當前位置:首頁 » 古詩詞句 » 對古詩的

對古詩的

發布時間: 2020-12-21 03:22:45

❶ 對古詩的看法

詩詞有著它不朽的精華,作為炎黃子孫的我們每個人,都應珍愛這一無價的國寶,代代相傳,發揚光大。

❷ 對古詩下句

回眸一笑百媚生,六宮粉黛無顏色。
四面邊聲連角起 ,千幛里,長煙落日孤回城閉。
三更答燈火五更雞,正是男兒讀書時 。
黑發不知勤學早,白首方悔讀書遲
盛年不再來,一日難再晨
即使當勉勵,歲月不待人。
莫等閑,白了少年頭,空悲切。

❸ 對古詩!~

1.晴空一鶴排雲上,便引詩情到碧霄。(劉禹錫<秋詞>)
2.晴川歷歷漢陽樹,芳草萋版萋鸚鵡洲。權(崔顥<黃鶴樓>)
3.文者氣之所行,然文不可以學而能,氣可以養而致。(蘇軾<上摳密韓太尉書>)
4.生,亦我所欲也,義,亦我所欲也;二者不可得兼,捨生而取義者也。(孟子<欲我所欲也>)
5.採菊東籬下,悠然見南山。(陶淵明<飲酒>)
6.會當臨絕頂,一覽眾山小。(杜甫<望岳>)
7.天街小雨潤如酥,草色遙看近卻無。(韓愈<早春成水部張十八員外>)
8.以月歌詠揚州的詩篇
《寄揚州韓綽判官》
——唐·杜牧
青山隱隱水迢迢,秋盡江南草未凋。
二十四橋明月夜,玉人何處教吹簫。
9.造化鍾神秀,陰陽割昏曉。(杜甫<望岳>)
10.弓如霹靂弦驚,了卻君王天下事,贏得生前身後名,可憐白發生。(辛棄疾<破陣子.為陳同甫賦壯詞以寄之>)

❹ 對古詩前句或後句

1、綠樹村邊和,( 青山郭外斜 )

2 開軒面場圃,(把酒話桑麻 )

3 大漠孤煙直,(長內河落日圓 )

4 明月松間照,(清泉容石上流 )

5 竹喧歸浣女,(蓮動下漁舟 )

6 春蠶到死絲方盡,蠟炬成揮淚始干

7 疏影橫斜水清淺(暗香浮動月黃昏)

8 日出江花紅勝火(春來江水綠如藍)

9 千呼萬喚始出來 (猶抱琵琶半遮面)

10路漫漫其修遠兮(吾將上下而求索)

11蟬噪林逾靜(鳥鳴山更幽)

12(曉戰隨金鼓)宵眠抱玉鞍

13(星垂平野曠)月涌大江流

14(雲橫秦嶺家何在)雪擁藍關馬不前

15(沉舟側畔千帆過 )病樹前頭萬木春

16(無可奈何花落去)似曾相識燕歸來

17(鳥宿池邊樹)僧敲月下門

18(曲徑通幽處 )禪房花木深

19(會當凌絕頂)一覽眾山小

很多都是初中課本里有的
「禪房花木深」應該用「深」而不是「生」,請lz注意

❺ 對古詩詞

山立在地上,(人立在志上)。
(立下凌雲志),敢去摘星星。
(有志周行天下),無志寸步難行。
天下無難事,(只要肯攀登)。
年怕中秋月怕半,(男兒立志在少年)。
船大不怕浪高,(志大不怕艱險)。
無志之人常立志,(有志之人立長志)。
實踐是實現理想的階梯,(知識是實現理想的翅膀)。
不學楊柳隨風擺,(要學青松立山岡)。
欲知天下事,(須讀古今書)。
學了就用處處行,(光學不用等於零)。

❻ 對對子,關於古詩的對子

1.楊柳岸鳥歸沙有跡山間明月
杏花村風過水無聲海上日出
2.明月松間照秋風塞上倚風村酒熟
清泉石上流春雨江南臨水稻花香

❼ 對古詩詞的感悟

1、《離思五首·其四》唐代:元稹

曾經滄海難為水,除卻巫山不是雲。
取次花叢懶回顧,半緣專修道屬半緣君。

2、《菩提偈》唐代:惠能

菩提本無樹,明鏡亦非台。佛性常清凈,何處有塵埃!心是菩提樹,身為明鏡台。明鏡本清凈,何處染塵埃!菩提本無樹,明鏡亦非台。本來無一物,何處惹塵埃!菩提只向心覓,何勞向外求玄?聽說依此修行,西方只在目前!

