當前位置:首頁 » 古詩詞句 » 古詩詞講析

古詩詞講析

發布時間: 2021-02-28 02:27:39

1. 《水調歌頭》是詩詞講析

蘇軾《水調歌頭》賞析

明月幾時有?把酒問青天。不知天上宮闕,今夕是何年。我欲乘風歸去,又恐瓊樓玉宇,高處不勝寒。起舞弄清影,何似在人間! 轉朱閣,低綺戶,照無眠。不應有恨,何事長向別時圓?人有悲歡離合,月有陰晴圓缺,此事古難全。但願人長久,千里共嬋娟。

詞前小序說:「丙辰中秋,歡飲達旦,大醉,作此篇,兼懷子曲。」丙辰,是北宋神宗熙寧九年(1076)。當時蘇軾在密州(今山東諸城)做太守,中秋之夜他一邊賞月一邊飲酒,直到天亮,於是作了這首《水調歌頭》。

在大自然的景物里,月亮是很有浪漫色彩的,她很能啟發人的藝術聯想。一鉤新月,會讓人聯想到初生的萌芽的事物;一輪滿月,會讓人聯想到美好的圓滿的生活;月亮的皎潔,又會讓人聯想到光明磊落的人格。在月亮身上集中了人類許多美好的理想和憧憬。月亮簡直被詩化了!蘇軾是一個性格很豪放、氣質很浪漫的人。當他在中秋之夜,大醉之中,望著那團圍、嬋娟的明月,他的思想感情猶如長了翅膀一般,天上人間自由地飛翔著。反映到詞里,遂形成一種豪放灑脫的風格。

上片一開始就提出一個問題:明月是從什麼時候開始有的——「明月幾時有?把酒問青天。」蘇軾把青天當做自己的朋友,把酒相問,顯示了他豪放的性格和不凡的氣魄。這兩句是從李白的《把酒問月》中脫化出來的,李白的詩說:「青天有月來幾時?我今停杯一問之。」不過李白這里的語氣比較舒緩,蘇軾因為是想飛往月宮,所以語氣更關注、更迫切。「明月幾時有?」這個問題問得很有意思,好像是在追溯明月的起源、宇宙的起源;又好像是在驚嘆造化的巧妙。我們從中可以感到詩人對明月的贊美與嚮往。

接下來兩句:「不知天上宮闕,今夕是何年。」把對於明月的贊美與嚮往之情更推進了一層。從明月誕生的時候起到現在已經過去許多年了,不知道在月宮里今晚是一個什麼日子。詩人想像那一定是一個好日子,所以月才這樣圓、這樣亮。他很想去看一看,所以接著說:「我欲乘風歸去,又恐瓊樓玉宇,高處不勝寒。」他想乘風飛向月宮,又怕那裡的瓊樓玉宇太高了,受不住那兒的寒冷。「瓊樓玉宇」,語出《大業拾遺記》:「瞿乾佑於江岸玩月,或謂此中何有?瞿笑曰:『可隨我觀之。』俄見月規半天,瓊樓玉宇爛然。」「不勝寒」,暗用《明皇雜錄》中的典故:八月十五日夜,葉靜能邀明皇游月宮。臨行,葉教他穿皮衣。到月宮,果然冷得難以支持。這幾句明寫月宮的高寒,暗示月光的皎潔,把那種既嚮往天上又留戀人間的矛盾心理十分含蓄地寫了出來。這里還有兩個字值得注意,就是「我欲乘風歸去」的「歸去」。飛天入月,為什麼說是歸去呢?也許是因為蘇軾對明月十分嚮往,早已把那裡當成自己的歸宿了。從蘇軾的思想看來,他受道家的影響較深,抱著超然物外的生活態度,又喜歡道教的養生之術,所以常有出世登仙的想法。他的《前赤壁賦》描寫月下泛舟時那種飄然欲仙的感覺說:「浩浩乎如馮虛御風,而不知其所止;飄飄乎如遺世獨立,羽化而登仙。」也是由望月而想到登仙,可以和這首詞互相印證。

但蘇軾畢竟更熱愛人間的生活,「起舞弄清影,何似在人間!」與其飛往高寒的月宮,還不如留在人間趁著月光起舞呢!「清影」,是指月光之下自己清朗的身影。「起舞弄清影」,是與自已的清影為伴,一起舞蹈嬉戲的意思。李白《月下獨酌》說:「我歌月徘徊,我舞影零亂。」蘇軾的「起舞弄清影」就是從這里脫胎出來的。這首詞從幻想上天寫起,寫到這里又回到熱愛人間的感情上來。一個「我欲」、一個「又恐」、一個「何似」,這中間的轉折開闔,顯示了蘇軾感情的波瀾起伏。在出世與人世的矛盾中,他終於讓人世的思想戰勝了。

「明月幾時有?」這在九百多年前蘇軾的時代,是一個無法回答的謎,而在今天科學家已經可以推算出來了。乘風人月,這在蘇軾不過是一種幻想,而在今天也已成為現實。可是,今天讀蘇軾的詞,我們仍然不能不贊嘆他那豐富的想像力。

下片由中秋的圓月聯想到人間的離別。「轉朱閣,低綺戶,照無眠。」轉和低都指月亮的移動,暗示夜已深沉。月光轉過朱紅的樓閣,低低地穿過雕花的門窗,照著屋裡失眠的人。「無眠」是泛指那些因為不能和親人團圓而感到憂傷,以致不能入睡的人。月圓而人不能圓,這是多麼遺憾的事啊!於是詩人埋怨明月說:「不應有恨,何事長向別時圓?」明月您總不該有什麼怨恨吧,為什麼老是在人們離別的時候才圓呢?這是埋怨明月故意與人為難,給人增添憂愁,卻又含蓄地表示了對於不幸的離人們的同情。

接著,詩人把筆鋒一轉,說出一番寬慰的話來為明月開脫:「人有悲歡離合,月有陰晴圓缺,此事古難全。」人固然有悲歡離合,月也有陰晴圓缺。她有被烏雲遮住的時候,有虧損殘缺的時候,她也有她的遺憾,自古以來世上就難有十全十美的事。既然如此,又何必為暫時的離別而感到憂傷呢?這幾句從人到月,從古到今,作了高度的概括,很有哲理意味。

詞的最後說:「但願人長久,千里共嬋娟。」「嬋娟」是美好的樣子,這里指嫦娥,也就是代指明月。「共嬋娟」就是共明月的意思,典故出自南朝謝庄的《月賦》:「隔千里兮共明月。」既然人間的離別是難免的,那麼只要親人長久健在,即使遠隔千里也還可以通過普照世界的明月把兩地聯系起來,把彼此的心溝通在一起。「但願人長久」,是要突破時間的局限;「千里共嬋娟」,是要打通空間的阻隔。讓對於明月的共同的愛把彼此分離的人結合在一起。古人有「神交」的說法,要好的朋友天各一方,不能見面,卻能以精神相通。「千里共嬋娟」也可以說是一種神交了!王勃有兩句詩:「海內存知己,天涯若比鄰。」意味深長,傳為佳句。我看,「千里共嬋娟」有異曲同工之妙。另外,張九齡的《望月懷遠》說:「海上生明月,天涯共此時。」許渾的《秋霽寄遠》說:「唯應待明月,千里與君同。」都可以互相參看。正如詞前小序所說,這首詞表達了對弟弟蘇轍(字子由)的懷念之情,但並不限於此。可以說這首詞是蘇軾在中秋之夜,對一切經受著離別之苦的人表示的美好祝願。

對於這首《水調歌頭》歷來都是推崇備至。《苕溪漁隱叢話》說:「中秋詞,自東坡《水調歌頭》一出,余詞盡廢。」認為是寫中秋的詞里最好的一首,這是一點也不過分的。這首詞彷彿是與明月的對話,在對話中探討著人生的意義。既有理趣,又有情趣,很耐人尋味。它的意境豪放而闊大,情懷樂觀而曠達,對明月的嚮往之情,對人間的眷戀之意,以及那浪漫的色彩,瀟灑的風格和行雲流水一般的語言,至今還能給我們以健康的美學享受。

2. 古詩詞分析

"黃河遠上白雲間"句詩人採用從(遠)到(近)觀察黃河,而詩句"白日依山盡,黃河入海流"則從(上)到(下)觀察黃河

3. 求最美的古詩詞 有解析演講用 謝謝

五七、千里江山圖
「大鵬一日乘風起,
扶搖直上九萬里。」
五千年裡數驕子:
武羞霸王,
文怒蘇軾。
龍飛鳳舞揮巨筆,
天下第一!

