古詩春夜王安石
1. 《春夜》王安石 詩歌鑒賞
原詩:
金爐香盡漏聲殘,翦翦輕風陣陣寒。
春色惱人眠不得,月移花影上欄干。
先引用一下網路通俗的解釋:
【譯文】
夜已經深了,香爐里的香早已經燃盡,漏壺里的水也快漏完了。後半夜的春風給人帶來陣陣的寒意。然而春天的景色卻使人心煩意亂,只看見隨著月亮的移動,花木的影子悄悄地爬上了欄桿。
【賞析】
這是春夜懷人之作。詩人沒有正面寫對人的懷念,而是通過香盡漏殘、月移風寒,寫出時光的推移,從而表明詩人徘徊之久和懷想之深。表面上是這庭院夜色攪亂了詩人的清夢,實際上是由於對遠方的人強烈的思憶,使詩人感到眼前的春色倍加惱人,感情表達得含蓄、曲折而深沉。 這首詩的好處是處處緊扣著深夜,卻又沒有一句直接說到夜已如何,而只寫夜深時的種種景象。
(一)先說整體,王安石這首詩最出彩的句子是「春色惱人眠不得」,余者相對來說都是比較普通的詩句。
(二)寫作手法。1. 作者寫夜,通篇是利用了各種物景的變化來替代的,沒有直言,這體現了中國詩作一貫含蓄的做風。不單是它這首。2. 作者寫心情,用的是「托詞」,口裡說是惱春色,實際是另有所想,都是委婉含蓄的表達方式。
(三)解說詩句。
第一句「金爐香盡漏聲殘」,這句單看,是看不出在寫春夜啦,夏夜,秋夜,冬夜都可以用。這也可能是王安石這首詩為什麼不那麼有名的原因吧。這樣的話在詩里是在是太普通啦!
「金爐香盡」,同志們,不覺這個很熟悉嗎?是了,李清照還有N詩詞人都喜歡用這個,其實這樣間接也表明,作者是富貴人家,不是富貴,起碼也是個中產。窮人是不會把家裡搞的香噴噴的。「漏聲殘」,形容已經很晚了。古人用漏壺測算時間,一個漏壺的水快滴完了,那表示時間已經過去很多了。蘇軾《卜運算元》用過「漏斷人初靜」,也是用「漏」在寫夜,基本上中國詩詞里寫「漏壺」都是在寫夜。(不過蘇軾是「漏斷」,比王安石更絕啊,所以蘇軾這首詞比王安石這首詩有名多了,呵呵,玩笑)。
第二句「翦翦輕風陣陣寒」,「翦」,原意是指整齊的羽毛,這里是用來形容寒風料峭。這句基本上描寫風的「輕」「寒」。從這句,也才可以看出作者是在寫「春」。因為只有春風才「風輕且寒」,夏風涼習,秋風蕭殺,冬風凜冽。實際這句也是比較「庸俗和普通」的。兩句合起來,是先「夜」再「春」的。不是先「春」再「夜」。(所以,這其實也看出王安石寫詩功底的「薄弱」,起碼不如杜甫,看看杜甫的《春夜喜雨》,人家才是真正的「春夜」呢,又是玩笑啦。)
第三句「春色惱人眠不得」。這句非常不錯,算是比較出彩的。因為中國詩里寫春色,一般是兩種「態度」,這兩種態度是主流。一是贊賞喜愛和眷戀的,一是哀嘆惋惜和感慨的,其實也是愛春色,但就是提前擔心它流走。王安石在這里算是別出心裁,表示「春色惱人」。為什麼惱人呢,肯定背後有玄機啦。什麼玄機呢,作者在詩里未點名,那我們可以根據這句來推斷,肯定是有樣東西,讓作者覺得比欣賞「大好春色」更值得用心思記掛的。那是什麼?——親人。(不過老實說,如果真不是有這么所謂材料來記載的話,鬼知道王安石思念的是親人啊!)
