古詩詞閱讀答案
① 中考語文課外古詩詞閱讀鑒賞答案
中考語文課外古詩詞閱讀鑒賞答案
1.(1)答: 「弄」字賦予山光物態以勝人,顯示蓬勃生機, 「山光物態」在春暉沐浴下爭妍斗艷,足以景色迷人和誘人,意在留客.
(2)答:之所以會「沾衣」是因為深山中空氣新鮮、濕潤.「以景誘人」的留客方法,正是詩人高人一籌之處.
2.(1)答:上片寫春寒愁感.下片寫家國恨情.
(2)答:流露了詞人內心世界生與死的矛盾,是絕望者的希望.
3.(1)答:空曠、寂寥、清冷、潔凈.
(2)答:高潔而寂寞,無人問津,是罷官而不得起用的陸游自身的寫照.
4.(1)答:選擇景物很有典型性.詩人選擇了「僧舍飄雪」「歌樓密灑」「漁人晚歸」三個經典場景.既突出表現了下雪的景色,更表現了雪景之中不同人物的不同生活.
(2)提示: 這是開放題,可任選一個角度回答.如:「淺俗」體現在語言,全詩語言通俗,明白如話;「奇絕」體現在寫景,選材有特色、有深意,特別是「漁人披得一蓑歸」這一景象描繪富有詩情畫意,也表現了詩人對漁人的崇敬之情.
5.(1)答:景物:江、鳥、山、花.
特點:碧綠、潔白、青蔥、火紅。
(2)答: 「欲」字妙在用擬人手法賦予花朵以動態,搖曳多姿.
6.(1)答:這兩個詞用擬人的修辭方法形象地寫出了山山相連的特點,寫得生動,富有情趣。
(2)答:人生哲理——人生就是這樣:一個問題解決了,又一個問題出現在眼前,周而復始,永無止境。用「行山路」這個意象來隱喻「人生充滿矛盾」的這一哲理.
7.(1)答:「僵」、「孤」意為卧病在床,孤苦無助,其作用是以「僵卧孤村」來反襯「不自哀」,更顯其志堅定不移.
(2)答:表達了作者要為收復失地、統一祖國而獻身的強烈願望。
② 高中古詩詞閱讀鑒賞訓練60篇的答案
【原文】 詩經•周南·關雎•先秦
關關雎(jū)鳩(jīu),在河之洲。
窈(yǎo)窕(tiǎo)淑女,君子好逑。
參差荇菜,左右流之。
窈窕淑女,寤(wù)寐(mèi)求之。
求之不得,寤寐思服。
悠哉(zāi)悠哉,輾(zhǎn)轉反側。
參差荇菜,左右采之。
窈窕淑女,琴瑟友之。
參差荇菜,左右芼(mào)之。
窈窕淑女,鍾鼓樂之。
【注釋】
關關雎(jū)鳩(jīu):雎鳩鳥不停地叫。雎鳩,水鳥名,即魚鷹。傳說它們情意專一
洲:水中的陸地
窈窕:文靜美好的樣子
荇菜:水草名,一種可食的水草
逑:配偶
寤(wù):睡醒,寐:睡眠
寤寐:日日夜夜
思服:思念
琴瑟友之:彈琴鼓瑟表示親近
芼(mào):挑選
鍾鼓樂之:敲擊鍾鼓使她歡樂
[1]:音帽,有選擇之意
興也。關關,雌雄相應之和聲也。關雎,水鳥,一名王雎,狀類鳧鷺,今江淮間有之,生有定偶爾不相亂,偶常並游而不相狎,故毛傳以為摯而有別,列女傳以為人未嘗見其乘居而匹處者,蓋其性然也。河,北方流水之通名。洲,水中可居之地也。窈窕,幽閑之意。淑,善也。女者,未嫁之稱,蓋指文王之妃大姒未處子時而言也。君子,則指文王也。好,亦善也。逑,匹也。毛傳雲:摯字與至通,言其情意深至也。――朱熹注
關關,毛傳:「和聲也:」雎鳩,魚鷹:牛運震曰:「只『關關』二字,分明寫出兩鳩來。先聲後地,有情。若作『河洲雎鳩,其鳴關關』,意味便短。」
用字:
異體:左右芼(覒)之
毛傳:「窈窕,幽閑也。淑,善。」《九歌·山鬼》「子慕予兮善窈窕」,王逸註:「窈窕,好貌。」
君子,朱東潤曰:「據毛詩序,君子之作凡六篇,君子或以為大夫之美稱,或以為卿、大夫、士之總稱,或以為有盛德之稱,或以為婦人稱其丈夫之詞。」「就《詩》論《詩》,則君子二字,可以上賅天子、諸侯,下賅卿、大夫、士。」「盛德之說,則為引申之義,大夫之稱,自為妻舉其夫社會地位而言。」逑,毛傳:「匹也。」按好逑,猶言嘉耦。
荇,毛傳曰「接余」,其他異名尚有不少,李時珍雲「俗呼荇絲菜,池人謂之莕公須,淮人謂之靨子菜,江東謂之金蓮子」,等等。龍膽科,多年生草本,並根連水底,葉浮水上。自古供食用。陸璣曰:「其白莖以苦酒(按即醋)浸之,肥美可案酒。」近人陸文郁說:「河北安新近白洋淀一帶舊有鬻者,稱黃花兒菜,以莖及葉柄為小束,食時以水淘取其皮,醋油拌之,頗爽口。」
流,毛傳:「求也。」用《爾雅·釋言》文。朱熹曰:「順水之流而取之也。」
思,語助詞。服,毛傳:「思之也。」《莊子·田子方》「吾服女也甚忘」,郭象註:「『服』者,思存之謂也。」
朱熹曰:「悠,長也。」按悠哉悠哉,思念之深長也。
芼(mào),毛傳:「擇也。」
鍾鼓,金奏也,是盛禮用樂。王國維曰:「金奏之樂,天子諸侯用鍾鼓;大夫士,鼓而已。」按此詩言「鍾鼓樂之」,乃作身份語。由兩周墓葬中樂器和禮器的組合情況來看,金石之樂的使用,的確等級分明,即便所謂「禮崩樂壞」的東周時期也不例外。中原地區虢、鄭、三晉和周的墓葬,已發掘兩千餘座,出土編鍾、編磬者,止限於個別葬制規格很高的墓,約占總數百分之一。從青銅樂鍾的製作要求來看,這也是必然——非「有力者」,實不能為。而這一切,與詩中所反映的社會風貌,恰相一致。
[編輯本段]【譯文】
雎鳩鳥不停地鳴叫,
棲居在河中沙洲。
文靜美好的姑娘,
好男兒的好配偶。
長短不齊的荇菜,
在船的左右兩邊撈。
文靜美好的姑娘,
日日夜夜都想她。
思念追求不可得,
醒來做夢長相思。
悠悠思念情意切,
翻來覆去難入眠。
長短不齊的荇菜,
姑娘左右去摘采。
善良美麗的姑娘,
彈琴鼓瑟親近她。
長短不齊的荇菜,
姑娘左右去挑選。
善良美麗的姑娘,
鼓樂之禮娶回家。
許淵沖教授的英譯版本:
Wooing and Wedding
By riverside a pair
Of turtledoves are wooing;
There's a maiden fair
Whom a young man is wooing.
Water flows left and right
Of cress long here,short there;
The youth yearns day and night
For the good maiden fair.
His yearning grows so strong,
He cannot fall asleep,
But tosses all night long,
So deep in love,so deep!
Now gather left and right
Cress long or short and tender!
O lute,play music light
For the fiancée so slender!
Feast friends at left and right
On cresses cooked tender!
O bells and drums,delight
The bride so sweet and slender!
