當前位置:首頁 » 古詩詞句 » 詩歌表達特色

詩歌表達特色

發布時間: 2021-03-11 22:04:35

詩歌的表達特點指什麼

隨著方文山的素顏韻腳詩流行開來,中國詩歌的未來必將走向深受人們喜愛的現代韻腳詩之路,建議喜歡韻腳詩的朋友多朝這方面發展,這是中國詩歌發展到一定的歷史時期所走出的必然趨勢,誰也無法阻擋,再加上現代詩歌的不景氣,人們在極力尋找現代詩歌和古典詩歌之間存在共通性的一種音樂之美,也即押韻,現代韻腳詩的出現,正是符合了詩歌發展的潮流,符合了人們對於追求古今詩歌韻律融合的一種訴求。具體內容可以網路一下「韻腳詩」詞條的詳細註解。

⑵ 詩歌鑒賞表達效果,表現手法,表達特色

藝術手法 ,也稱「表現手法」。作家、藝術家在創作中所運用的各種具體的表現方法。在文學創作中,有敘述、描寫、虛構、烘托、渲染、誇張、諷刺、抒情、議論、對比等手法。
表現手法從廣義上來講也就是作者在行文措辭和表達思想感情時所使用的特殊的語句組織方式.分析一篇作品,具體地可以由點到面地來抓它的特殊表現方式,首先是字詞、語句上的修辭技巧,種類很多,包括比喻、象徵、誇張、排比、對偶、烘托、擬人、用典等等從作品的整體上來把握它的表現手法時,就要注意不同文體的作品,抒情散文的表現手法豐富多彩,借景抒情、托物言志、抑揚結合、 象徵等手法;記敘文的寫作手法如首尾照應、畫龍點睛、巧用修辭、詳略得當、敘議結合、正側相映等;議論文寫作手法如引經據典、巧譬善喻、逆向求異、正反對比、類比推理等;小說的描寫手法、烘托手法、伏筆和照應、懸念和釋念、實寫與虛寫等。 表現手法的分析是一種很泛的題目,答題時要注意完整地理解題目的答題要求,要簡潔准確地答題,對有些題目如欣賞寫作技巧的題,應結合上下文語境、文章題材與體裁風格等來准確把握,選取其中最主要的一種回答即可,不必面面俱到,如小說塑造人物的種種手法,如散文抒發情感的種種手法等,盡量抓到得分點。
1、表達方式:
詩詞中主要運用敘述、描述、議論、 抒情四種表達方式,這其中描寫、抒情是考查的重點。描寫方式有動靜結合、虛實結合等的不同;抒情方式有(抒情方式? 主要有直接抒情和間接抒情兩種方式。)直抒胸臆、借景抒情、寓情於景、情景交融情景相生 情因景生 以景襯情 融情入景 一切景語皆情語等。
2、結構形式:
詩歌的結構形式,常見的首尾照應,開門見山、層層深入,先總後分,先景後情、卒章顯志,過渡、鋪墊、伏筆等。
3、修辭手法:
主要的修辭手法有:\"對偶\"\"比喻\"\"擬人\"\"借代\"\"誇張\"\"排比\"\"反復\"\"象徵\"寄寓 寄託等,
4、寫作技巧:
寫作技巧包括:賦比興、襯托、對比、渲染、卒章顯志、畫龍點睛、以小見大、欲揚先抑、聯想想像、語序倒置等。
5、藝術風格:
包括雄渾、曠達、豪放、俊爽、沖淡、沉鬱、悲慨、婉約

表達方式
關於表達方式:
①表達方式分為敘述、描寫、說明、抒情、議論的表達方式的分類解釋;
②一篇文章可以以一種表達方式為主,兼用其它表達方式;
③現在流行的話題作文的要求里也有相關表述——可任選一種表達方式為主並綜合運用其它各種表達方式。
綜合起來,「表達方式」應當為在用語言、藝術、音樂、行動把思想感情表示出來時所採取的方法和形式。

關於其表現手法:
托物言志 寫景抒情 敘事 抒情 直抒胸臆 順敘 倒敘 插敘 對比 襯托 卒章顯志 象徵 想像 聯想 照應 寓情於景 反襯 烘托 托物起興 美景襯哀情 渲染 虛實結合 側面描寫 正面描寫 直接抒情 間接抒情,欲揚先抑等,數量不限
詳細解釋:
(1)敘述。敘述是寫作中最基本、最常見的一種表達方式,它是作者對人物的經歷和事件的發展變化過程以及場景、空間的轉換所作的敘說和交代。
(2)描寫。描寫是把描寫對象的狀貌、情態描繪出來,再現給讀者的一種表達方式。它是記敘文,特別是文學創作中的主要表達方式之一。在一般的抒情、議論、說明文中,有時也把它作為一種輔助手段。描寫的手法運用得好,能逼真傳神、生動形象,使讀者如見其人、如聞其聲、如臨其境,從中受到強烈的藝術感染。
(3)抒情。抒情就是抒發和表現作者的感情。它是抒情文體中的主要表達方式,在一般的文學作品和記敘文中,也常常把它作為重要的輔助表達手段。
(4)議論。議論就是作者對某個議論對象發表見解,以表明自己的觀點和態度。它的作用在於使文章鮮明、深刻,具有較強的哲理性和理論深度。在議論文中,它是主要表達方式;在一般記敘文、說明文或文學作品中,也常被當作輔助表達手段。
(5)說明。說明是用簡明扼要的文字,把事物的形狀、性質、特徵、成因、關系、功用等解說清楚的表達方式。這種被解說的對象,有的是實體的事物,如山川、江河、花草、樹木、建築、器物等;有的是抽象的道理,如思想、意識、修養、觀點、概念、原理、技術等。
表達技巧是指文章運用了哪些寫作原則、規律和方法來表達文章的內容。
表達技巧主要包括:①表達方式;②表現手法;③選材剪材;④行文的結構;⑤意境的創設、人物形象的塑造、修辭方法的運用等。
表達技巧也可以分為一般技巧和辨證技巧兩大類。
一般技巧又可以分為:比興(比就是比喻,興就是先言他物以引起所詠之詞也。)、對比、映襯(分為正襯和反襯)、懸念(包括設懸和釋懸兩方面)、巧合(巧合的關鍵是一個「巧」字,「合」是基本要求,要「合」得既在情理之中,又出人意料之外。「合」得新穎別致,方見其「巧」。)、象徵(由象徵體和象徵義兩個要素構成。)、通感(就是把不同感官的感覺溝通起來,借聯想引起感覺轉移,「以感覺寫感覺」。)、意識流與拼貼畫。
辨證技巧又可以分為:虛與實(實就是實寫,虛就是虛寫。)、疏與密(疏就是略寫,密就是詳寫。)曲與直(直就是平直,曲就是曲折。)、動與靜(有以動寫靜和以靜寫動兩種主要方式。)、除此以外,辨證技巧還有「抑與揚、張與弛、隱與顯、少與多、庄與諧、斷與續」等等。
一篇文章,不管作者選擇什麼樣的表達技巧,都是為了更好地表情達意。因此,分析語言、理解文章內容,必須認識表達技巧的作用。
藝術手法:情景交融,寓情於景,直抒胸臆等
一、荷(蓮):愛情(蓮、憐諧音),出淤泥而不染,夏的象徵,美麗,文采
詠芙蓉 南朝·梁·沈約
微風搖紫葉,輕露拂朱房。中池所以綠,待我泛紅光。
這就是「鄴水朱華」的典故了,荷的美色在沈約的筆下帶有一種向上的勁道。老實說,我本不喜歡「沖天香陣透長安,滿城盡帶黃金甲」這樣把花弄得殺氣騰騰的詩。不過這氣質在蓮的身上竟帶出一種裊娜來。所以,荷還有文採的意象。

