有關詩歌的知識
❶ 關於「古詩」的小知識有哪些
【古詩的含義】
古詩是古代中國詩歌的泛稱,在時間上指1840年鴉片戰爭以前中國版的詩歌權作品,從格律上看,古詩可分為古體詩和近體詩。以唐朝為界限,以前詩歌均為古體詩,其後,古體詩漸漸式微,逐漸消亡。古體詩又稱古詩或古風;近體詩又稱今體詩。從《詩經》到南北朝的庾信,都算是古體詩,但唐代之後的詩歌不一定都算近體詩,具體在於格律聲韻之分。
【古體詩的字數和詩行】
古體詩有固定的詩行,也會有固定的體式。所有古體詩都是按照詩句的字數分類。四字一句的稱四言古詩,簡稱四古;五字一句的稱五言古詩,簡稱五古;七字一句的稱七言古詩,簡稱七古。四言詩,遠在《詩經》時代就已被人們採用了。但至唐代卻逐漸衰微,寫它的人很少了。所以古體詩仍以五言、七言為代表。
❷ 關於詩歌的知識 要簡單的
一、什麼叫詩歌
「詩」一詞,本是四書、五經(詩、書、禮、易、春秋)中的《詩經》的簡稱。《詩經》本稱「詩」,後被儒家奉為經典,才稱《詩經》。《詩經》是我國第一部詩歌總集。詩,原本是配樂來唱的,所以也稱「詩歌」,後演變成脫離音樂的一種文學體裁。
1、對詩歌的定義:
〈1〉《辭海》:是最早產生的一種文學體裁。它按照一定的音節、聲調和韻律要求,用凝練的語言,充沛的感情,豐富的想像,高度集中地表現社會生活和人的精神世界。
〈2〉現代漢語詞典:文學體裁的一種,通過有節奏、韻律的語言反映生活、抒發感情
2、對詩歌定義的詮釋(依《現代漢語詞典》說)
(1)有節奏、韻律的語言。
舊體詩在節奏、韻律方面有嚴格要求。尤其是唐代的近體詩和宋代的詞,在字數、平仄、對仗、用典、韻腳等方面都有嚴格規定。
①節奏(或稱節拍):指聲音的輕重緩急與抑揚頓挫,主要表現在語氣的間歇停頓上。
△王維《相思》:
紅豆/生南國,春來/發幾枝。願君/多采擷,此物/最相思。
△杜牧《清明》:清明/時節/雨紛紛,路上/行人/欲斷魂。
借問/酒家/何處有,牧童/遙指/杏花村。
詩歌可以沒有嚴格的韻律,但必須有鮮明的節奏。郭沫若說:「沒有節奏的便不是詩。」
②韻律:指詩詞中的平仄格式和押韻規則。《辭海》:指詩歌中的聲韻和節律。
△平仄:漢語古音有平、上、去、入四聲(現入聲字已在普通話中消失)。按現代漢語的四聲(除輕生)分為陰平、陽平、上聲、去聲,入聲字在京劇念白中還有:街。
平仄聲的特點:平聲:平緩悠長;仄聲:短促急收。
利用文字的平仄,可以使詩歌具有很強的韻律感。唱歌時的拖腔都要落平聲上才能延長, 例: 歌詞 「十五的月亮」 中的 「亮」, 落在liang聲上。
△押韻:指詩歌中某些句子末韻母相同或相近,使音調和諧優美。一般偶句押,首句可押可不押。新詩有幾句押一次韻或不押韻的。例王之渙的詩:
△《登鸛雀樓》:白日依山盡,黃河入海流。欲窮千里目,更上一層樓。
△《涼洲詞》:
黃河遠上白雲間,一片孤城萬仞山。羌笛何須怨楊柳,春風不度玉門關。
(2)反映生活
①反映勞動生活:△古歌謠:斷竹,續竹。飛土,逐肉。
△《詩經·伐檀》
坎坎伐檀兮,置之河之干兮。河水清且漣猗。不稼不穡,胡取禾三百產廛兮?不狩不獵,胡瞻爾庭有縣貆兮?彼君子兮,不素餐兮!
