當前位置:首頁 » 古詩詞句 » 朱耷詩歌

朱耷詩歌

發布時間: 2021-03-16 14:48:02

『壹』 八大山人 詩詞

《荷花》
東畔荷抄花高出頭,西家荷葉比輕舟。
妾心如葉花如葉,怪底銀河不肯流。

《題芋》
洪崖老夫煨榾柮,撥盡寒灰手加額。
是誰敲破雪中門,願舉蹲鴟以奉客。

《題桃花》
天下艷花王,圖中推貴客。
不遇老花師,安得花頃刻。

『貳』 八大山人的代表作是什麼

朱耷的藝術已經在東方尤其在日本以至世界畫壇引起了很大的反映。八大山人的書畫有少小說詩歌文學作品,已不復得見。如:《荷塘戲禽圖卷》、《河上花並題圖卷》、《魚鴨圖卷》、《魚樂圖卷》、《雜花圖卷》以及《楊柳浴禽圖軸》、《芙蓉蘆雁圖軸》、《大石游魚圖軸》、《雙鷹圖軸》、《古梅圖軸》、《墨松圖軸》、《秋荷圖軸》、《芭蕉竹石圖軸》、《椿鹿圖軸》、《快雪時晴圖軸》、《幽溪泛舟圖軸》、《四幀絹本淺絳山水大屏》,以及許多條幅,冊頁中的花鳥魚鴨,山水樹石等。書法方面有《臨蘭亭序軸》、《臨「臨河敘」四屏》,以及各大家法帖和行草詩書軸冊等,都在國內外的博物館、院中珍藏。

『叄』 你好西晉重陽節朱耷(八大山人)著名的詩歌給我說說

1、蜀來中九日
(唐)王自勃
九月九日望鄉台,他席他鄉送客杯。
人情已厭南中苦,鴻雁那從北地來。
2、九月九日憶山東兄弟
(唐)王維
獨在異鄉為異客,每逢佳節倍思親。
遙知兄弟登高處,遍插茱萸少一人。
3、九日齊山登高
(唐)杜牧
江涵秋影雁初飛,與客攜壺上翠微。 塵世難逢開口笑,菊花須插滿頭歸。
但將酩酊酬佳節,不作登臨恨落暉。 古往今來只如此,牛山何必獨沾衣。
4、九月十日即事
(唐)李白
昨日登高罷,今朝再舉觴。
菊花何太苦,遭此兩重陽。
5、九月九日玄武山旅眺
(唐)盧照鄰
九月九日眺山川,歸心歸望積風煙。
他鄉共酌金花酒,萬里同悲鴻雁天。

『肆』 「八大山人」的詩詞有哪些

1、《題雙西瓜圖》清·朱耷

無一無分別,無二無二號。

吸盡西江來,他能為汝專道。

2、《題貓石圖》清·朱耷屬

水牯南泉於到爾,貓兒身毒為何人?