3、《臨江仙·送錢穆父》宋代:蘇軾

一別都門三改火,天涯踏盡紅塵。依然一笑作春溫。無波真古井,有節是秋筠。惆悵孤帆連夜發,送行淡月微雲。尊前不用翠眉顰。人生如逆旅,我亦是行人。

4、《蜂》唐代:羅隱

不論平地與山尖,無限風光盡被占。採得百花成蜜後,為誰辛苦為誰甜。

5、《無題·相見時難別亦難》唐代:李商隱

相見時難別亦難,東風無力百花殘。春蠶到死絲方盡,蠟炬成灰淚始干。曉鏡但愁雲鬢改,夜吟應覺月光寒。蓬山此去無多路,青鳥殷勤為探看。

❽ 古代經典對詩

唐伯虎點秋香之經典對詩
參謀:一鄉二里共三夫子,不識四書五經六義,竟敢教七八九子,十分大膽!
華安:十室九貧,湊得八兩七錢六分五毫四厘,尚且三心二意一等下流!
參謀:圖畫里,龍不吟虎不嘯,小小書僮可笑可笑!
華安:棋盤里,車無輪馬無韁,叫聲將軍提防提防!
參謀:鶯鶯燕燕翠翠紅紅處處融融洽洽!
華安:雨雨風風花花葉葉年年暮暮朝朝!
參謀:十口心思,思君思國思社稷!
華安:八目共賞,賞花賞月賞秋香!
參謀:你家橫頭來種樹!
華安:汝家澡盆來配魚!
參謀:魚肥果熟入我肚!
華安:你老娘來親下廚!

姐夫戲小姨(經典對詩)
姐夫戲小姨(經典對詩)從前有為秀才,某天隨太太回娘家,向岳父拜壽,因一時高興,多喝了幾杯,當場醉倒被送去書房休息,沒多久,他的小姨子到書房拿東西,見姐夫睡的枕頭掉地上,便替他撿起來,順手扶起他的脖子想替他枕好,沒想到秀才人醉心不醉,一見機會難得,變拉著小姨子不放,小姨子用力掙脫,憤怒之餘就在牆上題詩以泄憤。好心來扶枕,威嚇拉我衣?若非姐姐面,一定是不依。 該死!該死!秀才等小姨子走後,下床一看,覺的很不好意思,便提詩辯白。貼心來扶枕,醉心拉你衣。只當是我妻,不知是小姨。失禮!失禮!秀才題玩後在睡,其妻子見牆上的詩句,不禁醋火中燒,也提詩一首。有意來扶枕,有心拉他衣。牆上題詩句,都是騙人得。彼此!彼此!小舅子也看到不覺技養,也提一首。清心來扶枕,熏心拉她衣。姐妹雖一樣,大的是你妻。清醒!清醒!後被岳父發現,不禁大怒,也提一首詩以作緊告。不該來扶枕,不該拉他衣。兩個都有錯,下次不可以。切記!切記!岳母因心疼女婿,只得提詩一首,來打圓場。既已來扶枕,也已拉她衣,姐夫戲小姨,本來不希奇。別提!別提!秀才的老爸看到後也提了一首。因該來扶枕,也可拉她衣。反正大以娶,多個更便宜。努力!努力!

三個朋友在酒館里喝酒行令。其中一位因罷官失職,悶悶不樂,另一位嘲笑他說:
有水也是溪,無水也是奚。去了溪邊水,添鳥便成雞。得勢貓兒雄似虎,褪毛鸞鳳不如雞。[雞繁體:奚+鳥]
罷官者聽後,不甘示弱,反駁道:有木也是棋,無木也是其。去了棋邊木,添欠便成欺。魚游淺水遭蝦戲,虎落平原被犬欺。
第三個朋友見他倆爭鋒相對,擔心大家下不了台,就趕緊打圓場說:有水也是湘,無水也是相。去了湘邊水,添雨便成霜。各家自掃門前雪,莫管他人瓦上霜。

阿嬌詩
蘇東坡有一侍女,名叫朝雲,非常聰明。她有一次去橋下淘米,被一無奈秀才糾纏,秀才道:
有木便為橋,無木也念喬。去木添個女,添女便為嬌。阿嬌休避我,我最愛阿嬌。
朝雲輕篾地一笑,當即答對道:
有女便為糧,無米也念良。去米添個女,添女便是娘。老娘雖愛子,子不敬老娘。

