當前位置:首頁 » 古詩詞句 » 古詩送別背景

古詩送別背景

發布時間: 2021-03-04 17:26:23

❶ 王維的《送別》的寫作背景是什麼

寫給友人的,這首送別詩,不寫離亭餞別的依依不捨,卻更進一層寫冀望別後重聚。這是超出一般送別詩的所在。開頭隱去送別情景,以「送罷」落筆,繼而寫別後回家寂寞之情更濃更稠,為望其再來的題意作了鋪墊,於是想到春草再綠自有定期,離人回歸卻難一定。惜別之情,自在話外。意中有意,味外有味,真是匠心別運,高人一籌。

❷ 所有送別詩的寫作背景

  • ……好多誒

  • 算了,我盡量。

  • 送別詩,是抒發詩人離別之情的詩歌。送別詩抒寫離回情別答緒,是分離時迸發的情感火花。要把這種情感火花表達出來,並不是一件容易的事。清代著名詩人袁枚對此深有體會:「凡作詩,寫景易,言情難。何也?景從外來,目之所觸,留心便得;情從心出,非有一種芬芳悱惻之懷,便不能哀感頑艷。」此段話把情和景截然分開說得不確,但就「言情難」而言,還是有道理的。送別詩要想「感動激發人意」,必須採用一些手法來「言情」。

  • 所含情感:留戀、安慰、囑咐、祝願、傷感、惆悵、期待。

  • 劉長卿:《餞別王十一南遊》、《送靈澈上人》、《重送裴郎中貶吉州》王勃:《送杜少府之任蜀州》王維:《送元二使安西》、《送別》、《山中送別》、《送沈子福歸江東》王昌齡:《芙蓉樓送辛漸》李白:《贈汪倫》、《黃鶴樓送孟浩然之廣陵》、《渡荊門送別》、《送友人》、《宣州謝脁樓餞別校書叔雲》、《聞王昌齡左遷龍標遙有此寄》、《春夜洛城聞笛》、《憶秦娥·簫聲咽》岑參:《白雪歌送武判官歸京》白居易:《賦得古原草送別》.《青門柳》高適:《別董大》駱賓王:《易水送別》鄭谷:《淮上與友人別》