[編輯本段]【簡介】
《關雎》出自《詩經•國風•周南》,是《詩經》的首篇,它是反映一個青年對一位容貌美麗姑娘的愛慕和追求,寫他求而不得的痛苦和想像求而得之的喜悅。它是我國愛情詩之祖。不僅反映的是令人喜聞樂見的愛情題材,還具有獨到的藝術特色。關雎:篇名它是從詩篇中第一句中摘取來的。《詩經》的篇名都是這樣產生的。 《詩經》是我國第一部詩歌總集
[編輯本段]【結構】
從古以來,《關雎》就有兩種分章的方式。一種是每四句為一章,全詩共五章。另一種是分為三章,第一章四句,第二、第三章各八句。從文義看,我傾向於第二種分法。第一章是總述,態度比較客觀;第二、三章則從男主人公方面落筆,先說他在未得淑女時思念之苦,連覺也睡不著;然後再說他求得淑女與之成婚以後,他將千方百計同她魚水和諧,使她心情歡樂舒暢。如果說第二章近於現實主義的描寫,那麼第三章便帶有浪漫主義情調,抒情主人公乃為愛情獲得成功的美好前景而陶醉了。
[編輯本段]【藝術特點】
此詩言切而意婉,尤其是第三章,男主人公對所思女子真是設想得體貼入微,關懷備至。第一章「窈窕淑女」二句,直往直來,連個小彎兒也不拐。但從第二章起,細節描寫增多了,小夥子由於「寤寐思服」,徹夜翻來覆去,睡不踏實,這確是真情流露。越睡不安穩,越是心潮起伏;而人在戀愛時總是好往樂觀處想,於是他想到將來結婚時場面多麼熱鬧,婚後感情多麼融洽和諧,生活多麼美滿幸福。這一切遐想,都是從「悠哉悠哉,展轉反側」的失眠中幻化出來的。雖說是主觀的一廂情願,卻並非可望而不可即。後來的劇作家代劇中人立言,說「願天下有情人終成眷屬」,反嫌說得太露;而《關雎》的作者卻以豐富而圓滿的想像來填充眼前無可排遣的相思,這真是「樂而不淫,哀而不傷」了。難得的是這乃屬於典型的東方式的、我國傳統的正常戀愛觀,即他所盼望的是同淑女成為夫婦(用「好逑」字樣可證),而不僅僅是做為情侶(這同《鄭風》里的作品就不同了!),這固然有封建統治階級的烙印,卻也體現了漢民族的傳統特色。
「興」是現實主義的技巧,是不錯的。這首詩即河洲之物而起興,顯見為民間產物;采荇尤見出古代勞動人民的生活(可能是女性)。我們對於采荇不免陌生,但采蓮蓬、采藕、采菱的生活我們能體會。先是順流而取,再則採到手,再則煮熟了端上來。表示雖然一件小小事情也不容易做(正是勞動的真精神),這就象徵了君子求淑女的心情與周折。等到生米煮成熟飯,正是「鍾鼓樂之」的時候了,意味該多麼深長!同時這種工作是眼前事實,並非虛擬幻想,一面寫實一面又象徵,此所以為比興之正格,這才是中國詩的長處。後妃固然主德,但後妃哪裡夢見「采荇」的樂趣,也未必看得見「雎鳩」的比翼雙飛。不過采詩入樂,「太師」的眼光總算夠好的。可惜古人不懂得「向人民學習」罷了。(小如按:此段文字乃轉摘自我的一份劫後殘存的講稿中,當時是把先生的意思做為自己的話寫下來的,因此可能與原文略有出入,讀者鑒之。)
這詩的主要表現手法是興寄,《毛傳》雲:「興也。」什麼是「興」?孔穎達的解釋最得要領,他在《毛詩正義》中說:「『興』者,起也。取譬引類,起發己心,《詩》文諸舉草木鳥獸以見意者,皆『興』辭也。」所謂「興」,即先從別的景物引起所詠之物,以為寄託。這是一種委婉含蓄的表現手法。如此詩以雎鳩之「摯而有別」,興淑女應配君子;以荇菜流動無方,興淑女之難求;又以荇菜既得而「采之」、「芼之」,興淑女既得而「友之」、「樂之」等。這種手法的優點在於寄託深遠,能產生文已盡而意有餘的效果。
這首詩還採用了一些雙聲疊韻的連綿字,以增強詩歌音調的和諧美和描寫人物的生動性。如「窈窕」是疊韻;「參差」是雙聲;「輾轉」既是雙聲又是疊韻。用這類詞兒修飾動作,如「輾轉反側」;摹擬形象,如「窈窕淑女」;描寫景物,如「參差荇菜」,無不活潑逼真,聲情並茂。劉師培《論文雜記》雲:「上古之時,……謠諺之音,多循天籟之自然,其所以能諧音律者,一由句各葉韻,二由語句之間多用疊韻雙聲之字。」此詩雖非句各葉韻,但對雙聲疊韻連綿字的運用,卻保持了古代詩歌淳樸自然的風格。
用韻方面,這詩採取偶句入韻的方式。這種偶韻式支配著兩千多年來我國古典詩歌諧韻的形式。而且全篇三次換韻,又有虛字腳「之」字不入韻,而以虛字的前一字為韻。這種在用韻方面的參差變化,極大地增強了詩歌的節奏感和音樂美。
本詩中每一章的韻字。
關關雎鳩,在河之洲。窈窕淑女,君子好逑。(句句押韻的句尾韻:鳩、洲、逑)
注意:後兩句實際是一句判斷句。但後人多斷章取義,使後句獨立成句。
參差荇菜,左右流之。窈窕淑女,寤寐求之。(隔句押韻的句中韻:流、求)
流:順流而取
求之不得,寤寐思服。悠哉悠哉,輾轉反側。(句句押韻的句尾韻:得、服、側)
服:亦想也。 輾轉——既是雙聲又是疊韻的聯綿詞
參差荇菜,左右采之。窈窕淑女,琴瑟友之。(隔句押韻的句中韻:采、友)
參差——雙聲聯綿詞 友:親愛。
參差荇菜,左右芼之。窈窕淑女,鍾鼓樂之。(隔句押韻的句中韻:芼、樂)
窈窕——疊韻聯綿詞 樂:使之樂。
對《關雎》,我們應當從詩義和音樂兩方面去理解。就詩義而言,它是「民俗歌謠」,所寫的男女愛情是作為民俗反映出來的。相傳古人在仲春之月有會合男女的習俗。《周禮·地官·媒氏》雲:「媒氏(即媒官)掌萬民之判(配合)。……中春(二月)之月,令會男女,於是時也,奔者不禁(不禁止奔);若無故而不用令者,罰之,司男女之無夫家者而會之。」《關雎》所詠未必就是這段史事的記實,但這段史實卻有助於我們了解古代男女相會、互相愛慕並希望成婚的心理狀態和風俗習尚。文學作品描寫的對象是社會生活,對社會風俗習尚的描寫能更真實地再現社會生活,使社會生活融匯於社會風習的畫面中,從而就更有真實感。《關雎》就是把古代男女戀情作為社會風俗習尚描寫出來的。就樂調而言,全詩重章疊句都是為了合樂而形成的。鄭樵《通志·樂略·正聲序論》雲:「凡律其辭,則謂之詩,聲其詩,則謂之歌,作詩未有不歌者也。」鄭樵特別強調聲律的重要性。凡古代活的有生氣的詩歌,往往都可以歌唱,並且重視聲調的和諧。《關雎》重章疊句的運用,說明它是可歌的,是活在人們口中的詩歌。當然,《關雎》是把表達詩義和疾徐聲調結合起來,以聲調傳達詩義。鄭玄《詩譜序》雲:「《虞書》曰:『詩言志,歌永言,聲依永,律和聲。』然則詩之道,放於此乎?」
【賞析】
關關,雌雄相應之和聲也。關雎,水鳥,亦名王雎,狀類鳧鷺,今江淮間有之,生有定偶而不相亂,偶常並游而不相狎,故毛傳以為摯而有別,列女傳以為人未嘗見其乘居而匹處者,蓋其性然也。河,北方流水之通名。洲,水中可居之地也。窈窕,幽閑之意。淑,善也。女者,未嫁之稱,蓋指文王之妃大姒未處子時而言也。君子,則指文王也。好,亦善也。逑,匹也。毛傳雲:摯字與至通,言其情意深至也。
——朱熹注
《關雎》作為一首情詩,以水域為依託而展開。《詩經》中的男女相會求偶往往在水邊進行,《關雎》首開其端,景物的選取帶有典型性。
這首詩採用「興」的表現手法,先是以物起興,然後又以事起興。以物以事起興,是以魚鷹的鳴叫,引出作者對淑女的追求。魚鷹捕魚與男性求偶,作為同類事象而相繼出現。用水鳥的捕魚來暗示兩性的結合。
《關雌》敘述了男主人公對荇菜的處理,對淑女的追求,採用了遞進攀升的筆法。男主人公采荇萊的動作依次是流之、采之、芼之。流之,即是放之,就是把采來的荇菜堆放在左右;采之,即挑選,把堆放的荇菜進行整理;芼之,則是把經過選擇的荇菜重疊堆放在左右。主人公對荇菜的處理,從無序到有序,一步比一步精細。再看男主人公對淑女的追求歷程。先是把她鎖定為自已最合適的配偶,然後是「寤寐求之」,因求之不得而「瘠寐思服」,以至於達到「輾轉反側」的程度。徹夜的冥思苦想之後,這位男子終於找到了接近淑女的辦法,並且最終獲得了成功。「琴瑟友之」,是通過彈奏琴瑟來引起女子的注意和好感,進而得到接近的機會。「鍾鼓樂之」,則是敲鍾、擊鼓把自己心儀的女子迎娶過來。「琴瑟友之」,是營造輕松愉快的氛圍,在娛樂中拉近與對方的距離。「鍾鼓樂之」,是舉行隆重的婚禮,令女子無比高興。古代舉行婚禮是要有歌舞的,《小雅·車轄》作為一首迎親詩是這樣描述的:「雖無德與女,式歌且舞。」詩中的新郎把歌舞看作婚禮的重要節目,用以取悅於對方。
