當前位置:首頁 » 古詩詞句 » 碧雞漫志古詩

碧雞漫志古詩

發布時間: 2021-03-14 16:06:51

① 宋蘇軾的詩

年代:宋
作者:蘇軾
作品:題西林壁
內容:
橫看成嶺側成峰,遠近高低各不同。
不識廬山真面目,只緣身在此山中。
作者小傳
蘇軾(1037—1101)字子瞻,號東坡居士,眉州眉山(今四川眉山)人。父蘇洵,弟蘇轍都是著名的散文家。他是宋仁宗嘉佑二年(1057年)的進士,官至翰林學士、知制誥、禮部尚書。曾上書力言王安石新法之弊後因作詩刺新法下御史獄,遭貶。卒後追謚文忠。北宋中期的文壇領袖,文學巨匠,唐宋八大家之一。其文縱橫恣肆,其詩題材廣闊,清新豪健,善用誇張、比喻,獨具風格。詞開豪放一派,與辛棄疾並稱「蘇辛」,有《東坡全集》、《東坡樂府》。

② 告訴幾首古詩的詩意

芙蓉樓送辛漸的意思 迷濛的煙雨在夜幕中籠罩著吳地,與浩邈的江水連成一片,天亮時我將送你啟程,而我卻要獨自留下,如同這形單影只的楚山。如果洛陽的親友詢問我的情況,請你一定轉告他們,我的一顆心如晶瑩剔透的冰,貯藏在玉壺中一般。
黃四娘家的周圍的小路上開滿了繽紛的鮮花,千朵萬朵的鮮花壓得枝條都低低彎下了身。
嬉鬧的彩蝶戀戀不舍地盤旋飛舞,自由自在的小黃鶯叫聲婉轉動人。

③ 關於學習 李清照的古詩

李清照(1084-1155),濟南章丘(今屬山東)人,號易安居士。宋代女詞人,婉約詞派代表。早期生活優裕,與夫趙明誠共同致力於書畫金石的搜集整理。金兵入據中原,流寓南方,境遇孤苦。所作詞,前期多寫其悠閑生活,後期多悲嘆身世,情調感傷,也流露出對中原的懷念。形式上善用白描手法,自辟途徑,語言清麗。論詞強調協律,崇尚典雅,提出詞「別是一家」之說,反對以作詩文之法作詞。能詩,留存不多,部分篇章感時詠史,情辭慷慨,與其詞風不同。有《易安居士文集》《易安詞》,已散佚。後人有《漱玉詞》輯本。今人有《李清照集校注》。
主要作品

《一剪梅·紅藕香殘玉簟秋》 紅藕香殘玉簟(diàn)秋,輕解羅裳,獨上蘭舟。雲中誰寄錦書來?雁字回時,月滿西樓。 花自飄零水自流。一種相思,兩處閑愁。此情無計可消除。才下眉頭,卻上心頭。 《小重山·春到長門草青青》 春到長門春草青,紅梅些子破,未開勻。碧雲籠碾玉成塵,留曉夢,驚破一甌春。 花影壓重門,疏簾鋪淡月,好黃昏。二年三度負東君,歸來也,著意過今春。 《憶秦娥·臨高閣》 臨高閣,亂山平野煙光薄。煙光薄,棲鴉歸後,暮天聞角。 斷香殘酒情懷惡,西風催襯梧桐落。梧桐落,又還秋色,又還寂寞 《多麗·小樓寒》 小樓寒,夜長簾幕低垂。恨蕭蕭、無情風雨,夜來揉損瓊肌。也不似、貴妃醉臉,也不似、孫壽愁眉。韓令偷香,徐娘傅粉,莫將比擬未新奇。細看取,屈平陶令,風韻正相宜。微風起,清芬醞藉,不減酴醾。 漸秋闌、雪清玉瘦,向人無限依依。似愁凝、漢皋解佩,似淚灑、紈扇題詩。朗月清風,濃煙暗雨,天教憔悴度芳姿。縱愛惜,不知從此,留得無多時?人情好。何須更憶,澤畔東籬 《好事近·風定落花深》 風定落花深,簾外擁紅堆雪。長記海棠開後,正傷春時節。 酒闌歌罷玉尊空,青缸暗明滅。魂夢不堪幽怨,更一聲啼鴂。 《如夢令·昨夜雨疏風驟》 《如夢令·常記溪亭日暮》 《聲聲慢·尋尋覓覓》 《念奴嬌·蕭條庭院》 《轉調滿庭芳·芳草池塘》 《清平樂·年年雪裡》 《菩薩蠻·風柔日薄春猶早》 《減字木蘭花·浪淘沙簾外五更風》 《點絳唇·寂寞深閨》 《點絳唇·蹴罷鞦韆》 《浣溪沙·莫許杯深琥珀濃》 《浣溪沙·小院閑窗春己深》 《浣溪沙·淡盪春光寒食天》 《浣溪沙·髻子傷春慵更梳》 《浣溪沙·綉幕芙蓉一笑開》 《菩薩蠻·歸鴻聲斷殘雲碧》 《添字採桑子·窗前誰種芭蕉樹》 《攤破浣溪沙·揉破黃金萬點輕》 《攤破浣溪沙·病起蕭蕭兩鬢華》 《武陵春·風住塵香花已盡》 《醉花陰·薄霧濃雲愁永晝》 《南歌子·天上星河轉》 《怨王孫·湖上風來波浩渺》 《鷓鴣天·寒日蕭蕭上瑣窗》 《鷓鴣天·暗淡輕黃體性柔》 《玉樓春·紅酥肯放瓊苞碎》 《臨江仙·庭院深深深幾許》 《臨江仙·梅》 漱玉詞意 《蝶戀花·暖雨晴風初破凍》 《蝶戀花·淚濕羅衣脂粉滿》 《蝶戀花·上巳召親族》 《漁家傲·天接雲濤連曉霧》 《漁家傲·雪裡已知春信至》 《減字木蘭花·賣花擔上》 《瑞鷓鴣·雙銀杏》 《長壽樂·南昌生日》 《行香子·天與秋光》 《行香子·草際鳴蛩》 《孤雁兒·藤床紙帳朝眠起》 《殢人嬌·後亭梅花開有感》 《滿庭芳·小閣藏春》 《慶清朝·慢禁幄低張》

《金石錄》《浯溪中興碑詩》《烏江》(又名《夏日絕句》) 《皇帝閣春帖子》 《釣台》《上樞密韓肖胄詩》

《金石錄序》 《詞論》 《打馬圖序》 《投翰林學士綦崇禮啟》
李清照的經典詩詞
聲聲慢聲聲慢
李清照
尋尋覓覓,冷冷清清,凄凄慘慘戚戚。乍暖還寒時候,最難將息。三杯兩盞淡酒,怎敵他,晚來風急!雁過也,正傷心,卻是舊時相識。滿地黃花堆積,憔悴損,如今有誰堪摘?守著窗兒,獨自怎生得黑!梧桐更兼細雨,到黃昏,點點滴滴。這次第,怎一個愁字了得!

