當前位置:首頁 » 古詩詞句 » 詩詞寫作公式

詩詞寫作公式

發布時間: 2021-03-03 21:06:22

古詩鑒賞中的寫作手法和寫作方法都有哪些具體點哦!

寫作方法就是寫作手法,又稱表現手法,可分為如下幾種:

1、修辭方法:比喻、擬人、設問、反問、借代、對偶、誇張、襯托、用典、化用、互文、反復等。

2、表達方式:記敘、議論、描寫、抒情。

抒情:可分為直接抒情,間接抒情(借景抒情、托物言志;情景交融)。

描寫:可分為動靜結合、虛實結合、點面結合、明暗結合、正側結合、粗筆勾勒、白描工筆;樂景寫哀、哀景寫樂等。

3、表現手法:賦、比、興;抑揚變化、鋪陳描寫、象徵聯想、襯托、對比、想像、聯想、照應、托物言志等。

(1)詩詞寫作公式擴展閱讀:

古詩的敘事方式

順敘法

順敘是按時間的先後順序來敘述事情,這就跟事情發生發展的實際情況相一致,所以易於把文章寫得條理清楚,脈絡分明。運用順敘,要注意剪裁得當,重點突出。

倒敘法

倒敘並不是把整個事件都倒過來敘述,而是除了把某個部分提前外,其他仍是順敘的方法。而採用倒敘的情況一般有三種:

一是為了表現文章中心思想的需要,把最能表現中心思想的部分提到前面,加以突出;

二是為了使文章結構富於變化,避免平鋪直敘;

三是為了表現效果的需要,使文章曲折有致,造成懸念,引人入勝。倒敘時要交代清楚起點。倒敘與順敘的轉換處,要有明顯的界限,還要有必要的文字過渡,做到自然銜接。特別要注意,不要無目的地顛來倒去,反反復復,使文章的眉目不清。

插敘法

插敘是為了表達文章中心的需要。有時是為了幫助讀者了解故事情節的追敘;有時是對出場人物的情節作注釋、說明。使用插敘一定要服從表達中心思想的需要,做到不節外生枝,不喧賓奪主。在插入敘述的時候,還要注意文章的過渡、照應和銜接,不能有斷裂的痕跡。

補敘法

補敘主要用於對上文的敘述補充說明,一般是片斷性的、簡要的,不具備完整的事件,也可以把解釋或說明的文字放在前面,以引起下文。補敘的作用,一般不發展情節、事件,只對原來的敘述起豐富、補充作用。

分敘法

分敘的作用是把頭緒紛繁、錯綜復雜的事情,寫得眉目清楚,有條不紊。分敘可以先敘一件,再敘另一件,也可以幾件事情進行交叉地敘述。採用分敘時要根據文章內容和表達中心思想的需要確立敘述的線索,還要交代清楚每一事件發生和發展的時間。

詳敘法

詳敘一般用在對每件事發展變化過程的具體敘寫。詳敘時要抓住人物的特徵或事情的細節進行詳盡、細致的描敘。作文時,與中心思想密切相關的部分,要詳敘。與中心思想關系不大,而又與也須交代的,則幾筆帶過。否則文章會出現無中心或多中心,顯得繁瑣。

略敘法

略敘的作用是在於交代事件發生發展過程中不可缺少但又不必詳敘的內容。它與詳敘相結合,便整個敘述有詳有略。略敘一般用於文章的開頭和結尾;與中心思想關系一般的部分;人所共知的部分。

⑵ 求現代詩的寫作方法

第一講詩歌概論

意義:詩歌自由表現了個體生命心靈深處的超越性追求。年輕人處在理想追求的歲月,寫詩正是百年一遇。詩歌具有永久的審美生命,是文學的最高形式

定義:有言志說、緣情說、想像說、感覺說,法度說、押韻說、語言結構說、綜合說等,這些定義都是片面的。詩歌是一種直接表現創作主體心理活動並有一定語言形式的文學體裁。可稱「表現說」。從根本上來說是要表現人即創作主體的能動本質,而不是為著反映創作主體之外的事物的。為了真實表現詩人的心理活動這一目的,常常不顧心理活動所反映的客觀事物是如何的變形。

第二講 詩歌語言

最本色的文學語言,特殊功能:

A、抒情,接近於描繪功能小的音樂。

B、有機信息系統,一個字,能產生神奇效用。如「朱門酒肉臭」中的「朱門」,成了統治階級的代名詞,有很多含義,還有作者和讀者的感受。

C、獨立審美價值,可以把玩。小說可以拋開語言,復述故事,而詩歌不能離開語言。

D、總的要求是表現個性的心理感受,

具體要求有四: 一是多義性,既有表層義,又有深層義。主要用象徵手法。如松梅雪竹、長城、百合花等。傳統象徵過於理性,形成僵化的套路。還有暗示、雙關、婉轉等。

二是跳躍性,超過任何文體語言。因為表現心理快速活動。不要任何介詞、連詞等中介質--關聯詞。如「雞聲茅店月,人跡板橋霜」。還可以邏輯混亂,任意交錯。如時間和空間交錯。如《背時的愛情》中詩人與古代的美人談戀愛。

三是可感性,要有色彩感、立體感和具體感(化抽象為具象)。詩中有畫。

四是音樂性,既有內在音樂性即情緒的律動,又有外在音樂性即聲音的回環(押韻、 節奏和聲調)。對原始感情起一種節製作用。 節奏是起決定作用的因素,是事物的節奏和人的生理節奏--呼吸的調節及運動感覺的反映,是音組和停頓的有規律的安排。一字一音節,有獨立意義的單音節、雙音節或多音節構成一個音組,每組後面有或長或短的停頓。古詩:五言「二、二、一」。新詩自由開放,獨特創造,變化中有規律。

