》《中秋2004》《中秋2005》;關於親人,他寫下《父親是座山》《十六歲的花季》;關於故鄉,他懷想《連平,我們可愛的家鄉》《客家人》《母校》;看電影他以《鶇鳥》表露心跡,讀書則以《問》《放逐自己》《詩歌版的「霍金」?》記錄感想;游覽山河,他留下《莫高窟》《九寨溝》等佳作。令人印象深刻的,還有那些哲理小詩,譬如《光與影》:「為了走出/自己的陰影/你願意接受/失去陽光的代價么?」讀來回味無窮。丘樹宏的作品充分體現了詩歌求美,美即和諧。他總是站在時代的高度來觀察與體驗社會人生,以滿腔熱情書寫生命、抒發情懷,善於從人們司空見慣、習以為常的事物中去挖掘精深的哲理,用細膩的筆致展現詩性的奔放,用真誠的態度贊美生活。

其三,樂當歌唱時代的詩人。俄羅斯評論家別林斯基曾指出:「偉大的詩人談到『我』的時候,就是談到普遍的事物,談著人類,因為他的天性里就存在人類所感覺的東西。任何偉大詩人之所以偉大,是因為他的痛苦和幸福的根子生長自社會和歷史的深處,因為他是社會、時代、人類的代表。」在丘樹宏的大量詩作中,政治抒情詩是一道景觀,他擅於對政治、歷史和文化進行深刻反思,體現出了詩人的大格局、大情懷,顯示了自身駕馭時代題材的勇氣和能力。在推進城中村建設進入攻堅階段,他寫出《城市與村莊的故事——寫給珠海市城中村改造工程》;在非典疫魔肆虐期間,他謳歌《以生命的名義——獻給抗擊非典的白衣天使》;在抗擊雨雪冰凍災害的日子,他呼喚《你我是一家——寫給留在廣東過年的外來工》;在全國悼念日,他奉獻出《祈禱》。這不是應景之作,卻是領命之作,從屬於詩人內心的使命感,每首詩篇都是有感而發,鏗鏘有力,力透紙背。丘樹宏表示,「文學是人學,詩學也是人學,人學中除了人性,還有社會性」;「雖然一直有人反對詩歌歌功頌德,但只要人類存在正與反、好與壞、善與惡,就存在鞭笞、針砭,當然也就存在禮贊、頌揚」;「回來吧,詩人們!詩人們,歌唱吧」。他的確成功踐行了個人的詩歌理念。

丘樹宏創作的可貴之處不僅僅在技巧而更在於精神境界,在於這種社會責任感與人文關懷精神。現今,曾經處於文學中心地位的詩歌逐漸被邊緣化,詩歌如何與時代契合、為大眾所喜聞樂見,是一個重大的課題。這里涉及詩歌的本質、功能和姿態,也涉及對時代的本質的認識和切入。詩意作為文學之心,它使一切文學創作保持活力和魅力,這詩意,如何在當代的詩歌創作中得以延續、保存而不至於消逝,應該引起嚴肅的、甘於寂寞的詩人深思。「詩之用,片言可以明百義;詩之體,坐馳可以役萬象。」(
清·薛雪《一瓢詩話》)詩人是否代表著不食人間煙火,藏身於象牙塔,沉湎於個人怨艾?丘樹宏的實踐告訴我們,詩人可以是現實生活中的智者,站在時代的潮頭和歷史的制高點上,用先進的科學的思想,觀察、體驗現實生活的新變化和新發展,「言論關時務,篇章見國風」。

值得一提的是,丘樹宏創作的「手機詩歌」,短小精悍,引起很大關注並贏得廣泛好評。我贊賞這種以手機簡訊充當文學載體的勇氣和貢獻,也支持以此為代表的多種形式的文學載體、文學文本和文學樣式的革命。文學的生命在於創新,面對現代技術的日新月異、受眾審美需求的逐步提升以及文化市場的急劇擴大,我們不僅不能在市場機制的作用下故步自封、怨天尤人,而是更要充分運用市場機制長袖善舞、獨辟蹊徑,加大文學傳播創新的力度,增強文學傳播的影響力,盡可能通過新興載體和傳播方式提高文學的社會效益。眾所周知,文字之於紙張並非一蹴而就,紙張發明之前,文字鏤刻於石塊、骨頭,撰寫於瓦片、牘木,繼往開來文字之於紙張、文學之於書本也未必會一成不變。關鍵是,不管載體、平台如何更新換代,文學的基本品質、特徵、元素應該一脈相承,文學與科技手段的結合,應當爭取也能夠爭取雙贏的局面。

海涅說過:「我不盼望我的墓碑上飾著詩人的桂冠,卻只要戰士、寶劍和盔帽。」重新思索詩歌的價值和詩人的意義,探究詩歌在時代和文學中的定位,從丘樹宏的詩歌作品和創作實踐中,我相信會得到很多有益的啟示。

⑨ 進入寫作時代的中國新詩 閱讀答案

1.下列關於詩歌文字「少」的表述不正確的一項是(A )
A.詩歌不是簡單而是簡要,意指在諸多文體中,詩歌是文字較少的一類。
B.詩歌文字的「少」決定了詩的寫作需要提煉提純,不是心血來潮很隨意就完成的事。
C.詩的簡要指的是一種深度,是人情人性絕美的風景,是靈魂和良知的真實真切的呈現。
D.詩不是一般意義上的發泄和排遣,不是淺表層次情緒的表達,詩是民族文化和人類精神的高度。
2.對文中劃線句子的理解,正確的一項是( D )
A.新詩的「寫作時代」,打破了職業化和專業化的界限,表現了社會文化意識的普及式覺醒。
B.進入「寫作時代」寫詩的人很多,但讀詩的人很少,包括寫詩的人,對閱讀詩歌無大興趣。
C.進入「寫作時代」,以網路為媒介,詩歌在寫作和傳播上容易形成圈子閱讀、圈子寫作群體。
D.「寫作時代」的新詩寫作極大地張揚了文學的自主意識和個性精神,雖然對許多人來說,其文化行為還停留在一種自為的階段。
3.下列不能作為「昭示了混亂中不可阻拒的奮然前行的詩歌精神和力量」的依據是( B)
A.詩人李松濤正視現實的寫作和馬合省富有靈性的詩作增加了中國新詩的自信。
B.詩即使在雜亂而喧嘩的時代,也必須沉下心來,以生命的本真去面對生活和世界。
C.青年詩人鄭小瓊詩歌創作顯示了不甘平庸的進取姿態,受到詩歌理論家張清華的高度評價。
D.青年詩人鄭小瓊的詩歌里有故鄉的迷茫情結的糾結,有關於「鐵」的異質體驗的獨特情懷。

熱點內容
古代勵志的名言 發布:2021-03-16 21:50:46 瀏覽:209
形容兒孫繞膝的詩句 發布:2021-03-16 21:49:35 瀏覽:878
席慕蓉賞析印記 發布:2021-03-16 21:48:26 瀏覽:311
權力很大含有手的成語 發布:2021-03-16 21:48:22 瀏覽:584
能聽的兒童故事 發布:2021-03-16 21:48:15 瀏覽:285
關於足球的詩歌詞句 發布:2021-03-16 21:47:40 瀏覽:870
拖拉機的古詩 發布:2021-03-16 21:42:53 瀏覽:571
亮甜的詩句 發布:2021-03-16 21:42:00 瀏覽:831
廣東話生日快樂祝福語 發布:2021-03-16 21:38:55 瀏覽:409
噓的短句 發布:2021-03-16 21:38:07 瀏覽:816