真儀詩詞
⑴ 帶有真字的詩句
《入潼關》李世民
崤函稱地險,襟帶壯兩京。
霜峰直臨道,冰河曲繞城。
古木參差影,寒猿斷續聲。
冠蓋往來合,風塵朝夕驚。
高談先馬度,偽曉預雞鳴。
棄繻懷遠志,封泥負壯情。
別有真人氣,安知名不名。
《賜道士鄧紫陽》李隆基
太乙三門訣,元君六甲符。
下傳金版術,上刻玉清書。
有美探真士,囊中得秘書。
自知三醮後,翊我滅殘胡。
《送趙法師還蜀因名山奠簡》李隆基
道家奠靈簡,自昔仰神仙。
真子今將命,蒼生福可傳。
江山尋故國,城郭信依然。
二室遙相望,雲回洞里天。
《送道士薛季昌還山》李隆基
洞府修真客,衡陽念舊居。
將成金闕要,願奉玉清書。
雲路三天近,松溪萬籟虛。
猶期傳秘訣,來往候仙輿。
《題梅妃畫真》李隆基
憶昔嬌妃在紫宸,鉛華不御得天真。
霜綃雖似當時態,爭奈嬌波不顧人。
《傀儡吟》李隆基
刻木牽絲作老翁,雞皮鶴發與真同。
須臾弄罷寂無事,還似人生一夢中。
《三日書懷因示百僚》李適
佳節上元巳,芳時屬暮春。
流觴想蘭亭,捧劍得金人。
風輕水初綠,日晴花更新。
天文信昭回,皇道頗敷陳。
恭己每從儉,清心常保真。
戒茲游衍樂,書以示群臣。
《七月十五日題章敬寺》李適
招提邇皇邑,復道連重城。
法筵會早秋,駕言訪禪扃。
嘗聞大仙教,清凈宗無生。
七物匪吾寶,萬行先求成。
名相既雙寂,繁華奚所榮。
金風扇微涼,遠煙凝翠晶。
松院靜苔色,竹房深磬聲。
境幽真慮恬,道勝外物輕。
意適本非說,含毫空復情。
《題程修己竹障》李昂
良工運精思,巧極似有神。
臨窗忽睹繁陰合,再盼真假殊未分。
《上元日二首》李昂
上元高會集群仙,心齊何事欲祈年。
丹誠儻徹玉帝座,且共吾人慶大田。
蓂生三五葉初齊,上元羽客出桃蹊。
不愛仙家登真訣,願蒙四海福黔黎。
《百丈山》李忱
大雄真跡枕危巒,梵宇層樓聳萬般。
日月每從肩上過,山河長在掌中看。
仙峰不間三春秀,靈境何時六月寒。
更有上方人罕到,暮鍾朝磬碧雲端。
《唐享昊天樂•第一》武則天
太陰凝至化,真耀蘊軒儀。
德邁娥台敞,仁高似幄披。
捫天遂啟極,夢日乃升曦。
《秋風函谷應詔》徐賢妃
秋風起函谷,勁氣動河山。
偃松千嶺上,雜雨二陵間。
低雲愁廣隰,落日慘重關。
此時飄紫氣,應驗真人還。
《游長寧公主流杯池二十五首》上官昭容
逐仙賞,展幽情,逾昆閬,邁蓬瀛。
游魯館,陟秦台。
污山壁,愧瓊瑰。
檀欒竹影,飆風日松聲。
不煩歌吹,自足娛情。
仰循茅宇,俯眄喬枝。
煙霞問訊,風月相知。
枝條鬱郁,文質彬彬。
山林作伴,松桂為鄰。
清波洶涌,碧樹冥濛。
莫怪留步,因攀桂叢。
莫論圓嶠,休說方壺。
何如魯館,即是仙都。
玉環騰遠創,金埒荷殊榮。
弗玩珠璣飾,仍留仁智情。
鑿山便作室,憑樹即為楹。
公輸與班爾,從此遂韜聲。
登山一長望,正遇九春初。
結駟填街術,閭閻滿邑居。
斗雪梅先吐,驚風柳未舒。
直愁斜日落,不畏酒尊虛。
霽曉氣清和,披襟賞薜蘿。
玳瑁凝春色,琉璃漾水波。
跂石聊長嘯,攀松乍短歌。
除非物外者,誰就此經過。
暫爾游山第,淹留惜未歸。
霞窗明月滿,澗戶白雲飛。
書引藤為架,人將薜作衣。
此真攀玩所,臨睨賞光輝。
放曠出煙雲,蕭條自不群。
漱流清意府,隱幾避囂氛。
石畫妝苔色,風梭織水文。
山室何為貴,唯餘蘭桂熏。
策杖臨霞岫,危步下霜蹊。
