當前位置:首頁 » 古詩詞句 » 蟬詩歌讀音

蟬詩歌讀音

發布時間: 2021-03-12 04:53:55

『壹』 蟬古詩帶拼音版

蟬古詩帶拼音版:

唐[táng] 虞 [yú] 世 [shì] 南 [nán]

垂(chuí)緌(ruí)飲(yǐn)清(qīng)露(lù),流(liú)響(xiǎng)出(chū)疏shū)桐(tóng)。

居(jū)高(gāo)聲(shēng)自(zì)遠(yuǎn),非(fēi)是(shì)藉(jiè)秋(qiū)風(fēng)。

蟬垂下像帽纓一樣的觸角吸吮著清澈甘甜的露水,響亮的聲音從挺拔疏朗的梧桐樹枝間傳出。

蟬正是因為在高處發聲它的聲音才能傳得遠,並非是憑借秋風的力量。

《蟬》是唐代詩人虞世南創作的一首五言古詩,是首托物寓意的詩。作者托物寓意,一、二句以蟬的棲高飲露、蟬聲遠傳暗喻人的清朗俊秀、高標逸韻;三、四句分別用一「自」字、「非」字,正反相生,充滿張力,表達出對人的內在品格的熱情贊美和高度自信。全詩簡練傳神,比興巧妙,以秋蟬高潔傲世的品格自況,耐人尋味。

這是一首詠物詩,詠物中尤多寄託,具有濃郁的象徵性。句句寫的是蟬的形體、習性和聲音,而句句又暗示著詩人高潔清遠的品行志趣,物我互釋,詠物的深層意義是詠人。詩的關鍵是把握住了蟬的某些別有意味的具體特徵,從中找到了藝術上的契合點。

『貳』 蟬這首詩怎麼讀

蟬chán
虞 [yú] 世 [shì] 南 [nán]
垂(chuí)緌(ruí)飲(yǐn)清(qīng)露(lù),
流(liú)響(xiǎng)出(chū)疏(shū)桐(tóng)。
居(jū)高(gāo)聲(shēng)自(zì)遠(yuǎn),
非(fēi)是(shì)藉(jiè)秋(qiū)風(fēng)。

【譯文】:蟬垂下像帽帶一樣的觸角喝的是清冽的露水,悅耳的叫聲自梧桐林向外遠播。因為它站得高,聲音自然傳得遠,並不是借了秋風。

虞世南,字伯施,漢族,餘姚(慈溪市觀海衛鎮鳴鶴場)人。初唐著名書法家、文學家,政治家。隋煬帝時官起居舍人,唐時歷任秘書監、弘文館學士等。唐太宗稱他德行、忠直、博學、文詞、書翰為五絕(「世南一人,有出世之才,遂兼五絕。一曰忠讜,二曰友悌,三曰博文,四曰詞藻,五曰書翰。」原有詩文集30卷,但早已散失不全。民國時期,張壽鏞輯成 《虞秘監集》 4卷,收入 《四明叢書》。

《蟬》是虞世南創作的一首五言古詩,是首托物寓意的詩。作者托物寓意,一、二句以蟬的棲高飲露、蟬聲遠傳暗喻人的清朗俊秀、高標逸韻;三、四句分別用一「自」字、「非」字,正反相生,充滿張力,表達出對人的內在品格的熱情贊美和高度自信。全詩簡練傳神,比興巧妙,以秋蟬高潔傲世的品格自況,耐人尋味。

『叄』 古詩蟬帶拼音

一、原文:蟬chá來n

唐[táng] 虞 [yú自] 世 [shì] 南 [nán]

垂(chuí)緌(ruí)飲(yǐn)清(qīng)露(lù),流(liú)響(xiǎng)出(chū)疏(shū)桐(tóng)。

居(jū)高(gāo)聲(shēng)自(zì)遠(yuǎn),非(fēi)是(shì)藉(jiè)秋(qiū)風(fēng)。

二、譯文:

蟬垂下像帽纓一樣的觸角吸吮著清澈甘甜的露水,響亮的聲音從挺拔疏朗的梧桐樹枝間傳出。

蟬正是因為在高處發聲它的聲音才能傳得遠,並非是憑借秋風的力量。

(3)蟬詩歌讀音擴展閱讀

一、創作背景

李世民奪位李淵後,虞世南任弘文館學士,成為重臣,但從不傲慢,踏實勤奮,使得李世民對其稱贊有加,深得賞識,於是常邀他參加一些典禮活動。一天,李世民起了雅興,邀請弘文館學士們共賞海池景色,談詩論畫,李世民詢問大家是否有新的詩歌作品,虞世南便誦讀出該詩

二、賞析

這是一首詠物詩,詠物中尤多寄託,具有濃郁的象徵性。句句寫的是蟬的形體、習性和聲音,而句句又暗示著詩人高潔清遠的品行志趣,物我互釋,詠物的深層意義是詠人。詩的關鍵是把握住了蟬的某些別有意味的具體特徵,從中找到了藝術上的契合點。

