當前位置:首頁 » 古詩詞句 » 輕叩詩歌的大門

輕叩詩歌的大門

發布時間: 2020-12-20 18:52:57

❶ 綜合性學習:輕叩詩歌的大門

1 誰知盤中餐,粒粒皆辛苦。2 誰言寸草心,抱得三春暉 3 獨在異鄉為異客,每逢佳節倍思親。4 海內存知己,天涯若比鄰。5 飛流直下三千尺,疑是銀河落九天。6 山窮水盡疑無路,柳暗花明又一村。7 隨風潛入夜,潤物細無聲。

送別詩
芙蓉樓送辛漸
王昌齡 山水詩: 宿建德江
孟浩然
移舟泊煙渚,日暮客愁新。 洛陽親友如相問,一片冰心在玉壺.

思鄉詩: 十五夜望月
王建
今夜月明人盡望,
不知秋思落誰家。

春日
秦觀
一夕輕雷落萬絲。霽光浮瓦碧參差。
有情芍葯含春淚,無力薔薇卧曉枝。

曉出凈慈寺送林子方
楊萬里
接天蓮葉無窮碧, 映日荷花別樣紅。

題揚州禪智寺
杜牧
青苔滿階砌, 白鳥故遲留。

江雪
柳宗元
千山鳥飛絕,萬徑人蹤滅。

思鄉 夕陽西下 , 斷腸人在天涯。 一點飛鴻影下。青山綠水,白草紅葉黃花。 b

❷ 六年級上冊的綜合性學習「輕叩詩歌的大門」的總結作文

生活中處處有詩歌。有天真的兒歌、典雅的古詩、樸素的民歌,常在我們耳邊回響。在詩歌的海洋里,有無數珍寶。我們組通過本次綜合性學習「輕叩詩歌的大門」的活動,對詩歌的了解有了更深的認識,可以說是獲益良多。我們小組的活動在上周開始。通過閱讀提供的材料和搜集詩歌各個方面的知識,對資料進行了分類、整理和編排,還了解了唐詩、宋詞、元曲的不同之處。最後,還製作了詩集等,活動取得圓滿成功。
在本次活動中,我收獲豐富。其中,我了解到唐宋八大家是:歐陽修、柳宗元、王安石等詩人。我還知道了一些詩人的別號特別有趣:詩狂——賀知章,詩魔——白居易,詩仙——李白……除此之外,通過閱讀課外有關詩歌的書籍,我明白了詞又叫做詩余、長短句、曲子、曲子詞、樂府等。其特點是:調有定格、句有定數、字有定聲……
在活動過程中,我發現許多活動流程都是要通過小組相互合作才可以順利完成。從中,我體會到團隊精神及合作的重要性。俗話說得好:「眾人拾柴火焰高。」只有孤零零的一人是成不了大事的。
可是,在活動的過程中,也有許多做得不足的地方:有的同學在搗亂、嬉戲,搜集的資料不正確、不充足等。經過組長的制止和修正才得以解決。希望今後有待改進,在本次活動中,我們還未發揮的最好,相信下次的活動,我們會有更大的進步!
漫步詩園意未盡,生活中處處充滿詩情畫意,處處都是詩歌的百花園,讓詩歌伴隨我們一生!

❸ 輕叩詩歌的大門手抄報圖片加內容

紀曉嵐賀壽聯的故事

大清乾隆朝王翰林為母親做壽,請紀曉嵐即席做個祝壽詞助興。老紀也不推辭,當著滿堂賓客脫口而出:「這個婆娘不是人。」老夫人一聽臉色大變,王翰林十分尷尬。老紀不慌不忙念出了第二句:「九天仙女下凡塵。」頓時全場活躍、交口稱贊,老夫人也轉怒為喜。老紀接著高聲朗讀第三句:「生個兒子去做賊。」滿場賓客變成啞巴,歡悅變成難堪。老紀喊出第四句:「偷得仙桃獻母親。」大家立刻歡呼起來。

詞又稱長短句。最初稱為「曲詞」或「曲子詞」是配樂的後與音樂分離成為詩的一種也稱為「詩余」。詞有詞牌又稱又稱詞調如「沁園春」、「蝶戀花」「水調歌頭」等。詞牌是詞的格式的名稱。詞牌不同詞的句數、字數、聲律等都有不同規定。根椐字數多少分為小令58字、中調59~90字、長調91字以上

普希金1799—1837傑出的俄羅斯民族詩人19世紀俄國積極浪漫主義文學和批判現實主義文學的奠基人。他的作品富有人民性被稱為「俄羅斯生活的網路全書」。他一生寫了800多首抒情詩包括著名的《自由頌》《致恰達耶夫》《致大海》《致詩人》等敘事詩《茨岡》《青銅騎士》長篇小說有《上尉的女兒》短篇小說集《別爾金小說集》和代表作長篇小說《葉甫蓋尼·奧涅金》。普希金是「俄國文學的始祖」。




再別康橋(徐志摩)

輕輕的我走了, 正如我輕輕的來; 我輕輕的招手, 作別西天的雲彩。

那河畔的金柳, 是夕陽中的新娘; 波光里的艷影, 在我的心頭盪漾。

軟泥上的青荇,

油油的在水底招搖; 在康橋的柔波里, 我甘心做一條水草!

那榆蔭下的一潭, 不是清泉,

是天上虹 揉碎在浮藻間, 沉澱著彩虹似的夢。

尋夢?撐一支長蒿, 向青草更青處漫溯, 滿載一船星輝, 在星輝斑斕里放歌。

但我不能放歌,

悄悄是別離的笙簫; 夏蟲也為我沉默, 沉默是今晚的康橋!

悄悄的我走了, 正如我悄悄的來; 我揮一揮衣袖, 不帶走一片雲彩。




黃鶴樓送孟浩然之廣陵

李白

故人西辭黃鶴樓,煙花三月下揚州。 孤帆遠影碧空盡,惟見長江天際流。

【詩文解釋】

老朋友在西面的黃鶴樓與我辭別,在三月份煙霧迷漫、繁花似錦的春天去揚州。孤船的帆影漸漸遠去消失在碧空的盡頭,只看見長江浩浩盪盪地向天邊流去。

詞語解釋】

【詩文賞析

李白與孟浩然的交往,是在他剛出四川不久,正當年輕快意的時候,他眼裡的世界,還幾乎像黃金般美好。比李白大十多歲的孟浩然,這時已經詩名滿天下。詩人送友人遠行,對老朋友要去繁華的揚州充滿了羨慕,詩中洋溢著歡快的情緒。詩人在江邊極目遠送,可見兩人友情的深厚。全詩自然清麗、境界開闊、形象傳神

古時候,信息技術不發達,所以人們從這一個地區到那一個地區傳遞信息都非常不方便,於是他們將寫好的詩編成歌,而詩歌就從人們的口中傳遞。詩歌起源於上古的社會生活,因勞動生產、兩性相戀、原始宗教等而產生的一種有韻律、富有感情色彩的語言形式。《尚書·虞書》記載:「詩言志,歌詠言,聲依永,律和聲。」《禮記·樂記》記載:「詩,言其志也;歌,詠其聲也;舞,動其容也;三者本於心,然後樂器從之。」早期,詩、歌與樂、舞是合為一體的。詩即歌詞,在實際表演中總是配合音樂、舞蹈而歌唱,後來詩、歌、樂、舞各自發展,獨立成體,詩與歌統稱詩歌。

