當前位置:首頁 » 古詩詞句 » 文人寫給孩子的詩句

文人寫給孩子的詩句

發布時間: 2021-03-08 15:37:40

1. 兒童的天真活潑總是能激發詩人們的創造靈感請你搜集有關兒童的古詩名句製作

最喜小兒無賴,溪頭卧剝蓮蓬"出自辛棄疾的 《清平樂·村居》意為我最喜歡的頑皮的小兒子在河邊爬著卧著剝蓮蓬玩。

最喜小兒無賴,溪頭卧剝蓮蓬"小兒無拘無束地剝蓮蓬吃的那種天真活潑的神情狀貌,饒有情趣,栩栩如生,可謂是神來之筆,古今一絕!「卧」字的用得極妙它把小兒天真、活潑、頑皮的勁兒,和盤托出,躍然紙上。所謂一字千金,即是說使用一字,恰到好處,就能給全句或全詞增輝。這里的「卧」字正是如此.通過這樣簡單的情節安排,就把一片生機勃勃和平寧靜、樸素安適的農村生活,真實地反映出來了。給人一種詩情畫意 ,清新悅目的感覺,這樣的構思巧妙、新穎,色彩協和、鮮明,給人留下了難忘的印象。
2、原文

清平樂·村居

辛棄疾

茅檐低小,溪上青青草。

醉里吳音相媚好,白發誰家翁媼。

大兒鋤豆溪東,中兒正織雞籠。

最喜小兒亡賴,溪頭卧剝蓮蓬。

3、詩詞大意

房子是用茅草蓋的,屋矮檐低;門前有一道溪流,岸邊長滿青草,綠水青草相映,更顯得碧清可愛。不知是誰家的兩位斑斑白發的老夫妻喝過幾杯酒後,醉醺醺地用地道的土語對話,互相取悅,語調柔媚親昵。

大兒子在河東的豆田裡鋤草,二兒子正在編織雞籠子,只有我最喜歡的頑皮的小兒子在河邊爬著卧著剝蓮蓬玩。

4、詩詞賞析

上片勾勒環境烘托氣氛。開篇用素描手法,勾出"茅檐"、"溪上"、"青草",只淡淡幾筆便形象地描畫出江南農村的特色,為人物的出現安排下廣闊的背景。三、四句寫詞中出現的老公公和老婆婆,他們講話的聲音帶著醉意,愈加顯得溫柔婉媚,但是等走到他們面前時,才發現說話的已不是什麼年輕人,而是白發皤皤的老年人了。從"醉里",可以看出老年人生活的安詳,從"媚好",可以看出他們精神的愉快。

下片集中寫這一農戶的三個兒子,比較全面地反映了當時農村生活的各個方面,畫面在繼續擴展。整勞力在溪東的豆地里鋤草,半大的孩子在編織雞籠。詩人著力於"小兒"的描繪,共用了兩句,佔全詞四分之一篇幅。"溪頭卧剝蓮蓬"形象地刻畫出他無憂無慮、天真活潑的神態。對此,詞人感到由衷的歡喜。

這首詞具有濃厚的農村生活氣息,字里行間處處洋溢著作者對農村生活的喜悅之情。

2. 古代詩人寫了不少反映兒童生活情趣的詩句,要兩首

池上
(唐)白居易
小娃撐小艇,偷采白蓮回。
不解藏蹤跡,浮萍一道開.

