當前位置:首頁 » 古詩詞句 » 古詩書寫稿

古詩書寫稿

發布時間: 2021-03-07 07:38:51

❶ 用文稿紙抄寫古詩的格式怎樣寫最好

這個是不拘一格的 怎樣都行看你喜歡 詩人不會連自己的主見都沒有

❷ 求3分鍾的古詩鑒賞稿

李商隱《無題二首》(之一)賞析

昨夜星辰昨夜風,畫樓西畔桂堂東②。
身無彩鳳雙飛翼,心有靈犀一點通③。
隔座送鉤春酒暖,分曹射覆蠟燈紅④。
嗟余聽鼓應官去,走馬蘭台類轉蓬⑤。

【韻譯】:
昨夜星光燦爛,夜半卻有習習涼風;
我們酒筵設在畫樓西畔、桂堂之東。
身上無彩鳳的雙翼,不能比翼齊飛;
內心卻象靈犀一樣,感情息息相通。
互相猜鉤嬉戲,隔座對飲春酒暖心;
分組來行酒令,決一勝負燭光泛紅。
可嘆呵,聽到五更鼓應該上朝點卯;
策馬趕到蘭台,象隨風飄轉的蓬蒿。

這是一首戀情詩。詩人追憶昨夜參與的一次貴家後堂之宴,表達了與意中人席間相遇、旋成間阻的懷想和惆悵。
首聯由今宵之景觸發對昨夜席間歡聚時光的美好回憶。在這個星光閃爍、和風習習的春夜裡,空氣中彌漫著令人沉醉的幽香,一切似乎都與昨晚在貴家後堂宴飲時的景況相同,而席間與意中人相遇的那一幕卻只能成為難以重現的回憶了。詩人並未直接敘寫昨夜的情事,而是藉助於星辰好風、畫樓桂堂等外部景物的映襯,烘托出昨夜柔美旖旎的環境氣氛,語句華美流轉,富於唱嘆的情致,將讀者帶入溫馨浪漫的回憶中。頷聯抒寫今夕對意中人的思念。自己此刻雖然沒有彩鳳般的雙翅,得以飛越重重阻礙與意中人相會,但相信彼此的眷戀之心當如靈異的犀角暗中相通。「身無」、「心有」,一退一進,相互映照,是間隔中的契合與溝通,悵惘中的喜悅與慰藉,表現了詩人對這段美好情緣的珍視和自信。兩句比喻新奇貼切,剖劃深刻細致,展示了詩人抒寫微妙矛盾的心理感受的高超才力。
頸聯具體追憶昨夜與意中人共預盛會的場景,而詩人此際落寞抑鬱情懷自在言外矣。詩人回想昨晚宴席之間,燈紅酒暖,觥籌交錯,藏鉤射覆,笑語喧闐,場面是何等熱烈醉人啊!「春酒暖」和「蠟燈紅」,不但傳神地刻畫出宴會間熱烈融洽的歡樂氣氛,也使讀者聯想到燭光掩映下女子的紅暈面頰,彼此的目成心會已不言自明,真是酒不醉人人自醉啊!尾聯回憶今晨離席應差時的情景和感慨。昨夕的歡宴徹夜到曉,樓內笙歌未歇,樓外鼓聲已響,詩人自嘆像隨風飄轉的蓬草,身不由己,不得不去秘書省應差,開始了又一天寂寞無聊的校書生涯,而與席上的意中人則後會難期了。豈獨相思苦,長嘆業未成。戀情阻隔的悵惘與身世沉淪的感嘆交匯於詩人胸中,使此詩的內涵和意蘊得到了擴大和深化,在綺麗流動的風格中有著沉鬱悲慨的自傷意味。

全詩感情深摯纏綿,煉句設色,流麗圓美。詩人將身世之感打並入艷情,以華艷詞章反襯困頓失意情懷,營造出情采並茂、婉曲幽約的藝術境界。詩中意象的錯綜跳躍,又使其主旨帶有多義性和歧義性,詩人對心靈世界開掘的深度和廣度,確實是遠邁前人的,其在文學史上的地位,很大程度上便取決於這類無題詩所產生的巨大而持久的影響。

❸ 三格十六行的古詩稿紙怎樣寫

謄寫詩歌與謄寫別的體裁作品,並無區別.
通常採用有格子的稿紙.橫線的稿紙盡量少用.

另外,用電腦列印A4紙是最省事的.只要字體大小便於閱讀,無特定格式限制.

❹ 兩分鍾讀完的經典古詩文的稿子

將進酒
唐代·李白
君不見,黃河之水天上來,奔流到海不復回。
君不見,高堂明鏡內悲白發,朝如青絲容暮成雪。
人生得意須盡歡,莫使金樽空對月。
天生我材必有用,千金散盡還復來。
烹羊宰牛且為樂,會須一飲三百杯。
岑夫子,丹丘生,將進酒,杯莫停。
與君歌一曲,請君為我傾耳聽。
鍾鼓饌玉不足貴,但願長醉不復醒。
古來聖賢皆寂寞,惟有飲者留其名。
陳王昔時宴平樂,斗酒十千恣歡謔。
主人何為言少錢,徑須沽取對君酌。
五花馬,千金裘,呼兒將出換美酒,與爾同銷萬古愁。
滿江紅·寫懷
宋代·岳飛
怒發沖冠,憑欄處、瀟瀟雨歇。抬望眼,仰天長嘯,壯懷激烈。三十功名塵與土,八千里路雲和月。莫等閑、白了少年頭,空悲切!(欄 通:闌)
靖康恥,猶未雪。臣子恨,何時滅!駕長車,踏破賀蘭山缺。壯志飢餐胡虜肉,笑談渴飲匈奴血。待從頭、收拾舊山河,朝天闕。

