當前位置:首頁 » 古詩詞句 » 詩歌典型景物

詩歌典型景物

發布時間: 2021-03-15 11:21:44

1. 詩歌鑒賞,特定景物代表的含義

1、月亮---一般說來,古詩中的月亮是思鄉的代名詞。

2、菊花---一直得到文人墨客的親睞,有人稱贊它堅強的品格,有人欣賞它清高的氣質。

3、梅花---梅花在嚴寒中最先開放,然後引出爛漫百花散出的芳香,因此梅花與菊花一樣,受到了詩人的敬仰與贊頌。宋人陳亮《梅花》:「一朵忽先變,百花皆後香。」

4、松、松樹是傲霜鬥雪的典範,自然是眾人謳歌的對象。李白《贈書侍御黃裳》:「願君學長松,慎勿作桃李。」

5、蓮---由於「蓮」與「憐」音同,所以古詩中有不少寫蓮的詩句,藉以表達愛情。如南朝樂府《西洲曲》:「采蓮南塘秋,蓮花過人頭;低頭弄蓮子,蓮子青如水。」

6、梧桐---梧桐則是凄涼悲傷的象徵。如王昌齡《長信秋詞》:「金井梧桐秋葉黃,珠簾不卷夜來霜。

7、杜鵑鳥---古代神話中,蜀王杜宇(即望帝)因被迫讓位給他的臣子,自己隱居山林,死後靈魂化為杜鵑。於是古詩中的杜鵑也就成為凄涼、哀傷的象徵了。

8、鷓鴣鳥---鷓鴣的形象在古詩詞里也有特定的內蘊。鷓鴣的鳴聲讓人聽起來像「行不得也哥哥」,極容易勾起旅途艱險的聯想和滿腔的離愁別緒。

9、寒蟬---秋後的蟬是活不了多久的,一番秋雨之後,蟬兒便剩下幾聲若斷若續的哀鳴了,命折旦夕。

因此,寒蟬就成為悲涼的同義詞。如唐人駱賓王《詠蟬》起首兩句:「西陸蟬聲唱,南冠客思深。」

10、鴻雁---鴻雁是大型候鳥,每年秋季南遷,常常引起遊子思鄉懷親之情和羈旅傷感。

也有以鴻雁來指代書信。鴻雁傳書的典故大家比較熟悉,鴻雁作為傳送書信的使者在詩歌中的運用也就普遍了。

11、另外還有以梅子的成熟比喻少女的懷春,如「倚門回首,卻把青梅嗅」(李清照《點絳唇》);

12、以浮雲比喻在外漂泊的遊子,如「浮雲遊子意,落日故人情」(李白《送友人》);

13、鴛鴦,指恩愛的夫婦,如「得成比目何辭死,願作鴛鴦不羨仙」(唐人盧照鄰《長安古意》);

14、丁香,指愁思或情結,如「自從南浦別,愁見丁香結」(唐人牛嶠《感恩多》),等等。

-------------------------------------------------
冰 雪

以冰、雪的晶瑩比喻心志的忠貞、品格的高尚。

月亮

對月思親一—引發離愁別緒,思鄉之愁。

柳樹

以折柳表惜別。「柳」、「留」諧音,古人在送別之時,往往折柳相送,以表達依依惜別的深情。漢代有《折楊柳》的曲子,以吹奏的形式表達惜別之情。

唐代西安的灞陵橋,是當時人們到全國各地去離別長安的必經之地,而灞陵橋兩邊又是楊柳掩映,這兒就成了古人折柳送別的著名的地方,後世就把「灞橋折柳」作為送別和送別之所。



以蟬喻品行高潔。

草木

以草木繁盛反襯荒涼,以抒發盛衰興亡的感慨。

南浦

水邊的送別之所。

長亭

陸上的送別之所。

芭蕉

常常與孤獨憂愁特別是離情別緒相聯系。南方有絲竹樂《雨打芭蕉》,表凄涼之音。

梧桐

和芭蕉差不多,大多表示一種凄苦之音。

梅花

一種高潔人格的象徵。

松柏

象徵孤直耐寒的品格。

菊花

象徵高潔的品質。

桃花

象徵美人。

牡丹

寄寓富貴。

楊花

有飄零之意。

杜鵑

杜鵑鳥俗稱布穀,又名子規、杜宇、子鵑。春夏季節,杜鵑徹夜不停啼鳴,啼聲清脆而短促,喚起人們多種情思。

如果仔細端詳,杜鵑口腔上皮和舌部都為紅色,古人誤以為它啼得滿嘴流血,湊巧杜鵑高歌之時,正是杜鵑花盛開之際,人們見杜鵑花那樣鮮紅。便把這種顏色說成是杜鵑啼的血。

中國古代有「望帝啼鵲」的神話傳說。望帝,是傳說中周朝末年蜀地的君主,名叫杜宇。後來禪位退隱,不幸國亡身死,死後魂化為鳥,暮春啼苦,至於口中流血,其聲哀怨凄悲,動人肺腑,名為杜鵑。

杜鵑在中國古典詩詞中常與悲苦之事聯系在一起。杜鵑的啼叫又好像是說「不如歸去,不如歸去」,它的啼叫容易觸動人們的鄉愁鄉思。

烏鴉

按照迷信的說法,是一種不祥的鳥,它經常出沒在墳頭等荒涼之處。在中國古典詩詞中常與衰敗荒涼的事物聯系在一起。

蟋蟀

古人覺得蟋蟀的鳴聲同織機的聲音相仿,時令又屆深秋,因而就跟促人紡織,准備冬衣以至懷念徵人等聯系了起來。蟋蟀被直接喚為「促織」。

猿啼

出現在詩歌中常常象徵著一種悲傷的感情。

羌笛

是出自古代西部的一種樂器,它所發出的是一種凄切之音。唐代邊塞詩中經常提到。羌笛發出的凄切之音,常讓征夫愴然淚下。胡笳的作用與此相同。

明月、白雲

望雲思友,見月懷人,是古代詩詞中常用手法。



在中國古代詩歌里和綿綿的愁絲連在一起。以流水與離愁關合,也是古典詩歌中常用的一種表現方式。

琴瑟

(1)比喻夫婦感情和諧,亦作「瑟琴」。 (2)比喻兄弟朋友的情誼。

鴻雁

《漢書·蘇武傳》載,匈奴單子欺騙漢使,稱蘇武已死,而漢使者故意說天子打獵時射下一隻北方飛來的鴻燕,腳上拴著帛書,是蘇武寫的。單於只好放了蘇武。後來就用「鴻雁」、「雁書」、「雁足」、「魚雁」等指書信。

月老

傳說唐朝韋固月夜裡經過宋城,遇見一個老人坐著翻檢書本。韋固前往窺視,一個字也不認得,向老人詢問後,才知道老人是專司人間婚姻的神仙,翻檢的書是婚姻簿。後來因此稱媒人為月下老人或月老。

秋水

喻指眼睛,形容盼望的迫切。

連理枝 比翼鳥

連理枝指連生在一起的兩棵樹。比翼鳥,傳說中的一種鳥,雌雄老在一起飛,古典詩歌里用作恩愛夫妻的比喻。相傳戰國時宋康王奪了隨從官韓憑的妻子,囚禁了韓憑。韓自殺,他的妻子把身上的衣服弄腐,同康王登台遊玩時自投台下,大家拉她衣服,沒拉住,跌下去,死了,留下遺書說是與韓憑合葬,康王卻把他們分葬兩處。不久,兩座墳上各生一棵梓樹,十天就長得很粗大,兩棵樹的根和枝交錯在一起,樹上有鴛鴦一對,相向悲鳴。後來人們把結婚稱為「喜結連理」。

青梅竹馬

用來形容男女小的時候天真無邪,也指幼小時就相識的伴侶。

逐鹿

以鹿喻帝位。後來用逐鹿比喻群雄並起,爭奪天下。

三尺

也叫「三尺法」,是法律的代名詞。古代把法律寫在三尺長的竹簡上,所以

稱「三尺法」。

杜康

《說文解字·巾部》:「古者少康初作箕帚、秫酒。少康,杜康也。」後即以杜康為酒的代稱。

鴻鵠

鴻鵠飛得很高,常用來比喻志向高遠的人。

秦晉

春秋時,秦晉兩國結為婚姻,後便稱兩姓聯姻為「秦晉之好」。

彭祖

傳說中長壽人物,生於夏代,至殷末時已八百餘歲,舊時把彭祖作為長壽的象徵,以「壽如彭祖」來祝人長壽。

雞肋

雞的肋骨,「食之無味,棄之可惜」。比喻沒有多大價值,沒有多大意思的事情。

嬋娟

姿態美好,多用於形容女子;因人們常喻月為美女,故稱月亮為嬋娟。

獻芹

《列子·楊朱》有一個故事說,從前有個人在鄉里的豪紳面前大肆吹噓芹菜如何好吃,豪紳嘗了之後,竟「蜇於口,慘於腹」。後來就用「獻芹」謙稱贈人的禮品菲薄或所提的建議淺陋。也說「芹獻」。

執牛耳

古代諸侯訂立盟約,要每人嘗一點牲血,主盟的人親自割牛耳取血,故用「執

牛耳」指盟主。後來指在某一方面居領導地位。

作壁上觀

壁:營壘、壁壘。觀:觀望。在壁壘上觀望。比喻觀別人成敗,不捲入其中。

紅豆

紅豆即相思豆,借指男女愛情的信物。常用以象徵愛情或相思。

豆蔻

是一種多年生草本植物。後來稱女子十三四歲的年紀為豆蔻年華。

精衛 古代神話。後來用精衛填海來比喻有深仇大恨,立志必報;也比喻不畏艱難.努力奮斗。

雞口牛後

《戰國策·韓策》:「寧為雞口,無為牛後。」後比喻寧願在局面小的地方當家作主,不願在局面大的地方任人支配。

歲寒三友

指松竹梅。松、竹經冬不凋,梅則耐寒開花,故有「歲寒三友」之稱。

花中四君子

梅、竹、蘭、菊花稱為「花中四君子」。

泰斗

「泰山北斗」的簡稱。比喻傑出的可為榜樣的人物。

玉成

比喻為人成全好事。

璧還

敬詞,指恭敬地退還別人的贈品,或指毫無損傷地歸還借用別人的物品。

方家

原指深於道術的人,後特指精通某種學問、某項技術的專家。

青鳥

傳說西王母有三青鳥,一隻先遣為信使,前來給漢武帝報信,另外兩只隨西王母而來,並服侍在王母身旁。後來青鳥成為傳書的信使。

梨園

梨園原是皇帝禁苑中的果木園圃,唐玄宗開元年間,將其作為教習歌舞的地方,且在這里培養出了大批優秀的音樂舞蹈表演人才,在歷史上產生了深遠的影響。因此,後世的戲曲班社常以「梨園」為其代稱,戲曲藝人稱「梨園弟子」。

