詩句與意思
㈠ 十首古詩及意思。
《七步詩》(曹植):煮豆燃豆箕,豆在釜中泣。本是同根生,相煎何太急?
《鳥鳴澗》(王維):人閑桂花落,夜靜春山空。月出驚山鳥,時鳴春澗中。
《芙蓉樓送辛漸》(唐代王昌齡):寒雨連江夜入吳,平明送客楚山孤。洛陽親友如相問,一片冰心在玉壺。
《江畔獨步尋花》(唐代杜甫):黃四娘家花滿蹊,千朵萬朵壓枝低。留連戲蝶時時舞,自在嬌鶯恰恰啼。
《石灰吟》(明代於謙):千錘萬鑿出深山,烈火焚燒若等閑。粉骨碎身全不惜,要留清白在人間。
《竹石》(清代鄭板橋):咬定青山不放鬆,立根原在破岩中。千磨萬擊還堅勁,任爾東西南北風。
《聞官軍收河南河北》(唐代杜甫):劍外忽傳收薊北,初聞涕淚滿衣裳。卻看妻子愁何在,漫卷詩書喜欲狂。白日放歌須縱酒,青春作伴好還鄉。即從巴峽穿巫峽,便下襄陽向洛陽。
《己亥雜詩》(清代龔自珍):九州生氣恃風雷,萬馬齊喑究可哀。我勸天公重抖擻,不拘一格降人才。
《春曉》(唐代孟浩然):春眠不覺曉,處處聞啼鳥。夜來風雨聲,花落知多少。
《卜運算元 送鮑浩然之浙東》(北宋王觀):
水是眼波橫,山是眉峰聚。欲問行人去那邊?眉眼盈盈處。才始送春歸,又送君歸去。若到江南趕上春,千萬和春住。
㈡ 古詩詞以及意思
《步出夏門行之一 觀滄海》
東臨碣石(jie第二聲),以觀滄海。
水何澹澹(dan第四聲),山島竦峙(song三聲 四聲)。
樹木叢生,百草豐茂。
秋風蕭瑟,洪波湧起。
日月之行,若出其中;
星漢燦爛,若出其里。
幸甚至哉,歌以詠志。
作者曹操。
現代文翻譯如下:
東行登上碣石山,來感悟大海。
海水多麼寬闊浩盪,山島高高地挺立在海邊。
樹木和百草一叢一叢的,十分繁茂。
秋風吹動樹木發出悲涼的聲音,海中翻騰著巨大的波浪。
太陽和月亮的運行,好像是從這浩瀚的海洋中出發的。
銀河星光燦爛,好像是從這浩淼的海洋中產生出來的。
慶幸得很哪,就用詩歌來表達心志吧。
次北固山下①
王灣
客路青山外,行舟綠水前。
潮平兩岸闊,風正一帆懸②。
海日生殘夜,江春入舊年③。
鄉書何處達,歸雁洛陽邊。
[翻譯]
遊客路過蒼蒼的北固山下,船兒泛著碧綠的江水向前。春潮正漲,兩岸江面顯得更寬闊。順風行船,恰好把帆兒高懸。紅日沖破殘夜,從海上升起。江上的春天早在年底就春風拂面。家書要傳到哪裡呢?請問歸雁幾時飛到洛陽邊。
錢塘湖春行 白居易
孤山寺北賈亭西,水面初平雲腳低。
幾處早鶯爭暖樹,誰家新燕啄春泥。
亂花漸欲迷人眼,淺草才能沒馬蹄。
最愛湖東行不足,綠楊陰里白沙堤
意思
從孤山寺的北面到賈亭的西面,湖面春水剛與堤平,白雲重重疊疊,同湖面上的波瀾連成一片。
幾處早出的黃鶯爭著飛向向陽的樹木,誰家新來的燕子銜著春泥在築巢。
繁多而多彩繽紛的春花漸漸要迷住人的眼睛,淺淺的春草剛剛能夠遮沒馬蹄。
我最喜愛西湖東邊的美景,游覽不夠,尤其是綠色楊柳蔭下的白沙堤。
《天凈沙·秋 》 馬致遠
