含儉的詩詞
⑴ 和儉有關的詩句
君子以抄儉德辟難。【出處】《周易·否》。 【大意】君子用儉朴的德行來避免危難。
克勤於邦,克儉於家。【出處】《尚書·大禹謨》。
【大意】在國家事業上要勤勞,在家庭生活上要節儉。
儉,德之共也;侈,惡之大也。 【出處】《左傳·庄公二十四年》。
【大意】節儉,是善行中的大德;奢侈,是邪惡中的大惡。
民生在勤,勤則不匱。【出處】《左傳·宣公十二年》。
【大意】老百姓的生計在於辛勤勞作,只有勤於勞作,財物才不會匱乏。
儉節則昌,淫佚則亡。【出處】《墨子·辭過》。 【大意】節儉就會昌盛,淫佚享樂就會敗亡。
歷覽前賢國與家,成由勤儉破由奢。【出處】李商隱《詠史》。
【大意】縱觀歷史,大到邦國,小到家庭,無不是興於勤儉,亡於奢靡。
憂勞可以興國,逸豫可以亡身。出處:《新五代史·伶官傳序》。
大意:憂慮操勞國事可以使國家興盛發達,追求安逸享樂可以招致自己的滅亡。
由儉入奢易,由奢入儉難。【出處】司馬光《訓儉示康》。 大意:從節儉變得奢侈容易,從奢侈轉到節儉則很困難。
⑵ 關於「節儉」的古詩詞有哪些
《太平樂詞二首已下七首,在翰林院時奉敕撰》
年代:唐作者:白居易
歲豐仍節儉,時泰更銷兵。
聖念長如此,何憂不太平?
湛露浮堯酒,薰風起舜舞。
願同堯舜意,所樂在人和。
2.《往在》
年代:唐作者:杜甫
往在西京日,胡來滿彤宮。中宵焚九廟,雲漢為之紅。
解瓦飛十里,繐帷紛曾空。疚心惜木主,一一灰悲風。
合昏排鐵騎,清旭散錦馬蒙。賊臣表逆節,相賀以成功。
是時妃嬪戮,連為糞土叢。當寧陷玉座,白間剝畫蟲。
不知二聖處,私泣百歲翁。車駕既雲還,楹桷欻穹崇。
故老復涕泗,祠官樹椅桐。宏壯不如初,已見帝力雄。
前春禮郊廟,祀事親聖躬。微軀忝近臣,景從陪群公。
登階捧玉冊,峨冕耿金鍾。侍祠恧先露,掖垣邇濯龍。
天子惟孝孫,五雲起九重。鏡奩換粉黛,翠羽猶蔥朧。
前者厭羯胡,後來遭犬戎。俎豆腐膻肉,罘罳行角弓。
安得自西極,申命空山東。盡驅詣闕下,士庶塞關中。
主將曉逆順,元元歸始終。一朝自罪己,萬里車書通。
鋒鏑供鋤犁,征戍聽所從。冗官各復業,土著還力農。
君臣節儉足,朝野歡呼同。中興似國初,繼體如太宗。
端拱納諫諍,和風日沖融。赤墀櫻桃枝,隱映銀絲籠。
千春薦陵寢,永永垂無窮。京都不再火,涇渭開愁容。
歸號故松柏,老去苦飄蓬。
3.《郊祀慶成詩》
年代:宋作者:陳宗遠
寶歷登三禩,觚壇類兩儀。
居歆修大報,肇祀述前規。
景迓初陽吉,齋嚴一月期。
采章循節儉,縕豫屏紛離。
輅象停方貢,兵驂卻道馳。
4.《詩三首》
年代:宋作者:釋邁賢
心間增道氣,忍事敵災屯。
謹言終少禍,節儉勝求人。
5.《平津一首》
年代:宋作者:蘇籀
布衣海上看群豕,金門晚躋作三吏。
漢主功名氣薄雲,柄用儒術親且貴。
曉通當世博前聞,自得春秋有餘地。
臣節儉約君道廣,烜赫顒昂仍布被。
蒼海西南罷遠征,懇棄朔方違詔旨。
發策不如朱長史,庭論依違何委靡。
議誅郭解沮卜式,山東鄙人殊不鄙。
流輩紛紛稱職難,黃發鬖髿保終始。
⑶ 需要12首關於勤儉節約的古詩(要完整、作者、詩名)
網路知道
勤儉節約的詩句
需要12首關於勤儉節約的古詩(要完整、作者、詩名)
查看內全部8個回答寫回答有獎勵容
需要12首關於勤儉節約的古詩(要完整、作者、詩名)
需要12首關於勤儉節約的古詩(要完整、作者、詩名),很急!快!