武陵春

作者:李清照

風住塵香花已盡,日晚倦梳頭。物是人非事事休,欲語淚先流。 聞說雙溪春尚好,也擬泛輕舟。只恐雙溪舴艋舟,載不動許多愁。



西周時期,我國第一部詩歌總集——《詩經》的出現,是古代文學史上頭一件大事.《詩經》收集了西周初至春秋中葉,約五百多年間,三百零五篇詩.它按音樂標准分為「風」、「雅」、「頌」三部分.「風」是周王朝京都之外的地方樂歌,「雅」是周王朝直接統治地區的樂歌,「頌」則是宗廟祭祀時的樂舞曲.《詩經》的思想內容反映的社會生活非常廣泛.有的詩篇揭露了統治者的腐朽,喊出反剝削,反壓迫的呼聲,如《碩鼠》、《伐檀》;有的詩篇表達了對徭役兵役的憎恨,如《伯兮》、《君子於役》;有的詩篇歌頌了男女之間真摯的愛情,和對美好婚姻生活的嚮往,如《靜女》、《蒹葭》;有的則表現了婦女婚姻的不幸,如《氓》.總之,當時社會生活的各個方面,以及勞動人民的思想感情,都在《詩經》中得到了真切的反映.具有鮮明的時代感和人民性.在藝術上,《詩經》音調流暢,語言樸素,常用賦、比、興的手法來表情達意.賦的手法是直陳其事,比即打比方,興是感物起興,先詠它物來引發情意.後世把《詩經》奉為學習的最高典範.
戰國後期,在南方的楚國,以屈原為代表的楚國詩人,在學習楚民歌基礎上,創造了具有楚文化獨特光採的新體詩——楚辭.楚辭體詩句式以六言、七言為主,長短參差,靈活多變,多用語氣詞「兮」字.詩歌充滿著神奇瑰麗的想像,洋溢著楚地特有的文化浪漫.偉大的愛國主義詩人屈原,運用這種詩歌形式,創作了古代文學史上第一抒情長詩《離騷》,優美動人的《九歌》十一篇,言志述懷詩《九章》九篇,以及《天問》等,共25篇楚辭作品.屈原的後繼者有宋玉、唐勒、景差等人.《離騷》作為楚辭藝術的顛峰之作和代表,在文學史上與《詩經》並稱「風騷」,垂範於後世.
兩漢崇文,大一統的鼎盛帝國,要求用文學來歌舞昇平.於是一種以鋪寫帝王和都市生活為主的文學樣式——辭賦便應運而生.賦是兩漢最流行的文體,是一代文學的標志.其體式導源於荀子的《賦篇》,並吸收了楚辭的某些形式要素而形成的.漢初賈誼、淮南小山的賦,尚未脫楚辭形跡,被稱為騷體賦;枚乘的《七發》奠定了漢代大賦的形式格局;至漢武帝時代,獻賦誦賦風氣大盛,產生了一大批賦家.司馬相如的《子虛賦》、《上林賦》,極寫帝王苑囿之盛、田獵之樂,稍後的揚雄,有《甘泉》、《羽獵》諸賦.這些賦寫得鋪張揚厲:多以歌功頌德為宗旨.到了東漢,班固的《東都賦》《西都賦》,張衡的《東京賦》《西京賦》仍是散體大賦中的煌煌巨作.隨著社會矛盾的日益激化,帝國強勢不再,一些有識之士開始用辭賦來抒情志、來刺時世.張衡的《歸田賦》,趙壹的《刺世疾邪賦》,蔡邕的《述行賦》等是這方面的名作.他們的創作突破了大賦原有的體制,對以後魏晉時期的抒情小賦和唐宋時期的散文賦產生了積極的影響.
兩漢文學中最有價值的是樂府詩中的民歌.樂府本是國家音樂管理機構,負有采編民歌民謠,配樂演唱的職能.後人將樂府機構配樂演唱的歌稱名為漢樂府詩.漢樂府民歌和《詩經》是一脈相承的,《詩經》是「飢者歌其食,勞者歌其事」;漢樂府以「感於哀樂,緣事而發」的現實主義精神,深刻反映了兩漢社會生活的各個方面,表現當時勞動人民的生活願望和要求.有的控訴了統治者窮兵黷武的政策,如《戰城南》、《十五從軍征》、有的揭露了封建禮教,封建家長制的罪惡,以及表達了對真摯愛情的嚮往,如《孔雀東南飛》、《上邪》、《有所思》,有的對社會下層人民的不幸表示深切的同情,如《東門行》、《婦病
行》、《孤兒行》,等等.而《詩經》以抒情為主,漢樂府長於敘事鋪陳,標志著古代敘事詩的完全成熟.《孔雀東南飛》是中國古代漢民族第一敘事長詩.
漢代文人詩歌一直無所成就.到東漢,文人在樂府民歌影響下試作五言詩,班固的《詠史》詩,寫得質木無文,極少詩味,但是是現存最早文人五言詩.東漢末年產生的《古詩十九首》,才成為文人五言詩成熟的標志.《古詩十九首》是東漢末年無名氏文人創作的一組抒情短詩.它並非成於一人一時,抒發了處於動亂時代下層文人傷感,有一定的社會意義.與漢樂府民歌長於敘事不同,《古詩十九首》的主要藝術特色是長於抒情.它委婉含蓄自然質朴中顯出精煉工切的藝術特色,前人有「五言之冠冕」的贊譽.
魏晉南北朝時期,文學日益擺脫經學的影響,而獲得獨立的發展,開始進入文學的自覺時代.詩歌、散文、辭賦、駢文、小說等文學樣式,都取得了顯著的成就.
詩歌的地位仍然是最重要的.漢末魏初,在「世積亂離,風衰俗怨」的社會背景下面,文人詩歌創作進入了「五言騰踴」的大發展時期.這一時期以曹操,曹丕、曹植父子為核心,加上孔融、王粲、劉楨、陳琳等所謂「建安七子」組成的鄴下文人集團,創造了「建安文學」的輝煌.建安文人的作品,具有「慷慨任氣」這種共同的時代風格,其中曹操的詩歌,沉雄悲涼,反映了動亂的社會現實,表露了詩人渴望建功立業,統一天下的雄心壯志,如《蒿里行》、《短歌行》、《步出夏門行》等,都是較為成功的篇章.曹植的文學成就最高,人稱「建安之傑」.他的詩歌「骨氣奇高,詞采華茂」,《白馬篇》、《贈白馬王彪》分別是他前期和後期詩歌的代表作.他的散文和辭賦也表現出很高的思想性和藝術性,著名的〈洛神賦〉美不勝收.「七子」中最有成就的作家是王粲,他的《七哀詩》、〈登樓賦〉等篇章,是建安文學中具有現實主義精神的傑作.
魏晉之交,隨著世風的變易,詩歌創作呈現出與建安時代不同的風貌.阮籍、嵇康的作品,或沉鬱艱深,或風調峻切,他們繼承了建安文學的優秀傳統,進一步推動了五言古詩的發展.西晉太康時期詩歌繁榮,詩人有「三張二陸兩潘一左」之稱,但多數作品流於華采繁縟,唯左思的詩歌骨力遒勁,承傳建安文學的精神.其〈詠史〉詩開啟了詠史和詠懷結合的新路子.東晉在玄學的影響下,「理過其辭,淡乎寡味」的玄言詩泛濫一時,能夠超越流俗的大詩人便是陶淵明.陶淵明的時代,「真風告逝,大偽斯興」,他因貧而出仕,目睹官場黑暗,不願同流合污,決心辭官歸隱,保持自我的人格精神.他的田園詩描繪自然風光的美麗,歌頌田園生活的平和,也表現了親身參加農業生產勞動的喜悅和辛勞.創造了情、景、理交相融合,平淡和醇美統一的藝術境界.《歸園田居》、《飲酒》是他的田園詩的代表作.陶詩的風格自然沖淡為主流,但《讀山海經》(「精衛填微木」)、《詠荊軻》等也顯示了詩人「金剛怒目」的一面.可以看出詩人內心並不靜穆,他沒有忘懷世事.陶淵明詩對後世影響很大,尤其是唐代的山水田園詩派受其直接影響.陶淵明的文學成就是多方面的,他的散文、辭賦,數量雖不多,卻非常出色,著名的有《桃花源記》、《歸去來兮辭》、《感士不遇賦》等.