錢氏池上芙蓉 文徵明
九月江南花事休,芙蓉宛轉在中洲。美人笑隔盈盈水,落日還生渺渺愁。
露洗玉盤金殿冷,風吹羅帶錦城秋。相看未用傷遲暮,別有池塘一種幽。
荷也應是豐滿的花,卻比牡丹清麗些。這是一種優雅且幽雅的花。再想想它的葯用價值。難怪屈原說「制芰荷以為衣兮,集芙蓉以為裳」了,它的確受得起眾人的喜愛。

《愛蓮說》宋·周敦頤
水陸草木之花,可愛者甚繁。晉陶淵明獨愛菊,自李唐來,世人甚愛牡丹。予獨愛蓮之出淤泥而不染,濯清漣而不妖,中通外直,不蔓不枝,可遠觀而不可褻玩焉 。
這是贊美荷最正宗的語言,詞微而意遠,時品時新。

二、蘭:隱士、賢德、美
陶淵明《幽蘭》
幽蘭生前庭,含薰待清風。
清風脫然至,見別蕭艾中。
行行失故路,任道或能通。
覺悟當念還,鳥盡廢良弓。
蘭的馥郁香氣使詩人更加心向田園。蘭也因而有了灑脫之意。
明劉伯溫 《蘭花》
幽蘭花,在空山,美人愛之不可見,裂素寫之明窗間。
幽蘭花,何菲菲,世方被佩資簏施,我欲紉之充佩韋,裊裊獨立眾所非。
幽蘭花,為誰好,露冷風清香自老。
明薛網 《蘭花》
我愛幽蘭異眾芳,不將顏色媚春陽。
西風寒露深林下,任是無人也自香。
蘭的真正價值在其幽,在其「無人而不改其香」。在古人眼中,這就是君子了。

三、雪:清寒、純真、高潔、哀傷
洪升《雪望》:
寒色孤村暮,悲風四野聞。
溪深難受雪,山凍不流雲。
鷗鷺飛難辨,沙汀望莫分。
野橋梅幾樹,並是白紛紛。
柳宗元《江雪》:
千山鳥飛絕,萬徑人蹤滅。
孤舟蓑笠翁,獨釣寒江雪。
雪的寒冷總能讓人產生恰到好處的敬意,也因此有了隱士的意象。高潔而略帶點寂寞的雪,就猶如大師的胸懷,讓天地為之一亮,又一肅。
詠雪 吳均
微風搖庭樹,細雪下簾隙。
縈空如霧轉,凝階似花積。
不見楊柳春,徒見桂枝白。
零淚無人道,相思空何益。
人在寒冷的時候,心中總會有點薄薄的凄涼,或者說,是惆悵。這時雪的輕舞飛揚,怎能不讓人想起與其相似的,那薄薄的、似乎讓人承受不住的情意呢?
詠雪 傅察
都城十日雪,庭戶皓已盈。
呼兒試輕掃,留伴小窗明。
孩提時的歡樂是一輩子都忘不了的幸福。雪的輕盈明亮,就如童年。因此,雪在田園詩的天地里也有一份貢獻,它會讓人想起,曾經嘗過的最甜美的味道。

四、竹:君子、俊挺、節氣、壯志凌雲
虛心竹有低頭葉;傲骨梅無仰面花。——鄭板橋
「低首虛心」既描竹的外在自然狀態,又指人的內在精神品德,「低首」和「虛心」二者異質而結構相對應。
題新竹
唐·杜牧
數莖幽玉色,晚夕翠煙分。
聲破寒窗夢,根穿綠蘚紋。
漸籠當檻日,欲得八簾雲。
不是山陰客,何人愛此君。
詠竹
文同
竹、竹。
森寒,潔綠。
湘江邊,渭水曲。
帷幔翠錦,戈矛蒼玉。
虛心異草木,勁節逾凡木。
化龍杖入仙陂,呼鳳律鳴神谷。
月娥巾披凈冉冉,風女聲笙竽肅肅。
林間飲酒碎影搖金,石上圍棋清陰覆局。
屈大夫逐去徒悅椒蘭,陶先生歸但尋松菊。
若檀欒之操則無敵於君,圖瀟灑之姿亦莫賢於仆。

中國的托物言志詩發展到極端時,只有兩種情況:退隱、入世。竹兼具這兩種氣質。我們用時只需選擇一下材料即可。其實我很贊成東坡的「無肉令人瘦,無竹令人俗」,但也有人認為竹「腹內空空」,所以我們要根據寫作需要對其褒貶 。當然,私下裡要有自己的意見。

五、雨:喜慶、傷心、哀慟
好雨知時節,當春乃發生。―――――――杜甫《春夜喜雨》
涼月如眉掛柳灣,越中山色鏡中看。蘭溪三日桃花雨,半夜鯉魚來上灘。——唐·戴叔倫《蘭溪棹歌》
客心已百念,孤游重千里。江暗雨欲來,浪白風初起。——南北朝·何遜《相送》
行宮見月傷心色,夜雨聞鈴腸斷聲。——唐·白居易《長恨歌》

一切景物到底不過是景物罷了,將其分類的,是人的心。樂景可以寫哀,哀景也可以寫樂,甚至會「倍增其哀樂」。人心才是分類的依據。
一、月亮——對月思親——引發離愁別緒,思鄉之愁。
1.「舉頭望明月,低頭思故鄉。」(李白《靜夜思》)
2.「小樓昨夜又東風,故國不堪回首月明中。」(李煜《虞美人》)
注釋:望月思故國,表明亡國之君特有的傷痛。
3.「海上生明月,天涯共此時。情人怨遙夜,竟夕起相思。
滅燭憐光滿,披衣覺露滋。不堪盈手贈,還寢夢佳期。」(張九齡《望月懷遠》)
注釋:這是一首月夜懷念遠人的詩。月下相思,情幽怨重;望月抒懷,思緒翩翩,自古皆然。「海上生明月,天涯共此時」,背景闊大,由景入情,意境雄渾,是千古傳誦的佳句。它沒有一個華麗的字眼,卻自然天成。當我們望見一輪明月從海面上冉冉升起之時,這樣的詩句就會脫口而出,帶我們進入一個靜美的境界。也許,這就是名詩名作那經久不衰的藝術魅力之所在吧。詩人將思念遠人的相思之情寓托於月光,月光脈脈無語卻善解人意,牽人相思又給人撫慰。它把自己的光輝溫柔而均勻地灑向天涯海角的每一處,讓人在心中祈禱:「但願人長久,千里共嬋娟」。
4.「露從今夜白,月是故鄉明」 杜甫《月夜憶舍弟》
注釋:歷來備受人們推崇,經久不衰,成為寫月的千古絕唱。據《唐詩選注》解釋:露無夜不白,但感在今夜,又適逢白露節,故曰,露從今夜白。月無處不明,但心在故鄉,故曰,月是故鄉明。兩句詩情景交融,讀來歷歷在目。從結構上,這兩句是上一下四句式:「露/從今夜白,月/是故鄉明。」頓挫抑揚極富音韻美。即使到了現在,還常常可以聽到人們發「月是故鄉明」之感慨。

