古詩野人家
❶ 古詩文默寫。(1)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敲門試問野人家。(蘇軾《浣溪沙》)(2)《破陣子·
(1)酒困路長惟欲睡日高人渴漫思茶 (2)馬作的盧飛快弓如霹靂弦驚 (3)持節雲中何日遣馮唐 (4)只恐雙溪舴艋舟載不動許多愁。 (5)不盡長江滾滾流坐斷東南戰未休 (6)只見草蕭疏至今遺恨迷煙樹 |
❷ 春風吹入野人家是誰的詩句
王鐸
寒山石壁落松花
紅葉白雲雁影斜
何處無腔牛背笛
西風吹入野人家
❸ 蘇軾的浣溪沙(簌簌···野人家)詩詞鑒賞
浣溪沙 蘇軾(其一)
內容
簌簌衣巾落棗花,村南村北響繰車,
牛衣古柳賣黃瓜。酒困路長惟欲睡,
日高人渴漫思茶,敲門試問野人家。
作者簡介
蘇軾(1037~1101),字子瞻,號東坡居士,北宋眉山人。是著名的文學家,唐宋八大家之一。他學識淵博,多才多藝,在書法、繪畫、詩詞、散文各方面都有很高造詣。他的書法與蔡襄、黃庭堅、米芾合稱「宋四家」;善畫竹木怪石,其畫論,書論也有卓見。是北宋繼歐陽修之後的文壇領袖,散文與歐陽修齊名;詩歌與黃庭堅齊名;他的詞氣勢磅礴,風格豪放,一改詞的婉約,與南宋辛棄疾並稱「蘇辛」,共為豪放派詞人。
注釋
1.此句謂棗花紛紛落在衣巾上,句法倒裝;簌簌,花落下的樣子和聲音。
2.繰車:抽絲工具。
3.牛衣:《漢書·王章傳》"章疾病,無被,卧牛衣中"。宋程大昌《演繁露》卷二《牛衣》條:"案《食貨志》,董仲舒曰:'貧民常衣牛馬之衣,而食犬彘之食。'然則牛衣者,編草使暖,以被牛體,蓋蓑衣之類也。"此處指賣瓜者衣著粗劣。或謂本作"半依",如曾季貍《艇齋詩話》:"予嘗見東坡墨跡作'半依',乃知'牛'字誤也。"
4.想要。
5.漫:隨便。因為十分渴,想隨便喝點茶,所以不管哪個人家,都想去敲門試問。蘇軾《偶至野人汪氏之居》:"酒渴思茶漫扣門",與此兩句意同。皮日休《閑夜酒醒》:"酒渴漫思茶",蓋即此語所本。
譯文
衣巾在風中簌簌作響,棗花隨風飄落。村子的南北頭響起繅車的支呀聲,是衣著樸素的農民在賣黃瓜,路途遙遠,酒意上心頭,昏昏然只想小憩一番。艷陽高照,無奈口渴難忍。於是敲開一家村民的屋門,問可否給碗茶?