志逐深山靜,途隨曲澗迷。
漸覺心神逸,俄看雲霧低。
莫怪人題樹,只為賞幽棲。
攀藤招逸客,偃桂協幽情。
水中看樹影,風里聽松聲。
攜琴侍叔夜,負局訪安期。
不應題石壁,為記賞山時。
泉石多仙趣,岩壑寫奇形。
欲知堪悅耳,唯聽水泠泠。
岩壑恣登臨,瑩目復怡心。
風篁類長笛,流水當鳴琴。
懶步天台路,惟登地肺山。
幽岩仙桂滿,今日恣情攀。
暫游仁智所,蕭然松桂情。
寄言棲遁客,勿復訪蓬瀛。
瀑溜晴疑雨,叢篁晝似昏。
山中真可玩,暫請報王孫。
傍池聊試筆,倚石旋題詩。
豫彈山水調,終擬從鍾期。
橫鋪豹皮褥,側帶鹿胎巾。
借問何為者,山中有逸人。
沁水田園先自多,齊城樓觀更無過。
倩語張騫莫辛苦,人今從此識天河。
參差碧岫聳蓮花,潺湲綠水瑩金沙。
何須遠訪三山路,人今已到九仙家。
憑高瞰險足怡心,菌閣桃源不暇尋。
余雪依林成玉樹,殘霙點岫即瑤岑。
《攤破浣溪沙》李璟
菡萏香銷翠葉殘,西風愁起綠波間。
還與韶光共憔悴,不堪看。
細雨夢回雞塞遠,小樓吹徹玉笙寒。
多少淚珠何限恨,倚闌干。
手卷真珠上玉鉤,依前春恨鎖重樓。
風里落花誰是主,思悠悠。
青鳥不傳雲外信,丁香空結雨中愁。
回首淥波三峽暮,接天流。
《宮詞》李衍
輝輝赫赫浮玉雲,宣華池上月華新。
月華如水浸宮殿,有酒不醉真痴人。
《丈人觀》徐氏
早與元妃慕至化,同躋靈岳訪真仙。
當時信有壺中景,今日親來洞里天。
儀仗影空寥廓外,金絲聲揭翠微巔。
惟慚未致華胥理,徒卜昇平萬萬年。
《丹景山至德寺》徐氏
周回雲水游丹景,因與真妃眺上方。
晴日曉升金晃曜,寒泉夜落玉丁當。
松梢月轉琴棲影,柏徑風牽麝食香。
虔炸六銖宜鑄祝,惟祈聖祉保遐昌。
《題彭州陽平化》徐氏
尋真游勝境,巡禮到陽平。
水遠波瀾碧,山高氣象清。
殿嚴孫氏貌,碑暗系師名。
夜月登壇醮,松風森磬聲。
⑵ 帶有儀字的愛情詩詞
若真若幻 惜情惜義海枯石爛 天崩地裂生死挈闊 與子成說執子之手 與子偕老
⑶ 求內容含「有鳳來儀」的 詩詞
蒼濤阻絕胡漢川,
天壑暮遠青駒霞。
不嘆紛紜長安月,
滅泯恩仇照胡家。
有鳳來儀青絲路,
情牽夢縈動河山。
此所謂
人間真愛是滄桑。
或者
有鳳來儀立城前
靠定椅山定萬年
鏡中風雲流水過
光明大康雙翼連
東南西北看形勝
繁榮一脈歸理念
葦草盡得力後風
借得東風向懷抱
再或者
庭內有徑,徑欲曲。徑邊有竹,竹欲幽。竹盡有亭,亭欲朴。亭下有泉,泉欲瀑。泉去有室,室欲雅。室側有松,松欲古。松頂有鳳,鳳欲舞。有鳳來儀,客欲貴。貴至有福,福欲悠。
只找到這么多。。。
⑷ 有含(儀)字的詩句
謝靈運的詩句.....仰儀前修。
答中書詩八首之二
伊昔昆弟。敦好閭里。
我暨我友。均尚同恥。
仰儀前修。綢繆儒史。
亦有暇日。嘯歌宴喜。
謝靈運(385~433)南朝宋詩人。
作為山水詩的鼻祖
謝靈運是中國歷史上偉大的詩人,也是見諸史冊的第一位大旅行家。其詩充滿道法自然的精神,貫穿著一種清新自然恬靜之韻味,一改魏晉以來晦澀的玄言詩之風。李白、杜甫、王維、孟浩然、韋應物、柳宗元諸大家,都曾取法於謝靈運。可我們知道,謝靈運之家為晉宋豪門士族,謝公原籍陳郡陽夏(今河南太康),出生於會稽始寧(今浙江上虞),出生後不久寄養於錢塘(今杭州)杜家,15歲時回到建康(今南京),出任過永嘉太守、臨川內史等。多活動於建康、始寧等地.
