古詩琦君
『壹』 現代古詩詞
《鄉愁復》 小時候 鄉愁是一枚小制小的郵票 我在這頭 母親在那頭; 長大後鄉愁是一張窄窄的船票 我在這頭 新娘在那頭; 後來呵,鄉愁是一方矮矮的墳墓 我在外頭 母親在里頭; 而現在,鄉愁是一灣淺淺的海峽 我在這頭 大陸在那頭。
餘光中--《鄉愁四韻》
給我一瓢長江水啊長江水 酒一樣的長江水 醉酒的滋味 是鄉愁的滋味 給我一瓢長江水啊長江水 給我一張海棠紅啊海棠紅 血一樣的海棠紅 沸血的燒痛 是鄉愁的燒痛 給我一張海棠紅啊海棠紅 給我一片雪花白啊雪花白 信一樣的雪花白 家信的等待 是鄉愁的等待
給我一片雪花白啊雪花白 給我一朵臘梅香啊臘梅香 母親一樣的臘梅香 母親的芬芳 是鄉土的芬芳 給我一朵臘梅香啊臘梅香
另外你還可以查找:琦君《故鄉的桂花雨》、瓊瑤《剪不斷的鄉愁》、蕭乾《棗核》、席慕容的《鄉愁》和舒蘭的《鄉色酒》。
『貳』 請有識之士把琦君詩詞傳播一下琦君詩詞到哪裡才能搜到》
吾日三省吾身身高是外傷,性格是內傷,智商是硬傷。
『叄』 關於現代思鄉的古詩大全
1、《滿月下復》
餘光中
滿地的月光制,無人清掃,那就折一張闊些的荷葉,包一片月光回去,回去夾在唐詩里。
扁扁的,象壓過的相思……
月光都帶有荷葉的清香。
2、《鄉愁》
餘光中
小時候
鄉愁是一枚小小的郵票
我在這頭
母親在那頭
長大後
鄉愁是一張窄窄的船票
我在這頭
新娘在那頭
後來啊
鄉愁是一方矮矮的墳墓
我在外頭
母親在里頭
而現在
鄉愁是一灣淺淺的海峽
我在這頭
大陸在那頭
3、《鄉愁》
席慕蓉
故鄉的歌是一支清遠的笛
總在有月亮的晚上響起
故鄉的面貌卻是一種模糊的悵惘
彷彿霧里的揮手別離
離別後
鄉愁是一棵沒有年輪的樹
永不老去
『肆』 《桂花雨》一文飽含著琦君對故鄉的恩念。古往今來,抒發恩鄉之情的詩句有許多,請你默寫出兩句。
舉頭望明月,低頭思故鄉。
李白(唐代)
洛陽親友如相問,一片冰心在玉壺。
王昌齡(唐代)
『伍』 琦君散文中值得學習的點有什麼
1、小中見大的抒情方法:
琦君散文涉及的領域較為廣泛。她寫在台灣的所經所歷,寫在海外的所見所聞,也寫記憶中的故土風情,她寫親情、愛情,也寫真摯的友情,情愫纖細濃重。她以一顆純真、博大的愛心熱烈地擁抱人生,在對生活的細心感受中體味和領悟生活的真諦,營造出一個色彩柔和、氣氛溫馨的真善美的藝術世界。
琦君以一顆溫存的心細細地體味生活中的一花一木,一喜一悲,從中閃爍著哲理的火花。即使是過去曾經歷過的痛苦和煩惱,她也能化痛苦為信念,轉煩惱為菩提。她將自己達觀開朗的人生態度完整地融進了創作之中。
琦君絕少採取直抒胸臆的粗糙手法,她筆致細膩柔婉,善於精心篩選出典型的生活細節。她擅長捕捉人物心理活動的微妙之處,尤能抓住見出人性深度的心理活動。因此,琦君說不上是氣魄宏大的散文家,但卻是一位擁有深邃愛心,在一個不大的題材領域里挖了一口深井的藝術家。
2、巧妙引用古詩文,增加表達效果的技巧:
琦君是台灣當代散文家中最負盛名的作家之一。她的散文每多承襲傳統技法,引用或化用古詩文句,無論是描述舊景情懷,或是描寫現實景物,都表現出純熟的文字技巧。這與她從小受嚴師教育學習古文,大學時又重修古典詩詞,打下了扎實的寫作根基有關。台灣著名散文評論家鄭明認為琦君「學習古文詩詞能入乎其內又出乎其外」,道出琦君吸取古典文學美感經驗的特點。