賞析
詞至蘇軾,題材、意境、筆法等皆有拓展,此前詞中絕少出現的農村田園風光也出現在蘇軾詞中。元豐元年(1078),徐州春旱後得雨,蘇軾到石潭謝神,作了一組《浣溪沙》,題為"徐門石潭謝雨道上五首",皆寫初夏農村景色,此為其中第四首。
一片截取農村生活中常見的場景。棗花的香氣,繅車的響聲,賣瓜人的悠然,組成了一幅清新自然的田園圖畫。三句話,三個畫面,似乎東鱗西爪,毫無聯系。可是用謝雨的路上這條線串起來,就讓人感到這幅連環畫具有很強的立體感。這一組畫面,不僅色彩美,而且有音樂美。無論是簌簌的落花聲,嗡嗡的繅車聲,還是瓜農的叫賣聲,都富有濃郁的生活氣息,生動地展現出農村一派欣欣向榮的景象。「簌簌衣巾落棗花」一句從棗花落到衣巾上的聲音開端,反映了一位關心人民生活的太守對雨後農村的新景象的喜悅之情,棗花落在衣巾上的聲音是輕微的,但在作者的耳里卻是那麼真切。「村南村北響繅車」一句說明作者聽得多麼認真、細心、興奮。「牛衣古柳賣黃瓜」一句則換了一個角度寫作者對蔬菜豐收的喜悅心情。
上片寫的是農村生產勞動的繁忙景象,下片轉入寫謝雨途中行路的艱辛。走了一村又一村,這時已是日高天熱,人也走得口乾舌燥,加上酒困,睡意也上來了,不由得想起以茶解渴,以茶提神。「試問」一詞用得十分講究,既寫出了作者滿懷希望想討杯茶解渴的心情,又擔心農忙季節,農家無人,自己不便貿然而入的心情。信筆寫來,不事雕琢,但卻栩栩如生,刻畫出一位謙和平易近人的知州形象,將一位太守與普通農民的關系寫得親切自然。全詞有景有人,有形有聲有色,鄉土氣息濃郁,為宋詞題材開拓了新的天地。 「敲門試問野人家」,詞到這里就戛然而止了。詞人敲門的結果怎樣呢?喝到茶沒有?農民是怎樣招待他的呢?詞中未作一個字的交代,留給讀者去想像,更是餘味無窮。這就是古典詩詞中所講究的「含不盡之意,見於言外」。
蘇軾雖然身為士大夫,內心卻對農村田園懷有親近之心,自謂"使君元是此中人",此處漫不經心的"敲門試問",與"野人家"之不分彼此,可見一斑。其中「試問」一詞寫出了作者既滿懷希望討杯茶解渴的心情,又擔心農忙季節農家無人,自己不便貿然而入的心情,刻畫出一位謙和、平易近人的知州形象,將一位太守與普通農民的關系寫得親切自然。
賞析
這首《浣溪沙》詞是蘇軾43歲在徐州任太守時所作。公元1078年(元豐元年)春天,徐州發生了嚴重旱災,作為地方官的蘇軾曾率眾到城東二十里的石潭求雨。得雨後,他又與百姓同赴石潭謝雨。蘇軾在赴徐門石潭謝雨路上寫成組詞《浣溪沙》,共五首,這是第四首。作品描述他鄉間的見聞和感受。藝術上頗具匠心,詞中從農村習見的典型事物入手,意趣盎然地表現了淳厚的鄉村風味。清新朴實,明白如話,生動真切,栩栩傳神,是此詞的顯著特色。此詞上片寫景,下片抒情。需要指出的是,這首詞中所寫的景,並不是一般情況下通過視覺形象構成的統一的畫面,而是通過傳入耳鼓的各種不同的音響在詩人意識的屏幕上折射出的一組聯續不斷的影象。
這首詞是蘇軾在徐州(在今江蘇省)作官的時候寫的。按照當時的迷信風俗,一個關心農事的地方官,天大旱,要向「龍王爺」求雨;下了雨,又要向「龍王爺」謝雨。這首詞就是蘇軾有一次途經農村去謝雨,記下的見聞之一。
