夜雪古詩的意思
㈠ 夜雪白居易古詩的意思是什麼
已訝衾枕冷,復見窗戶明。
夜深知雪重,時聞折竹聲。
賞析白居易也寫了不少與雪有關的詩,《夜雪》只是其中的一篇而已,不過雖然篇幅短小,卻寫得耐人尋味,波折委婉,有一種曲徑通幽的效果。
「已訝衾枕冷,復見窗戶明。」白居易的詩歌多以通俗易懂見長,這首詩也不例外,睡著睡著覺,覺得厚厚的被子不能抵禦寒冷的入侵,甚至被凍醒了,不覺感到驚訝,今天夜裡這是怎麼一回事?忽然間比往日冷了許多?要知道那時的人們是沒有天氣預報的,所以也不會預先知道天氣會發生什麼突然的變化。在似睡非睡之際,朦朦朧朧中,睜開眼睛一看,發現竟然連窗戶外面也比往常亮了許多,這一切究竟是什麼原因呢,作者心裡當然要琢磨一下,讀者也在隨著詩歌的思路感到有些迷惑不解。其實在這里作者已經巧妙地把夜裡下雪時的特徵擺在讀者的面前了,一個是氣溫比平時下降,所以同樣的被子蓋在身上,卻感到陣陣寒意襲來;一個是光線比平時要亮,因為地面蒙上了厚厚的白雪,自然會起到反射光線的作用。不過,既然是寫詩,當然不會把話說透,而是要通過形象思維的方式來表達,所以作者要把這一場大雪用他獨有的表達手段呈現在讀者眼前。被子冷,是一個有關氣溫的感受細節,窗戶明亮,是一個涉及光線的視覺細節,但由於作者是在屋裡睡覺,所以僅僅感到寒冷和明亮,並不能證實就一定是下了一場大雪,而下面兩句切入的角度,卻准確無誤地抓住了只有下雪而且是下大雪才能出現的特殊物象:「夜深知雪重,時聞折竹聲。」白居易人躺在被窩里,從什麼地方判斷外面一定是下了一場大雪呢?就是從耳邊時時聽到大雪壓斷竹枝的聲音,這就完全可以肯定自己「知雪重」的判斷是正確的,而且如果是在白天,聲音嘈雜,可能就會聽不到竹枝被雪壓斷的細微的聲響了,可這種聲音在夜深人靜之時,聽起來卻是再清晰不過的了。白居易的這首小詩,避熟就新,完全從感覺、從推理入手,雖然根本就沒有看見雪,但他卻別具特色,准確無誤地寫出了他對夜雪的感受。四句詩讀下來,每一句都是寫的「夜雪」,所以這個題目也是再恰當不過了。
㈡ 古詩夜雪的詩意
除夜雪
朝代:宋代
作者:陸游
原文:
北風吹雪四更初,嘉瑞天教及歲除。
半盞屠蘇猶未舉,燈前小草寫桃符。
春雪
朝代:唐代
作者:韓愈
原文:
新年都未有芳華,二月初驚見草芽。
白雪卻嫌春色晚,故穿庭樹作飛花。
㈢ 夜雪這首古詩的注釋和譯文
《夜雪》
.[唐].白居易.
已訝衾枕冷,復見窗戶明。
夜深知雪重,時聞折竹聲。
【翻譯】昨夜開始 紛紛揚揚下起大雪,詩人初覺衾枕增寒,又時時聽到院子中厚重的積雪 彎折竹子的劈啪聲,天明前又看到積雪堆積在窗戶前,室外分外明亮。 詩句寫一夜大雪不斷。從感覺、視覺、聽覺三方面渲染雪之大、積之 厚、天之冷,使人產生不堪承受的感覺,直覺滿紙寒意逼人。
【鑒賞】雪,是大自然美麗的精靈,它以天賦麗質裝扮山川,飄灑寰 宇,也是詩人們情有獨鍾的詩思寄託物。古人詠雪,有「殘雪壓枝猶有橘, 凍雷驚筍欲抽芽」,有「五月天山雪,無花只有寒」,有「野雲萬里無城郭,雨 雪紛紛連大漠」等等。在如此眾多的詠雪詩詞中,白居易的這首《夜雪》, 並非光彩奪目,也沒有波瀾起伏,更沒有能讓人刻骨銘心,但是這一朵小 花,卻也開出了別有一番的韻味,耐人尋味,讓人一感其清新淡雅、無盡 韻味。
「已訝衾枕冷」一句開頭,細細品來,就會感受到其獨到的描寫方式。 不寫天氣,不寫環境,僅僅一個字——「冷」,形象地表現了雪即將到來的 感覺,還有一個「訝」字,也暗含了雪的到來。正因為雪的落地無聲,所以 通過它的冷來感受才顯得更為貼切,朦朦朧朧之中忽然就越發的冷了起 來,原來那是因為下雪了啊!