展開
我來答有獎勵
1234567891ss55
LV.1 2019-03-23聊聊
1.憫農二首 李紳
春種一粒粟,秋收萬顆子。 四海無閑田,農夫猶餓死。
鋤禾日當午, 汗滴禾下土。 誰知盤中餐, 粒粒皆辛苦。
2.詠史 李商隱
歷覽前賢國與家,成由勤儉敗由奢。
何須琥珀方為枕,豈得真珠始是車。 遠去不逢青海馬,力窮難拔蜀山蛇。幾人曾預南熏曲,終古蒼梧哭翠華。
⑷ 古詩詞中帶「書」和帶「儉」的詩詞句
《題樊川杜相公別業》
年代: 唐 作者: 錢起
數畝園林好,人知賢相家。結茅書閣儉,帶水槿籬斜。
古樹生春蘚,新荷卷落花。聖恩加玉鉉,安得卧青霞。
=================================
《四民詩其三·工》
年代: 宋 作者: 范仲淹
先生教百工,作為天下器。
周旦意不配刊之考工記。
嗟嗟遠聖人,制度日以紛。
窈窕阿房宮,
萬態橫青雲。
熒煌甲乙帳,
一朝那肯焚。
秦漢驕心起,
陳隋益其侈。
鼓舞天下風,
滔滔弗能止。
可甚佛老徒,
不取慈儉書。
竭我百家產,
崇樂一室居。
四海競如此,
金碧照萬里。
茅茨帝者榮,
今為庶為恥。
宜哉老成言,
欲攦般輪指。
===========================
《上知郡承議》
年代: 宋 作者: 鄭俠
於樂之性長自賒,世物莫得而榛蕪。
陰陽變化在舒慘,千里豈足勞建除。
憶昔僭侈擅一隅,瓊宮貝闕妝金珠。
窮奢極麾相傾奪,所不可道矧可書。
天清地寧聖神出,盪盪一化渾太虛。
頹基故址盡荒草,往往狐兔來爭居。
魚書虎符若郵傳,幾人到此圖安舒。
譚公賢明大國後,寶璞豈肯雕璠玙。
拂除荒穢出夷曠,茨茅墩瓦從古初。
壁書齊丘儉化論,譬如論海先河渠。
千古興亡一端夢,逍遙巾氅日裕如。
有客登亭見施設,笑殺瑣瑣誇瀛壺。
⑸ 節儉的古詩有哪些
"只要勤奮,肯去求知,肯去創新,對自己節儉,對別人慷慨, 對朋友講義氣,再加上自己的努力,遲早會有所成就,生活無憂。"——李嘉誠
君子以儉德辟難。
【出處】《周易·否》。
【大意】君子用儉朴的德行來避免危難。
【提示】《周易》含有樸素的辯證思想,有許多地方闡述事物變化的道理。這句話就有辯證的思想。一方面,闡明儉朴的德行有助於防患於未然,防止奢靡腐化等行為;另一方面,在面臨危難的時候,特別是在面臨物質匱乏的困難時,具備儉朴的德行有助於克服危難。《周易》的作者認為,天地萬物都有順與不順、通與不通之時,不順不通,就要修身養德,不能過分彰顯自己,以渡過難關。
克勤於邦,克儉於家。
【出處】《尚書·大禹謨》。
【大意】在國家事業上要勤勞,在家庭生活上要節儉。
【提示】克勤克儉,是我國人民的傳統美德。傳說中的古代聖賢都是這樣做的,他們對於國家大事盡心盡力。大禹勤勞於治水大業,數過家門而不入。堯特別關心群眾,認為別人挨餓受凍,是自己的工作沒有做到家,是自己的過錯。古代聖賢的生活卻十分節儉,經常穿著粗布衣裳,吃粗米飯,喝野菜湯。由於堯、舜、禹在事業和生活上克勤克儉,所以贏得了百姓的擁戴。