❺ 如何寫古詩發言稿

是要自己寫嗎?參考下列文章:

常用文言虛詞詳析

常用文言虛詞詳析

1.用作代詞,又分幾種情況:
(一)可以代人、代物、代事。代人多是第三人稱。譯為"他"(他們)、"它"(它們)。作賓語或兼語,不作主語。 例如:
作《師說》以貽之。(《師說》,代人,作賓語。)

(二)指示代詞,表近指。可譯為"這",通常作復指性定語。
如:
均之二策。(《廉頗藺相如列傳》)
2.用作助詞,也分幾種情況:
(一)結構助詞,定語的標志。用在定語和中心語(名詞)之間,可譯為"的",有的可不譯。如:
若能以吳、越之眾與中國抗衡。(《赤壁之戰》)

(二)結構助詞,補語的標志。用在中心語(動詞、形容詞)和補語之間,可譯為"得"。如: 古人之觀於天地、山川、草木、鳥獸,往往有得,以其求思之深而無不在也。(《游褒禪山記》)
(三)結構助詞,賓語前置的標志。用在被提前的賓語之後,動詞謂語或介詞之前,譯時應省去。如:
宋何罪之有?(《公輸》,即"宋有何罪")
(四)結構助詞。當主謂短語在句中作為主語、賓語或一個分句時,"之"用在主語和謂語之間,起取消句子獨立性的作用,可不譯。譯時也可省去。如:
孤之有孔明,猶魚之有水也。(《隆中對》)
(五)音節助詞。用在形容詞、副詞或某些動詞的末尾,或用在三個字之間,使之湊成四個字,只起調整音節的作用,無義,譯時應省去。如:
頃之,煙炎張天。(《赤壁之戰》)


1.用作代詞,又分幾種情況:
(一)第三人稱代詞。可代人、代事物,有在名詞之前,作領屬性定語,可譯為"他的","它的"(包括復數)。例如:
臣從其計,大王亦幸赦臣。(《廉頗藺相如列傳》)
(二)第三人稱代詞。一般代人,用在動詞或形容詞之前,作主謂短語中的小主語(整個主謂短語,在句中作主語或賓語修飾語)應譯為"他""它"不能加"的"。如:

其聞道也固先乎吾。(《師說》"其聞道"作主語。)
此皆言其可目者也。(《芙蕖》"其可目"作賓語。)
(三)活用為第一人稱。可用作定語或小主語,視句意譯為"我的"或"我(自己)"。如:
今肅迎操,操當以肅還付鄉黨,品其名位,猶不失下曹從事。(《赤壁之戰》)

(四)指示代詞,表遠指。可譯為"那""那個""那些""那裡"。如:
則或咎其欲出者。(《游褒禪山記》)

(五)指示代詞,表示"其中的",後面多為數詞。如:
於亂石間擇其一二扣之。(《石鍾山記》)
2.用作副詞。放在句首或句中,表示測度、反詰、婉商、期望等語氣,常和放在句末的語氣助詞配合,視情況可譯為"大概""難道""還是""可要"等,或省去。例如:
其皆出於此乎?(《師說》表測度。)

3.用作連詞。作連詞用時,通常放在句首,或表假設,可譯為"如果";或表選擇,可譯為"還是"。例如:
其業有不精,德有不成者,非天質之卑,則心不若余之專耳,豈他人之故哉?(《送東陽馬生序》表假設。)

1.用作連詞。可連接詞、短語和分句,表示多種關系。
(一)表示並列關系。一般不譯,有時可譯為"又"。如:蟹六跪而二螯。(《勸學》)
(二)表示遞進關系。可譯為"並且"或"而且"。如:君子博學而日參省乎己。(《勸學》)
(三)表示承接關系。可譯為"就""接著",或不譯。如:余方心動欲還,而大聲發於水上。(《石鍾山記》)
(四)表示轉折關系。可譯為"但是""卻"。 青,取之於藍,而青於藍。(《勸學》)
(五)表示假設關系。可譯為"如果""假如"。如: 諸君而有意,瞻予馬首可也。(《馮婉貞》)
(六)表示修飾關系,即連接狀語。可不譯。如: 吾嘗終日而思矣……(《勸學》) 吾恂恂而起。(《捕蛇者說》)
2.用作代詞。只用作第二人稱,一般作定語,譯為"你的";偶爾也作主語,譯為"你"。例如:
而翁長銓,遷我京職,則汝朝夕侍母。(《記王忠肅公翱事》)
3.復音虛詞"而已",放在句末,表示限止的語氣助詞,相當於"罷了"。例如:
一人、一桌、一椅、一扇、一撫尺而已。(《口技》)


1.用作連詞,可表示多種關系。
(一)表示承接關系。一般用來連接兩個分句或緊縮復句中的前後兩層意思,表示兩件事情在時間上、事理上的緊密聯系。可譯為"就""便",或譯為"原來是""已經是"。例如:
項王曰:"壯士!賜之卮酒。"則與斗卮酒。(《鴻門宴》)