「復見窗戶明」,緊接著的就是視覺上的變化,窗戶的「明」,亦是為了 寫雪的意圖,大家都知道,夜已經很深了,可是窗外卻分外的明亮,這又說 明了什麼呢?那是因為雪下得大,雪積得深,積雪的強烈反光給暗夜帶來 了亮光。這又同時說明了雪的到來,並且是夜雪的到來。這是多麼生動 又傳神啊!
「夜深知雪重,時聞折竹聲」,此時已經明知是下雪了,而且是大雪,可 為什麼偏偏是夜深才知呢?「折竹聲」這樣細小輕微的聲音在大白天如何 能夠聽見?在夜深的時候,那折竹聲就會顯得更加清脆,這一結句以有聲 襯無聲,使全詩的畫面靜中有動、清新淡雅,真切地呈現出一個萬籟俱寂、 銀裝素裹的清寧世界,真可與王維詩句「月出驚山鳥,時鳴春澗中」(《鳥鳴 澗》)相媲美。
這首詩最令人感覺到不同一般的還是他的創新之處。從觸覺、聽覺、 視覺、感覺上來透徹地描寫夜雪的降臨,更以精細的筆觸把夜雪的另一種 美描寫得栩栩如生。
㈣ 夜雪這首詩的意思
原文:
已訝衾枕冷復,復見窗戶明。制
夜深知雪重,時聞折竹聲。
譯文:
實在驚訝今夜的寒冷,被子枕頭竟然冰涼,又見窗外一片通明。夜深了,知道這是外邊下了大雪,雪越下越大,不時聽到厚厚積雪壓斷樹枝的聲音。
作者:唐·白居易
(4)夜雪古詩的意思擴展閱讀:
這首詩新穎別致,首要在立意不俗。詠雪詩寫夜雪的不多,這與雪本身的特點有關。雪無聲無嗅,只能從顏色、形狀、姿態見出分別,而在沉沉夜色里,人的視覺全然失去作用,雪的形象自然無從捕。詩人正是從這一特殊情況出發,全用側面烘托,依次從觸覺、視覺、感覺、聽覺四個層次敘寫,一波數折,從而生動傳神地寫出一場夜雪來。
詩中既沒有色彩的刻畫,也不作姿態的描摹,但可以發現這首詩朴實自然,詩境平易,充分體現了詩人通俗易懂、明白曉暢的語言特色。
㈤ 夜雪 這首詩的翻譯
夜雪
白居易《夜雪》
已訝衾枕冷,
復見窗戶明。
夜深知雪重,
時聞折竹聲。
題解
這首五絕作於元和十一年(816)。白居易時年四十五,任
司馬。
雪,是天公奇妙的造化,是大
麗的精靈,也是詩人們
的詩思寄託物。古人詠雪,歷代不乏佳作。如「昔我往矣,楊柳依依。今我來思,雨雪霏霏」;「北風其涼,雨雪其雱」;「明月照積雪,朔風勁且哀」;「胡風吹朔雪,千里度龍山。集君瑤台下,飛舞兩楹前。茲晨自為美,當避艷陽年。艷陽桃李節,皎潔不成妍」;「灑空深巷靜,積素廣庭閑」;「五月天山雪,無花只有寒」;「燕山雪花大如席,片片吹落軒轅台」;「忽然一夜春風來,千樹萬樹梨花開」等等。不過,以「夜雪」為題的並不多見。因此,白居易的這首小詩可說是一朵別具風採的小花。
句解
已訝衾枕冷,復見窗戶明
天氣寒冷,人在睡夢中被凍醒,驚訝地發現蓋在身上的被子已經有些冰冷。疑惑之間,抬眼望去,只見窗戶被映得明亮亮的。開篇先從觸覺(冷)寫起,再轉到視覺(明)。「冷」字,暗點出落雪已多時。一般來講,雪初落時,空中的寒氣全被水汽吸收以凝成雪花,氣溫不會驟降,待到雪大,才會加重寒意。「訝」字,也是在寫雪。人之所以起初渾然不覺,待寒冷襲來才忽然醒悟,皆因雪落地無聲。這就於「寒」之外寫出雪的又一特點,正如陶淵明寫雪名句所謂「傾耳無希聲,在目皓已潔」(《癸卯十二月中作與從弟敬遠》)。
這兩句是寫人的所感所見,雖全用側寫,卻扣題很緊。感到「衾枕冷」正說明夜來人已擁衾而卧,從而點出是「夜雪」。「復見窗戶明」,從視覺的角度進一步寫夜雪。夜深卻見窗明,正說明雪下得大、積得深,是積雪的強烈反光給暗夜帶來了亮光。
