當前位置:首頁 » 古詩詞句 » 詩詞的各式

詩詞的各式

發布時間: 2021-03-04 21:31:21

詩歌的格式

中國抄古代詩歌大體可襲分為兩大類:一類叫古體詩(或「古風」),這個名稱始於唐代,唐人把當時新出現的格律詩稱為近體詩,而把產生於唐以前較少格律限制的詩稱為古體詩。後人沿襲唐人說法,把唐以前的樂府民歌、文人詩、以及唐以後文人仿照它的體式而寫的詩歌,統稱為「古體詩」。按照詩句的字數,有四言(如《詩經》)、五言(如「漢樂府」詩)、七言(如曹丕《燕歌行》)、雜言(如李白《蜀道難》)等。古體詩押韻較自由。另一類叫近體詩(或「今體詩」),是唐代出現的新詩體。

近體詩分兩種,一種稱「絕句」,每首四句,五言的簡稱五絕,七言的簡稱七絕。一種稱「律詩」,每首八句,五言的簡稱五律,七言的簡稱七律,超過八句的稱為排律(或「長律」)。律詩格律極嚴,篇有定句(除排律外),句有定字,韻有定位(押韻位置固定),字有定聲(詩中各字的平仄聲調固定),聯有定對(律詩中間兩聯必須對仗)。

古詩格式分那幾種

一般分為兩大類:古體詩和近體詩。

一、古體詩

格律自由,不拘對仗、平仄,押韻較寬,篇幅長短不限,句子有四言、五言、六言、七言體和雜言體。

1、四言體

四言體盛行於西周、春秋戰國時期,除《楚辭》外,其他詩作出現不多。

四言詩是古代產生最早的一種詩體。《詩經》中的《國風》、《小雅》、《大雅》等都是以四言詩為基本體裁。

在先秦兩漢的其他典籍里,如《史記》所載《麥秀歌》,《左傳》所載《宋城子謳》、《子產誦》等,也都是以四言體為主。可見,在西周到春秋時期,無論是社會上層還是下層,娛樂場合還是祭祀場合,最流行的詩體是四言詩。

2、五言體

五言詩,古代詩歌體裁。是指每句五個字的詩體,全篇由五字句構成的詩。五言詩可以容納更多的詞彙,從而擴展了詩歌的容量,能夠更靈活細致地抒情和敘事。

在音節上,奇偶相配,也更富於音樂美。因此,它更為適應漢以後發展了的社會生活,從而逐步取代了四言詩的正統地位,成為古典詩歌的主要形式之一。

初唐以後,產生了近體詩,其中即有五言律詩、五言絕句。唐代以前的五言詩便通稱為「五言古詩」或「五古」。

五言詩是每句五個字的詩體。它作為一種獨立的詩體,大約起源於西漢而在東漢末年趨於成熟。當然,《詩經》中早就有五言的句子,如《召南·行露》:「誰謂雀無角,何以穿我屋?誰謂女無家,何以速我獄?」漢魏六朝時期的詩作,以五言為主。

說明五言詩形成於此一時期。古代本有五言詩起於李陵《與蘇武詩》的說法,但後人多加以否認,如蘇軟題(文選動便說:「李陵、蘇武,五言皆偽。」又有說五言起於《古詩十九首》,也未獲廣泛贊同。大抵五言詩系吸收民歌的形式而成。

3、六言體

六言詩屬古風類詩文,已不多見到了。

六言詩是舊詩的一種體裁,全詩都是六個字一句。在《詩經》中已有萌芽。其後詩人也偶爾寫過六言四句的短詩,如王維的《田園樂》:''桃紅復含宿雨,柳線更帶朝煙。花落家僮未歸,鳥啼山客猶眠。''

六言散句最早散見於《詩經》。

其中有單句,亦有偶句。如「室人交遍謫我」、「室人交遍摧我」(《邶風·北門》),「行役夙夜無已」、「行役夙夜無寐」(《魏風·陟岵》),「五月斯螽動股,六月莎雞振羽」(《豳風·七月》),「置之河之干兮,河水清且漣漪」(《魏風·伐檀》)。

正是因為《詩經》中有這么多的六言句,摯虞和劉勰論六言詩的起源,才追根溯源到這里。但是,《詩經》中的六言詩僅是散句,既比較少見,又沒有兩句以上的六言句連續出現的情況。所以,如果以為在《詩經》時代就已經出現了完整的六言詩,顯然缺少足夠的證據。

