龍舟精神的古詩
A. 端午節古詩,屈原
關於端午節,歌頌屈原的詩:《屈原塔》
原詩如下:
楚人悲屈原,千載意未歇。精魂飄何處,父老空哽咽。
至今滄江上,投飯救飢渴。遺風成競渡,哀叫楚山裂。
屈原古壯士,就死意甚烈。世俗安得知,眷眷不忍決。
南賓舊屬楚,山上有遺塔。應是奉佛人,恐子就淪滅。
此事雖無憑,此意固已切。古人誰不死,何必較考折。
名聲實無窮,富貴亦暫熱。大夫知此理,所以持死節。
譯文如下:
楚地的人都為屈原感到悲哀,這種情感千百年來一直沒有停止。他的精神魂魄飄到了什麼地方?只留父老在哽咽哭泣。
直到今天,在倉綠色的江流上,人們還投下飯食拯救飢餓的魚龜蝦蟹不讓它們吃屈原的屍體。遺留下來的風俗成了比賽劃龍舟,人們哀叫的聲音甚至要把楚地的山震裂。
屈原是古時的豪邁之人,當時慷慨赴死的意圖非常強烈。世上的俗人怎麼能知道他這種想法呢,都以為屈原戀戀不舍,不願意與這個世間告別。
南賓縣之前屬於楚地,山上有留下來的古塔。這塔應該是侍奉佛祖的僧人擔心屈原的精魂就要消散,所以修建的。
這件事雖然沒有憑據,但這份心意已經很真切了。往今來的人有誰是不死的?沒有必要去比較是到底是長壽好還是死亡好。
人的名聲實在是不會消忘的,而身份財富只是短暫的榮盛。屈原正是知道這個道理,所以即使是死也要保持自己的氣節與節操。
B. 描寫賽龍舟的詩句
1、《緣識》——宋代宋太宗
金明水上浮仙島,畫舸龍舟非草草。
世寧清靜驗如然,老者攜小少隨老。
釋義:這兩句詩是出自宋太宗之手,宋太宗給人描述了一個盛世,龍舟似草一樣,輕快而且數目很多,將賽龍舟的湖中心比為仙島,寫出一片生機勃勃的景象。
2、《午日觀競渡》——明代邊貢
共駭群龍水上游,不知原是木蘭舟。
雲旗獵獵翻青漢,雷鼓嘈嘈殷碧流。
釋義:人們在端午節這天都圍坐在江邊,又驚又喜地觀看著群龍在水上嬉戲,缺不知道原來這是裝飾成龍形的小船,船上彩旗獵獵作響震紀空中翻飛,敲響的鑼鼓喧鬧,清清的水流。
3、《端午東湖觀競渡》——宋代黎廷瑞
記得當年年少時,蘭湯浴罷試新衣。
三三五五垂楊底,守定龍舟看不歸。
釋義:作者遙想以前的日子,在江邊為了為了慶祝節日換了新的衣服,江邊的楊柳樹輕輕低垂著頭,似嬌羞的小女子一般,在那用心看著龍舟何時歸來。
4、《競渡詩》——唐代盧肇
沖波突出人齊譀,躍浪爭先鳥退飛。
向道是龍剛不信,果然奪得錦標歸。
釋義:鼙鼓初擊時似雷聲,獸頭吐威,萬人沖破齊聲呼喊,跳躍著的浪花與飛鳥爭先恐後。多條船像龍一樣的向前沖去,果然獲得了錦標歸來。
5、《花心動·槐夏陰濃》——宋代史浩
最好是,龍舟競奪,錦標方徹。此意憑誰向說。
釋義:作者表達了自己的念想,有志有才但無處能用,願比為龍舟一般競標,實現自我價值。
C. 關於屈原端午節古詩
1、《五月五日》【宋】梅堯臣
屈氏已沉死,楚人哀不容。
何嘗奈讒謗,徒欲卻蛟龍。
未泯生前恨,而追沒後蹤。
沅湘碧潭水,應自照千峰。
譯文:
屈原已沉江自殺,楚人為他的不被容納而悲哀。哪裡能制止讒言,只不過試圖驅趕蛟龍罷了。沒有消除屈原生前的撼恨,反而追尋他死後的遺蹤。(只留下)碧綠的沅湘水,倒映著山峰的影子。
賞析:
梅堯臣雖然在位途上極不得意,而在詩壇上卻享有盛名,他懷著無限的悲憤、苦悶、渴望和痛苦的心情,寫出了《五月五日》,借屈原以抒發他的「不遇」情懷。
2、《午日處州禁競渡》【明】湯顯祖
獨寫菖蒲竹葉杯,
蓬城芳草踏初回。
情知不向甌江死,
舟楫何勞吊屈來 。
譯文:
我剛剛從蓮城踏青回來,只在家置備了菖蒲、竹葉和雄黃酒,我覺得這樣就可以過端午了。我明知屈原不是沉溺在我們的甌江,何必要勞民傷財以如此豪華的龍舟競渡來憑吊屈原呢?