夜深知雪重,時聞折竹聲
這才知道夜間下了一場大雪,雪下得那麼大,不時聽到院落里的竹子被雪壓折的聲響。這兩句變換角度,從聽覺(聞)寫出。用的是倒裝方式,上句是果,下句是因,構思巧妙,曲折有致。詩人選取「折竹」這一細節,襯托出「重」字。通過積雪壓折竹枝的聲音,判斷雪很大,而且雪勢有增無已。詩人的感覺確實細致非常。「折竹聲」於「夜深」而「時聞」,顯示出雪夜的寧靜。
這一結句以有聲襯無聲,使全詩的畫面靜中有動、清新淡雅,真切地呈現出一個萬籟俱寂、銀裝素裹的清寧世界。可與王維詩句「月出驚山鳥,時鳴春澗中」《鳥鳴澗》相媲美。
評解
這首小詩充分體現了詩人通俗易懂、明白曉暢的語言特色。它朴實自然,卻韻味十足;詩境平易,而渾成熨貼,無一絲雕琢和安排的痕跡。這正是白體特有的風格。全詩短短二十字,無一字一句直接寫及如何下雪,卻句句緊扣詩題,從各個不同側面襯托出夜間下雪的情景,可謂另有雲天之妙。
詩中既沒有色彩的刻畫,也不作姿態的描摹,初看簡直毫不起眼。但細細品味,便會發現它不僅凝重古樸、清新淡雅,而且新穎別致,立意不俗。試想,雪無聲無味,只能從顏色、形狀、姿態見出分別,而在沉沉夜色里,雪的形象自然難以捕捉。然而,樂於創新的白居易正是從這一特殊情況出發,依次從觸覺(冷)、視覺(明)、感覺(知)、聽覺(聞)四個層次敘寫,一
折,曲盡其貌其勢、其情其狀。
㈥ 夜雪的詩意
《夜雪》是唐代詩人白居易創作的一首五言絕句。這是一首詠雪詩,詩人運用側內面烘托手容法,通過觸覺、視覺、感覺、聽覺的角度來描寫「夜雪」,透露出謫居江州的孤寂心情。詩人懷著真情實感抒寫自己獨特的感受,給人一種新穎別致,清新淡雅,別具韻味的感覺。
作品名稱
夜雪
創作年代
唐代
作品體裁
五言絕句
作者
白居易
作品出處
《全唐詩》
快速
導航
作品原文
夜雪
已訝衾枕冷⑴,復見窗戶明。
夜深知雪重⑵,時聞折竹聲⑶。[1]
注釋譯文
詞句注釋
⑴訝:驚訝。 衾(qīn)枕:被子和枕頭。
⑵重:大的意思,指雪下的很大。
⑶折竹聲:指大雪壓折竹子的聲響。[2]
白話譯文
實在驚訝今夜的寒冷,被子枕頭竟然冰涼,又見窗外一片通明。
夜深了,知道這是外邊下了大雪,不時聽到厚厚積雪壓斷樹枝的聲音。
創作背景
此詩作於唐憲宗元和十一年(816)冬。詩人當時45歲,因上書論宰相遇刺事被貶江州,任江州司馬。在寒冷寂靜的深夜中,詩人看見窗外積雪,有感而發,創作了此詩
㈦ 請問古詩王安石的<梅花>和白居易的<夜雪>意思
年代:北宋
作者:王安石
作品:梅花
內容:
牆角數枝梅,[1]
凌寒獨自開。[2]
遙知不是雪,[3]
為有暗香來。[4]
作品注釋
注釋:
[1]數:幾枝。
意思:牆角有數枝梅花。
[2]凌,冒著。
意思:在寒冷的冬天獨自開放。
[3]遙,遠。
意思:遠遠看去好像是雪。
[4]為,因為。 暗香,幽香。
意思:幽香飄來才知道那是梅花。
[解說]
牆角有幾枝梅花冒著嚴寒獨自開放。為什麼遠看就知道潔白的梅花不是雪呢?那是因為梅花隱隱傳來陣陣的香氣。
簡析:
這首詩通過寫梅花,在嚴寒中怒放、潔白無瑕,贊美了梅花高貴的品德和頑強的生命力
夜雪
白居易
已訝衾枕冷,
復見窗戶明。
夜深知雪重,
時聞折竹聲。