抱柱

相傳古代尾生同一女子相約在橋下見面。他等了很久,不見女子到來,這時河水猛漲,淹沒橋梁,尾生為了堅守信約,不肯離去,抱住橋柱,淹死在水裡。後以喻堅守信約。

班馬

春秋時,晉、魯、鄭伐齊,齊軍趁夜間撤走。晉國大臣刑伯聽到齊軍營里馬叫,推測道:「有班馬之聲,齊國軍隊一定連夜撤走了。」班馬為離群之馬,後送別詩多用以抒發惜別之情。

問鼎

春秋時,楚莊王北伐,陳兵洛水,向周王朝炫耀武力。周定王孫滿慰勞楚師,楚莊王向王孫滿詢問周朝的傳國之寶九鼎的大小和輕重。後遂以「問鼎」喻篡奪政權。

辭第

漢時,北方匈奴貴族經常騷擾邊境。一次漢武帝要為大將霍去病修建府第,霍去病辭謝道:「匈奴未滅,無以為家也。」後以喻為國忘家。

請纓

漢武帝派年輕的近臣終軍到南越勸說南越王朝。終軍說:「請給一根長纓,我一定把南越王抓來。」後以喻殺敵報國。

還珠

古時合浦盛產珍珠,但是地方官員很貪,珍珠都自動移到別的地方去了。東漢的孟嘗到這里來當太守,革除貪污流弊,珍珠又回到合浦來了。故以「還珠」喻官吏為政清廉。

金雞

古代傳說天雞星動就要大赦,所以古人便在大赦日豎起長竿,在竿上立一金雞,把該赦的罪犯集中在一起,向他們宣布大赦令。後便以「金雞」借指大赦令。

爛柯

古代神話傳說晉人王質上山砍柴,看見有幾個小孩在下棋唱歌,於是就坐下來聽他們唱,小孩給他一個像棗核的東西,他含在嘴裡就不覺得餓了。過了—會兒,小孩催他回去,他站起來,發現斧頭柄已全爛了。他回到家,原來的人一個都不在世了。後便以「爛柯」喻離家年久。

青眼

相傳三國時魏國名士阮籍,能為青白眼,對所討厭的人,眼睛向上或向旁邊看,露出眼白,表示輕視或憎恨。對喜愛或尊敬的人,就對他正視,青黑的眼珠在中間,表示尊重。他見到嵇康的哥哥嵇喜,就以白眼相待,見到嵇康就用青眼,後以「青眼」指對人喜愛或器重。

高山流水

也作「流水高山」。相傳春秋時俞伯牙善於彈琴,鍾子期善於聽琴。每當伯

牙彈琴彈到描寫高山、流水的曲調時,鍾子期就感到他的琴聲猶如巍峨的高山、浩盪的江河。鍾子期死後,伯牙嘆無知音,不再彈琴。後常借指知音或樂曲的高雅。

哀鴻

比喻哀傷苦痛、流離失所的人。考其源流,「哀鴻」一語出自「鴻雁」。《詩·小雅·鴻雁》曰:「鴻雁於飛,哀鳴嗷嗷。維此哲人,謂我劬(q0)勞。」詩歌寫使臣行於四方,見流民如鴻雁飛集於野,流民喜使者到來,皆合詞傾訴,如鴻雁哀鳴之聲不絕。後來以鴻雁在野、哀鴻遍野喻指百姓流離失所。

巴歌

亦稱巴唱、巴謳、巴人之曲。借指鄙俗之作,多作謙詞。

白衣蒼狗

亦叫白雲蒼狗,比喻世事變幻無常。

吳鉤

泛指寶刀、利劍。

蒓羹鱸膾 指家鄉風味。典出劉義慶《世說新語·識鑒》:「(張翰)在洛,見秋風起,因思吳中菰菜蒓羹、鱸魚膾,曰:『人生貴得適志,何能羈宦數千里以要名爵乎?』遂命駕而歸。」菰菜羹:菰菜、蒓羹。後來文人以「蒓羹鱸膾」、「蒓鱸秋思」借指思鄉之情。

雙鯉

代指書信。

莊周夢蝶

《莊子·齊物論》:「昔者莊周夢為胡(蝴)蝶,栩栩然胡(蝴)蝶也。自喻適志與,不知周也。俄然覺,則蘧蘧然周也。不知周之夢為胡(蝴)蝶與?胡(蝴)蝶之夢為周與?周與胡(蝴)蝶,則必有分矣。此之謂物化。」莊子以此說明物我為一,萬物齊等的思想。後來文人用來借指迷惑的夢幻和變化無常的事物。

採薇

借指隱居生活。《史記·伯夷列傳》記載:「武王已平殷亂,天下宗周,而伯夷、叔齊恥之,義不食周粟,隱於首陽山,採薇而食之。」說的是伯夷、叔齊隱居山野,義不仕周。

碧血 化碧

借指為正義事業所流的血。

折桂

比喻科舉及第。典出《晉書·卻詵傳》:「武帝於東堂會送,問詵曰:『卿自以為何如?』詵對曰:『臣舉賢良對策,為天下第一,猶桂林之一枝,崑山之片玉。」』

懷橘

指孝順雙親。典出《三國志·吳志·陸績傳》:「績年六歲,於九江見袁術,術出桔,績懷三枚,去,拜辭墜地。術謂曰:『陸郎作賓客而懷橘乎?』績跪答曰:『欲歸遺母。』術大奇之。」

紅葉

代稱傳情之物。

崑山玉

比喻傑出的人才。

詠絮

謂女子詠雪。指女子工於吟詠,有非凡的才華。

柳營

指軍營。《史記·絳侯周勃世家》記載:漢文帝時,漢軍分扎霸上、棘門、細柳以備匈奴,細柳營主將為周亞夫。周亞夫細柳軍營紀律嚴明,軍容整齊,連文帝及隨從也得經周亞太許可,才可入營。帝極為贊賞周亞夫治軍有方。後也代稱紀律嚴明的軍營。

南冠

代指囚禁而不變節操的品格。

2. 詩歌中選取代表性的景物的例句

江山如此多嬌,引無數英雄競折腰,俱往矣,數風流人物,還看今朝,長江、黃河、群山、高原

3. 詩歌意境所描繪的景物特點有哪四類

景物形象的賞析
景物形象是指詩歌中描繪的自然景物和人文景物.
設問方式:1、詩人依照怎樣的順序描寫了哪些景物?
2、試分析詩中展現的是一幅什麼樣的畫面.
3、詩中的景物營造了怎樣的一種意境?
4、簡要賞析詩中的景物描寫.(簡要賞析詩中景與情的關系.)
答題步驟:1、簡譯相關的寫景語句;2、寫景的順序(由遠及近、由上到下、由整體到局部); 3、寫景的角度(視覺、聽覺、嗅覺、味覺、觸覺); 4、運用的表現手法及表達效果(從修辭和寫法兩方面分析); 5、景物的色彩:冷色調——清新、凄清、蕭索、蕭瑟、(衰敗、荒蕪)冷寂、冷清、晦暗、黯淡; 暖色調——明麗、濃艷、穠麗、艷麗;6、景物的動靜:生機勃勃、生機盎然、繁華熱鬧; 幽靜、寂靜、恬靜(田園)寧靜、平靜(水); 7、景物意境特徵概括:孤寂冷清、恬靜優美、雄渾壯闊、蕭瑟凄涼、高闊深遠、生機勃勃、壯美、優美、恬淡的美、清新;8、景與情的關系:借景抒情、情景交融、托物言志(含蓄);9、抒發了怎樣的感情.分析作者的思想感情,切忌空洞,要具體答.光答「表達了作者哀愁的情懷」是不行的,應答出怎樣的「哀愁」,比如懷才不遇的哀愁.
在實際的答題過程中,我們要根據題目的具體要求對上面的步驟進行有效選擇,這由審題能力的強弱決定了.古語說,過猶不及,答案不對應題目要求,會降低答題的效率.

4. 詩歌有什麼景物

陶淵明詩歌現存120多首,有多種題材,其中最主要的是田園詩和詠懷詩。作為田園詩的開創者,是他第一個將農村生活、田園風光當作重要的審美對象。他描繪了田園風光的美好和對淳樸田園生活的熱愛;表現了躬耕生活的體驗及與農夫鄰里的關系;揭示了農村的殘破凋敝、自己的生活困頓;表達了安貧樂道的志趣,並在其中寄託了自己的人生理想。詠懷詩主要表現詩人不同時期的理想、志趣和人生感受,其中既有仕與隱的內心矛盾,又有歸隱後的苦悶情懷:既有對時政的關切,又有對黑暗現實的不滿;既有壯志未酬的失落感,又有對孤貧處境的哀嘆;還有對高潔人品的表白,對「桃花源」理想的追求等等。兩類詩並沒有明確的界限。

如組詩《歸園田居》其一「少無適俗韻」,大約作於解職歸田次年,淋漓盡致地抒發了回歸田園的愉悅。詩人不厭其詳地羅列景物,「地幾畝,屋幾間,樹幾株,花幾種,遠村近煙何色,雞鳴狗吠何處,瑣屑詳數」(黃文煥《陶詩析義》),形象有力地表現了詩人擺脫塵俗返回自然這一特定環境中無比欣慰的心情。其中「曖曖遠人村,依依墟里煙」、「狗吠深巷中,雞鳴桑樹顛」等對景物真切的描寫,無不飽含著詩人對鄉村的親切依戀之情。語言平淡質朴,卻詩意盎然。他的田園詩還著重抒寫了躬耕生活的體驗,如《歸園田居》其三「種豆南山下」,寫日出而作,帶月而歸,道狹草長,夕露沾衣的勞動生活和詩人的感受,極為生動逼真。有的則表現了農村的凋敝和自己的窮困,如《怨詩楚調示龐主簿鄧治中》:「炎火屢焚如,螟蜮恣中田。風雨縱橫至,收斂不盈廛。夏日長抱飢,寒夜無被眠。造夕思雞鳴,及晨願烏遷。」寫飢寒交迫的景況和心理活動極為真切,非親身經歷者不能道。