儉,德之共也;侈,惡之大也。
【出處】《左傳·庄公二十四年》。
【大意】節儉,是善行中的大德;奢侈,是邪惡中的大惡。
【提示】魯庄公命人在廟堂的柱子上塗紅漆,在椽子上雕花紋,這都是奢侈而不合禮法的事情。大夫御孫勸諫他時,說了這句話,並指出這樣做實際上是在先人的「大德」中注入了「大惡」,不但不能取悅先人,反而是辱沒了他們。可見,古人是從禮的規范和德的大小的高度來看待節儉,而把奢侈浪費看做一種惡行。在物質極大豐富的今天,戒奢以儉,不靡費財物,仍是值得我們崇尚的美德。
民生在勤,勤則不匱。
【出處】《左傳·宣公十二年》。
【大意】老百姓的生計在於辛勤勞作,只有勤於勞作,財物才不會匱乏。
【提示】這是一句古老的格言。古人明白,只要老百姓辛勤勞動,社會安定,百姓和國家都會隨之富足起來。我們現在仍應保持以勤為本的美德,在各自的崗位上辛勤勞動,這樣,國家才會更加富強,人民生活才會更加富裕。
儉節則昌,淫佚則亡。
【出處】《墨子·辭過》。
【大意】節儉就會昌盛,淫佚享樂就會敗亡。
【提示】在先秦諸子之中,墨子以樂於過類似苦行僧的生活而聞名。他痛恨統治者的驕奢淫逸、靡費財物,提倡節儉。他到處宣揚自己的觀點,吸引了大批人做他的弟子,在先秦諸子中獨樹一幟。
鋤禾日當午,汗滴禾下土。
誰知盤中餐,粒粒皆辛苦。
【出處】李紳《憫農》。
【大意】農夫在中午的炎炎烈日下鋤禾,滴滴汗珠掉在生長禾苗的土中。又有誰知道盤中的飯食,每一粒都是這樣辛苦得來。
【提示】這首詩語言淺顯而內涵深邃。有一個故事說,一個財主的兒子不知道稼穡之艱難,常到一個飯館里吃餃子,但把餃子皮全吐掉,只吃肉餡。後來家裡遭遇火災,麗樓美閣一夕之間夷為平地,他成了乞丐,要飯要到這個飯館,老闆以餃子皮招待他,他深為感動。老闆說,不用謝,這都是你當初扔掉的皮,我揀起曬幹了而已。財主的兒子很慚愧,後來勤奮勞動,生活節儉,家道重又殷富起來。這個故事,也印證了「誰知盤中餐,粒粒皆辛苦」的道理。
歷覽前賢國與家,成由勤儉破由奢。
【出處】李商隱《詠史》。
【大意】縱觀歷史,大到邦國,小到家庭,無不是興於勤儉,亡於奢靡。
【提示】古往今來,成功的創業者大都經過艱苦奮斗的階段,所以比較注意勤儉節約。但是對守業者來說則正好相反,他們沒有經歷過創業的艱辛,容易貪圖奢侈享樂,最終的命運必然是事業的衰敗,國家的滅亡。這是幾千年的歷史所昭示的真理。
憂勞可以興國,逸豫可以亡身。
【出處】《新五代史·伶官傳序》。
【大意】憂慮操勞國事可以使國家興盛發達,追求安逸享樂可以招致自己的滅亡。
