石達開詩詞
① 求一首後人評價翼王石達開的詩
思翼王來----清明節有感 張瀚元源 翩翩美少年,首義起金田。為求太平世,還我漢家天。 豪氣沖星斗,胸中藏經綸。萬里雲和月,天地任縱橫。 一戰下江南,凱歌定天京。二戰掃長江,清妖心膽寒。 安慶易新制,百姓頌聲名。驚聞王殺王,庸主去長城。 遠征大西南,千古留絕響。武侯能呼風,君何不避雨。 滿腔殺敵志,碧血化彩虹。滔滔大渡河,聲聲嘆英雄。 錦官芙蓉花,歲歲敬翼王。君雖隨鶴去,浩氣存神州。 江山有勝跡,夢醒後來人。 翼王石達開 作者:辛白 一 男兒生當隨君王,掃盡妖氛追漢唐。 陣前威攝三軍魄,帷中心系萬家糧。 國亂辛酸說家難,兵窮悲慟嘆國殤。 大度河邊刀快否,熱血今朝未曾涼。 二 天朝奇兵多勇武,最服吾心是翼王。 滿腹韜略病諸葛,一腔忠義老雲長。 威震東西城池變,連破南北大營忙。 天王何德負兄弟,遂使太平不能長。 題大渡河翼王亭石室 作者:於右任 大渡河流急且長, 梯山萬眾亦倉皇; 遺民慷慨歌謠里, 猶說軍前失翼王。
② 石達開的詩詞
是問和石達開有關的詩詞還是石達開寫的詩詞呢
石達開寫的,見這里
http://ke..com/view/18937.htm?fr=ala0_1_1#5
寫石達開的,這里有很多
http://hi..com/numzero/blog/item/4d4fd203ce1381753812bbe4.html
選幾首:
1 題大渡河翼王亭石室(作者於右任,時任國民黨監察院審計院院長兼最高國防委員會委員)
大渡河流急且長, 梯山萬眾亦倉皇;
遺民慷慨歌謠里, 猶說軍前失翼王。
2 大渡河懷翼王石達開並序(作者:張篤倫,時任中華民國國民政府軍事委員會委員長西昌行轅主任)
慶辰、辛已間,孝總裁命督修川滇西路,數過翼王石達開敗軍處。俯仰陳跡,悲饋中來,為歌吊之。而其地山言崛(山奉)陳,河流洶涌。辟道造橋,備極勞瘁。則又嘆翼王當日之敗,莫非天也。路既成,建亭大渡河濱,所以彰先烈而紀工程之艱巨,因刊歌於亭右。
中原未復諸王鬧,天國空自多龍鳳。
翼王倉促出都門,回望秣陵心悲痛。
龍盤虎踞郁鍾山,大好金陵供苟安。
王氣沉江秋月暗,胡笳隔水北風寒。
揚鞭灑淚西南去,數方雄兵萬里路。
誓忘私怨急公仇, 奏凱君臣再相聚。
蜀山險巇湘江深,滇黔青瘴結層雲。
渡瀘北入不毛地,雄心旨欲吞秦嶺。
手扼潼關跨黃河,會師再問燕京鼎。
還矢先王告成功,十三陵畔除榛梗。
洪波忽漲大渡河,阻我北征奈若何?
天昏不見秦淮日,食浸驚聞四壁歌。
楚歌四壁非吾憚,斬將追奔吾所慣。
蒼天有意誤元元,忍驅飢卒拼一戰。
劍光寒映江潮起,蛾眉慷慨投春水。
明朝單騎叩胡營,非戰非降是乞死。
一死寧求保大軍,從容就義古蓉城。
蓉城此日無顏色,江東子弟盡捐生。
才氣無雙憐項羽,英風異代抗田橫。
稗史漫傳曾羽化,千秋一例不平鳴。
七十年前古戰場,英雄血跡美人香。
青山不為留青冢,廢壘鵑聲送夕陽。
我來惆悵思先烈,野老泣指雲山說。
翼王當日此經過,雲馬齊飛白如雪。
臨河搔首問蒼天,水自東流天自寒。
當日復漢人心死,賢豪附敵何紛紛。
有亭高築臨江渚,長風浩月同千古。
拭淚碑前默告王,眼前盡是漢家土。
中華民國三十三年元月
中華民國國民政府軍事委員會委員長西昌行轅主任張篤倫
3 翼王亭懷古 (重慶師范學院太平天國史學研究會會長 史式)
1981年八月,筆者參加在大渡河畔參加以討論石達開功過是非為主題的石棉會議,適逢翼王亭竣工,登臨縱目,俯仰河山,緬懷先烈,心潮澎湃。
此亭高築臨江滸,水色山光能盡睹,
我來非為片刻游,願歌史事垂千古。
當年天國有英雄,閭里皆稱石相公,
金田起義年十九,羽翼天朝作股肱。
揚鞭躍馬好身手,兩湖三江驅群醜。
群愁驚呼石敢當,望見旌旗皆反走。
揮軍日指下金陵,金陵從此號天京。
鏖戰潯陽寒敵膽,安撫皖贛得民心。
忽聞蕭牆起奇變,骨肉相殘爭未已。
興師靖難見精忠,為挽狂瀾非為己。
揮淚離京出征去,再為天國立新功。
雄師數萬趨何處?西南關山萬里路。
但求天下早廓清,他年兄弟再相聚。
蹈隙走險入荒垓,紫打地前戰船排。
半渡忽見洪波至,峨江水漲浪濤來。
浪擊船頭與筏尾,船沉筏破無不毀。
三軍至死恨難平,不敗於人敗於水。
一渡再渡不成功,大軍久駐糧草空。
忍飢扶病突圍去,趲行群山鳥道中。
前行又驚濤拍岸,退路復遭木石斷。
四壁驚聞垓下歌,殘兵背水拼一戰。
明朝情事有蹊蹺,人妖並馬過涼橋。
緣何三軍盡息鼓,一百年來費推敲。
或雲詐降求免死,礦代英雄寧有此!