『陸』 有關現代的古詩
天上的街市
郭沫若(郭開貞)
遠遠的/街燈/明了,
好像是/閃著/無數的/明星。
天上的/明星/現了,
好像是/點著/無數的/街燈。
我想/那縹緲的/空中,
定然有/美麗的/街市。
街市上/陳列的/一些/物品,
定然是/世上/沒有的/珍奇。
你看,/那淺淺的/天河,
定然是/不甚/寬廣。
那/隔著河的/牛郎/織女,
定能夠/騎著牛兒/來往。
我想/他們/此刻,
定然/在/天街/閑游。
不信,/請看/那朵流星,
是他們/提著/燈籠/在走
《鄉愁》 小時候 鄉愁是一枚小小的郵票 我在這頭 母親在那頭; 長大後鄉愁是一張窄窄的船票 我在這頭 新娘在那頭; 後來呵,鄉愁是一方矮矮的墳墓 我在外頭 母親在里頭; 而現在,鄉愁是一灣淺淺的海峽 我在這頭 大陸在那頭。
餘光中--《鄉愁四韻》
給我一瓢長江水啊長江水 酒一樣的長江水 醉酒的滋味 是鄉愁的滋味 給我一瓢長江水啊長江水 給我一張海棠紅啊海棠紅 血一樣的海棠紅 沸血的燒痛 是鄉愁的燒痛 給我一張海棠紅啊海棠紅 給我一片雪花白啊雪花白 信一樣的雪花白 家信的等待 是鄉愁的等待
給我一片雪花白啊雪花白 給我一朵臘梅香啊臘梅香 母親一樣的臘梅香 母親的芬芳 是鄉土的芬芳 給我一朵臘梅香啊臘梅香
另外你還可以查找:琦君《故鄉的桂花雨》、瓊瑤《剪不斷的鄉愁》、蕭乾《棗核》、席慕容的《鄉愁》和舒蘭的《鄉色酒》。
『柒』 琦君和林清玄的文筆有什麼不同
琦君的散文以懷鄉憶舊獨樹一幟。她把對故鄉、親人的縷縷情思凝於筆端,感情濃烈真摯,文風質朴平實,筆調清麗雅潔,於平淡中見深沉。且琦君散文涉及的領域較為廣泛。她寫在台灣的所經所歷,寫在海外的所見所聞,也寫記憶中的故土風情,她寫親情、愛情,也寫真摯的友情,情愫纖細濃重。她以一顆純真、博大的愛心熱烈地擁抱人生,在對生活的細心感受中體味和領悟生活的真諦,營造出一個色彩柔和、氣氛溫馨的真善美的藝術世界。琦君筆致細膩柔婉,善於精心篩選出典型的生活細節。並且琦君寫文引用的古詩詞較多。
林清玄:散文溫婉澄明,且他絕大多數散文是以佛學文化為底蘊或題材的.在某種程度上甚至可以說 ,佛學文化是林清玄散文創作的導引.林清玄既是散文名家 ,同時又是虔誠的佛家弟子 ,佛學的般若 (智慧 )已經深入他的氣息和血脈 ,成為他觀照世界萬物和人生的憑藉與指南.因此 ,林清玄的散文中呈現出佛學風貌。他的文字有種淡淡的香,看完之後會有感恩與善良的感覺。常常與他一起進入那富有禪意的世界,以他的散文凈化自己的心靈,讓我們的內心充滿寧靜與關愛。他別樣的文字,猶如混沌人世間的一片凈土,一縷蓮花的馨香。
『捌』 琦君的寫作特點是什麼
琦君寫作特點是作品多以散文、兒童故事為主;思鄉懷舊是其主要的寫作題材;創作中善於小中見大,善於引用古詩文,增加表達效果的技巧。
(一)琦君作品多以散文、兒童故事為主。琦君創作的作品有散文集、小說集及兒童文學40餘本,其中又以散文水平創作數量最豐、水平最高。琦君以撰寫散文開始她的創作生涯。而她作為散文大家,她的名字總是與台灣散文連在一起。從她的第一本散文小說合集《琴心》算起,先後出版的《煙愁》、《紅紗燈》、《三更有夢書當枕》、《桂花雨》、《讀書與生活》、《千里懷人月在峰》、《青燈有味似兒時》、《琦君自選集》等散文共二十多本,占據了其作品絕大部分。其散文作品如《春酒》、《桂花雨》等被選入中小學課本,作品被譯為英、日、朝鮮文,深受海內外讀者歡迎,並因此被譽為「台灣文壇上閃亮的恆星」。