「簌簌衣巾落棗花」,按照文意本來應該是「棗花簌簌落衣巾」。古人寫詩詞,常常根據格律和修辭的需要,把句子成分的次序加以調動,這里就是如此。「簌簌[sù]」,是形容棗花紛紛落下的樣子。「衣巾」,是衣服和頭巾。古代服裝,男人往往戴頭巾。棗樹在初夏開出黃綠色的小花。作者不是從旁邊看到落棗花,而是行經棗樹下,或是佇[zhù]立棗樹下,這樣棗花才能落到衣巾上。接下去,「村南村北響繅車」。「繅[sāo]車」,一種抽取蠶絲的手搖工具。村子裡從南頭到北頭繅絲的聲音響成一片,原來蠶農們正在緊張地勞動。這里,有棗花散落,有繅車歌唱,在路邊古老的柳樹下,還有一個身披牛衣的農民在賣黃瓜。「牛衣」,是一種用麻或草編成的,用來覆蓋牛身的織物,這里指蓑衣一類的東西。上片三句,每一句都寫出了景色的一個方面。這一次蘇軾偶然來到農村,很敏感地抓住了這些特點,特別是抓住了棗花、繅絲、黃瓜這些富有時令特色的事物,把它們勾畫出來。簡單幾筆,就點染出了一幅初夏時節農村的風俗畫。
這首詞,不僅是寫景,還記了事。在下片,就轉入了寫作者自己的活動。這時他已是「酒困路長惟欲睡」。「酒困」,是酒後睏倦,說明他上路前喝過酒了。「路長」,看來,已走過很長的路程,而離目的地還很遠。「惟」,只。這句詞寫出他旅途的睏倦。「日高人渴漫思茶」。「日高」,太陽已升得很高。在初夏的太陽下趕路,感到燥熱、口渴,不由得想喝杯茶潤喉解渴。「漫」,這里是情不自禁的意思。口渴,需要喝茶;睏倦,大概也想借茶解困。於是他「敲門試問野人家」。「野人家」,鄉野的人家,即鄉下老百姓。蘇軾當時是一州的行政長官,筆下稱當地農民為「野人家」,正出於他當官的口氣。但是「試問」兩字表明他並沒有什麼官氣。他沒有命令隨從差役去索要,而是自己親自去敲一家老百姓的門,客氣地同人家商量:老鄉,能不能給一點茶解解渴呀?
就這樣,用簡單幾句,既畫出了一幅很有生活氣息的農村畫圖;又記下了一段向老鄉敲門討茶的經歷,這是他平常深居官衙中接觸不到,因而感到新鮮有趣的。這首詞似乎是隨手寫來,實際上文字生動傳神,使一首記聞式的小詞,獲得了藝術的生命。這就是古典詩詞中所講究的「含不盡之意,見於言外」。作者為何要「敲門試問」呢?1.他是一個體恤民情、愛民如子的好父母官,謙和有禮,不會貿然闖入農家;2剛剛在旱災後求得雨,主人可能外出下田耕作,並不在家,所以他要試探一下家中是否有人在。
《浣溪沙》詞中「簌簌衣巾落棗花」一句,實為「棗花簌簌落衣巾」的倒文;杜甫《秋興》一詩中有「香稻啄余鸚鵡粒,碧梧棲老鳳凰枝」,原意為:鸚鵡啄余香稻粒,鳳凰棲老碧梧枝。主賓倒置的同時,賓語「香稻粒」、「碧梧枝」還被拆開分屬主賓位置。對於古典詩歌詩句的倒置,清人洪亮吉說:「詩家例用倒句法,方覺奇峭生動」。
《浣溪沙》全詞有景有人,有形有聲有色,鄉土氣息濃郁。日高、路長、酒困、人渴,字面上表現旅途的勞累,但傳達出的仍是歡暢喜悅之情,傳出了主人公縣令體恤民情的精神風貌。這首詞既畫出了初夏鄉間生活的逼真畫面,又記下了作者路途的經歷和感受,為北宋詞的社會內容開辟了新天地。[3
❹ 查古詩作者:萬樹寒天色,南枝獨有花。香聞流水處,影落野人家。
這是明代道源的五言絕句<早梅>。
不過抱歉,在下找不到其它關於道源此人的資料了,