如夢令
常記溪亭日暮,
沉醉不知歸路。
興盡晚回舟,
誤入藕花深處。
爭渡,爭渡,
驚起一灘鷗鷺。

如夢令
昨夜雨疏風驟,
濃睡不消殘酒。
試問卷簾人,
卻道海棠依舊。
知否?知否?
應是綠肥紅瘦。

點絳唇
蹴罷鞦韆,
起來慵整纖纖手。
露濃花瘦,
薄汗輕衣透。
見有人來,
襪鏟金釵溜,
和羞走。
倚門回首,
卻把青梅嗅

憶秦娥
臨高閣,
亂山平野煙光薄。
煙光薄,
棲鴉歸後,
暮天聞角。
斷香殘香情懷惡,
西風催襯梧桐落。
梧桐落,
又還秋色,
又還寂寞。

武陵春
風住塵香花已盡,
日晚倦梳頭。
物是人非事事休,
欲語淚先流。
聞說雙溪春尚好,
也擬泛輕舟。
只恐雙溪舴艋舟,
載不動、許多愁。

醉花陰
薄霧濃雲愁永晝,
瑞腦消金獸。
佳節又重陽,
玉枕紗櫥,
半夜涼初透。
東籬把酒黃昏後,
有暗香盈袖。
莫道不消魂,
簾卷西風,
人比黃花瘦。

④ 李清照最出名的詩詞是哪幾首

李清照詩詞不多,滿打滿算不足100首,不過名篇佳作比例很高。其詩詞不僅技藝高超,有些題材也十分大膽。一闋《浣溪沙》,就令有些道學家坐不住了。

中國詩詞向來含蓄,尤其男女之情,描述更不能越半步雷池,稍有差池,便要驚為異類,道學家更要喊打喊殺,所以詩詞言情,稍微大膽一點,有些人小心臟就受不了,一個有傷風化的帽子就要扣下來。

反映到文學創作上,面對描寫「出格」的女作家,除了肆意惡評,一個搞不好就要被剝奪著作權,朱淑真就是個例子。她的《生查子》因混入歐陽修詞集,給作品歸屬權帶來長期的困擾。

以封建道德壓制藝術,限制藝術表達,是我國古代傳統,有所突破,是很冒險的事,現在看來,王灼等人過於一本正經正是有了李清照這類勇於打破枷鎖的人們,我們才能欣賞到詩詞藝術的另一面。

王灼對李清照的橫加指責,惡語相向,是沒有道理的,李清照此詞也足為賞心悅目的名篇。

⑤ 求一首帶有血字的凄美古詩

【碧雞漫志】:「脞說稱[虞美人]起於項籍[虞兮]之歌;予謂後世以命名可回也,曲起答於當時,非也。曾宣子夫人魏氏,作[虞美人草行],有『三軍散盡旌旗倒,玉帳佳人坐中老,香魂夜逐劍光飛,輕血化為原上草』之句,世以為工。』又【夢溪筆談】雲:「高郵桑宜舒,性知音,舊聞虞美人草,逢人作[虞美人曲],枝葉皆動,他曲不然,試之如所傳。詳其曲,皆吳音也。他日取琴試用吳音制一曲,對草鼓之,枝葉皆動,因曰[虞美人操]」觀此,[虞美人]一名,在樂府中曰行;在植物曰草;在琴曲曰操。考其原,皆由項王虞兮之歌而得名也。

⑥ 李清照青州詩詞

宋王灼《碧雞漫志》卷二說李清照「自少年即有詩名,才力華贍,逼近前輩。若本朝婦人,當推文采第一。」朱弁《風月堂詩話》卷上雲:「善屬文,於詩尤工,晁補之多對士大夫稱之。」而且工書畫,精博弈。同時蜚聲詞壇,人稱婉約之宗,「文章落筆,人爭傳之」(趙彥衛《雲麓漫抄》)。作品甚富,惜已久佚。今之學者專家輯得其文10篇、詩16首、詞53闋,另有7闋存疑辯證。
在青州的詞作,約占今存詞作的三分之一。下面只作簡介,不加詳細箋注。
李清照有《偶成》詩,雲:「十五年前花月底,相從曾賦賞花詩。今看花月渾相似,安得情懷似往時?」筆者考證詩作於建炎二年(1128)年三月,其時另有詞作《殢人嬌·後庭梅花開有感》、《蝶戀花·上巳召親族》,寫夫妻與眾親朋共同賞梅,熱鬧中包含酸楚,夫妻感情由親而疏,故與十五年前相比,情懷今不如昔。十五年前即夫妻回到青州後的五、六年間。
《多麗·詠白菊》,大觀元年(1107年)秋回到東陽城後作,夫妻賞菊,似有寄託。詞中寫風雨揉損瓊肌,乃喻政治風波對趙家之打擊,但不似貴妃、孫壽、韓令雲雲,又喻不屑取媚蔡京一類權貴。
《鷓鴣天·桂》,約與《多麗》同時作,夫妻賞桂花,以桂花的色淡香濃比喻人的內在之美;保持高尚品格,「自是花中第一流」。
《青玉案》,作於大觀二年清明節後,在家鄉觀賞桃李花,勝似在京城買花載酒。
《如夢令》,經一夜風雨,海棠花如何?擬夫妻問答,創出天下稱之的名句:「知否,知否?應是綠肥紅瘦。」
《如夢令》(爭渡,爭渡,驚起一行鷗鷺。)首句「常記溪亭日暮」,溪亭為濟南名泉。大觀二年前後李格非居濟南,回到青州的李清照前來看望父親。在歸來堂憶及游湖之樂,作是詞。
《新荷葉》(薄霧初零),此詞當為祝晁補之壽誕而作。晁補之與李格非素有通家之誼,大觀二年在故鄉金鄉閑居六年的晁補之,重修了隱居的松菊堂,秋,56歲生日,李清照作詞祝壽。
屏居青州後,夫妻共相考究金石書畫,情意融融;然趙明誠為搜求古文碑刻,經常外出考察。大觀二年重陽與妹夫李德升登游仰天山,大觀三年端午與兄思誠、妹夫德升、表兄謝克明等重遊仰天山;政和元年中秋與妹夫傅察等游仰天山賞月。大觀三年九月十三日游長清靈岩寺,政和三年閏四月六日再過靈岩寺,閏四月八日登泰山,政和六年(1116年)春三月四日三游靈岩寺。並且幾次到京師,《金石錄》卷二十二《北齊隴東王感孝頌跋尾》:郭巨墓「在今平陰縣東北官道旁小山頂上……余自青社如京師,往還過之,屢登其上。」外出時間或三、五天,或一、兩個月,暫時的離別,使李清照感到寂寞,更牽掛、思念丈夫,寫下了寫閨情的絕妙好詞,如《憶秦娥》,大觀二年重陽節登高懷遠賦此闋。《浣溪沙》,寂寞相思而產生的一種朦朧難以辯析的情緒,辭酒不飲,心兒不寧,剛入夢,「醒時空對燭花紅。」《浣溪沙》作於大觀二年後某年之春,詞中「遠岫出雲催薄暮」,描寫雲門山雲門洞「吐納風雲」十分逼真。末句「梨花欲謝恐難禁」,借梨花寫閨怨,委婉而深沉。《浣溪沙》(髻子傷春),寫閨情,丈夫外出,感寂寞慵怠,故作此闋以抒情。《點絳唇》抒惜春與懷人之情,政和六年春趙明誠正出遊,「寂寞深閨」,思「人何處?」「望斷歸來路。」與之作於同時的《念奴嬌》,詞中有「寵柳嬌花寒食近」句,寫心緒落寞,只覺「種種惱人天氣」,善寫離情如此。《木蘭花令》,亦寫離情,「為君欲去更憑欄」,人意之無聊反襯山色之美好。
《聲聲慢》,閨情的另一樣寫法,是對丈夫趙明誠無情冷落的怨懟。
《鳳凰台上憶吹簫》,當作於宣和六年(1124年)秋趙明誠移知淄州,李清照獨留居歸來堂。「多少事,欲說還休」。苦水自吞,「從今又添,一段新愁。」
《蝶戀花》,其中「獨抱濃愁無好夢」,「酒意詩情誰與共?」極寫孤獨之感,作於宣和三年之前,趙明誠與李清照已感情疏離。
《醉花陰》,作於宣和元年或二年的重陽節,幽細凄清,怨而不怒;結句:「莫道不銷魂,簾卷西風,人比黃花瘦。」歷來為評家稱賞。
《分得知字》詩:「學語三十年,緘口不求知。誰遣好奇士,相逢說項斯?」從首句知作於政和三年(1113年),在歸來堂閨中與姊妹女友分韻作詩。數人相約,選定數字為韻,各人拈一字,依所拈之韻賦詩。魏泰《臨漢隱居詩話》:「近世婦女多能詩,往往有臻古人者,王荊公家最眾。」

