當前位置:首頁 » 古詩詞句 » 花椒贊詩詞

花椒贊詩詞

發布時間: 2021-02-28 23:41:31

1. 有關夏天摘花椒的詩詞

然冒出了這句話。我們把教室里搞得一團亂,還好最後收拾好了,要不然第二天也不知道怎麼跟楊老師解釋。
就這樣,那一天就這樣過去了,我心裡可依舊忐忑不安。我要做一個自律的人,老師在和不在都表現

2. 贊美湘菜的詩詞

1、《楚辭·招魂》屈原

食多方些,稻粢穱麥,挐黃粱些。大苦咸酸,辛干行些。肥牛之犍,臑若芳些。和酸若苦,陳吳羹些。胹鱉炮羔,有柘漿些。鵠酸臇鳧,煎鴻鶬些。露雞臛臇,厲而不爽些。

譯文:

(湘人)吃的菜餚豐富多彩。大米、小米、穱麥、黃粱隨你食用。酸、甜、咸、苦,調和適口。肥牛的蹄筋又軟又香。有酸苦風味調制的吳國羹湯。燒甲魚、烤羊羔還加上甘蔗汁。醋烹的天鵝、燜野雞、煎肥雁和鶬鶴,還有鹵雞和燉龜肉湯,味美而又濃烈啊,經久不散。

2、《田家雜詠十二首 其三》清代·王季珠

新蟻芬芳初浸面,子雞和淡薄楂鹽。

不奇桂辣椒辛味,知是吳民性喜甜。

譯文:

新鮮的螞蟻剛剛露面,小小的家雞混合著淡淡的楂鹽。不好奇廣西的辣椒的辛辣味道,知道這是湘菜的人民喜歡甜味。

3、《楚辭》屈原

粔籹蜜鉺,有些。瑤漿蜜勺,實羽觴些。挫糟凍飲,酎清涼些。華酌既凍,有瓊漿些……

譯文:

有油煎的蜜糖糯米粑粑和蒸熟的蜜餅,還有飴糖。冰鎮的糯米酒真清涼醇厚,玉黃色的黃酒夠你陶醉……

(2)花椒贊詩詞擴展閱讀

湘菜歷來重視原料互相搭配,滋味互相滲透。湘菜調味尤重香辣。因地理位置的關系,湖南氣候溫和濕潤,故人們多喜食辣椒,用以提神去濕。同時,爆炒也是湖南人做菜的拿手好戲。

漢代湖南飲食生活中的烹調方法比戰國時代已有進一步的發展,發展到羹、炙、煎、熬、蒸、濯、膾、脯、臘、炮、醢、苴等多種。烹調用的調料就有鹽、醬、豉、曲、糖、蜜、韭、梅、桂皮、花椒、茱萸等。

由於湖南物產豐富,素有「魚米之鄉」的美稱,所以自唐、宋以來,尤其在明、清之際湖南飲食文化的發展更趨完善,逐步形成了全國八大菜系中一支具有鮮明特色的湘菜系。

3. 形容川菜的詩句有哪些

1、《戲題寄上漢中王三首》

杜甫

蜀酒濃無敵,江魚美可求。

終思一酩酊,凈掃雁池頭。

白話文釋義:喝點高度酒,吃點江中的魚,喝他一醉方休,結果少了雁池頭這道菜。

2、《火鍋煮辣吟》

盧青山

漫灑鴛鍋椒一斗,灼息翻滾亂絲柳。

洶洶沸水血紅浪,鐵碗盛來當烈酒。

白話文釋義:一眼望去,在鴛鴦鍋中光辣椒就有一斗,翻滾起來好像柳條一樣。滾燙的沸水像血一樣紅,用鐵碗盛來可以當烈酒。

在古代,辣椒進入了不缺鹽的四川之後,就開發出了自己作為食材的全部潛能,並且是與花椒一起,開創了屬於川菜的「絕代雙椒」的一個時代。

川菜的辣椒里,還有著各種不同程度的一個檔次,在經過四川人的巧手搭配之後,就變化出了千般勾魂的滋味。辣椒與花椒的結合,形成了川菜麻辣兼備的格局,也就此確定了川菜進化的一個方向。