最早的詩都可以唱,詩歌不分。原始民族的抒情詩, 主要的性質是音樂。我國自六朝沈約寫出《四聲譜》以後,詩從詩歌中開始分化。但是,詩與音樂還是有異曲同工之妙。唐詩有不少已被譜曲演唱。 詩歌的音樂性的作用是對原始、粗硬、強烈的感情起一種節製作用, 使之轉化為一種有規律的運動,加深詩味,喚起讀者的審美注意, 把一些實用的非詩的想法排開去。 內在音樂性是內心情緒的律動,即高低起伏、長短快慢等。外在音樂性主要表現在聲音的回環上,可以說是一種數的比例關系。

主要有:押韻是使相關詩句末尾一個音節韻母相同或相似。 對待押韻應持開放的態度,尊重詩人的藝術追求;只要完美地傳達出內在的情感,可有可無。 無韻昆詩可以其它手段顯示音樂性,如詩行排列。

首先要選韻。同類的韻形成韻部。現在通行的是十三轍,即十三類:中東、人辰、江陽、言前、發花、懷來、灰堆、遙條、油求、梭波、一七、姑蘇、乜斜等。每個韻部發音部位、開口程度不同,音調音域也不一樣。有的響度高, 昂揚、亢奮,如江陽、發花等。有的響度低,苦悶、沉重,如灰堆、一七等。要因情選韻,因情變韻。

其次是轉韻。較長的詩,情緒流動變化,這就要在語音形式上體現出來。如果一韻到底,易於給人單調、疲勞之感。轉韻可以使文氣一振。 如《春江花月夜》,四句一韻,流麗婉轉,委婉纏綿。

再次是押韻方式。主要有連句韻--每行都押、隔句韻--古代就有「一三五不論,二四六分明」的要求、隨韻--兩句一換如信天游、 交韻--第一行和第三行押韻、第二行和第三行押韻等。其它還有抱韻,第一行與第四行押韻,第二行和第三行押韻。這是西方十四行詩的正宗韻格。

聲調 發音過程中音高和音長的變化。沈約《四聲譜》最早研究這個問題。新詩只能注意而已。特別是在朗誦詩歌需要時。

節奏 本是音樂術語,是詩歌外在音樂性中起決定作用的因素。在大自然和生活中,任何事物都有節奏。詩歌的節奏是事物的節奏和人的生理節奏--呼吸的調節及運動感覺的反映。 詩歌節奏是音組和停頓的有規律的安排。在漢語中,一個字一般是一個音節,有獨立意義的單音節、雙音節或多音節構成一個音組,每組後面有或長或短的停頓。

古詩的節奏:五言「二、二、一」;七言「二、二、二、一」。 新詩的節奏:自由開放,獨特創造;每行大致相當,變化中有規律。

第三講 詩歌分行

新詩沒有古詩詞的固定音樂規定,引進西方分行,加強節奏感和旋律感以達到音樂性的效果。

A、分行適應詩情而長短、疏密、參差。詩行遵從詩歌內在律--情緒節奏,其外形是將內心情緒視覺化展示出來的結構形式。惠特曼表現開國時開拓豪放、自由浪漫的情感,詩行很長,猶如新大陸疆界的廣闊蒼茫。馬雅可夫斯基表現了十月革命的劇變,詩行呈現樓梯形,起伏大,參差不齊。

B、詩行運用省略、跳躍,隨意性較大,產生新的結構意義。如上下詩行並置產生新意:「朱門酒肉臭,路有凍死骨」。

C、分行把視覺間隔化為聽覺間隔,顯示節奏。 這是在閱讀中產生的效果。連在一起讀就無法顯示節奏。

D、分行引起審美注意,讓人用詩的心理來欣賞。

要求:A、注意行與行有機組合。關鍵是跨行--一句話占兩行以上。這是為了讓人停頓,集中注意力去欣賞下一行--強調最有價值、最光彩的語言。

B、分行是發展變化的,應有獨創性。如傳統的情緒圖案,變為象形圖案和會意圖案。

C、分行更重視詩的視覺效果,從「聽覺藝術」變為「視覺藝術」。這是因為新詩內在的復雜性和多層性,難以直接通過朗誦來表達,只能用文字排列來保持詩意。卡勒(美)認為,一段文字是否是詩,未必取決於語言本身,而是取決於文字排列即視覺形式。一條新聞可以排列成詩: 昨天在七號公路上一輛汽車時速為一百公里時 猛撞在一棵法國梧桐上 車上四人 全部 死亡

視覺上強調了關鍵詞語。如「猛撞」,包含較多心理容量。「死亡」,突兀而至,觸目驚心。

第四講 辯證技巧

詩歌更為重視辯證技巧。詩歌是藝術生命,只有辯證技巧才能寫好它。

舉例:從主客體關繫上有主觀與客觀、有我與無我等; 從藝術構思上有形與神、虛與實、大與小、藏與露、全與不全、抽象與具象、有限與無限、似與不似、單純與復雜、誇張與寫實等;從藝術表達上有疏與密、曲與直、斷與續、出與入、正與反、抑與揚、巧與拙、生與熟等;從藝術風格上有華麗與樸素、自然與雕飾、強烈與沖談、陽剛與陰柔、沉著與飄逸等。

重點:

1.有我與無我:我,是自我意識。無我,是對自我的超越,而非取消個性。無我,一是指忘我,即心靈自由馳騁,和外物交融在一起,達到物我兩忘的境界; 二是指大我,指國家、民族和時代。有我才能真誠,有個性。無我才能不受限制並有普遍感和歷史感。

2.有限與無限:有限指具體的詩句;無限指詩句中的內涵。關鍵是寫好有限。

3.虛與實:實是通過對客觀形象的描繪而直接傳達給讀者的信息。虛是讀者通過聯想和想像而間接獲得的信息。虛實結合一是化實為虛,如「化景物為情思」, 二是化虛為實,把抽象感情與哲理賦予具體而生動的形象,運用比喻。

4.小與大:小與大指的是描寫對象。一味寫小會限於瑣屑;一味闊大則流於張狂。浪漫主義比較闊大。愛情詩易於瑣屑。毛詩過「大」。一是應當小大相形,如「飄飄何所似?天地一沙鷗」。二是以小見大,「紅杏枝頭春意鬧」,「窗含西嶺千秋雪」。
第五講 詩歌模式

模式對教學作用很大。有人不贊成,認為束縛作者。這是片面的,甚至可以說沒有掌握創作和教學的要領。文體就是模式。不過初學者不必照搬,創作一段時間後要有意識地拋開模式,發揮創造力,任意起草。詩歌模式大致有九種。

象徵模式

這一模式可以說是詩歌的傳家寶,又稱多層式:在文字元號的視覺層面上給人以形像, 同時在聯想的深層給人以意義(某一實體事物或精神內容) 盡可能無限的概括和包涵。象徵體是表層的、明晰的,甚至可能是被傳統理性所規定的,如梅蘭松竹、長城等。而被象徵的本體卻是隱蔽的、模糊的。 兩者關系要有任意性,便於發揮創造性。天才詩人把表面上風馬牛不相及的內外意象通過類似聯想起來,形成令人稱奇的構思。關鍵是抓住兩者之間共同點,而其它屬性相距越遠越好。

中心方法是選擇形象,形成象徵意象。意象, 又稱藝術形象,可以說是構成文學藝術大系統的細胞。意——人的意識(包括情感。從根本上來說是人的審美需要和認識需要),最終在文學藝術上表現為作者個體生命的投射和表現。象——客觀事物, 外在於作者,但最終為作者生命本質所對象化。兩者結合為意象,而兩者成分的多少及關系的隱顯疏密等造成了兩種基本上的文藝創作方法,即重意的浪漫主義和重象的現實主義, 也成為表現論和反映論的淵源。象徵意象比一般意象來說, 有特定的要求:成為全詩的中心形象。最佳象徵意象,其涵義是無限的,盡可能表現作者內心世界,成為一個藝術個性的宇宙。

一般來說,這類詩歌標題就寫出了象徵體(甚至是人物)。但是,內層的本體即作者個體生命的感受才是詩歌真正要寫的。

⑶ 詩歌的基本寫作手法

詩歌分古體詩和近體詩。詩歌就是古體詩和近體詩的總稱。 古體詩可不按韻律,但近體詩必須按韻律。 古體詩: 古體詩分:1、五言古詩 2、七言古詩兩類。五言古詩每句五個字,全詩字數不拘多少。七言古詩每句七個字,全詩字數不拘多少。此外還有一種雜言詩,詩中夾雜著五言,七言甚至三,四,六,八,九等字句,一般也歸入七言古詩一類。古體詩也叫古風。 近體詩: 近體詩分:1、律詩 2、排律 3、絕句三類。律詩分:五言律詩和七言律詩兩類。五言律詩每句五個字,共八句。七言律詩每句七個字,共八句。排律是十句以上的律詩,多見五言排律,七言排律極少。絕句分為:五言絕句和七言絕句。五言絕句每句五個字,共四句。七言絕句每句七個字,共四句。 今體詩是唐代新興的詩體,在字數,韻腳,聲調,對仗各方面有許多講究,與古體詩截然不同。我們講格律,主要是講今體詩的格律。格律詩是詩的一種樣式,要求嚴格按格律來寫的。其發端於「永明體」,興盛於唐,成為中華詩文化的魂寶。 格律詩有這樣幾種樣式: 1、五律:即一句五個字,八句,限用平韻、一韻到底。五律以首句不入韻為正例、入韻為變例。 2、七律:即一句七個字,八句,限用平韻、一韻到底。七律以首句入韻為正例、不入韻為變例。 3、排律:即可以是五言排律,可以是七言排律。排律至少十句以上。排律用韻必須是整數,如十韻、三十六韻等。 4、入律的絕句:可寫五言律絕,可寫七言律絕。四句,葉平韻。(注意:絕句分古絕、律絕二類,這里說律絕)絕句特殊,分二類,一類是用律句的律絕,一類是不用律句的古絕。用律句的律絕,劃為律詩,用律句的古絕劃為古體。大部份書上就叫絕句,不分律體古體的。 凡葉平聲韻的,一定是律絕,凡葉仄聲韻的,一定是古體。另外,一般來說,五言絕句人們喜用古體,七言絕句人們喜用律體。

⑷ 古詩寫作手法

一、表達方式:
詩詞中主要運用敘述、描述、議論、抒情四種表達方式,這其中描寫、抒情是考查的重點。描寫方式有動靜結合、虛實結合等的不同;抒情方式有(抒情方式:主要有直接抒情和間接抒情兩種方式。)直抒胸臆、借景抒情、寓情於景、情景交融情景相生情因景生以景襯情融情入景一切景語皆情語等。