《關雌》的男主人公自稱「君子」,詩當出自一位貴族青年之手,且詩風清新高雅,帶有明顯的周代禮樂文明的屬性。
[編輯本段]【寫作背景】
《詩》國詩歌總集,它收集西周初年至春秋代約五百年間305篇詩歌。
《詩》國古代詩歌巨豐富源頭,國文學史重。
《詩》包括風、雅、頌,反映勞民被壓迫、剝削,表達勞民奴隸反抗,少寫愛情。取之於民眾,淺顯易懂而又不失人生的真諦。
《關雎》首愛情抒情詩,久流傳民間;很好的顯現了當時年輕人表達愛意的方式。
[編輯本段]【相關資料】
木瓜(詩經·國風·衛風)
投我以木瓜,報之以瓊琚。匪報也,永以為好也。
投我以木桃,報之以瓊瑤。匪報也,永以為好也。
投我以木李,報之以瓊玖。匪報也,永以為好也。
桃夭 (詩經·國風·周南)
桃之夭夭,灼灼其華。之子於歸,宜其室家。
桃之夭夭,有蕡其實。之子於歸,宜其家室。
桃之夭夭,其葉蓁蓁。之子於歸,宜其家人。
蒹葭(詩經·國風·秦風)
蒹葭蒼蒼,白露為霜。 所謂伊人,在水一方。 溯洄從之,道阻且長。 溯游從之,宛在水中央。
蒹葭萋萋,白露未晞。 所謂伊人,在水之湄。 溯洄從之,道阻且躋。溯游從之,宛在水中坻。
蒹葭采采,白露未已。 所謂伊人,在水之涘。 溯洄從之,道阻且右。溯游從之,宛在水中沚。
③ 高中古詩文閱讀與賞析的答案
有郵箱么?還有資料發郵箱里好了(都是自己整理)
這里是2011年各省高考真題(也是我整理的,哈哈)
還有一個比較詳細的方法例析和賞析詳解字數太多了,郵箱拿來
還有,LZ給點分唄
廣東卷
(答案好詳細)
10.閱讀下面的宋詞,然後回答問題。(7分)
減字木蘭花
蘇軾
鶯初解語,最是一年春好處。微雨如酥,草色遙看近卻無。
休辭醉倒,花不看開人易老。等待春回,顛倒紅英間綠苔。
(1)詞中所寫的春天的最美好時節是什麼時候?為什麼?結合詞中的描寫簡要說明。(3分)
(2)結合全詞,簡要分析詞中所表達的思想感情。(4分)
【答案】早春(初春)。從「鶯初解語」的「初」字,「微雨」的「微」字,「草色遙看近卻無」的特點可以看出。(黃鶯才剛剛懂得開口唱幾句春天的歌,天空也剛剛下著如酥的小雨,嫩嫩的草尖剛剛冒出地面,在微雨里,眼前覺察不到它的存在,只有遠遠望去,才發現有一層的嫩綠鋪在地面。詩人所寫的這些景物都獨具初春的特點。)(寫出「早春」,1分;結合詞中的描寫簡要說明,2分)
【答案】在作者眼中,早春顯然是一年中最美好的季節,應該倍加珍惜。花還沒有開放人就會老去,時光易逝,不要等春天過去後悔,因而不要浪費時光,要在這個時候「醉倒」。表達了對早春的喜愛,把握青春年華、人生中最美好的時光,不要虛度人生、錯過大好青春年華的感情,同時也表達出一種及時行樂,不要到年老時後悔顛倒、無所作為的思想感情。
(指明詩人的思想感情和結合全詞簡要分析,各2分)
【詩詞淺析】
這首詞的大意可以結合韓愈的《早春》來理解:「天街小雨潤如酥,草色遙看近卻無。最是一年春好處,絕勝煙柳滿皇都。」不過蘇軾也真是偷懶,一首當中差不多有一半化用或者直接引用韓愈的詩,只有下闋表達了自己的一點思想感情。
整首詩可以這樣解:「黃鶯才剛剛懂得開口唱幾句春天的歌,這是一年當中春色最好的時候吧。天空下著如酥的小雨,嫩嫩的草尖剛剛冒出地面,在微雨里,眼前覺察不到它的存在,只有遙遠望去,才發現有一層的綠鋪在地面。 不要推辭會醉倒在這個季節。花是不經開的,人是容易老的。不要等到濃烈的春天回到大地時再觸目傷懷,你我顛倒唏噓、百般感慨在紅英凋零、綠苔如茵之間。」
如果把春天分成早春、陽春、晚春的話,那麼在花開花落的特徵上,與人生的興衰就有可比性。根據韓愈的意思,早春顯然是春天中最好的時令,蘇軾採用了這一說,並且說要在這個時候「醉倒」,不要等待落花時節,觸目傷懷,顛之倒之。那麼,我們可以揣測:趁年輕時瀟灑走一回,及時把握青春年華,珍惜一生中最好的時光,及時行樂,不要到年老時後悔顛倒,無所作為,大概就是作者想要表達的思想感情了。
安徽卷
閱讀下面這首詩,完成8-9題。
琅琊溪①
[宋]歐陽修
空山雪消溪水漲,遊客渡溪橫古槎②。
不知溪源來遠近,但見流出山中花。
[注]①此詩寫於作者被貶滁州(今安徽省境內)期間。琅琊溪在滁州狼牙山。②槎(chá):這里指拼扎而成的簡易木橋。
8.這首詩圍繞溪水描繪了哪幾幅畫面?表達了作者怎樣的情感?(4分)
答:
9.青蔥虛實結合的角度對詩中三、四兩句進行解析。(4分)
答:
8. ( 4 分)這首詩描寫了雪消溪漲、遊客渡溪古槎等畫面,表現了作者對琅琊溪美景的喜愛之情.體現了作者寄情山水的悠情懷
9 . ( 4 分)實寫山花隨溪水流出的景象;虛寫山中的春意,以及溪源之遠、溪流的曲折虛實結合.激發了讀者的想像,豐畜了畫面的內涵
北京卷
(又:北京卷有它的特殊性,比較活,普適性較差)
閱讀下面這首詩,完成12、13題
示秬秸①
張耒
北鄰賣餅兒,每五鼓未旦,即繞街呼賣,雖大寒烈風不廢,而時略不少差也。因為作詩,且有所警,示秬,秸。
城頭月落霜如雪,樓頭五更聲欲絕。捧盤出戶歌一聲,市樓東西人未行。
北風吹衣射我餅,不憂衣單憂餅冷。業無高卑志當堅,男兒有求安得閑。
注釋:1秬秸:張耒二子張秬、張秸。張耒,北宋著名文學家,曾官太常寺少卿。
12.(7分)
①下列的理解和賞析,不正確的一項是(3分)
A.詩前小序交代了本詩寫作的起因和目的,凸顯了詩作內容的真實性。
B.「歌一聲」,是說賣餅兒沿街呼賣時有腔有調,生動形象並富於童趣。
C.賣餅兒衣著單薄,凜冽的寒風吹透了他的衣衫,他去擔憂餅冷難賣。
D.作者在詩的最後,對兩個兒子提出了諄諄告誡,點明了本詩的題旨。
②這首詩的寫景敘事,平實而富有韻味,請結合具體詩句作簡要分析。(4分)
13.這首詩是張耒為教育自己的孩子而作,請對其中的教育內容和所用的教育方法加以概括,並聯系實際談談自己的感受。(不少於200字)(10分)
12.(7分)
①(3分)B
②(4分)
要點一:平實,沒有華麗辭藻,明白如話,通俗淺顯。舉例:「捧盤出戶」,「市樓東西」等等,均無任何修飾之語。
要點二:有韻味,寫景、敘事、蘊含豐富。舉例:開篇兩句,從視覺和聽覺兩個方面描畫出了清冷空寂的景色,透露出作者對賣餅兒生活際遇的同情和關懷,其他如「人未行」的空寂街景、「憂餅冷」的心態表露,均語淺而意深。
13.
第一問:
教育內容:
要點一:無論從事何種職業,都要意志堅定,不畏艱辛。
要點二:要有追求,持之以恆,勤勉而不懈怠。
教育方式:
要點一:藝術性,以詩誡子,而不是枯燥說教。
要點二:形象性,以賣餅兒為榜樣,激勵自己的孩子。
第二問:略
福建卷
(三)古代詩歌閱讀(6分)
6.閱讀下面這首詩歌,回答問題。(6分)
曉至湖①上
[清]厲鶚
出郭曉色微, 臨水人意靜。
水上寒霧生, 彌漫與天永。
折②葦動有聲,遙山淡無影。
稍見初日開, 三兩列舴艋。
安得學野鳧, 泛泛逐清景③。
(選自《清詩選》)
[注]①湖:杭州西湖。②折:彎曲。③景:影。
(1)這首詩情感豐富,請做分析。(3分)
答: 。
(2)請從表達技巧的角度對「折葦動有聲,遙山淡無影」進行賞析。(3分)
答: 。
(三)古代詩歌閱讀(6分)
6.(6分)
(1)答題要點:①喜愛幽靜:「人意靜」、「寒霧生」等;②親近自然:「臨水」、「稍見初日開」等;③嚮往自由:「學野鳧」、「逐清景」等;④自由暫不可得的惆悵:「安得」。
(2)答題要點:①對比,以「有聲」與「無影」對比,近寫聲覺,遠寫視覺,突出層次的遠近和景緻的深闊。②對偶:以「折葦」對「逐出」,近景與遠景相結合,以「動有聲」對「淡無影」,聽覺與視覺相結合:節奏優美(或形象豐富或層次分明)意境深刻、淡雅(或幽靜、清新)。(其他看法,言之成理亦可。)
湖北卷
4.閱讀下面兩首宋詩,完成後面的題目。(8分)
登城 望湖樓晚景
劉敞 蘇軾
雨映寒空半有無,橫風吹雨入樓斜,
重樓閑上倚城隅。壯觀應須好句誇。
淺深山色高低樹,雨過潮平江海碧,
一片江南水墨圖。電光時掣紫金蛇。