二、(七)杜鵑
杜鵑鳥俗稱布穀,又名子規、杜宇、子鵑。春夏季節,杜鵑徹夜不停啼鳴,啼聲清脆而短促,喚起人們多種情思。如果仔細端詳,杜鵑口腔上皮和舌部都為紅色,古人誤以為它啼得滿嘴流血,湊巧杜鵑高歌之時,正是杜鵑花盛開之際,人們見杜鵑花那樣鮮紅,便把這種顏色說成是杜鵑啼的血。正像唐代詩人成彥雄寫的「杜鵑花與鳥,怨艷兩何賒,疑是口中血,滴成枝上花。」
中國古代有「望帝啼鵲」的神話傳說。望帝,是傳說中周朝末年蜀地的君主,名叫杜宇。後來禪位退隱,不幸國亡身死,死後魂化為鳥,暮春啼苦,至於口中流血,其聲哀怨凄悲,動人肺腑,名為杜鵑。杜鵑在中國古典詩詞中常與悲苦之事聯系在一起。
1. 李白《蜀道難》:「又聞子歸啼夜月,愁空山。」
2. 白居易《琵琶行》:「杜鵑啼血猿哀鳴。」
3. 秦觀《踏莎行》「可堪孤館閉春寒,杜鵑聲里斜陽暮。」
4. 文天祥《金陵驛二首》:「從今別江南路,化作啼鵑帶血歸。」杜鵑的啼叫又好像是說「不如歸去,不如歸去」,它的啼叫容易觸動人們的鄉愁鄉思,
5. 宋代范仲淹詩雲:「夜入翠煙啼,晝尋芳樹飛,春山無限好,猶道不如歸。」
三、高樓——登高懷遠,思念遠方之人
1.李白《菩薩蠻》「瞑色入高樓,有人樓上愁』」
2.溫庭筠《憶江南》「梳洗罷,獨倚望江樓。過盡千帆皆不是,斜暉脈脈水悠悠,腸斷白頻洲。」
3.李煜《烏夜啼》「無言獨上西樓,月如鉤。寂寞梧桐深院鎖清秋。
剪不斷,理還亂,是離愁,別是一番滋味在心頭。」
4.范仲淹《蘇幕遮》「明月樓高休獨倚,酒入愁腸,化作相思淚。」
5.歐陽修《踏莎行》「樓高莫近危欄倚,憑蕪盡處是春山,行人更在春山外。」
6.歐陽修《蝶戀花》「玉勒雕鞍遊冶處,樓高不見章台路。」
1.梧桐:梧桐是凄涼、凄苦、悲傷的象徵。如王昌齡《長信秋詞》:「金井梧桐秋葉黃,珠簾不卷夜來霜。熏籠玉枕無顏色,卧聽南宮清漏長。」寫的是被剝奪了青春、自由和幸福的少女,在凄涼寂寞的深宮里,形孤影單、卧聽宮漏的情景。詩歌的起首句以井邊葉黃的梧桐破題,烘託了一個蕭瑟冷寂的氛圍。元人徐再思《雙調水仙子?夜雨》:「一聲梧葉一聲秋,一點芭蕉一點愁,三更歸夢三更後。」以梧桐葉落和雨打芭蕉寫盡愁思。其他如「一葉葉,一聲聲,空階滴到明」(唐人溫庭筠《更漏子》)、「梧桐更兼細雨,到黃昏、點點滴滴」(李清照《聲聲慢》)等。
2.菊:隱逸 高潔 脫俗 菊花:菊花雖不能與國色天香的牡丹相媲美,也不能與身價百倍的蘭花並論,但作為傲霜之花,它一直得到文人墨客的親睞,有人稱贊它堅強的品格,有人欣賞它清高的氣質。屈原《離騷》:「朝飲木蘭之墜露兮,夕餐秋菊之落英。」詩人以飲露餐花象徵自己品行的高尚和純潔。唐人元稹《菊花》:「秋叢繞舍似陶家,遍繞籬邊日漸斜。不是花中偏愛菊,此花開盡更無花。」表達了詩人對堅貞、高潔品格的追求。其他「寧可枝頭抱香死,何曾吹落百花中」(宋人鄭思肖《寒菊》)、「寂寞東籬濕露華,依前金靨照泥沙」(宋人范成大《重陽後菊花二首》)等詩句,都借菊花來寄寓詩人的精神品質,這里的菊花無疑成為詩人一種人格的寫照。
3.(孤)雁:孤獨 思鄉 思親 音信 消息 鴻雁:書信——對親人的思念。
鴻雁:鴻雁是大型候鳥,每年秋季南遷,常常引起遊子思鄉懷親之情和羈旅傷感。如隋人薛道衡《人日思歸》:「人歸落雁後,思發在花前。」早在花開之前,就起了歸家的念頭;但等到雁已北歸,人還沒有歸家。詩人在北朝做官時,出使南朝陳,寫下這思歸的詩句,含蓄而又婉轉。以雁寫思的還有「夜聞歸雁生相思,病入新年感物華」(歐陽修《戲答元稹》)、「殘星數點雁橫塞,長笛一聲人倚樓」(唐人趙嘏《長安秋望》)、「星辰冷落碧潭水,鴻雁悲鳴紅蓼風」(宋人戴復古《月夜舟中》)等。也有以鴻雁來指代書信。鴻雁傳書的典故大家比較熟悉,鴻雁作為傳送書信的使者在詩歌中的運用也就普遍了。如「鴻雁幾時到,江糊秋水多」(杜甫《天末懷李白》)、「朔雁傳書絕,湘篁染淚多」(李商隱《離思》)等。
4.寒蟬:秋後的蟬是活不了多久的,一番秋雨之後,蟬兒便剩下幾聲若斷若續的哀鳴了,命在旦夕。因此,寒蟬就成為悲涼的同義詞。如唐人駱賓王《詠蟬》起首兩句:「西陸蟬聲唱,南冠客思深。」〔西陸:秋天〕以寒蟬高唱,渲染自己在獄中深深懷想家園之情。宋人柳永《雨霖鈴》開篇是:「寒蟬凄切,對長亭晚,驟雨初息。」還未直接描寫別離,「凄凄慘慘戚戚」之感已充塞讀者心中,釀造了一種足以觸動離愁別緒的氣氛。「寒蟬鳴我側」(三國人曹植《贈白馬王彪》)等詩句也表達這樣的情思。
5.月亮:在我國古代詩歌中,用月亮烘托情思是常用的筆法。一般說來,古詩中的月亮是思鄉的代名詞。李白《靜夜思》:「床前明月光,疑是地上霜,舉頭望明月,低頭思故鄉。」這首詩表現了李白的思鄉之情。詩中的月亮就不再是純客觀的物象,而是浸染了詩人感情的意象了。唐人王建《十五夜望寄杜郎中》:「今夜月明人盡望,不知秋思落誰家。」詩句以委婉的疑問點出了這月圓之夜人間普遍的懷人心緒,含蓄地表現了詩人對故鄉朋友的深切思念。
此外「月」還有以下意象
( 1)明月蘊涵邊人的悲愁。
如:「回樂烽前沙似雪,受降城外月如霜」的悲亢幽怨;「秦時明月漢時關,萬里長徵人未還」的悲壯雄渾。
(2)明月蘊涵情感的無奈。
如謝庄「美人邁兮音塵闕,隔千里兮共明月。」的祈禱和祝福;張九齡「海上生明月,天涯共此時。」的希冀和渴盼。
(3)明月蘊涵時空的永恆。
「古人今人若流水,共看明月皆如此。」把時間對生命的劫掠和生命在時間面前的無奈表現得淋漓盡致。