(二)表示假設關系。有的用在前一分句,引出假設的情況,相當於"假使""如果";有的用於後面的分句,表示假設或推斷的結果,相當於"那麼""就"。例如:
入則無法家拂士,出則無敵國外患者,國恆亡。(《生於憂患,死於安樂》)

(三)表示並列關系。這種用法都是兩個或兩個以上的"則"連用,每個"則"字都用在意思相對、結構相似的一個分句里,表示兩個(或兩個以上)分句之間是並列關系(不是表示兩個詞之間)。可譯為"就",或不譯。例如:
入則孝,出則弟。(《論語·學而》)

(四)表示轉折、讓步關系。表示意思有轉折時,"則"字用在後一分句,可譯為"可是""卻";表示姑且承認一件事,預備下句轉入正意時,"則"字用在前一分句,可譯為"雖然""倒是"。例如:
於其身也,則恥師焉,惑矣。(《師說》)

2.用作副詞。用在判斷句中,起強調和確認作用,可譯作"是""就是"。例如:
此則岳陽樓之大觀也。(《岳陽樓記》)


1.用作代詞。有時分指它前面已經出現過的人或物中的一部分,有時泛指某人、某物或某種情況,可譯為"有人""有的""某人"等。例如:
或師焉,或不焉。(《師說》)
2.用作副詞。表示不敢或不能肯定,可譯為"或許"、"也許"、"可能"等。例如:
予嘗求古仁人之心,或異二者之為。(《岳陽樓記》)
3.用作連詞。表示兩種(或以上)情況可供選擇或者動作行為的交替發生,可譯為"或者""有時"。例如:

蛟或浮或沒。(《周處》)

1.用作副詞。表示前後兩事在情理上的順承或時間上的緊接,可譯為"就""這才"等;也可表示前後兩事在情理上是逆轉相背的,可譯為"卻""竟(然)""反而""才"等;還可表示對事物范圍的一種限制,可譯為"才""僅"等。例如:

臣乃敢上壁。(《謙頗藺相如列傳》)
項王乃復引兵而東,至東城,乃有二十八騎。(《項羽本紀》)
2.用作代詞。只用作第二人稱,常作定語,譯為"你的";也作主語,譯為"你"。不能作賓語。例如:
王師北定中原日,家祭無忘告乃翁。(陸游《示兒》)
3.用在判斷句中,起確認作用,可譯為"是""就是"等。例如:
若事之不濟,此乃天也。(《赤壁之戰》)

"乃"有時還作連詞用,釋為"若夫"、"至於""如果"等。例略。

1.用作副詞。表示動作行為的完結。可譯為"……以後""已經""完全"等,有時"既已"連用,可譯為"已經……之後";也表示在隔了一段短時間以後,發生了某事,可譯為"不久",有時"既而"連用,意義不變。例如:
相如既歸,趙王以為賢大夫。(《廉頗藺相如列傳》)

既而以吳民之亂請於朝。(《五人墓碑記》)
2.用作連詞。連接詞與詞、分句與分句,表示兩種情況同時存在,或者由前一分句的事實引出下一分句的推論。常和"且""則""又"等詞前後呼應。例如:
既來之,則安之。(《論語·季氏將伐顓臾》)


1.用作連詞。用在復句的前一分句表示讓步,可譯為"即使""縱使";或表示假設,可譯為"如果""假如"。例如:
即可不死,而離散不相見。(《與妻書》)

2.用作副詞。用在動詞前,表示前後兩件事緊相銜接,或表示兩種情況緊相聯系。可譯為"立即""馬上""就"等。例如:
(樊)噲即帶劍擁盾入軍門。(《鴻門宴》)
用在判斷句中起確認作用,可譯為"是""就是"。例如:
水旱疾疫,即天地調劑之法也。(《治平篇》)

1.用作介詞。主要有以下幾種情況:
(一)表示動作、行為所用或所憑借的工具、方法及其他,可視情況譯為"用""拿""憑借""依據""按照""用(憑)什麼身份"等。例如:
以故法為其國與此同。(《察今》)

(二)起提賓作用,可譯為"把"。例如:
秦亦不以城予趙,趙亦終不予秦璧。(《廉頗藺相如列傳》)
(三)表示動作、行為產生的原因,可譯為"因""由於"。例如:
且以一璧之故逆強秦之歡,不可。(《廉頗藺相如列傳》)
時操軍兼以飢疫,死者太半。(《赤壁之戰》)
(四)引進動作、行為發生的時間和處所,用法同"於",可譯為"在""從"。例如:

今以長沙豫章往,水道多絕,難行。(《漢書·西南夷傳》)
(五)表示動作、行為的對象,用法同"與",可譯為"和""跟";有時可譯為"率領""帶領"。例如:
天下有變,王割漢中以楚和。(《戰國策·周策》)
(公子)欲以客往赴秦軍,與趙俱死。(《信陵君竊符救趙》)
2.用作連詞。用法和"而"有較多的相同點,只是不能用於轉折關系。
(一)表示並列或遞進關系,常用來連接動詞、形容詞(包括以動詞、形容詞為中心的短語),可譯為"而""又""而且""並且"等,或者省去。例如:
夫夷以近,則游者眾……(《游褒禪山記》)
(二)表示承接關系,"以"前的動作行為,往往是後一動作行為的手段或方式。可譯為"而"或省去。例如:
余與四人擁火以入……(《游褒禪山記》)
(三)表示目的關系,"以"後的動作行為,往往是前一動作行為的目的或結果。可譯"而""來""用來""以致"等。例如:
作《師說》以貽之。(《師說》)