龜與鱉
傳說蘇東坡做官時,一次微服出訪,遇到幾個當地稱霸的鄉紳設宴祝壽,便前去拜訪。賓客中有兩個民憤極大的官僚,一個叫楊貴,一個王筆。他們兩人不問來訪者是誰,就一起在席間賦起詩來。
王筆雲:一個朋字兩個月,一樣顏色霜和雪。不知哪個月下霜,不知哪個月下雪?
楊貴雲:一個呂字兩個口,一樣顏色茶和酒。不知哪張口喝茶,不知哪張口喝酒?
蘇東坡雲:一個二字兩個一,一樣顏色龜和鱉。不知哪一個是龜,不知哪一個是鱉?
註:龜,諧音楊貴的「貴」;鱉:諧音王筆的「筆」

❾ 對古詩詞談點什麼

人微言輕是眾所周知的道理。於是,你這個「微不足道」的人,發了「輕如鴻毛」的言,就像是打個哈欠,不聲不響地就被風吹走了,誰還去理會呢。也許你說:「誰都可以各抒己見,百家爭鳴嘛」。人家也承認「百家爭鳴」,可是並不承認你也算是「一家」。既然不算是「一家」,也就沒資格「爭鳴」了。那麼,只能算是「自說自話」了,至於被人不屑一顧乃至嗤之以鼻,也顧不了許多了。
現代人寫古詩詞,其實不過是「古體」詩詞而已。我們說「古體」,是因為那些詩、詞的譜、律、韻等離我們久遠了,我們才稱之「古」,而當初人們稱之為「近體」。倘若有人對當今稱之「古體」有異議,那麼試想,再過一千年、一萬年,還稱之為「近體」嗎?如果照稱如故,那麼,是否永遠「近體、近體」地稱下去呢?當然不可能,「前為今古、今為後古」是自然規律,誰也抗拒不了。由此看來,當今稱之為「古體」不無道理。
人們寫古詩詞特別是古詞,大都按照《御定詞譜》(欽定詞譜)和《詞林正韻》規格去寫,因為它們最具權威性。這些公認的權威是不可輕易被打破的,一旦有人小越雷池,即被視為「出格」,出格的詩詞,其成色就大打折扣了。《御定詞譜》中(其它詞譜亦然),就同一詞牌,「多格」者數見不鮮。某人首創了某詞,其詞即定格了。別人再以此牌作詞,只要出了此格,統統稱為「又一格」,只有首創方為「正格」,其餘皆為「變格」,後來者寫得再好也成不了正格。正所謂,首來者為妻,後到者為妾,再漂亮、賢惠也沒用。因此即形成了一詞多格,類於一夫多妻。
古人作詞出格了,可被認定為「變格」;我們作詞出格了,就只能是「出格」,沒人認定你這也算是「一格」,覺得有失公允。竊以為,只要大家公認寫得好,出點格卻也無妨,詞壇高手甚至還可以再創新牌、新格。古人可以在原格的基礎上「攤破」、「偷聲」,我們為什麼就不能「攤、偷」呢?為了內容需要,該「攤」就「攤」,該「偷」就「偷」,只要「攤」得好、「偷」得妙,照樣富有頑強的生命力,至於別人承認與否,根本不重要,即使現在被否認,興許將來會被認同也未可知。《水滸傳》主題歌中唱道:「該出手時就出手,風風火火闖九州」,鑒於此:「該出格時就出格,大大方方創新詞」。
《詞林正韻》始終被人奉為圭臬,後來詩人寫詩作詞大都遵循其規,用字倘有出入,即被視為「出格」,對古詩詞創作而言,《現代漢語字典》形同虛設。眾所周知,現代漢語的音韻與《詞林正韻》等舊韻書已有了很多差異,許許多多漢字的古讀法已經演變,入聲已經消亡(早在元代,《中原音韻》已「入派三聲」,只是後來《洪武正韻》、《詞林正韻》等韻書又將入聲獨立出來了)。
那麼,現代人在寫詩作詞,是以規范的現代漢語音韻為准呢,還是以古老而陳舊的那些音韻為准呢?應該知道,我們寫詩詞,是給現代人看的(並且留給後代人看),絕不是給古人看的。既然給現代人看,為什麼不用現代漢語音韻而用古代音韻呢?陳舊勢必被新生所取代,新陳代謝是自然規律,沒人能夠違背。該改的就要改,該變的就得變。《呂氏春秋·察今》中說道:「……舟已行矣,而劍不行,求劍若此,不亦惑乎?以故法為其國與此同,時已徙矣,而法不徙,以此為治,豈不難哉?」推而廣之:「以故韻為其詩與此同,時已徙亦,而韻不徙,以此為作,豈不滯哉?」<
任何事物都是不斷發展變化的,在發展中變化,在變化中發展,「詞譜」、「格律」、「音韻」等也不例外,倘若漢字不發展變化,恐怕現在還停留在甲骨文呢。用詞譜、韻律等規范一下詩詞是必要的,但束縛得太死了必然僵化,將不利於詩詞的發展。腳和鞋子相吻合當然最佳,倘若鞋子稍小而又非要穿這雙鞋子不可,那麼,是削足呢,還是修履呢?恐怕沒人認為「削足適履」是聰明之舉。詩詞平仄關系之確定,無非是為了使詩句體現抑揚頓挫、跌宕起伏,更加富於美好的樂感,吟來上口。其實,只要詩句不出現諸如「孤平」、「三平尾」、「三仄尾」等破壞樂感的現象,稍變一下平仄關系有何不可?當然了,詩句出了點毛病,拗救一下還是好的。
談到漢字音韻的發展變化,唐人多用隋之《切韻》,宋人增編為《廣韻》,(其實唐宋詩人也不完全依之),後來,《中原音韻》、《洪武正韻》、《平水韻》、《詞林正韻》等相繼編出,
其間,官方為了規范科舉應
試,還編制了
《禮部韻略》、《
佩文詩韻》等官方韻書。
可見,漢字音韻確確實實在不斷發展變化。
上世紀七十年代末,北京人民出版社出版了《韻轍常識》,近些年來,商務印書館出版了《十三轍新韻》,上海古籍出版社出版了《中華韻典》等等,都以現代漢語為標准,重新規范了漢字音韻,尤其《中華韻典》,是一部較為科學而完備的新型韻書,極具實用價值。但這些新韻書一時之間難以被墨守者所認同,可能會說它們不具權威性,這很正常,見仁見智嘛。
陳規舊律總是根深蒂固,新生事物總是舉步維艱,新陳代謝雖為規律,但總須有足夠的時間去逐步融合。在這漫長的融合期間,可以:倡今知古,今古並行,今不非古,古不限今。欲嚴則嚴,喜寬則寬,嚴不礙寬,寬不妨嚴。蘿卜白菜,各取其愛。
但必須堅信:只有新生事物,才具有頑強的生命力,過去如此,現在如此,將來依然如此。