⑸ 詩有靜儀二字的詩句
有「靜」「儀」二字的詩句:
1、林靜肅僧儀-----唐 司空圖 《句》
2、儀靜體閑-----魏晉 曹植 《洛神賦》
3、靜中猶見好儀形-----宋 王安石 《邢太保有鶴折翼以詩傷之客有記翎經冥三韻而》
4、穆穆神儀靜-----南北朝 謝朓 《奉和隨王殿下詩 九》
5、宮講靜有儀-----宋 程公許 《重陽陪諸鄉丈游水樂洞過風篁嶺龍井張飲觀雨》
6、澹靜姿儀簡曠縱-----宋 田況 《寄道士張明真》
⑹ 真字打頭的詩句有哪些
《送趙法師還蜀因名山奠簡》
李隆基
道家奠靈簡,自昔仰神仙。
真子今將命,回蒼生福可傳。
江山尋故國,城答郭信依然。
二室遙相望,雲回洞里
天。
《唐享昊天樂•第一》
武則天
太陰凝至化,真耀蘊軒儀。
德邁娥台敞,仁高似幄披。
捫天遂啟極,夢日乃升
曦。
《題彭州陽平化》
徐氏
雲浮翠輦屆陽平,真似驂鸞到上清。
風起半厓聞虎嘯,雨來當面見龍行。
晚尋水澗聽松韻,夜上星壇看月明。
長恐前身居此境,玉皇教向錦城
生。
《洛姝真珠》
李賀
真珠小娘下清廓,洛苑香風飛綽綽。
寒鬢斜釵玉燕光,高樓唱月敲懸璫。
蘭風桂露灑
⑺ 與『儀』有關的詩句
漢·張衡《同聲賦》:「素女為我師,儀態盈萬方。」
何處伊人來,
庭前花月夜。
思君不見君,
儀容亦老時。(自編)
下面是從各處搜來的:
白發
白居易
雪發隨梳落,霜毛繞鬢垂。
加添老氣味,改變舊容儀。
不肯長如漆,無過總作絲。
最憎明鏡里,黑白半頭時。
贈朱道士
白居易
儀容白皙上仙郎,方寸清虛內道場。
兩翼化生因服葯,三屍餓死為休糧。
醮壇北向宵占斗,寢室東開早納陽。
盡日窗間更無事,唯燒一炷降真香。
鶴答雞
白居易爾爭伉儷泥中斗,吾整羽儀松上棲。
不可遣他天下眼,卻輕野鶴重家雞。
楚楚動人讓人惜
儀表非凡超凡塵
若聞芳馨儀自曉,
纖纖窈窕水上漂。
為何蓮中春意動,
原是魚兒池中笑。
儀態萬方三春景,
儀質佳人此處有
儀態婀娜思難忘
儀伊紅妝百媚生
紫艷映渠鮮,
儀形月麗天。
芳容微露紫雲端
初入眼眸儀難忘
長裾本是上清儀,
曾逐群仙把玉芝;
每到宮中歌舞會,
折腰齊唱步虛詞。
⑻ 溥儀 詩詞
溥儀沒詩詞,只有一本《溥儀日記》《我的前半生》,
姓名:愛新覺羅溥儀
年號:宣統
廟號:憲宗(恭宗)
謚號:襄皇帝(愍皇帝)
在世:1906年—1967年(62歲)
在位:1908年—1912年(4年)
簡介
溥儀墓愛新覺羅·溥儀(公元1906-1967年),清朝皇帝,清宣統(末)皇帝,通稱宣統皇帝,或末皇帝,也被尊為清遜帝(1906年2月7日—1967年10月17日)是清朝的最後一位皇帝,字浩然,取自孟子「吾善養吾浩然之氣」之意。英文名henry,滿族。醇親王奕譞(道光帝七子,咸豐帝之弟淳賢親王)之孫、載灃(醇親王)長子,母親蘇完瓜爾佳·幼蘭(榮祿之女)。光緒(伯父)死後繼位,是清朝的末代皇帝,是清朝入關後的第十位皇帝。中華人民共和國成立後,經過改造成為新公民,後因患腎癌而去世,享年62歲。火葬後骨灰安放於北京八寶山革命公墓側室,時任總理周恩來指示移放於正室,後又移葬華龍皇家陵園。
年輕的溥儀
宣統帝溥儀,光緒三十二年(1906年2月7日)正月十四日生於北京什剎海邊的醇王府。是道光皇帝的曾孫,光緒皇帝胞弟載灃的長子。光緒三十四年(1908年)十月,慈禧太後和光緒同時生了重病。在光緒皇帝臨死前一天,慈禧太後也行將不起,由於光緒皇帝無後,慈禧太後在中南海召見軍機大臣,商量立儲人選,軍機大臣認為內憂外患之際,當立年長之人。慈禧太後聽後勃然大怒,最後議定,立三歲的溥儀為帝,並讓溥儀的親生父親載灃監國。大臣將此事告知光緒皇帝後,因為溥儀是自己的親侄子,又讓自己的親弟弟監國,光緒皇帝十分滿意。接著,光緒、慈禧在兩天中相繼死去。半個月後,溥儀在太和殿即位,由光緒皇後隆裕和載灃攝政。第二年改年號為宣統,就這樣溥儀初次登上了清朝王朝末代皇帝的寶座,即位時僅3歲。
宣統三年(1911年)辛亥革命暴發,次年2月12日,隆裕太後被迫代溥儀頒布了《退位詔書》,但保留非統治皇帝的名義,溥儀退居紫禁城中的養心殿,宣告了清朝王朝的滅亡和延續了兩千多年的封建帝制的結束。