【提示】五代時的後唐庄宗李存勖,一開始勵精圖治,奮發有為,擊敗各個敵手稱帝。但他後來沉湎於音樂戲曲,寵愛伶人,不思進取,部下作亂,伶人發難,在位三年就死於兵亂之中。歐陽修在撰寫《伶官傳》時,有感於這段歷史,闡發了「憂勞可以興國,逸豫可以亡身」的道理。中國文化有著很強的憂患意識,特別是在國家動盪、民不聊生時更是如此。孔子說「人無遠慮,必有近憂」,孟子講「生於憂患而死於安樂」,就是分別從個人與國家的角度強調了保持憂患意識的重要性。魏徵即使在大唐盛世,也規勸皇帝「居安思危,戒奢以儉」,以實現長治久安。
由儉入奢易,由奢入儉難。
【出處】司馬光《訓儉示康》。
【大意】從節儉變得奢侈容易,從奢侈轉到節儉則很困難。
【提示】這是司馬光引述他人的話,用來訓誡子孫。它強調要自覺保持儉朴,防止奢侈,含有自勉、警世之意。人都想過好日子,這本無可厚非。但是過於奢華是不可取的,而且這種追求是永無止境的。商紂王用了雙象牙筷子,他的臣子就要逃走,原因是看到了紂王的貪欲一發,將不可遏止。所以,堅持節儉要有自律的能力。
取之有度,用之有節,則常足。
【出處】《資治通鑒》卷二百三十四。
【大意】有計劃地索取,有節制地消費,就會常保富足。
【提示】這是唐朝的陸贄給皇帝上書中的話,旨在強調節儉的意義。大至一國,小至一家,量入為出都是重要的理財原則。推而廣之,資源和財物總是有限的,不能肆意揮霍。只有「取之有度,用之有節」,才有可能持續發展。
惟儉可以助廉,惟恕可以成德。
【出處】《宋史·范純仁列傳》。
【大意】只有節儉可以使人廉潔奉公,只有寬容可以使人養成好的品德。
【提示】「儉」和「恕」是中國古代政治家常用的兩個概念。因為古代社會生產力不發達,糧食產量低,幾年的豐收才有一年的積蓄,所以特別要節儉。對於官員而言,貪污受賄,不廉潔,往往是因為貪得無厭、迷戀奢侈生活,而儉朴的德行有助於抑制這種過分的慾望,所以,節儉是富國的重要國策,也是防腐倡廉的重要途徑。「恕」作為儒家的一種倫理道德范疇,要求以仁愛之心待人。對官員來說,經常能設身處地地為百姓著想,就一定會得到百姓擁護,這樣才能治理好國家。
一粥一飯,當思來處不易;
半絲半縷,恆念物力維艱。
【出處】朱柏廬《治家格言》。
【大意】即使是一頓粥、一頓飯,也應當想到它來得不容易;即使是半根絲、半根線,也要想到勞作的艱辛。
【提示】朱柏廬是我國明末清初的教育家,提倡家庭教育。他的《治家格言》又名《朱子家訓》,是一部專門教育人們勤儉治家的格言集。節儉,作為中華民族的傳統美德,它首先是尊重勞動和從事勞動的人。我們的食物和衣裳,都來之不易,要通過種植者、烹飪者、紡織者的許多勞動生產出來,不能輕易浪費。所以,這段話成為我國傳統的「治家格言」。
參考資料:http://ir.hit.e.cn/~bill_lang/blog10/archives/001458.html
⑹ 有關於節儉方面的古詩(10首)
1、一粥一飯,當思來處不易;半絲半縷,恆念物力維艱。——朱柏廬 語出清朱柏廬《治家格言》