無如真相已難明,遂令身後蒙奇恥。
或雲捨命保三軍,主帥單騎扣胡營,
三軍難保身已殉,人間永作不平鳴。
密商奇策成和議,生死毀譽非所計。
詐降計絀血淚流,後世誰人知吾意?
探賾索隱見真情,盡瘁天國一片心。
欲與翼王共起語,使知百載有知音。
豎子成名英雄死,世事不平胡至此!
父老飲泣向我言,言皆翼王愛民事。
折戟沉沙急水頭,千秋遺恨幾時休?
登山怒問山與水,青山無語水東流!
4 紀念石達開就義140周年(作者:何處登臨不狂喜)
千古英雄譜,泰山石與榮。
長劍疾若電,妖氛裂欲清。
縱橫尋敵手,六合無敢應。
忽聞大亂起,只手撫危城。
欲挽西柱頹,壯士復西征。
疾擊長刃折,奮蹄寶馬傾。
頭顱何在意,自以袍澤重。
至今長河水,猶頌壯士情。
5 長亭怨·石達開 天平天國起義150周年祭 (作者:青衫客醉)
問上帝、翼王何處?海市吹簫,浮巒留賦。
散發如潮,樓船烈焰、紛似雨。
氣概如許!當年事,輕付與。
搖落老龍槐,宮牆深處森森目。
萬里風霜南征路,誰曾會、痴心苦。
怎不西行?並捻騎、卷豫鄂蜀。
聖旗零落鼓聲死,更滾滾、 無情大渡。
墜日掃殘碑,傾來者,英雄淚。
6 念奴嬌·吊宜州白龍洞翼王將帥和詩台 (作者:鍾紀新)
橫空出劍,白雲斷、颯颯華章飄落。
此地古來龍蟄久,鱗甲秋風蕭索。
岸遠天高,江回地迥,舉目惟空闊。
登臨誰賦,頓時王氣磅礴!
莫道石老苔深,我來時節,兀自摧肝魄。
恨不當年同拔劍,斬盡人間渾濁。
日暮風殘,台高酒冷,此意憑誰說?
擊松聲碎,還觀狼舞鷹搏。
7 詠石達開 用世傳《石達開答曾國藩詩五首》韻
窩人學堂
執鐸三旬主泮宮,揚眉五秩沐春風。
心香瓣瓣隨流水,血淚潸潸吊逝鴻。
已有英名標史冊,更留光焰照江東。
翼王功業人同仰,勝我書山抱卷終。
旌旗獵獵陣堂堂,勝似毛錐寫玉章。
為挽黎元於苦楚,敢揮利劍向囂張。
計贏千里居帷幄,勇冠三軍走戰場。
文武奇才雄萬古,丹青長播姓名香。
投鞭問鼎向中原,一展雄威布聖恩。
方寸原非為玉璽,胸襟只欲報黎元。
清風餘力翻殘史,冷月多情照老猿。
百戰頻頻摧腐惡,江南隔代尚留痕。
誤以天王為漢武,空懷壯志學蕭曹。
外憂可掣金陵肘,內訌難施范蠡韜。
一室心肝遭斧鉞,三軍將士哭英豪。
從戎濟世成殘夢,大渡河翻惡浪高。
事業崇高敗亦榮,汗青如鏡不迷濛。
民心築就麒麟閣,浩氣生成羊角風。
人意雲從方算勝,口碑林立即為雄。
英年早逝何須憾,強似平庸耄耋翁。
8 無題 -- 莫言
江東戰,水浪干。
我來鄱陽湖,遙忖昔日硝煙寒。
當有焰烈烈兮旗虎虎,未知琴錚錚兮可自鳴?
浪卷襲天逞洶涌,塵飛喧地拍血瀾。
將軍彈劍風雲起,少年長笑立功名。
立功名兮掃妖寇,均天下兮歸泉林。
奈何驚聞王都亂,蕭牆禍起轟雷霆。
便挽狂瀾天將暮,君臣相失自傷情。
揚鞭揮淚離京去,遠征只為吾國號「太平」。
蜀川戰,道路難。
關山萬里行,只手拯元元。
出師一表音猶在,瀝剖血誠慟腸肝。
大渡河旁身縱死,碧血長天千載間。
9 英雄無語(作者:冉冉)
雨驟風狂夜正闌,漏船無裨舉檣帆。
家亡鬼唱勾魂曲,國破誰書仗劍篇。
請命為民擔大道,捐軀卧血寄長川。
一代興亡千古事,飲恨清江白日間。
10 祭翼王辭(作者:雍容)
時翼王殉難一百四十年也
維仲夏之懿月兮,草木莽其榮滋。
鵙始鳴而登黍兮,調笙竽與塤篪。
感時序之奄忽兮,百四十而有年。
酌清泉以代酯酒兮,擷畹蘭窴乎王前。
何天時之懟惡兮,河伯怒彼威靈。
厥百戰虧一簣兮,成豎子之休名!