烏雲蓋雪一般重,雲去雪消三十春。

『伍』 八大山人傳記 翻譯

八大山人,是前代明朝的宗室,獲「諸生」的資格,世代居住在南昌。年少時遭遇變故,離開家逃到奉新縣的山中,剃去頭發做了僧人。不幾年,手持拂塵被稱為宗師。
他住在山裡二十年,跟隨他學習的曾經多到一百多人。臨川縣令胡君曾聽說他的名聲,把他請到官舍。一年余後,他心意空虛精神恍惚不得意,於是得了瘋病,忽然大笑,忽然又痛哭一整天。一天晚上,他撕裂自己的僧服,燒毀了它,就跑回了省城。他獨自在街市中徘徊,常常戴著布帽,拖著長領袍子,鞋子破了露著腳跟,甩著袖子,搖來晃去地走著。市上的兒童跟著他看,大聲嘲笑他,沒有人認得他。他的侄子認出了他,就留他住在自己家。過了很長時間,他的病才確實好了。
山人擅長書法,行楷學習王大令、顏魯公,並且能夠自成一家;他的狂草非常怪異而有氣勢。他喜歡畫水墨的芭蕉、怪石、花竹及蘆雁和汀鳧,畫法自由自在而不受畫家規矩的約束。人們得到了他的畫都爭著收藏,把它看得很貴重。他喝酒不能喝完二升,可是喜歡飲酒。貧困的讀書人或市民百姓、殺豬賣酒的人邀請他喝酒,他就去;去了,就總是喝醉。喝醉後作畫時墨液淋漓,也不很愛惜。八大山人多與城外僧人往來,年輕和尚爭著糾纏他索要畫作,甚至於拉扯他的衣袖拽住他的衣襟,山人也不拒絕。士人朋友中有人贈送給他財物,他也不推辭。可是達官顯貴想要用幾兩銀子換他一幅山石畫,也不能得到;有人拿綾絹來,他就徑直接受,說:「我把它們當成做襪子的材料。」因此,達官顯貴求他的書畫,竟然反而要從貧困的讀書人、山中和尚與殺豬賣酒的人那兒買到。
一天,忽然他在門上寫了一個大大的「啞」字,從此對人不再說一句話,然而喜歡笑並且更喜歡喝酒了。有人請他喝酒,他就縮著脖子拍著巴掌「啞啞」地笑。又喜歡猜拳游戲,賭酒贏了就「啞啞」地笑,輸得多了就用拳頭打贏者的後背,更「啞啞」地笑個不停。喝醉了就常常嘆息抽咽流淚。
我客居南昌,一向仰慕八大山人,就囑托北竺寺住持澹公約山人到山寺相見,到(約定的)這一天,颳起大風下起大雨,我料想山人一定不會出門了,一會兒,澹公派人拿著他的簡訊來說:「山人天剛亮就已經到了。」我又驚又喜,急忙叫了一頂竹轎,冒著雨去見他。(我們)握著手熟視大笑。夜裡住在山寺中,剪燭交談,八大山人心癢難耐,忍不住地想要開口說話,就藉助手勢表達。隨後竟然索要毛筆在桌上寫字來交談酬答,直到蠟燭燃盡露出燭根也不知疲倦。澹公告訴我,八大山人有詩歌數卷藏在書箱中,秘藏而不讓外人看到。我看到過山人題畫的文字,以及其他的題跋,(風格)都非常古雅,其間往往攙雜著深奧難讀的話,不能全讀得懂。看到山人致澹公的幾封信很有情致,如同晉代人的風格。八大山人面色微紅,下巴豐滿而胡須很少。最初當和尚時,取號雪個,後來又改號叫人屋、驢屋、書年、驢漢,最後號八大山人。澹公是杭州人,是靈岩寺繼公的高足,也擅長書法能寫詩歌,喜歡與文人交往。
我認為:世上知道八大山人的人很多,卻竟沒有一個真正了解他的人!山人心中情感憤激郁結,另有無法自我排遣的緣故。如同巨石堵塞了泉水,濕棉絮遇到了烈火,無可奈何,於是忽然發狂忽然喑啞,隱藏下層玩世不恭。可是有的人看他,說是狂士,說是高人,——太淺薄了呀,他們對山人的了解!真是可悲啊!我跟山人住在寺中,午夜後雨勢更猛,房檐水聲很大,大風晃動窗和門,屋外四周的竹子樹木都發出怒號一樣的聲響,像空曠山中的虎嘯豹吼,聲音凄厲,幾乎睡不成覺。假如讓山人遇到方鳳、謝翱、吳思齊等人,又一定是互相攙扶痛哭失聲吧。慚愧我不是那一類人啊。

『陸』 朱耷的經典畫作有哪些

朱耷的畫作在東方尤其在日本備受推崇,並在世界畫壇引起了很大的反響,如:

《孔雀竹石圖》《孤禽圖》《眠鴨圖》《貓石雜卉圖》,以及《荷塘戲禽圖卷》、《河上花並題圖卷》、《魚鴨圖卷》、《蓮花魚樂圖卷》、《雜花圖卷》《楊柳浴禽圖軸》、《芙蓉蘆雁圖軸》、《大石游魚圖軸》、《雙鷹圖軸》、《古梅圖軸》、《墨松圖軸》、《秋荷圖軸》、《芭蕉竹石圖軸》、《椿鹿圖軸》、《快雪時晴圖軸》、《幽溪泛舟圖軸》、《四幀絹本淺絳山水大屏》等,許多條幅,冊頁中的花鳥魚鴨,山水樹石等。書法方面有《臨蘭亭序軸》、《臨「臨河敘」四屏》,以及各大家法帖和行草詩書軸冊等,都在國內外的博物館、院中珍藏。朱耷的書畫有少小說詩歌文學作品,已不復得見。

近年部分朱耷作品藝術品投資市場拍賣情況:

《竹石鴛鴦》,2010,西泠印社拍場,成交價1.187億。

《個山雜畫冊》,2008,西泠印社拍場,成交價2352萬元。

《山青水碧鳥語花香》,2008,佳士得拍場,成交價3426萬元。

《鷺石圖》,2008,北京萬隆拍場,成交價3300萬。

《瓶菊圖》,2008,中國嘉德拍場,成交價3136萬元(不含傭金)。

『柒』 詠荷詩五首有哪些名句 怎麼賞析

這個問題涉及到歌頌荷花的詩歌,下面以王昌齡還有李白包括蕭剛的《采蓮曲》以及盧照鄰《曲池荷》為例說明。有關的五首詩歌以及賞析如下:
一、
1、王昌齡詩《采蓮曲》
唐·王昌齡
荷葉羅裙一色裁,
芙蓉向臉兩邊開。
亂入池中看不見,
聞歌始覺有人來。
2、賞析:
如果把這首詩看作一幅《采蓮圖》畫面的中心自然是采蓮少女們。但作者卻自始至終不讓她們在這畫面上出現而是讓她們夾雜在田田荷葉、艷艷荷花叢中若隱若現若有若無使采蓮少女與美麗的大自然融為一體使全詩別具一種引人遐想的優美意境。這樣的藝術構思是獨具匠心的。
一開頭就巧妙地把采蓮少女和周圍的自然環境組成一個和諧統一的整體——「荷葉羅裙一色裁芙蓉向臉兩邊開。」說女子的羅裙綠得像荷葉一樣不過是個普通的比喻而這里寫的是采蓮少女置身蓮池說荷葉與羅裙一色那便是「本地風光」是「賦」而不是「比」了顯得生動喜人兼有素樸和美艷的風致。次句的芙蓉即荷花。說少女的臉龐紅潤艷麗如同出水的荷花這樣的比喻也不算新鮮。但「芙蓉向臉兩邊開」卻又不單是比喻而是描繪出一幅美麗的圖景采蓮少女的臉龐正掩映在盛開的荷花中間看上去好象鮮艷的荷花正朝著少女的臉龐開放。把這兩句聯成一體讀者彷彿看到在那一片綠荷紅蓮叢中采蓮少女的綠羅裙已經融入田田荷葉之中幾乎分不清孰為荷葉孰為羅裙而少女的臉龐則與鮮艷的荷花相互照映人花難辨。讓人感到這些采蓮女子簡直就是美麗的大自然的一部分或者說竟是荷花的精靈。這描寫既具有真切的生活實感。