作為川菜中獨有味型之一,麻辣也算得上是川菜中最正宗、最經典的一種辣,鮮明而不張揚,爽辣而不熱燥,這就是麻辣的一個特點。

(3)花椒贊詩詞擴展閱讀:

川菜的發展

川菜系也是一個歷史悠久的菜系,其發源地是古代的巴國和蜀國。據《華陽國志》記載,巴國「土植五穀,牲具六畜」,並出產魚鹽和茶蜜;蜀國則「山林澤魚,園囿瓜果,四代節熟,靡不有焉」。

當時巴國和蜀國的調味品已有鹵水、岩鹽、川椒、「陽朴之姜」。在戰國時期墓地出土文物中,已有各種青銅器和陶器食具,川菜的萌芽可見一斑。

烹飪業的進步和發展,使蜀中的專業食店、酒肆增多。「文君當壚,相如滌器」,則是進步和變化的佐證。這時專業烹飪人員增多,烹飪技術突飛猛進。

更重要的是聚居於城市的達官顯宦、豪商巨富、名流雅士越來越講究吃喝享受。他們對菜的式樣、口味要求更高,對川菜的形成和發展起了很大的推動作用。

4. 描寫夏日摘花椒的詩句

摘花椒
最熱不過三伏天,
頭戴斗笠汗透衫。
顆顆美人羞赧色,
針刺手麻放一邊。
2016-7-25

5. 形容花椒的詩詞

俗語:全是生薑不辣,全是花椒不麻。

花椒
年代:【唐】 作者:【劉子翚】
欣忻笑口向西風,噴出元珠顆顆同。
采處倒含秋露白,曬時嬌映夕陽紅。
調漿美著騷經上,塗壁香凝漢殿中。
鼎餗也應知此味,莫教薑桂獨成功。

三峽花椒」的傳說

遠在洪水泛濫年代,大禹率領著千軍萬馬疏通了長江三峽,慘遭洪水浩劫的黎民百姓紛紛回歸了故土,開荒播種,重過田園生活。
在治水大軍中,有一位跟隨大禹的老郎中,帶著一個小孫女,這姑娘長得花顏月貌,聰明過人,取名花椒,她整天跟著爺爺四處奔波,為治水民工和當地百姓治病。大禹疏通了三峽,正要轉移到別的地方,這里卻鬧流行眼病。一個和花椒要好的姑娘,因眼病疼痛而骨瘦如柴,她在花椒爺倆的治療下,終於眼病好了,這姑娘百般感激。但生眼病和各種疾病的人陸續不斷,花椒見此情景,不忍心隨爺爺轉移而離開這里,便向爺爺提出留在三峽。爺爺念她十三四歲,人小體弱,放心不下,堅持要她跟隨遠征。花椒決心已定,就去找大禹叔叔給爺爺說情,大禹見這天真無邪的小姑娘有一顆為民之心,十分喜歡,但要當場考考她的醫術,就提出幾種疑難病症要她處方,她都能對答如流按症施葯。接著讓她獨個一人醫治了一個人的眼病,她真正做到了妙手回春,葯到病除,很快把患者的病給治好了。爺爺見了點頭稱是,大禹滿意地說服了花椒的爺爺,將她留在三峽了。
花椒送走了爺爺和治水大軍,她跟以往同爺爺出診一樣,身背小葯箱,走東家,串西家,哪家有病哪家治,天長日久,治好了很多病人。當地百姓個個喜歡她,稱花椒為「神醫姑娘」。後來,由於這一帶森林密集,土地潮濕,濕熱性眼病廣泛流行,嚴重地區,人們挨家挨戶病倒呻吟不止,有的還害瞎了眼。見此情形,花椒心急如焚,一人又忙不過來,於是就發動大家尋找一種開白花、結小子、味麻性烈的葯物來治療,療效十分顯著,治一個好一個,從此,它就成了主治眼病的特效良葯。人們為了採摘方便,便將此種樹苗移栽到自己的房前屋後,為了預防眼病,每日三餐的菜餚中,也加些清香味麻的小紅籽兒,日長天久,這小紅籽兒就成了調料,它和辣椒一起,成了菜的特有風味——麻辣味。
從那時起,一代一代流傳至今。後人們為了紀念花椒姑娘,便把這無名的小紅籽兒稱為「花椒」。