有遺愛於百姓兮,紛謠王其未死。
歲迢迢思不替兮,當正直而為神。
魂蹇蹇而歸來兮,或夜覽其山河。
望高樓之巍連兮,蔽鄱陽之萬舸。
江流之永截阻兮,仍翻騰以興波。
惟郢路之遙遠兮,聽驂風鳴玉珂。
哀民生仍多艱兮,疫鬼復睒其灶。
縱拈香而修潔兮,愁浩淼兮余敢告?
憂碑碣之漶漫兮,故老口耳之閟沈。
疾毀譽之翻覆兮,孰秉持其公心?
鷦鷯恃其舌巧兮,嘵嘵頗溷下智。
思為王作美傳兮,嘉立國之初志。
眾誠殷其囑余兮,雖筆拙而敢辭!
願同心而畢其役兮,重禮王之靈祠。
白話譯文:
在仲夏美好的日子裡,草木生長,蔥蘢繁茂。
伯勞開始叫起來了,進獻新黍,調好笙竽塤篪這些樂器。
感慨啊,時光流逝飛快,轉眼您殉難已有一百四十年。
我斟上清清泉水來代替美酒,又采來蘭花放在您靈前。
為什麼遭逢那麼險惡的天時呢?河伯發怒,顯示他的威力。
於是輾轉百戰,終於功虧一簣,反而成全了豎子的美名。
您對百姓有遺愛,所以他們紛紛傳說您沒有死。
經歷了漫長的年歲,仍然那麼多人對您思念不減,一定是您已然因正直而成為神明。
您的英靈緩步歸來,或許會在夜裡遍覽山河。
遠望高樓連成一片,遮擋了鄱陽湖萬千船舶。
長江已經被大壩永遠阻攔,卻波濤洶涌依然。
離天京城的路多麼遙遠啊,風吹過,馬身上鈴兒當當響。
哀憐啊,人民的生活依然艱辛,還有疫鬼窺視他們的家。
我點上香表達潔凈的心意,卻滿懷愁思,不敢向您傾訴。
害怕碑碣文字漸漸模糊不清,故老口耳相傳也湮滅了。
痛恨對天國的毀譽翻來覆去,誰才能夠秉持公心來書寫?
秦吉了仗著他們的舌頭靈巧,嘵嘵不止,很能夠迷惑一般人。
所以想給您寫一篇好的傳記,嘉美天國立國之初的理想。
大家懇切殷勤吩咐我來完成,雖然我缺乏文采,卻不敢推辭。
希望我們能同心協力完成這件工作,到時候,再來拜謁您的靈祠。
11 公無渡河(作者:雍容)
鴟梟格磔窺人笑,老鴉漩里蛟魅多。
陰崖腥風剗敗草,濁流寒徹雨滂沱。
朝不見京闋,暮不聞陽阿。
欲濟有舟楫,奈此滔滔何!
公無渡河。公竟渡河。公化猿鶴?公依嵯峨?
遂令百代之仁人,哀哀號慟演作歌。
12 俠客行(作者:雍容)
時當六月歲丁丑,驍騎踐屍屍橫走。
殿上金龍騰烈焰,此身甘棄非我有。
本在洞庭湖上住,薄田數畝營家口。
早歲都知世事艱,父亡母病盪無守。
十八學得劍術成,壯懷豈甘老戶牖。
洞庭一夕怒潮來,版築茅檐霎時朽。
湖畔人家盡哀聲,官府不恤吏豺狗。
仰天長嘯出門去,故冢惟余半死柳。
茶陵古道何伶仃,三更五鼓少人行。
瀏陽城外塗中卧,聞有一軍號太平。
齊揮刀戟驅清妖,長發紅巾俱勇剽。
願庇弟兄姊妹常飽暖,上帝高居絳節朝。
妙高峰上旌旗織,霜刃從茲為君試。
但求黎庶無啼痕,不屑雲台記姓字。
魁星樓下屍如堵,樓上將軍忙拜舞。
土偶何辜作粉齏,駱侯失計張侯補。①
火炮震天弦響急,青磚濡血雲梯濕。
手把青霓若豹螭,須臾已向牆頭立。
兵氣一時雖如虹,城門百戰苦無功。
八十一日西王死,又從翼王發江東。②
江東羽檄紛紛下,半壁山前鐵索紅。
馳驅仄徑清霜里,決戰煙波葦盪中。
貔貅十萬橫津渡,誘向湖心難相顧。
快蟹長龍如曝鱉,舢板驚飛作野鶩。③
夜夜輕舟湖上駛,敵船彷徨忿欲死。
劫來旗艦入營中,嘩笑爭傳玉扳指。④
落星喜看月初高,漸覺心潮逐浪濤。
最是侍郎魂欲碎:舷邊春深風怒號!⑤
一聞電師皆辟易,五十七郭俱入囊。
策勛親拔為總制,輿圖尊定小天堂。
指顧幽州成冰雪,蕭牆一坼如天裂。
野色徒銷烈士魂,江流半是冤人血。
天書充棟墨猶新,翻覆於今竟何說。
往往六軍竊有言:寶刀擗作犁兒鐵。
翼王提師定天京,旋走蜀山路杳暝。
百煉金石猶毀爍,霜刃消磨可聞聲。
刁斗悲風旋不定,匣光冷對一燈青。
豈是鼙鼓催人老?覺來雙鬢已星星。
福王安王能希旨,朝堂不復見天子。
滿城斜封三千王,昨夜閽卒新側此。
五月翼王渡瀘水,殘筏漩盪瀘水腥。
蕭蕭白草埋戰骨,似言天地終無情。
戰局一潰不可收,將星長恨殞壽州。
北進南攻折翎翮,東懷西顧無人跡。
江南江北鋒鏑唳,戰雲如血孤城閉。
胡不歸獨善此身?慷慨未忍違初誓。
鏖戰忽忽已經年,彈糧難繼戰甲穿。
城中羅掘余鼠盡,宮里詔傳甜露鮮。