第四句「月移花影上欄干」。「月移花影」,看多了很多詩詞都這么寫,所以搞不清誰是原創了。也所以這句在詩詞的品鑒是屬於「俗詞俗句」的,但景色不錯,有月有花,影動花凝。
這句詩間接表明,作者是一直沒有睡的,看著花影從庭院移到欄桿。夜更深沉,人卻始終難眠,為什麼會這樣啊,因為思念很深啊。
總結:詩作因為「春色惱人」一句,呈中等稍稍偏上水平。用的手法,都是中國詩詞中慣用的含蓄、委婉等風格,使用借代、意向名詞等表達手法。
2. 《春夜》王安石的
春色惱人眠不得
3. 王安石的春夜的意思
金爐香燼漏聲殘,
翦翦輕風陣陣寒。
春色惱人眠不得,
月移花影上欄桿。
夜已經深內了,香爐里容的香早已經燃盡,漏壺里的水也快漏完了。後半夜的春風給人帶來陣陣的寒意。然而春天的景色卻使人心煩意亂,只看見隨著月亮的移動,花木的影子悄悄地爬上了欄桿。
4. 春夜王安石的詩拼音讀本
春夜
北宋王安石
金(jīn)爐(lú)香(xiāng)盡(jìn)漏(lòu)聲(shēng)殘(cán),
剪(jiǎ版n)剪(jiǎn)輕(qīng)風(fēng)陣(zhèn)陣(zhèn)寒(hán)。
春(chū權n)色(sè)惱(nǎo)人(rén)眠(mián)不(bù)得(dé),
月(yuè)移(yí)花(huā)影(yǐng)上(shàng)欄(lán)桿(gān)。
5. 給幾句描寫春夜的詩句
1、宋代:王安石《春夜》
原文選段:
金爐香燼漏聲殘,翦翦輕風陣陣寒。
春色惱人眠不得,月移花影上欄桿。
釋義:
夜已經深了,香爐里的香早已經燃盡,漏壺里的水也快漏完了。後半夜的春風給人帶來陣陣的寒意。然而春天的景色卻使人心煩意亂,只看見隨著月亮的移動,花木的影子悄悄地爬上了欄桿。
2、唐代:李益《春夜聞笛》
原文選段:
寒山吹笛喚春歸,遷客相看淚滿衣。
洞庭一夜無窮雁,不待天明盡北飛。
釋義:
在寒山吹著笛子呼喚春回大地,被謫遷的人彼此對望不禁淚濕衣。晚上洞庭湖畔停宿的無數大雁,還沒等到天亮就都急切地往北飛。
3、唐代:虞世南《春夜》
原文選段:
春苑月裴回,竹堂侵夜開。
驚鳥排林度,風花隔水來。
釋義:
春天的林苑裡,月自天穹緩緩移動,而竹林掩映下的廳堂在夜色中打開了。喧鬧聲驚起林間宿鳥,掠過林子穿飛而去,而花香則隔著春水遠遠地送將過來。
4、唐代:陳子昂《春夜別友人二首·其一》
原文選段:
銀燭吐青煙,金樽對綺筵。
離堂思琴瑟,別路繞山川。
明月隱高樹,長河沒曉天。
悠悠洛陽道,此會在何年。
釋義:
明亮的蠟燭吐著縷縷青煙,高舉金杯麵對精美豐盛的席宴。餞別的廳堂里回憶著朋友的情意融洽,分別後要繞山過水,路途遙遠。宴席一直持續到明月隱蔽在高樹之後,銀河消失在拂曉之中。走在這悠長的洛陽道上,不知什麼時候才能相會?
5、唐代:陳子昂《春夜別友人二首·其二》
原文選段:
紫塞白雲斷,青春明月初。
對此芳樽夜,離憂悵有餘。
清冷花露滿,滴瀝檐宇虛。
懷君欲何贈,願上大臣書。
釋義:
紫色邊塞隔斷白雲,春天時節明月初升。面對如此美酒良辰,遭逢別離惆悵滿胸。花瓣掛滿清涼露珠,檐邊滴盡水珠叮咚。思君念君想贈什麼?獻書論政是我初衷。
6. 王安石的春夜望月思鄉的詩句
泊船瓜洲
朝代:宋代
作者:王安石
原文:
京口瓜洲一水間,鍾山只隔數重山。
春風又綠江南岸,明月何時照我還?
