當前位置:首頁 » 古詩詞句 » 詩歌的抒情性

詩歌的抒情性

發布時間: 2021-03-14 14:43:22

詩歌的特徵在主觀抒情性方面的特點是什麼

詩歌的特徵是通過詩人強烈的情感和豐富的想像,集中而概括地反映客觀現實生活。任何藝術作品都必然是社會生活的客觀因素和藝術家的主觀因素二者的有機結合,但在詩歌中,藝術家的主觀因素明顯占據優勢,社會生活往往需要通過詩人主觀情感世界的折射才能反映出來。屈原的「離騷」,李白的古體詩歌都表現這一特點。郭沫若作於「五四」時期的抒情長詩《鳳凰涅》是典型體現。詩歌熔中外神話於一爐,以有關鳳凰的傳說作為素材,借鳳凰「集香木自焚,復從灰中更生」的故事,抒發了強烈的愛國主義熱情,鳳凰的形象象徵古老中華民族的覺醒。這首長詩具有完整的結構、奇特的構思和大膽的想像,洋溢著熾熱的嚮往光明、追求理想的激情,充分體現出「五四」時期狂飆突進的時代精神。為了表現詩人強烈的情感和豐富的想像,詩歌特別注意運用優美的語言來創造情景交融的意境。

㈡ 詩歌抒情特點是什麼

詩歌特點是:高度集中地概括反映社會生活的一種文學體裁,它飽含著作者的思想感情與豐富的想像,語言凝練而形象性強,具有鮮明的節奏,和諧的音韻,富於音樂美,語句一般分行排列,注重結構形式的美. 我國現代詩人、文學評論家何其芳曾說:「詩是一種最集中地反映社會生活的文學樣式,它飽含著豐富的想像和感情,常常以直接抒情的方式來表現,而且在精煉與和諧的程度上,特別是在節奏的鮮明上,它的語言有別於散文的語言.」
這個定義性的說明,概括了詩歌的幾個基本特點:第一,高度集中、概括地反映生活;第二,抒情言志,飽含豐富的思想感情;第三,豐富的想像、聯想和幻想;第四,語言具有音樂美.

㈢ 詩歌的抒情性和音樂性是怎樣表達的一道簡答題, 在線等,請盡快

古代樂府詩歌是唱出來的!詩歌是感情的載體!在一定的旋律伴奏下朗誦詩歌,並藉以語氣詞表達感情!而抑揚頓挫的朗誦,正如音樂一般讓人產生共鳴!

㈣ 詩歌的抒情性和音樂性是如何構成與表達的

  1. 構成與表達的方式主要有三種:比擬誇張借代。

  2. 比擬。劉勰在《文心雕龍》一書中說:比擬就是「或喻於聲,或方於貌,或擬於心,或譬於事。」這些在我們前面列舉的詩詞中,便有許多例證。比擬中還有一種常用的手法,就是「擬人化」:以物擬人,或以人擬物。前者如徐志摩的《再別康橋》:輕輕的我走了,/正如我輕輕的來;/我輕輕的招手,/作別西天的雲彩。/那河畔的金柳,/是夕陽中的新娘;/波光里的艷影,/在我的心裡盪漾。把「雲彩」「金柳」都當作人來看待。以人擬物的,如,洛夫的《因為風的緣故》:……我的心意/則明亮亦如你窗前的燭光/稍有曖昧之處/勢所難免/因為風的緣故/……以整生的愛/點燃一盞燈/我是火/隨時可能熄滅/因為風的緣故。把「我的心」比擬為燭光,把我比作燈火。當然,歸根結底,實質還是「擬人」。

  3. 誇張。就是把所要描繪的事物放大,好像電影里的「大寫」「特寫」鏡頭,以引起讀者的重視和聯想。李白的「桃花潭水深千尺,不及汪倫送我情」(《贈汪倫》)「飛流直下三千尺,疑是銀河落九天」(《望廬山瀑布》),其中說到「深千尺」「三千尺」,雖然並非事實真相,但他所塑造的形象,卻生動地顯示了事物的特徵,表達了詩人的激情,讀者不但能夠接受,而且能信服,很驚喜。然而這種誇張,必須是藝術的、美的,不能過於荒誕,或太實、太俗。如,有一首描寫棉花豐收的詩:「一朵棉花打個包/壓得卡車頭兒翹/頭兒翹,三尺高/好像一門高射炮。」讀後卻反而使人覺得不真實,產生不出美的感覺。

  4. 借代。就是藉此事物代替彼事物。它與比擬有相似之處,但又有所不同,不同之處在於:比擬一般是比的和被比的事物都是具體的、可見的;而借代卻是一方具體,一方較為抽象,在具體與抽象之間架起橋梁,使詩歌的形象更為鮮明、突出,以引發讀者的聯想。這也就是艾青所說的「給思想以翅膀,給感情以衣裳,給聲音以彩色,使流逝變幻者凝形。」