⑦ 針對任何一首詩的古詩賞析

《天凈沙·秋思》解析鑒賞

天凈沙·秋思

馬致遠

【作者介紹】

馬致遠(1250?~1323?)號東籬。元大都(拿北市)人。曾任江浙行省官吏,晚年隱居杭州鄉村。他是元代著名雜劇、散曲作家,與關漢卿、鄭光祖、白樸並稱「元曲四大家」。其散曲多嘆世之作,抒發懷才不遇,憤世嫉俗的憤懣,也有濃重的隱居樂道,超然物外的消極情緒,風格豪放清逸。有近人輯本《東籬樂府》。

【解題】

天凈沙,曲牌名。秋思,秋天的思念。

【注評】

枯藤老樹昏鴉 枯:乾枯。藤:蔓生植物。昏鴉:黃昏時的烏鴉。昏,黃昏。○見秋末之景,動遊子思鄉之情。

小橋流水人家 ○見他人之家,又增一分鄉情。

古道西風瘦馬 古道;古老荒涼的道路。○古道荒涼,西風驟起,馬因長途跋涉而累瘦,人怎麼受得了?以上為第一層,用九個細節構成一幅秋末之景,極力渲染悲涼氣氛。

夕陽西下 ○「夕陽」照應上文「昏」字。

斷腸人在天涯。 斷腸人:指浪跡天涯的旅人,斷腸,極寫思鄉思親之甚。○前面的寫景,都是為此句作鋪墊。以上為第二層,作者直抒胸意,道出天涯遊子之悲。

【譯文】

黃昏,枯藤纏繞著的老樹,烏鴉在哀鳴;潺潺流水,小橋旁邊,呈現幾戶人家;嗍嗍西風,荒涼古道,疲憊不堪的瘦馬馱著我蹣跚前行。夕陽已經落下,我這個浪跡天涯的旅人,不禁又升起思鄉思親之情,簡直要肝腸俱斷了。

【簡析】

這首小令描寫旅途中秋天傍晚的景色。在詩人精心選擇和渲染的畫面中,滲透著浪跡天涯的旅人在秋天夕陽下的孤獨與愁苦。因其出色的景物描寫和情景交融的藝術水準,被人稱贊為「秋思之祖」。

首句寫旅人眼中所見。蒼老乾枯的樹上,纏繞著蒼老乾枯的藤。黃昏時的烏鴉哀鳴著,尋找著自己的窩巢。詩人選擇了「枯藤」「老樹」「昏鴉」這三個各自獨立的意象,把它們糅合在一起,著力渲染,突出它們的「枯」「老」和「昏」,烘托出一個完整的蕭瑟荒涼的意境。

第二句,詩人筆鋒一轉,推出一幅幽遠恬靜的畫面。潺潺的流水上,橫跨一座別致的小橋。水邊橋邊的人家,一縷裊裊炊煙飄出屋外。這是伏筆,與下面的三句相映照,起到強烈的反襯作用。如果說第一句是一幅濃郁凝重的油畫,那麼,第二句則是一幅清新淡遠的水彩畫。二者相得益彰。

「古道西風瘦馬」,與前二句相呼應。蕭瑟西風,吹打著孤獨的旅人,掀起他單薄的衣襟。孤獨的旅人騎著孤獨的瘦馬,蹣跚走在羊腸古道上。

「夕陽西下,斷腸人在天涯。」夕陽正逐漸沉到地平線下去,此時,正是人們停止勞作,從田間,從作坊歸家歇息的時候。連烏鴉也在此時紛紛回飛,到枯藤纏繞的老樹上,尋找自己的窩巢。小橋流水邊上的人家,也飄出了裊裊炊煙,等待勞累了一天的家人回到溫馨寧靜的家。面對昏鴉歸巢,小橋人家,孤獨的旅人愈加孤獨,思鄉之情也愈加強烈。多麼希望前面就是自己的家啊!可自己卻遠離親人,浪跡天涯,漂泊在荒遠的他鄉,難怪要悲痛欲斷腸了。

這首小令構思精巧。「枯藤老樹昏鴉」,等於是給全詩定下了悲涼惆悵的基調,好像是給一幅畫抹上了底色,渲染和襯託了後面的「古道西風瘦馬」。「斷腸人在天涯」,使得那種悲涼的色彩更為濃重。而「小橋流水人家」卻是一幅溫馨寧靜的畫面,與全詩的基調和氣氛似乎不甚和諧。其實,這正是詩人的高妙之處。用小橋流水人家的溫馨寧靜,反襯淪落天涯者的思鄉愁苦,形成鮮明的對比。正因為這樣,王國維在《人間詞話》中高度評價了這首小令,認為它「深得唐人絕句妙境」。