1917年,溥儀來到天津。6月,張勛帶領辮子軍入京,和康有為等保皇黨一起,在7月1日宣布溥儀復辟。12日,在全國一片聲討中,溥儀再次宣告退位。復辟期間曾有一架共和飛機在紫禁城上空投下小炸彈而導致輕度損壞。這被認為是東亞第一次空襲轟炸。1924年11月5日,馮玉祥派鹿鍾麟帶兵入紫禁城,逼溥儀離宮,歷史上稱這為「逼宮事件」。溥儀搬進北府(載灃的居處),繼而又逃進日本公使館。溥儀被逼宮後,日本各大報章都刊登出同情溥儀的文章,為以後建立偽滿洲國造勢,具有諷刺意味的是,八國聯軍的時候派兵最多,打得最狠的就是日本。不久,被日本人護送到天津。
滿洲國政權
第二次世界大戰之後
二戰後,溥儀被定性為戰犯。1950年8月初被押解回國,在撫順戰犯管理所學習、改造,受到了約十年的「革命教育」與「思想改造」。1959年12月4日接到中華人民共和國主席毛澤東的特赦令說:「該犯關押已經滿十年。在關押期間,經過勞動改造和思想教育,已經有確實改惡從善的表現,符合特赦令第一條的規定,予以釋放。」從此,溥儀成為中華人民共和國公民。1960年3月,溥儀被分配到北京植物院工作。1964年被調到全國政協文史資料研究委員會任資料專員,並擔任人民政協第四屆全國委員會委員。溥儀一生四次結婚,娶過五個女人,始終未能留下後代。最後一次婚姻是在1962年與李淑賢結婚。溥儀著有自傳《我的前半生》
1967年,溥儀因患尿毒症病倒。於1967年10月17日凌晨2時30分逝世。
也有說法,溥儀因癌症逝世,溥儀的遺體依據中華人民共和國的有關法規火化,而不是他的祖先的遺體所採取的的土葬。火化後骨灰安放在北京八寶山革命公墓。
1980年5月29日,即溥儀去世13年後,我國政府為溥儀舉行了追悼會。在1995年的1月26日,溥儀的遺孀獲准將他的骨灰入葬位於清西陵內崇陵(光緒陵)附近的華龍皇家陵園。華龍皇家陵園位於河北省易縣清西陵崇陵旁邊,距離崇陵後圍牆僅200米,華龍陵園是一個由個人經營的商業性的公墓。
溥儀生前就有入土為安的願望,清西陵也是溥儀生前就確定了的葬身之所。溥儀葬入此陵園,是他的第五個妻子李淑賢的精心安排,也是由他的妻子李淑賢親自主持辦理的。
關於溥儀的廟號和謚號:
溥儀畢竟是末代皇帝,貨真價實地做過三年的清朝皇帝,所以愛新覺羅家族在台灣的後裔在台灣的後人在1967年給溥儀上了廟號「憲宗」和諡號「配天同運法古紹統粹文敬孚寬睿正穆體仁立孝襄皇帝」。「宣國公(此人身份有待進一步核實)」的建議下,於2004(一說是2002年)重新給溥儀上了廟號和謚號,廟號曰:清恭宗;謚號曰:配天同運法古紹統粹文敬孚寬睿正穆體仁立孝襄皇帝。尊骨灰奉安處(在北京的八寶山革命公墓)為「獻陵」, 尊婉容為「孝恪愍皇後」,譚玉齡為「明賢皇貴妃」,李玉琴為「敦肅福貴妃」,李淑賢為"孝睿愍皇後".
溥儀的五位妻子
1994年,原籍山東泰安的海外華人張世義在易縣西陵境內投資修建陵園,命名為華龍皇家陵園。並與溥儀的第五位妻子李淑賢聯系,商議將溥儀骨灰遷葬於陵園內,李淑賢女士為了完成溥儀的遺願表示同意。兩廂情願並簽署協議書。李淑賢返京後即到八寶山辦理遷葬溥儀骨灰的手續,並確定在1995年1月26日將溥儀安葬清西陵。
溥儀選妃時,一共看了四個人的照片,他覺得「每位都有個像紙糊的筒子似的身段……實在也分不出俊丑來」。婉容成為皇後,把文綉擠成妃子,是皇太妃斗爭的結果。婉容猜嫉、排擠、詛咒文綉,雖然得逞,卻使溥儀心生反感。其後婉容與下人李體育、祁繼忠私通並生下一女,此令溥儀大為惱怒,讓人將新生兒填進鍋爐燒化。後來,婉容由於吸毒導致病弱不堪,於日本投降的第二年病死在長春。
文綉不到十四歲就來到溥儀身邊當「宮妃」,後來文綉沖破禁錮,歷經艱難,與溥儀實現離婚。這種「休夫」的膽氣和行為,在中國封建史上恐怕是唯一的例子。《我的前半生(全本)》中首次披露「文綉離婚與清室立約」的圖片。
溥儀為了懲罰婉容,把新貴人譚玉齡「像一隻鳥似的養在宮里」。後譚玉齡因其天真直率的性格,贏得溥儀好感。譚玉齡的突然病死,到底是得傷寒而死,還是為關東軍所害,至今還是個謎。《我的前半生(全本)》中披露了溥儀在譚玉齡照片背後的題字「我的最親愛的玉齡」。
福貴人李玉琴,是溥儀堅決不要日本血統妻子的產物。李玉琴曾經在關東軍大崩潰時,與溥儀一起共同逃亡。後來溥儀在撫順戰犯管理所期間,李玉琴曾多次探望溥儀,通了許多信件。最後,李玉琴還是向溥儀提出了離婚。