陶淵明詩歌的風格是平淡自然,他的田園詩最鮮明地體現了這一藝術特色。這種自然平淡的詩風與平靜樸素的田園生活的題材、詩人恬淡曠遠的襟懷、孤傲高潔的品格密切相關。他善於以白描及寫意手法勾勒景物、點染環境,意境渾融高遠又富含理趣。語言精工本色,樸素真率,筆調疏淡,風韻深厚。但陶詩並非只有飄逸悠然、自然沖淡一種風格,也有金剛怒目的慷慨豪放如《詠荊軻》、《讀山海經》的「精衛銜微木」等。

陶詩還善於將興寄和自然美融為一體。他筆下的景物既是有象徵意義的意中之景,又是生活中的實有之景。如《擬古》其七「日暮天無雲」中所寫「雲間月」、「葉中華」,便既是月夜春景,又是對人生最美好酣暢的短暫時光的比喻。陶淵明筆下的景物往往被人格化,如青松、芳菊、歸鳥、孤雲,都是日常生活中常見的景物,也是詩人高潔性格的象徵。

陶淵明對詩歌發展做出了傑出貢獻。他不僅開創了田園詩,而且前所未有地將日常生活表現得情趣盎然,富有詩意,擴大了詩歌的題材;他創造了平淡自然的詩歌意境,為後人樹立了詩歌藝術的更高標准。在詩歌形式方面他也有很多創造,一是用新鮮活潑的內容給四言詩這種呆板僵化的形式注入新的生命;二是發展了五言詠懷組詩,在前人《詠懷》、《詠史》、《遊仙》、《雜詩》的基礎上,進一步根據內容和形式的特點命題,如《飲酒》二十首,《擬古》九首,《歸園田居》五首,《詠貧士》七首,《讀山海經》十三首等。分類更加細致,在每組詩的內部結構安排方面,也較前人更具匠心。

陶淵明在當時並不為詩壇所看重,鍾嶸列其為中品,蕭統主要贊其人格清高,這是因其文風與當時推崇華麗相悖的緣故。唐以後有所改變,王維、孟浩然等人的藝術風格受到他的影響。宋以後,陶淵明才受到普遍推崇,確立了陶淵明一流大家的地位。

5. 在學過的古詩詞中,作者分別用六個典型景物來表現秋天景象的詩句是:

在學過的古詩詞中,作者分別用六個典型景物來表現秋天景象的詩句是:孤村落日殘霞,輕煙老樹寒鴉。

天凈沙·秋
(白樸)

孤村落日殘霞,
輕煙老樹寒鴉,
一點飛鴻影下。
青山綠水,
白草紅葉黃花。

這首小令描寫秋天的景象,作者先用了孤村、落日 、 殘霞 、輕煙、 老樹、寒鴉等六個典型景物來表現;接著用「飛鴻」這一句,把靜寂的景物和飛翔的大雁聯系起來,靜中有動;最後用「青山」「白草」兩句,把美麗的秋景 呈現在讀者眼前。