②反映社會 石壕吏 新婚別
△杜甫的《三史》 潼關吏 《三別》 垂老別
新安吏 無家別
△杜甫的《自京赴奉先縣詠懷五百字》名句:「朱門酒肉臭,路有凍死骨。」
△杜甫《兵東行》:「車轔轔,馬蕭蕭,行人弓箭各在腰。耶娘妻子走相送,塵埃不見咸陽橋。牽衣頓足攔道哭,哭聲直上干雲霄……」
△《詩經·碩鼠》
③反映邊塞生活
△王昌齡《從軍行》:
(一)青海長雲暗雪山,孤城遙望玉門關。 黃沙白戰穿金甲,不破樓蘭終不還。
(二)大漠風塵日色昏,紅旗半卷出轅門。前軍夜戰洮河北,已報生擒土谷渾。
△王昌齡《出塞》:
秦時明月漢時關,萬里長徵人未還。但使龍城飛將在,不教胡馬度陰山。
△王翰《涼州詞》:
葡萄美酒夜光杯,欲飲琵琶馬上催。 醉卧沙場君莫哭,古人征戰幾人回。
④反映愛情生活:△《關雎》△《孔雀東南飛》△李季《王貴與李香香》
⑤反映山水田園:
△陶淵明《歸園田居》:
種豆南山下,草盛豆苗稀。晨興理荒穢,戴月荷鋤歸。
道狹草木長,夕露沾我衣。衣沾不足惜,但使願無違。
△陶淵明《飲酒·結廬在人境》中句:
「采局菊東籬下,悠然見南山。山氣日夕佳,飛鳥相與還。」
△王維《渭川田家》:
斜光照墟落,窮巷牛羊歸。野老念牧童,依杖候荊扉。雉雊麥苗秀,
蠶眠桑葉稀。田夫荷鋤立,相見語依依。即此羨閑逸,悵然吟式微。
△賀敬之《桂林山水歌》
(3)抒發感情:
別林斯基:「感情是詩情天性的最主要的動力因素;沒有感情就沒有詩人,也沒有詩歌。」詩歌抒發感情是多方面的:喜、怒、哀、樂、驚、恐、思。例:
①喜:杜甫《聞官軍收河南河北》:
塞外忽傳收薊北,初聞涕淚滿衣裳。卻看妻子愁何在,漫卷詩書喜欲狂。
白日放歌須縱酒,青春作伴好還鄉。即從巴峽穿巫峽,便下襄陽向洛陽。
②怒:岳飛《滿江紅》:
怒發沖冠,憑闌處、瀟瀟雨歇。抬眼望、仰天長嘯,壯懷激烈。三十功名塵與土,八千里路雲和月。莫等閑白了少年頭,空悲切。 靖康恥,猶未雪;臣子憾,何時滅。駕長車踏破、賀蘭山缺。壯志飢餐胡虜肉,笑談渴飲匈奴血。待從頭、收拾舊山河,朝天闕。
③哀:△李清照《聲聲慢》:
尋尋覓覓,冷冷清清,凄凄慘慘戚戚。乍暖還寒時候,最難將息。三杯兩盞談酒,怎敵他,晚來風急!雁過也,正傷心,卻是舊時相識。
△李瑛《一月的哀思》:
敬愛的周總理,我不能去醫院瞻仰你,只好攥一張冰冷的報紙,靜靜地,佇立在長安街的暮色里。任一月的風,撩起我的頭發,任昏黃的路燈照著冰冷的淚滴……
④閨怨婦思:
△李清照《點降唇·閨思》:
「寂寞深閨,柔腸一寸愁千縷。惜春春去,幾點催花雨……」
△李清照《一剪梅·別愁》:
紅藕香殘玉簟秋。輕解羅裳,獨上蘭舟。雲中誰寄錦書來?雁字回時,月滿西樓。 花自飄零水自流。一種相思,兩處閑愁。此情無計可消除,才下眉頭,卻上心頭。
△李白《春思》:
燕草如碧絲,秦桑低綠枝。當君懷舊日,是妄斷腸時。春風不相識,何事入羅幃。
△李白《子夜吳歌》:
長安一片月,萬戶搗衣聲。春風吹不盡,總是玉關情。何日平胡虜,良人罷遠征。
△金昌緒《春怨》(唐):
打起黃鶯兒,莫教枝上啼。啼時驚妾夢,不得到遼西。
二、詩歌發展的歷程
↓1、古歌謠
↓2、詩經:305篇,5篇有目無辭,亦稱「詩三百」。我國第 一部詩歌總集,詩經的「六 藝」:風(15國風160篇)、雅(朝廷官吏作品105篇)、頌(廟堂祭祀樂歌40篇)、賦(直陳其事)、比(打比方)、興(先言他物,然後引出所歌詠之事)。
↓3、楚詞:以屈原為代表繼承「詩經」傳統,創浪漫主義新詩體。
↓4、漢樂府:「樂府」是負責采風的音樂機關名稱。「樂府雙璧」:《木蘭詩》、《孔雀東南飛》
↓5、唐詩:我國詩歌的黃金時代,三大詩人
↓6、宋詞:豪放派(蘇辛派)婉約派(姜夔、劉永、李清照)
↓7、元曲:含散曲和雜劇
↓8、自由詩(新詩):五四運動後的詩歌
❸ 有關現代詩的知識
現代詩也叫「白話詩」,最早可追源到清末,是詩歌的一種,與古典詩歌相比而言,雖都為感於物而作,但一般不拘格式和韻律。
現代詩形式自由,意涵豐富,意象經營重於修辭運用,完全突破了古詩「溫柔敦厚,哀而不怨」的特點,更加強調自由開放和直率陳述與進行「可感與不可感之間」的溝通。