枯藤老樹昏鴉,
小橋流水人家,
古道西風瘦馬。
夕陽西下,
斷腸人在天涯。
《譯文》
枯藤纏繞的老樹棲息著黃昏歸巢的烏鴉,
小橋旁潺潺的流水映出幾戶人家,
荒涼的古道上,迎著蕭瑟的秋風走來一匹孤獨的瘦馬。
夕陽已經朝西落下,漂泊未歸的遊子還在天涯。這首小令僅五句28字,語言極為凝煉卻容量巨大,寥寥數筆就勾畫出一幅悲緒四溢的「遊子思歸圖」,淋漓盡致地傳達出漂泊羈旅的遊子心。
《龜雖壽》 【三國】曹操
神龜雖壽,猶有竟時。 螣蛇乘霧,終為土灰。 老驥伏櫪,志在千里;
烈士暮年,壯心不已。 盈縮之期,不但在天; 養怡之福,可得永年。
幸甚至哉,歌以詠志。
神龜的壽命雖然十分長久,但也還有生命終結的時候。 螣蛇盡管能乘霧飛行,終究也會死亡化為土灰。 年老的千里馬躺在馬棚里,它的雄心壯志仍然是一日馳騁千里。 有遠大抱負的人士到了晚年,奮發思進的雄心不會止息。 人的壽命長短,不只是由上天所決定的。 只要自己調養好身心,也可以益壽延年。 我非常高興,要用這首詩歌來表達自己內心的感受。
過故人庄 孟浩然
故人具雞黍, 邀我至田家。
綠樹村邊合, 青山郭外斜。
開軒面場圃, 把酒話桑麻。
待到重陽日, 還來就菊花。
老朋友准備好了飯菜,邀請我到他朴實的田家作客。 村子外圍被一片綠樹環抱,而郊外則是蒼翠碧綠的小山包平斜著。 打開窗戶面對著的是打穀場和菜園,我們兩個端著酒杯邊喝酒邊談論莊稼的長勢。 等到重陽節的那一天,就再來這里邊欣賞菊花暢飲美酒。
題破山寺後禪院 (唐)常建
清晨入古寺,初日照高林。
曲徑通幽處,禪房花木深。
山光悅鳥性,潭影空人心。
萬籟此俱寂,但余鍾磬音
清晨,當我漫步走到這座古寺,初升的太陽照耀著高聳的叢林。 一條曲折的小路通向幽靜的遠方,那裡是被花木濃蔭覆蓋著的禪房。 山光使飛鳥也怡然自樂,深潭倒影,更使人覺得心境的空靈。 萬物一片靜寂,只能聽到那悠悠敲鍾的回聲。
《聞王昌齡左遷龍標遙有此寄》 唐· 李白
楊花落盡子規啼, 聞道龍標過五溪。 我寄愁心與明月, 隨風直到夜郎西!
楊花落盡啦,子規鳥兒不住地在啼, 聽說你遭貶了,被貶到龍標去,一路上要經過辰溪、西溪、巫溪、武溪和沅溪; 讓我把為你而憂愁的心託付給天上的明月吧。
夜雨寄北 李商隱
君問歸期未有期, 巴山夜雨漲秋池。 何當共剪西窗燭, 卻話巴山夜雨時。
你問我回家的日子,我尚未定歸期; 今晚巴山下著大雨,雨水漲滿秋池。 何時你我重新聚首,共剪西窗燭花; 再告訴你今夜秋雨,我痛苦的情思。
泊秦淮 杜牧
煙籠寒水月籠沙, 夜泊秦淮近酒家。 商女不知亡國恨, 隔江猶唱後庭花。
譯文
秦淮河上的秋水盪漾,暮靄象輕紗般的舒捲飛翔。 秋水披一身迷人的煙霧,兩岸金沙隨夜色沉入溶溶的月光。 我在停泊的小船上靜靜眺望,對岸酒家的燈火一片輝煌。 歌女如春,「遊客」顛狂,《後庭花》的歌聲彌漫江上,可有誰想到了國破家亡?