(二)思鄉懷舊是琦君主要的寫作題材。1949年的大遷徙、大分裂,使得渡海來台的大陸作家都遭罹了一番「失樂園」的痛楚,思鄉懷舊便很自然地成為琦君等人的主要寫作題材。熟讀琦君作品的讀者都會感覺到琦君的母親在她作品中所佔的分量。琦君寫得最感人的幾篇文章幾乎都是寫她母親。可以說母親是琦君最重要的創作泉源。有人評價,看琦君的文章就好像翻閱一本舊相簿,一張張泛了黃的相片都承載著如許沉厚的記憶與懷念,時間是這個世紀的前半段,地點是作者魂牽夢縈的江南。
(三)琦君創作善於用小中見大的抒情方法,並善於引用古詩文,增加表達效果的技巧。在創作中,琦君絕少採取直抒胸臆的粗糙手法,她筆致細膩柔婉,善於精心篩選出典型的生活細節。她擅長捕捉人物心理活動的微妙之處,尤能抓住見出人性深度的心理活動。她以一顆溫存的心細細地體味生活中的一花一木,一喜一悲,從中閃爍著哲理的火花。同時,她的散文每多承襲傳統技法,引用或化用古詩文句,無論是描述舊景情懷,或是描寫現實景物,都表現出純熟的文字技巧。
『玖』 閱讀題《想念荷花》琦君
閱讀《想念荷花》,回答21——25題。(14分)
⑴我在四五歲時,想像不出西湖的銀浪煙波究竟有多美,只覺得父親敲著膝頭,高聲朗吟的神情很快樂,音調也很好聽。
⑵父親的生日是農歷六月初六日,正是荷花含苞待放的時候。到兩個星期後的六月二十四日,便是荷花生日。母親說荷花盛開,象徵父親身體健康。所以在六月初六那天,她總要托城裡的楊伯伯,千方百計地采購來一束滿是花蕾的荷花,插在瓶中供佛。等待花瓣漸漸開放,散發出淡淡的清香,與香爐里的檀香味混和在一起,給人一份沉靜安詳的感覺。
⑶到了杭州這個十里荷花的天堂,才真正看到那麼多新鮮荷花。我們的家,正靠近西子湖邊,步行只需半小時就可到湖濱公園。那條街名叫「花市路」。父親為此作了一首得意的詩,其中最得意的句子是:「門臨花市佔春早,居近湖濱歸釣遲。」其實父親很少釣魚。他帶我去湖濱散步,冬天為賞雪,夏天為賞荷。賞雪的時候少,因為天氣太冷了,賞荷卻是夏天傍晚常常去的。夜晚,盪著船兒,聽槳聲欸乃,看淡月疏星,聞荷花陣陣清香,畢竟是人間天上的享受。
⑷六月二十四既然是荷花生日,杭州人的游湖賞花就從六月十八開始,到二十四這一天是最高潮,整個里外湖都放起荷花燈來。大小畫舫,來往穿梭,談笑聲中,絲竹滿耳。這種游湖,杭州人稱之為「落夜湖」,歡樂可通宵達旦。我不是個懂得賞花的雅人,也體會不到周濂溪愛蓮的那份高潔情操。我喜歡「落夜湖」,只是為了趕熱鬧。父親卻不愛這種熱鬧。母親呢?只要是住在杭州的日子,倒是每年都去「落夜湖」一番。她不是趕熱鬧,而是替父親放荷花燈。放一百盞荷花燈,祈求上天保佑父親長命百歲。所以她坐在船上,總是手撥念佛珠,嘴裡低低地念著《心經》。因為外公說過的,父親和荷花同生日,照佛家說法,是有一段善緣的。
⑸記得有一天,父親忽然問我:「『新著荷衣人未識,年年湖海客』是什麼意思,你懂嗎?」我說:「是退隱的意思吧。」父親笑笑說:「就是我現在的心境,擺脫了官職,一身輕快。」但我覺得他臉上似有一絲驀然回首的落寞神情。難道父親仍有用世之心,只是嘆知遇難求嗎?