鑒賞方法:
一、抓詩眼
詩眼是詩中最富表現力、最能開拓詩歌意境的關鍵詞句,是能使詩歌生輝的聚光點。詩眼的錘煉和設置在詩歌創作中具有重要地位,古今詩評家無不從這點出發賞析詩歌。
二、析意象
意象是詩人的主觀意念和外界客觀物象撞擊的產物,是詩人為了表現自己的內心世界,把客觀的物象經過選擇、提煉,重新組合而產生的一種含有特定意義的語言藝術形象。詩歌中,詩人不僅要用意象進行思考和感受,還要用意象進行表達。
三、明虛實
社會生活無限廣闊,詩人不可能把它們全部寫到詩作中去。因此,詩人往往用「實」表現「虛」,或用「虛」表現「實」。虛實相生,相互映襯,是詩歌創作的一條藝術規律。
詩中的「虛」就是思想感情,詩中的「實」就是景物形象。詩歌如果只寫「虛」,會顯得抽象空洞,沒有詩味;如果只寫「實」,則會顯得死寂而缺乏生氣。
四、推敲手法
詩人抒情的方式一般有兩種:一為直抒胸臆,即在作品中直接顯現個人的心緒;另一種是詩人往往略去政治背景,以渲染景物和烘托氣氛的方法,如藉助比興、化用典故等手段,委婉地表情達意。
五、知人論世
孟子雲:「頌其詩,讀其書,不知其人可乎?是以論其世也。」這句話是說,欲解其詩,必知其人,必論作者所處的時代。
(3)有關詩歌的知識擴展閱讀:
現代詩的分類:
一、敘事詩
詩中有比較完整的故事情節和人物形象,通常以詩人滿懷激情的歌唱方式來表現。史詩、故事詩、詩體小說等都屬於這一類。
史詩如古希臘荷馬的《伊里亞特》和《奧德賽》;故事詩如中國詩人李季的《王貴與李香香》、明哲的《美猴王》和《阿拉克涅》;詩體小說如英國詩人拜倫的《唐璜》,俄國詩人普希金的《葉甫蓋尼·奧涅金》。
二、抒情詩
主要通過直接抒發詩人的思想感情來反映社會生活,不要求描述完整的故事情節和人物形象。如,情歌、頌歌、哀歌、輓歌、牧歌和諷刺詩。
敘事和抒情也不是絕然分割的。敘事詩也有一定的抒情性,不過它的抒情要求要與敘事緊密結合。抒情詩也常有對某些生活片斷的敘述,但不能鋪展,應服從抒情的需要。
❹ 有關詩歌的知識
詩歌是一種主情的文學體裁,它以抒情的方式,高度凝練,集中地反映社會生活,用豐富的想像回、答富有節奏感、韻律美的語言和分行排列的形式來抒發思想情感。詩歌是有節奏、有韻律並富有感情色彩的一種語言藝術形式,也是世界上最古老、最基本的文學形式。
詩歌,是文學體裁的一種,形式很多,多數押韻,可以吟詠、朗誦。詩歌主要的特點是高度集中地反映社會生活,凝聚著作者強烈的思想感情,富於想像,語言凝練而形象,有鮮明的節奏感。
你想問那個方面的
❺ 收集有關詩歌的知識十題
1.被蘇軾形容為「詩中有畫,畫中有詩」的是哪一位詩人:(A)
A. 王維
B.孟浩然
C.劉禹錫
2.下列不屬於田園派詩人的是:(C)
A. 陶淵明
B.孟浩然
C.王昌齡
3.「兩小無猜」出自哪首詩:(A)
A.李白《長干行》
B.李商隱《無題》
C.白居易《贈內》
4.下列詩句中完全正確的一項是:(B)
A. 家書何處達,歸雁洛陽邊。(王灣《次北固山下》)
B. 寄書長不達,況乃未休兵。(杜甫《月夜憶舍弟》)
C. 嶺外音書絕,經冬復歷春。(宋之問《渡漢江》)
5.「滿城盡帶黃金甲」是描寫哪種花的詩句:(B)
A.桂花
B.菊花
C.向日葵
6.下列對應中沒有錯誤的一項是:(B)
A.小時不識月,呼作白玉盤——五言律詩·李白
B.露從今夜白,月是故鄉明——五言律詩·杜甫
C.海上生明月,天涯共此時——五言律詩·王勃
7.素有「孤篇壓倒全唐」之美譽的作品是:(B)
A.李白《夢游天姥吟留別》
B.張若虛《春江花月夜》
C.白居易《長恨歌》
8.下列哪一句出自劉希夷的《代悲白頭翁》:(C)
A.今年歡笑復明年,秋月春風等閑度。
B.人生代代無窮已,江月年年只相似。
C.年年歲歲花相似,歲歲年年人不同。
9.下列哪位女子「開箱驗取石榴裙」:(C)
A.上官婉兒
B.薛濤
C.武則天
10.下列哪一句出自悼亡詩:(A)
