當前位置:首頁 » 古詩詞句 » 古詩農作者

古詩農作者

發布時間: 2021-03-12 02:47:01

『壹』 憫農這首詩作者是誰

憫農這首詩的作者是唐代詩人李紳。

李紳(772—846)漢族,亳州(今屬安徽)人,生於烏程(今浙江湖州),長於潤州無錫(今屬江蘇)。字公垂。27歲考中進士,補國子助教。與元稹、白居易交遊甚密,他一生最閃光的部分在於詩歌,他是在文學史上產生過巨大影響的新樂府運動的參與者。

作有《樂府新題》20首,已佚。著有《憫農》詩兩首:「鋤禾日當午,汗滴禾下土,誰知盤中餐,粒粒皆辛苦。」膾灸人口,婦孺皆知,千古傳誦。《全唐詩》存其詩四卷。

(1)古詩農作者擴展閱讀:

李紳是中書令李敬玄之曾孫。父李晤,歷任金壇、烏程、晉陵(今常州)等地縣令。李紳幼年喪父,由母教以經義。貞元二十年(804年)李紳再次赴京應試,未中,寓居元稹處。曾為元稹《鶯鶯傳》命題,作《鶯鶯歌》,相得益彰,流傳後世。

元和元年(806年)中進士,補國子監助教。 後離京至金陵,入節度使李錡幕府。因不滿李錡謀叛而下獄。李錡被殺後獲釋,回無錫惠山寺讀書。

元和四年(809年)赴長安任校書郎,與元稹、白居易共倡新樂府詩體(史稱新樂府運動),作有《樂府新題》20首。

元和十四年(819年)升為右拾遺。元和十五年(820年)任翰林學士,捲入朋黨之爭,為李(德裕)黨重要人物,任御史中丞、戶部侍郎等要職。與李德裕、元稹被譽為三俊。

會昌六年(846年)病逝揚州,終年74歲。贈太尉,謚文肅。

參考資料:網路-李紳

『貳』 古詩《農家》的全文是什麼

1.《農家》唐·顏仁郁

半夜呼兒趁曉耕,羸牛無力漸艱行。

時人不識農家苦,將謂田中谷自生。

『叄』 古詩《農家》

年代:唐
作者:顏仁郁
作品:農家
內容:

夜半呼兒趁曉耕,羸牛無力漸艱行。
時人不識農家苦,將謂田中谷自生。

『肆』 描寫農村生產的詩句及作者

《七月》被錢鍾書稱為「中國最古老的四時田園詩」,它「敘述了農民一難到頭的辛勤生產和刻苦生活。可是這首詩沒有起示範的作用;後世的田園詩,正像江淹的《雜體》詩所表示,都是從陶潛那裡來的榜樣。」(《宋詩選注》)

七月流火,九月授衣。
一之日觱發,二之日栗烈。
無衣無褐,何以卒歲?
三之日於耜,四之日舉趾。
同我婦子,饁彼南畝,田畯至喜!

七月流火,九月授衣。
春日載陽,有鳴倉庚。
女執懿筐,遵彼微行,爰求柔桑?
春日遲遲,采蘩祁祁。
女心傷悲,殆及公子同歸。

七月流火,八月萑葦。
蠶月條桑,取彼斧斨,
以伐遠揚,猗彼女桑。
七月鳴鵙,八月載績。
我朱孔陽,為公子裳。

四月秀葽,五月鳴蜩。
八月其獲,十月隕籜。
一之日於貉,取彼狐狸,為公子裘。
二之日其同,載纘武功。
言私其豵,獻豜[7]於公。

五月斯螽動股,六月莎雞振羽。
七月在野,八月在宇,九月在戶,
十月蟋蟀,入我床下。
穹窒熏鼠,塞向墐戶。
嗟我婦子,曰為改歲,入此室處。

六月食郁及薁,七月烹葵及菽。
八月剝棗,十月獲稻。
為此春酒,以介眉壽。
七月食瓜,八月斷壺,九月叔苴,
采荼薪樗,食我農夫。

九月築場圃,十月納禾稼。
黍稷重穋,禾麻菽麥。
嗟我農夫,我稼既同,上入執宮功。
晝爾於茅,宵爾索綯。
亟其乘屋,其始播百穀。

二之日鑿冰沖沖,三之日納於凌陰。
四之日其蚤,獻羔祭韭。
九月肅霜,十月滌場。
朋酒斯饗,曰殺羔羊。
躋彼公堂,稱彼兕觥,萬壽無疆!