(四)表示因果關系,常用在表原因的分句前,可譯為"因為"。例如:

古人……以其求思之深而無不在也。(《游褒禪山記》)
(五)表示修飾關系,連接狀語和中心語,可譯為"而",或省去。例如:
木欣欣以向榮,泉涓涓而始流。(陶淵明《歸去來辭》)
3.復音虛詞"以是""是以",相當"因此",引出事理發展或推斷的結果。例如:
以是人多以書假余……(《送東陽馬生序》)

"於"是介詞,總是跟名詞、代詞或短語結合,構成介賓短語去修飾動詞、形容詞,表示多種組合關系。
1.引進動作的時間、處所、范圍、對象、方面、原因等,視情況可譯為"在""在……方面""在……中""向""到""自""從""跟""同""對""對於""給""由於"等。例如:
得復見將軍於此。(《鴻門宴》在)
2.放在形容詞之後,表示比較,一般可譯為"比",有時可譯為"勝過"。例如:
良曰:"長於臣。"(《鴻門宴》)
3.放在動詞之後,引進行為的主動者,可譯為"被",有時動詞前還有"見""受"等字和它相應。例如:
或脫身以逃,不能容於遠近……(《五人墓碑記》)

4.復音虛詞"於是",用法與現代漢語的"於是"不完全相同。
(一)放在句子開頭,表前後句的承接或因果關系,與現在的承接連詞或因果連詞相同。現代漢語也這樣用。 於是秦王不懌,為一擊缻。(《廉頗藺相如列傳》)
吳之民方痛心焉,於是乘其厲聲以呵,則噪而相逐。(《五人墓碑記》)
(二)放在謂語之前或謂語之後,"於是"屬介賓短語作狀語或補語。可根據"於"的不同用法,分別相當於"在這""從這"等。
吾祖死於是,吾父死於是。("在這職業上"《捕蛇者說》)

"雖"作連詞,在文言中有兩種用法。
1.用在假設關系的句子里,作用是先承認一種假設,然後轉入正意,可譯為"即使"。例如:

雖乘奔御風,不以疾也。(《三峽》)
2.用在轉折關系的句子里,作用是先承認一事實,下面再轉入正意。可譯為"雖然"。例如:
豫州軍雖敗於長坂,今戰士還者及關羽水軍精甲萬人……(《赤壁之戰》)
3.復音虛詞"雖然"。
現在漢語用"雖然"的地方,文言只用一個"雖"字。文言的"雖然","雖"是轉折連詞,"然"是指示代詞,結合在一起,有承上轉下的作用,相當於"雖然如此"或"話縱然這么講"。例如:
雖然,受地於先王,願終守之,弗敢易!(《唐雎不辱使命》)

1.用作連詞,主要表示轉折關系,可譯為"可是""但是"。例如:
然不自意能先入關破秦……(《鴻門宴》)
"然"有時和"而"連用,"然"代指上文所說情況,"而"表示轉折,等於說"如此(這樣),可是……"。例如:
夫環而攻之,必有得天時者矣,然而不勝者,是天時不如地利也。(《得道多助,失道寡助》)
"然"還常和"則"結合,"然"是承接上文事實,"則"是由此進行闡述或論斷,可譯為"既然如此,那麼(那就)",也可單譯為"那麼"。例如:
是進亦憂,退亦憂。然則何時而樂耶?(《岳陽樓記》)
2.用作代詞。相當於口語中"這樣""如此"。例如:
輮使之然也。(《勸學》)
不然,籍何以至此?(《鴻門宴》)
3.用作助詞,又分兩種情況。
(一)用在形容詞之後,作為詞尾,相當於口語的"……地"。例如:
蔣氏大戚,汪然出涕曰……(《捕蛇者說》)
大石……森然欲搏人……(《石鍾山記》)
(二)用在名詞或短語之後,前面有"若""如""猶"等詞與之照應的,可譯為"的樣子""一般""那樣"。例如:

而半山居霧若帶然。(《登泰山記》)
"然"還常作應對之辭,同口語中"是的""對的"相似。或者表示贊成、同意,即"認為是""認為對"的意思。例如:
袁曰:"然,固有所聞。"(《譚嗣同》)
成然之。(《促織》)

1.用作代詞。
(一)表對稱,相當於"你""你們";作定語時則譯為"你的"。例如:
若毒之乎?(《捕蛇者說》你)
更若役,復若賦……(《捕蛇者說》你的)
(二)表近指,相當於"這""這樣""如此"。例如:
南宮適出,子曰:"君子哉若人!"(《論語·憲問》)
2.用作連詞。
(一)表假設,相當於"如果""假設"等。例如:
若能以吳、越之眾與中國抗衡……(《赤壁之戰》)
(二)表選擇,相當於"或""或者"。例如:
以萬人若一郡降者,封萬戶。(《漢書·高帝紀》)
"若"和"夫""至"結合,組成"若夫""至若",放在一段或另一層意思的開頭,表示他轉。例如:
若夫霪雨霏霏……至若春和景明……(《岳陽樓記》)