南北朝時期,許多文人專力於文學創作,而主要運用的文學樣式是詩歌和駢文.南朝詩歌在謝靈運手上山水詩大放光芒,其後謝眺的山水詩寫得清新圓熟,世稱「大小謝」.詩人鮑照出身寒微,則擅長用七言古詩體來抒發憤世嫉俗的情懷,他隔句押韻的七言歌行為七言詩的發展作出了貢獻.北方文苑稍嫌荒寂,但散文
方面也不乏名篇,如北魏酈道元的《水經注》、楊炫之的《洛陽伽藍記》、北齊顏之推的《顏氏家訓》.最有成就的是由南入北的作家庾信.他的詩賦集南北文學之大成,將南方精美圓熟的藝術技巧和北方剛健爽朗的精神融合,成為唐代詩風的先聲.這一時期駢文統治著整個文壇,鮑照的《登大雷岸與妹書》、《蕪城賦》、庾信《哀江南賦》是非常優秀的作品.總的來說,南朝作家們對形式聲律的追求,為唐代文學、尤其是唐代近體詩的定型和成熟,作了充分的准備.
此外,南北朝樂府民歌也足以與漢樂府詩前後輝映.南朝的吳歌、西曲明麗柔婉,北朝少數民族歌曲則多剛健亢爽,風格各異,但都情意真切. 唐代詩歌堪稱一代文學標志,中國古典詩歌的頂峰,是詩歌史上的黃金時代.初、盛、中、晚各期都名家輩出,大家紛呈.詩歌創作幾乎遍及社會各個階層的男女老少,《全唐詩》收錄的詩人就有兩千餘家,詩作近五萬首,而實際遠不止此數.
初唐時期,宮廷詩歌承齊梁余風,流行靡麗軟艷的「上官體」詩.王勃、楊炯、盧照鄰、駱賓王,他們和稍後的陳子昂,上承漢魏風骨,力掃齊梁宮體詩頹風,使唐詩開始由宮廷走向社會,由艷情轉向現實,由靡靡之音變為清新健康的歌唱.同時的宋之問和沈佺期在詩歌的形式上也做了大膽的探索,他們共同為唐詩的發展鋪平了道路.
唐玄宗開元、天寶年間,史稱盛唐,這一時期出現了兩大詩歌流派和我國詩歌史上的「雙子星座」.以王維、孟浩然、儲光羲等人為代表的山水田園詩派,上承陶淵明、謝靈運而別開生面.王維詩歌「詩中有畫,畫中有詩」.收在《輞川集》中的五言絕句,如《鹿柴》、《辛夷塢》等,善於將繪景狀物與闡發禪趣相結合,意境幽美,藝術精妙.以高適、岑參、王昌齡等人為代表的邊塞詩人,詩風剛健.韻味深長,唱出盛唐強音.高適的《燕歌行》和岑參的《白雪歌送武判官歸京》等七言歌行體詩,描繪雄奇的邊塞風光和艱苦的軍旅生活,或悲壯渾厚,或奇逸峭拔,都是唐代邊塞詩的佳篇.李白與杜甫是古今詩壇的「雙子星座」.李白詩歌豪放飄逸,史稱「詩仙」.如《將進酒》、《行路難》、《蜀道難》,無不顯示了詩人獨特的情感色調和藝術個性.杜甫詩歌號稱「詩史」,風格沉鬱頓挫.他用詩歌創作抒發了憂國憂民之心,象《三吏》、《三別》這樣的詩歌,實錄了唐王朝由盛轉衰過程中一系列重大的事件,最負盛名.那些優美寫景述懷詩,也不忘憂國憂民,如《登高》就是這方面的代表作.
安史之亂以後,進入中唐時期.經過短期的衰退之後,詩歌創作又形成了一個新的高潮.劉長卿、韋應物的山水詩,是王維、孟浩然一派的繼續;盧綸、李益的邊塞詩,是高適、岑參一派的余緒.以白居易、元稹為首的現實主義詩人,倡導了一場新樂府運動.提出「文章合為時而著,歌詩合為事而作」,「惟歌生民病,願得天子知」,的創作主張,並以巨大的熱情投入了新樂府詩的創作實踐.他們的新樂府詩,往往選擇具有典型意義的社會現象,加以集中概括,對朝廷一系列錯誤政策和由此造成的社會弊端進行諷諭批評,主題明確,題材集中,有鮮明的形象性和強烈的戰斗性,諸如《賣炭翁》、《杜陵叟》等篇章,千百年來傳誦不絕.白居易的詩歌創作成就是多方面的,《長恨歌》和《琵琶行》,也堪稱古代敘事詩中的傑作.這一時期,和元白詩派齊名而詩風殊趣的是以韓(愈)孟(郊)詩派.韓孟詩派以才學為本,以議論見
長,作詩力避平俗而求生硬奇險,開了後世宋詩的風氣.此外各具藝術個性的著名詩人還有柳宗元、劉禹錫、賈島和李賀.李賀以其濃麗浪漫的詩風獨樹一幟,並啟迪了晚唐的李商隱.
到了晚唐,隨著李唐王朝走向沒落,詩歌氣格染上了濃厚的衰亡感傷色彩.最有成就的詩人是杜牧和李商隱.世稱「小李杜」.杜牧長於寫七絕,可與盛唐「七絕聖手」王昌齡並肩.他的詠史懷古詩,風格俊爽高絕.寫景也自然清麗,如《山行》讓人百讀不厭.李商隱的七律沉博絕麗,以愛情詩獨擅勝場.他的《無題》詩,工於比興,用典甚多,往往意蘊深永,耐人尋味,部分作品則未免有晦澀難解之病.
宋詩總的成就不如唐詩,但在思想內容和藝術表現方面也有其自己的特色.宋初詩人楊億、錢惟演等,學晚唐李商隱,但多講究聲律辭藻,注意華麗典雅,缺少社會內容,號西昆體.王禹偁起而與之抗衡,作品面對現實,走平易流暢的一途.繼之而起的梅堯臣,蘇舜欽,都針對西昆體流弊而有所革新,歐陽修作為宋代詩文革新運動的領袖人物,獎掖後進,倡導平易流暢、注重氣骨、長於思理的詩風,形成宋詩的自身特點.北宋詩壇上影響最大的兩位詩人是蘇軾和黃庭堅.蘇軾詩說理抒情,自由奔放,更進一步發展了宋詩好議論、散文化的傾向,由於他豐富的生活閱歷和深厚的藝術修養,故能避免許多詩人所犯的淺率無味或生硬晦澀的弊病,他的作品代表了北宋詩歌革新運動的最高成就.黃庭堅和他的江西詩派的詩歌最具宋詩的特色.其詩宗尚杜甫,自立門戶,大率瘦硬生新.屬於江西詩派的詩人有陳師道、陳與義、韓駒等.陸游、楊萬里和范成大,他們都出於江西詩派,最終卻分別自成一家.陸游是宋代最偉大的愛國詩人,他留下來的詩共九千三百餘首,他的詩篇最感人的是表現了他老而不衰,死而不渝的抗敵復國的愛國壯志.在《關山月》一詩中,我們可以深切感受到詩人憂心如焚的情懷.楊萬里的詩清新活潑,范成大的詩善寫田園風光,頗有生活情趣.他們在創立獨特的詩歌風格上都各自作出了努力.南宋後期還出現了「永嘉四靈」和江湖詩派,但作品現實感不強,詩格比較浮弱.到宋末,文天祥、汪元量等人的愛國詩篇,浩氣磅礴,為這期詩壇增添了最後一抹光彩.
詩歌發展經歷了《詩經》→ 《楚辭》→漢賦→漢樂府詩→建安詩歌→魏晉南北朝民歌→唐詩→宋詞→元曲→明清詩歌→現代詩的發展歷程.
詩歌是高度集中地概括反映社會生活的一種文學體裁,它飽含著作者的思想感情與豐富的想像,語言凝練而形象性強,具有鮮明的節奏,和諧的音韻,富於音樂美,語句一般分行排列,注重結構形式的美. 我國現代詩人、文學評論家何其芳曾說:「詩是一種最集中地反映社會生活的文學樣式,它飽含著豐富的想像和感情,常常以直接抒情的方式來表現,而且在精煉與和諧的程度上,特別是在節奏的鮮明上,它的語言有別於散文的語言.」這個定義性的說明,概括了詩歌的幾個基本特點:第一,高度集中、概括地反映生活;第二,抒情言志,飽含豐富的思想感情;第三,豐富的想像、聯想和幻想;第四,語言具有音樂美.
分類,古體詩近體詩詞
1諷刺 2愛情 3哲理 4送別 5風景 6抱負 7想像 8故事 9思想
敘事詩和抒情詩格律詩、自由詩、散文詩和韻腳詩
屬於文學體裁的一種,顧名思義,泛指每一行詩的結尾均須押韻,詩讀起來朗朗上口如同歌謠.這里的韻腳詩指現代韻腳詩,屬於一種新型詩體,類似流行於網路的方道文山流素顏韻腳詩.出道於2000年之後.