  5. 塑造詩歌形象,不僅可以運用視角所攝取的素材去描繪畫面,還可以運用聽覺、觸覺等感官所獲得的素材,從多方面去體現形象,做到有聲有色,生動新穎。唐代詩人賈島騎在毛驢上吟出「鳥宿池邊樹,僧推月下門」,但又覺得用「僧敲月下門」亦可。究竟是「推」還是「敲」,他拿不定主意,便用手作推敲狀,不料毛驢擋住一位大官的去路,此人乃大文豪韓愈,當侍衛將賈島帶到他的馬前,賈據實相告,韓沉吟良久,說還是用敲字較好。因為「敲」有聲音,在深山月夜,有一、二記敲門聲,便使得那種情景「活」起來,也更顯得環境的寂靜了。前述《楓橋夜泊》的「烏啼」「鍾聲」,也是這首詩的點睛之筆。還有白居易的《琵琶行》中的音樂描寫,「大珠小珠落玉盤」一段,更是十分逼真,非常精彩!現代的如黃河浪的《晨曲》:「還有那尊礁石/在固執地傾聽/風聲雨聲濤聲之外/隱隱約約的/黎明/靈泉寺的晨鍾/恰似鼓山湧泉的/悠遠回應/淡淡淡淡的敲落/幾顆疏星/而漲紅花冠的/雄勁的雞鳴/彷彿越海而來/啼亮一天朝霞/如潮湧。這首詩也寫得很好。所以我們如果掌握了用聲音塑造形象的手法,那將為詩歌創作開拓一個更加廣闊的領域。

  6. 無論是比擬、誇張或借代,都有賴於詩人對客觀事物進行敏銳的觀察,融入自己的情感,加以大膽的想像,甚至幻想。可以這樣說,無論是浪漫派也好,寫實派也好,沒有想像(幻想),便不成其為詩人。比如,以豪放著稱的李白,固然想像豐富,詩風雄奇,而以寫實著稱的杜甫,也寫出了諸如「安得廣廈千萬間……何時眼前突兀見此屋……」(《茅屋為秋風所破歌》)和「香霧雲鬟濕,清輝玉臂寒。何時倚虛幌,雙照淚痕乾。」(《月夜》)等等浮想連翩的佳作。

㈤ 詩歌有幾種抒情方式

一、 直接抒情(直抒胸臆)

直接抒情也叫直抒胸臆,是直接對有關人物和事件表明愛憎態度的抒情方式。《詩經》和後來的樂府民歌大都直抒胸臆。如思慕所愛的姑娘便直抒「窈窕淑女,君子好逑」(《周南·關雎》);思念遠征的愛人竟宣稱「願言思伯,甘心首疾」(《衛風·伯兮》);「知我者謂我心憂,不知我者謂我何求。悠悠蒼天,此何人哉?」(《王風·黍離》)直露而真率地抒發了詩人內心沉重而深廣的憂傷; 「上邪!我欲與君相知,長命無絕衰。山無陵,江水為竭,冬雷震震,夏雨雪,天地合,乃敢與君絕。」 (《樂府詩集·鼓吹曲辭》)寫一位女子對「君」剖白心跡, 直接表達了少女至真、至善、至烈的愛情,顯得坦盪、真率而震憾人心。

關漢卿的《[雙調]•沈醉東風》「咫尺的天南地北,霎時間月缺花飛。手執著餞行杯,眼閣著別離淚。剛道得聲『保重將息』,痛煞煞教人捨不得。『好去者,望前程萬里』。」這首曲寫送別的場面和依依不捨的感情,真摯感人。古典詩詞中寫送別之情的篇章不少。如柳永《雨霖鈴》:「執手相看淚眼,竟無語凝噎」等,所寫情景與此曲相似。但此曲表情如此率真,語言如此質朴自然,與大多數委婉之作,截然有別。再如陳子昂《登幽州台歌》「前不見古人,後不見來者。念天地之悠悠,獨愴然而涕下。」以慷慨悲涼的基調,通過登幽州台直接表達了詩人功業難就、空懷壯志的悲憤和失意苦悶的情懷。

二、間接抒情,

眾所周知,中國古典詩歌的創作十分講究含蓄、凝練。詩人在處理情感時一般不是直接的抒情,而是言在此意在彼,敘事則因事緣情,寫景則借景抒情,詠物則托物言志,記史則詠史抒懷。

1、因事緣情:如唐代張籍的《秋思》「洛陽城裡見秋風,欲作家書意萬重。復恐匆匆說不盡,行人臨發又開封。」這首秋思寓情於事,藉助日常生活中一個富於包孕的片斷——寄家書時的思想活動和行動細節,非常真切細膩地表達了作客他鄉的人對家鄉親人的深切懷念。又如白居易的《藍橋驛見元九詩》「藍橋春雪君歸日,秦嶺秋風我去時。每到驛站先下馬,循牆繞柱覓君詩。」這首絕句,乍讀只是平淡的征途紀事,頂多不過表現白與元交誼甚篤,愛其人而及其詩而已。其實,這貌似平淡的二十八字,卻暗含著詩人心底的萬頃波濤。可貴的友情,可泣的共同遭際,詩中一句不說,只是讓讀者自己去尋覓包含在春雪秋風中的人事深沉變化,去體會詩人那種沉痛凄愴的感情。這正是所謂「言淺而深,意微而顯」。