忽聞天外雷聲急,
生靈億萬齊歡喜。
為赴大義輕生死:
生命不息,
奮斗不止。
多少豪情在詩集?
天開地辟!
後記
詩潮澎湃
有涯滄海,無涯胸懷。
亂世詩狂,盛世英才。
歷經蒙古鐵騎的瘋狂踐踏;飽嘗滿清胡虜的野蠻奴役;殘遭八國聯軍的槍炮轟擊;忍受日本強盜的燒殺搶掠……壓抑了幾十年,幾百年。今天,在華夏大地上,終於爆發出一股強大的生命力,激發出一種令天下所有炎黃子孫的心靈都為之震撼的東西——這,就是《詩詞三百首》!
讀了《詩詞三百首》,頗有一種痛快淋漓的感覺,書中有雷鳴,有號角,有虎嘯,有龍吟。好似驚濤駭浪,以波瀾壯闊的氣勢,揭天掀地,席捲而來。大筆揮舞,鏗鏘有力,所向披靡。字字句句落地有聲,振聾發聵。自然流露出處在變革時期的求索者「胸懷萬里世界,放眼無限未來,閱盡千古風流,獨占萬世瀟灑」的豪邁、奔放、樂觀、曠達。
偉哉!《詩詞三百首》。讀了你,我們可以觸摸到詩人的高風亮節!
壯哉!《詩詞三百首》。讀了你,我們可以呼吸到詩人的浩然正氣!
——孫培軍

詩韻悠悠
天地之道,恆久不已。
利有攸往,終則有始。
——《周易》
《詩詞三百首》真真寫煞,真真寫絕。不能不讓人們引為知己,嘆為觀止。與其說是中華民族偉大復興的一支前奏曲,倒不如說是炎黃子孫從此走向繁榮昌盛的重要標志。
她的每一個字,每一句話,都是作者強烈感情的噴發。她不單純是作者博古通今之後的知識發揮,而且是:作為一個平民的血與淚的痛苦結晶;作為一個戰士的生與死的真實寫照;作為一個學者的靈與肉的慷慨獨白;作為一個遊子的愛與恨的情感升華。
她叩響世紀之門,奏起時代弦律,歌唱美好生活。最貼切地道出了一個群體的心靈之聲,最直接地反映了一代人的精神風貌。
前世不忘,後世之師。讀了《詩詞三百首》,能夠使人想起一段難忘的歲月。是為跋。
——胡庄
再版說明
詩風雋永
華夏文明,精彩紛呈。
物華天寶,人傑地靈。
《詩詞三百首》能夠再版,又一次向世界證明了神州神韻的源遠流長和古老文明的博大精深以及生命力量的無窮無盡,實現了多少人多少年的夢想。最終使優秀的傳統得到繼承,使崇高的精神得到發揚,使偉大的人格得到尊重。簡而言之,是大勢所趨,是民心所向,是眾望所歸。
通過《詩詞三百首》,我們可以體會到「路漫漫其修遠兮,吾將上下而求索」的艱辛;感受到「吾志所向,一往無前,愈挫愈奮,再接再勵」的勇氣;領略到「自信人生二百年,會當擊水三千里」的激情。
《詩詞三百首》內涵豐富,簡古流暢;深入淺出,厚積薄發;易學易記,易吟易誦。曾經產生過很大的凝聚力和向心力,堅定過很強的自尊心和自信心。今天,我們再一次讀到她,除了可以盡情享受和驚嘆她的大氣之外,還能夠找回那種久違了的自豪與欣慰,其歷史意義和現實意義是永遠無法預見、不可估量的。 ——李正剛

《詩詞三百首》論壇:
詩姿妖嬈
太離譜了,太破格了。
太逍遙了,太超脫了。
能這樣無拘無束地釋放自己,是何等的幸福?詩人生活的時代,必然是崇尚人性和尊嚴的時代;詩人生活的空間,必然也是提倡寬松和自由的空間。中國的歷史是由人民群眾創造的,中國的詩詞同樣也是由人民群眾創造的,《詩詞三百首》也不例外。她對欽定的東西向來就不感興趣,甚至於不屑一顧。據說康熙欽定的詩律詞譜,執行得最好的是他的孫子乾隆,作過萬余首衙制詩詞,然而這么「寶貴」的東西,早已被平民百姓和著五穀雜糧消化得一干二凈,豈不可惜?《詩詞三百首》說出了自己想說的話,寫出了自己想寫的詩,作出了自己想作的詞,本無意標新立異,只是順其自然而已。釋放也罷,發泄也罷,都是以自己的方式表達自己的感情,有何不可?(雪松)

4. 古詩詞賞析的方法

一、寫景抒情詩。

寫景抒情詩主要描繪的是山水名勝、唯美的自然風光,其寫景手法通常採用比喻、擬人、借代、誇張、反襯、對比等。

在賞析時,第一步就是要指出其寫景的手法;第二步就是簡要概況一下詩中呈現出的景象和寫景手法的作用。

第三步就是要揭露出詩人抒發的是何種感情,有的是贊揚祖國的大好河山,有的僅是抒發對眼前美景的喜愛,有的抒發對美好生活的嚮往,有的反襯自身仕途或遭遇的不幸等,這主要從寫景手法和詩人當時所處的背景展開論述。

二、詠物言志詩。

詠物言志詩主要描繪所詠之物的形與神,以此寄託詩人高尚的情懷,表現詩人的志向。這類詩主要是狀物,描寫手法包括比喻、誇張、擬人、反襯、正襯、對比、欲揚先抑等。

在賞析時,第一步是將詩人所狀之物的形給概括的描述出來;第二步將形反映出來的神加之於詩人身上,可結合詩人歷來的形象和所處的背景來綜合判斷。

例如,陶淵明詠菊,菊花可能並不能給人帶來淡泊名利的神韻,但是結合對詩人的了解可知,陶淵明是個不為五斗米折腰的人,故可綜合判斷詩中所傳之意。

三、懷古詠史詩。

懷古詠史詩主要通過緬懷歷史英烈或描述歷史典故,來表明詩人的立場和情感。這類詩主要是繪史,描寫的方法最常見的有對比和襯托。

在賞析時,第一步就是要點明詩人所描繪的歷史事件或歷史人物,這需要我們有一定的歷史文化基礎;第二步就是要結合作者寫詩當下的時事背景,兩者加以比較;第三步就是道明詩人的主觀看法和抒發的情感,這類詩多半是借古諷今,亦或是抒發滄桑巨變、物事人非的悵然之情。

四、邊塞征戰詩。

邊塞征戰詩主要通過描繪邊塞壯麗的風光和將士們的軍旅生活,來表現將士們的思鄉之情。這類詩的繪景通常大氣豪邁、恢弘壯麗,故而多採用誇張、比喻等手法。

在賞析時,第一步簡要描述一下詩中描繪的景象和邊塞將士的生活;第二步就是道出將士們的思鄉之情和保家衛國的英雄氣魄;第三步就是以詩人的立場表達其自身的情感,通常是對將士們的敬意。