現代(當代)詩歌的主要流派:「五四」詩歌、新月派、現代派、九葉派、朦朧詩、中間代、新生代、湖畔派等.
新國風
節奏
合乎規律的重復形成節奏.春夏秋冬四季的代序,朝朝暮暮晝夜的交替,月的圓缺,花的開謝,水的波盪,山的起伏,肺的呼吸,心的跳動,擔物時扁擔的顫悠,打務時手臂的起落,都可以形成節奏. 節奏能給人以快感和美感,能滿足人們生理上和心理上的要求,每當一次新的回環重復的時候,便給人以似曾相識的感覺,好像見到老朋友一樣,使人感到親切、愉快.頤和園的長廊,每隔一段就有一座亭子,既可供人休息,又可使人駐足其中細細觀賞周圍的湖光山色.而在走一段停一停,走一段停一停這種交替重復中,也會感到節奏所帶來的快感與美感.一種新的節奏被人熟悉之後.又會產生預期的心理,預期得中也會感到滿足.節奏還可以使個體得到統一、差別達到協調、散漫趨向集中.眾人一起勞動時喊的號子,隊伍行進時喊豹口令,都有這種作用. 可見,僅僅是節奏本身就具有一種魅力. 語言也可以形成節奏.每個人說話聲音的高低、強弱、長短.各有固定的習慣,可以形成節奏感.這是語言的自然節奏,未經加工的,不很鮮明的.此外,語言還有另一種節奏即音樂的節奏,這是在語言自然節奏的基礎上經過加工造成的.它強調了自然節奏的某些因素,並使之定型化,節奏感更加鮮明.詩歌的格律就建立在這種節奏之上.然而,詩歌過於遷就語言的自然節奏就顯得散漫.不上口;過於追求音樂節奏,又會流於造作.不自然.只有那件既人損害自然節奏而又優於自然節奏的、富於音樂感的詩歌節奏才能被廣泛接受.這種節奏一旦被找到,就會逐漸固定下來成為通行的格律. 詩歌的節奏必須符合語言的民族特點.古希臘語和拉丁請;母音長短的區別比較明顯,所以古希臘詩和拉丁詩都以母音長短的有規律的交替形成節奏.有短長格、短短長格、長短格.長短短格等.荷馬史詩《伊里亞特》和《奧德賽》都是由五個長短短格和一個長短格構成,叫六音步詩體.古梵文詩主要也是靠長短格構成節奏、德語、英語、俄語,語音輕重的分別明顯,詩歌遂以輕重音的有規律的交替形成節奏,如輕重格、重輕格. 中國大典詩歌的節奏是依據雙語的特點建的,既不是長短格,也不足輕重格,而是由以下兩種因素決定的. 首先是音節和音節的組合.漢語一個字為一個音節,四言詩四個音節一句,五言詩五個音節一句,七言詩七個音節一句,每句的音節是固定的.而一句詩中的幾個音節並不是孤立的.一般是兩個兩個地組合在一起形成頓.頓,有人叫音組或音步.四言二頓,每頓兩個音節;五言三頓,每頓的音節是二二一或二一二;七言四頓,每頓的音節是二二二一或二二一二.必須指出,頓不一定是聲音停頓的地方,通常吟誦對倒需要拖長.頓的劃分既要考慮音節的整齊.又要兼顧意義的完整. 音節的組合不僅形成頓、還形成運.逗,也就是一句之中最顯著的那個頓.中國古、近體詩建立詩句的基本規則,就是一句詩必須有一個遼,這個遠把詩句分成前後兩半,其音節分配是:四言二二,五言二三,七言四三.林庚先生指出這是中國詩歌在形式上的一條規律.並稱之為「半逗律」.他說:「『半逗律』乃是中國詩行基於自己的語言特徵所遵循的基本規律,這也是中國詩歌民族形式上的普遍特徵.」 揭示了「半運律」,我們才能解釋為什麼有的句子湊成了四、五、七言卻仍然不象詩,原因就在於音節的組今不符合這條規律.揭示了「半逗律」,還可以解釋為什麼六言詩始終未能成為主要形式,就因為二二二的這種音節組會無法形成半逗,不合乎中國詩歌節奏的習慣. 還有一個有趣的現象,讀四言詩覺得節奏比較呆板,五七言則顯得活潑,其奧妙也在於音節時組合上.四言詩,逗的前後各有兩個音節.均等的切分,沒有變出.五七言詩,逗的前後相差一個音節,離
變化於整齊之中,讀起來就覺得活潑. 四言二二,五言二三,七言四三,這是構成詩句的基本格律.符合了這條格律.就好像為一座建築物樹起了柱子.至於其他格律,如平民、對仗,不過是在這柱子上增加的裝飾而已.中國詩歌的格律似乎很復雜,說穿了就這么簡單. 其次,押韻也是形成中國詩歌節奏的一個要素. 押韻是字音中韻母都分的重復.按照規律在一定的位置上重復出現同一韻母,就形成韻腳產生節奏.這種節賽可以把渙散的聲音組成一個整體,使人讀前一句時預想到後一句,讀後一句時回想起前一句. 有些民族的詩歌,押韻並不這樣重要.例如古希臘詩,古英文詩、古梵文詩.據十六紀英國學者阿期查姆所著的《教師論》,歐洲人與詩用韻開始於義大利,時當紀元以後,中供紀曾風行一時.德國史詩《尼布隆根之歌》,以及法國中世紀的許多敘事詩都是押韻的.文藝復興以後.歐洲詩人向古希臘學習.押韻又不那麼流行了.十七世紀以後押韻的風氣再度盛行.到近代自由詩興起,押韻的詩又減少了.但中國古典詩歌是必須押韻的,因為漢語語音長短,輕重的區別不明顯,不能藉助它們形成節奏,於是押韻便成為形成節奏的一個要素. 中國古典詩歌的押韻,唐以前完全依照口語,唐以後則須依照韻書.根據先秦詩歌實際用韻的情況加以歸納,可以看出那時的韻部比較寬,作詩押韻比較容易,漢代的詩歌用韻也比較寬.魏晉以後才逐漸嚴格起來,並出現了一些韻書,如李登的《聲類》.呂靜的《韻集》.夏侯詠的《四聲韻略》等,但這些私家著作不能起到統一押韻標準的作用.唐代孫怖根據《切韻》刊定《唐韻》,此書遂成為官定的韻書.《切韻》的語音系統是綜合了古今的讀音和隋北的讀音,加以整理決定的,和當時任何一個地區的實際讀音都不完全吻合.作詩押韻既然要以它為依據;自然就離開了口語的實際情形.這是古典詩歌用韻的一大變化.到了宋代、陳彭年等奉詔修了一部《廣韻》,它的語音系統基本上根據《唐韻》,分四聲,共二百零六韻.比較繁瑣、但作詩允許「同用」,相近的韻可以通押,所以實際上只有一百十二韻.宋淳祜年間平水劉淵增修《壬子新刊禮部韻略》,索性把《廣韻》中可以同用的韻部合並起來,成為一百零七韻,這就是「平水韻」.元末陰時夫考訂「平水韻」,著《韻府群玉》,又並為一百零六韻.明清以來詩人作詩基本上是按這一百零六韻.但「平水韻」保存著隋唐時代的語音,和當時的口語有距離,所以在元代另有一種「曲冊」,在完全按照當時北方的語音系統編定的,以供寫作北曲的需要.顯著名的就是周德清的《中原音韻》,此書四聲通押,共十九個韻部.現代北方曲藝按「十三轍」押韻,就是承襲《中原音韻》的.「十三轍」符合現代普通話的語音系統,可以作為新詩韻的基礎. 總之;押韻是同一韻母的有規律的重復,猶如樂曲中反復出現的一個主音,整首樂曲可以由它貫穿起來.中國詩歌的押韻是在句尾,句尾總是意義和聲音較大的停頓之處,再配上韻,所以造成的節奏感就更強烈