6. 詩歌里哪些描繪的景物具有普遍的象徵意義

古代詩歌中一些常見的意象主要有
1、 樹木類:
樹的曲直:事業、人生的坎坷、順利
黃葉:凋零 成熟 美人遲暮 新陳代謝
綠葉:生命力 希望 活力
竹:氣節 積極向上
柳:送別 留戀 傷感 春天的美好 折柳:是漢代惜別的風俗。後寓有惜別懷遠之意。 「楊柳」:傷別情懷
堤柳堆煙:能觸發往事如煙,常被用來抒發興亡之感。
紅葉:代稱傳情之物,後來借指以詩傳情。
松柏:堅挺 傲岸 堅強 生命力 松:松樹是傲霜鬥雪的典範,自然是眾人謳歌的對象。李白《贈書侍御黃裳》:「願君學長松,慎勿作桃李。」韋黃裳一向諂媚權貴,李白寫詩規勸他,希望他做一個正直的人。三國人劉楨《贈從弟》:「豈不罹凝寒,松柏有本性。」詩人以此句勉勵堂弟要像送松柏那樣堅貞,在任何情況下保持高潔的品質。
梧桐:梧桐是凄涼、凄苦、悲傷的象徵。如王昌齡《長信秋詞》:「金井梧桐秋葉黃,珠簾不卷夜來霜。熏籠玉枕無顏色,卧聽南宮清漏長。」寫的是被剝奪了青春、自由和幸福的少女,在凄涼寂寞的深宮里,形孤影單、卧聽宮漏的情景。詩歌的起首句以井邊葉黃的梧桐破題,烘託了一個蕭瑟冷寂的氛圍。元人徐再思《雙調水仙子?夜雨》:「一聲梧葉一聲秋,一點芭蕉一點愁,三更歸夢三更後。」以梧桐葉落和雨打芭蕉寫盡愁思。其他如「一葉葉,一聲聲,空階滴到明」(唐人溫庭筠《更漏子》)、「梧桐更兼細雨,到黃昏、點點滴滴」(李清照《聲聲慢》)等。
2、 花草類:
花開:希望 青春 人生的燦爛
花落:凋零 失意 人生、事業的挫折 惜春 對美好事物的留戀、追懷。
桃花:象徵美人
蘭:高潔
牡丹:富貴 美好
草: 生命力強 生生不息 希望 荒涼 偏僻 離恨 身份、地位的卑微
禾黍:黍離之悲(國家的今盛昔衰)
歲寒三友(松、竹、梅)、菊花象徵人高潔的品格
紅豆:即相思豆,借指男女愛情的信物,比喻男女愛情或朋友情誼。源自王維的《相思》詩:「紅豆生南國,春來發幾枝,勸君多采擷,此物最相思。」詩人借生於南國的紅豆,抒發了對友人的眷念之情。
菊:隱逸 高潔 脫俗 菊花:菊花雖不能與國色天香的牡丹相媲美,也不能與身價百倍的蘭花並論,但作為傲霜之花,它一直得到文人墨客的親睞,有人稱贊它堅強的品格,有人欣賞它清高的氣質。屈原《離騷》:「朝飲木蘭之墜露兮,夕餐秋菊之落英。」詩人以飲露餐花象徵自己品行的高尚和純潔。唐人元稹《菊花》:「秋叢繞舍似陶家,遍繞籬邊日漸斜。不是花中偏愛菊,此花開盡更無花。」表達了詩人對堅貞、高潔品格的追求。其他「寧可枝頭抱香死,何曾吹落百花中」(宋人鄭思肖《寒菊》)、「寂寞東籬濕露華,依前金靨照泥沙」(宋人范成大《重陽後菊花二首》)等詩句,都借菊花來寄寓詩人的精神品質,這里的菊花無疑成為詩人一種人格的寫照。
梅:傲雪 堅強 不屈不撓 逆境 梅花:梅花在嚴寒中最先開放,然後引出爛漫百花散出的芳香,因此梅花與菊花一樣,受到了詩人的敬仰與贊頌。宋人陳亮《梅花》:「一朵忽先變,百花皆後香。」詩人抓住梅花最先開放的特點,寫出了不怕打擊挫折、敢為天下先的品質,既是詠梅,也是詠自己。王安石《梅花》:「遙知不是雪,為有暗香來。」詩句既寫出了梅花的因風布遠,又含蓄地表現了梅花的純凈潔白,收到了香色俱佳的藝術效果。陸游的著名詞作《詠梅》:「零落成泥碾作塵,只有香如故。」借梅花來比喻自己備受摧殘的不幸遭遇和不願同流合污的高尚情操。元人王冕《墨梅》:「不要人誇顏色好,只留清氣滿乾坤。」也是以冰清玉潔的梅花反映自己不願同流合污的品質,言淺而意深。
蓮:由於「蓮」與「憐」音同,所以古詩中有不少寫蓮的詩句,藉以表達愛情。如南朝樂府《西洲曲》:「采蓮南塘秋,蓮花過人頭;低頭弄蓮子,蓮子青如水。」「蓮子」即「憐子」,「青」即「清」。這里是實寫也是虛寫,語意雙關,採用諧音雙關的修辭,表達了一個女子對所愛的男子的深長思念和愛情的純潔。晉《子夜歌四十二首》之三十五:「霧露隱芙蓉,見蓮不分明。」霧氣露珠隱去了荷花的真面目,蓮葉可見但不甚分明,這也是利用諧音雙關的方法,寫出一個女子隱約地感到男方愛戀著自己。
以梅子的成熟比喻少女的懷春,如「倚門回首,卻把青梅嗅」(李清照《點絳唇》)。
丁香,指愁思或情結,如「自從南浦別,愁見丁香結」(唐人牛嶠《感恩多》)
3、動物類
猿猴:哀傷 凄厲 杜甫《登高》「風急天高猿嘯哀」
鴻鴿::理想 追求
魚:自由 愜意
鷹:剛勁 自由 人生的搏擊 事業的成功
狗、雞:生活氣息 田園生活
(瘦)馬: 奔騰 追求 漂泊
烏鴉:小人 俗客庸夫 哀傷
沙鷗:飄零 傷感
鳥:象徵自由
蒓[chún]羹鱸膾:指家鄉風味。後來文人以「蒓羹鱸膾」、「蒓鱸秋思」借指思鄉之情。
雙鯉:代指書信。漢樂府《飲馬長城窟行》詩雲:「客從遠方來,遺我雙鯉魚。呼兒烹鯉魚,中有尺素書。」後來即以雙鯉借代遠方來信。
莊周夢蝶:語出自《莊子?齊物論》:「昔者莊周夢為胡(蝴)蝶,栩栩然胡(蝴)蝶也。自喻適志與,不知周也。俄然覺,則蘧蘧然周也。不知周之夢為胡(蝴)蝶與?胡(蝴)蝶之夢為周與?周與胡(蝴)蝶,則必有分矣。此之謂物化。」莊子以此說明物我為一,萬物齊等的思想。後來文人用來借指迷惑的夢幻和變化無常的事物。如陸游《冬夜》詩雲:一杯罌粟蠻奴供,莊周蝴蝶兩俱空。」
(孤)雁:孤獨 思鄉 思親 音信 消息 鴻雁:書信——對親人的思念。
鴻雁:鴻雁是大型候鳥,每年秋季南遷,常常引起遊子思鄉懷親之情和羈旅傷感。如隋人薛道衡《人日思歸》:「人歸落雁後,思發在花前。」早在花開之前,就起了歸家的念頭;但等到雁已北歸,人還沒有歸家。詩人在北朝做官時,出使南朝陳,寫下這思歸的詩句,含蓄而又婉轉。以雁寫思的還有「夜聞歸雁生相思,病入新年感物華」(歐陽修《戲答元稹》)、「殘星數點雁橫塞,長笛一聲人倚樓」(唐人趙嘏《長安秋望》)、「星辰冷落碧潭水,鴻雁悲鳴紅蓼風」(宋人戴復古《月夜舟中》)等。也有以鴻雁來指代書信。鴻雁傳書的典故大家比較熟悉,鴻雁作為傳送書信的使者在詩歌中的運用也就普遍了。如「鴻雁幾時到,江糊秋水多」(杜甫《天末懷李白》)、「朔雁傳書絕,湘篁染淚多」(李商隱《離思》)等。
鷓鴣鳥:鷓鴣的形象在古詩詞里也有特定的內蘊。鷓鴣的鳴聲讓人聽起來像「行不得也哥哥」,極容易勾起旅途艱險的聯想和滿腔的離愁別緒。如「落照蒼茫秋草明,鷓鴣啼處遠人行」(唐人李群玉《九子坡聞鷓鴣》)、「江晚正愁余,山深聞鷓鴣」(辛棄疾《菩薩蠻?書江西造口壁》)等,詩中的鷓鴣都不是純客觀意義上的一種鳥。
寒蟬:秋後的蟬是活不了多久的,一番秋雨之後,蟬兒便剩下幾聲若斷若續的哀鳴了,命在旦夕。因此,寒蟬就成為悲涼的同義詞。如唐人駱賓王《詠蟬》起首兩句:「西陸蟬聲唱,南冠客思深。」〔西陸:秋天〕以寒蟬高唱,渲染自己在獄中深深懷想家園之情。宋人柳永《雨霖鈴》開篇是:「寒蟬凄切,對長亭晚,驟雨初息。」還未直接描寫別離,「凄凄慘慘戚戚」之感已充塞讀者心中,釀造了一種足以觸動離愁別緒的氣氛。「寒蟬鳴我側」(三國人曹植《贈白馬王彪》)等詩句也表達這樣的情思。
鴛鴦,指恩愛的夫婦,如「得成比目何辭死,願作鴛鴦不羨仙」(唐人盧照鄰《長安古意》)。
古詩詞中「燕子」意象
燕屬候鳥,隨季節變化而遷徙,喜歡成雙成對,出入在人家屋內或屋檐下。因此為古人所青睞,經常出現在古詩詞中,或惜春傷秋,或渲染離愁,或寄託相思,或感傷時事,意象之盛,表情之豐,非其它物類所能及。
(1)表現春光的美好,傳達惜春之情。相傳燕子於春天社日北來,秋天社日南歸,故很多詩人都把它當做春天的象徵加以美化和歌頌。如「冥冥花正開,颺颺燕新乳」(韋應物《長安遇馮著》),「燕子來時新社,梨花落後清明」(宴殊《破陣子》),「鶯鶯燕燕春春,花花柳柳真真,事事豐豐韻韻」(喬吉《天凈沙?即事》),「鳥啼芳樹丫,燕銜黃柳花」(張可久《憑欄人?暮春即事》),南宋詞人史達祖更是以燕為詞,在《雙雙燕?詠燕》中寫到:「還相雕梁藻井,又軟語商量不定。飄然快拂花梢,翠尾分開紅影。」極研盡態,形神俱似。春天明媚燦爛,燕子嬌小可愛,加之文人多愁善感,春天逝去,詩人自會傷感無限,故歐陽修有「笙歌散盡遊人去,始覺春空。垂下簾櫳,雙燕歸來細雨中」(《採桑子》)之慨嘆,喬吉有「燕藏春銜向誰家,鶯老羞尋伴,風寒懶報衙(采蜜),啼煞飢鴉」(《水仙子》)之凄惶。
(2)表現愛情的美好,傳達思念情人之切。燕子素以雌雄頡頏,飛則相隨,以此而成為愛情的象徵,「思為雙飛燕,銜泥巢君屋」,「燕爾新婚,如兄如弟」(《詩經?谷風》),「燕燕於飛,差池其羽,之子於歸,遠送於野」(《詩經?燕燕》),正是因為燕子的這種成雙成對,才引起了有情人寄情於燕、渴望比翼雙飛的思念。才有了「暗牖懸蛛網,空梁落燕泥」(薛道衡?《昔昔鹽》)的空閨寂寞,有了「落花人獨立,微雨燕雙飛」(晏幾道?《臨江仙》)的惆悵嫉妒,有了「羅幔輕寒,燕子雙飛去」(宴殊?《破陣子》)的孤苦凄冷,有了「月兒初上鵝黃柳,燕子先歸翡翠樓」(周德清?《喜春來》)的失意冷落,有了「花開望遠行,玉減傷春事,東風草堂飛燕子」(張可久?《清江引》)的留戀企盼。凡此種種,不一而足。
(3)表現時事變遷,抒發昔盛今衰、人事代謝、亡國破家的感慨和悲憤。燕子秋去春回,不忘舊巢,詩人抓住此特點,盡情宣洩心中的憤慨,最著名的當屬劉禹錫的《烏衣巷》:「朱雀橋邊野草花,烏衣巷口夕陽斜。舊時王謝堂前燕,飛入尋常百姓家。」另外還有宴殊的「無可奈何花落去,似曾相識燕歸來,小園香徑獨徘徊」(《浣溪沙》),李好古的「燕子歸來銜綉幕,舊巢無覓處」(《謁金門?懷故居》),姜夔的「燕雁無心,太湖西畔,隨雲去。數峰清苦,商略黃昏雨」(《點絳唇》),張炎的「當年燕子知何處,但苔深韋曲,草暗斜川」(《高陽台》),文天祥的「山河風景元無異,城郭人民半已非。滿地蘆花伴我老,舊家燕子傍誰飛?」(《金陵驛》)。燕子無心,卻見證了時事的變遷,承受了國破家亡的苦難,表現了詩人的「黍離」之悲,負載可謂重矣。