二、表達技巧:
(一)借景抒情或情景交融:詩人對某種景象或某種客觀事物有所感觸時,把自身所要抒發的感情、表達的思想寄寓在此景此物中,通過描寫此景此物予以抒發,這種抒情方式叫借景或借物抒情。

(二)虛實相生或虛實結合。在詩歌欣賞中,虛與實是相對的,如書上所言,有者為實,無者為虛;有據為實,假託為虛;客觀為實,主觀為虛;具體為實,隱者為虛;有行為實,徒言為虛;當前為實,未來是虛;已知為實,未知為虛等等。

三、修辭方式法:"對偶""比喻""擬人""借代""誇張""排比""反復""象徵"寄寓寄託)

(一)烘托:本是中國畫中的一種技法,用水墨或色彩在物象的輪廓上渲染襯托,使物象明顯突出。用於詩歌創作,指從側面著意描寫,作為陪襯,使所需要的事物鮮明突出。

(二)聯想和想像:多為浪漫主義詩人所採用。

(三)用典:即在詩歌中援引史實,使用典故。古詩很講究用典,這既可使詩歌語言精煉,又可增加內容的豐富性,增加表達的生動性和含蓄性,可收到言簡意豐、耐人尋味的效果,增強作品的表現力和感染力。

(四)比喻象徵:本是一種把一事物比成另一本質不同的事物的修辭手法,運用在詩歌當中,也稱比興。

(五) 誇張:即故意地對事物進行誇大或縮小的描寫,藉以表達詩人異乎尋常的情感。合理的誇張雖不符合事理,卻符合情理。在浪漫主義詩歌中,誇張的手法隨處可見。

(4)詩詞寫作公式擴展閱讀:

寫作方法,也叫表現手法,是指在文學創作中塑造形象、反映生活所運用的各種具體方法和技巧。包括:托物言志(托物喻人)、欲揚先抑、襯托(烘托)、誇張諷刺、借景抒情、前後照應、對比等。

修辭手法,也叫修辭方法,是指在寫作過程中,對所使用的語言進行修飾、加工、潤色,以提高語言表達效果的方法。包括:比喻、排比、擬人、誇張、借代、反問、設問、對偶、反復等。

⑸ 古代詩詞的一般寫作手法有哪些比如借古諷今類似等等

寫作方法屬於藝術表現方法(即:藝術手法和表現手法,也含表達手法(技巧)),常見內的有:懸容念,照應,聯想,想像,抑揚結合、點面結合、動靜結合、敘議結合、情景交融、首尾呼應(也叫前後呼應)、襯托對比、伏筆照應、托物言志、白描細描、鋪墊懸念、正面側面比喻象徵、借古諷今、卒章顯志、承上啟下、開門見山,烘托、渲染、動靜相襯、虛實相生,實寫與虛寫,托物寓意、詠物抒情等。表達方式就是常見的敘述、描寫、抒情、議論和說明。(其實也屬於藝術表現手法)。

⑹ 寫詩的方法

第一 明詩體,古體詩按其每句的字數可以分為四言詩、五言詩、六言詩、七內言詩、雜言詩等。

有些書籍把容雜言詩並不單列,而是劃歸到七言古詩中。

所謂雜言詩就是每句的字數不定,可以任意自由發揮。

雜言詩多以三字句、五字句和七字句為主,偶然也用四字句、六字句以及七字以上的句子

第二 知用韻,人們喜歡舊體詩詞,一個很重要的原因那就是它短小精悍、順口易記。

道理很簡單:舊體詩詞都是押韻的。

第三辨四聲,漢語語音通常都由聲母、韻母和聲調三個方面構成,語音的高低、升降、長短構成了漢語的聲調,其中以高低、升降為主要的因素。漢語有聲調,是其一大顯著特點。

(6)詩詞寫作公式擴展閱讀:

古詩技巧:

1.直接抒情 即作者在文中把內心強烈的感情不加掩飾地直接敘述出來,讓強烈的感情激流直接傾瀉而出。不銷魂怎地不銷魂。新啼痕壓舊啼痕,斷腸人憶斷腸人。

2.借景抒情, 屬間接抒情的一種,通過對實景的描寫來抒發作者的感情。煙籠寒水月籠沙,夜泊秦淮近酒家。


參考資料網路-古詩

⑺ 求寫詩的各種手法,要詳細的

一、捕捉和創造詩的形象
(一)詩用形象思維寫作
寫詩要用形象思維。所謂用形象思維,首先指的是深入生活時,要對生活進行形象的感受,形象地體驗生活、觀察生活、 分析生活。
進行形象思維,要在形象感受的基礎上,善於進行形象的捕捉。艾青指出:「形象思維的活動,在於使一切難以捕捉的東西,一切飄忽的東西固定起來,鮮明地呈現在讀者的面前,象印子打在紙上樣地清楚。」因此他說:「寫詩的人常常為表達一個觀念而尋找形象。」能捕捉到新穎的形象,也就有了寫詩的素材。那麼怎樣才能捕捉到形象呢?這就要靠靈感。馬雅可夫斯基舉過一個捕捉形象的例子:大約在1913年,他從薩拉托夫回到莫斯科。為了對一個在火車上同路的女人表示他對她完全沒有邪念,詩人就說道:「我不是男人,而是穿著褲子的雲」。說了這句話之後,他立即考慮到這話可以入詩——但他又擔心這句話口頭上傳出去白白地濫用掉了。那怎麼辦呢?他十分焦急,差不多有半小時,詩人用許多問題問那少女,直到他相信自己的話已從少女的另一隻耳朵飛了出動之後,他才放心。兩年之後,他用了「穿褲子的雲」作為一首長詩的標題。
(二)詩是「想像的表現」雪萊:「一般來說,詩歌可以解作『想像的表現』。」布萊士列特:「詩歌是想像和激情的語言。」艾青說:「沒有想像就沒有詩」,「詩人最重要的才能就是運用想像。」 詩人的想像和科學家的想像不同。詩是一門學問,在文學的韻律方面大部分有限制,但在其他方面極端自由,並且和想像有關系。想像因為不受物質規律的束縛,可以隨意把自然分開的東西聯合,把聯合的東西分開。這就造成了不合法的配偶和離異。詩使它觸及的一切變形。安徒生在他的童話《創造》中寫道:一個愛寫詩的青年人,因為寫不出好詩來而苦惱,於是去找巫婆。巫婆給他戴上眼鏡,安上聽筒,他就聽到了馬鈴薯在唱自己家庭的歷史,野李樹在講故事,而人群中,一個故事接著一個故事在不停地旋轉。這里說的其實是,要做一個詩人光憑常人的聽覺還不夠,還得有詩人變形的眼鏡和聽筒。所以,我們寫詩,既要對生活特徵觀察得很精確,而同時又不缺乏把這些特徵加以變化的勇氣。 由於變形,詩的形象往往具有象徵的意義。例如臧克家的《老馬》:
總得叫大車裝個夠, 這刻不知道下刻的命,
它橫豎不說一句話, 它有淚只往心裡咽,
背上的壓力往肉里扣,眼裡飄來一道鞭影,
它把頭沉重的垂下!它抬起頭來望望前面。
這里寫的並不僅僅是一匹可憐的老馬,而主要是寫三十年代北方農民忍辱負重、堅韌不拔的精神素質。「老馬」是個有象徵意義的形象。
(三)詩歌形象的創造 創造形象就是「尋找思想的客觀對應物。具體方法 很多,例如:虛與實轉化;人與物轉化;物與物轉化;內與外轉化;大與小轉化;遠與近轉 化;少與多轉化;部分與整體轉化;歷史與現實轉化;現實與未來轉化等。
需要強調的是:詩中的詩人形象和景物形象都是為表現情感、情緒、情趣服務的。詩的情感性重於形象性,離開抒情需要去胡亂堆砌形象,只能損害詩歌。
二、巧妙地進行詩的構思
(一)詩的靈感
構思是詩歌創作過程中一個最重要的階段。構思是什麼引起的?簡單的回答是:創作的沖動——靈感的爆發。
艾青說:「所謂靈感,無非是詩人對事物發生新的激動,突然感到的興奮,瞬即消逝 的心靈的閃耀。所謂靈感是詩人的主觀世界與客觀世界最愉快的邂逅。」
對於一首詩來說,靈感是因;對於客觀世界而言,靈感是果。由客觀世界獲得靈感,由靈感開始創作。這是詩人寫詩的過程。 在「靈感」爆發之後,創作就進入具體的構思。
(二)詩的構思
詩歌構思十分重要。關於詩的構思的內容,黑格爾在《美學》中指出:「首先關於適合於詩的構思的內容, 我們可以馬上把純然外在的自然界事物排除在外,至少是在相對的程度上排除。詩所特有的 對象或題材不是太陽、森林、山川風景或是人的外表形狀如血液、脈絡、筋肉之類,而是精神方面的旨趣。詩縱然也訴諸感性觀照,也進行生動鮮明的描繪,但是就連在這方面,詩也還是一種精神活動,它只為提供內心觀照而工作。 什麼是詩的構思方式呢?詩的構思方式是內心體驗。黑格爾說:「詩既然能最深刻地表現全部豐滿的精神內在意蘊,我們就應該要求詩人對他所表現的題材也有最深刻最豐富的內 心體驗。」詩人必須從內心和外表兩方面去認識人類生活,把廣袤的世界及其紛紜萬象吸收 到他的自我里去,對他們起同情共鳴,深入體驗,使它們深刻化和明朗化。所以,詩人寫詩雖然並不是每首詩都在寫自己。但是,每首詩都由自 己去寫——就是通過自己的心去寫。遵循這個構思方法,在寫作抒情詩時,由於抒情的真正源泉就是創作主體(詩人自己) 的內心生活,詩人應該只表現單純的心情和感想之類,而無須就外表形狀去描述具體外在情境」
詩歌構思的過程包括以下的內容:
(1)提煉詩情。就是從一般感受中尋覓顯示一般感受的獨特感受,從共同感受中尋覓表現共同感受的具體感受。
(2)選取角度。抒發詩情應選擇合適的角度。一般地講,有兩個大角度,一是直抒胸 臆,詩人直接站出來抒情,用這個角度寫詩,應忌空泛,要創造出鮮明的個性化的詩人形象,否則容易直露。另一個角度是象徵寄託,借物寄情,借人表意,借景寫感。
(3)布局謀篇。詩的開頭、結尾怎麼寫,各部分之間如何組成有機的整體,需要認真考慮。這就要思索在這首詩中,我用什麼把詩情串連起來一般抒情詩,總是以情緒(感情)的變化的層次來貫穿的。
(4)錘煉語言。語言是詩的表現的最重要因素。在構思過程中極為重要,這是一個漫長而反復的過程
寫詩應該重視詩歌構思的技巧。郭小川主張:「沒有新的構思,沒有新的創造,就不要 動筆」。因此,構思必須做到:新、奇、巧。總結前人的經驗,有一些技法是可以借鑒的。
如:象徵構思,輻射構思,「道具」構思,借代構思,命題構思,矛盾構思,虛擬構思,反 意構思,側面構思,對比構思,對話構思,等等。