『伍』 關於農民的古詩

關於農民的古詩包括:

1、東晉陶淵明《勸農》

原文:

熙熙令德,猗猗原陸。卉木繁榮,和風清穆。

紛紛士女,趨時競逐。桑婦宵興,農夫野宿。

譯文:

先民和樂美德崇,田園鋤禾郁蔥蔥。花草樹木皆茂盛,於時清平送和風。

男男女女趁農時,你追我趕忙不停。養蠶農婦夜半起,農夫耕作宿田中。

2、南宋陸游《農家嘆》

原文:

有山皆種麥,有水皆種秔。牛領瘡見骨,叱叱猶夜耕。

竭力事本業,所願樂太平。門前誰剝啄?縣吏征租聲。

一身入縣庭,日夜窮笞搒。人孰不憚死?自計無由生。

還家欲具說,恐傷父母情。老人儻得食,妻子鴻毛輕。

譯文:

所有的山坡都種上了麥啊,所有的水田都種上了稻。唉,牛兒磨爛了頸脖,露出了瘦骨啊,還不停地吆喝它連夜把土地耕刨。

唉,用盡心力,在田地上耕作啊,只想要過上一天太平日子樂陶陶。門前誰在急急把門敲,唉,又是縣吏一聲聲逼著把租稅交。

我被抓進了縣府衙門,唉,那日日夜夜無休止的拷打哪裡受得了。普天下的種田人,有誰不怕被打死?暗想我一定也生命難保。

放還家中想向家人一一說明,又怕刺傷雙親的心腸。唉!要是老人們能得到溫飽,妻子兒女的生命只好視作鴻毛,再也顧不了。

3、南宋范成大《田舍》

原文:

呼喚攜鋤至,安排築圃忙。兒童眠落葉,鳥雀噪斜陽。

煙火村聲遠,林菁野氣香。樂哉今歲事,天末稻雲黃。

譯文:

大家呼喚著扛著鋤頭出了村莊,匆匆忙忙地修築著打穀場。小孩子歡快地躺在落葉堆里玩耍,斜陽中一群群鳥雀喳喳叫得忙。

遠遠的村中傳來陣陣笑語,炊煙裊裊;田野上林木與野草散發著迷人的芳香。今年真是個高興的年頭,一望無際的稻田已是一片金黃。

4、唐代李紳《憫農二首(其二)》

原文:

鋤禾日當午,汗滴禾下土。

誰知盤中餐,粒粒皆辛苦?

譯文:

農民在正午烈日的暴曬下鋤禾,汗水從身上滴在禾苗生長的土地上。

又有誰知道盤中的飯食,每顆每粒都是農民用辛勤的勞動換來的呢?

5、唐代王建《田家行》

原文:

男聲欣欣女顏悅,人家不怨言語別。五月雖熱麥風清,檐頭索索繰車鳴。

野蠶作繭人不取,葉間撲撲秋蛾生。麥收上場絹在軸,的知輸得官家足。

不望入口復上身,且免向城賣黃犢。田家衣食無厚薄,不見縣門身即樂。

譯文:

看著眼前豐收的景象,男人們的話語里充滿了喜悅,女人們的臉上也洋溢著笑容,家家戶戶再也沒有怨言,說的話也和往常不一樣了。雖然五月天氣炎熱,此時的麥風卻給人以清涼的感覺。在村中的屋檐下,婦女們正忙著用繰車繅絲,繰車上發出一陣陣傾細的聲音。

家蠶豐收,野蠶做的繭再也沒有人來收取,於是這些繭在樹上就變成了秋蛾,在樹葉間撲撲地飛舞著。麥子收割以後一筐一筐地堆放在麥場上,絹布織成後一匹一匹地纏在軸上,農民們可以確認今年的收成已足夠繳納官府的賦稅了。