⑶ 詩歌的構思特色是什麼謝謝

現代詩也叫「白話詩」,是詩歌的一種,與古典詩歌相對而言,一般不拘泥格式和韻律。現代詩的發現可以追源到清末,當時,一些從西方引進的詩作已開始用白話進行翻譯,但是這些作品量不是很大,所以鮮為人知。現代詩名稱,開始使用於1953年—紀弦創立「現代詩社」時確立。現代詩主要流派為新月派、九葉派、朦朧派。

特點
現代詩形式自由,意涵豐富,意象經營重於修辭運用,與古詩相比,雖都為感於物而作,都是心靈的映現,但其完全突破了古詩「溫柔敦厚,哀而不怨」的特點,更加強調自由開放和直率陳述與進行「可感與不可感之間」的溝通。 現代詩的主流是自由體新詩。自由體新詩是「五四」新文化運動的產物,形式上採用白話,打破了舊體詩的格律束縛,內容上主要是反映新生活,表現新思想。 朦朧詩古已有之,並非當代專有。其實,朦朧詩只是詩歌創作的一種藝術形式。朦朧詩的第一特徵是「不直白」。「不直白」在詩人而言,是一種創作習慣或思維習慣;對閱讀者而言,則增加了解讀介入的機會。[1]
[編輯本段]分類
詩歌的分類也有多種方法,根據不同的原則和標准可以劃分為不同的種類。基本的有以下幾種: 1、敘事詩和抒情詩。這是按照作品內容的表達方式劃分的。 (1)敘事詩:詩中有比較完整的故事情節和人物形象,通常以詩人滿懷激情的歌唱方式來表現。史詩、故事詩、詩體小說等都屬於這一類。史詩如古希臘荷馬的《伊里亞特》和《奧德賽》;故事詩如中國詩人李季的《王貴與李香香》;詩體小說如英國詩人拜倫的《唐璜》,俄國詩人普希金的《葉甫蓋尼·奧涅金》。 (2)抒情詩:主要通過直接抒發詩人的思想感情來反映社會生活,不要求描述完整的故事情節和人物形象。如,情歌、頌歌、哀歌、輓歌、牧歌和諷刺詩。 敘事和抒情也不是絕然分割的。敘事詩也有一定的抒情性,不過它的抒情要求要與敘事緊密結合。抒情詩也常有對某些生活片斷的敘述,但不能鋪展,應服從抒情的需要。 2、格律詩、自由詩和散文詩。這是按照作品語言的音韻格律和結構形式分類的。 (1)格律詩:是按照一定格式和規則寫成的詩歌。它對詩的行數、詩句的字數(或音節)、聲調音韻、詞語對仗、句式排列等有嚴格規定,如,中國古代詩歌中的「律詩」「絕句」和「詞」「曲」,歐洲的「十四行詩」。 (2)自由詩:是近代歐美新發展起來的一種詩體。它不受格律限制,無固定格式,注重自然的、內在的節奏,押大致相近的韻或不押韻,字數、行數、句式、音調都比較自由,語言比較通俗。美國詩人惠特曼(1819—1892年)是歐美自由詩的創始人,《草葉集》是他的主要詩集。中國「五四」以來也流行這種詩體。 (3)散文詩:是兼有散文和詩的特點的一種文學體裁。作品中有詩的意境和激情,常常富有哲理,注重自然的節奏感和音樂美,篇幅短小,像散文一樣不分行,不押韻,如,魯迅的《野草》。
[編輯本段]發展
中國現代詩也可以分為兩個相對獨立的階段: 1、中國現代詩歌:二十世紀上半葉以前的詩歌稱為「中國現代詩歌」。 2、中國當代詩歌:二十世紀下半葉以後的詩歌稱為「中國當代詩歌」。
[編輯本段]流派
新月派
現代新詩史上一個重要的詩歌流派,該詩派大體上以1927年為界分為前後兩個時期。前期自1926年春始,以北京的《晨報副刊•詩鐫》為陣地,主要成員有聞一多、徐志摩、朱湘、饒孟侃、孫大雨、劉夢葦等。他們不滿於「五四」以後「自由詩人」忽視詩藝的作風,提倡新格律詩,主張「理性節制情感」,反對濫情主義和詩的散文化傾向,從理論到實踐上對新詩的格律化進行了認真的探索。聞一多在《詩的格律》中提出了著名的「三美」主張,即「音樂美、繪畫美、建築美」。因此新月派又被稱為「新格律詩派」。新月派糾正了早期新詩創作過於散文化弱點,也使新詩進入了自覺創造的時期。1927年春,胡適、徐志摩、聞一多、梁實秋等人創辦新月書店,次年又創辦《新月》月刊,「新月派」的主要活動轉移到上海,這是後期新月派。它以《新月》月刊和1930年創刊的《詩刊》季刊為主要陣地,新加入成員有陳夢家、方瑋德、卞之琳等。後期新月派提出了「健康」、「尊嚴」的原則,堅持的仍是超功利的、自我表現的、貴族化的「純詩」的立場,講求「本質的醇正、技巧的周密和格律的謹嚴」,但詩的藝術表現、抒情方式與現代派趨近。 「三美」中的音樂美是指新月派詩歌每節韻腳都不一樣,好像音樂一樣。建築美是指詩歌的格式好像建築一樣。繪畫美指的是新月派詩歌的每節都是一個可畫出的畫面。
九葉派
九葉派特點之一注重現實。 1948年在詩壇上最重要事件就是"九葉派"的正式亮相。由於曹辛之與臧克家組成"星群"社在藝術觀點上的分歧,他與辛笛、陳敬容、唐祈、唐湜等人創辦了《中國新詩》月刊,並與已經從昆明的西南聯大回到北京、天津的穆旦、杜運燮、鄭敏、袁可嘉等人取得聯系,形成 了一個新的詩歌派流派"中國新詩派"(後因1981年江蘇人民出版社出版的《九葉派》稱為"九葉詩派")。 九葉派則是20世紀40年代以《中國新詩》等刊物為中心的另一風格趨向的詩人群(又稱「中國新詩派」),代表詩人是辛笛、穆旦、鄭敏、杜運燮、陳敬容、杭約赫、唐祈、唐湜、袁可嘉等。 20世紀80年代出版有他們9人的詩歌合集《九葉集》,「九葉派」由此得名。他們大都是校園詩人出身,從戰亂中感知人民的希求,重視詩人對社會、歷史現象的獨特體驗;他們深受西 方現代主義詩歌的陶冶,力求突破傳統的主觀抒情的方式,追求現 實性、象徵性與哲理性的結合,探索詩歌表達的「戲劇性」(主要指詩歌的情思展開以及語言表現都要有矛盾張力,而不是直抒胸臆),讓詩歌更深入表現現代人的思維方式和內心生活的復雜性。文學史通常認為「九葉詩派」的藝術探求很有價值,擁有一批藝術水準較高的詩人詩作,對新詩的表達方式以及詩學觀念都有大的突破。
朦朧派