五、山水田園詩。

山水田園詩主要描繪自然風光和農家生活,詩境大多清新淡雅,寧靜雋永。這類詩一般融合寫景和記事,手法多變,詞藻優美。

在賞析時,第一步描繪自然田園風光和農家生活的景象;第二步抒發詩人對恬靜美好生活的嚮往,還可結合詩人背景,考慮是否還表達了詩人想要歸隱田園的隱居之意。

5. 詩詞解析講解

給你一個網站你也可以自己去看看,希望可以幫到你。

水調歌頭(丙辰中秋,歡飲達旦,大醉作此篇,兼懷子由。)

蘇軾

明月幾時有?把酒問青天①。不知天上宮闕,今夕是何年②。我欲乘風歸去,又恐瓊樓玉宇③,高處不勝寒④。起舞弄清影⑤,何似在人間。

轉朱閣⑥,低綺戶⑦,照無眠⑧。不應有恨,何事長向別時圓⑨?人有悲歡離合,月有陰晴圓缺,此事古難全。但願人長久,千里共嬋娟⑩。

〔賞析〕

由於作者與當權者政見不合,被排擠到密州去當地方官,心情很抑鬱,同時他已七年不見弟弟子由,心裡十分懷念,種種思緒通過此詞來抒發。

上片望月,既懷逸興壯思,高接混茫,而又腳踏實地,自具雅量高致。開頭四句接連問月問年,一似屈原《天問》,起得奇逸。唐人稱李白為「謫仙」,黃庭堅則稱蘇軾與李白為「兩謫仙」,蘇軾自已也設想前生是月中人,因而起「乘風歸去」之想。但天上和人間,幻想和現實,出世和入世,兩方面同時吸引著他。相比之下,他還是立足現實,熱戀人世,覺得有兄弟親朋的人間生活來得溫暖親切。月下起舞,光影清絕的人生境界勝似月地雲階、廣寒清虛的天上宮闕。雖在塵凡而胸次超曠,一片光明。

下片懷人。人生並非沒有憾事,悲歡離合即為其一。蘇軾兄弟情誼甚篤。他與蘇轍熙寧四年(1071)潁州分別後已有六年不見了。蘇軾原任杭州通判,因蘇轍在濟南掌書記,特地請求北徙。到了密州還是無緣相會。「咫尺天不相見,實與千里同,人生無離別,誰知恩愛重」(潁州初別子由),但蘇軾認為,人有悲歡離合同月有陰晴圓缺一樣,兩者都是自然常理,無須傷感。終於以理遣情,從共同賞月中互致慰籍,離別這個人生憾事就從友愛的感情中得到了補償。人生不求長聚,兩心相照,明月與共,未嘗不是一個美好的境界。這首詞上片執著人生,下片善處人生,表現了蘇軾熱愛生活、情懷曠達的一面。

這首詞把宇宙、人生問題融合在一起,把對官場的思考和對弟弟的懷念貫穿到賞月中去,想像瑰麗而又不忘現實生活,是作者的代表作。詞中境界高潔,說理通達,情味深厚,並出以瀟灑之筆,一片神行, 不假雕琢, 卷舒自如,因此九百年來傳誦不衰。《水滸傳》第三十回寫八月十五「可唱個中秋對月對景的曲兒」,唱的就是這「一支東坡學士中秋《水調歌》。」可見宋元時傳唱之盛。宋代胡仔說:「中秋詞自東坡《水調歌頭》一出,余詞盡廢。」(《苕溪漁隱叢話》)評價極高。

6. 如何常析古詩詞,並舉例說明

舉例說明如何常析古詩詞:

一、王昌齡詩詞

《七律.春宮曲》版

作者:王昌齡

昨夜風開露井桃權,

未央前殿月輪高。

平陽歌舞新承寵,

簾外春寒賜錦袍。

註解:1、未央:漢宮殿名,也指唐宮。2、平陽歌舞:平陽公主家中的歌女。

二、譯文

昨夜春風吹開了露井邊的桃花,未央宮前殿明月高照一片光華。平陽公主的歌女新受武帝寵幸,簾外春正寒皇上特把錦袍賜她。

三、賞析

寫春宮之怨,卻無怨語怨字。作者王昌齡著力於背面敷粉,以側面打光的手法,使其明暗清晰。詩明寫新人受寵的情狀,暗抒舊人失寵之怨恨。虛此實彼,言近意遠:似乎無怨,怨至深;似乎無恨,恨至長。實弦外有音的手法。



7. 古詩詞鑒賞怎麼寫

古詩詞鑒賞寫作方式:

1、抓詩眼、抓意象、明意境:

詩眼:詩歌是語言的藝術,古人寫詩特別講究「煉字」。一句詩或一首詩中最傳神的一個字、一個詞,一般是動詞、形容詞。如「悠然見南山」中的「見」字,「紅杏枝頭春意鬧」的「鬧」字等等,使詩歌生動形象,境界全出。

意象:詩作中作者所寫之景、所示之物,這客觀的「象」與作者借景抒情的「情」、詠物所言的「志」的完美結合。古詩詞中的意象往往是約定俗成,有規律可循的。例如:「梅花」是高潔品格的象徵;「月亮」代表思鄉之情;「鴻雁」是傳書的信使等等。

有時詩人還會創造一群意象,如馬致遠的《秋思》就創造了11個意象,用「斷腸人」這一中心意象來表達思歸懷遠的秋思。意境:意境是文藝作品中和諧、廣闊的自然和生活圖景,滲透著作者含蓄、豐富的情思而形成的能誘發讀者想像和思索的藝術境界。

優秀的古詩詞都創造了具有廣闊藝術空間的意境。詩歌意境(情景)關系往往比較多的是寓情於景、觸景生情、情景交融。

意境特點有:慷慨悲壯、雄渾蒼勁、恬淡自然、雄渾壯觀、悲壯蒼涼、孤獨冷寂等等。可見,抓住這幾個關鍵處,我們就可以穿越語言屏障,迅速觸摸到詩人的心靈世界,走進詩的藝術境界,解詩答題。

2、掌握古詩詞基本知識。詩歌分為古體詩(又稱「古風」)、今體詩(又稱「格律詩」)。古體詩:包括「今體詩」出現以前的除「楚辭」以外的所有詩作,也包括「今體詩」出現以後的除「今體詩」以外的所有詩作。

「歌、行、吟」分別是古體詩的一種體裁。如岑參的《白雪歌送武判官歸京》、白居易的《琵琶行》、李白的《夢游天姥吟留別》。今體詩:分為律詩、絕句。

律詩每首八句,有五律(五字)、七律(七字)。首聯(一、二句)、頷聯(三、四句)、頸聯(五、六句)、尾聯(七、八句),頷聯、頸聯必須對仗。

絕句每首四句,有五絕(五字)、七絕(七字),二、四、六、八句押韻,首句可押可不押,一般押平聲韻,一韻到底。詞:是今體詩之後產生於盛唐,流行於中唐,發展於晚唐與五代,成就於宋代的一種新詩體。

詞又稱長短句句子字數不等、長短不一)、詩余(由詩歌發展而來)。根據詞的長短,詞又分單調(也叫小令,一般認為58字以內)、中調(一般分上下闕,58-96字)、長調(96字以上,三闕以上)。