【浣溪沙(山下蘭芽短浸溪)】蘇軾
游蘄水清泉寺,寺臨蘭溪,溪水西流。
山下蘭芽短浸溪,松間沙路凈無泥,蕭蕭暮雨子規啼。
誰道人生無再少?門前流水尚能西,休將白發唱黃雞。
『譯文』
山腳下蘭草嫩芽入小溪, 松林間小路清沙凈無泥, 傍晚細雨中杜鵑陣陣啼。 誰說人老不可再年少? 門前流水還能執著奔向西! 不必煩惱嘆白發,多愁唱黃雞
浣溪沙 晏殊
一曲新詞酒一杯, 去年天氣舊亭台。 夕陽西下幾時回? 無可奈何花落去, 似曾相識燕歸來。 小園香徑獨徘徊。
譯 文
聽一曲以新詞譜成的歌,飲一杯酒。去年這時節的天氣、舊亭台依然存在。但眼前的夕陽西下了,不知何時會再回來。 無可奈何之中,春花正在凋落。而去年似曾見過的燕子,如今又飛回到舊巢來了。(自己不禁)在小花園中落花遍地的小徑上惆悵地徘徊起來。
過松源晨炊漆公店 【宋】楊萬里
莫言下嶺便無難, 賺得行人空喜歡。 正入萬山圈子裡, 一山放出一山攔。
不要說從山嶺上下來就沒有困難, 這句話騙得游山的人白白的歡喜一場。 當你進入到萬重山的圈子裡以後,一座山讓你經過另一座山馬上將你阻攔。
如夢令 ·李清照
昨夜雨疏風驟。濃睡不消殘酒。試問卷簾人,卻道「海棠依舊」。知否,知否?應是綠肥紅瘦!
經常記起在溪邊的亭子遊玩直到太陽落山的時候,沉醉(在這風景中),(甚至)不知道回去的路。玩得盡興了,而且天已經黑了,只好往回劃船,不小心闖入了荷花池深處。趕快劃呀,趕快劃呀。不小心,驚動了在這里棲息的水鳥。
觀書有感(其一) 宋 朱熹
半畝方塘一鑒開,天光雲影共徘徊。問渠那得清如許,為有源頭活水來。
【觀書有感】(其二)
昨夜江邊春水生, 艨艟巨艦一毛輕。 向來枉費推移力, 此日中流自在行。
(其一)半畝大的方形池塘像一面鏡子一樣展現在眼前,天空的光彩和浮雲的影子都在鏡子中一起移動。要問為何那方塘的水會這樣清澈呢?是因為有那永不枯竭的源頭為它源源不斷地輸送活水.
(其二)昨天夜裡江邊漲起了陣陣春潮,巨艦大船輕盈得如同一片羽毛。向來行駛要白費很多推拉力氣,今天卻能在江水中央自在順漂。
同學,提醒一下,下次找東西,盡量說清楚是誰的,不然,那個浣溪沙,如夢令都有幾百首呀
㈢ 詩句的意思
落紅不是無情物,化作春泥更護花。(龔自珍)
花並不是沒有感情的東西,即使化做春泥,也甘願培育美麗的春花成長。不為獨香,而為護花。表現詩人雖然脫離官場,依然關心著國家的命運,不忘報國之志,充分表達詩人的壯懷.
造物無言卻有情,每於寒盡覺春生。(張維屏)
每當寒冷的冬天完結之時,美麗的春天也就不遠了。
揭示了大自然博大的胸懷以及萬物生滅,流轉的自然規律。
今夜偏知春氣暖,蟲聲新透綠窗紗。(劉方平)
今夜我忽然感到春天的溫暖氣息, 還聽得春蟲叫聲穿透綠色的窗紗。
此夜曲中聞折柳,何人不起故園情。(李白)
聽到的那一陣悠揚的笛聲,仔細一聽,原來是《折楊柳》曲,春天已到了而自己卻還漂泊在外,不禁引起了思鄉之情
卧看滿天雲不動,不知雲與我俱東。(陳與義)
躺在船上看到滿天的去都不動,卻不知是去和我都在動.