A.誠知此恨人人有,貧賤夫妻百事哀。
B.孤燈不明思欲絕,卷帷望月空長嘆。
C.曉鏡但愁雲鬢改,夜吟應覺月光寒。
❻ 有關詩歌的知識
詩歌的分類有多種方法,根據不同的原則和標准可以劃分為不同的種類。基本的有以下幾種:
1.敘事詩和抒情詩。這是按照作品內容的表達方式劃分的。
(1)敘事詩:詩中有比較完整的故事情節和人物形象,通常以詩人滿懷激情的歌唱方式來表現。史詩、故事詩、詩體小說等都屬於這一類。史詩如古希臘荷馬的《伊里亞特》和《奧德賽》;故事詩如我國詩人李季的《王貴與李香香》;詩體小說如英國詩人拜倫的《唐璜》,俄國詩人普希金的《葉甫蓋尼·奧涅金》。
(2)抒情詩:主要通過直接抒發詩人的思想感情來反映社會生活,不要求描述完整的故事情節和人物形象。如,情歌、頌歌、哀歌、輓歌、牧歌和諷刺詩。這類作品很多,不一一列舉。
當然,敘事和抒情也不是絕然分割的。敘事詩也有一定的抒情性,不過它的抒情要求要與敘事緊密結合。抒情詩也常有對某些生活片斷的敘述,但不能鋪展,應服從抒情的需要。
2.格律詩、自由詩和散文詩。這是按照作品語言的音韻格律和結構形式分類的。
(1)格律詩:是按照一定格式和規則寫成的詩歌。它對詩的行數、詩句的字數(或音節)、聲調音韻、詞語對仗、句式排列等有嚴格規定,如,我國古代詩歌中的「律詩」「絕句」和「詞」「曲」,歐洲的「十四行詩」。
(2)自由詩:是近代歐美新發展起來的一種詩體。它不受格律限制,無固定格式,注重自然的、內在的節奏,押大致相近的韻或不押韻,字數、行數、句式、音調都比較自由,語言比較通俗。美國詩人惠特曼(1819—1892)是歐美自由詩的創始人,《草葉集》是他的主要詩集。我國「五四」以來也流行這種詩體。
(3)散文詩:是兼有散文和詩的特點的一種文學體裁。作品中有詩的意境和激情,常常富有哲理,注重自然的節奏感和音樂美,篇幅短小,像散文一樣不分行,不押韻,如,魯迅的《野草》。
詩歌的品析
(1)剖析技巧特徵,破解含蓄詩意 詩歌語言簡潔凝練,命意含蓄曲折,欣賞詩歌時就要努力尋求言外之義、文外之旨、微言大義。最重要的,詩歌多用表達技巧,這是與詩歌的文體特徵和美學追求相適應的。使用技巧能夠收到以少勝多、以小見大、以近顯遠的功效。常用表達技巧如比喻、借代、誇張、反復、比擬、象徵、用典、烘托等,熟諳其特徵與功用,對參悟詩意十分有益。例如,比興手法是從《詩經》《楚詞》以來形成的藝術傳統,使用極為普遍,而且言在此而意在彼,於平常事物中寄託別一番深意。請看李白的《長相思》:
長相思,在長安。
絡瑋秋啼金井闌,微霜凄凄簟色寒。
孤燈不明思欲絕,卷帷望月空長嘆。
美人如花隔雲端。
上有青冥之高天,下有淥水之波瀾。
天長路遠魂飛苦,夢魂不到關山難。
長相思 摧心肝。
從字面來看,詩的前半部分描寫主人公在長安的相思苦情,後半部分寫的是一場夢游似的追求,似乎表現的是男女之情,實際上並不是這樣,而是抒發詩人追求政治理想不能實現的苦悶。
(2)知人論世 明了詩人所處時代、主要經歷、語言風格、美學追求以及創作某一首詩的心境等因素,有助於理解詩意、把握詩情。古語說「人同此心,心同此理」,人的情感既有個別性,又有普遍性。李政道認為藝術和科學「追求的目標都是真理的普遍性」,「藝術,例如詩歌、繪畫、音樂等等,用創新的手法喚起每個人的意識或潛意識中深藏著的已經存在的感情。情感越珍貴,喚起越強烈,反響越普遍,藝術就越優秀」。他還拿李白的《把酒問月》與蘇軾的《水調歌頭》「明月幾時有」進行對比,申述詩的普遍性:「在吟誦這些詩的時候,它們的相似之點和不同之處同樣感動著讀者。盡管李白和蘇軾生活的時代和今天的社會已經完全不同了,每一首詩在今天人們的心中仍然引發強烈的感情共鳴。」既然如此,我們欣賞詩歌,就應深入到作者的內心,與作者的思想相合、感情相契,進而准確地領悟作者精心隱藏在字里行間的微妙情思。例如岳飛的《小重山》:
昨夜寒跫不住鳴。驚回千里夢,已三更。起來獨自繞階行。人悄悄,簾外月
朧明。 白首為功名。舊山松竹老,阻歸程。欲將心事付瑤琴。知音少,弦斷
有誰聽?