⑻ 古詩的寫作方法有哪些

一、賞析詩中的關鍵字詞
命題方式:這一聯中最生動傳神的是什麼字?為什麼?
命題變式:某字歷來為人稱道,你認為它好在哪裡?
解答分析:古人作詩講究煉字,這種題型是要求品味這些經錘煉的字的妙處。答題時不能把該字孤立起來談,得放在句中,並結合全詩的意境情感來分析。
答題步驟:
(1)解釋該字在句中的含義。
(2)展開聯想,把該字放入原句中描述景象。
(3)點出該字烘託了怎樣的意境,或表達了怎樣的感情。
二、賞析詩中的重要語句
命題方式:這句詩有何特殊含義或深沉含義?
命題變式:這句詩最具表現力,試簡要分析。
解答分析:先解釋清這句詩的字面意義,然後或扣語言特點或扣思想情感作具體分析。
三、賞析詩歌的寫作技巧
命題方式:這首詩用了怎樣的表現手法?
命題變式:請分析這首詩的表現技巧(或藝術手法,或手法)。
解答分析:表現手法是詩人用以抒發感情的手段方法,要准確答題,必須熟悉常用的一些表現手法。
表現手法分修辭手法(比喻、誇張、擬人、通感等)、表達方式(抒情、議論、描寫等)、藝術技巧(托物言志、情景交融、動靜結合襯托用典等)三大類。
答題步驟:
(1)准確指出用了何種手法。
(2)結合詩句闡釋為什麼或怎樣運用了這種手法。
(3)此手法有效傳達出詩人怎樣的感情。
四、賞析詩歌的意境
命題方式:這首詩營造了一種怎樣的意境氛圍?
命題變式:這首詩展現了一幅怎樣的畫面?表達了詩人怎樣的思想感情?
答題步驟:
(1)描繪詩中展現的圖景畫面。考生應抓住詩中的主要景物,用自己的語言再現畫面。描述時一要忠實於原詩,二要用自己的聯想和想像加以再創造,語言力求優美。
(2)概括景物所營造的氛圍特點。一般用兩個雙音節詞即可,例如孤寂冷清、恬靜優美、雄渾壯闊、蕭瑟凄涼等,注意要能准確地體現景物的特點和情調。
(3)分析作者的思想感情。切忌空洞,要答具體。
五、賞析詩歌的思想情感
提問方式:這首詩表達了作者怎樣的情感?
提問變體:請分析這首詩的主旨或對於本詩內涵,你是如何理解的。
解答分析:這種題型要品味整首詩表現出來的情感或某句詩的含義(特殊含義、深層含義,如語境含義、意境含義)。
能用來答題的詞一般有:壯志未酬、報國無門、閨中怨恨、念遠思家、忠貞愛國。
答題步驟:
(1)用一兩個詞准確點明思想情感。
(2)用詩中有關語句具體分析作者這種感情。
六、賞析詩歌的語言特色
提問方式:這首詩在語言上有何特色?
提問變體:請分析這首詩的語言風格(語言藝術)。
解答分析:這種題型不是要求揣摩個別字詞運用的巧妙,而是要品味整首詩表現出來的語言風格或某句詩的含義(特殊含義、深層含義,如語境含義、意境含義)。
能用來答題的詞一般有:清新自然、朴實無華、沉鬱頓挫、華美絢麗、明白曉暢、多用口語、委婉含蓄、雄渾豪放、筆調婉約、簡練生動……
答題步驟:
(1)用一兩個詞准確點明語言特色。
(2)用詩中有關語句具體分析這種特色。
(3)指出表現了作者怎樣的感情。
或(1)結合全詩分析某句詩的表達技巧及表達效果。
總之,如果我們能熟悉這些命題方式,清楚各種答題技巧,再認真審讀題意,根據試題要求,扣住原詩,抓住要點組織語言,就能極大的避免失分.

⑼ 詩歌的寫作方法有那些

,但無定法。詩歌創作的過程可劃分為「發現」——「構思」——「表達」三個步驟。我們只有深入生活,用心觀察和體味,才能在平凡的世界裡發現詩意。發現詩意只是詩歌創作最初的階段,接下來我們要仔細謀劃和構思詩歌的篇章結構,將散漫的詩情集中起來。詩歌創作的最後階段是表達,也就是將詩情語言化的過程。概括起來,詩歌寫作應該掌握的基本要求是:

(一)、注意觀察生活,敏銳捕捉瞬間感受和體驗。

生活是多麼廣闊,/生活是海洋。/凡是有生活的地方就有快樂和寶藏。」這是詩人何其芳在《生活是多麼廣闊》里寫下的詩句。可以說,是生活的寬廣博大和詩人對生活的真切體驗與細致觀察觸發了何其芳蓬勃的創作靈感。如海洋般廣闊的生活不僅處處有快樂和寶藏,而且處處充滿了詩情和詩意。不過,這詩情詩意只有善於觀察生活的眼睛才能發現,只有異常敏銳的心靈才能捕捉。詩人艾青說:「生活實踐是詩人在經驗世界裡的擴展,詩人必須在生活實踐里汲取創作的源泉,把每個日子都活動在人世間的悲、喜、苦、樂、憎、愛、憂愁與憤懣里,將全部的情感都在生活里發酵,醞釀,才能從心的最深處,流出無比芬芳與濃烈的美酒。」 很顯然,艾青把生活實踐看作詩歌創作重要的源泉。當然,對於詩歌創作來說,「生活」的含義應該是廣義上的,不僅包括社會實踐,而且包括內心生活,二者的配合才構成了詩人的全部生活內容。在生活中,我們必須注意敏銳地捕捉瞬間的感受和體驗,及時將它積淀在思維的信息庫中,以備日後的詩歌構思和詩歌創作之用。藏克家《歇午工》寫道:「睡著了,/鋪一面大地,/蓋一身太陽,/頭枕著一條疏淡的樹蔭」 ,可以說,沒有對生活的細致觀察和深厚積累,是寫不出這樣的詩句來的。