"為"在文言中經常用作動詞和介詞,也可以用作助詞。用作動詞,意思是"做"。還可作判斷詞"是"用。這些都屬於實詞范圍。下文介紹作虛詞用的幾種用法。
1.用作介詞。除表被動外,一般讀去聲。
(一)表示動作、行為的對象。可譯為"向""對"等。例如:
此中人語雲:"不足為外人道也。"(《桃花源記》)
(二)表示動作、行為的替代。可譯為"替""給"等。例如:
當橫行天下,為漢家除殘去穢……(《赤壁之戰》)
公為我獻之。(《鴻門宴》)
(三)表示動作、行為的時間。可譯為"當""等到"等。例如:
為其來也,臣請縛一人過王而行。(《晏子使楚》)
(四)表示動作、行為的目的。可譯為"為著"、"為了"。例如:
天下熙熙,皆為利來;天下攘攘,皆為利往。(史記·貨殖列傳序》)
(五)表示動作、行為的原因。可譯為"因為""由於"。例如:
吾見其難為,怵然為戒,視為止,行為遲。(《庖丁解牛》)
(六)表示被動關系。讀陽平聲,可譯為"被"。"為"所引進的是動作行為的主動者;有時亦可不出現主動者;有時跟"所"結合,構成"為所"或"為……所"。例如:
有決瀆於殷周之世者,必為湯武笑矣。(《五蠹》)

2.用作助詞。讀陽平聲,放在疑問句之末,表示詰問,前面有疑問代詞跟它呼應。可譯為"呢"?例如:
如今人方為刀俎……何辭為?(《鴻門宴》)
惟(唯、維)
1.用作副詞。
(一)表示限於某個范圍,相當於"只"。例如:
天下健者,惟有足下。(《譚嗣同》)
東船西舫悄無言,唯見江心秋月白。(《琵琶行》)
(二)表示限於某個范圍,相當於"只有""只是"。如:
今數雄已滅,惟孤尚存。(《赤壁之戰》)
原其理,當是為谷中大水沖激,沙土盡去,唯巨石巋然挺立耳。(《夢溪筆談》)
(三)表示祈使或命令,相當於"希望"或"請"。如:
唯大王與群臣孰計議之。(《廉頗藺相如列傳》)
(四)表示動作行為的根據與緣由,相當於"正因為""只因為"。
吾子淹久於敝邑,唯是脯資餼牽竭矣。(《餚之戰》)
2.用作助詞,常與"是"搭配成固定結構"唯……是……"。如:
其以義理相咨訪,孜孜焉唯進修是急,未之多見也,況流俗乎?(《問說》)"惟""唯""維"作為虛詞使用時,古時可以通用。

1.用作介詞。介紹動作、行為發生的原因、依據、方式,可分別譯為"因為""由於","趁著""憑借","經過""通過"。例如:
振聲激揚,伺者因此覺知。(《後漢書·張衡傳》)

2.用作連詞。表示順接上文,可譯為"於是""便"。例如:
因拔刀斫前奏案……(《赤壁之戰》)
相如因持璧卻立……(《廉頗藺相如列傳》)

1.用作副詞。 "蓋"用在句首,作副詞,表示下邊說的一些話,是帶有推測性的斷定,相當於現代漢語中"大概"推想"的意思。如:

表示這種意思的"蓋",也有用於句中的。如:
吾之意蓋謂以汝之弱,必不能禁失吾之悲。 (《與妻書》)
2.用作連詞。 連接上文,起說明原因的作用,也含有不十分確定之意。如:
今言"華"如"華實"之"華"者,蓋音謬也。(《游褒禪山記》)

1.用作助詞。
經常放在動詞前,同動詞結合,組成"所"字結構。"所"字結構是名詞性短語,表示"所……的人"、"所……的事物"、"所……的情況"等。如:
於眾人廣坐之中,不宜有所過,今公子故過之。(《信陵君竊符救趙》)

"所"和動詞結合,後面再有名詞性結構,則所字結構起定語的作用。如:
夜則以兵圍所寓舍。(《〈指南錄〉後序》)
臣所過屠者朱亥,此子賢者,世莫能知,故隱屠間耳。(《信陵君竊符救趙》)
2.在有些句子中,"為"和"所"呼應,組成"為……所……"的格式,表示被動。如:
賈家莊幾為巡徼所陵迫死。(《〈指南錄〉後序》)
3.復音虛詞"所以"。"所"和"以"連用,文言中也常見。用法主要有兩種:一種表示原因,一種表示手段和目的。表示原因的,如:
親賢臣,遠小人,此先漢所以興隆也;親小人,遠賢臣,此後漢所以傾頹也。(《出師表》)


助詞,主要有兩種用法。一種是附在別的詞或短語之後,組成名詞性短語。如:
將藏之於家,使來者讀之,悲予志焉。 (《〈指南錄〉後序》)
用葉者取葉初長足時,用芽者自從本說,用花者取花初敷時,用實者成實時采。(《采草葯》)

"
"者"有時放在數詞後邊,可譯為"個""樣"之類。如:
此數者用兵之患也,而操皆冒行之。(《赤壁之戰》)

1.用作疑問副詞。
出現在疑問句中,置於動詞之前。作狀語。相當於"怎麼""怎樣"。 君安與項伯有故?(《鴻門宴》)

