當前位置:首頁 » 古詩詞句 » 古詩十九首翻譯

古詩十九首翻譯

發布時間: 2020-12-20 00:10:45

『壹』 古詩十九首 翻譯

提問的是我復們年級的制吧?(ses?)
那就給你點面子。。
最佳答案!!!:http://cache..com/c?word=%B9%C5%CA%AB%3B%CA%AE%BE%C5%3B%CA%D7%3B%D2%EB%CE%C4&url=http%3A//163%2E32%2E57%2E18/UploadDocument/4845%5F%A5j%B8%D6%A4Q%A4E%AD%BA%A5%5B%C4%B6%A4%E5%2Edoc&b=0&a=41&user=

『貳』 古詩十九首 迢迢牽牛星翻譯、概述和理解

迢迢牽牛星,皎皎(jiǎo)河漢女。 纖纖擢(zhuó)素手,札札(zhá)弄機杼(zhù)。
終日不成章,泣涕零如雨。 河漢清且淺,相去復幾許? 盈盈一水間(jiàn),脈脈(mò)不得語。(看那)遙遠的牽牛星,明亮的織女星。(織女)伸出細長而白皙的手 ,擺弄著織機(織著布),發出札札的織布聲。一整天也沒織成一段布,哭泣的眼淚如同下雨般零落。這銀河看起來又清又淺,兩岸相隔又有多遠呢?雖然只隔一條清澈的河流,但他們只能含情凝視,卻無法用語言交談。
創作背景
牽牛和織女本是兩個星宿的名稱。牽牛星即「河鼓二」,在銀河東。織女星又稱「天孫」,在銀河西,與牽牛相對。在中國關於牽牛和織女的民間故事起源很早。《詩經·小雅·大東》已經寫到了牽牛和織女,但還只是作為兩顆星來寫的。《春秋元命苞》和《淮南子·俶真》開始說織女是神女。而在曹丕的《燕歌行》,曹植的《洛神賦》和《九詠》里,牽牛和織女已成為夫婦了。曹植《九詠》曰:「牽牛為夫,織女為婦。織女牽牛之星各處河鼓之旁,七月七日乃得一會。」這是當時最明確的記載。《古詩十九首》中的這首《迢迢牽牛星》寫牽牛織女夫婦的離隔,它的時代在東漢後期,略早於曹丕和曹植。將這首詩和曹氏兄弟的作品加以對照,可以看出,在東漢末年到魏這段時間里,牽牛和織女的故事大概已經定型了。

『叄』 古詩十九首 翻譯

古詩十九首之一-行行重行行》賞析

行行重行行,與君生別離。
相去萬余里,各在天一涯;
道路阻且長,會面安可知!
胡馬依北風,越鳥巢南枝。
相去日已遠,衣帶日已緩;
浮雲蔽白日,遊子不顧返。
思君令人老,歲月忽已晚。
棄捐勿復道,努力加餐飯!

【評析】
這是一首在東漢末年動盪歲月中的相思亂離之歌。盡管在流傳過程中失去了作者的名字,但「情真、景真、事真、意真」(陳繹《詩譜》),讀之使人悲感無端,反復低徊,為女主人公真摯痛苦的愛情呼喚所感動。

首句五字,連疊四個「行」字,僅以一「重」字綰結。「行行」言其遠,「重行行」極言其遠,兼有久遠之意,翻進一層,不僅指空間,也指時間。於是,復沓的聲調,遲緩的節奏,疲憊的步伐,給人以沉重的壓抑感,痛苦傷感的氛圍,立即籠罩全詩。「與君生別離」,這是思婦「送君南浦,傷如之何」的回憶,更是相思之情再也壓抑不住發出的直白的呼喊。詩中的「君」,當指女主人公的丈夫,即遠行未歸的遊子。

與君一別,音訊茫然:「相去萬余里」。相隔萬里,思婦以君行處為天涯;遊子離家萬里,以故鄉與思婦為天涯,所謂「各在天一涯」也。「道路阻且長」承上句而來,「阻」承「天一涯」,指路途坎坷曲折;「長」承「萬余里」,指路途遙遠,關山迢遞。因此,「會面安可知」!當時戰爭頻仍,社會動亂,加上交通不便,生離猶如死別,當然也就相見無期。

然而,別離愈久,會面愈難,相思愈烈。詩人在極度思念中展開了豐富的聯想:凡物都有眷戀鄉土的本性:「胡馬依北風,越鳥巢南枝。」飛禽走獸尚且如此,何況人呢?這兩句用比興手法,突如其來,效果遠比直說更強烈感人。表面上喻遠行君子,說明物尚有情,人豈無思的道理,同時兼暗喻思婦對遠行君子深婉的戀情和熱烈的相思--胡馬在北風中嘶鳴了,越鳥在朝南的枝頭上築巢了,遊子啊,你還不歸來啊!「相去日已遠,衣帶日已緩」,自別後,我容顏憔悴,首如飛蓬,自別後,我日漸消瘦,衣帶寬松,遊子啊,你還不歸來啊!正是這種心靈上無聲的呼喚,才越過千百年,贏得了人們的曠世同情和深深的惋嘆。

如果稍稍留意,至此,詩中已出現了兩次「相去」。第一次與「萬余里」組合,指兩地相距之遠;第二次與「日已遠」組合,指夫妻別離時間之長。相隔萬里,日復一日,是忘記了當初旦旦誓約?還是為他鄉女子所迷惑?正如浮雲遮住了白日,使明凈的心靈蒙上了一片雲翳?「浮雲蔽白日,遊子不顧反」,這使女主人公忽然陷入深深的苦痛和彷惶之中。詩人通過由思念引起的猜測疑慮心理「反言之」,思婦的相思之情才愈顯刻骨,愈顯深婉、含蓄,意味不盡。

猜測、懷疑,當然毫無結果;極度相思,只能使形容枯槁。這就是「思君令人老,歲月忽已晚。」「老」,並非實指年齡,而指消瘦的體貌和憂傷的心情,是說心身憔悴,有似衰老而已。「晚」,指行人未歸,歲月已晚,表明春秋忽代謝,相思又一年,暗喻女主人公青春易逝,坐愁紅顏老的遲暮之感。