創作背景:
湯顯祖此詩寫禁止競渡,別具一格。主要描寫了端午節的習俗,面對賽龍舟的情景,想起了屈原。表達了自己對端午節賽龍舟時的想法,對勞苦人民的同情。湯顯祖歌詠屈原的詩句很多,其景仰之情,溢於言表。
3、《端午》【唐】杜甫
節分端午自誰言,
萬古傳聞為屈原。
堪笑楚江空渺渺,
不能洗得直臣冤。
譯文:
端午節從何而來?前人傳說是為了楚國大夫屈原。可笑的是楚江浩浩盪盪,竟不能洗去忠直之士的冤屈。
創作背景:
我國第一位偉大詩人屈原投江自盡,後人傷其冤死,端午當天特以粽投江祭祀並劃船撈救,遂相沿而成端午節日食粽和龍舟競渡的風俗。作者提出了一個令人深思的問題:盡管後人百般歌頌、祭祀,像屈原沉江這樣的悲劇畢竟發生了,如此冤屈是不能簡單地洗刷干凈的。
D. 描寫賽龍舟的詩句有哪些
1、《念奴嬌》——宋代張榘
龍舟爭渡,搴旗捶鼓驕劣。
譯文:龍舟爭相競賽,高舉旗幟,奮擂擊鼓,一爭高下。
2、《競渡歌》——唐代張建封
棹影斡波飛萬劍,鼓聲劈浪鳴千雷。
鼓聲漸急標將近,兩龍望標目如瞬。
坡上人呼霹靂驚,竿頭彩掛虹霓暈。
譯文:船槳劃水,上下翻飛,及其迅速,鼓聲既響又急。鼓聲越來越急,目標即將接近,兩龍望向目標眼球不停眨動。形容坡上觀眾喊聲突發,驚天動地,旗桿上掛著的錦標五彩繽紛,令人五花繚亂。
3、《賀新郎·端午》——宋代劉克庄
兒女紛紛誇結束,新樣釵符艾虎。早已有、遊人觀渡。
老大逢場慵作戲,任陌頭、年少爭旗鼓。溪雨急,浪花舞。
譯文:青年們紛紛炫耀自己的節日裝束,頭上插著釵頭彩符,身上佩著艾草紮成的老虎。爭先恐後的來渡口觀看賽龍船。我年紀大了,不願再去與人擁擠,只是站在遠處觀看。任憑那些年輕人搖旗擂鼓吶喊,船漿起伏,江面上浪花翻卷飛舞。
4、《競渡詩》——唐代盧肇
石溪久住思端午,館驛樓前看發機。
鼙鼓動時雷隱隱,獸頭凌處雪微微。
沖波突出人齊譀,躍浪爭先鳥退飛。
向道是龍剛不信,果然奪得錦標歸。
譯文:在石溪住久了開始思念端午時節的場景,在驛館樓前觀看開始行動的時機。鼙鼓初擊時似雷聲,獸頭吐威,萬人沖破齊聲呼喊,跳躍著的浪花與飛鳥爭先恐後。多條船像龍一樣的向前沖去,果然獲得了錦標歸來。
5、《午日觀競渡》——明代邊貢
共駭群龍水上游,不知原是木蘭舟。
雲旗獵獵翻青漢,雷鼓嘈嘈殷碧流。
譯文:在端午節這天,圍在岸上的人們,驚怕地觀看著群龍在水上嬉戲,不知道原來這是裝飾成龍形的小船,船上彩旗獵獵作響震紀空中翻飛,敲響的鑼鼓喧鬧,清清的水流。
E. 端午節古詩