到了《楚辭》,六言句不僅較為常見,而且有連續四句以上的情況出現。《離騷》的基本句式是上七下六,如「駟玉虯以乘笲兮,溘埃風余上征。

朝發軔於蒼梧兮,夕余至乎玄圃。欲少留此靈瑣兮,日忽忽其將暮。吾令羲和珥節兮,望崦嵫而勿迫」。這樣一種句式,如果去掉上句的「兮」字,實際上已經具備了六言詩的雛形。

《九辯》中甚至出現了連續的六言句:「慷慨絕兮不得,中瞀亂兮迷惑。私自憐兮何極,心怦怦兮諒直。」

這是一個很值得注意的現象。因為,作為一種詩歌體式,如果能夠獨立成為一首詩,至少應該有四句以上,否則只能算是詩句,而不能算是一首完整的詩歌。

可以說,《離騷》的上七下六句式及《楚辭》中大量出現的整齊的六言句,為六言詩走向成熟奠定了基礎。

完整而規范的六言詩是在建安時期才出現的。現存最早最完整的六言詩,是孔融的三首六言詩。孔融是建安七子之一,詩文俱享名於當時。

孔融之後,曹丕、曹植兄弟皆有六言詩傳世。曹丕有六言詩三首,其中《黎陽作詩》和《令詩》是規范的六言詩;《寡婦詩》形式為六言,但因每句第四字為「兮」字,因而可視為六言別體。

4、七言體

七言詩包括七言古詩(簡稱七古)、七言律詩(簡稱七律)和七言絕句(簡稱七絕)。

七言體是古代詩歌體裁,全篇每句七字或以七字句為主的詩體。它起於民間歌謠。

先秦時期除《詩經》,《楚辭》已有七言句式外,《荀子》的《成相篇》就是模仿民間歌謠寫成的以七言為主的雜言體韻文。

西漢時期除《漢書》所載的《樓護歌》、《上郡歌》外,還有司馬相如的《凡將篇》、史游的《急就篇》等七言通俗韻文。

東漢七言、雜言民謠為數更多,如東漢末年的《小麥謠》、《城上烏》(司馬彪《續漢書·五行志》)、《桓靈時童謠》"舉秀才"(葛洪《抱朴子·審舉》)都是很生動、通俗流暢的七言和雜言民間作品。相傳漢武帝曾會聚群臣作柏梁台七言聯句,但據後人考證,實系偽托,並不可靠。

魏曹丕的《燕歌行》是現存的第一首文人創作的完整七言詩。以後湯惠休、鮑照都有七言作品。鮑照的《擬行路難》18首,不僅在詩歌內容上有很大擴展,同時還把原來七言詩的句句用韻變為隔句用韻和可以換韻,為七言體的發展開出了新路。

從梁至隋七言體詩歌逐漸增多,至唐代七言詩才真正發達起來。七言詩的出現,為詩歌提供了一個新的、有更大容量的形式,豐富了中國古典詩歌的藝術表現力。

5、雜言體

雜言詩,因詩中句子字數長短間雜而得名,其句中字數不定,最短僅有一字,長句有達九、十字以上者,以三、四、五、七字相間者為多。其特點是形式比較自由,便於無所拘束地表達思想感情。凡是以情致或氣勢勝的詩人,對於雜言詩都有極大的偏愛。

中國古代詩歌整齊劃一的格律詩發展到中唐達到巔峰狀態(代表詩人是杜甫),因為其形式上的詩美空間已經被唐代的大詩人挖掘而所剩有限;

因此唐末五代中國的格律詩向雜言詩發展,形成一個對整齊劃一而導致形式有些僵化的格律詩的反撥,而最終定型為「詞」這一雜言詩體制形式。而詞,最終發展到了「一代之文學」的高度,取得偉大成就。

二、近體詩

近體詩,又稱今體詩、格律詩,是一種講究平仄、對仗和押韻的漢族詩歌體裁。為有別於古體詩而有近體之名。指初唐之後,形成的又一詩歌體裁。

1、類別:

近體詩包括絕句(五言四句、七言四句)、律詩(五言八句、七言八句)、排律(十句以上)三種,以律詩的格律為基準。(絕句的格律是半首律詩。排律則是律詩的延長)。

2、特點:

最基本的格律包括:字數、句數、平仄、押韻和對仗(絕句不要求對仗)幾個方面,主要有三點:

(1)每句必須平仄相間,同聯的兩句必須平仄相對,聯與聯之間必須平仄相粘,即「句內相間,聯內相對,聯間相粘」;

(2)除首尾二聯外,中間幾聯必須對仗;

(3)一般來說,詩韻必須押同部到底的平聲韻。

(2)詩詞的各式擴展閱讀:

代表人物:

近體詩是唐代以後的主要詩體,著名的代表詩人有:李白、杜甫、李商隱、陸游等。在中國詩歌發展史上有著重要地位,對於歷史文化的研究,也作出了卓越的貢獻。

1、李白

李白(701年-762年) ,字太白,號青蓮居士,又號「謫仙人」,是唐代偉大的浪漫主義詩人,被後人譽為「詩仙」,與杜甫並稱為「李杜」,為了與另兩位詩人李商隱與杜牧即「小李杜」區別,杜甫與李白又合稱「大李杜」。

據《新唐書》記載,李白為興聖皇帝(涼武昭王李暠)九世孫,與李唐諸王同宗。其人爽朗大方,愛飲酒作詩,喜交友。

李白深受黃老列庄思想影響,有《李太白集》傳世,詩作中多以醉時寫的,代表作有《望廬山瀑布》《行路難》《蜀道難》《將進酒》《梁甫吟》《早發白帝城》等多首。

2、杜甫

杜甫(712年—770年),字子美,自號少陵野老,唐代偉大的現實主義詩人,與李白合稱「李杜」。原籍湖北襄陽,後徙河南鞏縣。為了與另兩位詩人李商隱與杜牧即「小李杜」區別,杜甫與李白又合稱「大李杜」,杜甫也常被稱為「老杜」。

杜甫少年時代曾先後游歷吳越和齊趙,其間曾赴洛陽應舉不第。三十五歲以後,先在長安應試,落第;後來向皇帝獻賦,向貴人投贈。官場不得志,親眼目睹了唐朝上層社會的奢靡與社會危機。天寶十四載(755年),安史之亂爆發,潼關失守,杜甫先後輾轉多地。

乾元二年(759年)杜甫棄官入川,雖然躲避了戰亂,生活相對安定,但仍然心系蒼生,胸懷國事。創作了《登高》《春望》《北征》《三吏》《三別》等名作。雖然杜甫是個現實主義詩人,但他也有狂放不羈的一面,從其名作《飲中八仙歌》不難看出杜甫的豪氣干雲。

杜甫的思想核心是儒家的仁政思想,他有「致君堯舜上,再使風俗淳」的宏偉抱負。杜甫雖然在世時名聲並不顯赫,但後來聲名遠播,對中國文學和日本文學都產生了深遠的影響。杜甫共有約1500首詩歌被保留了下來,大多集於《杜工部集》。

大歷五年(770年)冬,杜甫病逝,時年五十九歲。

❸ 古詩的格式

在我們這個詩的國度,幾千年來,詩歌一直是文學史的主流。
詩是怎麼樣產生的呢?原來在文學還沒形成之前,我們的祖先為把生產斗爭中的經驗傳授給別人或下一代,以便記憶、傳播,就將其編成了順口溜式的韻文。據聞一多先生考證.[詩]與[志]原是同一個字,[志]上從[士],下從[心],表示停止在心上,實際就是記憶。文字產生以後,有了文學的幫助,不必再死記了,這時把一切文字的記載叫[志]。志就是詩。在心為志,發言為詩。
歌的稱謂又是怎樣來的呢?詩和歌原不是一個東西,歌是人類的勞動同時產生的,它的產生遠在文學形成之前,比詩早得多。考察歌的產生,最初只在用感嘆來表示情緒,如啊、兮、哦、唉等,這些字當時都讀同一個音:"啊"。歌是形聲字,由"可"得聲。在古代[歌]與[啊]是一個字,人們就在勞動中發出的[啊]叫作歌。因此歌的名字就這樣沿用下來。
既然詩與歌不是一回事,後來為什麼又把二者連在一起以[詩歌]並稱呢?這只要弄清楚它們的關系就明白了。歌,最初只用簡單的感嘆字來表示情緒,在語言產生之扣,人類對客觀事物的認識逐步深化,情緒更加豐富,用幾個感嘆字表達遠遠不夠用了。於是在歌里加進實詞,以滿足需要。在文字產生之後,詩與歌的結合又進了一步,用文字書寫的歌詞出現。這時,一支歌包括兩個部分:一是音樂,二是歌詞,音樂是抒情的,歌詞即詩,是記事的。這就是說,詩配上音樂就是歌,不配音樂就是詩。最初的詩都能配上音樂唱,歌就是詩,詩就是歌。關於詩與歌的結合,我國古籍中很早就有論述。
《毛詩序》:"在心為志,發言為詩。情動於中而形於言,言之不足故嗟嘆之,嗟嘆不足故詠歌之,詠歌之不足,不知手之舞之足之蹈之也。"《尚書》:"詩言志,歌永言"這便形象地指出了詩與歌的內在聯系。由於這種情況,後來人們就把詩與歌並列,稱為[詩歌],目前,詩歌已經成為詩的代名詞了。