在寫作技巧上,這首小令也有獨到之處。前三句無一動詞,而僅僅排列了九個獨立的名詞。這九個獨立的名詞,實際上就是九個獨立的意象。本來它們之間沒有什麼自然的聯系,但詩人把它們有機地糅合在一起,組成了一個完整的意境,呈現一幅生動、形象、色彩鮮明的畫面,給人深刻的印象。在詩歌意象的排列組合上,這首小令是中國詩歌史上成功的典範之一。

《泊秦淮》解析鑒賞

泊秦淮

杜牧

【作者介紹】

見《清明》。

【解題】

這首詩選自《樊川文集》。秦淮指秦淮河,發源於江蘇省溧水縣東北,西流經南京市入長江。河道是秦時所開,鑿鍾山以疏淮水,故名秦淮。秦淮河流經南京一段,在六朝時期兩岸酒家林立,至唐代繁華不減當年。《泊秦淮》寫客中偶感,表現了作者對國事的隱憂。

【注評】

煙籠寒水月籠沙, 煙:指像煙一樣的霧氣。籠:籠罩。寒水:清冷的河水。月:月光。沙:沙灘。○月光之下,煙水迷漾,風景如畫。 夜泊秦淮近酒家。 夜泊:因天晚而拋錨停船。秦淮:秦淮河上。近:靠近,接近。酒家:酒店。 ○敘事,補足前句,說明景色為夜泊所見。引起下文,商女所唱,是近酒家所聞。 商女不知亡國恨, 商女:指以歌唱為生的樂妓。不知:不能理解,不懂。亡國恨:國家滅亡的悔恨或遺恨。 隔江猶唱後庭花。 隔江:樂妓在酒店替人唱歌侑(yòu)酒,從船中聽去,有一段距離,故雲隔江。猶:副詞,還。後庭花:《玉樹後庭花》的簡稱。南朝陳後主在金陵時,荒於聲色,作《玉樹後庭花》舞曲。一天到晚與狎客、妃嬪們飲酒作樂,不理政事,終於亡國。據記載,歌詞中有「玉樹後庭花,花開不復久」之句,時人以為不祥。《舊唐書·音樂志一》:「前代興亡,實由子樂。陳將亡也,為《玉樹後庭花》,……行路聞之,莫不悲泣,所謂亡國之音也。」 ○明說商女不知所唱為亡國之音,實際諷諭聽歌之人,推而廣之,慨嘆當時風氣。

【譯文】

煙靄籠罩著清冷江水,月光灑滿灘頭,
夜晚泊船在秦淮河畔,左近都是酒樓。
商女全然不懂國破家亡的深切痛苦,
隔著江水仍然能聽到在唱後庭遺曲。

【簡析】

秦淮河流經金陵一段,自六朝以來,一直是商旅集散之地,河兩岸秦樓楚館林立,至唐末杜牧的時代繁華不減當年。如果說金陵在六朝時期的興衰史足以證明世事的反復無常,那麼秦淮河的繁華不減,似乎又給人某種啟示。《泊秦淮》要表達的便是作者途經此地所觸發的意緒。

詩的首句描繪了秦淮河的夜景:月光淡淡,煙水迷濛,風景如畫。第二句敘事,補足前句,說明景色為夜泊所見。又引起下文,說明商女所唱,是因為「近酒家」才得以聽到的。從時間和邏輯順序看,應該是先泊於秦淮,然後才看到此處風景如畫。作者在結構上來了個先寫景,後敘事,這就收到了突出秦淮美景的效果。為什麼要把一個歌舞煙花之地描繪成和平寧靜的港灣呢?因為杜牧本是經邦濟世之才,他承襲了祖父宰相杜佑的遺風,「平生五色線,願補舜衣裳」,希冀在晚唐多事之秋作出自己的貢獻。但他對政治、軍事、財賦等方面的建議,未能引起統治者的重視,他的大半生仕途生涯是在幕府和州刺史任上度過,政治上的失意促成了他用欣賞的眼光看待寄情聲色、頹廢放浪的生活。於是秦淮河這一風流藪澤,在杜牧筆下就成了風高浪險的仕途中的一個避風港,一個可以暫時忘懷世情的逍遙鄉。這從一個側面反映出作者對政治斗爭的厭倦之情。

詩的後半是聽商女唱後庭遺曲所引發的感慨。樂妓在酒店替客人唱歌侑觴,所唱之歌恰是產生於金陵的《玉樹後庭花》。這是耐人尋味的。陳後主苟且偷安,荒淫誤國,《玉樹後庭花》成了可恥結局的見證。詩人慨嘆唐末的統治者對前朝荒政取亡的教訓「哀之而不鑒之」,《玉樹後庭花》傳唱不衰就是明證。詩人的心也為「商女不知亡國恨」而震動:不知亡國恨反倒少一層痛苦,自己與商女相比,誰幸誰不幸真難定論。作者終於若有所悟:世事滄桑自有其規律,不以人的意志為轉移,個人能做的事實在太有限,大半生熱衷政治的結果是「可憐無補費精神」。

【字詞句基礎知識舉要】

後庭花

「後庭花」作為花名,一指雞冠花的一種。宋王灼《碧雞漫志》說:「吳蜀雞冠花有一種小者,高不過五六寸,或紅,或淺紅,或白,或淺白,世目曰後庭花。」一指雁來紅。樂府清商曲吳聲歌曲有《玉樹後庭花》,陳後主制,以曲中有「玉樹流光照後庭」之句而得名。其辭輕盪,而其音甚哀,故後多用以稱亡國之音。本詩「隔江猶唱後庭花」即指此。後又用作詞牌和曲牌。

《浣溪沙》賞析

蘇軾

【作者介紹】

見《惠崇<春江晚景>》。

【解題】

這首《浣溪沙》選自《全宋詞》。蘇軾作這首詞的時候,是在徐州太守任上。這年春天徐州大早,災情嚴重,蘇軾和百姓到城東二十里的石潭祭神求雨,天降喜雨之後,作者又趕到那裡祭神謝雨,詞便作於謝雨途中,記錄了沿途見聞和感受。