2. 用作疑問代詞。
在疑問句中作賓語,置於動詞之前。相當於"什麼""哪裡"。
沛公安在?(《鴻門宴》)

1.用作疑問代詞。
單獨作謂語,問原因,後面常有語氣助詞"哉""也",可譯為"為什麼""什麼原因"。
大王來何操?(《鴻門宴》)
作定語,可譯為"什麼""哪"。 然則何時而樂耶?(《岳陽樓記》)
其間旦暮聞何物,杜鵑啼血猿哀鳴。(《琵琶行》)
2.用作副詞。
用在句首或動詞前,常表示反問,可譯為"為什麼""怎麼"。
何不按兵束甲,北面而事之?(《赤壁之戰》)

用在形容詞前,表示程度深,可譯為"怎麼""多麼""怎麼這樣"。
至於誓天斷發,泣下沾襟,何其衰也!(《伶官傳序》)
3.復音虛詞"何如""何以"。
(一)"何如"常用於疑問句中,表疑問或詰問,相當於"怎麼樣"或"什麼樣"。如:
樊噲曰:"今日之事何如?"(《鴻門宴》)

(二)"何以"即"以何",介賓短語,用於疑問句中作狀語,根據"以"的不同用法,分別相當於"拿什麼""憑什麼"等。
榮祿遇足下素厚,足下何以待之?(《譚嗣同》)
何以戰?(《曹劌論戰》)

1.用作連詞。
表示因果關系,可譯為"所以""因此"。
臣觀大王無意償趙王城邑,故臣復取壁。(《廉頗藺相如列傳》)
今事有急,故幸來告良。(《鴻門宴》)
有時用"是故""以故": 是故弟子不必不如師,師不必賢於弟子。(《師說》)
2.用作副詞。
有"從前""故意"的意思。
燕太子丹者,故嘗質於趙。(《史記·刺客列傳》)
公子往,數請之,朱亥故不復謝。公子怪之。(《信陵君竊符救趙》)

1.用作連詞。
且表示遞進關系、並列關系。
彼所將中國人不過十五六萬,且已久疲……(《赤壁之戰》)
且將軍大勢可以拒操者,長江也……(《赤壁之戰》)
河水清且漣漪。(《伐檀》)
有時相當於"尚且",先讓步,後推進一層。
臣死且不避,卮酒安足辭!(《鴻門宴》)
古之聖人,……猶且從師而問焉……(《師說》)
2.用作副詞。
相當於"將""將要","暫且""姑且"。
不出,火且盡。(《游褒禪山記》)
驢一鳴,虎大駭,遠遁;以為且噬已也,甚恐。(《黔之驢》)
存者且偷生,死者長已矣!(《石壕吏》)
卿但暫還家,吾今且報府。(《孔雀東南飛》)

1.用作無指定代詞,充當主語。
(一)代人時,相當於"沒有人""沒有誰"。
宮婦左右莫不私王……(《鄒忌諷齊王納諫》)
縉紳、大夫、士萃於左丞相府,莫知計所出。(《〈指南錄〉後序》)
(二)代物時,相當於"沒有什麼"。
如使人之所欲莫甚於生,則凡可以得生者何不用也?(《魚我所欲也》)
手之所觸,肩之所倚,足之所履,膝之所倚,砉然向然,奏刀然,莫不中音 ……(《庖丁解牛》)
2.用作否定副詞。
(一)放在動詞或形容詞之前,表示否定,相當於"不"。
今為君計,莫若遺腹心自結於東,以共濟世業。(《赤壁之戰》)
近世寇萊公豪侈冠一時,然以功業大,人莫之非。(《訓儉示康》)
(二)放在動詞前面,表示勸戒或禁止,相當於"不要""不能"。
願早定大計,莫用眾人之議也!(《赤壁之戰》)
貧富之道,莫之奪予,而巧者有餘,拙者不足。(《貨殖列傳序》)

語氣助詞。經常用在句末,表示各種語氣。
1.表示判斷語氣的,如:
死生,晝夜事也。(《〈指南錄〉》後序》)
吾師肺肝,皆鐵石所鑄造業。(《左忠毅歸逸事》)
2.表示肯定語氣的,如:
昔人雲:"將以有為也。"(《〈指南錄〉後序》
吾上恐負朝廷,下恐愧吾師也。(《左忠毅公逸事》)
就是有否定詞的句子,仍然是一種表否定的肯定。如:
眾曰:"若所為誠快,然使君冤未白,猶無益也。"(《書博雞者事》)
3.表示疑問語氣的,如:
吾王庶幾無疾病與,何以能鼓樂也?(《庄暴見孟子》)
公子畏死邪?何泣也?(《信陵君竊符救趙》)
4.表示感嘆語氣的,如:
吾王之好田獵,夫何使我至於此極也!(《庄暴見孟子》)
君美甚,徐公何能及君也!(《鄒忌諷齊王納諫》)
"也"表示疑問語氣和感嘆語氣,句中一般要用疑問代詞。

太長發不下,參考下列網站:

❻ 古詩 演講稿

描寫春天的古詩
春曉(孟浩然)
春眠不覺曉,
處處聞啼鳥.
夜來風雨聲,
花落知多少
描寫春天的古詩
詠柳(賀知章)
碧玉妝成一樹高,
萬條垂下綠絲絛.
不知細葉誰裁出,
二月春風似剪刀.
描寫春天的古詩
春夜喜雨(杜甫)
好雨知時節,
當春乃發生.
隨風潛入夜,
潤物細無聲.
野徑雲俱黑,
江船火獨明.
曉看紅濕處,
花重錦官城.
描寫春天的古詩
鳥鳴澗(王維)
人閑桂花落,
夜靜春山空.
月出驚山鳥,
時鳴春澗中.