婉容、文綉是合法而有名份的皇後、皇妃,且同時入宮,生活內容交叉。譚玉玲和李玉琴是溥儀在偽滿當「康德皇帝」時期冊封的偽貴人,我們雖然不能承認她倆在偽宮中的名份,卻不能不把這兩位女士看作是溥儀的妻子。還有溥儀特赦後戀愛結婚的妻子李淑賢。這幾位女士,卻共同經歷了溥儀生平中那一段翻天覆地的歷史巨變。
作為清朝的皇後和皇妃,作為按清朝禮儀制度冊立的偽貴人,她們的婚姻家庭生活不能不表現清朝的遺風,不能不留有愛新覺羅皇族的深深印痕,婉容、文綉和譚玉齡都出身名門望族,在清朝是被認為具有「高貴血族」的女性;李玉琴雖然生在平民之家,卻曾長期生活在破落的皇族家庭里,她們是在中國興旺了將近三百年而終於走向衰亡的愛新覺羅皇族的最後一批代表人物,我們研究皇族的敗落,她們可以提供有力的佐證。
作為具有皇帝身份的男人的妻子,她們都有自己的政治理想,為了幫助丈夫實現清朝帝國的中興而做了種種努力,同時也在實踐中逐步認清了日本軍閥的嘴臉。婉容在鬼域中掙扎過,文綉因政治裂痕而跟溥儀分手,譚玉齡在枕邊給丈夫講述日寇的殘暴,李玉琴在溥儀受日本窩囊氣的時候給他唱歌、講故事……她們生活在一定的時代背景下和一定的社會環境中,在她們的生命的日歷上寫下了日本導演偽滿的事實。
作為中國末代皇帝溥儀的皇後、皇妃、「貴人」和妻子,她們各自的生平道路都交叉在溥儀人生途程的最本質、最深刻的一段上,所以從她們的經歷中不但能找到最真實、最可靠、與普通人一樣食人間煙火的溥儀,而且能找到擅於在復雜形勢中變幻臉譜的溥儀的真正政治面妃。因此,研究溥儀的生平也離不開他的五位妻子的生平。
作為具有某方面典型意義的婦女界名人,她們的喜悅和哀怨,她們的理想和結局,無不可以歸放到中華民族的文化遺產當中,婉容、文綉和譚玉齡都是從血淚中走過來的,一個瘋了,一個跑了,一個死了。她們的悲劇既是由封建社會道德觀念釀成,也是外來侵略勢力刺激、催化的結果,因此不能說這只是一些弱女子的個人悲劇而是民族歷史上一幕軟弱怯懦、任人宰割的悲劇。李玉琴因與溥儀保持婚姻關系的十二年橫跨兩個時代,她才在經歷痛苦與坎坷之後被新中國改變了命運;李淑賢則是作為公民的妻子而給溥儀送終的,他們夫婦間溫馨的感情構成一幕永恆的喜劇,被這喜劇折射著的,當然是全新的時代、全新的社會和全新的觀念溥儀被特赦之後,作為普通公民的溥儀與普通公民李淑賢結婚。這是溥儀最後一位夫人,這段婚姻一直延續到了溥儀去世。
清朝皇帝近親結婚惹下絕後之禍
光緒帝前朝皇帝載淳,二十歲死去,身後沒有留下一男半女。認為皇帝死時皇後阿魯特氏已懷有龍種的,只是野史之說,正史未見確鑿材料。滿州皇子、皇帝大多正式結婚前已有性生活,娶嫡福晉之前就生有子女的也有不少先例。同治帝於同治十一年九月(1872年10月)舉行大婚典禮,因得性病死於同治十三年十二月(1875年1月),單從大婚之日算起,他與眾多的後妃宮女生活了兩年零三個月時間,居然沒有留下一點骨血,已屬不可思議。
光緒帝本人三十八歲死去,身後竟然也沒有留下一男半女。這太不正常了!
光緒帝娶有一位皇後,有名分的妃子兩名,身邊還有成群的妙齡宮女。他於光緒十四年十月(1888年11月)大婚,至光緒二十四年八月囚禁瀛台,近十年時間,雖然政治上難以伸展手腳,基本上是個傀儡皇帝,但性生活還是有較大自由度的,尤其與他寵愛的珍妃,婚姻生活堪稱甜美。
光緒帝被幽禁在瀛台期間,皇後葉赫那拉氏還是伴著他。光緒帝住涵元殿,皇後住在對面的扆香殿。葉赫那拉氏入主後宮幾十年,光緒帝對她幾乎沒有興趣,但也絕不是沒有碰過半個指頭,史家說「承幸簿」很少留下光緒帝與皇後的性生活記錄,「很少」不等於沒有,盡管極有可能這是皇帝受「親爸爸」所懾的逢場作戲。不幸的是,皇後也未能為皇帝生下一男半女,雖然她為此想得心酸,想得發狂。
光緒帝,他的後妃們,慈禧太後,都渴望得到龍子,或者得個鳳女也好,然而心都盼酸了,希望終於變成絕望。
愛新覺羅氏皇族悲哀連連。據史料記載,光緒帝繼位人宣統帝溥儀,活了六十二歲,也是絕後。
接連三朝皇帝都沒有留下一男半女!是不是忘了記載?相信史學家們不至於疏忽到這等地步。「不孝有三,無後為大」,入主中原二百餘年,已被儒家文化浸透了的愛新覺羅氏皇族,必以皇帝有生育能力為榮。如果沒有長大成人的皇子,即使曾經有過夭折的兒子,哪怕有過夭折的女兒,史學家們都會不吝筆墨給予鄭重記檔的。皇帝有生育能力,這是至尊皇帝全部尊嚴的重要組成部分,史官膽敢將其疏忽,他有幾個腦袋?
同治帝—光緒帝—宣統帝,三朝皇帝個個絕後。人們不禁要問:愛新覺羅氏皇族到底怎麼啦?清朝到底怎麼啦?