『肆』 蟬 虞世南 拼音版本

蟬復 虞世南(yú shì nán)

chuí ruí yǐn qīnɡ lù制 , liú xiǎnɡ chū shū tónɡ 。
垂 緌 飲 清 露 , 流 響 出 疏 桐 。
jū ɡāo shēnɡ zì yuǎn , fēi shì jiè qiū fēnɡ 。
居 高 聲 自 遠 , 非 是 藉 秋 風 。

譯文
蟬垂下像帽帶一樣的觸角喝的是清冽的露水,
悅耳的叫聲自梧桐林向外遠播。
因為它站得高,聲音自然傳得遠,
並不是借了秋風。

注釋
①垂緌(ruí):古代官帽打結下垂的部分,也指蟬的下巴上與帽帶相似的細嘴。
②清露:清純的露水。古人認為蟬是喝露水生活的,其實是刺吸植物的汁液。
③流響:指連綿不斷的蟬鳴叫的聲音。
④藉(jiè):憑借

『伍』 《蟬》古詩一文全部注音

chuí ruí yǐn qīng lù ,liú xiǎng chū shū tóng 。

jū gāo shēng zì yuǎn ,fēi shì jiè qiū fēng 。


原文:

唐代:虞世南《蟬》

垂緌飲清露,流響出疏桐。

居高聲自遠,非是藉秋風。


譯文:蟬垂下像帽纓一樣的觸角吸吮著清澈甘甜的露水,響亮的聲音從挺拔疏朗的梧桐樹枝間傳出。

蟬正是因為在高處發聲它的聲音才能傳得遠,並非是憑借秋風的力量。


《蟬》是唐代詩人虞世南創作的一首五言古詩,是首托物寓意的詩。作者托物寓意,一、二句以蟬的棲高飲露、蟬聲遠傳暗喻人的清朗俊秀、高標逸韻;三、四句分別用一「自」字、「非」字,正反相生,充滿張力,表達出對人的內在品格的熱情贊美和高度自信。

(5)蟬詩歌讀音擴展閱讀:

創作背景:

李世民奪位李淵後,虞世南任弘文館學士,成為重臣,但從不傲慢,踏實勤奮,使得李世民對其稱贊有加,深得賞識,於是常邀他參加一些典禮活動。一天,李世民起了雅興,邀請弘文館學士們共賞海池景色,談詩論畫,李世民詢問大家是否有新的詩歌作品,虞世南便誦讀出該詩。


『陸』 蟬全詩的讀音

垂緌(rui二聲),緌字是指古代的帽帶.是蟬觸須下垂的形象寫法.

『柒』 古詩蟬的意思,和讀音

垂緌飲清露,流響出疏桐。
居高聲自遠,非是藉秋風。
人筆下的蟬是人格化了的蟬。三、四句借蟬抒情:品格高潔者,不需藉助外力,自能聲名遠播。
首句「垂緌飲清露」,「緌」是古人結在頷下的帽帶下垂部分,蟬的頭部有伸出的觸須,形狀好像下垂的冠纓,故說「垂緌」。古人認為蟬生性高潔,棲高飲露,故說「飲清露」。這一句表面上是寫蟬的形狀與食性,實際上處處含比興象徵。「垂緌」暗示顯宦身份(古代常以「冠纓」指代貴宦)。這顯貴的身份地位在一般人心目中,是和「清」有矛盾甚至不相容的,但在作者筆下,卻把它們統一在「垂緌飲清露」的形象中了。這「貴」與「清」的統一,正是為三四兩句的「清」無須藉「貴」作反... 古詩文網>>
古人以蟬居高飲露象徵高潔,作者以比興和寄託的手法,表達自己的情操。

本詩與駱賓王、李商隱的《詠蟬》同為當時詠蟬詩三絕。

這是初唐名臣虞世南的一首詠物詩,詠物中尤多寄託,具有濃郁的象徵性。句句寫的是蟬的形體、習性和聲音,而句句又暗示著詩人高潔清遠的品行志趣,物我互釋,詠物的深層意義是詠人。關鍵要把握住蟬的某些別有意味的具體特徵,從中找出藝術上的契合點。垂?ruí音近於「銳」),是古代官帽打結下垂的帶子,也指蟬的下巴上與帽帶相似的細嘴。蟬用細嘴吮吸清露,由於語義雙關,暗示著冠纓高官要戒絕腐敗,追求清廉。

『捌』 蟬古詩虞世南 帶拼音復習

chuí ruí yǐn qīng lù,liú抄 xiǎng chū shū tóng。

垂緌飲清襲露,流響出疏桐。

jū gāo shēng zì yuǎn,fēi shì jiè qiū fēng 。

居高聲自遠,非是藉秋風。

一、譯文

蟬垂下像帽纓一樣的觸角吸吮著清澈甘甜的露水,聲音從挺拔疏朗的梧桐樹枝間傳出。蟬聲遠傳是因為蟬居在高樹上,而不是依靠秋風。

二、出處

唐·虞世南《蟬》

(8)蟬詩歌讀音擴展閱讀:

賞析

這是一首詠物詩,詠物中尤多寄託,具有濃郁的象徵性。句句寫的是蟬的形體、習性和聲音,而句句又暗示著詩人高潔清遠的品行志趣,物我互釋,詠物的深層意義是詠人。詩的關鍵是把握住了蟬的某些別有意味的具體特徵,從中找到了藝術上的契合點。

三、四兩句是全詩比興寄託的「點睛」之筆。它是在一、二兩句基礎上引發出來的議論。蟬聲遠播,一般人往往認為是藉助於秋風的傳送,作者卻別有慧心,強調這是出於「居高」而自能致遠。

『玖』 虞世南古詩《蟬》的內容和拼音是什麼

蟬chá
虞 [yú] 世 [shì] 南 [nán]
垂(chuí)緌(ruí)飲(yǐn)清(qīng)露(lù),
流(liú)響(xiǎng)出(chū)疏(shū)桐(tóng)。
居(jū)高(gāo)聲(shēng)自(zì)遠(yuǎn),
非(fēi)是(shì)藉(jiè)秋(qiū)風(fēng)。

『拾』 蟬古詩虞世南帶拼音

《蟬》拼音版注音:

í ruí yǐn qīng lù , liú xiǎng chū shū tóng 。

垂緌飲清露,流響出疏桐。

jū gāo shēng zì yuǎn , fēi shì jiè qiū fēng 。

居高聲自遠,非是藉秋風。

《蟬》翻譯:

蟬垂下像帽纓一樣的觸角吸吮著清澈甘甜的露水,聲音從挺拔疏朗的梧桐樹枝間傳出。

蟬聲遠傳是因為蟬居在高樹上,而不是依靠秋風。

《蟬》賞析:

詩人筆下的蟬是人格化了的蟬。三、四句借蟬抒情:品格高潔者,不需藉助外力,自能聲名遠播。

首句「垂緌飲清露」,「緌」是古人結在頷下的帽帶下垂部分,蟬的頭部有伸出的觸須,形狀好像下垂的冠纓,故說「垂緌」。古人認為蟬生性高潔,棲高飲露,故說「飲清露」。這一句表面上是寫蟬的形狀與食性,實際上處處含比興象徵。「垂緌」暗示顯宦身份(古代常以「冠纓」指代貴宦)。這顯貴的身份地位在一般人心目中,是和「清」有矛盾甚至不相容的,但在作者筆下,卻把它們統一在「垂緌飲清露」的形象中了。這「貴」與「清」的統一,正是為三四兩句的「清」無須藉「貴」作反鋪墊,筆意頗為巧妙。

次句「流響出疏桐」寫蟬聲之遠傳。梧桐是高樹,著一「疏」字,更見其枝乾的高挺清拔,且與末句「秋風」相應。「流響」狀蟬聲的長鳴不已,悅耳動聽,著一「出」字,把蟬聲傳送的意態形象化了,彷彿使人感受到蟬聲的響度與力度。這一句雖只寫聲,但讀者從中卻可想見人格化了的蟬那種清華雋朗的高標逸韻。有了這一句對蟬聲遠傳的生動描寫,三四兩句的發揮才字字有根。

「居高聲自遠,非是藉秋風」,這是全篇比興寄託的點睛之筆。它是在上兩句的基礎上引發出來的詩的議論。蟬聲遠傳,一般人往往以為是藉助於秋風的傳送,詩人卻別有會心,強調這是由於「居高」而自能致遠。這種獨特的感受蘊含一個真理:立身品格高潔的人,並不需要某種外在的憑藉(例如權勢地位、有力者的幫助),自能聲名遠播,正像曹丕在《典論。論文》中所說的那樣,「不假良史之辭,不託飛馳之勢,而聲名自傳於後。」這里所突出強調的是人格的美,人格的力量。兩句中的「自」字、「非」字,一正一反,相互呼應,表達出對人的內在品格的熱情贊美和高度自信,表現出一種雍容不迫的風度氣韻。唐太宗曾經屢次稱賞虞世南的「五絕」(德行、忠直、博學、文詞、書翰),詩人筆下的人格化的「蟬」,可能帶有自況的意味吧。沈德潛說:「詠蟬者每詠其聲,此獨尊其品格。」(《唐詩別裁》)這確是一語破的之論。

熱點內容
古代勵志的名言 發布:2021-03-16 21:50:46 瀏覽:209
形容兒孫繞膝的詩句 發布:2021-03-16 21:49:35 瀏覽:878
席慕蓉賞析印記 發布:2021-03-16 21:48:26 瀏覽:311
權力很大含有手的成語 發布:2021-03-16 21:48:22 瀏覽:584
能聽的兒童故事 發布:2021-03-16 21:48:15 瀏覽:285
關於足球的詩歌詞句 發布:2021-03-16 21:47:40 瀏覽:870
拖拉機的古詩 發布:2021-03-16 21:42:53 瀏覽:571
亮甜的詩句 發布:2021-03-16 21:42:00 瀏覽:831
廣東話生日快樂祝福語 發布:2021-03-16 21:38:55 瀏覽:409
噓的短句 發布:2021-03-16 21:38:07 瀏覽:816