蜜丸猶得充飢腹,可堪百姓食人肉。
曾九麾兵迫九閽,御溝浪翻血出漉。
地崩山摧電掣空,幼主倉皇出深宮。
天父天兄今何在?回首金田夢始終。
肯教南冠泣楚囚,肯教簧夜竄山谷。
寧並秣陵為飛灰,魂兮歸繞洞庭木。
五千烈烈鸑鷟去,一地嘈嘈鷙鳥喧。
虎踞龍蟠無余氣,土花漠漠圍頹垣。
生前浩氣貫雲天,身後聲名薄一紙。
毀譽滔滔誰管得?請君試問長江水。
說明:據康浩明小說《曾國藩》中康祿的故事改寫,略去了康祿同胞兄長康福一線,也不取過謬於史實的部分。比如,康祿在太平天國後期被封為楚王之類。
簡註:
①太平軍攻長沙城時,提督鮑起豹將城隍像扛上城樓助守城。
②西王蕭朝貴於攻城即日就中炮受傷,後死。太平軍攻城八十一日,主動撤退。
③鄱陽湖一役,曾國藩貪功,為石達開所誘,舢板戰船沖入內湖,和快蟹、長龍座船被分割包圍,頓時潰散。
④曾國藩旗艦被羅大綱部所奪,咸豐御賜的玉板指等物都成了太平軍戰利品。
⑤曾國藩信:「聞春風怒號,則存心欲碎;見敵船上駛,則繞屋彷徨。」落星,落星石,旁有周瑜點將台。
13 題石達開宜山書壁詩後(作者:喵喵2001)
縱橫八桂與三江,二十將軍廿五王。
揚子飛幡開採石,鄱陽烈火痛湘鄉。
軍心主命空勞苦,地利天時忍敗亡。
羽檄紛紛多贗偽,傳奇信史兩彷徨。
14 七絕 遠征三首(作者:喵喵2001)
雨花台
行色催來漫地沙,此心空感雨生花;
兒郎又賦金陵曲,別此城頭落日斜。
還鄉
子弟經年誰與還,鄉園幾處舊家山;
時艱枉作歸田嘆,百里刀華照鬢顏。
回朝
忍令人愁負己愁?龍王到此也低頭;
旌旗扯得相思遠,剩取西風繞劍柔。
15 七絕五首 大渡河(作者:喵喵2001)
前嘗撰大渡河七絕三首,於今殆三載矣,近忽有所感,乃補二闋,合作五篇雲——自序
招魂
百載山葵幾度開,魂兮魂也肯歸來?
可憐翻作閑人酒,雨滿江天淚滿腮。
洗馬姑
天不酬勤渡不歸,十年倦滿旅人衣;
餞君惟此松河水,望取山頭落日暉。
山歌
挾此長風下九泉,心雄何必枉人憐?
春來川水秋來雨,化作山歌滿渡船,
涼橋
九仞冰峰九尺濤,白雲嶺上若飛綃;
將行何必壯魂酒?此去天堂一步遙。
石定忠
咫尺陰陽隔獄門,布裘腮上尚余溫;
繞梁似是呼兒語:莫向人前拭淚痕。
16 登貴縣石達開紀念堂有感四首(黃炎培)
東湖罨畫翼王亭,五嶺南來此地經。
上國衣冠今淪落,千秋心跡照丹青。
名家村裡說奇男,苦念民生付一擔。
東北煙塵莽無際,啼痕今又遍東南。
覆轍相尋不自知,二陵風雨有同悲。
河山還我今安在,煮豆燃萁又一時。
西江開出太平春,想見風雲際會辰。
此日金甌驚破碎,中原豪傑此何人。
17 紀念太平天國翼王石達開殉難130周年(作者:藍日亮)
星沉大渡水流年,麾下翼王令乃咽。
風雨天京春不老,後人設館祭遙天。
18 題翼王傳為念廠作 (作者:柳亞子)
大渡河邊春不春,出世未捷淚沾巾,
鴟夷白馬刀頭血,鄂國黃龍夢里身。
功罪楊韋悲異論,風雲馮李並完人;
烏雕遲逝山難拔,擬向吟成已苦辛。
19 觀涐江漂木懷翼王(作者:陳伯坤)
一夜暴漲沒荒洲,漂木顛騰逐勁流
渾間翼王千閥渡,俄驚甲胄蔽江浮
多年負屈名分裂,今日雪冤譽九洲
筆洗先誣歌偉業,憑欄指點話春秋
20 紀念翼王石達開殉難130周年(作者:鄭繼乾)
出走天京譴不輕,是非忠逆待公評。開疆顯績招疑忌,靖難殊勛兌罪刑。
待斃當非豪士志,愚忠肯負懦夫名?怒濤日夜掀東海,許是為王鳴不平。
21 滿江紅 詠翼王(作者:韋尚忠)
起義金田,聚徒眾,驅除胡羯。夢先覺、高瞻遠矚,朗如觀月。一意誅仇肝膽赤,半生戎馬心腸熱。挽沙場,聲勢懾清廷,威風勃。
性剛直,才敏捷;心拄壯,志堅決。有岳飛氣概,文山豪節,不朽功勛昭史冊,豈憑成敗評英傑。看東湖,銅相炳千秋,標英烈。
22 吊念石達開(作者:王銘華)
長江口岸雨花翻,建業城頭日影殘。待搗黃龍興大業,奈何箕豆急相煎。
英雄去國猶揮淚,壯士西征志益堅。大渡河邊埋白骨,山高水遠鑒千年。
23 沁園春 翼王吟(蘇善凱)
年少黃聰,一柱擎天,盛載史碑。率雄師萬眾,弛湘破岳,金戈千指,所向披靡。獨步鷹揚,橫行贛桂.滇蜀西移欲創基。涐江渡,嘆關河夢斷,折戟摧旗.