(1)兩詩均寫江南雨景,但景色有異,《登城》寫的是 ,《望湖樓晚景》寫的是疾風驟雨。(2分)
(2)兩詩第三句都描寫相對靜止的畫面,請分別說說它們在原詩結構中的作用。(2分)
(3)以上兩首詩,劉詩優美,蘇詩壯美,請結合詩句賞析。(4分)
14.(8分)
(1)濛濛細雨
(2)劉詩第三句承接前兩句,並與濛濛細雨疊加,以形成下句所雲「江南水墨圖」意境。蘇詩第三句從「橫風吹雨」轉入「雨過潮平」,為描寫雷電蓄勢。
(3)劉詩用「雨映寒空半有無」作為背景,用「淺深山色高低樹」作為主景,虛實結合,濃淡配置,相互映襯,描繪出「一片江南水墨圖」的優美畫面。
蘇詩描繪的是由疾風、驟雨、雷電所構成的壯美景觀,「橫風吹雨」「電光時掣」先後出現,中間插入「雨過潮平」的短暫平靜,跌宕起伏,更凸顯其壯觀。
湖南卷
三、古代詩歌鑒賞和古詩文默寫(12分)
10.閱讀下面的古代詩歌,完成題目。(7分)
春暮西園 高啟
綠池芳草滿晴波,春色都從雨里過。
知是人家花落盡,菜畦今日蝶來多。
請任選一個角度賞析本詩。
答:
答案角度提示:
從語言的角度:可分析總體語言風格;也可抓住滿過知等字分析煉字的精彩。
從形象的角度:可聯系詩中意象作具體分析,也可以聯系寫景狀物分析虛實相生,動靜皆備的特色。
從表達技巧的角度:可分析白描渲染襯托等藝術手法,也可在句法上分析承接的特點。
從評價作品思想內容的角度:可分析作者對春暮的態度,也可評價末句暗點西園的用意。
如答案不在以上角度內,但言之成理也可。
江蘇卷(歷來出題最活的省份之一)
古詩詞鑒賞(10分)
9. 閱讀下面這首唐詩,然後回答問題。
春日憶李白
杜甫
白也詩無敵,飄然思不群。
清新庾開府,俊逸鮑參軍。
渭北春天樹,江東日暮雲。
何時一樽酒,重與細論文。
註:庾開府、鮑參軍:指庾信、鮑熙,均為南北朝時著名詩人。
渭北、江東:分別指當時杜甫所在的長安一帶與李白所在的長江下游南岸地區。
論文:此處指論詩。
這首詩的開頭四句從哪三個方面對李白的詩作出了什麼樣的高度評價?(3分)
「渭北春天樹,江東日暮雲」一聯表達了什麼樣的思想感情?用了何種表現手法?(4分)
說說這首詩的構思脈絡。(3分)
賞析:
這首詩抒發了詩人對李白的贊譽和懷念之情,同時也充滿著對李白詩文深深的懷念。
杜甫同李白的友誼,首先是從詩歌上結成的。這首懷念李白的五律,是746年(天寶五年)或747年(天寶六年)春杜甫居長安時所作,主要就是從這方面來落筆的。開頭四句,一氣貫注,都是對李白詩的熱烈贊美。首句稱贊他的詩冠絕當代。第二句是對上句的說明,是說他之所以「詩無敵」,就在於他思想情趣,卓異不凡,因而寫出的詩,出塵拔俗,無人可比。接著贊美李白的詩像庾信那樣清新,像鮑照那樣俊逸。庾信、鮑照都是南北朝時的著名詩人。這四句,筆力峻拔,熱情洋溢,首聯的「也」、「然」兩個語助詞,既加強了贊美的語氣,又加重了「詩無敵」、「思不群」的分量。
對李白奇偉瑰麗的詩篇,杜甫在題贈或懷念李白的詩中,總是贊揚備至。從此詩坦盪真率的贊語中,也可以見出杜甫對李白的詩作十分欽仰。這不僅表達了他對李白詩的無比喜愛,也體現了他們的誠摯友誼。清代楊倫評此詩說:「首句自是閱盡甘苦上下古今,
甘心讓一頭地語。竊謂古今詩人,舉不能出杜之范圍;惟太白天才超逸絕塵,杜所不能壓倒,故尤心服,往往形之篇什也。」(《杜詩鏡銓》)這話說得很對。這四句是因憶其人而憶及其詩,贊詩亦即憶人。但作者並不明說此意,而是通過第三聯寫離情,自然地加以補明。這樣處理,不但簡潔,還可避免平鋪直敘,而使詩意前後勾聯,曲折變化。
表面看來,第三聯兩句只是寫了作者和李白各自所在之景。「渭北」指杜甫所在的長安一帶;「江東」指李白正在漫遊的江浙一帶地方。「春天樹」和「日暮雲」都只是平實敘出,未作任何修飾描繪。分開來看,兩句都很一般,並沒什麼奇特之處。然而作者把它們組織在一聯之中,卻有了一種奇妙的緊密的聯系。也就是說,當作者在渭北思念江東的李白之時,也正是李白在江東思念渭北的作者之時;而作者遙望南天,惟見天邊的雲彩,李白翹首北國,惟見遠處的樹色,又見出兩人的離別之恨,好像「春樹」、「暮雲」,也帶著深重的離情。故而清代黃生說:「五句寓言己憶彼,六句懸度彼憶己。」(《杜詩說》)兩句詩,牽連著雙方同樣的無限情思。回憶在一起時的種種美好時光,懸揣二人分別後的情形和此時的種種情狀,這當中有十分豐富的內容。這兩句,看似平淡,實則每個字都千錘百煉;語言非常樸素,含蘊卻極豐富,是歷來傳頌的名句。」《唐詩別裁》稱它「寫景而離情自見」,《杜臆》引王慎中語譽為「淡中之工」,都極為贊賞。
上面將離情寫得極深極濃,這就引出了末聯的熱切希望:「什麼時候才能再次歡聚,像過去那樣,把酒論詩啊!」把酒論詩,這是作者最難忘懷、最為嚮往的事,以此作結,正與詩的開頭呼應。說「重與」,是說過去曾經如此,這就使眼前不得重晤的悵恨更為悠遠,加深了對友人的懷念。用「何時」作詰問語氣,把希望早日重聚的願望表達得更加強烈,使結尾余意不盡,回盪著作者的無限思情。 清代浦起龍說:「此篇純於詩學結契上立意。」(《讀杜心解》)道出了這首詩在內容和結構上的特點。全詩以贊詩起,以「論文」結,由詩轉到人,由人又回到詩,轉折過接,極其自然,通篇始終貫穿著一個「憶」字,把對人和對詩的傾慕懷念,結合得水乳交融。以景寓情的手法,更是出神入化,把作者的思念之情,寫得深厚無比,情韻綿綿。
這答案叫一個詳細
江西
14.閱讀下面這首詩按要求回答問題。(8分)
清明1
佳節清明桃李笑,野田荒蕪自生愁。雷驚天地龍蛇蟄,雨足郊原草木柔。人乞祭余驕妾婦,士甘焚死不公候。賢愚千載知誰是,滿眼蓬蒿共一丘。
【注】①此詩作於詩人被貶宜州期間。②士:指介之推,春秋時晉人。從晉文公出亡十九年,功成後拒絕做官,隱居錦山被燒死。
(1)這首詩首聯寫抒情有什麼特點?(4分)
答: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2)指出「人乞祭余驕妾婦」用典的出處。這首詩尾聯表現了作者怎樣的思想感情?(4分)
答: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14.(8分)
(1)運用擬人、對比的修辭手法,描寫清明時節兩種不同的景色,以樂景定哀情,哀景襯哀情。
(2)《孟子》或「齊人有一妻一妄」。
表現了詩人對賢愚混雜、是非不分的世道的憤慨;表現出詩人一種無奈的超脫。
遼寧卷
(二)古代詩歌閱讀(11分)
閱讀下面這首宋詩,完成8~9題。
題鄭防畫夾五首①(其一) 黃庭堅
惠崇②煙雨歸雁,坐我瀟湘洞庭③。
欲喚扁舟歸去,故人言是丹青。
[注]①鄭防:畫的收藏者,生平不詳。畫夾:分頁裝潢的畫冊。②惠崇:北宋僧人,畫家。擅長畫雁、鵝、鷺鷥及水鄉景色。③瀟湘:指湘江,流入洞庭湖。
8.請從畫境、真景以及兩者的關系對本詩進行賞析。(6分)
9.古代有人批評這首詩說,要別人提醒後作者才想起眼前只是一幅畫,這「太過」、太誇張了。你認為這個批評恰當嗎?請簡要說明理由。(5分)
(二)(11分)
8.(6分)作者看惠崇的一幅畫,一面上煙雨籠罩湖面,天上掠過歸雁;進而作者彷彿已由畫境置身於現實的湖上,望著歸雁,就想喚一條小船歸去;突然,耳帝響起朋友的聲音:這是一幅畫。於是作者才發現自己是將畫境當作真景了。作者從畫面引出真景,再從真景返回畫境。
答出畫境的,給2分;答出想像中的真景的,給2分;答出從畫面引出想像中的真景、再返回畫面的,給2分。意思答對即可。
9.(5分)不恰當。表面看,這首詩確有不合常理處,但其實十分高妙,生動地表現了詩人因欣賞畫中景色而產生幻覺的一種獨特感受,從而贊賞畫的高度逼真。批評者卻未能領悟詩的這種佳趣。答出詩2表面不合理其實很高妙的。線2分;能作簡要說明的,給3分。意思答對即可。如認為前人的說法恰當,只要言之成理,也可給分。
大綱卷(最標準的卷子)
12.閱讀下面這首宋詞,然後回答問題。
關河令 周邦彥①
秋陰時作漸向暝。變一庭凄冷。佇聽寒聲②,雲深無雁影③。
更深人去寂靜。但照壁孤燈相映。酒已都醒,如何消夜永!
