粒粒辛苦古詩
㈠ 粒粒皆辛苦是哪首詩
1、「粒粒皆辛苦」出自李紳的《憫農》。
2、原文
《憫農》
唐代 李紳
鋤禾日當午,汗滴禾下土。
誰知盤中餐,粒粒皆辛苦?
3、譯文
農民在正午烈日的暴曬下鋤禾,汗水從身上滴在禾苗生長的土地上。
又有誰知道盤中的飯食,每顆每粒都是農民用辛勤的勞動換來的呢?
4、簡析
這首詩描繪了在烈日當空的正午農民田裡勞作的景象,概括地表現了農民終年辛勤勞動的生活,最後以「誰知盤中餐,粒粒皆辛苦」這樣近似蘊意深遠的格言,表達了詩人對農民真摯的同情之心。
㈡ 粒粒皆辛苦的古詩原文
1、「粒粒皆辛苦」出自李紳的《憫農》。
2、原文
《憫農》
唐代 李紳
鋤禾日當午,汗滴禾版下土。權
誰知盤中餐,粒粒皆辛苦?
3、譯文
農民在正午烈日的暴曬下鋤禾,汗水從身上滴在禾苗生長的土地上。
又有誰知道盤中的飯食,每顆每粒都是農民用辛勤的勞動換來的呢?
4、簡析
這首詩描繪了在烈日當空的正午農民田裡勞作的景象,概括地表現了農民終年辛勤勞動的生活,最後以「誰知盤中餐,粒粒皆辛苦」這樣近似蘊意深遠的格言,表達了詩人對農民真摯的同情之心。
㈢ 鋤禾日當午汗滴禾下土誰知盤中餐粒粒皆辛苦這首詩的名字叫什麼
《憫農二首》。是唐代詩人李紳的組詩作品。
原文:春種一粒粟,秋收萬顆子。四海無閑田,農夫猶餓死。鋤禾日當午,汗滴禾下土。誰知盤中餐,粒粒皆辛苦。
譯文:春天只要播下一粒種子,秋天就可收獲很多糧食。普天之下,沒有荒廢不種的田地,勞苦農民,仍然要餓死。盛夏中午,烈日炎炎,農民還在勞作,汗珠滴入泥土。有誰想到,我們碗中的米飯,粒粒飽含著農民的血汗。
(3)粒粒辛苦古詩擴展閱讀:
作詩憫農的軼事:
唐朝時候,湖州出了一名大詩人,名叫李紳。李紳自幼好學,二十七歲中了進士,皇帝見他學識淵博,才學出眾,招官翰林學士。 有一年夏天,李紳回故鄉亳州探親訪友。恰遇浙東節度使李逢吉回朝奏事,路經亳州,二人是同榜進士,又是文朋詩友,久別重逢,自然要盤桓一日。
這天,李紳和李逢吉攜手登上城東觀稼台。二人遙望遠方,心潮起伏。李逢吉感慨之餘,吟了一首詩,最後兩句是:「何得千里朝野路,累年遷任如登台。」意思是,如果陞官能象登台這樣快就好了。李紳此時卻被另一種景象感動了。
他看到田野里的農夫,在火熱的陽光下鋤地,不禁感慨,隨口吟道:
鋤禾日當午,汗滴禾下土。
誰知盤中餐,粒粒皆辛苦!
李逢吉聽了,連說:「好,好!這首作得太好了!一粥一飯得來都不易呀!」
李紳仰天長嘆了一口氣,接著又吟道:
春種一粒粟,秋收萬顆子。
四海無閑田,農夫猶餓死!
李逢吉一聽,這不是在揭朝廷的短嗎?這小子好大膽,回到書房,李逢吉對李紳說:「老兄能否將剛才吟的兩首詩抄下來贈我,也不枉我二人同游一場。」李紳沉吟一下說:「小詩不過三四十字,為兄聽過,自然記得,何必抄錄?若一定落筆,不如另寫一首相贈。」李逢吉只得說:「也好,也好。」於是,李紳又提筆寫下一首:
壟上扶犁兒,手種腹長飢。
窗下織梭女,手織身無衣。
我願燕趙姝,化為嫫女姿。
一笑不值錢,自然家國肥。
寫好,遞與李逢吉斧正。李逢吉看了,覺得這首詩在指責朝廷方面,比上兩首更為具體。第二天,李逢吉便辭別李紳,離亳進京了。李逢吉表面上對李紳很好,可內心裡卻想拿他作墊腳石,再高升一級。
他回到朝中,立即向皇上進讒說:「啟稟萬歲,今有翰林院學士李紳,寫反詩發泄私憤。」武宗皇帝大吃一驚,忙問:「何以見得?」李逢吉連忙將李紳詩奉上。武宗皇帝召李紳上金殿,拿出那首詩來,李紳看看,說道:「這是微臣回鄉後,看到民生疾苦,即情寫下的,望陛下體察!」
武宗說:「久居高堂,忘卻民情,朕之過也,虧卿提醒。今朕封你尚書右僕射,以便共商朝事,治國安民。」李紳叩頭道:「謝皇上!」武宗又道:「此事多虧李逢吉舉薦。」李紳則對李逢吉感激不盡。
而李逢吉呢,聽說李紳反而升了官,又驚又怕,正膽顫心驚,李紳卻登門向他表示謝意。李逢吉更是蒙在鼓裡,只好哼之哈之。不久,李逢吉被調任為雲南觀察使,降了官。這時他才感到自己是偷雞不著蝕把米。李紳的三首憫農詩,千百年來人們只見到前兩首。第3首《憫農詩》被傳到皇宮,直到近代,人們才在敦煌石窟中的唐人詩卷中發現。
參考資料:網路-李紳
㈣ 誰知盤中餐,粒粒皆辛苦。是哪首詩
古風二首
作者:李紳【唐代】
春種一粒粟,秋收萬顆子。四海無閑田,農夫猶餓死。
鋤禾日當午,汗滴禾下土。誰知盤中餐,粒粒皆辛苦。
㈤ 關於粒粒皆辛苦的古詩
這首古詩是:《憫農》
作者:李紳
年代:唐
鋤禾日當午,汗滴禾下土。
誰知盤中餐,粒粒皆辛苦。
祝你學習愉快!