(4)代人傳書,幽訴離情之苦。唐代郭紹蘭於燕足系詩傳給其夫任宗。任宗離家行賈湖中,數年不歸,紹蘭作詩系於燕足。時任宗在荊州,燕忽泊其肩,見足系書,解視之,乃妻所寄,感泣而歸。其《寄夫》詩雲:「我婿去重湖,臨窗泣血書,殷勤憑燕翼,寄於薄情夫。」誰說「梁間燕子太無情」(曹雪芹?《紅樓夢》),正是因為燕子的有情才促成了丈夫的回心轉意,夫妻相會。郭紹蘭是幸運的,一些不幸的婦人借燕傳書,卻是石沉大海,音信皆無,如「傷心燕足留紅線,惱人鸞影閑團扇」(張可久?《塞鴻秋?春情》),「淚眼倚樓頻獨語,雙燕來時,陌上相逢否」(馮延巳?《蝶戀花》),其悲情之苦,思情之切,讓人為之動容,繼而潸然淚下。
(5)表現羈旅情愁,狀寫漂泊流浪之苦。「整體、直覺、取象比類是漢民族的主導思維方式」(張岱年?《中國思維偏向》),花鳥蟲魚,無不入文人筆下,飛禽走獸,莫不顯詩人才情。雁啼悲秋,猿鳴沾裳,魚傳尺素,蟬寄高遠,燕子的棲息不定留給了詩人豐富的想像空間,或漂泊流浪,「年年如新燕,飄流瀚海,來寄修椽」(周邦彥?《滿庭芳》);或身世浮沉,「望長安,前程渺渺鬢斑斑,南來北往隨征燕,行路艱難」(張可久?《殿前歡》);或相見又別,「有如社燕與飛鴻,相逢未穩還相送」(蘇軾?《送陳睦知潭州》;或時時相隔,「磁石上飛,雲母來水,土龍致雨,燕雁代飛」(劉安?《淮南子》)。燕子,已不僅僅再是燕子,它已經成為中華民族傳統文化的象徵,融入到每一個炎黃子孫的血液中。
4、風霜雨雪水雲類:
海:遼闊 力量 深邃 氣勢
海浪:人生的起伏
海浪的洶涌:人生的凶險 江湖的詭譎
江水:時光的流逝 歲月的短暫 綿長的愁苦。歷史的發展趨勢
煙霧:情感的朦朧、慘淡 前途的迷惘、渺茫 理想的落空、幻滅
小雨:春景 希望 生機 活力 潛移默化式的教化
暴雨:殘酷 熱情 政治斗爭 掃盪惡勢力的力量 盪滌污穢的力量
春風:曠達 歡愉 希望
東風:春天 美好
西風:落寞,惆悵 衰敗 遊子思歸
狂風:作亂 摧毀舊世界的力量
霜:人生易老 社會環境的惡劣,惡勢力的猖狂 人生途路的坎坷、挫折
雪:純潔 美好 環境的惡劣 惡勢力的猖狂
露:人生的短促 生命的易逝
雲:遊子 飄泊 以浮雲比喻在外漂泊的遊子的如「浮雲遊子意,落日故人情」(李白《送友人》)。
天陰:壓抑 愁苦 寂寞
天晴:歡愉 光明
金風:秋風
「水」的意象
(1)因水的柔和清冷,常用水比喻月色之類雖具體可感卻難以把握的事物。
如:「天階夜色涼如水,坐看牽牛織女星。」從側面反映了封建時代婦女的悲慘命運。
(2)因水的剪切不斷,綿軟不絕,常以水喻愁。
如李白的「抽刀斷水水更流,舉杯銷愁愁更愁。」抒發了詩人因強烈的感到了現實與理想的矛盾不可調和而產生的煩憂和愁苦。
5、器物類
玉:高潔 地重遊 脫俗
珍珠:美麗 無瑕
簪纓 (冠):官位 名望
搗衣砧:婦女對丈夫的思念。
西樓小樓:閨怨之情;絲竹:音樂;汗青:史冊;須眉:男子;巾幗:婦女;桑梓:故鄉;軒轅:祖國;三尺:法律;寸管:筆;青鳥:信使
船:蘭舟、征帆去棹(往往比喻孤舟)、檣擼(借代大船、戰船)。
吳鉤:泛指寶刀、利劍。例如辛棄疾《水龍吟?登建康賞心亭》:「落日樓頭,斷鴻聲里,江南遊子。把吳鉤看了,欄桿拍遍,無人會,登臨意。」通過看吳鉤,拍欄桿,表達了自己意欲報效祖國,建功立業,而又無人領會的失意情懷。
崑山玉:比喻傑出的人才。語出李斯《諫逐客書》:「今陛下致崑山之玉,有隨、和之寶(指隨侯珠與和氏璧),垂明月之珠,服太阿之劍(吳國名劍』),乘纖離(駿馬名)之馬,建翠風之旗,樹靈鼉(tuó,揚子鱷之類的動物,皮可制鼓)之鼓……今取人則不然:不問可否,不論曲直,非秦者去,為客者逐。」後來就以「崑山玉」比喻優秀人才。
中國古典詩歌中用以表現「漂泊」之感的意象很多,如浮萍、飛蓬、孤雁等,「船」則是表現這種情感的最為常見的意象之一。一葉扁舟,天水茫茫,越發比照出人的渺小;人在旅途,所見多異鄉風物,更易觸發無限的思緒。杜甫詩中的「船」意象出現得極為頻繁,表現漂泊之感也非常強烈:
細草微風岸,危檣獨夜舟。星垂平野闊,月涌大江流。名豈文章著,官應老病休。漂漂何所似,天地一沙鷗。
《旅夜書懷》
昔聞洞庭水,今上岳陽樓。吳楚東南坼,乾坤日夜浮。親朋無一字,老病有孤舟。戎馬關山北,憑軒涕泗流。
《登岳陽樓》
杜甫經歷了唐朝由盛而衰的巨大轉變,晚年在四川、湖南一帶漂泊達11年之久,最後病死於自潭州赴岳州的一條小船上。船是他晚年最常用的交通工具,也成為他最終的歸宿。他在詩中反復寫到「船」意象,「危檣獨夜舟」「老病有孤舟」,船是詩人漂泊身世的象徵和寫照。
蘇軾因「烏台詩案」貶官黃州時寫下了《臨江仙》:
夜飲東坡醒復醉,歸來彷彿三更。家童鼻息已雷鳴。敲門都不應,倚杖聽江聲。
長恨此身非我有,何時忘卻營營?夜闌風靜縠紋平。小舟從此逝,江海寄餘生。
與「漂泊」之感相對,中國古典詩歌中「船」意象的另一典型內涵是「自由」。這種思想的淵源可以追溯到莊子,他說「巧者勞而知者憂,無能者無所求。飽食而遨遊,泛若不系之舟,虛而遨遊者也。」他的思想雖然消極,但是對中國文人來說,「泛不系之舟」,卻成為頗具吸引力的人生理想:
人生在世不稱意,明朝散發弄扁舟。李白《宣州謝眺餞別校書叔雲》
獨憐幽草澗邊生,上有黃鸝深樹鳴。春潮帶雨晚來急,野渡無人舟自橫。
韋應物《滁州西澗》
韋詩描寫春花、春草春樹春鳥春潮春雨等明麗的景象,用一系列繁密景物烘托出「野渡無人舟自橫」的中心意象,既是寫實化描寫,又是詩人心態的形象化表現。
6、顏色類
白:純潔 無暇 喪事
紅:熱情奔放 青春 喜事
綠:希望 活力 和平
藍:高雅 憂郁
黃:溫暖 平和
紫:高貴 神秘
黑:黑暗 絕望 莊重 神秘 對死者的懷念 命途的多舛
7、關於人的品質、行為活動的。
英雄:追慕 自愧自嘆
小人:鄙夷 明志 自省 鞭撻
六朝舊事、南朝舊夢:表示往日富貴繁華的生活。
擊楫:謂立志報效國家,收復失地。
娥眉(蛾眉):美女
峨眉:高尚的德行
青青子矜:有才能的人
巴歌:亦稱巴唱、巴謳、巴人之曲。借指鄙俗之作,多作謙詞。多和「陽春白雪」比照著來寫,表達自己的微不足道。
碧血:借指為正義事業所流的血。後來也用戶碧血」、「萇弘化碧」比喻蒙怨而死或忠心不泯。例如《竇娥冤》:「不是我竇娥罰下這等無頭願,委實的冤情不淺……這就是咱萇弘化碧,望帝啼鵑。」
折桂:比喻科舉及第。典出《晉書》:「武帝於東堂會送,問詵曰:『卿自以為何如?』詵對曰:『臣舉賢良對策,為天下第一,猶桂林之一枝,崑山之片玉。」』
懷桔:指孝順雙親。
採薇:借指隱居生活。《史記?伯夷列傳》記載:「武王已平殷亂,天下宗周,而伯夷、叔齊恥之,義不食周粟,隱於首陽山,採薇而食之。」說的是伯夷、叔齊隱居山野,義不侍周的故事。後來也表現堅守節操。
詩人常常用詩歌里的「山林」和「宮闕」的形象,來表現詩人的理想和現實之間的矛盾與沖突。所謂「宮闕」也言「魏闕」,是朝廷的代稱,也是詩人受到當道重用的象徵。所謂「山林」則是指詩人在政治理想破滅或者是懷才不遇、報國無門時,作者心生怨憤而轉向歸隱山林息影草澤的形象的代稱。
哀鴻:比喻哀傷苦痛、流離失所的人。詩歌寫使臣行於四方,見流民如鴻雁飛集於野,流民喜使者到來,皆合詞傾訴,如鴻雁袁鳴之聲不絕。後來以鴻雁在野、哀鴻遍野喻指百姓流離失所。
詠絮:謂女子詠雪。指女子工於吟詠,有非凡的才華。後來「詠絮」即指詠雪,「詠絮才」即非凡才華。
南冠:指囚犯。典故出自《左傳?成公九年》一楚人鍾儀囚於晉,仍然戴南冠.彈奏南國音樂,範文子稱贊這是君子之行:後來一般文人以此指代自己懷有節操的囚徒生活。
8、地點:
古跡:懷舊明志 昔盛今衰 (國家) 衰敗 蕭條 (古跡一般和古人密切相聯)
鄉村:思歸 厭俗 田園風光 生活氣息 純撲美好 安逸寧靜
草原:遼闊 人生境界 人的胸襟
城市 (市井):繁榮熱鬧 富貴奢華
仙境:飄逸 美妙潔凈 忘塵厭俗
憑欄:思念故國、故鄉、親人。
南山 代表隱居的地方 桃源:代表著一個理想的樂土 武陵人代表隱居的人
柳營:指軍營。後也代稱紀律嚴明的軍營。
天地塵世:鴻蒙、希夷、太清、太虛。
細柳營:漢代周亞夫屯軍之地。王維《觀獵》「忽過新豐市,還歸細柳營。」
9、其他類
白衣蒼狗:亦叫白雲蒼狗,比喻世事變幻無常。出自杜甫詩《可嘆》:「天上浮雲似白衣,斯須改變如蒼狗。古往今來共一時,人生萬事無不有。」人事變化,猶如浮雲,一會兒像白雲,一會兒像灰狗。
破曉:初現希望
深夜:愁思懷舊
雪:瓊玉、碎玉、冰花、六齣;信:鴻雁、尺牘、尺素
亡國:後庭花。
天地:人類的渺小 人生的短暫 心胸的廣闊 情感的孤獨
浮生:表示短暫虛幻的人生。
朝陽:希望 朝氣 活力
夕陽:失落 消沉 珍惜美好而短暫的人生或事物
正午:熱烈 熱情奔放 惡勢力對社會、對人的摧殘
酒:歡悅 得意 失意 愁苦
月亮:人生的圓滿、缺憾 思鄉 思親
「望月懷遠」、「傷春悲秋」、「見流水則思年華易逝」、「梧桐細雨則凄楚悲涼」
月亮的別稱:蟾宮、玉盤、銀鉤、嬋娟、桂宮;「玉盤」、「玉輪」、「玉環」、「玉鉤」、「玉弓」、「玉鏡」、「天鏡」、「明鏡」、「玉兔」、「嫦娥」、「蟾蜍」
月亮:在我國古代詩歌中,用月亮烘托情思是常用的筆法。一般說來,古詩中的月亮是思鄉的代名詞。李白《靜夜思》:「床前明月光,疑是地上霜,舉頭望明月,低頭思故鄉。」這首詩表現了李白的思鄉之情。詩中的月亮就不再是純客觀的物象,而是浸染了詩人感情的意象了。唐人王建《十五夜望寄杜郎中》:「今夜月明人盡望,不知秋思落誰家。」詩句以委婉的疑問點出了這月圓之夜人間普遍的懷人心緒,含蓄地表現了詩人對故鄉朋友的深切思念。
此外「月」還有以下意象
( 1)明月蘊涵邊人的悲愁。
如:「回樂烽前沙似雪,受降城外月如霜」的悲亢幽怨;「秦時明月漢時關,萬里長徵人未還」的悲壯雄渾。
(2)明月蘊涵情感的無奈。
如謝庄「美人邁兮音塵闕,隔千里兮共明月。」的祈禱和祝福;張九齡「海上生明月,天涯共此時。」的希冀和渴盼。
(3)明月蘊涵時空的永恆。
「古人今人若流水,共看明月皆如此。」把時間對生命的劫掠和生命在時間面前的無奈表現得淋漓盡致。