朦朧詩派:20世紀70年代末80年代初出現的詩派,其代表人物有北島、舒婷、顧城、江河、海子、楊煉等。作為一個創作群體,「朦朧詩」並沒有形成統一的組織形式,也未曾發表宣言,然而卻以各自獨立又呈現出共性的藝術主張和創作實績,構成一個「崛起的詩群」。關於朦朧詩曾在當時文壇引起論爭。「朦朧詩」精神內涵的三個層面是:一揭露黑暗和社會批判,二是在黑暗中尋找光明、反思與探求意識以及濃厚的英雄主義色彩,三是在人道主義基礎上建立起來的對「人」的特別關注。「朦朧詩」改寫了以往詩歌單純描摹「現實」與圖解政策的傳統模式,把詩歌作為探求人生的重要方式,在哲學意義上達到了前所未有的高度。從某種意義上講,「朦朧詩」的崛起,也是中國文學生命之樹的崛起。 以朦朧詩為主的新詩潮詩歌運動在20世紀70年代末「思想解凍」後逐漸進入高潮時期,其標志便是1979年3月號《詩刊》上北島短詩《回答》的發表,隨著《回答》一詩的發表,「朦朧詩」開始由地下狀態進入公開狀態,新詩潮詩人不僅很快就佔領了各種文學報刊的主要版面,他們還創辦了自己的民間詩歌刊物《今天》雜志,推出了一批優秀詩人的作品,如北島、楊煉、顧城、江河、舒婷、芒克、江河、嚴力等,並且引發了詩歌界乃至整個文學界的一次歷時數年的聲勢浩大的關於「朦朧詩」的論爭。 這類詩歌在創作手法上大量使用象徵的藝術表達方式,使得詩歌的文學意義充滿多樣性和不明確性,所以也被人們稱為朦朧詩。朦朧詩人們在反思和對自我價值的探尋之後,終於找到了自己作為「歷史的見證人」的位置,其實現自我價值的途徑就是為後人提供歷史的見證,因此,「提供歷史的見證」也就成了「朦朧詩」的最終主題。 1985年11月出版的《朦朧詩選》收集了這些詩人的作品,這也是朦朧詩派一詞的來源之一,又因為相當一部分朦朧詩人都在《今天》上發表過作品,朦朧派也往往被稱為今天派。 20世紀80年代開始,朦朧派被陸續出現的新詩潮流派取代,從1984年開始,中國新詩潮詩歌運動進入「後朦朧派」發展階段。 代表詩人: 食指、北島、 楊煉、 多多、 根子、 舒婷、 芒克、 顧城、 黃翔、 江河 、梁小斌、 嚴力 、王小妮 、林莽 、方含、 田曉青、 啞默 、傅天琳 、艾青。
[編輯本段]鑒賞
詩歌的藝術概括力很強,鑒賞時要從詩歌凝練含蓄的語言入手,把握關鍵語句的深層含義,品味詩歌抒發的情感,分析詩歌的各種藝術表現手段,把握並深刻理解詩歌塑造的藝術形象,感受詩歌的優美意境。具體來說,鑒賞現代詩應主要從以下幾方面入手。
現代詩鑒賞的內容
1. 詩歌的語言 語言是一切文學作品的基本材料。詩歌尤其講究語言的運用,因為藝術形象的塑造、意境的營造,以及情感的傳達,都要藉助語言。詩歌的語言要求用最簡潔的詞句傳達盡可能豐富的內容,這就使詩歌語言形成了凝練、含蓄、跳躍性強的特點。相對而言,現代詩用白話寫成,且較少用典,字面上較舊體詩容易把握。但是,要正確評價一首詩,還是要反復朗誦,盡力揣摩,並抓住飽含作者深情的詞語仔細品味其深層含義。 2. 詩歌的形象 詩歌是通過藝術形象反映生活和抒發感情的。鑒賞詩歌必須准確把握詩中的藝術形象:有些詩,通篇都通過描繪具體鮮明的形象抒發感情;有些詩,雖然沒有描繪具體形象,但能喚起讀者的想像;有些詩,既描繪具體形象,又抒發自己的思想感情…… 要把握詩歌的形象,就要抓住形象的特徵。有些詩歌描繪的形象較多,鑒賞時應該對眾多的單個形象進行組合想像,構建整體形象;有些詩歌描繪的形象不是實指,有比喻或象徵的內涵,把握這類作品的形象不能從字面上理解,而應結合時代背景、作者遭遇等,通過想像、聯想挖掘形象的內涵。總之,理解詩歌的形象應立足於深層理解和整體把握,不能望文生義,浮於表面。 3. 詩歌的情感 詩歌一般都會抒情言志,鑒賞時必須深切體會詩歌的感情內涵。具體地講,就是要從詩歌的形象、意境中體會作者的情感。 有些詩歌的思想情感是通過比喻、象徵意義來體現的。理解這類詩歌的思想感情,首先要展開聯想和想像,准確把握詩歌形象的內涵,以便加深對感情的理解。 詩歌總要反映一定的時代生活,理解詩歌的感情不能忽略時代特徵。同一題材的作品,由於詩人的理想志趣、生活經歷、所處時代不同,會表現出不同的思想感情。 理解詩歌的感情還要顧及詩歌的類別、風格、流派等因素。例如,現實主義詩歌和浪漫主義詩歌在感情表達上就有區別,豪放派詞和婉約派詞表達的思想感情也常不同。 4. 詩歌的藝術特色 詩歌的藝術特色主要是指抒情手段、用典、構思和表現手法。鑒賞詩歌時要掌握詩歌常用的表達手段與藝術技巧,如擬人、比喻、借代、誇張、對比、象徵,以及以動寫靜、小中見大、虛實結合、襯托、托物言志等。
現代詩鑒賞的方法
1. 抓詩眼 詩眼是詩中最富表現力、最能開拓詩歌意境的關鍵詞句,是能使詩歌生輝的聚光點。詩眼的錘煉和設置在詩歌創作中具有重要地位,古今詩評家無不從這點出發賞析詩歌。 2. 析意象。 意象是詩人的主觀意念和外界客觀物象撞擊的產物,是詩人為了表現自己的內心世界,把客觀的物象經過選擇、提煉,重新組合而產生的一種含有特定意義的語言藝術形象。詩歌中,詩人不僅要用意象進行思考和感受,還要用意象進行表達。 3. 明「虛」「實」 社會生活無限廣闊,詩人不可能把它們全部寫到詩作中去。因此,詩人往往用「實」表現「虛」,或用「虛」表現「實」。虛實相生,相互映襯,是詩歌創作的一條藝術規律。詩中的「虛」就是思想感情,詩中的「實」就是景物形象。詩歌如果只寫「虛」,會顯得抽象空洞,沒有詩味;如果只寫「實」,則會顯得死寂而缺乏生氣。 4. 推敲手法 詩人抒情的方式一般有兩種:一為直抒胸臆,即在作品中直接顯現個人的心緒;另一種是詩人往往略去政治背景,以渲染景物和烘托氣氛的方法,如藉助比興、化用典故等手段,委婉地表情達意。 5. 知人論世 孟子雲:「頌其詩,讀其書,不知其人可乎?是以論其世也。」這句話是說,欲解其詩,必知其人,必論作者所處的時代。