望採納,謝謝!

❹ 輕叩詩歌的大門手抄報資料

西周時期,我國第一部詩歌總集——《詩經》的出現,是古代文學史上頭一件大事。《詩經》收集了西周初至春秋中葉,約五百多年間,三百零五篇詩。它按音樂標准分為「風」、「雅」、「頌」三部分。「風」是周王朝京都之外的地方樂歌,「雅」是周王朝直接統治地區的樂歌,「頌」則是宗廟祭祀時的樂舞曲。《詩經》的思想內容反映的社會生活非常廣泛。有的詩篇揭露了統治者的腐朽,喊出反剝削,反壓迫的呼聲,如《碩鼠》、《伐檀》;有的詩篇表達了對徭役兵役的憎恨,如《伯兮》、《君子於役》;有的詩篇歌頌了男女之間真摯的愛情,和對美好婚姻生活的嚮往,如《靜女》、《蒹葭》;有的則表現了婦女婚姻的不幸,如《氓》。總之,當時社會生活的各個方面,以及勞動人民的思想感情,都在《詩經》中得到了真切的反映。具有鮮明的時代感和人民性。在藝術上,《詩經》音調流暢,語言樸素,常用賦、比、興的手法來表情達意。賦的手法是直陳其事,比即打比方,興是感物起興,先詠它物來引發情意。後世把《詩經》奉為學習的最高典範。
戰國後期,在南方的楚國,以屈原為代表的楚國詩人,在學習楚民歌基礎上,創造了具有楚文化獨特光採的新體詩——楚辭。楚辭體詩句式以六言、七言為主,長短參差,靈活多變,多用語氣詞「兮」字。詩歌充滿著神奇瑰麗的想像,洋溢著楚地特有的文化浪漫。偉大的愛國主義詩人屈原,運用這種詩歌形式,創作了古代文學史上第一抒情長詩《離騷》,優美動人的《九歌》十一篇,言志述懷詩《九章》九篇,以及《天問》等,共25篇楚辭作品。屈原的後繼者有宋玉、唐勒、景差等人。《離騷》作為楚辭藝術的顛峰之作和代表,在文學史上與《詩經》並稱「風騷」,垂範於後世。
兩漢崇文,大一統的鼎盛帝國,要求用文學來歌舞昇平。於是一種以鋪寫帝王和都市生活為主的文學樣式——辭賦便應運而生。賦是兩漢最流行的文體,是一代文學的標志。其體式導源於荀子的《賦篇》,並吸收了楚辭的某些形式要素而形成的。漢初賈誼、淮南小山的賦,尚未脫楚辭形跡,被稱為騷體賦;枚乘的《七發》奠定了漢代大賦的形式格局;至漢武帝時代,獻賦誦賦風氣大盛,產生了一大批賦家。司馬相如的《子虛賦》、《上林賦》,極寫帝王苑囿之盛、田獵之樂,稍後的揚雄,有《甘泉》、《羽獵》諸賦。這些賦寫得鋪張揚厲:多以歌功頌德為宗旨。到了東漢,班固的《東都賦》《西都賦》,張衡的《東京賦》《西京賦》仍是散體大賦中的煌煌巨作。隨著社會矛盾的日益激化,帝國強勢不再,一些有識之士開始用辭賦來抒情志、來刺時世。張衡的《歸田賦》,趙壹的《刺世疾邪賦》,蔡邕的《述行賦》等是這方面的名作。他們的創作突破了大賦原有的體制,對以後魏晉時期的抒情小賦和唐宋時期的散文賦產生了積極的影響。
兩漢文學中最有價值的是樂府詩中的民歌。樂府本是國家音樂管理機構,負有采編民歌民謠,配樂演唱的職能。後人將樂府機構配樂演唱的歌稱名為漢樂府詩。漢樂府民歌和《詩經》是一脈相承的,《詩經》是「飢者歌其食,勞者歌其事」;漢樂府以「感於哀樂,緣事而發」的現實主義精神,深刻反映了兩漢社會生活的各個方面,表現當時勞動人民的生活願望和要求。有的控訴了統治者窮兵黷武的政策,如《戰城南》、《十五從軍征》、有的揭露了封建禮教,封建家長制的罪惡,以及表達了對真摯愛情的嚮往,如《孔雀東南飛》、《上邪》、《有所思》,有的對社會下層人民的不幸表示深切的同情,如《東門行》、《婦病
行》、《孤兒行》,等等。而《詩經》以抒情為主,漢樂府長於敘事鋪陳,標志著古代敘事詩的完全成熟。《孔雀東南飛》是中國古代漢民族第一敘事長詩。
漢代文人詩歌一直無所成就。到東漢,文人在樂府民歌影響下試作五言詩,班固的《詠史》詩,寫得質木無文,極少詩味,但是是現存最早文人五言詩。東漢末年產生的《古詩十九首》,才成為文人五言詩成熟的標志。《古詩十九首》是東漢末年無名氏文人創作的一組抒情短詩。它並非成於一人一時,抒發了處於動亂時代下層文人傷感,有一定的社會意義。與漢樂府民歌長於敘事不同,《古詩十九首》的主要藝術特色是長於抒情。它委婉含蓄自然質朴中顯出精煉工切的藝術特色,前人有「五言之冠冕」的贊譽。
魏晉南北朝時期,文學日益擺脫經學的影響,而獲得獨立的發展,開始進入文學的自覺時代。詩歌、散文、辭賦、駢文、小說等文學樣式,都取得了顯著的成就。
詩歌的地位仍然是最重要的。漢末魏初,在「世積亂離,風衰俗怨」的社會背景下面,文人詩歌創作進入了「五言騰踴」的大發展時期。這一時期以曹操,曹丕、曹植父子為核心,加上孔融、王粲、劉楨、陳琳等所謂「建安七子」組成的鄴下文人集團,創造了「建安文學」的輝煌。建安文人的作品,具有「慷慨任氣」這種共同的時代風格,其中曹操的詩歌,沉雄悲涼,反映了動亂的社會現實,表露了詩人渴望建功立業,統一天下的雄心壯志,如《蒿里行》、《短歌行》、《步出夏門行》等,都是較為成功的篇章。曹植的文學成就最高,人稱「建安之傑」。他的詩歌「骨氣奇高,詞采華茂」,《白馬篇》、《贈白馬王彪》分別是他前期和後期詩歌的代表作。他的散文和辭賦也表現出很高的思想性和藝術性,著名的〈洛神賦〉美不勝收。「七子」中最有成就的作家是王粲,他的《七哀詩》、〈登樓賦〉等篇章,是建安文學中具有現實主義精神的傑作。
魏晉之交,隨著世風的變易,詩歌創作呈現出與建安時代不同的風貌。阮籍、嵇康的作品,或沉鬱艱深,或風調峻切,他們繼承了建安文學的優秀傳統,進一步推動了五言古詩的發展。西晉太康時期詩歌繁榮,詩人有「三張二陸兩潘一左」之稱,但多數作品流於華采繁縟,唯左思的詩歌骨力遒勁,承傳建安文學的精神。其〈詠史〉詩開啟了詠史和詠懷結合的新路子。東晉在玄學的影響下,「理過其辭,淡乎寡味」的玄言詩泛濫一時,能夠超越流俗的大詩人便是陶淵明。陶淵明的時代,「真風告逝,大偽斯興」,他因貧而出仕,目睹官場黑暗,不願同流合污,決心辭官歸隱,保持自我的人格精神。他的田園詩描繪自然風光的美麗,歌頌田園生活的平和,也表現了親身參加農業生產勞動的喜悅和辛勞。創造了情、景、理交相融合,平淡和醇美統一的藝術境界。《歸園田居》、《飲酒》是他的田園詩的代表作。陶詩的風格自然沖淡為主流,但《讀山海經》(「精衛填微木」)、《詠荊軻》等也顯示了詩人「金剛怒目」的一面。可以看出詩人內心並不靜穆,他沒有忘懷世事。陶淵明詩對後世影響很大,尤其是唐代的山水田園詩派受其直接影響。陶淵明的文學成就是多方面的,他的散文、辭賦,數量雖不多,卻非常出色,著名的有《桃花源記》、《歸去來兮辭》、《感士不遇賦》等。
南北朝時期,許多文人專力於文學創作,而主要運用的文學樣式是詩歌和駢文。南朝詩歌在謝靈運手上山水詩大放光芒,其後謝眺的山水詩寫得清新圓熟,世稱「大小謝」。詩人鮑照出身寒微,則擅長用七言古詩體來抒發憤世嫉俗的情懷,他隔句押韻的七言歌行為七言詩的發展作出了貢獻。北方文苑稍嫌荒寂,但散文