7. 王安石《春夜》的詩句
春夜
【宋】王安石
金爐香燼漏聲殘,剪剪輕風陣陣寒。
春色惱人眠不內得,月移花影上欄容桿。
夜已經深了,香爐里的香早已經燃盡,漏壺里的水也快漏完了。後半夜的春風給人帶來陣陣的寒意。然而春天的景色卻使人心煩意亂,只看見隨著月亮的移動,花木的影子悄悄地爬上了欄桿。
8. 古詩詞春夜怎麼寫
春夜_古詩文網
作者:王安石
金爐香盡漏聲殘,剪剪輕風陣陣寒。
春色惱人眠不得,月移花影上欄干。
9. 王安石的詩詞春夜
王安石 《春夜》
金爐香盡漏聲殘,剪剪輕風陣陣寒。
春色惱人眠不得,月移花影上欄干。
【譯迴文答】夜已經深了,香爐里的香早已經燃盡,漏壺里的水也快漏完了。後半夜的春風給人帶來陣陣的寒意。然而春天的景色卻使人心煩意亂,只看見隨著月亮的移動,花木的影子悄悄地爬上了欄桿。
這是春夜懷人之作。詩人沒有正面寫對人的懷念,而是通過香盡漏殘、月移風寒,寫出時光的推移,從而表明詩人徘徊之久和懷想之深。表面上是這庭院夜色攪亂了詩人的清夢,實際上是由於對遠方的人強烈的思憶,使詩人感到眼前的春色倍加惱人,感情表達得含蓄、曲折而深沉。
10. 《春夜》這首詩的作者是哪個朝代的
《春夜》的作者是王安石 ,宋朝的
春夜
金爐香盡漏聲殘,剪剪輕風陣陣寒。
春色惱人眠不得,月移花影上欄干。
譯文:
夜已經深了,香爐里的香早已經燃盡,漏壺里的水也快漏完了。後半夜的春風給人帶來陣陣的寒意。
然而春天的景色卻使人心煩意亂,只看見隨著月亮的移動,花木的影子悄悄地爬上了欄桿。
王安石(1021年12月18日-1086年5月21日),字介甫,號半山,漢族,臨川(今江西撫州市臨川區)人,北宋著名思想家、政治家、文學家、改革家。
慶歷二年(1042年),王安石進士及第。歷任揚州簽判、鄞縣知縣、舒州通判等職,政績顯著。熙寧二年(1069年),任參知政事,次年拜相,主持變法。因守舊派反對,熙寧七年(1074年)罷相。一年後,宋神宗再次起用,旋又罷相,退居江寧。元祐元年(1086年),保守派得勢,新法皆廢,郁然病逝於鍾山,追贈太傅。紹聖元年(1094年),獲謚「文」,故世稱王文公。
王安石潛心研究經學,著書立說,被譽為「通儒」 ,創「荊公新學」,促進宋代疑經變古學風的形成。在哲學上,他用「五行說」闡述宇宙生成,豐富和發展了中國古代樸素唯物主義思想;其哲學命題「新故相除」,把中國古代辯證法推到一個新的高度。
在文學上,王安石具有突出成就。其散文簡潔峻切,短小精悍,論點鮮明,邏輯嚴密,有很強的說服力,充分發揮了古文的實際功用,名列「唐宋八大家」;其詩「學杜得其瘦硬」,擅長於說理與修辭,晚年詩風含蓄深沉、深婉不迫,以豐神遠韻的風格在北宋詩壇自成一家,世稱「王荊公體」;其詞寫物詠懷弔古,意境空闊蒼茫,形象淡遠純朴,營造出一個士大夫文人特有的情致世界。有《王臨川集》、《臨川集拾遺》等存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