7. 用詩歌描寫一種景物

其實有很多,是古詩嗎?古詩我有---小池 泉眼無聲惜細流,樹蔭照水愛睛柔。小荷才露尖尖角,早有蜻蜓立上頭。還有比如描寫月的:靜夜思、楓橋夜泊,雨的,上網路查么www..com 廬山

石徑逶迤入古亭,茂林深處鳥鳴清。
登高遠望四方景,一道峰巒一道青。

小溪秋色

楓香烏臼兩相依,紅葉隨風傷別離。
群鴨岸邊勤對鏡,舊裝漸褪換新衣。

天成岩寺

寺入山崖石做瓦,佛觀殿外嶂連崖。
碧空崖上水滴泄,勝似陽春雨打葩。

天成奇峽

中斷丹岩水自流,竹筏輕盪樂悠悠。
鴛鴦引向漣漪起,疑是晴空夢里游。

蟬噪林愈靜,鳥鳴山更幽。——《入若耶溪〉
競誇天下無雙艷,獨占人間第一香。《題牡丹圖》
野火燒不盡,春風吹又生。遠方侵古道,晴翠接荒城。——《賦得古原草送別》
會當凌絕頂,一覽眾山小。——《望岳》
星垂平野闊,月涌大江流。——《旅夜書懷》
雞聲茅店月,人跡板橋霜。——《商山早行》
大漠孤煙直,長河落日圓。——《使至塞上》
蟬噪林愈靜,鳥鳴山更幽。——《入若耶溪〉
競誇天下無雙艷,獨占人間第一香。《題牡丹圖》
野火燒不盡,春風吹又生。遠方侵古道,晴翠接荒城。——《賦得古原草送別》
會當凌絕頂,一覽眾山小。——《望岳》
星垂平野闊,月涌大江流。——《旅夜書懷》
雞聲茅店月,人跡板橋霜。——《商山早行》
大漠孤煙直,長河落日圓。——《使至塞上》