摩崖石刻雄詩,情激越,山河咸詠之,贊鵬圖鯤志,甲兵帷運;綸巾羽扇,身舍名垂。敘論英維,孰非孰是,成敗無須泥是辭。淪桑易,有新人輩出,誠吊英遺。
24 如夢令 頌石達開
林育偉
萬里降龍伏虎,揮戟殲妖無數。一柱砥中流,湘賊逃奪路。奪路,奪路,看你身藏何處!
25 翼王像前感懷(作者:丘習傳)
揮戈萬里起金田,威震三江未息肩。還我河山心耿耿,未酬壯志恨綿綿。
湖心且把忠魂寄,寶劍長留愛國篇。盛世荷城風物美,千秋仰慕頌前賢。
③ 問一下,這首詩叫什麼名字「 千顆明珠一瓮收, 君王到此也低頭。 五嶽抱住擎天柱,吸進黃河水倒流。」
駐軍大定與苗胞歡聚即席賦詩
千顆明珠一瓮收,君王到此也低頭。
五嶽抱住擎天柱,吸盡黃河水倒流。
這是1862年石達開大軍經過貴州黔西,大定一帶時,當地苗族百姓以歡迎「最尊貴的客人」的儀式歡迎石達開大軍---將用黃豆,毛稗,高粱,小米,包穀和穀子釀貯,埋藏於地下多年的陳年美酒取出,盛在壇子里,放在花場正中央。用通心的吸管插入壇內。石達開和太平軍將士,與苗民們一同,載歌載舞,披著月色,照著營火,手扶吸管,低頭暢飲。席間,石達開即興賦詩一首。
首句「千顆明珠一瓮收」,是指美酒系以多種糧食釀成。次句「君王到此也低頭」,是因為無論身份如果高貴之人,若不低頭便無法將酒吸出。後兩句則是說五根手指握住吸管,將酒一飲而盡。
此詩真偽尚有爭議,羅爾綱先生認為是真詩,而簡又文,史式則認為既不能斷言為真,亦不能斷言為偽。
筆者個人相信這是首真詩。除了史家所舉出的依據,如傳說與石達開的行軍路線,當地民俗等均符合外,更重要的還是這首詩所表現出的磅礴氣概。文字上,是緊扣「飲酒」一事,非常貼切,但收千顆明珠於一瓮,縱君王到此也低頭,乃至只手托擎天之柱,可倒流黃河之水,這種胸襟,膽識,氣魄,志向,只有翻江倒海氣吞山河的英雄才能有,非尋常文人所能偽托。
石達開這首詩,記的是與苗民歡慶之事,言的卻是自己的鴻鶻之志
④ 七律 長征的詩意
【通俗】
紅軍不怕長征途中無數的艱難險阻,只把它們當作平平常常的事。五嶺的山路雖然彎彎內曲容曲、連綿不斷,但在紅軍眼裡就想騰起的細小的浪花。烏蒙山雖然氣勢宏偉,但在紅軍眼裡,卻像滾動的小泥丸。金沙江的水拍打著兩岸的懸崖絕壁,給人溫暖的感覺。大渡河上只橫著一座鐵索橋,使人看後心驚膽寒。更讓紅軍欣喜的是千里岷山白雪皚皚,紅軍過後,個個喜笑顏開!