詞有詞牌,詞牌嚴格律定了每首詞的格律和音韻。曲:即散曲,分為「小令」、「套數」。是宋金時期逐漸形成的一種新詩體。

曲與詞的最大不同,是曲可在詞規定的字數中增加襯字,從而增加語言的生動性,更自由靈活地表達思想與情感。

3、把握不同的詩作題材:就詩作題材內容的不同,古詩詞可分為寫景(抒情)詩、記事(詠懷)詩、詠史(懷古)詩、詠物(言志)詩、田園(山水)詩、邊塞(征戰)詩等等。

寫景詩:學生在高中階段大體接觸過,毋須多說。詠懷詩:敘事抒懷,通過具體的事件的敘寫來抒寫胸臆,抒寫個人的恨別、懷遠、思鄉、離愁、感時等情懷的作品。如王勃的《送杜少府之任蜀州》、杜甫的《春望》。

詠史詩:詩人對某一歷史事件或歷史人物的詠嘆,一般融進了詩人獨到的見識,以史詠懷,以史誦人,以史治史,以史喻今。如陶淵明、劉禹錫、杜牧等都是詠史詩的作者。

詠物詩:主要特點是托物言志。這類古詩中的「物」多具有特定意義的意象。如桃花象徵美人、牡丹寄寓富貴、楊花有飄零之意等等,不同的意象有不同的內蘊。

山水田園詩:寫田園生活和山水風景,陶淵明是田園詩的開山,南朝的謝靈運是山水詩的鼻祖。唐代形成了山水田園詩派,主要有王維、孟浩然、儲光羲、常建等。

邊塞詩:描寫邊塞生活與民族矛盾,還有一系列與邊塞有關的東西形成於盛唐,最高成就為高適、岑參、王昌齡、王之渙。

4、分清各種風格流派:「風格」是指詩人在選擇題材、塑造形象以及語言運用等方面形成的創作特色。如陶淵明的詩恬淡平和,王維的詩詩中有畫,李白的詩豪放飄逸,杜甫的詩沉鬱頓挫。流派主要指詩歌的流派和詞的流派。

詩歌流派:現實主義、浪漫主義。現實主義:提倡客觀地觀察現實生活,精確細膩地描寫現實,真實地表現典型環境的典型人物。源頭:《詩經》;代表作家:杜甫、白居易、陸游等。

浪漫主義:善於抒發對理想的熱烈追求,用熱情奔放的語言、奇特的想像和誇張手法、神話故事來塑造形象。源頭:《楚辭》;代表作家:屈原、李白、李賀、龔自珍等。

詞的流派:豪放派、婉約派豪放派:氣勢磅礴,格調高昂,意境雄渾,感情激盪。代表人物:蘇軾、辛棄疾。婉約派:筆調柔和,感情細膩,委婉纏綿,韻味深遠。代表人物:劉永、姜夔、秦觀、李清照。

5、注意分析各種表達技巧:選材方面的虛實結合(實景是詩人描寫的現實客觀景物,也即眼前之景、可觀之景;虛景是詩人通過感覺、聯想或想像而虛擬出的景物,也即心中之景、可想之景),虛實結合往往是古詩詞意境的基本方法。

選材方面的反襯:古詩詞表達技巧中的反襯是相對「正襯」而言的一種表達技巧。在作品中為了使對某事物的描寫更清楚、突出,而採用相反的、相對立的事物從旁陪補的方法。

它與「對比」不同,對比的兩個事物間的關系是並列的,結果是突出對比雙方;反襯卻可以明顯地分出襯托的事物和被襯托的事物,突出被襯托的一方。

內容方面的動靜結合:有時可理解為「以動襯靜」,「動靜相對」。結構方面的伏筆與照應:詩作者在讀者不經意處的暗示交代,使詩歌結構嚴謹,首尾呼應,文題呼應。

結構方面的對比:對比是指在作品中把兩個相互對立的事物或同一事物相互矛盾的兩方面並舉出來的一種方法。這種方法適於突出形象特徵,揭示形象意義,對於主題的表達也易產生犀利、深刻的效果。寓意方面的借景抒情,托物言志、借古諷今、借古抒懷、意在言外,等等。

6、注意品味各種語言風格:古詩詞中對詞句的考查往往由字面到內涵的深入解說,因此了解各種不同的語言風格很重要。古詩詞語言風格一般有莊重、嚴肅與詼諧、風趣;形象、生動與質朴;簡練與縝密;含蓄與明了;犀利與平和;細膩、委婉與豪爽、熱烈。

對語言感知力的高低,很大程度上決定了詩歌鑒賞力的高低。要在意境中品味詞、句:詩中的詞、句處在統一意境中,只有在詩境中分析,才能得到正確的理解。如注意了《月夜憶舍弟》的總體意境,就能正確理解「月是故鄉明」——因思鄉念故鄉而備覺故鄉的月更明。

要把握特殊語法現象:為了合乎作詩詞的規則,所以往往有變式句存在。如「竹喧歸浣女,蓮動下漁舟」。詩詞中詞類活用現象也要引起注意,如「春風又綠江南岸」中的「綠」等等。

7、注意明辨各種修辭手法:古詩詞中作者常常會運用各種不同的修辭手法,使表情達意豐富形象。

比喻:最常用的技巧。寫同一事物還可以用不同比喻。如李煜的「恰似一江春水向東流」,寫了「似春水」的「愁之多,之源源不斷」。

通感:把視覺、聽覺、嗅覺、味覺、觸覺溝通起來,如林逋的「暗香浮動月黃昏」,用視覺「暗」寫嗅覺「香」、突出梅香的特點。

借代:如用「帆」代「船」,「朱門」代「權貴豪門之家」。

互文:在連貫性話語中,將本應含在一起的詞語,分別安排在上下兩句,或一句的上下段中,既省字又表意。如白居易的「主人下馬客在船」,實際是說:「主人下馬在船,客人下馬在船」。

設問:如李煜的「問君能有幾多愁,恰似一江春水向東流」。

誇張:如辛棄疾的「東風夜放花千樹,更吹落,星如雨」。古詩詞常用的修辭還有擬人、反問、反復等,都要求我們去注意。

8、注意關注詩歌題目:詩歌的題目很重要,往往可以透露出重要的線索。如試題為「約客」,作者約人,對方遲遲沒有來,環境上「家家雨,處處蛙」的渲染,約了客人,怎麼不來?突出了作者等待的焦慮。

9、注意明察考題暗示:古詩鑒賞題後,往往會有一些注釋,填表式題目中已有內容實際上就是例題。

10、注意運用聯想、想像:詩歌鑒賞是一種再創造。再創造的主要方式是聯想、想像。如王駕的《雨晴》,作者沒有描寫鄰家院子景色,但寫了「蜂蝶紛紛過牆去」這一實景。

8. 古詩詞解析,

【出處】
這是首漢樂府,《漢鐃歌十八曲》之一,名叫《有所思》

漢樂府《有所思》

作者·廬夫

有所思①,乃在大海南。
何用問遺君②?
雙珠瑇瑁簪③,用玉紹繚之④。
聞君有他心,拉雜摧燒之⑤。
摧燒之,當風揚其灰。
從今以往,勿復相思!
相思與君絕⑥!
雞鳴狗吠⑦,兄嫂當知之。
妃呼豨⑧!
秋風肅肅晨風颸⑨,東方須臾高知之⑩。

注釋】①有所思:指她所思念的那個人。 ②何用:何以。問遺(wèi慰):「問」、「遺」二字同義,作「贈與」解,是漢代慣用的聯語。 ③瑇瑁(dài mào代冒):即玳瑁,是一種龜類動物,其甲殼光滑而多文采,可制裝飾品。簪:古人用以連接發髻和冠的首飾,簪身橫穿髻上,兩端露出冠外,下綴白珠。 ④紹繚:猶「繚繞」,纏繞。 ⑤拉雜:堆集。這句是說,聽說情人另有所愛了,就把原擬贈送給他的替、玉、雙珠堆集在一塊砸碎,燒掉。 ⑥相思與君絕:與君斷絕相思。 ⑦雞鳴狗吠:猶言「驚動雞狗」。古詩中常以「雞鳴狗吠」借指男女幽會。 ⑧妃(bēi)呼豨(xū xī):妃,訓為「悲」,呼豨,訓為「歔欷」。 ⑨肅肅:颼颼,風聲。晨風颸(sī思):據聞一多《樂府詩箋》說:晨風,就是雄雞,雉雞常晨鳴求偶。颸當為「思」,是「戀慕」的意思。一說,「晨風颸」,晨風涼。 ⑩須臾:不一會兒。高:是「皜」、「皓」的假借字,白。「東方高」,日出東方亮。這二句是說在秋風颼颼的清晨,聽到晨風鳥求偶的鳴叫,我的心更煩亂了,太陽是會察知我的心的純潔無瑕。