坐愁相思了無益。與其憔悴自棄,不如努力加餐,保重身體,留得青春容光,以待來日相會。故詩最後說:「棄捐勿復道,努力加餐飯。至此,詩人以期待和聊以自慰的口吻,結束了她相思離亂的歌唱。

詩中淳樸清新的民歌風格,內在節奏上重疊反復的形式,同一相思別離用或顯、或寓、或直、或曲、或托物比興的方法層層深入,「若秀才對朋友說家常話」式單純優美的語言,正是這首詩具有永恆藝術魅力的所在。而首敘初別之情--次敘路遠會難--再敘相思之苦--末以寬慰期待作結。離合奇正,現轉換變化之妙。不迫不露、句意平遠的藝術風格,表現出東方女性熱戀相思的心理特點。

古詩十九首之五-西北有高樓》賞析

潘嘯龍
西北有高樓,上與浮雲齊。
交疏結綺窗,阿閣三重階。
上有弦歌聲,音響一何悲!
誰能為此曲?無乃杞梁妻。
清商隨風發,中曲正徘徊。
一彈再三嘆,慷慨有餘哀。
不惜歌者苦,但傷敵意稀。
願為雙鴻鵠,奮翅起高飛。

慨嘆著「何不策高足,先據要路津」的漢末文人,面對的卻是一個君門深遠、宦官擋道的苦悶時代。是騏驥,總得有識馬的伯樂才行;善琴秦,怎少得了鍾期這樣的知音?壯志萬丈而報國無門,--在茫茫人和事,還有什麼比這更教人嗟傷的呢?
此詩的作者,就是這樣一位彷徨中路的失意人。這失意當然是政治上的,但在比比傾訴之時,卻幻化成了「高樓」聽曲的凄切一幕。
從那西北方向,隱隱傳來錚錚的弦歌之音。詩人尋聲而去,驀然抬頭,便已見有一座「高樓」矗立眼前。這高樓是那樣堂皇,而且在恍惚之間又很眼熟:「交疏結綺窗,阿閣三重階」--刻鏤著花紋的木條,交錯成綺文的窗格;四周是高翹的閣檐,階梯有層疊三重,正是詩人所見過的帝宮氣象。但帝宮又不似這般孤清,而且也比不上它的高峻:那巍峨的樓影,分明聳入了飄忽的「浮雲」之中。
人們常把這四句所敘視為實境,甚至還有指實其為「高陽王雍之樓」的(楊炫之《洛陽伽藍記》)。其實是誤解。明人陸時雍指出,《古詩十九首》在藝術表現上的一大特點,就是「托」:「情動於中,鬱勃莫已,而勢又不能自達,故托為一意、托為一物、托為一境以出之」(《古詩鏡》)。此詩即為詩人假託之「境」,「高樓」雲雲,全從虛念中托生,故突兀而起、孤清不群,而且「浮雲」縹緲,呈現出一種奇幻的景象
那「弦歌」之聲就從此樓高處飄下。詩中沒有點明時間,從情理說大約正什夜晚。在萬籟俱寂中,聽那「音響一何悲」的琴曲,恐怕更多一重哀情籠蓋而下的感覺吧?這感覺在詩人心中造成一片迷茫:「誰能為此曲?無乃杞梁妻!」「杞梁」即杞梁殖。傳說他為齊君戰死,妻子悲慟於「上則無父,中則無夫,下則無子,人生之苦至矣」,乃「抗聲長哭」竟使杞之都城為之傾頹(崔豹《古今注》)。而今,詩人所聽到的高樓琴曲,似乎正有杞梁妻那哭頹杞都之悲,故以之為喻。全詩至此,方著一「悲」字,頓使高樓聽曲的虛境,蒙上了一片凄涼的氛圍。
那哀哀弦歌於高處的「歌者」是誰?詩人既在樓下,當然無從得見;對於讀者來說,便始終是一個未揭之謎。不過有一點是清楚的:詩中將其比為「杞梁妻」,自必是一位女子。這女子大約全不知曉,此刻樓下正有一位尋聲而來、佇聽已久的詩人在。她只是錚錚地彈著,讓不盡的悲哀在琴聲傾瀉:「清商隨風發,中曲正徘徊。」「商」聲清切而「多傷」,當其隨風飄發之際,聽去該有多麼凄涼!這悲弦奏到「中曲」,便漸漸舒徐遲回,大約正如白居易《琵琶行》所描述的,已到了「幽咽泉流水下灘」、「冰泉冷澀弦凝絕」之境。接著是鏗然「一彈」,琴歌頓歇,只聽到聲聲嘆息,從高高的樓窗傳出。「一彈再三嘆,慷慨有餘哀」--在這陣陣的嘆息聲中,正有幾多壓抑難伸的慷慨之情,追著消散而逝的琴韻迴旋!
這四句著力描摹琴聲,全從聽者耳中寫出。但「摹寫聲音,正摹寫其人也」(張庚《古詩十九首解》)。讀者從那琴韻和「嘆」息聲中,不正隱隱約約,「看見」了一位蹙眉不語、撫琴墮淚的「絕代佳人」的身影?但妙在詩人「說得縹緲,令人可想而不可即」罷了(吳淇《選詩定論》)。當高樓弦歌靜歇的時候,樓下的詩人早被激得淚水涔涔:「不惜歌者苦,但傷知音稀。」人生誰無痛苦?但這歌者的痛苦似乎更深切、廣大,而且是那樣難以言傳。當她借錚錚琴聲傾訴的時候,難道不希望得到「知音」者的理解和共鳴?但她找到了「知音」嗎?沒有。這人世間的「知音」,原本就是那樣稀少而難覓的呵!如此說來,這高樓佳人的痛苦,即使借琴曲吐露,豈不也是枉然--這大約正是使她最為傷心感懷、再三嘆自的原故罷?但是,我們的詩人,卻從那寂寂靜夜的凄切琴聲中,理解了佳人不遇「知音」的傷情。這傷情是那樣強烈地震撼了他--因為他自己也正是一位不遇「知音」的苦苦尋覓者呵!共同的命運,把詩人和「歌者」的心連結在了一起;他禁不住要脫口而出,深情地安慰這可憐的「歌者」:再莫要長吁短嘆!在這茫茫的人世間,自有和你一樣尋覓「知音」的人兒,能理解你長夜不眠的琴聲。「願為雙鴻鵠,奮翅起高飛」,願我們化作心心相印的鴻鵠,從此結伴高飛,去遨遊那無限廣闊的藍天長雲!這就是發自詩人心底的熱切呼喚,它從詩之結句傳出,直身著「上與浮雲齊」的高樓綺窗飄送而去。傷心的佳人呵,你可聽到了這曠世「知音」的深情呼喚?正如「西北有高樓」的景象,全是詩人托化的虛境一樣;人們自然明白:就是這「弦歌」高樓的佳人,也還是出於詩人的虛擬。緦的讀者一眼即可猜透:那佳人實在正是詩人自己--他無非是在借佳人不遇「知音」之悲,抒寫自身政治上的失意之情罷了。不過,悲憤的詩人在「撫衷徘徊」之中會生此奇思:不僅把自身托化為高樓的「歌者」,而且又從自身化出另一位「聽者」,作為高樓佳人的「知音」而欷歔感懷、聊相慰藉--透過詩面上的終於得遇「知音」、奮翅「高飛」,人們感受到的,恰恰是一種「四顧無侶」、自歌自聽的無邊寂寞和傷情!
《古詩十九首之六-涉江采芙蓉》賞析
潘嘯龍