古詩詞格式

唐詩格律:
* 五言絕句[仄起式] *

(仄)仄平平仄, 平 平仄仄平。
[△] △
(平)平平仄仄,(仄)仄仄平平。


·例詞參考·

登鸛雀樓 [唐]王之渙

白日依山盡,黃河入海流。

欲窮千里目,更上一層樓。

(註:五言絕句首句以不入韻為常見,七言絕句首句以入韻為常見;五言絕句以
仄起為常見,七言絕句以平起為常見。晚唐以後,首 句用鄰韻是容許的。)

說明:此五言絕句的另一式,第一句改為(仄)仄仄平平,其餘不變。

* 五言絕句 [平起式] *


(平)平平仄仄,(仄)仄仄平平。
[△] △
(仄)仄平平仄, 平 平仄仄平。


·例詞參考·

聽 箏 [唐]李端

鳴箏金粟桂,素手玉房前。

欲得周郎顧,時是誤拂弦。

(註:五言絕句首句以不入韻為常見,七言絕句首句以入韻為常見;五言絕句
以仄起為常見,七言絕句以平起為常見。晚唐以後,首句用鄰韻是容許的。)

說明:此五言絕句的另一式,第一句改為平平仄仄平,其餘不變。

* 七言絕句 [仄起式] *

(仄)仄 平 平仄仄平,(平)平(仄)仄仄平平。
[△] △
(平)平(仄)仄平平仄,(仄)仄 平 平仄仄平。


·例詞參考·
為女民兵題照 毛澤東

颯爽英姿五尺槍,曙光初照演兵場。

中華兒女多奇志,不愛紅裝愛武裝。
(註:五言絕句首句以不入韻為常見,七言絕句首句以入韻為常見;五言絕句
以仄起為常見,七言絕句以平起為常見。晚唐以後,首句用鄰韻是容許的。)

說明:此七言絕句的另一式,第一句改為(仄)仄(平)平平仄仄,其餘不變。

* 七言絕句[平起式] *

(平)平(仄)仄仄平平,(仄)仄 平 平仄仄平。
[△] △
(仄)仄(平)平平仄仄,(平)平(仄)仄仄平平。


(註:五言絕句首句以不入韻為常見,七言絕句首句以入韻為常見;五言絕句
以仄起為常見,七言絕句以平起為常見。晚唐以後,首句用鄰韻是容許的。)

·例詞參考·
早發白帝城 [唐]李白

朝辭白帝彩雲間,千里江陵一日還。

兩岸猿聲啼不住,輕舟已過萬重山。

說明:此七言絕句的另一式,第一句改為(平)平(仄)仄平平仄,其餘不變。

* 五言律詩 [仄起式] *

(仄)仄平平仄, 平 平仄仄平。
(△) △
(平)平平仄仄,(仄)仄仄平平。

(仄)仄平平仄, 平 平仄仄平。

(平)平平仄仄,(仄)仄仄平平。


[字外加括弧表示可平可仄。]