此詞情調低回蘊藉,與作者那首著名的、情調壯懷激烈的《滿江紅》相比,區別極大。有人評述這兩首詞,認為《滿江紅》情調高昂,遠勝於《小重山》。繆鉞先生知人論世,披文入情,中肯地指出二者「所要表達的都是他的抗金以收復中原的雄心壯志,不過因為作詞的時間與心境不同,因此在作法上不免有所差異,實際上是異曲同工」,並且賦詩提醒讀者:「將軍佳作世爭傳,三十功名路八千。一種壯懷能蘊藉,諸君細讀小重山。」
(3)從形象切入 賞詩要善於捕捉形象,深入揣摩形象的意蘊,進而參悟作者的命意。譬如「愁」這種常見的情感,無形無色,但優秀詩人就能夠使用生花妙筆塑造得有形有色,鮮活獨特,意象充盈。李煜《虞美人》(春花秋月何時了):「問君能有幾多愁,恰似一江春水向東流。」把愁喻為「一江春水」。賀鑄《青玉案》(凌波不過橫塘路):「若問閑愁都幾許?一川煙草,滿城飛絮,梅子黃時雨!」,將愁比喻為滿地的青草、滿城的柳絮和漫天的細雨。李清照《武陵春》(風住塵香花已盡):「只恐雙溪舴艋舟,載不動許多愁。」形容愁多得連船也載不動。餘光中《鄉愁》把不同年齡階段的鄉愁分別比喻為「一枚小小的郵票」、「一張窄窄的船票」、「一方矮矮的墳墓」、「一灣淺淺的海峽」。
(4)聯系語境 語境指言語交際的環境,其范圍有廣狹之分,狹義的語境僅指環境,即口語的前言後語、書面語的上下文;廣義的語境還包括交際雙方的背景與自然環境、社會環境等。在具體的語境中,語句表達一定的顯性意義外,常常還包含語境賦予的隱性意義。閱讀脫離語境,理解就非常困難。欣賞詩歌,只有抓住語言所提供的具體語境,方能深入、准確地領悟作品的思想感情,而且,對語境體察得越充分,閱讀理解的水平就越高。「比如杜甫的著名七絕《江南逢李龜年》:岐王宅里尋常見,崔九堂前幾度聞。正是江南好風景,落花時節又逢君。對這里的『落花時節』一語怎麼理解?有人聯系第三句『江南好風景』,於是說杜甫又遇到李龜年的時間當是春天,當時春光正好,百花早已盛開,有的已經開始凋落。有人進一步聯系第一二句,認為李龜年過去是岐王、崔九等王公大臣寵幸的歌手,如今流落江南,說明他的極盛時期已過,到了他的『落花時節』了。還有人從杜甫這面聯系,說杜甫少年得名,十四五歲就出入岐王宅里、崔九堂前,滿懷抱負卻始終無法施展,輾轉漂泊,垂垂老矣,這落花時節實在是對自身不幸的感嘆。又有人認為,僅從李杜身世上著眼還不夠,盡管他們都是飄零異地,景況凄涼,但唐皇朝經過了安史之亂,開元時代的昇平局面已經一去不復返了。所以落花時節還包含對國家殘破民生凋敝的無限感慨。還有人主張把以上幾種理解合起來,說這里寫李杜窮途相逢,彼此身世之悲、國家興亡之嘆難以言喻,而只在大好春光中點出『落花』一語,更讓人覺出感慨萬端、無從說起的悲涼。上述理解都不錯,但深淺大不相同。原因是對語境的體會和挖掘不同,有的人理解得窄,有的人理解得寬。由此可見,對語境體察得越充分,閱讀理解的水平就越高。」
(5)借用聯想和想像 朱光潛說:「作詩和讀詩,都必用思考,都必起聯想,甚至於思考愈周密,詩的境界愈深刻;聯想愈豐富,詩的境界愈美備。」「欣賞活動同時也是一種想像活動」,「沒有想像就沒有藝術的創造,沒有想像也沒有藝術的欣賞」。例如,賞析杜詩「門泊東吳萬里船」一語,李思敬是這樣展開想像的:「詩人欣賞過以窗為框的西山雪景之後,再把眼光投向窗外,又發現了奇觀:透過他那院門口,又看到遼遠的水面上飄著東去的航船。……這又是一個合乎透視學原理的描繪:他把遼遠的『萬里船』和杜家院門口壓在一個平面上來欣賞,以門口為畫框,則萬里船竟如泊在門中。」至於讀詩生發聯想,司馬光有過一段精闢的論述:「古人為詩,貴於意在言外,使人思而得之。……近世詩人惟杜子美最得詩人之體,如『國破山河在,城春草木深。感時花濺淚,恨別鳥驚心』:山河在,明無物矣;草木深,明無人矣;花鳥,平時可娛之物,見之而泣,聞之而悲,則時可知矣。」