對此,廣泛涉獵有關史書、傳記,未見研究結果。探討這三位皇帝為什麼沒有生育能力,雖然對研究清史,尤其對研究清朝皇權統治具有重要價值,但難度顯然很大。主要是皇帝本身早就過世,那個時代的御醫不敢探究此事,沒有留下直接的醫學資料,研究很難下手。於是,為何連續三位清帝都未生育,成為一團疑雲,浮懸於史海上空。
從現代醫學角度對其透視分析,能依稀看到相當重要的緣由。
可以說,清代三朝皇帝都絕種,與滿洲皇族的婚姻習俗有關。
按照滿洲皇族的婚配傳統,丈夫死後,允許妻子轉嫁丈夫的弟弟,甚至可以轉嫁兒子或侄輩。這種原始的婚俗,把女人當做一種財富和交配工具。怒爾哈赤死前曾囑咐:俟我百年之後,我的諸幼子和大福晉交給大阿哥收養。大福晉是指努爾哈赤的嫡妻,大阿哥是指努爾哈赤的長子代善。有人認為,努爾哈赤所說的「收養」,是指自己死後將嫡妻歸兒子代善所有。皇太極時代,莽古爾泰貝勒死後,他的眾多妻子分別分給侄子豪格和岳托;努爾哈赤第十子德格類貝勒死後,其眾多妻子中的一個被第十二子阿濟格納為妻。肅親王豪格是皇太極的長子,多爾袞是努爾哈赤的第十四子,是皇太極的親弟弟,論輩分多爾袞是豪格的親叔叔。但豪格娶的嫡妻博爾濟錦氏,是叔叔多爾袞其中一個妻子(元妃)的妹妹。侄子豪格死後,其嫡妻博爾濟錦氏在叔叔多爾袞逼迫之下,被多爾袞納為妻子。
皇太極及其兒子順治帝的婚配,都是典型的近親婚配或亂倫婚配。建州女真的領頭人努爾哈赤,為統一女真各部落,娶蒙古科爾沁貝勒明安的女兒為側妃,開與蒙古部落聯姻之先河。後來,他的四個兒子都娶蒙古女子為妻。尤其是他的第八子皇太極,為了對付強大的明朝,積極推進滿蒙聯姻。皇太極改國號為「清」後,冊封的五宮後妃都來自蒙古博爾濟錦家族,其中三位漂亮的後妃論輩分乃是姑侄。先是姑姑博爾濟錦氏於明萬曆四十二年(1614年)嫁給時為貝勒的皇太極,後尊稱為孝端文皇後,生了三個女兒;接著,天命十年(1625年)春,她的年僅十三歲的侄女又嫁給當時仍為貝勒的皇太極,後被封為永福宮庄妃,生了順治帝福臨,還生了三個女兒,後被尊為孝庄文皇後;之後,天聰八年(1634年),她的另一個二十六歲的侄女,也就是庄妃的親姐姐,也嫁給了繼承汗位多年的皇太極,被封為宸妃,生過一個兩歲即夭的兒子。有人統計,皇太極在位期間,滿洲貴族僅與蒙古科爾沁部聯姻就達十八次之多。皇太極之子順治帝與其父親一樣,也是近親婚配或亂倫婚配:孝庄文皇後的兩個侄女,都嫁給了順治帝,一個封為皇後(即孝惠皇後,後被廢降為靜妃),另一個封為淑惠妃,順治帝娶的這兩個妻子,是他同一個親舅舅的兩個女兒,都是他的表妹;後來,孝庄文皇後的一個侄孫女,又嫁給順治帝為妻,後被封為孝惠章皇後。這就是說,順治帝不僅娶了兩個表妹,還娶了表侄女為妻。而從蒙古科爾沁部首領莽古思的角度來講血緣倫理,他將女兒(孝端文皇後)嫁給了皇太極,又將兩個孫女(孝庄文皇後、宸妃)嫁給了皇太極,後又將兩個孫女(靜妃、淑惠妃)、一個曾孫女(孝惠章皇後)嫁給皇太極的兒子順治帝福臨。順治帝福臨又搶了自己親弟弟的老婆,為此還逼死了親弟弟。
電影《末代皇帝》
片名:The Last Emperor
中文:末代皇帝
出品:中國電影合作製片公司聯合出品、義大利揚科電影公司、英國道奧電影公司
年份:1987
簡介:
末代皇帝是一部氣勢宏大、色彩濃郁、場面壯觀、技巧精湛的史詩巨片。
故事從1950年冬天開始講述起:清王朝廢帝溥儀,作為戰犯從蘇聯被押回中國。火車抵達中蘇邊境的滿洲里火車站後,溥儀認為此去性命難保,便溜進衛生間企圖割腕自殺。中國戰犯管理所所長發現情況有異,急敲衛生間的門。 敲門聲使溥儀陷入了回憶。1908年的一個冬夜,清宮衛隊長敲開了醇親王府的大門,按慈禧太後旨意把3歲的溥儀接進宮中教養,准備接位。
在香煙繚繞的坤寧宮內,即將咽氣的慈禧接見了溥儀,告訴他要即日登基。在太和殿上隆重舉行登基大典時,溥儀在大臣陳寶琛身上發現了一個裝著蟈蟈的小籠子。他對蟈蟈的興趣顯然要超過幾千名跪在他腳下的文武大臣。登基之後,溥儀成了世界上最缺少管教、也是最孤獨的孩子。
溥儀從回憶中驚醒過來。他也被管理所長救起,從此開始了接受審判、接受改造的囚徒生活。他在監獄里遇見了他的胞弟溥傑,於是又回想起40年前的往事:在養心殿院中,溥儀和溥傑玩得正起勁。他已長到7歲,但還在吃乳母的奶。他已經懂得手上握有無上的權力,並開始肆意捉弄虐待太監們。這時傳來消息,辛亥革命成功,溥儀被廢黜,他只是「紫禁城內的皇上」了。