❿ 對古詩 好的+分

1.上句:煙雨夢曉寒春
下句:蟬聲情暑蔭夏

2.上句:雉鳩凌霜欲上飛
下句:晚楓含露清內淚墜

3.上句:斑駁深容處歲月筠
下句:參差盡頭風霜樺

4.上句:可憐幽夢誰曾經
下句:應是庄生蝶來化

5.上句:雙眸戚戚總無訴
下句:指下琴音都是情

6.上句:萬里隔江望斷情
下句:錦鯉尺素傳幽恨

7.上句:誰言秦晉不離別
下句:終是同來不同歸

8.上句:鴛鴦何處不歸家
下句:琴瑟誰來和共鳴

熱點內容
古代勵志的名言 發布:2021-03-16 21:50:46 瀏覽:209
形容兒孫繞膝的詩句 發布:2021-03-16 21:49:35 瀏覽:878
席慕蓉賞析印記 發布:2021-03-16 21:48:26 瀏覽:311
權力很大含有手的成語 發布:2021-03-16 21:48:22 瀏覽:584
能聽的兒童故事 發布:2021-03-16 21:48:15 瀏覽:285
關於足球的詩歌詞句 發布:2021-03-16 21:47:40 瀏覽:870
拖拉機的古詩 發布:2021-03-16 21:42:53 瀏覽:571
亮甜的詩句 發布:2021-03-16 21:42:00 瀏覽:831
廣東話生日快樂祝福語 發布:2021-03-16 21:38:55 瀏覽:409
噓的短句 發布:2021-03-16 21:38:07 瀏覽:816