大意:即使是一頓粥、一頓飯,也應當想到它來得不容易;即使是半根絲、半根線,也要想到勞作的艱辛。
2、克勤於邦,克儉於家。——《尚書·大禹謨》
大意:在國家事業上要勤勞,在家庭生活上要節儉。
3、儉,德之共也;侈,惡之大也。——《左傳·庄公二十四年》
大意:節儉,是善行中的大德;奢侈,是邪惡中的大惡。
4、民生在勤,勤則不匱。——晉·陶潛《勸農》
大意:老百姓的生計在於辛勤勞作,只有勤於勞作,財物才不會匱乏。
5、儉節則昌,淫佚則亡。——《墨子·辭過》
大意:節儉就會昌盛,淫佚享樂就會敗亡。
6、鋤禾日當午,汗滴禾下土。誰知盤中餐,粒粒皆辛苦。——李紳 《憫農》
大意:農夫在中午的炎炎烈日下鋤禾,滴滴汗珠掉在生長禾苗的土中。又有誰知道盤中的飯食,每一粒都是這樣辛苦得來。
7、歷覽前賢國與家,成由勤儉破由奢。——唐 李商隱《詠史》
大意:縱觀歷史,大到邦國,小到家庭,無不是興於勤儉,亡於奢靡。
8、憂勞可以興國,逸豫可以亡身。——宋代歐陽修的《伶官傳序》
大意:憂慮操勞國事可以使國家興盛發達,追求安逸享樂可以招致自己的滅亡。
9、由儉入奢易,由奢入儉難。——宋·司馬光《訓儉示康》
大意:從節儉變得奢侈容易,從奢侈轉到節儉則很困難。
10、取之有度,用之有節,則常足。——宋代司馬光《資治通鑒》
大意:有計劃地索取,有節制地消費,就會常保富足。
⑺ 關於節儉的古詩詞
●興家猶如針挑土,敗家好似浪淘沙
●成由勤儉破由奢
●勤儉永不窮,內坐食山也空
●從儉容入奢易,從奢入儉難
●成家子,糞如寶;敗家子,錢如草
●眼下胡花亂鋪張,往後日月空盪盪
●家有萬石糧,揮堆不長
●一粥一飯當思來之不易,半絲半縷恆念物力維艱
●惜衣有衣,惜食有食
●誰知盤中餐,粒粒皆辛苦
●一粥一飯汗珠換
●不當家不知柴米貴
●誰愛風流高格調,共憐時世儉梳妝
●吃飯要知牛馬善,著絲應記養蠶人
●成物不可損壞
⑻ 關於節儉的古詩
君子以儉德辟難。
【出處】《周易·否》。 【大意】君子用儉朴的德行來避免危難。
【提示】《周易》含有樸素的辯證思想,有許多地方闡述事物變化的道理。這句話就有辯證的思想。一方面,闡明儉朴的德行有助於防患於未然,防止奢靡腐化等行為;另一方面,在面臨危難的時候,特別是在面臨物質匱乏的困難時,具備儉朴的德行有助於克服危難。《周易》的作者認為,天地萬物都有順與不順、通與不通之時,不順不通,就要修身養德,不能過分彰顯自己,以渡過難關。
克勤於邦,克儉於家。
【出處】《尚書·大禹謨》。 【大意】在國家事業上要勤勞,在家庭生活上要節儉。
【提示】克勤克儉,是我國人民的傳統美德。傳說中的古代聖賢都是這樣做的,他們對於國家大事盡心盡力。大禹勤勞於治水大業,數過家門而不入。堯特別關心群眾,認為別人挨餓受凍,是自己的工作沒有做到家,是自己的過錯。古代聖賢的生活卻十分節儉,經常穿著粗布衣裳,吃粗米飯,喝野菜湯。由於堯、舜、禹在事業和生活上克勤克儉,所以贏得了百姓的擁戴。