⑷ 詩歌在表達技巧上有哪些特點

詩歌的表達技巧往往表現在三大方面:表達方式、藝術手法、結構章法 修辭手法。 1、表達方式是詩人表達思想感情的重要手段,她要求高度的藝術概括和豐富的藝術想像,將生活場景與詩人的情緒融為一體 2、詩歌要用形象思維,因此需要運用多種藝術手法,是指詩歌的章法和技巧,包括渲染,襯托,對比,用典,象徵,虛實等。 3 詩歌(除散文詩)有特殊章法,祭分節分行的篇章結構,精練的語言和鮮明和諧的節奏、韻律。 4、修辭手法包括比喻、擬人、對比、借代、誇張、排比、用典、設問、反問等

⑸ 各類詩詞都有什麼特點抒發了什麼感情

1.憂國憂民 指詩人通過詩歌表現山的為國家前途和人民命運而擔憂的思想感情。憂國憂民的感情包括:
(1)戰亂離散的痛苦,如杜甫的《春望》;
(2)同情人民的疾苦,如杜甫的《茅屋為秋風所破歌》;
(3)反映社會黑暗,揭露統治者腐朽,如杜甫《自京赴奉先縣詠懷五百字》:「朱門酒肉臭,路有凍死骨」;
(4)對國家、民族前途命運的擔憂,如林升《題臨安邸》:「山外青山樓外樓,西湖歌舞兒時休!暖風熏得遊人醉,直把杭州作汴州」;
(5)抒寫山河淪落、國破家亡的痛楚,如陸游的《示兒》、文天祥的《過零丁洋》;
(6)揭露統治者的橫征暴斂、窮兵黷武,如杜甫的《兵車行》。
2.建功報國 指詩人通過詩歌表現出的渴望建功立業、報效國家的思想感情。建功報國的感情包括:
(1)保家衛圉的決心,建功立業的豪情,知王昌齡的《從軍行》(青海長雲暗雪山)、陸游的《書憤》;
(2)貶官謫居的怨恨,仕途失意的苦悶,如白居易的《琵琶行》、蘇軾的《水調歌頭》(明月幾時有);
(3)懷才不遇的寂寞,報國無門的憤慨,如辛棄疾的《永遇樂·京口北同亭懷古》《丑奴兒》(少年不識愁滋味);
(4)年華易逝的感慨,壯志難酬的悲嘆,如蘇軾的《念奴嬌·赤壁懷古
3.思鄉懷人 指詩人通過詩歌表現出的思念家鄉、牽掛親朋的思想感情。思鄉懷人的感情包括:
(1)天涯羈旅的愁思,如溫庭筠《商山早行》:「晨起動征鐸,客行悲故鄉。雞聲茅店月,人跡板橋需。槲葉落山路,枳花照驛牆。因思杜陵夢,鳧雁滿同塘」;
(2)思親念友的孤獨,如王維的《九月九日憶山東兄弟》、蘇軾的《江城子》(十年生死兩茫茫);
(3)邊關征夫的思鄉之情,如范仲淹的《漁家傲》(塞下秋來風景異);
(4)閨中怨婦的懷人之情,如王昌齡的《閨怨》、歐陽修的《踏莎行》(候館梅殘)。
4 淡遠高雅 指詩人通過詩歌表現出的擺脫世俗、境界高雅的思想感情。淡遠高雅的感情包括:(1)寄情山水的悠閑,退隱田同的淡遠,如王維的《山居秋暝》、盂浩然的《過故人庄》; (2)遠離官場的險惡,歸耕隱居的自在,如陶淵明的《歸園田居》。
5.感時傷逝 指詩人通過詩歌表現出的世事變遷、昔盛今衰的思想感情。感時傷逝的感情包括:
(1)昔盛今衰的滄桑,世事變遷的感慨,如姜夔的《揚州慢》、劉禹錫的《烏衣巷》;
(2)青春易逝的傷感,時不我予的焦慮,如李清照《如夢令》:「昨夜雨疏風驟,濃睡不消殘酒。試問卷簾人,卻道'海棠依舊』。'知否?知否?應是綠肥紅瘦』」。
6.兒女情長 指詩人通過詩歌表現山的閨怨摯愛、追求幸幅的思想感情。兒女情長的感情包括:
(1)戀人的摯愛,如《詩經·靜女》:「靜女其姝,俟我於城隅。愛而不見,搔首踟躕。靜女其變,貽我彤管。彤管有煒,說懌女美。自牧歸荑,洵美且異。匪女之為美,美人之貽」;
(2)對自由愛情的追求,如韋庄《思帝鄉》:「春日游,杏花吹滿頭。陌上誰家年少,足風流。妾擬將身嫁與,一生休。縱被無情棄,不能羞」;
(3)對負心者的不滿,如《詩經·氓》;
(4)揭露扼殺愛情的罪惡,如《孔雀東南飛》。
7.離愁別緒 指詩人通過詩歌表現出的依依難舍及別後憂愁的思想感情。離愁別緒的感情包括:
(1)依依小舍的感情.如柳永的《雨霖鈴》;
(2)情深意長的勉勵,如王勃的《送杜少府之任蜀州》;
(3)陳述心志,如王昌齡的《芙蓉樓送辛漸》。

⑹ 詩歌的三個特點

詩歌具有以下三個特點:

1、思想內容的集中性。詩歌是一定的社會生活的最集中的表現。詩歌思想內容的集中性主要體現 在:它是通過創造意境(詩的形象)來表達作者思想感情,反映社會生活的。

意境,就是內情與外景的水乳交融,情理、形神的和諧統一,就是具有強烈感染力和啟示力的富於詩味的藝術世界。

2、表達方法的抒情性。詩歌是一種抒情的文學樣式。「詩者,志之所之也,在心為 志,發言為詩。情動於中而形於言」。「詩的創作貴在自然流露。

詩的生成如像自然物的生存一般,不當摻以絲毫的矯揉造作。我想新體詩的生命便在這里。」(郭沫若)詩歌的抒情與其他文學樣式的抒情相比較,其表現特別強烈。

3、語言形式的音樂性。詩是最富音樂性的語言藝術。和諧的音韻,鮮明的節奏,是詩歌區別於其他文學樣式的一個基本特點。魯迅要求:「新詩先要有節調, 押大致相近的韻」。

總之,詩的本質是:通過精心製作的語言,形象地表現獨特的思想感情,巧妙地從特殊中顯示一般,使自我的感覺世界和情感世界達到和諧與統一。

(6)詩歌表達特色擴展閱讀

詩歌的表現手法很多,我國最早流行而至今仍常使用的傳統表現手法有「賦、比、興」。《毛詩序》說:「故詩有六義焉:一曰風,二曰賦,三曰比,四曰興,五曰雅,六曰頌。」

詩歌的表現手法是很多的,而且歷代以來不斷地發展創造,運用也靈活多變,誇張、復沓、重疊、跳躍等等,難以盡述。

但是各種方法都離不開想像,豐富的想像既是詩歌的一大特點,也是詩歌最重要的一種表現手法。在詩歌中,還有一種重要的表現手法是象徵。

⑺ 詩歌有什麼特點

詩歌是最早出現的文學體裁,有著和其他體裁截然不同的特點。歸結為五個方面:
1、抒情性是詩歌的最基本特點。詩總是表達強烈情感的。屈原「余將董道而不豫兮,固將重昏而終身」,表現的是屈原高尚情操和矢志不移的精神;杜子美「安得廣廈千萬間」表現的是寬廣胸襟;陶淵明(採菊東籬下悠然見南山),表現的是他對上水田園生活的嚮往。讀者欣賞過程中總能感受到主人公的思想和情感。 言為心聲,詩歌更是真情所致,自然流露。
2、詩歌通過形象典型地反映生活。詩歌的情感常常能聚和蘊含在藝術形象之中。較之其他文學作品,詩歌反映生活更集中,更有典型性。「窮年憂黎元,嘆息腸內熱」為我們展現了一個不顧身陷困境、依然無時無刻憂國憂民的詩人形象,讓後人感佩不已。
3、詩歌通過意境表達思想感情。王昌齡在《詩格》里說:「一曰物境。欲為山水詩,則張泉石雲峰之境.......二曰情境,娛樂愁怨,皆張於意而思於心,則得其真矣。」詩的意境,是詩人所描繪的生活圖景和所表現的思想感情相融合而形成的一個充滿詩意的藝術境界。 王國維說:「一切景語皆情語。」但是,詩人筆下創造的物和景,已經和生活的面貌不完全相同了,而是融合了詩人主觀色彩景和物。是詩人獨特的感受和思想感情的凝結,也是詩人氣質和個性的流露。而且,寫景即為了抒情,景與情不可分割,往往情中有景,景中有情。妙合無垠,便是詩人追求的境界。
4、古典詩歌具有精煉合含蓄的特徵。詩歌的語言實際上是一種特殊的、神秘的符號系統,它不但含有一種抽象化系統化的理性意蘊,更含有情感的美感。而中國的古代詩歌最擅長用最少的語言表現出最豐富的內容和思想,這就是古代詩歌極精煉的特點。 精煉和含蓄總是相關的。但精煉不等於含蓄,直抒胸臆就不算含蓄,不直接表達情感的詩歌語言多通過比喻、通感、雙關、用典、象徵等方式表達語意,從而使人感到含蓄、朦朧。
5、古代詩歌具有音樂美。古代詩歌有一部分原先是配樂歌唱的。
古代詩歌的音樂美更體現在它的語言上。如果語言具有聲律美的規律,無疑會增加詩的美。其中絕句和律詩的格律大致相同,即字數一定,句數一定,平仄有固定格式,一般原則上要押韻,詩歌就是這樣利用這種語言因素,從各個方面入手,例如,講究句式整齊或變化,講究節奏和對仗,講究平仄和押韻,從而形成一種節奏和韻律美。