⑹抗戰兵興,我們舉家避寇回鄉。父親竟因肺病不治,於翌年溘然長逝。那不幸的一天,正是他的生日六月初六。如此悲痛的巧合,使我們對一向喜愛的荷花,也無心欣賞了。
⑺在兵荒馬亂中,我又鼓起勇氣,到上海完成大學學業。中文系主任夏老師非常喜愛荷花。有一天,和系裡幾位同學在街上購物,遇上滂沱大雨,我們就在一間茶樓品茗談天。俯視馬路積水盈尺,老師就作了一首律詩描繪當時情景。最後兩句是:「一笑橫流容並涉,安知明日我非魚。」他想像西湖此時,一定也是大雨滴落在荷葉上,形成千萬水珠跳躍的壯觀吧。
⑻那時杭州陷於日寇,老師慨嘆有家歸不得,因而格外思念杭州的荷花。
⑼勝利後回到杭州,浙江大學暫借西湖羅苑復校。我去拜謁老師,從書齋窗戶向外眺望,遠近一片風荷環繞,愛荷的夏老師心情一定是非常愉悅的。他提筆蘸飽了墨,信手畫了一幅荷花,由師母題上姜白石的名句「冷香飛上詩句」,老師隨即落款送給了我。這幅墨荷幸已隨身帶來台灣,一直懸系壁間。記得那時另一位才華橫溢、善畫梅花的任老師,笑他的荷花畫得不像。老師隨口笑吟道「事事輸君到畫花,墨團羞見玉槎枒。」
⑽不管是「墨團」也好,是「玉槎枒」也好,那總是吟詩作畫、自由自在的好時光啊。
⑾夏老師與師母都在祖國大陸。不久前海外友人來信告知,夏老師已年邁體衰。他以垂老之年,一定是更思念杭州、思念西湖無主的荷花吧。他怎能想得到當年在上海時所作的詩「安知明日我非魚」呢?
⑿仰望壁上的墨荷,我好想念故鄉的荷花,因為在荷花瓣上,彷彿顯現出父親和老師的音容笑貌。 (選自《琦君散文集》,有刪改)
21、這篇優美的散文題為「想念荷花」,其實荷花並不是作者著力刻畫的內容,她真正想念的是什麼呢?請用簡潔的語句加以概括。(3分)
22、下列對文章的理解與分析,不恰當的一項是:(2分)( )
A.本文有映襯之妙,如第④段寫自己愛趕熱鬧,寫母親為父親放「荷花燈」,就是襯托出杭州「落夜湖」的盛景與遊人的歡樂,藉此表達作者對戰前美好生活的懷念,譴責了戰爭給人們帶來的苦難,表達了作者對和平生活的熱切呼喚,巧妙地點出文章主題。
B.本文語言在含蓄中見真情,如第⑤段中父親當時似有若無的落寞神情,實際上與蘇軾「持節雲中,何日遣馮唐」一句中表現出的希望人生有所建樹的思想在本質上是相通的。
C.在第⑦段「安知明日我非魚」句中,夏老師以「魚」自喻,用魚戲荷葉間的歡快自由,寫出他對荷的喜愛之情。
D.第⑨自然段中「這幅墨荷幸已隨身帶來台灣,一直懸系壁間」一句表達了作者對恩師的思念之情。
23、在第④段中,對於盛極一時的「落夜湖」,父親、母親和我的表現各不相同,聯系《社戲》中的相關文字,談談兩位作者在事隔多年後依然對「落夜湖」和「社戲」無限回味的原因。(3分)
*我不喝水,支撐著仍然看,也說不出見了些什麼,只覺得戲子的臉都漸漸的有些稀奇了,那五官漸不明顯,似乎融成一片的再沒有什麼高低。
*回望戲台在燈火光中,卻又如初來未到時候一般,又漂渺得像一座仙山樓閣,滿被紅霞罩著了。
*真的,一直到現在,我實在再沒有吃到那夜似的好豆,——也不再看到那夜似的好戲了。
24、本文的主題可作多元化的理解。下列各項中的詩文名句中哪一句的情感不是本文重點抒發的內容?(3分)()
A.日暮鄉關何處是,煙波江上使人愁——崔顥《黃鶴樓》
B.出淤泥而不染,濯清漣而不妖——周敦頤《愛蓮說》