2、借景抒情:詩人對某種景物有所感觸時,把自身所要抒發的感情 ,寄寓在景物中,通過描寫景物予以抒發,這種抒情方式叫借景抒情。一般情況下,是樂景寫樂情,哀景抒哀情,但也有以樂景襯哀情或哀景寫樂情的寫法。

樂景樂情:如唐代杜甫的《春夜喜雨》「好雨知時節,當春乃發生。隨風潛入夜,潤物細無聲。野徑雲俱黑,江船火獨明,曉看紅濕處,花重錦官城。」是描繪春雨夜景,表現喜悅心情的名作。謝靈運的「池塘生春草,園柳變鳴禽」從春草中,從園柳和鳴禽中,詩人感到春天的蓬勃生機,透露出喜悅的感情。

哀景哀情:如劉禹錫的《石頭城》「山圍故國周遭在,潮打空城寂寞回。淮水東邊舊時月,夜深還過女牆來。」詩人把石頭城放到沉寂的群山中寫,放在帶涼意的潮聲中寫,放到朦朧的月夜中寫,這樣尤能顯示出故國的沒落荒涼。只寫山水明月,而六代繁榮富貴,俱歸烏有。詩中句句是景,然而無景不融合著詩人故國蕭條,人生凄涼的深沉感傷。再如元稹的《聞樂天授江州司馬》「殘燈無焰影幢幢,此夕聞君謫九江。垂死病中驚坐起,暗風吹雨入寒窗。」元稹貶謫他鄉,又身患重病,心境本來就不佳。現在忽然聽到摯友也蒙冤被貶,內心更是極度震驚,萬般怨苦,滿腹愁思一齊湧上心頭。以這種悲涼的心境觀景,一切景物也都變得陰沉昏暗了。首尾兩句,既是景語,又是情語,以哀景抒哀情,情與景融合一體,「妙合無垠」。

樂景哀情:《姜齋詩話》說:「以樂景寫哀,以哀景寫樂,一倍增其哀樂。如杜甫的《絕句二首》「江碧鳥逾白,山青花欲燃。今春看又過,何日是歸年?」碧綠的江,青蔥的山,火紅的花,潔白的鳥,這春末夏初的景色不可謂不美,可惜歲月荏苒,歸期遙遙,非但引不起遊玩的興致,反而勾起了漂泊的感傷。再如唐代張仲素的《春閨思》「裊裊城邊柳,青青陌上桑。提籠忘采葉,昨夜夢漁陽。」春意盎然的美景反襯出少婦內心的哀怨、凄涼。以樂景寫哀情,別具韻致。

3、托物言志:詩人借自然界中的某物自身具有的特徵,來表達某種志向或情感,詩中的物帶有了人格化的色彩。如虞世南的《蟬》:「垂綏飲清露,流響出疏桐。居高聲自遠,非是藉秋風。」詩中三四句借蟬聲遠傳的獨特感受,道出了蘊含的真理,也就是立身品格高潔的人,不需要某種外在的憑借,自能聲名遠播,從而表達出對人的內在品格的熱情贊頌和高度自信。 王安石的《北陂杏花》「一陂春水繞花身,花影妖嬈各占春。縱被春風吹作雪,絕勝南陌碾作塵。」杏花,絢麗而脫俗,傍水杏花,更是風姿綽約,神韻獨絕。本詩寫臨水開放的杏花,是一首詠物詩,更是作者淡然心境,高潔人格,寧為玉碎,不為瓦全的倔強個性的體現。

4、詠史抒懷:如張可久的《[中呂]•賣花聲》懷古「美人自刎烏江岸,戰火曾燒赤壁山,將軍空老玉門關。傷心秦漢,生民塗炭,讀書人一聲長嘆」這首曲慨嘆秦漢時統治者之間的戰爭和各民族間的戰爭,給老百姓造成了深重的災難,表現了作者同情人民的思想感情。又如劉禹錫的《烏衣巷》「朱雀橋邊野草花,烏衣巷口夕陽斜。舊時王謝堂前燕,飛入尋常百姓家。」昔日車水馬龍的朱雀橋,衣冠往來的烏衣巷,而今已經荒涼冷落,籠罩在寂寥慘淡的氛圍之中。從中我們可以清晰地聽到作者對這一變化發出的滄海桑田的無限感慨。