不是花中偏愛菊,此花開盡更無花。(元稹)
不是我偏愛菊花,一年之中,菊花開過之後,再沒有別的花開放了,賞花的機會再沒有了。詩句回答了愛菊的原因,表達了詩人特殊愛菊之情,其中含有對菊花堅貞品格的贊美。
㈣ 十首古詩及意思
《春夜喜雨》
唐 杜甫
好雨知時節,當春乃發生。
隨風潛入夜,潤物細無聲。
野徑雲俱黑,江船火獨明。
曉看紅濕處,花重錦官城。
詩文解釋:好雨似乎懂得適應季節,春天裡雨水催發草木發芽生長,細雨隨著微風悄悄地在夜裡下著,使萬物受到滋養。天上烏雲密布,鄉下的小路全都黑沉沉的,只有江上的小船上燈火一閃一閃的。第二天早上,到處是濕漉漉、紅艷艷的一片,沾著雨水的鮮花裝點著成都市。
牧童
唐 呂岩
草鋪橫野六七里,笛弄晚風三四聲。
歸來飽飯黃昏後,不脫蓑衣卧月明。
青草像被誰鋪開在地上一樣,方圓六七里都是草地晚風中隱約傳來三四聲牧童悠揚的笛聲牧童放牧歸來,在吃飽晚飯後的黃昏時分.他連蓑衣都沒脫,就愉快的躺在草地上看天空中的明月。
雪 梅
〔宋〕盧梅坡
梅雪爭春未肯降,
騷人閣筆費評章。
梅須遜雪三分白,
雪卻輸梅一段香。
梅花和雪花都認為各自占盡了春色,誰也不肯相讓.難壞了詩人,難寫評判文章。說句公道話,梅花須遜讓雪花三分晶瑩潔白,雪花卻輸給梅花一段清香。
獨坐敬亭山
李白
眾鳥高飛盡,
孤雲獨去閑。
相看兩不厭,
只有敬亭山。
鳥兒們飛得沒有了蹤跡,天上飄浮的孤雲也不願意留下,慢慢向遠處飄去。只有我看著高高的敬亭山,敬亭山也默默無語地注視著我,我們倆誰也不會覺得厭煩。誰能理解我此時寂寞的心情,只有這高高的敬亭山了。
《江雪》 唐 柳宗元
千山鳥飛絕,萬徑人蹤滅。
孤舟蓑笠翁,獨釣寒江雪。
千里的山上鳥都沒有,萬里的道路上連一絲人的蹤跡也沒有,只有在江上的一隻小船上,有個披著蓑衣的老翁,在寒冷的江上獨自垂釣。
小兒垂釣
蓬頭稚子學垂綸,
側坐莓苔草映身。
路人借問遙招手,
怕得魚驚不應人。
一個蓬頭小孩學著大人釣魚。側身坐在亂草青苔上,身影掩映在野草叢中。聽到有過路的人問路連忙遠遠地招了招手。害怕驚動了魚不敢答話。
曉出凈慈寺送林子方
宋 楊萬里
畢竟西湖六月中,
風光不與四時同。
接天蓮葉無窮碧,
映日荷花別樣紅。
畢竟是西湖六月天的景色,風光與其他季節確實不同。蓮葉接天望不盡一片碧綠,陽光下荷花分外艷麗鮮紅。
望廬山瀑布
日照香爐生紫煙, 遙看瀑布掛前川。
飛流直下三千尺, 疑是銀河落九天。
太陽照射的香爐峰生起紫色煙霧,遠遠看去瀑布像匹白練掛在山前。水流從三千尺的高處直瀉而下,好像是璀璨的銀河水落自九天。
望天門山
天門中斷楚江開,碧水東流至此回。
兩岸青山相對出,孤帆一片日邊來。
天門山從中間斷開,給楚江讓出奔瀉的通道,碧綠的江水,滾滾東流到這里,可是又旋轉向北流去。兩岸青山相對峙,雙峰聳立,在那天水相接之處,一片白帆沐浴著燦爛的陽光,從天邊飄來。
飲湖上初晴後雨
水光瀲灧晴方好,山色空濛雨亦奇。
欲把西湖比西子,淡妝濃抹總相宜。