·例詞參考·
春 望 [唐]杜甫

國破山河在,城春草木深。
感時花濺淚,恨別鳥驚心,
峰火連三月,家書抵萬金。
白頭搔更短,渾欲不勝簪。

說明:此五言律詩的另一式,首句改為(仄)仄仄平平,其餘不變。

* 五言律詩 [平起式] *

(平)平平仄仄,(仄)仄仄平平。
[△] △
(仄)仄平平仄, 平 平仄仄平。

(平)平平仄仄,(仄)仄仄平平。

(仄)仄平平仄, 平 平仄仄平。


·例詞參考·
山居秋螟 [唐]王維

空山新雨後,天氣晚來秋。
明月松間照,青泉石是流。
竹喧歸浣女,蓮動下漁舟。
隨意春芳歇,王孫自可留。

說明:五言律詩的另一式,首句改為平平仄仄平,其餘不變。

* 七言律詩 [仄起式] *

[仄]仄 平 平仄仄平,[平]平[仄]仄仄平平。
[△] △
[平]平[仄]仄平平仄,[仄]仄 平 平仄仄平。

[仄]仄[平]平平仄仄,[平]平[仄]仄仄平平。

[平]平[仄]仄平平仄,[仄]仄 平 平仄仄平。


(律詩首句多為壓韻)

·例詞參考·
書 憤 [宋]陸游

昌歲那知世事艱?中原北望氣如山。
樓船夜雪瓜州渡,鐵馬秋風大散關。
塞上長城空自許,鏡中衰鬢已先斑。
出師一表真名世,千載認堪仲伯間?

說明:此七言律詩的另一式,第一句改為仄仄平平平仄仄,其餘不變。

* 七言律詩 [平起式] *

[平]平[仄]仄仄平平,[仄]仄 平 平仄仄平。
[△] △
[仄]仄[平]平平仄仄,[平]平[仄]仄仄平平。

[平]平[仄]仄平平仄,[仄]仄 平 平仄仄平。

[仄]仄[平]平平仄仄,[平]平[仄]仄仄平平。

(律詩首句多為壓韻)

·例詞參考·
登廬山 毛澤東

一山飛峙大江邊,躍上蔥蘢四百旋。
冷眼向洋看世界,熱風吹雨灑江天。
雲橫九派浮黃鶴,浪下三吳起白煙。
陶令不知何處去,桃花源里可耕田?
長 征 毛澤東

紅軍不怕遠征難,萬水千山只等閑。
五嶺逶迤騰細浪,烏蒙磅礴走泥丸。
金沙水拍雲崖暖,大渡橋橫鐵索寒。
更喜岷山千里雪,三軍過後盡開顏。

說明:此七言律詩的另一式,第一句改為(平)平(仄)仄平平仄,其餘不變。

——圖片轉帖自國學網

❹ 詩詞格式有那些

去看看吧!
很長見識!

詩詞格律簡捷入門
http://www.matuosha.net/bbs/thread-382-1-1.html

詩詞知識
http://www.yushu369.com/sczs.htm

❺ 詩歌的格式是什麼

從不同的角度,以不同的標准給多種多樣的詩歌大致分以下形式:

1、按內容性質和表達方式的不同,可分為:抒情詩、敘事詩、哲理詩等。

2、按語言格式的不同,可分為:歌謠(民歌、民謠、兒歌、童謠)、楚辭、格律詩、自由詩等。

3、按歷史發展的順序,可分為:古體詩、新體詩、近體詩、新詩等。

4、按題材的不同,可分為:詠史詩、軍旅詩、山水詩、田園詩、鄉土詩、城市詩等。

5、按與其它體裁相結合的不同,可分為:散文詩、寓言詩、童話詩、謎語詩、賦、駢文、詩體小說、詩劇等。

6、按篇幅長短可分為:長篇敘事詩、小詩、微型小詩等。

(5)詩詞的各式擴展閱讀

我國的詩歌,從現有的可資依據的史料來看,最早的是公元前六世紀的《詩經》中收集的作品。其中的詩以四字一句的佔多數,另一部分是詩句字數不等的長短句

而從句數上看,不論四字一句的詩或是長短句詩,都是有多有少,並不一致。既然《詩經》中的作品是我國最早的詩歌,所以《詩經》作品的形式也就是我國詩歌最早的形式。

到了公元前三——四世紀,有楚國的屈原、宋玉等人寫的楚辭流傳下來。楚辭的形式是句數多少不定,句子字數不等,並在句中或句末加語助詞「兮」、「些」或「只」這一類字。

從漢代開始,通篇是五字一句的五言詩形式形成,取代了四言詩和楚辭的地位。當時的五言詩不限句數,可長可短,後人稱為五言古體詩。與五言古體詩同時出現的還有樂府詩,樂府詩有五言詩,也有長短句。