第三小分句「亂入池中看不見」緊承前兩句而來。亂入、雜入、混入之意。荷葉羅裙芙蓉人面本就恍若一體難以分辨只有在定晴細察時才勉強可辨所以稍一錯神采蓮少女又與綠荷紅蓮渾然為一忽然不見蹤影了。這一句所寫的正是佇立凝望者在剎那間所產生的一種人花莫辨是耶非耶的感覺一種變幻莫測的驚奇與悵惘。這是通常所說「看花了眼」時常有的情形。然而正當踟躕悵惘、望而不見之際蓮塘中歌聲四起忽又恍然大悟「看不見」的采蓮女子仍在這田田荷葉、艷艷荷花之中。「始覺有人來」要和「聞歌」聯在一起體味。本已「不見」忽而「聞歌」方知「有人」但人卻又仍然掩映於荷葉荷花之中故雖聞歌而不見她們的身姿面影。這真是所謂「菱歌唱不徹知在此塘中」崔國輔《小長干曲》了。這一描寫更增加了畫面的生動意趣和詩境的含蘊令人宛見十畝蓮塘荷花盛開菱歌四起的情景和觀望者聞歌神馳、佇立凝望的情狀而采蓮少女們充滿青春活力的歡樂情緒也洋溢在這聞歌而不見人的荷塘之中。直到最後作者仍不讓畫的主角明顯出現在畫面上那目的除了把她們作為美麗的大自然的化身之外還因為這樣描寫才能留下悠然不盡的情味。
二、
1、曲池荷
盧照鄰
浮香繞曲岸,圓影覆華池。
常恐秋風早,飄零君不知
2、賞析:
"浮香繞曲岸",未見其形,先聞其香。曲折的池岸泛著陣陣清香,說明荷花盛開,正值夏季。"圓影覆華池",寫月光籠罩著荷池。月影是圓的,花與影,影影綽綽,莫能分解。寫荷的詩作不在少數。而這首詩採取側面寫法,以香奪人,不著意描繪其優美的形態和動人的純潔,卻傳出了夜荷的神韻。"常恐秋風早,飄零君不知",是沿用屈原《離騷》"惟草木之零落兮,恐美人之遲暮"的句意,但又有所變化,含蓄地抒發了自己懷才不遇、早年零落的感慨。
盧照鄰在去世前不久寫的《釋疾文》中說道:"春秋冬夏兮四序,寒暑榮悴兮萬端。春也萬物熙熙焉感其生而悼死,夏也百草榛榛焉見其盛而知其闌,秋也嚴霜降兮殷憂者為之不樂,冬也陰氣積兮愁顏者為之解歡。聖人知性情之紛糾。"這不免也有詩人自己的性格原因。由於他被病痛所折磨,對事物變化的反映特別敏感。如《釋疾文》中所說:"神翳翳兮似灰,命綿綿兮若縷。一伸一屈兮,比艱難若尺蠼,九生九死兮。同變化乎盤古。萬物繁茂兮此時,余獨何為兮腸邅回而屢腐?""草木扶疏兮如此,余獨蘭騨兮不自勝。"萬物越是繁茂越是生機勃勃,他就越發感覺到自己的形象枯槁。同時他對繁榮的萬物是"感其生而悼死","見其盛而知其闌"也有對自己和他人盛時的回憶與感慨。他的這種思想突出表現在他晚期的詩歌里。
《曲池荷》的前兩句寫的是花好月圓,而後兩句突然轉寫花之自悼。這花之自悼實為人之自悼。詠物詩,"因物以見我",乃見其佳處。除余山《竹林問答》中說:"詠物詩寓興為上,傳神次之。寓興者,取照在流連感慨之中,《三百篇》之比興也。傳神者,相賞在牝牡驪黃之外,《三百篇》之賦也。若模形范質,藻繪丹青,直死物耳,斯為下矣。"如此看來,可見盧照鄰詠物詩之造詣。