【譯詩】
紅軍豈畏懼遠征的艱辛,
千山萬水化區區小事不足道來。
五座大山蜿蜒盪起細小的波浪,
高峻的烏蒙山也如腳下流動的泥丸,
金沙江的水波拍打著溫暖的懸崖,
大渡河上橫跨了寒冷的鐵索橋。
最是歡喜岷山的千里白雪,
三軍將士過了此處都笑逐顏開。
⑤ 石達開留有太平天國唯一一 首題壁詩,作於廣西的某地,有誰知道這八句
《題壁詩》:「挺身登峻嶺,舉目望遙空;毀佛崇天帝,移民復古風。臨軍稱將勇,玩洞羨詩雄;劍氣沖星斗,文光射日虹。」
⑥ 揚鞭慷慨蒞中原,不為仇讎不為恩 什麼意思
揚鞭慷慨蒞中原,不為仇讎不為恩的意思是慷慨激昂地躍馬揚鞭來到中原地區專征戰,不是為了私屬人恩怨。
出處:石達開《答曾國藩詩五首》其三:「揚鞭慷慨蒞中原,不為仇讎不為恩。只覺蒼天方憒憒,要憑赤手拯元元。」
譯文:慷慨激昂地躍馬揚鞭來到中原地區征戰,不是為了私人恩怨。只是痛恨老天不長眼,不分善惡與忠奸,只想憑自己的空拳赤心來拯救芸芸眾生。
(6)石達開詩詞擴展閱讀
揚鞭慷慨蒞中原,不為仇讎不為恩的賞析:
石達開得勢時,曾國藩曾有《勸降詩》五首,極盡綉惑之能事。石達開義正辭嚴,回報以《答曾國藩詩五首》,一面回顧平生,一面抒發己志,既有政治見解,亦能具見其狹隘的民族氣節,至於其文辭之才氣橫溢,實為不可多得之佳構。
石達開是太平天國最具傳奇色彩的人物之一,他體恤百姓民生,生平事跡為後世所傳頌,被認為是「中國歷代農民起義中最完美的形象」,但因為其出走安慶,對太平天國運動後期造成了沉重的打擊。
⑦ 小學語文全解上的七律長征詩意!
紅軍不抄怕遠征難,
萬水襲千山只等閑。
五嶺逶迤騰細浪,
烏蒙磅礴走泥丸。
金沙水拍雲崖暖,
大渡橋橫鐵索寒。
更喜岷山千里雪,
三軍過後盡開顏。
1935年10月
【譯詩】
紅軍豈畏懼遠征的艱辛,
千山萬水化區區小事不足道來。
五座大山蜿蜒盪起細小的波浪,
高峻的烏蒙山也如腳下流動的泥丸,
金沙江的水波拍打著溫暖的懸崖,
大渡河上橫跨了寒冷的鐵索橋。
最是歡喜岷山的千里白雪,
三軍將士過了此處都笑逐顏開。
其他的人--抄襲者鄙視~~~
⑧ 廣西山洞牆壁發現一首詩,和石達開失敗有何關聯
廣西山洞牆壁發現的詩是在石達開戰敗的時候刻於洞壁之上,這首詩能從側面敘述了石達開當時戰敗時的情感,也可以解開了他敗死於大渡河的歷史之謎。石達開作為太平天國的統帥,曾經可以被稱為戰神,他攻無不克、戰無不勝,在湖口大敗湘軍,差點讓清政府的曾國藩跳湖自殺。天京事變後,石達開被洪秀全猜忌,從此他的戰神之名不復存在,帶兵屢屢戰敗。
在太平天國,等級意識非常之強,特別是洪秀全的權威沒有人可以冒犯。在太平天國的制度中,唯有「天王」洪秀全才可以抬「兩格」,其他皆空一格。石達開身為太平天國的元老不可能不直到,他的做法顯然是故意的。更關鍵的是落款中沒有寫「五千歲」封號頭銜,據史料記載,石達開還曾在自己發布告示的末尾落款「太平安國」四字。
⑨ 求天國名將石達開的幾首詩作
談石達開的三首真詩
numzero
石達開文武兼備,一向有有能詩能琴之名。但迄今為止所流傳的他的詩作多為他人偽托之作,真詩卻寥寥。正如羅爾綱先生先生所說,石達開的能詩之名並不是後人偽托的,只是保存下來的作品極少,大都隨著太平天國起義的失敗而遺失了。而就因為他有向有能詩歌之名,所以才有那麼多人借他的名字寫偽詩。
在石達開的詩中,有三首筆者認為是真作的。
(1)廣西白龍洞提壁詩
太平天國庚申拾年,時於季春,予以政暇,偕諸大員巡視荒郊。山川競秀,草木爭妍,登茲古洞,詩列琳琅,韻著風雅。旋見粉牆劉青雲句,寓意高超,出詞英俊,頗有斥佛息邪之概,予甚嘉之,爰命將其詩句勘石。以為世迷仙佛者警。予與諸員亦就原韻立賦數章,俱刊諸石,以志游覽雲。
挺身登峻嶺 舉目照遙空
毀佛崇天帝 移民復古風
臨軍稱將勇 玩洞羨詩雄
劍氣沖星斗 文光射日虹。
這首詩的寫作背景,在它的《序》已經有明確說明,而文中提到的劉青雲原詩為:
異境從天辟,登臨眼界空。
萬家遙帶雨,一水怒號風。
古佛形容怪,奇人氣象雄。
回看腰下劍,飛去作長虹。
這是首真詩,已經有許多史學家從多方面考證證明它的真實性,這里就不多談了。
石達開這首詩的文詞很淺,但顯示出的文字功底卻很深。
為什麼這樣說呢?從原詩來看,沒有什麼高深的的用字,也沒有引用什麼典故,文意相當淺白,即使沒有多少文化的人,靠聽的也基本上能明白是什麼意思。太平天國自起義後,一向倡導文以致用,提倡樸素的文風,便於理解,也便於流傳。開科設式也廢除了八股文,以文章內容重於其形式。這也可算是太平天國運動的積極意義之一吧。