【賞析】
這是《漢鐃歌十八曲》之一。鐃歌本為「建威揚德,勸士諷敵」的軍樂,然今傳十八曲中內容龐雜,敘戰陣、紀祥瑞、表武功、寫愛情者皆有。清人庄述祖雲:「短簫鐃歌之為軍樂,特其聲耳;其辭不必皆序戰陣之事。」(《漢鐃歌句解》)本篇就是用第一人稱,表現一位女子在遭到愛情波折前後的復雜情緒的。

開頭五句寫其對遠方的情郎心懷真摯熱烈的相思愛戀:她所思念的情郎,遠在大海的南邊。相去萬里,用什麼信物贈與情郎,方能堅其心而表己意呢?問遺(wèi),猶言贈與。她經過一番精心考究,終於選擇了「雙珠瑇瑁簪」。「瑇瑁簪」,即用玳瑁(一種似龜的動物)那花紋美觀的甲片精製而成的發簪。「雙珠」,謂在發簪兩端各懸一顆珍珠。這在當時可謂精美絕倫的佩飾品了。然而女主人公意猶未足,再用美玉把簪子裝飾起來,更見美觀(紹繚,纏繞之意)。單從她對禮品非同尋常的、不厭其煩的層層裝飾上,就可測出她那內心積淀的愛慕、相思的濃度和分量了。這幾句寫物寄情,以少總多,表達已言簡意豐,情調復纏綿悱惻。試看漢末繁欽《定情詩》中「何以致拳拳?綰臂雙金環。」「何以致區區?耳中雙明珠。」「何以結恩情?佩玉綴羅纓。」「何以慰別離?耳後瑇瑁釵」等句,分明是受本篇啟發而化出,此亦正可發明本詩「何用」三句意蘊之妙處。

可惜天有不測風雲,晴光灧斂的愛河上頓生驚濤駭浪,愛情的指針突然發生偏轉,「聞君有他心」以下六句,寫出了這場風波及其嚴重後果:她聽說情郎已傾心他人,真如晴天霹靂!驟然間,愛的柔情化作了恨的力量,悲痛的心窩燃起了憤怒的烈火。她將那凝聚著一腔痴情的精美信物,憤然地始而折斷(拉雜),再而砸碎(摧),三而燒毀,摧毀燒掉仍不能泄其憤,消其怒,復又迎風揚掉其灰燼。「拉、摧、燒、揚」,一連串動作,如快刀斬亂麻,乾脆利落,何等憤激!「從今以後,勿復相思!」一刀兩斷,又何等決絕!非如此,不足以狀其「望之深,怨之切。」(陳祚明《采菽堂古詩選》評語)

「相思與君絕」以下六句,寫其由激怒漸趨冷靜之後,欲斷不能的種種矛盾、彷徨的復雜心態。「相思」句較上文「勿復相思」之果斷決絕,口氣已似強弩之末。蓋「相思」乃長期的感情積淀,而「與君絕」,只一時憤激之念,二者本屬對立而難統一,故此句實乃出於矛盾心情的嘆惋,大有「剪不斷,理還亂」之意蘊。循此緒端,自然生出「雞鳴狗吠,兄嫂當知之」的回憶和憂慮。「雞鳴狗吠」「喻風聲布聞。」(《詩比興箋》)《易林·隨之既濟》:「當年早寡,孤與(宇)獨居;雞鳴狗吠,無敢問者。」即指鰥夫與寡婦夜間來往,驚雞動狗,已露風聲。此處亦謂女子憶昔與郎幽會往來,不免風吹草動,使兄嫂備悉隱情,而今若斷絕,居家將何以見人?對兄嫂又如何解釋?所謂「不待父母之命,媒妁之言,鑽隙穴相窺,逾牆相從,則父母國人皆賤之。」(《孟子·滕文公下》)加上始亂終棄的嚴重後果,自然使她不無顧慮和動搖。何況那「雞鳴狗吠」中幽會的柔情蜜意時刻,仍然頑固地在牽動著她那舊日的縷縷情思,使她依依難舍呢!「妃呼豨」,正是她在瞻前顧後,心亂如麻的處境中情不自禁地發出的一聲歔欷長嘆。清人陳本禮《漢詩統箋》雲:「妃呼豨,人皆作聲詞讀,細觀上下語氣,有此一轉,便通身靈豁,豈可漫然作聲詞讀耶?」聞一多《樂府詩箋》亦雲:「妃讀為悲,呼豨讀為歔欷。」訓釋至為允當。三字悲嘆,在感情、語氣上承上啟下,直貫結尾二句意脈。「肅肅」,形容風聲凄緊;「晨風」,即晨風鳥。《詩·秦風·晨風》:「鴥彼晨風,郁彼北林。未見君子,憂心欽欽。」晨風鳥即雉,朝鳴以求偶。「颸」,聞一多訓為乃「思」字之訛,言晨風鳥慕類而悲鳴。「高」,音、義皆同「皓」,指東方發白,天將欲曉。二句寫女子在悲嘆中但聞秋風陣陣凄緊,野雉求偶不得的悲鳴不時傳來,使她更加感物共鳴,相思彌甚,猶豫不決。然而她又自信:只待須臾東方皓白,定會知道該如何解決這一難題的。陳本禮雲:「言我不忍與君絕決之心,固有如曒日也。謂予不信,少待須臾,俟東方高則知之矣。」(《漢詩統箋》)如此,則「高」尚有喻其心地光明皎潔,感情熱烈持恆之義。不過,這層隱喻之底奧,在字面上卻是含而不露、引而不發的,讀者似乎亦拭目以待其下文。故庄述祖、聞一多皆以為《上邪》即本篇下文,應合為一篇。余冠英亦認為「合之則雙美,離之則兩傷。」此說確實發人深省。

此詩的結構,以「雙珠瑇瑁簪」這一愛情信物為線索,通過「贈」與「毀」及毀後三個階段,來表現主人公的愛與恨,決絕與不忍的感情波折,由大起大落到餘波不竭。中間又以「摧燒之」、「相思與君絕」兩個頂真句,作為愛憎感情遞增與遞減的關紐;再以「妃呼豨」的長嘆,來聯綴貫通昔與今、疑與斷的意脈,從而構成了描寫女子熱戀、失戀、眷戀的心理三部曲。層次清晰而又錯綜,感情跌宕而有韻致。其次,這首詩通過典型的行動細節描寫(選贈禮物的精心裝飾,摧毀禮物的連貫動作)和景物的比興烘托(「雞鳴狗吠」及末尾二句)來刻畫人物的細微心曲,也是相當成功的。

9. 古詩詞的評析

秋風詞 李白
在深秋的夜晚 詩人望見了高懸天空的明月 和棲息在已經落完葉子的樹上的寒鴉 也許在此時詩人正在思念一個舊時的戀人 此情此景 不禁讓詩人悲傷和無奈 ___這存流於心底的不可割捨的戀情 和思念 反而讓詩人後悔當初的相識
這首詞是典型的悲秋之作 秋風 秋月 落葉 寒鴉 烘托出悲涼的氛圍 加上詩人的奇麗的想像 和對自己內心的完美刻畫 讓整首詩顯的凄婉動人

錦瑟 李商隱
按照一般看法,這首詩是頗有爭議的。
但是其表達出的那種淡淡惆悵
對往昔的追念卻是大家都可以領會的。
按儼然說法,是吊亡作品,由此可能,但
也不一定。年輕時的情人一定就是亡者嗎?可不可能是
「侯們一入深似海,從此蕭郎是路人」的情況呢?
至於對最後一句的看法
深邃的感情也可能在經歷多年後,象一壇醇酒那樣
馥郁,但含蓄。
項脊軒值的最後一句大致是」庭有樹,吾妻過門時所栽
今以亭亭如蓋矣……(我是根據印象寫的有出入)
能說他對亡妻的思念之情不深嗎?BR>何必要讓每個人都學蘇軾的
年年斷腸呢?