這首詩托物言志 ,為中國詠物詩之正宗手法,自不待言。其略可稱道者大致有兩點:一是詠花詩最易落入精雕細刻、鏤金錯彩的細微描寫套路,這首詩寫曲池荷,雖略帶六朝余韻,然能於大處落墨,氣象較為闊大。二是切物抒情,較為真切自然,婉轉寫來,並無造作,筆未離題而深沉之意盡蘊其中。
三、
1、折荷有贈
李白
涉江玩秋水,愛此紅蕖鮮。
攀荷弄其珠,盪漾不成圓。
佳人彩雲里,欲贈隔遠天。
相思無因見,惆悵涼風前。
2、賞析:
這首詩與李白的《擬古十二首》其十一很相似。《擬古十二首》其十一曰:"涉江弄秋水,愛此荷花鮮。攀荷弄其珠,盪漾不成圓。佳期彩雲重,欲贈隔遠天。相思無由見,悵望涼風前。"除六字不同外,余皆相同。這或許是由於傳抄之誤的緣故。
"涉江玩秋水,愛此紅蕖鮮。"芙蕖即荷花,所以《擬古》中又作"愛此荷花鮮"。秋高氣爽,秋水浩淼,首先就給人以清新、涼爽及高雅、純潔之感。此時江上弄舟,領略一番江水秋色,已是夠愜意的了,然而最引人入勝、最逗人喜愛的,還是那婷婷玉立的鮮紅的荷花。從字面上看,這是通過寫景而點明了時間地點。但從詩歌意象的沉積所蘊含的內容看,這已不是單純描景,而是暗含了這位女子如花似玉的體貌及純潔高雅,堅貞自守的品格。"涉江"一詞,最早見於《楚辭·九章》,那是屈原藉以抒發憤世憂國之情並表現其純潔高雅、堅貞自守的品格。這里雖無憤世憂國之意,但藉以表現女子純潔高雅,堅守貞操的品格和嚮往專一的愛情,也是未嘗不可的。梁元帝《賦得涉江采芙蓉》詩雲:"葉卷珠難溜,花舒紅易傾。"孔德昭同上題詩雲:"朝來採摘倦,詎得久盤桓。"辛德源《芙蓉》詩亦雲:"涉江良自遠,托意在無窮。"就都是藉以表現女子對專一愛情的渴望與嚮往。當然,這一點還需結合下句的"愛此紅蕖鮮"理解。梁吳均《擬古四首》其三《采蓮曲》雲:"錦帶雜花鈿,羅衣垂綠川。問子今何去,出采江南蓮。遼西三千里,欲寄無因緣。願君早旋返,及此荷花鮮。""荷花鮮",就已完全象徵著年輕貌美的女子及其純潔堅貞的品性。可見李白《擬古》中作"愛此荷花鮮"並不是沒有道理的。可以說,李白的這首詩,與上引吳均詩有著極為密切的內在聯系。從整首詩的布局來看,首二句還只是興起,但它在感情的抒發與意境的創造上,已為整首詩奠定了基調。
"攀荷弄其珠,盪漾不成圓。"圓大的綠荷之上,滾動著顆顆晶瑩的水珠,仔細把玩之中,才突然發現盪漾中的水珠並不是圓的。這只是字面上的理解,實際上,這兩句詩巧妙地暗寓了這位女子細微的內心活動。這里,既受到梁元帝"葉卷珠難溜,花舒紅易傾"的啟發,同時與南朝民歌《西洲曲》中"低頭弄蓮子,蓮子清如水"的詩句也有異曲同工之妙。詩人運用了南朝民歌中常用的葉音與雙關的藝術手法,"荷"諧音合,"攀荷"即有希望匹合成雙之意。"不成圓"的"圓",又雙關為團圓之圓。那麼由"攀荷"到"不成圓",已非簡單的動作與物象描寫,而是重在刻畫這位女子由對專一愛情的渴望而感發的焦慮與苦悶的心態。詩歌由開始輕松愉快的賞秋玩荷,到感物而發後的焦慮苦悶,這在意脈上是一次轉折,在情感上是一次跌宕。因而,下面便很自然地過渡到直抒對"佳人"的思念之情:"佳人彩雲里,欲贈隔遠天。相思無因見,悵望涼風前。"