瀲灧水光是她濃艷的粉脂,空濛山色是她淡雅的妝飾,我想最好把西湖比作西施,不管她怎樣打扮,總能很好地烘托出天生麗質和迷人的神韻。
㈤ 詩句意思
1、「碧霄」指浩瀚無際的青天。
這兩句意思是農歷七月初七的七夕節,仰望天空,似乎有牛郎和織女在喜鵲橋向會。(牽牛和織女指牽牛星和織女星,傳說他們被王母娘娘責罰只能天各一方,每年七月初七才能由喜鵲搭橋相見)。
2、漸:漸漸,逐漸。
沉:落。
這兩句描繪主人公的環境和永夜不寐的情景。
室內,燭光越來越黯淡,精美的雲母屏風放在床前,夜色已深,燭光暗淡,屏風上的燭影也越來越暗。詩人長夜不眠,庭中仰望,天將拂曉,耿耿銀河已逐漸西移,晨星出現在東方的天際中,但隨著天色將明,晨星漸漸隱沒。
「漸」字,暗示了時間的推移流逝。「沉」字正逼真地描繪出晨星低垂、欲落未落的動態,主人公的心也似乎正在逐漸沉下去 。索寞中的主人公,面對冷屏殘燭、青天孤月,又度過了一個不眠之夜。盡管這里沒有對主人公的心理作任何直接的抒寫刻畫,但藉助於環境氛圍的渲染,主人公的孤清凄冷情懷和不堪忍受寂寞包圍的意緒卻幾乎可以觸摸到。
㈥ 詩句意思!
春風吹拂,千絲萬縷的柳枝,隨風起舞。和煦的春風吹過,柳枝綻出細葉嫩芽,望去一片嫩黃;細長的柳枝,隨風飄盪,比絲縷還要柔軟。但是生長在背陽陰寒無人所到之處的垂柳再好,又有誰來一顧呢?只好終日寂寞了。
直譯過來就是:柳絲裊娜,一片青色,以致春光照在她身上便似有無限的柔情。白雪一樣的花多得像被子一樣撲在地上,而柳條軟弱無力,竟連鶯想在上面停歇都承受不了。
㈦ 古詩及意思
天凈沙秋思
馬致遠
【原文】
枯藤老樹昏鴉,
小橋流水人家,
古道西風瘦馬。
夕陽西下,
斷腸人在天涯。
【譯文】
遠望黃昏時的烏鴉,正在尋覓枯藤老樹棲息,近看有正依傍著小橋和流水伴居的人家,眼前只有一匹瘦馬馱著漂泊的遊子,在秋風古道上慢慢移步。看夕陽的余暉已經昏螟西下,羈旅在外漂泊的斷腸人浪跡天涯。
【賞析】
這是馬致遠著名的小曲,28個字勾畫出一幅羈旅荒郊圖。這支曲以斷腸人觸景生情組成。從標題上看出作者抒情的動機。
頭兩句枯藤老樹昏鴉,小橋流水人家,就給人造成一種冷落暗淡的氣氛,又顯示出一種清新幽靜的境界,這里的枯藤,老樹給人以凄涼的感覺,昏,點出時間已是傍晚;小橋流水人家給人感到幽雅閑致。12個字畫出一幅深秋僻靜的村野圖景。古道西風瘦馬,詩人描繪了一幅秋風蕭瑟蒼涼凄苦的意境,為僻靜的村野圖又增加一層荒涼感。夕陽西下使這幅昏暗的畫面有了幾絲慘淡的光線,更加深了悲涼的氣氛。詩人把十種平淡無奇的客觀景物,巧妙地連綴起來,通過枯,老,昏,古,西,瘦六個字,將詩人的無限愁思自然的寓於圖景中。最後一句,斷腸人在天涯是點睛之筆,這時在深秋村野圖的畫面上,出現了一位漂泊天涯的遊子,在殘陽夕照的荒涼古道上,牽著一匹瘦馬,迎著凄苦的秋風,信步滿游,愁腸絞斷,卻不知自己的歸宿在何方,透露了詩人懷才不遇的悲涼情懷,恰當地表現了主題,這首小令是採取寓情於景的手法來渲染氣氛,顯示主題,完美地表現了漂泊天涯的旅人的愁思。
㈧ 古代優美的詩詞和意思