楓橋夜泊
張繼
月落烏啼霜滿天,江楓漁火對愁眠。
姑蘇城外寒山寺,夜半鍾聲到客船。

山居秋暝
王維
空山新雨後,天氣晚來秋。明月松間照,清泉石上流。
竹喧歸浣女,蓮動下漁舟。隨意春芳歇,王孫自可留。

絕句
杜甫
遲日江山麗,春風花草香。
泥融飛燕子,沙暖睡鴛鴦。

滁州西澗
韋應物
獨憐幽草澗邊生,上有黃鸝深樹鳴。
春潮帶雨晚來急,夜渡無人舟自橫。

蘭溪棹歌
戴叔倫
涼月如眉掛柳灣,越中山色鏡中看。
蘭溪三日桃花雨,半夜鯉魚來上灘。

題義公禪房
孟浩然
義公習禪寂,結宇依空林。戶外一峰秀,階前眾壑深。
夕陽連雨足,空翠落庭陰。看取蓮花凈,方知不染心。

花影 蘇軾
重重疊疊上瑤台,幾度呼童歸不開。
剛被太陽收拾去,卻教明月送將來。

念奴嬌.赤壁懷古 蘇軾
大江東去,浪淘盡。千古風流人物。故壘西邊,人道是,三國周郎赤壁。亂石崩雲,驚濤拍岸,捲起千堆雪。江山如畫,一時多少豪傑!
遙想公瑾當年,小喬初嫁了,雄姿英發,羽扇綸巾,談笑間,檣櫓灰飛煙滅。故國神遊,多情應笑我,早生華發。人間如夢,一樽還酹江月。

惠崇春江晚景 蘇軾
竹外桃花三兩枝,春江水暖鴨先知。
簍蒿滿地蘆芽短,正是河豚欲上時。

中秋月 蘇軾
暮雲收盡溢清寒,銀漢無聲轉玉盤。
此生此夜不長好,明月明年何處看。

飲 蘇軾
水光瀲灧晴方好,山色空濛雨亦奇。
欲把西湖比西子,淡妝濃抹總相宜。

贈劉景文 蘇軾
荷盡已無擎雨蓋,菊殘猶有傲霜枝。
一年好景君須記,最是橙黃橘綠時。

卜運算元 蘇軾
缺月掛疏桐,漏斷人初靜。
誰見幽人獨往來?
縹緲孤鴻影。

驚起卻回頭,有恨無人省。
揀盡寒枝不肯棲,
寂寞沙洲冷。

《惠崇春江晚景二首》

竹外桃花三兩枝,春江水暖鴨先知。
蔞蒿滿地蘆芽短,正是河豚欲上時。

蘇軾的《惠崇春江晚景二首》,後人往往只引這一首,忘了後面還有四句:
兩兩歸鴻欲破群,依依還似北歸人。
遙知朔漠多風雪,更待江南半月春。

8. 描寫景物的詩歌。

1、《登鸛雀樓》
唐·王之渙
白日依山盡,
黃河入海流.
欲窮千里目,
更上一層樓.
2、《四時》
晉·陶淵明
春水滿四澤,
夏雲多奇峰.
秋月揚明暉,
冬嶺秀寒松.
3、《相思》
唐·王維
紅豆生南國,
春來發幾枝.
願君多采擷,
此物最相思.
4、《鹿柴》
唐·王維
空山不見人,
但聞人語響.
返景入深林,
復照青苔上.
5、《春曉》
唐·孟浩然
春眠不覺曉,
處處聞啼鳥.
夜來風雨聲,
花落知多少.
6、《鳥鳴澗》
唐·王維
人閑桂花落,
夜靜春山空.
月出驚山鳥,
時鳴春澗中.
7、《望天門山》
唐·李白
天門中斷楚江開,
碧水東流至此回.
兩岸青山相對出,
孤帆一片日邊來.
8、《望廬山瀑布》
唐·李白
日照香爐生紫煙,
遙看瀑布掛前川.
飛流直下三千尺,
疑是銀河落九天.
9、《早發白帝城》
唐·李白
朝辭白帝彩雲間,
千里江陵一日還.
兩岸猿聲啼不住,
輕舟已過萬重山.
10、《山亭夏日》
唐·高駢
綠樹陰濃夏日長,
樓台倒影入池塘.
水晶簾動微風起,
滿架薔薇一院香.
11、《峨眉山月歌》
唐·李白
峨眉山月半輪秋,
影入平羌江水流.
夜發清溪向三峽,
思君不見下渝州.
12、《望洞庭》
唐·劉禹錫
湖光秋月兩相和,
潭面無風鏡未磨.
遙望洞庭山水翠,
白銀盤里一青螺.
13、《元日》
北宋·王安石
爆竹聲中一歲除,
春風送暖入屠蘇.
千門萬戶曈曈日,
總把新桃換舊符.
14、《竹枝詞》
唐·劉禹錫
楊柳青青江水平,
聞郎江上踏歌聲.
東邊日出西邊雨,
道是無晴卻有晴.
15、《絕句》
唐·杜甫
兩個黃鸝鳴翠柳,
一行白鷺上青天.
窗含西嶺千秋雪,
門泊東吳萬里船.
16、《游園不值》
宋·葉紹翁
應憐屐齒印蒼苔,
小扣柴扉久不開.
春色滿園關不住,
一枝紅杏出牆來.
17、《四時田園雜興》
宋·范成大
梅子金黃杏子肥,
麥花雪白菜花稀.
日長籬落無人過,
唯有蜻蜓蛺蝶飛.
18、《惠崇春江晚景》
宋·蘇軾
竹外桃花三兩枝,
春江水暖鴨先知.
簍蒿滿地蘆芽短,
正是河豚欲上時.
19、《漁歌子》
唐·張志和
西塞山前白鷺飛,
桃花流水鱖魚肥.
青箬笠,綠蓑衣,
斜風細雨不須歸.
20、《小池》
宋·楊萬里
泉眼無聲惜細流,
樹陰照水愛晴柔.
小荷才露尖尖角,
早有蜻蜓立上頭.
21、《村夜》
唐·白居易
霜草蒼蒼蟲切切,
村南村北行人絕.
獨出前門望野田,
月明蕎麥花如雪.
22、《游山西村》
宋·陸游
莫笑農家臘酒渾,
豐年留客足雞豚.
山重水復疑無路,
柳暗花明又一村.
23、《江南春》
唐·杜牧
千里鶯啼綠映紅,
水村山郭酒旗風.
南朝四百八十寺,
多少樓台煙雨中.
24、《春思》
唐·李白
燕草如碧絲,秦桑低綠枝.
當君懷歸日,是妾斷腸時.
春風不相識,何事入羅幃?
25、《望岳》
唐·杜甫
岱宗夫如何,齊魯青未了.
造化鍾神秀,陰陽割昏曉.
盪胸生層雲,決眥入歸鳥.
會當凌絕頂,一覽眾山小.
26、《過故人庄》
唐·孟浩然
故人具雞黍,邀我至田家.
綠樹村邊合,青山郭外斜.
開軒面場圃,把酒話桑麻.
待到重陽日,還來就菊花.
27、《使至塞上》
唐·王維
單車欲問邊,屬國過居延.
征蓬出漢塞,歸雁入胡天.
大漠孤煙直,長河落日圓.
蕭關逢候騎,都護在燕然.
28、《山居秋瞑》
唐·王維
空山新雨後,天氣晚來秋.
明月松間照,清泉石上流.
竹喧歸浣女,蓮動下漁舟.
隨意春芳歇,王孫自可留.
29、《早春》
唐·白居易
雪消冰又釋,景和風復暄.
滿庭田地濕,薺葉生牆根.
官舍悄無事,日西斜掩門.
不開庄老卷,欲與何人言.
30、《春中田園作》
唐·王維
屋上春鳩鳴,村邊杏花白.
持斧伐遠揚,荷鋤覘泉脈.
歸燕識故巢,舊人看新歷.
臨觴忽不御,惆悵思遠客.
31、《錢塘湖春行》
唐·白居易
孤山寺北賈亭西,水面初平雲腳低.
幾處早鶯爭暖樹,誰家新燕啄春泥.
亂花漸欲迷人眼,淺草才能沒馬蹄.
最愛湖東行不足,綠楊陰里白沙堤.
32、《渭川田家》
唐·王維
斜光照墟落,窮巷牛羊歸.
野老念牧童,倚杖候荊扉.
雉雊麥苗秀,蠶眠桑葉稀.
田夫荷鋤立,相見語依依.
即此羨閑逸,悵然吟式微.
33、《江村》
唐·杜甫
清江一曲抱村流,長夏江村事事幽.
自去自來樑上燕,相親相近水中鷗.
老妻畫紙為棋局,稚子敲針作釣鉤.
但有故人供祿米,微軀此外更何求?
34、《春題湖上》
唐·白居易
湖上春來似畫圖,亂峰圍繞水平鋪.
松排山面千重翠,月點波心一顆珠.
碧毯線頭抽早稻,青羅裙帶展新蒲.
未能拋得杭州去,一半句留是此湖.
35、《關山月》
唐·李白
明月出天山,蒼茫雲海間.
長風幾萬里,吹度玉門關.
漢下白登道,胡窺青海灣.
由來征戰地,不見有人還.
戍客望邊色,思歸多苦顏.
高樓當此夜,嘆息未應閑.