"佳人彩雲里",可以說是受到《西洲曲》"憶郎郎不至,仰首望飛鴻"的啟發。然而在李白的詩中,"彩雲",卻帶有一種虛無飄渺、行蹤不定的意象,如其《宮中行樂詞八首》其一:"只愁歌舞散,化作彩雲飛",就有相似之處。"欲贈隔遠天",則更明顯是受到了《古詩十九首·涉江采芙蓉》:"采之欲遺誰,所思在遠道。"又《古詩十九首·庭中有奇樹》:"攀條折其榮,將以遺所思。馨香盈懷袖,路遠莫致之。"及吳均"遼西三千里,欲寄無因緣"等詩的影響,藉以表現對遠方情人無限思念而又無可奈何的強烈情感。末二句是進一步抒發相思之苦與惆悵無奈的悲哀情思。"悵望涼風前",不僅有外貌的描寫、心理的刻劃,而且與首句"涉江玩秋水"遙相呼應,並與整首詩的情感、氣氛相統一,這就使得詩歌意境自然渾成,給人以強烈的藝術感染力。
李白的這首詩所受前人的影響是不小的,把它歸入"擬古"之組詩,亦不無道理。但是,在完整、統一的意境創造上,這首詩卻不為前人所囿,具有獨自的風格特徵。其一,詩歌雖然始終並沒有對女主人公作正面的描寫,但從詩歌意象及意脈中可以看出,這位女主人公除具有年輕貌美的特徵外,對專一愛情的追求與嚮往是執著的,其內心情感是細膩而又復雜的。其二,在詩歌意脈的變化上,由賞秋玩荷經情因物牽到相思苦悶的過程,過渡自然巧妙,毫無人工的痕跡。詩歌緊緊圍繞"攀荷"這一短暫的細節,把女主人公由"愛此紅蕖鮮"到"相思無因見"的整個內心的細微變化,揭示得一覽無余。這與前人相比,就顯得更為凝煉、更為集中。全詩運用委婉含蓄的藝術手法,淋漓盡致地表現出人物的內心情感。
四、1、李白的采蓮曲:
采蓮曲
若耶溪邊采蓮女,笑隔荷花共人語。
日照新妝水底明,風飄香袂空中舉。
岸上誰家遊冶郎,三三五五映垂楊。
紫騮嘶入落花去,見此踟躕空斷腸。
2、賞析:
李白詩將吳越采蓮女的嬌艷清純放在荷花叢中加以表現,又用岸上遊冶郎的徘徊躑躅不忍離去反襯采蓮女的魅力,描繪出明艷、活潑、大方的采蓮女的新形象,語言入清水芙蓉,天然雅清,毫無做作,一氣呵成,展示出詩人的姿態高雅、清新脫俗。彌補了六朝以來采蓮女形象的蒼白與虛飾。
第一句:若耶河邊采蓮女,笑隔荷花共人語。溪邊采蓮花的女孩,隔著荷花談笑風生,互相嬉戲,或是和風細雨,或是嬌喘微微。荷葉田田,芙蓉朵朵,與春風滿面的姑娘的粉頰交相輝映,正如王昌齡《采蓮曲》中所道"亂入池中看不見,聞歌始覺有人來。"隔著蓮花,似有似無的朦朧之美,意趣盎然,富有生活氣息。"笑隔荷花"將采蓮女纖手撥荷花愉快交談的神態細膩的表現出來,生動形象。