涉江采芙蓉,蘭澤多芳草。
采之欲遺誰?所思在遠道。
還顧望舊鄉,長路漫浩浩。
同心而離居,憂作以終老!

有許多動人的抒情詩,初讀時總感到它異常單純。待到再三涵詠,才發現這「單純」,其實寓於頗微妙的婉曲表現之中。

《涉江采芙蓉》就屬於這一類。初看起來,似乎無須多加解說,即可明白它的旨意,乃在表現遠方遊子的思鄉之情。詩中的「還顧望舊鄉,第路漫浩浩」,不正把遊子對「舊鄉」的望而難歸之思,抒寫得極為凄惋么?那麼,開篇之「涉江采芙蓉」者,也當是離鄉遊子無疑了。不過,遊子之求宦京師,是在洛陽一帶,又怎麼可能去「涉」南方之「江」採摘芙蓉?而且按江南民歌所常用的諧音雙關手法,「芙蓉」(荷花)往往以暗關著「夫容」,明是女子思夫口吻,豈可徑指其為「遊子」?連主人公的身分都在兩可之間,可見此詩並不單純。我們不妨先從女子口吻,體味一下它的妙處。

夏秋之交,正是荷花盛開的美好季節。在風和日麗中,盪一葉小舟,穿行在「蓮葉何田田」、「蓮花過人頭」的湖澤之上,開始一年一度的采蓮活動,可是江南農家女子的樂事!采蓮之際,摘幾枝紅瑩可愛的蓮花,歸去送給各自的心上人,難說就不是妻子、姑娘們真摯情意的表露。何況在湖岸澤畔,還有著數不清的蘭、蕙芳草,一並摘置袖中、插上發際、幽香襲人,豈不更教人心醉?--這就是「涉江采芙蓉,蘭澤多芳草」兩句吟嘆,所展示的如畫之境。倘若傾耳細聽,你想必還能聽到湖面上、「蘭澤」間傳來的陣陣戲謔、歡笑之聲哩!

但這美好歡樂的情景,剎那間被充斥於詩行間的嘆息之聲改變了。鏡頭迅速搖近,你才發現,這嘆息來自一位悵立般頭的女子。與眾多姑娘的嬉笑打諢不同,她卻注視著手中的芙蓉默然無語。此刻,「芙蓉」在她眼中幻出了一張親切微笑的面容--他就是這位女子苦苦思念的丈夫。「采之欲遺誰?所思在遠道!」長長的吁嘆,點明了這女子全部憂思之所由來:當姑娘們競採摘著荷花,聲言要氫最好的一朵送給「心上」人時,女主人公思念的丈夫,卻正遠在天涯!她徒然採摘了美好的「芙蓉」,此刻以能遺送給誰?人們總以為,倘要表現人物的寂寞、凄涼,最好是將他(她)放在孤身獨處的清秋,因為那最能烘託人物的凄清心境。但你是否想到,有時將人物置於美好、歡樂的采蓮背景上,抒寫女主人公獨自思夫的憂傷,正具有以「樂」襯「哀」的強烈效果。

接著兩句空間突然轉換,出現在畫面上的,似乎已不是拈花沉思的女主人公,而是那身在「遠道」的丈夫了:「還顧望歸鄉,長路漫浩浩。」彷彿是心靈感誚似的,正當女主人公獨自思夫的時候,她遠方的丈夫,此刻也正帶著無限憂愁,回望著妻子所在的故鄉。他望見了故鄉的山水、望見了那在江對岸湖澤中采蓮的妻子了么?顯然沒有。此刻展現在他眼間的,無非是漫漫公元
盡的」長路「,和那阻止山隔水的浩浩煙雲!許多讀者以為,這兩句寫的是還望「舊鄉』的實境,從而產生了
詩之主人公乃離鄉遊子的錯覺。實際上,這兩句的「視點」仍在江南,表現的依然是那位采蓮女子的痛苦思情。不過在寫法上,採用了「從對面曲揣彼意,言亦必望鄉而嘆長途」(張玉谷《古詩賞析》)的「懸想」方式,從面造出了「詩從對面飛來」的絕妙虛境。