❸ 山中送別的背後故事是什麼王維是跟誰分別後寫下的這首古詩

這首《山中送別》詩,不寫離亭餞別的情景,而是匠心別運,選取了與一般送別詩全然不同的下筆著墨之點。
詩的首句「山中相送罷」,在一開頭就告訴讀者相送已罷,把送行時的話別場面、惜別情懷,用一個看似毫無感情色彩的「罷」字一筆帶過。這里,從相送到送罷,跳越了一段時間。而次句從白晝送走行人一下子寫到「日暮掩柴扉」,則又跳越了一段更長的時間。在這段時間內,送行者的所感所想是什麼呢?詩人在把生活剪接入詩篇時,剪去了這一切,都當作暗場處理了。
對離別有體驗的人都知道,行人將去的片刻固然令人黯然魂消,但一種寂寞之感、悵惘之情往往在別後當天的日暮時會變得更濃重、更稠密。在這離愁別恨最難排遣的時刻,要寫的東西也定必是千頭萬緒的;可是,詩只寫了一個「掩柴扉」的舉動。這是山居的人每天到日暮時都要做的極其平常的事情,看似與白晝送別並無關連。而詩人卻把這本來互不關連的兩件事連在了一起,使這本來天天重復的行動顯示出與往日不同的意味,從而寓別情於行間,見離愁於字里。讀者自會從其中看到詩中人的寂寞神態、悵惘心情;同時也會想:繼日暮而來的是黑夜,在柴門關閉後又將何以打發這漫漫長夜呢?這句外留下的空白,更是使人低回想像於無窮的。
詩的三、四兩句「春草明年綠,王孫歸不歸」,從《楚辭。招隱士》「王孫游兮不歸,春草生兮萋萋」句化來。但賦是因遊子久去而嘆其不歸,這兩句詩則在與行人分手的當天就惟恐其久去不歸。唐汝詢在《唐詩解》中概括這首詩的內容為:「扉掩於暮,居人之離思方深;草綠有時,行人之歸期難必。」而「歸期難必」,正是「離思方深」的一個原因。「歸不歸」,作為一句問話,照說應當在相別之際向行人提出,這里卻讓它在行人已去、日暮掩扉之時才浮上居人的心頭,成了一個並沒有問出口的懸念。這樣,所寫的就不是一句送別時照例要講的話,而是「相送罷」後內心深情的流露,說明詩中人一直到日暮還為離思所籠罩,雖然剛剛分手,已盼其早日歸來,又怕其久不歸來了。前面說,從相送到送罷,從「相送罷」到「掩柴扉」,中間跳越了兩段時間;這里,在送別當天的日暮時就想到來年的春草綠,而問那時歸不歸,這又是從當前跳到未來,跳越的時間就更長了。
這首送別詩,不寫離亭餞別的依依不捨,卻更進一層寫冀望別後重聚。這是超出一般送別詩的所在。開頭隱去送別情景,以「送罷」落筆,繼而寫別後回家寂寞之情更濃更稠,為望其再來的題意作了鋪墊,於是想到春草再綠自有定期,離人回歸卻難一定。惜別之情,自在話外。意中有意,味外有味,真是匠心別運,高人一籌。
王維善於從生活中拾取看似平凡的素材,運用樸素、自然的語言,來顯示深厚、真摯的感情,往往味外有味,令人神遠。這首《山中送別》詩就是這樣。
王維的情景小詩,幾乎篇篇都是這樣,看似通俗平淡,明白如話,但仔細琢磨,卻又境界精
美,情深如注,味外有味,反復推敲,乃至愛不釋手。
古代寫送別的詩甚多,大多刻意於離愁別緒上抒寫。可是,王維的這首詩,卻無一句鋪陳離
別之詞,而且在篇首已點出與友人「相送罷」,以下則著重抒寫別後相思之深,留下的寂寞
和惆悵。只從「掩柴扉」這一行動就已充分體現了人物內心難以掩飾的深情。以送罷開篇,
以盼歸終篇,在詩的結構上採用了跨越時空的寫法,從白日相別,跳躍到日暮;又從日暮跳
躍到想像中的來年,這種大跨度的蒙太奇結構給讀者留下了大量的空白所產生的意識流卻是
「扉掩於暮,居人之離思方深」(唐汝詢《唐詩解》)的無窮的潛台詞。
王維的處理方法正是「道是無情卻有情」的非聯系性的形象思維表述手法。首句把本應情篤
誼深的送別寫得情深難離,卻用了一個表面看來毫無情味的「罷」字輕輕帶過,接著便突然
寫到黃昏時的「掩柴扉」。這一舉動,與白天送友人並無聯系,但每天黃昏關柴門這一平常
的舉動卻與今日不同,這在天天都相同動作中的不同,正是詩人要讀者思索與品味的。朋友
白天遠去了,黃昏前的思念自然是苦澀的,但天黑下來輕輕地關上柴門之時,才意識到朋友
確確實實不在眼前了;那種再無知音傾吐的孤獨感會讓他形成輾轉反側,夜不成寐的苦悶,
才使他感到不可一時無君。詩句中給讀者留下的想像是無窮的,一個在黃昏中「掩柴扉」的
「掩」的動作,飽含了滿懷思情關不住的思友之情,在輕輕的關門動作中,我們似乎感到了
詩人手的顫抖以及欲滴的淚珠在滾動。
詩的三四句是從《楚辭•招隱士》「王孫游兮不歸,春草生兮萋萋」句點化而來。
原辭意是慨嘆春草雖又生,但遊子卻久去不歸。王維在這首詩中引用並非直用原義,是說與
友人分別的當天就擔心友人是否能再返回,引人深思。俞陛雲在《詩境淺說續編》中說:「
所送別者,當是馳騖功名之士,而非棲遲泉石之人」。如是,詩中人的離思,包含著內心的
思想斗爭,可能與友人在仕途所見有所爭議,但因才能稟賦相似,又希望友人能於鬧市中深
悟,早日返回山林。
於小視角、小題材中顯示古代知識分子所關注的大文化、深哲理,而又寓於平淡、朴實的詩
情表達之中,這正是王維詩歌的一大特色。