據《武階備志》記載:紅女祠初建於唐代。相傳很久以前,此地有一女,如花似玉,勤勞善良,名叫紅女,是王母娘娘的小女下凡,她心靈手巧,剪鳥能飛入雲端,畫花會引來蜂蝶。但不幸的是丈夫年幼無知,婆婆、小姑子又常常虐待她。日子長了,紅女想娘,就央求小姑子:「你上樓去問問婆母,我想看回親娘,讓去不讓去?」小姑子捎話:「娘叫你種完三石六斗椒籽再去。」紅女就天天早出晚歸去種。誰知種完後,婆婆卻改口說:「叫種南山,誰叫你種北山?」逼紅女一顆顆撿出來改種到南山。紅女就每天跪在地里,邊撿邊哭訴,感動了觀音菩薩,立時:遮天蓋地的寒雁、喜鵲、鴿子,都來幫她撿,改種到南山。婆婆又說:「等菜籽花兒遍地開了,滿山黃了,花椒紅了,紡斷鐵錠再去。」紅女就白天勞動,晚上紡線,不住地哭著。忽然看見穿紅肚兜的善財童子端坐梁脊,口中念念有詞,一眨眼錠兒就斷了。婆母覺得奇怪,自言自語道:「莫非誰在暗中幫她,一哭就幫,一哭就了事?」便不懷好意地說:「你愛哭就哭滿三缸眼淚。」紅女一聽,越想越傷心,不由淚如連珠,哭著哭著,哭困入夢時,天空出現了腳登祥雲的龍女,她飄然而來,給她拭淚,把淚水用手指對著三口缸輕輕一彈,缸就滿了。紅女夢醒一看,缸真的滿了。婆母翻著白眼,瞪了大半天說:「去!」。誰知語音未落,小姑子又拿來一根鐵扁擔,讓她擔斷了再走。紅女無奈,跳崖自盡。墜崖時忽然天昏地暗、雷雨大作,紅女隨風飄落於五鳳山麓石岩洞中(現水濂洞正殿),坐化成神,青黃龍伴護。王母知女轉世,特使雲霄、瓊霄、碧霄迎接紅女復歸碧落,紅女說:「我久居俗世,人間多災多難,不忍永落苦海,求住人間拯救萬民。」王母恩准,三霄助紅女福佑四方,後人立祠祀女,塑造出慈祥英俊的菩薩永坐水濂洞。後來,人們發現,在五鳳山出現了滿山遍野的花椒樹苗。這種因紅女點種而得名的大紅袍花椒,具有葉青、皮紅厚、口黃籽黑、油重味麻、香鮮等特點

很久以前,有位美麗孝順的女孩姓花名嬌,為救治重病的父親上山找葯.路遇一白鬍子老者指點,攀越只有老鷹才能飛過的懸崖絕壁,穿越毒蛇才能穿越的荊棘叢林,以及經受飢餓與孤獨,狼群嚎叫等的折磨,好容易才從虎豹護衛的神山上找到了一種香料,將其拌如菜中,救治了父親.可隨著患病的人數越來越多,加之香料又被損壞,善良且孝順的花嬌從此立志不嫁,修煉成仙化作香料樹,拯救了病中之人,讓其重獲生命.人們為了紀念她,變把這棵樹叫做花嬌.隨著時間的流逝,花嬌的故事廣為流傳,花嬌漸漸變成花椒.