這種「從對面曲揣彼意」的表現方式,與《詩經》「卷耳」、「陟岵」的主人公,在懸想中顯現丈夫騎馬登山望鄉,父母在雲際呼喚兒子的幻境,正有著異曲同工之妙--所以,詩中的境界應該不是空間的轉換和女主人公的隱去,而是畫面的分隔和同時顯現:一邊是痛苦的妻子,正手拈芙蓉、仰望遠天,身後的密密荷葉、紅麗荷花,襯著她飄拂的衣裙,顯得那親孤獨而凄清;一邊則是雲煙縹緲的遠空,隱隱約約搖晃著返身回望丈夫的身影,那一閃面隱的面容,竟那般愁苦!兩者之間,則是層疊的山巒和浩盪的江河。雙方都茫然相望,當然誰也看不見對方。正是在這樣的靜寂中,天地間幽幽響起了一聲凄傷的浩漢:「同心而離居,憂傷以終老」!這浩嘆無疑發自女主人公心胸,但因為是在「對面」懸想的境界中發出,你所感受到的,就不是一個聲音:它彷彿來自萬里相隔的天南地北,是一對同心離居的夫婦那痛苦嘆息的交鳴!這就是詩之結句所傳達的意韻。當你讀到這結句時,你是否感覺到:此詩抒寫的思無之情雖然那樣「單純」,但由於採取了如此婉曲的表現方式,便如山泉之曲折奔流,最後終於匯成了飛凌山岩匠急瀑,震盪起撼人心魄的巨聲?

上文已經說到,此詩的主人公應該是位女子,全詩所抒寫的,乃是故鄉妻子思念丈夫的深切憂傷。但倘若把此詩的作者,也認定是這女子,那就錯了。馬茂元先生說得好:「文人詩與民歌不同,其中思婦詞也出於游的虛擬。」因此,《涉江采芙蓉》最終仍是遊子思鄉之作,只是在表現遊子的苦悶、憂傷時,採用了「思婦調」的「虛擬」方式:「在窮愁潦倒的客愁中,通過自身的感受,設想到家室的離思,因而把一性質的苦悶,從兩種不同角度表現出來」(馬茂元《論〈古詩十九首〉》)。從這一點看,《涉江采芙蓉》為表現遊子思鄉的苦悶,不僅虛擬了全篇的「思婦」之詞,而且在虛擬中又借思婦口吻,「懸想」出遊子「還顧望舊鄉」的情景。這樣的詩情抒寫,就不只是「婉曲」,簡直是奇想了!
《古詩十九首之十五-生年不滿百》賞析

生年不滿百,常懷千歲憂。
晝短苦夜長,何不秉燭游!
為樂當及時,何能待來茲?
愚者愛惜費,但為後世嗤。
仙人王子喬,難可與等期。

人生價值的懷疑,似乎常是因了生活的苦悶。在苦悶中看人生,許多傳統的觀念,都會在懷疑的目光中轟然倒塌。這首詩即以鬆快的曠達之語,給世間的兩類追求者,兜頭澆了一桶冷水。
首先是對吝嗇聚財的「惜費」者的嘲諷,它幾乎佔了全詩的主要篇幅。這類人正如《詩經·唐風》「山有樞」一詩所譏刺的:「子有衣裳,弗曳弗婁(穿裹著);子有車馬,弗馳弗驅。宛其死矣,他人是愉」---只管苦苦地聚斂財貨,就不知道及時享受。他們所憂慮的,無非是子孫後代的生計。這在詩人看來,簡直愚蠢可笑:「生年不滿百,常懷千歲憂」----縱然你能活上百年,也只能為子孫懷憂百歲,這是連小孩都明白的常識;何況你還未必活得了百年,偏偏想憂及「千歲」
,豈非愚不可及!開篇落筆,以「百年」、「千年」的荒謬對接,揭示那些活得吝嗇的「惜費」
者的可笑情態,真是妙不可言。接著兩句更奇:「晝短苦夜長,何不秉燭游」!「游」者,放情游樂也。把生命的白晝,盡數沉浸在放情游樂之中,已夠聳人聽聞的了,詩人卻還「苦」於白晝太「短」,竟異想天開,勸人把夜晚的卧息時間,也都用來行樂,真虧他想得出來!夜晚黑燈瞎火,就不怕敗了游興?詩人卻早備良策:那就乾脆手持燭火而游!――把放情行樂之思,表述得如此赤裸而大言不慚,這不僅在漢代詩壇上,就是在整個古代詩歌史上,恐怕都算得上驚世駭俗之音了。至於那些孜孜追索於藏金窯銀的守財奴,聽了不更要瞠目咋舌?這些是被後世詩論家嘆為
「奇情奇想,筆勢崢嶸」的開篇四句(方東樹《昭昧詹言》)。它們一反一正,把終生憂慮與放情游樂的人生態度,鮮明地對立起來。
詩人似乎早就料到,鼓吹這樣的放盪之思,必會遭到世俗的非議。也並非不想享受,只是他們常抱著
「苦盡甘來」的哲學,把人生有限的享樂,推延到遙遠的未來。詩人則斷然否定這種哲學:想要行樂就得
「及時」,哪能總等待來年?為何不能等待來年?詩中沒有說。其弦外之音,卻讓《古詩十九首》的另一首點著了:「人生忽如寄,壽無金石固」――安知你「來茲」不會有個三長兩短,突然成了
「潛寐黃泉下,千載永不寤」的 「陳死人」(《驅車上東門》)?那時再思享樂,豈非晚矣!這就是在詩人世間
「及時」行樂的曠達之語後面,所包含著的許多人生的痛苦體驗。從這一點看,
"惜費"者的終日汲汲無歡,只想著為子孫攢點財物,便顯得格外愚蠢了。因為他們生時的 「惜費」,無非養育了一批游手好閑的子孫。
當這些不肖子孫揮霍無度之際,難道會感激祖上的積德?也許他們倒會在背底里,嗤笑祖先的不會享福哩!
「愚者愛惜費,但為後世嗤」二句,正如方廷 所說:
「直以一杯冷水,澆財奴之背」(《文選集成》)。其嘲諷辭氣之尖刻,確有對愚者的確良 「喚醒醉夢」之力。
全詩抒寫至此,筆鋒始終還都針對著陸 「惜費」者。只是到了結尾,才突然
「倒卷反掉」,指向了人世的另一類追求:仰慕成仙者。對於神仙的企羨,從秦始皇到漢武帝,都干過許多蠢事。就是漢代的平民,又何嘗津津樂道於王子喬被神秘道士接上嵩山、終於乘鶴成仙的傳說?在漢樂府中,因此留下了「王子喬,參駕白鹿雲中遨。下游來,王子喬」的熱切呼喚。但這種得遇神仙的期待,到了苦悶的漢末,也終於被發現只是一場空夢(見《驅車上東門》:「服食求神仙,多為葯所誤。不如飲美酒,被服紈與素」)。所以,對於那些還在做著這類「成仙」夢的人,詩人便無須多費筆墨,只是借著嘲諷「惜費」者的余勢,順手一擊,便就收束:「仙人王子喬,難可與等期」!這結語在全詩似乎逸出了主旨,一下子岔到了「仙人」身上,但詩人之本意,其實還在「喚醒」那些「惜費」者,即朱筠《古詩十九首說》指出的:「仙不可學,愈知愚費之不可惜矣」。只輕輕一擊,即使慕仙者為之頸涼,又照應了前文「為樂當及時」之意:收結也依然是曠達而巧妙的。
這樣一首以放浪之語抒寫「及時行樂」的奇思奇情之作,似乎確可將許多人們的人生迷夢「喚醒」;有些研究者因此將這類詩作,視為漢代「人性覺醒」的標志。但仔細想來,「常懷千歲憂」的「惜費」者固然愚蠢;但要說人生的價值就在於及時滿足一已的縱情享樂,恐怕也未必是一種清醒的人生態度。實際上,這種態度,大抵是對於漢末社會動盪不安、人命危淺的苦悶生活的無力抗議。從毫無出路的下層人來說,又不過是從許多迷夢(諸如「功業」、「名利」之類)中醒來後,所做的又一個迷夢而已---他們何嘗真能過上「被服紈與素」、「何不秉燭游」的享樂生活?所以,與其說這類詩表現了「人性之覺醒」,不如說是以曠達狂放之思,表現了人生毫無出路的痛苦。只要看一看文人稍有出路的建安時代,這種及時行樂的吟嘆,很快又為憫傷民生疾苦、及時建功立業的慷慨之音所取代,就可以明白這一點。