在大自然眾多的景物中,雪可謂得天獨厚。她以冰清玉潔的天賦麗質,裝點關山的神奇本領,贏得古往今來無數詩人的贊美 。在卷帙浩繁的詠雪篇章中,白居易這首《 夜雪》,既沒有色彩的刻畫,也不作姿態的描摹,初看簡直毫不起眼,但細細品味,就會發現它凝重古樸,清新淡雅。
這首詩新穎別致,立意不俗。詠雪詩中寫夜雪的不多,因為雪無聲無味,只能從顏色、形狀、姿態見出分別 ,而在沉沉夜色里,人的視覺全然失去作用,雪的形象自然無從捕捉。然而,富於創新的白居易正是從這一特殊情況出發,跳出人們通常使用的正面描寫的窠臼,全用側面烘托,從而生動傳神地再現出一場夜雪來。
「已訝衾枕冷」,先從人的感覺寫起,通過「冷」不僅點雪的存在,而且暗示雪大,因為初落雪時,空中的寒氣全被水汽吸收以凝成雪花 ,氣溫不會驟降,待到雪大 ,才會加重空氣中的嚴寒。這里已感衾冷,足見落雪已多時 。不僅「冷」是寫雪,「訝」也是在寫雪,人之所以起初渾然不覺,待寒冷襲來才忽然醒悟,皆因雪落地無聲,這就於「寒」之外見出雪的又一特點。此句扣題很緊,感到「衾枕冷」說明夜來人已擁衾而卧 ,從而說明是「夜雪」。「復見窗戶明」,從視覺的角度進一步寫夜雪。夜深卻見窗明,正表明雪下得大、積得深,積雪的強烈反光給暗夜帶來了亮光 。以上全用側面烘托 ,句句寫人,卻處處見出夜雪。
「夜深知雪重,時聞折竹聲 」,這里仍用側面描寫,卻轉換角度從聽覺寫出。傳來的積雪壓折竹枝的聲音,可知雪勢有增無減。詩人有意選取「折竹」這一細節 ,托出「重」字 ,別有情致 。「折竹聲」於「 夜深」而「時聞」,顯示了冬夜的寂靜,更主要的是表明了詩人的徹夜無眠;這不只為了「衾枕冷」而已,同時也傳達出詩人謫居江州時心情的孤寂。由於詩人是懷著真情實感抒寫自己獨特的感受,才使得這首《夜雪》獨具一格,詩意含蓄,韻味悠長。
全詩詩境平易,渾成熨貼,無一點安排痕跡也不假纖巧雕琢,這正體現白居易詩歌一貫的風格
㈧ 夜雪,古詩譯文
作者:白居易
夜雪
已訝衾枕冷,復見窗戶明。
夜深知雪重,時聞折竹聲。
譯文
夜卧枕被如冰,不由讓我很驚訝,又看見窗戶被白雪泛出的光照亮。
夜深的時候就知道雪下得很大,是因為不時地能聽到雪把竹枝壓折的聲音。
㈨ 古詩夜雪表達了詩人怎樣的感情
編輯詞條 夜雪 白居易《夜雪》
已訝衾枕冷,
復見窗戶明。
夜深知雪重,
時聞折竹聲。
題解
這首五絕作於元和十一年(816)。白居易時年四十五,任江州司馬。
雪,是天公奇妙的造化,是大自然美麗的精靈,也是詩人們情有獨鍾的詩思寄託物。古人詠雪,歷代不乏佳作。如「昔我往矣,楊柳依依。今我來思,雨雪霏霏」;「北風其涼,雨雪其雱」;「明月照積雪,朔風勁且哀」;「胡風吹朔雪,千里度龍山。集君瑤台下,飛舞兩楹前。茲晨自為美,當避艷陽年。艷陽桃李節,皎潔不成妍」;「灑空深巷靜,積素廣庭閑」;「五月天山雪,無花只有寒」;「燕山雪花大如席,片片吹落軒轅台」;「忽然一夜春風來,千樹萬樹梨花開」等等。不過,以「夜雪」為題的並不多見。因此,白居易的這首小詩可說是一朵別具風採的小花。
句解
已訝衾枕冷,復見窗戶明
天氣寒冷,人在睡夢中被凍醒,驚訝地發現蓋在身上的被子已經有些冰冷。疑惑之間,抬眼望去,只見窗戶被映得明亮亮的。開篇先從觸覺(冷)寫起,再轉到視覺(明)。「冷」字,暗點出落雪已多時。一般來講,雪初落時,空中的寒氣全被水汽吸收以凝成雪花,氣溫不會驟降,待到雪大,才會加重寒意。「訝」字,也是在寫雪。人之所以起初渾然不覺,待寒冷襲來才忽然醒悟,皆因雪落地無聲。這就於「寒」之外寫出雪的又一特點,正如陶淵明寫雪名句所謂「傾耳無希聲,在目皓已潔」(《癸卯十二月中作與從弟敬遠》)。