方面也不乏名篇,如北魏酈道元的《水經注》、楊炫之的《洛陽伽藍記》、北齊顏之推的《顏氏家訓》。最有成就的是由南入北的作家庾信。他的詩賦集南北文學之大成,將南方精美圓熟的藝術技巧和北方剛健爽朗的精神融合,成為唐代詩風的先聲。這一時期駢文統治著整個文壇,鮑照的《登大雷岸與妹書》、《蕪城賦》、庾信《哀江南賦》是非常優秀的作品。總的來說,南朝作家們對形式聲律的追求,為唐代文學、尤其是唐代近體詩的定型和成熟,作了充分的准備。
此外,南北朝樂府民歌也足以與漢樂府詩前後輝映。南朝的吳歌、西曲明麗柔婉,北朝少數民族歌曲則多剛健亢爽,風格各異,但都情意真切。 唐代詩歌堪稱一代文學標志,中國古典詩歌的頂峰,是詩歌史上的黃金時代。初、盛、中、晚各期都名家輩出,大家紛呈。詩歌創作幾乎遍及社會各個階層的男女老少,《全唐詩》收錄的詩人就有兩千餘家,詩作近五萬首,而實際遠不止此數。
初唐時期,宮廷詩歌承齊梁余風,流行靡麗軟艷的「上官體」詩。王勃、楊炯、盧照鄰、駱賓王,他們和稍後的陳子昂,上承漢魏風骨,力掃齊梁宮體詩頹風,使唐詩開始由宮廷走向社會,由艷情轉向現實,由靡靡之音變為清新健康的歌唱。同時的宋之問和沈佺期在詩歌的形式上也做了大膽的探索,他們共同為唐詩的發展鋪平了道路。
唐玄宗開元、天寶年間,史稱盛唐,這一時期出現了兩大詩歌流派和我國詩歌史上的「雙子星座」。以王維、孟浩然、儲光羲等人為代表的山水田園詩派,上承陶淵明、謝靈運而別開生面。王維詩歌「詩中有畫,畫中有詩」。收在《輞川集》中的五言絕句,如《鹿柴》、《辛夷塢》等,善於將繪景狀物與闡發禪趣相結合,意境幽美,藝術精妙。以高適、岑參、王昌齡等人為代表的邊塞詩人,詩風剛健。韻味深長,唱出盛唐強音。高適的《燕歌行》和岑參的《白雪歌送武判官歸京》等七言歌行體詩,描繪雄奇的邊塞風光和艱苦的軍旅生活,或悲壯渾厚,或奇逸峭拔,都是唐代邊塞詩的佳篇。李白與杜甫是古今詩壇的「雙子星座」。李白詩歌豪放飄逸,史稱「詩仙」。如《將進酒》、《行路難》、《蜀道難》,無不顯示了詩人獨特的情感色調和藝術個性。杜甫詩歌號稱「詩史」,風格沉鬱頓挫。他用詩歌創作抒發了憂國憂民之心,象《三吏》、《三別》這樣的詩歌,實錄了唐王朝由盛轉衰過程中一系列重大的事件,最負盛名。那些優美寫景述懷詩,也不忘憂國憂民,如《登高》就是這方面的代表作。
安史之亂以後,進入中唐時期。經過短期的衰退之後,詩歌創作又形成了一個新的高潮。劉長卿、韋應物的山水詩,是王維、孟浩然一派的繼續;盧綸、李益的邊塞詩,是高適、岑參一派的余緒。以白居易、元稹為首的現實主義詩人,倡導了一場新樂府運動。提出「文章合為時而著,歌詩合為事而作」,「惟歌生民病,願得天子知」,的創作主張,並以巨大的熱情投入了新樂府詩的創作實踐。他們的新樂府詩,往往選擇具有典型意義的社會現象,加以集中概括,對朝廷一系列錯誤政策和由此造成的社會弊端進行諷諭批評,主題明確,題材集中,有鮮明的形象性和強烈的戰斗性,諸如《賣炭翁》、《杜陵叟》等篇章,千百年來傳誦不絕。白居易的詩歌創作成就是多方面的,《長恨歌》和《琵琶行》,也堪稱古代敘事詩中的傑作。這一時期,和元白詩派齊名而詩風殊趣的是以韓(愈)孟(郊)詩派。韓孟詩派以才學為本,以議論見
長,作詩力避平俗而求生硬奇險,開了後世宋詩的風氣。此外各具藝術個性的著名詩人還有柳宗元、劉禹錫、賈島和李賀。李賀以其濃麗浪漫的詩風獨樹一幟,並啟迪了晚唐的李商隱。
到了晚唐,隨著李唐王朝走向沒落,詩歌氣格染上了濃厚的衰亡感傷色彩。最有成就的詩人是杜牧和李商隱。世稱「小李杜」。杜牧長於寫七絕,可與盛唐「七絕聖手」王昌齡並肩。他的詠史懷古詩,風格俊爽高絕。寫景也自然清麗,如《山行》讓人百讀不厭。李商隱的七律沉博絕麗,以愛情詩獨擅勝場。他的《無題》詩,工於比興,用典甚多,往往意蘊深永,耐人尋味,部分作品則未免有晦澀難解之病。
宋詩總的成就不如唐詩,但在思想內容和藝術表現方面也有其自己的特色。宋初詩人楊億、錢惟演等,學晚唐李商隱,但多講究聲律辭藻,注意華麗典雅,缺少社會內容,號西昆體。王禹偁起而與之抗衡,作品面對現實,走平易流暢的一途。繼之而起的梅堯臣,蘇舜欽,都針對西昆體流弊而有所革新,歐陽修作為宋代詩文革新運動的領袖人物,獎掖後進,倡導平易流暢、注重氣骨、長於思理的詩風,形成宋詩的自身特點。北宋詩壇上影響最大的兩位詩人是蘇軾和黃庭堅。蘇軾詩說理抒情,自由奔放,更進一步發展了宋詩好議論、散文化的傾向,由於他豐富的生活閱歷和深厚的藝術修養,故能避免許多詩人所犯的淺率無味或生硬晦澀的弊病,他的作品代表了北宋詩歌革新運動的最高成就。黃庭堅和他的江西詩派的詩歌最具宋詩的特色。其詩宗尚杜甫,自立門戶,大率瘦硬生新。屬於江西詩派的詩人有陳師道、陳與義、韓駒等。陸游、楊萬里和范成大,他們都出於江西詩派,最終卻分別自成一家。陸游是宋代最偉大的愛國詩人,他留下來的詩共九千三百餘首,他的詩篇最感人的是表現了他老而不衰,死而不渝的抗敵復國的愛國壯志。在《關山月》一詩中,我們可以深切感受到詩人憂心如焚的情懷。楊萬里的詩清新活潑,范成大的詩善寫田園風光,頗有生活情趣。他們在創立獨特的詩歌風格上都各自作出了努力。南宋後期還出現了「永嘉四靈」和江湖詩派,但作品現實感不強,詩格比較浮弱。到宋末,文天祥、汪元量等人的愛國詩篇,浩氣磅礴,為這期詩壇增添了最後一抹光彩。
詩歌發展經歷了《詩經》→ 《楚辭》→漢賦→漢樂府詩→建安詩歌→魏晉南北朝民歌→唐詩→宋詞→元曲→明清詩歌→現代詩的發展歷程。
詩歌是高度集中地概括反映社會生活的一種文學體裁,它飽含著作者的思想感情與豐富的想像,語言凝練而形象性強,具有鮮明的節奏,和諧的音韻,富於音樂美,語句一般分行排列,注重結構形式的美。 我國現代詩人、文學評論家何其芳曾說:「詩是一種最集中地反映社會生活的文學樣式,它飽含著豐富的想像和感情,常常以直接抒情的方式來表現,而且在精煉與和諧的程度上,特別是在節奏的鮮明上,它的語言有別於散文的語言。」這個定義性的說明,概括了詩歌的幾個基本特點:第一,高度集中、概括地反映生活;第二,抒情言志,飽含豐富的思想感情;第三,豐富的想像、聯想和幻想;第四,語言具有音樂美。
分類,古體詩近體詩詞曲
1諷刺 2愛情 3哲理 4送別 5風景 6抱負 7想像 8故事 9思想
敘事詩和抒情詩格律詩、自由詩、散文詩和韻腳詩
屬於文學體裁的一種,顧名思義,泛指每一行詩的結尾均須押韻,詩讀起來朗朗上口如同歌謠。這里的韻腳詩指現代韻腳詩,屬於一種新型詩體,類似流行於網路的方道文山流素顏韻腳詩。出道於2000年之後。