之所以花椒的味道是麻的,那是因為漂亮的花嬌在修煉時,歷經歲月和風霜的洗禮,讓她變成了麻子.傳奇的花椒,既除六肺寒冷又暖胃止疼,而且做菜味道好極了.於是做菜放花椒在四川流行開來.

花椒古今(轉帖)
??
??案:周末於窗外種了三棵花椒樹,正處於興奮中。然興奮之餘味尚未散去,無意間又於「中華文史網」中看見署名為林蒲田之《花椒古今》一文,於是未猶豫便打開網頁一看,讀後很有些收獲,其文字簡明扼要,其內容豐富多彩,頗符合吾之口味,故轉帖留作資料。此文轉錄於「中華文史網」,作者林蒲田,文章後有註明「資料來源:《農業考古》2004年第1期」字樣,無需質疑,原文最初當是刊登於此的。

6. 關於花椒的詩句有哪些

  1. 欣忻笑口向西風,噴出元珠顆顆同。《花椒》唐代劉子翚。

  2. 乍吃黃連心自苦,花椒麻住口難開。《擬吳儂曲(三首)》明代於謙。

  3. 花椒樹上的螳螂爪兒麻。《木皮散人鼓詞》清代賈鳧西 。

  4. 最熱不過三伏天,頭戴斗笠汗透衫。顆顆美人羞赧色,針刺手麻放一邊。《摘花椒》

  5. 花椒名兮譽中外,銷東亞兮揚國光。《隴南花椒賦》陳鄭雲

7. 關於花椒的詩詞,歌賦,諺語,俗語等等

俗語:全是生薑不辣,全是花椒不麻。

花椒
年代:【唐】 作者:【劉子翚】
欣忻笑口向西風,噴出元珠顆顆同。
采處倒含秋露白,曬時嬌映夕陽紅。
調漿美著騷經上,塗壁香凝漢殿中。
鼎餗也應知此味,莫教薑桂獨成功。

三峽花椒」的傳說

遠在洪水泛濫年代,大禹率領著千軍萬馬疏通了長江三峽,慘遭洪水浩劫的黎民百姓紛紛回歸了故土,開荒播種,重過田園生活。
在治水大軍中,有一位跟隨大禹的老郎中,帶著一個小孫女,這姑娘長得花顏月貌,聰明過人,取名花椒,她整天跟著爺爺四處奔波,為治水民工和當地百姓治病。大禹疏通了三峽,正要轉移到別的地方,這里卻鬧流行眼病。一個和花椒要好的姑娘,因眼病疼痛而骨瘦如柴,她在花椒爺倆的治療下,終於眼病好了,這姑娘百般感激。但生眼病和各種疾病的人陸續不斷,花椒見此情景,不忍心隨爺爺轉移而離開這里,便向爺爺提出留在三峽。爺爺念她十三四歲,人小體弱,放心不下,堅持要她跟隨遠征。花椒決心已定,就去找大禹叔叔給爺爺說情,大禹見這天真無邪的小姑娘有一顆為民之心,十分喜歡,但要當場考考她的醫術,就提出幾種疑難病症要她處方,她都能對答如流按症施葯。接著讓她獨個一人醫治了一個人的眼病,她真正做到了妙手回春,葯到病除,很快把患者的病給治好了。爺爺見了點頭稱是,大禹滿意地說服了花椒的爺爺,將她留在三峽了。
花椒送走了爺爺和治水大軍,她跟以往同爺爺出診一樣,身背小葯箱,走東家,串西家,哪家有病哪家治,天長日久,治好了很多病人。當地百姓個個喜歡她,稱花椒為「神醫姑娘」。後來,由於這一帶森林密集,土地潮濕,濕熱性眼病廣泛流行,嚴重地區,人們挨家挨戶病倒呻吟不止,有的還害瞎了眼。見此情形,花椒心急如焚,一人又忙不過來,於是就發動大家尋找一種開白花、結小子、味麻性烈的葯物來治療,療效十分顯著,治一個好一個,從此,它就成了主治眼病的特效良葯。人們為了採摘方便,便將此種樹苗移栽到自己的房前屋後,為了預防眼病,每日三餐的菜餚中,也加些清香味麻的小紅籽兒,日長天久,這小紅籽兒就成了調料,它和辣椒一起,成了菜的特有風味——麻辣味。
從那時起,一代一代流傳至今。後人們為了紀念花椒姑娘,便把這無名的小紅籽兒稱為「花椒」。