青玉案 元夕 辛棄疾
"作為一首婉約詞,這首《青玉案》與北宋婉約派大家晏殊和柳永相比,在藝術成就上毫不遜色。詞作從極力渲染元宵節絢麗多彩的熱鬧場面入手,反襯出一個孤高淡泊、超群拔俗、不同於金翠脂粉的女性形象,寄託著作者政治失意後,不願與世俗同流合污的孤高品格。詞從開頭起「東風夜放花千樹」,就極力渲染元宵佳節的熱鬧景象:滿城燈火,滿街遊人,火樹銀花,通宵歌舞。然而作者的意圖不在寫景,而是為了反襯「燈火闌珊處」的那個人的與眾不同。本詞描繪出無宵佳節通宵燈火的熱鬧場景,梁啟超謂「自憐幽獨,傷心人別有懷抱。」認為本詞有寄託,可謂知音。上片與元夕之夜燈火輝煌,遊人如雲的熱鬧場面,下片寫不幕榮華,甘守寂寞的一位美人形象。美人形象便是寄託著作者理想人格的化身。眾里尋他千網路,驀然回首,那人卻在,燈火闌珊處。王國維把這種境界稱之為成大事業者,大學問者的第三種境界,確是大學問者的真知灼見。

蝶戀花 晏殊
本詞抒寫春日的閑愁。上片寫迎春之情。開頭三句寫初春之景,有富貴之象。後兩句是寫主人公的活動,在意念上有倒裝,他看到海燕雙飛,而自己孤獨傷心,面對芳春美景而觸動春愁,故彈箏以抒情。下片抒送春之意。詞意含蓄蘊藉,只表現主人公的一種情緒。此詞語言明麗,用意婉曲。

鳳棲梧 柳永
這是一首懷人詞。上片寫登高望遠,離愁油然而生。「佇倚危樓風細細」,「危樓」,暗示抒情主人公立足既高,游目必遠。「佇倚」,則見出主人公憑欄之久與懷想之深。但始料未及,「佇倚」的結果卻是「望極春愁,黯黯生天際」。「春愁」,即懷遠盼歸之離愁。不說「春愁」潛滋暗長於心田,反說它從遙遠的天際生出,一方面是力避庸常,試圖化無形為有形,變抽象為具象,增加畫面的視覺性與流動感;另一方面也是因為其「春愁」是由天際景物所觸發。
接著,「草色煙光」句便展示主人公望斷天涯時所見之景。而「無言誰會」句既是徒自憑欄、希望成空的感喟,也是不見伊人、心曲難訴的慨嘆。「無言」二字,若有萬千思緒。
下片寫主人公為消釋離愁,決意痛飲狂歌:「擬把疏狂圖一醉」。但強顏為歡,終覺「無味」。從「擬把」到「無味」,筆勢開闔動盪,頗具波瀾。結穴「衣帶漸寬」二句以健筆寫柔情,自誓甘願為思念伊人而日漸消瘦與憔悴。「終不悔」,即「之死無靡它」之意,表現了主人公的堅毅性格與執著的態度,詞境也因此得以升華。
賀裳《皺水軒詞筌》認為韋庄《思帝鄉》中的「陌上誰家年少足風流,妾疑將身嫁與一生休。縱被無情棄,不能羞」諸句,是「作決絕語而妙」者;而此詞的末二句乃本乎韋詞,不過「氣加婉矣」。其實,馮延已《鵲踏枝》中的「日日花前常病酒,鏡里不辭朱顏瘦」,雖然語較頹唐,亦屬其類。後來,王國維在《人間詞語》中談到「古今之成大事業、大學問者,必經過三種境界」,被他借用來形容「第二境」的便是「衣帶漸寬終不悔,為伊消得人憔悴」。這大概正是柳永的這兩句詞概括了一種鍥而不舍的堅毅性格和執著態度。

鵲橋仙 秦觀
這是一首詠七夕的節序詞,起句展示七夕獨有的抒情氛圍,「巧」與「恨」,則將七夕人間「乞巧」的主題及「牛郎、織女」故事的悲劇性特徵點明,練達而凄美。借牛郎織女悲歡離合的故事,歌頌堅貞誠摯的愛情。結句「兩情若是久長時,又豈在朝朝暮暮」最有境界,這兩句既指牛郎、織女的愛情模式的特點,又表述了作者的愛情觀,是高度凝練的名言佳句。這首詞因而也就具有了跨時代、跨國度的審美價值和藝術品位。
此詞熔寫景、抒情與議論於一爐,敘寫牽牛、織女二星相愛的神話故事,賦予這對仙侶濃郁的人情味,謳歌了真摯、細膩、純潔、堅貞的愛情。詞中明寫天上雙星,暗寫人間情侶;其抒情,以樂景寫哀,以哀景寫樂,倍增其哀樂,讀來盪氣回腸,感人肺腑。
詞一開始即寫「纖雲弄巧」,輕柔多姿的雲彩,變化出許多優美巧妙的圖案,顯示出織女的手藝何其精巧絕倫。可是,這樣美好的人兒,卻不能與自己心愛的人共同過美好的生活。「飛星傳恨」,那些閃亮的星星彷彿都傳遞著他們的離愁別恨,正飛馳長空。
關於銀河,《古詩十九首》雲:「河漢清且淺,相去復幾許?盈盈一水間,脈脈不得語。」「盈盈一水間」,近咫尺,似乎連對方的神情語態都宛然目。這里,秦觀卻寫道:「銀漢迢迢暗渡」,以「迢迢」二字形容銀河的遼闊,牛女相距之遙遠。這樣一改,感情深沉了,突出了相思之苦。迢迢銀河水,把兩個相愛的人隔開,相見多麼不容易!「暗渡」二字既點「七夕」題意,同時緊扣一個「恨」字,他們踽踽宵行,千里迢迢來相會。
接下來詞人宕開筆墨,以富有感情色彩的議論贊嘆道:「金風玉露一相逢,便勝卻人間無數!」一對久別的情侶金風玉露之夜,碧落銀河之畔相會了,這美好的一刻,就抵得上人間千遍萬遍的相會。詞人熱情歌頌了一種理想的聖潔而永恆的愛情。「金風玉露」用李商隱《辛未七夕》詩:「恐是仙家好別離,故教迢遞作佳期。由來碧落銀河畔,可要金風玉露時。」用以描寫七夕相會的時節風光,同時還另有深意,詞人把這次珍貴的相會,映襯於金風玉露、冰清玉潔的背景之下,顯示出這種愛情的高尚純潔和超凡脫俗。
「柔情似水」,那兩情相會的情意啊,就象悠悠無聲的流水,是那樣的溫柔纏綿。「柔情似水」,「似水」照應「銀漢迢迢」,即景設喻,十分自然。一夕佳期竟然象夢幻一般倏然而逝,才相見又分離,怎不令人心碎!「佳期如夢」,除言相會時間之短,還寫出愛侶相會時的復雜心情。「忍顧鵲橋歸路」,轉寫分離,剛剛藉以相會的鵲橋,轉瞬間又成了和愛人分別的歸路。不說不忍離去,卻說怎忍看鵲橋歸路,婉轉語意中,含有無限惜別之情,含有無限辛酸眼淚。
回顧佳期幽會,疑真疑假,似夢似幻,及至鵲橋言別,戀戀之情,已至於極。詞筆至此忽又空際轉身,爆發出高亢的音響:「兩情若是久長時,又豈朝朝暮暮!」秦觀這兩句詞揭示了愛情的真諦:愛情要經得起長久分離的考驗,只要能彼此真誠相愛,即使終年天各一方,也比朝夕相伴的庸俗情趣可貴得多。這兩句感情色彩很濃的議論,與上片的議論遙相呼應,這樣上、下片同樣結構,敘事和議論相間,從而形成全篇連綿起伏的情致。這種正確的戀愛觀,這種高尚的精神境界,遠遠超過了古代同類作品,是十分難能可貴的。
這首詞的議論,自由流暢,通俗易懂,卻又顯得婉約蘊藉,餘味無窮。作者將畫龍點睛的議論與散文句法與優美的形象、深沉的情感結合起來,起伏躍宕地謳歌了人間美好的愛情,取得了極好的藝術效果。
此詞的結尾兩句,是愛情頌歌當中的千古絕唱。

