當前位置:首頁 » 古詩詞句 » 征途詩歌

征途詩歌

發布時間: 2020-12-19 23:43:57

Ⅰ 好詞好句好段摘抄大全(帶課題)

有一個狩復獵隊,把一群羚羊趕到制了懸崖邊,准備全部活捉。幾分鍾以後,羚羊群分成了兩類:老羚羊為一類,年輕羚羊為一類。一隻老羚羊走出羊群,朝年輕羚羊叫了一聲,一隻年輕羚羊應聲跟老羚羊走到了懸崖邊。年輕羚羊後退了幾步,突然奔跑著向懸崖對面跳過去,隨即老羚羊緊跟後面也飛躍出去,只是老羚羊躍起的高度要低一些。 當年輕羚羊在空中向下墜時,奇跡出現了:老羚羊的身子剛好出現在年輕羚羊的蹄下,年輕羚羊在老羚羊的背上猛蹬一下,下墜的身體又突然升高並輕巧地落在了對面的懸崖邊,而老羚羊就像一隻斷翅的鳥,筆直地墜落了山澗。 試跳成功!緊接著,一隊隊羚羊凌空騰起,沒有擁擠,沒有爭奪,秩序井然,快速飛躍。頓時,山澗上空劃出了一道道令人眼花繚亂的弧線,那弧線是一座以老羚羊的死亡作橋墩的生命橋。那情景是何等的神聖。獵人們個個驚得目瞪口呆,不由自主地放下了獵槍。

Ⅱ 回憶當初侍奉的征途,重擔憂悶壓心頭,多次軟弱灰心退後,難為主心解主憂,不但沒讓主心歡喜,贊美詩歌

您好,我覺得這贊美詩非常有韻味,適合唱出來。誠心為您解答,希望不吝採納。

Ⅲ 關於征程的詩歌

1、白馬金鞍從武皇,旌旗十萬宿長楊。

出自唐代王昌齡的《青樓曲二首.其一》

白馬金鞍從武皇,旌旗十萬宿長楊。

樓頭小婦鳴箏坐,遙見飛塵入建章。

釋義:

將軍乘坐佩飾金鞍的白馬隨皇帝出征,十萬軍士在長楊宮宿下。樓上窗邊的少婦彈奏著箏曲,遠望著隊伍的塵土進入建章宮。

2、匈奴草黃馬正肥,金山西見煙塵飛,漢家大將西出師。

出自唐代岑參的《走馬川行奉送出師西征 / 走馬川行奉送封大夫出師西征》

君不見走馬川行雪海邊,平沙莽莽黃入天。

輪台九月風夜吼,一川碎石大如斗,隨風滿地石亂走。

匈奴草黃馬正肥,金山西見煙塵飛,漢家大將西出師。

將軍金甲夜不脫,半夜軍行戈相撥,風頭如刀面如割。

馬毛帶雪汗氣蒸,五花連錢旋作冰,幕中草檄硯水凝。

虜騎聞之應膽懾,料知短兵不敢接,車師西門佇獻捷。

釋義:

您難道不曾看見嗎?那遼闊的走馬川緊靠著雪海邊緣,茫茫無邊的黃沙連接雲天。輪台九月整夜裡狂風怒號,到處的碎石塊塊大如斗,狂風吹得斗大亂石滿地走。這時匈奴牧草繁茂軍馬肥,侵入金山西面煙塵滾滾飛,漢家的大將率兵開始征西。

將軍身著鎧甲夜裡也不脫,半夜行軍戈矛彼此相碰撞,凜冽寒風吹到臉上如刀割。馬毛掛著雪花還汗氣蒸騰,五花馬的身上轉眼結成冰,營幕中寫檄文硯墨也凍凝。敵軍聽到大軍出征應膽驚,料他不敢與我們短兵相接,我就在車師西門等待報捷。

3、一年三百六十日,多是橫戈馬上行。

出自明代戚繼光的《馬上作》

南北驅馳報主情,江花邊草笑平生。(邊草 一作:邊月)

一年三百六十日,多是橫戈馬上行。 (多是 一作:都是)

釋義:

馳聘疆場、轉戰南北是為了報答皇上對我的信任,南北江畔和北方邊關的花草都笑我一生忙忙碌碌。一年三百六十日,我都是帶著兵器騎著戰馬在疆場上度過的。

4、悠悠卷旆旌,飲馬出長城。

出自唐代李世民的《飲馬長城窟行》

塞外悲風切,交河冰已結。瀚海百重波,陰山千里雪。

迥戍危烽火,層巒引高節。悠悠卷旆旌,飲馬出長城。

寒沙連騎跡,朔吹斷邊聲。胡塵清玉塞,羌笛韻金鉦。

絕漠干戈戢,車徒振原隰。都尉反龍堆,將軍旋馬邑。

揚麾氛霧靜,紀石功名立。荒裔一戎衣,靈台凱歌入。

釋義:

塞外悲涼的風颳得急切,交河上的凌冰已經凍結,廣袤的沙漠上,沙丘連綿不斷,陰山之下千萬里全都落滿了白雪。將士們戍邊在那遠遠地高高的烽火台上,一層一層的山巒引領向上顯出了高高的氣節,眾多的戰旗被長風吹卷這,將士們在哪長城低下飲馬也不停歇。

寒冷的沙灘上連接著騎兵的足跡,狂暴的北風吹斷了那邊塞上傳來的聲樂,胡地的灰塵清掃著像那玉(冰凍如玉)做似的邊塞,羌族的笛聲和那金鉦敲擊的聲音。與世隔絕的沙漠上干戈都 收藏起來了,可那戰車卻又不得不在那原野低濕的地方震顫搖曳。都尉們都從龍堆返回了,將軍還從馬邑凱旋而來正在捷報。

高揚著旗子讓那籠罩著大霧的地方都清凈下來了,在石碑記上他們的功名他們又是那樣的歡悅,在那荒涼的邊界上只要有一個穿著戎裝的人去守護,靈武台上(朝廷)的凱歌是來源於國界。

5、弓背霞明劍照霜,秋風走馬出咸陽。

出自唐代令狐楚的《少年行四首·其三》

弓背霞明劍照霜,秋風走馬出咸陽。

未收天子河湟地,不擬回頭望故鄉。

釋義:

弓箭沐浴著霞光,寶劍照耀著寒霜。劍起案列的秋風,馳馬飛出了咸陽。國土一角仍淪陷,天子沒有收河湟。這種情況不改變,不擬回頭望故鄉。

Ⅳ 閱讀下面這首詩,完成後面題目。使青夷軍入居庸(其一)高適匹馬行將久,征途去轉難。不知邊地別,只訝客


小題1:頸聯運用擬人(或:烘托、襯托、融情於景、借景抒情、渲染等)手法(2分),從聽覺和視覺(視聽結合)兩方面寫了寒泉水聲冷澀、悲苦,山間樹葉凋零、乾枯的景象,生動形象地描摹出邊塞的寒冷、空曠。(2分)含蓄地表現了詩人旅途的艱苦和心境的冷寂。(1分)
小題2:「難」。(2分,答「苦」給1分)①孤獨之難(或「孤獨」)。詩人去、回邊塞,匹馬獨行了很長時間,孤單寂寞,前路漫漫,孤單寂寞。(2分)②行路之難(或「旅途艱難」)。景象荒寒,關塞高險,大雪紛飛,行路艱難,一路行來艱苦睏乏。(2分)

Ⅳ 一首獻給征途的GM的詩歌!!!!!!

贊同樓主的這首歌

Ⅵ 詩歌翻譯 征途幾迢遞,客子倦西東。

出自《全唐詩》:卷777-11
譯文:征途悠遠,不知前程。漂流往來,我(作者內)已經厭倦了。在漂容泊的船上如同在一片葉子上,漂流無定所。一丁點的風浪便使我憂愁。飄搖萬里,經歷了多年的辛苦。在他鄉,思鄉的心凝重,看看他鄉的風月與家鄉無異。雲彩已經走了,山嶺顯得昏暗。夕陽西下,映的江水通紅,看到這樣凄涼的景象,我(作者)自然的流出了思鄉之淚。我(作者)是在思想,而並不是感嘆自己的前途堪憂。