到三國時,曹丕寫了兩首完整的七言詩。七言詩一直到齊、梁時才開始逐漸流行,而詩的格律也在這個時期開始萌芽。

以後到了初唐,近體詩的形式已經確立,從此五言近體詩和七言近體詩形式一直保存下來,與不受格律限制的古體詩並列。

近體詩分絕句和律詩兩類,絕句詩每首限定四句,律詩限定八句。另有一種排律,又稱長律,不受句數限制,只須保持近體詩的格律,可以由十句到上百句不等。公元七世紀末到八世紀中期,即唐玄宗開元前後,逐漸形成詞這種文學形式。經過五代到兩宋,是詞的全盛時期。

宋亡以後,在元代流行的詩歌形式是散曲。散曲分小令和套數兩類,套數又稱套曲,小令只是一首曲,而套數是由幾首曲組成。曲的形式接近於詞,它與詞的主要區別在於用韻上比較靈活,也比詞更口語化。

在新詩出現以前,我國的詩歌再沒有新的形式出現。

❻ 詩詞的書寫格式

詩詞的書寫格式為:

五言絕句

⑴平起首句起韻型

平平仄仄平

仄仄仄平平

仄仄平平仄

平平仄仄平

⑵平起首句不起韻型

平平平仄仄

仄仄仄平平

仄仄平平仄

平平仄仄平

⑶仄起首句起韻型

仄仄仄平平

平平仄仄平

平平平仄仄

仄仄仄平平

⑷仄起首句不起韻型

仄仄平平仄

平平仄仄平

平平平仄仄

仄仄仄平平

七言絕句

⑴平起首句起韻型

平平仄仄仄平平

仄仄平平仄仄平

仄仄平平平仄仄

平平仄仄仄平平

⑵平起首句不起韻型

平平仄仄平平仄

仄仄平平仄仄平

仄仄平平平仄仄

平平仄仄仄平平

⑶仄起首句起韻型

仄仄平平仄仄平

平平仄仄仄平平

平平仄仄平平仄

仄仄平平仄仄平

⑷仄起首句不起韻型

仄仄平平平仄仄

平平仄仄仄平平

平平仄仄平平仄

仄仄平平仄仄平

五言律詩

⑴平起首句起韻型

平平仄仄平 仄仄仄平平

仄仄平平仄 平平仄仄平

平平平仄仄 仄仄仄平平

仄仄平平仄 平平仄仄平

⑵平起首句不起韻型

平平平仄仄 仄仄仄平平

仄仄平平仄 平平仄仄平

平平仄仄仄 仄仄仄平平

仄仄平平仄 平平仄仄平

⑶仄起首句起韻型

仄仄仄平平 平平仄仄平

平平平仄仄 仄仄仄平平

仄仄平平仄 平平仄仄平

平平平仄仄 仄仄仄平平

⑷仄起首句不起韻型

仄仄平平仄 平平仄仄平

平平平仄仄 仄仄仄平平

仄仄平平仄 平平仄仄平

平平平仄仄 仄仄仄平平

七言律詩

⑴平起首句起韻型

平平仄仄仄平平 仄仄平平仄仄平

仄仄平平平仄仄 平平仄仄仄平平

平平仄仄平平仄 仄仄平平仄仄平

仄仄平平平仄仄 平平仄仄仄平平

⑵平起首句不起韻型

平平仄仄平平仄 仄仄平平仄仄平

仄仄平平平仄仄 平平仄仄仄平平

平平仄仄平平仄 仄仄平平仄仄平

仄仄平平平仄仄 平平仄仄仄平平

⑶仄起首句起韻型

仄仄平平仄仄平 平平仄仄仄平平

平平仄仄平平仄 仄仄平平仄仄平

仄仄平平平仄仄 平平仄仄仄平平

平平仄仄平平仄 仄仄平平仄仄平

⑷仄起首句不起韻型

仄仄平平平仄仄 平平仄仄仄平平

平平仄仄平平仄 仄仄平平仄仄平

仄仄平平平仄仄 平平仄仄仄平平

平平仄仄平平仄 仄仄平平仄仄平

(6)詩詞的各式擴展閱讀:

古音和今音的對照,大概是這樣分的:今音的第一第二聲約等於古音的平聲,今音的第三第四聲,約等於古音的仄聲。

具體來講講四聲。四聲,這里指的是古代漢語的四種聲調。我們要知道四聲,必須先知道聲調是怎樣構成的。所以這里先從聲調談起。

聲調,這是漢語(以及某些其它語言)的特點。語音的高低、升降、長短構成了漢語的聲調,而高低、升降則是主要的因素。拿普通話的聲調來說,共月四個聲調:陰平聲是一個高平調(不升不降叫平);陽平聲是一個中升調(不高不低叫中);上聲是一個低升調(有時是低平調);去聲是一個高降調。