❹ 隋.儀名的《送別詩》背景

送別詩抄
隋代 佚名
楊柳青青著地垂,楊花漫漫攪天飛。
柳條折盡花飛盡,借問行人歸不歸?
賞析
這首出自隋朝的《送別》,其作者已無法考證,然而中借柳抒發的那份戀戀不舍的心境,卻流傳至今。據說,折柳送別的風俗始於漢代。古人贈柳,寓意有二:一是柳樹速長,角它送友意味著無論漂泊何方都能枝繁葉茂,而纖柔細軟的柳絲則象徵著情意綿綿;二是柳與「留」諧音,折柳相贈有「挽留」之意。而我們今天從詩歌中所看到的用「柳」來表現離情別緒的詩句,要早於這種「習俗」。
柳條折盡了楊花也已飛盡,借問一聲遠行的人什麼時候回來呢
注:古人常折楊柳枝表送別
也有一種說法認為此時表面是送別詩實際表達的是對隋朝滅亡的詛咒,因為隋煬帝姓楊 。
這又另一種解釋:
末兩句寫春已歸去而人未歸來。折柳,本意在贈別;今柳條折盡,則意味著離別已久,睹舊物而懷遠人。飛花,本意指春暮;今楊花飛盡,則意味著春歸已久,覺行人反不如春之知情。末句直扣題旨,問夫歸否;說明她已憂思滿懷,情渴似火,故似火山熔岩迸涌而出。其氣度韻味,自不尋常。

摘自網路網友,謝謝。

❺ 楊柳青青送別詩背景

送別·楊柳青青著地垂》 楊柳青青著地垂,楊花漫漫攪天飛。柳條折盡花飛盡,借問行人內歸不歸?

崔瓊《東容虛記》說這首作於隋煬帝大業(605-617)末年。一、二、四句「垂」、「飛」、「歸」押平聲韻,平仄完全符合近體七絕的要求,是一首很成熟的七言絕句。明人胡應麟《詩藪·內編》卷六說:「庾子山《代人傷往》三首,近絕體而調殊不諧,語亦未暢。惟隋末無名氏『楊柳青青……』,至此,七言絕句音律,始字字諧合,其語亦甚有唐味。右丞『春草明年綠,王孫歸不歸』祖也。」 題目是《送別》,全詩借柳條、楊花的物象寄寓惜別、盼歸的深情,凄婉動人。柳絲飄飄搖搖,饒有纏綿依戀的情態,故早在《詩經》中,已將楊柳與惜別聯系起來:《小雅·採薇》中的「昔我往矣,楊柳依依」,歷代傳誦,膾炙人口。「柳」,又與「留」諧音,故折柳贈別以寓挽留之意,從漢代以來便成為一種風俗。形於歌詠,北朝樂府民歌中的《折楊柳歌辭》「上馬不捉鞭,反折楊柳枝。蹀座吹長笛,愁殺行客兒」,已饒有情韻。在南朝、梁簡文帝、梁元帝、劉邈等人的《折楊柳詩》,也各有特色。然而在唐代以前的詠柳惜別之作,還要數隋末無名氏的這一篇最完美。