現代(當代)詩歌的主要流派:「五四」詩歌、新月派、現代派、九葉派、朦朧詩、中間代、新生代、湖畔派等。
新國風
節奏
合乎規律的重復形成節奏。春夏秋冬四季的代序,朝朝暮暮晝夜的交替,月的圓缺,花的開謝,水的波盪,山的起伏,肺的呼吸,心的跳動,擔物時扁擔的顫悠,打務時手臂的起落,都可以形成節奏。 節奏能給人以快感和美感,能滿足人們生理上和心理上的要求,每當一次新的回環重復的時候,便給人以似曾相識的感覺,好像見到老朋友一樣,使人感到親切、愉快。頤和園的長廊,每隔一段就有一座亭子,既可供人休息,又可使人駐足其中細細觀賞周圍的湖光山色。而在走一段停一停,走一段停一停這種交替重復中,也會感到節奏所帶來的快感與美感。一種新的節奏被人熟悉之後。又會產生預期的心理,預期得中也會感到滿足。節奏還可以使個體得到統一、差別達到協調、散漫趨向集中。眾人一起勞動時喊的號子,隊伍行進時喊豹口令,都有這種作用。 可見,僅僅是節奏本身就具有一種魅力。 語言也可以形成節奏。每個人說話聲音的高低、強弱、長短。各有固定的習慣,可以形成節奏感。這是語言的自然節奏,未經加工的,不很鮮明的。此外,語言還有另一種節奏即音樂的節奏,這是在語言自然節奏的基礎上經過加工造成的。它強調了自然節奏的某些因素,並使之定型化,節奏感更加鮮明。詩歌的格律就建立在這種節奏之上。然而,詩歌過於遷就語言的自然節奏就顯得散漫。不上口;過於追求音樂節奏,又會流於造作。不自然。只有那件既人損害自然節奏而又優於自然節奏的、富於音樂感的詩歌節奏才能被廣泛接受。這種節奏一旦被找到,就會逐漸固定下來成為通行的格律。 詩歌的節奏必須符合語言的民族特點。古希臘語和拉丁請;母音長短的區別比較明顯,所以古希臘詩和拉丁詩都以母音長短的有規律的交替形成節奏。有短長格、短短長格、長短格。長短短格等。荷馬史詩《伊里亞特》和《奧德賽》都是由五個長短短格和一個長短格構成,叫六音步詩體。古梵文詩主要也是靠長短格構成節奏、德語、英語、俄語,語音輕重的分別明顯,詩歌遂以輕重音的有規律的交替形成節奏,如輕重格、重輕格。 中國大典詩歌的節奏是依據雙語的特點建的,既不是長短格,也不足輕重格,而是由以下兩種因素決定的。 首先是音節和音節的組合。漢語一個字為一個音節,四言詩四個音節一句,五言詩五個音節一句,七言詩七個音節一句,每句的音節是固定的。而一句詩中的幾個音節並不是孤立的。一般是兩個兩個地組合在一起形成頓。頓,有人叫音組或音步。四言二頓,每頓兩個音節;五言三頓,每頓的音節是二二一或二一二;七言四頓,每頓的音節是二二二一或二二一二。必須指出,頓不一定是聲音停頓的地方,通常吟誦對倒需要拖長。頓的劃分既要考慮音節的整齊。又要兼顧意義的完整。 音節的組合不僅形成頓、還形成運。逗,也就是一句之中最顯著的那個頓。中國古、近體詩建立詩句的基本規則,就是一句詩必須有一個遼,這個遠把詩句分成前後兩半,其音節分配是:四言二二,五言二三,七言四三。林庚先生指出這是中國詩歌在形式上的一條規律。並稱之為「半逗律」。他說:「『半逗律』乃是中國詩行基於自己的語言特徵所遵循的基本規律,這也是中國詩歌民族形式上的普遍特徵。」 揭示了「半運律」,我們才能解釋為什麼有的句子湊成了四、五、七言卻仍然不象詩,原因就在於音節的組今不符合這條規律。揭示了「半逗律」,還可以解釋為什麼六言詩始終未能成為主要形式,就因為二二二的這種音節組會無法形成半逗,不合乎中國詩歌節奏的習慣。 還有一個有趣的現象,讀四言詩覺得節奏比較呆板,五七言則顯得活潑,其奧妙也在於音節時組合上。四言詩,逗的前後各有兩個音節。均等的切分,沒有變出。五七言詩,逗的前後相差一個音節,離
變化於整齊之中,讀起來就覺得活潑。 四言二二,五言二三,七言四三,這是構成詩句的基本格律。符合了這條格律。就好像為一座建築物樹起了柱子。至於其他格律,如平民、對仗,不過是在這柱子上增加的裝飾而已。中國詩歌的格律似乎很復雜,說穿了就這么簡單。 其次,押韻也是形成中國詩歌節奏的一個要素。 押韻是字音中韻母都分的重復。按照規律在一定的位置上重復出現同一韻母,就形成韻腳產生節奏。這種節賽可以把渙散的聲音組成一個整體,使人讀前一句時預想到後一句,讀後一句時回想起前一句。 有些民族的詩歌,押韻並不這樣重要。例如古希臘詩,古英文詩、古梵文詩。據十六紀英國學者阿期查姆所著的《教師論》,歐洲人與詩用韻開始於義大利,時當紀元以後,中供紀曾風行一時。德國史詩《尼布隆根之歌》,以及法國中世紀的許多敘事詩都是押韻的。文藝復興以後。歐洲詩人向古希臘學習。押韻又不那麼流行了。十七世紀以後押韻的風氣再度盛行。到近代自由詩興起,押韻的詩又減少了。但中國古典詩歌是必須押韻的,因為漢語語音長短,輕重的區別不明顯,不能藉助它們形成節奏,於是押韻便成為形成節奏的一個要素。 中國古典詩歌的押韻,唐以前完全依照口語,唐以後則須依照韻書。根據先秦詩歌實際用韻的情況加以歸納,可以看出那時的韻部比較寬,作詩押韻比較容易,漢代的詩歌用韻也比較寬。魏晉以後才逐漸嚴格起來,並出現了一些韻書,如李登的《聲類》。呂靜的《韻集》。夏侯詠的《四聲韻略》等,但這些私家著作不能起到統一押韻標準的作用。唐代孫怖根據《切韻》刊定《唐韻》,此書遂成為官定的韻書。《切韻》的語音系統是綜合了古今的讀音和隋北的讀音,加以整理決定的,和當時任何一個地區的實際讀音都不完全吻合。作詩押韻既然要以它為依據;自然就離開了口語的實際情形。這是古典詩歌用韻的一大變化。到了宋代、陳彭年等奉詔修了一部《廣韻》,它的語音系統基本上根據《唐韻》,分四聲,共二百零六韻。比較繁瑣、但作詩允許「同用」,相近的韻可以通押,所以實際上只有一百十二韻。宋淳祜年間平水劉淵增修《壬子新刊禮部韻略》,索性把《廣韻》中可以同用的韻部合並起來,成為一百零七韻,這就是「平水韻」。元末陰時夫考訂「平水韻」,著《韻府群玉》,又並為一百零六韻。明清以來詩人作詩基本上是按這一百零六韻。但「平水韻」保存著隋唐時代的語音,和當時的口語有距離,所以在元代另有一種「曲冊」,在完全按照當時北方的語音系統編定的,以供寫作北曲的需要。顯著名的就是周德清的《中原音韻》,此書四聲通押,共十九個韻部。現代北方曲藝按「十三轍」押韻,就是承襲《中原音韻》的。「十三轍」符合現代普通話的語音系統,可以作為新詩韻的基礎。 總之;押韻是同一韻母的有規律的重復,猶如樂曲中反復出現的一個主音,整首樂曲可以由它貫穿起來。中國詩歌的押韻是在句尾,句尾總是意義和聲音較大的停頓之處,再配上韻,所以造成的節奏感就更強烈