第二句:日照新妝水底明,風飄香袖空中舉。溫和的陽光,濃抹的新妝,清澈的流水,風飄香袖的嫵媚,勾勒出一幅清新明麗的采蓮圖,節奏輕快,活潑自然。采蓮女不知是在揮手還是在故意擺弄,將香袖高舉,河面倒映著采蓮女精心准備的新妝,最是那一低頭的閑花照水,露出她嬌羞的神態,靦腆不勝涼風的吹拂,正如"照花前後鏡,畫面交相映",人花難辨。這兩句勾勒出了"江南可采蓮,蓮葉何田田"的美好意境,如聞其聲,如見其人,如臨其境,讓人感受到一股勃勃生機,領略到采蓮人內心的歡樂,所謂"菱歌唱不徹,知在此塘中"。
第三句:岸上誰家遊冶郎,三三五五映垂楊。歡聲笑語吸引了岸上的遊冶郎,不知哪家的公子,三三五五、似隱非隱在垂楊下,我們可以想像出此時的采蓮女面對岸邊的遊冶郎會有多麼的嬌羞,所謂"女為悅己者容",心裡怦跳的喜悅之情溢於言表。李白筆下的嬌羞之態並未點明,只是從"日照新妝水底明,風飄香袖空中舉"聯想到的,有著明麗可人的浪漫情調,自有一種清新脫俗。詩人將她們置於青翠欲滴的荷葉叢中,又以遊冶郎的徘徊搔首來襯托她們的嬌美,使用樂府寫羅敷的手法,從而更加委婉傳神。
第四句:紫騮嘶入落花去,見此踟躕空斷腸。詩人騎著紫騮,馬兒嘶鳴著,驚花,花落,空見那一份景色,使人凄愴斷腸。這里充斥著詩人對時光飛逝、歲月不饒人的感嘆,及對美景易逝的無奈之情,寄託著作者因懷才不遇、壯志難伸而發出的愁思,這與他平素灑脫自信、率真不羈、清新飄逸的風格有所不同,而以一種細膩溫婉的筆觸,引人遐思。"踟躕空斷腸",似是斷腸人在天涯,象他《月下獨酌》中一身孤傲與月為伴,與影為伴,還是免不了蒼茫寂寥、清絕孤獨之感,一向大氣豪邁的李白也有避不了的人生悲哀。 詩人筆下生風,使一曲采蓮,景因情而媚,情因景而濃,而毫無堆砌之嫌,清新自然,仍是一如既往的浪漫。
五、 1、蕭剛采蓮曲:
晚日照空磯,采蓮承晚暉。
風起湖難度,蓮多采未稀。
棹動芙蓉落,船移白鷺飛。
荷絲傍繞腕,菱角遠牽衣。
2、賞析:
《采蓮曲》是樂府詩舊題,內容多描寫江南一帶水國風光,采蓮女娃勞動生活情態,以及她們對純潔愛情的追求等。
此詩的起首二句中,用了兩個「晚」字,強調了一種特定時間背景:籠罩著軟和恬靜夕陽余輝的傍晚——一個最能引起人的情思,讓人沉浸的時刻。「風起」二名轉入采蓮的描寫,從「難度」中透露出采蓮女柔弱纖細的形象。「棹動」二名描繪的采蓮場面只有兩筆寫實的白描:采蓮的小船在荷叢中穿過,槳兒不時碰落盛開的蓮花,一瓣瓣地飛落湖中,驚起了安詳地棲息著的只只白鷺,打破了它們的寧靜世界。末二句借物寫情,別有一種趣味:采蓮人慾歸了,可是荷絲纏繞著她的柔腕,菱角又牽拽著好的衣裙。實際上是作者留戀這環境,故借采蓮人寫同。擬人手法運用十分巧妙,全詩情韻頓生。