據《武階備志》記載:紅女祠初建於唐代。相傳很久以前,此地有一女,如花似玉,勤勞善良,名叫紅女,是王母娘娘的小女下凡,她心靈手巧,剪鳥能飛入雲端,畫花會引來蜂蝶。但不幸的是丈夫年幼無知,婆婆、小姑子又常常虐待她。日子長了,紅女想娘,就央求小姑子:「你上樓去問問婆母,我想看回親娘,讓去不讓去?」小姑子捎話:「娘叫你種完三石六斗椒籽再去。」紅女就天天早出晚歸去種。誰知種完後,婆婆卻改口說:「叫種南山,誰叫你種北山?」逼紅女一顆顆撿出來改種到南山。紅女就每天跪在地里,邊撿邊哭訴,感動了觀音菩薩,立時:遮天蓋地的寒雁、喜鵲、鴿子,都來幫她撿,改種到南山。婆婆又說:「等菜籽花兒遍地開了,滿山黃了,花椒紅了,紡斷鐵錠再去。」紅女就白天勞動,晚上紡線,不住地哭著。忽然看見穿紅肚兜的善財童子端坐梁脊,口中念念有詞,一眨眼錠兒就斷了。婆母覺得奇怪,自言自語道:「莫非誰在暗中幫她,一哭就幫,一哭就了事?」便不懷好意地說:「你愛哭就哭滿三缸眼淚。」紅女一聽,越想越傷心,不由淚如連珠,哭著哭著,哭困入夢時,天空出現了腳登祥雲的龍女,她飄然而來,給她拭淚,把淚水用手指對著三口缸輕輕一彈,缸就滿了。紅女夢醒一看,缸真的滿了。婆母翻著白眼,瞪了大半天說:「去!」。誰知語音未落,小姑子又拿來一根鐵扁擔,讓她擔斷了再走。紅女無奈,跳崖自盡。墜崖時忽然天昏地暗、雷雨大作,紅女隨風飄落於五鳳山麓石岩洞中(現水濂洞正殿),坐化成神,青黃龍伴護。王母知女轉世,特使雲霄、瓊霄、碧霄迎接紅女復歸碧落,紅女說:「我久居俗世,人間多災多難,不忍永落苦海,求住人間拯救萬民。」王母恩准,三霄助紅女福佑四方,後人立祠祀女,塑造出慈祥英俊的菩薩永坐水濂洞。後來,人們發現,在五鳳山出現了滿山遍野的花椒樹苗。這種因紅女點種而得名的大紅袍花椒,具有葉青、皮紅厚、口黃籽黑、油重味麻、香鮮等特點

很久以前,有位美麗孝順的女孩姓花名嬌,為救治重病的父親上山找葯.路遇一白鬍子老者指點,攀越只有老鷹才能飛過的懸崖絕壁,穿越毒蛇才能穿越的荊棘叢林,以及經受飢餓與孤獨,狼群嚎叫等的折磨,好容易才從虎豹護衛的神山上找到了一種香料,將其拌如菜中,救治了父親.可隨著患病的人數越來越多,加之香料又被損壞,善良且孝順的花嬌從此立志不嫁,修煉成仙化作香料樹,拯救了病中之人,讓其重獲生命.人們為了紀念她,變把這棵樹叫做花嬌.隨著時間的流逝,花嬌的故事廣為流傳,花嬌漸漸變成花椒.

之所以花椒的味道是麻的,那是因為漂亮的花嬌在修煉時,歷經歲月和風霜的洗禮,讓她變成了麻子.傳奇的花椒,既除六肺寒冷又暖胃止疼,而且做菜味道好極了.於是做菜放花椒在四川流行開來.