描寫春天的古詩
清明(杜牧)
清明時節雨紛紛,
路上行人慾斷魂.
借問酒家何處有,
牧童遙指杏花村.
描寫春天的古詩
大林寺桃花(白居易)
人間四月芳菲盡,
山寺桃花始盛開.
長恨春歸無覓處,
不知轉入此中來.

描寫春天的古詩
晚春(韓愈)
草樹知春不久歸,
百般紅紫斗芳菲.
楊花榆莢無才思,
惟解漫天作雪飛.
描寫春天的古詩
早春呈水部張十八員外(韓愈)
天街小雨潤如酥,
草色遙看近卻無.
最是一年春好處,
絕勝煙柳滿皇都.

描寫春天的古詩
春興(武元衡)
楊柳陰陰細雨晴,
殘花落盡見流鶯.
春風一夜吹鄉夢,
又逐春風到洛城.
描寫春天的古詩
題都城南庄(崔護)
去年今日此門中,
人面桃花相映紅.
人面不知何處去,
桃花依舊笑春風.

描寫春天的古詩
絕句(杜甫)
遲日江山麗,
春風花草香.
泥融飛燕子,
沙暖睡鴛鴦.
描寫春天的古詩
江畔獨步尋花(杜甫)
黃四娘家花滿蹊,
千朵萬朵壓枝低.
留連戲蝶時時舞,
自在嬌鶯恰恰啼

春曉(孟浩然) 春眠不覺曉, 處處聞啼鳥. 夜來風雨聲, 花落知多少 詠柳(賀知章) 碧玉妝成一樹高, 萬條垂下綠絲絛. 不知細葉誰裁出, 二月春風似剪刀 《早春呈水部張十八員外》 唐韓愈 萬樹江邊杏, 新開一夜風。 滿園深淺色, 照在綠波中。 描寫春天的古詩(四首) 天街小雨潤如酥, 草色遙看近卻無。 最是一年春好處, 絕勝煙柳滿皇都

詠柳(賀知章) 碧玉妝成一樹高, 萬條垂下綠絲絛. 不知細葉誰裁出, 二月春風似剪刀. 描寫春天的古詩 春夜喜雨(杜甫) 好雨知時節, 當春乃發生. 隨風潛入夜, 潤物細無聲. 野徑雲俱黑, 江船火獨明. 曉看紅濕處, 花重錦官城. 描寫春天的古詩 鳥鳴澗(王維) 人閑桂花落, 夜靜春山空. 月出驚山鳥, 時鳴春澗中. 描寫春天的古詩 清明(杜牧) 清明時節雨紛紛, 路上行人慾斷魂.

描寫春天的古詩
春曉(孟浩然)
春眠不覺曉,
處處聞啼鳥.
夜來風雨聲,
花落知多少
描寫春天的古詩
詠柳(賀知章)
碧玉妝成一樹高,
萬條垂下綠絲絛.
不知細葉誰裁出,
二月春風似剪刀.
回答者:海神公主 - 經理 四級 4-1 13:44
清明(杜牧)
清明時節雨紛紛,
路上行人慾斷魂.
借問酒家何處有,
牧童遙指杏花村.

大林寺桃花(白居易)
人間四月芳菲盡,
山寺桃花始盛開.
長恨春歸無覓處,
不知轉入此中來.

<<春江花月夜>>

張若虛

春江潮水連海平, 海上明月共潮生。
灧灧隨波千萬里, 何處春江無月明。
江流宛轉繞芳甸, 月照花林皆似霰。
空里流霜不覺飛, 汀上白沙看不見。
江天一色無纖塵, 皎皎空中孤月輪。
江畔何人初見月? 江月何年初照人?
人生代代無窮已, 江月年年只相似。
不知江月待何人, 但見長江送流水。
白雲一片去悠悠, 青楓浦上不勝愁。
誰家今夜扁舟子? 何處相思明月樓?
可憐樓上月徘徊, 應照離人妝鏡台。
玉戶簾中卷不去, 搗衣砧上拂還來。
此時相望不相聞, 願逐月華流照君。
鴻雁長飛光不度, 魚龍潛躍水成文。
昨夜閑潭夢落花, 可憐春半不還家。
江水流春去欲盡, 江潭落月復西斜。
斜月沉沉藏海霧, 碣石瀟湘無限路。
不知乘月幾人歸, 落月搖情滿江樹。
1、《春思》【唐】李白
燕草如碧絲,秦桑低綠枝。當君懷歸日,
是妾斷腸時。春風不相識,何事入羅幃?

2、《春望》【唐】杜甫
國破山河在,城春草木深。感時花濺淚,恨別鳥驚心。
烽火連三月,家書抵萬金。白頭搔更短,渾欲不勝簪。

3、《春宿左省》【唐】杜甫
花隱掖垣暮,啾啾棲鳥過。星臨萬戶動,月傍九霄多。
不寢聽金鑰,因風想玉珂。明朝有封事,數問夜如何?