儉,德之共也;侈,惡之大也。
【出處】《左傳·庄公二十四年》。
【大意】節儉,是善行中的大德;奢侈,是邪惡中的大惡。
【提示】魯庄公命人在廟堂的柱子上塗紅漆,在椽子上雕花紋,這都是奢侈而不合禮法的事情。大夫御孫勸諫他時,說了這句話,並指出這樣做實際上是在先人的「大德」中注入了「大惡」,不但不能取悅先人,反而是辱沒了他們。可見,古人是從禮的規范和德的大小的高度來看待節儉,而把奢侈浪費看做一種惡行。在物質極大豐富的今天,戒奢以儉,不靡費財物,仍是值得我們崇尚的美德。
民生在勤,勤則不匱。
【出處】《左傳·宣公十二年》。 【大意】老百姓的生計在於辛勤勞作,只有勤於勞作,財物才不會匱乏。
【提示】這是一句古老的格言。古人明白,只要老百姓辛勤勞動,社會安定,百姓和國家都會隨之富足起來。我們現在仍應保持以勤為本的美德,在各自的崗位上辛勤勞動,這樣,國家才會更加富強,人民生活才會更加富裕。
⑼ 12首關於勤儉節約的古詩有哪些
1、《憫農二首 其一》唐代:李紳
因為:
春種一粒粟,秋收萬顆子。
四海無閑田,農夫猶餓死。
譯文:春天只要播下一粒種子,秋天就可收獲很多糧食。普天之下,沒有荒廢不種的田地,勞苦農民,仍然要餓死。
2、《憫農二首 其二》唐代:李紳
原文:
鋤禾日當午,汗滴禾下土。
誰知盤中餐,粒粒皆辛苦?
譯文:盛夏中午,烈日炎炎,農民還在勞作,汗珠滴入泥土。有誰想到,我們碗中的米飯,粒粒飽含著農民的血汗?
3、《詠史二首·其二》唐代:李商隱
原文:
歷覽前賢國與家,成由勤儉破由奢。
何須琥珀方為枕,豈得真珠始是車。
遠去不逢青海馬,力窮難拔蜀山蛇。
幾人曾預南薰曲,終古蒼梧哭翠華。
譯文:縱覽歷史,凡是賢明的國家,成功源於勤儉,衰敗起於奢華。為什麼非要琥珀才能作枕頭,為什麼鑲有珍珠才是好坐車?想要遠行,卻沒遇見千里馬,力單勢孤,難以拔動蜀山的猛蛇。有幾人曾經親耳聽過舜帝的《南風歌》?天長地久,只有在蒼梧對著翠綠的華蓋哭泣份兒。
4、《誡子書》兩漢:諸葛亮
原文:
夫君子之行,靜以修身,儉以養德。
非淡泊無以明志,非寧靜無以致遠。
夫學須靜也,才須學也。
非學無以廣才,非志無以成學。
淫慢則不能勵精,險躁則不能治性。
年與時馳,意與日去,遂成枯落,多不接世,悲守窮廬,將復何及!
譯文:君子的行為操守,從寧靜來提高自身的修養,以節儉來培養自己的品德。不恬靜寡慾無法明確志向,不排除外來干擾無法達到遠大目標。學習必須靜心專一,而才幹來自學習。所以不學習就無法增長才幹,沒有志向就無法使學習有所成就。
放縱懶散就無法振奮精神,急躁冒險就不能陶冶性情。年華隨時光而飛馳,意志隨歲月而流逝。最終枯敗零落,大多不接觸世事、不為社會所用,只能悲哀地坐守著那窮困的居舍,其時悔恨又怎麼來得及?