『肆』 古詩《行行重行行》翻譯

你走啊走啊老是不停的走,就這樣活生生分開了你我。從此你我之間相距千萬里,我在天這頭你就在天那頭。路途那樣艱險又那樣遙遠,要見面可知道是什麼時候?北馬南來仍然依戀著北風,南鳥北飛築巢還在南枝頭。

彼此分離的時間越長越久,衣服越發寬大人越發消瘦。飄盪游雲遮住了太陽,他鄉的遊子不想回還。只因為想你使我都變老了,又是一年很快地到了年關。還有許多心裡話都不說了,只願你多保重切莫受飢寒。

行行重行行

【作者】佚名【朝代】漢

行行重行行,與君生別離。

相去萬余里,各在天一涯。

道路阻且長,會面安可知。

胡馬依北風,越鳥巢南枝。

相去日已遠,衣帶日已緩。

浮雲蔽白日,遊子不顧反。

思君令人老,歲月忽已晚。

棄捐勿復道,努力加餐飯。

(4)古詩十九首翻譯擴展閱讀:

創作背景:

這是反映思婦離愁別恨的詩,是《古詩十九首》之一。關於《古詩十九首》的時代背景有多種說法。宇文所安認為中國早期詩歌是一個復制系統,找不到「古詩」早於建安時期的確鑿證據。木齋提出《古詩十九首》及建安詩歌的重要組成大部分詩作是曹植之作。

李善注《昭明文選·雜詩上》題下注曾釋之甚明:「並雲古詩,蓋不知作者。」並認為作於東漢時期,這也是二十世紀以來的主流觀點。今人一般認為它並不是一時一人之作,它所產生的年代應當在東漢獻帝建安之前的幾十年間。至於《行行重行行》的具體創作時間,難以考證。

賞析:

一個婦女懷念離家遠行的丈夫。她詠嘆別離的痛苦、相隔的遙遠和見面的艱難,把自己的刻骨的相思和丈夫的一去不復返相對照,但還是自我寬解,只希望遠行的人自己保重。全詩長於抒情,韻味深長,語言樸素自然又精煉生動,風格接近民歌。

本篇可分作兩部分:前六句為第一部分,後十句為第二部分。第一部分,追敘初別,著重描寫路遠相見之難。開頭兩句「行行重行行,與君生別離」是全詩的綱,總領下文。

第二部分,著重刻畫思婦相思之苦。胡馬、越鳥二句是說鳥獸還懂得依戀故鄉,何況人呢?以鳥獸和人作比,是從好的方面揣度遊子的心理。隨著時間的飛馳,游 子越走越遠,思婦的相思之情也愈來愈深切。「衣帶日已緩」形象地揭示了思婦的這種心情。她日益消瘦、衰老和「遊子不顧反」形成對比。

「浮雲蔽白日,遊子不 顧反」,是從壞的方面懷疑遊子薄倖,不過不願直說,而是委婉地通過比喻表達心裡的想法。最後兩句是強作寬慰,實際上這種心情是很難「棄捐」勿「道」的,心 緒不佳,「餐飯」也是很難「加」的。

相思之苦本來是一種抽象的心理狀態,可是作者通過胡馬、越鳥、浮雲、白日等恰切的比喻,帶緩、人老等細致的描寫,把悲 苦的心情刻畫得生動具體,淋漓盡致。

『伍』 《古詩十九首(之一)》(迢迢牽牛星)的翻譯

原文:

迢迢牽牛星,皎皎河漢女。

纖纖擢素手,札札弄機杼。

終日不成章,內泣涕零如雨容。

河漢清且淺,相去復幾許?