(6)比較 把兩首詩攤開來,語言、手法、風格、思想、情調,再加上作者的身世、修養、趣味,逐一進行比較,很容易發現同中之異與異中之同,從而加深對兩首詩的理解。比較有兩種形式,綜合比較是將兩個對比物多個方面甚至所以方面進行比較,單項比較僅就某個方面進行比較。清人施補華雲:「三百篇比興為多,唐人猶得此意。同一詠蟬,虞世南『居高聲自遠,端不藉秋風』,是清華人語;駱賓王『露重飛難進,風多響異沉』,是患難人語;李商隱『本以高難飽,徒勞恨費聲』,是牢騷人語。比興不同如此。」這是比較不同作者同一題材的作品。也可以比較同一作者的不同作品,如拿岳飛的《滿江紅》與《小重山》進行比較;還可以比較不同時代詩歌的總體特點,例如比較唐詩與宋詩;也可以比較不同民族的詩歌特點,例如比較中西詩歌在情趣上的差異。
雖是以古詩為例,但這個欣賞方法讀任一詩歌都適用。關鍵要多讀多感觀,才能有切身體會。
詩歌的押韻
一、從韻部來分,可分為:單韻式(AAOA)和雙韻式(BABA)兩種。
1、單韻韻式,包括單韻平聲韻、單韻仄聲韻、單韻平仄韻。
a、單韻平聲韻。
例1:李白的《靜夜思》,「床前明月光,疑是地上霜。舉頭望明月,低頭思故鄉。」,全詩只有「光」、「霜」、「鄉」,押同一個平聲韻部。
b、單韻仄聲韻。例2:岑參的《春夢》,「洞房昨夜春風起,遙憶美人湘江水。枕上片時春夢中,行盡江南數千里。」,全詩只有「起」、「水」、「里」,押同一個仄聲韻部。
c、單韻平仄韻(特例)。例3:放入雙韻韻式中,便於操作,見下面的例6。
2、雙韻韻式(多為交叉韻)。例4:王勃的《普安建陰題壁》,「江漢深無極,梁岷不可攀。山川雲霧里,遊子幾時還。」,全詩中押兩個不同的韻部。即一、三「極」、「里」相押;二、四「攀」、「還」相押。例5:王唯的《竹里館》「獨坐幽篁里,彈琴復長嘯。深林人不知,明月來相照。」,全詩中押兩個不同的韻部。即「里」、「知」相押;「嘯」、「照」相押。例6:盧仝的《白鷺鷥 》,「刻成片玉白鷺鷥,欲捉纖鱗心自急。翹足沙頭不得時,傍人不知謂閑立。」,全詩中押同一個韻部的平聲韻和仄聲韻押。即「鷥」、「時」平聲相押;「急」、「立」仄聲相押。
二、從韻位來分,可分為:全韻式、半韻式、混韻式、包韻式等。
1、全韻式,包括全韻平聲式(AAaA)和全韻仄聲式(BBbB)兩種。
a、全韻平聲式。
例7:李商隱的《屏風》,「六曲連環接翠幃,高樓夜半酒醒時。掩燈遮霧密如此,雨落月明俱不知。」,全詩中「幃」、「時」、「知」三個平聲字與一個仄聲「此」字相押。
b、全韻仄聲式。例8:貫休的《宿深村》,「行行一宿深村裡,雞犬豐年鬧如市。黃昏見客合家喜,月下取魚戽塘水。」,全詩中「里」、「市」、「喜」、「水」四字押。
2、半韻式,可分為半韻平聲式(OAOA)和半韻仄聲式(OBOB)。
a、半韻平聲式。例9,李賀的《《馬詩》》,「 大漠沙如雪, 燕山月似鉤。 何當金絡腦, 快走踏清秋。」,四句中二位「鉤」 和四位「秋」字押。
b、半韻仄聲式。例10,柳中庸的《江行》,「繁陰乍隱洲,落葉初飛浦。蕭蕭楚客帆,暮入寒江雨。」,二位「浦」與四位「雨」押。
3、混韻式,可分為交叉韻(BABA)和轉換韻。
(一)、交叉韻,可分為:同韻部交叉(aAaA)和異韻部交叉(BABA)。
a、同韻部交叉。例11,朱慶余的《閨意上張水部》,「洞房昨夜停紅燭,待曉堂前拜舅姑。妝罷低聲問夫婿,畫眉深淺入時無?」,「燭」與「婿」押仄聲;「姑」與「無」壓平聲,他們同屬於一個韻部。
b、異韻部交叉,例12,杜牧的《過勤政樓》,「千秋佳節名空在,承露絲囊世已無。唯有紫苔偏稱意,年年因雨上金鋪。」,詩中「在」與「意」仄押;「無」與「鋪」平押,異韻部相押。
(二)、轉換韻。例13,徐陵的《折楊柳》,「裊裊河堤樹。依依魏主營。江陵有舊曲。洛下作新聲。妾對長楊苑。君登高柳城。春還應共見。盪子太無情。」,「樹」、「曲」韻向「苑」、「見」韻轉換;主韻(尾韻),「營」、「聲」、「城」、「情」,平聲同韻保持不變。例14,杜甫的《嘆庭前甘菊花》,「檐前甘菊移時晚,青蕊重陽不堪摘。明日蕭條醉盡醒,殘花爛熳開何益?籬邊野外多眾芳,采擷細瑣升中堂。念茲空長大枝葉,結根失所纏風霜。」,詩中由「摘」、「益」韻部向「芳」、「堂」、「霜」韻部轉換。主韻(尾韻)發生了改變,押兩個韻部,但是,仍然押的是平聲韻。例15,杜甫的《秋雨嘆三首》,a、「雨中百草秋爛死,階下決明顏色鮮。著葉滿枝翠羽蓋,開花無數黃金錢。涼風蕭蕭吹汝急,恐汝後時難獨立。堂上書生空白頭,臨風三嗅馨香泣。」,b、「闌風伏雨秋紛紛,四海八荒同一雲。去馬來牛不復辨,濁涇清渭何當分?禾頭生耳黍穗黑,農夫田婦無消息。城中蚪米換衾綢,相許寧論兩相直?」,c、「長安布衣誰比數,反巢衡門守環堵。老夫不出長蓬蒿,稚子無憂走風雨。雨聲颼颼催早寒,胡雁翅濕高飛難。秋來未曾見白日,泥污後土何時干?」,這三首詩中,例15「a」和例15「b」兩首詩,前部分押平聲韻,後部分押仄聲韻;例15「c」前部分押仄聲韻,後部分押平聲韻。主韻尾韻,平仄兩個韻部混合平分秋色。