【注】①周邦彥(1056-1121):字美成,號清真居士,錢塘(今浙江杭州)人。②寒聲:指秋聲,如風聲、落葉聲、蟲鳴聲等。③雁:古人認為雁能傳書。
(1)從上、下兩闕的首句看,這首詞是以什麼為線索來寫的?請簡要說明。
答:
(2)簡要分析作者在這首詞中所表現的心情。
答:
【答案】(1)此詞以時光的轉換為線索(或答「以時間先後順序為線索」),表現了深秋蕭瑟清寒中作者因人去屋空而生的凄切孤獨感(這一句作答案是「答非所問」!)。簡要說明如下:上闋首句寫「秋陰向瞑」顯然是天光昏暗,下闋首句寫「更深寂靜」顯然是夜深人靜,綜合起來看,詞人是以時間先後順序為線索來寫的。(2)作者意在寫心境、寫情,但主要筆墨卻是寫環境,而白日蕭瑟清寒的環境浸透了主人公的凄清之感,夜半沉寂冷落的環境更浸潤了主人公的孤獨感。
【解析】兩道題目都比較簡單,都問的是寫法,且互為補充。整首詞是典型的「情景交融」之作,以景寫情,情感調子低沉、凄清、孤獨。全詞線索分明,由傍晚時分到更深夜半,傍晚天光昏暗,一庭凄冷,寒聲陣陣,又沒有親人(或友人)的音信;更深夜半時分,人們各自走遠,主人公獨對孤燈,難以入眠,孤獨凄清之情深矣。
【點睛】「古詩詞鑒賞」是每年必出的經典題目,在中華文化弘揚全世界的今天,繼承和發揚祖國優秀傳統文化更是有著非常重要的現實意義。中國人是詩意的民族,中學生應該積極主動的繼承和發揚這一筆優秀的文化遺產。何況古詩詞是語文學習的重要組成部分!要形成鑒賞古詩詞的能力,提高鑒賞古詩詞的水平,就必須經常誦讀、涵泳,要深入了解和掌握古詩詞的相關知識,要真正進入古詩詞的意境中去,而不是小學生、初中生的泛泛而讀。
山東卷
14.閱讀下面這首唐詩,回答問題。
詠山泉 儲光羲
山中有流水,借問不知名。映地為天色,飛空作雨聲。
轉來深澗滿,分出小池平。恬澹無人見,年年長自清。
(1)結合全詩,簡要分析「映地為天色,飛空作雨聲。」的妙處。
(2)這首詩中的「山泉」具有什麼品格?詩人借詠山泉表現了怎樣的情懷?
14.(1)這兩句從聲與色的角度描寫了山泉的情態。山泉平緩流淌時,清澈見底,水面映照天光雲色、凌空而下時,水石相激,作風雨之聲,山泉雖然無名,卻有映地照天、興風作雨的奇觀。
這兩句與前面兩句形成了先抑後揚(欲揚先抑)的效果。前兩句寫山泉的平凡無名,為抑;這兩句凸現泉流山中的奇觀,為揚。如此描寫也為最後兩句稱贊山泉作了鋪墊。
(2)這首詩在表現山泉得天地之聲色,具滿澗平池之能的同時,又表現了山泉恬淡自然、清高自守的品格。
詩人借詠山泉表現了淡泊清高、任性自然的情懷。
新課標卷
(二)古代詩歌閱讀(11分)
閱讀下面這首唐詩,完成8—9題。
春日秦國懷古 周朴①
荒郊一望欲消魂②,涇水縈紆傍遠村。
牛馬放多春草盡,原田耕破古碑存。
雲和積雪蒼山晚,煙伴殘陽綠樹昏。
數里黃沙行客路,不堪回首思秦原。
[注]①周朴(?~878):字太朴,吳興(今屬浙江)人。②消魂;這里形容極其哀愁。③涇水:渭水支流,在今陝西省中部,古屬秦國。縈紆:旋繞曲折。
8. 這首詩表現了詩人什麼樣的感情?請簡要分析(5分)
9.你認為這首詩在寫作上是如何處理情景關系的?(6分)
答:表現了懷古傷今之情。詩人春日眺望經水之濱,不見春草,只見古碑,行客之路盡是黃沙,想當年秦國何等強盛,看如今唐王朝的國勢日衰,眼前一片荒涼,於是「不堪回首」之情油然而生。
答:①觸景生情;②寓情於景; ③寫哀景抒哀情。
四川卷
12.閱讀下面的宋詩,然後回答問題。(8分)
懷天經、智老,因訪之
陳與義
今年二月凍初融,睡起苕溪綠向東。客子光陰詩卷里,杏花消息雨聲中。
西庵禪伯還多病,北柵儒先只固窮。忽憶輕舟尋二子,綸巾鶴氅試春風。
(選自《陳與義集校箋》)
【注】天經,姓葉,名德;智老,即大圓洪智和尚。詩中「禪伯」指大圓洪智,「儒先」指葉天經。
(1)請簡要概括詩中詩人的形象特點。(3分)
。
(2)請對這首詩第二聯進行賞析。(5分)
考點:鑒賞詩歌人物形象
答案:詩人客居他鄉,在吟詩作賦中淡泊度日,情趣高雅(1分);在杏花春雨時盪舟尋訪「病」「窮」老友,珍視友情(1分);在二月春風時頭戴綸巾,身披鶴氅,風流俊逸(1分)。
解析:「光陰詩卷」,生活情趣;尋「多病」「固窮」二子,重友情;「試春風」,飄逸
考點:鑒賞詩歌表達技巧
答案:①此聯以「客子」對「杏花」,以「雨聲」對「詩卷」,一我一物,一景一情,情景交融。(3分)②上句寫客中吟詠度日的寧靜淡泊,下句寫杏花春雨的清麗順適,表達了詩人的淡泊、閑適之情,意境和諧。(2分)
解析:融情於景、情景交融的表達技巧,寧靜淡泊、順心適意的感情。
(四)閱讀下面的詩歌,完成第14-16題。(8分)
明月何皎皎
明月何皎皎,照我羅床幃。
憂愁不能寐,攬衣起徘徊。
客行雖雲樂,不如早旋歸。
出戶獨彷徨,愁思當告誰?
引領①還入房,淚下沾衣裳。
【注】①引領:伸頸遠望
14.從體裁上看,這是一首五言□□詩。(1分)
15.對本詩分析不正確的一項是( )(3分)
A.「明月何皎皎」這一句運用了比興手法。
B.「客行雖雲樂」在詩中有以樂襯哀的效果。
C.詩人以時間推移、空間轉換來謀篇布局。
D.本詩語言淺顯,樸素自然,而餘味無窮。
16.本詩通過一連串的動作刻畫來傳達思想感情,從這一角度加以賞析。(4分)
14、(1分)古體
15、(3分)A
16、(4分)「我」攬衣而起,出門徘徊,伸頸遠望,回房落淚;這些動作寫出了「我」夜不能寐的狀態;流露出憂愁、孤獨的情緒;表達了思念家鄉、思念親人的情感。(動作1分,狀態1分,情緒1分,情感1分。)
天津卷
14.閱讀下面的詩,按要求作答。(8分)
驟雨
【宋】華岳
牛尾烏雲潑濃墨,牛頭風雨翩車軸。
怒濤頃刻卷沙灘,十萬軍聲吼鳴瀑。
牧童家住溪西曲,侵早騎牛牧溪北。
慌忙冒雨急渡溪,雨勢驟晴山又綠。
——據文淵閣《四庫全書》
(1)第三、四句中「卷」「吼」兩個詞有什麼表達效果?請結合詩句簡析。(2分)
(2)請結合全詩,賞析「雨勢驟晴山又綠」一句。(3分)
(3)有人說,本詩第五、六句可以放在開頭,你認為好還是不好,為什麼?(3分)
14.(8分)
(1)「卷」從視覺角度,寫出了驟雨襲來時的迅猛態勢。
「吼」從聽覺角度,寫出驟雨聲勢之大。
(2)「驟晴」寫雨來得急、去得快,暗扣詩題。
「山又綠」寫出了下雨前後景色變化,隱含牧童因雨停而輕松的心情。
(3)不好。開篇寫暴雨驟雨至,先聲奪人,和結尾雨的驟然停止形成呼應,體現出作者謀篇布局的藝術匠心。如果把第五、六句放在開頭,牧童就成了描寫重心,沖淡了詩的藝術效果。
好。先寫牧童悠然自得的情狀,襯托出驟雨突至的緊張場面,給讀者提供了一個閱讀視角,增強了身臨其境的藝術效果。而按照現在的順序,在表達上略顯突兀。
浙江
(二)閱讀下面這首詞,完成21-22題。(7分)
蝶戀花·出塞
[清]納蘭性德
今古河山無定拒,畫角聲中,牧馬頻來去。滿目荒涼誰可語?西風吹老丹楓樹。從前幽怨應無數,鐵馬金戈,青冢黃昏路。一往情深深幾許,深山夕照深秋雨。
21.這首詞開篇有何特點?(3分)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22.簡析畫線句的表現手法。(4分)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木有答案
12.閱讀下面這首詩,然後回答問題。(6分)
渡 江
[明]張弼
揚子江頭幾問津,風波如舊客愁新。
西飛白日忙於我,南去青山冷笑人。
孤枕不勝鄉國夢,敞裘猶帶帝京塵。
交遊落落俱星散,吟對沙鷗一愴神。
(1)「客愁」在詩中表現在哪些方面?請加以概括。(4分)
(2)指出「吟對沙鷗一愴神」中「沙鷗」意象的作用。(2分)
12.(6分)
(1)奔波忙碌(幾問津、忙於我),孤身在外(孤枕),思念家鄉(鄉國夢),朋友零落(交遊落落)。
(2)以到處飛翔的沙鷗襯托作者的孤單漂泊。
太巧了,還有五十個字就超字數了
④ 古詩文閱讀題目10篇及答案
閱讀詩歌,完成習題。
練習1
渡漢江 宋之問
嶺外音書絕,經冬復歷春。近鄉情更怯,不敢問來人。
1,「嶺外」一般是指 地區,由此看來宋之問詩的一二句是寫 ,三四句是寫 。
2,本來應該是「近鄉情更切」,可作者為什麼「近鄉情更且」?這種手法叫什麼手法?其作用如何?請作具體說明。
[作者]
宋之問(約656—712),唐詩人,曾先後事奉張易之和太平公主,後貶欽州。詩多歌功頌德之作,文辭華靡,對格律詩的形成、完備頗有影響。他在放逐中的詩歌能夠表達真切感受,寫得比較平實自然。
[相關歷史地理知識]
欽州:隋開皇十八年改安州為欽州。唐時轄地相當於今廣西欽州、靈山等地。
嶺外:又稱嶺表、嶺南、嶺嶠、嶺海,是指五嶺(越城、都龐、萌渚、騎田、大庾五座山嶺的總稱)以南地區,唐代范圍大致相當於現廣東、廣西大部及越南北部地區。當時嶺南是蠻荒之地,也是唐、宋時流逐官員的地方。
漢江:即漢水,長1532千米,流域面積17.43萬平方千米,是長江最大的支流。發源於陝西省寧強縣蟠冢山,自西向東流入湖北後在武漢注入長江。
[簡解]
具有一定的常見(常見)的文化和歷史地理知識,對於理解古文、古詩,是很有作用的。我們知道了「嶺外」的知識,便自然知道「嶺外」指的就是「五嶺以南」地區,而這個地區原本是唐、宋流放地,就能准確解答第1題了,答案為「五嶺以南地區」。知道了「漢江」的位置,就可以知道作者在由南向北行進,從而知道史的1、2句是追述貶官嶺南的情況,而3、4句是寫作者臨近家鄉時的心情。
再看1、2句和3、4句之間,實際上有因果關系。因為貶官到遙遠的嶺南,很就沒有得到家鄉、親人的音信(「音書絕」),對於親人的近況一點也不了解;因此臨近家鄉、臨近舊居的時候,內心忐忑不安,「不敢問來人」,生怕有什麼意外。這一心理描寫,真是惟妙惟肖、意味悠長。
長期貶謫天涯,一旦赦還家鄉,自然是興高采烈的,作者卻反而膽怯起來了。這無疑是反襯手法,以此來反映他的矛盾心理,突出他強烈而深切的思念、關愛之情,這一手法是很巧妙的。
由此看來,我們必須具有常見的歷史地理知識和較強的聯想能力,必須首先把詩歌看懂讀透;然後在按照題目要求,有的放矢地分析、解答。
[參考答案]
1,五嶺以南地區 追述貶居嶺南情況 回歸近鄉時的心情 2,因為貶居嶺南「音書斷」,不知家裡情況,有種種疑慮,心情十分矛盾。這是映襯手法,更能表現出深切的思念、關愛之情。(意思對即可)
練習2
馬嵬驛 袁枚
莫唱當年長恨歌,人間亦自有銀河。
石壕村裡夫妻別,淚比長生殿上多。
[試題]
1,「石壕村」源自唐代詩人 的詩歌 ;「長恨歌」的作者是唐代詩人 ,其號為 。
2,詩的三、四句中的「石壕村」與一、二句中的 相呼應,「長生殿」與一、二句中的 相呼應。
3,詩的三、四運用了什麼手法?表達了怎樣的思想感情?