5、《度關山》兩漢:曹操
原文:
天地間,人為貴。
立君牧民,為之軌則。
車轍馬跡,經緯四極。
黜陟幽明,黎庶繁息。
於鑠賢聖,總統邦域。
封建五爵,井田刑獄。
有燔丹書,無普赦贖。
皋陶甫侯,何有失職。
嗟哉後世,改制易律。
勞民為君,役賦其力。
舜漆食器,畔者十國。
不及唐堯,采椽不斫。
世嘆伯夷,欲以厲俗。
侈惡之大,儉為共德。
許由推讓,豈有訟曲。
兼愛尚同,疏者為戚。
譯文:萬物生於天地,人類高貴無比。設立君主管理百姓,成為世上正常規矩。天子車轍國君馬跡,暢通天下縱橫各地。決定人才優劣升降,掌握百姓繁衍生息。我要贊美聖賢君主,他們總管國家疆域。
分封諸侯授給官爵,建立井田頒布法律。寧燒丹書廢除刑罰,也不亂開釋罪先例。舜時皋陶周時甫侯,作為獄官錯在哪裡?可惜可嘆後代人們,制度辦法統統改易。驅使百姓辛勞奉君,攤派徭役榨取民力。
虞舜下令漆飾食具,激起眾國紛紛叛離。哪如唐堯儉朴實在,用柞做椽且不削齊。難怪世人贊賞伯夷,盼望搞好社會風氣。奢侈本是最大罪惡,節儉美德不容懷疑。許由不肯接受天下,難道需要辨出道理?只要實行兼愛尚同,再疏也會和睦親密。
⑽ 關於勤儉節約的古詩詞有哪些
1、《憫農》李紳(唐代)
春種一粒粟,秋收萬顆子。四海無閑田,農夫猶餓死。
鋤禾日當午,汗滴禾下土。誰知盤中餐,粒粒皆辛苦?
翻譯:春天只要播下一粒種子,秋天就可收獲很多糧食。普天之下,沒有荒廢不種的天地,勞苦農民,仍然要餓死。盛夏中午,烈日炎炎,農民還在勞作,汗珠滴入泥土。有誰想到,我們碗中的米飯,粒粒飽含著農民的血汗?
李紳,字公垂,,生於烏程縣,亳州譙人,中書令李敬玄曾孫,與元稹、白居易交遊甚密。代表作有《憫農》、《樂府新題》20首。青年時曾在潤州無錫惠山寺讀書。27歲考中進士,補國子助教。他一生最閃光的部分在於詩歌,他是在文學史上產生過巨大影響的新樂府運動的參與者。
2、《詠史》 李商隱 唐代
歷覽前賢國與家,成由勤儉破由奢。何須琥珀方為枕,豈得真珠始是車。
遠去不逢青海馬,力窮難拔蜀山蛇。幾人曾預南薰曲,終古蒼梧哭翠華。
翻譯:縱覽歷史,凡是賢明的國家,成功源於勤儉,衰敗起於奢華。為什麼非要琥珀才能作枕頭,為什麼鑲有珍珠才是好坐車?想要遠行,卻沒遇見千里馬,力單勢孤,難以拔動蜀山的猛蛇。有幾人曾經親耳聽過舜帝的《南風歌》?天長地久,只有在蒼梧對著翠綠的華蓋哭泣份兒。
李商隱:字義山,號玉溪生,又號樊南生,祖籍懷州河內,出生於鄭州滎陽。他是晚唐著名詩人,和杜牧合稱「小李杜」,與溫庭筠合稱為「溫李」。唐文宗開成二年,李商隱登進士第,曾任秘書省校書郎、弘農尉等職,因捲入「牛李黨爭」的政治旋渦而備受排擠,一生困頓不得志。
(10)含儉的詩詞擴展閱讀:
1、勤儉節約,自古以來都是我們中華民族的傳統美德。在小學語文課本就這么一首詩:「鋤禾日當午,汗滴禾下土。誰知盤中餐,粒粒皆辛苦。」這就教育小孩從小就要養成勤儉節約的好習慣。
2、中央出台的「八項規定」第八條:要厲行勤儉節約,嚴格遵守廉潔從政有關規定,嚴格執行住房、車輛配備等有關工作和生活待遇的規定。就是讓我們弘揚中華民族的傳統美德,繼續把這個傳統美德傳承下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