君不見黃河之水天上來 君不見走馬川行雪海邊 孤館熱杖縋輳風露漸變 九日登望仙台呈劉明府
大光祖席醉中賦長短句 冰絲寫怨更多情騷人恨 秋日登吳公台上寺遠眺 嘗學琵琶於穆曹二善才
和周草窗寄越中諸友韻 昨日春如十三女兒學綉 古今多少事漁唱起三更 有道人攜烏衣椎髻女子
郡齋雨中與諸文士燕集 同官王正之置酒小山亭 宿業師山房待丁大不至 幽歡佳會豈知聚散難期
日高慵起賬托春醒未醒 為韓南澗尚書壽甲辰歲 君不見長門青草春風淚 君不見高堂明鏡悲白發
黃鶴樓送孟浩然之廣陵 君不見宜春苑中九華殿 君不見驪山茂陵盡灰滅 早春呈水部張十八員外
君不見鄴中萬事非昔時 君不見咫尺長門閉阿嬌 君不見高陽酒徒起草中 君不見朝歌屠叟辭棘津
於是賓客無不變色離席 故天將降大任於是人也 古道西風瘦馬夕陽西下 乍可為天上牽牛織女星
君不見無愁高緯花漫漫 君不見昔日西京全盛時 還與韶光共憔悴不堪看 回中牡丹為雨所敗二首
留住向花枝誇說月中枝 君不見封狐雄虺自成群 君不見昔日宜春太液邊 目眩神怳怳高低有萬尋
和劉評事永樂閑居見寄 九泉歸去是仙鄉恨茫茫 詩篇占白蘋銅符拋不得 中見愁猿弔影而危處兮
君不見昆吾鐵冶飛炎煙 少壯不努力老大徒傷悲 戲題樞言草閣三十二韻 回首淥波三峽暮接天流
紫皇乃賜白兔所搗之葯 多少淚珠何限恨倚闌干 君不見孟光舉案與眉齊 皇穹竊恐不照余之忠誠
送從翁東川弘農尚書幕 故番禺侯以贓罪致不辜 君不見巫山神女作行雲 紛窈窕兮岩倚披以鵬翅
遠風吹下楚歌聲正三更 餞席重送從叔余之梓州 郡中夜聽李山人彈三樂 洞膠葛兮峰棱層以龍鱗
君不見巫山高高半天起 又安能保君皓皓之如雪 同錢員外題絕糧僧巨川 登天門兮坐盤石之嶙峋
君不見巴鄉氣候與華別 慈恩寺有感時杓直初逝 洛下送牛相公出鎮淮南 自賓客遷太子少傅分司
君不見上宮警夜營八屯 君不見巫山磕匝翠屏開 君不見淮南少年游俠客 曉雪白飄颻散面遮槐市
三月二十八日贈周判官 君不見長安城北渭橋邊 送友人上峽赴東川辟命 早秋登天宮寺閣贈諸客
細雨成詠獻尚書河東公 風里落花誰是主思悠悠 君不見晉朝羊公一片石 君不見天津橋下東流水
君不見玉關塵色暗邊庭 歌宛轉宛轉那能異棲宿 哀公異日以告閔子曰 愛此有聲無用之清流
安得青天化作一張紙 安得野蠶成繭天雨粟 安能朝四暮三浪憂喜 安知夫子之猶若是也
八口之家可以無飢矣 百工有器械之巧則壯 百官總己以聽於冢宰 百里奚爵祿不入於心
班張所作瑣細不入耳 邦無道則可卷而懷之 豹養其內而虎食其外 卑宮室而盡力乎溝洫
北面稽首再拜而不受 備他盜出入與非常也 被發行歌而游於塘下 本來不應有什麼怨恨
比好游者尚不能十一 彼得全於酒而猶若是 彼方且與造物者為人 彼將內求於己而不得
彼且何肯以物為事乎 必盛卒徒而後敢出焉 辟草萊任土地者次之 便嬖不足使令於前與
便將自己在中秋佳節 柄出湘江之竹碧玉寒 伯夷死名於首陽之下 不告則不知其愛人也
不好犯上而好作亂者 不及流鶯日日啼花間 不幾乎一言而喪邦乎 不幾乎一言而興邦乎
不見百鳥畏人林野宿 不見短兵反掌收已盡 不僅以才華稱作手也 不能千里百里入淮流