『捌』 詠物言志的古詩

1.《賦得古原草送別》唐.白居易
離離原上草,一歲一枯榮。野火燒不盡,春風吹又生。
遠芳侵古道,晴翠接荒城。又送王孫去,萋萋滿別情。

這是詠物詩,也可作為寓言詩看。有人認為是譏刺小人的。從全詩看,原上草雖有所指,但喻意並無確定。「野火燒不盡,春風吹又生,」卻作為一種「韌勁」而有口皆碑,成為傳之千古的絕唱。

2.《感遇》唐.張九齡
蘭葉春葳蕤,桂花秋皎潔。欣欣此生意,自爾為佳節。
誰知林棲者,聞風坐相悅。草木有本心,何求美人折。

此詩系張九齡遭讒貶謫後所作《感遇》十二首之冠首。詩借物起興,自比蘭桂,抒發詩人孤芳自賞,氣節清高,不求引用之情感。全詩一面表達了恬淡從容超脫的襟懷,另一面憂讒懼禍的心情也隱然可見。詩以草木照應,旨詣深刻,於詠物背後,寄寓著生活哲理

3.《楊柳枝》唐.白居易
一樹春風千萬枝,嫩於金色軟於絲。
永豐南角荒園里,盡日無人屬阿誰?

原詩是一首詠物言志詩。後兩句是:「永豐西角荒園里,盡日無人屬阿誰?」全詩是說,園中柳樹,枝葉繁茂,春風吹拂,千絲萬縷的柳枝,隨風起舞。在和煦的春風中,柳枝綻出細葉,望去一片嫩黃,細長的柳枝,隨風飄盪,比絲縷還要柔軟;然而,這婀娜多姿的垂柳,卻生長在荒涼冷落背陽陰寒之地,無人光顧,落得終日寂寞。詩人所抒發的對永豐柳的痛惜之情,實際上就是對當時政治腐敗、人才埋沒的感慨,亦含詩人身世的感慨。全詩明白曉暢,詠物和寓意融合一起,不著痕跡,描寫生動,當時就「遍流京都」,足見藝術力量感人之深。

4.《蟬》唐.虞世南
垂綏飲清露,流響出疏桐。
居高聲自遠,非是藉秋風。

這是初唐名臣虞世南的一首詠物詩,詠物中尤多寄託,具有濃郁
的象徵性。句句寫的是蟬的形體、習性和聲音,而句句又暗示著詩人
高潔清遠的品行志趣,物我互釋,詠物的深層意義是詠人。

5.《水龍吟》宋.蘇軾
似花還似非花,也無人惜從教墜。
拋家傍路,思量卻是,無情有思。
縈損柔腸,困酣妖眼,欲開還閉。
夢隨風萬里,尋郎去處,又還被,鶯呼起。
不恨此花飛盡,恨西園,落紅難綴。
曉來雨過,遺蹤何在? 一池萍碎。
春色三分,二分塵土,一分流水。
細看來,不是楊花,點點是離人淚。

這首詠物詞,當作於蘇軾貶黃州時期。其間,詩人的好友章質夫有詠楊花詞《水龍吟》一首,盛傳一時,詩人因依原韻和了這首詞寄去,並囑「不以示人」。詞中通過豐富的想像和獨特的藝術構思,運用擬人化手法,把詠物和寫人有機地結合在一起,「即物即人,兩不能別」。全詞寫得聲韻諧婉,情調幽怨纏綿。反映了蘇詞婉約的一面。

熱點內容
古代勵志的名言 發布:2021-03-16 21:50:46 瀏覽:209
形容兒孫繞膝的詩句 發布:2021-03-16 21:49:35 瀏覽:878
席慕蓉賞析印記 發布:2021-03-16 21:48:26 瀏覽:311
權力很大含有手的成語 發布:2021-03-16 21:48:22 瀏覽:584
能聽的兒童故事 發布:2021-03-16 21:48:15 瀏覽:285
關於足球的詩歌詞句 發布:2021-03-16 21:47:40 瀏覽:870
拖拉機的古詩 發布:2021-03-16 21:42:53 瀏覽:571
亮甜的詩句 發布:2021-03-16 21:42:00 瀏覽:831
廣東話生日快樂祝福語 發布:2021-03-16 21:38:55 瀏覽:409
噓的短句 發布:2021-03-16 21:38:07 瀏覽:816