《浣溪沙》,本為唐教坊曲名,後用作詞牌。「沙」一作「紗」,又作《浣紗溪》。雙調42字,上闕三句,三平韻;下闕三句,兩平韻。

【注評】

簌簌衣巾落棗花, 簌簌:紛紛落下的樣子。衣巾:衣指衣服,巾指頭巾,這里代指身上。○簌簌棗花落於衣巾,憑觸覺感知。 村南村被

牛衣:本指用麻或草織成給牛取暖的衣,這里形容賣黃瓜者衣著破舊。衣服雖破,但有黃瓜可賣,也是可喜的事。古柳;老柳樹(下)。○賣黃瓜是視覺感知的。

上闋寫沿途見聞,是一片豐收景象,雖末言喜,卻露出喜色。

酒困路長惟欲睡,酒困:喝酒喝得迷迷糊糊的。路長:這里意思是走了很長的路。惟欲睡:只是想睡覺。○此刻欲睡是曾經高度興奮後的反應,暗傳一路上心情無比喜悅。

日高人渴漫思茶,日高:太陽升得很高,暗示起得早。照應上句「路長」。漫思茶:很想喝茶。漫,這里有「不由得」的意思。○日高人渴,表現出旅途的勞頓。但為民眾謀利益而致勞苦,太守豈真以為苦?『敲門試問野人家。試問:詢問。因為不是事先打過招呼。野人家:住在鄉下的人家,即農家。○太守口渴,敲農家門討口水喝,真可謂魚水情深。

下闋寫途中感受,曲曲傳出主人公體恤民情的精神風貌。

【譯文】

頭上身上簌簌落下棗花,

村南村北軋軋響著繅車,

莊稼人大柳樹下賣黃瓜。

酒上頭路正長只想睡覺,

日漸高口漸干很想喝茶,

敲敲門貿然找到老農家。

【簡析】

小令的上闕描繪了一幅淳樸自然的田園生活圖畫。正當棗樹揚花的季節,那棗花金燦燦,雖然細小,卻香味襲人,從棗林穿過,簌簌飄落的棗花會灑人滿頭滿身。桑葉沃若,春蠶已經收獲,此刻家家都在煮蠶,空氣中飄浮著煮蠶的奇香,村南村北軋軋的繅車聲響成一片。古柳樹下,一位衣裳簡朴的老農正歇擔休息,他挑著黃瓜游鄉叫賣——黃瓜上市之日,正是小麥泛黃之時,「春疇雨過羅紈膩,夏隴風來餅餌香」(蘇軾《南國》詩句),沉浸在仲夏豐收奏鳴曲中的莊稼人,心中泛起喜悅的波瀾。他們慶幸天公作美,在春旱之年賜給他們一場透雨,使農作物得救了,終於有了收成。他們更慶幸逢著一位好太守,在大旱之際率眾祈雨,精誠動天,祈得甘霖,救助百姓於水火之中。這位好太守不是別人,正是小令成了,該到老地方祭神致謝。如果把祈雨比作科舉考試,則謝雨有如金榜題名後的慶典,漫漫長路上回味如願以償的滿足,當事人的心情應該是輕松愉快的。下闕首句說「酒困路長惟欲睡」,字面上是說酒喝得迷迷糊糊,路也走了很遠,只是想睡覺——似乎情緒不高。但此刻的欲睡恰是曾經高度興奮後的反應。大約祭神時伴隨著一次官民同樂的酒宴,太守被敬酒而無從推辭,多喝了幾杯。而對於很能喝酒的人來說,喝到輕飄飄只想入睡的份上,是恰到好處。次旬「日高人渴漫思茶」與首句是對偶句,詞牌規定如此。這一句補足了途中感受:「日高」暗示起得早,照應上句「路長」「人渴」照應上句「酒困」「路長」,並逗出當句的「思茶」以及結句的「敲門試問野人家」。日高、路長、酒困、人渴,字面上表現旅途的勞頓,但傳達出的仍是歡暢喜悅之情。此行盡管勞頓,但這是在為民眾謀利益,在盡太守的天職,何「勞頓」之有?此行盡管勞頓,但這是老天爺對太守的嘉許,是太守為政有成的生動寫照,何「勞頓」之有?作者的狡猾就在於盡量露出些勞苦的假象,似乎他不把為政有成看得很重,這恰恰證明他看重政績並引以為榮。敲農家門討口水喝,很可能是太守設計的小動作:堂堂太守向轄境中的百姓家討口水喝;一個為轄境百姓祈得及時好雨的太守向百姓討口水喝,這感人恍然大悟,下闕所寫途中感受的背後,曲曲傳出了主人公體恤民情的精神風貌。

【字詞句基礎知識舉要】



「巾」指供擦拭、覆蓋、包裹、佩帶等用的一方布帛,古今在這一義項上是一致的。古人以巾裹頭,後即演變成冠的一種,稱作巾。本詩「簌簌衣巾落棗花」一句中,「巾」即指這種冠。「巾」用作動詞,是包裹、覆蓋的意思。

野人

「野人」在古漢語中義項較多,①上古謂居國城之郊野的人。與「國人」相對。本詩「敲門試問野人家」即取此義。②指平民。如自居易《訪陳二》詩:「出去為朝客,歸來是野人」③借指隱逸者。④士人自謙之稱。⑤粗野之人。指缺乏教養,沒有禮貌,蠻不講理的人。

《題破山寺後禪院》解析鑒賞

題破山寺後禪院

常建

【作者介紹】

常建(生年年不詳),唐長安(今陝西省西安市)人。開元十五年(727)進士及弟,太歷時曾任盱眙(今江蘇省盱眙縣)尉。一生仕途報不得意,常游覽名山勝景以自娛。他的詩以山水、田園為主要題材,風格接近王堆、孟浩然一派。《全唐詩》編其詩為一卷。

【解題】

這首詩選自《全唐詩》卷一四四。是詩人游覽破山寺後禪院時所作。詩中著力描寫後禪院景物的幽靜,表現了作者淡泊的襟懷。破山寺,即興福寺,在今江蘇省常熟市虞山北麓,始建於南齊。禪院,寺僧居住修行的地方。

【注評】

清晨入古寺,初日照高林。 清晨:指日出前的一段時間。入。進入。古寺:指破山寺。自興建至盛唐時期已有百年以上,所以稱古寺。初日:初升的太陽。照:照耀。高林:高樹之林。意思是旭日照在高樹的梢頭。 ○旭日下,古寺在高林叢中,氣氛寧靜。 竹徑通幽處,禪房花木深。 竹徑:竹林叢中的小路。通:通往,通向。幽處:幽靜之處。禪房:僧侶們的住所。花木深:指禪房深藏在花木叢中。 ○二句寫禪房幽深。 山光悅鳥性,潭影空人心。 山光:山的景色。悅:用作動詞,使……歡悅。鳥性:禽鳥的習性。潭影:清激潭水中的倒影。空人心:使人心中的雜念消除。空:形容詞用作動詞,使……空。 ○觀賞山光水色,觸發了出世的情思。 萬籟(1ài)此俱寂,但餘鍾磬(qìng)音。 萬籟:一切聲音。籟:空穴里發出的聲。這里泛指聲音。此:在此。即在後禪院。俱:副詞。全都。寂:沉寂,聽不到。但:只。餘:剩下。鍾磬音:敲擊鍾磐所發出的聲音。磐:佛教的打擊樂器,形狀像缽,銅鐵鑄成。寺院誦經、齋供時以鍾磐之聲為號,發動用鍾,止歌用磐。 ○以鍾磐音結束全篇,更加突現古寺之幽。