花椒古今(轉帖)

案:周末於窗外種了三棵花椒樹,正處於興奮中。然興奮之餘味尚未散去,無意間又於「中華文史網」中看見署名為林蒲田之《花椒古今》一文,於是未猶豫便打開網頁一看,讀後很有些收獲,其文字簡明扼要,其內容豐富多彩,頗符合吾之口味,故轉帖留作資料。此文轉錄於「中華文史網」,作者林蒲田,文章後有註明「資料來源:《農業考古》2004年第1期」字樣,無需質疑,原文最初當是刊登於此的。
全文轉錄於下:

花椒古今·林蒲田

花椒。以其獨特的香味和麻味,並且有去除異味的作用,而成為人們日常飲食生活申的重要調料。早在2600多年前的春秋時期,人們就知道食用花椒了。

花椒,古名椒、椒聊等,屬芸香料,是我國原產的一種干、枝、葉、實具濃郁辛香的落葉灌木或小喬木。它最初野生於我國中西部,現在廣泛分布我國南北各地。果皮名椒紅,種子名椒目。由於果皮暗紅,密生粒狀突出的腺點,猶如細斑,花椒之名由此而來。《詩經》中就有「有椒其馨」的詩句。

我國花椒的利用,最初是作是敬神的香物。這見於《詩經·陳風·東門之枌》:「穀旦於逝,越以酸邁。視爾如荍,貽我握椒。」詩里諷刺那帶著飯鍋遠行的女巫,竟不務以椒供神之業,而將花椒贈送人。直到戰國時期《離騷》:「巫咸將夕將兮,懷椒糈而要之。」說的是巫咸神將於今晚降臨,我准備花椒飯供他。說明當時楚人仍然慣用花椒亨神。同時楚人又首開椒酒之風,並用花椒合泥塗室,取其溫暖又能消除惡氣。這就是《九歌·東皇太一》雲:「奠桂酒兮椒漿」和《九歌·湘夫人》所記:「播芳椒兮盛堂」的情景。

以椒入酒。是荊楚風尚。漢代崔寔以《四民月令》載:「過臘一日,謂之小歲,拜賀君親,進椒酒,從小起。」宋代詩人范成大在《癸己無日》詩中寫道:「西地東風勸椒酒,山頭今日是春台」。以椒塗室,亦是古楚民樸素利用之舉,但到漢代,漢室後宮用花椒塗四壁,大修「椒房」,《漢官儀》記載:「皇後以椒塗壁稱椒房,取其溫也。」椒房從此得名,另有一說,是取花椒多子之意也。明代和尚宗林《花椒》詩雲:「欣欣笑口向西風,噴出玄珠顆顆同;采處倒含秋露白,曬時嬌映夕陽紅。調漿美著騷經上,塗壁香凝漢宮中;鼎餗也應加此味,奠教薑桂獨成功。」上半首寫花椒樹結實情況,下半首是贊美花椒的香氣,一是可以塗在皇室後宮的壁上,二是作調料能與生薑、肉桂媲美。

花椒作為濟世葯物和調味佳品,首見於三國時代陸璣《毛詩草木疏》:「椒聊之實……蜀人作茶、昊人作茗,皆合煮葉以為香。今成皋諸山間有椒謂之竹葉椒,其狀亦如蜀椒,少毒熱,不中合葯也。可著飲食中,又用蒸雞腸最佳香。」花椒入葯最早見於成書於秦漢時期我國最早的葯學專著《神農本草經》,認為花椒可以「堅齒發」、「耐老」、「增年」。李時珍曾用「椒紅、茴香、棗肉」治癒一位年高七旬老婦的腹瀉病,這位老婦有五年的病史,「百葯不效」。