4、包韻式,可分為:
a、平聲順包式(AAOA),例16:常建的《三日尋李九庄》,「 雨歇楊林東渡頭,永和三日盪輕舟。故人家在桃花岸,直到門前溪水流。」,詩中一、二、四句的韻字「頭」、「舟」、「流」,把第三句包圍著,形成一個環圈。
b、仄聲順包式(BBOB),例2:孟郊的《古怨》,「試妾與君淚,兩處滴池水。看取芙蓉花,今年為誰死。」
c、逆時包韻式(OAaA),例17:,「幾度春眠覺,紗窗曉望迷。朦朧殘夢里,猶是在遼西。」,詩兩行一排列,「迷」、「里」、「西」三字,就把「覺」字包圍住了。
三、從音韻的發展分,可分為:古韻和新韻。
四、從用韻的密度分,可分為:句句韻、隔句韻、句中韻(首尾韻、腰尾韻、足尾韻)、句外韻。
1、句句韻,見全韻式。
2、隔句韻,見單韻韻式、雙韻韻式和交叉韻。
3、句中韻。
a、首尾韻。例18,楊巨源的《和鍊師索秀才楊柳》,「水邊楊柳麴塵絲,立馬煩君折一枝。惟有春風最相惜,殷勤更向手中吹。」,詩中「水」與「絲」;「立」與「一」、「枝」;「惟」與「惜」,為本句中首尾韻相押。
b、腰尾韻。例19,嚴維的《歲初喜黃甫侍御至》,「湖上新正逢故人,情深應不笑家貧。明朝別後門還掩,修竹千竿一老身。」,詩中「新」與「人」相押。
c、足尾韻。例20,見上例18,「立馬煩君折一枝」中,「一」與「枝」相押。
4、句外韻。除本句中以外的用韻。見例18。
五、從字的重復來分,可分為:疊字韻和重字韻。
1、疊字韻。例21,鄭谷的《鷺鷥》,「閑立春塘煙澹澹,靜眠寒葦雨颼颼。漁翁歸後沙汀晚,飛下灘頭更自由。」,詩中的「颼颼 」,疊字成韻。
2、重字韻。例22,杜甫的《三絕句》,「前年渝州殺刺史,今年開州殺刺史。群盜相隨劇虎狼,食人更肯留妻子。」,詩中「一」句中的「史」字與「二」句中的「史」相同,用重字。
(註:字母A表示同韻部平聲韻,a表示同韻部仄聲;字母B表示不同韻部仄聲韻,b表示不同韻部平聲;字母O表示非韻位字。)
上面主要以古詩為例,但靈活運用押韻方法適用於任何一種詩歌形式!
❼ 有關於詩歌的知識
詩歌,是文學體裁的一種,形式較為多樣化,可以吟詠、朗誦。在中國古代,區別「詩歌」與「非詩歌」之間的主要標准為「是否押韻」(不押韻者絕非詩歌)。
新文化運動之後,在西洋文學的影響下,部分作者創作了不押韻的新詩,從此「無韻詩」正式登上了中國文學的舞台,甚至一度成為了詩界主流。詩歌主要的特點是高度集中地反映社會生活,凝聚著作者強烈的思想感情,富於想像,語言凝練而形象,有鮮明的節奏感。
詩者,感其況而述其心,發乎情而施乎藝也——摘自趙缺《無咎詩三百序》。詩歌是世界上最古老、最基本的文學形式,是一種闡述心靈的文學體裁,而詩人則需要掌握成熟的藝術技巧,並按照一定的音節、聲調和韻律的要求,用凝練的語言、充沛的情感以及豐富的意象來高度集中地表現社會生活和人類精神世界。
(7)有關詩歌的知識擴展閱讀
發展:詩歌發展經歷了《詩經》→ 《楚辭》→漢賦→漢樂府詩→建安詩歌→魏晉南北朝民歌→唐詩→宋詞→元曲→明清詩歌→現代詩的發展歷程。
詩歌是最古老也是最具有文學特質的文學樣式,它來源於上古時期的勞動號子(後發展為民歌)以及祭祀頌詞。詩歌原是詩與歌的總稱,詩和音樂、舞蹈結合在一起,統稱為詩歌。中國詩歌具有悠久的歷史和豐富的遺產,如,《詩經》《楚辭》和《漢樂府》以及無數詩人的作品。歐洲的詩歌,由古希臘的荷馬、薩福和古羅馬的維吉爾、賀拉斯等詩人開啟創作之源。
❽ 有關詩的知識
詩,又稱詩歌,是一種用高度凝練的語言,形象表達作者豐富情感,集中反映社會生活並具有一定節奏和韻律的文學體裁。