⑻ 詩歌的特點是什麼

詩歌飽含著作者的思想感情與豐富的想像,語言凝練而形象性強,具有鮮明的節奏,和諧的音韻,富於音樂美,語句一般分行排列,注重結構形式的美。

1、詩歌的內容是社會生活的最集中的反映。

2、詩歌有豐富的感情與想像。

3、詩歌的語言具有精練、形象、音調和諧、節奏鮮明等特點。

4、詩歌在形式上,不是以句子為單位,而是以行為單位,且分行主要根據節奏,而不是以意思為主。

(8)詩歌表達特色擴展閱讀

詩歌的美學特徵:

1、凝練、含蓄的語言美

詩歌追求的就是用最少的詞表達最豐富的意義。無論中外詩歌,都講究用詞的反復推敲,做到舍此無二的地步。詩歌既是最精練的語言,自然要含蓄;以有限的字句,表達不盡的情意,正是詩的本份。

從這一點來說,任何一首詩,都不能求百分之百的了解,一定有一部分似解非解,那就是朦朧的美,含蓄的美。正因為其含蓄朦朧,其意蘊便格外豐富,為讀者的鑒賞提供了多樣的可能,古人雲:詩無達詁,也正是從這個角度說的。

2、形象的繪畫美

詩歌是用意象來表達意義的。古希臘詩人西蒙奈底斯說:「畫為不語詩,詩是能言畫。」古人張舜民在《畫埋集》中提出:「詩是無形畫,畫是有形詩」都強調詩歌的意象鮮明突出的特點。

詩歌中的景色描寫、情景交融都構成繪畫美。這種繪畫美的獲得靠的是意象的營造,詩歌呈現給讀者視覺看得見的具體形象,並由此在讀者腦海里形成一個視覺形象,滿足人們的視覺感受。

同時意象能引起聯想,而聯想具有誘發情感的巨大力量。一般來說,最受人欣賞的詩就是那些大多數人都能在腦海里看到其意象的詩。

3、充沛的情感美

情感美是詩的重要特徵,離開情感美的詩不能稱之詩或好詩,最偉大的詩歌一定是富於強烈的情感的詩歌。詩人處在特定的生活環境中,用心裡滾燙的激情熔鑄成錚錚的語言,表現出特定的思想感情。

詩,可以直抒胸臆,壯懷激烈地高歌,也可以柔曼地低吟;詩歌的情感可激躍,可平淡;可明顯,可暗含。無論喜怒哀樂,只要真摯、純粹,均可構成詩的情感美,而引起讀者感情上的應和、共鳴,得到美的享受。

4、悅耳的音樂美

優美的韻律和節奏是詩歌美的一個重要結構因素。可以細分為兩個方面。第一是音響節奏,包括聲律(平仄、輕重、長短句)和韻律(押韻和韻式等)。

第二是語義節奏,指詩行的分節、斷句、頓開和字詞的連續等。歷來好詩均可以歌,布爾頓說,詩的本質在於歌,強調的就是詩的音樂美。音樂美滿足了人們的聽覺感受。

5、微妙的滋味美

這種滋味美,也有人把它叫做「詩味,」就是那種使我們感覺到一首詩之成為詩的那種素質。滋味美是用華美的語言形式所表現的情與景相合的詩的藝術境界,是詩歌給我們的一種獨特感受,好比品茶之清香韻味、食佳餚之可口甘甜。詩歌的風格、氣脈、文采、文質美均是構成詩味的要素。

然而詩歌的微妙意味,常常是在字里行間之外,需要敏銳的感受性方能感知,所以布爾頓說「大多數聰明而多識的頭腦足以產生大量的聯想。而智能非常低下的人無論如何也不欣賞詩。」當詩從一種語言翻譯成另一種語言的時候,會有所損失,甚至完全消失。

⑼ 詩歌鑒賞中表現手法是什麼藝術特色是什麼表達特色是什麼意象是什麼

藝術手法 ,也稱「表現手法」。作家、藝術家在創作中所運用的各種具體的表現方法。在文學創作中,有敘述、描寫、虛構、烘托、渲染、誇張、諷刺、抒情、議論、對比等手法。
表現手法從廣義上來講也就是作者在行文措辭和表達思想感情時所使用的特殊的語句組織方式.分析一篇作品,具體地可以由點到面地來抓它的特殊表現方式,首先是字詞、語句上的修辭技巧,種類很多,包括比喻、象徵、誇張、排比、對偶、烘托、擬人、用典等等從作品的整體上來把握它的表現手法時,就要注意不同文體的作品,抒情散文的表現手法豐富多彩,借景抒情、托物言志、抑揚結合、 象徵等手法;記敘文的寫作手法如首尾照應、畫龍點睛、巧用修辭、詳略得當、敘議結合、正側相映等;議論文寫作手法如引經據典、巧譬善喻、逆向求異、正反對比、類比推理等;小說的描寫手法、烘托手法、伏筆和照應、懸念和釋念、實寫與虛寫等。 表現手法的分析是一種很泛的題目,答題時要注意完整地理解題目的答題要求,要簡潔准確地答題,對有些題目如欣賞寫作技巧的題,應結合上下文語境、文章題材與體裁風格等來准確把握,選取其中最主要的一種回答即可,不必面面俱到,如小說塑造人物的種種手法,如散文抒發情感的種種手法等,盡量抓到得分點。
1、表達方式:
詩詞中主要運用敘述、描述、議論、 抒情四種表達方式,這其中描寫、抒情是考查的重點。描寫方式有動靜結合、虛實結合等的不同;抒情方式有(抒情方式

⑽ 詩歌的藝術表現手法有怎樣的特點

詩歌的藝術表現手法

1、直接抒情

即作者在文中把內心強烈的感情不加掩飾地直接敘述出來,讓強烈的感情激流直接傾瀉而出。

如:前不見古人,後不見來者。念天地之悠悠,獨愴然而涕下。(陳子昂《登幽州台歌》)全詩以慷慨悲涼的基調,通過等幽州台直接表達了詩人功業難就、空懷壯志的悲憤和失意苦悶的情懷。

2、借景抒情

(杜牧《泊秦淮》)屬間接抒情的一種,通過對實景的描寫來抒寫作者的感情。

如:煙籠寒水月籠沙,夜泊秦淮近酒家。商女不知亡國恨,隔江猶唱《後庭花》。

詩歌的前兩句寫景,後兩句抒情。所寫景並非晴朗的月夜、萬里無雲的碧空,而是迷濛的煙月,籠罩著寒水白沙。景色是那麼黯淡,氛圍是那麼冷寂,這就給後兩句寫作者的憂慮情緒增添了氣氛,加濃了色澤,兩者情景交融,渾然一體。