㈥ 詩歌抒情特點是什麼

詩歌的一種,這種詩以集中抒發詩人在生活中激發起來的思想感情為特徵,主要來抒發詩人的思想感情來反映生活,因此不去詳細敘述生活事件的過程,一般沒有完整的故事情節,不具體描寫人物和景物。抒情詩的特點是側重直抒胸臆,借景抒情,優秀的抒情詩則往往激盪著時代的旋律。抒情詩因為其內容的不同分為頌歌、情歌、哀歌、輓歌、牧歌等。
1、以景載情
如;《敕勒歌》
敕勒川,陰山下。天似穹廬,籠蓋四野。天蒼蒼,野茫茫,風吹草低見(現)牛羊。
2、觸景生情
如;《菩薩蠻·書江西造口壁》
郁孤台下清江水,中間多少行人淚! 西北望長安,可憐無數山!
青山遮不住,畢竟東流去。 江晚正愁余,山深聞鷓鴣。
3、以景蘊情
如;雨霖鈴
寒蟬凄切,對長亭晚,驟雨初歇。都門帳飲無緒, 留戀處,蘭舟催發。執手相看淚眼,竟無語凝噎。念去去、千里煙波,暮靄沉沉楚天闊。
多情自古傷離別,更那堪、冷落清秋節。今宵酒醒何處, 楊柳岸、曉風殘月。此去經年,應是良辰好景虛設。便縱有千種風情,更與何人說。

㈦ 怎樣理解詩歌具有真摯濃郁的強烈抒情性藝術特色

「文學是人學,詩學是情學。」〔1〕情感是藝術創作的動力和核心,詩歌作為一種最善於抒情的文學體裁,抒情無疑是其基本特徵。能否成功抒寫真情,是衡量詩歌成就和價值的重要標准。古往今來,許多廣為流傳的詩篇,都是以抒情見長而具有長久的生命力。

中華素有「詩國」之稱,而唐代則是詩歌的黃金時代。詩人李商隱,是唐代詩壇群星中耀眼的一顆。他獨創的無題詩,代表了他詩歌藝術的突出成就,歷來受到人們的喜愛。無題詩之所以取得輝煌成就,在中國詩史上佔有突出地位,根本原因在於它成功地抒寫了人間至真至美的情感。善於言情,是李商隱無題詩的根本藝術特徵。〔2〕

在對李商隱無題詩的研究中,雖然早就有人指出其詩歌的抒情特徵,但卻多是把它當作詩歌藝術風格的一個方面,如「深情綿邈」、「情深辭婉」等,或當作一種抒情藝術,卻尚未把無題詩對深摯情感的成功抒寫提到決定詩歌成就的高度,作為蘊藏在思想內容和藝術形式背後的關鍵性因素加以集中論述,也就很難全面、准確地認識李商隱無題詩的價值和貢獻。因此,本文試圖結合詩作實際探討無題詩中的情感及其獨特的抒情方式,並且通過李商隱與其他詩人詩作的比較,闡述無題詩在抒情方面的獨特性、影響和貢獻,以此展示李商隱無題詩的言情藝術,說明摯情的成功抒寫是無題詩取得巨大成就的根本原因。

一、 無題詩中的情感

較之宋以後詩人越來越多地追求詩作中的理念色彩和趣味,唐代詩人顯然更喜歡也更擅長用獨到的眼光去審度人與世界的關系,抒寫自身的感覺情緒,表現出強烈的個性。這在很大程度上決定了唐代詩人的成就高度。在詩人群星閃爍的唐代,李商隱的無題詩以善於言情為根本特徵,具有上述特點。

文學藝術是人類情感的符號,情感是詩的生命,詩的本職在於抒情。比起其它情感,哀情最易觸及人的靈魂,引起心靈的震撼。而愛情又是情感中較強烈的一種,其悲歡離合易引起讀者的共鳴。愛情悲劇幾乎是所有情感形式中最富於感染力的一種,歷來為文學家所偏愛。讀者移情於作品中青年男女的相戀,悲憾於他們的生離死別,進而引發對嚴肅主題的思考。

作為李商隱獨創的高度「精純」的抒情詩體,無題詩多以男女相思為題材,表現各種復雜的思想情緒,抒寫男女主人公對愛情的嚮往和追求。渺茫失落而帶有濃厚悲劇色彩的愛情在詩中尤為多見。無題詩在抒寫愛情生活中的離別與間阻、期待與失望、執著與纏綿、苦悶與悲憤等方面,達到很高的抒情藝術水平,具有震撼讀者心靈的巨大藝術力量。

李商隱寫了大量的愛情詩,其中也有少數庸俗之作,受南朝宮體詩和中唐以來艷體詩的影響,寫得輕佻靡艷,如《擬意》、《碧瓦》等詩作。但從總體傾向看,卻並非如此。特別是他的無題詩,多數寫得深情綿邈、精純華美,或抒傷離懷遠之意,或寫小會遽別之思,或發傷逝永隔之恨,情真語摯,婉曲纏綿,充分體現了詩人善於言情的特長。

在思想上,無題詩多揭露封建禮教的虛偽,強調戀愛雙方彼此相悅,堅決要求擺脫禮教的束縛,給予青年以天性自由,具有一定的進步意義。但更主要的是,無題詩把情感表達得真摯深沉,帶有濃厚的感傷情緒和悲劇色彩,凄美芳菲,具有較高的品格。如他著名的《無題》詩:

昨夜星辰昨夜風,畫樓西畔桂堂東。
身無彩鳳雙飛翼,心有靈犀一點通。
隔座送鉤春酒暖,分曹射覆蠟燈紅。
嗟余聽鼓應官去,走馬蘭台類轉蓬。

痴情的詩人,為心上女郎悵望中宵,傾訴了自己無盡的心思,然後默默上朝而去。如此深沉情懷,如此執著之愛,具有李商隱愛情詩凄艷而不輕佻的特點。詩人的心態和性格,使詩作深沉而綺麗,嚴肅而浪漫。在這首詩中,詩人抒寫了對昨夜一度春風,旋即成為間隔的意中人的深切懷想,其痴迷而沉醉的心態,悵然若失的形象,具有很強的感染力。兩性情境是詩人獨特的審美視角和藝術敏感點。在李商隱的無題詩中,不論是兩情歡悅的溫馨,心有靈犀的默契,還是執著相思的痛苦,凄怨悲愴的失意,莫不滲透了詩人真摯深沉的情感,寫得情深語摯,哀怨動人。這些噲炙人口的詩篇,是詩人心血和摯情的結晶。

二、 無題詩的獨特抒情方式

在詩歌中恰如其分、恰到好處地表現出真切的情感,是古今中外詩人的共同追求。從李商隱的無題詩中,我們看到,詩人的真摯情感是通過一定的藝術手法表現出來的,這些表現手法成為詩人情感的藝術載體,並以此形成李商隱無題詩的獨特抒情方式和藝術風格。

(一) 深婉曲折的抒情方式

李商隱的無題詩較少採用直抒胸臆的抒情方式,而特別致力於婉曲見意。曲折達意的抒述方式,同詩人纏綿悱惻的情思結合起來,「寄託深而措辭婉」〔3〕,便形成無題詩獨特的藝術風格。這種深婉的藝術風格,既是因為無題詩抒寫對象和內容的緣故,出於處理上的實際需要,同時又與詩人用典的積習有關,受其文藝思想所支配。

對李商隱詩歌的高情遠意,前人早有述評。何焯在《義門讀書記》中評李義山詩「頓挫曲折,有聲有色,有情有味。」而胡震亨《唐音癸簽》引楊慎說:「世人但稱義山巧麗,俗學只見其皮膚耳,高情遠意,皆不識也。」這些都指出了李詩的特色。而他的無題詩,更是有百寶流蘇的綺麗,有千絲織網的細密,有行雲流水的空明,使讀者回腸盪氣,不能自已。這種藝術上的特色,是各時代其他傑出詩人所沒有的。李商隱在這方面另外開辟了一個境界,豐富了唐代詩歌的藝術成就,充分體現了婉曲抒情的特色。如:

相見時難別亦難,東風無力百花殘。
春蠶到死絲方盡,蠟炬成灰淚始干。
曉鏡但愁雲鬢改,夜吟應覺月光寒。
蓬山此去無多路,青鳥殷勤為探看。

迂迴曲折地抒述情感,委婉細膩地刻劃心理,是李商隱無題詩抒情藝術的重要表現。這類無題詩,構思上採用的是一種「剝繭抽絲」的方式,從一個意象生發出另一個意象,環環相扣,綿綿不絕,委婉曲折地把真摯的情感淋漓盡致地表達出來。上面的詩作開頭寫別離的痛苦,卻從會見的困難著筆,因為見面難得,離別才倍覺難堪。接下去抒述離情,用「春蠶」、「蠟炬」一對比喻來形容纏綿執著的相思,委婉而熱烈,含蓄而鮮明,不愧為千古名句。往下設想別後的情境,青春易逝、孤獨難捱,加深了離別的愁緒。末尾又翻回頭來自我寬解,但也表明相思之情不能自已。全詩扣住離別寫相思,卻不限於離別當時的情景,而從會見之難一直聯想到別後的苦痛和希望,概括面廣,感情容量大。詩作把矛盾復雜的心理委曲盡情地抒寫出來,十分真摯動人。這種固結不解的感情,深摯邈遠,纏綿悱惻,不知感動了多少讀者。在李商隱的無題詩中,這類作品是最有代表性的。
在無題詩中,詩人有時藉助聯想和想像將實事實情化為虛擬的情境和畫面,使詩作中的抒情同樣體現出深婉曲折的特點。「隔座送鉤春酒曖,分曹射覆蠟燈紅」一聯,便是通過想像意中人生活場景而傳達出刻骨的相思。

(二)營造朦朧意境,抒寫深摯情懷

將復雜矛盾甚至惆悵莫名的情緒藉助於詩心的巧妙生發,鑄造成為霧里繁花般朦朧凄艷的詩境,是李商隱在詩歌創作中畢生追求的目標。因為對愛情感受的朦朧惝恍,所以詩人特別需要用象徵手法和美麗神話來渲染意境,需要用移情入景的方法來烘托情緒。無題詩常常以朦朧意境的營造代替對戀愛事件本身的瑣屑描繪。

李商隱受《楚辭》影響,慣於把敘述事實、抒寫苦悶和幻想愛情交織在一起,融情入景或借景抒情,使所描繪的事件富於象徵性和跳躍性,使所蘊含的情感含蓄深沉、意味雋永。《無題》「鳳尾香羅薄幾重」詩中便是藉助象徵手法,著意渲染了有助於抒發感情的特殊氣氛。又如《無題》:

來是空言去絕蹤,月斜樓上五更鍾。
夢為遠別啼難喚,書被催成墨未濃。
蠟照半籠金翡翠,麝熏微度綉芙蓉。
劉郎已恨蓬山遠,更隔蓬山一萬重。

全詩著意摹寫纏綿悱惻的相思相憶和不知所以然的婉曲心理,而整個相思相憶的心理流程又與斜月、晨鍾、燭影、香暈的環境描寫層遞而下,在夢幻的交織中創造出凄迷哀麗的境界,既避免了藝術上的平直,又恰到好處地突出了「遠別之恨」的主旨。

「一切景語皆情語。」〔4〕情是景的統帥。李商隱無題詩以景傳情,借景抒情,通過凄迷朦朧的意境,成功地表達出深沉真摯的情感,表達出他對愛情理想——實際上也是人生理想———的美麗的「蓬山」的不懈追求。

(三)無題詩的真摯情感,通過悲劇氣氛和感傷情緒表達出來

李商隱自幼幾經離喪,飽受人生困苦,深感世態炎涼,感情更加脆弱。受「黨爭」影響,詩人「一生襟抱未曾開」。「古來才命兩相妨」〔5〕的不幸,給詩人以畢生的怨憤,孕育了他憔悴行吟的詩篇。他的無題詩抒寫了愛情生活的不幸,又和身世遭遇的不幸乃至對唐朝命運的憂思相聯系,轉化為哀戚頑艷。帶有濃郁的感傷情緒,是李商隱無題詩的重要情感特徵,詩作也因此具有特殊的美感。

如果說杜牧是用曠放排遣感傷,溫庭筠是用惻艷沖淡感傷,那麼,李商隱無題詩的感傷美則是在陰柔之美的范疇內自辟形象化一境。「春蠶到死絲方盡,蠟炬成灰淚始干。」不妨看作他那種執著纏綿固結不解的感傷情緒的形象化表達;而這種感傷情緒,注入朦朧瑰艷的詩境,就更顯得凄美幽眇、耐人尋味,猶如燭光下和淚的美人,使人不覺為之低徊。而《無題》「來是空言去絕蹤」一首,則是通過對遠別之恨和相思之苦的反復描繪渲染,才使結尾「劉郎已恨蓬山遠,更隔蓬山一萬重」的無望更具悲劇感,從而產生一種動人心魄的藝術力量。全詩感情深摯,無此真情,無此抒情妙筆,難成此詩。

李商隱筆下出現的愛的世界,大都是寂寞、凄楚的,而且經常伴著懷疑和絕望。「春心莫共花爭發,一寸相思一寸灰。」(《無題》「颯颯東風細雨來」)詩人化抽象感情為具體事物,通過美好事物產生與被毀壞的對照,使詩在凄艷之中產生一種動人心弦的悲劇美感。

另一方面,詩人苦於愛情的折磨而又執著於愛情,在無題詩中刻意塑造彷徨求索的人物形象,通過描述對理想對象的不懈追求,顯示詩人的執著態度,成功抒寫出委曲深摯的感情。這種例子在無題詩中也是很多的。
此外,李商隱善於熔詞鑄語,在含蓄深穩之中表現熾熱的感情。如「金蟾嚙鎖燒香入,玉虎牽絲汲井回。」(《無題》「颯颯東風細雨來」)善用表明幽阻的動詞「嚙」、「牽」,描述遠隔之境和迷離之情。又善於將副詞和動詞巧妙結合起來,表達他對愛情的深刻悵惘和百折不回的追求。如「春心莫共花爭發」一句中「莫共」與「爭發」的巧妙連結。

李商隱無題詩中的深摯感情,通過深婉曲折的抒述方式,以及營造朦朧意境、渲染悲劇氣氛等藝術手法成功地表現出來,充分體現了無題詩善於言情的根本特色。

三、 無題詩在抒情方面的特色和貢獻

用高妙的藝術技巧,精工的表現手法,表達出詩人的深摯情感,這是無題詩取得巨大成就,具有歷久不衰藝術魅力的根本原因。

在唐代詩史上,李商隱與浪漫主義詩人李白和李賀,並稱「三李」。他們憑詩人之眼、詩人之心、詩人之筆寫詩,都屬於純詩人型的作手。但在「才」的共同點上,又各具個性,可以從他們詩作的特點上加以區別。

李白的「才氣」,常使人感到驚奇,不得不為其詩作的思想和藝術力量所震懾。李賀憑著超凡的「才思」,拿精神生命作詩,嘔心瀝血、苦思冥索以覓奇句奇境。他們可以使讀者驚喜,使讀者悲戚,但不大能使讀者產生纏綿悱惻、低徊往復、盪氣回腸的感受。而李商隱的詩歌,不逞才使氣,也不追求詭奇幽幻的想像之境———他憑的是「才情」,憑的是情深筆妙。他的無題詩,筆之深婉,格之高潔,境之清華,語之韶秀,氣之俊爽,韻之綿邈,常使讀者陶醉。一股深摯的情感洋溢於詩外,具有震人心弦的藝術感染力。