(二)、注重靈感的培育和意象的提煉

古今中外,人們對於創作靈感的解釋是很多的。柏拉圖認為靈感是附著在詩人身上的神力,蘇格拉底把靈感解釋為詩人天生特有的稟賦。美學家朱光潛認為,靈感有兩個重要的特徵:第一,它是突如其來的;第二,它是不由自主的。對於詩歌創作來說,靈感的意義是非凡的,靈感的作用是巨大的,正如艾青所說:「靈感是詩人對於外界事物的一種無比調協、無比歡快的遇合;是詩人對於事物的禁閉的門的偶然的開啟。」「靈感是詩的受孕。」 靈感盡管很重要,但它並不能輕易獲得,只有長期積累才可以偶爾得之。所以,詩歌創作要注意靈感的培育,注意在日常生活中留心觀察,錘煉詩思,集聚生活感受和生命體驗,只有做到了這些,詩歌靈感才會在我們的創作活動中不期而至。

同時,還要重視對詩歌意象的采擷與提煉。詩情表達必須藉助典型的意象,而典型意象的得來必須依靠我們平時對生活的觀察與積累。春夏秋冬,時序更替,天南地北,空間轉換,在不同的時間與不同的空間中,我們所處的生存環境各自不同,我們對於世界的感受和理解
也迥然有別,優秀的詩人都善於在不同的時空里提取獨特的意象,把自己對於世界與自我的獨特認識與理解用語言來物化。比如詩人李金發,從1919年(當時他年僅19歲)起開始離開祖國,到法國求學長達5年,出於對異域生存的深刻理解,他擇取了許多獨具個性的意象來寫自己的生命境遇,他以「棄婦」隱喻自己卑微的人生地位,以「寒夜」來寫周圍的環境,以「可死的生物」交代自己孤苦的靈魂,等等。對意象的詩化采擷和0心提煉,使李金發的詩歌達到了很高水平,具有突出的審美價值。

以超常化的語言構造來呈現意象

意象在詩歌中的呈現需要藉助超常化的語言,一般來說,呈現意象的語言方式包括下列幾種情形:

1,動詞0選

對於詩意呈現來說,動態的意象比靜態意象作用更大,它能使詩歌更顯得情緒流溢,力度擴張,意蘊生動,充滿飽滿的內在張力。動態意象還能抓攫住讀者的閱讀視線,撩發他們豐富的審美聯想與想像。一個恰切的動詞會讓詩歌意象變得靈動鮮活,從而使整首詩歌的藝術水準躍升到更高層次。如陳敬容的《哲人與貓》:「雨鎖住了黃昏的窗,/讓白日靜靜凋殘吧」 ,「鎖」這個動詞形象地點化了大雨的滂沱和給人的心靈造成的陰影,白日因這雨的緊「鎖」而靜靜凋殘;藏克家的《難民》:「日頭墮到鳥巢里,/黃昏還沒溶盡歸鴉的翅膀。」 「溶」字准確而生動地寫出了夜幕慢慢降臨的情形;還有「濃雲把悶氣寫在天上。」 「背上的壓力往肉里扣」 ,「寫」與「扣」也極為傳神,富有表現力。
2,詞類活用

詞類活用在詩歌作品中是相當平常的現象。詩歌中的詞類活用一般是名詞、動詞和形容詞之間相互的詞性轉換,通過活用,擴大了現代漢語詞彙的意義空間,充分挖掘了詞語的表達潛能,同時也增強了詩歌的審美表現力。「田畝已荒蕪了——/狼藉著犁翻了的土地」 ,「請停下來,停下你疲勞的奔波」 ,「我喝了一口街上的朦朧」 ,「但它的生命內部/卻貯滿了這么多的芬芳」 ,其中「狼藉」、「奔波」、「朦朧」、「芬芳」都屬於詞類活用,表意效果很明顯。

一詞多義

一詞多義,一語雙關,這也是詩歌創作中常用的表現手法。我們知道,古詩中常用自然之「絲」來表達心理之「思」,以天氣之「晴」暗示情感之「情」,以「折柳」的動作行為來喻示對朋友的依依難舍和百般挽留。新詩中的一詞多義現象也不少,如吳曉的《給奏琴的少女》中有這樣的詩句:「籠罩我的琴面的/是月光一樣輕柔地灑落的/你的凝視/我的弦因幸福而綳得緊緊/一顆渴望歌唱陽光、花朵、溪流的心/在你芳香的呼吸的撫摸下/剎那間明朗地開放」 ,詩句表層上寫「琴」和「弦」,深層的意思是指「情」和「心弦」,戀愛中的款款深情,捧手可掬。
再如卞之琳的《無題一》:「三日前山中的一道小水,/掠過你一絲笑影而去的,/今朝你重見了,揉揉眼睛看/屋前屋後好一片春潮」 ,「無題」一般用於愛情詩的寫作,這里的「小水」,既是自然界的細雨,也是詩人所沐浴的愛情的雨水,這里的「春潮」,既是季節的實寫,更是詩人春心盪漾的描摹。
詩人又如何來抗禦這些狂風暴雨、驚濤駭浪的呢?詩中沒有交代,一筆帶過,省略後所造成的意義空白,由讀者自己去填充。再如顧城《弧線》:「鳥兒在疾風中/迅速轉向//少年去撿拾/一枚分幣//葡萄藤因幻想/而延伸的觸絲//海浪因退縮/而聳起的背脊」 詩人的詩情是跳躍的,「鳥兒」、「少年」、「葡萄藤」與「海浪」彼此並不搭界,它們的情態從四個側面反映了「弧線」帶給人的審美思考。