㈥ 「粒粒皆辛苦」出自哪首詩
出自李紳的《憫農》之二
全詩:春種一粒粟,秋收萬顆子。
四海無閑田,農夫猶餓死。
鋤禾日當午,汗滴禾下土。
誰知盤中餐,粒粒皆辛苦?
春天只要播下一粒種子,秋天就可收獲很多糧食。普天之下,沒有荒廢不種的田地,勞苦農民,仍然要餓死。盛夏中午,烈日炎炎,農民還在勞作,汗珠滴入泥土。有誰想到,我們碗中的米飯,粒粒飽含著農民的血汗?
㈦ 「鋤禾日當午,汗滴禾下土,誰知盤中餐,粒粒皆辛苦」出自哪首詩
憫農二首其二
唐代:李紳
鋤禾日當午,汗滴禾下土。
誰知盤中餐,粒粒皆辛苦?
譯文
盛夏中午,烈日炎炎,農民還在勞作,汗珠滴入泥土。
有誰想到,我們碗中的米飯,粒粒飽含著農民的血汗?
注釋
禾:谷類植物的統稱。
餐:一作「飧」。熟食的通稱。
(7)粒粒辛苦古詩擴展閱讀:
這一首詩,一開頭就描繪在烈日當空的正午,農民依然在田裡勞作,那一滴滴的汗珠,灑在灼熱的土地上。這就補敘出由「一粒粟」到「萬顆子」,到「四海無閑田」,乃是千千萬萬個農民用血汗澆灌起來的。
這也為下面「粒粒皆辛苦」擷取了最富有典型意義的形象,可謂一以當十。它概括地表現了農民不避嚴寒酷暑、雨雪風霜,終年辛勤勞動的生活。「誰知盤中餐,粒粒皆辛苦」,不是空洞的說教,不是無病的呻吟;它近似蘊意深遠的格言,但又不僅以它的說服力取勝,而且還由於在這一深沉的慨嘆之中,凝聚了詩人無限的憤懣和真摯的同情。
㈧ 小兒唐詩三百首粒粒知辛苦
憫農二首
其一
春種一粒粟⑵,秋收萬顆子。四海無閑田,農夫猶餓死。
其二
鋤禾日當午,汗滴禾下土。誰知盤中餐,粒粒皆辛苦?
譯文:
其一
春天播種下一粒種子,到了秋天就可以收獲很多的糧食。天下沒有一塊不被耕作的田,可仍然有種田的農夫餓死。
其二
農民在正午烈日的暴曬下鋤禾,汗水從身上滴在禾苗生長的土地上。又有誰知道盤中的飯食,每顆每粒都是農民用辛勤的勞動換來的呢?
㈨ 粒粒皆辛苦的古詩是怎樣的
1、「粒粒皆辛苦」出自李紳的《憫農》。
2、原文
《憫農》
唐代 李紳
鋤禾日當午,汗滴禾下土。
誰知盤中餐,粒粒皆辛苦?
3、譯文
農民在正午烈日的暴曬下鋤禾,汗水從身上滴在禾苗生長的土地上,又有誰知道盤中的飯食,每顆每粒都是農民用辛勤的勞動換來的呢?
詩人簡介:李紳(772年-846年),字公垂。祖籍亳州譙縣(今安徽省亳州市譙城區)。唐朝宰相、詩人,中書令李敬玄曾孫。代表作為《憫農》詩兩首:「鋤禾日當午,汗滴禾下土,誰知盤中餐,粒粒皆辛苦。」《度全唐詩》存其詩四卷。
㈩ 誰知盤中餐,粒粒皆辛苦」這首詩的名字是什麼
出自唐朝詩人李紳的《憫農》之一.
全詩是
鋤禾日當午,
汗滴禾下土,
誰知盤中餐,
粒粒皆辛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