風鳶圖詩(其一) 徐渭

柳條搓線絮搓棉,
搓夠千尋放紙鳶。
消得春風多少力,
帶將兒輩上青天。

所見
【清】 袁 枚
牧童⑴騎黃牛,
歌聲振⑵林樾⑶。
意欲⑷捕⑸鳴⑹蟬,
忽然閉口立。

《宿新市徐公店》【宋】楊萬里
籬落疏疏一徑深,樹頭花落未成陰。
兒童急走追黃蝶,飛入菜花無處尋。

《村居》【清】高鼎
草長鶯飛二月天,拂堤楊柳醉春煙。
兒童散學歸來早,忙趁東風放紙鳶。

《小兒垂釣》【唐】胡令能
蓬頭稚子學垂綸,側坐莓苔草映身。
路人借問遙招手,怕得魚驚不應人。

3. 古代詩人描寫兒童的詩句

描寫兒童的詩
1《牧童》唐·呂岩
草鋪橫野六七里,笛弄晚風三四聲。
歸來飽飯黃昏後,不脫蓑衣卧月明。
2《舟過安仁》宋·楊萬里
一葉漁船兩小童,收篙停棹坐船中。
怪生無雨都張傘,不是遮頭是使風。
4《小兒垂釣》唐·胡令能
蓬頭稚子學垂綸,側坐莓苔草映身。
路人借問遙招手,怕得魚驚不應人。
5《村居》清·高鼎
草長鶯飛二月天,拂堤楊柳醉春煙。
兒童散學歸來早,忙趁東風放紙鳶。
6《宿新市徐公店》宋·楊萬里
籬落疏疏一徑深,枝頭花落末成陰。
兒童急走追黃蝶,飛入菜花無處尋。
7《所見》清·袁枚
牧童騎黃牛,歌聲振林樾。
意欲捕鳴蟬,忽然閉口立。
8《牧童》宋·黃庭堅
騎牛遠遠過前村,吹笛風斜隔隴聞。
多少長安名利客,機關用盡不如君。
9《觀游魚》唐·白居易
繞池閑步看魚游,正值兒童弄釣舟。
一種愛魚心各異,我來施食爾垂鉤。
10《田家》宋·范成大
晝出耘田夜織麻,村莊兒女各當家。
童孫未解供耕織,也傍桑陰學種瓜。
11《花影》宋·蘇軾
重重疊疊上瑤台,幾度呼童歸不開。
剛被太陽收拾去,卻教明月送將來。
12《桑茶坑道中八首》其七 宋·楊萬里
晴明風月雨乾時,草滿花堤水滿溪。
童子柳陰眠正著,一牛吃過柳陰西。
13池上》唐·白居易
小娃撐小艇,偷采白蓮回。
不解藏蹤跡,浮萍一道開。

4. 古代詩人寫了不少反映兒童生活情趣的詩句,要兩句

1、兒童散學歸來早,忙趁東風放紙鳶。

《村居》清代:高鼎

草長鶯飛二月天,拂堤楊柳醉春煙。

兒童散學歸來早,忙趁東風放紙鳶。

釋義:

農歷二月,村子前後的青草已經漸漸發芽生長,黃鶯飛來飛去。楊柳披著長長的綠枝條,隨風擺動,好像在輕輕地撫摸著堤岸。在水澤和草木間蒸發的水汽,如同煙霧般凝集著。楊柳似乎都陶醉在這濃麗的景色中。

村裡的孩子們放了學急忙跑回家,趁著東風把風箏放上藍天。

2、兒童急走追黃蝶,飛入菜花無處尋。

《宿新市徐公店》宋代:楊萬里

籬落疏疏一徑深,樹頭花落未成陰。(花落 一作:新綠)

兒童急走追黃蝶,飛入菜花無處尋。

釋義:

籬笆稀稀落落,一條小路通向遠方,樹上的花瓣紛紛飄落,卻還尚未形成樹陰。

小孩子飛快地奔跑著追趕黃色的蝴蝶,可是蝴蝶突然飛入菜花叢中,再也找不到了。

3、意欲捕鳴蟬,忽然閉口立。

《所見》清代:袁枚

牧童騎黃牛,歌聲振林樾。

意欲捕鳴蟬,忽然閉口立。

釋義:

牧童騎在黃牛背上,嘹亮的歌聲在林中回盪。

忽然想要捕捉樹上鳴叫的知了,就馬上停止唱歌,一聲不響地站立在樹旁。

4、路人借問遙招手,怕得魚驚不應人。

《小兒垂釣》唐代:胡令能

蓬頭稚子學垂綸,側坐莓苔草映身。

路人借問遙招手,怕得魚驚不應人。

釋義:

一個頭發蓬亂、面孔青嫩的小孩在河邊學著大人釣魚,側著身子坐在草叢中,野草掩映了他的身影。

聽到有過路的人問路,小孩漠不關心地擺了擺手,生怕驚動了魚兒,不敢回應過路人。

5、歸來飽飯黃昏後,不脫蓑衣卧月明。

《牧童》唐代:呂岩

草鋪橫野六七里,笛弄晚風三四聲。

歸來飽飯黃昏後,不脫蓑衣卧月明。

釋義:

遼闊的草原像被鋪在地上一樣,四處都是草地。晚風中隱約傳來牧童斷斷續續悠揚的笛聲。

牧童放牧歸來,在吃飽晚飯後的晚霞時分。他連蓑衣都沒脫,就躺在草地上看天空中的圓月。

5. 填詩句 兒童是那樣天真可愛,許多文人墨客寫下了精彩的詩句

這么簡單要自己想辦法,不要依靠別人哦。
幫你一次吧
南宋楊萬里的「兒童(相見不相識),(笑問客從何處來)。」
清代袁枚的「意欲(捕鳴蟬),(忽然閉口立)。」
清代高鼎的「兒童(散學歸來早),(忙趁東風放紙鳶)。」
唐朝胡令能的「路人(借問遙招手),(怕得魚驚不應人)。」
南宋辛棄疾的「最喜(小兒無賴),(溪頭卧剝蓮蓬)。」