❼ 詩歌的格式是什麼

詩不我待
以立不易,從一而終。
夫子制義,剛當位應。
在過去近一千年的歲回月里,中國女子以小腳為美,答明明是畸形的、丑惡的東西,舉國上下卻推崇備至,把它作為衡量一個女子是否完美的重要標志。打個不太恰當的比方,欽定詞譜無異於懶婆娘的裹腳,又臭又長,可至今仍有許多人把它作為高深的學問招搖過市,甚至憑它養家糊口。
廢除婦女纏足,徹底解放了一半的國人;簡化詩律詞譜,也同樣徹底解放了一半的詩人。
漢語言中,字有字體,句有句型。正楷、行草等為字體,詩律詞譜則為句型,前人的書法能夠把字體的美發揮得淋漓盡致,後人的詩詞同樣也可以把句型的美表達得貼切自然。

❽ 古詩詞的填寫格式

古詩詞的填寫格式可以去網上搜索啊,比如詞可以搜索詞牌,比如蝶戀花,沁元春,如夢令等等

❾ 求古詩的所有分類及格式

唐詩格律:
* 五言絕句[仄起式] *

(仄)仄平平仄, 平 平仄仄平。
[△] △
(平)平平仄仄,(仄)仄仄平平。


·例詞參考·

登鸛雀樓 [唐]王之渙

白日依山盡,黃河入海流。

欲窮千里目,更上一層樓。

(註:五言絕句首句以不入韻為常見,七言絕句首句以入韻為常見;五言絕句以
仄起為常見,七言絕句以平起為常見。晚唐以後,首 句用鄰韻是容許的。)

說明:此五言絕句的另一式,第一句改為(仄)仄仄平平,其餘不變。

* 五言絕句 [平起式] *


(平)平平仄仄,(仄)仄仄平平。
[△] △
(仄)仄平平仄, 平 平仄仄平。


·例詞參考·

聽 箏 [唐]李端

鳴箏金粟桂,素手玉房前。

欲得周郎顧,時是誤拂弦。

(註:五言絕句首句以不入韻為常見,七言絕句首句以入韻為常見;五言絕句
以仄起為常見,七言絕句以平起為常見。晚唐以後,首句用鄰韻是容許的。)

說明:此五言絕句的另一式,第一句改為平平仄仄平,其餘不變。

* 七言絕句 [仄起式] *

(仄)仄 平 平仄仄平,(平)平(仄)仄仄平平。
[△] △
(平)平(仄)仄平平仄,(仄)仄 平 平仄仄平。


·例詞參考·
為女民兵題照 毛澤東

颯爽英姿五尺槍,曙光初照演兵場。

中華兒女多奇志,不愛紅裝愛武裝。
(註:五言絕句首句以不入韻為常見,七言絕句首句以入韻為常見;五言絕句
以仄起為常見,七言絕句以平起為常見。晚唐以後,首句用鄰韻是容許的。)

說明:此七言絕句的另一式,第一句改為(仄)仄(平)平平仄仄,其餘不變。

* 七言絕句[平起式] *

(平)平(仄)仄仄平平,(仄)仄 平 平仄仄平。
[△] △
(仄)仄(平)平平仄仄,(平)平(仄)仄仄平平。


(註:五言絕句首句以不入韻為常見,七言絕句首句以入韻為常見;五言絕句
以仄起為常見,七言絕句以平起為常見。晚唐以後,首句用鄰韻是容許的。)

·例詞參考·
早發白帝城 [唐]李白

朝辭白帝彩雲間,千里江陵一日還。

兩岸猿聲啼不住,輕舟已過萬重山。

說明:此七言絕句的另一式,第一句改為(平)平(仄)仄平平仄,其餘不變。

* 五言律詩 [仄起式] *

(仄)仄平平仄, 平 平仄仄平。
(△) △
(平)平平仄仄,(仄)仄仄平平。

(仄)仄平平仄, 平 平仄仄平。

(平)平平仄仄,(仄)仄仄平平。


[字外加括弧表示可平可仄。]