[作者] 袁枚,字子才,號隨園老人,清代文學家,浙江錢塘人。提倡「性靈說」,有《小倉山房集》、《隨園詩話》和《子不語》。
[常識] 馬嵬,地名,在今陝西興平縣西25里。唐朝安史之亂時,唐玄宗避逃四川,路過此地,禁軍兵諫,處死楊國忠,並且逼迫玄宗命楊貴妃(楊玉環)自縊。
長恨歌:白居易所作長篇敘事詩,寫唐玄宗和楊貴妃的愛情故事。
[題解]
清乾隆十七年(1752)作者赴陝西任職,路過馬嵬坡,弔古傷今,題寫了這首詩。
要解答好試題,必須先弄清作者思路,把詩歌讀懂。詩人的思路是由古到今、由君王到百姓,通過對比,提出自己的見解。
詩的起句便一反古人,面對馬嵬坡而呼籲人們不要老是吟唱當年白居易寫得《長恨歌》,替唐玄宗和楊貴妃垂淚;承句直接指出,那是因為人間也有「銀河」阻隔,使人們不能團圓。第三句轉到安史之亂時期的大詩人杜甫,杜甫所寫的《石壕吏》等一系列的詩歌,描寫了百姓家破人亡、妻離子散的悲慘遭遇,反映了人民的痛苦;最後一句詩人指出百姓的淚多於長生殿上的淚,人民的痛苦遠遠地超出了唐玄宗的個人痛苦,實際上這是再次強調「莫唱當年長恨歌」,而應當去多多關心人民的疾苦。由此看來,作者對文人們一到馬嵬坡,就想起李隆基和楊貴妃的故事大不以為然,他認為應當以民為本,始終關注人民的疾苦。懷古是為了諷今、或者是為了抒懷,袁枚的這首詩自然也是具有現實意義的。
這樣,我們就可以順利地解答試題了。第1題為文學常識,答案為:杜甫 、 《石壕吏》, 白居易 、 香山居士。
第2題需作簡要分析。「石壕村」是民間鄉村,是當時百姓苦難的象徵,所以和「人間」相呼應,唐玄宗身居「長生殿」,自然和「長恨歌」相呼應。
三、四兩句,「石壕村」和「長生殿」並列,以淚相比,所以是運用的對比的手法,突出了人民的痛苦生活。表達出對勞動人民的深切同情和對《長恨歌》的不以為然。(意思對即可)
練習3
過華清宮 杜牧
新豐綠樹起黃埃,數騎漁陽探使回。
霓裳一曲千峰上,舞破中原始下來。
過華清宮 崔擼
門橫金鎖悄無人,落日秋聲渭水濱。
紅葉下山寒寂寂,濕雲如夢雨中塵。
[試題]
1,兩首詩的一、二句有所不同,杜牧從 的角度切入,崔擼卻是從 角度切入。
2,有人認為杜牧詩中的「始」字用得極好,請作簡要說明。
3,你認為哪首詩的主題更深刻?為什麼?
[注釋]
華清宮:位於驪山腳下,唐玄宗為楊貴妃所見,內有楊貴妃沐浴的華清池。霓裳曲:傳說是唐玄宗為楊貴妃舞蹈製作的樂曲。漁陽:地名,今天津薊縣,安祿山在此起兵造反。渭水:河名,源出甘肅,經陝西、河南,匯合洛水,流入黃河。
[題解]
這是比較閱讀,一般是要求比較內容或特色。這就需要在讀懂作品的前提下,依照題目要求仔細辨析它們的異同。
杜牧站在華清宮前,首先想起了歷史,所以直接從安祿山造反入手,把「霓裳一曲千峰上」和中原「破」進行對比,尖銳地揭露和諷刺了唐玄宗荒淫誤國的嚴重錯誤,是對晚唐統治者的警誡。而崔擼則是從眼前所見的華清宮衰敗景象入手,最後感慨「濕雲如夢雨中塵」,寄情於景,含蓄委婉。
這樣,我們就可以准確地解答第1題,同時也為解答第3題作好了准備。第1題的答案分別為「歷史事件」和「眼前景象」。
第2 題考查詞語的作用理解。「始」在詩中的意思是「才」「方才」。一個「才」字顯示了唐玄宗尋歡作樂的時間之長,也顯示了唐玄宗耽迷聲色、荒淫誤國的惡果,既有極強的諷刺性。所以這個「才」字用得非常之好。
這兩首詩,杜詩主題顯明,崔詩主題含蓄;杜詩矛頭直指最高統治者揭示了荒淫誤國的歷史教訓,具有深刻的現實意義和歷史意義,而崔詩只是一般的歷史變遷的感慨。所以,比較起來杜牧的詩主題更深刻。
2008年4月17日
練習4
綠竹引 宋之問
青溪綠潭潭水側,修竹嬋娟同一色。
徒生仙實鳳不游,老死空山人詎識。
妙年秉願逃俗氛,歸卧嵩丘弄白雲。
含情傲睨慰心目,何可一日無此君。
[試題]
1,詩中的「此君」是 ,和它「同一色」的是 。
2,這首詩是近體詩還是古體詩?為什麼?(至少2點理由)
3,從內容上來看,前四句所寫的對象主要是 ,表現 ;後四句所寫的對象則是 ,表現
。
[題解]
這道試題,還是以讀懂為主,兼帶詩歌常識。
讀詩必須看題目,因為題目是詩歌的眼睛,我們通過題目依據「起、承、轉、合,把握作者的思路,也可以透過題目了解詩歌的題材,有時還可以推知詩歌的體裁(近體或古體)。
這首詩的題目是「綠竹引」,「綠竹」就是此詩的線索。詩的1、2句點「綠」和「竹」,寫珠子生長在「青溪綠潭」邊,和潭水「同一色」,即為「綠竹」。此竹不但碧綠青翠,而且姿態優雅美好——「嬋娟」。3、4句接著寫竹子的遭遇。「仙實」但鳳凰卻不來光臨;一直到老,死在空山裡也沒有人賞識。古人有言說:「鳳凰非練實不食,非梧桐不止。」「練實」就是竹實(「仙實」),即竹子結的果實。但是竹子結出了「仙實」,鳳凰卻不來光臨,只能默默無聞地老死在空山裡也沒有人賞識。一個「徒」(白白地)字道盡了竹子的感傷無奈,一個「空」字,寫出了竹子的孤獨寂寞,流露出作者對竹子的哀憐同情。
5、6句中的「秉」、「 逃」、「 卧」、「 弄」等詞表明,作者轉而開始寫人,敘寫自己的際遇,抒發自己的情感,說自己秉承早年的心願,為了脫離俗世的污垢,回歸嵩山過上了隱居生活。7、8句寫自己和竹子朝夕相處內心甚感寬慰,借用典故表明自己要和竹子終生相伴——保持竹子一樣的高尚品節(王徽之曾說「何可一日無此君」)。
這樣,習題1和習題3就得到了正確的解答。1,「此君」即竹子,「同一色」的是「潭」和「竹」,顏色當然是綠色。3,詩的前四句主要是寫竹子的「居處」和它的孤獨寂寞、不為人賞識;後四句主要寫自己的隱居和志向——保持竹子的高潔品格。(可惜此人言行不一)
分辨古體和近體的方法有多種,這首詩與七律相似,所以可以用律詩的基本要求來辨別。如果是七律,那麼七律壓韻是必須一韻到底,中間不可以轉韻,而《綠竹引》前四句和後四句不同韻。律詩一般要求3、4句和5、6句必須對仗,但是此詩的5、6兩句顯然不能對仗。根據以上兩點,可以判定《綠竹引》是古體詩。這種辨別疑似近體的試題一般是不會拿來考試的,所以不必過分注意,只要大概了解就可以了。
練習5
在獄詠蟬 駱賓王
西陸蟬聲唱,南冠客思深。不堪玄鬢影,來對白頭吟。
露重飛難進,風多響易沉。無人信高潔,誰為表予心。
[注釋] 本詩作於唐高宗儀鳳三年(公元678年)。駱賓王因上疏論事觸犯武則天,被誣而下獄。
[試題]
1,駱賓王為「初唐四傑」之一,其他三位是 。
2,詩中的「玄鬢」指的是 ,「南冠」指的是 。
3,這首詩最主要的手法是 (填四字),頸聯中還運用了比喻象徵,「露重」和「風多」比喻的是 。
4,尾聯表達了作者怎樣的思想感情?