【譯文】

清晨進入這座古老寺廟,
旭日正照著高高的樹林。
一條竹徑通向幽靜處所,
禪房周圍花木鬱郁蔥蔥。
山林的美景使百鳥歡悅,
潭水倒影讓人雜念全消。
一切聲響此刻全都沉寂,
只有鍾磐聲在空中回盪。

【簡析】

常熟虞山是蘇南風景名區,現已辟為國家級森林公園。虞山北麓的興福寺是佛教名剎,景緻更加迷人。寺中禪院的一塊石碑上,鐫刻著常建《題破山寺後禪院》這首詩,是宋代大書法家米芾的手跡,成為興福寺面龍點睛之筆。常建題詩時的興福寺,風貌肯定與今日不同,但自然環境的特點,如高林、竹徑,山光、潭影等,尚可一一指出,讓人們從中領悟到常建詩中所傳達出的意境。

詩境依游覽的過程逐步展開。首句「清晨」二字點明出遊的時間,詩人一大早即「入古寺」,可見他對這塊佛教勝境的嚮往之切。大約趕了不算太短的一段路程,及入山門,已是「初日照高林」的時刻了。次句既交代了時間的推移,也描繪了古寺的總體風貌,它掩藏在大片高樹叢中,旭日照耀下,寧靜的安謐。詩的第二聯是入寺之後的經歷,沿著竹林間的一條小徑走去,小徑盡處是僧侶的寮房。這里花木抉疏綠草如茵,氣氛更顯得安詳、幽雅。句中的「幽處」、「花木深」,既表現出獨特的環境氛圍,也傳達出詩人欣賞、贊嘆之情。詩的第三聯正面寫詩人觀賞的感受。這兩句說,山光使野鳥怡然自得;潭影使人們心中的雜念消除凈盡。前一句是就自然界而言,說這里是禽鳥與山林相得之所,是一派祥和氣氛。後一句是就人與自然環境而言,說這里的山光水色不僅可以娛悅人的耳目,而且可以凈化人的靈魂。遊人在塵世煩躁、疲憊的心態,一到這里經過澄澈潭影映照,立即得到平復,使精神升華到一個全新的世界。句中「山光」是指「初日」在草木岩石之間的反映;「潭影」則是山光和天色在水裡的反映。這樣寫不僅從結構上與第二句「初日照高林」形成照應,而且使「初日」貫穿始終,更加突現這輪初日,讓人覺得這里的陽光有特殊的魅力.讀者終於領悟到,詩人寫「山光」「潭影」的用意在烘托他心中的一輪「初日」。是佛光的照耀,才使得這里的山光、潭影獲得了「悅鳥性」和「空人心」的奇效,使自然界的山水、陽光等等變得清潔、寧靜、安詳、和平,從而構成破山寺這一塊凈土。詩的尾聯點破了這種對佛教法力的禮贊。詩人說,此時此刻,外界的一切聲響似乎都沉寂了,遠逝了,只有悠長的鍾聲和清脆的磬聲在回盪,在遠播,似在警戒沉迷,似在贊許覺悟。詩人整個身心都融進濃厚的宗教氛圈之中,寫游覽達到這種境界,才是真正的引人入勝。

全詩層次分明,意境渾融,意味濃厚,歷來廣為傳誦。由本詩演化出成語「曲徑通幽」「萬籟俱寂」,沿用至今。

【字調句基礎知識舉要】

萬籟俱寂

萬指自然界萬物發出的各種聲響;俱:都,全部;寂,寂靜,沒有聲音。形容周圍環境非常安靜。成語「萬籟俱寂」的出處,正是常建本詩「萬籟此俱寂」之句。

曲徑通幽

「曲徑通幽」用作成語,意思是彎曲的小路通向幽靜僻隱的處所。語出本詩「竹徑通幽處,禪房花木深」。「竹徑」別的本子作「曲徑」。

⑧ 如夢令的古詩詞和翻譯`

李清照《如夢令·昨夜雨疏風驟》賞析

如夢令·昨夜雨疏風驟 ·李清照

昨夜雨疏風驟。濃睡不消殘酒。試問卷簾人,卻道「海棠依舊」。知否,知否?應是綠肥紅瘦!

【賞析一】

這首小令,有人物,有場景,還有對白,充分顯示了宋詞的語言表現力和詞人的才華。

「昨夜雨疏風驟」指的是昨宵雨狂風猛。疏,正寫疏放疏狂,而非通常的稀疏義。當此芳春,名花正好,偏那風雨就來逼迫了,心緒如潮,不得入睡,只有借酒消愁。酒吃得多了,覺也睡得濃了。結果一覺醒來,天已大亮。但昨夜之心情,卻已然如隔在胸,所以一起身便要詢問意中懸懸之事。於是,她急問收拾房屋,啟戶卷簾的侍女:海棠花怎麼樣了?侍女看了一看,笑回道:「還不錯,一夜風雨,海棠一點兒沒變!」女主人聽了,嗔嘆道;「傻丫頭,你可知道那海棠花叢已是紅的見少,綠的見多了嗎!?」

這句對白寫出了詩畫所不能道,寫出了傷春易春的閨中人復雜的神情口吻,可謂「傳神之筆。

作者以「濃睡」、「殘酒」搭橋,寫出了白夜至晨的時間變化和心理演變。然後一個「卷簾」,點破日曙天明,巧妙得當。然而,問卷簾之人,卻一字不提所問何事,只於答話中透露出謎底。

真是絕妙工巧,不著痕跡。詞人為花而喜,為花而悲、為花而醉、為花而嗔,實則是傷春惜春,以花自喻,慨嘆自己的青春易逝。

【賞析二】

李清照雖然不是一位高產的作家,其詞流傳至今的只不過四五十首,但卻「無一首不工」,「為詞家一大宗矣」。這首《如夢令》,便是「天下稱之」的不朽名篇。小詞借宿酒醒後詢問花事的描寫,曲折委婉地表達了詞人的惜花傷春之情,語言清新,詞意雋永,令人玩味不已。