❻ 王維的《送別》的寫作背景是什麼如題,這首詩是寫給

這首《山中送別》詩,不寫離亭餞別的情景,而是匠心別運,選取了與一般送別詩全然不同的下筆著墨之點。
詩的首句「山中相送罷」,在一開頭就告訴讀者相送已罷,把送行時的話別場面、惜別情懷,用一個看似毫無感情色彩的「罷」字一筆帶過。這里,從相送到送罷,跳越了一段時間。而次句從白晝送走行人一下子寫到「日暮掩柴扉」,則又跳越了一段更長的時間。在這段時間內,送行者的所感所想是什麼呢?詩人在把生活剪接入詩篇時,剪去了這一切,都當作暗場處理了。
對離別有體驗的人都知道,行人將去的片刻固然令人黯然魂消,但一種寂寞之感、悵惘之情往往在別後當天的日暮時會變得更濃重、更稠密。在這離愁別恨最難排遣的時刻,要寫的東西也定必是千頭萬緒的;可是,詩只寫了一個「掩柴扉」的舉動。這是山居的人每天到日暮時都要做的極其平常的事情,看似與白晝送別並無關連。而詩人卻把這本來互不關連的兩件事連在了一起,使這本來天天重復的行動顯示出與往日不同的意味,從而寓別情於行間,見離愁於字里。讀者自會從其中看到詩中人的寂寞神態、悵惘心情;同時也會想:繼日暮而來的是黑夜,在柴門關閉後又將何以打發這漫漫長夜呢?這句外留下的空白,更是使人低回想像於無窮的。
詩的三、四兩句「春草明年綠,王孫歸不歸」,從《楚辭·招隱士》「王孫游兮不歸,春草生兮萋萋」句化來。但賦是因遊子久去而嘆其不歸,這兩句詩則在與行人分手的當天就惟恐其久去不歸。唐汝詢在《唐詩解》中概括這首詩的內容為:「扉掩於暮,居人之離思方深;草綠有時,行人之歸期難必。」而「歸期難必」,正是「離思方深」的一個原因。「歸不歸」,作為一句問話,照說應當在相別之際向行人提出,這里卻讓它在行人已去、日暮掩扉之時才浮上居人的心頭,成了一個並沒有問出口的懸念。這樣,所寫的就不是一句送別時照例要講的話,而是「相送罷」後內心深情的流露,說明詩中人一直到日暮還為離思所籠罩,雖然剛剛分手,已盼其早日歸來,又怕其久不歸來了。前面說,從相送到送罷,從「相送罷」到「掩柴扉」,中間跳越了兩段時間;這里,在送別當天的日暮時就想到來年的春草綠,而問那時歸不歸,這又是從當前跳到未來,跳越的時間就更長了。

❼ 送別詩的背景是怎樣的

舉個例子 贈汪倫
汪倫想一睹大詩人李白的風采便決定寫信邀請他。於是汪倫便寫了這樣一封邀請信:
「先生好游乎?此地有十里桃花。先生好飲乎?此地有萬家酒店。」
李白接到這樣的信,立刻高高興興地趕來了。一見到汪倫,便要去看「十里桃花」和「萬家酒店」。汪倫微笑著告訴他說:「桃花是我們這里潭水的名字,桃花潭方圓十里,並沒有桃花。萬家呢,是我們這酒店店主的姓,並不是說有一萬家酒店。」李白聽了,先是一愣,接著哈哈大笑起來,連說:「佩服!佩服!」
汪倫留李白住了好幾天,李白在那兒過得非常愉快。李白要走的那天,汪倫送給名馬八匹、綢緞十捆,派僕人給他送到船上。在家中設宴送別之後,李白登上了停在桃花潭上的小船,船正要離岸,忽然聽到一陣歌聲。李白回頭一看,只見汪倫和許多村民一起在岸上踏步唱歌為自己送行。主人的深情厚誼,古樸的送客形式,使李白十分感動。他立即鋪紙研墨,寫了那首著名的送別詩給汪倫:
李白乘舟將欲行,忽聞岸上踏歌聲。
桃花潭水深千尺,不及汪倫送我情。