[題解]
駱賓王為「初唐四傑」之一,其他三位是王勃、楊炯、盧照鄰。「初唐四傑」的詩歌雖然還殘留著齊、梁以來的綺麗習氣,但是題材較為廣泛,風格也比較清峻,對唐代文學風氣的轉變起了積極作用。
駱賓王曾任臨海丞,後隨徐敬業反武則天,兵敗後下落不明,他寫的《討武曌檄》氣勢磅礴、文采斐然,武則天讀後曾有「宰相安得失此人」之嘆。其詩多悲憤之意,又善駢文。
詩的1、2句點題,第一句點「詠蟬」,第2句以「南冠」點「在獄」,「南冠」是典故,一般指被囚禁而志不變的忠貞之士。3、4句承接,「來對白頭吟」的是「玄鬢」,而「玄鬢」就是「蟬」。這四句說自己被囚禁在監獄之中,忽然聽到了蟬的鳴叫,引起來無窮的憂傷感慨。5、6句一轉寫因為「露重」,所以蟬「飛難進」,因為「風多」(大),所以「響易沉」(叫聲容易消散)。7、8兩句感嘆,沒有人相信我的「高潔」,又有誰能夠替我表白心跡呢。全詩托物言志,表達出深沉的憂傷感慨。
這樣我們就能夠結合注釋(本詩作於唐高宗儀鳳三年(公元678年)。駱賓王因上疏論事觸犯武則天,被誣而下獄。),准確解答習題了,參考答案如下:
1,王勃 楊炯 盧照鄰 2,蟬 自己 3,托物言志 仕途的風波和自己遭受的迫害、打擊 4,表明自己的品行高潔,卻無人相信,希望友人為自己表白。
練習6
羌村(其二) 杜甫
晚歲迫偷生,還家少歡趣。嬌兒不離膝,畏我復卻去。
憶昔好追涼,故繞池邊樹。蕭蕭北風勁,撫事煎百慮。
賴知禾黍收,已覺槽床注。如今足斟酌,且用慰遲暮。
[注釋] 安史之亂中,杜甫逃出長安,追上肅宗,被任為左拾遺。為了營救房琯,觸怒肅宗,被放回鄜州羌村探視家人。
[試題]
1,杜甫,字 ,因官職而被稱為 ,因詩歌成就被稱為 。
2,從詩中看來,「還家少歡趣」表現在 。
3,聯系時代和杜甫思想、經歷,詩中的「百慮」指的是
。
4,對「畏我復卻去」有兩種解釋,一說是因為孩子怕我而離開,另一說是孩子怕我有離家遠出。你認為那一種更合理?為什麼?
5,分析詩中「蕭蕭」和「煎」字的表達作用。
凡是在試題中出現的註解,尤其是關於時代背景或作者經歷的注釋,必須高度重視。
[題解]
第1題為文學常識,答案為:子美、杜工部(杜拾遺)、詩聖。
此詩的1、2句中的「迫偷生」、「少歡趣」是一個綱,下文便全面展開。細讀詩句,我們可以看到孩子「畏我復卻去」、「憶昔」「繞池樹」、「撫事煎百慮」、「斟酌」「慰遲暮」,正是作者「少歡趣」的種種方面——即家庭的離合、憶昔的惆悵、國事的憂慮、遲暮的感傷等等百感交集。由此第2題也獲得了正確的解答。
凡是在試題中出現的註解,尤其是關於時代背景或作者經歷的注釋,必須高度重視。通過這首詩的注釋,我們可以看到,杜甫的詩寫於安史之亂中,「迫偷生」的原因是因為「為了營救房琯,觸怒肅宗,被放回鄜州羌村探視家人」——即為了國家、時事而遭到打擊。這也是杜甫「撫事」的重點,也是「煎百慮」的主要方面。這樣,結合作者的家庭和自身的情況,我們就可以較好地解答第3題了。杜甫「煎百慮」的內容無非是國家命運、人民疾苦和個人的仕途坎坷。
第4題,是一個比較理解。比較理解不能脫離原詩,不能脫離語境,不能脫離作者的思想情感,要從詩歌本身得出正確的結論,切不可主觀臆斷。請看「畏我復卻去」的前句是「嬌兒不離膝」。「嬌兒不離膝」說明孩子非常喜愛父親,所以「孩子怕我而離開」是毫無根據的。而「另一說是孩子怕我又離家遠出」,卻是十分合理的。為什麼呢?其一,前後兩句形成映襯,更能表現父子的深情;其二,孩子「畏我復卻去」,又說明父親離家已經不是一次,更能表現安史之亂危害的劇烈。所以這個描述內涵和感情極為豐富,自然是「更合理」的。
第5題是詞語分析。詩歌中的詞語考察,無非是分析詞語在描繪事物、表達思想情感方面的作用。考察的詞語大多為動詞、形容詞,以及副詞,此外還有疊詞和名詞(名片語成畫面)。本詩中的「蕭蕭北風勁」是寫景,「撫事煎百慮」是寫自己的心境,所以前者一定是渲染氣氛,創造一種憂傷悲涼的氣氛。「蕭蕭」描繪風聲,表現秋風之大,創造出一種凄涼感傷的意境。「煎」寫心境,是煎熬的意思,突出內心極其復雜強烈的焦慮痛苦,體現他深切的憂國憂民之情,生動而感人。
練習7
夢江南 溫庭筠
梳洗罷,獨倚望江樓。過盡千帆皆不是,斜暉脈脈水悠悠,腸斷白蘋洲。
[試題]
1,從詞的長短來看,這首詞屬於其中的 。詞的別稱有 、 等。
2,「過盡」一詞內涵的意思有兩層,分別是 和 。
3,簡析「斜暉脈脈水悠悠」的表現手法和作用。
[題解]
詞萌芽於南朝,形成於唐朝,盛行於宋代,原本是可以合樂歌唱的,所以稱為曲、曲子詞。詞的別稱還有詩余、長短句、樂府、琴趣、樂章等。
詞按字數分為小令(大約58字以下)、中調和長調(大約90字以上)。詞一般分為上下兩闕,也叫上下片(也有單支的小令和三、四片的長調)。
詞的上下片之間起過度作用的句子叫「過片」,「過片」一般在下片的開頭(也有少數在上片末尾的)。
「慢詞」是按照曲子的節奏來定的,所謂「慢詞」就是音樂節奏舒緩的詞作。
詞是按照一定的曲子填寫的,所以可以沒題目,但是一定有詞牌。作為基本常識,詞牌和詞題(題目)必須分清,如《念奴嬌-赤壁懷古》中的「念奴嬌」是詞牌,「赤壁懷古」是題目。
由此可知,第1題的答案為:[1] 小令,[2] 曲子詞、詩余(長短句、樂府、琴趣、樂章)。
第2題考察對詞語表達作用的理解。詞語是用來敘事、描繪和表達思想、情感的,而且敘事、描繪常常又是和情感相融的;所以,我們應該先讀懂作品,揣摩句意,然後由表及裡,理解其中蘊涵的思想情感。「過盡」一詞寫女子看遍了江上的船隻,說明她佇立遠望的時間十分久長;這一長時間的孤立期盼,又與「皆不是」形成強烈對照,真切地表現了她相思之情和失望之意的深長悠遠——這就是從表層到深層的理解。
第3題考察對「景語」的理解。古詩中的寫景,往往寄寓著情感。我們就要分析作者運用了什麼手法,表達了人物或作者自己怎樣的思想感情。溫庭筠的這首小詞屬於閨情題材,主人翁是閨中思婦,所以作者的敘述描寫都是為表現思婦的情感服務的。作者運用了擬人的手法把斜暉和江水寫得情意綿綿,實際上表現的是思婦的情感,這叫寄情於景。所以我們可以回答說:作者寄情於景,運用擬人手法,形象生動地表現出女主人公無窮無盡的相思和憂傷(要點到,意思對即可)。
練習8
閱讀詩歌,完成習題。
觀書有感 朱熹
昨夜江邊春水生,艨艟巨艦一毛輕。
向來枉費推移力,此日中流自在行。
琴 詩 蘇軾
若言琴上有琴聲,放在匣中何不鳴?
若言聲在指頭上,何不於君指上聽?