6. 古代詩人寫了不少反映兒童生活情趣的詩句,如(兩首)

兒童散學歸來早,忙趁東風放紙鳶。
草長鶯飛二月天,拂堤楊柳醉春煙。
兒童急走追黃蝶,飛入菜花無處尋。

7. 古代詩人寫了不少反映兒童生活樂趣的詩句,它們是什麼詩句

《宿新市徐公店》
楊萬里
籬落疏疏一徑深,
樹頭花落未成陰。
兒童急走追黃蝶,
飛入菜花無處尋。
小兒垂釣
胡令能
蓬頭稚子學垂綸,側坐莓台草映身。
路人借問遙招手,怕得魚驚不應人。
所見


牧童騎黃牛,歌聲振林樾。
意欲捕鳴蟬,忽然閉口立。
村居


草長鶯飛二月天,拂堤楊柳醉春煙。
兒童放學歸來早,忙趁東風放紙鳶。

8. 誇孩子懂事的古詩句

一、《牧童詞》

作者:唐代李涉

1、原文

荷蓑出林春雨細,蘆管卧吹莎草綠。

亂插蓬蒿箭滿腰,不怕猛虎欺黃犢。

2、翻譯

朝晨去放牛,放牛過曲曲折折的江岸。夜晚去放牛經過幾個村莊山谷。

穿蓑衣出樹林春雨浙淅瀝瀝,躺在莎草叢吹起蘆笛,吹得江兩岸一片蔥綠。四周插上蓬蒿,腰中裝滿弓箭,怕什麼猛虎欺凌黃牛犢。

二、《小兒垂釣》

作者:唐代胡令能

1、原文

蓬頭稚子學垂綸,側坐莓苔草映身。

路人借問遙招手,怕得魚驚不應人。

2、翻譯

一個頭發蓬亂的小孩子正在學垂釣,側身坐在青苔上綠草映襯著他的身影。

遇到有人問路,他老遠就招著小手,因為不敢大聲應答,唯恐魚兒被嚇跑。

(8)文人寫給孩子的詩句擴展閱讀:

創作背景及鑒賞:

1、《牧童詞》

唐朝701—800年,文人學習寫民間歌謠的風氣已經形成。其主要標志就是學習民間的填詞。詞和詩,此時在文人眼裡區別不大,無非一雅一俗。被收進《花間集》、《尊前集》等詞集的《竹枝》、《柳枝》、《浪淘沙》等就是七言絕句。

文人寫它的目的,也只不過是「饞善歌者揚之」罷了。李涉的這首小詩,正是在模仿民歌的基礎上寫成,採用的形式和表現的內容十分協調。

這首詩寫出了牧童放牧生活和情趣。前四句側重描寫牧童放牧的辛勤,詩人運用時空的轉換擴大詩歌的內蘊。

後四句著重描寫放牧時的情趣:春雨綿綿,牧童穿行於林中草地,稍有閑暇,便吹響悠揚的蘆笛,一會又胡亂地在腰間插滿野蒿,恰似利劍,顯得英武灑脫,這樣就再也不怕猛虎欺負牛犢了。

這種奇思漫想,生動地表現了牧童幼稚、天真的精神面貌,令人忍俊不禁。

2、《小兒垂釣》

《小兒垂釣》是胡令能到農村去尋找一個朋友,向釣魚兒童問路後所作。其具體創作時間未得確證。

此詩描寫一個小孩子在水邊聚精會神釣魚的情景,通過典型細節的描寫,極其傳神地再現了兒童那種認真、天真的童心和童趣。前兩句雖然著重寫小兒的體態,但「側坐」與「莓苔」又不是單純的描景之筆;

後兩句雖然著重寫小兒的神情,但在第三句中仍然有描繪動作的生動的筆墨。全詩從形神兩方面栩栩如生地刻畫了垂釣小兒的形象,言辭流暢,清新活潑,寥寥數語便繪出一幅童趣盎然的圖畫,不失為一篇情景交融、形神兼備的描寫兒童的佳作。

9. 陸游臨終前告誡自己的兒子(詩句):

陸游臨終前告誡自己的兒子(詩句):王師北定中原日,家祭無忘告乃翁。意為:當大宋軍隊收復了中原失地的那一天時,你們舉行家祭時不要忘了告訴我!