C.物是人非事事休,欲語淚先流——李清照《武陵春》
D.夕陽西下,斷腸人在天涯——馬致遠《天凈沙·秋思》
25、本文作者用「銀浪煙波」、「十里荷花」、「白雨跳珠」等一系列古詩詞來表現她記憶中的美麗天堂;而對於同是人間天堂的蘇州——這擁有千百條如絲如帶的小巷和「畫橋三百」的河流的古城,請你也運用一個古詩詞中的意象來簡要談談你眼中的家鄉印象。(3分)
21、(3分)思念父親,思念老師,思念那總是吟詩作畫、自由自在的好時光。
22、(2分)A
23、(3分)
1. 其實那夜的戲,看得叫人「打呵欠」,那夜的豆,第二天吃起來也實在平常。
2. 本文作者喜歡「落夜湖」,也只是「為了趕熱鬧」而已。
3. 所以,兩文作者所表現出的只是對天真爛漫自由有趣的童年的美好回憶,過去生活中的美妙在回憶里帶上了一種浪漫的理想色彩。
24、(3分)B
25、(3分)
評分:詩句1分,簡析合宜2分。
詩句如:「古宮閑地少,水巷小橋多」,「畫橋三百映江城,詩里楓橋獨有名」,「月落烏啼霜滿天,江楓漁火對愁眠」等。
『拾』 琦君春酒 簡介 簡介
選自《琦君散文》。(浙江文藝出版社1997年版)《春酒》的寫作背景君用自己的文筆為讀者營構了一方心靈的「理想國」。 思鄉,是本文一大主旨。故鄉的一切與兒時的印象疊印在一起,輝映成一片快樂而感傷的迷。春酒、會酒,醉了母親,醉了「我」,也醉了無數讀者,「我」的天真可愛,母親的善良能幹,鄉人的淳樸厚道,在「春酒」「會酒」席上不斷氤氳起來,彌漫成濃濃的人情民風之美。 這樣美好的快樂之鄉,如今還有嗎?或許這是思念生養自己的故鄉,或許這又是嚮往心靈的故鄉。 《春酒》當作如此讀,我們才能品味出其中的情感和趣味。那逝去的一切是那麼清晰而美好地在記憶深處招搖,撩惹起我們多少或感傷或甜美的心緒呀。 優美的散文,常常是精巧構思的結果,琦君散文構思的特點,是形散神不散。為使散文神凝,她很注意「文眼」的安設,卻又不露痕跡。具體到《春酒》一文,琦君就把許多有關的片斷匯集於「思鄉」這個焦點上:農歷新年裡的種種風俗與禁忌,「我」一馬當先地作為母親的代表前往家家戶戶喝春酒,鄉親之間互相「起會」置辦「會酒」的融洽,「我」在多年之後按母親的辦法「如法炮製」的「八寶酒」……這一切都圍繞著「家鄉的味道」展開。文末那句從心底發出的深深的感嘆足以讓所有的遊子動心動容:「究竟不是道地家鄉味啊。可是叫我到哪裡去找真正的家醅呢?」這些內容使這篇散文凝練、濃烈,並以它思想的光輝而使讀者受到啟迪。琦君的多數散文,都以類似的清新文字和素淡筆調,將一個個短小的故事、一件件普通的事物,舒徐自如地寫出來,讓讀者得到豐富的感受。 琦君寫人的散文,都小說化了。她散文中的人物,個個生動形象,形神畢肖。本文對母親的描寫尤其出色。事實上,琦君最感人的幾篇文章幾乎都是寫她母親,可以說母親是琦君最重要的創作泉源。琦君筆下的母親是一位相當典型的賢妻良母,充滿了「母心、佛心」,這位母親,沒有文化、儉朴勤勞、靈性很強,她善良大度、充滿美德、性格堅強。母親的諄諄教誨、關愛呵護、勞心勞力以及一言一行,都是琦君寫作的題材。有時,簡單的幾筆,人物就立起來了。例如:「到了喝春酒時,就開出來請大家嘗嘗。『補氣、健脾、明目的喲!』母親總是得意地說。她又轉向我說:『但是你呀,就只能舔一指甲縫,小孩子喝多了會流鼻血,太補了。』