近比與遠比

朱自清在評價以李金發為代表的象徵詩派時,將詩歌中的比喻分為「近取譬」和「遠取譬」兩種類型,即「近比」與「遠比」,並認為李金發的詩歌屬於後者。他說:「所謂遠近不指比喻的材料而指比喻的方法;他們能在普通人以為不同的事物中間看出同來。他們發現事物間的新關系,並且用最經濟的方法將這關系組織成詩。」 也就是說,所謂「近比」,是指構成比喻的本體和喻體之間相似關系極為明顯,讀者讀後可以馬上接受,如「當我的生命嫩的像花苞,/每樣東西都朝著我發笑。
把「嫩的生命」比作「花苞」,是很容易理解和接受的。而所謂「遠比」,是指本體和喻體之間相似性不明顯,二者跨度很大,讀者粗看起來一時難以接受,這種比喻陌生化效果強烈,給讀者帶來的審美刺激也更大。例如「0神世界最深的沉思象只哀愁的手。」 「沉思」與「手」之間的差別很大,用「手」比喻「沉思」,顯然屬於「遠比」。有時,為了詩歌表達的需要,詩人往往會把「近比」和「遠比」結合起來使用,如舒婷《致橡樹》:「我有我紅碩的花朵,/像沉重的嘆息,/又像英勇的火炬。」 我們不難看出,第一個比喻是「遠比」,第二個則是「近比」。

⑽ 詩歌的創作方法

古代詩歌的分類
古代詩歌包括詩、詞、曲.
1. 從詩歌的形式可分為:
① 古體詩,包括古詩(唐以前的詩歌)、楚辭、樂府詩.注意「歌」、「歌行」、「引」、「曲」、「呤」等古詩體裁的詩歌也屬古體詩.古體詩不講對仗,押韻較自由.古體詩的發展軌跡:《詩經》→楚辭→漢賦→漢樂府→魏晉南北朝民歌→建安詩歌→陶詩等文人五言詩→唐代的古風、新樂府.
② 近體詩,包括律詩和絕句.
③ 詞,又稱為詩余、長短句、曲子、曲子詞、樂府等.其特點:調有定格,句有定數,字有定聲.字數不同可分為長調(91字以上)、中調(59-90字)、小令(58字以內).詞有單調和雙調之分,雙調就是分兩大段,兩段的平仄、字數是相等或大致相等的,單調只有一段.詞的一段叫一闕或一片,第一段叫前闕、上闕、上片,第二段叫後闕、下闕、下片.
④ 曲,又稱為詞余、樂府.元曲包括散曲和雜劇.散曲興起於金,興盛於元,體式與詞相近.特點:可以在字數定格外加襯字,較多使用口語.散曲包括有小令、套數(套曲)兩種.套數是連貫成套的曲子,至少是兩曲,多則幾十曲.每一套數都以第一首曲的曲牌作為全套的曲牌名,全套必須同一宮調.它無賓白科介,只供清唱.
2. 從詩歌的題材可分為:
① 寫景抒情詩,歌詠山水名勝、描寫自然景色的抒情詩歌.古代有些詩人由於不滿現實,常寄情於山水,通過描繪江湖風光、自然風景平寄寓自己的思想感情.這類詩常將要抒發的情感寄寓在後描寫的景物之中,這就是人們常說的寓情於景.其風格清新自然.
② 詠物言志詩,詩人對所詠之物的外形、特點、神韻、品格進行描摹,以寄託詩人自己的感情,表達詩人的精神、品質或理想.
③ 即事感懷詩,因一事由而引發詩人的感慨,如懷親、思鄉、念友等.
④ 懷古詠史詩,以歷史典故為題材,或表明自己的看法,或借古諷今,或抒發滄桑變化的感慨.
⑤邊塞征戰詩,描寫邊塞風光和戍邊將士的軍旅生活,或抒發們樂觀豪邁或相思離愁的情感,風格悲壯宏渾,筆勢豪放.

熱點內容
古代勵志的名言 發布:2021-03-16 21:50:46 瀏覽:209
形容兒孫繞膝的詩句 發布:2021-03-16 21:49:35 瀏覽:878
席慕蓉賞析印記 發布:2021-03-16 21:48:26 瀏覽:311
權力很大含有手的成語 發布:2021-03-16 21:48:22 瀏覽:584
能聽的兒童故事 發布:2021-03-16 21:48:15 瀏覽:285
關於足球的詩歌詞句 發布:2021-03-16 21:47:40 瀏覽:870
拖拉機的古詩 發布:2021-03-16 21:42:53 瀏覽:571
亮甜的詩句 發布:2021-03-16 21:42:00 瀏覽:831
廣東話生日快樂祝福語 發布:2021-03-16 21:38:55 瀏覽:409
噓的短句 發布:2021-03-16 21:38:07 瀏覽:816