將花椒葉、實作為不可代替的調味品,還見於北魏時期的《齊民要術》:「其葉及青摘取,可以為菹,干而末之,亦足充事。」明代米捕《救荒本草》:「采嫩葉煤熟,換水浸淘凈,油鹽調食。顆(粒)調和百味俱香。」由於花椒作調料能可以增添菜餚的淳香,去腥增鮮,使菜餚味道格外香美,自古至今,花椒與我國人民的生活一直緊密聯系。民間傳說,清朝乾隆皇帝有一次出巡到山東孔府,午餐時食慾不振,當時滿桌山珍海味的菜他都吃不下,隨行人員急得團團轉,恰好這時有人送來一些新鮮的綠豆芽,廚師在無可奈何之下,隨即炒了一盤「油潑花椒豆芽」獻上去。方法是先將鮮嫩綠豆芽用開水焯一下,而後用幾粒花椒爆鍋,再把豆芽下鍋炒幾下即起鍋。乾隆從未見過這黑色的花椒粒,就問隨行人員道:「這黑色的東西是何物?」答曰:「是花椒,用來提味的。」乾隆出於好奇,隨手用筷子夾了一些嘗了嘗,頓覺這道菜清香淡雅,脆爽可口,馬上胃口大開,食後,大加稱贊。從此,「油潑花椒豆芽」便成為孔府一款開胃名菜。另外,四川麻婆豆腐和麻辣豆腐,主要調料之一是花椒。

花椒作為一種香料,是烹飪中著名的調味佳品,因其用量極大,名揚海內外,為中國傳統的重要出口物質,到明代我國花椒內銷日盛,並因鄭和下西洋,而遠銷新加坡、馬來西亞等地。我國花椒以栽培種為主的現代分布格局,即因之而逐步地形成。法國潛水員雅克。丘馬,在模里西斯海岸的一次潛水中,發現了一艘366年前沉沒的荷蘭船,很巧,船倉里有花椒、肉豆蔻等香料。把它們打撈上來一聞,嘿!它們至今仍然保留著自己的香味。所以說,花椒的香味,至少可保留366年。

花椒抗乾旱、耐瘠薄,根系發達,適應能力強,是山區造林綠化的優良樹種,具有顯著的保持水土作用。花椒樹生長周期短,一般定植2—3年即可開花結果,一般栽種三年的花椒樹,如管理得當,每株可年產花椒O.5公斤以上,經濟效益可觀。由於花椒屬於灌木和小喬木,樹形為叢狀,樹冠小,根系淺,枝條密,病害少,又不分泌對果樹生長有抑製作用的物質。而且樹體上下密長著堅硬的刺,做果園綠籬牆最為經濟合適,它既能與果樹同步生長和結果,又不與之爭水、爭肥、爭光,況且少互傳病蟲害,不用精心管理,就可得到經濟和防護效果。

花椒除了果皮是小餐大宴不可缺少的調味佳品外,種子黑亮清香,可榨油,椒油既可食用,又能作為肥皂、油漆、潤滑等工業用油。頂尖、幼葉、嫩枝還可採摘下來作蔬菜,是當今走俏的純天然食品。花椒樹干質地堅硬,突起別致,是製作手杖、傘柄、雕刻工藝品的珍奇選材。花椒樹根,芳香耐朽,是難得的根雕藝術上乘用材。若獨出心裁用花椒樹製作盆景,則別具風韻。上盆2—3年便可在觀賞者面前展示枝葉繁茂,樹青果紅,似花團錦簇的神采,既與眾不同,又具自我保護能力。

8. 辣子炒雞的贊美詩句

干鍋米辣子炒雞
1.主料:三黃雞
輔料:植物油、鹽、辣椒醬、辣皮子、花椒粒、青辣版椒、洋蔥、姜、生抽、白權糖
2.三黃雞洗凈切塊
3.用涼水煮開焯煮2分鍾撈起
4.青辣椒洗凈切塊,姜切片
5.辣皮子泡泡切末,洋蔥切塊
6.熱鍋涼油,油熱7成下花椒粒爆出香味
7.下雞塊翻炒出水分出香味,雞皮微微發卷
8.加辣皮子、姜再次翻炒分鍾出香味
9.生抽翻炒均勻,加辣椒醬翻炒均勻上色
10.加少許水燜燒10分鍾左右
11.加洋蔥、青辣椒、少許鹽
12.翻炒均勻出洋蔥的香味,加白糖翻炒均勻即可,可以用電熱鍋和酒精爐煮著吃