或許他便一個被歷史湮沒的墨客,只是因這首詩出名吧。
「希望在下的回答能幫到你。
❺ 幫忙!!!!!古詩原文
曹操《觀滄海》原文、
東臨碣石,以觀滄海。
水何澹澹,山島竦峙。
樹木叢生,百草豐茂。
秋風蕭瑟,洪波湧起。
日月之行,若出其中;
星漢燦爛,若出其里。
幸甚至哉,歌以詠志。
王灣《次北固山下》原文、
客路青山外,行舟綠水前。
潮平兩岸闊,風正一帆懸。
海日生殘夜,江春入舊年。
鄉書何處達,歸雁洛陽邊。
《天凈沙*秋思》
【原文】
枯藤老樹昏鴉,
小橋流水人家,
古道西風瘦馬。
夕陽西下,
斷腸人在天涯。
白居易《錢塘湖春行》原文、
孤山寺北賈亭西,水面初平雲腳低。
幾處早鶯爭暖樹,誰家新燕啄春泥。
亂花漸欲迷人眼,淺草才能沒馬蹄。
最愛湖東行不足,綠楊陰里白沙堤。
聞王昌齡左遷龍標遙有此寄
【唐】李白
楊花落盡子規啼,聞道龍標過五溪。
我寄愁心與明月,隨君直到夜郎西
夜雨寄北
作者:【李商隱】 年代:【唐】 體裁:【七絕】 類別:【未知】
君問歸期未有期,巴山夜雨漲秋池。
何當共剪西窗燭,卻話巴山夜雨時。
《泊秦淮》
作者:杜牧
煙籠寒水月籠沙,夜泊秦淮近酒家。
商女不知亡國恨,隔江猶唱後庭花。
【浣溪沙(簌簌衣巾落棗花)】蘇軾
簌簌衣巾落棗花,村南村北響繰車。牛衣古柳賣黃瓜。
酒困路長惟欲睡,日高人渴漫思茶,敲門試問野人家。
❻ 詩人陸游有「城市尚餘三伏熱,秋光先到野人家」詩句,說明在很久以前人們就覺察到城內暖於郊區。分析現代
比熱容
❼ 詩句「香聞流水處,影落野人家」的意思及全文賞析
作者:道源 ❽ 早梅 萬樹寒無色, 南枝獨有花。 香聞流水處, 影落野人家 的詩詞意思 意思是雪花落下,給植物披上了銀裝,一點顏色的都沒有;在南邊的樹枝上有一些花,沒有葉子。在小溪旁我都聞到了香味,抬頭一看,只見梅花的影子映在農家的牆壁上。 出自《早梅》,明代道源的一首五言古詩,展現了梅花玉潔冰清、傲立霜雪的高尚品格。道源,明僧。蘇州洞庭西山人,字一雨。受法於雪浪法師。好詩,樂與方內名士交遊。嘗疏《楞嚴》、《楞伽》二經。 全詩如下: 萬樹寒無色,南枝獨有花。 香聞流水處,影落野人家。 譯文如下: 雪花落下,給植物披上了銀裝,一點顏色的都沒有;在南邊的樹枝上有一些花,沒有葉子。 在小溪旁我都聞到了香味,抬頭一看,只見梅花的影子映在農家的牆壁上。 (8)古詩野人家擴展閱讀:「牆角數枝梅,凌寒獨自開」、「梅花香自苦寒來」。梅花在中國傳統文化中,以它高潔、堅強、謙虛的品格,給人以立志奮發的激勵,留下了許多贊頌梅花的詩句。它與蘭花、竹子、菊花一起列為四君子,與松、竹並稱為「歲寒三友」。 這一首五言古詩,寫的非常的簡潔,可是內容卻是非常的詳實,同時贊美了梅花不畏嚴寒、傲立枝頭的特點。 ❾ 古詩《早梅》的翻譯 萬樹寒無色,南枝獨有花.香聞流水處,影落野人家. 請幫忙翻譯成現代漢語,謝謝! 冬季的寒風中樹木皆已枯萎凋零,唯獨向南的枝頭上有一簇梅花綻放,梅花的香氣幽幽隨著流水飄向遠方,北風陣陣吹落了梅花,花瓣隨風零落到了深山中的人家 熱點內容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