·例詞參考·
春 望 [唐]杜甫

國破山河在,城春草木深。
感時花濺淚,恨別鳥驚心,
峰火連三月,家書抵萬金。
白頭搔更短,渾欲不勝簪。

說明:此五言律詩的另一式,首句改為(仄)仄仄平平,其餘不變。

* 五言律詩 [平起式] *

(平)平平仄仄,(仄)仄仄平平。
[△] △
(仄)仄平平仄, 平 平仄仄平。

(平)平平仄仄,(仄)仄仄平平。

(仄)仄平平仄, 平 平仄仄平。


·例詞參考·
山居秋螟 [唐]王維

空山新雨後,天氣晚來秋。
明月松間照,青泉石是流。
竹喧歸浣女,蓮動下漁舟。
隨意春芳歇,王孫自可留。

說明:五言律詩的另一式,首句改為平平仄仄平,其餘不變。

* 七言律詩 [仄起式] *

[仄]仄 平 平仄仄平,[平]平[仄]仄仄平平。
[△] △
[平]平[仄]仄平平仄,[仄]仄 平 平仄仄平。

[仄]仄[平]平平仄仄,[平]平[仄]仄仄平平。

[平]平[仄]仄平平仄,[仄]仄 平 平仄仄平。


(律詩首句多為壓韻)

·例詞參考·
書 憤 [宋]陸游

昌歲那知世事艱?中原北望氣如山。
樓船夜雪瓜州渡,鐵馬秋風大散關。
塞上長城空自許,鏡中衰鬢已先斑。
出師一表真名世,千載認堪仲伯間?

說明:此七言律詩的另一式,第一句改為仄仄平平平仄仄,其餘不變。

* 七言律詩 [平起式] *

[平]平[仄]仄仄平平,[仄]仄 平 平仄仄平。
[△] △
[仄]仄[平]平平仄仄,[平]平[仄]仄仄平平。

[平]平[仄]仄平平仄,[仄]仄 平 平仄仄平。

[仄]仄[平]平平仄仄,[平]平[仄]仄仄平平。

(律詩首句多為壓韻)

·例詞參考·
登廬山 毛澤東

一山飛峙大江邊,躍上蔥蘢四百旋。
冷眼向洋看世界,熱風吹雨灑江天。
雲橫九派浮黃鶴,浪下三吳起白煙。
陶令不知何處去,桃花源里可耕田?
長 征 毛澤東

紅軍不怕遠征難,萬水千山只等閑。
五嶺逶迤騰細浪,烏蒙磅礴走泥丸。
金沙水拍雲崖暖,大渡橋橫鐵索寒。
更喜岷山千里雪,三軍過後盡開顏。

說明:此七言律詩的另一式,第一句改為(平)平(仄)仄平平仄,其餘不變。
古詩分類
一.古體詩(古體詩是唐代人對唐代以前詩歌的稱說)
1.漢魏樂府
2.南北朝民歌
3.六朝文人詩
4.雜體詩
5.古風(唐朝以後的人仿照古詩所寫的詩歌)
古體詩的共同特點是每首句數不限,字數有四言、五言、六言、七言、雜言多種,不講究平仄對仗.
二.近體詩(近體詩是同古體詩相對的詩歌體裁,是唐代出現的格律詩)
1.律詩①五方律詩
②七言律詩
③排律(每首十句以上)
2.絕句①五言絕句
②七言絕句

上面是按體裁的
按內容的有敘事詩、抒情詩、送別詩、邊塞詩、山水田園詩、懷古詩(詠史詩)、詠物詩、悼亡詩、諷喻詩、忘我詩、第二人稱詩。

熱點內容
古代勵志的名言 發布:2021-03-16 21:50:46 瀏覽:209
形容兒孫繞膝的詩句 發布:2021-03-16 21:49:35 瀏覽:878
席慕蓉賞析印記 發布:2021-03-16 21:48:26 瀏覽:311
權力很大含有手的成語 發布:2021-03-16 21:48:22 瀏覽:584
能聽的兒童故事 發布:2021-03-16 21:48:15 瀏覽:285
關於足球的詩歌詞句 發布:2021-03-16 21:47:40 瀏覽:870
拖拉機的古詩 發布:2021-03-16 21:42:53 瀏覽:571
亮甜的詩句 發布:2021-03-16 21:42:00 瀏覽:831
廣東話生日快樂祝福語 發布:2021-03-16 21:38:55 瀏覽:409
噓的短句 發布:2021-03-16 21:38:07 瀏覽:816