不指望還有入口的糧食,也不指望還有絹布剩下來做件衣服穿在身上,只是暫且可以免除去前往城中賣掉自己的小黃牛了。農民家庭的衣食實在談不上什麼好與壞,只要家裡人不被捉進縣衙門,便是一件很值得高興的事情了。

6、唐代崔道融《田上》

原文:

雨足高田白,披蓑半夜耕。

人牛力俱盡,東方殊未明。

譯文:

春雨已下得很充足了,以致連高處的田裡也存滿了一片白茫茫的水,為了搶種,農民披著蓑衣冒著雨,半夜就來田裡耕作。

等到人和牛的力都使盡的時候,天還遠遠未亮呢。

7、唐代張籍《野老歌》

原文:

老農家貧在山住,耕種山田三四畝。苗疏稅多不得食,輸入官倉化為土。

歲暮鋤犁傍空室,呼兒登山收橡實。西江賈客珠百斛,船中養犬長食肉。

譯文:

老農家中貧困在深山中居住,在山上開墾了田地有三四畝。苗少稅多家人什麼也吃不到,糧食都被收入官府腐爛成土。

年終鋤犁停放在空空的房間,呼喚兒子上山去拾橡子果實。西江商人有珍貴的珠寶無數,他們船上養的狗都常常吃肉!

8、唐代韋應物《觀田家》

原文:

微雨眾卉新,一雷驚蟄始。

田家幾日閑,耕種從此起。

丁壯俱在野,場圃亦就理。

歸來景常晏,飲犢西澗水。

飢劬不自苦,膏澤且為喜。

倉稟無宿儲,徭役猶未已。

方慚不耕者,祿食出閭里。

譯文:

一場微細的春雨百草充滿生機,一聲隆隆的春雷驚蟄節令來臨。

種田人家一年能有幾天空閑,田中勞作從驚蟄便開始忙碌起來。

年輕力壯的都去田野耕地,場院又改成菜地也整理出來了。

從田中歸來常是太陽落山以後,還要牽上牛犢到西邊山澗去飲水。

挨餓辛勞農夫們從不叫苦,一場貴如油的春雨降下就使他們充滿了喜悅。

糧倉中早已沒了往日的存糧,但官府的派差卻還無盡無休。

看到農民這樣,我這不耕者深感慚愧,我所得的俸祿可都出自這些種田百姓。

9、唐代顏仁郁《農家》

原文:

夜半呼兒趁曉耕,羸牛無力漸艱行。

時人不識農家苦,將謂田中谷自生。

譯文:

半夜裡就喊起孩子們,趁著天剛破曉,趕緊到田裡去犁土,瘦弱的老牛有氣無力,正拉著犁在田裡艱難地走著,越走越慢,累得幾乎拖不動犁具了。

一般人不知道種田人的辛苦,竟說田裡的稻禾是自然而然就長成的。

10、元代馮子振《鸚鵡曲·農夫渴雨》

原文:

年年牛背扶犁住,近日最懊惱殺農父。稻苗肥恰待抽花,渴煞青天雷雨。

恨殘霞不近人情,截斷玉虹南去。望人間三尺甘霖,看一片閑雲起處。

譯文:

年復一年在牛背後耕作扶犁,近日裡可使農夫懊惱之極。稻苗肥壯正等著楊花吐穗,苗都要枯死了,卻是響晴的天不下一絲雨。

可恨蒼天不顧人們渴雨的急切心情,讓殘霞把要下雨的白虹沖斷,雲朵向南飄去。農夫們注視著那片白雲,盼望能在人間降下三尺好雨。

『陸』 農民的古詩

中國經歷了幾千年的農耕社會,可以說農業是詩歌的發源地,寫農業農村的詩歌多得不勝枚舉,可以用「壯觀」兩字來形容。詩歌中甚至誕生了一個流派,叫「田園詩歌」。接下來分享幾首大家熟悉的詩歌。