輕汗微微透碧紈,明朝端午浴芳蘭。流香漲膩滿晴川。
綵線輕纏紅玉臂,小符斜掛綠雲鬟。佳人相見一千年。
——《浣溪沙·端午》
作者:蘇軾
F. 端午節的詩詞有哪些
古詩詞:
1、
作者:梅堯臣 朝代:宋
屈氏已沈死,楚人衰不容。
何嘗奈讒謗,徒內欲卻蛟龍。
未泯容生前恨,而追沒後蹤。
沅湘碧潭水,應自照千峰。
2、
和端午
作者:張耒 朝代:宋
競渡深悲千載冤,忠魂一去詎能還。
國亡身殞今何有,只留離騷在世間。
3、
乙卯重五詩
作者:陸游 朝代:宋
重五山村好,榴花忽已繁。
粽包分兩髻,艾束著危冠。
舊俗方儲葯,羸軀亦點丹。
日斜吾事畢,一笑向杯盤。
更多詩詞:www.shicishu.com
---end---
我寫個:
端午時節雨瓢潑,庚子屋人案牘形。
巨隔千里思鄉近,逐年投黍憶故人。
G. 贊美端午的詩句古詩
輕汗微微透碧紈,明朝端午浴芳蘭。——蘇軾《浣溪沙·端午》
綵線輕纏紅玉臂,小符斜掛綠雲鬟。佳人相見一千年。——蘇軾《浣溪沙·端午》
國亡身殞今何有,只留離騷在世間。——張耒《和端午》
屈子冤魂終古在,楚鄉遺俗至今留。——邊貢《午日觀競渡》
年年端午風兼雨,似為屈原陳昔冤。——趙蕃《端午三首》
碧艾香蒲處處忙。誰家兒共女,慶端陽。——舒頔《小重山·端午》
獨寫菖蒲竹葉杯,蓬城芳草踏初回。——湯顯祖《午日處州禁競渡》
五月五日午,贈我一枝艾。——文天祥《端午即事》
綵線輕纏紅玉臂,小符斜掛綠雲鬟。——蘇軾《浣溪沙·端午》
風雨端陽生晦冥,汨羅無處吊英靈。——貝瓊《已酉端午》
良辰當五日,偕老祝千年。——權德輿《端午日禮部宿齋有衣服彩結之貺以詩還答》
鶴發垂肩尺許長,離家三十五端陽。——殷堯藩《同州端午》
不效艾符趨習俗,但祈蒲酒話昇平。——殷堯藩《端午日》
兒女紛紛誇結束,新樣釵符艾虎。——劉克庄《賀新郎·端午》
沖波突出人齊譀,躍浪爭先鳥退飛。——盧肇《競渡詩 / 及第後江寧觀競渡寄袁州剌史成應元》
粽包分兩髻,艾束著危冠。——陸游《乙卯重五詩》
石溪久住思端午,館驛樓前看發機。——盧肇《競渡詩 / 及第後江寧觀競渡寄袁州剌史成應元》
小雨濕黃昏。重午佳辰獨掩門。——李之儀《南鄉子·端午》
宮衣亦有名,端午被恩榮。——杜甫《端午日賜衣》
正是浴蘭時節動。菖蒲酒美清尊共。——歐陽修《漁家傲·五月榴花妖艷烘》
綠楊帶雨垂垂重。五色新絲纏角粽。——歐陽修《漁家傲·五月榴花妖艷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