起首兩句,如何理解頗有爭議。蓋推以事理邏輯:既然是「濃睡不消殘酒」,又何以知道「昨夜雨疏風驟」,這豈不是自相矛盾?其實對這兩句詞,是不能用生活中的簡單事理去體會理解的,因為詞人的本意實不在此,而是通過這兩句詞表達無限的惜花之情。大凡惜花的詩詞都言及風雨。白居易《惜牡丹二首》詩:「明朝風起花應盡,夜惜衰紅把火看。」馮延巳《長相思》詞:「紅滿枝,綠滿枝,宿雨厭厭睡起遲。」周邦彥《少年游》詞:「一夕東風,海棠花謝,樓上卷簾看。」花在風雨中零落,這層意思是容易理解的。但是說「濃睡不消殘酒」也是寫惜花之情,恐怕就不太容易理解了。不過只要多讀些前人寫的惜花詩詞,也就不難體會了。杜甫《三絕句》詩:「不如醉里風吹盡,可忍醒時雨打稀。」韋庄《又玄集》卷下錄鮑征君(文姬)《惜花吟》詩:「枝上花,花下人,可憐顏色俱青春。昨日看花花灼灼,今日看花花欲落。不如盡此花下飲,莫待春風總吹卻。」這些詩句正可用來作為「濃睡不消殘酒」的注腳。易安在其詠紅梅的《玉樓春》詞中所雲:「紅酥肯放瓊苞碎,探著南枝開遍未。……要來小酌便來休,未必明朝風不起。」亦可視為對「濃睡」一句的自注。這句詞的辭面上雖然只寫了昨夜飲酒過量,翌日晨起宿酲尚未盡消,但在這個辭面的背後還潛藏著另一層意思,那就是昨夜酒醉是因為惜花。這位女詞人不忍看到明朝海棠花謝,所以昨夜在海棠花下才飲了過量的酒,直到今朝尚有餘醉。《漱玉詞》中曾多處寫到飲酒,可見易安居士是善飲的。善飲尚且酒醉而致濃睡,一夜濃睡之後酒力還未全消,這就不是一般的過量了。我們只要思索一下詞人為什麼要寫「濃睡不消殘酒」這句詞,得到的回答只能是「惜花」。就這句詞的立意而言,與上引杜甫和鮑文姬的詩句都是同一機杼,並無二致。但易安的高處正在於不落窠臼,獨辟蹊徑。一旦領悟了潛藏在「濃睡不消殘酒」背後的這層「惜花」之意,那麼對以下數句的理解也就「水到渠成」了。

接下去三、四兩句所寫,是惜花心理的必然反映。盡管飲酒致醉一夜濃睡,但清曉酒醒後所關心的第一件事仍是園中海棠。詞人情知海棠不堪一夜驟風疏雨的揉損,窗外定是殘紅狼藉,落花滿眼,卻又不忍親見,於是試著向正在卷簾的侍女問個究竟。一個「試」字,將詞人關心花事卻又害怕聽到花落的消息、不忍親見落花卻又想知道究竟的矛盾心理,表達得貼切入微,曲折有致。相比之下,周邦彥《少年游》:「一夕東風,海棠花謝,樓上卷簾看。」便顯得粗俗不堪,味同嚼蠟了。「試問」的結果如何呢?——「卻道海棠依舊。」侍女的回答卻讓詞人感到非常意外。本來以為經過一夜風雨,海棠花一定凋謝得不成樣子了,可是侍女捲起窗簾,看了看外面之後,卻漫不經心地答道:海棠花還是那樣。一個「卻」字,既表明侍女對女主人委曲的心事毫無覺察,對窗外發生的變化無動於衷,也表明詞人聽到答話後感到疑惑不解。是啊,「雨疏風驟」之後,「海棠」怎會「依舊」呢?這就非常自然地帶出了結尾兩句。

「知否?知否?應是綠肥紅瘦。」這既是對侍女的反詰,也象是自言自語:這個粗心的丫頭,你知道不知道,園中的海棠應該是綠葉繁茂、紅花稀少才是!「應是」,表明詞人對窗外景象的推測與判斷,口吻極當。因為她畢竟尚未親眼目睹,所以說話時要留有餘地。同時,這一詞語中也暗含著「必然是」和「不得不是」之意。海棠雖好,風雨無情,它是不可能長開不謝的。一語之中,含有不盡的無可奈何的惜花情在,可謂語淺意深。而這一層惜花的殷殷情意,自然是「卷簾人」所不能體察也無須更多理會的,她畢竟不能象她的女主人那樣感情細膩,那樣對自然和人生有著更深的感悟。這也許是她所以作出上面的回答的原因。末了的「綠肥紅瘦」一語,更是全詞的精絕之筆,歷來為世人所稱道。「綠」代替葉,「紅」代替花,是兩種顏色的對比;「肥」形容雨後的葉子因水份充足而茂盛肥大,「瘦」形容雨後的花朵因不堪雨打而凋謝稀少,是兩種狀態的對比。本來平平常常的四個字,經詞人的搭配組合,竟顯得如此色彩鮮明、形象生動,這實在是語言運用上的一個創造。由這四個字生發聯想,那「紅瘦」不正表明春天的漸漸消逝,而「綠肥」象徵著綠葉成蔭的盛夏的即將來臨嗎?這種極富概括性的語言,又實在令人嘆為觀止。胡仔《苕溪漁隱叢話》稱:「此語甚新。」《草堂詩余別錄》評:「結句尤為委曲精工,含蓄無窮意焉。」看來皆非虛譽。

這首小詞,只有短短六句三十三言,卻寫得曲折委婉,極有層次。詞人因惜花而痛飲,因情知花謝卻又抱一絲僥幸心理而「試問」,因不相信「卷簾人」的回答而再次反問,如此層層轉折,步步深入,將惜花之情表達得搖曳多姿。《蓼園詞選》雲:「短幅中藏無數曲折,自是聖於詞者。」可謂的評。 (李漢超 劉耀業)

【賞析三】

誰是「卷簾人」——讀李清照《如夢令·昨夜雨疏風驟》



宋代女詞人李清照的前期作品中,有兩首著名的《如夢令》詞。它們給讀者描繪出了一位活潑可愛、熱愛自然、熱愛生活的青年女性形象,表現出了她那純美的內心世界和高雅的生活情趣,被譽為「兩顆罕見的明珠」。①《昨夜雨疏風驟》乃其中之一。原詞如下:

如夢令昨夜雨疏風驟,濃睡不消殘酒。試問卷簾人,卻道海棠依舊。「知否?知否?應是綠肥紅瘦!」

據文獻記載,此詞一出,便立即受到讀者的熱烈歡迎。同時代人胡仔就很贊賞它,尤其是當中的「綠肥紅瘦」一句,說「此語甚奇」。②稍後的陳郁對此句更是備加推崇,說「天下稱之」。③此後,歷代的文人、讀者對該詞也都一直贊賞不絕。對於其中的「卷簾人」,自古以來,人們都一致認為:它指的是「侍女」,鮮有二義。雖然最先主此說的人如今已難考證,但可以肯定,至少在明代,此說便已盛行。萬曆四十年(1612年)刻印的《詩余畫譜》中,有一張依該詞詞意而作的繪畫。畫中即已明確地將卷簾人畫成了一個侍女。④近幾年出版的各種有關李清照詩詞賞析的論著,也幾乎都持這種「侍女」說,極少例外。因此,人們普遍認為,這首詞的主題,是通過女主人公與其侍女之間「凝煉的對話,曲折地抒寫了惜花的心情」。⑤本文認為,將「卷簾人」肯定為「侍女」,似乎有點不妥。