盈盈一水間,脈脈不得語。

譯文:

牽牛星啊相隔得那樣遙遠,銀河那邊潔白的織女盼你。

她擺動著細長柔軟的手兒,梭兒札札不停地穿過布機。

整日整夜她織不成一段布,相思眼淚如雨珠點點滴滴。

銀河流水清清亮亮可以見底,織女牛郎就相隔這點點距離。

可正是那清亮的一水之隔,彼此相望不語聚不到一起。

『陸』 清代沈德潛說:「古詩十九首,不必一人之辭。……而西京古詩,皆在其下。」求這段話的翻譯。

清代沈德潛來說:「古詩十九源首,不必一人之辭,一時之作.大率逐臣棄妻,朋友闊絕,遊子他鄉,死生新故之感.或寓言,或顯言,或反復言.初無奇辟之思,驚險之句,而西京古詩,皆在其下.」(《說詩語》)
梁、陳以後,「古詩」已形成一個具有特定涵義的專類名稱.它與兩漢樂府歌辭並稱,
專指漢代無名氏所作的五言詩,並且發展為泛指具有「古詩」藝術特點的一種詩體.
這個西京應該指的是漢朝當時的首都長安.

《古詩十九首》,不用說一個人的言辭,一時的作品,大多是抒發帶領被放逐的臣子妻女,與朋友天涯相絕,顛沛流離,身在他鄉,或死或生,新思舊念的感覺。或為隱而寓言,或為顯而言之,或者反復強調。最初沒有令人驚奇覺得精闢的思想感情或者險句,在長安古詩中,都在他的范圍內了。