Ⅶ 《木蘭詩》中寫征途遙遠、行軍神速的語句是什麼

1、《木蘭詩》中寫征途遙遠、行軍神速的語句:
萬里赴戎機 關山度若飛。
2、原文:
木蘭詩

唧(jī)唧復唧唧,木蘭當戶織。不聞機杼(zhù)聲,惟聞女嘆息。 問女何所思,問女何所憶。女亦無所思,女亦無所憶。昨夜見軍帖(tiě),可汗(kè hán)大點兵。軍書十二卷,卷卷有爺名。阿爺無大兒,木蘭無長兄。願為(wèi)市鞍(ān)馬,從此替爺征。
東市買駿馬,西市買鞍韉(jiān),南市買轡(pèi)頭,北市買長鞭。旦辭爺娘去,暮宿黃河邊。不聞爺娘喚女聲,但聞黃河流水鳴濺濺(jiān jiān)。旦辭黃河去,暮至黑山頭。不聞爺娘喚女聲,但聞燕山胡騎(jì)鳴啾啾(jiū jiū)。
萬里赴戎(róng)機,關山度若飛。朔(shuò)氣傳金柝(tuò),寒光照鐵衣。將軍百戰死,壯士十年歸。
歸來見天子,天子坐明堂。策勛十二轉,賞賜百千強(qiáng)。可汗問所欲,木蘭不用尚書郎,願馳千里足,送兒還故鄉。
爺娘聞女來,出郭相扶將(jiāng);阿姊(zǐ)聞妹來,當戶理紅妝;小弟聞姊來,磨刀霍霍(huò huò)向豬羊。開我東閣門,坐我西閣床。脫我戰時袍,著(zhuó)我舊時裳(cháng)。當窗理雲鬢(bìn),對鏡帖(tiē)花黃。出門看火伴,火伴皆驚惶。同行十二年,不知木蘭是女郎。
雄兔腳撲朔,雌兔眼迷離;雙兔傍(bàng)地走,安能辨我是雄雌?
3、譯文:
嘆息聲一聲接著一聲傳出,木蘭對著房門織布。聽不見織布機織布的聲音,只聽見木蘭在嘆息。問木蘭在想什麼?問木蘭在惦記什麼?(木蘭答道)我也沒有在想什麼,也沒有在惦記什麼。昨天晚上看見徵兵文書,知道君主在大規模徵兵,那麼多卷徵兵文冊,每一卷上都有父親的名字。父親沒有大兒子,木蘭(我)沒有兄長,木蘭願意為此到集市上去買馬鞍和馬匹,就開始替代父親去征戰。
在集市各處購買馬具。第二天早晨離開父母,晚上宿營在黃河邊,聽不見父母呼喚女兒的聲音,只能聽到黃河水流水聲。第二天早晨離開黃河上路,晚上到達黑山頭,聽不見父母呼喚女兒的聲音,只能聽到燕山胡兵戰馬的啾啾的鳴叫聲。
不遠萬里奔赴戰場,翻越重重山峰就像飛起來那樣迅速。北方的寒氣中傳來打更聲,月光映照著戰士們的鎧甲。將士們身經百戰,有的為國捐軀,有的轉戰多年勝利歸來。
勝利歸來朝見天子,天子坐在殿堂(論功行賞)。給木蘭記很大的功勛,得到的賞賜有千百金還有餘。天子問木蘭有什麼要求,木蘭說不願做尚書郎,希望騎上千里馬,回到故鄉。
父母聽說女兒回來了,互相攙扶著到城外迎接她;姐姐聽說妹妹回來了,對著門戶梳妝打扮起來;弟弟聽說姐姐回來了,忙著霍霍地磨刀殺豬宰羊。每間房都打開了門進去看看,脫去打仗時穿的戰袍,穿上以前女孩子的衣裳,當著窗子、對著鏡子整理漂亮的頭發,對著鏡子在面部貼上裝飾物。走出去看一起打仗的夥伴,夥伴們很吃驚,(都說我們)同行數年之久,竟然不知木蘭是女孩。
(提著兔子耳朵懸在半空中時)雄兔兩只前腳時時動彈、雌兔兩隻眼睛時常眯著,所以容易分辨。雄雌兩兔一起並排跑,怎能分辨哪個是雄兔哪個是雌兔呢?
4、背景及影響:
(1)木蘭女扮男裝,代父從軍,征戰疆場數年,屢建功勛,無人發現她是女子。唐代追封為孝烈將軍,設祠紀念。 它產生的時代眾說紛紜,但從歷史地理的條件可以判定事和詩可能產生後魏,這詩產生於民間,在長期流傳過程中,有經後代文人潤色的痕跡,但基本上還是保存了民歌易記易誦的特色。
(2)《樂府詩集》是古代管理音樂的機構也是最完備的一部樂府歌辭總集,後來把樂府的詩也叫樂府,其中的民歌,較生動地反映了當時的社會生活和風土人民,分南歌、北歌兩大部分。南歌,即南朝民歌,注重抒情,語言浮華,用詞細膩,風格委婉。北歌,即北朝民歌,題材廣泛,格調雄勁、熱烈、質朴。 《木蘭詩》與漢代樂府民歌中的《孔雀東南飛》合稱「樂府雙璧」。
5、賞析
《木蘭詩》具有樂府民歌的獨特風格。開篇採用的一問一答,是民歌中常見的。《木蘭詩》語言生動質朴,極少雕飾斧鑿:「小弟聞姊來,磨刀霍霍向豬羊」,流傳千百年來,至今仍是人們津津樂道的口語;除了「萬里赴戎機」六句文字比較典雅外,其餘都保留著民歌的形式和風格,連鎖、問答、排比、重疊等形式的運用,都與民歌大致相同。而且語言豐富多彩,有樸素自然的口語,有姿致諧適的排比,也有新奇幽默的比喻,這都是當時文人的擬作中所沒有的。……既然《木蘭詩》是北方民歌,篇幅頗長,又多長短句,是否被樂府機關被之管弦?在我看來,此歌是能夠入樂演唱的。單就原韻來說,篇幅較長的樂府詩歌大都是隔幾句換一個韻,很少一韻到底,這樣才能使演唱的歌曲音節復雜而有變化。《木蘭詩》一共換了七個韻,也可以說是七種曲子:「唧唧復唧唧……女亦無所憶」;「西市買鞍韉……但聞黃河流水鳴濺濺」;「暮宿黑山頭……但聞燕山胡騎鳴啾啾」;「萬里赴戎機……壯士十年歸」;「天子坐明堂……不知木蘭是女郎」;「雌兔眼迷離……安能辨我是雄雌?」這就相當於一個題下七首曲子。所不同者,這里則是一個完整的歌子。好多民歌每韻的句數比較整齊,而《木蘭詩》的句數卻比較參差。正因為它曾為樂人所演唱,所以古往今來都被收入樂府歌中,而且直到現在,仍有評彈藝人在演唱《木蘭詩》。