不能使天子與之諸侯 不能使諸侯與之大夫 不能以言讀其所自化 不如兩忘而閉其所譽
不如牆角蚯蚓方長哦 不如西江之水可樂飢 不如鄉人之善者好之 不如意的事十
㈨ 詩句和句子意思一樣嗎
詩句是一種特殊句子,是句子的一種,有押韻、字數等方面限制。
你的問題只內是說法不同而已,容一樣的,只需要填「一片冰心在玉壺」,因為只有這一句表達了詩人清廉正直,洛陽親友如相問這句沒有這個意思。
呵呵,原因在於古詩一般兩句為一句,也就是兩句詩有一個句號,所以填上下兩句也不能算錯。
㈩ 詩句的意思
論「不著一字,盡得風流」
--------------------------------------------------------------------------------
司空表聖《詩品·含蓄》曰①:「不著一字,盡得風流。」「不著」者、不多著、不更著也。已著諸字,而後「不著一字」,以默許言,相反相成,豈「不語啞禪」哉。馬拉梅、克洛岱爾輩論詩②,謂行間字際、紙首葉邊之無字空白處與文字鑲組,自蘊意味而不落言詮,亦為詩之干體。蓋猶吾國古山水畫,解以無筆墨處與點染處互相發揮烘托,豈「無字天書」或圓光之白紙哉③。破額山人《夜航船》卷八嘲八股文名師「無無生」④,傳「全白真無」文訣,妙臻「不留一字」之高境;休休亭主之「不著一字,盡得風流」⑤,與無生之「不留一字,全白真無」,毫釐千里焉。陸農師《埤雅》卷十三《楊》論《折楊》、《皇華》之曲曰⑥:「《記》曰:『清廟之瑟,朱弦而疏越,一唱而三嘆⑦,有遺音者矣。』若此,詩之至也。《中庸》曰⑧:『上天之載,無聲無臭。』至矣。」夫《樂記》言「有遺音」也,《中庸》言原「無聲」也;農師連類論詩,是混「含蓄」於「全白」矣。易順鼎實甫《丁戊之間行卷》有九言體一首,《伯嚴同毛實君、廖笙陔、鄭硯孫游衡出,遇雨而歸,四人者皆無詩,代為解嘲》⑨:「眼前奇景那可乏奇句,此四人者不答皆搖頭。得無誤信司空表聖說,不著一字謂足稱風流。」以文為戲而望文生義,毋庸苛論,顧亦征易氏之誤解司空表聖說。不然,易「信」字為「解」字,未始不可嘲戲「四人者」也。(414—415頁)
--------
①《詩品》:唐司空圖(字表聖)撰,一卷。分二十四詩品,《含蓄》是其一。
②馬拉梅:十九世紀法國詩人。克洛岱爾:十九、二十世紀法國外交家、作家。
③圓光白紙:圓光即放自佛菩薩頭頂上的圓輪光,這里是指一種神秘的法術,術者頌咒語,使人對著白紙觀看,說能見到種種幻象。
④破額山人:清人,撰《夜航船》八卷,不署姓名。卷八《無無生》:「閩省名宿,姓全名白,上下千古,一舉而空之,曰犬羊虎豹,以文章別之耳。自我思之,不如一鞹為藏拙,故平生目他人文無一字,而己亦不肯留一字於人,人號之曰無無生。甫出母胎即識一『無』字,比白居易只少一『之』字,故自號半香山人。」「自幼讀書……味同嚼蠟,不如不讀為高。比握管為文,限高手疏……最後竟不見一字。其議論曰:天貴無,地貴無,日月貴無,上天之載,無聲無臭……我所謂無者,原以極不無而造到板無一境。……於是,游其門者,悉以全白真無之一法。……生家堂室對聯軸掛,純以白紙裱作空款段,不著半點筆墨。問其故,曰:『天地間皆有好處可尋,獨筆墨一門,尋不出好處,無好處而在眼前者謂之贅瘤』。……大僚慕其名,招之試以帖括,自辰牌至漏盡,卒無一字,曳白呈上,大僚嘆絕曰:「不著一字,盡得風流。」。