玉樓春 歐陽修
此詞描寫了宋時杭州城的年小舞女。
上片寫舞女列隊過街的情況。首先從描寫舞女們的裝束打扮入手,再寫舞女們的神態舉止。下片寫小女們的舞技,但是不從正面寫起而是從側面烘托:一是年少的觀眾爭相問訊舞女們家住何方;二是那些小女們舞技實在精妙,所以詞人觀賞回來以後在夢中彷彿仍見她們婆娑起舞。此詞精妙之處在於側面烘托和用夢幻來襯托真實,反映真實,取得意想不到的有力的美感效果。

烏夜啼 李煜
此詞將人生失意的無限悵恨寄寓在對暮春殘景的描繪中,是即景抒情的典範之作。起句「 林花謝了春紅 」,即托出作者的傷春惜花之情;而續以「太匆匆」,則使這種傷春惜花之情得以強化。狼藉殘紅,春去匆匆;而作者的生命之春也早已匆匆而去,只留下傷殘的春心和破碎的春夢。因此,「太匆匆」的感慨,固然是為林花凋謝之速而發,但其中不也糅合了人生苦短、來日無多的喟嘆,包蘊了作者對生命流程的理性思考?「無奈朝來寒雨晚來風」一句點出林花匆匆謝去的原因是風雨侵龔,而作者生命之春的早逝不也是因為過多地櫛風沐雨?所以,此句同樣既是嘆花,亦是自嘆。「無奈」雲雲,充滿不甘聽憑外力摧殘而又自恨無力改變生態環境的感愴。

換頭「胭脂淚」三句,轉以擬人化的筆墨,表現作者與林花之間的依依惜別之情。這里,一邊是生逢末世,運交華蓋的失意人,一邊是盛時不再、紅消香斷的解語花,二者恍然相對,不勝繾綣。「胭脂淚」,遙按上片「林花謝了春紅」句,是從杜甫《曲江對雨》詩「林花著雨胭脂濕」變化而來。林花為風侵欺,紅^叟鮫肖(左應加魚旁),狀如胭脂。「胭脂淚」者,此之謂也。但花本無淚,實際上是慣於「以我觀物」的作者移情於彼,使之人格化 —— 作者身歷世變,泣血無淚,不亦色若胭脂?著一「醉」字,寫出彼此如醉如痴、眷變難舍的情態,極為傳神,而「幾時重」則吁出了人與花共同的希冀和自知希冀無法實現的悵惘與迷茫。

結句「自是人生長恨水長東」, 一氣呵成益見悲慨。「人生長恨」似乎不僅僅是抒寫一已的失意情懷,而涵蓋了整個人類所共有的生命的缺憾,是一種融匯和濃縮了無數痛苦的人生體驗的浩嘆。

相見歡 李煜
李煜的這首名篇情景交融,感情沉鬱,思路凄惋。上片選取典型的景物為感情的抒發渲染鋪墊,下片借用形象的比喻委婉含蓄的抒發真摯的感情。語言通俗明白,且又十分精煉准確;此外運用聲韻變化,作到聲情合一,鏗鏘有力,富有韻律美,也恰當地表現了詞人悲痛沉鬱的感情。下片「剪不斷」三句,以麻絲喻離愁,將抽象的情感加以具象化,歷來為人們所稱道;結句「別是一般滋味在心頭」更見作者匠心獨具。此句則寫出愁之味:此種無言之悲,更勝於痛哭流涕之哀。其味在酸咸之外,但卻根植於作者的內心深處,無法驅散,歷久彌鮮;舌品不得,心感方知。因此也就不用訴諸人們的視覺,而直接訴諸人們的心靈,讀後使人自然地結合自身的體驗而產生同感。

長相思 白居易
詞的上闋寫樊素回南必經之路。因為她是杭州人氏,故作者望吳山而生愁。這是一首懷人念遠的抒情小詞。上闋從眼前所見流水寫起,並且目送遠波,想像這流水將流到瓜洲渡和長江匯合,再想到吳中(江南)的山也面帶愁容,實則深切懷念遠在江南的情人,希望情人能從吳地歸來,過瓜洲古渡,溯流北上與自己相會,但同樣汴水、泗水是一去不復回的,隨之南下的愛人大概也和河水一樣,永遠離開了他。所以作者想像中的吳中山脈,點點都似愁恨凝聚而成。短短幾句,把歸人行程和愁怨的焦點都簡括而又深沉地傳達了出來。盡管佳人已去,妝樓空空,可作者還是一片痴情,終難忘懷,於是就在下闋抒發了自己的相思之痛。兩個「悠悠」,刻畫出詞人思念之深。這種情感的強烈,只有到情人的回歸才能休止。然而那與不過是個空想,無奈啊,在這種情況下作者只能倚樓而望,回憶昔日的歡樂,來遣散心中的郁悶罷了。 可大家想一想「月明人倚樓」,想像皓月當空、獨自倚樓遠望這樣一幅畫面,是怎樣的意境啊。
全詞以月下脈脈的流水映襯,象徵悠悠的離情別緒,深深的思念和由此產生的綿綿的怨恨,又頻用疊字疊韻,再配上那柔和的民歌風味,更加抒發悠悠不盡的「思」和「恨」。
這篇作品是中唐時期比較正規成熟的詞作。形式雖然短小,但它卻用回環復沓的句式,流水般汩汩有聲的節奏,貫穿於每個間歇終點的相同韻腳,造成了綿遠悠長的韻味,使相思之痛、離別之苦,表現得更加淋漓盡致。
「月明人倚樓」,想像皓月當空、獨自倚樓遠望這樣一幅畫面,覺得更有意境。
「長相思」為詞牌名,但本詞內容與此密切相關。詞分上下兩闋,格律和字數一樣。每闋四句,押平聲韻。
這是一首懷人念遠的抒情小詞。上闋從眼前所見流水寫起,並且目送遠波,想像這流水將流到瓜洲渡和長江匯合,再想到吳中(江南)的山也面帶愁容,實則深切懷念遠在江南的情人,希望情人能從吳地歸來,過瓜洲古渡,溯流北上與自己相會。下闋直接抒寫情懷,因所思之人沒有回來,只得在這月明之夜,獨倚高樓。
抒發悠悠不盡的「思」和「恨」。全詞以月下脈脈的流水映襯,象徵悠悠的離情別緒,深深的思念和由此產生的綿綿的怨恨,又頻用疊字疊韻,再配上那柔和的民歌風味,因而能深深打動讀者心弦。