在晚唐詩人中,李商隱與溫庭筠最為著名,並稱「溫李」。溫庭筠詩風

㈧ 李白詩歌的抒情性

「筆落驚風雨,詩成泣鬼神。」這是李白詩歌神奇的藝術魅力,作為浪漫主義詩人,李白調動了一切浪漫主義手法,使詩歌內容與形式達到了完美的統一。李白詩歌偏重於主觀抒情,他把自己的個性氣質融入詩的創作中,便形成了行雲流水的抒情方式,感情的表達具有一種排山倒海、一瀉千里的氣勢。李白作品不僅抒情性強,而且在構思創作時,能夠突破時空的限制,即興抒情,具有更大的時空跨度和更完備的情感系統,更為自由開放地表現詩人自己的身世遭遇與喜怒哀樂。李白主要採用奔放豪爽、跳盪飛動的語言,他有言即說,有情必發,心到詩成。鑒於此,研究和剖析李白詩歌的抒情方式,就有著十分重要的意義。

一、 李白詩歌的抒情方式

抒情,是詩歌的精髓。「五情發而為辭章,」[1]作為浪漫主義詩人李白,他的詩歌自然是情感的藝術載體,有著極強烈的主觀抒情性,其詩歌在抒情途徑和主觀思想感情的表達方面具有鮮明的獨創性。

㈨ 詩歌的抒情方法都有哪些

抒情手法

一、直抒胸臆:這是直接對有關人物、事件、場景和環境表明愛憎喜怒態度的抒情方式。
如唐代女詩人陳玉蘭的《寄夫》一詩,寫得率意真誠,叫人怦然心動:夫戍邊關妾在關,西風妾妾憂夫。一行書信千行淚,寒到君邊衣到無?全詩以第一人稱(妾)內心獨白的形式來表現妻子對丈夫的思念和牽掛,首句念夫遠隔天涯,次句憂夫邊關苦寒,復次寄衣和淚修書,最後懸想寄衣到否。四句細膩逼真、層次井然的心理描寫直截了當地揭示出夫妻之間刻骨銘心、體貼入微的恩愛深情。

二、間接抒情
間接抒情與直接抒情相對,指通過對某些事物、某個問題等的敘述、描寫、議論,含蓄地抒發自己的感情。

三、間接抒情的類型與示例:

1、情景交融
情景交融,指將感情融會在特定的自然景物或生活場景中,借對自然景物或場面的描摹刻畫來抒發感情,是一種間接的含蓄的抒情方式。如杜甫的《春夜喜雨》:
好雨知時節,當春乃發生。隨風潛入夜, 潤物細無聲。
在這里,春夜雨景,包含了詩人的喜悅心情。

2、借景抒情
指詩人把自身抒發的情感、表達的思想寄寓在景物之中,通過描寫景物予以抒發。
如杜甫的《絕句》:
江碧鳥逾白,山青花欲燃。今春看又過,何日是歸年。
全詩抒發了羈旅異鄉感慨,詩人借對清新美好的春光景色的描寫,透露了思歸的感傷,以樂景寫哀情,別具韻致。
情景交融與借景抒情有何區別:
「融情於景」,明寫景,即字面都是景語;但是,必須暗含情,即所有景語皆情語也。
「借景抒情」者,抒情的一種方法,即藉助於景物,以達到抒情的目的。
二者的共同點是,以抒情為中心。其區別是,前者表面寫景,實質寫情;後者寫景、抒情都是明寫,只是景為由、情為根而已。
如杜甫的《春望》:「國破山河在,城春草木深。感時花濺淚,恨別鳥驚心。烽火連三月,家書抵萬金。白頭搔更短,渾欲不勝簪。」這里的開頭兩句是「借景抒情」,詩人借故都長安的殘破景象,抒發了無限悲痛的心情:昔日的繁榮盪然無存,此乃安史叛軍之罪。這里體現了「景為由、情為根」的理念。第三四句是「融情於景」,災難中的春花感於時事,露水化眼淚;被戰亂嚇破膽的春鳥,聞聲而心驚。這里明寫「花」與「鳥」,但是,一個「感」、一個「恨」字,卻道破了句句在表現「人」即作者的情懷:此處的「景語」,都是「情語」。前兩聯詩句,重點都在抒情,而所用方法卻明顯不同,可見杜甫的筆法是非常高明的。