1919年,英國教師庄士敦受聘入宮,14歲的溥儀開始接受西方文化的熏陶。在庄土敦任教的4年裡,溥儀不僅在生活方式上逐步發生改變:學會了騎自行車,戴上了眼睛,剪掉了辮子,穿上了西服,學會了跳舞、打網球,並且朦朧地嚮往西方的民主政治。盡管他在1922年仍按舊制娶了婉容為「皇後」,文綉為「皇妃」,但他的心已飛向英國,飛向牛津大學。
鏡頭又閃回監獄。溥儀被要求交代他的全部歷史:1924年夏天,一隊馮玉祥部下的士兵包圍了故宮,迫令溥儀遷出紫禁城。溥儀在庄土敦陪同下,帶著婉蓉和文綉第一次進入了宮外的世界。在日本人的庇護下,溥儀到了天津。不久後,文綉恥於她的地位,毅然出走了。日本人加緊了對溥儀的控制,一個名叫東寶的女特務被派駐在婉容身邊,庄土敦也不得不於1931年離開了溥儀。1934年,日本侵吞了東北三省後,便要求溥儀出任所謂「滿洲國」的皇帝。一心想復辟的溥儀不顧婉容,陳寶琛等人的勸戒,以「中國背棄了我」為理由自願去長春登上了「滿洲國皇帝」的寶座。婉容自甘墮落,吸上了鴉片,和溥儀的距離越來越遠,當她和司機的姦情敗露,私生的孩子被燒死後,她精神失常,被日本人送走了。溥儀在日本人甘粕和吉岡的監護下,嘗夠了當兒皇帝的屈辱滋味。直到1945年8月日本無條件投降,「滿洲國」解體,溥儀出逃未遂,在長春機場上被蘇軍俘獲,才結束了他的丑惡的「前半生」。
在溥儀交代他的罪惡歷史時,鏡頭不時回到監獄的牢房。在整整10年的關押期間,溥儀已從一個連衣服都不會穿的「皇上」鍛煉成一個能自理生活並從事一些輕微勞動的平民。1959年,溥儀被特赦了。
溥儀獲釋後在北京植物園任職。8年後的某一天,「史無前例」的「文化大革命」已經開始,生活中的一切秩序,甚至連紅綠燈的含義也都被顛倒了過來,溥儀在騎自行車回家的路上忽然遇到了一隊被五花大綁、紅衛兵押著遊街的「牛鬼蛇神」。溥儀無比驚訝地發現,在那頭戴高帽、脖上掛著名牌的一群人中,居然有當年戰犯管理所的所長。溥儀急忙上前告訴紅衛兵說:「同志,你們一定弄錯了,我認識這個人,他是好人。」紅衛兵回答說:「他是皇帝的走狗,修正主義分子,死不改侮的右派。」被攪糊塗了的溥儀獨行來到故宮博物院。這里已沒有遊人。他獨自登上太和殿,告訴在那裡守衛皇帝座位的兒童紅衛兵說,「我是中國的皇帝」。為了證明這一點,他從寶座的座墊下掏出了50年前從陳寶琛那裡取來的蟈蟈籠子。在紅紅的夕照下,一隻蟈蟈從籠子里爬了出來。
今天,每天都有無數的人來參觀這個過去皇帝的宮殿,在雄偉的太和殿前幾乎每個導游都會向他們的遊客介紹:「這是太和殿,清朝最後一個皇帝愛新覺羅·溥儀3歲的時候在這里登基,1967年10月17日,他在北京逝世……」
《我的前半生》
末代皇帝、公民愛新覺羅•溥儀於10月17日病逝北京,身後留下了一本極具價值的著作《我的前半生》 。如今,再版40餘次,國內總發行量近187萬冊的這部著作,在溥儀謝世40周年之際,因其著作權、繼承權、專有出版權紛爭又起,遂至再生波瀾。
在當代出版史上,溥儀所著《我的前半生》是生命力旺盛的作品。問世43年以來,印刷21次,累計印數186.3萬余冊,而且仍然有長盛不衰的趨勢。最早的《我的前半生》的基調即「我罪惡的前半生」,是一本具有懺悔性質的作品。
《我的前半生》從家世寫起,一直寫到1957年溥儀參加戰犯管理所組織的社會參觀。溥儀從一個末代皇帝、戰犯到自覺悔罪成為一個新人,思想轉變過程雜亂不清,史實方面也有很多地方敘述得不準確。由於毛主席和周總理的重視,由於有關方面負責人的積極響應,在20世紀60年代初,《我的前半生》獲得了出版的機會。該次出版對歷次出版有所增補,刊發了大量以前未經發表部分。
[編輯本段]登基到退位
清十二帝最後的一位皇帝,宣統皇帝。宣統皇帝在清朝這十二個皇帝當中,有五個特點,一是十二個皇帝當中最後的一位皇帝,二是登基時年齡最小的一位皇帝。三是在位時間最短的皇帝。四是沒有廟號謚號的皇帝。五是沒有皇陵的皇帝。所以說宣統皇帝在清朝的十二個皇帝當中,有這么五個特點。
宣統帝,愛新覺羅·溥儀,是清朝的最後一位皇帝。他成為清朝國的皇帝其實是歷史的偶然。在光緒帝去世前,皇儲並非是溥儀。