4、《春夜喜雨》【唐】杜甫
好雨知時節,當春乃發生。隨風潛入夜,潤物細無聲。
夜徑雲俱黑,江船火獨明。曉看紅濕處,花重錦官城。

5、《相思》【唐】王維
紅豆生南國,春來發幾枝。願君多采擷,此物最相思。

6、《春曉》【唐】孟浩然
春眠不覺曉,處處聞啼鳥。夜來風雨聲,花落知多少。

7、《春思》【唐】皇甫冉
鶯啼燕語報新年,馬邑龍堆路幾千。家住層城臨漢苑,心隨明月到胡天。
機中錦字論長恨,樓上花枝笑獨眠。為問元戎竇車騎,何時返旆勒燕然。

8、《賦得古原草送別》【唐】白居易
離離原上草,一歲一枯榮。野火燒不盡,春風吹又生。
遠芳侵古道,晴翠接荒城。又送王孫去,凄凄滿別情。

9、《春詞》【唐】劉禹錫
新妝宜面下朱樓,深鎖春光一院愁。行到中庭數花朵,蜻蜓飛上玉搔頭。

10、《詠柳》【唐】賀知章
碧玉妝成一樹高,萬條垂下綠絲絛。不知細葉誰裁出,二月春風似剪刀。

11、《惠崇春江晚景》【宋】蘇軾
竹外桃花三兩枝,春江水暖鴨先知。蔞蒿滿地蘆芽短,正是河豚欲上時。

12、《泊船瓜洲》【宋】王安石
京口瓜洲一水間,鍾山只隔數重山。春風又到江南岸,明月何時照我還?

13、《早春呈水部張十八員外》【唐】韓愈
天街小雨潤如酥,草色遙看近卻無。最是一年春好處,絕勝煙柳滿皇都。

14、《玉樓春》【宋】宋祁
東城漸覺風光好,縠皺波紋迎客棹。綠楊煙外曉寒輕,紅杏枝頭春意鬧。
浮生長恨歡娛少,肯愛千金輕一笑。為君持酒勸斜陽,且向花間留晚照。

15、《江南春絕句 》【唐】杜牧
千里鶯啼綠映江,水村山郭酒旗風。南朝四百八十寺,多少樓台煙雨中。

16、《早春南征寄洛中諸友》【宋】歐陽修
楚色窮千里,行人何苦賒。芳林逢旅雁,候館噪山鴉。
春入河邊草,花開水上槎。東風一樽酒,新歲獨思家。

17、《玉樓春》【宋】辛棄疾
風前欲勸春光住,春在城南芳草路。未隨流落水邊花,且作飄零泥上絮。
鏡中已覺星星誤,人不負春春自負。夢回人遠許多愁,只在梨花風雨處。

18、《春日》【宋】朱熹
勝日尋芳泗水濱,無邊光景一時新。等閑識得東風面,萬紫千紅總是春。

19、《錢塘湖春行》【唐】白居易
孤山寺北賈亭西,水面初平雲腳低。幾處早鶯爭暖樹,誰家新燕啄春泥。
亂花漸欲迷人眼,淺草才能沒馬蹄。最愛湖東行不足,綠楊陰里白沙堤。

20、《絕句》【宋】僧志南
古木陰中系短篷,杖藜扶我過橋東。沾衣欲濕杏花雨,吹面不寒楊柳風。

❼ 古詩詞演講稿怎麼寫

要求押韻,平聲韻或是仄聲韻都可以,四句,八句居多,大約八句以上,運用好古詩修辭方法,常用的友誇張,比喻,對比,引用。

❽ 經典古詩文誦讀手寫稿怎麼寫

你收先要把格式寫好

一:先把古詩文抄寫一篇

二:寫出古詩文含義和所表達的情懷或道理

三:結合實際說說你對這篇古詩文的看法

四:總結這篇古詩文的精髓和意義

❾ 朗讀古詩 表揚稿怎麼寫

表揚稿
我班某某同學,在學校組織的####朗讀比賽中,朗讀了###古詩。為了圓滿完成任務,該同學利版用業余時間權認真練習和排練,虛心聽取老師和同學的意見建議。在朗讀比賽中,該同學聲音洪亮、感情充沛,發揮出色,取得了第#名的好成績,為班級爭得了榮譽。希望##同學繼續努力,也希望全體同學向##同學學習,學習他這種刻苦的精神,為班級爭取更大的榮譽。

熱點內容
古代勵志的名言 發布:2021-03-16 21:50:46 瀏覽:209
形容兒孫繞膝的詩句 發布:2021-03-16 21:49:35 瀏覽:878
席慕蓉賞析印記 發布:2021-03-16 21:48:26 瀏覽:311
權力很大含有手的成語 發布:2021-03-16 21:48:22 瀏覽:584
能聽的兒童故事 發布:2021-03-16 21:48:15 瀏覽:285
關於足球的詩歌詞句 發布:2021-03-16 21:47:40 瀏覽:870
拖拉機的古詩 發布:2021-03-16 21:42:53 瀏覽:571
亮甜的詩句 發布:2021-03-16 21:42:00 瀏覽:831
廣東話生日快樂祝福語 發布:2021-03-16 21:38:55 瀏覽:409
噓的短句 發布:2021-03-16 21:38:07 瀏覽:816