Ⅷ 關於征途的詩歌

一代天驕,成吉思汗,只識彎弓射大雕。
俱往矣,數風流人物,還看今朝。

沁園春·長沙

Ⅸ 元旦的朗誦詩詞

〔宋〕 王安石的《元日》
爆竹聲中一歲除,
春風送暖入屠蘇,
千門萬戶曈曈日,
總把新桃換舊符。
古代元旦宮廷有賀歲之禮,規模宏大而隆重。三國時曹植《元會》詩:
初步元祚,古日惟良,乃為嘉會,宴此高堂,描寫了曹魏時元旦賀歲的場面。
唐白居易《七年元日對酒五首》之二:
眾老憂添歲,余衰喜入春。
年開第七秩,屈指幾多人!表達了已過60歲的詩人不懼衰老、昂首挺胸進入新一年的風貌。

唐代另一詩人成文斡寫有《元旦》詩:
戴星先捧祝堯觴,鏡里堪驚兩鬢霜。
好是燈前偷失笑,屠蘇應不得先嘗。「戴星」,即頂著星宿,比喻晚歸或早出。
唐人孟浩然寫了一首《回家元日》詩,雲:
昨夜斗回北,今朝歲起東。
我年已強壯,無祿尚憂農。
桑野猶耕父,荷鋤隨牧童。
田家占氣候,共說此年豐。
古代元旦有貼春聯的習俗。南宋詩人陸游的《已酉元旦》詩:
夜雨解殘雪,朝陽開積陰,
桃符呵筆寫,椒酒過花斜。
宋伯仁《歲旦》詩:
居間無賀客,早起只如常,
桃板隨人換,梅花隔歲香。詩中的「桃符」、「桃板」即指春聯。
明代陳獻章的《元旦試筆》有如一幅「樂歲圖」。詩人在詩中寫道:
鄰牆旋打娛賓酒,稚子齊歌樂歲詩。
老去又逢新歲月,春來更有好花枝。
晚風何處江樓笛,吹到東溟月上時。
清代愛國詩人張維屏的《新雷》,雖未用「元旦」、「元日」等詞彙,卻以元旦為題,寫出人們賀歲、迎春的喜悅:
造物無言卻有情,每於寒盡覺春生。
千紅萬紫安排著,只待新雷第一聲。
一代偉人毛澤東,1930年1月寫了一首《如夢令·元旦》:
寧化、清流、歸化,路隘林深苔滑。今日向何方,直指武夷山下。山上山下,風展紅旗如畫。

1942年董必武在重慶寫了一首七律《元旦口佔用柳亞子懷人韻》:
共慶新年笑語嘩,紅岩士女贈梅花。
舉杯互敬屠蘇酒,散席分嘗勝利茶。
只有精忠能報國,更無樂土可為家。
陪都歌舞迎佳節,遙祝延安景物華。

熱點內容
古代勵志的名言 發布:2021-03-16 21:50:46 瀏覽:209
形容兒孫繞膝的詩句 發布:2021-03-16 21:49:35 瀏覽:878
席慕蓉賞析印記 發布:2021-03-16 21:48:26 瀏覽:311
權力很大含有手的成語 發布:2021-03-16 21:48:22 瀏覽:584
能聽的兒童故事 發布:2021-03-16 21:48:15 瀏覽:285
關於足球的詩歌詞句 發布:2021-03-16 21:47:40 瀏覽:870
拖拉機的古詩 發布:2021-03-16 21:42:53 瀏覽:571
亮甜的詩句 發布:2021-03-16 21:42:00 瀏覽:831
廣東話生日快樂祝福語 發布:2021-03-16 21:38:55 瀏覽:409
噓的短句 發布:2021-03-16 21:38:07 瀏覽:816