❺ 輕叩詩歌的大門的手抄報

1、通過一系列的學習、研究活動,讓學生學會搜集詩歌,整理詩歌,欣賞詩版歌,還能對詩歌進行簡權要的賞析,部分學生還可以試著寫一寫詩。

2、通過綜合性學習活動,讓學生感受古詩和新詩的區別,認識一些詩人,增長一些文學常識,提高對語言的感受能力和對美的欣賞力,積累優美的語言材料。

3、 通過調查訪問、查找資料、記錄整理等活動,提高學生相應的口語表達能力和書面表達能力,學習詩歌的分類和掌握一些學習詩歌的方法。

4、通過朗誦表演、展示詩集和原創詩作等活動,鍛煉學生的膽量和增長他們的勇氣,提高自信心和培養創造力。

❻ 輕叩詩歌的大門

這學期,我們開展了「輕叩詩歌大門——與詩同行」的活動。在這一次綜合性語文學習活動中,我們廣泛地閱讀了詩歌,不僅拓展了知識面,而且還深深地感受到祖國詩歌文化的博大精深,體會詩中所蘊含的美麗與感情,了解詩歌的內涵,真是受益匪淺。
首先,我們小組的四名同學制定了活動計劃,進行了明確的人員分工,各自回家搜集唐詩、宋詞、元曲與現代詩,並將搜集來的資料聚集在一起,在組長的帶領下,進行閱讀與交流。在交流中,我們感受到了古詩與現代詩的不同之處:古詩的語言比較凝煉、內涵豐富;現代詩的寫法則比較自由,更適合抒發詩人的情感;我們還了解到了詩歌的分類與詩歌的表現手法……總之,我們學到了許多以前不知道的知識。這次活動,使我們在詩歌的海洋中暢游的同時,也大開了眼界。
當然,我們也學會了許多閱讀詩歌、體會詩歌的技巧。例如:我們在讀詩的時候,知道了去聯系生活實際讀、不同的詩比較著讀、邊描繪畫面邊讀等,這些都是我們通過學習自己總結出來的經驗,這些經驗不僅可以幫助我們更好地了解詩歌,也可以讓我們走進詩的意境中去,感受詩人當時的情感。
在學習了寫詩歌的方法之後,我們還試著自己寫了幾首童趣盎然的小詩,感受了一回當「小詩人」的感覺。我們的詩中雖然還有著欠缺的地方,但字里行間都洋溢著童趣,令我們自己贊嘆不已。
雖然這次活動時間很短暫,但輕叩詩歌大門,在我們面前展出了一個美麗的詩歌的世界,從而讓我們挖掘到了詩歌海洋中的無數珍寶。讓我們徜徉在詩歌的百花園中,讓生活充滿詩意,讓詩歌陪伴我們成長!

2、詩歌有著悠久的歷史,在二千多年前,我國就有了第一部詩歌總集——《詩經》。詩歌在中國文化的寶庫中,就像一顆閃亮的明珠,散發出璀璨的光輝。本學期我們展開了「與詩同行」的活動,在這次活動中,我們走進了詩歌的國度,去欣賞詩歌,體會詩歌所描述的意境,領略詩歌獨有的魅力。
首先,我們自發地分了組,制定活動計劃,確定了每個人應該乾的活,如:我們這組就由馬昕宇等人收集現代詩,柯霽虹等人收集古詩,等一切都准備就緒後,就開始行動了,大家將收集來的資料按內容進行了歸類整理,在網上將有關詩歌簡介和詩歌背景的資料整理成文,這些對我們理解和欣賞詩歌起了很重要的作用。如:徐火通(teng)《御兒舟中別朗公》我們就是通過收集來的資料,品出了作者對朋友依依不捨的情感,詩人將自己對朋友的無限思念融入了鍾聲與雞的鳴叫聲中,將自己的情感抒發得淋漓盡致。
通過這次活動我們還收獲了許多了知識,我們了解了詩歌的起源,學習了如何去欣賞詩歌,嘗試了自己寫詩,在這當中,讓我受益匪淺的是欣賞詩歌的方法。就拿王昌齡的《出塞》來說,這首詩我是通過收集詩歌背景資料來理解欣賞的。在資料的幫助下,我體會到這是一首慨嘆邊戰不斷,國無良將的邊塞詩。詩的首句耐人尋味,有歷史變遷,征戰未斷的感嘆,第二句寫的是出征的人還未回來,多少個男兒戰死沙場,留下多少悲劇。第三、四句寫出千百年來人們的共同心願,希望有「龍城飛將」的出現,平息胡亂,安定邊防。當然,欣賞詩歌的方法還有很多,這些都需要我們在平時欣賞詩歌時總結出來。嘗試自己寫詩也讓我明白了寫詩不一定要用多麼華麗的詞語,而是要寫出自己眼中的事物,寫出自己獨特的感受。
活動結束後,我進一步感受了中國詩歌帶給人美的享受,也讓我明白了讀一首詩,並不僅僅限於把這首詩背熟,而是要體會詩中所蘊含的情感,掌握並欣賞詩歌的方法,這樣才算真正弄懂了一首詩。詩歌還有一大妙處,可以讓人放鬆心情。當你覺得很疲倦時,不妨試試,閉上眼睛,跟著詩走進一個如詩如畫的世界,那種感覺是你死讀書讀不來的。
這次活動雖然結束了,但我們對詩歌的熱情還沒有消逝,我們要多讀詩,品味其中美好的樂趣,將詩歌陪伴我們一生。

❼ 輕叩詩歌的大門的活動意義是什麼

意思就是:領會了詩歌的情誼,詩人從中陶醉不已。詩歌是中華名族「傳統美文」,是沒有人可以抗拒它的美麗的。詩,有些人聽了便會贊嘆不已。歌:有些人會醉如期中。讓我們翱翔在詩歌的天空吧!

❽ 輕叩詩歌的大門

贈汪倫
年代:【唐】 作者:【李白】 體裁:【七絕】 類別:【留別】
李白乘舟將欲行,忽聞岸上踏歌聲。
桃花潭水深千尺,不及汪倫送我情。
【注釋】
詩人用潭水深千尺比喻汪倫與他的友情,運用了誇張的手法(潭深千尺不是實有其事)寫深情厚誼,十分動人。這首詩體現了浪漫主義詩人李白想落天外的詩歌特色。

靜夜思
年代:【唐】 作者:【李白】 體裁:【樂府】 類別:【羈旅】
床前明月光,疑是地上霜。
舉頭望明月,低頭思故鄉。
【注釋】

又作:床前看月光,疑是地上霜。舉頭望山月,低頭思故鄉。
【註解】:
1、舉:抬。

【韻譯】:
皎潔的月光灑到床前,
迷離中疑是秋霜一片。
仰頭觀看明月呵明月,
低頭鄉思連翩呵連翩。

【評析】:

❾ 輕叩詩歌的大門PPT內容

知識 你大可以寫你認識了哪些詩人,他們分別是哪個朝代的,對詩有了那些更深的認識專,詩歌能分成那些類屬別,是按詩人分,內容分,還是形式分等等,你都可以寫
喜歡的詩你大可參考111頁《詩中的秋》那課,分類按我剛說的分就行啦,你按你自己的想法吧
自己創作的詩是有,不過是現代兒童詩
樹葉的香味
夾在書頁里
一枚樹葉
有森林的香味
有天空的香味
只要小小的一枚樹葉
就能把偉大的
秋的森林
長久保持在心裡(這首詩是我在一本書上找到的,用不用就看你了,你有疑問大可來找我)

❿ 輕叩詩歌的大門

讓我們輕叩詩歌的大門,

去探索那無窮的詩歌寶庫。

讓我們插上專詩歌的翅膀,

在詩屬歌的天空中自由飛翔。

詩歌,是中國人的夢,

有他就有甜美遠大的「夢想」

詩歌,是中國人的靈魂,

有他就有充足的精神食糧。

看李白詩之浪漫,看杜甫詩之深刻,

看我國的歷史文化絢麗多彩。

看艾青詩之向上,看魯迅詩之莊重,

看我國的今朝多麼美好。

看眾生風采,看人生詩歌

看我們美好的未來。

輕叩詩歌的大門,

用心去品味吧。

輕叩詩歌的大門

讓他繼續流傳流傳······

熱點內容
古代勵志的名言 發布:2021-03-16 21:50:46 瀏覽:209
形容兒孫繞膝的詩句 發布:2021-03-16 21:49:35 瀏覽:878
席慕蓉賞析印記 發布:2021-03-16 21:48:26 瀏覽:311
權力很大含有手的成語 發布:2021-03-16 21:48:22 瀏覽:584
能聽的兒童故事 發布:2021-03-16 21:48:15 瀏覽:285
關於足球的詩歌詞句 發布:2021-03-16 21:47:40 瀏覽:870
拖拉機的古詩 發布:2021-03-16 21:42:53 瀏覽:571
亮甜的詩句 發布:2021-03-16 21:42:00 瀏覽:831
廣東話生日快樂祝福語 發布:2021-03-16 21:38:55 瀏覽:409
噓的短句 發布:2021-03-16 21:38:07 瀏覽:816