但是,這首詩的用詞雖淺顯,卻可以從形式上看出石達開的文字功力。這是首五言格律詩,詩詞之中,以五言格律的平仄要求最嚴格,除了壓韻的基本要求外,每句之中的平仄變換也有相當嚴格的限制。這首詩是即興的作品,而且還是限韻(依劉青雲」空,風,雄,虹」原韻),信筆揮毫間,卻完全符合五言格律的平仄要求,更值得注意的是,五言格律只要求第二聯和第三聯對仗,但石達開這首詩在遵守五言格律的平仄規則的基礎上,更做到了四聯完全對仗,這就十分難得了。所以,在形式上,這已經是一首上乘之作,盡管作者沒有刻意雕砌賣弄文采,但卻還是可以由此看出其文字功力。
再看詩的內容,氣勢明顯勝過劉青雲的原詩。羅爾綱先生曾這樣評價它,「……從風格上看,石達開此詩風格雄壯,我們之要讀他這一句「挺身等峻嶺,舉目照遙空」的詩句,便會立刻使人聯想起麥高文所說的「英雄俠義,勇敢無畏,正直耿介」的氣概。這種風格與世傳文士偽托的假詩風格是完全不同的。」
說到這里,筆者有兩點聯想:
第一,在《六十七將領上天王奏》中指責石達開「一返故鄉,便有歸林之念」,由於他們脫離石達開是在石達開返回老家貴縣以前,所以這里的「故鄉」只能指的是廣西。然而別說「一返故鄉」,寫作這首詩的時候,石達開回廣西已經有六個月了。看這首詩所的氣勢,逐鹿中原的雄心展露無遺,哪有什麼「歸林」之念?僅憑這首詩,便足以駁斥所謂「一返故鄉,便有歸林之念」的說法。
第二,當今流傳最廣的石達開詩,恐怕是下面這首《入川提壁》
大盜亦有道,詩書所不屑。
黃金若糞土,肝膽硬如鐵。
策馬渡懸崖,彎弓射胡月。
人頭做酒杯,飲盡讎仇血。
認為這首詩是偽作的理由很多,如以「太平天國正朔」自居的「真天命太平天國通軍主將」是否會公開自稱「大盜」?此詩既是提壁,提於何處,為何當時不見任何公私文件提及?等等。這里要說的是,以石達開在廣西的提壁詩所表現出的文字功力,這首詩也不太可能出於他的手筆。這首詩既不會即興之作,又不需要限制韻腳,論難度遠遠不及上面那首,但卻連格律詩基本的對仗要求都不符合,且不說平仄是否合律,第二聯「黃金若糞土,肝膽硬如鐵」根本就不對仗。實在很難使人相信它和前一首真詩是同一人所做。
(2)駐軍大定與苗胞歡聚即席賦詩
千顆明珠一瓮收,君王到此也低頭。
五嶽抱住擎天柱,吸盡黃河水倒流。
這是1862年石達開大軍經過貴州黔西,大定一帶時,當地苗族百姓以歡迎「最尊貴的客人」的儀式歡迎石達開大軍---將用黃豆,毛稗,高粱,小米,包穀和穀子釀貯,埋藏於地下多年的陳年美酒取出,盛在壇子里,放在花場正中央。用通心的吸管插入壇內。石達開和太平軍將士,與苗民們一同,載歌載舞,披著月色,照著營火,手扶吸管,低頭暢飲。席間,石達開即興賦詩一首。
首句「千顆明珠一瓮收」,是指美酒系以多種糧食釀成。次句「君王到此也低頭」,是因為無論身份如果高貴之人,若不低頭便無法將酒吸出。後兩句則是說五根手指握住吸管,將酒一飲而盡。
此詩真偽尚有爭議,羅爾綱先生認為是真詩,而簡又文,史式則認為既不能斷言為真,亦不能斷言為偽。
筆者個人相信這是首真詩。除了史家所舉出的依據,如傳說與石達開的行軍路線,當地民俗等均符合外,更重要的還是這首詩所表現出的磅礴氣概。文字上,是緊扣「飲酒」一事,非常貼切,但收千顆明珠於一瓮,縱君王到此也低頭,乃至只手托擎天之柱,可倒流黃河之水,這種胸襟,膽識,氣魄,志向,只有翻江倒海氣吞山河的英雄才能有,非尋常文人所能偽托。
石達開這首詩,記的是與苗民歡慶之事,言的卻是自己的鴻鶻之志。
(3)離京「為瀝剖血誠」五言告示
這是石達開離開天京後,向天國軍民詔告自己離京原委的告示。
首先要說的是,這個告示有兩個版本,對比之下有不少出入:
版本一:
為瀝剖血誠,諄諭眾軍民:自恨無才智,天國愧荷恩。
惟矢忠貞志,區區一片心,上可對皇天,下可質古人。
去歲遭禍亂,狼狽趕回京,自謂此愚忠,定蒙聖君明。
乃事有不然,詔旨降頻仍,重重生疑忌,一筆難盡陳。
用是自奮勵,出師再表真,力酬上帝德,勉報主恩仁。
精忠若金石,歷久見真誠。惟期妖滅盡,予志復歸林。
為此行諄諭,遍告眾軍民:依然守本分,照舊建功名。
或隨本主將,亦足標元勛,一統太平日,各邀天恩榮。
版本二:
為瀝剖血陳,諄諭眾軍民:自愧無才智,天恩愧荷深。
惟矢忠貞志,區區一片心,上可對皇天,下可質世人。
去歲遭禍亂,狼狽回天京,自謂此愚衷,定蒙聖鑒明。