詩是詩人對現實觀念或世俗理念的不認同而感發的憤怒和不滿。無論是離騷體、古詩體、近代詩還是現代詩都不過是詩的一種形式。最優美之處在於站在人類歷史的高度來閃現出詩的時代光環。
詩乃文學之祖,藝術之根。詩是一種闡述心靈的文學體裁,而詩人則需要掌握成熟的藝術技巧,並按照一定的音節、聲調和韻律的要求,用凝練的語言、充沛的情感以及豐富的意象來高度集中地表現社會生活和人類精神世界。
孔子認為,詩具有興、觀、群、怨四種作用。在中國古代,不合樂的稱為詩,合樂的稱為歌。
(8)有關詩歌的知識擴展閱讀
詩歌流派:
1、現實主義詩學認為
詩是現實生活在詩人心中的反映。只有現實生活,才是詩及一切藝術的源泉。詩人是生活的歌手,詩是對生活的歌唱。
2、浪漫主義詩學認為
詩人是情種,詩人心中的情感投射給世界,世間萬事萬物就會為之詩化。所以,詩應該是詩人的自我表現,是詩人情懷的直抒,是詩人的心靈對理想世界的呼喚。
3、形式主義詩學認為
詩只是有意味的語言藝術形式。任何一種「內容」只有經過「形式化」才能成為藝術。形式並不屈從於內容。詩人對美的追求,趨向於形式的自主創造。形式的自主品質,意味著詩人有批判社會現實、開拓美的世界的自主權力。在極端的形式主義詩學看來,詩只是一種語言工藝。
4、心理分析主義詩學認為
做詩猶如做夢,詩就是詩人的「白日夢」。常人做夢,是人的本能情慾等在社會道德和人的理性意識壓抑下得不到滿足,轉移到夢中去發泄。詩人做詩,是把他在現實世界無法滿足的本能情慾等,轉移到幻想的世界中去加以宣洩。
❾ 有關詩歌的知識和故事
詩歌欣賞是一種藝術審美活動。詩歌欣賞要具備如下的知識:
1.如何品詩。人們常把欣賞詩歌叫「品詩」。所謂「品」,第一是要細心地認真地思考和回味;第二是要凝神定情,在一個安靜的環境和比較穩定的情緒下進行欣賞活動;第三是要展開想像、聯想的翅膀,從自身的文化知識和經驗中尋找與詩歌意念相對應的形象感受;第四是用必要的重復來加深對詩情詩意的把握。
2.讀詩入意境。欣賞詩歌還要「讀」。詩歌具有節奏,韻律,不讀只看,是無法細致深入地領略這種美感的。反復認真地讀詩,詩中那種情感的慷慨激昂和音調的鏗鏘有力、節奏的明快活潑,或者情調的纏綿悱側、言語的呢呢喃喃、節拍的波浪起伏,就會十分自然地融匯在一起,使你為之所感動。
3.提高欣賞情趣。當然,詩歌欣賞同其他藝術欣賞活動一樣,也有一個情趣、格調、標準的問題。一方面要努力培養健康的欣賞情趣,確立較高的欣賞標准,另一方面要選擇適當的詩歌作為欣賞對象。對於情趣和格調過於低下庸俗的詩歌,應該有分析、剔除,批判的能力。
曹植
曹植是曹操的小兒子,從小就才華出眾,很受到父親的疼愛。曹操死後,他的哥哥曹丕當上了魏國的皇帝。曹丕是一個忌妒心很重的人,他擔心弟弟會威脅自己的皇位,就想害死他。
有一天,曹丕叫曹植到面前來,要曹植在七步之內作出一首詩,以證明他寫詩的才華。如果他寫不出,就等於是在欺騙皇上,要把他處死。
曹植知道哥哥存心要害死他,又傷心又憤怒。他強忍著心中的悲痛,努力地想著想著……果然,他就在七步之內作了一首詩,當場念出來:
萁在釜下然,豆在釜中泣。
本是同根生,相煎何太急!
成 道
詩人白居易為了要求得更高深的學問,到處向人請教,但仍不能滿足他強烈的求知慾。
有一天地聽說有一位得道的禪師,學問非常高深。於是不惜千里跋涉去求見,好不容易見到了禪師,便虛心地問:「師父,請告訴我如何才能得道?」禪師回答:「諸惡莫作,眾善奉行。」白居易不解地說:「這連三歲小孩也知道呀,怎能說是道呢?」禪師回答:「三歲小孩也知道,但80老翁也難奉行啊!」
李白讀書的故事
李白是我國唐代偉大的詩人,但他小時候讀書卻不怎麼刻苦,甚至有些貪玩,有一天他到一條小河邊去玩,看見一個老太婆在磨一根鐵棒,就上去好奇地問:「老奶奶,你為什麼磨鐵棒?」老太太告訴他是在磨針。李白說:「那麼粗的鐵棒怎麼能磨成針呢?」老人說:「只要功夫深,鐵棒也能磨成針」。李白深有感悟,從此刻苦讀書,成為一代「詩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