3、托物言志

屬間接抒情的一種,托物言志就是把要抒發的感情、闡發的思想藉助於對某種事物或物品的描摹議論表達出來。

如:垂緌飲清露,流響出疏桐。居高聲自遠,非是藉秋風。(虞世南《詠蟬》)詩歌中所描寫的蟬的形象是:蟬垂著觸須在枝頭吸飲清潔的露水,陣陣的蟬聲從稀疏的梧桐上傳出來。身居高處,叫聲自然傳的很遠,並非依靠風的力量。而在詩歌中作者真正所要抒發的人生感懷是:凡是品格高尚的人,總是嚴格要求自己,不斷地提高自身修養,因而美好的聲名自可遠揚,不需要依靠其他人的吹噓。由此可見,寫蟬是依據,而抒懷言志才是真正目的的。

4、情景交融

在景物描寫中融入了作者的主管感情,使詩歌達到「物我合一」分不清哪是「景」,哪是「情」的境界。

如:採菊東籬下,悠然見南山。山氣日夕佳,飛鳥相與還。此中有真意,欲辯已忘言。

詩句表面上是寫景,而實際上則隱寓著詩人的一種超脫塵世、熱愛自然、遠離官場的感情境界。

5、動靜結合

指對人、事、景處於動態或相對靜態時的描寫。

如:月黑見漁燈,孤光一點螢。微微風簇浪,散作滿河星。全詩用白描手法寫出了詩人夜晚在船上看到的景色,前兩句寫靜態,後兩句寫動態,一動一靜,相輔相成。

6、以動襯靜

屬反襯手法中的一種,即通過對動態的描寫,渲染反襯出靜態,也就是在動態描寫中顯示出靜態。

如:人閑桂花落,夜靜春山空。月出驚山鳥,時鳴春澗中。(王維《鳥鳴澗》)

詩歌中所寫景物如花落、月出、鳥鳴等都是動景,同時又通過這些動景,更加突出顯示了春澗的幽靜。「鳥鳴山更幽」,動中見靜,愈見其靜,這裡麵包含著辯證法。

7、樂景寫哀

屬反襯手法中的一種,表面上寫的是一種歡樂的場景,而實踐上是藉此來表達一種悲哀、凄楚的情緒。

如:青雀鵠舫,四角龍子幡,婀娜隨風轉。金車玉作輪,躑躅青驄馬,流蘇金鏤鞍。齎錢三百萬,皆用青絲穿,雜彩三百匹,交廣市鮭珍。

8、以景結情

詩歌在議論或抒情的過程中,戛然而止,轉為寫景,以景代情作結,使得詩歌「此時無情勝有情」,顯得意猶未盡。

如:琵琶起舞換新聲,總是關山舊別情。撩亂邊愁聽不盡,高高秋月照長城。

(王昌齡《從軍行七首》)詩歌的前三句均是就樂聲抒情,結句詩人輕輕宕開一筆,以景結情。彷彿在軍中置酒飲樂之後,忽然出現一個月照長城的莽莽蒼蒼的景象:古老雄偉的長城綿亘起伏,秋月高照,景象壯闊而悲涼。此時征戍者內心是濃濃的鄉思,還是渴望建功立業?是對現實的憂慮,還是對祖國河山深沉的愛呢?……不得而知,給讀者留下了無限的想像空間。

9、借古諷今

這是詠史詩中常見的表現手法,借歷史上的事件亂來諷喻當朝。

如:台城六代競奢華,結綺臨春事最奢。萬戶千門成野草,只緣一曲後庭花。(劉禹錫《台城》)全詩以台城這一六朝帝王起居臨政的地方為題,描寫了六朝縱情作樂的荒淫生活,和野草叢生的凄涼景象形成了鮮明的對比,把嚴肅的歷史教訓化作了觸目驚心的具體形象,寄託了弔古傷今的無限感慨。

10、渲染

我國傳統畫技之一,後借用來指文藝創作中為突出人物形象和環境所採用的強調、反復等多方面著意鋪敘的寫作技法。

如:金井梧桐秋葉黃,珠簾不卷夜來霜。熏籠玉枕無顏色,卧聽南宮清漏長。(王昌齡《秋詞》)首句破題,以描寫秋景來渲染深宮寒夜的氣氛。

11、烘托

襯托中的正襯,原始我國傳統畫技之一。亦稱「烘雲托月」。後借用指一種寫作技法,指通過特定的環境氣氛的描寫,以突出人物某種心緒或突現人物形象的技法。此中手法常與渲染結合起來使用。

如:行者見羅敷,下擔捋髭須;少年見羅敷,脫帽著帩頭;耕者忘其犁,鋤者忘其鋤;來歸相怨怒,但坐觀羅敷。(《陌上桑》)

12、用典

用典是指援引歷史故事或古書中的詞語來說明自己觀點的一種修辭方式。用典有明用,也有暗用。

如:憑誰問:廉頗老矣,尚能飯否?詞人以廉頗自比,表示自己雖老卻不忘為過效勞的忠貞之情。

13、虛實結合

實寫,指對人物或事件進行直接的、正面的敘述和描寫。虛寫,指採用側面交代或烘托性的敘述與描寫。虛實結合,即兩種手法在敘述、描寫中同時使用。

如:中庭地白樹棲鴉,冷露無聲濕桂花。(王建《十五夜望月》)地白如霜、棲鴉可見,詩人雖沒有明寫「月明」,但我們卻處處感到「月光皎潔」。實寫「地白」「棲鴉」,虛寫「月明」,暗扣「望月」這一詩題。

14、抑揚

抑揚可分兩種:欲揚先抑;欲抑先揚法。

如:應憐屐齒印蒼苔,小扣柴扉久不開。春色滿園關不住,一枝紅杏出牆來。(葉紹翁《游園不值》)詩前兩句寫詩人乘興游園,被拒之門外;後兩句卻寫出詩人另有所得,看到滿園春色,前後感情有個落差,前面遺憾,後面高興。這里採用了欲揚先抑法。

15、對比

運用對比,可以把不同人物、不同的生活現象、不同的思想感情,區別得更加鮮明,使美者更美、丑者更丑。

如:陶盡門前土,屋上無片瓦。十指不沾泥,鱗鱗居大廈。(梅堯臣《陶者》)全詩通過陶者和富家的強烈鮮明的對比,深刻地揭露了封建社會制度的極端不合理,表達了詩人對勞苦人民的深切同情。

熱點內容
古代勵志的名言 發布:2021-03-16 21:50:46 瀏覽:209
形容兒孫繞膝的詩句 發布:2021-03-16 21:49:35 瀏覽:878
席慕蓉賞析印記 發布:2021-03-16 21:48:26 瀏覽:311
權力很大含有手的成語 發布:2021-03-16 21:48:22 瀏覽:584
能聽的兒童故事 發布:2021-03-16 21:48:15 瀏覽:285
關於足球的詩歌詞句 發布:2021-03-16 21:47:40 瀏覽:870
拖拉機的古詩 發布:2021-03-16 21:42:53 瀏覽:571
亮甜的詩句 發布:2021-03-16 21:42:00 瀏覽:831
廣東話生日快樂祝福語 發布:2021-03-16 21:38:55 瀏覽:409
噓的短句 發布:2021-03-16 21:38:07 瀏覽:816