南北朝民歌《敕勒歌》
敕勒川,陰山下

天似穹廬,籠蓋四野

天蒼蒼,野茫茫

風吹草低見牛羊

這首詩歌詠了北國草原的富饒、壯麗,抒發了敕勒人對養育他們的水土,對游牧生活無限熱愛之情。游牧生活也是一種田園生活,一句「風吹草低見牛羊」極具畫面感,意境全出。

唐朝詩人李紳《鋤禾》
鋤禾日當午,汗滴禾下土

誰知盤中餐,粒粒皆辛苦

這首詩小學生都知道,應該是普及率最高、最大眾化的一首田園詩。詩歌描繪了烈日當空的正午農民田裡勞作的景象,表達了對農民辛苦勞作的深切同情。現如今,每當我們要勸慰孩子珍惜糧食的時候,總會提起這首詩。

唐朝孟浩然《過故人庄》
故人具雞黍,邀我至田家

綠樹村邊合,青山郭外斜

開軒面場圃,把酒話桑麻

待到重陽日,還來就菊花

詩歌描寫了作者受故人邀約到家裡做客的情景。詩歌的大意是,朋友准備了豐盛的菜餚,邀我到家裡做客。綠樹圍繞著村子,青山在村子的外面橫斜著。打開窗戶就望見了谷場菜園,我們一邊喝酒,一邊討論農事。朋友還談到,等到重陽節的時候,還來一起觀賞菊花。 詩歌寫出了田園生活的美好,表達了對邀約的感激之情。對於需要辛苦耕作的農村生活,作者表達的不是厭倦而是羨慕和喜歡。

東晉陶淵明《歸園田居》
種豆南山下,草盛豆苗稀

晨興理荒穢,帶月荷鋤歸

道狹草木長,夕露沾我衣

衣沾不足惜,但使願無違

陶淵明的《歸田園居》一共有5首。這是其中的第3首。詩歌描寫了詩人辭官歸田後的隱居生活。種在南山下的豆田長滿了雜草,早上出去鋤草,晚上才歸來,實則非常辛苦。但是這種身體上的辛苦比起官場同流合污精神上的痛苦而言,並不算什麼,表達了作者心歸田園的赤誠和崇高的思想境界。

唐朝王建《雨過山村》
雨里雞鳴一兩家,竹溪村路板橋斜

婦姑相喚浴蠶去,閑看中庭梔子花

這首詩描寫了雨中山村農家的一個細節,非常真實感人。「雨中傳來雞鳴,山村裡依稀一兩戶人家。村路竹溪之上,一條板橋斜橫。婆媳相喚,一起去選蠶種。只有那梔子花開,獨自搖曳庭院中。」這首頗有詩歌現場感,在敘事的同時又很文藝。最後一句「閑看中庭梔子花」充滿了田園生活的美感。

宋朝辛棄疾《清平樂·村居

『柒』 古詩三百首里的《憫農》作者是誰

原文
《憫農》
鋤 禾 日 當 午,
汗 滴 禾 下 土。
誰 知 盤 中 餐,
粒 粒 皆 辛 苦 。
譯文
農民在中午的時候在田地里除草,
一滴滴的汗掉在了土地里。
又有誰能知道這飯菜的來歷,
每一粒都是那麼的辛苦。
賞析

《憫農》
這首詩是寫勞動的艱辛,勞動果實來之不易。第一、二句「鋤禾日當午,汗滴禾下土」描繪出在烈日當空的正午,農民仍然在田裡勞動,這兩句詩選擇特定的場景,形象生動地寫出勞動的艱辛。有了這兩句具體的描寫,就使得第三、四句「誰知盤中餐,粒粒皆辛苦」的感嘆和告誡免於空洞抽象的說教,而成為有血有肉、意蘊深遠的格言

這首詩沒有從具體人、事落筆,它所反映的不是個別人的遭遇,而是整個農民的生活和命運。詩人選擇比較典型的生活細節和人們熟知的事實,深刻揭露了不合理的社會制度。告訴人們應該節約食物,不浪費。