乃事有不然,詔旨降頻仍,重重生疑忌,一筆難盡陳。
疑多將圖害,百喙難分清。惟是用奮勉,出師再表真。
力酬上帝使,勉報主恩仁。惟期成功後,予志復歸林。
為此行諄諭,諄諭眾軍民:依然守本分,各自立功名。
或隨本主將,亦一樣立勛,一統太平日,各邀天恩榮。
兩個版本發現時間地區不同,應該是同一告示的初稿和改稿。關於哪份是初稿,哪份是改稿,史式先生根據張貼時間的先後,用詞平仄的考究等考證,做出前文是修改後的定稿,後文是最早的初稿的結論,是有說服力的。
除了一些用詞上的差異外,兩稿中有三處特別值得注意的差異
(1)初稿中「疑多將圖害,百喙難分清」,在修改稿中被刪除。
(2)修改稿中另加了「精忠若金石,歷久見真誠」一句。
(3)初稿中的「各自立功名」在修改稿中被改成了「照舊建功名」。
石達開做這三處修改時的心情,實在值得仔細體會。正如史式先生在《五言告示初稿改稿考》一文中指出的「初稿中「疑多將圖害,百喙難分清」兩句,顯然是石達開在對洪家私黨極為憤懣的情緒下寫出的。這是不是事實?當然是事實。這一事實不僅是太平天國自己人知道,連敵方也知道。如當時圍攻九江的湘軍將領李續賓所得情報說:
「客商有自下游回者,言金陵各偽王忌石逆之能交結人心。石逆每論事則黨類環繞而聽,各偽王論事,無肯聽者,故忌之,有陰圖戕害之意。」--《李忠武公遺書》」
不過,太平天國內部這種嚴重的內耗雖然已是完全公開的秘密,到底還算是秘密。初稿把這個秘密完全公開出來,可能長他人志氣,滅自己威風,產生不好的政治影響。冷靜下來的石達開為了顧全大局,在修改時刪掉了這兩句,另加了「精忠若金石,歷久見真誠」兩句。」
而按同樣的思路,也不難推測為什麼初稿中的「各自立功名」在修改稿中被改成了「照舊建功名」。「 「各自立功名」使人產生產生一種錯覺,即太平天國各隊伍是否已經各自為政;各自為戰,不復是一個整體。而「照舊減功名」就好得多,不論繼續留在當地還是跟隨石達開出征,都是為太平天國出力立功,都是為了共同的事業,共同的目標而奮斗。」「勸告全體軍民,各自安守本份,為革命事業立功,如確屬自願,也可以前來參加自己的隊伍建功立業。」(史式《對石達開評價變幻無常原因考》)
對於這首《五言告示》,筆者非常認同史式先生在《石達開真偽詩文考》一文所做的分析---
「如果詩人吟詩不限於律,絕,則石達開離京城出征時所公開貼出的《五言告示》,也可以說是一首好詩……如果石達開不是能文之士,這份告示自然由軍中的老夫子代表;他既能詩能文,而這份告示卻又用了很特殊的韻文形式,且能一韻到底,這就不同凡響,絕非一般只會寫「等因奉此」的老夫子所能勝任。因此,很可能是出自石達開的親筆。公文應該明白曉暢,本不應該使用字數受限制的韻文。為什麼這篇告示要用韻文,而且要用句子很短的五言韻文?其原因不難推想而知。石達開既有無限愁思要向大家傾訴,但是又不能說得過於明顯。這是為了顧全大局。如果把話說得太明顯了,就會增長太平天國的內部矛盾,予敵人以可乘之機。他把「疑多將圖害,百喙難分清」修改為「精忠若金石,歷久見真誠」,就是為了把事情說得更加隱誨一點。既然希望說得隱誨,五言韻文正是最好的形式,可以言有盡而意無窮。
石達開雖然能文,但在離京之時,由於歷經國難家難友被逼出走,自然心亂入麻。所以用語不夠講究,文義也不夠含蓄。到達安徽之後,再來仔細斟酌,就覺得有修改之必要。《五言告示》前後出現字句略有出入的兩個不同的抄件,原因在此。
我們認真體會一下這篇《五言告示》作者的思想感情,就會相信它確出自石達開之手。他對太平天國事業已片忠心,洪家私黨卻一直對他猜忌排擠;他一心要為國出力,洪家私黨卻處處掣肘,陰謀陷害,逼得他非走不可。他當時的滿腔悲憤,不下於被放逐的屈原。他的處境,也和昔日的屈原相似。因此,他的這篇《五言告示》,也就成為太平天國時代的《離騷》。全篇所言,都是發自肺腑的心聲,充滿了真實的感情。從形式上說,《五言告示》自然趕不上《白龍洞題壁詩》;但從真情的流露,「言為心聲」,「詩言志」這一方面來說,《五言告示》正是感人至深的詩篇,應在《白龍洞題壁詩》之上。」
參考文獻:
羅爾綱《太平天國史料辨偽》
簡又文《太平天國全史》
史式《五言告示初稿改稿考》《石達開真偽詩文考》
附:關於一首真偽有爭議的石達開遺詩
http://mem.netor.com/m/jours/adindex.asp?boardid=9837&joursid=11545&title