3、托物言志
托物言志是指詩人借富有特徵的事物來寄託、傳達某種感情、抱負和志趣,詩中的物帶有人格化的色彩。
如於謙的《石灰吟》:
千錘萬鑿出深山,烈火焚燒若等閑。粉骨碎身渾不怕,要留清白在人間。
詩人借物詠懷,通過開採石頭燒成石灰的過程及結果,抒發了自己不畏艱難困苦的堅貞情操和清正磊落的高潔思想。
托物言志與借景抒情有如下不同:
(1)「托物言志」是通過詠物來抒情,常常藉助於某些具體植物、動物、物品等的一些特性,委婉曲折地將作者的感情表達出來。這些「物」不是「景」,詠物不是寫景。「借景抒情」是藉助寫景來抒情,或景中含情,時時流露;或情寓景中,蘊而不露。這里的「景」是指自然風景,而不是某種物品。
(2)「托物言志」中的「志」,含義很廣,可以指感情、志向、情趣、愛好、願望、要求等。「借景抒情」中的「情」,專指熱愛、憎惡、贊美、鞭撻、快樂、悲傷等感情。
(3)「托物言志」不在內容上產生意境,作者的某種感情、志向通過與之相關的實物傳達出來,即達到寫作目的,可以敘述和議論。「借景抒情」要求達到思與境諧,情與景會,寓情於景,情景相生,內容形成情景交融、形神結合的有立體感的審美意境。

4、用典抒情
用典抒情,即在詩歌中援引史實,使用典故來抒情。用典是指在文章中引用、截取前人的語句或使用前人的事跡故事,藉以表達某種特定的含義,以抒發某種思想與情感。用典可以拓展意境,使詩詞情意顯得含蓄,達到字少意豐的效果。如辛棄疾《永遇樂。京口北固亭懷古》:
千古江山,英雄無覓,孫仲謀處。舞榭歌台,風流總被,雨打風吹去。斜陽草樹,尋常巷陌,人道寄奴曾住。想當年、金戈鐵馬,氣吞萬里如虎。
元嘉草草,封狼居胥,贏得倉皇北顧。四十三年,望中猶記,烽火揚州路。可堪回首,佛狸祠下,一片神鴉社鼓。憑誰問,廉頗老矣,尚能飯否。
這首詩用了如下典故:
(1)孫仲謀的典故,抒發了詩人對英雄的懷念,表達了收復失地的理想。
(2)南朝宋武帝劉裕的故事 表達了詩人北伐的決心。
(3)魏太武帝拓拔燾小名佛狸,他曾在長江北岸瓜步山建立行宮,即後來的佛狸祠。詩人將今昔對照,內心沉痛。
前三個典故,表達了詩人對主戰派的期望,還藉此對南宋朝廷苟安求和者進行諷刺和譴責。
(4)劉義隆好大喜功,倉促北伐,以至慘敗。這一典故,借古諷今,忠告韓侂胄要吸取歷史教訓,不要草率從事。
(5)借廉頗自比,表示出詞人報效國家的強烈願望和對宋室不能進用人才的慨嘆。

5、借古諷今
借古諷今是詠史詩常見的表現手法,即詩人往往以歷史事件、歷史人物、歷史陳跡為題材,借詠嘆史實,憑弔古跡來達到感慨盛衰、托古諷今的目的。如劉禹錫《台城》:
台城六代競奢華,結綺臨春事最奢。萬戶千門成野草,只緣一曲後庭花。
全詩以台城這一六朝帝王起居臨政的地方為題,描寫了六朝縱情作樂的荒淫生活,和野草叢生的凄涼景象形成了鮮明對比,把嚴肅的歷史教訓化作了接目搖心的具體形象,寄託了弔古傷今的無限感慨。
用典抒情與借古諷今有何區別?
用典抒情:用典是指在文章中引用、截取前人的語句或使用前人的事跡故事,藉以表達某種特定的含義。借古諷今是引用典故以方便於比況和寄意。詩中有不便直述者,可借典故之暗示,婉轉道出作者的心聲,
借古諷今是用典抒情的一種方式,借古諷今是引用前人前事等來評論當前風氣、時政等;用典抒情則是著重自己的感受,引用前人的語句或事跡來表現出來。

㈩ 什麼是詩歌的概括性\形象性\抒情性\音樂性

詩歌寫作要具備四個特點:概括性,即語言精練,含義豐富、深刻;形象性,即詩要用形象思維。這不只是指語言要形象,尤其重要的,詩歌要運用聯想、想像等方法,將詩人要表達的抽象的概念,具體地呈現於讀者眼前;抒情性,即詩歌表達的感情比一般作品更濃烈,或用形象的語言直抒胸臆,或托物言志、借景抒情,在具體的描繪景物中滲透著作者的感情;音樂性,即每句有一定的節奏,一般都要押韻,讀起來琅琅上口、和諧悅耳。

熱點內容
古代勵志的名言 發布:2021-03-16 21:50:46 瀏覽:209
形容兒孫繞膝的詩句 發布:2021-03-16 21:49:35 瀏覽:878
席慕蓉賞析印記 發布:2021-03-16 21:48:26 瀏覽:311
權力很大含有手的成語 發布:2021-03-16 21:48:22 瀏覽:584
能聽的兒童故事 發布:2021-03-16 21:48:15 瀏覽:285
關於足球的詩歌詞句 發布:2021-03-16 21:47:40 瀏覽:870
拖拉機的古詩 發布:2021-03-16 21:42:53 瀏覽:571
亮甜的詩句 發布:2021-03-16 21:42:00 瀏覽:831
廣東話生日快樂祝福語 發布:2021-03-16 21:38:55 瀏覽:409
噓的短句 發布:2021-03-16 21:38:07 瀏覽:816