『捌』 古詩鋤禾作者是誰

《鋤禾》是一首唐詩,被選入小學語文教科書,作者為唐代李紳,也有人認為是聶夷中所作。

聶夷中(837~?),唐代詩人。字坦之。河東(今山西永濟)人,一說河南人。出身貧寒,備嘗艱辛。咸通十二年(871)中進士。由於時局動亂,他在長安滯留很久,才補得華陰尉。到任時,除琴書外,身無余物。聶夷中的詩作,風格平易而內容深刻,在晚唐靡麗的詩風中獨樹一幟。

李紳(772-846),唐代詩人。字公垂,潤州無錫(今江蘇無錫市)人。公元806年(元和元年)舉進士。曾為翰林學士、宰相,後出任淮南節度使。他和白居易、元稹等人交往密切,在元、白提倡「新樂府」之前,就首創新樂府二十首,今失傳,是新樂府運動的倡導者之一。現存《追昔游詩》三卷,《雜詩》一卷。

全詩如下:

鋤禾日當午,汗滴禾下土。

誰知盤中餐,粒粒皆辛苦?

譯文如下:

盛夏中午,烈日炎炎,農民還在勞作,汗珠滴入泥土。

有誰想到,我們碗中的米飯,粒粒飽含著農民的血汗?

(8)古詩農作者擴展閱讀:

「盤中餐」,這原是人們天天接觸,頓頓必食的,然而並沒有誰想到把這粒粒糧食和農民在烈日之下的汗水聯系在一起。詩人敏銳地觀察到了,並凝聚成「粒粒皆辛苦」的詩句。這就給人們以啟迪,引人去思索其中的道理,從而使那些不知珍惜糧食的人受到深刻的教育。

詩人在闡明上述的內容時,不是空洞抽象地敘說和議論,而是採用鮮明的形象和深刻的對比來揭露問題和說明道理,這使人很容易接受和理解。

作者在前兩句並沒有說農民種田怎樣辛苦,莊稼的長成如何不易,只是把農民在烈日之下鋤禾而汗流不止的情節作了一番形象的渲染,就使人把這種辛苦和不易品味得更加具體、深刻且真實。

詩人最後用反問語氣道出「誰知盤中餐,粒粒皆辛苦」的道理就很有說服力。尤其是把粒粒糧食比作滴滴汗水,真是體微察細,形象而貼切。

『玖』 憫農,這首詩的作者是(。。。。)代詩人(。。。。)

憫農是 唐代詩人李紳的 組詩作品。這組詩深刻地反映了中國封建時代農民的生存狀態。第一首詩具體而形象地描繪了到處碩果累累的景象,突出了農民辛勤勞動獲得豐收卻兩手空空、慘遭餓死的現實問題;第二首詩描繪了在烈日當空的正午農民田裡勞作的景象,概括地表現了農民終年辛勤勞動的生活,最後以「誰知盤中餐,粒粒皆辛苦」這樣近似蘊意深遠的格言,表達了詩人對農民真摯的同情之心。組詩選取了比較典型的生活細節和人們熟知的事實,集中地刻畫了當時社會的矛盾。全詩風格簡樸厚重,語言通俗質朴,音節和諧明快,並運用了虛實結合與對比手法,增強了詩的表現力。這兩首詩不僅在民間廣泛流傳,在文學史上亦有一定影響,近代以來更作為思想教材選入了小學教科書。

作品名稱憫農二首

作品別名古風二首

創作年代中唐

作品出處《全唐詩》

文學體裁五言古詩

熱點內容
古代勵志的名言 發布:2021-03-16 21:50:46 瀏覽:209
形容兒孫繞膝的詩句 發布:2021-03-16 21:49:35 瀏覽:878
席慕蓉賞析印記 發布:2021-03-16 21:48:26 瀏覽:311
權力很大含有手的成語 發布:2021-03-16 21:48:22 瀏覽:584
能聽的兒童故事 發布:2021-03-16 21:48:15 瀏覽:285
關於足球的詩歌詞句 發布:2021-03-16 21:47:40 瀏覽:870
拖拉機的古詩 發布:2021-03-16 21:42:53 瀏覽:571
亮甜的詩句 發布:2021-03-16 21:42:00 瀏覽:831
廣東話生日快樂祝福語 發布:2021-03-16 21:38:55 瀏覽:409
噓的短句 發布:2021-03-16 21:38:07 瀏覽:816