1,從題材上看,這兩首詩屬於 詩。朱熹詩揭示的道理是
,蘇軾詩暗示的道理是
。
2,分析這兩首詩在表達上的不同。
[題解]
古代詩歌的題材有山水、田園詩,送別詩,羈旅(行旅)詩,邊塞詩,詠懷詩,詠物詩,懷古、詠史詩,哲理詩,愛情(閨怨)詩等等,應該能夠加以基本的識別。練習8所選的兩首詩都是闡述道理的,所以是「哲理詩」。
對於哲理詩必須弄清兩點:一、說明(或隱含)著怎樣的道理;二、這種道理是如何來表達(或顯示)的——即表現手法。
題解1,朱熹的詩說,由於春水上漲,所以「艨艟巨艦」就像一根羽毛那樣輕了;原來費了很大的力氣也推不動,現在卻在水中自然地漂動起來了——即「春水生」是「自在行」的條件。由此我們可以明白,朱熹詩中說的是事物的發展變化與必要條件的關系——事物的發展變化是需要恰當條件的,或者說當一定的條件具備了,事物就會發生變化。
蘇軾的詩說琴放在匣子不會發出琴聲,必須要手指彈奏才行;但是光有手指沒有琴,也不會產生琴聲。因此,我們可以看到,想聽到優美的琴聲,琴和手指(善演奏的手指)兩者是不可缺一的——即事物是互相聯系的(用哲學來說事物是普遍聯系的)互為作用的。
題解2,從表達上來看,兩首詩是明顯不同的。朱熹的詩先敘事,再轉而對比、議論,由「事」而「理」,「理」由「事」出,在比較具體的敘述中顯示哲理。蘇軾的詩全是議論(虛寫),問而不答,引人思考,在體悟中明白道理,顯得更加含蓄、更加耐人尋味。(意思對、要點准即可)
2008年5月5日星期一
練習9
[雙調] 水仙子 重觀瀑布 喬吉
天機織罷月梭閑,石壁高垂雪練寒。冰絲帶雨懸霄漢,幾千年曬未乾,露華涼人怯衣單。似白虹飲澗,玉龍下山,晴雪飛灘。
[試題]
1,從作者的觀察視角來看,作品中有 ,如 ,主要表現 ;有 ,如
主要表現 。
2,「白虹飲澗,玉龍下山,晴雪飛灘」中運用的修辭手法有 、 等,其作用是 。
3,請對「飛流直下三千尺,疑是銀河落九天」和「天機織罷月梭閑,石壁高垂雪練寒」,作一個簡要的比較分析。
[題解]
這是喬吉著名的元曲小令之一。元曲包括雜劇和散曲,通俗地說,雜劇是戲劇劇本,散曲是依照宮調、曲牌填詞而演唱的歌曲。散曲又分為套數和小令兩種,幾支歌曲依照規則組合在一起的就叫套數(套曲),單支的歌曲就叫做小令。每支單曲都有宮調、曲牌和題目(題目有時可以沒有,象詞一樣只有詞牌而沒有題目),比如所選作品中的「雙調」是宮調名,「水仙子」是曲牌,「重觀瀑布」是題目。
描寫山水風景,就象畫畫一樣,要表現出山水風景的空間立體感,這就需要從不同的角度去觀察和描繪。從觀察的視角來看,無非是遠、中、近,正、側、反,俯視、平視、仰視等。如曲中「石壁高垂雪練寒」是遠望,「 冰絲帶雨懸霄漢」是仰視,「露華涼人怯衣單」是近觀感受,而「似白虹飲澗,玉龍下山,晴雪飛灘」則是「遠、中、近」和「仰、平、俯」融合。
所以我們在第1題的橫線上,可以填入「仰視」,如「 石壁高垂雪練寒」,主要表現瀑布之「高懸」氣勢;「俯視」,如「晴雪飛灘」,主要表現水勢之湍急壯觀(意思對即可)。
2題中的「白虹飲澗,玉龍下山,晴雪飛灘」,首先在總體上是運用了排比,而每個句子又運用了比喻(連用比喻也叫博喻)。排比的作用一是可以增強氣勢,二是可以從不同方面或不同層次來表現事物或表達思想情感。比喻在文學作品中的主要作用,是使描繪更加具體形象,表達更加生動感人。所以,「似白虹飲澗,玉龍下山,晴雪飛灘」,生動形象地描繪了瀑布的動態、色彩,栩栩如生,表現了瀑布飛瀉的宏偉氣勢,具有很強的感染力(意思對、要點准即可)。
第3題是比較分析,比較必須抓住比較對象的根本特點(相同或相異)。此題中兩者都寫瀑布高懸的景象,是很明顯的共同點;所以,主要是比較的是它們不同點。李白的詩句沒有具體的形態、色彩描寫,著力於瀑布的「神」,表現瀑布「飛流直下」的震撼人心的磅礴氣勢;喬吉則重在描繪瀑布的形態、色彩和給人的感覺(寒)。兩者各有特色,但是李白的「飛流直下」的氣勢,是喬吉所遠遠不及的(詩如其人,沒有李白的胸懷、豪情,是寫不出李白那樣的詩歌的。怪不得古人有言:「杜甫可學而李白不可學。」)。此題只要比較點准確,分析合理即可。
2009年5月1日星期四
練習10
贈韋侍御黃裳 李白
太華生長松,亭亭凌霜雪。天與百尺高,豈為微飆折?
桃李賣陽艷,路人行且迷。春光掃地盡,碧葉成黃泥。
願君學長松,慎勿作桃李。受屈不改心,然後知君子。
[注釋] 韋黃裳,曾任侍御,據《舊唐書》記載,其為人好諂媚權貴。 飆:風。
[試題]
1,詩中與「受屈不改心」相應的句子是「 」、「 」,這兩句表現了松樹 的品格,和李白在《夢游天姥吟留別》中的名句 表達的思想是一致的。
2,此詩最主要的表現手法是 和 ,作用是
。
3,詩歌五至八句是指出 ,作者寫作此詩的意圖是 。
[題解]
綜觀此詩:前四句,李白先寫松樹,表現松樹凌冬不凋、昂然挺立的雄姿,傲岸不屈的精神;中間四句,寫桃李以美艷取悅於人,卻不能久長,與青松形成鮮明對比。後四句,李白揭示主題,語重心長地告誡黃裳,要學習青松而不要作桃李,同時也顯示了自己的心志。
題解1,讀全詩可知,「受屈」指的是受「霜雪」之寒和受「微飆」之摧,所以和「受屈不改心」相應的句子應該是「亭亭凌霜雪」和「豈為微飆折」。這兩者表現了松樹歷經艱難而堅強不屈的精神,而這種精神與李白在《夢游天姥吟留別》中的詩句「安能摧眉折腰事權貴,使我不得開心顏」,是完全一致的。
題解2,「長松」和「桃李」是對比,同時又是比喻(象徵),其作用自然是既形象生動地表現出「長松」和「桃李」的不同品格,又鮮明地突出了詩歌的主題——為人必須不趨炎附勢,堅持高尚堅貞的品格。
題解3,詩歌的5——8句是寫桃李可以迷人一時,好景不長。它們奴顏婢膝而「賣陽艷」確實可以使人「行且迷」,但是春天一過,桃李就「碧葉成黃泥」,下場悲慘了。也就是說獻諂媚人僅能得意一時,卻不能長久。因此,李白寫作此詩的意圖也十分明確:「願君學長松,慎勿作桃李」,希望黃裳做個正人君子。
⑤ 一首古詩或宋詞閱讀題和一篇文言文[附答案]
6、(陝西省渭南市質量檢測)閱讀下面這首宋詞,回答下列問題。
採桑子
晏殊
時光只解催人老,不信多情,長恨離亭,淚滴春衫酒易醒。
梧桐昨夜西風急,淡月朧明,好夢頻驚,何處高樓雁一聲?
(1)「好夢頻驚」是全詞點睛之筆,詞中引起「好夢頻驚」的原因有哪些?請結合全詞分條簡答。
(2)這首詞主要運用了哪些表現手法?請具體分析
。
答案:(1)①因時光流逝而驚夢。②因容顏的易老而驚夢。③因離別的痛苦而驚夢。④因無盡的思念而驚夢。⑤因西風的驟起而驚夢。⑥因月色的慘自而驚夢。⑦因高樓的雁叫而驚夢。(每點一分,四點就可)
(2)①運用擬人的手法。首句將時光擬人化,說「時光」「催人老」,表達了時光流逝、容顏易老的傷感。②運用襯托的手法。以時光的「只解"「不信"襯託人的敏感多情;以雁歸襯託人未歸。③運用借景抒情的手法。作者詞中借哀景抒發悲情,驟急的西風、慘自的淡月、高樓的雁叫都渲染了一種傷離別、苦相思的悲情。
⑥ 古詩詞閱讀題。杜甫的。
第一句連用「四千里「、「五六年」四 、五、六這樣的數詞,陳述自己長期背井離鄉,被外族欺凌的境況,表達了自己對民族危亡和自身命運的擔憂,數詞的出現表達了作者內心的備受煎熬,希望早日重歸故土的急切心情,數詞加深了所表達感情的深度。
《春望》至今還記得首句便是」國破山河在,城春草木深「,毫無疑問講的也是國仇家恨,」烽火連三月,家書抵萬金「亦連用了兩個數詞,既表達了作者對國家命運的憂患意識,也有濃濃的思親情懷。本詩也正是這種感情調調的抒發。
杜甫被稱為」史詩「自然史因為詩人文章的大格局,幾乎每一首是都在感嘆家國天下,關心國家大事。用詩篇記錄了盛唐到晚唐的眾多歷史事件。本詩具體表現為」洛城一別四千里, 胡騎長驅五六年。「應該寫的是」安史之亂「