離思 元稹
原詩以滄海之水和巫山之雲隱喻愛情之深廣篤厚,見過大海、巫山,別處的水和雲就難以看上眼了,除了詩人所念、鍾愛的女子,再也沒有能使我動情的女子了。詩人的這個「心上人」,據說是雙文,即詩人所寫傳奇《鶯鶯傳》中的鶯鶯,詩人因雙文出身寒門而拋棄她後,有八九年「不向花回顧」(《夢游春七十韻》)。又有人說紫詩是為悼念亡妻韋叢而作,韋叢出身高門,美麗賢慧,27歲早逝後,詩人曾表示誓不再娶(《遣悲懷·之三》)。兩句詩化用典故,取譬極高。前句典出《孟子·盡心上》「觀於海者難為水」;後句典出宋玉《高唐賦序》「姜在巫山之陽,高丘之阻,旦為朝雲,暮為行雨。後人引用這兩句詩,多喻指對愛情的忠誠,說明非伊莫屬、愛不另與。這兩句詩還簡縮為成語「曾經滄海」,還可比喻曾經經歷過很大的場面,眼界開闊,見多識廣,對比較平常的事物不放在眼裡。

贈別 杜牧
此詩是詩人贈別一位相好的歌妓的,從同題另一首(「多情卻似總無情」)看,彼此感情相當深摯。不過那一首詩重在「惜別」,這一首卻重在贊頌對方的美麗,引起惜別之意。第一句就形容了一番:「娉娉裊裊」是身姿輕盈美好的樣子,「十三餘」則是女子的芳齡。七個字中既無一個人稱,也不沾一個名詞,卻能給讀者完整、鮮明生動的印象,使人如目睹那美麗的倩影。其效果不下於「翩若驚鴻,宛若游龍;榮耀秋菊,華茂春松」(曹植《洛神賦》)那樣具體的描寫。全詩正面描述女子美麗的只這一句。就這一句還避實就虛,其造句真算得空靈入妙。第二句不再寫女子,轉而寫春花,顯然是將花比女子。「豆蔻」產於南方,其花成穗時,嫩葉卷之而生,穗頭深紅,葉漸展開,花漸放出,顏色稍淡。南方人摘其含苞待放者,美其名曰「含胎花」,常用來比喻處女。而「二月初」的豆蔻花正是這種「含胎花」,用來比喻「十三餘」的小歌女,是形象優美而又貼切的。而花在枝「梢頭」,隨風顫裊者,當尤為可愛。所以「豆蔻梢頭」又暗自照應了「娉娉裊裊」四字。這里的比喻不僅語新,而且十分精妙,又似信手拈來,寫出人似花美,花因人艷,說它新穎獨到是不過分的。一切「如花似玉」、「傾國傾城」之類比喻形容,在這樣的詩句面前都會黯然失色。而杜牧寫到這里,似乎還是一個開始,他的才情尚未發揮盡致哩!
當時詩人正要離開揚州,「贈別」的對象就是他在幕僚失意生活中結識的一位揚州的歌妓。所以第三句寫到「揚州路」。唐代的揚州經濟文化繁榮,時有「揚一益(成都)二」之稱。「春風」句意興酣暢,渲染出大都會富麗豪華氣派,使人如睹十里長街,車水馬龍,花枝招展……。這里歌台舞榭密集,美女如雲。「珠簾」是歌樓房櫳設置,「卷上珠簾」則看得見「高樓紅袖」。而揚州路上不知有多少珠簾,所有簾下不知有多少紅衣翠袖的美人,但「卷上珠簾總不如」!不如誰?誰不如?詩中都未明說,含吐不露,但讀者已完全能意會了。這里「卷上珠簾」四字用得很不平常,它不但使「總不如」的結論更形象,更有說服力;而且將揚州珠光寶氣的繁華氣象一並傳出。詩用壓低揚州所有美人來突出一人之美,有眾星拱月的效果。《升庵詩話》雲:「書生作文,務強此而弱彼,謂之『尊題』。」杜牧此處的修辭就是「尊題格」。但由於前兩句美妙的比喻,這里「強此弱彼」的寫法顯得自然入妙。
杜牧此詩,從意中人寫到花,從花寫到春城鬧市,從鬧市寫到美人,最後又烘托出意中人。二十八字揮灑自如,游刃有餘,真俊爽輕利之至。別情人不用一個「你(君、卿)」字;贊美人不用一個「女」字;甚至沒有一個「花」字、「美」字,「不著一字」而能「盡得風流」。語言空靈清妙,貴有個性。

寫情 李益
這首七絕以《寫情》為題,細玩全詩,很象是寫戀人失約後的痛苦心情。
此詩所寫的時間是在女友失約後的當天晚上。詩人躺在花紋精細、珍貴華美的竹席上,耿耿不寐,思緒萬千。原來期待已久的一次佳期約會告吹了。對方變心了,而且變得如此之快,如此之突然,使人連一點思想准備也沒有。「佳期」而言「千里」,可見是遠地相期,盼望已久,機會難得。「休」而言「一夕」,見得吹得快,吹得徹底,吹得出人意外。而這又是剛剛發生的,正是詩人最痛苦的時刻,是「最難將息」的時候。夜深人靜,想起這件事來,怎能不失眠呢?一、二兩句從因果關系來看是倒裝句法,首句是果,次句是因。
這個令人痛苦的夜晚,偏偏卻是一個風清月朗的良宵,良夜美景對心灰意懶的詩人說來,不過形同虛設,那有觀賞之心呢?不但今夜如此,從此以後,他再不會對良夜發生任何興趣了,管他月上東樓,月下西樓。月亮是月亮,我是我,從此兩不相涉,對失戀的人來說,冷月清光不過徒增悠悠的愁思,勾起痛苦的回憶而已。
這首詩藝術特點是以美景襯哀情。在一般情況下,溶溶月色,燦燦星光能夠引起人的美感。但是一個沉浸在痛苦中的心靈,美對他起不了什麼作用,有時反而更愁苦煩亂。此詩以樂景寫哀,倍增其哀。用「良夜」、「明月」來烘托和渲染愁情,孤獨、悵惘之情更顯突出,更含蓄,更深邃。
此詩藝術上的另一特點是用虛擬的手法,來加強語氣,突出人物形象,從而深化主題。三、四兩句所表現的心情與外景的不協調,既是眼前情況的寫照,更預設了今後的情景。「從此無心愛良夜」,「從此無心」四字表示決心之大,決心之大正見其痛苦之深,終生難忘。「任他」二字妙在既表現出詩人的心灰意懶,又描繪出主人公的任性、賭氣的個性特點,逼真而且傳神。這種虛擬的情景,沒有藉助任何字面勾勒,而是單刀直入,直接表達虛擬的境界,與一般虛擬手法相比,又別具一格。

熱點內容
古代勵志的名言 發布:2021-03-16 21:50:46 瀏覽:209
形容兒孫繞膝的詩句 發布:2021-03-16 21:49:35 瀏覽:878
席慕蓉賞析印記 發布:2021-03-16 21:48:26 瀏覽:311
權力很大含有手的成語 發布:2021-03-16 21:48:22 瀏覽:584
能聽的兒童故事 發布:2021-03-16 21:48:15 瀏覽:285
關於足球的詩歌詞句 發布:2021-03-16 21:47:40 瀏覽:870
拖拉機的古詩 發布:2021-03-16 21:42:53 瀏覽:571
亮甜的詩句 發布:2021-03-16 21:42:00 瀏覽:831
廣東話生日快樂祝福語 發布:2021-03-16 21:38:55 瀏覽:409
噓的短句 發布:2021-03-16 21:38:07 瀏覽:816