9. 詩歌當中的描寫景物的手法有哪些

詩歌的寫作手法用術語說是它的表現手法。古詩歌鑒賞表現手法常見的有:
比興、象徵、比喻、誇張、比擬、借代、雙關、襯托、烘托、渲染、對照、用典、疊詞、、互文、想像、聯想、曲筆、照應、倒裝、鋪墊、鋪排、抑揚(先抑後揚、先揚後抑)、正側結合、虛實結合、動靜結合、化動為靜(以動襯靜)、以小見大、借景抒情、寓情於景、情景交融、直抒胸臆、托物言志、寓褒於貶、明褒實貶、欲擒故縱、畫龍點睛、重章疊句、白描與工筆、以樂景寫哀情等,以下就其中一些比較常見的表現手法做一一介紹:
1、直接抒情 也稱直抒胸臆,是一種不要任何「附著物」,而由作者直接對有關人物、事件等表明愛憎態度的一種抒情方式。
如蘇軾的《江城子》:「十年生死兩茫茫,不思量,自難忘。千里孤城,無處話凄涼。」作者的感情如江河直下,直抒對亡妻的懷念之情。「白日依山盡,黃河入海流。欲窮千里目,更上一層樓。」(王之渙《登鸛雀樓》)前兩句寫景,後兩句直接抒發在這樣的環境里產生的情懷,天然的形勢、闊大的氣象與詩人在這景象面前產生的富有哲理的思想融合在一起。
2、間接抒情 包括借景抒情、借物抒情、托物言志和寓情於景(或物)、情景交融。
借景抒情是作者通過對某種景物的描寫來抒發感情的抒情方式。如孟浩然的《歲暮歸南山》:「北闕休上書,南山歸敝廬。不才明主棄,多病故人疏。白發催人老,青陽逼歲除。永懷愁不寐,松月夜窗虛。」作者落第的失意,多病的苦痛,年華的流逝,種種哀情都借迷濛空寂之景表達出來,含蓄委婉,餘味無窮。
借物抒情或托物言志(象徵)就是作者在對某種客觀事物有所感觸時把自身所要抒發的感情、表達的思想寄寓在此事物中,通過對事物的描寫和敘述來抒發感情、表達志向和意願的一種抒情方式。在我國古代詩歌中,松、竹、梅、菊、柳、山石、溪流、沙漠、古道、邊關以及落日、夜月、清風、細雨、微草等等都是詩人常常藉以抒情言志的對象。如陸游的《卜運算元•詠梅》:「驛外斷橋邊,寂寞開無主。已是黃昏獨自愁,更著風和雨。 無意苦爭春,一任群芳妒,零落成泥碾作塵,只有香如故」全詞以梅自喻,借梅花的悲慘遭遇,喻托作者報國無門、屢受排擠與打擊的不平心境。
寓情於景(或物)、情景交融這種方式將感情融匯在特定的自然景物或生活場景中,借對自然景物或場景的描摹刻畫來抒發感情。如杜甫的「好雨知時節,當春乃發生。隨風潛入夜,潤物細無聲」,寫景中包含著作者對春雨的「喜悅」之情。
3、以景結情 詩歌在議論或抒情的過程中,戛然而止,轉為寫景,以景代情作結,使得詩歌「此時無情勝有情」,顯得意猶未盡。如王勃的《山中》:「長江悲已滯,萬里念將歸。況屬高風晚,山山黃葉飛。」最後兩句寫山上望見實景,映襯一二句之情,以景寓情,用秋風蕭瑟,黃葉飄飛來襯托自己的悲苦。張可久的《〔中呂〕賣花聲•懷古》:「阿房舞殿翻羅袖,金谷名園起玉樓,隋堤古柳纜龍舟。不堪回首,東風還又,野花開暮春時候。」詩人敘事時只寫淫樂不寫敗亡,這種以景結情的手法餘味無窮,耐人尋味。
4、鋪排 即《詩經》表現手法中的「賦」,它指的是對事物的特點不厭其煩的多角度地進行鋪排陳述。如《孔雀東南飛》中的「……纖纖作細步,精妙世無雙」,由足至頭、至腰、至耳、至指、至口、至步,一連串誇張性的鋪陳,旨在描寫蘭芝的美,更表現她的從容鎮定。
5.形容或烘托,以突出形象,加強藝術效果的一種表現手法。如:《雨霖鈴》上片描寫送別的環境,作者濃墨重彩,極力渲染一種凄涼的氣氛,加重了離愁別恨。「風急天高猿嘯哀,渚清沙白鳥飛回」,(杜甫《登高》)首聯俯仰所見所聞,一連出現六個特寫鏡頭,渲染秋江景物的特點。
6、烘托 烘托屬側面描寫,原是國畫的一種畫法,後用於寫作技法,指的是以乙托甲,使甲的特點或特質更加突出。此種手法常與渲染手法結合起來使用,如《琵琶行》中三次寫江中之月,分別烘託了琵琶聲的美妙動聽、引人入勝和人物凄涼、孤獨、悲傷等心情。蘇軾在《念奴嬌•赤壁懷古》中所要塑造的人物形象是周瑜,作者卻從「千古風流人物」說起,由此引出赤壁之戰時的「多少豪傑」,最後才集中為周瑜一人,突出了周瑜在作者心中的地位。
7、襯托 襯托是烘托的一種,指的是為了使事物的特色突出,用另一些事物放在一起來陪襯或對照。襯托手法又分兩種:一種是正襯(陪襯),一種是反襯。正襯是用相同的東西來襯托,如白居易的《長恨歌》,寫楊貴妃「回眸一笑百媚生,六宮粉黛無顏色」,以美襯美;「大江東去,浪淘盡、千古風流人物。故壘西邊,人道是、三國周郎赤壁。」(蘇軾《念奴嬌 • 赤壁懷古》)這首詞要塑造的人物形象是周瑜,卻從「千古風流人物」寫起,由此引出赤壁之戰時的「多少豪傑」,最後才集中為周瑜一人,突出了周瑜在作者心中的主要地位。反襯是用相反的東西來襯托,有以動襯靜,以美襯丑,以樂襯苦等。如「蟬噪林愈靜,鳥鳴山更幽」,「僧敲月下門」等都是以鬧襯靜。
8、以樂景寫哀情 屬反襯手法的一種,表面上寫的是一種歡樂的場景,而實際上藉此來表達一種悲哀、凄楚的情緒。如元稹《行宮》:「寥落古行宮,宮花寂寞紅。白頭宮女在,閑坐說玄宗。」這首詩所要表現的是凄涼哀怨的心境,但卻著意描繪紅艷的宮花。紅花一般是表現熱鬧場面,烘托歡樂情緒的,但在這里卻起了很重要的反襯作用:盛開的紅花和寥落的行宮相映襯,加強了時移世遷的盛衰之感;春天的紅花和宮女的白發相映襯,表現了紅顏易老的人生感慨;紅花美景與凄寂心境相映襯,突出了宮女被禁閉的哀怨情緒。紅花,在這里起了很大的作用。這是利用好景緻與壞心情的矛盾,來突出中心思想,即王夫之《姜齋詩話》所謂「以樂景寫哀」,一倍增其哀。
9、化動為靜 就是在詩中將動景化為靜景來寫。如李白的《望廬山瀑布》中「遙看瀑布掛前川」一句,將富有動態的瀑布化為靜態來寫,一個「掛」字,惟妙惟肖地表現出傾瀉的瀑布在遙看中的形象,包含著詩人對大自然的神奇偉大的贊頌。
10、動靜結合 指在詩中詩人、事、景的動靜有機地結合起來描寫的一種手法。如杜甫的《絕句》:「遲日江山麗,春風花草香。泥融飛燕子,沙暖睡鴛鴦。」詩的尾句與第三句動態的飛燕相對照,動靜相間,相映成趣。
11.抑揚 古詩詞中,常對要褒的先寫其不足,對要貶的先寫其長處,這種手法就是抑揚。如元曲「沛公,大風,也得文章用。卻教猛士嘆良弓,多了游雲夢。駕馭英雄,能擒能縱,無人出彀中。後宮,外宗,險把炎劉並。」先寫劉邦的種種神威,臨末才說到後宮外宗之亂,欲楊先抑,諷刺性極強。「閨中少婦不知愁,春日凝妝上高樓。忽見陌頭楊柳色,悔教夫婿覓封侯。」(王昌齡《閨怨》)這首詩採用先揚後抑的手法,先寫少婦「不知愁」,後面才說她「悔」,通過對少婦情緒微妙變化的刻畫,深刻表現了少婦因觸景而產生的感傷和哀怨的情緒,突出了「閨怨」的主題。
12、白描與工筆 白描原是國畫的一種畫法,指純用線條勾畫,不加色彩渲染,後用於文學創作,指用最簡練的筆墨,不加烘托而描畫出鮮明生動的形象的一種描寫手法。工筆是指對事物注重細部,進行精雕細刻、重彩濃墨的描繪。如蘇軾的《浣溪沙》:「簌簌衣巾落棗花,村南村北響繅車。牛衣古柳賣黃瓜。 酒困路長惟欲睡,日高人渴漫思茶。敲門試問野人家。」采擷生活中的兩個小景,以白描手法加以表達,融情於景,造成了一種別有情趣的美感。
13、曲筆 曲筆是寫文章時故意離開本題而不直書其事的寫法。杜牧的《泊秦淮》:「煙籠寒水月籠沙,夜泊秦淮近酒家。商女不知亡國恨,隔江猶唱《後庭花》。」「商女不知亡國恨」就是曲筆,因為商女是侍侯他人的歌女,她們唱什麼是由聽者的趣味而定的,可見真正「不知亡國恨」的是那座中的欣賞者——封建貴族、官僚、豪紳。詩作最後兩句於婉曲輕麗的風調之中,表現出辛辣的諷刺、深沉的悲痛和無限的感慨。表達了封建知識分子對國事懷抱隱憂的的心境,又反映了官僚貴族正以聲色歌舞、紙醉金迷的生活來填補他們腐朽而空虛的靈魂。
14、重章疊句 指上下句或上下段用相同的結構形式反復詠唱的一種表現手法,如辛棄疾的《丑奴兒•書博山道中壁》:「少年不識愁滋味,愛上層樓,愛上層樓。為賦新詞強說愁。而今識盡愁滋味,欲說還休。欲說還休,卻道『天涼好個秋』。」上片寫的是年輕時候無所事事,無病呻吟的「閑愁」,下片寫的是而今關懷國事報國無門的「哀愁」。上下兩片採用了重章疊句的結構形式,在反復詠唱中,即使語言具有音樂美,又在內容上形成鮮明對比。
15、以小見大 指寫的是小題材反映的是大問題的一種寫法。.如司空曙的《江春即事》:「釣罷歸來不系船,江春月落正堪眠。縱然一夜風吹去,只在蘆花淺水邊。」全詩以小見大,通過「不系船」這樣一件小事,表現江村寧靜幽美的自然環境和主人公悠閑安逸的情調。我們透過詩的畫面和形象感受到的是一種單純朴實的社會生活。
16、比興 所謂比,就是比喻,比擬。所謂興,就是在詩的開頭「先言他物」,以引出後面的正文。如《孔雀東南飛》的開頭就是運用了興的手法,「孔雀東南飛,五里一徘徊」,從孔雀因顧戀配偶徘徊不前的情形,引出仲卿和蘭芝的不忍分離又不得不分離,最後雙雙徇情的故事。李商隱的《蟬》「本以高難飽,徒勞恨費聲」,首句聞蟬鳴而起興。「高」指蟬棲高樹,暗喻自己的清高,蟬在高樹吸風飲露,所以「難飽」,這又與作者的身世感受暗合。由「難飽」而引出「聲」來,所以哀中有恨。比興常在詩歌中連用,能更好地收到托物言志、寓情於景的效果。
17、鋪墊 即以一系列非主要情節做主要情節的准備或高潮到來前的氣氛醞釀。必要的鋪墊可以製造懸念,引起讀者的興趣、注意和情感上的期待,使讀者的注意力隨情節的發展而延伸。如杜牧的《山行》,這首詩描繪的是秋之色,展現出一幅動人的山林秋色圖。詩里寫了山路、人家、白雲、紅葉,構成一幅和諧統一的畫面。這些景物不是並列地處於同等地位,而是有機地聯系在一起的,前三句是賓,第四句是子是主,前三句是為第四句描繪背景、創造氣氛起鋪墊和烘托作用的。
18、虛實 實寫是指對事物進行直接的正面的敘述和描寫,虛寫是指側面交代或烘托性的敘述和描寫。虛實結合,可以使作品的結構更加緊湊,形象更加鮮明,並使作品增加容量。如唐朝詩人陳陶的《隴西行》:「誓掃匈奴不顧身,五千貂錦喪胡塵。可憐無定河邊骨,猶是春閨夢里人。」三四句「無定河邊骨」和「春閨夢里人」,一邊是現實,一邊是夢境;一邊是悲哀凄涼的枯骨,一邊是年輕英俊的戰士,虛實相對,榮枯迥異,造成強烈的藝術效果。一個「可憐」,一個「猶是」,包含著多麼深沉的感慨,凝聚了詩人對戰死者及其家人的無限同情。
19、用典 用典有用事和引用前人詩句兩種。用事是借用歷史故事來表達作者的思想感情,包括對現實生活中某些問題的立場和態度、個人的意緒和願望等等,屬於借古抒懷。引用或化用前人詩句目的是加深詩詞中的意境,促使人聯想而尋意於言外。「想當年,金戈鐵馬,氣吞萬里如虎」(辛棄疾《永遇樂 京口北固亭懷古》)「過春風十里,盡薺麥青青」(姜夔《揚州慢》)這首詞除了回顧作者43年前南下經歷一層外,全是用事。「想當年,金戈鐵馬,氣吞萬里如虎」寫的是劉裕當年北伐抗敵的英雄氣概。作者借贊揚劉裕,諷刺南宋王朝主和派屈辱求和的無恥行徑,表現出作者抗金的主張和恢復中原的決心。「春風十里」引用杜牧的詩句,表現往日揚州十里長街的繁榮景況,是虛寫;「盡薺麥青青」,寫詞人今日所見的凄涼情形,是實寫。這兩幅對比鮮明的圖景寄寓著詞人昔盛今衰的感慨。
20、誇張 為了表達某種強烈的感情,突出事物的某個特徵,說話時有意將事實誇大或縮小,這種修辭手法就是誇張。如李賀的《李憑箜篌引》大量運用神話傳說和誇張的描寫,表現李憑的琴聲具有「驚天地泣鬼神」的藝術魅力。在浪漫主義詩歌中,誇張的手法隨處可見。如「天台一萬八千丈,對此欲倒東南傾。」(李白《夢游天姥吟留別》)「白發三千丈,緣愁似個長」(李白《秋浦歌》)。又如「三杯吐然諾,五嶽倒為輕」(李白《俠客行》)以五嶽為輕來誇張俠客然諾之重。
21、比擬 比擬包括擬人和擬物,採用這種手法可使色彩鮮明,描繪形象,表意豐富。如黃庭堅的《清貧樂》:「春歸何處?寂寞無行路。若有人知春去處,喚取歸來同住。 春手法,用兩個設問句領起前後兩片詞句,既抒寫覓春情切,又顯得結構綿密,構思新穎;又去蹤跡誰知?除非問取黃鸝。百囀無人能解,因風飛過薔薇。」該詞運用設問、擬人的修辭把「春」和「黃鸝」人格化,愛春惜春之情溢於言表。
22、對比 對比可突出事物的特點,使好的事物顯得更好,壞的顯得更壞。如張可久的《〔中呂〕賣花聲•懷古》「美人自刎烏江岸,戰火曾燒赤壁山,將軍空老玉門關。傷心秦漢,生民塗炭,讀書人一聲長嘆。」以英雄美人的窮途末路和民生疾苦對比,表達了對普通百姓的深切同情。「越王勾踐破吳歸,戰士還家盡錦衣。宮女如花滿春殿,只今惟有鷓鴣飛。」(李白《越中覽古》)前三句描寫昔日繁榮和最後一句描寫今日冷落凄涼形成強烈的對比,使讀者感受特別深切,其中蘊含著詩人深沉的歷史思考。
23、疊詞 疊詞是指為了表達的需要,把同一詞接二連三地用在一起的修辭手法。典型的如李清照的《聲聲慢》開頭「尋尋覓覓,冷冷清清,凄凄慘慘戚戚」十四個字,表現了作者孤獨、寂寞、凄苦、復雜而深切的心理狀態,為全詩定下了一個孤獨的感情基調。
24、互文 互文是指古代詩文相鄰句中所用的詞語互相補充,結合起來表示一個完整意思的一種修辭手法。如「主人下馬客在船,舉酒欲引無管弦」中的「主人」、「客」兼及「下馬」和「在船」。「東西置松柏,左右種梧桐」中的「東西」、「左右」 兼及「置松柏」和「種梧桐」。「秦時明月漢時關,萬里長徵人未還」中的「秦」、「漢」 兼及「明月」和「關」。
25、雙關 為了使某一字、詞,憑借其本身具有的語音或語意的條件,在特定的語言環境中獲得雙重意義就是雙關。這種修辭手法可以使語言含蓄、風趣。如韋庄的《憶昔》中詩人不把「無忌」作專名看,取其「無所顧忌」、「肆無忌憚」之意,這是雙關;詩人言愁卻借善歌少女之名「莫愁」,意在反諷,這也是雙關。
26、倒裝 倒裝是指故意顛倒順序,以達到加強語勢,錯綜句法等修辭效果的一種修辭手法。如辛棄疾《西江月》中「七八個星天外,兩三點雨山前」應為「天外七八個星,山前兩三點雨」;最後兩句「舊時茅店社林邊,路轉溪橋(頭)忽見」,應為「溪橋路轉,忽見社林邊舊時茅店」。在山前疏雨將來時,「忽見」從前歇過的那家茅店,心情是驚喜的,用倒裝句除了滿足韻律的需要外,將「忽見」後移也可強調驚喜之情。再如「故國神遊,多情應笑我,早生華發」應為「神遊故國,應笑我多情,早生華發」。
27、借代 借代是古典詩歌中運用極廣的一種修辭手法。運用借代可使語言簡練,富於變化,容易引起人們的聯想。如「朱門酒肉臭,路有凍死骨」中的「朱門」,「江山代有人才出,各領風騷數百年」中的「風騷」。
28、聯想 由一事物聯繫到與之有關的另一事物,或把事物中類似的特點聯系起來造成一個典型。「碧玉妝成一樹高,萬條垂下綠絲絛。不知細葉誰裁出,二月春風似剪刀。」(賀知章《詠柳》)詩人由柳枝的紛披下垂、婀娜多姿聯想到翠綠的絲帶,運用巧妙的比喻,塑造出一個別具浪漫色彩的新穎形象,一改楊柳抒離情的象徵義。
29、想像 人們在已有材料和觀念基礎上,經過聯想、推斷、分析、綜合,創造出新的觀念的思維過程。「湖光秋月兩相和,潭面無風鏡未磨。遙望洞庭山水色,白銀盤里一青螺。」(劉禹錫的《望洞庭》)這首詩選擇了月夜遙望的角度,通過極富想像力的描寫,將洞庭的湖光山色別出心裁地再現於紙上。
30、象徵 通過特定的、容易引起聯想的具體形象,表現與之相似或相近特點的概念、思想和感情。「青山似欲留人住,百匝千遭繞郡城」(李德裕《登崖州城作》)這兩句描寫青山環繞,層巒疊嶂,自己所處的郡城正在嚴密封鎖,重重阻隔之中。象徵了自己被政敵迫害的景況,書寫思歸不得的憂傷。通篇用比喻就是象徵,如於謙的《石灰吟》。
31、正側 對描寫對象進行正面的直接的描寫是正面描寫;描寫對象周圍的事物,使對象更鮮明、突出的是側面描寫。「一樹春風千萬枝,嫩於黃金軟於絲。永豐西角荒園里,盡日無人屬阿誰?」(白居易《楊柳枝詞》「大漠風塵日色昏,紅旗半卷出轅門。前軍夜戰洮河北,已報生擒吐谷渾。」(王昌齡《從軍行》)白詩第一、二句運用正面描寫的手法,描寫了春天柳樹的嬌美形態。王詩第二句側面描寫戰況,一方面描寫風勢很大,捲起的紅旗伴隨急行軍,另一方面暗示形勢高度戒備,全句不事張揚,卻把戰事的緊張狀態形象的表現出來。

熱點內容
古代勵志的名言 發布:2021-03-16 21:50:46 瀏覽:209
形容兒孫繞膝的詩句 發布:2021-03-16 21:49:35 瀏覽:878
席慕蓉賞析印記 發布:2021-03-16 21:48:26 瀏覽:311
權力很大含有手的成語 發布:2021-03-16 21:48:22 瀏覽:584
能聽的兒童故事 發布:2021-03-16 21:48:15 瀏覽:285
關於足球的詩歌詞句 發布:2021-03-16 21:47:40 瀏覽:870
拖拉機的古詩 發布:2021-03-16 21:42:53 瀏覽:571
亮甜的詩句 發布:2021-03-16 21:42:00 瀏覽:831
廣東話生日快樂祝福語 發布:2021-03-16 21:38:55 瀏覽:409
噓的短句 發布:2021-03-16 21:38:07 瀏覽:816