9. 形容豐收時喜悅的古詩

1. 稻花香里說豐年,聽取蛙聲一片。

2. 忙收心不倦,搶種意方長。

3. 力盡歡歌唱,筋疲笑語揚。

4. 豐昌酬汗水,歲晏酒飄香。

5. 割收唯恐慢鄉鄰,秋動聲聲感物新。

6. 凈雨無欺禾稻熟,開鐮有望價錢臻。

7. 拉田往返沉豐醉,數現重來忘苦辛。

8. 農戶耕年逢政運,小康走進萬千人。

9. 談笑豐收事,恭迎得意君。

10. 杯添菊花茗,相勸更殷勤。

11. 聲聲布穀舞豐疇,庄戶開鐮喜麥收。

12. 阡陌牛鞭炸花脆,扯開嗓子唱悠悠。

13. 麥金黃,杏初嘗。鐮到豐收滿野忙。

14. 烈日微風揮汗淌,喜顏歌唱囤倉糧。

15. 繽紛五彩繪秋田,遍地紅椒醉萬千。

16. 稻海翻騰金色浪,高粱風涌赤紅帆。

17. 葡萄似瑙枝頭盪,蘋果如燈樹上懸。

18. 夏日麥兒黃,芬芳醉故鄉。

19. 轟鳴機器忙收獲,顆粒歸倉糧囤圓。

20. 激情涌動血沸騰,欣喜無比映眉稍。

21. 人間真情在流動,歡天喜地慶豐收。

22. 一生奮斗終有果,面對碩果仰天笑。

23. 春風拂面萬象新,金秋碩果滿枝挑。

24. 人生四季金秋至,太平盛世樂逍遙。

25. 龍飛鳳舞盛世好,幸福家庭鴻運罩。

26. 秋風起兮白雲飛,草木黃落兮雁南歸。

27. 春種一粒粟,秋收萬顆子。

28. 喜看稻菽千重浪,遍地英雄下夕煙。

29. 祺祥降九州,遍地黃金谷。

30. 金秋遍地香,邀友聚農庄。

31. 把酒豐年慶,家家谷滿倉。

32. 金秋美,穀物笑盈黃。李棗桃蘋彎腰請。

33. 魚兒跳躍鬧翻塘,喜慶幣滿倉。

34. 夏風吹動谷連天,麥浪金波萬里綿。

10. 有關花椒的詩句

花椒
年代:【唐】 作者:【劉子翚】
欣忻笑口向西風,噴出元珠顆顆同。
采處倒含秋露白,曬時嬌映夕陽紅。
調漿美著騷經上,塗壁香凝漢殿中。
鼎餗也應知此味,莫教薑桂獨成功。

熱點內容
古代勵志的名言 發布:2021-03-16 21:50:46 瀏覽:209
形容兒孫繞膝的詩句 發布:2021-03-16 21:49:35 瀏覽:878
席慕蓉賞析印記 發布:2021-03-16 21:48:26 瀏覽:311
權力很大含有手的成語 發布:2021-03-16 21:48:22 瀏覽:584
能聽的兒童故事 發布:2021-03-16 21:48:15 瀏覽:285
關於足球的詩歌詞句 發布:2021-03-16 21:47:40 瀏覽:870
拖拉機的古詩 發布:2021-03-16 21:42:53 瀏覽:571
亮甜的詩句 發布:2021-03-16 21:42:00 瀏覽:831
廣東話生日快樂祝福語 發布:2021-03-16 21:38:55 瀏覽:409
噓的短句 發布:2021-03-16 21:38:07 瀏覽:816