『柒』 《古詩十九首》的翻譯

《迢迢牽牛星》之十 迢迢牽牛星,皎皎河漢女.纖纖擢素手,札札弄機杼. 終日不成章,泣涕零如雨.河漢清且淺,相去復幾許. 盈盈一水間,脈脈不得語. 【譯文】 那遙遠而亮潔的牽牛星,那皎潔而遙遠的織女星. 織女正擺動柔長潔白的雙手,織布機札札不停地響個不停. 因為相思而整天也織不出什麼花樣,她哭泣的淚水零落如雨. 只隔了道清清淺淺的銀河,倆相界離相去也沒有多遠. 相隔在清清淺淺的銀河兩邊,含情默默相視無言的痴痴凝望. 《回車駕言邁》之十一 回車駕言邁,悠悠涉長道. 四顧何茫茫,東風搖百草. 所遇無故物,焉得不速老. 盛衰各有時,立身苦不早. 人生非金石,豈能長壽考 奄忽隨物化,榮名以為寶. 【譯文】 轉回車子駕駛向遠方,遙遠的路途跋涉難以到達.一路上四野廣大而無邊際,春風吹生了枯萎的野草. 眼前一切都是陌生無故物,像草之榮生,人又何嘗不很快地由少而老呢 百草和人生的短長雖各有不同,但由盛而衰皆相同,既然如此處生立業就必須即時把握. 人不如金石般的堅固,人的生命是脆弱的,即使長壽也有盡期,豈能長久下去. 生命很快而急遽的衰老死亡,應立刻進取保得聲名與榮祿. 《東城高且長》之十二 東城高且長,逶迤自相屬.回風動地起,秋草萋已綠. 四時更變化,歲暮一何速!晨風懷苦心,蟋蟀傷局促. 盪滌放情志,何為自結束!燕趙多佳人,美者顏如玉. 被服羅裳衣,當戶理清曲.音響一何悲!弦急知柱促. 馳情整巾帶,沈吟聊躑躅.思為雙飛燕,銜泥巢君屋. 【譯文】 洛陽的東城門外.高高的城牆,從曲折綿長,鱗次櫛比的樓宇,房舍外繞過一圈,又回到原處. 四野茫茫,轉眼又有秋風在大地上激盪而起,空曠地方自下而上吹起的旋風,猶如動地般的吹起,使往昔蔥綠的草野,霎時變得凄凄蒼蒼.轉眼一年又過去了"!在悵然失意的心境中,就是聽那天地間的鳥囀蟲鳴,也會讓人苦悶.鷙鳥在風中苦澀地啼叫,蟋蟀也因寒秋降臨而傷心哀鳴.不但是人生,自然界的一切生命,不都感到了時光流逝 與其處處自我約束,等到遲暮之際再悲鳴哀嘆,何不早些滌除煩憂,放開情懷,去尋求生活的樂趣呢! 那燕趙宛洛之地本來就有很多的佳人美女,美女艷麗其顏如玉般的潔白秀美. 穿著羅裳薄衣隨風飄逸拂動,儀態雍容端坐正錚錚地習練著箏商之曲. 《音響一何悲》之曲因為琴瑟之柱調得太緊促,那琴間竟似驟雨急風,聽來分外悲惋動人. 由於聽曲動心,不自覺地引起遐想,深思,反覆沈吟,體味曲中的涵義,手在弄著衣帶,無以自遣悵惘的心情,雙足為之躑躅不前,被佳人深沈的音響一何悲所 感動.心裡遙想著願與佳人成為『雙飛燕』,銜泥築巢永結愛侶的深情. 《驅車上東門》之十三 驅車上東門,遙望郭北墓.白楊何蕭蕭,松柏夾廣路. 下有陳死人,杳杳即長暮.潛寐黃泉下,千載永不寤. 浩浩陰陽移,年命如朝露.人生忽如寄,壽無金石固. 萬歲更相送,賢聖莫能度.服食求神仙,多為葯所誤. 不如飲美酒,被服紈與素. 【譯文】 驅車出了上東門,回頭遙望城北,看見邙山墓地.邙山墓地的白楊樹,長風搖盪著楊枝,萬葉翻動的蕭蕭聲響,松柏樹長滿墓路的兩邊. 人死去就像墮入漫漫長夜,沈睡於黃泉之下,千年萬年,再也無法醒來. 春夏秋冬,流轉無窮,而人的一生,卻像早晨的露水,太陽一曬就消失了. 人生好像旅客寄宿,匆匆一夜,就走出店門,一去不返.人的壽命,並不像金子石頭那樣堅牢,經不起多少跌撞. 歲去年來,更相替代,千所萬歲,往復不已;即便是聖人賢人,也無法超越,長生不老.神仙是不死的,然而服葯求神仙,又常常被葯毒死,還不如喝點好酒,穿些好衣服,只圖眼前快活吧! 《去者日以疏》之十四 去者日以疏,生者日已親.出郭門直視,但見丘與墳. 古墓犁為田,松柏摧為薪.白楊多悲風,蕭蕭愁殺人! 思還故里閭,欲歸道無因. 【譯文】 死去的人歲月長了,印象不免由模糊而轉為空虛,幻滅.新生下來的一輩,原來自己不熟悉他們,可經過一次次接觸,就會印象加深而更加親切. 走出郭門,看到遍野古墓,油然愴惻,萌起了生死存亡之痛. 他們的墓被平成耕地了,墓邊的松柏也被摧毀而化為禾薪. 白楊為勁風所吹,發出蕭蕭的嗚聲猶如悲鳴自我的哀痛,蕭蕭的哀鳴聲里,肅殺的秋意愁煞了人們的心裡. 人生如寄,歲月消逝得如此迅速,長期旅客的遊子,怎不觸目驚心 只有及早返回故鄉,以期享受亂離中的骨肉團圓之樂. 想要歸返故里,尋找過去的親情,就是這個原因了. 《生年不滿百》之十五 生年不滿百,常懷千歲憂. 晝短苦夜長,何不秉燭游! 為樂當及時,何能待來茲 愚者愛惜費,但為後世嗤.仙人王子喬,難可蜿等期. 【譯文】 人生只有短短的數十載歲月,卻常常懷著有千年的愁憂. 及時行樂卻怨白晝短夜晚長,那為何不執火燭夜晚游樂. 韶光易逝太匆匆行樂要即時,時不我予。 《凜凜歲雲暮》之十六 凜凜歲雲暮,螻蛄夕鳴悲.涼風率已厲,遊子寒無衣. 錦衾遺洛浦,同袍與我違.獨宿累長夜,夢想見容輝. 良人惟古歡,枉駕惠前綏.願得常巧笑,攜手同車歸. 既來不須臾,又不處重闈.亮無晨風翼,焉能淩風飛 眄睞以適意,引領遙相希.徒倚懷感傷,垂涕沾雙扉. 【譯文】 寒冷的歲末,百蟲非死即藏,那螻蛄澈夜嗚叫而悲聲不斷. 冷風皆已吹得凜厲刺人,遙想那遊子居旅外地而無寒衣. 結婚定情後不久,良人便經商求仕遠離家鄉. 獨宿而長夜漫漫,夢想見到親愛的容顏. 夢中的夫君還是殷殷眷戀著往日的歡愛,夢中見到他依稀還是初來迎娶的樣子. 但願此後長遠過著歡樂的日子,生生世世攜手共渡此生. 好夢不長,良人歸來既沒有停留多久,更未在深閨中同自己親親一番,一剎那便失其所在. 只恨自己沒有鷙鳥一樣的雙翼,因此不能淩風飛去,飛到良人的身邊. 在無可奈何的心情中,只有伸長著頸子遠望寄意,聊以自遺. 只有依門而倚立,低徊而無所見,內心的感傷,不禁的垂淚而流滿雙頰了. 《孟冬寒氣至》之十七 孟冬寒氣至,北風何慘栗.愁多知夜長,仰觀眾星列. 三五明月滿,四五蟾兔缺.客從遠方來,遺我一書札. 上言長相思,下言久離別.置書懷袖中,三歲字不滅. 一心抱區區,懼君不識察. 【注釋】 三五:農歷十五日. 四五:農歷二十日. 三歲:三年.滅:消失. 區區:指相愛之情. 【語譯】 農歷十月,寒氣逼人,呼嘯的北風多麼凜冽. 滿懷愁思,夜晚更覺漫長,擡頭仰望天上羅列的星星. 十五月圓,二十月缺.有客人從遠地來,帶給我一封信函. 信中先說他常常想念著我,後面又說已經分離很久了. 把信收藏在懷袖裏,至今已過三年字跡仍不曾磨滅. 我一心一意愛著你,只怕你不懂得這一切. 《客從遠方來》之十八 客從遠方來,遺我一端綺.相去萬余里,故人心尚爾. 文彩雙鴛鴦,裁為合歡被.著以長相思,緣以結不解. 以膠投漆中,誰能別離此 【譯文】 客人風塵僕僕,從遠方送來了一端(二丈)織有文彩的素緞,並且鄭重其事地說,這是我夫君特意從遠方托他捎來的. 它從萬里之外的夫君處捎來,這絲絲縷縷,該包含著夫君對我的無盡關切和惦念之情! 綺緞上面織有文彩的鴛鴦雙棲之形彩,夫君特意選擇彩織鴛鴦之綺送我.將它裁作棉被面,做條溫暖的合歡被. 床被內須充實以絲綿,被緣邊要以絲縷綴. 絲綿使我聯想到男女相思的綿長無盡,緣結暗示我夫妻之情永結同心. 絲綿再長,終究有窮盡之時,緣結不解,終究有鬆散之日.惟有膠之與漆,粘合固結,再難分離. 那麽,就讓我與夫君像膠,漆一樣投合,固結吧,看誰還能將我們分隔! 《明月何皎皎》之十九 明月何皎皎,照我羅床緯.憂愁不能寐,攬衣起徘徊. 客行雖雲樂,不如早旋歸.出戶獨彷徨,愁思當告誰! 引領還入房,淚下沾裳衣. 【譯文】 明月為何這般的皎潔光亮,照著我這羅制的床帳. 在這個不眠之夜,月光惹動了思婦的愁腸. 她攬衣而起,心事重重地在空房中徘徊. 自忖道:外面固然好,怎比得上家裏呢 在悵惘中,她打開房門走到外面,四下顧望,只見月光滿地,夜涼如水. 滿懷愁緒向誰傾訴呢 她神色凄然地回到房裏,落下淚來.

『捌』 迢迢牽牛星》原文及翻譯

《迢迢牽牛星》是產生於漢代的一首文人五言詩,是《古詩十九首》之一。全詩如下:

迢迢牽牛星,皎皎河漢女。

纖纖擢素手,札札弄機杼。

終日不成章,泣涕零如雨。

河漢清且淺,相去復幾許?