⑤休休亭主:唐司空圖,因隱居處造有休休亭,故得此名。
⑥《埤雅》:宋陸佃(字農師)撰,二十卷。《折柳》:即折楊柳,樂府歌辭。《皇華》:即《皇皇者華》,《詩經·小雅》篇名。這里是指送別和頌揚之曲。
⑦《記》:指《禮記·樂記》。一唱三嘆:言反復詠唱。
⑧《中庸》:《禮記》中的一篇,宋朱熹將其抽出,與《大學》、《論語》、《孟子》合為四書。
⑨易順鼎:清末作家,撰有《丁戊之間行卷》,十卷。伯嚴,陳三立字,同光體詩人。
詩是語言的藝術,而一首好詩,往往意在言外,自蘊意味。這里指出司空圖的「不著一字,盡得風流」,不是一個字也不著,而是不多著。好比用形象來表達情意,只講形象,不用一字來點出情意。就像圖畫上的空白、音樂中的休止,別有一番蘊味。馬拉梅、克洛岱爾論詩,將詩句的字際行間和上下左右的空白,都看作可助詩體產生美感的組成部分,就像中國的山水畫,多不將畫面布滿,而留有無筆墨處,或加蓋印章,使其與有筆墨處互為襯托,相映成趣,給觀賞者留有更多想像的餘地。詩也一樣。初唐陳子昂的《登幽州台歌》:
前不見古人,後不見來者。念天地之悠悠,獨愴然而涕下。
僅用了二十二個字,兩句五言,兩句騷體,卻表現了詩人對整個天地人生、悠悠忽忽的無限感慨,他被排擠打擊的悲憤,他替天下受到同樣打擊的人同聲垂淚,這樣的內容詩中一字不提、卻盡得風流了。
《禮記·樂記》中講的「一唱三嘆,有遺音者」,是「不著一字」的另一種表現。即一遍又一遍地反復詠唱,有言外之音。對於言外之音,一字不提,也是不著一字,所謂「有遺音」者,也就是能給人回味的餘地。比如《古詩十九首》的《行行重行行》:
行行重行行,與君生別離。相去萬余里,各在天一涯。道路阻且長,會面安可知?胡馬依北風,越鳥巢南枝。相去日已遠,衣帶日已緩。浮雲蔽白日,遊子不顧反。思君令人老,歲月忽已晚。棄捐勿復道,努力加餐飯。
這是一首明白如話、雅潤清麗的離別相思之作,全詩十六句,反復說的都是相思離別之苦,但對於「浮雲蔽白日,遊子不顧反」的內容,「浮雲蔽白日」究竟指什麼?為什麼會造成「遊子不顧反」?一字不提,這就是有遺音,也是「不著一字」,讀之使人悲哀,久久不能平復。產生這樣的藝術力量,與詩的一唱三嘆,反復詠吟,使情感逐漸加深的寫作方法和思致深遠而有餘意的藝術風格有很大關系。
這一則最後講到司空圖的「不著一字,盡得風流」曾受到易順鼎的誤解和譏嘲,因為他用了「誤信」兩字,顯是望文生義,從這八個字的字面上去理解,以為「不著一字」是一個字也不著,這倒是像那位八股文名師無無生傳授的「全白真無」文訣,真的是不留一字。倘改作「誤解」,就對了。顯然,司空圖的「不著」不等於「不留」,而是說的一種藝術手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