其實我沒等她說完,早已偷偷把手指頭伸在杯子里好幾回,已經不知舔了多少個指甲縫的八寶酒了。」在這里,母親的慈愛溫柔,孩子的活潑調皮,真是歷歷如在目前。 琦君的散文不雕琢,不粉飾,文筆如行雲流水,舒放自然,典雅雋永。她駕馭文字得心應手,善於營造雋永溫馨的氛圍。琦君的文字是經過千錘百煉之後成就出的精粹與平和,她寫人物、抒情懷,就有了鮮明的寬厚從容和溫柔蘊藉。 琦君認為:好的文章必須語語動人,字字珠璣。而要做到這一步,必須做到:1.平易;2.凈化;3.蘊藉;4.真摯。我們在《春酒》一文中即可以看到這些特徵。琦君善於使用抒情與敘事並用的方式,在娓娓敘事的過程中讓自己的感情自然流淌;琦君描繪人物鮮明細膩,親友、長工、母親都在她的筆下栩栩如生。尤其是母親的寬容、善良、勤儉,在琦君溫婉流暢款款細敘的筆下,得到了極為傳神的刻畫。 琦君就是用這樣一種洗凈鉛華的筆調,絮絮地說著自己對童年、對故鄉的無限眷戀琦君 是虔誠的佛教徒,她寫的生活篇,使讀者希望自己也能像她這么達觀。新書《青燈有味似兒時》分兩輯,第一輯是懷舊篇,第二輯是生活篇。不用說這本書我是篇篇讀了,但是我最喜歡的一篇是《南海慈航》。琦君在文中描寫她和母親並排跪著,跟著母親在木魚清磬聲中,燈光搖曳,香煙裊裊的情況下,念心經、大悲咒、白衣咒……覺得房子里空空洞洞的,好冷清,心頭忽然浮起一陣凄凄涼涼的感覺,好像整個世界就只剩下她們母女兩人。這一段美麗的文字描繪出一個敏感的小女孩的困惑的心靈,極使人感動。《菜籃挑水》旁敲側擊地,輕描淡寫贊美她母親的善良堅強的性格,也是我喜愛的一篇。書中最引人注意的自然是《三十年點滴念師恩》和《一回相見一回老》兩篇。前一篇憶念詞學大師夏承燾教授,後者追述琦君和沉櫻的友情,以動人的筆調,從作者真摯的感情中,顯現她自己的優美品格。難怪她會有這么好的老師和朋友。 琦君畢竟是我最喜歡的一位作家。 琦君簡介: (1918~ ) 現、當代女作家。原名潘希真。浙江永嘉人。14歲就讀於教會中學。畢業於杭州之江大學中文系,師從詞學家夏承燾。1949年赴台灣,在司法部門工作了26年,並任台灣中國文化學院、中央大學中文系教授。後定居美國。出版散文集、小說集及兒童文學作品30餘種,內有《煙愁》、《細紗燈》(獲中山文藝創作獎)、《三更有夢書當枕》、《桂花雨》、《細雨燈花落》、《讀書與生活》、《千里懷人月在峰》、《與我同車》、《留予他年說夢痕》、《琦君寄小讀者》、《琴心》、《菁姐》、《七月的哀傷》以及《琦君自選集》等。談琦君與其作品」來看,即明顯的標示出本文的研究內容主要包含兩大部分,一是對琦君本人的介紹,一是對琦君散文創作的探討.對於這二大主題的選擇與安排,完全是基於琦君散文可說是「文如其人」的最佳注腳,欲知其文必先知其人,若能對琦君的一切有關事務有了較為詳盡的了解,相信是這也是幫助我們進入她彷如自傳式的散文世界裡的一把鑰匙,因此我們也分別針對了琦君的家庭身世,工作歷練,學習環境和她結婚後的居家生活等等來勾勒出琦君的性情音貌;並以琦君本身對創作的理念以及原則及她豐碩的寫作成績,構築出她的文學創作世界.相信大家在有了這些基本的認識與暸解之後,定能對琦君及她的作品風格,有了更深一層的體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