在戊戌政變之後,慈禧就想著廢掉光緒,光緒又沒有兒子,程序上怎麼做,光緒二十五年,十二月二十四日,慈禧太後懿旨,由載漪的兒子溥儁做「大阿哥」,將來繼承同治為嗣,兼祧光緒皇帝為嗣,就是既繼承同治又繼承光緒,並且傳話,第二年大阿哥和光緒之間要搞一個儀式,就是光緒皇帝要舉行禪位大典,同時舉行大阿哥登極大典,這個時候,發生了義和團事件,載漪就是大阿哥的父親,支持義和團,說義和團是益民而不是亂民,義和團沖到了東交民巷使館區,殺了日本駐華使館的叫杉山彬,還殺了德國公使克林德,事情鬧大了,接著八國聯軍侵入北京,慈禧在慌亂之中帶著光緒西逃,載漪和大阿哥溥儁隨駕西逃,慈禧在逃到大同的時候,懿旨載漪為軍機大臣,又往西走,走了不遠,慈禧變卦了,說義和團和八國聯軍這場亂子,禍首就是載漪,革去載漪軍機大臣職務,遣戍新疆,第二年就是光緒二十七年,慈禧回鑾,回鑾的路上,還沒到北京呢,慈禧宣布大阿哥溥儁的父親載漪有了過錯已經進行了處罰,他的兒子不應該再做大阿哥,就廢除「大阿哥」這個名號,回到北京之後,這個大阿哥溥儁就不能在皇宮里了,歸宗,還歸到載漪名下,這樣「大阿哥」就廢掉了。廢了以後,慈禧的年齡也越來越大了,光緒又沒有兒子,慈禧和光緒的關系又不好,光緒被囚在中南海的瀛台,到光緒三十四年(1908年)十月二十日,光緒病重,慈禧就又傳下懿旨,讓醇親王載灃的兒子溥儀將來入繼同治皇帝,兼祧光緒皇帝。
末代皇帝溥儀明信片宣統登基到他退位只有不到四年的時間,他從3歲到7歲,雖然時間不長,朝內朝外發生大事件很多,僅僅《宣統政紀》就寫了一本大書,我想,這三年的時間事情千頭萬緒就是一件大事,就是「辛亥革命」。光緒三十一年,1905年,孫中山在日本東京成立「中國同盟會」,孫先生當選為總理,綱領是「驅除韃虜,恢復中華,平均地權,建立民國」。光緒三十二年,慈禧太後准備做一點改革,但是又說,民智未開,老百姓覺悟不夠,還要往後推推再說,光緒三十三年,三十四年,宣統元年,宣統二年,連續爆發了各地的起義,但是,都失敗了,宣統三年八月十九日,公歷1911年10月10日,武漢新軍發動起義,勝利了,這一年是辛亥年,所以歷史上就稱作「辛亥革命」,接著湖南等各省紛紛響應,不久在南京召開臨時會議,推選孫中山先生為臨時大總統,紀年改用公元紀年,廢除宣統年號,1912年1月1日,孫中山先生就任中華民國臨時大總統,接著就和清朝政府談判,孫先生決定讓袁世凱接任他的大總統,南北達成了一個協議,就是宣統退位。
溥儀這一生一共有五個夫人,第一就是「皇後」,郭博勒氏,婉容,達斡爾族人。溥儀跟她結婚的時候,已經不是宣統皇帝了,是民國的國民了,所以婉容也就不能叫做皇後了。第二就是「淑妃」,就是文綉,文綉和婉容同一天和溥儀結婚,這個時候溥儀也不是宣統皇帝了,所以也不能叫淑妃了。第三位就是「祥夫人」,他他拉氏,後來改姓譚名玉齡。第四位叫「福夫人」,就是李玉琴,1943年在長春和溥儀結婚,後來離婚了。第五位就是李淑賢,李淑賢是1962年結婚的,後來故去了。
溥儀堂弟
愛新覺羅·溥聰(1956年—),台灣知名政治人物、學者,馬英九重要之幕僚,溥儀的堂弟之一,現年54歲。
⑼ 帶明字和儀字的詩詞
《六州》
年代:宋作者:無名氏
寰宇定,四海奉文思。書軌混,梯航湊,共戴昌期。稽古典、方詠京坻。耕籍豐民稼,敦本農時。陳羽衛、日月旌旗。袞冕次壇壝。帷宮宿設,梐枑相差。穆清端拱,星畢照罘罳。良宵永,為民廣洽,龐褫奏、行漏昭庭燎,鐃吹鼓曾颸。百神擁衛斗東移。明發儼皇儀。手攬洪縻。豐年萬億與千斯。德澤遍華夷。迴旋輅、天臨雙闕,四方在宥,永保鴻基。
《程文簡公輓詞三首》
年代:宋作者:梅堯臣
嘗預岩廊政,終為社稷臣。作藩安舊俗,飲酒得賢人。
葬禮鐃簫咽,明儀幣馬陳。泉堂一經掩,原上只麒麟。
《挽周南夫寺簿》
年代:宋作者:孫應時
獄寺平反助,儀曹簿正明。嘉猷新入告,天語重恩榮。
起滯方如此,論功百未成。茫茫天理昧,嘆惜恨難平。
《鄉飲酒倡和詩》
年代:宋作者:曾潁茂
異席賓階愧上西,喜觀微俗頓風移。一堂酬酢古冠屨,千里循良世鼎彝。
詩繼紹興賢守句,教明直講太平儀。遼遼曠典今重舉,從此愚夫可與知。
《禁中聞鶯》
年代:明作者:章懋
禁苑花深晝漏遲,鶯聲遙在萬年枝。不隨舞袖歌金縷,卻伴仙韶奏玉墀。
長信夢回欹枕處,瑣闈吟罷倚闌時。東風空費如簧舌,不道明廷有鳳儀。
⑽ 帶儀字的古詩詞
長裾本是上清儀,曾逐群仙把玉芝。
再看看別人怎麼說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