❽ 送別詩的背景是怎樣的

送別詩,是抒發詩人離別之情的漢族詩歌。著名的代表人物有李白,王維,王昌齡等。送別詩抒寫離別情緒,是分離時迸發的情感火花。要把這種情感火花表達出來,並不是一件容易的事。清代著名詩人袁枚對此深有體會:"凡作詩,寫景易,言情難。何也?景從外來,目之所觸,留心便得;情從心出,非有一種芬芳悱惻之懷,便不能哀感頑艷。"此段話把情和景截然分開說得不確,但就"言情難"而言,還是有道理的。送別詩要想"感動激發人意",必須採用一些手法來"言情"。
古往今來,許多文人墨客對於離別總是歌吟不絕。在這濃濃的感傷之外,往往還有其他寄寓:或用以激勵勸勉,或用以抒發友情,或用於寄託詩人自己的理想抱負。另外,唐朝的一些送別詩往往洋溢著積極向上的青春氣息,充滿希望和夢想,反映盛唐的精神風貌。
古時候由於交通不便,通信極不發達,親人朋友之間往往一別數載難以相見,所以古人特別看重離別。離別之際,人們往往設酒餞別,折柳相送,有時還要吟詩話別,因此離情別緒就成為古代文人吟詠的一個永恆的主題。
一般是按時間、地點來描寫景物,表達離愁別緒,從而體現作者的思想感情。送別詩中常用的意象有長亭、楊柳、夕陽、酒、秋等。詩歌題目通常以"贈、別、送"等字眼。送別內容有寫夫妻之別、親人之別、友人之別,也有寫同僚之別,甚至寫匆匆過客之別。所用的手法常常是直抒胸臆或借景抒情。其藝術特點,有的格調豪放曠達,有的委婉含蓄,有的詞淺情深。
主要的思想感情的表達:
表達的是離別時的留戀,不舍和傷感的愁緒。
重在對友人的勸慰,激勵和關心。 例:《別董大》
借送別來表達胸中的積憤或表明心志。 例:《芙蓉樓送辛漸》
綜合型:既有離別之情又有身世命運之感,勸慰警示之意。

❾ 王之渙的古詩送別的背景資料

長安城外,王之渙與友人即將離別,當時正值楊柳生長的春季,於是王之回渙有感而發,於是寫下了這首答《送別》。
送別

朝代:唐代
作者:王之渙
原文:
楊柳東風樹,青青夾御河。
近來攀折苦,應為別離多。
這首送別小詩,清淡如水,短小精悍,款款流露出依依惜別的深情。縱觀全詩,字字未提送別卻字字點題,其中的描寫言簡意賅,給人留下深刻印象。

❿ 王維《送別》寫作背景

這首《山中送別》詩,不寫離亭餞別的情景,而是匠心別運,選取了與一般送別詩全然不同的下筆著墨之點。
詩的首句「山中相送罷」,在一開頭就告訴讀者相送已罷,把送行時的話別場面、惜別情懷,用一個看似毫無感情色彩的「罷」字一筆帶過。這里,從相送到送罷,跳越了一段時間。而次句從白晝送走行人一下子寫到「日暮掩柴扉」,則又跳越了一段更長的時間。在這段時間內,送行者的所感所想是什麼呢?詩人在把生活剪接入詩篇時,剪去了這一切,都當作暗場處理了。
對離別有體驗的人都知道,行人將去的片刻固然令人黯然魂消,但一種寂寞之感、悵惘之情往往在別後當天的日暮時會變得更濃重、更稠密。在這離愁別恨最難排遣的時刻,要寫的東西也定必是千頭萬緒的;可是,詩只寫了一個「掩柴扉」的舉動。這是山居的人每天到日暮時都要做的極其平常的事情,看似與白晝送別並無關連。而詩人卻把這本來互不關連的兩件事連在了一起,使這本來天天重復的行動顯示出與往日不同的意味,從而寓別情於行間,見離愁於字里。讀者自會從其中看到詩中人的寂寞神態、悵惘心情;同時也會想:繼日暮而來的是黑夜,在柴門關閉後又將何以打發這漫漫長夜呢?這句外留下的空白,更是使人低回想像於無窮的。
詩的三、四兩句「春草明年綠,王孫歸不歸」,從《楚辭·招隱士》「王孫游兮不歸,春草生兮萋萋」句化來。但賦

熱點內容
古代勵志的名言 發布:2021-03-16 21:50:46 瀏覽:209
形容兒孫繞膝的詩句 發布:2021-03-16 21:49:35 瀏覽:878
席慕蓉賞析印記 發布:2021-03-16 21:48:26 瀏覽:311
權力很大含有手的成語 發布:2021-03-16 21:48:22 瀏覽:584
能聽的兒童故事 發布:2021-03-16 21:48:15 瀏覽:285
關於足球的詩歌詞句 發布:2021-03-16 21:47:40 瀏覽:870
拖拉機的古詩 發布:2021-03-16 21:42:53 瀏覽:571
亮甜的詩句 發布:2021-03-16 21:42:00 瀏覽:831
廣東話生日快樂祝福語 發布:2021-03-16 21:38:55 瀏覽:409
噓的短句 發布:2021-03-16 21:38:07 瀏覽:816