出自宋代陸游的《示兒》,是詩人的絕筆。表達了詩人至死念念不忘「北定中原」、統一祖國的深摯強烈的愛國激情。

原詩:

《示兒》宋代:陸游

死去元知萬事空,但悲不見九州同。

王師北定中原日,家祭無忘告乃翁。

釋義:

原本知道死去之後就什麼也沒有了,只是悲哀沒有見到國家統一。當大宋軍隊收復了中原失地的那一天時,你們舉行家祭時不要忘了告訴我!

作者簡介:

陸游(1125—1210),字務觀,號放翁。漢族,越州山陰(今浙江紹興)人,南宋著名詩人。

(9)文人寫給孩子的詩句擴展閱讀:

創作背景:

此詩作於公元1210年(寧宗嘉定三年),八十五歲的陸游一病不起,此詩為陸游的絕筆,既是詩人的遺囑,也是詩人發出的最後的抗戰號召。表達了詩人的無奈以及對收復失地的期盼。

賞析:

首句「死去元知萬事空」(釋義:原本知道死去之後就什麼也沒有了)。「元知」,本來就知道;「萬事空」,是說人死後萬事萬物都可無牽無掛了。但接著第二句意思一轉:「但悲不見九州同」(釋義:只是悲哀沒有見到國家統一),唯獨一件事卻放不下,那就是淪喪的國土尚未收復,沒有親眼看見祖國的統一。

詩的第三句「王師北定中原日」(釋義:當大宋軍隊收復了中原失地的那一天時),表明詩人雖然沉痛,但並未絕望。他堅信總有一天宋朝的軍隊必定能平定中原,光復失地。有了這一句,詩的情調便由悲痛轉化為激昂。

結句「家祭無望告乃翁」(釋義:你們舉行家祭時不要忘了告訴我),情緒又一轉,無奈自己活著的時候已看不到祖國統一的那一天,只好把希望寄託於後代子孫。於是深情地囑咐兒子,在家祭時千萬別忘記把「北定中原」的喜訊告訴他。

這首詩是陸游的絕筆。他在彌留之際,還是念念不忘被女真貴族霸佔著的中原領土和人民,熱切地盼望著祖國的重新統一,因此他特地寫這首詩作為遺囑,諄諄告誡自己的兒子。從這里我們可以領會到詩人的愛國激情是何等的執著、深沉、熱烈、真摯!

無怪乎自南宋以來,凡是讀過這首詩的人無不為之感動,特別是當外敵入侵或祖國分裂的情況下,更引起了無數人的共鳴。

這首詩用筆曲折,情真意切地表達了詩人臨終時復雜的思想情緒,既有對抗金大業未就的無窮遺恨,也有對神聖事業必成的堅定信念。全詩有悲的成分,但基調是激昂的。詩的語言渾然天成,沒有絲毫雕琢,全是真情的自然流露,但比著意雕琢的詩更美,更感人。

10. 填詩句兒童是那樣天真可愛,許多文人墨客寫下了精彩的詩句

南宋楊萬里的「兒童(相見不相識),(笑問客從何處來)。」
清代袁枚的「意欲(捕鳴蟬),(忽然閉口立)。」
清代高鼎的「兒童(散學歸來早),(忙趁東風放紙鳶)。」
唐朝胡令能的「路人(借問遙招手),(怕得魚驚不應人)。」
南宋辛棄疾的「最喜(小兒無賴),(溪頭卧剝蓮蓬)。」

熱點內容
古代勵志的名言 發布:2021-03-16 21:50:46 瀏覽:209
形容兒孫繞膝的詩句 發布:2021-03-16 21:49:35 瀏覽:878
席慕蓉賞析印記 發布:2021-03-16 21:48:26 瀏覽:311
權力很大含有手的成語 發布:2021-03-16 21:48:22 瀏覽:584
能聽的兒童故事 發布:2021-03-16 21:48:15 瀏覽:285
關於足球的詩歌詞句 發布:2021-03-16 21:47:40 瀏覽:870
拖拉機的古詩 發布:2021-03-16 21:42:53 瀏覽:571
亮甜的詩句 發布:2021-03-16 21:42:00 瀏覽:831
廣東話生日快樂祝福語 發布:2021-03-16 21:38:55 瀏覽:409
噓的短句 發布:2021-03-16 21:38:07 瀏覽:816