這兩句是寫人的所感所見,雖全用側寫,卻扣題很緊。感到「衾枕冷」正說明夜來人已擁衾而卧,從而點出是「夜雪」。「復見窗戶明」,從視覺的角度進一步寫夜雪。夜深卻見窗明,正說明雪下得大、積得深,是積雪的強烈反光給暗夜帶來了亮光。
夜深知雪重,時聞折竹聲
這才知道夜間下了一場大雪,雪下得那麼大,不時聽到院落里的竹子被雪壓折的聲響。這兩句變換角度,從聽覺(聞)寫出。用的是倒裝方式,上句是果,下句是因,構思巧妙,曲折有致。詩人選取「折竹」這一細節,襯托出「重」字。通過積雪壓折竹枝的聲音,判斷雪很大,而且雪勢有增無已。詩人的感覺確實細致非常。「折竹聲」於「夜深」而「時聞」,顯示出雪夜的寧靜。
這一結句以有聲襯無聲,使全詩的畫面靜中有動、清新淡雅,真切地呈現出一個萬籟俱寂、銀裝素裹的清寧世界。可與王維詩句「月出驚山鳥,時鳴春澗中」《鳥鳴澗》相媲美。
評解
這首小詩充分體現了詩人通俗易懂、明白曉暢的語言特色。它朴實自然,卻韻味十足;詩境平易,而渾成熨貼,無一絲雕琢和安排的痕跡。這正是白體特有的風格。全詩短短二十字,無一字一句直接寫及如何下雪,卻句句緊扣詩題,從各個不同側面襯托出夜間下雪的情景,可謂另有雲天之妙。
詩中既沒有色彩的刻畫,也不作姿態的描摹,初看簡直毫不起眼。但細細品味,便會發現它不僅凝重古樸、清新淡雅,而且新穎別致,立意不俗。試想,雪無聲無味,只能從顏色、形狀、姿態見出分別,而在沉沉夜色里,雪的形象自然難以捕捉。然而,樂於創新的白居易正是從這一特殊情況出發,依次從觸覺(冷)、視覺(明)、感覺(知)、聽覺(聞)四個層次敘寫,一波數折,曲盡其貌其勢、其情其狀。
㈩ "夜雪"一詩表達了什麼意思是什麼
這首五絕作於元和十一年(816)。白居易時年四十五,任江州司馬。
雪,是天公奇妙的造化,是大自然美麗的精靈,也是詩人們情有獨鍾的詩思寄託物。古人詠雪,歷代不乏佳作。如「昔我往矣,楊柳依依。今我來思,雨雪霏霏」;「北風其涼,雨雪其雱」;「明月照積雪,朔風勁且哀」;「胡風吹朔雪,千里度龍山。集君瑤台下,飛舞兩楹前。茲晨自為美,當避艷陽年。艷陽桃李節,皎潔不成妍」;「灑空深巷靜,積素廣庭閑」;「五月天山雪,無花只有寒」;「燕山雪花大如席,片片吹落軒轅台」;「忽然一夜春風來,千樹萬樹梨花開」等等。不過,以「夜雪」為題的並不多見。因此,白居易的這首小詩可說是一朵別具風採的小花。
這首小詩充分體現了詩人通俗易懂、明白曉暢的語言特色。它朴實自然,卻韻味十足;詩境平易,而渾成熨貼,無一絲雕琢和安排的痕跡。這正是白體特有的風格。全詩短短二十字,無一字一句直接寫及如何下雪,卻句句緊扣詩題,從各個不同側面襯托出夜間下雪的情景,可謂另有雲天之妙。
詩中既沒有色彩的刻畫,也不作姿態的描摹,初看簡直毫不起眼。但細細品味,便會發現它不僅凝重古樸、清新淡雅,而且新穎別致,立意不俗。試想,雪無聲無味,只能從顏色、形狀、姿態見出分別,而在沉沉夜色里,雪的形象自然難以捕捉。然而,樂於創新的白居易正是從這一特殊情況出發,依次從觸覺(冷)、視覺(明)、感覺(知)、聽覺(聞)四個層次敘寫,一波數折,曲盡其貌其勢、其情其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