首先,少年時代的李清照就已有「才女」之稱,其高超的藝術修養是不容懷疑的。同代人王灼《碧雞漫志》卷二就說她「自少年便有詩名,才力華贍,逼近前輩」。因此,用「綠肥紅瘦」這樣極富獨創性的詞語,在侍女面前表露自己的惜花之情,恐怕連她自己都會覺得索然寡味的。

其次,持「侍女」說,則該詞必然會被理解為一首「惜花」之作。可「綠肥紅瘦」一句,雖然「語甚奇」,「天下稱之」,但細細想來,實際上確是「造語雖工,然非大雅」,⑥雕琢的痕跡依然可見。讀後該詞,人們首先想到的,很容易是「綠肥紅瘦」的奇特,而非花殘葉茂的傷感。因此,從一般作者的創作心理來看,若真有很深的惜花之情,是不會用此等語句的。



李清照在其《金石錄後序》中,有這么一段關於他們夫妻生活情趣的精彩描寫:「余性偶強記,每飯罷,坐歸來堂,烹茶,指堆積書史,言某事在某書某卷第幾葉第幾行,以中否角勝負,為飲茶先後,中即舉杯大笑,至茶傾覆懷中,反不得飲而起……」⑦從中我們可以了解到:清照是一個很喜歡爭強斗勝的才女。「綠肥紅瘦」一句,正符合她青年時代的這一性格。既然是「斗勝」,那雙方在才華901上肯定是旗鼓相當,不鬥則難分伯仲。若雙方在才華上差別甚大、且很明顯,則無需去「斗」了。因此,本文認為,作為一代才女的李清照,在侍女面前說出「知否?知否?應是綠肥紅瘦」,可能性是很小的。相反,若說它是新婚燕爾時,夫妻間的「斗勝」之詞,倒是很貼切的。

另外,「卷簾」及「卷簾人」用於詩詞中,在宋代是有其獨特的意境和特別的含義的。 首先,宋代詩詞中,卷簾的與簾幕旁常見的,都不是侍女類人物。如:
「人悄悄,月依依,簾幕垂」。「簾卷西風,人比黃花瘦」。(李清照)
「卷簾待明月,拂檻對西風」。「不忍卷簾看,寂寞梨花落」。(朱淑真)
「陌人遊人歸也未,懨懨,滿院梨花不卷簾」。(孫道絢)
由以上這些詩句可知,宋代詩詞中,與簾幕緊密相連的,都不是侍女,而是那些多愁善感的大家閨秀。再看下面的兩首《生查子》詞:

〈一〉

今年花發時,燕子雙雙語。誰與卷珠簾,人在花間住。 明年花發時,燕語人何處。且與寄書來,人往江南去。

〈二〉

去年燕子來,綉戶深深處。香徑得泥歸,都把琴書污。 今年燕子來,誰聽呢喃語。不見卷簾人,一陣黃昏雨。

以上二詞中,不論是「卷珠簾的」,還是「卷簾人」,對於身為男性的作者來說,明顯地都不是指「侍女」,而是指他們各自心中的「戀人」了。這兩首詞,第一首的作者為李石,生於徽宗大觀二年(1108年),僅比李清照小二十幾歲;第二首的作者是辛棄疾,生於高宗紹興十年(1140年),也只比李清照晚半個世紀。因此,我們完全可以說,他們詞中所說的「卷簾人」,與李清照這首《如夢令》中的「卷簾人」屬同一時期的語言。它們之間在意義上不會有什麼差異。可見,在宋代詩詞中,「卷簾人」一詞,指的幾乎都是那些多愁善感的大家閨秀,或者男子所鍾情的意中人。正是由於作者們給「卷簾人」賦予了這樣一個獨特的意境和特殊的含義,導致了他們幾乎不可能再把它賦予「侍女」或其它任何一種含義了。其次,宋代詩詞中,用到「侍女」、「僕人」類角色時,作者基本上都是將他們明確寫出的,很少用諸如「卷簾人」之類的詞語代替。如:「夢回酒醒嚼盂冰,侍女貪眠喚不應」。「侍兒全不知人意,猶把梅花插一枝」。(朱淑真)「自作新詞韻最嬌,小紅低唱我吹簫」。(姜夔)「家僮鼻息已雷鳴。敲門都不應,倚杖聽江聲」。(蘇軾)正是基於以上的理由,本文認為,此詞當作於清照新婚期間,也就是徽宗建中靖國元年到大觀元年,即公元1101-1107年之間。詞中的「卷簾人」實際上指的並非「侍女」,而是詞中女主人公的丈夫。這是一首新婚夫婦間的「斗勝」詞。本來,「卷簾人」常用著男子「意中人」的代稱。這里,我們的女主人公俏皮得很,「反其義而用之」。下面三段,才是這首詞所描述的真正意境:春雨後的清晨,空氣格外的新鮮、怡人。紅花綠葉,都象是剛剛出浴而來的,嫻靜純潔、清麗可愛。一間新婚夫婦的卧室內,丈夫見天已大亮,便輕輕地起了身。緊接著,妻子也微微地睜開了眼,但她卻懶懶地含著笑,仍舊躺著,並沒有一絲兒想起床的意思。記得昨天夜裡,小雨稀稀疏疏地下個不停,風兒也颳得很緊。但是,她因為與丈夫在一起喝了好多的酒,卻仍然睡得很沉、很香。瞧,這會兒她的酒意還沒全消呢。看著丈夫已開了窗戶,此時正在卷簾子,她輕輕地笑問道:「

⑨ 王灼《碧雞漫志》卷二王灼說李清照:「自少年便有詩名,才力華脆,逼近前輩。」 在書本的第幾頁

我也想問

熱點內容
古代勵志的名言 發布:2021-03-16 21:50:46 瀏覽:209
形容兒孫繞膝的詩句 發布:2021-03-16 21:49:35 瀏覽:878
席慕蓉賞析印記 發布:2021-03-16 21:48:26 瀏覽:311
權力很大含有手的成語 發布:2021-03-16 21:48:22 瀏覽:584
能聽的兒童故事 發布:2021-03-16 21:48:15 瀏覽:285
關於足球的詩歌詞句 發布:2021-03-16 21:47:40 瀏覽:870
拖拉機的古詩 發布:2021-03-16 21:42:53 瀏覽:571
亮甜的詩句 發布:2021-03-16 21:42:00 瀏覽:831
廣東話生日快樂祝福語 發布:2021-03-16 21:38:55 瀏覽:409
噓的短句 發布:2021-03-16 21:38:07 瀏覽:816