盈盈一水間,脈脈不得語。

白話譯文:

那遙遠而亮潔的牽牛星,那皎潔而遙遠的織女星。

織女正擺動柔長潔白的雙手,織布機札札不停地響個不停。

因為相思而整天也織不出什麼花樣,她哭泣的淚水零落如雨。

只隔了道清清淺淺的銀河,他倆相界離也沒有多遠。

相隔在清清淺淺的銀河兩邊,含情默默相視無言地痴痴凝望。

(8)古詩十九首翻譯擴展閱讀

1、創作背景

牽牛和織女本是兩個星宿的名稱。在中國,關於牽牛和織女的民間故事起源很早。《詩經·小雅·大東》已經寫到了牽牛和織女,但還只是作為兩顆星來寫的。

《春秋元命苞》和《淮南子·俶真》開始說織女是神女。而在曹丕的《燕歌行》、曹植的《洛神賦》和《九詠》里,牽牛和織女已成為夫婦了。曹植《九詠》曰 「牽牛為夫,織女為婦。

織女牽牛之星各處河鼓之旁,七月七日乃得一會」,這是當時最明確的記載。可見中漢末三國時期牽牛和織女的故事大概已經定型。《迢迢牽牛星》即依牽牛和織女的故事情節創作而成。

2、作品鑒賞

這首詩感情濃郁,真切動人。全詩以物喻人,構思精巧。詩主要寫織女,寫牽牛隻一句,且從織女角度寫,十分巧妙。從織女織布「不成章」,到「淚如雨」,再到「不得語」,充分表現了分離的悲苦。

詩對織女的描寫很細膩,抓住了細節,如「纖纖擢素手」「泣涕零如雨」。同時,「札札弄機杼」又是動態的描寫。

3、名家點評

現代徐中玉、金啟華《中國古代文學作品選》:「此詩表面上字字在敘寫織女的天上愁思,實際卻句句在抒發思婦的的地上離恨,閃現出浪漫的絢麗色彩。」「詩中在開頭四句和最後兩句都運用了疊字詞。

這些疊字描寫物態,表達情思都十分貼切生動。而且首尾的疊字互相呼應,形成全詩和諧回盪的節奏,增強了詩歌的音樂美。」

『玖』 迢迢牽牛星》原文及翻譯

《迢迢牽牛星》 《古詩十九首》

迢迢牽牛星,皎皎河漢女。
纖纖擢素手,札札弄機杼。
終日不成章,泣涕零如雨。
河漢清且淺,相去復幾許?
盈盈一水間,脈脈不得語。

譯文

(看那)遙遠的牽牛星,明亮的織女星。 (織女)伸出細長而白皙的手 ,正擺弄著織機(織布),發出札札的織布聲。 (她思念牛郎,無心織布),因此一整天也沒織成一段布,眼淚和鼻涕像下雨一樣落下來。 銀河又清又淺,相隔又有多遠呢? 雖只隔一條清澈的河水,但他們只能含情凝視而不能用話語交談。

注釋

1.《迢迢牽牛星》選自《古詩十九首》
2.《古詩十九首》:選自南朝梁蕭統《文選》卷二九(中華書局1977年版)。此詩是《古詩十九首》之一。《古詩十九首》,作者不詳,時代大約在東漢末年。
3.迢迢(tiáo):遙遠。牽牛星:隔銀河和織女星相對,俗稱「牛郎星」,是天鷹星座的主星,在銀河南。
4.皎皎:明亮。河漢:即銀河。河漢女,指織女星,是天琴星座的主星,在銀河北。織女星與牽牛星隔河相對。
5.擢(zhuó):伸出。這句是說,伸出細長而白皙的手。
6.札(zhá)札弄機杼:正擺弄著織機(織著布),發出札札的織布聲。
7.杼:織機的梭子
8.終日不成章:是用《詩經·大東》語意,說織女終日也織不成布。《詩經》原意是織女徒有虛名,不會織布;這里則是說織女因害相思,而無心織布。
9.零:落。
10.幾許:多少。這兩句是說,織女和牽牛二星彼此只隔著一條銀河,相距才有多遠!
11.盈盈:清澈、晶瑩的樣子。 12.脈脈(mò mò):含情凝視的樣子。[1]
13.素:白皙。 14.涕:眼淚。 15.章:指布帛上的經緯紋理,這里指布帛。
16 .間:相隔。

『拾』 古詩十九首 迢迢牽牛星翻譯、概述和理解

原文:
迢迢牽牛星,皎皎河漢女。
纖纖擢素手,札札弄機杼。
終日不成章,泣涕零如版雨。
河漢清且權淺,相去復幾許?
盈盈一水間,脈脈不得語。
譯文:
牽牛星啊相隔得那樣遙遠,銀河那邊潔白的織女盼你。
她擺動著細長柔軟的手兒,梭兒札札不停地穿過布機。
整日整夜她織不成一段布,相思眼淚如雨珠點點滴滴。
銀河流水清清亮亮可以見底,織女牛郎就相隔這點點距離。
可正是那清亮的一水之隔,彼此相望不語聚不到一起。

熱點內容
古代勵志的名言 發布:2021-03-16 21:50:46 瀏覽:209
形容兒孫繞膝的詩句 發布:2021-03-16 21:49:35 瀏覽:878
席慕蓉賞析印記 發布:2021-03-16 21:48:26 瀏覽:311
權力很大含有手的成語 發布:2021-03-16 21:48:22 瀏覽:584
能聽的兒童故事 發布:2021-03-16 21:48:15 瀏覽:285
關於足球的詩歌詞句 發布:2021-03-16 21:47:40 瀏覽:870
拖拉機的古詩 發布:2021-03-16 21:42:53 瀏覽:571
亮甜的詩句 發布:2021-03-16 21:42:00 瀏覽:831
廣東話生日快樂祝福語 發布:2021-03-16 21:38:55 瀏覽:409
噓的短句 發布:2021-03-16 21:38:07 瀏覽:816